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用电工电子技术及装置使生产机械或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一门多学科综合的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在现代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各种类型工业生产机械的单机自动化、以自动完成某产品的全部加工工艺为目的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自动化等,已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随着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旺盛,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有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了我院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过程中,“有的放矢”,完成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顺利就业,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必须进行调研,深入走访各行各业,专家学者,获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做好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顺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调研目的
为主动追踪电气自动化技术更新步伐,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及内涵建设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深入地走访了解当前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学历状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信息,掌握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关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确定提供基础素材,为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建设、教学活动设计等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市场检验标准,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内容及质量。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专业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对企业采用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访问企业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有条件的企业召开专家访谈会;对学生(主要为机电专业学生)采用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优秀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和回访。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方法与步骤,此次调研的内容分为两大方面:一是调查厂矿企业、电力行业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才的学历状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特别是对口高职学生的职业岗位及职责、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应学习的课程等。二是调查高职学院,如昆明冶金专科学校、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近年来毕业生实际从事的就业岗位及职业成长过程。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调查厂矿企业、电力行业等。学院坐落在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有各类大型、中型、小型电气自动化企业坐落其中,如“云南泰华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大麦地食品有限公司”、“昆明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康师傅)、“云南康立信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变压器厂”、“云南易初明通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上海紫光”、“云南陆航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泛亚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浩宏物流集团”、“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绿生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云南万鸿彩印有限公司”、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苏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巨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欧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经进一步走访到大理“杭州哇哈哈集团大理哇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禄丰供电有限公司”、“禄丰德胜钢铁厂”、玉溪“华宁供电有限公司”、“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昆阳磷矿”等单位调查调研,另从一些资料上了解到,昆明地铁首期工程运营急需4000名人才,其中工程管理(现场)工程师和机电设备工程师的需求量最大,这两个岗位技术人才是属于尖端的,最紧缺的,同样属于这个尖端的还有土建、桥梁、通讯、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等十余个专业的人才,由此可见,从这些公司单位和昆明的各项经济发展趋势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涵盖范围广,通用性强,厂矿企业都紧缺,厂矿企业、铁路运输、物流、药业等单位很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践技能人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据社会调查表明,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就业市场。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企业现有技术人才情况及岗位类型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调查显示,在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考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占33%,考虑高职高专学历的占45%,考虑中专以下学历的企业占22%。这说明企业招聘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不是学历,而是技术技能能力,特别是那些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特别受企业的欢迎。尤其是一线或岗位管理需要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当被问及公司在什么岗位上急需人才时,技术职位占45%,其次是销售职位占22%,管理职位占22%,其它占11%。且目前企业提供给应届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技术性岗位主要为:①生产型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人员;②生产服务型企业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电工;③高低供配电系统配电柜接线工;④电气设备操作员、管理员;⑤自动化工程施工人员;⑥生产型企业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人员。再加上云南许多企业近几年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运用的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每年也提供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大专层次的就业岗位。
(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继电逻辑电路安装、调试和维护岗位,以及配电柜的销售和服务岗位;二为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维护和改造岗位。前者约占60%,后者约占40%。毕业生工作2―3年后,就业岗位发生了变化,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安装和调试岗位比率下降,而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维护和改造岗位比率上升。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从事电气控制系统技术员、设计员及现场工程师等岗位。从学生岗位的变化可知,随着学生实践技能的增强,理论知识得以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职业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而知识和能力均实现正迁移。这种变化与职业成长规律相一致,即由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实践专家,每个阶段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不同,这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等级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四、结论及建议
(一)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调研可知,明确的专业定位是一个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服务区域经济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宗旨,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独特的行业、区位优势,由于云南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几年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旺盛,面对区域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之上,经过综合分析及论证,确定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云南省经济开发区铁路运输、药业、物流,生产制造加工企业、大中型厂矿企业等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人员(维修电工、安装电工、值班电工)。可从事企业自动化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可知,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面向为云南省昆明经济开发区、铁路运输、大中型厂矿企业等行业,可从事电气自动控制设备的设计,自动流水线的安装,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运行、维护、调试等工作。通过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现状,结合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并借鉴各院校的专业建设之长,建立公共课程学习领域,包括综合素质拓展课程,通过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岗位职业标准的分析及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并依据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界定每个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考虑到我国国情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保证学生跨职业学习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依据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兼顾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共设计了三个部分: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框图
根据能力跃升理论,这三个等级的职业能力是逐级递升,而实现职业能力等级的跃升是以具备前一级能力等级所包含的职业技能为触发条件的,即前一级能力是本级能力的必备条件。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针对职业能力来设置,应突出高教性、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对应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等级,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要求每一门课程都要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项目,对课程门数做减法,废除不针对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的课程,整合精简对应同一项职业能力的多门课程。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性和工程实践性,按照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很好契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其难点在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解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一类是涉及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回答的是“怎么做”、“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传授的是陈述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以实践教学情境构成的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确定专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并按职业成长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从而转换培植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
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有关指导性文件,将上述资料进行重新组织和编排,得到具体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见表1。
表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经全面、全方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调研,邀请企业从事多年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对方案提出不足及改进措施,并将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讨,不断进行完善。
(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实施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行动导向的教学是将专业学科体系与职业行动体系实施集成化的教学方案。这一方案可以通过广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但基本原则都是“行动导向”,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来实施教学。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从“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比如学生状况、师资水平、教学环境、硬件条件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水平,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能力结合起来。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具体分析各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经过充分的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通过教学载体来实施教学,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将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度来安排教学,以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评价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以能力本位的考核方式为主,如过程考核,避免一卷定结果的情况发生,这样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在于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表现为课程标准建设。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进行对《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开发工作,引领示范,随之而来,其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也将进行开发和实施,
专业调研活动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专业调研活动,教学改革才有依据,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其专业设置才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杜,2003.
