电子支付的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支付的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支付的趋势

篇1

关键词:现代职高生;服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01-01

1前言

20世纪80年代,整个世界的服装产业开始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当时的整个服装行业分为三个层次:1、术支撑型 2.资本运作型 3,劳动密集型。所以,当时就读服装专业的职高生接触更多的是基础及实践课程,只要掌握基本的服装工艺,就能就职于服装工厂或公司担较好的工作岗位。

但经过充分的市场孕育,以及供大于求的服装产品的出现,在90年代,中国企业开始了资本运作品牌的时代,从零售价位上拉开档次,以获取不同消费层次的目标人群。经过品牌的运作,一部分企业开始集团化。所以到90年代,只会工艺的职高生已经跟不上服装集团化的变迁,很多学生毕业后只能就职于最底层的工作岗位,发展前景渺茫。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压力之下,我国服装产业出现纷纷寻求电子商务化的模式,以突破重围的重要变化。在这重大变化发生的同时,一批家庭条件优越,有机会接触现代化科技的现代职高生已经懂得为今后的就业道路寻求一条新道路,那就是电子商务。

2服装行业渠道变化对职高生就业的影响历程

2.190年代前服装行业渠道

90年代前服装行业以供销体制、百货业及批发市场为主,发展空间相当巨大,当时职高生能够在服装行业里选择做基础售货员,对新兴的百货行业还能选择做代销商或批发市场的批发商等等。90年代,需要大批就业者去支撑这个产业的兴起,职高生在服装行业的就业选择随心所欲。

(1)供销体制:

供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受当时物资匮乏的影响,凭票供应或限量供应成为一大特点,从城市到农村的供销商店,是服装产品的主流销售通道。

(2)百货业

百货商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当时经营的方式是向服装厂家采购商品或者代销商品经营,当时的服装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基本达到了供需平衡的状态。由于交通和物流的影响,这些百货业态集中在县城或城市,这是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初级阶段。

(3)批发市场的兴起

随着江浙、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珠三角特区的建立,大量低价格的服装产品开始涌现,此时销售渠道明显不能消化这些产品,批发市场就应运而生,批发市场终于打通了城镇和农村的通道,通过一批到二批,最终到零售店里,农村市场被激活。服装消费的空间陡然猛升,催生了一大批服装厂的诞生。

2.290年代后服装行业渠道

90年代后,服装品牌观念逐渐强化,服装也向集团或公司化发展,服装行业的基础工作人员已经逐渐饱和,需要的是大批管理上的人才或者是在这个拥挤的服装行业冲出创新的道路来,于是,学习基础技能的职高生能就职的只能在管理以下的工作岗位,他们只能利用自身的现代条件,去接触新新产物,学习电子商务。

(1)专卖店:

90年代,受服装行业供大于求的影响,品牌运营的理念开始产生。国际品牌逐渐进入中国,更加加快了中国本土品牌建设的步伐。本土品牌开始自谋经营店面,称之为品牌专卖店,品牌专卖店又促进了城市黄金地段的效应,通过品牌化的运作,让消费目标进行了再一次细分。

(2)电子商务化:

发展到21世纪,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各领域,尤其是在服装行业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阿里巴巴、淘宝的诞生,让服装业从传统渠道走向了虚拟的网络经营中,随后电子商务化也开始进一步细分,PPG、凡客、梦芭莎、麦网等专业服装销售平台也开始运营,到了2010年,服装行业的电子商务的品牌化建设也开始小试牛刀,如宝鸟、ERQ等品牌商城的建立,预示着服装行业渠道的风云巨变!

(3)电子商务时代的多元化分销:

虽然电子商务时代在服装业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渠道多元化仍然是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年龄结构的原因,上网群体特别是网购群体绝大多数集中在70后80后90后,所以传统渠道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3国际背景下的中国服装业电子商务化之路

3.1消费群体目标定位:

中国地域广阔、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极大;国内最发达的三个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均GDP是的10多倍。所以不仅仅是传统渠道服装业消费者群体定位开始差异化,服装行业的电子商务也是这样。

在随后五年的服装业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定位将会更加细分化和个性化。

3.2电子商务的渠道联盟:

在服装业,电子商务开始进行渠道联盟和整合,目前淘宝和全国城市门户网站开始展开了互利合作,而一些品牌商城也通过CPS和返利的模式和购物类网站开展合作,这些渠道联盟是双赢甚至是多赢的。

3.3传播和推广手段:

服装的电子商务化,仍然离不开传播,鉴于消费者主要是网购群体,所以还是着手于网上传播,您的品牌,决定了你的推广媒介。可以根据你定位的消费者群体的年龄层次和喜好,而上相应的网站去推广你的服装商品。

4现代职高生在服装业电子商务化下的发展趋势

4.1现代职高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推动群体:

在信息强大的21世纪,现代职高生无疑成为最大受益者,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并一定程度上成为能熟练运用现代化产品的群体,他们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让网游、网购等成为主流的消费方式。运行电子商务的公司更希望运用一批了解电子商务,熟练电子商务流程的工作人员,这务必为现代职高生提供了庞大的机会。而同时,非职高生可能正在为高考而奋斗着。

4.2现代职高生是电子商务的运用推广主体:随着时代的推进,80后90后将成为主力消费群体,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达,让交易变得傻瓜式操作,所以服装行业的电子商务化将是未来的潮流,互联网的销售渠道将成为众多企业必争之地。由于职高生的特殊性,他们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接触网络销售,更多的职高生拥有的是一颗聪明的脑袋,只是不喜欢运用到校园学习而已。于是,他们会选择将聪明运用到自己更喜欢及擅长的领域中去。开淘宝店,网络充值店,网游充值点等等已经成为职高生面临就业时的一大选择。既能逃避年轻的他们对社会的恐惧感,又能通过自己熟悉的网络方式和身边庞大近似的消费队伍进行推广以达到赚钱的目的。

4.3现代职高生是电子商务的建设开发主体:

电子商务方面,需要运用时间去研究钻研,现代职高生和普高的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拥有更自由的生活时间,可以除开课本去接触新新事物,并投身于其中,有大把的精力活力和时间去学习电子商务,而且更早地踏入社会让他们多了一份工作历练,多几年的经验累积,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疑成为电子商务最大的建设开发主体。

5电子商务技术让就职于服装业的现代职高生重获新生

篇2

关键词:电子支付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一、中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电子支付交易规模与市场划分

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57亿,这位我国电子支付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22038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长速度连续6年超过95%。特别是2010年第三方支付拍照的发放给第三方支付确立了经济和政策地位,为其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1年整体行业格局相对稳定,第三方支付中支付宝依然稳居行业龙头地位。从市场份额看,规模企业出现三大阵营,第一集团的支付宝、财付通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江山,使得第二集团、第三集团相关企业份额差距持续缩小,竞争激烈。当前市场同质化导致竞争严重,只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变革才有可能颠覆市场份额占据情况。

(二)中国电子支付业务的监管现状

2005年,央行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传递出了要将第三方支付纳入监管的信号。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此第三方支付结束了无人监管的状态,开始“持证上岗”,进入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阶段。中国人民银行与2010年5月26日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支付宝、快钱等27家公司获得了央行5月18日签发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截至目前,经过5批支付牌照发放,已有101家企业获得支付许可。

二、中国电子支付的前景展望

(一)中国电子支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CA认证存在的问题。

(1)技术安全。目前所谓CA产品的安全只解决了加密和签名的问题,大多数商业银行使用的服务器证书是国外CA机构颁发的,没有在我国取得合法资格,仿冒风险大大上升。

(2)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法规。CA机构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网上支付甚至电子支付领域的系统性风险。然而我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证体系,存在这种各自为政的混乱情况,相关的行业法规也有待完善。建立完整行业技术标准,实行审慎监管迫在眉睫。

2、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

国内法律法规还不能给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尽管上述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开始实施,但缺口依然存在。如面对日渐拥挤的国内市场,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向海外的时候,而在跨境支付方面,目前尚无监管细则出台。由于缺乏具体的监管条例,相关企业在处理支付安全等问题时有时会面临无章可循的状态。

3、用户对电子支付安全的担忧与相关知识的缺乏

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用户不选择网上支付的首要原因。根据艾瑞咨询电子支付报告书显示,66.1%的用户将交易不安全列为第一原因。还有就是目前很多消费者在使用电子支付时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比如在公共电脑上使用完网银没有点击“退出”,设定六个0等易猜测的号码作为密码等。

(二)中国电子支付的发展对策

1、优化电子支付相关法律和监管环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电子支付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相应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的保驾护航。面对近年来电子支付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加快立法的步伐,同时对参与的各行业机构进行严格监管,以确保电子支付的健康快速发展。

(1)健全电子支付法律体系

解决我国电子支付中的法律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通过立法来填补电子支付法律体系中的空白。就整个体系而言,需要制订与电子支付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法律规范:一方面主要是明确参与主体间的法律关系来更好地解决纠纷;另一方面正确处理与银行、消费者以及第三方的关系,引导电子支付逐渐向非银行化、保护消费者的模式上发展。

