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

篇1

关键词 工商管理 个人与团队管理 体验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教育部在关《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可见,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观的核心内容。但是,长期以来,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践机会和能力训练不足等现象,影响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如何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点,构建创新性、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协调一致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今教改的重要课题。体验式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要求提出的。

1 体验式教学法及其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体验式教学法的含义、优势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引申为“亲身经历”之意。20世纪 80年代大卫 · 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理论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有目的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理论有效性或正确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逐渐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它强调交流与合作,改进了传统教学活动的方式。更有利于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养成。同时,“体验式”教学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能够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指导。

1.2 体验式教学法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个人与团队管理是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获取双证书的课程,它强调培养学生的通用综合管理能力和素质,包括自我规划发展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及领导能力等。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这些能力和职业素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能保证学生能顺利地通过考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培养这些通用管理能力,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任课教师创造与现实相似的教学环境,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锻炼自身的能力。同时,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渊博的知识、较好的表达能力、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和较强的引导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自身教学能力及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2 体验式教学法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2.1 课前体验式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

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最关键的是要按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体验式的活动,从而使教学内容和体验式活动充分结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的体验式教学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为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十大单元三十六章,内容繁多且分散,学生学习起来不好把握核心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根据相关的内容把繁多的知识分解为几个专题,根据不同的专题知识确定各自的教学目标。如自我规划专题,教学目标是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要让学生强化自我认知的能力,学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沟通技能专题,要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学会就业面试技巧和日常工作谈判技能。

2.2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丰富的体验式教学形式

(1)案例式体验教学。教师通过的精心策划,把教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常见的案例中,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具体分析,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智慧,各抒己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管理观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如在时间管理专题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或某人一天所有工作任务和冲突罗列出来,要同学们讨论怎样有效地安排,同学们通过思考、分析和小组讨论,掌握了时间管理的技巧,培养时间管理的观念和能力。

(2)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所谓情景模拟式体验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潜在智慧,从而引导学生的整体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和谐发展。首先教师创设体验情景的主题,对学生的情景模拟学习进行引导;其次,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选择模拟角色,对情景体验内容进行探索;最后,教师对学生情景体验的总体过程、效果给予点评,进一步延伸学生对情景的有效体验。如在沟通技能章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招聘及模拟谈判。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沟通技巧、方法,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项目式体验教学。开展项目式体验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其综合能力。例如,在团队建设和发展专题,为使学生综合掌握及运用课程的相关理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自己分团队,组建公司,从设定公司名称、业务、组织结构、人员设置、组织文化等方面让学生提出方案,分工完成,最后做多媒体展示。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更能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

(4)竞赛式体验教学。将竞赛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竞赛中、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竞赛式体验教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辩论赛、知识问答比赛、技能比赛等。如在组织文化专题中,让学生分组进行班级文化策划比赛,通过对策划书的撰写、PPT展示、答辩等环节的竞技,让学生通过比赛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游戏。如在沟通技能专题中,要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撕纸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玩得开心,学得起劲,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6)实地参观考察体验教学。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是理论联系实际最有效的形式。如组织文化专题,就组织学生去参观企业文化建设较有特色及代表性的企业。既让学生更好体会组织文化的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2.3 体验式教学的课外实践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课后也同样得到扩展。为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更好的掌握,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参与实践。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沙盘模拟、素质拓展、或给学生相应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等等途径,让学生在课外的体验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体验式教学法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课程实践过程中的意义

(1)课堂效果显著。通过运用体验式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2)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担当多重角色。讲授者,要传授知识。组织者,要为学生营造情景环境,组织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学习的促进者,要促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指出他们学习中的不足,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在学习中扬长补短。

(3)体验式教学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更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4)课程评价体系更完善。由于体验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评价学生成绩也不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而要跟整个形式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及课后应用等有效结合起来,这无疑更能体现考察学生能力结果的公平性。

总之,“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悟学习、自得学习,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真正“动”起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能与实际结合,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发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4).

[2] 何红光,程云行,李文莉.工商管理类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9).

[3] 张秋来,黄德红.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5).

[4] 郭昆.工商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9(7).

篇2

[关键词]高职 人体工程学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113-03

《人体工程学》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在第三学期。此课程是家居与陈设设计、住宅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课程的基础。此课程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是否能顺利展开,能帮助学生在具体课题的设计当中将艺术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对相应的设计理论课也起到示范作用。

一、《人体工程学》课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城市规划建设、乡村城镇化发展、房地产业的兴起、建筑装饰行业的迅速崛起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加,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生存装饰和历史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艺术设计越发受到重视,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这一专业人才的培养便成为许多高校办学的热点。装饰行业的迅猛发展,为《人体工程学》课程建设描绘了光明前景。

在对开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相关公司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作品只重艺术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生搬硬套设计理论,对人性化设计考虑不足。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装饰艺术设计的目的除了满足基本使用外,就是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富有艺术性,设计者必须根据人们生活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设计。学生除了要有创新意识,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外,还要熟练地掌握人体工程学,并且在设计中广泛地应用它。《人体工程学》教学应根据设计师岗位技能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

二、《人体工程学》课程建设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建设时间不长、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人体工程学教学多采取传统的“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模式。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以求通过考试。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真正在后续的各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中具体应用本学科的知识,同时也与将来所从事的展示设计岗位、室内设计表现岗位、室内装饰工程设计管理岗位、室内装饰工程监理岗位或室内设计教学培训教辅岗位等严重脱节。

(二)课程内容僵化,缺乏实用性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体工程学》教材如雨后春笋,版本众多。但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大量的数据、生理原理来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僵化,对于底子薄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无异于进入了呼吸困难的“高原”。这与高职教育教学的“必需、够用”原则相违背。学生只知原理,却无法将原理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达不到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

(三)实践教学薄弱,缺乏实践性

实践教学薄弱是高职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各专业的建设重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各种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多数院校已经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以画室、专业机房居多,实训基地功能单一。投入较大的装饰材料实训室、装饰施工实训室以及模型制作实训室基本没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多为装饰设计公司,每次只能接收3-5名学生的见习或实习,无法提供大规模集中性的学生实训,给实习教师的指导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上述原因,造成人体工程学的实践教学在校内无法与工作岗位直接对接,在校外无法及时得到专业教师指导,教学效果较差。

三、《人体工程学》课程建设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课程设计思路

1.遵循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完成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中,将设计项目、设计要求、设计资料、优秀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艺术设计真实的氛围和环境(真实案例设计),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2.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学生观和教学观。根据生源情况、学生基础及学生形象思维型智力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使其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挥潜能,成为各具风格的设计人员。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任务驱动,实行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四步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人体工程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室内装饰方案设计岗位、室内陈设设计岗位、家具设计岗位、展示设计岗位、室内设计表现岗位、室内装饰工程设计管理岗位和室内装饰工程监理岗位的任职要求,与装饰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施工)监理的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确定学习领域,对学习领域进行精确分析后,来确定学习情境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是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任务。

在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仿真模拟、实训演练”的教学模式,以真实任务和仿真任务为导向选取和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形成易于在建构中学习,适于形象思维型智能特点,与相应职业资格标准吻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家具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展示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四项学习情境。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设计了6个专题,分别侧重人体感知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行为心理。

(二)对接工作岗位,调整教学内容

本课程针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设计师、设计助理、绘图员、项目经理、施工员、预算员等职业岗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需求调查,确认了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相关科学知识体系是以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与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相结合的知识体系。技能结构是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者结合而成。技能训练采用基本技能训练深化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程序组织教学,相应的知识内容编排则采用基本知识深化知识综合知识社会知识的顺序来适应技能训练内容。从“必需、够用”着手,确定核心学习内容为人体工程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培养目标为使学生成为“能设计、会装饰、善工艺”的室内装饰艺术设计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1.以不同的“工作岗位”构成若干教学模块。《人体工程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了6个模块: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知识、人体的基本尺寸、室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家具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产品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公共环境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