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国家骨
干专业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63-03
一、国家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背景及意义
(一)项目背景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遴选了100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扩大国家重点建设院校数量。我院作为2008年示范建设的八所培育院校之一,成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我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获得国家财政重点支持建设。
(二)项目意义
2010年1月,广西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的决定》和40个配套文件,明确了广西“14+4”的工业布局及未来十年的工业化发展路径,以加快广西工业化进程,带动百业发展,振兴广西经济。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必然要运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教育部、财政部决定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扩大国家重点建设院校和重点支持专业的数量,更好地发挥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辐射作用,使其在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本地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起到骨干和引领的作用。
二、骨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也是自治区级优质专业,经过国家重点培育建设,目前已成为广西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综合办学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该专业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定位于服务北部湾地区铝业、制糖造纸两大资源型产业和汽车、机械两大先进制造业(以下简称“两资两制”产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骨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重点面向广西北部湾地区“两资两制”产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深入践行“1+3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以校内电气控制柜装调车间和校外实习点为重点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设“校企一体,互聘共建”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进而以“校企共担,资源共享”为原则,带动专业群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三、骨干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下,按照“利益驱动、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双赢”的原则,推行“1+3”合作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共赢。“1+3”合作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1”)选择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3”类企业,即广西永凯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自动化设备应用商、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等自动化工程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自动化产品供应商,由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与这三类合作企业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通过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议事章程》,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所涉及工作,分别成立专业人才培养组、教学组织实施组、实习基地管理组、教学团队建设组、社会服务技术组等五个组来承担相应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并按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专门工作组办事章程》来规定和明确各自的权责,从而保证理事分会的各项议题均能得以落到实处。
另外,为了进一步明确校企各方权责利,由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起草并组织实施《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获益分配原则及责任分担方案》,规定校企各方在合作完成的教改、技改、研发、培训等社会服务项目方面应遵循的分配原则和承担的职责。如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的项目培训、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应承担的职责和享受的利益分成,以及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开发、技术改进、设备维护等应承担的职责和享受的利益分成。积极探索项目股份制等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方可根据各项目来源、软硬件投入情况,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真正发挥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专业资源的各自优势,调动起各自的积极性,从而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互动长效机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理事分会的平台及纽带作用,成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项目团队,通过调研典型企业,确定工作岗位群;围绕工作岗位群,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融合岗位技能认证,构建课程体系;针对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课程实施的要求和进程,校企合作组建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和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最终形成了符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业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区域经济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上,按照“1+3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指导理念,推行“三年八段”的教学模式(见图1),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地工学交替实施教学,引导、培养、提高、强化和完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使学生逐步适应职业岗位,最终成为合格职业人。
2.课程及教材建设。成立由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课程建设专家、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开发流程包括“课程开发调研”、“岗位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分析”、“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建设”、“课程配套资源建设”,通过对应用情况的反馈,优化课程标准、教材及配套资源的内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重点建设了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变频器应用与维护、集散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机器人技术、电工基础、广西支柱产业生产经营概况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概论等特色课程及教材。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主要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中的教学团队建设组来开展具体工作,校企共同制定师资培养标准,共同参与教师培训、管理及考核,实施校企讲师工程师互聘互认,实现教学团队校企互聘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包括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三方面内容。选聘了具有电气自动化行业影响力的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形成“校方+企业方”双专业带头人,通过共同主持科研与教改项目、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培养深刻理解职教理论、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具备较强教研教改与组织协调能力的带头人组合。通过采取境内外培训和学术交流、带课题下企业锻炼、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等多种形式,重点提高专任骨干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教研课改能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选聘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主要参与实践环节课程教学、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指导、课程开发等。考虑到企业骨干的工作性质,除实行弹性灵活的教学时间安排制度外,还采取“1+1”双主体教学模式,即“1名兼职教师+院内1名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课的教学任务,由专业教师讲授课程基本知识,再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引进西门子等企业对原有的工业控制技术中心进行了扩建,包括电气制图、电机与电气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变频调速、单片机应用等六个专项实训室,以及仪表与过程控制、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安装等三个综合实训室地。引进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入校共建“春茂电气控制柜装调车间”,实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做中学”。通过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编写实训教材、开发技能培训项目、完善考核标准等不断提升内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建成集教学、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具备全国示范作用的校内实训基地。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特点以及企业情况,扩大和优化校外实习基地组成,选择专业定位对口且毕业生就业相对较为集中的企业合作,试点设立“校外实习点”,主要承担三年八阶段教学模式中第三段(岗位认知实习)、第五段(岗位跟班实习)、第七段(岗位定向实习)的教学内容,根据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并考虑生产的周期性,校企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就学生的生活食宿、实习内容、指导教师安排、安全教育及预案等制定管理办法,确保学生在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主要由企业能工巧匠或工程师进行技能传授的教学顺利实施。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校内“工业控制技术中心”和“春茂电气柜装配车间”为基础,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组织相关企业成立自动化技术服务中心,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生产与技术服务、对口帮扶等各项服务。
四、骨干专业建设成效
