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our country college sports industry has also ushered in the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due to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sports industr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the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of college sports industry have not yet been fully play.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industry, such as the attention is not high, lacks the marketization operation, path does not clear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s not organic fusion and so 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universities, and ensur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innov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266—03
0 引言
体育产业是体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总体水平。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使本已困难重重的高校体育四面楚歌。而体育产业化和全民健身运动的的兴起,为高校体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全民体育的开展使得社会体育中的种种弊端逐渐显现,场馆设施和指导人员都不能满足人们空前高涨的健身消费需求,此时,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发展优势。文章结合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和现状,探索适合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1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滞后,受关注度不高 在当代经济社会,高校教育具有公益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产业和投资行为的特征。但由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人们重点关注社会体育产业的探索和发展,未能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体育事业的关注和了解尚且不足。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势必在政策、管理、资金上处于劣势。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将是促进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1.2 管理混乱,缺少市场化运作的环境和手段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校体育运动开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体育产业不仅成为了高校的重要经济来源,同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目前,我国高校拥有充足的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良好的物质基础,拥有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的高校领导层仍未对高校体育产业有充分的认识,致使高校的体育设施和人才等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高校在进行体育产业化过程中,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简单,没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和扩大经营,未能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获取更大的利润。高校体育产业管理混乱、产权和经营权不明确、无相应的经营策略和激励机制,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篇2
关键词: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问题与对策
本文是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新余市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GJJ151310研究成果。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新兴产业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余市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新钢公司为核心的钢铁产业、以赛维LDK公司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以江锂公司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等三大产业。新余不断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步伐,提高了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一钢独大”到“由刚变柔,多业并举”的转变。
一、新余市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状
作为江西省地级市,新余高度重视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并把其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举全市之力支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即向科技要空间要资源,向创新要质量要效益,向发展方式转变要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等系列文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刚性与柔性引进、引资与引智等相结合,努力推动科技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注重科研平台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省级6个、市级24个,科技创新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一个支柱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为了支持企业创新,政府制定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支持高端研发机构建设,最高补助50万元;开展技术创新,最高补助50万元;开展产学研合作,最高奖励10万元;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最高补助20万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创新“543211”工程和人才引进培养“十百千万”工程,努力推动科技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目前该市共聘请政府顾问26人,引进博士53名、硕士189名其中院士13名。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组织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引导全市职工在竞赛中提升各项技能。最近几年,新余市每年组织30多万人次职工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涌现出首席技师、金牌员工1000多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新余市两企业申报的年处理提锺废渣12万吨项目和年产高敏电动空调压缩机60万台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多元化产业体系支持范围,有望获得国家中央预算投资计划1237万元。江西赣锋锂业成为中国深加工锂产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供应商。以上这些是新余市创新驱动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发展“正能量”的成果。
二、新余市新兴产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余市新兴产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少,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二是产品科技含最不高,大多数产品还不具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企业缺乏创新能力,高科技人才比较欠缺;四是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受到冲击,企业效益下滑。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新兴产业并不是与传统产业相脱离,传统产业基础薄弱也影响到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作为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企业――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因当前钢铁行业和市场形势比较严峻,企业生产经营也面临困难。钢铁工业作为一个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部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先进武器、核电建设所需的核心、关键、难以替代的材料,处于工业产业链的中间位置。钢铁行业遇到的问题势必影响新兴产业发展。
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举措
(一)政府大力扶持
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一是政府要优化投资和融资环境。对于进行技术改造和研发新产品的企业,在贷款时就可以适当的优惠利率,鼓励企业创新。二是注意政策的延续性。政府要制定支持新兴产业的政策,要做到政策有延续性,不能发生变化,否则,企业的发展将难以为继。三是建立奖励机制,调动企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四是培育创新载体。高新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摇篮,要以高新区为载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西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2001年11月挂牌成立。2010年11月29日,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现有各类企业300余家,其中光伏产业发展较为迅猛,已经形成以硅料提纯、硅锭铸造、硅片切割、电池组件封装、系统设计集成、光伏产品研发应用为一体的完整光伏产业链条。高新区要在企业中开展大范围的调查摸底,找到困扰企业发展的“共性”症结,有的放矢予以精准定向破解。可采取“政府出资购买、市场化运营、专业机构服务”的新思路,通过统一招标聘请相关专业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免费的专业服务。
(二)重视培养人才
人才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决定性力量,是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发展的关键靠人才,动力在于人才。企业拥有人才,就拥有竞争优势。企业界要与学校和科研基地联手培养知识型、应用型人才,资助大学合作科研,从而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开发更多的科研成果,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从高校、人才市场等渠道引进高、精、尖的创新型人才,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瓶颈。同时,要留住人才,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和主动权。
企业要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破解人才难题。作为“新余现象”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培养更多的懂技术、懂管理,能为新余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任务。新余职业院校在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方面做出了贡献。如2009年,针对新余打造新能源科技城,江西工程学院增设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等新专业。该校为了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奖。为此,一方面,企业要与学校主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另一方面,学校要向企业推荐所需人才,输送毕业生到本地工业园区企业就业。
(三)产学研相结合
企业的研究开发,需要新的理论、原理和创意。企业与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把科研成果运用到企业生产中,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科技人才。学校与企业可以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展各类课题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如针对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现状,江西工程学院与新余电子商务企业联合攻关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从而拓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渠道,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共同破解人才供需矛盾,为新余市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该校与江西剑安消防公司联合攻关课题《消防系统的智能化研究、小型轿车自动灭火装置的研究》,为企业发展提供科研支撑。2013年6月,江西省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开始启动,该校安排专业技术团队与江西泰明公司合作,为江西省11户符合条件的居民屋顶安装了户用光伏发电示范工程,以此项目为纽带,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使企业在获得需要的人才的同时获得了先进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实惠。企业要从自身特色和优势出发,与大专院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创新资源融合。
此外,要解决新余市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问题,要以市场化为导向,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需求对创新的激励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一种只有创新才能获得更好更快发展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任晓,"十一五"温州新兴产业兴起之路径[J].浙江经济,2005(11).
