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未来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物流未来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物流未来趋势

篇1

德国弗劳恩霍夫对过去几十年德国的物流技术发展路径进行了描述,我主要把它分为两个阶段介绍:30年黄金发展期,从1974-2004;近十年物流发展趋势,2004年至今。从第一台叉车,从第一个集装箱,从第一个高架库,到现在的智能化的物流装备和未来展望,一直展望到2020年,就是未来的物流技术发展是什么样的走向。在这个领域我们做了很详细的研究。

我们研究发现,不同行业的物流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比如说医药行业,整体的物流水平和技术能力是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另外是汽车行业,然后是快速消费品领域。物流发展不平衡与这个行业本身的一些特点有关系。比如医药,德国的医药物流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有社会需求。

我们再看一下欧洲物流装备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1950年代,托盘系统在欧洲得到了推广。叉车在1917年研发出来之后,在50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到了1960年代,堆垛机、高架库等等成为主要产品。1970年代,自动分拣系统、悬挂系统、输送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80年代,随着柔性生产尤其是精益生产的推广,分拣设备、条形码的应用更加普遍,尤其是数据传输技术、分拣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已经上升到个人电脑的层面。1990年以后有了分拣机器人,整个物流系统的控制平台得到了很好的应用。2000年之后,物联网技术,尤其是在互联网支持下物联网技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数字化工厂在往前推进,软件已经走向了标准化、模块化(参见图1)。

今天的德国正在研究的领域是细胞式的智能物流系统,每个系统都很精细,它的功能看着很相似,完成的功能却不一样。这是一种智能的,有生命的,组成一个大的像生命体一样的物流体系,相互协调,不需要中心控制的一种系统。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现在正在面临一个新的工业革命,德国人说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物流技术会在其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和互联网相结合之后形成了物联网的技术,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实际的案例。一个是现在世界物流装备领域老大公司胜斐迩的发展情况,另外一个是德国的永恒力公司(略)。

那么,从整体上看,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物流装备行业的哪些经验呢?

首先是重视标准化建设,不仅物流设备实现了标准化,还有作业流程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对企业的评价也有相应的评估标准。像这种标准化的建设,对一个国家的一个行业的发展非常重受。

第二是重视研发。重视研发就意味着你的产品有你的技术含量,有你的独特的竞争能力。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一下德国人他们在研发方面的一些做法,就是集中力量去做好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

第三是国家提供政策与经费支持。德国政府会定期地对物流战略进行思考,同时拿出经费去支持企业在这个领域发展。这和中国的科技部把钱分配到各个大学去搞研究这种模式不太一样。(案例:打造鲁尔区物流高地)

第四,重视科学、系统的规划方法。德国人在物流规划方面非常注重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和发展性。德国人坚持科学的顺向的规划原则,先要把业务流程考虑清楚,战略考虑清楚,然后考虑工艺,最后考虑建筑。

第五,重视中立规划与咨询机构的支持。一个100%代表甲方利益的专业规划与咨询机构有利于保障项目的质量和全面成功。

第六,德国非常重视中小物流装备企业的发展。

篇2

关键词: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

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属于一种新型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在社会生产的多个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的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当前的智能型机械是将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现代生产机械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效果,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因此,本文围绕着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展开论述,希望能为智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1.1拥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最大的特点是智能化,这也是当前自动化技术的新型应用优势,在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特备是生产制造类的行业当中,智能化的设备和组件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智能型的自动化机械能够通过电子信息设备快速的接收到工作人员的操作指令,对命令程序进行准确的分析,最后精准的执行命令。除此之外,智能型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准确判断出指令的具体情况,对于一些重复指令和存在错误的指令加以辨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水平的运行稳定程度,提高设备的执行准确率。智能型的自动化设备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主要会遵循以下工作流程:1)在工业生产开始之前,工作人员会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程序的编写,为即将要使用的智能化设备编制语言指令,为有关设备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2)工作人员在实际生产开始之前必须要对有关的指令进行和下达,让智能化机械接收到指令;3)机械设备在接受到指令之后会进行判断,删除重复指令,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机械生产的安全性。1.2集成性和适应性较强。当前,智能型自动化设备具有较高的集成性和适应性,这也就使智能型自动化设备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具体分析,智能型机械自动化设备以计算机作为基础,形成了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另外配置了传感设备和GPS定位设备等多种工具,将它们作为一个系统结合起来,准确的进行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工作,实现信息的定位和回馈,通过对指令的辨别来完成自我诊断的过程,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2]。采用智能化的技术,能够让自动化机械设备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生产,在农业、工业、生产加工行业等领域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敏锐的收集到不同环境中的要素,满足生产加工的多元化需要。另外一方面,集成性是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智能型自动化设备被创造出来的前提。智能型自动化设备本质上是将不同种类的电气设备进行结合,并且将这些不同设备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进行整合,达到自动化控制的相关条件,对有关的机械设备进行预先设计,完成相关的指令和任务。在智能型自动化设备当中,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为智能自动化设备的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在各个领域当中的具体应用

2.1在农业生产领域当中的应用。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初步进入了机械化水平,以机械代替农民手工劳作是我国甚至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浪潮当中,使用智能型自动化机械进行劳作已经逐渐普及,但是目前,我国的智能化生产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3]。纵观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在大型的农业生产当中都已经实现了较为普遍的机械化生产,通过用智能化的机械代替人工的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节约了人工劳作的时间。以美国的农业生产为例,美国农业通过智能化机械的加入已经基本实现了集约化的生产和劳作模式,在大农场种植业当中,美国的大多数地区特别是西北部地区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机械操作的全覆盖,用激光拖拉机技术代替农民进行农业操作。所谓的激光拖拉机技术,就是指用计算机系统控制拖拉机的操作过程,在拖拉机的机身上安装传感和控制设备,在农业的全程操作当中,使用智能化的拖拉机设备可以对农业土地的湿度和肥力进行自动感应和测量,之后再将感应到的数据传导到计算机的系统当中,农业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测量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对土壤当前的种植情况作出判断,发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通过智能化的拖拉机设备代替人工进行农业操作,实现农业生产和操作的无人化。2.2在工业生产领域当中的应用。在工业生产领域当中,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家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必须不断的改进自身的生产技术,加速生产水平。我国传统的工业生产长期保持着劳动力主导的模式,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在工业生产当中需要付出的人力资源成本非常高[4]。在工业生产加工的过程当中,工人往往需要掌握较高的技术,保持充沛的体力,才能够完成工作,随着社会生产标准的改变,传统人工劳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对于我国工业生产的需要,必须要对我国工业生产实行现代化的改进,才能跟上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速度。因此,在工业生产领域当中,我国开始大量引进工业智能型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加入可以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减小由于人工操作可能会造成的误差,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的效率。2.3在社会服务领域当中的应用。社会服务行业属于第三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服务业的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当前,我国社会服务行业的类型和项目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了扩充。将智能型自动化机械设备运用在社会服务行业当中,能够有效提高服务型企业的收益,加快社会服务行业的基本运行效率,满足社会对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提高社会服务行业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5]。例如,在现代物流网的建设当中,智能型自动化设备可以气压驱动关节型机器人来进行快递运输的扫描和分拣,再利用PLC智能技术进行物流网系统的控制,在整个快递运输的分拣入库到发出环节,都可以利用系统传感器接收到机器人的指令信号,从而指挥电子手对仓库当中的货物进行传输。随着现代机器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对机器人的利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大大节约了包裹入库的时间,在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领域都能够得到很好运用,提高了社会服务行业的工作效率。

