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置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垃圾渗滤液处置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渗滤液浓缩液;SDA系统工艺水;成本分析;UASB-MBR膜处理工艺;生活垃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8-002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8.013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快速增长,垃圾渗滤液急剧增加,其成分随季节发生变化。垃圾渗滤液作为典型高浓度有机废水,目前渗滤液的主要处理方式是UASB-MBR膜处理工艺。采用膜处理工艺处理渗滤液后,会产生体积约为进水量20%~25%的渗滤液浓缩液。渗滤液浓缩液的有机物浓度和盐含量相对较高,有机物浓度通常为原水的3~4倍,盐分相当于海水。
渗滤液浓缩液中富集了渗滤液中绝大部分的盐分、难生化降解或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以及少量残留的含氮类化合物如氨氮、硝氮等。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有回灌填埋堆体、回流调节池、高级氧化、蒸发和焚烧工艺。反渗透浓缩液盐分含量高,回流调节池或回灌填埋区会对处理系统和填埋堆体产生负面影响;而经过高级氧化后的浓缩液不能被彻底处理,仍会存留一部分浓液,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1 蒸发处置
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就将蒸发法应用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瑞士的四级闪蒸可以使渗滤液的CODCr和NH3-N去除率达到99.5%和98.5%;芬兰采用负压蒸发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冷凝液的CODCr含量低于30mg/L、NH3-N浓度为0.6mg/L。法国某垃圾填埋场平均填埋垃圾4000t/d,2004年该填埋场渗滤液总处理量为35600t,反渗透浓缩液1800t,约占5%,二次蒸发浓缩液1600t,约占4.5%。该生活垃圾填埋场整套渗滤液处理流程运行费用主要为电力消耗、pH调理的药剂消耗、组件维修及更换费用、二级浓缩液的处理处置费用。折算成渗滤液的处理运行费用约为100元/m3。
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关于蒸发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报道。机械压缩蒸发(MVC)作为在国内应用较多的蒸发处理工艺,其浓缩比理论上可达到较高水平,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为沸点上升和结垢的影响,蒸发效率会明显降低。
2 喷射到炉膛焚烧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渗滤液回喷到炉膛的研究。2003年深圳某日处理量为400t的炉排炉进行了渗滤液回喷工业化应用。此研究发现,渗滤液回喷量对炉膛温度的影响有限,且随垃圾热值增高,回喷量也可适当增大。按深圳2010~2012年的垃圾平均热值5.807kJ/kg计算,400t/d的垃圾焚烧炉可以处理渗滤液浓缩液1800kg/h,折合每日约40t。按渗滤液占垃圾总量的20%来计算,可回喷处置的渗滤液约占垃圾渗滤液总量的50%,远大于渗滤液浓缩液的实际产量,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渗滤液浓缩液的回喷处理是通过吸收炉膛燃烧热将渗滤液浓缩液气化。浓缩液在气化过程中会吸收相当于常压下蒸汽蒸发焓的热量以及排烟温度对应的热焓。渗滤液浓缩液喷入炉膛内的温度为30℃,焓值为126kJ/kg,锅炉出口烟气温度按照190℃计算,蒸发后的滤液浓缩液焓值为2856kJ/kg,所以1kg渗滤液浓缩液在炉内吸收热量为2730kJ/kg。按照主蒸汽参数4.0MPa(g)、400℃和给水参数温度130℃、给水压力按照5.0MPa来估算,1kg给水变成蒸汽吸收的热量是2664kJ/kg,再考虑锅炉热效率为80%,喷射一吨渗滤液浓缩液,锅炉蒸发量减小值为Q=1t×2730kJ/kg×80%÷2664kJ/kg=0.82t。
每吨主蒸汽发电量为W=(H1-H2)÷3.6×ζ1×ζ2×ζ3。根据表1的设定条件计算得到1吨主蒸汽发电量约为184kWh。考虑喷炉处理1t渗滤液浓缩液会少产生0.82t主蒸汽,则处理1t浓缩液会减少发电151kWh。按照垃圾焚烧项目上网电价0.65元/kWh计算,渗滤液浓缩液回喷至炉膛的处理成本约为98元/t。
3 代替SDA系统工艺水
SDA工艺原用于食品干燥,就是利用旋转雾化器的高速旋转产生小的液滴,利用热空气将液滴进行蒸发的一个高效干燥工艺,现在广泛用于烟气脱酸处理。结合SDA系统的工艺特点,渗滤液浓缩液完全可以代替其降温用工艺水。借助旋转雾化器强大的雾化功能,低品位热能将渗滤液浓缩液蒸发,既为脱酸创造了反应条件,又低成本地处理了浓缩液,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其实质是以“废”治“废”,变“废”为“宝”。
作为旋转雾化器工艺降温用水,SDA生产厂家关心的水质分析项目主要有Cl-、SO42-、CO32-、TDS、TS、pH。为此我们调查了国内多家垃圾焚烧厂的渗滤液浓缩液成分,结果见表2。综合分析以上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浓缩液的成分,可认为渗滤液浓缩液的水质指标范围见表3,符合SDA主要厂商德国GEA对其降温工艺水的水质要求。
渗滤液浓缩液被热烟气蒸发后TDS全部成为固态,增加了飞灰产量。根据表3中TDS含量得知,每消耗1t浓液将产生飞灰约35kg(北京市每吨垃圾焚烧飞灰的处置费用为1600元/t),增加的飞灰成本是0.035t×1600元/t=56元,与表面蒸发相比可降低成本44元/t,与回喷至焚烧炉相比可增加收入42元/t。
4 结语
综上所述,渗滤液浓缩液代替工艺水回用SDA系统技术方案在技术是可行的,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在经济效益上有巨大优势,可作为渗滤液浓缩液处理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邓旭亮,荣丽丽,张春燕,等.膜滤浓缩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1,31(6).
[2] 魏彦丹,李诗媛,吕清刚,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有机物成分分析及蒸发处理研究[J].环境工程,2012,(S2).
[3] 杨琦,何品晶,邵立明.负压蒸发法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J].环境工程,2006,24(2).