[2]覃成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一种有效的市场与政府作用模式[J].经济纵横,2002(2).
[3]陈洪涛,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机制研究[P].浙江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马颂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J].经济世界,2003(10).
篇3
论文摘要:通过对湖北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嵌入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其集群值创造能力和升级能力也存在差异由于集群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升级与其所处经济区域的发展状态及制度模式密切相关研究了湖北省传统产业集群、复杂产品制造集群和网络外部性特征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升级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系。
1导言
根据波特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由于共性和互补性而连接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地理上的集聚如果根据产品制造过程的特点进行分类.湖北省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传统制造业集群、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集群、复杂产品制造集群、专用品供应商集群和一种特殊的产业集聚——产业(科技)园。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湖北省经济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正经历一种演进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为集群的发展已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中.这个网络是由掌握核心技术和控制技术路径的核心集群根据自身利益而在全球范围组建的。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创新的技术壁垒低.所需要的前期积累少.对技术适配度的要低.创新的机会少因此,会有大量跟进者进入.新加入的企业将共同作用于对现有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范式的改变:第二。创新的技术壁垒高.需要高度的前期积累.对技术适配度的要求高.但创新的机会多因此.只有较少的企业能够实施创新而获得这些机会.这些少数者将决定新的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范式,并利用长期和连。
续的积累进一步提高壁垒.强化优势。由于熊彼特第二种创新模式依赖企业的知识基础。特别是缄默型知识、复杂性知识和系统性知识.这就需要企业间能进行频繁的交流和人际接触和互动.从而导致相关创新者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相反.第一种模式对应的创新则不需要地理上的集中.创新依赖的知识更多是可编码的.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可以在全球范围布局这就使得各种集群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将被分为核心集群或边缘集群。核心集群掌握核心技术和对技术路径的控制能力.因此是全球生产网络(GPNs)的控制者.他们可以根据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进行布局.发展和利用各种为其服务的边缘集群.特别是对于编码性强的知识和可以通过许可形式扩散的技术对地理位置的要求就更不严格由于当前技术模式下技术路径的控制能力是掌握在核心集群手中.所以.这些边缘集群就可能会处于长期依赖状态.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而且很容易被其他区域替代。
湖北省的产业集群和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已大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中.但大多数集群基本处于输出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或为掌握着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进行产品加工和外包服务的生存状态其目前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上.但随着供应的增加.其成本优势正在丧失。集群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维持价格优势的潜力非常有限因此.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价值创造能力就成为所有集群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
2湖北省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集群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湖北省4个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即仙桃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随州三里岗香菇集群和十堰、襄樊、武汉为基地的汽车产业积聚带以及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光电子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某些共同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1)集群内部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湖北省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还处于较低层次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从当今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看是模块化采购与同步设计相结合.要求零部件供应商能够配套和具有参与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上、中、下游产业虽然都有.也有一定的分工.但缺少联系与协作机制.分工程度有限.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结果是大企业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优势不明显.难以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格局。
(2)政府行为的主导性作用过大.市场化的网络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和学习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集群公共产品的供应数量和质量为整个集群服务的物流系统、信息平台、生产要素市场、技术开发和研究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对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都进行这方面的大量建设。并逐步由政府主导过渡到市场化供应模式但湖北省产业集群层面上的这些公共产品的供应非常匮乏.政府的作为主要体现在提供土地和税收等优惠政策上。随着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有的地方已经出现部分企业外移现象.而一旦产业链中关键企业迁移.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网络的崩溃。
(3)产业集群缺乏核心技术,产、学、研联合开发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内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比较少.虽然部分企业拥有一些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就总体而言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集群内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企业.而企业规模有限,研发投入十分不足产、学、研之间缺乏科技创新的分工与合作.湖北省丰富的研究开发资源没有和集群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
(4)品牌、诚信意识缺乏,短期化行为、无序竞争.严重损害了市场环境不少企业品牌、质量、诚信意识淡薄,假冒他人商标、以次充好、压价竞销、仿冒、偷工减料、欺瞒等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这种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状况与产业集群所需要的诚信互助、合作共赢的发展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5)产业集群的发展基本处于依附状态。产业集群的发展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十分明显.有的集群已嵌入全球价值链中.成为代工和贴牌企业.有的则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由于缺乏着名品牌和核心技术.市场和产品开发基本控制在大型购买商和重要技术供应商的手中.集群对未来发展的路径控制能力很弱。
通过对湖北省不同类型产业集群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和集群升级问题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嵌入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其集群升级能力也就存在差异。传统制造业集群往往同时嵌入多条价值链.产品市场为国内市场或为多个跨国公司贴牌.技术壁垒较低.市场结构为竞争性市场这就不仅使其不容易形成对单个跨国公司的依附.并通过这种开放式发展模式使它们能够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最严格的质量标准接触.激烈的竞争将迫使集群提升其制造技术.通过引进行业标准和学习贸易惯例提升其制造质量和管理水平这是一个通过学习能力提高带动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很多集群就是因此而走过了由过程升级带动产品升级直到功能升级的道路因此.处于落后地位的传统产业集群只要学习和创新能力足够强大就相对容易实现价值链升级。
对传统产业集群而言.过程升级到产品升级是一个转折.虽然通常情况下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但通过设计改进或技术改进而实现产品升级并不能孤立进行新设计的推出、产品功能的提升如果要在市场取得成功必须还有其他因素的支撑例如品牌和市场规模.如果集群市场声誉和协同能力不足以迅速扩大市场规模,产品创新将成为外部性行为.那些实力更强大的集群和企业将模仿这些设计而迅速取而代之。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也是同时嵌入多条价值链中.由于拥有替代性很小的资源.它们更容易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因此也具有较大的升级潜力。
3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与集群升级
