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城市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城市应用

篇1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开始大力提倡建设智能城市,而智能电网就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智能电网技术和智能城市进行详细介绍,列举智能电网技术应用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智能城市的快速建设。

【关键词】智能城市;智能电网;应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化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城市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将城市管理、建筑、电网、交通等集一体化发展,有效将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城市的现代化智能发展。而智能电网是智能城市建设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技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智能电网尚存在缺陷,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智能电网的改进和完善。

1智能成熟与智能电网的介绍

1.1智能城市

通常所说的智能城市其实就是在现有城市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升级,有效调整城市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使城市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智能城市,只不过当时的智能化主要是局限于某一部分,比如商业、医疗或交通等,没有实现城市的整体智能化。想要实现智能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的结合,也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开发。

1.2智能电网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电力能源已经成为我国主要能源,这就使得用电需求开始增加,因此,电力企业就必须要加强对供电系统的改革,而智能电网就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将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作为基础,加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入,利用先进的控制方法,实现对供电网的综合利用,其中主要包括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等几部分。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具有自愈功能、抵御功能、资产高效运行等优势,不仅可以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得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2智能电网技术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总述

想要实现智能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完成对智能电网的建设。①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智能电网用电力能源取代传统能源,这样就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的局势。②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导致大量污染气体的排出,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污染指数,加强节能降耗工程的进展,有效推动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智能城市建设中,智能电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智能电网技术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精细化服务,加强对智能住宅小区、智能楼宇的建设,这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

2.2智能家居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宅生活的需求也开始提高,除了要确保住宅的质量外,还要加强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设计人员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家居系统的智能化,将内部家居系统与外界网络系统相连,这样就能实现对家居信息的传输与共享,进而提高家居服务水平。智能家居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抄表,还能实现远程教育和医疗,能够有效保证家居生活质量的提升。智能家居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住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实现对住宅监控画面的查看,可以通过语音系统解决一些实质性家居事务;②住户不必再到水电费营销网点进行费用缴纳,只需要在网络系统中直接缴费即可;③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住户可以与供电公司进行交流、沟通,对当前用电量和电价进行咨询,强化了住户的环保意识。

2.3电动汽车的应用

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家用轿车也开始逐渐增多,但是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智能城市建设中也将电动汽车的开发作为重点,电动汽车的研发可以有效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还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终将取代传统的代步工具。

3智能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虽然智能电网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速度协调、遗留问题较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导致智能城市建设的速度减慢。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1)我国政府部门要建立试点城市,根据智能城市的建设需求,制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政策,下属各部门要加强合作,明确项目方案和设计计划,政府部门要确保资金早日到位,重视智能电网投资汇报,比如采用“临时电价政策冶”,通过提高电价水平回收智能电网方面的投资,形成一种投资的良性循环。

(2)政府要制定工作组织体系和标准制定线路图,明确只能电网参考模型,制定有限行动措施,准备必要的有效指导工作文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辅助措施落到实处,激励措施也落到实处。从细微处入手,将城市智能电网的体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保证电网投资和建设的高效管理。加强电网规划投入,同时扫清相关体制障碍,简化智能电网选址、审批和建设的过程,消除体制壁垒。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智能电网技术,政府部门要明确试点城市,充分利用智能电网技术的优势,快速推进智能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弘宇,田世明.智能电网条件下的智能小区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11(12).

[2]李野.对智能小区“一卡通”系统的分析与思考[J].河南科技,2010(08).

[3]马德顺.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

篇2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城市;电动汽车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未来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体现出现代化特色,城市正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智能城市是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指城市的管理、建筑、电网、交通等各方面都实现智能化。智能电网是其中一部分,电力在当前社会不可或缺,但电网系统还有很多不足,智能电网则是利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和控制方法建立起的既经济又安全且污染较少的一种形式,在智能城市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1 智能城市和智能电网

1.1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是对现代化城市的进一步升级,除了有形设施的智能化,还包括城市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改变。相关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智能建筑,今后还要实现商业、医疗、教育、交通、能源等行业的智能化,提高城市整体的智能水平。同生态城市相似,智能城市是指的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是在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通讯技术、数据库等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已有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被选为试点城市。

1.2智能电网

如今,用电需求骤增,加上其他能源短缺形势的影响,电力事业必须进一步改革,生产、安全、服务等方面都要满足新形势下需求。智能电网就是主要趋势,以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为基础,实现优质设备、科学控制方法、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传感测量技术的综合运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包括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几部分。与目前的电网相比,其优势更多,如自愈功能、抵御攻击、激励用户、容纳多种发电形式、资产高效运行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很好地协调了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关系。此外,还有利于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智能电网技术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总述

智能电网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着巨大贡献。首先体现在能源上,石油和煤炭是当前使用的两大能源,但总量不断减少,能源短缺形势日益明显。智能电网通过先进的技术可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从而缓解能源紧张局势,也有利于提升能源消费比重;其次体现在经济上,节能降耗是当前时代的主题,但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智能电网则能够提高节能转型速度,推动电力产业的飞跃发展,进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同时还体现在信息方面,信息技术是智能城市的基础,而信息化网络要想正常运行,必须借助电力,且要有相适应的电网。智能电网则能满足这一要求,支撑起信息网络,提高智能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此外,在服务上也有体现。城市建设要以智能电网为基础,在保证电网稳定可靠的同时,还要提供精细化服务,加强智能电网综合项目建设,如智能小区、智能楼宇、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可视化平台等。进而更好地推进“三个服务”,即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民生服务,为节能减排服务。

2.2智能家居的应用

住宅人们主要的生活区,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后,人们对现代住宅的要求提出了更多要求,如舒适性、便利性、是否安全、是否环保等。生活家居是指生活中的各项设施形成的系统,智能家居则是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实现该系统的智能化,并与外部网络相连,既能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又可以完成与外界信息的交换,进而提供服务水平。给排水、网络、燃气等是当前建筑不可缺少的服务,这些功能智能家居全部具备,不但能够远程抄表付费,还能保证光纤入户,并及时与运营商相联系。同时还具备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功能,促进这些行业有新的进步。

智能家居的特征可从以下几点考虑:①可利用手机实现远程监控,顺利地解决一些事务;②为了缴纳电费方便,也减少上门收费的麻烦,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可直接完成水电费的缴纳工作;③通过智能家居系统,用户还能够与供电公司交流互动,实时了解公司状况和电价等有关信息,从而可提高用电的科学性,强化用户的环保意识;④正因为提供了如此多的新功能,智能家居改善了生活方式,提供智能化服务,则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为方便规划和管理,城市在以后将加大小区的建设力度,并对小区进一步升级,构建智能小区。光纤入户是“三网融合”的体现,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的结合,可避免小区内网络通信重复的情况发生。智能电网小区在目前还没有正式进行建设,是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

