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的利与弊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教育的利与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程序设计教学;促进作用;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2-0066-03
1 引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上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它开辟了教学的新天地,主要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多种刺激,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有条件的地区,网络在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网络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资源共享性,利用网络的这个特点可以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让学生与教师在另一个空间又有了新的接触。
将互联网、多媒体与课堂教学同时相结合是一种最新型的教学模式,即信息化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已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好处。当然我们也要正视互联网与多媒体在教学中起的反面作用。
程序设计课程在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早已广泛开设,笔者从事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多年,在教学中一直使用到多媒体与互联网。在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在缩减计算机课程课时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我们也要正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2 互联网与多媒体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1 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在的许多计算机课程都是使用的Windows平台下的系统,界面非常丰富,可操作性很强,难以用三言两表达出来。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过去在课堂上难于表达的图形、图像等内容快速地投影到屏幕上,生动、直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教师在计算机上将要讲授的内容先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再给予实际的操作。计算机显示的同时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一目了然,直观性很强,容易接受。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实物投影和播放录音及其他多媒体素材,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面感受所学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由于图、文、声、像并茂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视觉学习或听力学习,三天后的遗忘率在70%左右,而如果同时刺激多种感官,使得这多个感官的兴奋点都落在学习上,则相同时段内的遗忘率仅为 18%左右,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2 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在正常的教学之余,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的交流方式有使用实时聊天软件在线交谈、使用E-mail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
课余时间与学生聊一聊,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能起到一个在线答疑的作用。学生们在课堂上没听明白的、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等均可以通过QQ来询问,有时有些问题无法用三言两语说明白的,可以和学生约好时间地点,当面解答。通过QQ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了学生,而且在思想上也和学生走得很近。把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得更多一点,这对老师的教学也会起到一定帮助。教育心理学中有个教师威信问题,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利用E-mail,教师可以为学生解答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以通过邮件提问,教师应一一回复,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就应该在课堂上讲解,这样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虽然QQ可以在线答疑,但E-mail可以做到图、文、声并茂,这是QQ无法比拟的。
2.3 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网站是拓展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网站的主要内容可以有以下几方面:平时上课用的教案、课程教学要求、课堂内容的补充材料、练习题、上机操作相关数据、在线考试系统等。将教案上网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教师不必担心因教案所存放的存储工具出了问题而无法使用教案进而影响教学的事情发生;第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为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做笔记,在课余时间可以上网去查看,完善课堂笔记,在一定程度上与多媒体教学互补。课堂内容的补充材料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教材上不可能将所有常用内容全部写出来。由于计算机方面的图书历来借阅就比较困难,学生也没有必要花钱去买(当然想更深入学习的学生例外),所以把一些相关的内容放在网上让学生去浏览是必要的。放点练习题在网上,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做练习,从而使自己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利用在线考试系统,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4 方便学生自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对于某些学习较突出、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信息量不够。这些学生需要更多的知识或更快的进度。将相关教案及参考信息放在网上,便于这些学生先行学习后续知识。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课堂的全部内容可能足以让他们好好消化一阵,这时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信息来复习所讲内容。
2.5 技术革新,有利于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开展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要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授课,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心理学等方面知识,才能适应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
3 互联网与多媒体对教学的消极影响
3.1 浪费学生学习时间,影响课堂纪律
虽然通过互联网搜索与学习相关的信息是每个学生的必备技能,但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浏览与学习无关的网站,用QQ与他人随便闲聊,从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上机时间,使正常的学习任务不能完成。而且有的学生在浏览到有趣新闻或其他信息时还叫其他学生一起欣赏,会引起上机时课堂纪律不正常。
3.2 给抄袭作业者有机可乘,不利于课程学习
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与数学的学习有点类似,都需要不断的练习,然后才能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因此除了课堂上机作业外,课后作业也必不可少。
现在许多同学都有QQ,他们一个班级还会建立一个QQ群,然后在上机实验的过程中,只要有同学把题目解答出来后,便会放到QQ群里,这样,所有在QQ群上的同学便很快就有了答案。
现在有很多的教师都让学生通过E-mail递交作业,一份电子作业复制起来连一分钟都不要,有一部分学生在别人做好作业后只要复制一下,然后略加改动,甚至有的同学改都不改,而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很难判断哪一份是原始作业。
在给学生布置了课程设计的题目后,某些学生则通过网络将课题发给网友或在论坛上发帖,这样可以很容易就得到一份相对质量较高的设计内容。同样,对教师来说很难判断这些题目是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
3.3 网络的不安全、不稳定给教学带来麻烦
作业都要算学生的平时成绩的。有的学生作业在独立完成后由于网络问题E-mail发不出,或发送出去后教师却收不到的情况屡有发生。有时学生的邮件中带有病毒,有可能会造成教师计算机的瘫痪,从而影响接下来的上课。
3.4 浪费教师课余时间
许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并不是很好,为了上好课,他们在备课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用在钻研教材教法上,而是用来解决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一些技术上。另外,上相同课程的教师在备课时多数是各自为阵,相同教材的教案,版本却有多个。
3.5 多媒体削减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并且有可能成为干扰源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配合,共同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结合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投影屏幕似乎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这给人造成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教师的主导地位下降。而且教师在讲课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脑上,忽视了学生的反应,师生之间失去了交流。
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堂固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也有可能成为教学的干扰源。一堂课结束后,一张图片、一个动画可能会比教师所讲授的课堂内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3.6多媒体教室气氛沉闷
为了让学生能将投影屏幕看得更清楚,教师往往关上灯、拉上窗帘,将教室搞得像电影院。虽然有生动的图片、动画等,但整个课堂仍让人觉得沉闷。夏天的多媒体教室情况更是糟糕,由于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教室里温度高,学生、教师都是满头大汗(有空调的教室会稍好一些),既影响了教师的正常上课,又影响了学生的听课。
3.7 设备问题影响教师上课情绪
某些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安排不合理,大屏幕遮住了黑板或白板,使教师无法使用,影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多媒体设备的老化和损坏会使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无法正常进行。
4 结束语
每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带来利与弊,有利的我们要继续发扬,不利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去避免,而这些需要的是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 徐进华.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几个措施[J].计算机时代,2005,(11):51-53.