湖北省传统产业集群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保持集群竞争力的同时如何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实现集群升级对于传统产业集群而言.由于大多数集群是由中小企业组成.其创新活动往往会受制于经济规模和技术能力.要实现集群的升级依靠企业单打独斗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形成合作机制和整和社会资源的能力.提高集群的协同效应.而这一点正是湖北省大多数传统产业集群的弱点。
通过对广东省佛山市和浙江省传统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经验的研究.有如下经验值得湖北省借鉴在集群发展初期.当地政府进行了大量公共产品的供应和制度建设.为集群协同效应和合作创新机制的形成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些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立集群技术创新中心,对集群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合作攻关。通过培养、招聘等办法建立了多领域的人才队伍.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同时.成立集群研究开发中心和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发集群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了集群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了技术创新的信息收集成本和交易成本以先进的检验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从技术人才、信息、法律等方面全方位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在产前环节提供原料数据库和原料检验检测:产中环节提品的应用、工艺分析、质量问题分析、化学分析和技术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在产后环节交易中心物流信息平台提供销售、仓储、物流配送服务。并逐步实现创新服务体系由纯粹的公益型组织向市场型组织转变同时.还建立了信息化服务网络,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服务:③建立配套的生产资料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降低创业门槛和增强集群经济扩张能力围绕集群主业.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兴建各种原材料交易中心.使产品生产的各种部件和材料都能够在本地采购订造:④树立集群品牌意识,对区域品牌进行营销在行业协会的推动下.通过会展、博览会等形式大力营造区域品牌.并建立效应的抵押制度和信息甄别机制共同维护区域品牌的声誉。
篇4
>> 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动力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之我见 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体育彩票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推动与发展研究 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体育经济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研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策略 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创新 自主创新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的思考 奥运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新路径探索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新视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12-24.
[5]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制度创新:体育利益格局均衡的保障[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1-4.
[6]郑芳.美国职业体育制度的起源、演化和创新一对中国职业体育制度创新的启示[J].体育科学,2007 (2):79-85.
[7]刘显.中国竞技体育市场化的制度变迁-基于演化经济学的问题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8]范存生.转型期体育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07.
[9]郑宇.新时期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现实冲突与路径选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8):24-28.
[10]谭建湘,等.“十二五”我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1(4):1-6.
[11]王金秋.技术、制度与市场――中国体育产业成长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08.
[12]陈慧敏,李文秀.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中国竞技体育生产制度[J].体育学刊,2010(4):1-7.
[13]胡小明.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制度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07(3):3-5.
[14]张瑞林,王先亮.中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研究[J].体育学刊,2010(5):5-10.
[15]王飞,池建.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需求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4):6-10.
[16]王晓微.中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17]体育产权交易重大创新相关政策持续催化.http:///a/20141225/13384752_0.shtml
[18]杜丛新,等.中国职业体育组织产权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2-38.
篇5
杨树安在新闻会上,首先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和支持体博会的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很高兴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同迎来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的第18个春天,共同见证体博会走过的18年发展历程。
杨树安表示,创办于1993年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不仅见证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也伴随着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见证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民族品牌的崛起和壮大,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体育用品专业展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已成为全球体育用品生产商和买家重要的贸易和交流平台,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与国际同业交流的最佳平台。他相信,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体博会,今后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在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效应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使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兴旺与繁荣。
接着,杨树安就国家“十二五”规划如何与体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业内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产业也在探索中起步,从无到有、迅速发展,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体育产业在水平、结构和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他同时强调,2011年对中国体育产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值得记忆和必定载入史册的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都将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而迎来中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体育系统各级部门要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继续深入围绕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实现体育产业的新发展。
杨树安表示,过去的五年,体育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去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出台,填补了这个领域的政策空白,也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而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体育用品行业构筑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中坚力量。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正在由过去的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成为体育产业中开放度与竞争度最高、增长最快的领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也进入了稳定增长的成熟期。
可以说,《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明确了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杨树安强调,体育产业作为全社会共同兴办的产业,决不是体育部门自己的,而是全社会的产业。因此,在发展体育产业过程中,要坚持大体育观,把体育置身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的大背景中,更好地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与价值;坚持大产业观,通过体育产业发展,拓展体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渠道。各级体育部门在制定体育产业政策、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时,要定位于体育产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大局,促进体育产业整体发展。要根据《指导意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促进体育资源与市场、相关行业的结合,提高体育产业的社会融合度。