2.3电动汽车的应用

电网除了发电供城市使用,还能接收可再生资源,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以汽车为例,随着汽车行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多是以油为燃料,不但造成交通拥堵,还对环境形成极大的危害。开发清洁能源、减轻污染程度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电动汽车也属于智能电网的一部分,在用电低谷期,内部系统可自动存储电能,从而减少浪费、减少污染。在今后的智能电网时代,电动汽车将成为新的代步工具,不得不引起重视。

3 智能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智能电网对智能城市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且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全面建设困难很大、存在一些遗留问题、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速度不相配等。所以在今后的智能电网发展中,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3.1

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体系要求国家政府在行政和政策方面作出贡献,建立隶属于国务院的只能电网工作小组,协调相关机构工作。落实相关机理政策和资金安排,通过项目明确、方案设计,分步、分批、有序的合理的注册资金,同时推动私有资金的投入,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必不可少,同时城府也应该重视智能电网投资回报,比如采用“临时电价政策冶”,通过提高电价水平回收智能电网方面的投资,形成一种投资的良性循环。

3.2

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只能电网的发展和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制定工作组织体系和标准制定线路图不可或缺,明 确只能电网参考模型,制定有限行动措施,准备必要的有效指导工作文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辅助措施落到实处,激励措施也落到实处。从细微处入手,将城市智能电网的体系 “由点到 线、由线到面 、由面到体”,保证电网投资和建设的高效管理。加强电网规划投入,同时扫清相关体制障碍,简化智能电网 选址、审批和建设的过程,消除体制壁垒。

3.3

加快推进战略研究与规划,国家牵头 ,汇聚淡忘公司、发电集团和各行业协会,制定出符合我国

国情的政策和计划,做好基层设计,有效指导电网发展。人才是智能电网发展的根本保证,所以国家应该注重只能电网相关人员的培养工作,能够形成人才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4 结束语

智能城市和智能电网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受到高度重视,并明确二者的关系,清楚地认识到智能电网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智能电网的诸多优势不一一而言,随着建设难度的增加,还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佳珍.城市电网规划改造与智能电网[J].科协论坛,2013,22(4):109-110

[2] 张永周.城市智能电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模式探讨[J].通讯世界,2014,20(8):114-115

篇3

关键词: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应用

1、引言

近年来,虽然智能家居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是恰恰迎合了时代的发展需求,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2、相关概念

2、1智能家居

又称智能住宅,在国外常用Smart Home表示。智能家居是一个居住环境,是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的居住环境,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就称为智能家居集成。与智能家居含义近似的有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电子家庭(Electronic Home、E-home)、数字家园(Digital Family)、家庭网络(Home Net/Networks for Home)、网络家居(Network Home)、智能家庭/建筑(Intelligent Home/Building),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还有数码家庭、数码家居等称法。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

2、2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3、智能家居与建设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能家居是住宅智能化的核心,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步骤。智能家居能够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如果每个家庭、每个居住区都拥有了智能家居,那么,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就能够感受到智慧城市的魅力。可以说,智能家居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系统。智慧城市建设,必然离不开智能家居的应用。

4、智能家居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4、1一般应用

最近两年,人们会在电视节目、报纸、网络媒体中经常性看到关于智能家居产品的报道,像家里没有人,有小偷进入或者发生火灾,主人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并做出处理等等。而且,智能家居产品,可以满足上班族特别是白领的很多需求,他们只需轻轻按一两个键就可以实现家庭监控﹑预警等诸多功能。对于一个家庭智能家居系统产品来说,起码应包括娱乐﹑安防﹑家庭自动化等几方面的产品。(1)娱乐包括数字客厅﹑智能影音﹑电影厅﹑配套音视频面板﹑喇叭等,主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家庭影院的效果。(2)安防产品主要包括声光警告﹑光电对射﹑红外等。安防产品可以实现当有陌生人闯入,监控系统首先会响起警报音,并且打开窗帘和灯光以吓阻闯入者,主人只需要通过电脑、手机或在卧室的电视机上就可以全程监控闯入者。同时,监控系统还可以自动通知小区的物业管理处,也可以联动110直接报警。(3)家庭自动化产品包括门禁系列、温控系列、感应系列、联网系列、调光系列等,这些产品可以让主人进入房间时,灯光、窗帘、背景音乐会自动打开,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设置各种模式,完成灯光、空调、地暖、背景音乐等控制。

4、2案例应用

在一个具体的智能家居工程案例中,包括的内容有:

4、2、1入户门

(1)入户门设置灯光感应器,主人回家或客人来访时,灯光自动打开,方便主人开锁和客人按门铃,灯光过后会自动延时熄灭。(2)入户门设置室内定点监控控摄像机,记录进入人员的出入情况。实现24小时监控。

4、2、2大厅

(1)大厅内设置自动照明开关,主人进入灯光自动打开,方便主人行走和操作触摸屏,并延时熄灭。(2)大厅集中控制触摸屏:可实现的功能有:1)开启大厅部分灯光;大厅全部灯光系统,直达主卧室的灯光系统。2) 开启宅内背景音乐系统。3)可设置“回家模式”,完成撤防、开启大厅灯光、开启指定区域背景音乐、开启指定区域空调、采暖系统。4)可设置“离家模式”按键:完成安防设防,关闭全宅灯光、空调、地暖、背景音乐等工作。5)可设置全宅灯光的全开或全关,也可设置迎客模式键,大厅和起居室的灯光全部打开,喜迎客人;当主人进入衣帽间或洗手间,灯光自动打开,延时并于离开后熄灭。

4、2、3自动车库识别

(1)主人开车到达车库门时,按动车库门遥控开关,车库门自动打开,车辆进入后,主人下车,灯光自动打开,并延时等主人离开车库后熄灭。(2)车库进入室内的门口设置情景面板,可启动“夜间回家模式”(联动撤防、启动制定区域空调/采暖系统、同时打开大厅或起居室等制定区域的灯光;或者一键启动门口到主卧室沿途的灯光照明);当离家时,在进入车库前一键启动“离家模式”,(联动设防、关闭制定区域空调/采暖系统、灯光系统、音视频电源系统,窗帘系统,泳池设备等等子系统)。(3)主人进入室内后,走廊灯光自动打开,穿过走廊后,灯光自动熄灭。

篇4

Abstract: We only use several years to achiev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from the rise of the concept. Now,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s another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 in the human information industry following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city's population is also increasing, and the number of cars,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phenomenon have cause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urban residents. Moreover,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other issues are the common problems that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need to deal with, so by mean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to build urb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s imminent.

