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营销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容营销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引言
传统的英语阅读考试主要是从英语词汇、短语、句型等习惯表达方式来考查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要测试考生对篇章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阅读能力一直是各种英语考试考查的重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传统阅读理解部分占了整个试卷分值的40%,它是考生获取英语考试成功的关键。阅读技能的灵活利用在阅读考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考生的阅读能力。从语言测试的角度来看,阅读能力与测试的效度相关。效度作为测试学中的专业术语,测试效度(test validity)亦称测试的有效性,指一套测试对应该测试的内容所测的程度。也就是说,一套测试是否达到了它预定的目的以及是否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因此,测试效度是鉴别考试质量的重要指标。Bachman将语言测试的效度分为五种类型: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标准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和卷面效度(face validity)。这五种类型分别从测试内容、测试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学习者水平与评估标准的一致性及测试预设等方面来说明考试质量的好与坏。关于内容效度这个术语《语言测试词典》是这样界定的:它指的是概念上或非统计数据体现出来的效度,是在系统分析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测量目标领域内样本是否适度的判断。就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部分而言,它的内容效度具体体现在阅读量、选材、题目难度及考核技能等四个方面。本文以2010年考研英语(一)传统阅读理解题为例,对其内容效度进行文本分析。
二、2010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题(A部分)测试的相关数据分析
三、2010年考研英语(一)传统阅读理解题测试内容效度分析
《2010年考研英语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对阅读理解A部分测试在测试目的、测试形式、测试内容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笔者就围绕这几个方面,对2010年考研英语(一)传统阅读理解测试的具体内容,如材料选择、阅读量、试题考点和试题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以下诸多问题。
(一)阅读理解题选材隐含过于专业与生僻的话题,对考生的背景知识要求过高。
阅读考试是考生提取并加工大脑中已有信息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提出了图式理论,表明图式是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认知理论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在大脑中形成后会对以后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理解和记忆。人们在对新输入信息进行加工与编码时,需要找到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固有的图式与之相匹配,才能完成对新信息的处理与储存,这个固有的图式可以理解为背景知识。阅读考试是一种图式与新信息相互匹配与交融的过程,旧的图式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表明考生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
从表1发现今年每篇阅读理解的原材料都是出自国外的期刊杂志,文章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泛,涉及文化、法律、社会学、金融等四个领域,避免了娱乐类、敏感性的话题(如政党政治、宗教、种族冲突等),但是选材的话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要求过高,例如第四篇所谈的银行与会计准则制订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对于缺乏金融背景知识的考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生僻的话题内容有悖于考生的背景知识,不能测出其真实的语言水平。这些文章均取材于英美国家的报章杂志,而考生平时几乎接触不到英美国家的原文报刊。平时的学习材料(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主)反映当今英美国家概况的文章很少,而论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发展的文章就甚少。由此看出,考生学习资料和考题材料之间的差距及话题的专业性与生僻性增加了其阅读理解部分的解题难度。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忽视了考生的背景知识,这与《考纲》要求的兼顾到各个背景层次的考生,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和社会意识心态的正面导向性的原则相悖,因此阅读考试的内容效度势必受到影响。
(二)试题指向性不周密逻辑,不具备严密性。
根据《考纲》要求,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应该遵循试题指向性必须清楚、准确、周密,易于理解,不出偏题怪题的原则,而今年阅读理解某些题目的命题不严谨,违背考研选拔人才本身的目的。例如,Text A中第25题出现了很大的争议,四个选项的设置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与干扰性,大部分考生不理解B选项中的“Lost Horizon”,受其他选项的干扰最后选ABCD四个选项的都有,而官方所给出的答案是B。通过专家的验证,该题四个答案均是正确的。这有悖于命题过程中题目设置要有一定迷惑性,但答案必须唯一,不能有模棱两可的答案只要学生循着正确的逻辑思维就能得到正确答案的基本原则。诸如此类的问题,同样出现在第26题、第27题、第30题、第37题、第39题中。考研英语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统考形式的考试之一,它应当具有高度的严谨性,命题应该周密,经得起推敲,但是从上述看出该份阅读考试试题指向性不具有逻辑性与严密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效度。
(三)难度比大纲样题难度大,忽视了测试的公平性。
一般来说大纲样题根据《考纲》要求进行设置,它能预见真题的难度。但通过对本卷阅读理解的分析,真题难度高于大纲样题的难度。其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词汇的深层含义增加理解难度。
阅读理解的四篇文章的生僻字虽然不多,但是考生不能掌握某些常见词汇的深层含义,导致篇章理解的偏差。例如,第四篇文章中的“compromise”的表层含义是“妥协,折衷”,深层含义是“因错误行为使自己陷入困境”和“修改,更改(某事);减弱,减轻”,在该篇文章中采用的是其深层含义,而命题者忽视了考生本身的实际语言水平,以此作为考点,因而第37题的解答大部分考生深感有很大的难度。同时词汇生僻的深层含义导致考生对篇章句子的不理解,如:Text 4中一个句子:“These rules say they must value some assets at the price a third party would pay,not the price managers and regulators would like them to fetch.”其中“fetch”意为“去取,去拿;去接来”,但是在该句中它表达的深层含义是“(某货物)卖得(多少钱)”,这就影响了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诸如此类问题在Text 2第2段第1句“Now the nation stop patent court appears completely ready to scale back on business-method patents,which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ever since they were first authorized 10 years ago.”中也有所体现。具有深层含义词汇的使用,降低了试题的区别度,从而造成优、中、差三个层次的考生都无法应对的局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阅读文章中长难句增加理解难度。
阅读理解文章中掺杂过多的长难句会增加考生对整个篇章理解的难度,同时对来自不同背景、处于不同语言水平的考生来说,它失去了测试的公平性。在Text 1第3段原文第1句49个词,最后一句43个词,均属长难句。而第2题的考点是本段第1句中的“unfocused”上;第3题的考点是本段最后一句的“So few authors...that...”上。大部分的考生不能理解这两个题的考点,也就是说没有理解整两个长难句的含义。因此,命题者应该根据考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调整文章句子的难度以保证试卷内容效度。
3.阅读理解题目设置的难度太大,考点分布不均匀。
一般来说,阅读理解的4篇文章常常是第一、二篇文章通俗易懂,但题目有一定难度,如干扰项很难排除或在干扰项中有考生不熟悉的纲内词汇或相关成语。而第三、四篇文章语言难度较大、理解上障碍较多、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面较宽,可是题目往往偏重于对文章宏观性的理解,考生只要把握住全文主题和上下文的逻辑联系就能比较顺利地解题,题目一般不纠缠于某个小的细节上。
然而,今年阅读部分除了篇章词汇和句子的难度增大以外,文章后面的题目设置也有很大的难度,并且题目难度的设置不具有梯度性,这四篇文章的篇章理解和题目难度都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而从头至尾设置的都是相同的难度,并且题干设计太具体细节化而非通俗化、常规化。根据对阅读题目的分析,今年阅读理解题干设计体现通俗化的题目只有一题,也即第31题。而考的主旨题共考了两题(第25、30题),并且这两题的得分率很低,可见其区分度很低。这与2005年的该部分阅读理解题干的设置形成鲜明的对比,05年的篇章句子难度与题干难度的设置完全遵循了大纲的要求,因此其具有了很高的区分度,同时2005年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科学的命题为以后的命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考纲》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部分应具备以下阅读能力:1)理解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3)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4)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单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7)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8)区分论点和论据。根据《大纲》要求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的考点分主旨题、观点态度题、事实细节题、推理引申题词、义句义猜测题等五种题型。从表2所呈现考点覆盖情况看出考点主要集中在事实细节题和推理引申题,占了整个阅读试题的75%,观点态度题只考了一个题,考点分布不均匀有悖于考研英语大纲的要求,而题干设置不科学会影响考生的审题,降低其答题的正确性。
四、结语
通过对2010年考研英语(一)传统阅读理解题部分试题的分析,发现其难度高内容效度比较低,就其根本原因可归结为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忽视了考生真实的语言水平。其中,选材对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要求太高,超出考生平时学习材料的范围,篇章与句子难度过高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不科学的题目设置严重影响了考生的审题方向,这势必会降低考研英语阅读测试的公平性。由此看出,该部分阅读理解与《考纲》的相关描述存在明显差距,命题者在今后的命题过程中应当尽量缩小这个差距。试卷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题材选择、题目设置、命题方向值得进一步思考。命题者应考虑阅读测试的文章来源、文章体裁、文章题材、篇幅长短、题型选择、题目设计等每一个要素,从而确保与具体测试目标的一致性,确保对阅读能力测量的有效性,使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测试效度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Lyle F.Bachman.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黄洁,段少敏.关于英语阅读测试效度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
[3]考研名师朱泰祺谈2010年英语命题五大不足.http://edu.省略/kaoyan/2010-04-19/1128243548.shtml.