组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分会,以挖掘利益共赢点为基础,调动三类相关企业积极性,探索出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1+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根据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将“工学交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特点,按照能力递进原则弹性设计教学进程,创建了“1+3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三年八段”的教学模式。2011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得院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将职业标准纳入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渗透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环节之中,把认证目标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构建了“基于企业岗位技能认证”的课程体系。经过几年建设,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变频器应用与维护等两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11年又双双获得2011年度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充分利用专业理事分会的平台优势,校企合作,创建“校方+企业方”双专业带头人、团队教师校企互聘双重身份、管理考核校企双向保障的教学团队校企互聘共建模式。经过三年建设,双师素质比例达90%,教学团队被评为2011年自治区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两名教师获得院级教学名师奖。
不断深化“1+3”的校企合作,互利共赢,高标准建设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工学交替的教学安排提供坚实保障。经过三年建设,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此基地为基础,每年开展技能与工种培训1200人次以上,承担企业项目与技术服务经费达50万元以上。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建设立项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教高函2010[27]号)。
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状,发展方向
电气自动化是现代社会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先进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核心技术。电气自动化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工劳动的强度和密度,提高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增强信息传输的及时性、有效性,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确保设备正常的运行。
一、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电气自动化。在现代的电器自动化发展中,系统集成信息化信息技术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管理层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是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系统要对当前实时的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处理,确保生产的有效进行。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的相关产品、人事、财务等数据,并可以根据有关数据对企业的运行情况及时做出判断,确保企业的良性发展。二是现达的信息技术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它使相关的设备界线不再像以前一样泾渭分明,如PLC、控制设备和控制系统等,而与之相配套软件设施变得更加重要和不可分割,如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等方面。
2、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在现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中,Windows NT和IE已经正在成为有效运行的标准平台、语言和程序规范。在现代企业的电气自动化领域中,基于PC的人机界面已经为人们所广泛认可。它的特点是灵活性高且易于集成,而这些特点深受用户的青睐,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传播。同时,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平台使电气自动化系统更便于人们的使用,且系统的维护简单、易行。
3、分布式控制应用。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流程是一种串行的连接,它将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的分支结构的通讯总线进行连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PLC、I/O模块和现场设备通过总线连接起来,将输入输出模块转换成现场检测器和执行器。
伴随着DCS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这一系统本身的固有弱点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是DCS系统属于模拟数字的混合体系,相关仪表的可靠性很低,维修使用困难。同时,相关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产品不能通用,价格昂贵,使用者的成本太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1、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方面。基于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关企业的产品主要是中低档次的产品,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电气自动化工程企业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通过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转换企业经济的增长模式,加大自主创新的发展力度,探索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应当积极开创企业生产的新局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2、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方面。统一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周期性设计、测试与实行、开机与调试、维护与运行等,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产品从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直到最后完工做需的时间和费用。同时,还可以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将开发系统和运行系统分开操作,为产品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电气自动化系统通用化也是电气自动化产品成功的重要标志。最突出的表现是所使用的网络可以充分保证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畅通,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控整个的生产过程,以保证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有序进行。
3、电气自动化系统程序接口标准化。电气自动化产品基于微软公司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运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可以轻易的将电气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进行交换与共享,保证企业的相关生产活动正常运行。标准化的程序接口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数据传输的出错率,保证不同厂家的相关数据可以进行自由交换,保证它们之间的通讯畅通,节约了企业切为此付出的时间和费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4、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现代企业的发展充分说明,任何企业不可能自己完成产品的所有工作。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但又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积极合作,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同上下游产品的生产厂家共享发展的成果,充分带动相关配套产品的市场化,为相关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创造条件,并且积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有计划的进行产品的淘汰更新,积极引领行业的发展。
5、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目前的发展方向是将安全与非安全系统控制进行一体化集成,使用户运用最小的代价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且确保安全方案的有效实施。通过实践表明,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系统安全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特点。根据我国的市场特性,我们的产品生产企业要把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全与防范设计进行全面的研究,抓住产品发展的主脉络,从安全入手逐步延伸,真正形成我们的高端产品。
三、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电气自动化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电气自动化对于相关配套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相关的产品生产企业要逐步完善自身产品结构,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为电气自动化整个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储备,为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控制;信息技术
自从进入到 21 世纪,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迎来了春天,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电气自动化也从兴起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前提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智能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得电气自动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距离不再遥远。就目前来看,电气自动化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本研究将针对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做出探讨。
1.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1.1开放式的平台应用
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与发展中,统一性、开放性的平台,对系统设计及应用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全面采用 IEC61131标准,既可优化管理程序,也可提高平台应用效率,缩短编程更改或升级的周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该标准平台中,除了规范语义、语法之外,也实现了产品编程接口的统一化、标准化,以此保证电气化系统的合格率,实现各个程序之间的有效通讯。
1.2现场总线与分布式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全数字、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将中央控制室内的计算机和 PLC的CPU与现场设备通过一根电缆连接取来,现场设备的大量信息被收集,通过电缆被传送到中央控制器上表现来。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主要应用于制造业、流程工业、交通、楼宇、电力等方面的自动化系统中。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数据获取、直接数字控制、人机交互以及监控和管理等功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高可靠性、开放性、灵活性、易于维护、协调性、控制功能齐全等特点。
1.3 IT技术与电气工业自动化的结合