关键词: 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移动通信技术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中D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65-02

0 引言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扭转了城市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挤的现象,是一项高效、科学的技术措施,当前国内外越来越受重视[1]。不仅如此,利用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GPS等信息传感设备孕育而生的物联网能够将所有物品和互联网进行智能连接,再利用通讯技术,完成了对网络的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

1 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存在的困境

现阶段,智能交通的信息数据还并没有完全实现全天候的提供现场信息的能力。城市智能交通在建设的过程中仍会面临的困境:一是智能交通流的集散点布置过多;二是智能交通流的路线、流量往往时常发生变化,其路线与车辆流量并不稳定;三是交通运输的工具类别不尽相同,其速度也有很大差异大;四是交通客流、车流以及车流之间存在很多交叉,彼此干扰大;五是城市智能交通必须要有大量的附属设施以及交通管理设施;六是城市智能交通的车辆管理牵涉到交通路面包括运输、公安、城建等很多单位部门。但是现阶段并没有妥善处理城市交通拥堵、疏通以及车辆动态诱导行之有效的手段,故而全面加强突发交通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成为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的当务之急。

2 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架构

通过每一种不同方法收集路面交通的信息,充分融入物联网技术,全面交通路面中的公交、出租车以及车辆的日常运营现实水平,通过车载的GPS系统与无线通讯技术的移动车检测手段,完成路网全景式,最终得以呈现交通中的车辆流量、路面占有率、车辆行车的均速,时间等一系列的交通信息,并且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测。

全方位收取路网的交通信息,用诸如数学建模、数据融合、无线传输、人工智能、警用GIS系统等相关技术,尽可能地完成以公交优先、公众车辆以及特殊车辆优先的最优路径规划[2],与此同时,完成对路面突发事件的交通管制、动态诱导以及面临交通堵塞的预警功能。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交通路网的流量进行动态分析预测与对现实交通状况展开判断,给路面交通的控制策略、路网建设还有有关城市交通规划给予意见与建议。

上述是以物联网技术在城市智能交通架构中关于建设路网交通信息采集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以便能够更好地整合交通信息,给城市交通信息数据平台提供一个全景式、多角度的整体服务。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正是通过路网立体式交通信息完成第一时间的全天信息分析与获取,充分结合车载GPS定位设备与各个通讯手段,达到行车路径的最优处理、车辆动态诱导、信号控制的物联网交通管理控制与智能绿波控制。以下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架构:

一是中心性子系统。这个系统涵盖了路面交通管理的10个子系统,分别是:维护与工程管理子系统、突发事件管理子系统、收费管理子系统、尾气排放管理子系统、商用车辆管理子系统、提供信息服务的子系统、管理公共交通的子系统、车辆运行和货运调度管理子系统及数据分析管理子系统等。这10个子系统的一致的特点,便是在空间位置的选择上不需要受到实际交通基础设施的限制,有着非常强的空间独立性。

二是旅行者子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以从事旅行服务业的人员以及旅行人员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有关功能完成了对各种存在的旅行模式进行有效服务。

此外,再充分配合个人信息访问子系统以及远距离旅行支持子系统,利用通讯设备和别的类型子系统间实施直接的信息传递。

三是区域型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道路运行状况、收费、安全监控、停车管理及商用车辆核查等子系统。

四是车辆型子系统。这一系统具体装置于交通行驶的车辆上,按照每一种类型的车辆,可把这一系统划分为公交车辆、出租车辆子、商用车辆、普通车辆、紧急车辆和维护与工程车辆子系统。

3 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的运用

3.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属于一种便于操控简单实用,在进行识别时不需要人工干预,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管理的一门应用技术。它的识别功能既能支持只读工作模式,同时也能支持读写模式,无需物体间的接触或瞄准;其性能不会受到油渍、雾霾污染等气候环境的影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产品运用最广泛的领域还是在交通运行管理上,能识别距离较长,例如常用于不停车公路收费和自动识别车牌等。

其实,无线射频自动识别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其他识别技术是不可比拟的:

第一, 识别读取数据能力强。在没有光源,甚至物品有外包装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出相关数据。有效识别的距离较大,当读取自带电源的主动标签时,无线射频自动识别系统有超过三十米的有效识别距离。

第二,识别读取数据的速度快。识别解读器能在第一时间准确读取到进入磁场范围内的车辆信息,也可以同时读取多个标签,实现批量次车辆信息的识别。

第三,技术的使用年限更长,其应用区域更广。具备无线电通信方式,能够使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放射性环境或遭受粉尘等污染的环境,封闭式的技术路径使其寿命远远超过条形码识别技术。

第四,具有动态更改标签数据的功能。其目的是通过编程器而赋予RFID电子标签实现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写入标签时比打印条形码的速度更快。

第五,正常情况下,标签与解读器的通信频率达到50~100次/秒,所以,只要附着RFC标签的物体在解读器的有效识别范围内,就能实施对该物体的位置和动态进行监控及追踪。

3.2 无线射频技术的模块分析

根据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功能属性和数据对象需求,可以把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分为四种功能型模块:一是数据显示模块。该模块主要展示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可视化阶段的数据,其通用性很强,是全面展现系统数据信息体现的重要模块。二是信息管理模块。这是具有较好通用性的职能模块,是实现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必不可少的模块。三是数据预处理模块。是实现数据显示模块功能的一个辅助型模块,当数据处理对象不断增加,接近饱和状态时,使用数据预处理模块可以有效提升数据检索效率;四是数据设置模块。该业务模块属于物联网中计算机监控系统中的核心模块,根据系统功能设置的相关参数及监控的对象数据都能主要呈现在这个模块中。

3.3 瞬时值监测与历史值监测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对瞬时值监测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对监测对象的实时监控,重点关注可视化数据的动态变化特性。对收集的数据信息量并非要进行固定值的静态比较,而是要根据对各个监测对象采集到实时的静态信息,通过肉眼视觉延迟的感受实现对实时信息进行的对比。

对监控系统历史值监测的意义在于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通过数据的变化过程,来分析判断道路交通流的运行羁觥

因此,如何才能把数据本身与比较信息解释得更为客观全面,是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

3.4 监控系统可视化分析

根据物联网组成元素分析,通过传感层一般是采集到道路路面受力状态的数据,传输层是把预设标准所采集来的电信号通过无线手段传输到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再把贮存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从而来应用层监控客户端发输送的请求,并且把最终的数据情况呈现到屏幕上来。在这过程中,监控系统中的可视化技术重点应用在自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到前台客户端的环节。

所以,监控重点是客户端的实际呈现的状态,其所见内容一方面涵括了传感器所得到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也涵括了计算机监控计算即时监控到的参数信息,也只有完善的应用配合方可实现在客观角度实现智能的要求。

综上所述,物联网如今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也是信息产业的全新领域,其发展对普通人群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必然推动着交通运输业朝着智能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智能交通必将是交通事业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是交通事业的一场革命。

本文以物联网技术在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系统领域中出现的数据类别多、信息量大、数据之间关系庞杂等现实的问题为分析论点,提出了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所有的积极影响,并展开了相应地验证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国伍.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建设探讨――“交通7+1论坛”第二十三次会议纪实[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12(04):1-9.

[2]兰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D].江长安大学,2010.