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明确指出,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无疑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篇6
一、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1.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为200个行政村建设农民健身工程,逐步实现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目标,建设镇级全民健身中心。在市内四区,新建72条健身路径,完成市级体育公园(中山公园)建设;在世博园内建设体育区域;在社区建设笼式足球场,逐步实现城市社区“8分钟健身圈”目标。资助市、市建设全民健身大型示范工程。资助建设室内外结合的社区健身中心,为市民实现体育健身“风雨无阻”创造条件。加强健身设施的管理和长效机制建设,协调各区市对健身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和丰富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方式,为市民体育健身提供均等化服务。
2.打造全民健身活动特色品牌
全年举办市级全民健身活动30余项,区(市)级活动300余项,社区级活动1000余项,使全民健身“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继续举办元旦健康跑、登山节、世界行走日、第十一届社区健身节等“六大板块”活动。协助总工会、市直机关工委、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等部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十项联赛”,选拔优秀队伍参加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比赛。继续推进足球、帆船、羽毛球等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
3.完善全民健身组织服务网络体系
新增全民健身辅导站点150个;逐步建立农村体育俱乐部,村村建有健身辅导点。继续开展以健身活动、体育器材、健身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培训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1600人。加大农村体育骨干和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力度。发展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所,发展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0所,做为体育人才后备基地,为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提供保障。继续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六进”活动,完成检测3600有效样本的目标,其中,农村不少于1700例,撰写完成市2012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为市民提供科学健身依据。
4.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逐步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构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全市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使全市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规模和竞技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二、做好伦敦奥运会参赛保障工作,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5.完善业余训练体系,夯实训练基础
以筹备第三届市运动会为契机,通过政策引导,强化业余体校建设,完善项目布局,加强选材网络建设,拓宽选材渠道。继续推行评估考核办法,加强业余训练教练员岗位培训,进一步完善区市体校、训练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俱乐部等业余训练体系,为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6.深化体制改革,提升竞争实力
根据我市各重点项目的发展需求,全面推行项目中心责任制,使管理结构、管理模式向更具活力的条块一体化转变。坚持“以培养输送品学兼优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高度重视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队伍建设,争取为重点项目逐步聘请国家著名或国际知名专家为项目顾问,带动这些项目高起点、高水平发展。大力推进“科训医管一体化”,扎实做好二十三届省运会备战工作。充分发挥科研中心的作用,快速提高教练员科学训练和重点问题科技攻关能力。
7.全力做好奥运保障工作,力争创造优异成绩
我市运动员将在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十一个项目上争夺伦敦奥运入场券。其中,乒乓球、羽毛球作为重点项目,将全力向伦敦奥运会金牌发起冲击,,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重点项目运动员的参赛后勤保障工作,为运动员参赛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加大我市奥运宣传力度,为运动员参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力争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以贯彻产业政策为依托,促进体育产业迈上新台阶
8.研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体育产业已列入我市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市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加强与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出台我市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从融资、税收、能源利用上给予政策扶持。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9.推动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家级体育院所落户
举办克利伯帆船赛等国际、国家级具有重大影响的赛事,成立国家级高水平训练基地,引进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家足球、篮球学院落户我市,加强我市体育与国际间的交流,实现与文化、旅游业的互动,激活整个体育产业链。使我市体育产业形成产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配置合理的完整链条。
10.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市足球训练中心工程建设工作,201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配合市北区政府,做好市第二体育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工作,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积极做好市皮划赛艇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和市军事体育学校迁址的前期论证工作,申请列入2012和2013年市财政投资计划。
4、作好产业调查、市场监管和体彩工作
做好2010、2011年度产业专项调查工作。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对高危项目的经营场所进行监督检查,规范体育场地、设施、从业人员标准和资格,为市民创造安全的健身环境。继续做好体育彩票工作,在2011年销量突破13.7亿元基础上,今年体彩销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体育赛事,发展与体育强市相适应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积极申办、承办高水平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全力办好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国际帆船周、世界航空协会马拉松比赛、全国业余自行车比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活动,扩大我市在国际国内影响力。
篇7
关键词:全民健身;品牌项目;开发与创新
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全民健身比奥运金牌更重要。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居于核心地位,也是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其策略选择应着眼于综合开发、创新发展,在项目多样化中打造品牌化,在项目地域化中突出特色化,在项目传统化中融入现代化,在项目行政化中运作市场化,在项目事业化中推进产业化,发挥品牌效应,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持久、深入开展,让人民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的必要性
1,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活动呼唤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必须有项目品牌作支撑。目前,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工作相对落后、成效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民健身的质量和水平。《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中的一组数据令人堪忧:“健身走”和“跑步”成为中国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最“热门”的项目,占总人口的62%。健身项目少且科技含量低,与日益多样化、品质化、生活化的群众体育需求不相适应,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滞后问题亟待解决。
2,河北省具备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的优势条件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东部,内环北京和天津,外环渤海,是全国唯一兼有滨海、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元化的地形地貌、淳朴的民风,造就了河北丰富的体育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建设“环京津健身休闲圈”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为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环京津健身休闲圈”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像秦皇岛的轮滑与海滩健身运动基地、张家口的滑雪、承德的山庄晨练、保定的空竹艺术节与篮球文化节等特色项目和活动,都已经成为响亮的健身品牌。但是,从整体看河北全民健身,“一地、一城、一县、一乡、一品牌”的格局还没有形成,把体育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项目优势的工作思路、方法措施、政策环境等主观努力方面还不够到位,急需改变工作现状。
3,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为“环京津健身休闲圈”建设提供核心竞争力