2.以相同岗位上的不同工作任务或服务任务为工作技能或服务技能构成教学单元。《人体工程学》的“家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运用”分为3个教学单元:桌台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坐卧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贮存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

3.以具体“工作过程或服务流程”构成教学内容。在“贮存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教学单元中选择“衣柜功能尺寸设计”为教学内容,按照尺寸设计、功能尺寸设计、外观设计的顺序,将人体工程学内容融入衣柜整体设计之中。

4.以工作或服务中的设计要求和实操注意事项为“技能要点”构成教学重点难点。在“衣柜功能尺寸设计”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主要以人体的基本尺度为依据,同时还应照顾到性别及不同人体高矮的要求。教学情境设计为分别给不同年龄构成、不同性别比例构成和不同文化程度构成的家庭设计衣柜。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三)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人体工程学的授课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艺术设计是在具备艺术性的同时还应拥有科学性,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本课程安排了一次小课题设计“座椅设计”,根据美观实用的原则运用人体工程学知识,首先分析实物案例,如学生椅、阅览椅等,运用已具备的人体工程学知识,分析这些座椅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改进设计建议。作业提交内容包括改进效果图、必要的结构图、原设计中存在的人体工程学缺点。课题主要是对人体尺寸测量章节内容所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训练使学生重点掌握椅类家具(休闲椅、工作椅)基本尺寸规律(对于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面、椅背的倾斜角度及其弯曲曲率规律。养成整体匹配意识,亦即尺寸、倾斜度、曲率的整体配合规律。最后通过作业的展示及点评,使学生受益匪浅。

改变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在“视觉与艺术设计”教学中,首先通过让学生试做《乐嘉色彩心理学测试》,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出色彩与心理变化的关系,继而深入探讨色彩设计。在总结时,向学生展示目前在色彩设计中获得国际荣誉的作品,使其在作品欣赏过程中,体验设计大师如何运用空间色彩调节人的心理情绪。

本课程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开展了校园环境调查、商业环境调查、居住空间调查,和学生共同完成了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与结果统计与分析,使学生对不同空间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标准逐步熟悉。通过实地测量、考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重新理解。本课程设计了一次调研报告“定州大世界商场的商业空间设计”,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从商场外观设计(男装、女装、超市、内衣区等)的展台、灯光、通道、展示设计等多个角度,去发现现实商业环境当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问题。学生通过调查分析汇总以后,不但加深了对人体工程学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养成。学生将报告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陈述,不同的案例及每个学生的思考都能得到共享,加深了大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提升职业技能,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又是教学核心。在“触觉与艺术设计”的单元教学中,我们将课堂选在了定州市博陵建材市场,对学生下达不同的工作任务。真实的工作任务促使学生认真去思考,经常深入建材市场,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增加专业知识,熟悉工作岗位。比较在教室里的理论讲解,走入工作环境,明确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更受学生和用人单位欢迎。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

《人体工程学》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普遍开设,课程建设已逐步成熟。其中天津美术学院李维立老师团队的《人机工程学》、天津科技大学张峻霞老师团队的《人机工程学》、安徽工业大学晏群老师团队的《人机工程学》、华东理工大学程建新老师团队的《人机工程学》、江苏大学何灿群老师团队的《人机工程学》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很多教学成果,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是值得借鉴参考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潘鲁生.艺术与技术并重――关于设计艺术职业技能教育的断想[J].设计在线,2004.

[2] 刘晓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5).

[3] 朱星彬.“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人才培养模式之实践[J].宁波职业技学院学报,2008,(6).

篇3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一、教学过程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大学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一学期之内教授完毕,学分设置为2-4个,主要面向艺术类学生,要求学生具备设计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在课程之初向学生梳理课程进行的流程,让学生在课程开始的初期就对自己的作业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和方向。把课程流程告知学生后,在整个学期前半部分,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让学生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之后再及时设置分段式步骤分数比赛机制,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将新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作品,在每个阶段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数评比,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纠能力,及时对学生的作品作出反馈,帮助学生做出修改,及时修正设计的方向,让设计尽量保持在一定水准之上,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实际操作的兴趣与激情。通过以柜体设计的教学个案来分析教学过程中真景实做的过程以及教学成效,归纳教师在课前需要做的理论准备,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合理设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环节,总结如下:1.1了解柜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构造在课程的一开始必须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大部分学生之前对人体工程学没有任何概念,需要在前期先把概念及应用范围先教授给学生。在教室里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与测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机工程学的未来发展、研究对象等。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例子,让学生感受人机工程学的实际应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人机工程学的学习热情。通过理论讲解,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人机工程学,了解了它的应用范畴和心理范畴,树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1.1.1人机工程学概述人体工程学强调以人为本,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系统地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合理关系,主要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机能,解决人的健康安全、机器的工作效率和环境的保护问题,以达到人体在物质、精神、文化层面的要求。1.1.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机器—环境的互相作用;研究生活中的效率、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人机工程学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在设计产品中,要充分体现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在每个设计阶段,都要做好人机工程学设计,保障产品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1.2案例引导1.以玄关柜柜设计为案例进行前期铺垫,分析玄关柜的实用功能,以及人机工程学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方面,为接下来的衣柜设计打下基础。2.让同学们模拟业主并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情景模拟,分析总结玄关柜的用户需求,把握设计方向,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具体实践,把书本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去。3.同学们对目前玄关柜设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如使用感、高矮、舒适度等角度,分析当前设计产品的设计缺陷和成因,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调整整改方向。4.对目前市面上玄关柜设计进行问题挖掘,除了现有的问题,还要激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挖掘产品存在的隐性问题,充分考虑到使用者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地去思考人—机之间存在的隐性问题。通过对上述玄关柜设计环节的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情况,逐步引入到课本内容,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重点讲解人机工程设计的原则。1.3学生在教室内测量并设计衣柜的基本步骤(教师在一旁指导)本节课程选择把机房空间改造为室内衣柜设计,衣柜设计贴近生活,是每个人每天都需要接触到到东西,从而学生也更能够有代入感,通过自身实际使用感受来对人机工程学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课程也更容易理解上手,降低第一次实践的难度。本课程不能脱离学生的动手实践,而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正确的测量尺寸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室内设计的空间测量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大多数学生经过理论的学习,对于测量尺寸有了一点概念,但是如何从理论转化为实践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必须通过自己动手,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的动手能力,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因此,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细心耐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测量步骤,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改正,让学生意识到测量环节准确的重要性。1.4真景实做----室内教室空间改造衣柜设计在每一位同学都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操作、能够独立完成测量工作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最关键的部分-----测量机房空间并进行衣柜改造设计。1.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2.把测量结果用手绘的形式绘制成图纸,结合用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3.分组进行方案深化,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讨论并商讨出修改方案。4.教师进行分段式打分点评、指导修改。

二、教学条件与保障

2.1师资条件

第一,本课程需要由多名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教师团队。通过对课程进行集体备课,制定课程计划,实施指导等教研环节,细化了课程的每个环节,对课程中的教学难点进行集中讨论,统一课程方案,同时对每个班级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区别化教学,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第二,教师要具备全面专业的知识架构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热点也在不断改变创新,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参与科研活动,跟踪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第三,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在互动性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

2.2教学保障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测量工具、机房以及相应软件支持,以保证学生在上课期间能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实践。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在学生实践过程出现意外时,指导教师能够及时作出应急对策,以免发生意外。

三、柜体设计的实施及成果整理

学生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训,记录自己实训的数据,实训结束后把测量数据在电脑上用CAD软件进行绘制,完成对学校机房的测量及柜体设计。在课后反思总结自己的实训操作过程中的错漏,结合理论知识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看当前设计产品是否还存在应用问题、是否有更好的改进方案。由此经过一系列的练习,学生就完成了人机工程学中柜体设计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以下展示的是本课程的部分学生作品。

四、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段式分数评比机制,增强趣味性,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翻转,使学生对于人机工程学这么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分组实践中能够身体力行的对人机尺寸、使用感进行深入对讨论与推敲,增强产品实际应用感。上课过程中学生之间也会对同一设计的不同看法进行讨论,拓展学生思维,丰富课堂内容,使得整个课程更加具体化与立体化,极大的改变了“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学习方式,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如:同样的教学过程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成果。有些学生上课比较认真,操作时积极主动,并且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主动帮忙指导其他比较薄弱的同学,有些同学则比较被动,人云亦云、浑水摸鱼。其次,由于测量环节的工具受到限制,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各个小组同时进行操作,只能轮流操作,造成教学时间浪费,导致一些学生监管有些困难。同时也由于学生对测量尺寸的不敏感,测量数据不准确,在教学效果上有所影响。最后,在教学上教师也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正问题,加大控堂力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力夫,李玮.课程思政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0(12):36-37.