[4]刘昱洁.图式理论在俄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
[5]陆巧玲,CET-4阅读理解内容效度分析[J].高教论坛,2008.
[6]宁明,试析TEM8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
[7]杨惠中,Weir,C.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8]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大纲.
篇2
关键词:营销知识;整合教学;高职公共英语
中图分类号:H 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085-05
当前针对高职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如何在高职英语教育中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成为当前形势下的一个迫切的课题。在社会需求、逻辑理据和教学理据的共同推动下,将英语教学和学生将来的行业或职业联系起来已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在高职院校进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教学得到了学者的认同。但对于“巩固基础英语知识”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时间安排学者们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观点认为要打好英语基础后才能开始专业英语教学,但也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不一定只有等到基础打好了,才能开始专业英语。持此观点者认为进行ESP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出可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压缩专科学生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学习,采取分流教学。本研究的前期基础为:分别在2007-2008、2008-2009两学年的第二学期基础阶段英语教学进行了ESP教学,即《营销英语》课程完全取代基础英语教学,约70课时,采用教材是经国内人士译注的原版英文教材;由于教材内容难度大,教师缺乏营销专业知识和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比营销知识重要的观点等因素,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此后《营销英语》改为学生完成基础英语阶段学习的选修课,约30课时,但由于多数学生为了学分而选修,主观上不大重视,加上大班额教学(超150人)和松散的管理等因素,教学效果也甚微。在此背景下,本实验主要研究在高职高专英语基础知识巩固阶段中整合营销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能否为学生接受;学生对专业销知识和公共英语课整合教学的需求如何;该整合教学能否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于2012年在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先在该校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第二学期进行“营销知识与高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然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通过实验和统计分析,希望能为探索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学科相互整合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文献综述
“专门用途英语”或“专用英语”的教学主张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语域”(register)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的语言观。语域理论认为,每种语言除了其语言共核部分外,还包括许多功能变体,如专业性语言包括各行各业的专用语言,如计算机英语、营销英语等;非专业语言则主要包括社交俗套话和人际用语,如见面打招呼、参加招待会,开玩笑等。第二次世界之后,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ESP日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著作。其中,Halliday在与他人合著的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提出了ESP的概念:“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 for officials of the law; 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 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因此,ESP顾名思义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而ESP课程就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从20世纪70年代起,ESP教学理论和实践在许多国家得以推广。如在日本ESP大为普及,英语只是其最基本的技术语言,索尼等跨国公司的产品说明书及技术文献都是用英语写成,大部分员工都用英语交谈,阅读英语资料等。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一年级开始起就把英语教学与专业挂钩,开设学术英语。在国内,最初开设的ESP课程以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chnology)为主,杨惠中最早发表了“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和“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两篇有关ESP教学的研究成果的论文,具体介绍了ESP的概念和推荐了当时在国外流行的教材。1985年,我国第一个EST计算机语料库(JDEST Computer Corpus)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成。20世纪90 年代中期,随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呼声的高涨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ESP教学再次成为英语教学界的焦点。笔者以“ESP”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到1997-2012年间的相关文章共154篇,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特点。研究者们从ESP教学理论介绍、开展ESP教学必要性、ESP教学模式、ESP教学师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如秦秀白的“ESP 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范谊的“ESP 存在的理据”,蔡基刚、廖雷朝合写的“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等,这些文章都从理论上充分论述了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1)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学生是否既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也可以学到较为实用的营销知识;(2)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是否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3)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所学到的营销知识是否能启发学生对身边经济生活的观察和分析。
2.研究方法: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学生访谈。
3.学时和地点:2011-2012-2学期2-16周,2课时/周,共计30课时;某职业院校南海校区教学楼1103室。
4.受试班级:A班合班共93人,其中营销专业52人;食检专业41人。
5.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验班采用的教材包括:《高级职业英语》第二册,笔者选取原版英语营销教材(Marketing: A Practical Approach, 6E)的各章节,每篇内容材料字数约500字,内容体系如下:(1)The Field of Marketing;(2)The Marketing Environment;(3)Gathering Marketing Information;(4)Market Segmentation, Targeting and Positioning;(5)Understanding the Customer Market and Consumers’ Behavior;(6)Understanding the Business Market;(7)Product;(8)Pricing ;(9)Distribution ;(10)The Promotional Program。营销知识和高级职业英语教学课时量比约为1∶1,各占30课时。其中,营销知识的教学方式分别为阅读课、PPT讲授或前两者相结合。
三、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在该学期16周最后一堂课上随堂发放并当场回收,采用匿名形式回答。发放问卷93份,回收93份,有效问卷93份。其中,营销专业学生答卷52份,非营销专业(食检专业)答卷41份。问卷共8个问题,其中最后一个问题为半开放性问题。数据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两专业学生对所学营销内容理解存在困难,对其实用性看法不一。在营销知识理解上,问题1的数据显示,营销专业学生表示能理解的比例高于非营销专业学生的比例,但整体上表示能理解的人数比例偏低。而非营销专业中表示能理解教学内容的人数比例低于不能理解的人数比例。因此,从两专业统计的数据来看,本学期所学的营销知识在理解上未达到很好的效果。对比数据可看出,营销专业学生表示能理解所学营销知识的人数高出约20.6%,一方面,这也许跟营销专业学生已学习的专业背景知识有关,因为非营销专业学生在教学实验前从未学习任何有关营销知识的课程;另一方面,这也可能跟教师的授课和所学材料的难度有关或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关,这些问题将在学生访谈调查中进一步了解。
在实用性上,两专业的学生认同度较高,营销专业有82.7%的学生认为实用,而非营销专业56.1%的学生认为实用。由此可见,本学期在课堂上学习的营销知识对两专业学生来说是实用的。但非营销专业认为实用的人数比例低于营销专业人数约26.6%,这也说明了在“实用性”认同上,两专业学生存在反差。
2.两专业学生对整合教学方式的期望一致,认为整合教学没冲突。在整合教学方式上, 两专业的学生都认为“最希望教师以PPT讲解和课堂阅读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各专业学生的认同比例均处于高位,其中营销专业有86.5%,而非营销专业有80.5%。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最初的实验设计上,由于考虑到有限的学时和知识体系的内容量大,本整合教学的目标是在让学生有限的课时(30课时)内通过阅读课型课堂训练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宏观性的营销知识体系,或是以专题讨论形式并借助PPT罗列要点课内讲解而学生课外阅读材料,但最初尝试两种方式后学生普遍反映较难,并且多数学生表示在课外不会自觉看材料。因此,之后的整合教学都采取了“PPT讲解和课堂阅读结合”方式进行。