3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应用要点

3.1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推广,很多的技术和设备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延伸,在对智能化技术进行综合运用的今天,可以发现很多的智能技术研发都是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并因此延伸出了很多的新技术。因此在未来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务必要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关注,增加市场敏感度,把握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动态,以原有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作为基础,不断提高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当格外注重体现市场动态,不断的洞察市场导向,为将来的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开辟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同步更新,对智能型自动化产品技术升级,促进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与社会和市场同步。3.2对产品结构进行重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智能型企业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若企业要取得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技术,对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不断改进和升级[6]。具体来说,首先企业应当对产品的生产方式进行调整,加快对信息化生产设备的使用,提高生产机械的自动化生产效率。当前,智能型的自动化设备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未来高速度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节约了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不断的以社会生产推动了社会效益的提升。因此在智能型企业的未来发展当中,应当不断对产品的生产结构进行创新和重组,改进产品生产加工方式,重视对智能科技的使用,不断利用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来提高有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营和发展。3.3重视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利用。众所周知,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是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以特定的知识传播形态,对信息和有关的数据进行收纳和采集,同时也要通过有关的指令对生产指令进行筛选和辨别,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在生产加工的过程当中,数据信息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够最终成为生产系统执行的命令。因此,智能技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对于信息的处理和过滤,无论如何,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必须要以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和支持。在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当中,应当更加重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来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为智能型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出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要将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依托,实现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智能化和系统化,更好发挥智能自动化技术的现实作用,助力社会生产。

4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同样,社会和市场的现代化需求也反作用于智能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的新的技术设备支持。

参考文献:

[1]姜海成.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及其对生活的影响[J].湖北农机化,2020(4):14.

[2]戴光群.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3):45+55.

[3]刘帅.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与应用趋势探析[J].四川水泥,2018(2):352.

[4]高广宇,郭鑫,张起瑞.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与应用趋势探析[J].四川水泥,2017(1):111.

[5]赵峻霆.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J].商,2015(8):255.

篇3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信息;控制;智能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019-02

1 信息化控制

在现代科技力量的引领与支持下,以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数据库、云计算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已经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管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时代下获取处理信息资源将成为技术和商业领域的核心事务,推进信息化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量化控制,以信息的流转和分析来代替对物质和能量的依赖,即以虚拟的信息化方式来替换实体物质的运动和发展,具有几方面重要特征。

1.1 可以提高效率和精度

具体依靠物联网传感技术,如无线射频(RFID)、电子产品标签(EPC)、二维码(QR Code)等技术进行获取、监测传感信息,经过数据“存储-分析”处理模式的加工,如云存储、数据库、普适计算等技术和系统来处理那些反映具体事物状态并相匹配的信息资源,这种方式之所以高效和精准,是因为信息存储的容量大(依托数据库)、计算速度快(云处理),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物联网技术的介入“使物流配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其建设的目标就是以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实现‘智能物流’为核心,大大加快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流通速度,减少人工操作失误,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全局资源利用最大化”。而实体物质的存储或仓储则需要占据大量的物理空间,而且在转运和移动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物料的损耗或丢失。信息化的存储、传输方式将会有效地避免空间浪费和资源流失损耗等问题,通过集中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和硬件系统,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即可处理海量的信息资源,更加节能环保,对物品的管理控制也会更加准确有效,虚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对现实物理世界实现高效、精确、低碳式的控制。

1.2 便于实现智能分析与量化控制

基于海量的传感及检测数据,通过设定相应的技术参量与控制指标,对数据进行分类、比对并进一步到反馈控制,通过数值分析的优化与完善实际的事物状况,把握并控制其发展动态进一步调整到预期,从而实现信息化的控制目标,即从客观实在中获取信息并通过虚拟信息化分析处理,最后再进行反馈调节。同时信息化控制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局限在对过去及目前状态的把握,更可以根据大量的记录信息资源进一步推断未来可能的发展态势,如在物联网技术中强大的“存储-计算”处理技术的支撑下,在设定特定的行为或操作动作(如点击、评论)中,根据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来评估各参量的概率及发展趋势,而可以对事物发展有敏感和预见性的分析,提前做好准备,如电子商务平台根据客户的行为习惯推荐的商品或服务。而在物联网技术体系下,传感器对于数据的收集和监测会是最基础的处理环节,是量化控制的前提,这些是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能准确地采集物流信息,包括运输车辆信息、运输商品信息、库存信息等。”尤其在交通系统中,信息控制平台依托路况数据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有效合理地控制车流,而在智慧城市的交通网络控制中“智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将整个城市内的车辆和道路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并通过信息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这些都是对信息的获取与分析之后实现的,如目前的智能公交、“滴滴打车”等终端应用,使得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服务更加优质、便利和精确。

2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以信息化角度来探讨物流行业及相关技术将具有全新的启发。

首先从含义上来讲,“智能物流就是物流的智能化,它是在现代物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物联网、计算机、自动控制和智能决策等技术,由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独立完成物流作业环节,实现可靠、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现代物流要求精确、高效、快速,而在供应链中信息化的物流体系的建构将会依托计算机、传感器、数据库、云处理等核心技术来实现,恰恰在此需求中,物联网技术为智能物流的实现搭建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并在商业应用中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