[2] 罗晓霞.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1,(3):67-68.
[3] 华国盛.关于多媒体教学应用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1,(11):55-57.
[4]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5] 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一)信阳市南湾风景区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现状
关于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现状的调查包括在日常教学中制作教案的形式,上课使用的课件是否自己制作,能操作的教学媒体,会使用的工具软件,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五个问题。
1、在日常教学中制作教案的形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案有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通过教师使用教案的形式可以看出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情况。从调查可以看出,有57.9%的小学教师以纸质教案为主,少量使用电子教案,有30.08%的小学教师用纸质教案,说明电子教案的使用率不高。
2、上课使用的课件是否自己制作。教师日常使用的课件有自己利用编辑工具制作的,这种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入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是这种方法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有教师从教育信息平台下载进行加工的,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借鉴他人课件的优点,但是目前优质的教学课件较少。调查表明:50.6%的小学教师从网络上下载并修改,这样既融合了自己的思路,又借鉴了他人课件的优点,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3、能操作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包括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不但会使用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这样的传统教学媒体,而且还会使用计算机这样的现代教学媒体。
4、会使用的工具软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90%的小学教师会使用Word,55.8%的小学教师会使用Excel,69.2%的小学教师会使用PowerPoint,说明大多数小学教师办公处理软件都应经会使用。而只有25.6%的小学教师会使用Photoshop,35.1%的小学教师会使用Flash,对于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Dreamwave和Authorware会使用的教师则更少。
5、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调查表明:对于“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个问题,只有62.7%的教师认为还可以,说明部分教师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信阳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现状
关于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现状的调查包括对盗版软件态度、对网上的不良信息的态度、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或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的看法、是否经常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四个问题。
1、对盗版软件态度。为了节省成本,很多人会使用盗版软件,这不仅危害了别人的利益,有时候也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对于盗版软件态度的调查,有30.3%的小学教师认为便宜经常购买,有66%的中小学教师会偶尔购买,只有3.7%的小学教师反对盗版绝不购买,说明部分小学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较弱。
2、对网上的不良信息的态度。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中到处充斥着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毒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调查表明:对于网上的不良信息,0.5%的小学教师经常浏览,35.6%的小学教师很少浏览,59.4%的小学教师从不浏览,说明大多数小学教师对于不良信息持抵制态度。
3、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和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的看法。调查表明: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或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有86.2%的小学教师认为应该严厉惩罚,有12.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视情况而定,有1.5%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有高超技术是能人。说明大多数教师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或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予以坚决抵制,但也有少数教师认识存在偏差,还有待提高认识。
4、是否经常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有正确引导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给学生讲述网络的利弊,告诉学生哪些是道德的、文明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哪些又是不该做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信息道德观。调查分为三种情况:有55.8%的小学教师偶尔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有13.7%的小学教师表示从来不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只有30.50%的中小学教师经常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弊,说明大多数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还欠缺。
(三)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现状
关于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现状的调查包括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次数、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主要方式、需要培训的内容、限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最主要原因四个问题。
1、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次数。这个问题是了解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情况,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积极性。结果显示:有85.8%的小学教师都参加过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只有14.2%的小学教师从没接受过培训。说明大部分小学教师都愿意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但是还有很小一部分教师表现不积极。
2、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主要方式。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方式有很多,如,教师讲授、小组讨论、专家讲座等,还可以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中小学参加培训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授为主、学员练习为辅,占67.6%,这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方法比较单一。
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小学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更好的实施多媒体教学或信息化教学。因此,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学习以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才能实现。大多数小学教师认为应该以“课件制作技能”为重点,占92.6%,有53.3%的小学教师认为重点应该放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说明培训部门不仅注重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还应该注意提升教师实际的课件制作能力。
二、结论
通过对信阳市南湾风景区及相关县区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小学教师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道德水平比较高,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渴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但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随年龄增长呈递减的趋势。关于限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最主要原因这个问题,有74.2%的小学教师认为是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这说明硬件因素已经不是限制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信息素养意识,提升信息技能。