(2)统一行业标准,实行审慎监管

统一行业标准是电子支付拓宽发展领域、向纵深化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相关部门应尽快明确并统一标准,以便参与电子支付的各方进一步明确权责,更加准确地定位发展战略,以行业间合作的方式整合电子支付优质资源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打造并提升电子支付盈利模式的核心价值,不断推进电子支付业务的纵深化发展。

2、完善电子支付的软硬件环境,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目前来看,信息安全的问题无处不在,建立一套无懈可击的互联网支付系统越来越成为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统一各个银行身份认证系统,更新安全防护措施,推动网上支付平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完善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增强网上银行信息安全防范能力,逐步完善电子支付安全的保障技术体系,确保公众对电子支付的信心。

3、加快支付模式创新,推进市场拓展

通过各种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是电子支付发展的灵魂,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电子支付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加快研究CA核心技术,紧紧跟踪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二是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并完善业务创新和信息化的良好联网体系。注重发挥电子支付的优势,简化业务程序,实现信息化,从而让电子支付融入到社会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蔡东.电子支付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金融电脑,2012,15-18

[2]陈克非.电子支付的现状及发展[J].计算机工程,1997,32:183-186

[3]黄卫东,陆佳.探析电子支付发展之道[J].网上银行实务,2011,11:73-75

篇3

【关键词】电子支付 电子货币 银行卡 支付安全 模块

电子支付与结算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阐述电子货币的产生、发展,各种类型电子货币的特点,电子支付的方式、手段、性能特点及业务流程,以及支付工具的使用和涉及的相关安全协议、法律法规等(张超、孙飒,2012)。电子支付与结算还介绍了网上金融机构、电子银行模式和网上银行的形式、工作方式、服务内容及发展趋势等问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结合很强的课程(周桂岐,2007)。

一、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本着以能力为主题,以职业实

1.电子支付与结算(参考学时为10学时)。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和高等职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和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学时数。

主要用过程实际操作、讨论、案例分析和职业资格证通过率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程度。

二、教学模式

2.实践真实环境下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系统(参考学时为14学时)。

3.电子支付和结算工具(参考学时为15学时)。

4.电子支付和结算系统(参考学时为时)。

模块二:网上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发展现状

5.网上支付安全与法律问题(参考学时为12学时)。

电子支付与结算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分模块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将课程综合设计成电子支付模块操作实践过程,再分解成几个任务进行训练和考核:认知货币和电子货币、借记卡和信用卡在电子化机具(ATM和POS等)的使用、企业网上银行和个人网上银行的使用、第三方平台的使用、电子支付安全风险防范等。

最后每个过程都采用“团队合作,任务训练,实际平台”原则进行操作得以实现模块化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团队配合,完成每个过程中的任务。学生团队以2~3人为一组,通过成果展示、PPT交流和真实环境下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理论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

参考文献

[1] 柯新生.网络支付与结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 (美)詹姆斯・布鲁克.支付系统:案例与解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 金桂兰.电子交易与支付[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 蔡元萍.网上支付与结算[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宽海.网上支付与结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农村地区;电子支付;发展;研究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照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技术的进步,我国电子支付业务迅猛发展,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3年,电子支付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交易额增长连年翻番,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支付的高效性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恰好弥补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不足的现状,当前在农村地区发展电子支付业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地区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下,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范围,大力推广支付工具应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其中电子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电子支付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据统计,2010年到2013年,河北省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由0.58张上升至1.3张,截至2013年底,全省开办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5.7万个,覆盖4.06万个行政村,占河北省行政村总数的90.9%,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水平,使农户真正体验到“足不出村能取现、能消费”的便捷支付服务。与此同时,各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农村地区电子支付配套设施布放力度,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布放了8100台ATM, 68126台POS,发展141148个特约商户,方便了农民用卡,为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迅猛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各地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农民支付需求逐渐旺盛,电子支付业务发展迅猛。以河北省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河北省农村地区开通个人网上银行13,436,102户,手机银行4,542,923户,电话银行4,962,849户。电子支付交易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其中个人网上支付5,125,097.75万笔、金额217,794,892.64万元,手机支付518,292.24万笔、5,759,263.33万元,电话支付584,776.67万笔、4,958,405.22万元。电子支付用户增长情况见图1。

图1

(三)电子支付业务占比相对较低

电子支付业务虽然在农村地区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尚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和百姓的资金支付服务需求。当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方式相对单一,支付结算服务手段尚显陈旧,非现金支付比重较低的情况依然存在。据统计,2013年全省农村地区电子支付交易金额仅占非现金支付交易金额的五分之一,占同期全省电子支付交易金额十分之一,电子支付优势在农村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资金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地区发展电子支付的优势

电子支付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其推广成本和难度与传统的金融服务设施相比较小,更易推广。在农村地区推广电子支付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电子支付不受地理空间限制的优点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少、覆盖能力有限的缺点。电子支付是利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支付数据交互的,不受地理环境限制,可以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支付服务,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推广电子支付低廉的成本可以减轻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开拓农村市场的资金投入。电子支付大大节省了金融机构开设农村营业网点,提供柜台支付服务的费用,也为支付机构进军农村市场提供了新的、低成本的途径,同时,还节省了农民到银行网点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时间和人力。三是电子支付的高效性提高了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率。传统的农村资金支付结算采用现金方式,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成交易。使用电子支付只需携带银行卡,通过POS机等支付终端完成交易,甚至可以在家通过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的形式进行资金结算,避免了现金交易找零、假币等相关风险。

三、阻碍农村地区电子支付业务发展因素分析

(一)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弱

完善和高效的网络通信设施是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农村地区的这些基础设施相对较弱,通讯速度和资费水平难以适应当前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些偏远农村地区山大沟深,通信网络覆盖受到限制,个别地区都没有手机信号,严重阻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同时,商业银行出于逐利性目的,致使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资金投入不足,电子支付基础设施不到位,致使电子支付在农村地区难以普及。

(二)电子支付安全性有待加强

电子支付是在无纸环境下进行,交易双方的身份不透明,使得电子支付的风险增加。同时,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丢失、重复、错序、篡改等安全性问题一直在存在,影响了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特别是手机支付,目前主要采用银行卡与手机号绑定的模式进行手机支付,由于受手机卡技术的限制,所发送的信息全为明码,短信信息通过公网传输,没有加密功能,因此,手机号码、密码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破译和截取,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保护用户的合法信息(账户、密码等)不受侵犯,确保数据传输和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是电子支付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三)利用电子支付进行诈骗日益猖獗

随着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各类支付欺诈日趋增多,手段日趋高明,不法分子通过冒充银行发邮件和短信、制作假银行网站等手段进行诈骗,导致客户电子支付账户资金被盗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近期更呈现出了专业化和智能化趋势,甚至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一些电子支付业务流程不完善的漏洞进行犯罪,给客户带来直接的资金损失。农村居民知识层次较低,支付安全意识较弱,防风险能力较低,更是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首选地区。

(四)农村居民支付习惯难于改变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目前留守农村的大部分为妇女、老人和儿童,这些人知识层次较低,对新型的科技“不感冒”,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存在不懂操作、操作失误、忘记密码等问题,影响了电子支付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现金使用习惯根深蒂固,对于大部分农民而言手机支付会比现金交易更麻烦,感觉还不安全,很多人宁肯多跑几十公里路去县城银行汇款也不在家通过电子支付进行结算。

四、农村地区电子支付推广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电子支付环境

政府部门应整合各种资源加以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加农村地区网络通讯硬件设施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快建设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农村地区网络全覆盖。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设施布放力度,通过利益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超市、集市布放ATM、POS等机具,便利农民资金支付,为电子支付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农村地区电子支付推广在政策和制度上的扶持力度,用切切实实的经济效益鼓励银行机构及支付机构充分利用电子支付快捷、便利、自助服务管理等特点,研究开发贴近农村、农民的电子支付产品。进一步提升电子支付在农村地区的适应度,吸引农民更多的使用电子支付,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

(二)提升技术防范能力,确保电子支付安全

提供电子支付服务的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要加强支付技术上的攻关力度,提高电子支付的安全保障,要不断的更新和采用新的安全技术,加强电子支付在信息输入、认证、传输、结算等过程中的加密和防泄露等安全技术工作,有效防止黑客对交易信息的窃取、非法访问和干扰等问题的出现,从而确保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创建安全支付环境

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农民的电子支付的相关安全意识。引导其在电子支付过程中,及时的加强和更新自己的银行卡信息、身份证号码以及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尤其是注意对支付网站真实性的辨识,坚决不在不熟悉的网站进行电子支付,从而不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公安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电子支付风险防范和打击犯罪的长效机制,及时通报各类风险和犯罪信息信息,迅速发现、处置、管控风险和不法行为,适时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领域的犯罪活动开展集中打击,营造安全的支付服务环境。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鼓励农民使用电子支付

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应充分借助多样化宣传渠道,加大农村地区电子支付的日常宣传工作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现场体验式宣传。宣传活动应采取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大喇叭广播、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要注意提高宣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让农民直观感受电子支付的便捷性,提高农民使用电子支付积极性。同时,还应注意电子支付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使安全支付理念和意识深入人心,进一步提高其操作水平,确保农村地区电子支付业务能够便利、快捷、安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蔡秀润.电子商务环境下手机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朱方雷.手机支付现状及其发展分析[J].电子商务,2013(6).