在计算机与网络时代,IT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已经在自动化领域发挥作用,其采用的网络结构实现了从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环境的升级;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带动了自动化技术与 IT平台的融合,并且在电气自动化领域掀起改革的热潮、信息技术不仅在工业界管理层发挥作用,也在自动化机器、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系统中产生一定影响,对推动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完善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2.1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能够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生产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产品,加大自主创新的发展力度,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中低挡产品以国内企业为主,中小型项目选用国内产品的市场格局%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应当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2操作人员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时,往往忽略对那些将直接接触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工作。这是通常认为实际运行设备时进行人员培训比较容易,许多生产厂家及工程部门直到系统安装运行之后,才开始对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系统安装过程中,随时让将来最终要维护和操作该设备人员了解安装过程,这将使他们对新系统有感性认识。通过专业培训,操作人员能更好理解系统为何按某一特定方式安装。为应付突然出现故障及恶劣运行环境下维修,就要事前弄清楚原因,否则会影响对发生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新系统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些技术。培训期间,公司培养技术娴熟操作人员,系统可运行时,那些将接触新系统人员掌握硬件设备及其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
2.3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
企业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产业市场化的形成问题。这就要求电气自动化企业在集中力量加强自身的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的同时,要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带动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有计划的研究与开发重大技术装备需要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等,逐步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比率。产业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2.4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大趋势。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以较低的开发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也同样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与产品将会成为未来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亮点。针对中国市场特点,循序渐进开拓市场,可以先从安全等级要求最高的应用领域入手,逐步拓展到其他危险等级较低的场合。按照从工厂设备层到网络层,从硬件到软件,从安全单元到安全系统的路线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方案的应用,努力开展电气自动化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研究。尤其是在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领域。
3.结语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电气自动化已经融入到了各行各业中,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不管现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它还仍旧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良才能将对未来的设想实现。本研究针对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应用以及未来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浅显的分析,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人才从中创新,为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做出不懈的努力,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光明未来。 [科]
【参考文献】
[1]刘海龙.浅谈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
[2]付中元.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探索[J].科技信息,2010(15).
篇5
关键词: 电气 自动化 发展 方向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范围较广,但我国此类技术实力还亟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认真分析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其重要意义和电气工程的需要,有效掌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着力提高电气工程质量。
一、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1、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不论是在火电还是水电力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创新,电力系统的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国家的经济发展。第一,新电力电子开关的使用,标志了电力系统已经进入了运动控制的新时代。监控功能的发展和MOS控制晶闸管将驱动电路,以及过压过流保护,促使信号的警示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方便了与住信号之间的联系,使网络通讯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电流检测甚至温度自动控制等作用都集成到一起,统一成一个整体。第二,组成交换器重要部分电子器件的更新与发展,大大促进了变换器的新发展,让电力自动化的应用更加的深入、简便,优化了电力系统。第三,交流调速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控制结构的简单操作,以及控制思想的现代化和控制手段的直接化、快速的响应速度,还无超调,使信号处理的物理概念相当具有明确化。这方面的全新的应用提高了让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电气自动化为电力系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控制方面的应用
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楼宇控制中,大大地提高了居住使用的安全系数,让楼宇的控制管理更具现代化、科技化及智能化。在楼宇控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两种系统中。由PE线加上一个三相四线的接地系统称为TN-S系统。通常在建筑物内,为了提高楼宇系统的安全系数而设置的独立变配电所的进线就是采用的该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凭借建筑物内的单相用电设备,可以随机地变换电流。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建筑应将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可以达到防雷防静电的效果,安全第一。
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的控制系统称为TN-C-S系统,TN-C-S主要划分为TN-S系统和TN-C系统,它们的分界面是在PE线与N线的连接点上。这种系统与TN-S系统相对而言,楼宇系统电力系统的工作显然更加高效和安全。通过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让楼宇控制综合管理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科学化和安全化。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速度,同时使操作也变得更为简便,居民在楼宇内的日常活动变得更加的安全和放心。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港口作业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港口作业中具体的应用于自动定位、动调度管理系统、无线数据通讯等,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水路的运行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和劳动力支出。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港口作业的效率,使水路的工作可以高效的运行,同时使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得到满足,实现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双方都能得利。
二、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影响。信息技术,广泛的讲就是指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的一切手段,是包括计算机、世界范围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以及用来传感、处理、存储和显示各种信息等相关支持技术的综合。
现代信息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电子技术基础上的,所以又称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它以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光电等现代技术为主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加工、处理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光子、光电子、分子电子等有关元器件制造的信息基础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等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信息系统技术,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应用技术。
2、与物理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由于三极管的发明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固体电子学在二十世纪的后半叶对电气工程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与物理科学间的紧密联系与交叉仍然是今后电气自动化的关键,并且将拓宽到生物系统、光子学、微机电系统。
3、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日新月异,势必带动着依赖现代技术的电气自动化也将迅速发展起来。
三、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1、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能够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生产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产品,加大自主创新的发展力度,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中低档产品以国内企业为主,中小型项目选用国内产品的市场格局。
2、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设计、实施和测试、调试和开机、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和环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和费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可以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开发平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根据项目特点和最终用户需求决定将统一的运行代码下载到硬件PLC、基于Windows NT 的软件PLC、嵌入式NT 系统还是基于Windows CE 的控制系统中。