2007年,河北省体育局打造“环京津健身休闲圈”的规划正式出台。按照设想,“环京津健身休闲圈”将在2010年初具规模,基本建成环绕京津健身休闲产业带,促进京津冀休闲健身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到2015年,该健身休闲圈走向成熟,充分满足京津冀及邻近省市群众健身休闲的需求,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金项链”,形成群众体育工作的亮点。在这个“金项链”中,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最具活力和竞争力。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可以聚集一流场馆设施、一流活动赛事、一流管理服务、一流创新人才,可以快速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提高广大群众体育生活质量,增强城乡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二、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策略选择
1,政府主导项目与市场运作项目相结合,在项目主体化中打造品牌化
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而政府主导作用,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变“包办一切”为主要发挥项目规划、专业指导、协调服务、组织动员、宣传推介等功能,着力优化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的外部环境,建立一种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的运作模式,确立企业体育品牌项目开发之市场主体地位。政府应将体育项目开发的主动权交还给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挖掘体育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经济实体的专业性体育经营公司,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合理的企业投资一回报机制,调动企业对体育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普及项目与提高项目相结合,在项目大众化中打造品牌化
确立“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提升群众体育品味”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正确处理群众体育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激发激活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身边健身活动,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组织,发挥各级体育总会和体育单项协会的作用,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体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体育的关注度、知晓率和参与率,夯实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的群众基础,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大发展大提高。
3,传统项目挖掘与时尚项目创新相结合,在项目现代化中打造品牌化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民族体育项目丰富多彩,为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按照“发掘乡土特色、发扬传统优势、发挥群众热情”的原则,以“有新意、有创意、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为基本要求,大力挖掘、整理和创编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特色健身项目,使传统体育项目与地域文化项目相结合,外来体育项目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项目开发及创新体现时代特色,满足群众需求。
4,区域资源开发与体育资源整合相结合,在项目集群化中打造品牌化
摸清资源底数,有效整合资源,将区域体育资源与自然景观、文化、旅游等资源捆绑起来,变体育项目单一开发为关联项目多元开发,以产业运作的思路,完善规划,突出特色,优化政策,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丰富健身活动的内容,提升活动影响,扩大整体规模,明晰品牌概念,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实现场地、人员、活动的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
篇8
近年,国家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的建设,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和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色鲜明、体育文化浓厚、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见,体育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学界认为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空间载体,其核心是特色产业,如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等新兴产业[7-8]。特色小镇与传统的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有明显区别,重在突出“特色”,这个特色依托于当地地理环境、历史环境、产业和经济特征,把特色产业、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独有的旅游资源进行聚合,突出当地自然、文化和人文特色的特色小镇。因此,本文认为体育特色小镇是指依托地理环境将体育、旅游、文化、养生、休闲、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小镇发展,具有明确的体育产业定位、体育文化内涵、体育功能的空间载体。
2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2.1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由传统经济的“物质单向流动”转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闭路循环反馈过程,提倡产品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形态,要求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遵循生态规律,把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融为一体,以资源的最低投入达到最高效率地循环利用,是维持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模式。
2.2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追求人类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基本的运行原则,在社会经济体系发展中,要求物质在经济体系内多次重复利用、经济体系废物排放不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或者能被环境内化。其二,强调经济系统整体的最优功能型经济,要求在牟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尽量减少对物质的消耗。其三,循环经济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公众和行业协会等,讲求经济体系各部门联合并协调运作。
3循环经济视角对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意义
3.1是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体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生态、经济、社会等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循环经济传承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把发展经济进化成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生态系统,在系统内进行“废弃物”的全面回收、再生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来延长产业链,最终以最小的消耗和环境代价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9]。由此可见,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能有效促进体育特色小镇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持续健康发展,能促使体育特色小镇经济系统各部分的相互协作,实现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进一步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3.2是发展体育特色小镇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决定经济增长的人为、物质等因素的结合方式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包括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实现经济一时的快速增长,但过度依靠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综合效益相对较低,环境压力也明显增强,生态系统出现失衡。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经济增长方式应以发展循环经济来调整经济结构为切入点,重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提高体育特色小镇的资源利用效率,才能保证体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4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1指导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布局规划
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它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和其它独立子系统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以循环经济指导体育特色小镇经济建设规划是必然选择。一是,以循环经济理念来确定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规模,以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合理确定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规模和产业布局,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部分效益的共同发展。二是,要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体育特色小镇经济规划,要遵循生态平衡原理,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建立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机制,规划好交通干线、小镇绿地、水体构成有机的生态调节系统,以此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循环利用率。三是,体育特色小镇应该更加注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地区应根据其地理位置、资源、能源条件选择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体育项目或产业。