[3]王丽.试析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业务发展与监管[J].长春大学学报,2013(5).

[4]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2年)[R].中国金融出版社.

篇5

关键词:网络银行;电子货币;电子支付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不断应用,在网络上以暗码技术作为支付方式的电子货币正在发达国家陆续实验。电子货币目前有electronicmoney、cvbermoney、e-cash、venturemoney等多种实验名称。尽管电子货币和预付卡、信用卡的概念,以及和企业银行(firmbanking)与家庭银行(honebanking)等业务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并且同样依托银行业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但是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工具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代表了不同的金融创新路径。

一、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差异

依据狭义的货币供给定义,货币基本上是指央行发行的现钞与银行存款,而支票、信用卡、借记卡(debitcards)只是支付工具(paymentinstruments),最终仍须经由封闭性的银行网络(banknet)移转存款作清算(clearingandsettlement),因此货币并不等于电子支付清算,电子货币也不等于新型的电子支付工具;而新型电子支付工具是指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应用于开放性网络上的支付清算。

电子货币是经由开放性网络移转资金,达到支付清算目的的交易媒介,同时具有移转性、匿名性与相对性,即是经由电子网络移转的价值(移转性),支付隐私不被对方或金融机构所悉(匿名性),交易时除买卖双方外,无第三者介入(相对性)。电子货币以数码形式流通,在开放性的网络上流通货币,信息是公开的,可能面临金融信息被盗用、窜改等问题,必须应用暗码技术来防伪。关键问题是要解决一连串的数码如何成为货币并在网络上流通。

电子支付则一般难以满足匿名性与相对性的特性。根据日本电子商取引实证推进协议会的定义,因交易所发生的购买金额与手续费,利用网络、IC卡等作支付清算者称为电子支付,由此,电子支付必须通过中介完成,多数在金融媒介的封闭网络中进行。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家庭间的交易所产生的支付,可由现金、支票到一些电子清算方式,例如自动柜员机(AutomaticTellerMachine,ATM)、销售点终端机(PointofSale,POS)、自动清算所(AutomaticClearingHouse,ACH)等电子资金移转系统,整个支付清算系统由消费者对企业、企业对企业的支付(pay-ment)、银行间的清算(clearing)与中央银行的结算(settlement)所构成,中央银行在清算系统的顶点作最终的拨付结算,这些支付清算都在封闭性的银行网络内进行,进而组成了整个电子资金移转系统(ElectronicFundsTransferSystem,EFFS)。

二、新型电子支付工具和网络标准

电子支付系统要求高度的安全性,因此传统的电子支付系统在封闭性网络下采用集中清算方式,封闭性的集中清算方式相对安全,但交易成本也较高。开放性网络上所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在线上实时完成,若支付采用离线交易(例如email、传真告知卡号),不但手续烦琐,交易成本高,而且隐私外泄、伪造仍可能存在。目前,新型的电子支付工具主要集中发展记忆式资金移转系统。

目前除现金外,不管是支票或银行直接转账都要通过封闭性的银行网络进行。而积极推动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新型电子支付工具发展,消费者就可以在开放性网络上购物的同时,立即完成网络购物付款。这种以支票或信用卡为基础的网络支付清算称为记忆式资金移转系统(NotationalFundsTrans—ferSystem,NFTS),与电子资金移转系统的差异在于私密付款信息(信用卡号、银行账号等)与订单一起传送,从而把电子资金移转系统的优点延伸到小额交易上。

(一)电子支票。电子支票是一种将传统书面的支票应用于网络付款的电子文件,原为纸质的支票簿变为电子支票簿,签章、背书被数字签章取代。数字签章即为现实世界中的印鉴章,而电子凭证是印鉴证明书,在网络上交易所传送的文件需要数字签章时,另外须附上认证机关所发行的电子凭证。当加盟店收到电子支票,向银行请求确认时,银行可从发行者的电子凭证中取得公钥以验真伪,完成确认后将电子支票回传给加盟店;经过电子支票提示后,其票据交换程序、账户清算流程与书面支票无异。在美国小额支票支付相当普遍,故以支票支付的电子支付清算实验相当多,例如CheckFree是一种代为执行支付清算的系统,在速度上、效率上求改进,但仍是电子资金移转系统的一种而非电子货币,而FSTC(FinancialServicesTech—nologyConsortium)的电子支票是将暗码化支票信息在网络上使用。

(二)电子信用卡。电子信用卡是指使用者在开放性网络上购物,直接将信用卡号输入,实时完成付款的电子支付系统。由于信用卡属先消费后付款,银行有信用风险、认证、利率等成本支出,手续费无法降低,小额的买卖可能被商家拒绝,而电子信用卡可弥补一般信用卡支付清算的缺点。电子信用卡交易过程是直接在网络上传送信用卡号,使消费者立即完成网络购物付款。虽然在开放性网络上,电子信用卡、电子支票等可以作为实时的支付清算工具,但这些方式并非完全在开放性网络上进行,消费者与店家的付款信息虽在开放性网络上进行,但收单银行、信用卡组织与发卡银行相互间的存款移转,仍要通过封闭性的银行网络,因此仍属记忆式资金移转系统,但资金移转更有效率,而且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的网络标准或协议,主要有贝尔实验室所提出的匿名网际网络商业协议(AnonymousInternetMercantileProto-cols)、欧盟的CAFE(ConditionalAccessforEurope)、安全电子交易SET(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s)等,根据这些开放性网络安全标准,软件公司、金融机构与信用卡组织互相结盟,利用开放性网络进行各种新式的电子支付实验,例如CyberCash、Digicash、Mondex、NetBill、NetCheque等,Visa与Master两大信用卡组织也在积极参与以信用卡在网络上消费付款的实验。这些实验大致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发展可以直接将信用卡号在开放性网络上安全传送的电子支付清算;二是信用卡的EMV标准化,EMV卡是以Europay、MasterCard与Visa三家信用卡组织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业界共通的IC卡,在IC卡上整合金融卡、信用卡、借记卡与电子货币所有功能。

三、电子货币形态发展和金融应用趋势

由于信用卡等电子支付手段已被广泛接受,因此电子货币实验试图将信用卡的支付清算功能再予以提升。一种是将现行的信用卡发展成多方位的使用用途,卡片本身可储存金融信息,不与银行信用卡组织直接联机,可在实体商店或网络加盟店消费,实时完成交易支付清算。另一种是电子货币不利用信用卡,而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创设出网络货币,只适用于网络上购物。就目前的实验情况而言,电子货币依据存在的场所,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IC卡型电子货币。主要将金融信息电子化,记载于集成电路中,IC卡型的电子货币是现金的替代,消费付款时直接移转给店家。按照交易完毕后,是否回流发行单位,可以再分为开放循环型(openloop)与封闭循环型(closeloop)。开放循环型电子货币在交易完毕后,不必回流发行单位,可继续不断使用。

IC卡型的电子货币是具处理与记忆功能的超小型计算机,可以储存金融信息,可从自动柜员机提领存款。此外,还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话机,通过电话线,从银行账户中将存款提出。在装设读卡设备的商店消费,可直接自卡中扣除消费金额,移转至商店的IC卡中,而商店经由电话机将营业收入存入银行账户。这种电子货币的流通动向很难掌握,因此对于流通中的货币,保证其不被仿冒的安全措施尤其重要。参与电子货币研发的厂商,正在尝试设计复杂的算法,以确保交易的安全。同时,IC卡型电子货币在其生命周期中,都须通过安全性评核机构的认证,这些认证程序是再研发机构、发行单位或者是专业认证机构所制定并执行的。因此在客观和可量化的评定下,IC卡电子货币具有相当的公信力。

(二)网络型电子货币。使用开放性网络型的电子货币时,须具备银行账户功能的软件,消费者在网络加盟店购物时,经由开放性网络,将其在契约银行的电子货币领出,以暗码化方式传送至网络加盟店,网络加盟店再将暗码化的电子货币转入其往来银行,经确认无误后,贷款由消费者的契约银行移转至网络加盟店的往来银行账户中。网络型的电子货币一旦提出做交易支付后,立即送回发行机构作真伪的确认,属封闭循环型,此类型的实验例如e-cash。

网络型电子货币通常由发行机构统一管理,使用e-cash须在原有的银行账户设立相同的账户称为worldcurrencyaccess账户,下载e-cash用的软件,使用者若要求获得c-cash,则从与worldcurrencyaccess账户连接的e-cash专用的虚拟账户MINT传送e-cash,保存在个人计算机的内存中,或是经由网络付款给加盟店,发行的e-cash皆依序赋以编号,银行管理使用过的e-cash编号,一旦使用过须流回发行机构检查其有效性。e-cash之所以可行,主要归功于数字签章(digitalsignature)与盲目签章(blindsignature)技术,其中数字签章提供e-cash无法被伪造的功能,盲目签章则赋予e-cash号码,确保类似现金的匿名性。e-cash利用暗码防止伪造,维护交易匿名性,消费者购入何物,自何处购入,皆可保有隐私。但网络加盟店无法再度使用其所收到的电子货币,对网络加盟店的付款仍是采用银行存款的拨付,因此丧失了现金的价值可分割性与连续转让性的优点。此外,发行机构必须维护大型的数据库,记录已经使用过的电子货币,防止重复使用的弊端,而随电子货币发行的增加,该系统的负担也会随之增加。对于网络型电子货币,各国政府更担心货币控制的有效性与洗钱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45-147.