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物流具有对应的控制要点,如李忠成认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包含三个基本要点:一是如何部署更加广泛、及时、准确的信息采集技术;二是如何把这些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既满足专用的要求,也能实现方便的开放和共享;三是信息如何管理、加工、应用,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把虚拟世界的信息转化到实体世界的应用中来,也就是进入到 IBM 称之为‘智慧地球’的时代。”因此信息的收集、开放和处理是将信息流与物流两者紧密集合在一起的关键。物流与电子商务,两者是最典型的平台应用的代表,将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紧密结合的应用领域,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线上交易与线下操作,更是未来商业模式依托技术支持的最好应用领域和范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虚拟平台和实体平台结合起来,并进一步依托信息和数据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流下的物流,发挥着重要作用。虚拟的信息或数据的价值将通过实体的流动而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在物流领域看来,物联网只是技术手段,目标是物流的智能化。”相较于传统的物流方式智能物流可以实现更加精确高效的预判、评估与分析,在自主控制上体现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精度,结合信息化技术对物流领域进行智能化改造,为升级传统物流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与商业配套。简单而言“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

在具体的控制过程中,从物品采集收录、订单制定、编码信息、运输流转、派发签收等几个重要的业务环节中实现了信息化管控的目的,大大优于传统物流方式。“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就是扩容了传统条形码的信息存储量,加快了信息存储速度,能够让物流商品的信息传递更加迅速,能够通过网络自动跟踪每一件货物的去向,方便了物流仓储和配送的监督和管理,这项新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所关注。”实际运行的全过程将伴随着信息流和物质流,信息与物流在传输环节上实现了融合与统一,而“物流的业务流程很复杂且同时运行着多种数据流,包括信息流、 商流、 资金流和物流等。”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更在信息化控制下实现了精确地量化分析与预测,时效性更好可以即时性地进行监测数据和指标来间接地把握物品的位置、数量等属性信息的状况,通过反馈机制进行及时必要的干预与控制。另外,智能化物流将会更加明显地体现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化信息预判和数据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化的信息“存储―计算”技术的支持来监测物品流动的状况并有效地预判可能的状况,相应地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或系统,实现智能化自主式的信息分析、控制、预测,控制和操作的核心则在于程序、算法、函数的编写和权限设定,经过严格、高效地执行。总之,物联网技术为物流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及技术支持。

3 结 论

物联网技术为实现智能化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通过传感设备收集获取信息和数据资源,经过传输到后台的存储―计算系统中进行加工处理,得到相应的运算结果,反馈到应用领域中进行高效、精确的量化控制。整个处理过程及核心要素都是对信息的掌控,信息化过程将对虚拟实在进行反映和控制,在具体应用中依靠海量的监测数据和特定的参量设定可以对事物状态进行良好的把握和分析,进一步而言可以在这些信息资源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如发展模式和规律,进而可以推断事物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在实现智能物流的具体运行过程中不难发现未来将会以信息流带动物流的发展,信息化控制与预测皆是以信息化为构建核心,物联网技术下智能物流将在设计理念、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上对传统物流行业带来重大冲击,并为全新一代物流管控系统带来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陈丰照,姜代红.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配送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28(8):19-21.

[2]李建颖.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12):31-32.

[3]王永康.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1,18(7):428-429.

[4]杨志华.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2,19(2):18-20.

[5][6]李忠成.智能仓储物联网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20(7):11-15.

[6]曾新勇.基于物联网实现智慧物流[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5):46-48.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仓储管理 物流 应用研究

引言:

目前在我国仓储物流的发展中,地区和行业分割、重复建设、相互封闭、以人工作业为主、管理繁乱松散等现象严重降低了仓储能力,影响了仓储的工作效率, 也使在仓储物流管理中缺乏安全性、可靠性, 不仅给企业造成的很大的损失, 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仓储管理成本。而这些现象多数是由于信息获取不及时或出错、仓储作业效率不高、决策和控制落后等一些原因造成的, 要改变这些情况就要在仓储物流管理中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

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物联网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技术。2010 年以来,中国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极为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政策及规划,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物联网的发展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逐步深化的过程,物联网的理念最初基于射频识别/产品电子代码(以下简称RFID/EPC)技术而提出,后来随着各种感知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突破不断提升和完善[1]。本文主要利用目前一些物联网技术, 综合考虑仓储物流管理研究范围, 对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 年提出的, 国内外不同机构和专家对物联网有着不同的定义, 一般都认为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

目前物联网体系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具有典型的层级特性, 一个完整的物联网系统一般来说包含信息感知层、信息汇聚层、信息处理层、运营层和应用层。物联网存在6 大核心关键应用技术, 目前, 作为物联网体系最底层的感知和汇聚技术发展和应用得最快, 推动着整个体系结构不断升级[3]。

2.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通过各类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根据这一物联网架构,物联网主要包括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

在智能仓储中,为了对仓储货物实现感知、定位、识别、计量、分拣、监控等,主要采用传感器、RFID、条码、激光、红外、蓝牙、语音及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4]。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中,基本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无线网、互联网扩展的接口,而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一般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现代仓储系统内部不仅物品复杂、性能各异,而且作业流程复杂,既有分拣,也有组合,既有存储,又有移动。所以,以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经常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智能信息管理技术、智能机器人堆码垛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智能技术。

现代物流最大的趋势就是网络化与智能化。因此智能仓储的网络与传输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其中物流中心与门店和配送点的信息传输也往往借助于互联网技术。2010 年以来,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在仓储业物联网系统也得到了应用。同事,感知技术和智能仓储作业与管控技术也广泛应用在仓储管理中,在拣选数据,视频监控,部分物流系统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仓储管理中的优势与劣势

3.1优势

(1)可以进行时效控制

因为条形码不能够包含时效信息而需要附加电子标签于保鲜食品或时效限制商品上,这样就大大增添了搬运工人的麻烦,特别是当一个集装箱有不同时效的商品时,逐个阅读商品时效标签是一件极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其次,若仓库不能合理安排时效商品的存储顺序,搬运工人未能看到所有时效标签以及时运出较早进库的商品而是选择了后到的商品,便会使一些库存商品的时效过期而造成浪费和损失。运用RFI D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货品的时效信息存储于货品RFID电子标签中,使得货品进入仓库时,信息便能自动读出并存入数据库,搬运工人可以通过装于货架上的阅读器或手持阅读器对提示对此类货品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也避免了因食品等过期而造成的损失。

(2)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在仓储方面,在使用传统条形码的货物进出仓库时,管理员需要重复地对每一件货品进行搬动、扫描,并且为了便于盘点,货物堆放的密度和高度也受到限制,制约了仓库的空间利用率。如果使用RI F D电子标签,在每一件货物进仓时,装于门上的阅读器就已经将每件货品的信息从安置于其上的RFID电子标签中读取数据,并存入数据库。管理员仅需点击鼠标便可轻松的了解库存,并且可以通过物联网查询货品信息及通知供货商货品已到或缺乏。这样,不但大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提高了仓库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盘点效率,降低了仓储成本;与此同时,生产部门或采购部门还可以根据快捷准确的库存情况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可以避免缺货或减少不必要库存积压。