4.2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制度规划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进体育特色小镇的制度规划。一方面,要以市场为核心,积极建立促进体育特色小镇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找到协调各方利益的方式,让经济主体可以从体育特色小镇循环经济建设中获得收益,从而实现传统经济单向线性流动模式向循环流动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完善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法制建设是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就体育特色小镇循环经济立法明确各级政府、消费者和体育产业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和义务;其次是要建立拉动体育特色小镇消费、政府购买、政策鼓励的政策体系,形成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
4.3引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绿色发展
“绿色”是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体现。首先,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要树立“资源有限”的观念,实现地理、自然、人文、文化等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要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推进体育产业组织、体育商业模式、体育服务供应链等深度融合,实现体育特色产业旅游、生态景观旅游、体育文化体验、体育项目娱乐的有机结合。其次树立人本意识,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绿色低碳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最后应依靠科技进步,采用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节约资源技术,推进体育特色小镇构建集约、高效、智能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生态环境的防治、保护以及修复的宏观管控,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绿色低碳化。
篇9
[关键词]奥运经济宏观经济商机
随着奥运会脚步的临近,国民经济发展的脉搏跳动得更加有力。“奥运经济”一词也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词汇。毋庸置疑,四年一度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奥运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扩大品牌效应、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创新发展,已成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每个城市在奥运中追求的目标;正如奥林匹克精神所言:“更高、更快、更强”。
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于“奥运经济”的词,叫“奥运景气”,韩国和日本因为举行过奥运会,曾经出现了奥运景气。与此对应的一个词叫“奥运泡沫”,指在景气过后对有些国家的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它在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出现过。“奥运经济”、“奥运景气”和“奥运泡沫”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北京申奥成功之后,更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不仅从微观商机的角度,而且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才可能更全面、更平衡。
一、奥运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关系
奥运会本身会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增长有3方面的积极作用:
1.奥运会能够增加内需
现在全球经济处于下滑阶段,生产过剩而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压力大,投资机会不足,IT泡沫的破灭和“9·11”事件加剧了这种态势,估计全球经济在近一两年内不会明显复苏,美国经济也可能长期低迷。在中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增加了一部分新的需求,对宏观经济的增长是一个重大的事情。当然,这部分需求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也不可高估,因为它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太小,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太大。日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东京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在整个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韩国更是这样,因为汉城占韩国经济比重很大。由于北京占中国经济的比例不是太大,所以奥运会产生的直接和间接需求不会造成很大的景气。
2.信心的增强对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对于经济的增长来讲,最重要的是信心的增强。申奥成功以后,很多媒体的分析报道中有一个大的因素没有提到,即中国人自己和外国投资者对投资的信心的增长,这种信心是整个经济景气的重要因素,因此申奥成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有利于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
3.促进中国与国际接轨
一套规则实际上是一套法律制度,与加入WTO一样,举办奥运会要与国际规则接轨,不仅仅是体育竞技,商业也要按照国际规则来进行。规则和体制的建立,不仅能克服短期需求不足的问题,而且对中国经济也有长远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现在研讨奥运经济时应该把它的规则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二、奥运带来的商机
1.加大广告开发力度
体育要想成为一个经济产业,就必须成为成为盈利的事业。目前来讲,体育经济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赞助。从商业角度看,赞助是广告效应。因为人们对体育有很大的关注,所以做广告业是能盈利的,商家可以得到很大的广告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收入确实是体育产业收入的一个渠道,还需要加大开发力度。
2.让体育成为由参与者付费的事业
人们在吃饱喝足以后的健身、娱乐已成为生活和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因此人们愿意为它付费。这笔付费包括间接的付费(广告付费)和直接的付费,应该是体育产业盈利的来源。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1.提高奥运会后场馆的利用率
由于大型体育竞技活动的频率比较低,这就涉及一个场馆利用率的问题。有的城市历史上只举办过一次大型的运动会,很多场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只有很少的几次利用,如何使它有收入流是一个问题,这是体育经济里面要研究的非常重要的问题。2.提高奥运经济建设的透明度
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讲,存在一个怎么使这次奥运经济办得更加透明、公正、减少腐败的问题。由于奥运会是一个很大的商业投资机会,涉及大量的公共工程,在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如何使投资体制更加完善、使公共投资体系更加完善是一个问题。
3.防止奥运泡沫经济
奥运经济在中国不像日本、韩国包括澳大利亚那样占很大的成分,但也要注意避免“奥运泡沫”。因此要现在开始做计划,把一些奥运所需要的投资在时间上拉得开一点,不要等到2007年和2008年集中投资,这样整个奥运期间经济都会比较平稳,特别是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这一两年,可以多做点事情,进行有关场馆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4.正确处理奥运经济和其他经济的关系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体育设施和旅游设施,存在一个如何应付大型活动和日常经营的关系问题。北京作为特大城市,本身有一些设施,到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有大量的一次性需求。开始规划时,应该把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和旅游事业考虑进去,把北京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大都市和旅游中心的特殊地位考虑进去,避免盲目投资,互相参照,做出长期、合理的商业投资的决策。
参考文献:
篇10
1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整体发展现状和最新发展趋势
体育用品制造业涉及体育、轻工、化工、纺织、兵器、外贸等多个经济部门,近年来,体育用品的生产和消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地位和比重也显著上升。2012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材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增加值达1 936亿元,同比增长9.73%,占GDP的比重为0.37%,与2011年基本持平。2012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进出口总额为174.7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59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7.77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出口额为167亿美元,同比增长4.87%,运动器材在出口额中占比超过50%。随着我国体育用品专业化程度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进入了国际市场,占据了世界体育用品业65%以上的份额。当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主要呈现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1.1 体育用品制造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持续放缓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78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 936亿元,增幅接近150%,在中国体育产业中的份额更超过80%。但从2011年开始,受制于成本持续上涨、有效需求不足、增长方式遇到瓶颈以及库存压力变大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尽管全行业整体规模维持了正向增长态势,行业增加值增速除了2011年极端低值外均高于GDP增速,但增速明显放缓。2012年国内体育用品上市企业的运动鞋、运动服销售额,同比上年分别下降了29.7%和19.3%。