3、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对于一个成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应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在进行系统网络规划时,无论选择与现场设备通讯的现场总线还是与上级计算机或办公系统通讯的以太网,所选择的网络产品必须能够保证从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直至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
4、电气自动化系统程序接口标准化
基于微软公司的标准和技术,如Windows XP、OPC 和ActiveX,减少了工程时间和费用,方便了电气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在与企业的MES 系统、ERP 系统连接时,基于PC 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使用Windows XP 作为操作系统,使用TCP/IP作为办公环境的通讯标准,PC 可以在自动控制和管理平台之间建立一种最好的接口。标准化的程序接口还保证了不同厂家的软硬件产品的数据交换,切实解决它们之间的通讯障碍。
5、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大趋势。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以较低的开发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也同样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针对市场特点,循序渐进开拓市场。可以先从安全等级要求最高的应用领域入手,逐步拓展到其他危险等级较低的场合。按照从工厂设备层到网络层,从硬件到软件,从安全单元到安全系统的路线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方案的应用。努力开展电气自动化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研究,尤其是在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领域。
6、操作人员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时,往往忽略对那些将直接接触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工作。这是通常认为实际运行设备时进行人员培训比较容易,许多生产厂家及工程部门直到系统安装运行之后,才开始对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新系统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些技术。培训期间,公司培养技术娴熟操作人员,系统可运行时,那些将接触新系统人员掌握硬件设备及其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就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时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未来的电气自动化产品,致力于我国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的实现,致力于操作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致力于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的提高,为电气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杨宏韬.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J].科技传播,2011,22:14+16.
[2]张伟石.浅谈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118-119.
篇6
关键词:智能化;计算机;电气自动化
前言
电气自动化是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产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得到国家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下,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到生产技术,都已经被广泛使用,它是我国现在电气工程的关键技术,也是这个领域发展的前提。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工程的逐步实施,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是现代工业发展的方向,这不仅仅能大力提高生产的效率,还能为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电气自动化作为新时代的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能给人们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以及生产方式,就要十分重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以及技术支持。
1电气自动化及其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它以计算机作为基础,以电力电子为辅助,结合机械自动化技术形成的,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是一项综合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方面的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标准,它有很强的技术实用性,技术融合性较高,能大力的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2电气自动化的设计的原则
(1)从根本上满足机械工艺对技术的要求,机械是实现自动化技术的基础,只有设计的方案不超过机械的负荷,能保证其在合理安全的环境下运行,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生产提供最基本的生产环境;(2)设计方案要经济实用,方便快捷,电气自动化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经济成本最小化,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因此设计方案要尽最大的可能实现经济适用。因此在采购的时候可以采用节能的设备,降低采购成本,在未来的设备应用过程中,减少线路损耗,降低电能的消耗,在提高电气设备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消耗,提高整个电气工程的能源利用率,在保障工业生产和社会建设的同时实现最优的效益;(3)满足软件和硬件的支持,软件和硬件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但确是一个整体,硬件是这个整体的基础,要选择经济适用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各个硬件质量要过关,同时与外部连接的电子元器件、传感器和控制器等设备质量也要过硬,满足生产规模和经营期限;软件的选用要高性能的中央监控服务器,要有足够大的运行空间和满足负荷的处理器,确保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同时为了不给工作人员造成安全威胁可以将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联动系统和中央控制室结合,将智能系统的优势最大化,实现人、机械和消防的一体化结合。
3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方案
我们都知道电气自动化的典型特点就是智能化,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减少人工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的设计最终会实现远程操控,将所有的工作一体化。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为电气自动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首先现场在设计的时候,所有机械的总线要集中化,结合开关控制技术,将现场的所有操作机械都集中在同一个处理器上,这样由专门的一个人便能操作,同时处理器将所有的信息通过电脑反馈给显示器前的操作人员,这样便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现场的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将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连接,实现远程控制,这样就算个别的机器出现故障也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还能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将所有生产过程形成一个回路,在出现故障时就算信息量很大也能及时察觉,这样电脑的控制人员和现场的技术人员及时沟通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4.1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电,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电网的供电必须稳定而持续。由于电网通常情况下面积大而散,而配电室内部和相应的控制部门电子设备和元器件较多且复杂,在信息量较大的情况下无法及时处理,致使维修的工作也会面临种种难题,为了保证电网供电的稳定运行,通常都会用到电气自动化技术,来实现电网的调度工作。电力的工作人员可以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力数据的采集,通过电网对数据的分析,在将数据传输给每个用户,这样能够实现对每个运输环节的监控,实现数据的集中化,及时将数据反馈给指挥中心,保证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不至于导致重大损失。同时这样能大量减少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发现故障和处理故障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电力运行的风险。
4.2在工业行业的应用
在工业行业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电子元器件的加工以及控制,它改变了传统的工业加工模式,大大解放了人力,升级了企业的生产线,在加工时增加了电子元器件的精确度,提高了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在电子元器件等运行的过程也不再需要在各个阶段进行检测,从而间接的实现了对工业流程的控制,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便能及时获取数据信息,将分散的信息汇总,通过获取的数据及时了解现场的情况,保证了在生产过程中每个设备数据的相通,实现真正的智能化,顺利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检测和维护,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4.3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在我国建筑行业是新世纪发展的典型行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建筑行业在我过发展迅速,并且没有减弱的势头,电气自动化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也和明显。现在建筑已经朝着智能建筑的方向不断发展,更多的体现在高层建筑的使用,它将楼宇智能化、通讯系统和电气安全系统相结合,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及时传递和监测系统的全过程监控来执行任务,实现了智能建筑的建设。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个较为危险的行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不仅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还能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漏电产生人生安全问题,有效的保护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5结语
电气自动化是一项结合工程技术和相应的电气工程技术的技能,是一门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的专业技术,涉及电气工程、机械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它能有效的减少人力物力,节约成本,使生产变得简单化,精确化,智能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只有不断的建设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建设做贡献。就我国现在而言,自动化技术发展是未来的风向标,但是依然还是缺少这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了让我国将来的经济更好的发展,应该培养更多这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壹.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专利价值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刘吉臻.现代电站自动化技术进展[A].2005中国自动化产业高峰会议暨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