篇6

摘要:电子支付以其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现金流、提高交易透明度等优势成为金融交易的重要方式,但当前电子支付还存在诚信度不够高、交易安全性不够强以及实用性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当提高电子支付立法的位阶,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在交易过程中增强税控监督,在立法过程中应平衡好商家与消费者的权益,从而推动电子支付立法的进程。

关键词:电子支付;立法规制;解决;完善

又是一届两会时,围绕着国计民生的各种议题纷纷新鲜出炉,引得举国侧目。据报道,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表示,现有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严重,尤其是电子支付诚信度不够高、交易安全性不够强,他建议,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支付法》,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专家意见,该提案对促进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对这个行业的规范,同时增强广大用户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信息时代的来临对立法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进入比特时代,网络正在深刻而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电子支付手段的出现正是这一影响在日常贸易领域的体现。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电子支付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其被赋予了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现金流、提高交易透明度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之后,几年前还被视为“鸡肋”的电子支付转眼变为投资新宠。但是,电子支付蓬勃发展的同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正如徐龙代表所说的“电子支付规模大但不规范”,这也是他提出制定《电子支付法》的直接动因。当前在电子支付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是诚信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表示,诚信问题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事实上,这也是互联网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一系列矛盾的源头。寻根溯源,这与网络世界的特点有关。网络空间是由网址和密码组成的虚拟却客观存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感官被屏蔽,只能通过一些符号来了解对面的“他”。就电子支付而言,交易的双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是连声音都听不到的,这种不能进行传统意义上互动的交易必然让人产生疑虑。就好像突然蒙住你的眼睛,然后让你走路一样,不管这条路你多么熟悉,心中总是无法完全释然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人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相信自己能够切实感觉到的人或事。

当今在某些电子交易领域出现“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现象,诚信问题始终制约着电子支付的发展。因此,立法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建立惩罚制度,惩处一些诚信缺失行为,达到“杀一儆百”之效,使那些“不信之徒”变为“不法之徒”,减少电子支付中的不守信现象;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法律的正面引导,使人们重新建立诚信信仰,从根源上切断“缺信”行为。目前,《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指引》、《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几部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正是做这方面的尝试。与此同时,建立完备的第三方平台,提供第三方担保也是解决目前诚信薄弱的有效方法。如支付宝、安付通等网上支付平台就十分受用。

二是安全问题。伴随着诚信问题而来的就是安全问题,我们建议不仅要制定《电子支付法》,也应该制定一部《信息安全法》,这是基于现有信息系统安全存在严重问题的现状提出的。在电子商务支付领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交易安全源于技术安全体系未成型。Web、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和强认证技术确实为电子支付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但是这整个交易链条还是漏洞百出,消费者和厂家、商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在一个完整的安全渠道内交易。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假冒商家骗取消费者钱财以及一些重要信息,给消费者造成了极大损失。电子商务支付的安全只能依靠两部分力量来维护,一是技术性安全体系,二是事后安全体系,即法律体系,而且,事实证明事后安全体系的构建已经远远超出“技术体系”的范畴,是对技术体系的有力补充。

三是实用性问题。实用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电子支付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在某个网上商城选择好了商品,等到支付时你发现,该商城只支持支付宝或者只支持财付通,这就会让我们很尴尬。现实生活中只要有人民币我们就可以随时支付货款,不会存在货币不兼容的现象。所以,在实用性上电子支付系统要更加开放化、灵活化。各运营商相互之间或者在政府的协调下,要建立一个广泛合作的平台,各个支付系统之间要可以自由转换,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自由贸易的目的。电子商务支付也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与传统支付手段分庭抗礼。

一部法律的出台总是在正反两种力量的交互推动下进行的的,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今天,我们之所以对《电子支付法》千呼万唤,就是因为一方面电子支付前景广阔,而且事实上也正逐渐成为我们日常交易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却也是问题多多,无法回避。在制定这部《电子支付法》的过程当中立法者还应当重点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电子商务支付的立法位阶问题。徐龙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诸如《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几部已有的法规存在立法层级不高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立法位阶的问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肯定是要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所以,我们可以想象,《电子支付法》至少应该是一部高层级的全国通用的法律。但网络是一个世界性的平台,电子支付涉及的可能是跨国甚至跨域业务,而在法律地域性的限制下,《电子支付法》对国外业务的监管只能“望洋兴叹”,立法者在制定这部法律时应该注意开放性、包容性和根本性的体现。同时要关注国际公约或者惯例中对类似事件的处理办法,在新法中吸收一定的国际元素,为今后的接轨埋下伏笔。

二是电子商务支付的税务监督问题。电子支付和传统支付相比较,呈现出较多优势,但是有一点,传统支付对于税收监管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而电子支付在这一点上似乎相对薄弱。当我们和商家面对面交易的时候,国家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发票、增值税发票等一系列凭证来进行税务监督,但是我们在电子支付过程中却无法为相关部门提供全部的纳税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税收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新法应该对电子支付过程中的纳税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保证。

三是立法过程中利益主体平衡的问题。在交易中,消费者显然是弱势群体。而当今电子支付手段的推广却并没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而是以商家利益为基点。无论是电子支付系统的技术特性还是推广方式都是以商家为中心,这对消费者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新法应该平衡各方利益,从厂家、商家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到消费者,在这个链条中,各方都应当作为平等主体通过合法与公平的途径来受益。

篇7

本刊“2006电子支付产业调查”自今年3月6日启动,至4月7日截止,历时一个月。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共有400多家企业,他们都是进行在线交易较为活跃的互联网公司,这些企业以中小公司居多,占比达到75%以上。本次调查采用了包括在线调查、电话调查、数据库定向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形式,共收回问卷366份,其中有效问卷322份。此次调查主要从商户的视角出发,样本数量有限,调查时间较短,相关结论难免有失之偏颇之处。文中所述观点仅代表本刊意见。

现状篇

在互联网概念重新被资本市场追捧的同时,“鼠标+水泥”的电子商务也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从2001年至2003年,虽然不少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得以进化,但传统的支付手段仍然阻碍着新商业模式挺进的步伐。而近三年来,电子支付市场每年都以高于30%的速度在成长,据相关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7年这一市场的总交易额可达到605亿元人民币。作为电子商务核心的支付环节正在加速电子化,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多种支付形式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的步伐更加轻快起来。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也从商户角度感觉到了电子支付市场的高成长。

电子支付一路飙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被调查的商户对电子支付这一结算形式十分热衷。在业务结算中,电子支付与其它交易结算形式相比,使用率较高,在某些企业中已超过了60%。货到付款、邮政汇款、银行电汇等传统形式仍有一部分忠实的使用者,所占比率分别为39.4%、12.3%和6%。货到付款在同城结算业务中应用较为广泛。电子支付除了在使用率方面一路飙升,通过这一方式进行的交易额占企业总交易额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调查数据显示,通过电子支付方式完成一半交易额的商户占总体被调查企业的41%,完成总交易额11%~49%的企业占比达到33%。起步较早的网上支付仍然是电子支付形式中的绝对主力,完成的业务量占比达到80%以上。电话支付这一新形式也逐渐被商户重视起来。不过,目前,商户对移动支付的态度有所保留,47%的商户对其持观望态度,40%的商户看好这一支付形式,9%的商户并不看好它。

支付市场信心不足

尽管第三方支付公司在2006年格外活跃,但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商户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依赖程度并不是很高。在选择支付模式时,有56%的商户表示愿意与银行直连,另有38%的商户选择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无论与银行直连还是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商户都需要开放业务平台的接口。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在为商户提供支付服务的同时,也在运作与之相同的业务交易,当商户开放平台接口,在这一平台上的客户数据就有可能会流失。因此他们更愿意与银行合作。商户们对自行研发支付平台的兴趣不高,只有6%的商户考虑自行研发支付平台,其原因在于这种模式会大大增加自身的技术投入和运营成本。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如果希望吸引更多的商户,如何处理好与商户的竞合关系是一大难题。另外,只有25%的支付公司为商户提供了小于或等于3天的结算周期,38.7%的支付公司与商户之间的结算周期在一周左右,另有36.3%的支付公司提供了两周或两周以上的结算周期。因此,在结算周期偏长的情况下,自家资金的安全如何保证也是一些商户不小的顾虑。