(一)加强资源配置和有效管理,形成常态化的保障机制
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物质保障,南湾风景区小学信息化资源配置相对落后陈旧且不均衡,校园网络、多媒体机房和教室的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也亟待加强。管理区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投资,购置较为先进的信息化软件系统,均衡学校的资源配置,尽可能地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之间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保证在现有的条件下使各种硬件、软件通畅运行,真正服务于教学。为此,学校应该注重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软件投入,并积极建设资源库,以促进精品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和评价体系是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有效推动力。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多层面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内容要求;二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此,建议学校建立各学科教师的新型评价体系,根据学科特点,把信息技术的使用细化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并开展优质课、优秀课件及优秀研究论文评选活动,以评比促学习,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资格认证、考核等方面敦促教师提升信息素养。
(三)优化信息素养培训内容和形式,快速提升教师信息能力
篇3
关键词:网络技术 高校体育 影响
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铁道部进行了计算机联网的实验,1989年我国建成国内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并投入运行。1993年建成了新的国内公用分组交换网,并设有国际出入口。1994年,我国正式连入因特网,成为接入因特网的国家之一。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建造了9个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网络,即:1、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3、中国科学技术网;4、中国联通互联网;5、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6、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7、中国移动互联网;8、中国长城互联网(在建);9、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在建)。另外,大量的局域网都已经投入了使用或正在建设。
以下是CNNIC公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于2013年1月)给出的一些数据。
(1)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5.64亿,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整体网民规模持续增长、速率放缓。互联网普及率为42.1%。
(2)从职业结构上看,学生占了较大的比例。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来,学生是上网的主力,事实上,网络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网络,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会是什么状况。
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分类和课程模式的构建没做任何的规定,这给全国各高校留下很大自主发挥的余地。也即在遵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个前提下,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构建大学体育课程,发挥本校风格和特色,构建体育课程。这给网络课程教育的制定、实施留下很大的发展空间,网络课程逐渐被重视,这也就为高校摆脱过去的教育方式、方法,转向以“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同时又具备一定适用社会的基本技能”结合起来。
正因为这些变化,对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1)网络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形象、生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连贯性;
(2)网络技术使得资源的共享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地域已经不再是制约学习的障碍,至少不再是主因;
(3)网络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且打破了传统的课时定性学习,能够在一个更自由,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
(4)先进的网络技术带来了更多知识获取的渠道,也促使教师改进、加强自身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5)网络的应用对高校体育老师的综合能力、对网络的了解、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各年龄段老师熟悉运用网络,自身学习要不断加强。
(6)网络容易导致信息沉迷,让自制能力较差者沉迷于网络体育信息传播而忽视肢体和身心的锻炼。网络信息驳杂,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浸入其中,放弃正常的学习生活方式,这需要高校体育教育者引导学生,并创造更加有趣味、更加有参与度的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学生回到正确的网络体育信息传播道路,做一个信息的传播者,而不是沉迷者。
(7)对一些家庭收入困难、自己无电脑,没有条件去机房上网的同学来说,网络课程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自卑心理,产生厌学情绪?这个问题是新时期网络兴起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问题。
简言之,网络已经深深的改变了这个世界,也对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难题,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工作。网络的本身就存在着各种的利与弊,我们要发更好的运用它的有利一面,让它的好处得以更好的发挥,同时也要重视它的弊端,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治理防范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总之,我们期望能更好的应用网络提高现有的高校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宁,刘传勤,浅谈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当代体育科技,2012.2(32):38~40
[2] 姜平,许琛,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2:295~296
[3] 魏乔,网络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新途径,当代体育科技,2012.2(32):41~43
篇4
【关键词】初中德育 思想品德 教学 灵魂与生命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对于课程的安排需要把握分寸,保持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这样,对于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培养以及政治素养都能有一定的提升。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不论是语数外这样的主课,还是思想政治课这样的附属课程,都需要进行改革和发展。当前教育局都在提倡要进行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应当把思想道德课程的改革放到首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广大学生生活得更加健康积极。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针对性教学
很多心理学的书本上都告诉广大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图,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因此对于每一个同学,教师都要关心他们在学校里的各项情况,并加以针对和教育,从而把学生们都培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才。例如,在班级里,有某个女生,因为从小失去了妈妈,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母爱,长时间就会产生孤僻自卑的心理。在班级活动中也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在班上也没有朋友,因而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挤。对于该同学这样的不良心态,教师若是不带领她及时地改正,今后步入社会,将会对她的人生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班级里多鼓励学生去帮助她,多与她进行交往。同时作为教师本人,也要在课余时间里,多与该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驱赶她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比如,在学习《我爱爸爸妈妈》时,对于该同学,教师要特别适当地说一下,有的孩子虽然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她还会有关系她的老师和同学,她其实也是非常幸福的人。如此一来,该生的内心将会得到极大地安慰。