篇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在我们的城市垃圾处理这一领域上。因为,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农业、生活等大量的生活垃圾被直接丢弃、填埋,由此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对土壤、资源等造成一定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此,如何有效的处理这些问题,正日益地成为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文中论述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场污垃圾渗滤液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能给给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渗滤液;治理技术;
一、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性状特征
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国相继建成了一批较为完善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但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大多数垃圾渗滤液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由于垃圾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和垃圾中的游离水、降水以及入渗的地下水,通过淋溶作用形成的污水。就渗滤液的性质而言,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且水质相当复杂。
垃圾渗滤液有以下特性:
(1) 滤液水质十分复杂,不仅含有耗氧有机污染物,还含有各类金属和植物营养素(氨氮等),如果工业部门使用的垃圾填埋厂,渗滤液中还会含有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
(2)BOD 5、COD浓度高,最高可达几万,远远高于城市污水。
(3)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多,其中有难以生物降解的萘、菲等非氯化芳香组化合物、氯化芳香组化合物、磷酸酯、邻苯二甲酸酯、酚类化合物和苯胺类化合物等。
(4)垃圾渗滤液中含有10多种金属离子,其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
(5)氨氮含量高,C/N比例失调,磷元素缺乏,给生物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可见,垃圾渗滤液用常规的生物处理是难以达标排放的。治理的重点是COD和氨氮的处理,尤其是氨氮的处理。
二、 当前我国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垃圾产生及填埋进入了高峰期,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的现象屡屡发生。垃圾填埋后该垃圾场周围的地下水,无论是污染程度还是污染的范围,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表现为有机物和细菌总数严重超标,三氮、硬度和矿化度等水化学指标升高,导致垃圾场周围十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下水已不能饮用。因此,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治理垃圾渗滤液已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对于垃圾填埋场来说渗滤液必须自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三、垃圾渗滤液污染治理技术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世界上公认的污染威胁大、性质复杂、难于处理的高浓度的有机污水。具有BOD5和COD浓度高、金属含量较高、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物和氨氮的含量较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不同于一般城市污水的特点。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预吹脱:
通过对渗滤液的预处理,去除部分氨氮,对后续处理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预处理的研究有采用空气自由吹脱和加石灰吹脱预处理,这种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
(2)好氧生物处理:
好氧处理主要是活性污泥法。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和SBR等改进活性污泥法比常规法更为有效。
(3) 厌氧生物处理
厌氧法包括厌氧污泥床、厌氧式生物滤池、混合反应器及厌氧塘等,它具有能耗少,操作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已报道的有:间歇厌氧反应器、间歇和连续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上流式厌氧过滤器等。但占地面积大,污泥量大,现场容易产生臭味,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环境。
(4) 厌氧与好氧结合处理法
氨吹脱-厌氧生物滤池-好氧生物滤池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中试研究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由于生物法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且技术成熟,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于可生化性低、难降解有机物及毒性高的废水,生物法处理效果差,可用物化法弥补。
(5)生物膜处理技术
醋酸纤维在上世纪60年代产生,其促进了膜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也应用到了垃圾填埋渗滤液的处理方面。常用的膜处理技术中包括反渗透、超滤和纳滤等分离技术。反渗透和超滤技术联合处理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将COD与色度等进行有效的去除,效率达到98%以上。膜处理技术也由于操作简单、处理效果较高等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在国内很多大型的垃圾填埋场都使用或者是筹划使用生物膜处理技术。但是其中所涉及到的工艺中,反渗透工艺的重点环节的成本较高,而且消耗量很大。为了减少膜表面受到机械或者是污水中毒素的影响,需要在使用膜处理之前对渗滤液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够确保膜的使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另外,使用膜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的渗滤液中会遗留大量的污染物需要进行及时的安全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的消除渗滤液对环境和土壤造成的污染。
另外,还有垃圾渗滤液的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包括人工湿地的组成、污染物去除机理、影响处理效率的因素等。通过对人工湿地处理渗滤液的工艺和国内外应用实例进行总结、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对其经济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垃圾渗滤液的人工湿地处理法有成本低、构建和运行维护费用低、处理效果比较好等优点,在我国的许多地区有一定的适用性。
四、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总量急剧增加,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已成为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也是生态城市建设,尤其是小城镇示范工程建设必须配套解决的关键环节。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对选择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艺的方案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垃圾渗滤液的生物法处理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去除污染成分的效果,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由于其无需专门处理设施投资、出水稳定、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生物法处理也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同时对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渗漏进行检测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目前普遍采用的通过在填埋场内观测、井中采样分析进行的检测,只能监测垃圾填埋场浅层部分点位的地下水水质状况,而对于深层更大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质检测,则难度很大,在检测填埋场是否发生渗漏时往往漏掉,这是当前值得十分注意的问题。一种能快速检测垃圾填埋场大范围内污染渗漏状况的地球物理方法,通过先进的地球物理仪器设备来检测渗滤液渗漏后地下介质发生的物性变化(如电磁场的变化),再配合适当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便可进一步分析判断其渗漏范围和污染程度。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使我国的垃圾处理建立一个新台阶。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安全处置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梅特卡夫等.废水处理工程处理及回用(第4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
篇3
19天前,这座位于上海近郊的垃圾厂发生闪爆,渗滤液处理一期厂房全面坍塌,面积约250平方米。厂区内恶臭呛人,一度弥散至厂区周边。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其中1人危重,2人重伤。
事故发生第二天上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组织环境风险评估组专家进行检测和安全评估。上海市政府网站7日消息,称事故对周边环境影响已基本消除,未造成次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目前,江桥垃圾焚烧厂焚烧设施正常运行。”
这是政府部门至今最后一次与此次事故有关的消息。事故具体原因仍在调查。