在整合教学的“冲突性”上,营销专业有94.2%的学生认为“没冲突”, 而非营销专业则有68.3%的学生持同样观点。这说明了公共英语课堂上进行“营销英语”和 “普通英语”整合教学,大多数学生认为是 “没冲突”的。
3.两专业学生对“整合教学效果”和“可行性”认同度存反差。对于“既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的营销知识”的说法,持认同态度的学生中,占营销专业人数的84.6%,占非营销专业人数的73.2%。由此可知,整体上两专业学生持认同的人数比例偏高,这说明了尽管在问题1中有较多的学生表示不能理解所学营销知识,但在感觉上学生仍然认为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问题7和问题8的回答中,对于“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可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因为所学到的营销知识,比普通英语课所学内容实用”和“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所学到的营销知识能启发我对身边经济生活的观察和分析”两种说法,营销专业和非营销专业的学生态度形成明显的反差。其中,营销专业学生对两种说法持认同态度的人数比例比持否定态度的人数比例高,比例分别69.2%和61.5%,人数超过了60%;但非营销专业学生对两种说法持认同态度的人数比例却比持否定态度的人数比例低,比例分别为48.8%和46.3%,均达不到50%的比例。这种反差说明了:在感觉上,营销专业和非营销专业的学生对整合教学“能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启发对身边经济生活的观察和分析”持有不同的态度,并且营销专业学生相对获益较大。对于“可行性”,营销专业持认同态度的人数比例为88.5%,而非营销专业学生持认同态度的比例为51.2%。相比之下,持认同态度的比例中,营销专业比非营销专业高出37.3%,这说明整合教学在营销专业学生获得认同度较高。
综合对比上表数据得知,营销专业学生对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的认同度较高,这说明了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结合或整合来进行教学是可行的途径;非营销专业学生虽然总体上对本整合教学认同度偏低,但仍有68.3%的学生认为公共英语和营销知识整合教学没冲突,73.2%的受查者认为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教学,既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和实用的营销知识。由此可知,即使整合教学的内容和专业不相关,非营销专业学生也不排斥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的整合教学;另一个可以间接证实此说法的数据是非营销专业学生认为“营销知识和高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不可行”的理由,因为在20份回答“不可行“的问卷中,有11份问卷的理由显示了心理不平衡,如“应该针对专业与英语教学结合,这样对其它专业的学生才更公平些,也让其他专业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与自身专业有关的英语,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不是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希望学习一些有关自己专业的英语”。由此反映出非营销专业学生也希望英语课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因此,公共英语教学整合专业知识教学是能获得学生认同的教学途径。但“不可行”的理由也显示了公共英语教学整合专业知识教学面对以下问题:(1)学生的语言基础。如:“营销英语为专业英语,高职公共英语为日常英语,专业英语相比日常英语,生词量大,专业倾向性强,较难让没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学生理解。”(2)学生的认识。如 “……应更注重四级的备考,故我认为不可行”“我学英语更多的是想学到口头的交流英语和日常常用的英语,而不是营销专业的那些专业英语”。(3)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如:“……本人对营销不感兴趣……”“经济的东西令我生厌,我弄不懂,也不想学……”;(4)学生的认知水平。如“营销知识太过深奥,对于理论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
(二)学生访谈
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后,笔者先后访谈了两个专业共21位学生,营销专业10人,非营销专业11人。访谈采用半结构性式、分别以面谈和QQ在线聊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学习成效、学习材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看法。访谈准备的主要问题为:(1)你觉得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对你是否产生影响?如果有,请具体说明。(2)你觉得选用的学习材料如何?(3)你觉得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何?
1.提升阅读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由于受课时量、大班教学、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各异等因素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和实际所付出的教学投入不成正比,因为通常情况下在众多的英语学习者中最终学会语言并真正能运用者居少数。在这种损耗型的语言教学里,若能在继续语言共核教学的同时加强语言教学材料的系统性和知识性,使所学习的知识可以为学生个人生活或将来发展服务并最终达到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这既是减少损耗也可以提高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在访谈中,多数受访者表示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有助于他们拓展知识面,也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如:有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可以使我从阅读理解方面提高英语水平;(2)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广阔地发展,了解营销知识的重要性;(3)能使我多方面地学英语,不要单一地发展。
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有意识加强语言教学知识性的做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同时学生的语言学习观提高也有所体现,初步体会了到把英语作为工具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目的。因此,本整合教学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也使他们学到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营销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了损耗,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认识。
2.教学内容章节安排合理,但句型复杂、生词多,理解困难。本实验整合教学的营销知识教学材料选取澳大利亚McGrawHill Australia Pty Ltd出版的原版英语营销教材,语言材料和表达地道、原汁原味,并且内容偏理论和学科知识性较强,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高职学生阅读和理解困难。而受访者在访谈中也都表示所节选的材料生词和专业术语偏多,并且句型复杂,因而一定要教师讲解和分析才能较好理解内容。如:(学习材料)还可以,但理论性强,专用名词也比较多,不能理解真正的意思。学习材料一般,有些句型较复杂,较难理解,专业性强,对初学这方面的我们有难度。由此可知,所选的教学材料对学生来说存在难度,则学生自行阅读营销知识的原版英文教材有理解困难,因而教师必须给予相当的、必要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类似的整合课所用教材要么改编原版文章以降低难度,要么相应增加教学课时,以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希望能结合实例和视频资料教学以提高兴趣。在本实验中,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的课时比例为1∶1,即公共英语共核知识和营销知识阅读课各占30课时,每次课的第一节为英语共核知识课,第二节为营销知识阅读课。其中,营销知识阅读课的做法为: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内先通过自行阅读吸收相关营销知识,之后在教师的讲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并分析相关的难句和术语、词汇等。因此,课堂的理论性和知识性比普通英语课堂强,这对多数高职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很无聊,很单一,如果可以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或看看一些营销录象就更好了。
反馈表明,学生对侧重理论和知识思考型语言课堂教学难以完全接受,因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能接受何种程度的整合教学,教师又该如何处理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整合教学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营销专业学生对所有问题所持肯定度和认同度较高;而非营销专业学生则相对偏低。其中,在“实用性”“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启发性”“可行性”等几项调查中,营销专业学生几乎是认同度较高,而非营销专业学生认同度相对偏低;但两专业中多数学生都认为这种整合教学没冲突,也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并且学到较为系统的营销知识,并且对他们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本实验表明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整合教学是可行的教学途径,但在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上,两专业学生都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也显示了今后开展类似的教学实践要处理好教学材料的难度、教师的教学方式、课时量和学生自身的认知水等因素之间的联系,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因为本实验只是从学生感觉上去调查实际教学效果,相关数据的效度和关联性如何未能进行验证,另外在调查问题的设计上仍存在不足,数据结果未能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必要的分析等,这些都是以后研究中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43-48.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7.
[3]张济华,高钦,王蓓蕾.语料库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词汇教学探讨[J].外语界,2009,(3):17-23.