[3]顾涛.关于低压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探讨[A].2005川渝地区自动化与电控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篇7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要: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号召,及时了解并适应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合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扬州地区电气类相关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情况调研。通过调研,找准了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定位,总结了企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为后续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结合了多个学科和技术,专业口径较宽,适用范围广泛,就业方向灵活。为了明确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情况,找准定位,确定目标,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江苏扬州及周边地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定了走向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而人才培养是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要求要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这就给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也应当坚持以企业、市场、社会乃至国家的需求为标杆。只有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准绳,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落实,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社会认可、国家满意的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域与行业背景
随着扬州市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建成了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共5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80亿元产能为30万辆的上海大众汽车第三大生产基地落户扬州仪征,潍柴集团亚星客车有限公司、扬州江淮汽车公司、大洋造船等大型国企民企也纷纷抢滩扬州沿江区域。与此同时,扩大至整个江浙地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电子通信和交通设备制造业等均为该两省的支柱产业。《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共十大领域,其中大部分领域均涉及到了各种电气类装备制造。由此可知,扬州地区乃至整个江浙地区的支柱产业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未来几十年内,在扬州乃至整个江浙地区,企业、市场和社会对电气类人才需求量将与日俱增且有增无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各类工矿企业,如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纺织、制药、食品、轻工等行业,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操作监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升级改造、故障抢修等工作,或从事工厂供配电设备管理、维护、操作等工作,或在技术服务型公司,从事技术合作项目的安装、调试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自动化产品营销等部门工作。
由此可见,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
我们对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江苏牧羊集团、扬州新大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纵横苏天网络发展公司、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扬州及周边城市的30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对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但同时,企业还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3.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与行业的实际保持紧密联系,以及时满足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模式必须形成有机的、统一的整体,让学生抱着浓厚的兴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实践动手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当大力开展各类校企合作项目,推进联合办学,进一步与企业维持一种持久深入且具有系统性的共赢合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发现,仔细分析,准确解决未来实际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实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将内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造福企业乃至社会。
3.2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改进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概念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高度融合和交叉,企业对具备以上综合知识技能的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课程设置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设备制造与加工、机械与电力传动及的基础知识,并且尽可能多的介绍各类控制对象和控制方法。与此同时,还应当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电气自动化新技术,以此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的目的。
3.3非智力因素培养有待加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拥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协作共赢的团队意识和经济安全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并能够及时快速的适应新环境、接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还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和实践措施
4.1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准绳,以实用为根本,以就业为目标。该专业定期组织教师和专家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岗位需求与知识、能力等其他素质方面要求的相关调研,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和相关基本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以此为依据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要求和企业需求。
该专业创新性的提出并实践了“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导学、导能和导业的作用,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为每一位同学配备一个专业背景的班级导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定期进课堂、办讲座,既传授了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又锻炼了企业实际需要的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其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依据。借此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师的传授和企业导师的指点充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够及时有效的根据企业的动态需求实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充分发挥行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
4.2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以企业岗位素质要求为标准,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中心,以具体教学情境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和彼此融合。因此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重点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4.3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为了满足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大再造力度,该专业教师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来自相关合作企业的反馈和建议,与企业工程师合作,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出发,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案例为载体,以具体实践项目为依托,针对主干课程编写了相应的项目化教材。截至目前为止,该专业教师已主编与参编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维护》、《先进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检测与应用》、《PLC应用技术图解项目化教程》等共18部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项目化教材。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紧密融合贯穿于每个具有实际背景的典型案例之中,逐步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巩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并锻炼其实践操作的能力。有利于毕业生更快的适应具体岗位的实际工作,锻炼培养了其利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4.4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以创新为驱动,要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这就为该专业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明了方向,即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专业成立若干导师工作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搭配并分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积极性,让学生在专任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基于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设计研发,制作专业创新作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申请创新发明专利。通过组建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和创新创业中心,鼓励学生基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自主创业,借此加强学生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敏感度和开发新市场的敏锐度,为其未来的发展开辟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新领域。
5结论
在《中国制造2025》的社会背景下,根据企业与社会的要求,相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总结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应当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只有始终坚持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积极采取应对的实践措施,才能培养出基本知识功底扎实,实践动手技能高超,同时具有卓越的科技创新思维和突出的职业能力素质,广受企业的好评并深受社会的认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涛,花良浩,高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科教导刊,2015(12).