用户最看重安全

调查数据显示,在选择电子支付考虑的诸多因素中,64.5%的商户首选安全因素。39.8%的商户很关注电子支付是否快捷和方便。这同时也是支付公司和银行共同关心的要素。因为支付产业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安全产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从技术角度看,国内电子支付的安全系数远远高于国外,但是从支付安全管理而言,与国外还有一定距离。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少商业银行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比如使用第三方证书和动态密码作为支付安全的双保险等等。在关注安全的同时,电子支付的快捷和方便等因素也受到商户的重视。如何让商户更安全地完成支付,同时又能保证这一过程快捷方便,这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很大挑战。 面对目前市场现存的几十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商户以实际行动进行了投票。76%的商户首选支付宝,同时也选择YeePay、网银在线、银联电子支付等公司作为自己的支付合作伙伴。

环境篇

虽然支付市场告别了需要用麻袋运输纸质票据的“石器时代”,但整个市场仍处于“拓荒”阶段。商户、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是这一市场中的主要玩家,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正不断演绎着这个市场中的新规则。

三方关系日趋理性

业界曾流传着第三方支付公司有可能在未来的支付链条中被淘汰出局的传闻。不仅如此,来自相关市场调查公司的报告也显示,在未来605亿元人民币规模的支付市场中,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额正在呈下降趋势。但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三方不约而同达成了共识,即在目前阶段,商户、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支付市场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三方是市场的共同培育者,缺一不可。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商户、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并没有完全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些地方还存在相互抢位现象。不过,这一现象应该只是暂时的情况,有关调查数据也表明三方的关系正日趋理性。有66.7%的商户认为第三方支付公司有效地帮助他们处理了交易流,同时另有30.1%的商户认为与之合作省去了与多家银行谈判的麻烦。

商户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产业角色尚没有明确的认知。有45%的商户认为这一群体应该是技术角色,另有33%的商户认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属于金融角色。在选择第三方支付公司时,66%的商户希望他们拥有较强的银行背景,21%的商户则希望他们有较强的电信背景。

在与银行合作中,商户对自己与银行之间的关系认识得比较清楚,有65.4%的商户认为自己和银行之间只是进行网上交易的结算关系。不过在与银行的深入合作中,也有23.7%商户认为自己已经成为银行电子支付业务的渠道商。

银行是支付产业主体

在调查中发现,有91%的商户表示银行与自己的合作态度很积极,只有极少数的商户表示银行的态度没有转变。从银行角度而言,不少大银行更乐于与规模较大的商户进行直连,同时也不放弃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整合中小商户。

100%的被调查商户相信工行将在电子支付产业链上发挥重大作用。来自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的数据表明,这家银行通过电子渠道完成的交易量已经占到总交易量的28%,未来有可能占比更高。招商银行则以创新能力、强大的营销能力以及较好的服务受到商户的欢迎。以浦发、华夏等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在支付业务上表现得极为活跃。在走访中,有关人士甚至预言,中小商业银行正在成为推广多种金融产品的渠道。当各商业银行都在零售业务上精耕细作时,浦发等中小商业银行在创新速度上体现了极大的优势。商户对中小商业银行群体也寄予厚望。

在对“2006电子支付产业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尤其关注商户在调查中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问卷的开放题部分,我们发现商户对各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格外关注,发表了很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应被调查者的要求,在调查报告中,我们特增设了商户心中的电子银行前五家排名。

它们分别是:

工商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浦发银行 华夏银行在这一排名中,工商银行被关注的程度最高,有52%的用户首选工商银行。工商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时间较早,广大的客户基础为其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商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创新也有目共睹。招商银行位列第二,有18%的用户看中招商银行在营销方面和创新方面的优势。他们尤其青睐招行在网络银行方面开发的一些个性化产品。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种种努力得到了用户的认可。虽然这些银行的规模不大,但他们在电子银行业务上的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姿态很受用户的欢迎。同时,这些银行也为客户提供了一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

调查结论

通过本刊“2006电子支付产业调查”,我们了解到商户对支付市场的认知情况和基本的判断。虽然电子支付已经被很多商户作为首选的支付形式,但这个市场仍然处于开拓期,安全和信用等问题也影响着支付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商户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理顺。不过我们认为支付市场必定会迎来由乱到治的景象。正如当当网市场总监张睿帆所言,支付产业链上的伙伴们需要密切配合,共同撑起支付产业的大梁。交通银行电子银行部市场推广高级经理王兵也表示,银行作为支付产业的主体会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推动这一市场的发展,比如加大在支付业务方面的投入,进行更多的业务创新,推出保障支付业务安全的更多新举措。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汪旭进一步表示第三方支付公司要找准自身定位,不要在基础的银行业务方面跟银行正面竞争,专注于差异化的服务会有很大的生存空间。专注和创新将是电子支付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源动力。

篇8

一、电子货币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电子货币英语称之为e-Currency,其中“E”代表“electronic”(电子);也就是指在网上用于电子邮件之类相关领域的货币。

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使用像e-gold和paypal这样的网上电子货币服务有许多好处。电子货币可以用于网络相关商业应用,比如网上购物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个人投资。电子货币服务公司可以向买卖双方提供付款和收款的便捷方式,只须点击确认按钮,交易便完成了。当今,世界上没有一种付款方式有能力提供这种高效服务。

2.我国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一般以磁卡或IC卡形式出现,其发行主体除了商业银行之外,还有电信部门(普通电话卡、IC电话卡)、IC企业(上网卡)、商业零售企业(各类消费卡)等。发行主体在预收客户资金后,发行等值储值卡,使储值卡成为独立于银行存款之外新的“存款账户”。同时,储值卡在客户消费时以扣减方式支付费用,也就相当于存款账户支付货币。储值卡中的存款目前尚未在中央银行征存准备金之列,因此,储值卡可使现金和活期储蓄需求减少。

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公司等发行主体发行的贷记卡或准贷记卡。可在发行主体规定的信用额度内贷款消费,之后于规定时间还款。信用卡的普及使用可扩大消费信贷,影响货币供给量。

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主要有借记卡、电子支票等,用于对银行存款以电子化方式支取现金、转账结算、划拨资金。该类电子化支付方法的普及使用能减少消费者往返于银行的费用,致使现金需求余额减少,并可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

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使用的且将代表货币价值的二进制数据保管在微机终端硬盘内的电子现金;一种是将货币价值保存在IC卡内并可脱离银行支付系统流通的电子钱包。该类电子货币具备现金的匿名性,具有可用于个人间支付、并可多次转手等特性,是以代替实体现金为目的而开发的。该类电子货币的扩大使用,能影响到通货的发行机制、减少中央银行的铸币税收入、缩减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等。

二、电子货币的发展

1.电子货币的发展概况。数字化电子银币的使用与发展为人们进行跨地域的商务金融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电子货币作为当代最新的货币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电子货币的认识趋于一致:电子货币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讯手段在信用卡市场上流通的以法定货币单位反映商品价值的信用货币。对于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0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20%,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在亚洲,新加坡等是发展电子货币的先进地区。新加坡货币委员会的官员称,该国将力争于2008年全部改用电子化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发射装置安装在手机、掌上电脑甚至手表上,然后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支付活动,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将依法接受电子货币。欧洲央行也指出,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推广电子货币将成为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

2.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从总体上讲,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始阶段,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国情的缘故和信用概念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市场基础,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

据CCID《2005~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及投资机会年度研究报告》显示,我国200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400亿元,较2004年增长了54.2%,而近3年来,电子支付市场每年也都以高于30%的速度在增长。虽然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均发展迅速,但与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对电子支付的需求相比,与国外电子支付市场相比,国内的电子支付市场只能算是刚刚起步。

3.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分迅速。据专家预测,美国在近十年内可能有12%~15%的交易将以电子方式进行,并且该发展趋势仍将不断加快。2000年有约10%的人用电子货币进行商业交易。

在我国,互联网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支付的普及应用,使“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为电子货币发展的新动力。国内电子货币支付市场发展趋势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电子商务的网上支付率提高

2006年电子商务交易量为11000亿元,其中只有不到7%通过互联网支付完成。这一比例将随互联网支付业的投入增加、创新加快而提高。

传统交易行业的互联网支付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几年,互联网支付在金融产品销售领域会有大规模的发展,金融产品销售的互联网交易和支付也越来越被市场参与各方重视。以金融产品为主的行业市场规模已经非常巨大。国债、保险、基金的市场规模之和已大大超过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金融产品、彩票等产品由于没有物流,相比物理商品,更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支付。

对传统支付方式的补充和替代效应日益明显

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拥有POS数量,特约商户覆盖率等指标都还比较低。在2005年,商品零售领域中只有10%的交易额是通过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工具实现,有90%的交易额通过现金、支票等传统支付工具实现的。这为互联网支付向网下传统交易领域扩张提供了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市场分工的细化及不同行业的业务融合