二、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在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要学会一切以学生为主,告诫学生想要学好知识,首先应当学会做人。对于班级里的同学,教师既要肯定学生们不同的个性,但是也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指导他们加以改正。例如:在教学《对中学生“上网热”的冷思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上请一部分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于网络的看法和平时上网都做些什么。或者,教师可以事先安排班级学生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支持使用网络,另一方拒绝网络,正方认为“中学生上网利多弊少”,反方则认为“中学生上网利少弊多”。从而展开激烈的辩论活动,学生们通过之前准备的各种资料,再加上课上唇枪舌剑的辩论,自然而然就将互联网的利与弊了解透彻了。之后,在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上台来,为这场辩论做一个总结,一方面要肯定互联网对于人类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推动,同时也可以借助一些视频的方式为学生们展示一些网瘾少年因为上网走上了不归路的真实故事,告诫学生要适度上网。
三、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说服力
作为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以保证贴合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思想品德课充满了学习的动力。教师在举例子的同时,可以选取一些学生们最近比较熟悉和谈论的话题,例如:当前比较热门的“出国问题”以及“超前消费”等话题,教师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带大家分析分析,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带领学生们去探讨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做到解决问题,这一步一步的流程都檠生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基础。从而让学生们明白,上思想品德课,不是一昧地对着书本死记硬背,更不是一门给你洗脑的课程。而是一门切实帮助学生解答生活难题,为学生们的人生做合理规划的课程。再例如,在学习有关十六大报告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们展示一些最近估计上的报道以及我国最近有什么新的突破性成果和建设,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大大提升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使得他们更加爱国。
四、课外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做真人
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学习到课堂上接触不到的知识,学会很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技能。很多学生虽然思想品德这门课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但是在生活上似乎对于课堂上学习的思想品德知识却没有尽可能地去使用。很多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很多考点难点脱口而出,但是一旦走向社会,走出学校就会感到手忙脚乱,不知所云,这充分体现了当前思想品德教学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教之无用”的状态。对于这样的状态,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请学生们起来说说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难题,放到课堂上来供学生和老师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得出一个有效的答案,供学生们切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难题。再例如,可以布置成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们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或是互联网查阅资料来得出答案。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生理都处于一个成长状态。因此,教师应该利用思想品德课来对他们的人生进行指导,防止他们误入歧途。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们的人格健全,从而做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白玛次仁.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J]. 快乐阅读,2015(24).
[2] 李文兰.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命教育”初探 [J]. 学苑教育,2015(19).
篇5
关键词:网络伦理;大学生;伦理教育
当今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7月19日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达到5.38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22.6%,大约1.22亿,大学生上网已经成为主流。因此,如何搞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网络与网络伦理
本文中的网络是指由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等技术联结世界各国家、部门及个人的高速信息交互系统,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网络为人们的行为、思想观念注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内容和形式,在促进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网络世界并不是一个纯技术空间,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冲击并随之产生了诸多道德问题。网络犯罪、网络沉溺、网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必须在道德价值观念层面研究网络现象、网络行为,建立相应的网络伦理规范,以减少和预防各种网络伦理问题的出现,这就是所谓的网络伦理。
二、大学生网络伦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播内容的泛滥。网络容易使大学生迷失真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有丰富的有效电子资源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信息生产、传播的过多过快,生产、传播价值取向的复杂性以及网络信息把关者的相对缺失,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息的不真实。
2、个人隐私的泄露。在信息社会中,我们可以直接获得自己所想要的信息资源,而且我们还可以对许多数据资料进行新的研究与加工。所有网的子网可以在彼此免费的情况下获得别人的信息,所有子网和计算机也要无偿地为网络提供资源。这样,个体的隐私就难免会受到威胁。此外,电子通信方式已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人们很容易在通讯的过程当中,遭到栏截和干扰。
三、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网络自身的性质。网络具有虚拟性,人和人的交往是建立在虚拟的环境中,所以人与人很难取得相互的信任,由此便产生了大量的网络伦理问题。网络具有隐蔽性,网络的这种隐蔽性使得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大学生很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导致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网络具有娱乐性,网络的娱乐性使得大学生不再以学习为重心,上网大部分是为了娱乐,经常在网上聊天、网上游戏、听音乐、看网上节目等,网络世界的多变性让他们目不暇接,以至逐渐迷失了方向。
2、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加之部分学生缺乏抵制低俗内容的自制能力,致使其附庸低俗文化和低级趣味,从而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念上发生偏离,引起一定程度的伦理危机。另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力弱,评价标准尚不成熟,他们对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的危害性认识不充分,在他们的观念中,虚拟的网络犯罪不是犯罪,而是一种检验自己智力水平的游戏或者是对技术的挑战。
3、高校的管理不到位。现实中,由于教育力度不够,许多大学生对其网络的可为与不可为了解甚少。一方面学校从宏观上沿袭了传统德育教育基本模式,忽视了大学生个体网络行为的新情况。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具体的网络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层面的培养。同时,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伦理教育与法制观念教育之时,没有将道德与法律有效的结合而形成合力,致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模糊、法制观念淡薄。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对策
1、大学生应该培养慎独精神。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自主性、网络监管有限,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受到的约束和限制相当少,可以为所欲为地做一些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培养“慎独”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应该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于自己的内心,变被动的服从为主动的律己,网络道德的遵守是非强制性的,但是大学生人们应该认清网络的利与弊,对自己应该严格要求,提高道德自律能力。总之,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自觉抵制网上不道德行为,维护和谐网络环境。