[2]刘畅,李晓娜.金课背景下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工业设计,2020(12):30-31.

[3]黄伟.项目教学法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12):206-207.

[4]周敏.以设计实践为主导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9(6):105-106.

[5]夏敏燕.以应用为本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建设[J].设计,2016(21):88-89.

篇4

关键词:生活方式;现代设计;再创造;人类生活;再次出发

想创造理想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先贤们用物以致用为本;人为物本,物因人用等设计哲学给出了他们千年前的指引。在人类发展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设计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不同时间结点的发展和着重点会不一样,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创造,迂回,前进的过程。

一.中西方的设计历程与探究

从考古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皿上广泛的运用装饰纹样进行装饰,可以理解为最早的艺术设计,它是人类文字和审美活动的开始,是人类艺术活动产生的前奏。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将植物纤维或者动物毛发搓捻成绳,然后制作套索、网等工具,并进而在结网技巧的基础上形成了原始的手工编制和织造技术,生产出人类早期的布料和衣物。纺轮和纺锤已经出现。

人类逐步进入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现代社会。但一切造物的思想都是基于人为设计的本体而考虑的。这也是人类满足自己生活方式的基础。

在西方直到进入大工业时代,随着工业设计的发展和理论的成熟,人们对功能与形式等关系的理解有更深入的认识。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再到后来的现代主义运动,国际主义运动,后现代主义运动人为本体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不论从人的感官出发还是人体舒适度考虑。其间对于功能与形式的讨论屡次出现,但在功能主义的基础上赋予一些人性化的意味,也成为了现代设计考虑的一个方面。而恰恰是这些元素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生活方式。

二.影响现代设计的设计方式

在设计探索的过程中人类一直在为自身的理想工作,生活方式做着实践,也提出一些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念。早期对人体工程学的探究就是在为人类创造理想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大突破。 后期的人性化设计也是这一方面的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如现在我们常用的无限鼠标就充分利用了人体工程学原理,既精确的算出了与下接触面的磨察也考虑到了不同人的手型握持舒适度。

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在今后的设计发展中期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与品质生活相辅相成的还有对环境的持久适度利用。现在大力推崇的适当设计和绿色设计就是在保护环境资源方面对人类提出的要求。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巴巴纳克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在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强调,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

三.设计到底为了什么

当设计发展到今天,“设计到底为了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设计师们却很难给出全实的答案。在这个方面显然日本的设计师走在了前面,他们更愿意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探究设计如何更好的创造生活方式。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日本现代设计师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策划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关系。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他也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传达上,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设计大部份为商业性质、少部份为艺术性质。都是为构建有意义的秩序而付出的有意识的直觉上的努力。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就是设计。它从不经意间就创造细微生活改变,提供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穿戴着经过设计的服装;生活在经过设计的房屋内,使用各种设计过的各种日用品包括代步工具等;在自家书房使用着他人设计的工具劳动着,为别人设计精妙之处为自己生活带来方便而赞叹不已。我们无意识的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四.创造并再次出发

提到设计能创造理想的生活方式不得不举微软公司例子,它们靠信息的软设计给人们生活带来更高品质的享受。与原始先民不会想到我们有天会开上汽车一样,1975年以前,对电脑这个名词都知之甚少的人们更不会想到家用电脑会创造人们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现今人们熟练的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Internet Explorer网页浏览器及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套件,MSN Messenger网络即时信息客户程序,Xbox游戏机的同时人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电脑应用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更变,人类几千上万年保持的生活被改变。人们都进入到了一个由比尔盖茨设计的方式中,他创造了人类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改变了一切。他作为设计者也为之改变。由一名肄业大学生成为了世界首富。

“再次出发”,给一件东西下定义或者再设计并不见得就是对其有所了解。如果能够先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然后再尝试挑战它的真实性,才有可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现知的设计形态已然,要想在现有的器物上通过设计再创造,给原有器物一个更新的定义,以至让人们认识它却又能重新发现它的不同。为人类创造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面对当下,我们不的不:再次出发。

参考文献:

[1] 余强.《设计艺术学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2] 傅克辉.《中国设计艺术史》.重庆大学出版社

篇5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课程建设;技术应用

工业设计专业工业设计教育的特征在于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其中综合性意味着设计中的知识涵盖了科学和人文领域(Narvaez2008)[1]。Hoadley与Cox(2009)年认为,“设计是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一课,因为它连接着理论和实践,是用来解决不合理的结构、开放性问题的科学活动”[2]。设计知识不是简单的信息,它不能直接以传统的方式直接教给学生(WenzhiChen,2010)[3]。《人机工程学》课程作为一门工业设计等所有从事与人有关的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却还在遵循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灌输+课后知识性问答作业+课终闭卷考试”[4]的模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自《人机工程学》课程开设以来,教研组成员立足于学校技术应用型本科的特色定位,根据理工科生源的知识结构特征组织教学,逐渐形成了注重运用理论进行设计实践、以机电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课程特色,但在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人机工程学设计案例不足,具体如何应用人机工程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细节不够深入等。在此次课程建设中,课题组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了进一步探索、改革,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以设计课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人机工程学,从而培养学生具备以人为本的设计素养,灵活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实践。

一、《人机工程学》课程建设目标

《人机工程学》课程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整体性,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具有基础性质的专业课程,是工业设计学生进入本专业各个设计方向学习的基础,属于承上启下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课程建设之初,依据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定位及课程性质明确了课程的建设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人机工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培养“以人为本”的设计素质

通过《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初步学会从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出发,对产品进行人机工程学方面的改良与创新。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素质。

(二)通过搭建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使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人机工程解决方案

以往的《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理论偏多,缺少理论向实践的延伸。在课程改革中,需要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通过一个设计项目或设计分析,使学生体验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意识,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人机工程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明确“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以面向机电、仪器仪表产品的工业设计”为特色。因此,在人机工程学课程建设中,尤其突出人机工程学在大中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中的运用,为培养机电产品设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作为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人机工程学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48教学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然而通过精讲多练,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删减,以基本理论为核心,以设计项目作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进行贯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主要体现在:

(一)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课程教学链

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单项实验——小课题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链,以设计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贯穿教学内容。对原有人机工程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重点,精讲难点,着重讲述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突出知识的应用,学会以人为本发现设计问题,综合考虑各因素,解决人机工程学问题。

(二)注重由理论到实践的设计案例分析与设计项目

通过单项实验、小课题设计、课程设计三个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验,使得学生掌握常用的人机实验方法,并逐步能自己设计相关实验。小课题设计是体验一些小型手工具产品(如电吹风、牙刷、美工刀、锤子、榔头等),分析现有产品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设计改良方案,并与原产品作对比分析,制作改良模型,体验设计的成效。在后续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针对电动工具等机电类产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设计。