[4]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6]向前进,曹佩升,刘文平.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4):306-308.
[8]秦秀白.ESP 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9]杨惠中.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2):58-60.
[10]杨惠中,张彦斌,吴银庚.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3):48-55.
[11]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7-50.
篇3
(一)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建立《汽车营销学》网络学习资源平台。通过该平台便于学生做好预习及课后复习的工作。该平台上包括了汽车营销课程的基本内容:如课程大纲;课程简介;电子教案;辅助教学的PPT;课后习题及答案;以及课外学习的阅读资料;涉及汽车营销的营销人员礼仪及销售服务的视频教程;最新营销动态等内容。课程网络资源服务站的建立及服务方式方便了广大学生的学习。此外,该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的资料和教学内容可及时更新,便于广大师生了解到本门课程的最新动态。
(二)实施案例导入式教学汽车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极强,针对汽车营销学各章的理论知识都会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案例导入式教学”模式,每次课针对所讲内容精选案例,作为每次课的开场,让学生们解读和探讨案例、实践教学,等授课内容讲解之后,让学生再一次审视该案例,通过知识点讲解的前后对比,便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导入式教学的流程。
二、建立课程实习基地
《汽车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修课,如单纯靠任课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体会到此门课程的价值和乐趣。即使再生动、再经典的汽车营销案例,如缺乏对营销过程、营销环境的理解,学生是无法对案例做出正确的分析,无法做到融会贯通的。针对此种状况,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需建立“汽车营销课程实习基地”,在汽车营销基地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安排学生上岗实习、轮流换岗,以增加广大学生的汽车营销实践经验。
(一)岗前培训在汽车营销实习基地由专业汽车营销师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此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营销礼仪及各岗位职责的培训。通过专业汽车营销师的系统讲解可使学生对该汽车营销基地的企业文化、营销理念有所了解,并使学生清楚了解作为一名专业的汽车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礼仪和理论知识,通过岗前培训有利于学生顺利上岗,避免了盲目上岗带来的失误。
(二)上岗实习与轮流换岗对于汽车营销的“汽车实体销售”及“汽车服务”两大经营主线而言,为使广大学生能对汽车营销有整体认识和了解,要让广大学生轮流上岗,从汽车销售的售前、售中及售后各个方面了解各岗位的职责,及整个汽车销售过程中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这样通过短期的营销实践训练,学生会将在汽车营销实习基地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中,应用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理论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方式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二是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平时的出勤和作业进行评定和给出成绩,期末成绩则是由期末的卷面成绩给出,最后根据各部分所占总成绩的百分比给出该生此门课的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对于强调基础理论的课程而言是比较适用的,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点;但对于像《汽车营销学》这样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言,但通过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两部分来考核的话,会使学生忽略实践教学这块,很难将所学的营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完全不懂如何将根据营销环境来制定和修订营销策略。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此种考核方式的根本思路是围绕着“用—评—考”展开的,其中“用”是对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评”是对学生应用知识的准确性给予评定;“考”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一)“用”—汽车企业营销策略的制订学生以市场现有的各大汽车公司为素材,选定某一汽车企业,通过走访或网上调研的方式,了解该企业的文化背景、现行营销模式、汽车销售渠道、年销售量等情况,而后从汽车企业营销环境的分析、销售策略、促销手段等方面入手分析,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为汽车企业拟定新的营销策略方案,锻炼学生对理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二)“评”—汽车营销案例宣讲、分析、评论精选典型的汽车营销案例,以此为题材,命题给学生,学生需在给定的5分钟的时间,指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对案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进行评价和分析,考察学生对汽车营销现象的洞察力、决策力。
(三)“考”—期末理论考试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考核的主要知识点是最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学以致用。同时,也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的压力。
四、结束语
篇4
一、当前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化教学过重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为生产建设一线服务的实用型人才,强调技术理论的学习本无可厚非,但是市场营销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与其他的如电工、车工、机械等课程不同,不是课堂理论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手把手指导后就可以掌握一定的技术窍门可以上岗操作的一门课程。市场营销是与实际市场想结合,与市场变化同步,非照本宣科就可以掌握方法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在进行理论上的市场整合、市场分析、制定相应的市场应对策略的同时还要兼顾实际的市场情形,不能单纯的依靠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往现实中套,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与市场脱节。而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学受种种因素的阻碍,未能找到与实际市场相接轨,在教学中融入实体案例,所以只能在理论上掰开揉碎的反复讲授,结果是学生难以理解理论内容,教师也难以推进教学课程,事半功倍。所以,我们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当根据理论内容,适时地加入一些与时俱进的案例,用灵活生动的案例内容教学,使案例辅助学生理解理论,并使例举的案例丰富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听,容易听。
2、市场营销教学实践环节的欠缺如前文所述,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其动手实践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应该增加专业实践环节,以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现在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市场营销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与现实市场脱节的问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习岗位,很少与定向的企业、公司签订实习意向,学生从职业院校毕业后,还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这与我们所重视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能为企业所用的理念背道而驰了。长此以往企业将对学校失去信心,学生也将对该门课程失去兴趣,所以市场营销教学的实践环节欠缺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并致力于解决。所以,针对相应的教学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积极的解决。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与时俱进的一些案例,将理论问题对照相应的案例进行讲解,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听,转换到主动学。
二、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在学校的教学中,学生都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但是具体到怎样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工作、怎样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式各样复杂的问题,往往就显得不知所措。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特点,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不但有利学生迅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其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到营销渠道的时候,对于如今一些新兴媒体的运用怎样让学生深刻又生动的理解便是一个交难解决的问题,考虑到他们对微博这样新媒体新交流途径的新鲜感,便在这一章节中加入了新的案例元素——《失恋33天》。这是一场以小搏大的营销战役,将营销侧重于社会化媒体,在宣传推广的前期几乎没有在传统媒体上露面,由于小成本电影的低营销预算,迫使《失恋33天》营销团队必须“不走寻常路”,不再单向传播,而是要提高营销精准度,追求营销性价比。在微博渠道组合上,横向采用官方微博、草根微博和明星微博,广泛撒网;纵向借助各类微博应用。一时之间,微博上随处可见关于失恋的话题和关键字等等,到最终票房和口碑双收益的战况时,谁会否认这场营销战役的胜利者不是投资方呢?整堂课下来学生听的聚精会神,对于微博这种新的营销渠道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的优势及应用
将市场营销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集体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教师点评等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行良好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案例教学法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人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系列相关的认知过程,认知过程从感知开始,感知是认识的源泉。市场营销专业的案例教学强调一切从感知开始,在教学的全过程都要求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形成认识并对案例进行研究,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并在实践的运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辩证的由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理论知识。
篇5
体验式教学符合我国提倡的素质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其中的知识内涵。本文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及特征,并分析了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市场营销;应用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及应用性,因此,这就要求市场营销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市场营销教学方式还比较传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及积极性。体验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用体验式方法进行市场营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就是体会,亲身感受事物,这种感受是比较真实的,早我们的大脑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得我们随时回想起曾经的生命历程。体验式教学可以说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体验式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的机会,同时讲授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知识,理解知识[1]。体验式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生命,提升生命,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体验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理解了什么道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就要求教师要提高对学生的认识,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并设计营销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比较真实的营销环境。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并启发学生,让学生真实体验营销过程,并从中领悟知识,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体验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讲课学生被动接收的“填鸭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学习环境,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学问,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2]。