2、高校要完善对大学生的网络监管制度。高校要制定大学生的网络准则,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网络伦理是现实伦理的延伸和拓展,要想使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必须有所规范,同时要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3、加强网络立法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逐步完善我国刑法、民法、经济法以及行政法规中处罚网络犯罪的相关条款;确保各种法律制度之间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篇6
【关键词】教育;手机;利弊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走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终端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现阶段智能手机充斥整个校园每一角落,初中生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已成一种普遍现象。
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而言有利也有弊,但是手机作为新时代高科技的产物,它带给人类的生活和学习的便利,把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换更直接有效。手机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暴露了学生在遵守规则意识上和手机使用的认知上存在不当之处,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德育问题,所以学校不能仅仅用一纸禁令来掩盖本质问题。对中学生有手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拥有一部手机就是拥有互联网的接入工具,是未来必不可少的一个生活与学习工具,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当然,也不能忽视手机进校园带来的新问题,要达到“利大”,最根本的是要整体提升学校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的心态使用手机智能手机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但如何好好利用双刃剑发挥他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在处理学生处理手机问题上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校应循循善诱,制度落实,加强督促,科技辅助
作为学校应加强学生对于手机使用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宣传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于手机使用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好好地把把不利因素排除,充分发挥现代工具带给学生的便利与高效。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除了德育引导外要制度上给予保障,制定校规要求学生严禁在教学区内使用手机,而且在非教学区也要求按要求、按时间段使用手机。为能使学生在手机使用上趋于合理,我们要求学生每学期都要签规范使用手机的承诺书,要求学生熟知使用手机的规定,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学校还在学校醒目的位置粘贴手机使用的宣传标语,务必要求学生谨记学校关于手机使用的相关规定。每天还有学生会学生在校园进行不定时巡查,教师不定期的检查防止学生不合理的使用手机。发现违规使用手机行为,要严肃批评,没收手机直至学期结束,要求家长配合处理并把相关处罚通报全校,从而起到警戒作用。另外我们还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引导学生上网,安装屏蔽系统在规定时间内才能上网,避免学生在宿舍无人监管之下随意上网。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手机存放处,保证被存放手机的安全,并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影响课堂秩序等。最后,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用高雅、健康、活泼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远离手机的负面影响,并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二、社会要关注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出台指引,企业尽责,共同构筑符合学生上网的桥梁
在智能手机使用上,据有关部门在2015年统计,国人平均一年花在微信上的292个小时,所以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包括上网安全、网络健康、舆论导向等等,而未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更是重中之重。而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各个国家也有相应的措施:日本允许中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是不允许在上课的时候使用。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2009年8月,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员会下发通知,要求下属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教职员工甚至来访的父母也不允许使用手机,以减少手机对校园学习环境的干扰。所以我国也应出台相关规定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手机为自己学习和生活服务。通过国之大法既可以要求全社会予以重视,也可以对学校指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而作为移动运营商应该对学生使用的号码实行实名制,针对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推出校园卡,再对使用校园卡的这一群体实施“保护”,即保证使用校园卡的人不会收到诈骗、等不良信息,在上网时段在网站的选择,功能的应用也应作出限制。而手机供应商可以研发多款专门供中学生使用的手机,并保证手机中含有字典、计算器等学生需要的功能,并在手机中不设置游戏,并尽量减小手机的辐射,使手机变成一款集便捷、健康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只有社会联合,共同承担为下一代健康成长社会责任,这样智能手机能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三、家庭配合,合理引导,家校联合监管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课堂,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面对子女的健康成长问题,家长应该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有关工作,多与子女做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手机的利与弊;另外,家长也应该对于手机的使用负起监管职责,不能盲目的溺爱孩子,无原则地满足当孩子使用手机要求,要正确指导学生使用手机不能听之任之,助长他使用手机的歪风邪气,为手机能正确使用很好方便我们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支持和配合。
四、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明确手机的利弊,引导自己正确使用手机
作为学生本人,对各个方面起着决定性因素。学生应该培养抵御诱惑的能力,养成正确是非观念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要有明确的态度去对待中学生手机使用问题,要求学生对于手机有个正确使用观念,使手机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只要学生明白个中道理,他就很容易接受学校与家长对于手机使用的管理,不会出现逆反心理。同时通过提醒、引导、督促从而达到在手机使用中扬长避短的目的。
任何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还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只有把握好它积极向上的一面,我们才能物尽其利!所以使事物朝着积极有用的方向发展是我们努力要达到的目的。只有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四者达成一致,互相依靠,互相配合,社会服务再提供一些平台,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等科技产品!学生应该把使用手机看的很平常,把手机当作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让我们真正的享受科技文明带与我们生活和学习的便利,真为提高学习能力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学生管理 管理方式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日益复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在面对有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往往忽略学生的自我感受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管理方式机械单调,难以被当代大学生认同[1]。互联网以其现代化的手段和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虚拟环境,如何向大学生传授网络诚信及相关法律,教给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健康文明地利用好网络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在大学校园的广泛应用和日益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在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的育人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