(三)注重突出我校“机电产品工业设计”的专业特色

在教学内容中,结合机床、交通工具等典型机电产品分析人机工程学应用方法。在小课题设计中,分析体验小型手工具产品,帮助学生初步体验机电产品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对机电产品进行深入分析与设计,在工作室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中选用机电产品作为主要设计实践对象,并与相应的企业与设计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成功搭建起“理论”到“设计”的桥梁。

三、开放创新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课程中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在设计项目的各个阶段有机地引入相关的支撑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企联合的“多讲”教学团队

在设计分析与实践环节中,将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或者教师与设计公司资深的设计师、企业技术人员形成教学团队,以讲座、workshop等形式共同参与教学,形成教师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多讲”模式[5]。例如,在讲解人体数据、手工具人机限定时,邀请以此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老师做讲座,了解前沿知识,了解实验的设计方法。在具体设计手工具时,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相关工程师、设计师讲解他们的设计经验、设计限制,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原则。在设计方案呈现阶段,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组成评图小组,共同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避免教师的一家之言,保证评价的公正性、有效性,能更全面地评价方案。

(二)开放创新的过程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以L.Stenhouse的“过程模式”理论为教学方法理论依据,积极采用参与互动式、体验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法和发脑风暴训练等现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互动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某些案例或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让学生从人机工程学角度进行优秀产品的分析评价,提高鉴别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人机分析方法;在座椅设计章节之后,精心组织、鼓励学生对一些名家设计的座椅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避免了教师上课“一言堂”的做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教学:在课堂作业中,有一个是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小组成员的人体尺寸,分析在人体尺寸数据中的百分比,通过体验对人体数据与测量有了直观的认识。小课题设计是通过体验现有手工具的人机设计,提出改良方案,并制作模型体验改良效果。在试用产品以及设计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掌握人机设计原则以及最终的人机效果检验方式。现场教学:在部分章节中,通过参观、现场讲解,让学生体验触摸感受设计,如仪器仪表、手工具设计,从而对设计有直观的认识。案例教学:结合优秀实例,包括校企合作企业的设计实例进行讲解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引入方案投标、设计比赛,学练结合,教学内容也就更为有血有肉,有针对性。头脑风暴训练:在设计项目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设计方案,意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联想和创造性的设计想象力。

(三)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模式

工业设计专业在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有着自身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过程,培养学生按照程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机工程学》课程评价采用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在每一项教学环节中的表现、作业情况进行考查,结合期末的理论性知识的考核,充分体现过程教学思想。同时,在与企业合作的设计项目中,最终的考核由企业人员参与或以企业项目评价标准为主,教师为辅,学生相互的评价也占一定评价比例,多方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实现“多维考核”的形式,从而更能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陈述最终方案时,采用每个小组陈述总体思想,每个学生用一定时间阐述自己的设计,充分锻炼了学生,也是学生与教师、企业人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重要过程。

四、总结

篇6

技工院校实习(实训)学生(以下简称“实习生”)在增长知识和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特别是与劳动环境相关的安全生产问题。一旦实习生出现安全问题,除了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灾难性打击之外,同时也对实习单位和学生所在的学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实习岗位安全事故预防、保护实习生人身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一、教材及其出版概况

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安全意识,是解决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三大原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之中“人的因素”的最重要手段。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学校应当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有违反,将受到罚款等处罚并责令限期改正,如逾期未改正将会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罚金,同时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

为了避免实习生发生安全事故,让学校能够在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之前强化补上安全教育这一课,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养今后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学生实习(实训)安全教育读本》,本教材由我国著名的安全专业领域专家吴超教授主编。吴超教授是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著名安全生产专家、教学名师,国家注册一级安全评价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协助组副组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等。

应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邀请,吴超教授在编写此教材的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与热情,紧扣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将本教材编写成了一本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简明扼要、易学易懂的实习生安全知识教育读本。本教材还配套了大量事故案例及其分析的PPT课件,需要的师生可以与出版社联系免费索取。

二、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重要而紧迫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实习生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可达万分之四,基本与在岗职业劳动者持平,事故的发生贯穿于包括岗位实习、交通、住宿等环节在内的整个实习过程。这一现状侧面凸显了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薄弱和安全知识与能力的欠缺,也能够间接反映了一些技工院校在学生实习组织与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分析近些年实习生安全事故案例可以看出,导致实习生安全事故伤害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仍处于缺失状态,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校在教育中能够重视防火防盗、交通安全等公共安全内容,但是缺少业安全与卫生知识的普及;学生到实习岗位之前,没有进行厂、车间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或教育不到位,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实习单位存在设备老化、危险源没有及时消除或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等。

因此,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和实习风险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重视实习生的安全教育培训,使他们在实习岗位能够有安全意识,自觉反“三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三、实习生需要补充学习的安全知识内容

实习生工作岗位环境一般与普通职工相同,但是在生活环境中有与企业职工有不同之处,仍然在某些方面没有脱离教育环境下的集体生活。实习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设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安全意识和安全观

具备科学的安全观和培养敏锐的安全意识,及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规律至关重要。可以从几个方面内容着手教育培训实习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树立生命安全至高无上的观念,建立“安全为天,生命为本”的安全理念等;培养时刻防范意识,认识到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没有绝对的安全,而危险确是每时每刻每地客观存在的等;人人需要安全,是人类普遍性和基础性目标,安全需要人人,需要每个人付出努力去争取等;安全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教育是终身教育等。

2.职业安全基础知识

实习生需要补充的职业安全基础知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管理理论以及技术基础等,具体应该重点包括内容:事故致因方面,如事故特征、事故预防的原理,哪些行为属于不安全行为等;危险辨识能力方面,如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辨识人、机、环境潜在的可能危险源和存在的风险并正确处理或避开等;消防安全方面,如火灾的特点、原因、扑救原理等基础知识,常见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等;机械安全方面,如常见机械伤害的类型、机械安全功能以及特种设备基本知识等;电气方面,如电气致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触电急救等基本常识等;交通安全方面以及公共设施安全方面等。

3.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实习生需要补充的职业卫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职业病的法律法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职业病特点与损害;劳动生理与心理健康知识,女性特有的劳动保护等;粉尘与常见生产性毒物的常识,粉尘的危害、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职业中毒表现等;一些物理性因素职业病知识,知道生产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噪声、电离辐射、射频辐射、不良照明和气象条件对人体的伤害及其预防等。

4.旅行和野外活动安全及防恐知识

篇7

[关键词] 骨关节;创伤治疗技术;组织工程学;康复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016-03

骨骼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如果人体骨骼健康得不到保证,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巨大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骨关节创伤的病例也在不断增加,但是骨关节治疗技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不断提升。对于骨关节的治疗有了更新的理念,对于骨关节创伤的治疗依然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明确影响骨关节创伤修复的各种因素,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新技术,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促进骨关节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1 骨关节创伤简述

骨骼作为人体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1]。作为人体结构的一个支架,骨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负责人体支持、承重以及造血、贮钙和代谢的相关功能。骨关节创伤较为常见并且较为严重,而且具有较高的伤残率,其主要涉及人体的脊柱、四肢等部位。骨与关节损伤所造成的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和骨质疏松等一系列问题更是对人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都有严重的影响[2]。骨关节一旦受到损伤,人体自身的许多活动功能会受到限制,而且所需要的康复治疗周期通常很长,但是只要及时并且有效地治疗,通常可以有最大程度的恢复。随着近几年的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对于骨关节创伤的治疗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且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并发症和后遗症,特别是术前与术后关节的挛缩和部分功能的受限,减少了以后为改善功能而二次治疗的手术过程。骨关节损伤的恢复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一个自然的恢复过程,而适当的正确的康复治疗会有助于缩短骨关节的恢复时期。