(3)可防偷窃,降低损失

RFID的电子标签技术,在商品出入库的时候,信息系统可以快速监测出未经许可认定的产品出入并报警。

(4)有效地控制库存管理

当存货与库存清单吻合的时候,我们认为清单是精确的,并且按照清单进行物流管理,但是实际上有数据显示有大约近三成的清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在进行货品盘点时对条形码的误扫。这些失误造成了信息流与货物流的脱节,使得缺货的商品显得充足而没有得到及时的订货,最终损害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生产商可以通过物联网清楚地监测从产品下线安装上RFI D电子标签,进出分销商仓库,直至到达零售端甚至在零售端的销售情况;分销商可以监控库存,保持合理的存货量。RFID系统对信息识别的精准性和高速性,可以减少货品的错误分发和储运,物联网还能有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物流供应链各方在整个过程中对R F D系统读取的数据进行多方核对,及时地纠正错误信息。

3.2劣势

(1)国内、国际频率标准不一致

在各国RFID标准的制定中,频率一直是一个拖后腿的问题。由于一些便于射频使用的频段目前仍属于某些国家的管制频段,并且尚未在国际标准的投票中得到通,因此给RFID系统功能的使用和拓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当前大部分的R F D系统仍然仅工作在一个频段,然而不同的频段有着不同的优势。

(2)成本高

RFI D电子标签居高不下的价格使其在单个货品的普及方面举步维艰,要使一个普通RFI D电子标签能够普遍使用的价格应该在0.4元以下,然而当前的卖价还在1元~8元左右,要达到目标需要整个RFID产业包括设计、制造、封装、协议、后端网络以及阅读器成本等各方面协同压缩成本,这其中也离不开国际组织、政府部门以及大财团和商业公司的共同努力。

4.物联网技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在使用这些物联网新技术时,要充分衡量好其中的利与弊,做好应对可能会来自企业内部的一些保守派的反对的准备。

4.2要使仓储管理人员能尽旱掌握好物联网操作技术,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各种培训,提高其劳动素质,才能更好地为仓储管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4.3因为物联网技术还没有大规模普及,技术的不成熟和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一直是存在的问题,所以企业在使用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慎重使用。

5.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管理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虽然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劣势和问题,但是综合考虑它的价值还是大于它的弊端的,所以在未来应该可以较好的发展,相信通过不断的完善会越来越方便快捷。我想随着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的发展,这将将成为一个潮流。人们对物品物理性能的日益关注,将推动仓储业各类感知技术的集成应用。例如,RFID 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集成可以对水果、粮食、蔬菜、药品等具有特殊要求的仓储物品进行更具深度的感知,为人们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2010 年这一趋势已经开始显现,正朝着仓储环境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危险品的物流管理中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危险品及其容器的状态,从而为危险品物流过程的跟踪、监控、管理等提供安全保障,保证产品质量。

通信技术与无线网络在未来也将将得到广泛应用。第三代(3rd Generation,简称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仓储配送中心搭建无线网络系统创造了条件。现在,无线技术在仓储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多应用。像无线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可以省却布线环节,很大的方便了系统建设。2013年,预计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在仓储物联网领域将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同时随着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与无人搬运车将融入仓储物联网。近年来,无人搬运车与物流系统的物联网联网作业、智能运作,实现了智慧物流。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一定会使无人搬运车获得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

随着RFID 技术在仓储业的应用的快速发展,仓储物联网将会出现互通互联的大趋势。

在仓储领域,RFID 的应用将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产生更大的效益。

虽然现在物联网技术还仅局限于在独立的仓储配送中心内部联网应用,仍然是独立的、局域的智能仓储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将这些独立的智能仓储系统联网,实现互通互联,组成真正的仓储物联网,就是在智能仓储基础上产生新的变革,这会带来仓储信息化的革命。

这将完全打破原来物流信息系统的架构,甚至会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现代物流技术装备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现代仓储、物流中心的结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随着不断的探索,相信在未来会实现真正的智慧物流,这将是全新的变革,将会打开崭新的物流发展新篇章。

6.结语

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重点研究了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并且对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中的应用中的利弊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充分了解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等问题。最后,对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中的发展方向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物联网技术不仅对仓储行业影响深远,相信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物流业也将会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产生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

[2]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22(12)

[3]张仁彬,李玉民.基于物联网技术仓储管理系统研究[J].物流科技,2011(6)

篇5

[关键词]物联网、仓储、物流

中图分类号:TH69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突变的过场,而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逐步深化的过程。物联网的理念最初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而提出的,后来物联网的理念又是随着各种感知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突破而提升和完善。

2、目前仓储物流业应用的主要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根据这一物联网架构,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

在智能仓储中,为了对仓储货物实现感知、定位、识别、计量、分拣、监控等,主要采用传感器、RFID、条码、激光、红外、蓝牙、语音及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中,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一般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现代仓储系统内部不仅物品复杂、形态各异和性能各异,而且作业流程复杂:既有存储、又有移动;既有分拣,也有组合。因此以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堆码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等;

3、物联网技术在仓储业应用状况分析

3.1感知技术应用情况

在普通的仓储系统中,除了基于条码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外,“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也有一定的应用。这里所谓的电子标签指的不是RFID标签,而是指采用电子指示标签进行拣选作业的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将出入库订单经计算机系统分解,传输到货架各货位,用电子显示技术引导拣货的辅助拣选系统。这一系统简洁实用,应用较广。近两年出现了采用无线网络技术传输拣选数据,不用现场布线搭建系统,大大方便了技术的应用。

在制造业一些先进的仓储配送系统中,全自动输送分拣系统也常用激光、红外等技术进行物品感知、定位与计数,进行全自动的快速分拣。此外为了使仓储作业做到可视化,对仓库实行视频监控,部分仓储系统采用了视频感知监控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0年,一种基于辅助语音拣选的系统也开始在国内得到应用。这一系统由仓储信息系统将出入库的订单进行分解处理,形成语音提示信息,借助无线网络和戴在拣货员头上的耳机,向拣货员发出拣货指令,完成拣选作业。