江桥厂大股东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城投控股)曾公告,承认江桥厂系其子公司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环境集团)与威立雅环境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共有的合资企业,“由威立雅公司运营管理”。环境集团副总裁邵军14日在公开场合透露,此次事故是外聘单位在维修渗滤液调节池抽气管时,违规操作所致。 事故原因初探
12月5日15时10分左右,江桥厂附近居民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并伴有强震。他们起初以为“地震了”,但很快发现是江桥厂发生了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感强烈,有两名人员因此摔倒受伤,其他伤者则多被埋在瓦砾之下,其中二人重伤送医后不治,另一人则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才被找到,当时已经死亡。
江桥厂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重大环保基础设施,该厂已建成运营的一期、二期工程总投资9.2亿元,占地面积13.6公顷,设计处理能力1500吨/日。2006年8月建成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厂。至2012年末,上海四个城区的大部分生活垃圾均由该厂处理,当年实际处理垃圾量达59.55万吨,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
上海市政府官网称,据初步调查,事故发生在厂区内渗滤液处理一期工程厂房。当时,约有250平方米的厂房正在进行管网维修,维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
对于事故原因,业界普遍怀疑是垃圾渗滤液发酵产生的沼气爆燃所致。
所谓垃圾渗滤液(又称渗沥液),是指垃圾在堆放过程中,经发酵等生化降解,同时,在降水等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高浓度的废水。由于垃圾含水量较高,渗滤液产出率也较高,此次发生事故的江桥厂,其夏季渗滤液产出率高达35%。
在渗滤液产生的过程中,以及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进一步降解时,都可能产生沼气。“早期焚烧厂的渗滤液,都是通过车辆或管道送往污水厂处理。近年来,环保法规趋严,越来越多的垃圾焚烧厂自建了渗滤液处理设施。”专注垃圾焚烧处理研究的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教授马增益回忆称,在本世纪初首批垃圾焚烧厂开始建设,当时设计者们并没想到,短期存放的垃圾也会产生这么多渗滤液。
2008年出台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等指标,均不得超过100毫克/升。
渗滤液处理系统由此成为填埋场必须配备的一项设施,“建设标准较高的焚烧厂,就是参照这个标准”。马增益说。
江桥厂正是这样一座被称为“高标准”的焚烧厂。2006年8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主持通过项目一期、二期的环评验收时,作为配套工程的渗滤液处理一期刚刚试车,直到当年12月1日方结束试运行。
出于成本原因,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多采用生物法处理渗滤液。江桥厂也是这样。它的渗滤液处理一期工程采用的是一套“预处理+膜生化反应器”系统,首先将渗滤液引进调节池进行预处理,由于采用的是好氧发酵法,调节池中会进行预曝气,以去除对好氧反应不利的游离气体,这一过程会令渗滤液中的沼气溢出。而在生化反应阶段,则引入好氧微生物,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不断曝气,加速好氧菌群作用,从而降解大部分有机物,在这一过程中,则可能因好氧反应不完全,出现一部分厌氧反应,从而产生沼气。
江桥厂发生事故时,一条抽气管正在维修。在12月14日举行的2013(第七届)固废战略论坛上,邵军介绍,外聘的第三方单位违规操作最终导致了爆炸事故。
自然大学对现有的信息披露情况并不满意,他们呼吁第三方介入事故调查,并建立公众参与的第三方监督机制,“监督江桥垃圾焚烧厂的日常运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控制不严
历史上无论是垃圾填埋场、污水厂还是市政污水管道,都多次发生过沼气爆燃。
住建部于2010年颁布《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规范》,明确提出“调节池、厌氧反应设施应设置硫化氢、沼气浓度监测和报警装置,曝气设施应设置氨浓度监测和报警装置”,“沼气和硫化氢等危险气体应采取控制与保护措施”等要求。但这仅是一项行业标准,并不强制执行。
在垃圾处置领域,防沼气爆燃隐患的国家强制标准,仅在《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可见: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在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将填埋层内的气体导出后利用、焚烧。
专门针对垃圾焚烧厂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未提及渗滤液,这一标准自2001年出台后,至今未经修订。
在马增益看来,建设和管理环节,集中关注的都是主体焚烧炉部分;对整个工程风险的关心,则主要集中于环境污染,并非安全生产。“环评时也会讲到爆炸可能带来的风险,很多人都怀疑垃圾厂可能爆炸吗?至于渗滤液系统,以往更没有敲过这个警钟,至少我自己就没有注意到这个事情。” 马增益说。
渗滤液处理设施的防火防爆,并无技术难度。从事渗滤液专业化处理多年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岳东北介绍,“涉及到沼气,一是要做监测,最起码要做甲烷监测;二是收集利用,不利用也要做好通风。此外,所有可能出现厌氧反应的范围,都要采用防燃防爆标准。”
浙江合坤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小冬曾去过一些垃圾焚烧厂。就他所见,这些厂区内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只是对污水池加个盖防止气味溢出,气体收集设备非常简易,亦未配备监测设备。
“风机不是防爆的,工作服也不是防静电的……包括检修使用的工具,都必须是防爆的才行,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我看到的可以说是‘零’。” 方小冬指出,与专业的渗滤液处理厂(站)不同,垃圾焚烧厂在配套渗滤液处理设施时,并没有执行严格的防爆标准。 改造困境
“十一五”时期提出“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垃圾处理思路后,垃圾焚烧厂近年在各地纷纷上马。至2012年底,中国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共有142座,总处理能力为12.4万吨/日。根据各地政府的规划,焚烧将逐渐取代填埋,成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手段。由此带来的焚烧厂技术完善需求必将提上日程。
垃圾含水量太高,焚烧炉温度达不到标准,会增加产生二英这类有毒有害气体的风险,因此渗滤液必须单独处理。
早期建设的垃圾焚烧厂,大多数都选择将渗滤液回喷,“但这么多水入炉膛,燃烧时就需要添加更多辅助燃料,对节能非常不利,也提高了成本”。马增益说。
如果转运处置,依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规定,“应当采用全密闭自动卸载车辆或船只,具有防臭味扩散、防遗撒、防渗沥液滴漏功能。”
直接排放更无可能。要排入设置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执行最低标准(三级标准),化学需氧量也必须在500毫克/升以下。而江桥厂产生的渗滤液原液,化学需氧量含量高达4.8万毫克-7.1万毫克/升,远远低于纳管要求。
华泰证券对《“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分析后,保守测算,至2015年渗滤液新增市场容量为90亿元左右,运营年均市场容量为20亿元,“存量市场超过增量市场3倍”。换言之,至2015年,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
与巨大的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的是,真正拥有达标的渗滤液一体化处理工程建设、运营能力的企业很少,行业专业度不足。“多数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无自主知识产权,无法提供渗滤液处理工程一体化服务。”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深圳中商智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分析。
渗滤液处理企业正面临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拐点。上海城环水务运营公司(下称城环水务)原总工程师周新宇在参与江桥厂渗滤液改扩建方案技术论证后称,江桥厂渗滤液处理设施使用的工艺存在污泥产量大,生产能耗与药耗大,工艺瓶颈环节众多,生产管理与设备运行要求高等弱点。城环水务是江桥厂渗滤液处理设施的运营商,亦是城投控股的下属企业。
周新宇介绍,在江桥厂渗滤液一期工程的实际使用中,原本希望在调节池通过技术手段将化学需氧量降低30%,因渗滤液原液酸性过高未能实现,生化反应后还堵塞了输送系统,因此降低了供氧效率。这也是众多应用膜超滤技术进行渗滤液处理的设施遇到的共性问题之一。
尽管超滤膜一般都会承诺3年-7年的使用时间,在实际使用中,因超滤膜易堵塞清洗频繁,以及腐蚀损伤等原因,使用寿命往往无法达到预期。北京桑德环保集团董事长文一波透露,“我们做过几十个渗滤液处理工程,全世界的膜基本都用上了,可以说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很多膜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更换。项目难以实现稳定可靠的经济性。”
一部分企业希望利用沼气,提高渗滤液处理经济效益。江桥厂在2007年提出技改扩建计划时,提出要在原有生化反应器前端增设厌氧装置,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每吨渗沥液的处理成本扣除沼气发电收入后约为11.9元,比现有工程下降约60%。”《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技改及扩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称。
在从业者和研究者看来,以厌氧发酵为主的工艺,尽管会因设备和防爆等原因增加一定投资,却更为节能和环保,应该是未来渗滤液处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然而,上海城投2013年半年报中,已将用于江桥厂技改扩能的492.7万元全部计作坏账,“预计无法收回”。
此外,渗滤液企业还面临着滤出浓液难以处理,回灌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难题。岳东北分析,虽然目前已经研究出化学氧化、蒸发浓缩结晶填埋等方法,但成本都较高,“能不能承受得起,谁来承担”?
渗滤液处理工程利润微薄,投资回收期太长也阻碍了企业的投入。“政府投资项目,企业一般希望7年收回投资,但政府的希望是10年,实际操作中经常要20年才能收回成本。”方小冬说,因此,压缩开支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比如说风机,防爆的比不防爆的至少要贵三成,有多少人在用”?