2 影响骨关节损伤康复效果的因素

骨关节损伤造成的一系列损伤的恢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不能够急功近利。骨折愈合因素、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以及不合理的固定与活动都对骨关节的恢复情况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应本着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提高骨关节恢复效果的原则,结合医疗康复和其他的康复措施共同实施的方法,来保证骨关节损伤能够恢复到最佳效果[3]。

2.1 骨折愈合因素

骨折愈合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阶段,首先是肉芽修复,其次是骨痂的形成与成熟,最后是骨折骨的重新塑形。因此,为了确保骨折处的顺利愈合,需要正确的固定为其塑形。目前,我国已经在骨科手术中采用了许多优质的器材,对骨折骨进行固定,但是骨折骨的上、下关节仍会存在活动从而造成二次损害[4],尤其是靠近关节的骨折,还有关节处的骨折,都是对于骨折肢体的恢复不利的因素。

2.2 关节损伤因素

关节内的损伤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是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内滑膜的损伤,还有关节面的粗糙所引起的疼痛加剧,关节软骨的损伤加快。特别是软骨盘的损伤,更容易影响关节功能的运转,并会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疼痛;关节的稳定性主要是受韧带的影响,而对于关节的运动功能又由稳定性决定,故关节滑膜的损伤所导致的急或慢性炎症会对关节的运动功能有必然的影响[5]。

2.3 软组织损伤因素

受目前科学技术的限制,临床还不能对软组织损伤的轻重程度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临床医师通常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与知识来进行判断,因此,误诊及治疗方法不当的情况时常发生。受传统方法的不良诱导,对于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往往采用外固定,会造成软组织的恢复不完全,为以后再次损伤和运动过程中疼痛埋下了隐患。

2.4 疼痛

关节疼痛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损伤本身、损伤后的关节因创发性而引起的关节炎,还有因组织损伤或修复不完全所导致的慢性炎症,这些都会拖延恢复的过程和影响恢复的效果。

2.5 固定

依靠现在发达的科学技术,在大多数骨科手术中,需要限制关节活动的骨折处明显减少,目的是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为创伤处的恢复留下足够的运动空间。但是,临床总是存在特殊病例因关节骨折处受限制而造成生活上的不便[6]。为确保损伤组织的正常恢复,需要在术后对其进行合理的固定,限制其活动,以避免二次损伤。

2.6 不合理活动

对于运动训练,不合理的运动量会造成撕裂的组织得不到恢复,这是造成损伤后功能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和引起慢性疼痛的主要因素。如果早期就进行强度大的训练活动,会对组织的损伤恢复起到相反的作用;而在损伤的后期如果为了改善功能,已经被修复的组织可能会因大强度的训练而重新被撕裂,如果产生了新的粘连,相关的关节功能可能就被影响,使得最终的关节恢复陷入了绝境[7]。

3 骨关节创伤治疗技术应用分析

四肢创伤是骨关节创伤中的最为常见的一种伤病,占所有骨关节创伤的60%~70%,其中以四肢骨折以及关节脱位最多见。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且治疗观念以及方法都有了很大改善。对于骨关节创伤的治疗,很多都是按照复位、固定以及进行功能恢复相关锻炼进行的。这种治疗方案的核心环节是固定,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这种治疗技术在理论以及相关方法上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很大的成功[8]。此种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研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应力遮挡效应,应力遮挡效应可以导致钢板下组织缺血,进而引起骨质疏松。交锁髓内钉固定以后,也会在相应的骨折部位出现应力遮挡效应,这就增加了对骨折进行修复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局部软组织供血以及加强对骨膜的保护。

非手术治疗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包括夹板、支具疗法以及锥点状钢板和支撑式固定等,同时还包括动力式交锁髓内钉以及骨外固定器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其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很好地恢复,也解决了很多难题。我国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小夹板以及支具疗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使用的时候缺乏合理的限制,导致由于滥用出现了很多并发症,同时进一步影响了这一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的知名教授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骨外固定器,而且在现代四肢骨折的治疗中起着更加突出的作用。当前,随着骨科微创技术以及骨外固定的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9],骨关节创伤的治疗将会是更加的合理,治疗技术也会不断提高,尽管当前的骨外固定技术依然具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其特点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推广。

4 组织工程学及基因治疗发展展望

近20年以来,关于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材料学的相关研究都获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随之诞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组织工程学。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对骨科疾病的治疗有了很大帮助,可以实现骨的再生以及完成骨损伤的修复,同时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当前,基因治疗在创伤性骨折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热度,国际上很多学者都在进行相关研究。这种治疗方法的实质就是将目的基因完成向关节骨膜以及软骨细胞中,并以此达到抑制软骨损坏的目的,同时促进软骨合成。这种方法的实施,主要依托于目的基因的精确转入靶细胞,并且在稳定的环境下,准确的表达信息。在相关组织以及骨细胞的修复再生过程中,很多基因治疗成果以及临床研究都来自实验研究,但是已经展示出十分诱人的前景[10]。

虽然通过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和发展为当前的骨关节以及骨损坏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方法以及新技术,但是很多问题依然需要继续研究以待解决,如细胞老化和生长因子的恰当发挥以及基因突变的相关问题等。总之,组织工程学以及基因治疗技术治疗方法目前仅仅局限于实验研究阶段,因而基因治疗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依然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可以预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骨关节创伤的治疗技术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

5 骨关节功能康复新理念

骨关节功能的修复以及重建主要是为了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功能,同时又强调将手术、功能训练以及假肢矫形器进行有机的结合。传统观念缺乏对康复的正确认识,忽视了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手术作用,而手术治疗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及手段。而且康复训练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耐心,而且治疗过程也更加复杂,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的进行准确评估[11],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和沟通,尽量取得他们的配合以及理解,对治疗的成功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针对现在的科学发展趋势,微创康复的理念已经逐渐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在临床上却很少有人提及“微创治疗”。实际上,如何将骨关节功能和重建医疗的损伤降低到最小[12],使得患者的身、心两方面都受到最小的损害,至今仍是该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康复过程中所伴随的疼痛感,利用电刺激来为外周神经定位使之持续置管神经阻滞麻醉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控制疼痛的选择。简而言之,对于疼痛的控制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明,控制骨科疼痛的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就是多学科、多种药物结合,利用生物-心理治疗的模式,这是以后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方向。

骨关节康复的主要途径除医疗技术外,还必须正视团队合作和患者内心的心理活动以及整个社会对其的影响,并需要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通过正规地系统地确定长期的治疗方案,严谨有序地实施整个的治疗计划。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 如何理解合理的骨折治疗[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1):6-9.

[2] 李起鸿. 骨外固定原理与临床应用[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8-99.

[3] 王利臣,徐静,卜庆祥. 探讨骨关节创伤的修复及展望[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5(12):11-12.

[4] 李晶哲,夏芸,刘柏东,等. 芦荟大黄素促进皮肤创伤修复作用机理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32(11):22-23.

[5] 陈康,王大平. 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研究新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8):721-723.

[6] 梁加利. 骨骼创伤修复和重建的发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33(11):35-36.

[7] 曾炳芳,刘旭东. 肢体骨骼创伤修复的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7(4):54-55.

[8] 陈莹璐,宫毅. 创伤修复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49(3):36-37.

[9] 蔡锦方. 皮瓣与创伤修复重建――创伤外科医生应学好用好皮瓣移植技术[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51(4):33-34.

[10] 张晓刚,曹林忠,苏安平. 脱管散促进创伤修复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50(11):67-68.

[11] 袁泉.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8(6):101-102.