篇5

【关键词】云计算 智能化城市体系 应用策略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利用云计算技术可对城市中的海量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并充分满足人们的查询、智能化、网络化等需求,并构建完善的智能化城市体系。云计算技术具备的高效率、高扩展性的特点,只有将云计算技术合理引用在智能化城市体系构建中,才能促使智能化城市的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1 云计算技术内涵概述

1.1 云计算含义

云计算技术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计算方式,能发挥软硬件共享、信息共享的作用。云计算技术提供的服务通常提供各种通用浏览器的访问、在线商业业务,软件中的全部数据都可以存储在数据管理中心。云计算技术主要是将IT资源作为服务主要手段,并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全部的IT资源。

1.2 云计算类型

将云计算的服务功能作为基础,可以将云计算分为几种服务类型: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对于基础设施服务来说,其组要是为用户提供硬件设备等基础资源服务,例如亚马逊网络服务的弹性计算等。而云计算提供的平台服务便是为用户提供稳定的应用程序运行环境,例如谷歌的应用引擎,云计算操作系统等。而云计算提供的软件服务,相比于前两种服务方式来说,这种服务的针对性极强,且会将某种特定软件功能转换为服务,是提供具备专门用途的服务。

1.3 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技术的主要特点便是规模极大。其中主要包含广泛的网络连接,并可提供丰富的宽带资源以及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服务。基于云计算这种特点,才能为智能化城市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2 云计算技术在临空智慧城市体系中的应用策略

临空新城位于武汉市临空经济区,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距离天河机场5公里,着力打造武汉门户形象及机场配套功能,智慧城市项目包括综合运行中心、智慧监控、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管网、智慧信用、公众云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公共信息化基础几个方面。

通过开展临空新城智慧城市建设,将临空新城打造成为具备“市民生活便捷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城市运行一体化”、“行政管理高效化”特色的网上临空新城,使其成为国内智慧城市示范园区。即:大力发挥航空产业、旅游等核心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打造综合运行中心、新城展示中心两大中心,建设市民服务、企业服务两大应用服务体系,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两大基础支撑体系,营建实施、运营及保障体系,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安全新城、智慧新城、低碳新城和宜居新城,构建环境优美、尺度宜人、功能复合、绿色低碳的智慧新城。

同时,通过临空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服务型园区,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园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完善原因管理和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临空新城建设统一云平台系统,用以支撑智慧交通、城管和其他业务系统的运行,以及未来智慧教育系统的建设运行。采用云平台架构,园区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进行资源利用,高效运行,其优势如下:

(1)统一管理全区信息资源。实现区内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为政府部门、企业内部之间业务协同奠定技术基础,同时可减少各部门信息重复采集、存储和处理过程,减少信息化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而推动临空新城信息化建设。

(2)推进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整合部门资源和数据,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解决政府、单位、公众数据需求。结合当前信息化发展形式,坚持以产业经济、社会服务、社会管理为核心,打造具有临空新城特色的智慧信息化平台,从而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政务服务网络化、公共服务智慧化、市民生活数字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目标。

(3)建设和拓展应用,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需求。严格遵循国家和政府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和相关规定,开展建设基于智慧城市的数据中心基础上,实现各级应用系统的建设,真正实现对城市的整体管理和对公众的服务,提升社会满意度,提高临空新城的管理效益,进而加快临空新城的发展与建设。

(4)为未来新建设系统提供运行基础,满足城市发展建设需求。按照云计算服务的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的范围可以将云计算分为三类,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而公共云是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到物理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IT资源。在该方式下,云服务提供商需要保证所提供资源的安全性和可能性等非功能性需求,而最终用户不关心具体资源由谁提供、如何实现等问题。因此,云平台的建设将利用公共云的这一特点,不仅只为智慧交通、城管和其他本次项目建设业务系统提供服务,长远打算还将为智慧教育等未来要建设的业务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服务。本次云平台已为智慧教育提供了至少150T的数据容量,加上云平台提供的各种IT资源服务,未来智慧教育无论建设什么样的功能,都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施。

3 结语

利用云计算基础可以使智能化城市体系更加完善。因此,技术人员应将云计算技术不断完善,才能利用这种先进的科技技术构建出完善的智能化城市系y,并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各种服务,从而促进我国智能化城市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石忠.云计算在智能化城市体系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32+46.

[2]阮晓龙,赵振营.浅谈云计算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2):7783-7785+7793.

[3]杨飞飞.云计算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173.

作者简介

王莹(1981-),女,湖北省武汉市人。硕士学历。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前期工作部,工程师。

篇6

目前虽然已有国外运营商在自己的长途网上部署ASON网络,国内还处在论证和实验阶段,但它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对于骨干网,目前城域传送网成为发展的一个热点。随着北京、上海这两个超大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域传送网所承载的业务量在迅速增加。从下面对城域传送网现状和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在大的城域网中更加迫切的需要增加ASON网络中提供的功能。

城域传送网现状和特点

目前,城域传送网已建和在建的网络在电路层基本上还是以SDH环网为主,多环层叠嵌套,网络生存性主要依赖SDH的自愈机制,大量的业务转接由多套ADM设备之间通过ODF/DDF互连来实现,电路调配由人工完成,部分地区引入DXO用于通道调度与保护,但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和业务的不断发展,城域传送网相对与骨于传送网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业务种类繁多,交叉粒度从64K到2.5G,对保护需求多样,不同业务对资费敏感度差异较大。

电路调度频繁,电路层的拓扑频繁更新,电路持续时间按月计算,甚至按天计算,电路建立和拆除操作频繁。

网络资源有限,对成本敏感,光纤扩容比较复网络资源不能随着业务需求的增长而快速增加,城域汇聚和疏导能力有限,造成一定瓶颈。

开通时限紧急,现在很多客户都要求市内业务开通时间在1天以内,随着运营商之间激烈竞争,开通时限会越来越短。

技术多样性,现在发展的主要技术有MsTP、RPR、城域Ethernet、CWDM等,每种技术都有其应用空V、司。

业务竞争激烈,城域范围内各个运营商都在积极的新建或补建自己的传输网络,降来城域大战不可避免。

针对上述情况,现有的网络结构和控制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了,必须考虑新的网络结构和技术。ASON网络灵活智能的特性恰能满足现在城域网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城域范围内尤其是核心层部署智能光网络将能更有效的发挥ASON网络的特点,并有可能先于ASON在长途网络中的应用。

智能光网络的特点和优势

智能光网络(ASON)是指在选路和信令控制之下完成自动交换功能的新一代的智能光网络,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具备标准化智能的光传送网。在传统的传送网中引入动态交换的概念不仅是几十年来传送网概念的重大历史性突破,也是传送网技术的一次重要突破。

同传统的传输网络比较,智能光网络的网络结构将由环网为主转变为网状网为主,附以部分环网和链路,同时网络的节点具有智能性。由此,产生了相对于环网的、网状网所特有的许多优势。