市场竞争的加剧及应用领域的扩张导致市场分工的不断细化。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及电子商务机构的业务领域相互渗透和融合。银行在牢牢占据以股票、基金为主的金融产品网上支付的垄断地位后,开始逐步向电子商务领域扩张,尤其看重其中的低风险应用领域,如电子客票、公共支付等。

其它主体向互联网支付市场的扩张

在大型电子商务机构、传统商务企业不断向互联网支付领域扩张的同时,一些新兴的支付渠道网络运营商,如电信和移动运营商也结合自己的网络优势向互联网支付市场渗透。互联星空支付,联通支付、捷银、联动优势就属于这类型的新兴支付服务主体。

三、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面对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时代,随着金融电子化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领域正在逐渐成为商务的一大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系统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建立和完善电子货币系统,才能真正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1.电子商务流程的简单描述。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电子商务是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融为一体的商业服务。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即买卖双方)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消费者多种买卖选择。一旦消费者确认,电子商务就会协助完成合同的签定、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同时,为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认证机构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认证,确认其真实身份。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

2.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子商务中,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通过电子商务的流程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时也涵盖了资金流的范畴。在支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它将消费者和商家(买卖双方)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在需要使用电子货币的时候,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或预存现金,但消费者与商家洽谈好以后,签定订货合同,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货币支付所购买商品的费用。其中认证机构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

3.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电子货币的应用和发展使网络上现货、现金交易成为可能,促进了企业营销结构、营销方式、结算方式的创新;而方便、快捷、轻松的购物方式,也将极大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给零售商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由于实施开放式的网络经营,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优势。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第三,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另外,笔者还认为,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信息承载量比较大的优点。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及时地统计热销产品的销售量,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准确地看出参加浏览或购买的用户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后续的市场调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快捷的反馈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于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这一问题上,普遍存在着很多观点。比如,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很成熟、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数字认证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电子货币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而带动电子货币的发展;另外,也要尽快出台并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网络安全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规范网上交易程序,正确使用数字证书。

在电子货币发行时需要进行严格管理。明确可靠的法律准备:明确定义与电子货币相关方(消费者、商家、银行和操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可明确作为判决依据;技术安全保障:电子货币系统必须在技术、组织和处理过程方面保证足够安全,以防止盗窃活动,特别是防伪造;防范犯罪活动:在电子货币方案中必须考虑防范洗钱等犯罪活动。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 借记卡 第三方支付平台

2011年6月,《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颁布,该发展规划首次以政府规划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电子商务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发展和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对于提高浙江经济竞争力以及改善民生都尤为重要。本文拟从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出发,分析不同支付模式在电子商务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进而为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寻求最佳选择。

一 零售电商支付模式分析

面向零售的电子商务可以选择的支付方式有多种,比较传统的方式包括先款后货和货到付款等基本没有脱离货款交换的支付逻辑方式。但是在电子商务领域,基于其跨区域和不见面等特点,货物和钱款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分离,使得买家和卖家都暴露在巨大的信用风险之中。这无疑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解决信用风险的制约,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引入快递代收等方式加以改进,甚至建设自己旗下的物流品牌提供送货和代收款服务,取得了一定效果。

与此同时,面向零售的电子商务企业还可以选择基于现代电子支付网络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典型的通过第三方支付平成的电子商务交易流程,如买家在电子商务商家选择商品,完成购买;买家将货款支付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将通知卖家发货;卖家发货,并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确认发货;买家确认收到货后,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确认收货;第三方支付平台将货款支付给卖家。在整个流程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货款的托管人,解决卖方在货物发出后和货款收到前的信用风险;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提供买家一定的维权空间,为卖家提供了额外的信用保证。通过这一中介,买卖双方均可减少对手方选择的难度,能够集中精力于买卖本身,从而加速市场的发展。

上述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电子商务只所以能够实现,和现代化的电子支付网络密不可分。整个流程中所使用的电子银行体系,加密数据传输(如SSL,SET加密传输协议),CA电子认证体系等的开发、应用,都是在银行电子支付网络建设中逐步完善。对于买家而言,电子支付网络给买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付款途径,提高了电子商务的购买体验。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用于结算的资金一般有三种来源:买家的备付金、借记卡支付与信用卡支付。本文就这三种手段进行分析,着重比较其中借记卡和信用卡两种电子支付手段,并就未来立足于借记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建设作一构想。

二 不同国家的支付模式选择

中国的电子支付事业源于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行分行发行的第一张珠江信用卡,几乎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启动。在此之前,20世纪60年代,信用卡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发达国家萌芽并兴起。到了70年代,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大力发展信用卡事业。

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我国借记卡累计发卡量为25.38亿张,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2.68亿张。虽然发展迅速,然而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支付卡发展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借记卡仍然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占有绝大部分的份额。同时,根据报告显示,我国的特约商户数量约为287万户,远未达到美国接近100%的商户覆盖率;银行卡渗透率约为40%,也无法与发达国家比肩。

放眼全球,在支付卡体系的建设上,美国和欧洲两个先行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前者建立了以信用卡为核心的支付卡体系,而保守的“老欧洲”则更加倚重借记卡作为支付卡的媒介。

美国之所以会选择信用卡,可以看作是其透支文化和支票文化的综合。美国人长久以来使用支票的习惯使得美国人现金偏好低、喜欢透支,这恰好符合信用卡的自身特点。而大众守信的良好品质加上完善的个人诚信评估体系,也为信用卡的推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美国的法律体系也强调对持卡人的保护。美国《诚信贷款法》规定:持卡人对未经授权的消费至多承担50美元的责任。综上,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民众的消费习惯以及良好的个人诚信体系和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造就了美国辉煌的信用卡产业。

相比美国,欧洲发展信用卡的条件就要相对逊色。战后的欧洲经济萎靡,而民众的消费习惯也较为保守,法律法规特别是个人诚信体系方面更是与美国相差甚远。同时,由于欧洲的通讯网络不及美国发达,因此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选择了借记卡,并且率先开始采用IC技术以保证信息安全。2003年,法国支付卡交易额为1680亿欧元,占法国全部卡片交易额的90%。横向对比,2001年法国支付卡的交易额为1814亿美元,美国为14337亿美元,而两国2002年的GDP分别是8220亿美元和93600亿美元,可见以借记卡为核心的法国支付卡系统和以信用卡为核心的美国支付卡体系发挥的功能相差无几。

从上述事例可见,支付卡的选择与一国的文化、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只要选择得当,无论是以借记卡还是以信用卡为核心,都能够在一国经济生活中发挥功效。

三 立足借记卡发展我国支付卡事业

随着金卡工程等支付网络体系的逐步建立,支付卡的方便快捷、便于携带等特点得到发挥,因此在零售领域,由支付卡取代现金作为主要支付媒介将是必然趋势。以下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探讨也将从便捷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三项因素着手。

1.便捷性

以备付金方式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买家可以通过一次冲值完成多次结算,操作相对简便。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每次结算时仅与买家发生联系,实现也较为容易。相比之下,两种电子支付手段在结算时,买家都要通过银行的认证,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划付,操作相对繁琐。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结算时与买家、银行之间都要发生联系,技术相对复杂。

在实体零售领域,电子支付手段受到收单网络建设的限制,可接受借记卡或信用卡支付的“特约商户”的数量限制着使用电子支付手段的便利程度,而在零售电子商务领域,第三方支付平台往往能充当“特约商户”的角色,大大解除了电子支付手段的使用限制,提高了电子支付手段的便利程度。在2010年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将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受的备付金数量与资本金挂钩,限制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无限扩张,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限制了备付金结算方式的发展。

因此对于买家而言,当备付金还是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时,其便利性基本相当;然而因为《办法》对于备付金规模的限制,相信第三方支付平台会偏好电子支付手段。

2.经济性

备付金结算方式仅涉及买家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于买家而言,预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无法获得利息,是一种机会成本的损失。而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买家预存的沉淀资金,恰恰可以用来获取利息收益。而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发行的信用卡基本都是免年费且有宽松的免息期,因此银行需要承担免息期内的利息费用和信用风险。同时,我国信用卡持卡人依然没有普遍形成透支消费的习惯,银行尚不能如国外同业那样从信用卡透支利息里取得丰厚的收入。相反,信用卡套现行为的存在更加加重了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的资金成本压力,这就使得银行对于商户的手续费收入寄予厚望。而目前的借记卡则不同,它与储蓄账户相关联,有沉淀的短期资金可以为银行产生效益,且不用承担风险。因此对于同样的盈利水平要求,银行可以在手续费收入方面较信用卡有所松动。从2003年国美“罢刷”事件以及2008年前后支付宝与发卡银行间的分歧都可以看出,对于商家而言支付方式的成本并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数目。因此笔者认为,如果立足信用卡来建设第三方支付平台,参与者之一的银行的利益需求较高,支付成本较高;而立足借记卡来建设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家和银行都有较大的利益分享空间,有利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长远发展。