篇8

家具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使用行为服务,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美学法则来设计家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家具与室内其他设施构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环境,只有满足和完善人们对家具的各种使用行为要求,才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如要完善当代家具的设计,整体来说必须遵循当代家具的设计原则,更新传统的设计观念,以全新的设计思维观念去创造家具文化。当前,创立这种新的观念仍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个挑战,也就是说,在新世纪的家具产品开发活动中,要创造出一个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要求且具时代文化发展特征的设计理念,才能引导家具设计潮流健康地向前发展。那么,这个全新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有哪些内涵呢?笔者认为在家具设计中把握现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满足现代生活和工作的行为要求,以现代科学技术为生产手段,享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与好处,注重保护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平衡,深层次的体现各种文化特色和风格,这就是当代家具设计新的思维理念。

一、把握现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

任何产品的设计,其核心都是创造,创造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家具的设计也是一样,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美的产品形式是设计的基本要求。

实践证明人们的审美意识潮流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家具设计过去整齐划一的纯功能主义设计风格已被证明其最大的弱点是桎梏人的精神,这种格调固然不可取,但没有时尚文化特色也是不能经过时间考验的。

文化时尚的时代特征不仅是文化的差异,除了具有审美意义,代表对流行文化的艺术表现以外,还表现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追踪和表达,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能够通过对产品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的差异性而表现出来。如产品造型与结构中最新技术与材料的应用水平就标志着家具文化的时代特征。这里有许多的例证,如上世纪60年代我国通用木工机械和机械弯曲模压胶合技术的运用,所创作的家具风格形态和结构现在尽人皆知。现在,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广泛地使用组合机床和计算机仿形技术,使木制品、家具的加工能力和工艺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家具的造型、结构创作的自由度有了广阔的空间,家具形态的文化、科学技术等时代特征就更明显了。如金属家具中原始社会的铜制家具和现代的金属家具体现的就是两个时代特征的概念,无论是文化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表达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内涵。

因此,家具新的设计理念要以能够体现当代文化背景为基础,以新功能的拓展,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运用为主要创造要素,强调各种设计元素综合能力的运用,寻求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创造出美的造型形式。

由于美的观念是社会历史形成的产物,美的造型形式是最具时代特征的要素之一,所以家具设计构思一定要掌握流行性原则,要求所设计的产品能够最强烈的表现出时代文化的特征,符合时代审美趋势的发展和认识,只有把握现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才能使作品符合时尚美的要求。

二、满足现代生活和工作的行为要求

要以人的使用功能、行为需要为基础,采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指导家具设计。如在确定家具各项规格尺度的时候,要根据人体的整体和局部尺寸,人的生理特征,人体的动作尺度,人体的肢体行作为活动范围的尺度,作为家具的设计尺度设计依据;根据使用功能的性质,如休息、工作的不同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处理。要尽量减弱疲劳、紧张、忧患以及环境生态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寻求人与家具之间的一种最佳和谐关系;注重家具功能设计上使用个体的安全、舒适性,避免减低工作效率和降低生活质量,从而满足生活与工作的对家具的要求。

除此以外,我们知道现代家具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我国稍晚一些,但世界各国都是以各自的文化背景去诠释现代家具的理念。家具的设计虽都充满了现代大工业生产的痕迹,但还是有一定的地区特色,这是地域文化和群体文化在起主要作用。现代家具所表现的这个“人”,是指群体的人,是大多数人的共同需要,因此,其文化特征是群体文化,强调的是共同文化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同种层次文化集团的人群思维。

进入新的世纪以后,后现代的家具设计思想在设计领域蓬勃地发展起来。与其他产品设计一样强调当代风格的表现,虽然同样是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其设计理念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化,人体工程学已不仅是滞留在测量学的意义上,同时还要跨越生理学阶段,进入到对人的心理的研究与应用层面上,实际上就是将产品的功能与人的审美特质相结合,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愉悦。这里虽然同样强调的是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为主的“以人为本”,实际上,这里的“人”已经由群体的“人”转化为个体的“人”,产品设计在满足人们基本生理行为需求以后,更注重要以个人的心理需要为主,重视人性化、个性化设计,提倡个性解放和个性的表达。要求每个人在使用家具的过程中,感觉要自然、方便舒适,并与心理感觉相协调,将人体工程学从简单的测量学、生理学层面上升到心理学的审美意识层面上,融当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真正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行为需要。

三、享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与好处

现代家具产品的设计应以现代先进的科学工艺为生产手段,在产品中体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将进入一个高科技、智能化发展阶段。所谓高科技是指在这个阶段家具的设计和制造将大量采用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如光电技术、遥测感应技术、遥控技术、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智能化是指在利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延续人的控制思维,使家具功能进一步完善和舒适。这些技术在家具的设计和生产中应用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从现在来看,室内家具和设施的设计上已经出现了这种倾向。人们使用智能化家具时最主要的要求是对人在使用家具状态下,对人体健康状况和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保护和管理,如各种保健、按摩床、按摩椅和为残疾人生产的计算机控制的轮椅等,因而家具功能和形态将来可能出现一些我们目前还没有考虑到的家具形式。家具设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主要是提高家具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从而适应现代工作节奏和生活质量的需要。

当然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既包含家具产品中的科学技术含量,也包括产品加工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机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

四、注重保护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平衡

在家具产品开发过程中是否注重产品生产、使用和淘汰的全过程实现环保无害化设计;是否在产品中采用一些不破坏生态平衡、无污染的新材料;能否减少加工污染与节约社会资源等,这些对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一些家具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对人有损健康,对环境形成有害的污染或公害。因此,为提高生活质量适应当前环境保护的要求,要求家具产品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以绿色、安全,对人体和环境无污染、无危害为主要设计理念。

也就是说,应在家具设计中广泛应用无污染公害的材料,基本材料应以使用各种天然材料、有利于回收或能够二次加工的材料为主,如选择各种材质的天然实木、人造板材、金属等。虽然人们越来越趋向于选择天然木材,但由于天然森林逐渐减少,木材价格越来越昂贵,尤其是名贵的稀有树种的采伐更加受到限制,完全采用天然材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个挑战,因此,在生产中既要考虑环保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又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对于自然资源,要尽量保护,要提高天然材料的利用率。

达到无污染公害比较容易,但是要达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如现在的木质家具虽然是天然材料的,但在淘汰后的处理同样是比较困难的,似乎只能采取部分燃烧的办法,别无良策,没有一个理想的分解或再生办法,这实际上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在设计之初就应当考虑到的。引导家具设计考虑到淘汰和最终的再生利用的问题,是现代家具设计新的设计理念之一。

另外,可以立足于现有的家具基本生产材料,改进这些基本材料的性质,使之能够安全的进行物质再循环。否则无论从那一个角度去看,不能无害回收的材料都将会被淘汰,一旦形成公害,就会对人身和环境构成永久性的伤害与破坏。总的来说,绿色环保家具除了要求在家具的使用过程中,选用不能对人有任何污染危害的原辅材料以外,还要采用各种先进工艺技术,保证对家具的原辅材料的选择、加工、使用淘汰后的回收等各个环节都不能对环境产生污染公害。

五、深层次的体现各种文化特色和风格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家具设计除了要随时把握现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以外,更要有意识的、深层次的体现各种文化特色和风格。

当前由于跨国经济的发展,导致各种文化交流更加开放,世界文化的发展主流是特色与融合。特色是指各种文化理念思维上的差异,各具特点,争妍竟放,这些文化理念既有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也有强调人的作用的群体和个体文化。而融合则是各种文化特色的融合,如地域文化之间、历史文化之间、民族文化之间,以及各种文化与现代的科学技术之间的融合。现在广泛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提倡个性思潮的展现,追求回归自然。而追求回归自然、提倡人性化设计首先就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其次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最后在心理上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追求个性化设计,强调人性的发展与过去的功能主义、新古典主义、构成派和仿生学派一样,是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在这种强调人性的发展也是在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等条件下,时尚文化潮流的表现,它所派生的出的家具形式自然是人们最推崇的,是适应现代生活的。