1.2 行业洗牌力度加大,品牌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呈快速增长态势。随着各门类领先品牌的发展规模和核心竞争优势的不断强化,在行业整体进入减速调整阶段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大,伴随着市场细分程度的深化,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优化,新一轮行业洗牌正在进行。因循守旧、竞争力缺失的企业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同时,在整合资源、创新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先品牌,引领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3 制造业成本快速上涨,中国体育品牌核心竞争力面临重塑
行业整体增速连续两年低位徘徊,部分门类出现明显的负增长以及众多体育用品上市企业的一些核心经营指标的恶化趋势,充分表明以制造业为核心属性、突出性价比的中国体育品牌面临着制造业成本快速上涨、品牌附加值难以短期提升的严峻考验。体育用品制造业需要重新审视市场空间与前景、消费者行为特征和具体需求,在战略架构、市场定位、产品结构、定价策略、营销模式等方面及时做出积极的战略调整,以重塑品牌核心竞争力。
1.4 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带动效应显著
从省份和产量角度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北京和上海6个省市,产业集中度超过85%。通过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以及各地区体育产业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以重点体育用品门类为特色的集群式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在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聚合作用。
2 人民币升值的出口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
2.1 人民币升值的出口效应
以下三个方面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出口效应:一是吸收论。吸收论的主要思想是,净出口(或净进口)是一国整体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当一国货币升值时,其国内可贸易部门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资源会流向非贸易部门,导致可贸易部门国际竞争力下降,一国出口减少,引起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同时减少,但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小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导致贸易顺差下降(逆差增加)。吸收论主要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主要是对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用其分析汇率波动对一个行业的影响,不够合适。二是弹性论。弹性论的主要思想是,当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即当一国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一国货币升值会导致出口收入减少,进口支出增加,最终导致贸易顺差减少。反之该国货币贬值会改善其贸易条件。当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即当一国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或等于1时,一国货币升值会导致出口收入增加,进口支出减少,最终导致贸易顺差增加。弹性分析主要是局部均衡分析,不够全面完善。三是简单出口效应。即当一国货币升值时,如果出口商想保持以前的利润水平,必须提高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相应的,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会有所降低,导致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速上涨,出现贸易顺差下降。
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贸易来说,汇率具有重要的价格转换职能,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体育用品贸易数量和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会提高我国体育用品的出口价格,降低出口价格竞争力,导致外部需求下降。同时,还会降低体育用品的进口价格,增强进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导致进口需求增加。2005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特别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35%,受滞后效应影响,2005-2007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并没有出现明显下滑,但2008年以后,在汇率升值和国际金融危 机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增速大幅放缓,出口贸易呈萎缩态势。
2.2 人民币升值的结构调整效应
人民币升值的结构调整效应主要表现在增大企业出口压力,倒逼企业加强内功,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产业整体核心竞争力,突出开展品牌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竞争实践来看,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选择正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这种结构调整效应在体育用品制造业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调整库存和营销渠道。据统计,仅2012年李宁、安踏、匹克、361度、特步等本土六大运动品牌上市公司库存合计高达33亿元,关店近5 000家。如上市公司美克国际持续实施门店整合计划,将面积小、成本高且效率低的门店整合成门面面积较大及效率较高的门店。2013年9月末,美克国际共有871家店面,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26家门店。二是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深化市场细分程度。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包括普通高等院校、高中、初中与小学在内,全国共有超过2亿的青少年学生,这一规模的学生群体将带来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学生体育消费市场。为此,众多体育用品企业开始将重点转向儿童体育用品市场。如2012年361度童装门店新增433家到1 590家,其营业额同比翻倍至3.7亿元,占集团营业额7.5%。特步也加大开拓童装业务力度,2013年在二三线城市新增近200家童装店。三是调整商业模式。众多企业纷纷从过去的批发模式转变为零售模式,直接面对和研究消费者,大力培育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度和忠诚度,并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追求终端精细化管理。四是加强产品创新。众多体育用品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自主创新产品不断增加。如安踏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相继推出了柔软柱及夜光柔软柱跑鞋、止滑橡胶A-StickyRB等科技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3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人民币升值给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倒逼效应,但受各方面体制机制和行业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仍面临众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3.1 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面临出口报价难、融资成本高问题
调查显示,受汇率不确定因素影响,当前,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出口报价更加困难,出口订单短期化趋势更为明显。一些体育用品企业受2013年汇率升值影响,出口订单最长期限仅为15天。而且,虽然2013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达111万亿元,资金环境总体较为宽松,但受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影响,资金大量流向大企业,体育用品制造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企业平均融资成本在10%以上,增加了企业财务成本和压力。
3.2 行业集中度低与出口市场集中度高并存
虽然经过2011年以来的剧烈市场调整和行业重组,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集中度有所提升,据《2012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统计,2012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集中度CR8为9.6,较2007年提高了5.3个点,但与发达经济体CR8普遍超过40的标准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同时,从体育用品出口的市场结构看,虽然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国家数目前已经累计超过110个,但出口市场集中度(CI)较高,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德国、英国分别位居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前五位,占总出口额的比例高达65%。过高的市场集中度使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市场风险增大,更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降低了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经受外部冲击的能力。2008年以来爆发的继上世纪大萧条后最严重的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业造成明显冲击,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市场过度集中于发达经济体。
3.3 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利润空间普遍缩小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体育用品企业对于人工成本的变化较为敏感,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增长进入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农村可转移劳动力日益减少,导致国内的用工成本持续增加。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产生连锁反应,推动各类要素价格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工人的成本平均上涨了20%左右,这让大部分布局在沿海地区的体育用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人工成本压力,同时这几年的通货膨胀也加速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速度,体育用品制造业首当其冲。