1)网状网结构

现在大城市、超大城市等地域跨度很大,各个区都有网络互联的要求,城域传送网节点众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也将迅速增加,现在的多环嵌套、多环重叠的网络不能适应未来的需要,网状网结构是城域核心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对于环网来说,网状网结构可为业务提供多种保护和恢复方式(如1+1、1:1保护、动态恢复、无保护等),网络生存性高,所需的备用容量较低,网络资源利用率较高;网状网的扩展性较强,仅需增加新的节点和链路即可,不需要全网配合,便于升级和维护;易于实现端到端的电路调度和保护,可快速提供各种业务,适合于业务量较大且分布又比较均匀的地区;可以分区域、分步骤的向智能光网络演进,充分发挥智能光网络的优势。

2)智能化节点

智能光网络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了网络的分布智能,即网元的智能化,具体体现为通过网元实现网络拓扑的自动发现、路由计算、链路自动配置、路径的管理和控制、业务的保护和恢复等,许多原来需要人工参与的工作由网络本身即可自动完成。

智能光网络结构将使网络出现三个平面:数据传送面、管理面和控制面,最终实现由业务层提出带宽需求,通过标准的控制面来使传送层提供动态自动的路由,控制面可以通过信令UNI/NNI接口的方式或通过管理系统接口的方式来实现,而网络管理平面将仍然对全网进行管理。智能光网络的标准控制面协议可以实现在多厂商环境下业务的连接、呼叫控制甚至快速恢复,为解决多厂商互联问题和实现快速提供业务铺平道路。 转贴于

城域网中引入ASON的解决方案

目前ASON体系结构中物理层网络是考虑了SDH和OTN两种情况,城域网的主要传输网络还是SDH网络,WDM只作为点到点的传输链路,所以城域网引入ASON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SDH的网络上增加控制平面,将,AgON的功能和现在城域网中流行的几种技术相结合。

大的城域传送网一般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层结构,核心层提供城域骨干节点之间的连接,其业务具有网状均匀分布、业务颗粒大的特点,最适合ASON技术的应用。例如超大城市核心层面某些节点的需求高达数十个100b/s,利用具有ASON控制平面的DXO或O-E-O方式的光交叉机可以在骨干传输节点建立全网状光纤连接或虚拟波长连接,解决核心网络的快速通道配置和网络生存性。为支持数据业务,核心层的ASON设备要求提供数据透传功能,提供多业务的承载。

汇聚层负责将本地交换局连接到骨干节点,以多业务颗粒汇聚、传送、调度和处理为核心。由于电路调度频繁,资源需求变化大,采用ASON技术也是非常适合。目前汇聚层多采用MSTP设备,具有以太网L2交换和汇聚功能,所以增加ASON控制平面需要考虑和M8TP技术的结合,作为过渡方案也可以采用智能的模式,将汇聚层和核心层统一管理,实现端到端的快速配置和网络生存性。

接入层主要负责端局业务的接入,以细颗粒传送、调度和多业务处理为核心、对智能控制功能的要求可以视需求和成本而定。

另外,如果城域采用WDM技术,并且在汇聚层组成OADM环网,对ASON的应用将更加有利。

ASON和MSTP的结合

AS0N和MSTP都是近几年新发展的技术,在城域网中应用ASON技术也是一个较新的话题,将两者的结合更是一种创新,所以目前此类设备还不太成熟。目前,虽然已有厂家提出其MSTP设备是具有ASON功能,但基本上对于数据业务的处理还是放在业务板卡上,AS0N的功能体现在网络侧节点之间。但从ASON技术应用在城域网的目标来看,是要解决业务的快速配置和带宽的有效利用,如果将MSTP的多业务功能和ASON的节点智能性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AS0N和MSTP的结合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两者在连接建立、业务颗粒、保护恢复、电路等级等方面的关联:

一连接关联:ASON的连接管理和MSTP虚级联、LCAS等技术的配合等;

一业务颗粒:业务请求除在UN11.0中考虑的SDHVC-3或更高的连接外,还应考虑VC-12或者更多颗粒度的连接等;

一保护恢复:ASON的保护恢复策略和SDH网络兼容MSTP设备数据层的保护和底层传输电路保护的联合;

一电路等级:城域ASON网络的电路级别和给客户提供的端到端的电路级别的对应关系等。

ASON和MSTP的融合有两种方式:(1)AS0N设备中增加数据处理功能;(2)MSTP设备中增加控制平面。事实上,国外运营商现在已经有了将两者成功运用的案例。OIF在UNl2.0的技术要求中也提出了若干支持以太网业务的要求,并成功的进行了互通测试,例如2004的OIF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基于6FP/VGAT/LCAS的以太网业务互通测试,和2005年即将进行的以太网业务测试等。

通过以上方式,AS0N城域网将真正实现数据和传输的融合,最先实现的可能是在MSTP设备内部数据业务和底层传输的接口之间实现ASON技术中UNl部分功能等,即在设备内部实现按照数据带宽需求自动建立交换连接。虽然UNI的最初提出是希望由路由器直接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但从非所问目前来看此种应用还有待时日,但如果能在MSTP设备内部实现该功能,将向该目标前进了重要一步,这也是AS0N和MSTP结合的真正意义所在。

篇7

关键词:智能分析技术;视频监控系统;应用

自我国步入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我国在21世纪的发展目标就是实现“和谐社会”,为了保障人们的生活财产安全,智能分析技术不断融入到视频监控系统中,提高安全防范的手段,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 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在我国的传统视频监控中,监控录像都是由工作人员进行查看与分析,进而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但是这种传统视频监控系统也有很多不足,由于是通过人员进行监控,对监控的场景并不能进行及时的控制,如果监控点过多,就不能对每一个都进行及时的监控。除此以外,工作人员不可能保证每天24小时都盯着监控器。除了这些弊端以外,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也是有好的一面,录像可以用做证据,但是除了保存的时间有限,查看监控录像的效率也是非常低的。如果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加入智能分析技术,这些问题就会轻松的解决了。[1]智能分析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计算机的视觉分析方式,没有人员对其操作的时候也是可以自行工作的,把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进行定位、识别以及跟踪,然后对当前场景做出分析,如果是异常的情况就会立刻做出反应。由此可以看出,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2 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发展现状

2.1 技术角度

智能分析技术把视频画面进行分割等来判断视频画面中的目标,然后再通过各种各样的规则把事件进行划分。如此才可以做到根据判断出来的情况选择是否报警等。还有一种技术就是模式识别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建模对视频里的物体进行分析,这种方法通常都会采用大量的样本对其训练,提高对视频中的目标更准确的分析与判断,这种技术应用在车辆检测、人脸检测等方面。

2.2 应用角度

我国近几年来,智能分析技术的主要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实时报警类

实时报警类是通过对技术对监控的画面做出分析与判断,如果分析的情况满足报警要求的时候,视频监控系统就会触发报警系统。而触发的报警系统也分为跨线报警、入侵报警以及聚众打架报警等。伴随着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深入,还会出现行人上高速报警、司法行业的攀高报警等等。