无论是从业者还是研究者,都认为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存在的种种技术或安全问题,并非无法解决。政府提高成本投入,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引导整个行业向专业化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解决之道。
篇4
[关键字]垃圾填埋 工程地质 勘察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42-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我国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每年都以8%~10%的速度递增,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为了消除这些废弃垃圾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选择以垃圾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随着垃圾填埋量的增加,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区渗漏、边坡稳定性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工程地质问题已成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难题。本文结合广州花都旧垃圾填埋场工程,对垃圾填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1 工程概况
花都旧垃圾填埋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汾水林场旁,总占地面积约220亩,现阶段日均处理垃圾量为1100吨。自1995年投产运行至今,目前已填至高程97m,局部填至105m,所剩库容仅能填埋1年左右时间。
本次勘察场地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北部山区,西面紧邻京广铁路,北面和东面现为山间沟谷,南面山坡建有简易住房。原始地貌单元为剥蚀残丘,系青云山山脉西南延伸部分,场地原为山坡及林地,地势起伏,相对高差在58m以上,东北面经人工取土开挖形成高陡边坡。填埋场和调节池位于坡麓的槽谷部位,主沟呈东北-西南走向。
根据钻探结果显示,该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素填土、杂填土、残积土以及燕山期花岗岩。其中素填土分布于垃圾填埋场道路范围,杂填土分布于垃圾填埋池范围内。
2 场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建议
由于垃圾填埋场的特殊性,其岩土工程勘察除了要按一般规定要求进行外,还需要对场地地层、地质构造、边坡稳定性、填埋场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变形、渗漏等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通过现场钻探并对原位测试试验及土工试验结果分析发现,花都垃圾坝工程主要地质问题为垃圾填埋库区渗漏、填筑垃圾土坝稳定性以及原有渗滤液池的稳定性等问题。
2.1 垃圾填埋库区的渗漏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该垃圾填埋库区自投入使用至今,从没有作过防渗系统,因此在垃圾中赋存的有害污水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渗漏问题,因此垃圾填埋场地的渗漏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本次勘察试验结构及调查资料发现,该场地内沟床覆盖层为残积土和全风化花岗岩,在长期风化剥蚀及地表水冲刷、人工削坡取土等作用下,基底局部为强风化花岗岩或中风化花岗岩。根据现场压水试验结果发现强风化花岗岩为强透水层,中风化花岗岩为中等透水层,而且中风化、强风化花岗岩裂隙发育,因此垃圾积水很容易沿岩石节理裂隙发生库区渗漏,需要采用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综合防渗方案,对库区进行防渗处理。
根据类似工程经验并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花都垃圾填埋场工程防渗方案建议如下:对于垃圾填埋库区四周存在渗漏隐患的部位,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进行防渗处理;对于已发现污染源扩散迹象的地势较低地段,可采用钻孔排桩+旋喷桩止水帷幕作垂直防渗处理;对于垃圾填埋库区的顶部封盖可采用防渗衬层进行处理;此外在库区周围应加强截水沟的设计和施工,以防止地表水泻入库区,导致废弃物和沟水泛滥影响垃圾填埋场,酿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2 填筑垃圾土坝的稳定性问题
对于垃圾填埋场为了围拦垃圾堆体和渗滤液,往往需要设置填埋体围堤和土坝。
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并结合土工试验结果以及土坝的设计要求,上部残积土和全风化花岗岩能够满足土坝的承载力、防渗等设计要求。但是对于下伏强风化花岗岩岩层,若作为土坝的基础持力层,则坝基和坝肩须采用灌浆帷幕进行防渗处理,对于坝肩和基岩出露段还需要进行固结灌浆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坝基、坝肩的抗渗能力,还可以加强坝基的整体强度,从而减小由于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引起坝基和坝体失稳等不良工程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可在坝体下部还需要设置导流管,以便将垃圾渗滤液及时的导入调节池内。
2.3 原有渗滤液池的稳定性问题
本工程是在原有垃圾填埋场基础上的扩建,因此还需要考虑原有渗滤液池的稳定性问题。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原有渗滤液池埋深较大,开挖后形成了高差为4~5米左右的基坑陡边坡,边坡土质主要为砂质粘性土,稳定性较差,因此应采取搅拌桩挡土墙等护壁措施进行加固,以防止原有渗滤液池边坡发生失稳。
2.4 垃圾回填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垃圾成分复杂,多呈松散状态,在垃圾回填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废弃物变形,可能会导致防渗衬层、封盖层等防护设施失效,从而酿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在垃圾回填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垃圾分层压实,以提高回填物的密实度,增强回填物和填埋区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场周围地区的环境和稳定性,还需要加对埋场的坝基、坝体、库岸边坡的变形和渗漏情况,地下水位、地表水变化的情况,以及渗漏处的水土和渗出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及时的监测,以便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防止更严重环境问题的发生。
3 小结
垃圾填埋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同于其他工程勘察工作,在勘察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地基变形、承载力、工程成本等工程因素和经济因素方面的问题外,还需要对场地土层的渗透性、边坡的稳定性等环境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这就需要广大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者们对垃圾填埋场地土层的渗透性、边坡的稳定性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加固、防渗建议,以防止垃圾污物和污水发生泄漏,从而对地下水以及地表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参考文献
[1]曾丽文,吴圣林,赵霞,等.垃圾填埋场地特征及其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34(5):56-59.