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含量和双向互动的特点,赢得了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青睐,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文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将大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带入到另外一个更加精彩的网络课堂,它已经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互联网技术真正使得学生达到“不出高校门,便知天下事”的境界。
二、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审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利与弊两面性。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健康上网,有利于开阔视野,扩宽知识面,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但是,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学生偏离了正确的上网方向。据调查,网络问题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问题。
大多数高校学生因为缺少对复杂网络社会相应的鉴别能力,而不能正确地对待网络。目前,大学生沉迷网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前不久某媒体报道称,某师范大学被勒令退学的13名学生,多数源于沉迷上网玩游戏,屡劝不改,从而荒废学业;此外,网络诈骗及由网络而导致的犯罪也是目前较突出的问题,黑龙江某校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办理特批招生计划的虚假信息进行诈骗,以及江西某理工学院计算机系一位四年级学生为筹钱上网而实施入室抢劫,结果致人伤亡。
对于网络给当代大学生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需客观、正确地认识它,充分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尽量削弱其消极的一面,努力引导大学生健康文明上网。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的探究
(一)增强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实在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判断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作出有利于自己的正确判断。近年来社会上不法分子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利用大学生辨别能力不足,屡屡欺骗大学生。要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类似手段欺诈高校学生,在我们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营造一个鼓励冒险、增强自信、气氛宽松的判断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提升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2]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而又烦琐,要解决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应该依据当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着力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利用好网络,从而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为此,高校学生的管理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应该着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如同大海中的孤舟,没有方向,不知所终。有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很好的规划,内心的力量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学生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才能最终得到提高。其次要努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引导学生用毅力调节自己的不良上网行为。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现在就开始做的心理和行为,积极引导他们必须先完成当前的任务,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
(三)积极引导,适度管理。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代社会陷入个人主义。缺乏诚信的尴尬局面,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据有“网瘾”的学生讲述,他们“网游、聊天”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通常都是孤军奋战,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团队合作达到成功的目的。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很难完全相信某一个人,而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和网友讨论最隐私的话题。于是他们就通宵达旦地上网,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尽情释放自己被压抑的情绪,发泄自己的不满,逐渐迷失自我,犯上“网络综合症”。
要解决高校“网瘾”学生的问题,必须开辟有别于传统“说教、训斥式”的思想教育方式,换位思考了解问题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奋发向上、自我肯定、无限成长的潜能。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过,“每个人都有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弱点”[3],教育者要着力激发隐藏在“网瘾学生”内心深处的高贵情操,通过与其感同身受的心灵沟通,努力让其发现自己的价值,培养大学生实现个人及社会价值意识。此外,提倡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诚信,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大学生家庭、社会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冲击下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责任感逐渐淡化。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4]。“网瘾”学生通常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对家庭、社会负责的态度,有比较浓厚的自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高校管理者在今后的日常管理中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当代大学生居安思危的意识,建立责任感评价档案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家庭与社会责任感,帮助沉迷网络的学生戒除“网瘾”。
3.建立现代管理模式。
要让那些沉迷网络的学生远离网络,真正实现自我管理,需采取传统结合现代的管理方式与其跟踪交流,通过跟进式教育,使之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
(1)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无疑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渠道,利用网络与学生之间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可以避开与学生直接接触从而使学生没有压力感,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跟老师交流时会感觉到一种平等感,这样学生会觉得教师愿意放手给他们做,这就无形中产生了信任感,也利于解决问题。例如,利用校园BBS、QQ、E-mail、博客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学习、生活、情感等交流,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文明地上网。
(2)利用网络进行学生信息的管理与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高校基层学生工作的管理,主要是一对多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少,学生数量庞大。传统高校学生的管理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必须结合如今高校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这一优势,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获取、与学生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杨燕群,战昕.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纺织教育,2007,(4):36-38.
[2]梁小贺.论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4):45-4.
篇8
关键词: 电子装置 应用 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电子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新兴技术,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出现,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汽车的各种性能,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汽车的智能化、汽车的自动驾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汽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看,电子控制技术是支撑现代汽车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已从单个部件电子化发展到总成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智能化、综合化控制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必要的发展方向。