(2)数据统计类

数据统计类在视频监控系统中主要应用是进行监控画面的目标统计,然后运用数据做成报表,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这种类别的技术主要应用在路口、商场等视频监控系统中,统计车流量、人流量等。

(3)属性识别类

属性识别类的智能分析技术是对监控画面中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属性自动识别,进而可以快速识别画面中的事物,在实际应用中,如人脸识别、车牌、车标、颜色等进行识别,加强安全防卫与调查统计。

(4)图像处理类

图像处理类智能分析技术是把监控画面通过技术处理以后,把不清楚模糊的画面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实现清晰化的监控视频画面。在银行、医院等方面运用比较广泛,通过把画面清晰度调高,对监控场景进行更好的分析与判断。

3 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由于发展技术有限,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准确率,由此,为了提高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发展,首先就要提高准确率。

3.1 从源头增加可判断信息

伴随着双目摄像头的发明与推广,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帮助这种双目摄像头记录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获取监控画面中的重要信息,提高准确率,从源头增加信息的可靠性。

3.2 自学习和自适应算法的研究和应用

在智能分析系统中,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进步提高技术水平,把复杂的环境通过自学习进行分析与判断,忽视干扰因素,对目标进行精准的查找。[2]进而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准确率。

3.3 视频数据深入挖掘应用迅速发展

伴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记录的信息量也变大非常大,那么,怎样才能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发挥智能分析技术,是目前监控行业发展的难题。通过多种多样的计算方式,把视频数据进行分析、标识以及检索等,实现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中简单快捷的找到目标信息,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解决一些人力无法完成的问题等。[3]例如,在视频监控录像中查找出一个穿什么颜色衣服、什么发型、以及开的车的车牌号等,方便快捷,还有实现根据一张图片搜索相关的图片信息。

4 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实际案例

某高速交警违章智能取证系统:近几年来,视频监控系统在交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进行检测的时候只能进行全景检测,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出现违章事件的时候,对违章车辆不能实施抓拍惩罚,进而导致在高速公路上的发生的违章现象一直存在,为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一现象不再发生,某高速交警支队在所管辖的高速路段安装了智能分析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对违规车辆进行智能跟踪取证。这个系统是由事件检测服务器和智能跟踪技术构成,通过对视频进行分析与判断,一旦出现停车违章,逆行等现象,就会把数据上传至跟踪系统,一直到可以看清车牌并记录下来,这种系统的使用,大大减少了高速上的违章现象发生。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找出其在监控领域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既可以做到最基本的对监控的场景进行分析与判断,还可以实现日常的复杂工作的解决,通过提高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让视频监控系统得到更广泛的运通,对维护社会的和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勤锋.论智能分析技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集成应用[J].中国安防,2014,No.9416:110-112.

[2]徐农.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2.

篇8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是在1956年首次被提出的,随后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科学理论。这些理论的逐渐成熟完善使得机器拥有了类似于人类的智能行为,并最终应用于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和重要分支,它的发展是对科学智能本质最好的表现形式,为人类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实现多种研究方法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智能化技术能够快速的提高生产率、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它通过对电气工程实现自动化控制来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一、电气工程智能化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成本控制存在风险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各个企业之间构建局域电气工程网,加强了各个企业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建网标准,加上各个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工作目标的不同,使得电网之间的接口难以有效对接。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局域电气工程网的信息沟通渠道被人为割裂,不仅难以发挥局域网内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优势,反而容易导致系统漏洞的产生,提高了企业信息泄露的危险。

2.操作标准不够规范,应用安全问题突出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不仅应用在一般的车床加工控制,而且在高精尖装备制造方面也有重要应用,这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电气自动化设备。但是电气工程自动化往往是流水线作业,对操作人员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增加了误操作的几率。一旦生产链条上的某一环节出现了失误,就会在短时间内影响下游其他电气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的连锁反应,给整个电气工程系统的应用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3.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性工程,要想保证自动化控制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必须强化系统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但是国内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的人才缺口仍然较大,部分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科研团队,但是忽视了技能培训工作,没有定期开展专业讲座,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长期得不到更新,对行业发展潮流和前沿知识掌握不到位,也就很难为今后工作的进一步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二、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融合的作用

1.降低系统的测量误差

以电力工程为例,传统的电力工程计量系统,其测量误差为0.7级。电气自动化过程中采用EIT技术,可以将系统的整体误差大约降低5成,可以维持现场数据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4级。主要原因在于采集到的模拟信号可以一次性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光纤传输投入到合并单元,省略了以往的重复多次转换。另外,即使EVT和ECT的误差等级也是0.2级,但是由于信号是以数字式进行传输的,灌输环境为全光纤,外部电磁干扰不是很严重,避免了二次转换程序。

2.提高配电网的整体防护性能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传统的电气技术对电网进行防护过程中,若故障发生在设定的区域之内,在电磁式原件差动电流内部会出现一定的谐波,可能会导致继电保护拒绝动作或者反应时间延长;若故障发生在设定区域之外,会导致传统的电磁式原件达到饱和状态,进而引发继电保护误差动作。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电网长输距离进行防护,由于电子式电流互感装置不会出现磁饱和状态,所以二次侧电压响应波形能够将一次侧电压暂态过程更加准确地映射出来,达到快速降低电压基波辅值误差的目的,进而扩大配电网的整体防护范围,有利于提高继电保护动作的可靠性、灵敏度以及快捷性,全方位地提升电网系统的整体防护性能。

3.满足电力系统的暂态保护性要求

EIT技术具有较小的相位延迟和较宽的带宽,因此说电气自动化的线性特性和动态特性都比较好,对高频信号的相位和幅值测量更加快速和准确,为后续的暂态响应等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从而满足电力系统高效、安全、灵敏的暂态保护性要求。

4.提高畸变波形的测量精度

传统的申磁式设备在频率特性和动态范围方面都不太理想,遇到频率复杂的环境,则无法完成精准化测量和保护工作。应用电子式电气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暂态和稳定条件下的动态化监管,对一次大电流数值作出科学的解析和验证,以保证在复杂频率环境下畸变波形测量工作更加方便和快捷。

5.提高智能电网维保的安全度

以微机技术为主导的电气自动化技术避免了复杂的绝缘结构,从而减少了燃烧爆炸和高温失效等安全隐患。集成电路使用的传输方式多数为光纤信号,小信号电流对传输通道的冲击较小,从而减小材料质化,降低检查和检测频率。

三、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1.优化电气产品设计

优化电气产品设计具体来说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中总结的知识。传统的电气产品设计主要是人们在设计当中总结出的经验再加上一定的实验手段来进行验证,这样的设计方式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持,稳定性差,所需工作量比较大,设计难度也随之加大,因而很难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电气设备的设计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设计过程十分繁琐,要求设计人员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的设计经验。目前的智能化设计方案利用了CAD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软件来完成,极大的提高了设计水平和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是人工智能优化设计当中的两个主要方法。专家系统一般依据一个或多个在相关方面有经验的专家提供的技术经验来进行判断和推理,模仿正常情况下专家们处理此类问题时的方法进行决策。虽然这样的技术还不成熟,但未来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极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也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2.智能诊断机器故障