篇5
《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本次规划非常全面细致,覆盖节能、减排等几大方面,在减排重点工程中覆盖以下细节:
1.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管网和治污都是重点。基本上涉及管网和治污两大层次,解决的是污水处理能力的问题,约束性指标有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项,利好所有的污水处理企业。
2.大气污染治理――火电、钢铁是主战场。大气污染治理是以火电脱硫脱硝和钢铁脱硫为主,利好龙源技术、龙净环保、九龙电力、永清环保等大气污染治理企业。同时文中提及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的脱硫改造和水泥窑的脱硝,以前的文件中很少提及。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建设超预期。点评:有关循环经济的建设数量上是超过我们的预期的,尤其是在城市矿山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的利用和建设上,利好格林美和维尔利。
4.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支持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半导体照明、低品位余热利用、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应用、生物脱氮除磷、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金属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先进煤气化、高压变频调速、干熄焦、蓄热式加热炉、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高效换热器,以及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膜生物反应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控制等节能减排技术。点评:基本上推广的技术都是可以解决前文中提及的重点污染物治理的范畴,利好永清环保、维尔利、格林美、碧水源、龙净环保、九龙电力。
5.完善价格调节机制,推进特许经营。点评:有了价格调节机制,将使治污企业更有积极性。同时推进特许经营有利于治污工作的管理和推进。利好水处理运营和脱硫运营的企业。
受益公司简介
龙源技术(300105)
低氮燃烧器具有显著技术门槛,火电厂使用低氮燃烧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脱硝成本,公司属于国内低氮燃烧技术第一团队。公司承接的电厂余热利用项目具有单个项目金额巨大的特点,第一个项目大同电厂的余热改造已经做完,获得客户的认可。同时公司推广等离子点火和无油电厂技术,在国电集团内部将大力推广。
碧水源(300070)
国内具有超滤微滤膜生产和MBR工程应用的服务商。一方面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合资公司,推广MBR技术;一方面,布局水务产业链,建立从膜生产、到运营,以及工业水处理、施工建设、工业水处理等方面的子公司,力争打造水务领域的航母级企业。
格林美(002340)
进行废旧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再造,收集废旧家电、电池等,加工成超细镍粉、钴粉以及塑木型材,被誉为“城市矿山”。
桑德环境(000826)
国内固废龙头企业,涉及固废设备的生产、固废工程总包等多项业务。在湖南打造静脉园,希望建成及废物处理、资源回收于一体的综合性处理基地。
龙净环保(600388)
较早进入脱硫市场的企业,擅长火电厂脱硫、除尘业务,在国内和国外都有一定市场,同时开展钢铁脱硫项目,是实力雄厚的大气污染治理商。
篇6
摘 要:城市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处理、卫生填埋处理和堆肥处理,由于每处理100吨/日垃圾的成本通常在4干万元以上,地方财政难以承受,所以,在我国城市使用焚烧处理比较少。本文主要讨论利用垃圾焚烧后灰渣的主要途径,底灰经预处理后资源化利用,而飞灰经稳定化处理后填埋,是今后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灰渣管理策略。
关键词:垃圾焚烧,灰渣、底灰管理
1概 述
1.1卫生填埋处理:我国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直接填埋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但是,许多城市的垃圾仍有大多采取露天堆放,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每一个垃圾堆放场都成了一个污染源,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对城市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填埋处理方法是一种最通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处理费用低,方法简单,但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适用的填埋场地愈来愈少,开辟远距离填埋场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排放费用,这样高昂的费用已经无法承受。
1.2堆肥处理: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坏,所以,堆肥的规模不易太大。
1.3焚烧处理:焚烧处理的优点是减量效果好(焚烧后的残渣体积减少90%以上,重量减少80%以上),处理彻底。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根据其收集位置的不同,主要可分为底灰和飞灰。底灰一般包括炉排渣和炉排间掉落灰,有些焚烧厂也将锅炉灰与炉排渣混合收集并处理处置。底灰占了灰渣总量的80%左右(重量计),主要由熔渣、黑色及有色金属、陶瓷碎片、玻璃和其它一些不可燃物质及未燃有机物组成。飞灰是指在烟气净化系统(APC)和热回收利用系统(如节热器、锅炉等)中收集而得的残余物,约占灰渣总量的20%左右,其中的APC飞灰包括烟灰、加入的化学药剂及化学反应产物,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焚烧厂烟气净化系统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变化。
炉排渣的可浸出重金属(如Pb、Cd、和Hg等)和溶解盐的浓度在各种灰渣中基本上是最低的,其物理化学和工程性质与轻质的天然骨料相似;炉排间掉落灰的细颗粒含量高,因而元素Pb和Al的含量较高;锅炉灰的易挥发金属(如Cd、Zn)的含量有时会比较高;并且含有微量有机污染物,因其所含的细颗粒较多,使之持水量高,易冻胀又难压实。因此,在目前,不含炉排间掉落灰和锅炉灰的底灰被认为是最有利用价值的部分。
2 灰渣的资源化利用用途及其环境影响
2.1石油沥青铺装路面的替代骨料
MWC底灰或混合灰渣,经筛分、磁选等方式去除其中的黑色及有色金属并获得适宜的粒径后,可与其它骨料相混合,用作石油沥青铺面的混合物。这在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均有使用。
为避免灰渣会对沥青产生较高且不均匀的吸附,其热灼减率不能大于10%。并且,示范工程的测试结果表明,只要处置得当,灰渣沥青利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通过对底灰-沥青混合物渗滤液9年的跟踪测试,研究者发现即使用保守的方法估计,底灰中Pb、Cd、Zn和其它成分的9年累计释放量也仍然是很低的。
研究者们也对某种用于沥青中的商品化灰渣骨料,美国工程材料公司制造,由去除黑色及有色金属后的底灰制成)利用的预期生命周期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等进行了综合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认为:只要采用适当的管理技术,该骨料沥青利用的所有健康风险均低于美国环保局认为的可接受风险目标值;骨料中最有可能造成潜在危害的元素为Pb,但其危害程度也低于实施中的健康标准;该骨料的沥青利用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
2.2水泥混凝土的替代骨料
在美国和荷兰,底灰(或混合灰渣)被用作混凝土中的部分替代骨料。最常见的是将底灰、水、水泥及其它骨料按一定比例制成混凝土砖,这在美国已有商业化应用。
1985年起,美国大学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废物管理所(WMI)开始评估稳定后MWC灰渣的各种海洋和陆地利用的可行性。他们在海底,用稳定后焚烧灰渣制成的水泥砖建成了两座人工暗礁。结果他们用几个能源回收厂的焚烧灰渣制成了符合或超过美国材料试验标准(ASTM)的水泥砖,证明了灰渣建材利用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船库内的空气质量与周围大气相同;灰渣中的环境相关污染物能被有效地截留于水泥基质中;工程测试还表明该灰渣砖与标准混凝土砖的抗压强度相当。
2.3填埋场覆盖材料
混合灰渣用作填埋场覆盖材料是美国目前用的最多的资源化利用方式。
由于填埋场地自身的有利卫生条件:含环境保护设施如防渗层及渗滤液回收系统等,灰渣因重金属浸出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灰渣若用作填埋场覆盖材料,可不必进行筛选、磁选、粒径分配等预处理工艺。因此在经济上、环境上和技术上,灰渣用作填埋场覆盖材料均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通过对专用混合灰渣填埋场渗滤液的分析[15]表明,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浓度均低于毒性浸出测试最大允许浓度,灰渣样品中的2, 3, 7, 8-TCDD毒性当量低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居住区土壤限值,且土样中的浓度也低于此限值,土样中重金属浓度不超过背景值。但需引起注意的是,灰渣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溶解盐浓度较高,常高出饮用水标准值几个数量级以上。因此,在将底灰用作填埋场覆盖材料(因为底灰中的溶解盐含量较低,而飞灰则高出许多)时,需监测其渗滤液中的溶解盐情况。
2.4路基、路堤等的建筑填料
由于目前填埋库容的紧张、重新选址的困难和填埋费用的昂贵,以及天然骨料缺乏的压力,底灰用作停车场、道路等的建筑填料,成为欧洲目前灰渣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美国也有一些示范工程应用。
底灰的稳定性好,密度低,其物理和工程性质与轻质的天然骨料相似,并且焚烧灰渣容易进行粒径分配,易制成商业化应用的产品,因此使之成为一种适宜的建筑填料。欧洲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表明,这种灰渣资源化利用方式是成功的[5]。
3 灰渣利用的规定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灰渣的资源化利用已被证实是可行的,但由于灰渣中也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如重金属(主要来自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家庭垃圾中33%的Pb、92%的Cd和45%的Sb迁移至飞灰中)呋喃等,直接利用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并且未经处理的灰渣不一定能满足建筑材料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因此,灰渣在利用前,需进行预处理,有时还需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主要为飞灰),满足一定要求后方可利用。
目前的灰渣预处理技术主要有:筛选(调整粒径范围),磁选(去除黑色金属,主要为铁),涡流分选(去除有色金属),老化/风化一至三个月(降低溶解盐浸出浓度,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处理技术有:提取/回收,玻璃化、熔融等热处理法,固化/稳定化(水泥固化、沥青固化、石灰稳定、化学药剂稳定法等)和蒸发结晶(去除Hg)等。除对灰渣进行处理以改善其利用可能外,对其利用的环境条件也有所限制。
4 结语综上所述,建立垃圾焚烧厂作为我国目前处理垃圾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益.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 环境卫生工程, 2000, 8(2): 81 ~ 84.