(一)自主性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从中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知识内容,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二)趣味性现在的大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这项特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体验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主动制造乐趣,学生学的轻松,也能很好的掌握运用知识,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3]。
(三)多样性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创造了真实或虚拟的教学场景,是一种情景教学,真实环境的设置可以到社会中开展实践活动,虚拟环境可以在课堂或通过网络进行设置[4]。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进而可以掌握运用知识。
三、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模拟法教师围绕某一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这一情境中,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模拟再现,这就是情境模拟法,通过事件的再现,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角色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事件再现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营销知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扮演角色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把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首先设计情景体验的主主题,学生扮演事件中的角色,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的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感受营销事件的发展历程,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情景体验过程进行点评。
1.游戏/竞赛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或竞赛活动,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在营销教学活动中,融入一些关于营销游戏或营销竞赛,可以极大的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开发的环境中学习营销知识。
2.小品表演小品表演形式以小组形式展开,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情景教学的安排。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从中更好的理解营销知识,在表演中能更好的掌握营销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感受营销的真实内涵。
(二)案例教学法营销案例是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其中包括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以及一些导致失败的原因等,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指导作用。教师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置身与案例中,以不同的角色来认真思考问题,总结经验,那么学生可以在案例中领悟到营销的精华。另外,案例的讨论过程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选择具有专业性及综合性的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同时尽量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及趣味性的教学案例,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加学生的兴趣,另外,应选一些学生能亲自体验的案例。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能充分了解案例的背景,并且对涉及的商品比较熟悉,学生能在体验中真实领悟到其中的知识技能,否则,教学案例是无法顺利开展的。在对案例进行探讨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角色的体验及情景体验环节,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真实的氛围中感受教学活动,增加案例的现场感,让学生可以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亲身体会营销,在活动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案例教学,对案例的谈论环节是不可少的,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讨论过程是一种互相学习的方式,彼此交流对案例的看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谈论方式上,教师可以灵活把握,例如小组内部讨论、小组之间的辩论、师生互动等形式,总之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参与到讨论中。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某一案例先收集学生的不用看法,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总结出最后的观点,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课外实训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等,市场营销的体验式教学尽量让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实训活动。课外实训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企业,了解企业,了解市场,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生活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提高自己营销知识,利于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外实训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或市场中,锻炼学生的实战营销技能,真正领悟营销的内涵。实训教学形式比较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营销模式,与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分享营销心得,对营销做进一步的了解,培养专业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某一营销专题开展短期实训活动,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条件及时间,实训内容可以是市场调查、产品推广、营销方案策划等。另外,学校可以邀请营销企业中的资深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训活动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四)营销作业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营销作业,并规定一定的规范要求,这就是营销作业法。营销作业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营销知识的理解,是一个再次学习的机会,巩固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营销作业大多以小组形式展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沟通能力。营销作业在教学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可以较好的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营销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营销作业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作业的制定以及考核指标的设置都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引导,给出参考意见,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指导,但是教师不应过多的涉及学生的作业,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五)项目参与法项目参与法就是通过参与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参与营销方案策划、广告创意设计等工作。这种方法比较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参与法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让学生从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知识,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运用于问题的解决中。在运用项目参与教学方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在选择项目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安排教学活动,选择适合学习的项目,量力而行组织学生参与到项目工作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工作中,教师是项目的提供者及指导者。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在的应用,符合我国提倡的素质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市场营销教学效果及培养市场营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杨秀丽.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1,04:185-186.
[2]杨兔珍,王鉴雪.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126-129.
[3]曹垣.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1:99-100.
篇6
【关键词】微案例教学法 医药市场营销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52-02
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建立在医药商品学、经济学、消费行为学、广告学、药事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等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型学科,它要求学生掌握营销、管理、消费行为等基本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各种营销策略和营销方法分析并解决具体营销问题,是高职院校医药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学、中药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为了提高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有效性,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药营销教学团队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针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知识点多、专业理论性强及涉及面广的特点,多数任课老师认为使用案例教学法来教学是最有效的,特别是微案例教学法作为案例教学法的补充,可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是提高医药市场营销课堂教学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微案例教学法在医药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作用
微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借助简短贴切的情景对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形象的描述或解释,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甚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微案例教学法不但能达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吸引力、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点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站在医药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借助微案例情境了解更多医药行业的相关信息。
(一)理例结合,便于理解。微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多数是实际医药营销活动的经典情景,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营销理念。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案例中提炼出医药营销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