电气设备故障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导致了电气设备故障的诊断和处理非常复杂,处理效率低、准确率低。然而人工智能方法的引入极大的改变了这样的状况,简化了诊断过程,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效率。其诊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专家系统、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例如,在诊断电动机和发电机故障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神经理论和模糊理论结合起来,一方面保留了模糊性的故障诊断,另一方面发挥了神经网络学习能力的优势,两方面优势结合极大的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准确率和检测速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人工智能化控制技术

未来生产发展的一大趋势是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目前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已经开始大规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控制方式目前主要有:专家系统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主要运用在故障的记录、在线分析、采集与处理开关量和模拟量的实时数据、实时监测各系统运行状态等方面。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都可以用鼠标或者键盘在办公室进行操控。

四、融合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重创新改善能源消耗量过大的问题

创新是电气工程及其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在改善能源消耗量过大这一问题时,应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为目的进行创新。一是着力探索新技术、研究开发创新型材料,并在实践中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兴材料,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二是在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不断优化节能设计,设计是能源问题的重中之重,在工程设计师的设计中就需要将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思想贯彻进去,在满足实际要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损耗,降低运行成本,推动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注重将企业中的高耗能、老旧的设备进行升级换代,以使能源耗费降至最低。

2.加强质量管理解决电气工程质量问题

近年来,安全问题已被各企业摆上重要位置,而对于电气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企业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电气工程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质量的极其重要性,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建章立制,加强质量管理;其次,定期对电气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及施工队伍的整体施工水平;再次,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督管理,安排专人员采购材料,委派专人检查进场的材料,严把电气工程建设中的材料质量关;最后,加强对电气工程各个施工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构建统一、科学的电气自动化系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科技人员要加强研究,积极引进先进的电气技术,不断改进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以构建起统一、科学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尤其是电气工程企业的技术人员要认真研究行业特点和用户需求,并结合行业和用户的实际需求确定开发目标,使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适应不同客户的要求,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篇9

[关键词]称重装置 定重切割 智能化 远程计量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2-0069-02

1 现状分析

1.1 概况

当前,银山型钢炼钢厂与银山型钢厂之间的厂内热坯结算,一直以异型坯辊道秤计量数据作为结算依据,该衡器自2006年建成投用以来,长期担负着繁重的计量任务,衡器的不间断运行与超

负荷使得该衡混凝土基础出现下沉;又因衡器在热线辊道上,快速运转的生产节奏无法对衡器及时的提供必要的维护,致使该衡长期带病运行,给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与生产的安全运行带来了隐患;炼钢厂与型钢厂之间异型坯的结算仅有一台衡器,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1.2 系统简介

本项目建立一套适时的、智能的网络物料计量输送系统实现原物料的自动化远程计量及通过计量重量反馈给连铸机定尺切割系统重新定尺异型坯长度达到定重切割目的。液压式自动控制称量装置由4套升降液压缸作为称重台面,采用8只杭州中南工字梁组合结构耐高温称重传感器CZL-YB-ZN07/10t。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偏心力、侧向力的作用,安装方便,可直接与设备的机架连接。接线盒采用一只8线方式接线盒。仪表选用杭州中南3806型称重显示仪,该仪表带负载能力强,A/D转换采用快速高精度三积分原理,A/D转换速度快〉40次/秒,具有标准RS232C串行输出,4~20mA电流环输出和1-5V电压输出,数据显示准确、工作稳定可靠,可与多台衡器配套使用。对原来放置钢坯冷床的基础进行改造以满足整个计量过程的称重要求。此外利用PLC实现钢坯在辊道上的自动定位、物料跟踪、辊道秤的自动称量动作同连铸自动控制系统、轧钢控制系统、物资计量系统的数据传递交换等自动控制。该秤体利用液压装置调整平衡,共同承受钢坯重量,以减少因秤台起落引起的台面变形等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秤体稳定的可靠运行要求,此秤与辊道分离,是一种静态计量方式,避免钢坯物料的直接撞击,有效提高秤体寿命,确保衡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1.3 系统设计目标

利用液压系统实现钢坯物料的自动化计量过程,避免钢坯物料的直接撞击,有效提高秤体寿命,确保衡器的长期稳定运行。为型钢炼钢定重切割钢坯物料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数据。实现了对钢坯物料计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快速、灵活生成各种所需的报表,为公司成本核算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减少了用户双方的计量结算争议,提高了莱钢物资计量的自动化水平,此项目的研究应用是衡器技术的一项创新应用。

2 系统结构与实现

2.1 秤体设计

液压辊道秤的机械结构是否稳定是计量稳定、准确的基础,秤体的强度、刚度至关重要,传统的是以辊道作为承重主梁式结构,此结构不稳定,精度低,对限位要求高,液压式定重切割系统采用四组液压缸作为称重主梁,对称设计,强度高,重量轻,稳定性好,称重长度大,互换性强,制作、运输、安装方便,劳动强度低,计量稳定、准确。

2.2 承重主梁设计

承重主梁是定重切割秤体的主要承载部件,与辊道分离独立一体, 利用软连接将两小组液压缸连接为一大组液压承重主梁,其主梁强度高,重量轻,制作简单,安装方便。

2.3 称体基础预埋件设计

由于定重切割秤体安装在已坏钢坯推床四个主梁位置,这四个位置深2米,长1.5米,宽2.6米,经多方考察必须对秤体重新制作基础。考虑秤体基础较深,利用32b槽钢、32b工字钢及20钢板焊接为一体结构简单,焊接量小,不易变形,易达到高精度水平度,基础预埋件上顶面与传感器下底板连接处采用通孔用螺栓连接,而传统在预埋件上拱丝与传感器下底板连接往往长时间使用后,磨损及钢坯物料撞击而损坏其丝孔从而影响其正常连接,使秤体寿命降低。

2.4 秤体基础设计

利用原来冷却板坯物料机床位置进行受力分析研究作为定重切割计量系统基础。该基础经过充分受力分析与研究坚固耐用,每个承载点达到10t,满足定重切割称量系统要求。

2.5 仪表及通讯设计

在系统电气设计当中,我们将保证系统的校验精度作为最基本的技术要求规范,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作为成果开发应用的价值尺度。仪表的选型直接关系到数据的精度,是个重要的环节,我们使用了杭州中南3806仪表。8只传感器的接线采用并联方式对传感器进行联接,采用8线制接线盒联接完成,使用6线信号缆输入仪表,可确保传送信号的稳定和准确,增加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2.6 监控及网络设计

该监控及网络依托莱钢DMES专用网络与莱钢骨干网相结合的物理模式,利用现有的网络的多余光芯,即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又节约了成本。