3.2智能仓储的网络与传输技术应用情况

现代物流的最大趋势就是网络化与智能化。在制造业企业内部,现代仓储配送中心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相融合,仓储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网络,各网点仓储信息管理往往是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连接进行传输。物流中心与门店、配送点的信息传输也往往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近几年来,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技术在仓储业物联网系统也得到了应用。

3.3智能仓储作业与管控技术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仓储业智能终端技术有机器人技术、RF手持终端、语音提示终端、视频监控终端、无人搬运车等技术。借助这些技术,实现了物品的自动搬运、机器人自动堆码跺、物品自动识别、智能辅助人工拣选等作业。在智能仓储管控系统中,物联网技术与WMS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仓储业智能化与自动化。

目前能够实现对物流全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

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还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部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4、物联网技术在仓储业应用的发展趋势

4.1RFID技术在仓储业应用将快速发展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在仓储业应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仓储领域,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并与产品智能追溯物流系统融合,产生更大的效益。

4.2感知技术集成应用将成为一个潮流

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随着人们对物品物理性能越来越关注,将推动仓储业各类感知技术的集成应用。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集成,可以对粮食、水果、蔬菜、药品等具有特殊要求的仓储物品进行更深度感知,为人们提供更便利的服务。2010年这一趋势已经开始出现,无锡粮食物流中心和济宁物联网冷库系统的成功案例被广泛报道,也必然会带动这一感知技术集成应用成为一个发展潮流。

借助感知技术集成应用,在特殊品仓储的监测系统中,可以用于仓库环境监测,满足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环境参数的分布式监控的需求,实现仓储环境智能化;在危险品的物流管理中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实时监测危险品以及其容器的状态,一旦超过警戒值可以及时报警,这样就能为危险品物流过程的跟踪、监控、管理等提供安全保障。在冷藏物流系统中,就可以全程监控冷冻环境中的产品温度以及湿度,及时调控温湿度,保证产品的质量。

4.3无线网络与通信技术将得到全面应用

随着3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为仓储配送中心搭建无线网络系统创造了条件。目前在仓储系统,无线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多应用。如无线电子标签辅助拣选系统可以省却布线环节,大大方便了系统建设;此外,叉车、拣选车等移动设备移动终端,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时通信和移动计算,以便于实现仓储智能化作业等等。未来预计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将在仓储物联网领域获得更大应用。

4.4无人搬运车与智能机器人将融入仓储物联网

随着传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AGV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也称AGV为智能搬运车。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全自动化智能物流中心,无人搬运车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物流终端,与物流系统的物联网联网作业、智能运作,实现了智慧物流。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一定会使AGV面临一个更广阔的发展。

4.5仓储物联网将出现互通互联的大趋势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只限于在独立的仓储配送中心内部联网应用,还是独立的、局域的智能仓储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将这些独立的智能仓储系统联网,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通互联,组成真正的仓储物联网,就是在智能仓储基础上产生新的变革,这会带来仓储信息化的革命。

如果真正实现仓储物联网,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在更大的仓储物流网络实现仓储系统中的“物”联网与智能化,使物在仓储物联网大系统中具有一定智能,让物流中的物自己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自己应该存放在什么位置等等,在这一理念下建立物流的物联网系统,就与原来的物联网系统大不一样了。这样将完全打破原来的物流信息系统架构,甚至会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带来巨大影响,会对现代仓储、物流中心的结构带来革命的变化。这将是真正的“智慧物”流,也真正实现了智慧物流的变革。

5.结语

当前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展现在世人面前,各国也纷纷将物联网作为下一个时代的经济增长点,正在积极筹备和发展以占领这个领域的至高点。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的应用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12期

篇6

城市末端配送物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1月24日一场提出需求满足需求的物流用户与商用车生产企业的交流会――首届快递物流用车论坛暨2016绿动先锋车型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

此次高峰论坛集合了来自中国电商物流企业联盟、中国物流学会、国家信息中心、安信捷达、中铁物流、三新冷藏、首发集团、大田物流、宅急送、全峰快递以及相关产业的代表。与会嘉宾围绕“双11”购物高峰对物流行业的挑战、快递物流公司与车企之间应如何沟通互动、物流用车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用车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城市物流用车的第一需求是什么?快速、高效。

“我们需要低地板的物流车,省力、效率高;我们需要窄体物流车,在城市送货出入自由;我们需要智能锁、开门的物流车,节省快递人员的时间。”结合多年行业经验积累与思考,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德利得物流运营总监恽绵对“互联网+环境下新能源物流车提出新需求。他希望车企能够提供附属服务,比如专门针对纯电动汽车的保险服务,提供各种路况信息辅助决策,提供合理装载的方案,车厢艺术化设计和喷涂服务以及专业技术、安全培训等。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处长谢国平认为,未来商用车将朝着专业化、高安全、高质量,低能耗、低排放、低噪声、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其中短途物流领域具备电动化的先天条件,电动物流车市场关注度很高。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卢守兵则认为,末端物流配送关系到电商的服务体验及品质,是当前各大电商加大投入的领域,虽然目前电动三轮车具有停靠灵活、成本低的优势,但是正规车企开发的新能源物流车未来成本有可能更低,并具备智能化、信息化平台优势,符合电商快递未来发展的需求。

篇7

一、物流行业的整合

从公路运输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物流联盟模式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既可以达成与其他同行物流公司签订合同的契约式物流联盟;也可以与单一运输服务需求者结成非供应链联盟;还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合成完整的供应链系统结成供应链联盟;甚至与水运、空运、铁运等物流公司结成公航运输联盟、空路运输联盟、公铁运输联盟等。这样做既能实现物流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合理调配运输设备、节约石油、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快速响应市场、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而且还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司本身、上下游客户、同盟伙伴的“多赢”局面。

二、与整合IT系统

现国内许多物流公司还采用承包制,由车主提供运输车辆、各自为营,缺少统一管理模式,调配运输及其不方便,很难做到信息互联互通。建议物流公司在货车GPS基础上整合计算机系统并实施联网通讯。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降低物流行业成本。近年来我国运输费用成本占物流总费用的一半且仓储费用成本占物流总费用的三分之一,物流成本主要集中在运输和仓储两个环节,要实现物流行业转型升级,重在紧握运输信息平台和仓储智能系统建设,对运输和仓储环节进行升级改造。在运输环节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其路径必然是利用互联网改造实现运输信息化,使物流企业转型成为公路物流平台整合运营商,为货运企业和司机、物流企业、货主企业三大服务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公路运输信息平台,实现三大服务对象信息共享,不仅能达到货物与运力集聚和匹配的目标,而且利用信息数据建立起行业诚信体系,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仓储环节,建立智能仓储系统,能实现货物搬运、分拣、包装等工作自动化,降低人力成本,不仅提升作业和管理效率,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是仓储环节改造升级的关键所在。智能仓储体系契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受益于政策面支持,而且从市场空间来看,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自动仓储物流系统超过2000多座,但平均普及率仅在20%左右,《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划到2017年仓储业立体仓库占比达到40%以上,进一步说明未来几年物流市场空间广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流公司能实时掌握货车车况、车载情况、配送点情况、路况等。也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货车运输效率、降低运输风险、保证合理调配运输,又还能收集物流数据随时调整各运输线路的运输量。