(二)随时配合,运用灵活。微案例一般包含1至2个知识点,针对性强且体量小,所以运用简单灵活,花费时间少,可以随时配合理论知识讲解的需要,让学生及时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三)师生互动,提高效率。在新课改中,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微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让学生主动思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易于理解,增强信心。微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取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提问可以巧妙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同时,也为后继的综合案例分析打下基础,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遵循人的学习规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二、微案例教学法在医药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施
(一)实施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1.新课导入环节运用微案例。根据“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原理,每门课的第一次课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导入新课关系到学生对任课老师和对整门课程的喜欢程度。利用微案例教学法,借助热点医药营销事件、医药行业趣味性话题、学生身边的营销现象等作为微案例切入“第一课”,紧紧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达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此外,每一次授课前也可以利用微案例进行导入,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微案例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利于课堂的开展。
2.新知讲授环节运用微案例。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知识点多、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接受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介绍一些重点难点时,借助微案例来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运用。
3.课堂结束环节运用微案例。完整的一次教学在结束时一般会有小结,有时候还会根据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果在小结时巧妙引入微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此外,课后思考题也可以用微案例的形式布置,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实施的主要步骤。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普通的案例教学法相比要简单得多。一般来说,普通的案例教学法的步骤比较复杂:第一,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第二,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组长负责人员分工和协调工作;第三,各小组根据案例资料进行讨论,并回答老师针对案例和理论知识提出的问题;第四,小组代表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发言;第五,老师针对讨论过程和发言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小组互评;最后,上交讨论结果或者案例分析报告。这种案例教学法不管是授课前还是授课中都需要师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缺乏灵活性和易操作性。鉴于学生学业的繁重和授课学时的有限,案例教学法有时候并不适合运用,此时,可以用微案例教学法进行补充,一般的微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老师针对要讲述的知识点展示微案例的素材,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结合知识点和微案例内容讲解,或者先提问学生回答后再通俗讲解;最后,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或者举一反三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知识。
三、微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医药市场营销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微案例的数量和质量。经过长期的实践,微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确实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每节课的微案例运用并非多多益善。一般来说,50分钟的一节课可以引用3~5个微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即可。微案例过多,占用时间过长,自然就减少了传授新知识点的时间,甚至完成不了教学计划,容易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反之,微案例过少,课堂容易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此外,除了关注微案例的数量,其质量也要重视。借助质量高的微案例可以让老师讲课时游刃有余,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是豁然开朗。
(二)微案例的采集。微案例的采集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首先是对案例的选择,考虑到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案例选择时尽量选择与医药行业相关的案例,这些微案例要求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既能达到对知识点的支撑,又能反映最新的行业信息。其次是对案例的编辑,由于大部分的案例都是综合性较强、信息量较大,要体现微案例的“微”,编辑工作就十分重要,要用简短准确的文字将案例描述清楚,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
(三)微案例的来源。综合案例资源相对丰富,查找相对便捷容易,一般适用于在一章书或者一门课学完后讲解,但是微案例的资源相对匮乏,但需用量又大,而且微案例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信手拈来。因此,任课教师平时要不断挖掘与积累、学习与总结,并且熟记于心,授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旁征博引。微案例一般有以下四种来源:
1.教材以及辅助教材。医药市场营销的教材有很多,一些教材相对比较受欢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编者在编写教材时都会选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丰富教材的内容,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应注意查阅和对比,选择一本趣味性强、案例资源丰富、编排合理的教材非常重要。
2.新闻或财经类节目。如CCTV-2的《商道》、CCTV-1的《新闻联播》等节目,经常会有一些典型的营销案例,具备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任课教师经常关注这些栏目,可以使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3.网络途径。一方面,可以从知名的营销网站获取案例,如全球品牌网、中国营销传播网、医药联盟网等,这些网站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可以找到最新资讯;另一方面,可以从各大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获取案例资源,这些网站收录的案例是经过筛选和加工的,针对性更强。
4.生活中所见所闻。营销无处不在,只要用心总能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案例,这些案例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体会。
(四)微案例的展现形式。微案例的展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文字。这是微案例的主要展现形式,可以是一首诗词、一段歌词、一段广告语、一句名言等。用这些名人的经典文字作为微案例的素材,可信度高,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图片。图片比文字具有更多优势,如直观、形象、生动、省时等特点。用图片作为微案例教学的展现形式,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快速理解专业、抽象的知识点。一个药品包装盒、一份药品使用说明书、一张药品POP、一张照片、一则印刷广告等都可以作为素材。
3.音频。声音能够反映出特定的情境和烘托气氛,有些信息用文字描述需要大量的篇幅,也找不到合适的图片来表示,这时就可以借助音频的表现形式。音频的真实感和强感染力,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听觉来提高上课时的注意力。微案例的音频素材可以是一则电台广告、一段歌曲等。
4.视频。视频集结了声音、文字和画面的优点,一段简短的视频就能蕴含较大信息量,这是最吸引学生眼球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展现方式。微案例的视频可以是剪辑加工过的新闻节目、财经节目、名人演讲等。
(五)微案例库的建设。由于医药产品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使得药品行业受到的监管更多,医药营销活动也有更严格、更专业的规定与管理。因此,医药行业的营销案例相对其他行业会更少,在微案例采集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找不到可以支撑知识点的医药案例。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发动团队的力量,分工合作,通过平时的挖掘和积累,建立医药营销微案例库。
综上,微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医药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授课教师之间应该相互交流和改进,共同努力建立资源丰富的医药营销微案例库,以更好地提高微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志胜,龚云虹.微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
[2]罗丹凤.高职医药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20)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5-40-2)
篇7
【关键词】知觉过程;营销策略;展露;注意;理解
一、简介
(一)知觉过程
外界刺激物经过眼、鼻、耳、舌等感觉器官传递到人的大脑,大脑进而作出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对感觉材料进行了加工和解释,但又不是感觉材料的简单汇总。
一般来讲,知觉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展露、注意和理解。展露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注意是指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作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理解是指个体对刺激物赋予某种含义或意义的过程。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一则消息不能依次在这几个阶段生存下来,它就很难贮存在消费者的记忆中,从而也无法有效地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1]。
(二)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在通过对营销内外部环境客观分析研究基础上,对企业未来营销工作的重点进行的总体规划与安排,是实现这样的规划所采取相应的行动[2]。
营销策略是企业进行各种营销活动的理论基础,营销策略是否得当对于企业能否占领市场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当代营销活动中营销策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好的营销策略有利于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和满足社会需要。增强企业竞争力,极大地提高企业营销素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增强应变与竞争能力,实现营销创造效益的目的[3]。
二、了解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对企业的意义
了解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部分将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论证:
(一)了解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者心理
消费者的知觉的形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营销刺激是如何对消费者产生作用的,对展露、注意和理解三个阶段进行依次分析,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心理活动。例如,从理论层次上得知刺激物、个体因素和情景都将会注意产生影响,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这三种因素,可以增强广告画面的吸引力、增强宣传内容的趣味性等等,从而最大强度的唤起消费者的注意。比如,很多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都会对黄金时间的广告播出进行竞标,即使这种做法会带来巨额的广告费支出。而成为央视广告标王,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提高营业额,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央视这样一个权威媒体的黄金时间可以提高营销信息的展露程度、更大程度的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取得在其他广告途径所难以获得的效果。例如,1994年“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的一则央视广告,让“孔府宴”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18,利税3.8,主要经济指标跨入全国白酒行业三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二)了解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设计和制造产品