篇9

没有健康的身心就没有一切,也无法在新世纪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健康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人类要确保健康必须要有营养、运动和休息三要素,现代人对前两个要素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人们对休息特别是休息中的睡眠对人体的健康的重要作用还较为忽视。要知道睡眠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生理活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状态。它占人类三分之一的生存形式。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科学家曾做过动物的生存试验:不进食的动物能生存20天,不给水喝的动物能生存7天,而不让睡眠的动物只能生存5天,可见睡眠是多么的重要。

二、睡眠不好的危害性

一个人若长期睡眠不足或患有失眠症,轻者易出现躯体疲劳,精力不足,注意力涣散,头痛,头昏脑胀,同时还伴有心理上的不适而且持续时间长,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心绞痛、脑出血、脑梗塞、高血脂症、糖尿病甚至恶性癌变等。五分之一的脑血管病患者都和睡眠障碍有关,另外还可以引发精神病和各种事故的发生,45%的车祸都和睡眠不好、疲劳驾驶有关。在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睡眠障碍。睡眠不是小问题,它比吃饭更重要,它将会影响到个人、家庭和社会,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如何保障有良好的睡眠

1、首先寻找影响睡眠的原因。如遇到有矛盾、挫折、紧张、压抑、情绪低落、焦虑不安难以入睡时应努力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要自我调整心理;树立遇事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待人要有豁达乐观的心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要有接纳心,宽容心,要宽厚待人,严于律己,这样就能做到心里坦然,心态平衡。

2、早睡早起身体好。凡是健康者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即顺应了自身的生物节律的变化即所谓“生物钟”的运转规律。因此挑灯夜战,盲目追求夜生活的夜猫子都是扰乱了人的生物钟应有规律,影响健康的。因此我们要告诉他们不管为

工作、学习,还是娱乐也好,都不要打乱睡眠节律。因为到了夜晚人的大脑和躯体各个器官的活力已经下降到最低谷,如继续强迫它去工作,就会使各个器官,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疾病。

3、不要忽视睡眠用具对睡眠的作用。各种心理、生理、习惯、环境等因素对睡眠是极其重要的,但我们也不要忽视睡眠用具床对健康的影响。劣质的床使人不舒服,会影响睡眠质量,直至影响人的健康。据世界睡眠科学对寝具的分析,太软、太硬都会对人体脊椎产生影响,可导致206种之多的疾病危害人的健康。良好的寝具则能简捷、方便、舒适地助人入睡。当今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睡眠寝具,我们要选用科学的、环保与健康的材料制成的寝具。现特向您推荐杭州大华金辰磁性远红外床垫和磁性远红外被子、枕头等产品,这些寝具的优越性在于:

(1)、它的设计是符合人体工程学,是按照人的颈、胸、腰、脊柱的自然弯曲度的生理特点设计制作的,它的硬度适中,厚薄松软适度。具有高弹性指压静体按摩功能,能均衡地承托起人体,能维持脊柱自然弯曲度的功能需要,使人卧床后颈、胸、腰、肌肉放松,而且具有保温、导湿、通气、防螨及阻隔有害电磁波辐射等功能,助人舒适、方便、卫生、自然地入睡,因此它的设计是科学的。

(2)、它的制作材料是高科技环保新材料,如医用磁石和特玛琳宝石纤维。磁石产生的磁场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磁场作用于人体能改善睡眠,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深度,同时磁场对微血管的功能有良好的影响,它有调节微血管的收缩功能,使血管扩张,管径变大,血流加快等,这样能改善心脏的供血、供氧及其营养状态。磁场还有降低血脂、净化血液作用;在磁场的作用下胆固醇的长链与支链变成了短链,成为多结晶中心,有利于分解与代谢,或通过磁场对酶的作用,能影响脂肪的合成;磁场还可以改善血液流动量,使得红细胞的聚集性减弱,增加了红细胞的流动性、从而使血液黏度降低,起到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磁场还可以提高人体机体的免疫力,对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内分泌酶的活性都有一定影响。另一种对健康睡眠有益的叫特玛琳TOURMALINE的新材料,是一种天然宝石,现亦用于绿色环保与健康领域,这种新材料具有发射远红外线,永久释放负离子、生物电现象及微量元素等,是多种功能环保材料。它能激活机体内新陈代谢,使抵抗力弱者变强,调整血压,平衡植物神经系统。它的作用是通过生物电的作用,活化组织细胞,促进核酸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的自愈力、免疫力及抵抗力;通过负离子生物效应使空气无毒化,空气中的负离子增多,使皮肤吸收更多的负离子,有调整血压,平衡植物神经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净化血液和抗自由基的作用;通过生物电的作用,使紊乱的生物电流得以调整和恢复,从而使机体恢复健康。

(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创新,手机、电脑、电器化的普及使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丰富,但危害着人们正常生活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多,无形的杀手成了危害生命的主角;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恶性肿瘤、老年痴呆等都和电磁波的辐射有关。是产生慢性疾病的无形恶魔。大华金辰防辐射床垫、被子、枕头使人在睡眠时对身体起到屏蔽保护,达到卫生、健康。

(4)由于螨虫的危害性很强,防螨早已被人们所重视。现在防螨的方法主要是化学法,即在床垫表面材料内添加化学药剂以杀死螨虫,但同时也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了相应的伤害。大华金辰寝具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生产的特卫强专属防护材料,这是因为其构成单丝的纤度(DPF)最细可达0.5微米,约为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粗,包括尘埃、液态水、油污、皮屑等均不能透过。虽然螨虫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是其直径远远大于0.5微米(螨虫身体大小在300微米左右,其粪便在10~40微米之间),经国家权威机构,上海预防医学研究院检测:TyvekADM具有防螨功效。

综上所述,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睡眠障碍,即失眠症是可以预防的。因为人的正常生活方式和心理、生理素质是可以自己培养和维护出来的。健康是自己争取来的,所以说健康、生命就在你自己的手中,百岁不是梦,只要你去付之行动,财富、幸福、美满、长寿都属于您。

本文作者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神经内科医师、教授

中曰友好医院原副院长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篇10

[关键词]呼应之美;本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08)08-1223-03

Aesthetic medicine and the explore about Make-up art of beautiful echo

CHENG Ai-ping1, WANG Chun-hong2

(1.ShenzhenFeifan Medical Cosmetology Hospital,Shenzhen Guangdong,China;2.The Art School of Image Design, the Shanghai Mao Ge-Ping)

Abstract: Objectiveabsorb the essence of the methods of make-up medicine to improve its professional teaching,so as to sharpen and refine the acsthetic perception of the make-up prysician. Methodssynthesize the acsthetic standard of many schools.Sort out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concerning call,search and analyze the inherent beauty between acsthetic medicine and make-up art.Resultstake the advantages of make-up art to complet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acsthetic medicine making people inclined to natuaral beauty. ConclusionThe is a coherent beauty between acsthetic medicine and make-up art, which is the most popular guidance for beauty-hunfers.weadvocate them to lead a combining style of body building,plastic operating and making-up in order to find a way to satisfy their individuality.