3.4 科研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受人才、意识、资金、环境、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专业研发机构和人员匮乏,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较小,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阶段,产品附加值较低,新产品和专利技术数量较少。仅有少数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2012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科研投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在2%以下,而据国际经验,只有当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时企业才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2%的企业,才能勉强维持生存。虽然泰山体育等个别国内品牌已通过国际相关认证并成功打入北京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但仍有50%的国内企业生产的体育器材、设备达不到国际赛事的标准。
3.5 品牌管理和塑造能力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的品牌意识明显提高,品牌战略取得初步成效,涌现出了安踏、李宁、特步、好家庭、泰山等一些国际品牌,但相比发达经济体对体育用品品牌的塑造和培养仍存在较大差距,品牌杂乱,定位模式,品牌价值距离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还有很大距离。有的企业品牌战略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国际市场品牌运作经验还不足。如李宁赞助的德国汉堡马拉松比赛,相比德国柏林和英国伦敦的马拉松比赛影响都比较小,李宁赞助规模这么小的赛事,会引导消费者获得李宁这个公司很小的印象。有的体育用品企业甚至仿造、跟风国际名牌产品,侵害知识产权的案件仍时有发生,损害了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自身的形象。
4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推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2014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大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力度,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人民币汇率继续升 值的可能性增加。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人民币长期内仍将维持升值走势。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应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一方面,应该看到,市场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依照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可以占到一个国家或地区GDP的5%左右。我国2013年的GDP达56.8万亿元人民币,5%的数字就是2.5万亿元左右,而2012年中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增加值是1 936亿元,相比国外比较成熟的市场,我国的企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既要面对外围环境变化和内部核心竞争力调整,需要有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到品牌导向,更需要有发展理念的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4.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静态比较优势曾经主要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这一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人民币升值为技术密集型产品提供了更好的盈利空间。目前,国际体育用品巨头对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如全球休闲时尚运动品牌公司彪马(PUMA) 已推出首款闭环式生产的InCycle系列鞋类、服装与配饰产品,该系列产品完全可以进行生物降解或循环利用。国内企业应奋起直追,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人员、研发经费和新产品比重,提高体育用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
4.2 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努力开拓新兴市场
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应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到国外进行投资,在东道国就地设厂生产和销售,或者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提升发展速度和获取关键技术和知识。而且,当前国际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体育用品市场空间迅速增长。据欧洲监测中心专业机构检测,俄罗斯、乌克兰和阿根廷的体育用品市场在2012年增长最快。预计到2017年,俄罗斯的销售额将增加一倍,该国可能将超过所有西欧国家,包括意大利,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因此,我国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应将更大的精力转向俄罗斯、乌克兰、巴西、阿根廷、印度、中东等新兴市场。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第五大国家,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而且将会在未来几年内举办世界杯等一系列世界性大赛,但其体育用品业发展并不成熟,很多产品依靠进口,因此,该国市场空间广阔。
4.3 创新销售模式
当前,体育用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在发生明显改变,出现了所谓“RoPo效应”,即消费者现在先在网上搜索产品的详细信息,然后在线下购买,或者反过来,消费者在线下到实体店里体验产品,然后在网上购买,后者即是所谓的“展厅现象”。现在零售终端受到了巨大压力,根本无法和在线销售终端进行竞争。据世界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的统计,目前所有国家的在线消费都是增长的,仅德国就有1/3的消费行为通过线上渠道,而且其中的1/3是第一次在线上购买产品,表面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力非常大。在网络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应结合当下的在线销售特点,更加注重对电子商务的有效利用,改进营销方式,减轻营销链上的投入,多渠道整合经营。此外,可探索采取体育用品大卖场模式,广泛进入三四线城市拓展市场。作为多品牌合成店,体育用品行业中的大卖场模式、包括综合性的超级市场模式在国外较为常见,但在中国几乎空白。2013年,全球最大体育用品零售商英特体育(IIC-INTERSPORT)逆市进入我国市场,计划5年内在南方开设80~100家门店,净营业面积计划达11万平方米,累计销售额预计达40亿元人民币。
4.4 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当前,就在本土运动品牌们还在忙着消化库存的时候,耐克等国际巨头已经在积极拥抱互联网带来的行业变革了,努力将体育用品行业的属性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抢占新的利润增长点。2012年,耐克与孵化器TechStars公司合作启动了Nike+Accelerator项目,鼓励创业团队利用Nike+的平台开发出更加创新的应用,先后创新了健身课程预定网站GoRecess、赛事组织管理平台RecBob、游戏工作室Chroma、电子战术板CoachBase、企业级健身管理平台Sproutatwork等多种创新服务。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应紧跟这一最新发展趋势,加强与有关软件系统开发公司的合作,基于IT、娱乐和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趋势,创造全新的体育用品体验维度,如建立虚拟消费数据库,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产品展示,基于手机移动互联终端进行产品等,努力延伸服务链条,在未来的市场竞争
中赢得主动。
4.5 实施品牌战略
人民币升值只会影响主要依靠价格竞争的产品,对于依靠品牌吸引消费者的产品而言,人民币升值不会动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强化品牌开发培育力度,科学确定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和宣传方式,广泛借力打造前卫而有特色的民族品牌,把品牌不断推向国际市场。应把体育赞助作为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学习借鉴安踏、李宁赞助CBA和中国奥委会的经验,提升赞助运作水平。
4.6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形成行业竞争合力
目前,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整体规模依然较小,加起来整个规模还没有耐克大。竞争不仅仅是行业内同行竞争,更是一个规模竞争。应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监督和沟通服务的作用,建立一个良性的互相促进的机制,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公平有序的竞争;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行业和工业标准进行生产,积极实施生产标准化战略;完善体育用品行业的信息网络,及时有效地指导行业发展。
[HJ2.1mm]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9,124.
[2]朱小明,张勇.体育营销[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71-72.
[3]张森,杨逸臣.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18-23.
[4]夏碧莹.加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和对策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7):37-40.
[5]吴延年,等.中国体育用品上市公司品 牌竞争力评价——基于财务报表的分析 [J].体育科学,2010(1):30-35.
[6]李碧芳,曹冠男.基于钻石模型的体育用品制造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J].统计与决策,2010(7):124-126.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