三、成本的控制

除了合理的调配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外,还应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尤其是在运输成本中占比最大的燃油费部分。数据来源:金融choice因为公路运输物流中,牵引车的燃油是柴油,柴油是轻质石油产品,故柴油价格走势和石油价格走势趋同。结合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可知,参见图1,2014年9月26日以前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一直维持在90美元/桶以上的价格,直至2014年10月以后才逐渐下跌,跌至2014年年底的50美元/桶以上;而从2015年1月至今,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一直处于50美元/桶的价格上下浮动。由此可知,2015年石油价格同比去年同期跌幅近50%,柴油价格也因此大跌。首先,全球石油供需平衡预测可知2014年至2020年,全球石油供应量仍大于需求量,虽然差额会逐步缩小。其次,2014年下半年俄罗斯与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峙公开化。迫使欧洲和美国对俄罗斯提出了制裁,甚至通过让沙特股东OPEC增产石油的方式来打压石油价格,逼迫以能源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俄罗斯妥协。再者,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目前石油供应量大于需求量,随着油页岩勘探和提炼技术的提高将进一步增加石油的供应。除此之外,目前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一度在50美元/桶的底价徘徊,且全球经济发展持续疲软导致对能源的需求持续不高,石油价格大涨的可能性极低。最后,国际能源署《2015世界能源展望》之能源与气候变化特别报告指出:“未来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或将占到全球电力供应的26%;未来15年中,世界大概三分之二的新增发电能力应该来自中国、欧盟、美国和印度,其他40%左右的能源来自其他国家。全球石油需求将会逐步下降,天然气将会成为全球唯一稳步增长的化石能源。”由此可知,虽然目前石油价格极低,但根据未来五年趋势来看,油价大涨的可能性很小。另外,随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不断提高,汽车发动机也会越来越节油,并且随着物流公司利用联网信息对运输车辆运输状况的分析,合理运输能更节省燃油。

四、拖挂车配比调整

篇8

【关键词】BI;决策;系统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即商务智能,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将企业实际运营数据、预算绩效数据、预测数据和业务规则进行整合及分析,依靠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多层次、多维度、及时的向使用者反应企业的运营状况,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目前,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商务智能系统中的数据来自企业其它如CRM、SCM等业务系统。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经营实际情况,成功通过BI构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开滦公司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介

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迄今已有134年历史,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之称。伴随着百年开滦的发展,开滦物流相伴发展,历经从小到大、由传统到现代,经过了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的成功转型,目前,又完成了由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到煤炭专业物流的升级。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为开滦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承担着发展开滦物流的使命,下辖铁路运输公司、港口储运公司、进出口公司、香港公司等15个子分公司,形成了布局合理的综合物流产业体系。

二、项目建设背景

强大的信息系统是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石,2003年公司实施办公OA软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2005年实施浪潮财务软件,财务管理实现了集中管控。2007年9月,由浪潮集团利用其GS5.0管理平台,开发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覆盖了煤炭销售、物资供应、铁路运输和港口储运等业务范围,是开滦最大的软件项目,于2008年底完成。综合物流信息系统成功运转后,所有物流业务和物流节点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统一,成为开滦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里程碑。随着系统使用的深入,各软件系统积累了海量的财务数据和物流业务数据资源。

三、系统设计原则和建设目标

(1)系统设计原则。第一,安全性原则。要求使用业界技术成熟的产品,采用安全可靠的系统架构,利用完善的安全策略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第二,先进性原则。服务器系统、网络产品、数据库产品等要选用业界领先和主流的产品,既要着眼于目前系统的需求,还要面向未来的发展。第三,可靠性原则。要求系统具备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很高的平均无故障率。第四,开放性原则。可与目前公司总部采用的其他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可以方便抽取各下属公司的数据,把关键指标装载到决策智能分析系统的住居仓库中,能够提供完全符合业界标准、主流的接口。(2)系统建设目标。通过BI领导决策平台的数据挖掘、展现和分析工具,快速获取与关键业绩指标相关的业务数据,从多个层次、多维度对业务数据进行OLAP(联机分析处理)分析,揭示指标运行质量,有效及时地反映企业运营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依据。

四、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架构。

图1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由运营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应用系统、信息门户四个部分组成。(1)运营系统指目前运行在国际物流公司的物流系统、财务系统、交易系统等,是为业务运营管理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运营系统是此次BI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基础和数据来源。(2)在运营系统基础之上是数据仓库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包括数据采集(ETL)、数据管理、数据展现等功能,是此次BI决策支持分析系统的心脏。(3)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可发应用系统,提供报表管理系统、查询分析系统、综合分析系统、管理驾驶舱系统、移动商务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等应用,BI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应用在这一层面,关键报表、指标的收集会采用报表数据收集平台来完成。(4)最上面一层是公司内部的信息门户,内部信息门户为用户提供风格一致化、内容个性化的业务信息界面。内部信息门户是运营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拓展和延伸。

2.主要功能描述。主要功能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报表生成类和辅助决策支持类。(1)报表类生成类。第一,报表管理。报表产品结合了报表、汇总报表的特点,承袭EXCEL风格,实现灵活的报表编制、报表公式定义、计算、汇总、查询分析等功能。提供所见即所得的页面设置、预览及打印功能,提供多种图形分析形式对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展示。支持集团化的标准报表编制和数据集中处理,为集团用户统一数据中心和信息集中提供基础数据。第二,报表分析。根据统计报表数据,在时间和组织纬度上对报表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提供底稿查询、数据趋势分析和任意分析。可查看此数据公式数据构成、单元数据构成、数据趋势,同级单元数据分析等。第三,万能查询。万能查询模块就是为满足用户个性化查询需求,提供的一个灵活定制查询的工具。可以自行方便定义客户需要的查询。万能查询是BI产品中多维数据分析工具的集合,提供报表查询、历史报表查询。以变动报表的形式,通过分析公式的设置,灵活的展示查询数据,实现数据的钻取、切片和旋转。(2)决策支持类。第一,指标分析。对客户关心的敏感数据,可以定制专门的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多个组织和多个区间的查询分析,提供指标横向和纵向多维分析。可以提供指标趋势分析、指标单位构成分析、指标期间构成分析、指标同期对比分析、单位同期对比分析、单位指标分析、预警指标分析等七种分析功能。第二,领导查询。通过系统预制和菜单设计功能两种方式结合,可方便的把管理者关心的查询组织在一起,形成操作简洁、个性化的查询模块。第三,管理驾驶舱。以驾驶舱的形式,通过各种常见的图表(速度表、音量柱、预警雷达、雷达球)形象标示企业运行的关键指标(KPI),直观的监测企业运营情况,并可以对异常关键指标预警和挖掘分析。可以对各单位的数据进行监控和装载,轮流显示在雷达图展示区域。