在考虑了支付手段的成本之后可以发现,虽然备付金、信用卡和借记卡支付模式在使用的便利性方面相差无几,但是相比较而言电子支付手段的结算模式对买家较为公平,尤其是立足借记卡的结算模式成本较低,比较容易协调相关各个参与者的利益诉求,因此总体上借记卡的结算模式较有优势。

3.安全性

2010年出台的《办法》中规定了“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因此以备付金方式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买家的结算资金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托管的做法保证了买家的资金安全。而银行由于长期处于各种监管机构的严密监控下,其经营稳健性是监管的一大重心,资金安全基本无忧。

从技术的角度而言,买家的资金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通讯保密、身份认证等手段。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一般采取用户密码配合动态密码的方式来完成用户身份认证,而银行网银则普遍采用了数字证书、USBkey形式的硬件认证设备。在通常情况下,银行在内部控制等软环境建设上,也要胜第三方支付平台一筹。

然而基于电子支付手段的结算模式也有其安全性短板。一旦发生盗用银行卡事件,国内持卡人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原因一是银行通过格式合同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比如信用卡协议中往往会有“24小时挂失免责条款”,即信用卡挂失之前及挂失次日24小时内所造成的损失仍由持卡人承担;另一方面,《银行卡业务管理条例》中欠缺对发卡行法律责任的规定,导致实务中只能适用《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过错归责原则,使银行的损失仅限于其责任份额内的部分;再者,根据我国《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有关“抗辩切断”的规定,持卡人和特约商户基于买卖关系发生纠纷,不得作为拒绝支付所欠银行款项的抗辩理由。总体看来,尽管目前的法律体系对持卡人在被盗用之后,并没有特别的保护,但是电子支付系统本身的安全性比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出色,因此基于电子支付系统的结算方式更加安全。

因此,无论从推广、使用支付卡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消费者、银行的利益的角度来看,借记卡都占有优势。

四 结语

篇10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日益融合,Internet已进入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家庭、个人,都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资源,共享信息。全新的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的广阔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这种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给传统的交易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通过在网上自由传输的一串串字节,基于广泛互联和完全开放式平台,Internet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经营模式,包括各种金融业务。

电子商务将参与商务活动的各方,商家、顾客、银行或金融机构、信息卡公司或证券公司和政府等利用计算机网络统一地处在电子商务的统一体中,全面实现网上在线交易过程电子化。电子商务包括两个基本环节,即:交易环节和支付结算环节,主要涉及的是企业及个人的对外交易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支付、结算和税务等对外的财务往来业务,势必要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直接的转账、对账、代收费等业务往来,而支付结算业务绝大多数是由金融专用网络完成的。因此,离开了银行,便无法完成网上交易的支付,从而也谈不上真正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应用普及必须有金融电子化作保证,即通过良好的网上支付与结算手段提供高质高效的电子化金融服务。信息技术和网络为金融电子化创造了条件,电子银行、电子钱包、电子付款以及智能信用卡等已开始应用。但是,要真正发挥金融电子化对电子商务的保证作用,还需要建立完整的网络电子支付系统,提供验证、银行转账对账、电子证券、账务管理、交易处理、代缴代付、报表服务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支付是指以商用电子化工具和各类电子货币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通过电子数据存储和传递的形式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实现资金的流通和支付。由于运作模式的不同,各种支付系统在安全性、风险性和支付效率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二、电子支付的协议模式与安全性

在电子商务中无论采用哪一种付款工具,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安全性、处理成本低、且广为全球金融市场所接受,而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所以,保证支付工具的真实与识别该使用者的合法身份就是金融业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电子支付所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使用安全的电子支付模式,SSL和SET是目前实现安全电子支付的两种主要模式。

1、SSL支付模式

SSL(Security Sockets Layer)即安全套接层协议,主要用于提高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的安全系数,采用了公开密钥和专有密钥两种加密:在建立连接过程中采用公开密钥;在会话过程中使用专有密钥。加密的类型和强度则在两端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判断决定。它保证了客户和服务器间事务的安全性。

SSL协议在运行过程中可分为六个阶段:

(1)建立连接阶段:客户通过网络向服务商打招呼,服务商回应;

(2)交换密码阶段:客户与服务商之间交换双方认可的密码;

(3)会谈密码阶段:客户与服务商之间产生彼此交谈的会谈密码;

(4)检验阶段:检验服务商取得的密码;

(5)客户认证阶段:验证客户的可信度;

(6)结束阶段:客户与服务商之间相互交换结束信息。

当上述动作完成之后,两者之间的资料传输就以对方公密进行加密后再传输,另一方收到资料后以私钥解密。即使盗窃者在网上取得加密的资料,如果没有解密密钥,也无法看到可读的资料。

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由于有银行参与,按照SSL协议,客户购买的信息首先发往商家,商家再将信息转发银行,银行验证客户信息的合法性后,通知商家付款成功,商家再通知客户购买成功,将商品寄送客户。

在SSL协议中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1)认证用户和服务器,使得他们能够确信数据将被发送到正确的客户和服务器上;(2)加密数据,以保证数据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即使数据被窃,盗窃者没有解密密钥也得不到可读的资料;(3)维护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送过程中不被改变。

SSL协议的缺点:首先,客户的信息先到商家,让商家阅读,这样,客户资料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其次,SSL只能保证资料信息传递的安全,而传递过程是否有人截取就无法保证了。所以,SSL并没有实现电子支付所要求的保密性、完整性,而且多方互相认证也是很困难的。

2、SET支付模式

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即安全电子交易模式,是由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组织提出的以信用卡为基础的电子付款系统规范,用来确保在开放网络上持卡交易的安全性。SET规范使用了公开密钥体系对通信双方进行认证,利用DES、RC4或任何标准对称加密方法进行信息的加密传输,并利用Hash算法鉴别消息的真伪、有无篡改,以维护在任何开放网络上的个人金融资料的安全性。SET体系中还有一个关键的认证机构(CA),此机构根据X.509标准和管理证书。

SET协议规定发给每个持卡人一个数字证书。客户(持卡人)选中一个口令,用它对数字证书和私钥、信用卡号以及其他信息加密存储。这些与一个SET协议的软件一起组成了一个SET电子“钱夹”。

SET协议的工作流程如下:

(1)支付初始化请求和响应阶段 当客户决定要购买商家的商品并使用SET钱夹付钱时,商家服务器上POS软件发报文给客户的浏览器SET钱夹付钱,SET钱夹则要求客户输入口令然后与商家服务器交换“握手”信息,使客户和商家相互确认,即客户确认商家被授权可以接受信用卡,同时商家也确认客户是一个合法的持卡人。

(2)支付请求阶段 客户发一报文,包括订单和支付命令。在订单和支付命令中必须有客户的数字签名,同时利用双重签名技术保证商家看不到客户的帐号信息。只有位于商家开户行的被称为支付网关的另外一个服务器可以处理支付命令中的信息。

(3)授权请求阶段 商家收到订单后,POS组织一个授权请求报文,其中包括客户的支付命令,发送给支付网关。支付网关是一个Internet服务器,是连接Internet和银行内部网络的接口。授权请求报文通过到达收单银行后,收单银行再到发卡银行确认。

(4)授权响应阶段 收单银行得到发卡银行的批准后,通过支付网关发给商家授权响应报文。

(5)支付响应阶段 商家发送购买响应报文给客户,客户记录交易日志备查。

在SET协议中,定义了五种实体:持卡人,拥有信用卡的消费者;商家,在Internet上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商店;支付网关,由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控制,它处理持卡人购买和商家支付的请求;收单行(Acquirer),负责将持卡人的帐户中资金转入商家帐户的金融机构;发卡行,负责向持卡人发放信用卡的金融机构。涉及SET交易的有持卡人、商家和支付网关三个实体。认证机构需分别向持卡人、商家和支付网关发出持卡人证书、商家证书和支付网关证书。三者在传输信息时,要加上发方的数字签字,并用接收方的公开密钥对信息加密。实现商家无法获得持卡人的信用卡信息,银行无法获得持卡人的购物信息,同时保证商家能收到货款的SET支付的目标。

SET协议在安全性方面主要解决五个问题:(1)保证信息在Internet上安全传输,防止数据被黑客或内部人员窃取;(2)保证电子商务参与者信息的相互隔离,客户的资料加密或打包后通过商家到达银行,但是商家不能看到客户的帐户和密码信息;(3)解决多方论证问题,不仅要对消费者的信用卡认证,而且要对在线商店的信誉程度认证,同时还有消费者、在线商店与银行间的认证;(4)保证网上交易的实时性,使所有的支付过程都是在线的;(5)仿效EDI贸易的形式,规范协议和消息格式,促使不同厂家按照一定的规范开发软件,使其具有兼容性和互操作功能,并且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上。