现代化营销理论的核心主张为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只有深层挖掘消费者的心理,了解消费者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主观臆断去设计和生产产品,才有可能在现代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而产品是企业进行一切营销活动所依赖的物质基础。而产品设计理念的得来很多时候不是通过一时灵感而是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通过分析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可以从深层理解消费者的心理,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析提供依据。例如,经常发现有一些广告在播出后虽然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但是消费者并不能正常理解,对信息的传递造成障碍。而如果事先利用消费者的知觉过程理论进行分析,通过提前测试进行检验,就很容易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三)了解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合适的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是企业展开各种营销活动的理论依据。营销策略的正确与否,对于营销活动的最终效果将有直接的影响。而营销策略也可以考虑从知觉过程的三个阶段入手,提高营销策略的针对性和效果。展露方面,企业的营销活动可能使消费者产生自愿或回避,提高营销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将更好地使消费者主动接受传达的信息;注意方面,刺激物、个体、情景三种因素都会影响注意的效果,如何协调好三种因素从而最大程度的唤起消费者的注意成为企业所需要思考的问题;理解方面,同样刺激物、个体、情景三种会对其产生影响,使消费者准确地、最大限度地理解企业营销活动所要传达的信息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三、企业如何利用人的知觉过程制定营销策略
从人的知觉过程出发,针对展露、注意和理解三个阶段采用有针对性地营销策略,将使营销活动的效果更明显。本部分就从知觉过程的三个阶段展开讨论,分析如何有针对性的制定营销策略:
(一)从展露角度出发,企业可以提高广告的展露水平
展露的频率越高、范围越大,消费者接受和了解营销信息的机会越多,这样唤起消费者的注意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可以使营销信息传递的效果越明显。
提高展露水平的方式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企业可以利用一些顾客关注程度较高的事件或节目,如热门运动赛事、大型流行音乐会等开展营销活动;完善广告的创意和表现,从而增强广告本身的吸引力以减少消费者主动逃避广告的现象,提高营销信息的展露水平;在多种媒体和多个电视频道刊登广告,增加展露的覆盖面;将广告置于节目的开头或结尾,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以非传统的方式、地点和位置播放广告,比如电影广告、空中飞行器广告等,巧妙利用消费者的注意力。这些方式多张多样,但最终的目的均指向提高广告的展露水平。
(二)从注意角度出发,企业应注意唤起消费者的注意
由于认识能力有限,在某一特定时点,消费者不可能同时注意和处理所有展露在其棉线的信息,只能对部分信息予以注意。统计表明,对于每个消费者而言平均每天要接触300则广告,而绝大部分广告都没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这就提示企业在进行营销推广时必须认真分析各种影响主义的因素,进而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唤起消费者注意的广告、包装、logo等营销刺激物。
一般来说,影响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刺激物、个体和情景。在刺激物方面,企业应从以下角度对广告进行把握和提升:大小和强度、色彩和运动、有吸引力的视图、位置和隔离、对比和新颖趣味性、格式和信息量。在个体方面,个体因素通常是企业难以直接控制的,但是企业在进行营销策划时应该予以关注,包括需求和动机、态度、适应性水平、品牌熟悉度和能力等方面。在情景方面,企业应从混乱度、产品介入度等方面入手,例如在安静和谐的公共场所播放广告,在知名度较高的媒体播放广告等。
(三)从理解角度出发,企业应注意消费者准确、全面理解
理解是知觉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个体赋予刺激物以某种含义或意义的过程。理解的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准确地理解企业营销活动所要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而一个涉及商业广告和非商业性电视节目的研究发现很大一部分手中均对商业电台的传播内容存在误解;无论是商业广告还是电视节目,都难以避免被误解;在总体信息中有30%的内容被误解。如何避免消费者对营销信息误解就要分析误解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广告的吸引力不够强,导致消费者在接受信息时走神,对信息理解产生偏差;可能是广告在描述时用语模糊产生歧义,例如天津地铁在开通时曾宣传四站以内票价两元,对四站是否包括起始站的理解就有歧义,最终引起消费者投诉等等。对此,企业应注意消除可能引起歧义的营销信息。同时,企业在营销信息之前要认真对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测试,尽可能地减少误解。
参考文献:
[1]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67-78.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选择科学性;少量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3
市场营销策划学是营销与策划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专业课程,这门学科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面对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时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如实践场所、实践条件缺乏,课时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讲授该门学科时大都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更容易的感悟和理解。对于如何去利用和把控好案例教学法确实值得广大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
1 传统的市场营销策划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只注重理论灌输,学生领悟差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策划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依托教材,为讲授理论而讲授理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理解时也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解中,对于市场营销策划学中很多的策略,都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可能还抱有怀疑的态度,所以效果很差。而对于像高职类的学生来说主要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理论灌输,对于高职类的学生来说那就很是不太实用。
1.2 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在讲授理论时,总是老师一个在满堂式的灌输在讲台上“不亦乐乎”。把学生忽略,学生只能在学习中被动拼命的记老师的讲授笔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长期以往在学习上就没有积极性自己也不会发现问题,而老师还认为学生学得不错。
2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策划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把理论讲授和案例教授结合使用
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较多,对于接触企业的机会较少,对于在市场营销策划学中讲授的很多理论,并不能够理解,所以在讲授很多策划方法时应结合某一个案例来进行说明,让学生首先在感性上就认识到市场营销策划学。比如在讲授为什么要学习市场营销策划学时,就可以举一个某企业在通过某项促销来提升自己的销售量,为什么该企业的销售量会提升呢?那是因为该企业做了某种促销活动,而这项促销活动企业又是怎么去做的呢?通过这样的一些形式的案例讲授,那么学生就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市场营销策划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的就明确了。通过案例讲授也能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2.2 案例的分享
在讲授案例时,通过案例讲授完之后,让同学们来就这个案例做充分的讨论分享,在讨论分享中来提高自己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讨论老师也可以知道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在案例论中学生也可以知道案例中的企业如何去做的,为什么这么去做?如果是自己去做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呢?例如,在讲授新产品上市策划时,讲到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产品,采取什么渠道,什么推广方式。我们就可以借助“脑白金”的案例进行介绍,史玉柱为什么做脑白金呢?是因为史玉柱进行很多调查发现:一是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提升;二是现有保健市场没有领导品牌很多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不知道要买什么。有市场需求又具备良好的外部竞争条件,所以决定推出脑白金产品。人们购买保健品的场所多为药店和超市,市场中因为没有领导品牌,所以进入市场不需要快速树立领导品牌形象,迅速占领消费者的头脑,因此高价格高促销是非常不错的市场推广手段。经过努力最终脑白金迅速在市场中树立了品牌形象,获取不错的销售业绩。通过这种方式去讲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新产品上市策划的做法了。也可以去讨论“脑白金”的市场操作手法是不是最佳。
2.3 设置不同案例来讲授
所谓不同案例来讲授就是就某一种类似的产品,在采用不同策划时,结果产生的效果的不同,以此来印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规律性。学生通过两个正反的案例的学习,对理论理解就不再是简单化,将来在工作中就不会纯套用理论,知道面对不同具体情况来运用理论。这样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会有更深的内涵理解。那么掌握的程度也就不同。
2.4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实践中
教师在讲授完之后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对于在课堂中讲授的案例,学生自己可以就课堂中讲授的案例中的自己想法具体去实践一下。形成一种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
3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策划学中应注意哪些
3.1 案例的选择科学性
在讲授案例时,对于要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很多老师并没有考虑太多,而应该更多的去想这个案例是否科学、是否恰当、否全面。因为如果案例选择不当就有可能,导致理论说服性的降低。那样就起了相反的作用了,学生也就对学习会失去兴趣。
3.2 应正确把握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的关系
理论是分析问题的基础,而案例恰是对理论知识的印证。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首先要立足于将理论知识的内涵讲透彻,让学生弄清楚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如何应用。在此基础上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让理论知识更有支撑,更有说服力。既一味的讲理论,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只讲案例又会显得课堂很散乱,没有凝聚力。因此,应当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辅以恰当的案例分析,让课堂内容更充实饱满。
3.3 案例选择的少量性
所谓案例选择的少量性就是在选案例时要尽可能的少,不要太多而应更多尽量考虑最好用一个案例说明一个知识点的所有问题。如果一节课的案例过多往往可能导致学生接受的信息太多,学生难以接受。一个案例贯穿也能说明理论的联系性,就更加有说服力。
3.4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并及时进行总结
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讲解案例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当学生讨论的主题偏离方向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和纠正。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加以提示,启发学生的思路。在讨论或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加以总结,既是对学生积极参与的肯定,同时又让案例教学的过程更加完整。
总之,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必须综合来应用,充分让其成为教学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陈耀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5,(06).
[2]陆施予,何红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于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5,(02).
[3]彭荣华,李志长.项目驱动教学法对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影响及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8).
篇9
我们首先看到,有价值的O2O平台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用户平台:O2O的平台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平台,它必须是用户平台而非流量平台。
√区域化:“到线下”意味着区域特征明晰,可以细分。
√社会化:具备社会化互动功能。
那么,O2O平台的商户有哪些营销原则呢?核心原理是三句话:
信任决定购买;互动决定转化;服务创造口碑。
谁来营销
营销是企业当务之急,因此多数企业主会病急乱投医,会有“找个人来营销”或者“依赖媒体去营销”的思想。
试图通过O2O方式建立新型渠道的企业必须认识到:建立渠道绝非易事。对企业而言有个前提:任何企业必须拥有自身渠道的控制权。因此,企业主对于营销,可以不做,但是绝对不能不懂。完全依赖外援或者完全依赖别人都会死得很惨。营销必须靠自己!
在哪里营销
化龙巷创始人钱钰说过一句话:我们的用户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你的用户是谁?你的客户是谁?他们在使用什么样的网络工具?互联网上,网站就是工具,而这些工具就是传播渠道!
许许多多商户在媒体的误导下,一味奔向团购,奔向微博。就在去年,风靡一时的房地产微博营销终于以失败为结果,原因就在于:购房客户都用微博?都可以看到你的信息?你的微博可以打动他们?