1 汽车电子产品的分类
汽车电子产品可以归纳为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电子装置两类。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的“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主要包括对发动机、底盘及车身的电子控制装置。车载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它主要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车载影音系统和车载通信系统等。
2 汽车信息系统
2.1 车载电脑
车载电脑是汽车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核心部分,它的功用是将处理后的住处反应给车载电视,这样能使驾驶者更清楚的知道汽车此时处于何种状态。
2.2 车载GPS
装有车载GPS导航仪的汽车就会将信息反应到车载电脑,然后驾驶者通过与电脑相连的车载电视就可以得知自己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再配合电子地图数据,就能随时掌握自己目前的方位与目的地之间情况。
2.3 车载数码相机或车载激光探测仪
车载数码相机和车载激光探测仪都是用于探测汽车周边环境的仪器。只不过车载数码相机直接具备了成像功能,而车载激光探测仪则还需加装立体光学成像设备与之配合使用才能达到车载数码相机的效果。它们能识别道路车线。如果汽车偏离线路,系统将发出警告。
3 车载影音系统
3.1 车载DVD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大众已经开始渴求一套能够集视听一体化的娱乐系统来伴随枯燥的旅途,放碟片、看电视、听音乐、收广播,随心所欲。因此车载DVD诞生,作为与汽车配套的设备,要兼顾运动防震、防热/冷、与车内环境协调等问题,在技术要求上要比家电产品高得多。
3.2 车载音响
光有良好的车载DVD是不够的,要想在车厢中有完好的音场,那就少不了车载音响。汽车的内部空间小,安装部位少;行驶中的噪音、共振以及钢板玻璃对声波的反射,也对车载音响的品牌及安装提出较高要求。每个品牌的汽车音响的音色是不一样的,市场上的高档音响以欧美品牌为佳,中档音响以日本品牌为佳。一般车载音响采用高、中、低音各自独立的分体式功放及扬声器,可以把音乐的层次感和清晰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足以和家庭影院媲美。
3.3 车载MP3
对拥有MP3随身听的有车族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开车过程中也能够欣赏自己喜爱的歌曲。因此通过MP3车载音响伴侣就可以把各类便携式音乐播放设备(如MP3播放器、便携式CD机等设备)的音频输出在车载音响上进行播放。
3.4 车载电视
车载电视也并不特殊,也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显示器罢了。现在的车载电视已经由提供简单的VCD播放提升到DVD音响视觉效果。原来的CRT显示器正逐渐被更轻更薄的液晶显示器替代。有些产品已经与卫星导航系统融为一体,既可以看电视,也能当导航显示器。还有些车载电视专门安装在前座的头枕背部,供后座乘客享受影音世界。
4 车载通信系统
4.1 车载电话
车载电话要求接收信号性能比一般商用手机高,配合专用车载天线后,即使在屏蔽性和电磁干扰较大的车厢内,依然保持优良的通话效果。为了充分保证行车的安全,车载电话设置了免提通话、车内音响自动切换、语音提示等功能。
4.2 车载网络连接系统
由于互联网深入世界每个角落,因此它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再加上其通信效率之快,深受大众的欢迎。近两年无线上网的出现,更是把互联网的使用推到了,而无线上网使得在汽车上上网已变成了可能。车载网络连接系统实际上就是使得在汽车上也能连上互联网的系统。它通过与车载电视的连接,就能像在家用电脑上网一样,可浏览网页、收发Email、看新闻、玩网游等等。
5 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利与弊
凡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汽车上的电子装置也不例外,它在带给人们很多好处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利之处。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有利之处,从以上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论述中就可以一目了然,这里就没有必要作重复的论述。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弊端有:
5.1 电子装置的增多反而不利于汽车的发展
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系统(ITS) 的研究及应用。 汽车智能化相关的技术问题已受到汽车制造商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技术“自动驾驶仪”的构想必将依赖于电子技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将与电子、卫星定位等多个交叉学科相结合, 它能根据驾驶员提供的目标资料, 向驾驶员提供距离最短而且能绕开车辆密度相对集中处的最佳行驶路线; 它装有电子地图,可以显示出前方道路并采用卫星导航 从全球定位卫星获取沿途天气、车流量、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各种情况, 自动筛选出最佳行车路线。
车载电子装置不断完善,整车车用电子装置数量越来越多,从发动机控制到传动系统控制;从行驶、转向系统控制到安全保证系统、仪表报警系统及娱乐通信系统;从电源管理到为提高舒适性而作的各种努力,使汽车电子装置系统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并且集中在驾驶室控制。现在汽车上的线束已非常庞大而复杂,节点多,重量重,有些车上的线束重量居然占到整车重的4%。因此,无论从降低材料成本还是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提高可靠性和经济性来考虑,汽车上的电子装置增加后使线束增多反而不适应汽车的发展。
5.2 车载电器可能间接成为肇事者
我们生活中日常使用的手提电话、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和电视、DVD等娱乐工具,现在这些工具被搬到了汽车上。试想如果一边开车一边收发Email或者一手持电话一手握方向盘,是不是很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呢?尤其有些汽车在副仪表台上面安装了小巧玲珑的液晶屏幕器,声称是用来接受卫星导航的,但这些装置同样可以播放VCD或DVD光碟,很容易分散司机的注意力。虽然在行车过程中不使用这些电器可以抑制司机分散注意力,但是难保所有司机在行车中不使用。故此,这些车载电子装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很有可能间接的成为肇事者。总之,由以上的论述,可知电子装置在汽车运用上利大于弊。
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汽车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除了以上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外,一些汽车公司还在其生产的高档汽车上安装了专用的电子控制系统,从汽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看,电子控制技术是支撑现代汽车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已从单个部件电子化发展到总成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智能化、综合化控制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必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
篇9
一、课前预习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好处
1.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使自己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对疑难问题的思考也有了思维空间的拓展.这样在物理课堂上就能够明确重点,集中攻破难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不断以新颖方式和多维角度的思维转化来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学生通过预习对疑点的思考,对学习材料的分析,能够逐步培养出提出问题和分析研究问题的好习惯,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初期阶段.学生生涯是短暂的,走上社会后要靠自学来获得新知识,如果在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将来就不会在新知识前手足无措,更不会落在时代后面.
3.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学生在预习中,可以在掌握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从课外书、互联网上找到许多课本上未提及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拓宽了知识面.比如,在预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对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牛顿等多位科学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必定查阅书籍或者互联网,将知识拓宽到教育、宗教等多个范畴,学生体会到自己获得知识的快乐,比教师在课堂上一一讲述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很多.
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指导学生的预习工作
尽管预习有着如此多的好处,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也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学生的思维可能被书本的结论所束缚和限制,可能对一些探究性的实验的结论已经“心中有数”,那么未知的、需要深入探究的东西就失去了新意,这样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大胆猜想等.所以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其实是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预习带来的利与弊,教师该怎么指导学生的预习工作呢?我觉得应对这样两个问题了然于心,一是什么样的内容需要预习,二是怎样的预习才有效.