3 系统创新点

3.1 分体式秤体设计变一秤多用式复合秤

便于制作、运输、安装、调试,利用四组独体液压缸作为秤体,独立性强,安装方便,起落平稳,传感器使用寿命长,若其中一组传感器坏,可以把其信号线甩开利用其余任意三组计量,从而使一秤变为多台秤使用的复合秤。

3.2 远程智能化控制维护

系统投运后,大大减少维护工作量,保障热线板坯物料及时计量顺畅和对物料切割及时给与定尺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钢坯尺寸不合适浪费情况。

3.3 采用智能化网络设备进行远程数字、监控传输

用RS485协议与TCP/IP协议的相互转换,把用于现场的计量仪表、监控设备如硬盘录像机等设备拉到网络能到达的任何地方,为仪表及计量设备的远程化工作和维护找到一条既节约又可靠的捷径。

3.4 软件创新

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STEP7进行编程,此编程工具具有硬件配置和参数设置、通信组态、编程、测试、启动和维护、文件建档、运行和诊断功能等。此外用PLC控制系统在衡器软件开发中是一次具有历史性的创新。

5 结语

该项目投运以来,计量误差小,有效减少计量疑义的发生,数据传输稳定快速,能够实现型钢连铸机定尺切割钢坯物料,在远程通过软件像面对现场仪表等计量设备实施有效的监控。保证了整个莱钢的生产数据准确及时,为公司物料平衡、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准确、实时、及时的信息,保障生产顺行,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渭,于建国,刘海霞.测试与计量技术基础[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智能化的简述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市场历来竞争异常激烈,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如何管理好建筑工程,首先应该明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措施,从而达到保障和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每个建筑工程都有自己明确的建筑目标,从施工准备到施工竣工的过程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着,在这整个过程中,包括施工的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等等都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而产生的每一个小的步骤,在这些小的环节中完成每一个小的目标,才能让整个工程的目标达成。建筑工程智能化是当前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建筑工程实际的建设中各种功能化智能型设备和系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化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目标达成的概率,管理好工程,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以及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这就造成了建筑工程智能化的趋势,同时也给建筑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要求。

二、建筑工程智能化的价值和作用

建筑工程智能化是建立在当前网络科技和信息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强烈依靠信息的处理和功能的完善,这就产生了大量的智能类型的电气、建筑和设备而建筑工程智能化就是将上述的器件和设备转化为建筑工程的功能部分使其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便利与服务根据发达国家的先行经验,社会越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智能化的需要就越明显,同时,建筑工科智能化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二者属于相互促进和互为因果的关系,新时期应该进一步发挥建筑工程智能化的价值,使建筑工释智能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事业的发展,进而加速社会和其他行业的持续进步。

三、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的必要性

(一)施工责任的突出性

建筑工程跟其他工程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其他工程更加的复杂,无论是对于建材还是对于技术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工程在一开始就要做好各项工作的整体分配工作,将工程的责任制落实好,让每个部门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每个施工人员都知道自己的责任以及义务。

(二)工程施工的复杂性

建筑工程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工程的复杂性,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整个过程涉及到的内容太多,施工工期长,工艺复杂,人员混乱,工程的范围比较广,各种影响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所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相关的管理,智能化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三)工程的延续性

建筑的工程是需要投入到日常使用中的,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都是需要通过找到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资料才能做进一步的维修工作,所以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前期资料的整理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工程的后期维护,也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实现建筑工程智能化的技术要点

(一)做好建筑工程甘能化施工的技术准备

在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前,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前期准备的重点和核心就是将图纸的会审工作。要正确理解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图纸的意图,熟悉施工图纸中主要的应用技术,通过施工图的编制达到对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的目标明确和责任明确。

(二)做好建筑工程智能化的基本环节

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规范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特别对于施工中与其他工种和环节相交接和相联系的部位更应该做好相关技术交接与技术过渡。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中除了要对每一道工序和过程进行控制,还有进场的相关材料、设备与器材是要特别进行严格的质量和技术检验。隐蔽部检查和验收在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在相关工程结束前认真对没备、管路和网络络进行检杳,以认真的态度和扎实的技术实现建筑工程智能化,并保证施工的质量。

五、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分析

(一)智能化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智能化的管理制度就是智能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加强建筑工程智能化的施工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然后是加强有效的领导,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并且将这些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出现了任何问题,找到对应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追究必要的责任,这样不仅加强了施工人员和部门的责任感,更是对推进工程质量的提高有这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要加强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包含工程的各项工作以及责任意识的培训,同时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另外施工的工序一定要被重视,要严格遵守施工的顺序,不能因为赶工期而将不能颠倒排序的施工颠倒排序,这对于工程的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在智能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及时的检查质量,设置控制点,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管理中的智能化应用,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工程施工的进度。建筑施工现场需要管理的内容比较复杂,现场千变万化,突发状况也会经常发生,所以智能化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的就是对突发状况的处理和善后,协调好施工现场,有效促进施工的正常进行。

(二)智能化的工程施工管理

优秀的建筑产品首先取决于优秀的设计,设计的过程是建筑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础,在建筑智能化的设计上,要求业主、设计方和施工承包方在设计思想上要首先达成一致。在优秀设计的基础上,施工的过程就是建筑智能化成功实施的关键。施工管理智能化目标就是对施工人员与工艺流程的有效把握。对于人员来说,就是要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技能;对于施工过程工艺来说,就是要始终保证可靠的检查和监督,从而有力保障诸施工阶段工序的顺利完成,同时保障建筑产品的高质量。施工管理首先是建立在拥有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高水平的施工组织方案的基础上,进而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一定要使用满足和符合标准的通用器材,准确掌握每个工作细部环节,并有效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遇到各工作环节之间的矛盾以及突发事件,能够合理的加以改进和调整。

(三)智能化的信息统一管理

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各种信息的管理。实现管理方法的智能化,需要对建筑工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整个项目按照系统进行划分,并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指导管理。具体的方法就是按照项目的进程将各个阶段的信息归类并整理起来。具体的方法就是按照项目的进程将各个阶段的信息归类并整理起来,如:进度计划、成本计划、管理组织计划、人员资料、材料管理等这些具有独立流程和指导意义的资料进行采集,建立其工程信息系统,并根据工程的进度采集相关的数据,经过计算和分析得到修正的意见,并以此指导工程实施,这就也是的管理更具智能化。

(四)实现多层次管理

通过科学而协调的管理优化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环节和途径就是智能化管理,在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时候,进而找到更加科学的切入点,应根据参与管理的主体进行管理层次的划分,即业主、监理、设计、施工,从这些层面上找到管理的目标,并使之具有明确的责任,这样就可以按照阶段完成管理目标。

结语

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至关重要。必须将建筑工程智能化作为发展的突破口,以专业性和科学性的角度,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重新对建筑工程智能化施工进行解构与重建,加快我国建筑工程智能化的趋势与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