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城市垃圾;资源再利用
城市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带动整个社会前进的火车头。城市又是垃圾的制造工厂。城市垃圾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资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政策的总目标是“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 循环经济理论对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意义
1.1循环经济理论的含义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1.2循环经济理论在城市垃圾处理中的运用
(1)遵循减量化原则,从源头减少垃圾数量
在生产中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不过度包装或生产一次性的物品。在消费中减少对物品的过度需求,选择包装物较少和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这样可以减少垃圾的产量,在源头上控制垃圾的产生,减少垃圾处理的压力。
(2)遵循再利用原则,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垃圾排放量
在生产中尽可能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使产品部分零件容易和便捷地更换,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还要鼓励再生制造工业的发展,以便拆解、修理和组装用过的和破碎的东西。
(3)遵循资源化原则,促进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
把垃圾分类后进行处理再回收利用,可以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或者不同类型的新产品,或者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发电等。将可以作为再生原料的垃圾,通过各种回收处理技术,生成再生资源或再生产品。这样,在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实现的闭合,达到了循环经济的目标。
2. 城市城市垃圾污染现状及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垃圾污染现状
城市城市垃圾污染比较严重。按人均日产生0.7公斤生活垃圾测算,城市日产生生活垃圾约900吨。城区还有约一半范围内没有建设垃圾中转站,仍采用袋装垃圾―垃圾箱(桶)―人力垃圾车―垃圾车―垃圾场的方式收运垃圾。由于各环卫物业企业的垃圾车型号、车况等各式各样,档次不一,致使运输效率低、成本高,时常沿途抛洒垃圾,二次污染严重。
2.2垃圾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垃圾处理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我市在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没有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水平,达不到创建“三城”所要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5%的硬性指标要求。近年来清洁生产、垃圾收集和处理的技术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与满足循环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距离。
2.2.2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
有关垃圾如何进行分类、收集各种资源再利用却缺乏政策支持,没有相关规章可遵循,造成政府对垃圾分类收集和再利用的作用、效益宣传力度不够,垃圾分类收集和再利用难以实施,有关经济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2.2.3循环经济的理念尚未完全建立
当前我国城市垃圾问题日益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无论生产企业,还是城市居民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不深,过于关注垃圾处理的末端模式,没有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垃圾数量,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在新世纪绿色文明背景下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3. 解决城市城市垃圾污染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循环经济理念,加强公众意识的培养
生活垃圾的产生源分散于城市居民家庭和餐饮业,要搞好垃圾的管理与协作,尤其是实行垃圾源头分类,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应加强宣传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垃圾分类收集对城市发展和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
3.2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城市垃圾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其中,法律法规建设是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部分。必须从产业发展、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方面综合研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从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解决城市垃圾问题。
3.3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垃圾处理回收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
3.3.1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为了提高回收物料的纯度和数量,减少需要处理的垃圾量,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有利于废物的进一步处理和再利用,克服混合收集所出现的二次污染问题,就需要建立起完整的垃圾分类系统。
3.3.2增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无害化是垃圾处理的前提,要严格按照卫生填埋场的要求设计、建设、运营新的垃圾处理场,要求垃圾场加强管理,应采用日操作法,随时倾倒、随时填埋覆土压实,并进行洒药处理,尽量减少恶臭气体外逸;严格按规定定期把渗滤液用罐车送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垃圾渗滤液在防渗膜破裂的事故状态下对地下水产生污染,所以应严格监测其观测井,避免二次污染。
3.3.3避免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混填
如果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分开填埋,可大量延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减少资金投资。所以,应避免建筑垃圾填埋到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3.3.4逐步转变垃圾处理的运营机制,积极推行生活垃圾运营的产业化
照市场经济的机制去管理城市生活垃圾,积极推行生活垃圾运营的产业化。要逐渐把垃圾处理从政府部门中独立出去,转变为企业,可以采取入股、合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垃圾处理公司,形成垃圾处理产业化。实行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服务的管理模式。
3.3.5积极推进废旧物资回收与资源化
要积极推进城市垃圾回收和资源化进程,在废弃物利用的各个环节上,加大投资力度,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回收生活垃圾中的有用成分使其资源化。
3.3.6加快垃圾处理的技术研究
城市要开展垃圾填埋场气体、渗滤液产出的规律研究,积极开展堆肥试验和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为今后城市垃圾处理处置确定合理的方案。
城市垃圾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资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采用垃圾处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文明城市建设步伐。本文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原则,对城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产生量、物理特征以及处理现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适合市情的措施与对策,以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参考文献
篇8
一、目标任务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采用“村收集-简易填埋”或“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模式,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建设,实现乡村垃圾集中收集、及时清运、无害处置、综合利用目标,使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年9月上旬以前,完成年1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9个垃圾填埋点的建设任务
二、工作原则
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综合规划、科学帮扶”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整体推进。
三、工作重点
(一)规划编制。按照市政府《关于要求编制县域垃圾处理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通知》要求,协助县建设局编制好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二)项目建设。乡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选址应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交通方便,不影响饮用水源的地方。填埋点库容应保证使用3-5年。乡村垃圾无害化简易填埋点建设总体可分为:填埋坑、集液池和分解池三个部分。项目建设由镇村负责统一建设或自然村按要求自行建设,也可以相邻自然村联村共建。建设规模可按村庄大小和垃圾量的多少来设定,一般不少于30立方米。要求做到设施布局合理、规模切实可行、技术经济适用。
(三)环保达标。1、垃圾填埋点建设要有防渗设施;2、填埋点要有渗滤液导排和收集处理系统;3、垃圾要分层填埋,即一层垃圾一层土;4、填埋点要有防雨措施和四周排水系统。
(四)长效管理。一要实行垃圾分类。乡村生产、生活垃圾要求逐步实行分类投放、收集和运输。各地要宣传教育村民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存放。集镇和试点村要合理设立垃圾箱或垃圾窖,禁止随意倾倒或抛洒生活垃圾。二要建立多种机制确保垃圾有人管理和运送。乡村垃圾处理费(清运费)可由村委会牵头,村民理事会以“一事一议”方式制定标准和办法,也可采取村民出工、轮流负责等“以工代缴”方式承担垃圾处理和清运义务。三要建立完善乡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实行村民自治。
四、工作措施
1、资金补助。年垃圾填埋点建设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一是从新农村建设直接统筹资金中,确定每个点4000元用于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二是县财政补助。经县新村办、县环保局等部门验收合格后,县财政按每个垃圾填埋点补助1000元标准进行奖补。
篇9
【关键词】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必要性;可行性;对策建议
一、加快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刻不容缓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绿色、低碳则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原则。推广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已经在全国铺开,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的天然骨料在城市周边已被用尽,与此同时,建筑垃圾迅速增加,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有如下几个特征。
1、建筑垃圾总量庞大,增长速度迅速
我国已经经历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目前正在向工业化后期过度,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数量庞大不可避免,因此也必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据测算,我国每新建1万平方米的建筑,就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而拆除1万平方米的旧建筑时,产生的建筑垃圾达到6000-10000吨,是新建工程的10倍。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左右。仅2015年我国产出的建筑垃圾(含公路翻新维护垃圾)就高达35.5亿吨。
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建筑垃圾年均增长16.2%。预计未来10-20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和升级,建筑垃圾还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有研究机构用“建筑面积估算法”和“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我国未来建筑垃圾的产量,结果显示,到2030年我国建筑垃圾将达到每年73亿吨,比现在增加一倍以上。
2、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当前,我国的建筑垃圾主要采用传统的倾倒和地下填埋处置方式,这种原始的方式不仅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堆放和填埋的建筑垃圾会因为发酵和雨水淋溶,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产生渗滤液,对周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如果长期堆放,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垃圾渗滤液对土壤产生严重污染。此外,当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时,会在高温、水分、日照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可见,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渠道多,污染程度高,治理周期长,会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
3、造成多种资源严重浪费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中露天倾倒的部分需要占用土地1.5亿平方米,即使填埋的建筑垃圾也要占据。建筑垃圾围城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发展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浪费了大量土地甚至是耕地资源,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资源浪费还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在上一个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最快,是建筑垃圾的主要产生地,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垃圾也随之向中西部地区扩展。