1.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需要预习
现行高中物理新教材跟以前的教材相比,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很大的变化,注重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现行新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一般来说,概念课、了解性内容、整理和复习课,可以让学生适当预习.而以探究为主的课就不太适合学生提前预习,对这类知识,方法预习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2.怎样的预习才有效
首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
其次,要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般来讲,有这样几步:一要粗读,了解主要内容,从教材的情境中发现信息,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读懂教材上的结论;二要细读,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三要精读,教材的难点疑点,这是物理预习的重要一环.对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应先思考,思考后就一定有收获,课堂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听课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四要尝试,利用练习检查预习效果,这也是物理预习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第三,要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这就是现在许多学校采用的导学案.事实上导学案既是一种能够让学生自行学习,找出疑难点,暴露问题,进而通过课堂教学解决问题综合性的预习提纲,也是课堂实施的蓝本.用导学案帮助学生进行有计划预习,寻找知识难点和疑点,进行有计划的习题训练,教师通过对导学案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
篇10
[关键词] 网吧监管 五老义务 未成年 绿色上网
中国互联网的启蒙和普及都是从网吧开始,网吧这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中,有也有低谷,网吧出现的恶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媒体聚焦的热点。相关多个部门出台各种整顿措施也是层出不穷。网吧问题之所以成为近年来一直关注的热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网吧屡屡出事,祸及青少年,多头管理,却没有一个部门能真正管好。缺乏一个长效的监管机制,由于网吧性质的特殊复杂,牵涉的部门较多,突击执法始终无法使网吧步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
除了相关部门执法力量之外,有人认为社会力量更有优势而且收效快,保持久。很多地方的社区建立“五老义务监督员”队伍,深入网吧进行巡查,帮教未成年戒除网瘾,联合社区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健康的文化娱乐等活动,也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但是义务监督员真的能将网吧监管常态化吗?未然,首先大部分的监督员都是老年人,由于电脑不通,很少有人能正确判定进未成年人上网所浏览网页内容是否健康,参与的网吧运营是否合法,所玩网络游戏是否符和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其次这些监督员并没有执法权,没有权利检查上网人员身份,他们除了劝阻和举报之外无法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更无法干涉网吧业主接收未成年人的经营行为。因此网吧义务监督员同样存在着困境。
要想真正杜绝未成年人的进入网吧所引起不良影响,就要加强网吧自身的行业自律,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绿色上网环境。
首先强化网吧自律机制,对网吧实行分级管理。通过对经营性网吧进行定期评议,按照评出的A、B、C三个等级实行级别动态跟踪管理,促进网吧不断提档升级。首期A、B、C三个等级的评定,将由文化执法部门,依据评定标准,结合对网吧的日常执法情况,对所有城区网吧综合评审后,公开公布。网吧分级管理制坚持奖惩兑现的原则。A级网吧若在一年内无接纳未成年人和其他严重违规行为发生的,年终评为先进单位并在新闻媒体公布;同时依据其信用等级,在日常稽查管理中对A级网吧每月检查2次以上,对B、C级网吧则分别每月检查4次以上和每周检查2次以上,出现违规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网吧分级管理制还实行优升劣降的管理办法。B级网吧在一年内无接纳未成年人和其他严重违规行为发生且达到A级标准的,经综合评定,晋升为A级并在新闻媒体公布;C级网吧在一年内无接纳未成年人和其他严重违规行为发生且达到B级或A级标准的,经综合评定,晋升为B级或A级并在新闻媒体公布;A级、B级网吧在一年内出现接纳未成年人和其他严重违规行为的,则相应降为B、C级并在新闻媒体公布。年底将把网吧分级管理等级评定结果,作为申报"文明网吧"的重要依据,优先评比表彰。
其次坚持“倒扣分”管理制度。按照网吧经营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每个网吧每年设定基本分100分,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的网吧,除依法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外,还对不按规定设置有关标识、擅自变更经营事项、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超时营业、安全防范措施不力等七项违规行为采取倒扣分措施。对一年内累计扣分达到50分以上的网吧,分别给予停业整顿半个月至两个月不等的处罚,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一年内倒扣分累计达到100分的网吧,该网吧及其经营管理人员将被列入文化市场管理“黑名单”,有关从业人员永远不得参与本辖区文化市场的经营。
通过这种自律方式管理加强网吧竞争力,淘汰恶性网吧,让网吧业主自主的拒绝未成年人上网,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上网环境。
网吧杜绝未成年人上网,不是让青少年告别网络,对其望而却步。毕竟网络知识更加广阔,老师和家长也应该正面引导青少年利用网络,充分利用好学校、社区、家庭的网络资源,满足未成年人上网的需要。如在节假日规定免费向青少年开放一定的时间段,鼓励青少年为网吧做义务网管,一方面让青少年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让守法经营的网吧业主尽一点社会责任;可以组织青少年正确上网教育讲座;开展健康文明上网征文比赛;组织中学生观看《网络少年》等网络教育电影。让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到了迷恋网络的危害和养成正确上网思想观念。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班主任会议、年级组长会议、学生大会给学生讲清上网的利与弊,教育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和方式上网,抵制网络中不健康内容对自己的侵害,真正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加强对自己学习方法的指导、心理咨询、智力开发训练、解题指导等,使自己能够在信息时代健康地成长。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