图4 管理驾驶仓

第四,短信预警平台。对收入、成本、单项控制指标、大额资金流动、应收应付账款等领导关注的KPI指标进行实时扫描,发现问题实时预警,领导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及时掌握公司的经营动态,提高了决策的失效性和准确性。

篇9

记者:近几年,我国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很多行业掀起了升级改造物流系统的热潮,投资建设了很多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您能否帮我们分析一下形成这种潮流的原因?

赵晨:近几年,我国的制造业物流确实出现了升级发展的趋势,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很多。除了政府从政策上鼓励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原因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推动力源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很多制造企业有扩张产能的需求,而相应就需要更高效的物流系统。二、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工紧张。这里还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很大、速度很快,使得企业建设自动化物流系统能够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率;而更极端的情况是,有时企业根本招不到或招不足合适的劳动者,只能使用自动化装备替代人工操作。三、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对提高产品质量(主要是质量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自动化装备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有力工具。

以上几点是制造企业在升级改造物流系统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当然,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取得巨大突破,例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为企业打造更高效的智能物流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对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都有帮助。这个对企业长期经营是有好处的。

记者:制造业物流系统升级和改造主要有几种情况,怎么为其提供适用的解决方案?

赵晨:企业升级物流系统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建设新的工厂时升级物流系统,使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技术或装备,如,以自动化立体库代替普通货架仓库,采用拆码垛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大幅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这在烟草、医药、食品饮料等很多行业都是典型做法,新松也有很多成功案例。

第二种情况,是对原有物流系统进行改造,提升其物流运作能力。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可以概括为三类。一是客户要求处理的货物量增加,相应地需要提高物流系统的能力。以我们公司在印度和新家坡的两个项目为例,由于当初在设计时堆垛机轨道采用道岔结构,使一台堆垛机可以处理多个巷道的货物,通过直接在原系统中增加堆垛机的数量,就提升了其物流处理能力。

二是客户需要处理的货物品规数增加了,需要调整物流系统。这个调整难度就大了很多。因为不同品规的货物,可能其包装大小、货物重量等都不符合原系统的要求,这就需要调整设备以适应这种变化。但是设备的调整往往只能在其设计范围内进行。

三是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改变,需要调整物流系统,这个改造的难度就更大了。例如原来按照“整进整出”设计的物流系统要变更为“拆零拣选”功能的物流系统。这完全改变了当时设计的初衷,改造难度很大,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物流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调整的难度越大,只能通过增加操作流程或者新建物流系统来适应物流需求的变化。

记者: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升级或改造实施的要点是什么?

赵晨:物流系统建设总的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如果一开始设计物流系统时有一定的前瞻性、规划合理,就会避免今后的使用中不必要的改造,而且升级也将是合理和顺畅的,更容易实现。

作为系统集成商,首先我们要帮助客户用现代物流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挖掘出客户真正的需求。在最初接触客户的时候,很多客户提出的要求是“要先进的系统”、“要5年不落后”、“仓库摆满”、“仓库装得越多越好”等等。这种要求太模糊了,没有数据支撑,也不符合精益生产的理念,说明客户对自己的目标没有量化。此时我们需要帮助客户理清自己的需求,细化自己的需求,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开始提供物流系统方案。这是供应商和客户需要共同进步的地方。

另外我们要注意,现在企业运作对信息化要求很高。信息是否通畅成为构建高效物流系统的最关键要素,这也是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信息通畅靠两方面来保证,一方面是流程的通畅,另一方面是信息载体的选择。

流程的通畅是所有企业都应重点关注的,流程清晰、通畅,物流才会通畅。一般来说,企业对自己的生产流程都是很清楚的,但是智能物流系统考虑的方面比较多,企业有时候也会容易遗漏一些细节。例如,对一些初次接触智能物流系统的客户来说,可能会遗漏拣选托盘出库后回库的数量,或者会遗漏空托盘流转这个环节;对某些产品种类多但批量少的客户来说,如果进行拣选出库,采用入库前配盘还是出库后配盘或者两者兼有,这也是必须要阐明的问题。所以说企业能否全面、完整、准确地描述流程是项目成功的前提,这需要企业事先做很多准备工作。

目前信息载体很多种,主流是条码和RFID。尽管RFID应用是未来方向,但目前基础的信息采集还是以条码为主。因为RFID的稳定性还是有所欠缺,需要降低成本和降低误码率。RFID标签与条码相比还有一个不同,它分很多种类,包括高频、超高频等,使用时就需要考虑这个因素,要采购最适用的类型。RFID群读功能是它的技术优势,这也是RFID的卖点,但是这对RFID本身的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技术有所欠缺,RFID识别就会产生较高的差错率,还需后期人工修正,这就失去了自动化系统的初衷。此外,目前RFID较高的成本客观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还有一点是企业要着重注意的,就是对软件和系统集成的关注。一般来说,企业可能更关注硬件,例如堆垛机、货架、机器人、输送机等等,因为这些硬件是企业最容易接触到的,也是价格占比中非常高的。但是实际上,一个系统的核心是软件,软件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的优劣才是评价一个系统优劣的最核心因素。具体一点说,比如堆垛机是系统中非常关键的硬件设备,堆垛机的效率有时候就决定了系统的效率,但是堆垛机的效率并不完全是由硬件决定的,硬件只是决定了堆垛机能够达到什么效率,是否能够达到这个效率是由堆垛机的控制软件决定的。同时,单台堆垛机的效率是由这台堆垛机的硬件和控制软件决定的,而多台堆垛机的效率是由整个系统的管理软件(WMS)和监控调度软件(WCS)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周边的输送系统的布局决定的,而周边输送系统的布局考验的就是系统集成商的集成能力。也就是说,如果系统集成能力和软件能力较弱,可能无法发挥硬件设备的水平,甚至造成1+1

新松公司的系统集成能力和软件能力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荣的,我们开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生产物流系统基础平台、应用套件及核心关键智能部件,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媒介,将机器人、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和软件系统完美组合,搭建了具有高度柔性和适应性的大型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已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记者:随着“智能制造”潮流的到来,现在行业内提出了“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等概念。新松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些概念?