SET协议的缺陷:自1996年4月SET协议面市以来,得到了IBM、HP、Microsoft、Netscape、VeriFone、GET、Verisign等许多大公司的支持,促进了SET的发展。但SET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只适用于客户安装了“电子钱夹”的场合;(2)使用成本高,在一个典型的SET交易过程中,整个交易过程可能需花费1.5分钟至2分钟;(3)协议复杂,SET证书虽也遵循X.509标准,但格式比较特殊。

SSL协议是国际上最早应用于电子商务的一种网络安全协议,在一些发达国家有许多网上商店至今仍然在使用。在美国几乎所有提供安全交易的在线网址都依靠网景公司的安全套接层(SSL)提供安全交易,SSL保护使用公用密钥编码方案传输的数据。在我国也有一些网上支付系统采用了SSL协议,例如上海长途电信局设计的网上支付系统。几乎无人否认,SSL在限制电子窃听方面很有效。但是SSL运行的基点是商家对客户信息保密的承诺,缺乏客户对商家的认证,在认证交易双方方面几乎无能为力。这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开始阶段,参与电子商务的大都是一些大公司,信誉较高。随着参与电子商务的厂商迅速增加,对厂商的认证问题越来越突出,SSL协议的缺点完全暴露出来。

相比之下,SET标准更适合于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三方进行网上交易的国际安全标准。网上银行采用SET,确保交易各方身份的合法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使商家只能得到消费者的订购信息而银行只能获得有关支付信息,确保了交易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靠,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快捷、方便、安全的网上购物环境。

三、支付工具

国际通行的电子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主要有电子信用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及网上银行等。

1、电子信用卡

信用卡支付是电子支付中最常用的工具,信用卡可以在商场、饭店、车站等许多场所使用。可采用刷卡记帐、POS结帐、ATM提取现金等方式进行支付。在电子商务中最简单的形式是让用户提前在某一公司登记一个信用卡号码和口令,当用户通过网络在该公司购物时,用户只需将口令传送到该公司,购物完成后,用户会收到一个确认的电子邮件,询问购买是否有效。若用户对电子邮件回答有效时,公司就会从用户的信用卡帐户上减去这笔交易的费用。现在更安全更先进的方法是在INTERNET环境下通过前述SET协议进行网络支付,用户在网上发送信用卡号和密码,加密后发送到银行进行支付。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用卡的卡基由磁条发展为能够读写大量数据、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卡,称之为电子信用卡或电子钱夹。电子钱夹也可以说是一种基于WWW浏览器或与浏览器结合的电子支付工具,它可以显示使用者的余额,并且在相互认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多个电子钱夹之间划拨资金。有一些电子钱夹还可以进行无限数据通讯,使电子支付更具生命力。

2、电子支票(Electronic Check)

电子支票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用数字化信息彻底取代了纸质支票。实质上,电子支票的支付过程与传统支票的支付过程是一致的,只是电子支票完全抛开了纸质的媒介,其支票的形式是通过网络传播,显现在电子屏幕上,并用数字签名代替了传统的签名方式。现在,在一些发达国家,纸质支票的使用已经逐步减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纸质支票的处理成本较高,支付速度慢;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使纸质支票转化为电子支票成为可能。1996年美国金融服务技术财团研制出的电子支票交易系统现在仍在广泛使用。2002年,新加坡开发了亚洲第一大电子支票系统,此外,Netbill和Netcheque等电子支票系统也在试用当中。将来,电子支票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3、电子现金(E-cash)

电子现金,又称为数字现金。简单来说,就是以电子方式存在的货币现金。其实质是代表一定价值的数字,或者说电子现金就是纸质现金的电子化,因此电子现金同时拥有现金和电子化两者的优点。目前,比较有影响的电子现金系统有E-cash,Netcash,Cybercoin,Mondex和EMV现金卡等。电子现金具有人们手持现金的基本特点,同时又具有网络化的方便性、安全性、秘密性。因此,电子现金必将成为网上支付的主要手段之一。

4、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是指利用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为客户提供综合、统一、安全、实时的银行服务,包括提供对私和对公的个人或团体的全方位的银行业务,还可以为客户提供跨国支付和结算等其它贸易、非贸易的银行服务。自从1995年10月,美国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诞生以来,网上银行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拓宽领域,争取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网上银行的范围涉及到电子支票兑付、在线交易登记、支票转帐等几乎全部的金融业务。

四、支付工具存在的问题

有关电子支付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支付工具效力问题

用卡的支付已经比较普遍,现实社会中应用也比较普遍,其效力已经得到充分认可。

网上银行,实质上就是现实银行在网上业务的拓展和延伸,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网上银行变得更快捷、方便、安全。广大零散个人客户更倾向采用这种方法,对于银行而言,随着个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个人客户与企业客户已经逐渐占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面对如此巨大的个人金融市场,网上银行是最节约、最有效、最有接近小额零售业务客户的一种手段。由于客户与银行都会积极推进网上银行的建设,其效力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但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因为其与传统法律具有一定抵触,其效力存在一定争议。

(1)电子支票的效力问题

我国现在电子支票应用极为有限,主要原因是受到我国《票据法》的制约,电子支票的法律地位难以得到确认,使银行望而却步。

我国《票据法》第四条规定,“票据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目前,我国国内银行所辖的分支机构和联网分行之间,为客户提供通存通兑服务。为了实现通存通兑,各个银行一般规定,出票人必须在支票上使用数码印签,原来加盖在支票上的图章印签不再作为识别出票人的标记,电子计算机只按照数码印签确认出票人授权指令的有效性。因此,如果因为某一支票没有数码签章,被机器拒收,造成支付延迟或其它侵权行为,银行方面会在法律面前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票据法中承认数字签名的合法性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2)电子现金的法律地位

电子现金其实与现实货币一般没有什么不同,是一般等价物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其法律地位一直难以确定。这是因为按照货币的实质和网络无国界性来推断,各国中央银行的地位都将受到挑战,因为任何一个有实力、有信誉的全球性公司,都可以发行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数字化等价物,从而避开银行的繁琐手续和税收。而这会扰乱一国的金融秩序,任何国家都不会允许。但随着电子现金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又具有网络化的方便性、安全性、秘密性,所以电子现金的发展优势是不可阻挡的。关键是要在法律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限制电子现金的发行人。目前情况下,可只允许银行发行电子现金,这样,许多现行的一些货币政策和法规可以应用于电子现金,而无需太大的改动。当电子商务环境成熟时,再扩展到有实力和有信誉的大公司和网络服务提供商。

第二,建立合理的电子现金识别制度。发行统一的电子现金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电子现金识别制度。

2、税收与洗钱

由于电子现金可以实现跨国交易,税收和洗钱将成为潜在的问题。现在,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国交易时的国际税收问题已经发生,将来会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税收规则必须进行调整。此外由于电子现金不像真实的现金一样,流通时不会留下任何记录,税务部门很难追查,所以即使将来调整了国际税收规则,由于其不可跟踪性,电子现金很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以逃税。

电子现金使洗钱也变得很容易。因为利用电子现金可以将钱送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而不留痕迹,如果调查机关想要获取证据,需要检查网上所有的数据并破译所有的密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唯一的办法是建立一定的密钥托管机制,使政府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获得私人的密钥,而这又会损害客户的隐私权,但作为预防洗钱等违法行为的措施,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了这种做法。

3、网络安全问题

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存储在银行,如果银行的网络遭到攻击,私人信息可能会泄漏,若补救不及时,很可能给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应从法律上和技术上共同防止黑客攻击。

尽管电子支付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安全和信任问题),但作为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关键是从立法和技术两方面进行逐步完善。

五、新兴的电子支付手段

1、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和金融机构共同推出的、构建在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一个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应用。移动支付系统将为每个移动用户建立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其功能相当于电子钱夹,为移动用户提供了一个通过手机进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认证的途径。用户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者使用WAP功能接入移动支付系统,移动支付系统将此次交易的要求传送给MASP,由MASP确定此次交易的金额,并通过移动支付系统通知用户,在用户确认后,付费方式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直接转入银行、用户电话账单或者实时在专用预付账户上借记,这些都将由移动支付系统(或与用户和MASP开户银行的主机系统协作)来完成。

2、中间件技术

在应用SET模式中,商家端有很强的动态特性,因此需要金融机构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商家提供方便的开发接口,还能适应灵活多变的业务需求,中间件就是一种很好的

实现方式。金融机构开发一个与支付网关系统协同良好,并且方便商家开发的中间件,放在商家处,起到商家和支付网关之间传输数据的中介作用。

中间件中位于商家局域网内,既为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的长连接保证,又可以检测商家数据里面的格式或逻辑错误;通过注册中间件的属性信息,可以使金融机构更方便的控制商家业务;中间件和支付网关之间应用成熟的加密通道技术,为公网数据传输提供安全保证,另外通过注册IP的方法使得中间件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所以,与非中间件电子支付方式相比较,中间件支付系统更加方便、灵活和安全。

六、电子支付的展望

新的世纪,电子支付系统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贸易方式。在世界各地,电子支付系统正在运行当中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得到众多用户和系统运营商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