Key words:echoes the beauty;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呼应”一个熟悉而又经久不衰的字眼,她是文学鉴赏中最常用的一项指标。由前文埋下的伏笔,到后文的悬念被诠释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法,她不断地渗透到各个领域(美容、军事、医药学、工程学、IT、艺术等)。如化妆艺术中常用呼应的造型手法-T.P.O原则;美术中也运用明暗关系、色彩的晕染、渲染来体现人物、环境与角色的呼应。虽然各行业中的呼应是大同小异,但是又各具特色。总之,他们的目的都是“烘云托月,表现主题”。那么,究竟整形泰斗与化妆大师之间,是怎样有机结合、内外呼应地将人的健与美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呢?这有待于我们去探究,为了使该专业能与国际接轨,满足众多新世纪求美者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作出了探索与研究。众所周知,医学美容是着眼于人体的骨骼结构、肌肉走势、皮纹的走向,来通过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是一种“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立足于外部五官的长势通过素描学中的明暗关系、色彩的层次晕染、服饰的装扮来产生视错觉(幻觉)的典雅、时尚、唯美的真实美感,是一种“外应”的结果。她们两者的内呼外应、相得欲彰的联系,将是我们美容医学界探索、研究及应用的新课题。

1相互呼应

1.1殊途同归:医学美学与化妆美学,一源于整形外科,一源于美术艺术,两者逐渐向医学美容领域渗透,最终独立,共同以人体美为研究对象,殊途而同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必然有美化自身、改变容颜的要求。在社会交际中,容貌美者容易赢得更多的信赖和倾慕,给人以愉快的视觉形象,从而有利于人际间进一步交谈和情感领域的开拓。中央电视台主任化妆师徐晶曾说:“化妆……,能够拂拭掉心灵的尘埃,能够唤起女性心理和生理上的潜在活力,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甚至有人说:“容貌也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正是这种现实社会的需要,人们利用医学手段,来重塑容颜,美化人体;利用美术及艺术的色彩与线条,高光与阴影,造成视错觉,来美化容颜,修饰人体美,二者共同达到藏缺扬优的目的。整形外科学这样一门以诊治畸形为目的的学科,逐渐向美容领域渗透,最终独立出一门学科-美容外科学;美术艺术也逐渐向美容领域渗透,独立为一门学科-化妆造型学。

1.2各有所长:化妆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通过丰富的化妆材料、运用基本底、高光、阴影(暗影)的明暗关系来修饰不理想的容貌,使之接近“三停(庭)五眼”的标准,是在人的客观条件基础上的美化,再润上色彩衬托,起到藏缺扬优的视幻觉美,以此来充分展示自己长处的魅力美学[1];而医学美学是一门以医学原理和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研究、维护、修复和重塑人的健与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新兴美学学科[2] 。两定义告诉我们:由于美容手段不同,各具优势,其美容效果也各有所长。通常将人体美分为生命活力美和人体形式美,对人体形式美的张扬是化妆美容的长处;对人生命活力美的流露是医学美容的优势。人们已公认的容貌美标准为:端正的五官,形态正常的眉、眼、鼻、唇、颏;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的面型;健康红润的颜面皮肤;自然闭合的双唇,微笑不露牙龈,侧貌鼻、唇、颏突度适宜;面部双侧对称,颧颊及腮腺咬肌区无异常肥大或凹陷;牙列整齐,牙齿洁白,咬合关系正常等。标准中包含了形式美和生命活力美两方面。要改变容貌的形态、轮廓,使之符合美学要求,非医学美容莫属。虽然化妆美容也有类似的效果,但只是色彩、阴影产生的视错觉,这错觉与要建立在一定的形态结构之上,且尚需一定的距离,不可能将鞍鼻妆饰成高鼻梁。但对皮肤色泽、弹性、湿润及容貌动势这些都能表现人的生命活力因素进行张扬或夸张,非化妆美容莫属。医学美容是重塑人体美,化妆美容产生的是修饰人体美。例如单睑,给人的印象是眼小、疲惫、迟钝、臃肿的感觉。美容医师根据受术者的要求、脸形、性格、职业设计出各种重睑:较宽的重睑、适中的重睑、较窄的重睑、广尾型重睑、平行型重睑、新月型重睑,并施行重睑成形术以改变上睑的形态,从而增进人的容貌美,并维持较长时间,这是化妆美容无法做到的。但化妆美容也有其优势,一是可重复性,二是对人的生命活力美的张扬。在中国化妆美容界,公认且富盛名的“化妆造型三剑客”-毛戈平、吉米、李东田,他们的妆型和妆色都各具风格,也称为中国三大派别。唯美、典雅、经典而贴近生活的美女是毛戈平大师的化妆风格;时尚、惊艳、五彩斑斓、魅力四射的女人味是吉米大师的指南;前卫、时尚、狂野、诱人的妆型是李东田大师的路线。这些唯美、典雅、时尚、狂野、惊艳……的字眼,都是大师们对人体形式美各方面进行张扬和引领。

1.3相互呼应:呼应,在词海中的解释是:一呼一应,前呼后应,声气相通,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前后照应。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主要表现在美容手段与美容效果上的互补和目的的一致性。如鼻梁低者,先行隆鼻术,使鼻梁加高到合适的高度。一般手术切口采用:前鼻孔侧切口,鼻小柱基底部切口,蝶形切口,剥离鼻背到鼻根部,将雕塑好的L形假体放在鼻背筋膜与鼻骨骨膜之间,术中还须对假体进行适当修整,直到满意为止,最后缝合切口。术后无需特殊固定,1~2个月恢复正常,在2个月内应避免戴眼镜、日光曝晒及暴力冲击。隆鼻术一般选在身体发育定型后进行,男性在17~25岁,女性在15~22岁。隆起的鼻梁如果再配以化妆与之呼应,将会锦上添花。即在清洁皮肤、修眉后,打底以遮盖瑕疵,然后用高光膏,涂在鼻根至鼻尖,反复提亮,以达到理想的鼻型和鼻根高度。一个完美无缺,符合美学规定的鼻子就诞生了。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交相呼应,魅力无穷。所以,时下,笔者建议全球爱美者选用健美-化妆-整形的程序去探寻适合自已个性美的方案,这必将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求美时尚,随着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的出炉,整形美容再次热遍大江南北。

2呼应之美

2.1 呼应美感:审美是人的独特的意识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互动、交错、影响,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活动[3]。审美愉悦就是美感,他是审美活动与其它意识活动的区别。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传说她们美丽无比,分别有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之美称,即是美感,是古人对她们进行审美产生的美感。审美意识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联想、情感等[4],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解、联想,而以联想尤为重要。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能引发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如果将美容领域看成为一个王国,站在美容学的高度对美容王国进行审视,笔者认为,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就像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医学美容好似宫殿的结构、框架、造形,化妆美容好似宫殿的装饰、色彩、气势,两者相互呼应,给人以金壁辉煌之美感。如果将美容领域比作一个美丽的花园,在我看来,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犹如花与叶,花因叶绿而五彩缤纷,叶绿因花艳而生机盎然,置身其中,宛若仙境,心旷神怡。对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之美,也许有人会想起美丽的苹果,颜色红艳,外形完美,肉质可口,内呼外应,惬意与食欲油然而生。近期,一股较强的“韩流”在国内登陆,国人无不因韩国影星的美艳而惊羡,由艳羡而仿效,准确地说,“韩星之美”应属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的表现。

2.2 本质特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众所周知,医学美容是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和谐统一的重塑美,是一种“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通过素描学的属性来产生视错觉(幻觉)的修饰美感,是一种“外应”的结果。探析呼应美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该事物的本质,就客观性来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独有的规定性(或曰特有属性的集合);就人的认识来说,本质是对这种独有的规定性的正确反映;寻求美的本质,也就是要寻求美之所以成为美的本质的独有的规定性。

诚然,医学美容和化妆美容的呼应美与美学是一种子属关系,也是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譬如现在盛行的“唯美、净化心灵,美化他人、美是自然的人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比”等观点,事实上,都是审美主体对人体美独有的规定性反映。换言之,也就是人类在驾驭美容学中的特有反映。医学美容是以治疗手段为目的,而化妆美容则是以修饰方法为目的,自然也就存在本质上的自身属性。

呼应美,也是一种可以找到固定层面的一种事物的属性,她具有自身稳定的独特的规定性,其本质最终是能被人类揭示的。所以,呼应美探析的成果将会给美容领域/产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点燃全球最亮的一次美容火花。

[参考文献]

[1]毛戈平.毛戈平化妆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00-150.

[2]郑振禄,何伦.医学美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7:210-225.

[3]彭庆星,何 伦,秦守哲.美容医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