赵晨:“智能制造”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搭建智能制造系统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要求,例如要提高标准化水平,所有环节数据是完备和清晰的,要对加工工艺和流程有透彻的了解。我认为,目前对待“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我们要冷静和客观地看待,要向这个方向努力,但是也不能冒进。“工业4.0”中谈到的“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是用信息化把原来很先进的单个设备连接起来,让制造者能够从源头掌握整个数据,去定制生产。国外的先进企业之前已经有了技术沉淀,特别是信息化水平很高,因此有实施“工业4.0”的基础。而我国很多企业还是以量取胜,不是以质取胜,还处于提高产能的阶段,因此要进入“智能制造”还需要一段时间。

记者:据了解,新松已经建成了高度自动化的智能工厂,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特别是其中的物流系统是怎样的?

赵晨:新松2015年10月自主规划建设了“三期”工厂,其中有一个“智能制造”生产车间。新松数字化工厂由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化生产线及MES制造执行系统等部分组成,涵盖了生产、计划的制订和执行、产品质量控制及物流自动化管理运作等诸多环节。智能制造的机器人生产线,就是“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这条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我们能做到的前提是,首先在产品设计上就要做到所有环节的数据是清晰的,工艺上是可实现的。这条生产线是订单化生产,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调整生产,这样就能做到对市场需求的实时反应。由于数据完备和清晰,哪些型号的产品需要什么型号的零件,全部预定好了,生产过程可以随时切换。装配环节完全采用机器人,生产过程还通过传感器进行跟踪,实时监控,并记录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生产进行分析。例如,如果出现了生产故障,如果是一台装配机器人出现的故障率很高,就该考虑这台机器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检修;如果是生产一种类型的产品故障率较高,我们可以考虑是不是工艺设计有问题,这样我们就需要重新修改工艺设计。这就是智能化的反馈。但我们认为这仅仅是打造了一个智能工厂的雏形。

这其中好几个环节与物流有关。例如要知道物料需要什么型号,怎么运到生产线。一个5公斤机器人,它的各个零部件怎么存,机器人怎么取,我们都要考虑清楚。智能工厂的备件仓库已经很类似一个配送中心,并且要从源头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物流操作环节,用AGV自动送生产备件,用机器人抓取和安装。

我们能够做成这样的体系,因为机器人就是我们公司自主设计的,我们了解生产工艺,知道需要安装哪些零部件,零部件的安装顺序是怎样的。要实现智能生产,必须搞清楚这些问题,加工手段、检测等等都需要考虑到,否则无法实现。

记者:实现“智能制造”对物流装备本身的提升和改造有哪些要求?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IPv6;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1.44

1 物联网

物联网作为泛在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融合一个或几个网络面向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为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高安全地进行传送,这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融合。IPv6为物联网广泛应用铺路,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或者说,是相比互联网有着更多实体终端的应用技术。云技术为物联网提供腾飞的翅膀。

物联网在工作过程中,会将大量的实体终端通过网络进行整合,并进行统一的处理与分配等。在物联网的工作中,所有终端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过于庞大的存储总量无疑是任何一个终端都难以独立消化的。传感器让物联网变得更智能,物联网的最大特点与优势便在于它的"联"上。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另一方面,IPv6将带动今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2 将IPv6技术应用于物联网感知层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让万物相连”,这是物联网发展的美好愿景。然而,目前这一愿景却无法实现,一方面是受到网络、终端和技术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IP地址的短缺。在IP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的今天,虽然通过地址转换等技术可以暂时缓解短缺难题,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唯有尽快在全球范围内推广IPv6技术,才能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助力其腾飞。只有IPv6能够提供足够的地址资源,满足端到端的通信和管理需求,同时提供地址自动配置功能和移动性管理机制,便于端节点的部署和提供永久在线业务。IPv6是业界公认解决IP地址枯竭问题的“良药”,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形容IPv6:“可以为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而“物联网”最基本的要求是首先要为每个物体分配一个IP地址,才能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未来,如果业界能够进一步加快IPv6的推进步伐,那么将呈现出物联网和IPv6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局面。一边是IPv6地址资源的释放让越来越多物与物相连的应用实现,另一边则是为了满足物联网对IP地址的旺盛需求,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推出IPv6的商用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万物相连”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IPv6的支撑下,这必将成为现实。

“2011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无线技术产业国际盛会,旨在分享和推动无线技术领域技术革新,打造高端信息交互平台,并发掘无线技术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市场机遇。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另一方面,IPv6将带动今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3 结束语

物联网的前景是广阔的,而随着物联网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未来相关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市场对于物联网行业的预期也会不断提高。IPV6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全球化一个大的趋势发展方向,是现代通信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可以看到,IPV6势在必行,前景是无限光明的。

产业界各方会配合国家的发展的各项路线图积极的行动起来,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以地址过渡为契机,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呼唤IPv6。2011年2月,IANA宣布全球IPv4地址池耗尽,2011年4月,APIC宣布亚太地区可正常分配的IPv4地址池耗尽,另据预计,已分配我国的IPv4地址将在未来两年内基本耗尽,这表明IPv4地址体系已无法为我国今后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智能家电、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公共服务、位置服务等众多潜在的互联网新应用、新产业,已对IP地址空间提出了巨大需求。另一方面,IPv6将带动今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将为未来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从IPv4向IPv6的过渡已成为今后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苏云成,宋如敏.实现IPv4向IPv6过渡的双协议栈技术和隧道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0.

[2]王标,潘丽,王卫兵.叶光明推行物联网技术构建远程救护系统中国医院管理,2012,02.

[3]S.KentandR.Atkinson,“RFC2401:SecurityarchitecturefortheInternetProtocol,”Nov.1998.

[4]D.Forsberg,J.K.Malinen,J.T.Malinen.andT.Weckstrm,“Dynamics-HUTMobileIPtechnicaldocument.”Inthesoftwarerelease0.5:Aug.1999.

[5]Liyi.The Application of Secur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Wireless Connected Modein Internet of Things[J].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