[2]李俊秀,马应魁,王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3]周奎,成建生,高文忠.“双主体”视角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
[4]陈亚娜.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篇8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自动化教学 技工院校 理论和实践
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专业化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而电气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知识体系复杂的课程。教师需要针对学科特点,积极促进电气自动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专业化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培养。
一、电气自动化教学现状及问题
通过调查以及结合笔者学院实践发现,现阶段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技工院校电气化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其二,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师资力量不足,难以切实开展电气自动化课程;其三,技工院校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活动比较少,难以切实实现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四,技工院校院电气自动化实验室设备不足,难以为电气自动化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如果上述问题长期存在,势必导致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质量的下降,更加影响到专业化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培养进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从上述问题出发,探析如何更加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策略
1.建立健全电气自动化理论实践相结合制度体系
健全的教学制度体系是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自我能力、素质的关键。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积极制定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结合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特征以及教学实际情况,切实改善和调整教学的目标、方案、制度,为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其二,建立健全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保证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和控制,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的综合成绩去考核教师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并以此进行教师绩效考核;其三,健全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创新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电气自动化创新活动,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以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2.高度重视电气自动化教师团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在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力和素质对于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加强师资力量:其一,技工院校积极建立电气自动化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经验和教学,以研讨会、交流会、座谈会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的总结和归纳;其二,学校应该积极组织电气自动化教师培训,以电气自动化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为培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将此方面的专家纳入培训体系,以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素质和技能;其三,积极扩展渠道,为教师进修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其开展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有利的基本环境。
3.加大对于自动化教学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理论体系的健全,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健全的电气自动化基础设备是必需的。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析:其一,结合自动化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电气自动化实验室的构建工作,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物质基础;其二,积极开展与电气自动化相关行业和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联合开拓的实验基地,以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的电气自动化案例,为职业规划打下基础;其三,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对于高校教育的投资,将其切实用到电气自动基础设施教学体制中,以实现自身电气自动化专业特色的发展。
三、小结
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此,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学生、教师等多个主体去构建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理论和实践体系。笔者相信,随着在此方面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和质量将会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去实现技工院校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教育目的,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作用;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升级,人们对电气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电气工程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从而使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事业步入了繁荣发展阶段。而在电气工程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既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社会的潮流所趋。电气自动化是一项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即在电气设备控制中利用信息化技术从而实现自动化。
1电气自动化及其作用
近几年,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任何项目事业都应具备当今社会新的要素资本,即信息化。如今,是信息化、科技化飞速发展的社会,电气工程也应跟紧时代的步伐,随着时代的潮流趋势,实现电气自动化。而电气自动化有其较强的综合性特点,其融合了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和网络控制技术等,而在电气工程中运用电气自动化将会成为电气工程在发展过程中跨越性的一步。
1.1电气自动化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信息化技术也在大力发展过程中,利用其对电气工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客观条件。自动化技术具有自动化和集成化的特点,也有较强的综合性,因为自动化技术要求能对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突发事件,所以要求有较高的电子技术作为自动化技术的支撑。电气自动化要求在设计方案上尽量简洁,并对相应工程具有针对性,既能妥善的调节和控制电气与机械之间的关系,又能在此基础上考虑成本问题,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在电气自动化运用之前,只有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操作才能让电气自动化更为准确的对企业或者工业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监督和评判。电气自动化有其直观和灵活的特点,从而在对设备运行的监督控制上更加的可靠和准确,使电气设备时时刻刻处于运行的最佳状态。由于电气自动化生产的产品较为繁多,因此,在产品设计上就要考虑到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所设计的产品既要满足自动化的要求,又要保证其质量,还要考虑经济和美观等要素。
1.2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电气工程中,电气设备由独立的配件相应的结合起来而形成各部分的功能。用户使用的产品也是由独立的配件简单连接起来得到的。但是,生产制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为工作人员的工作速度慢、效率低而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现象,从而导致局面管理混乱。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也随社会潮流应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其可以实现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自动控制,仅用微型计算机来实现对其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使得电气化工程更为人性化,也满足了市场用户的需求。由于电气自动化要求较高级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甚至是网络控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度融合,需要社会培养一大批的创新人才,并具有高级工程技术,从而推动电气工程跟着时代的步伐快速发展。