任何媒体只是一种工具或者渠道的一部分,说“舍我其谁”的媒体绝对都是耍流氓。所以,不要把微博营销之类当作营销的全部。可以预见,以圈地为目标的微信营销,结果与微博营销不会有多少差别。可以得到结论,要做好O2O的营销,必须跟用户使用同样的在线工具。
如何营销
我们结合案例来阐释如何营销。
首先,可以将信息比喻成食物来理解内容营销的意义。报纸的时代是信息的计划经济时代,购买食品要凭票,因此“好吃不过饺子”,能果腹已经很不错了。电视时代是信息市场经济时代,谁拿下CCTV的标王,谁就主导了信息。而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信息构成的满汉全席,你自己可以随意挑选。在有趣的有营养的有故事的信息里,硬邦邦的广告绝对不会被人挑选。因此,内容营销强于广告。
海底捞的营销明显就是内容营销。海底捞在网络上一个硬广告都没有,一个优惠活动都没有,然而人类无法抵挡海底捞的脚步——海底捞每一家店几乎天天爆满。
内容营销存在几个层次:入门层次是知道营销需要讲故事,是你自己策划;高级层次是让你的客户讲你的故事。客户讲你的故事,在许多情况下是用超过预期的服务来实现的。雷军曾经揭示过口碑就是超过客户的预期。因此,服务也是营销环节,客户讲故事更有说服力。
我们可以通过海底捞的营销来理解何谓超过预期的服务。一次,海底捞的员工上错了菜,结果该员工送给客户一份饼,上面写着“对不起”,这就是好玩的“对不起饼”故事。客户带着婴儿去吃火锅,海底捞会出人意料地拿出婴儿床或者婴儿服。很多企业会去竞争央视标王,如果将这些资金投入客户服务,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与其竞争标王,不如激发客户分享。
服务与内容营销的结合和统一,构成了企业真正强大的营销体系。也就是说,服务的结束并非营销终点。O2O最有价值的闭环绝不是为了平台利益而建立的,而是营销的闭环。线上线下的结合,线下绝不是营销的终点而是下一个起点。如果将服务的结束当作终点,你将永远无法提升ROI,无法体会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营销转化
有营销就必须考虑转化,我们来理解转化的本质。除了讲故事,互联网营销的另一个诀窍就是互动。互动的目的是两个:建立信任感、提高转化率。
通过互联网发生的购买行为,本质上绝不是价格低,而是客户的信任乃至喜欢。信任比价格更重要!新浪微博上诸多所谓微博运营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加粉、转发,活动无非就是转发、加粉赢得礼品。而DELL等企业在twitter上非常质朴地去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互动是沟通,是通过专业服务提升客户的信任,是通过人性化的表现拉近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在线营销就是互动!
O2O交易过程,用不用二维码或者短彩信绝非重点,从线上拉到线下反而是核心。这个环节是根本的转化率,影响该环节的核心因素是品牌信任感和客服技巧。
对许多企业而言,该技术是不传之秘。
总结企业O2O营销的10大原则
1、营销必须靠自己
2、跟用户使用同样的在线工具
3、内容营销强于广告
4、服务也是营销环节
5、服务的结束并非营销终点
6、客户讲故事更有说服力
7、激发客户分享
8、在线营销就是互动
9、信任比价格重要。
篇10
我们首先看到,有价值的O2O平台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用户平台:O2O的平台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平台,它必须是用户平台而非流量平台。
√区域化:“到线下”意味着区域特征明晰,可以细分。
√社会化:具备社会化互动功能。
那么,O2O平台的商户有哪些营销原则呢?核心原理是三句话:
信任决定购买;互动决定转化;服务创造口碑。
【谁来营销】
营销是企业当务之急,因此多数企业主会病急乱投医,会有“找个人来营销”或者“依赖媒体去营销”的思想。
试图通过O2O方式建立新型渠道的企业必须认识到:建立渠道绝非易事。对企业而言有个前提:任何企业必须拥有自身渠道的控制权。因此,企业主对于营销,可以不做,但是绝对不能不懂。完全依赖外援或者完全依赖别人都会死得很惨。营销必须靠自己!
【在哪里营销】
化龙巷创始人钱钰说过一句话:我们的用户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你的用户是谁?你的客户是谁?他们在使用什么样的网络工具?互联网上,网站就是工具,而这些工具就是传播渠道!
许许多多商户在媒体的误导下,一味奔向团购,奔向微博。就在去年,风靡一时的房地产微博营销终于以失败为结果,原因就在于:购房客户都用微博?都可以看到你的信息?你的微博可以打动他们?
任何媒体只是一种工具或者渠道的一部分,说“舍我其谁”的媒体绝对都是耍流氓。所以,不要把微博营销之类当作营销的全部。可以预见,以圈地为目标的微信营销,结果与微博营销不会有多少差别。可以得到结论,要做好O2O的营销,必须跟用户使用同样的在线工具。
【如何营销】
我们结合案例来阐释如何营销。
首先,可以将信息比喻成食物来理解内容营销的意义。报纸的时代是信息的计划经济时代,购买食品要凭票,因此“好吃不过饺子”,能果腹已经很不错了。电视时代是信息市场经济时代,谁拿下CCTV的标王,谁就主导了信息。而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信息构成的满汉全席,你自己可以随意挑选。在有趣的有营养的有故事的信息里,硬邦邦的广告绝对不会被人挑选。因此,内容营销强于广告。
海底捞的营销明显就是内容营销。海底捞在网络上一个硬广告都没有,一个优惠活动都没有,然而人类无法抵挡海底捞的脚步——海底捞每一家店几乎天天爆满。
内容营销存在几个层次:入门层次是知道营销需要讲故事,是你自己策划;高级层次是让你的客户讲你的故事。客户讲你的故事,在许多情况下是用超过预期的服务来实现的。雷军曾经揭示过口碑就是超过客户的预期。因此,服务也是营销环节,客户讲故事更有说服力。
我们可以通过海底捞的营销来理解何谓超过预期的服务。一次,海底捞的员工上错了菜,结果该员工送给客户一份饼,上面写着“对不起”,这就是好玩的“对不起饼”故事。客户带着婴儿去吃火锅,海底捞会出人意料地拿出婴儿床或者婴儿服。很多企业会去竞争央视标王,如果将这些资金投入客户服务,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与其竞争标王,不如激发客户分享。
服务与内容营销的结合和统一,构成了企业真正强大的营销体系。也就是说,服务的结束并非营销终点。O2O最有价值的闭环绝不是为了平台利益而建立的,而是营销的闭环。线上线下的结合,线下绝不是营销的终点而是下一个起点。如果将服务的结束当作终点,你将永远无法提升ROI,无法体会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营销转化】
有营销就必须考虑转化,我们来理解转化的本质。除了讲故事,互联网营销的另一个诀窍就是互动。互动的目的是两个:建立信任感、提高转化率。
通过互联网发生的购买行为,本质上绝不是价格低,而是客户的信任乃至喜欢。信任比价格更重要!新浪微博上诸多所谓微博运营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加粉、转发,活动无非就是转发、加粉赢得礼品。而DELL等企业在twitter上非常质朴地去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互动是沟通,是通过专业服务提升客户的信任,是通过人性化的表现拉近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在线营销就是互动!
O2O交易过程,用不用二维码或者短彩信绝非重点,从线上拉到线下反而是核心。这个环节是根本的转化率,影响该环节的核心因素是品牌信任感和客服技巧。
对许多企业而言,该技术是不传之秘。
【总结企业O2O营销的10大原则】
1、营销必须靠自己
2、跟用户使用同样的在线工具
3、内容营销强于广告
4、服务也是营销环节
5、服务的结束并非营销终点
6、客户讲故事更有说服力
7、激发客户分享
8、在线营销就是互动
9、信任比价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