4、回收利用程度低
对国际建筑垃圾资源化情况的调研表明,当前国内建筑垃圾产业对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现场移动设备处置和填埋的处置方式上,少部分地区采用了固定设施处置,但回收利用形成的主要再生产品为低品质砂石、各种砖、非承重板材、无机料等地段产品,总的资源化再利用率仍不足5%,并且未资源化部分还会产生严重二次污染。而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率远远高出我国,例如德国在2008年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就达到了95%,再生利用率也达到70%以上。根据联合国再生联合会的统计,欧洲主要国家的建筑垃圾平均利用率达到80%左右。
二、加快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
1、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任务的必然要求
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在人均GDP超越3000美元之后,居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会迅速攀升,生态需求逐渐显示出超越经济需求的态势。在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就公布了绿色GDP核算体系,把环境要素囊括到人类财富中。我国人均GDP早已超越了3000美元的水平,生态环境供给与人民需求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
党的十报告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中国要坚持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针对建筑垃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
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建筑垃圾处置不当引发的环境污染,降低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缓解资源短缺的发展瓶颈,对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性。特别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的形势下,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也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
2、国内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必然要求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的重要策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领域的五大任务分别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而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则是“补短板”任务的重要内容。
在需求管理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主要依靠的是资源要素低价格条件下的高投入为支撑的粗放发展模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高消耗,已经使得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此次中央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作为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积极减少产业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在新型城镇化如火如荼拉开的背景下,建筑行业、房地产产业势必面临新一轮增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是落实供给侧改革,弥补环境短板的必要措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
3、我国抢占环境服务行业国际话语权的客观要求
绿色经济道路,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和再利用也是势在必行。从全球来看,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已经度过了起飞阶段,进入了高速成长期,环境服务在产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升,形成了较为充足的技术储备,从法律、产业运行规范、技术标准方面都在逐步形成完备的体系。各国纷纷努力提升技术水平,并希望把本国的行业标准上升为全球的行业标准规范,以获得行业话语权。就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产业而言,我国在未来将形成全球最大的市场,而这一产业在国内却刚刚起步,从技术水平来看,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第四阶段,而我国还主要停留在第一阶段(如图一所示)。充分利用大国的超市场规模优势,促进本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技术发展,并借助市场优势推动本国标准国际化,是推动我国环境服务行业发展,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有力举措。
图1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的发展阶段
三、大力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可行性
1、高度契合国家的发展理念和产业政策
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做出了关于绿色发展、低碳循环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提出了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并提出要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方案》,还提出要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省建设工作,鼓励各地探索多种形式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投融资模式。可以说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正面临发展新机遇。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通过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可以判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即将步入加速发展时期。
2、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阔
建筑垃圾在加工转化处理之后可以成为各类建筑材料,再次应用于工程建设,通过“变废为宝”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从目前国际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情况来看,很多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房屋、道路、园林、市政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我国每年至少将产生建筑垃圾51亿吨,如果其中的80%能够转化为建材产品,将创造价值1.6万亿元。
建筑垃圾的处理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可避免了次生环境危害。我国当前“填埋堆放”和“堆山造境”的垃圾处理方式会对堆放场地及附近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次生污染。例如,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如果使用填埋方式处理,会使渗滤水呈强碱性;废金属料可使渗滤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废石膏中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这些垃圾衍生物质会严重污染周边的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空气,受污染的地域还可扩大至存放地之外的其它地方。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后,这些污染问题都将局限于车间,不会产生次生污染危害环境。
就业岗位增加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也是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效应。据测算,每1亿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带来1.5万个就业岗位,如果2015年中国建筑垃圾35.5亿吨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可以解决超过50万劳动力的就业。对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类“全球城市排名”体系都对能源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建筑垃圾是现代城市最主要的可回收利用资源,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可以大幅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3、国内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
从技术条件看,早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计划中就有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技术,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在生产设备和技术、标准规范、产品质量等环节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建筑垃圾资源化平台已初步搭建。
从产业发展情况看,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底,全国已建、在建处置建筑垃圾产能在100万吨以上的生产线共计60条左右,另有小规模建筑垃圾处置企业数百家。在专业设备方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固定式处置设备企业有100多家,另有18家企业具备制造移动式处置设备的能力。
从政策支撑来看,全国有70多个省市针对建筑垃圾制订了相关的地方法规。其中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法规、条例文件共计32篇,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源头分类、建立信息平台、运输定位及标识、资金和税收的政策优惠支持方面。
可以说,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产业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但是实现快速发展并获得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四、加快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产业政策的精准度
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和法律支撑,出台细化配套政策,提升产业政策精准度。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产业对垃圾资源化处理和提高产品加值的需求极为迫切。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从装备制造、垃圾预处理、原料无害化、资源化、运输规范、加工流程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明确的标准来规范。而国家现行的再生产品标准不但数量少,还存在着标准低、标龄老等问题。在国家统一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行业标准可以起到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并明确责任主体,避免建筑垃圾回收处理时候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严格处罚措施,提高责任主体的违法成本,保证建筑垃圾回收处置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2、加大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力度
在行业发展初期,财政政策的支持和税收减免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发展成熟。当前阶段,对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重点企业应当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建议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100%和再生建筑垃圾使用率达到60%以上的企业,增值税按照3%简易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15%征收。同时,针对“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利用再生资源产品面临的增值税抵扣税技术问题要尽快解决,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议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将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纳入环境保护、再生资源、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领域的支持范围,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加强融资支持,对银行贷款给予贷款贴息。
3、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建设
积极落实建筑垃圾处置收费政策,促进大众对环境污染治理理念由“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买单”转变。以政策保障产业的市场价值。积极推广PPP模式、BOT模式、BOO模式及其融合,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建设。
4、强化监管,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将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加强地方政府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其次要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确保建筑垃圾的拆卸、运输、回收再利用产业链封闭运行。对建筑垃圾实施备案管理,确保拆解、运输、回收利用过程中建筑垃圾不发生“跑、冒、滴、漏”现象。在已经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城市,统一关闭建筑垃圾填埋场,暂时不能关闭的,应交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统一管理,减少建筑垃圾的填埋和露天堆放,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李浩,翟宝辉.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3.