2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构思及应用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变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量的现象,还能通过微型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对突发事故快速的采取措施,及时信号等。其与电气工程的结合,不仅是自动化的一大进步,更是电气工程快速发展的一块基石。但电气自动化是一项先进的技术,融合了多层次的其他技术,所以,其构思和应用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1电气自动化构思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可以采取集中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或者现场总线监控系统,集中控制就是所有的项目在一个系统中进行监督和控制;远程监控系统则是通过计算机随远程设备进行监督和控制;现场总线监控是将所有设备、仪器、路线等形成一个信息网进行统一的监督控制。相比之下,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难度较小,而且其操作较为简单,没有繁琐的工作过程,维修也较为方便,其要求投入的设备较少,从而较为节约成本,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较多;而远程监控系统的通讯量较少,但信号较为稳定,方便中小规模的电气工程传输控制,由于其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并且材料和线缆使用量较少,从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对于现场总线监控系统来说,通过一台总计算机进行控制,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将工作简单化,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在电力工程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其他技术,则应该各取所长,互相利用,使整个控制得以分散,并运用专用的计算机来管理相关信息。
2.2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发电厂、电网调度和配电网等。发电厂自动化技术就是将发电厂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对发电厂设备进行监督和控制。如此一来,发电厂可以将计算机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合理的调配发电厂的各种资源。而电网调度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并在自动化技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自动化的引入使得电力运行更加的经济和稳定,安全程度也有所提高。在配电网中运用自动化技术是社会科技进步、信息化不断革新的产物,配电网的自动化使得配电系统更加的智能化,从而满足人们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对用电需求量增加的要求,也解决了很多电网故障等问题,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10
前言: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加上劳动力逐年减少、人工成本的上涨、工作环境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和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使各企业面临着重重压力。为了解决困境,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瞄准了电气自动化设备,以此代替人工生产。种种迹象表明,工业自动化时代已渐行渐近,自动化设备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时代[1]。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电力系统逐渐开始应用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从而改善自动控制水平。对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符合时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微电子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微电子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改善微电子的半导体器件的运行质量,从而有效改善电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促进系统监控效果的完善。微电子技术中有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表现为电气电子技术设备的有效引入,需要对传统微电子技术进行有效改革,从而提高微电子工艺的整体化效果[2]。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一个新出发点,不断促进微电子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有助于优化企业的生产质量水平,同时改善其生产质量。对微电子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分析,是企业综合改善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探究意义。
(二)变化器中的应用
在变化器电力系统中有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改善变化器的电路,同时可以实现低频到高频的转换,加速电路系统的更新发展。在传统的电力工程中,多使用直流变化器实现对电路系统的流量控制,难以获得优秀的整流效果。在变化器中有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则可以显著改善功率,同时有效减弱谐波对电冈的影响,降低低频转矩脉动中发生不良问题的可能性,从而促进系统的完善。
(三)变流调速控制中的应用
在运输车辆的实践中,直流调速的调速性能比较好,但是具有比较高的事故发生率,制约了其有效应用。交流电所提供的交流电,应用于调速中,可以简化结构,降低消耗,提高使用寿命,但具有调速困难的问题。在交流调速控制中有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流磁场以及转矩的有效控制,可以有效改善控制性能,具有比较良好的调速效果。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实时仿真系统
实时仿真系统能够应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并同步进行电力系统的实验,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协助作用。同时应用多种控制装置,有效形成闭环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智能化保护作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实时仿真系统,可以有效监控电力系统的负荷情况,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在对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有效构建实时仿真环境实验室,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二)综合自动化技术
在我国多年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电力综合自动化技术逐渐进入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所研制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有效应用与多种电压等级的电站,同时可以在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中有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自适应理论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从而有效改善综合自动化控制水平,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的改善,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人工智能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有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与部分元件的有效诊断,同时能够对规划进行设计[3]。在实际的电力系统发展研究中,通过有效应用模糊逻辑以及专家系统等先进的科学理论,不断深化对电力系统的实践研究,并不断促进电力系统的控制智能化发展。
(四)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结合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同时应用高级应用软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配网的自动化。我国的配网自动化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中,主要应用在高级应用软件、中低压网络数字以及信息配网一体化等多种方面中。通过解决配网的载波损耗等问题,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完善。
(五) 单片机、集成电路
以MCS-51为代表白8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但功能简单,指令集短小,可靠性高,保密性高,适于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及CMS97C系列单片机等正在推广,而且单片机的应用范围已开始扩展至智能仪器仪表或不太复杂的工业控制场合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优势另外,单片机的开发手段也更加丰富,除用汇编语言外,更多地是采用模块化的C语言、PL/M语言[4]。
(六) PLC控制技术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在工作流程上由数据采集、数据计算与数据输出三大部分组成。 首先根据编写好的程序实现规范化的数据采集过程,将相关数据采集的电子元器件获取到的数据统一存储于系统内部,再进行具体扫描与读取工作,将采集到的数据整合为映像单元的形式。完成以上工作之后,便会自动进入主体程序的计算执行部分。当完成用户设定好的相关数据采集工作之后,将继续实现程序的执行功能。最终通过模拟 / 数字输出的方式,修改相应电气设备的控制参数,最终实现电气专业的自动化。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建议
(一)电气自动化与数字化的结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有效结合,其典型表现为地球数字化技术,其中包含有电气自动化的多种创新经验,能够实现对高分辨率、多为空间的大量数据有效整合为坐标,最终组成为数字化地球。该技术通过在计算机中储存多种信息,结合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得电气自动化的基本数据信息。
(二)现场总线技术的创新性应用
在电力系统的电气化技术应用中,通过运用现场总线以及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运行经验的有效积累,从而促进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水平的改善。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有效应用网络技术,并结合现场总线技术,可以突出目的性,为设施提供良好的通信渠道,从而将信息有效结合在一起,避免间隔状况的发生,从而有效节约资金以及材料,提高可靠性,同时节省电缆,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5]。
(三)加强电气自动化企业与相关专业院校之间的合作
首先,鼓励企业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校中区设立厂区、建立车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技术生产等,建立多种功能汇集在一起的学习形式的生产试验培训基地。走入企业进行教学,积极建设校外的培训基地,将实践能力和岗位实习充分结合在一起。扩展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深广程度,努力培养订单式人才。按照企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制定出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培养人才的教学方案,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