[2] 孙丽蕊,陈家珑.欧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J].建筑技术.
[3] 郭海斌.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出路[J].中国国情国力,2015.11.
[4] 冷发光,何更新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
[5] 佚名.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背景[N].中国建材报,2015-12-24.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整改落实,全力做好“创模”复核验收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环境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二、责任分工
(一)市住建委
1、对城区管网雨污不分流情况进行排查,实现雨污分流(年1月10日前完成)。
2、对部分管网建设不符合防渗漏要求的进行认真排查,并采取措施,封堵泉水渗漏点,解决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问题(年1月10日前完成)。
3、立即在西部管网与绣江河交界处建设分流闸,确保城区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年1月10日前完成)。
4、提供年城区内排污管网整治方案等相关材料(年1月10日前完成)。
(二)市公用事业局
1、协调开发区明确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时限,提供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年1月10日前完成)。
2、污水处理厂需更新或维修设备,解决污泥含水率高的问题,运输污泥车辆要达到密闭要求,需配备专门的污泥运输车辆(年1月10日前完成)。
3、协调应急办制定我市饮用水源地应急预案,并将该应急预案纳入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年1月10日前完成)。
(三)市环卫管护中心
1、立即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再提高工程,按“创模”要求建设膜处理设施(年1月20日前完成)。
2、确定第二垃圾填埋场开工时间,尽快开工(年1月20日前完成)。
3、提供相关垃圾管理规章制度:城市垃圾管理办法、市垃圾处理发展规划、市环卫管护中心保洁队管理规章制度、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垃圾场管理制度职责等内容(年1月10日前完成)。
4、提供2010年购买的新式垃圾车,垃圾收集箱,工人清运垃圾,垃圾场等相关材料及照片(年1月10日前完成)。
5、规范完善垃圾填埋场相关档案材料(年1月10日前完成)。
(四)市环保局
1、根据市政府关于机动车尾气检测站的确认函,进步一协调市环保局,抓紧完成机动车尾气检测站的验收,并尽快实现投入运行,协调公安局,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措施,保证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大于80%(年1月20日前完成)。
2、加大对火电、化工、铸锻等传统行业的综合整治与提升改造力度,加大监察力度与处罚力度,确保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有效运行、稳定达标。负责督促华日电池立即开展后环境影响评价(年1月10日前完成)。
3、对涉及工业有毒化学品、危险废物、重金属产生、经营的单位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进一步规范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的行为,督促这些企业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进行应急演练(年1月10日前完成)。
4、加快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速度,对拒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尽快完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任务(年1月20日前完成)。
5、负责协调省、市环保及有关部门,探讨3家电镀企业进行整合的途径,进一步减少环境风险。
6、负责重点河流沿线污染企业的综合整治(年1月10日前完成)。
7、积极向市政府及市编委汇报,提升环境监察大队、监测站的规格;进一步强化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
8、协调各有关部门,完善创模档案材料的整理。
(五)市卫生局
立即对全市乡镇卫生院部署安排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工作。完善医疗废物处置协议、转移台帐、暂存场所,专人负责,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年1月10日前完成)。
(六)市水务局
市水务局牵头,各有关乡镇(街道办)配合,负责河流沿线的综合整治。实施封堵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污口,清理沿线垃圾等工作(年1月10日前完成)。
(七)市统计局。
解决统计年鉴的数据与市核准数据“创模”口径统一问题(年1月10日前完成)。
(八)市园林局
需提供绿化工程明细、投资明细,新增绿地面积要与投资相吻合(年1月10日前完成)。
(九)市政府应急办
需更新完善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并将饮用水源地的应急预案纳入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年1月10日前完成)。
(十)开发区
明确第二污水处理厂相关进水管网的建设时限,提供第二污水处理厂相关进水管网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年1月10日前完成)。
(十一)市公安局
1、配合环保局建立和完善机动车尾气检测监督制约措施,保证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大于80%(年1月20日前完成)。
2、配合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做好对非法土小企业的关停取缔工作(年1月10日前完成)。
(十二)市城管执法局
1、清理整顿城区内道路两侧不规范广告牌,杜绝占道经营,维护好城市形象(国家模范城复核验收前完成)。
2、配合乡镇和有关部门做好对非法土小企业的关停取缔及城区环境的整治工作(年1月10日前完成)。
(十三)市工商局
配合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做好对非法企业的关停工作(年1月10日前完成)。
(十四)供电公司
配合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做好对非法土小企业的关停取缔工作(年1月10日前完成)。
(十五)市交通运输局
对市区内所有出租车、公交车宣传“积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语口号。
(十六)市高教办
1、确保大学园区内各院校中水回用设施正常运转,杜绝学院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年1月10日前完成)。
2、督促未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十七)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1、负责所辖区域河道垃圾、污水的污染治理(年1月10日前完成)。
2、配合水务局,搞好重点河流沿线的综合整治(年1月10日前完成)。
3、对辖区内的土小企业进行清查,确保全部关停(年1月10日前完成)。
4、配合各相关部门做好“创模”整改工作。
(十八)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中心、市广播电视台
开展多种多样“创模”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十九)市财政局
确保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年1月10日前完成)。
(二十)市政府督察室
负责牵头进行经常性督导,保障“创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创模”整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专门班子,抽调专业人员,明确任务,加大整改力度,确保把省环保厅预评估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到实处。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垃圾整改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