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体工程学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使得人体工程学在空间技术、建筑、工业生产及室内设计等领域得到有效运用。一直到当今社会,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室内设计开始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融合理念,其中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可以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进而使得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能够适用生理学、心理学以及人体解剖学的各种特征。人体工程学是以人为主体,将先进的人体计测、心理学计测、生理学测量等手段,使得“人———物———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个系统中,让人们能更主动地、高效能地支配生活环境。并且人体工程学所涉及的学科也较为广泛,如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工程技术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各学科互相作用能更好适应时展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2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应用

跟随时代的步伐,人体工程学在美国、英国、德国及日本等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在面对紧张快节奏的压力下,想通过室内设计得到调节情绪、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也尤为突出。

(1)确定了人以及人际关系所需要的室内活动的空间大小的依据。运用人体工程学知识,将人的尺度、姿势、动作、心理、人际交往等进行相关计测,来确定空间范围的大小。具体分析:一般而言人所需空间既包括单人自身和心理空间,也包括两人以上平行、相对等互为交叉空间;姿势和动作不同,设计座椅或者工作台高度也就不同;此外某些国外工作环境设计注重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在空间隔断设施布置上都有多层含义的探索。

(2)确定了设施的形体、尺度、家具合理设计提供依据。家具是人们最为常见的设施,主要是实用,人体工程学确定了家具设计基准点(座位、立位),涉及生活各方面座椅、柜台、书桌及床等,运用人体工程学为指导,使得人体尺寸与家具设计相协调,才能达到安全舒适,舒缓疲劳等功效。

(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最佳参数。室内热环境(高温低温)、光照环境(照明参数)、重力环境(压力和温度)、辐射环境、声音环境(听得更清楚和噪音)等是室内物理环境的主要参数,通过这几方面的参数测量,来确定人体最为舒适的设计环境。

(4)视觉四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色彩环境设计提供依据。视力、视野、色觉、光觉就是人的视觉四要素,色彩的冲击力和最佳的视野区域都可以通过人体工程学的计测数据来进行最佳的室内设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3结语

篇2

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一、人体基础数据

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1、人体构造

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3、人体动作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钩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二、人体生理计测

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

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1、肌电图方法

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2、能量代谢率方法

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

能量代谢率(RMR)

基础代谢率耗量

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

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三、人体心理计测

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

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

2、尺度法

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

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

第三节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四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

篇3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手机界面;设计探索

在众多品牌的手机产品中,我们很容易把手机界面与易用、高效与人性化等相联系。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的手机界面设计,在提高手机界面的高效易用的同时,也将手机界面的操作动作设计得颇具趣味性。iPhone的设计以简洁、直观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机界面操作方式,在手机市场中形成了的销售也位居前几。设计较好的手机界面,在人们使用中也得到了极大地满足感。

1人机工程学的含义

人机工程学的含义是:“探讨人类的工作环境中的生理学,解剖学与心理学等,进而分析其中每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们在工作和家庭中、休假的环境中,怎样实现人—机—环境最优化的问题的一门学科”。人机工程学一向遵循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原则,采用人体生理、心理测量、计量等手段,对人体的结构、功能、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为使人们身心舒适,达到更合适的使用成效。

2人机工程学在手机界面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根据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决定了手机界面设计的特性。手机界面的设计要以人为本,要合理采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从而对手机界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在手机界面设计上体现出对人们的关怀与尊重,达到人们在视觉上感觉到亲切、使用上感觉到方便、精神上感觉到开心愉快的目的,并且使人们对该手机产品产生美好的体验。

3手机界面设计的现状

①单调乏味的界面操作使得使用者产生了一种乏味感。例如如今的手机界面取代了传统手机键盘,它的设计是手机领域里巨大成就,它的设计的优势就是节省了空间,但却缺少了使用者在触摸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最终为使用者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现实满足感,造成了触觉的缺失。②手机界面交互的设计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手机界面加入了过多的互动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使使用者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感觉到莫名其妙,以至于根本不能理解的现象,进而使使用者处于迷糊状态,而使用者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了解并熟悉手机使用的诀窍。③GUI的风格简洁。GUI的风格设计简洁并且相对粗糙,连贯操作性不高;而过度的加入装饰性设计,让使用者极易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增加了使用者的操作难度。④手机企业正在尝试设计出可以使多方面模块一起操作的产品,设计对每位使用者都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4手机的界面设计

4.1手机界面设计的原则

①手机交互界面的风格要统一;②设计允许使用快捷键来达成操作;③手机程序应给予使用者相应的提示,提示使用者手机程序当前的状态;④设计错误预防和简单的纠错能力操作键;⑤方便使用者取消某个操作;⑥降低使用者的记忆负担。

4.2手机界面设计的具体要求

手机在界面设计上要以实用,操作简便为核心。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说,有以下几点:①手机界面的交互界面的风格要统一:色彩,文字型号,图片等在手机界面出现的内容都要具备一定的连贯性。②设计可以使用快捷键来达成操作的功能:当使用者想放弃当前操作,并且在放弃当前操作后想要进入一个新的界面,这就需要点击手机界面的某个图标既可以完成。③手机程序应给予使用者相应的提示,提示使用者手机程序当前的状态,提示使用者是否创建新的文件。④设计错误预防和简单的纠错能力的操作键:加了阴影的键盘中,能够提醒你哪个按键正被使用;如果连续按,所有全部归零,改正使用者的错误操作。⑤设计方便使用者取消某个操作的功能,只需要使用者点击某个图标就可完成。⑥降低使用者的记忆负担:手机界面上的信息应该清晰的展现,这可以使使用者阅读方便。

4.3手机设计

一个合理的手机设计不仅功能要实用,还要在审美功能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手机设计主要包括色彩、文字型号等。大部分手机设计都是以美的外形、结构和好看色彩为主,能够达到使用者的审美需要的目的。

5手机界面未来的发展

手机界面设计是未来手机产品创新的有效方式之一。手机界面为使用者提供了新功能、个性化服务等,并且同时也增加了手机界面设计的难度。因此,手机界面的操作方式的设计应符合人机工程学。

更好的手机界面的设计可以提高手机产品的人性化、拉近产品与使用者的距离等,进而达到可与使用者的良好的沟通的目的,拥有更多的操作乐趣,最终满足使用者的归属感。手机界面设计只有与使用者的感官产生共鸣,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在一定程度上,手机界面设计是跟随社会潮流的发展,它能反映出新技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给手机产品销售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创新性和挑战性才是设计手机界面的精髓,其设计意义和方式早已比电子计算机的科学的领域高,在科学技术与使用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为使用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能够便于操作,同时也可得到很多方面的享受。

6結语

综上所述,手机界面设计应充分应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为人们设计方便、实用、美观的产品,确保人们能顺畅开心地使用该产品,并且更好地感受现代科技的便利。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峻霞.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3]王北海,龙将,闫小飞.产品形态语义在人机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人类工效学,2005(9):2731. 

篇4

关 键 词:图像处理类软件 人机工程 软件界面 交互设计

1.界面设计中的研究方法

1.1人机工程学简介

人机工程学(Er g o n o m i c s),在美国有人称之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在欧洲有人称之为人类工效学(Engonomics),日本称之为人间工学,其他国家大多引用西欧的名称。人机工程学不同的命名充分的体现了人机工程是“人体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从科学性和技术性方面,人机工程学可以这样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1]

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系统来整体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机工程学也将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错相互渗透更加深入。[1]软件界面设计中也普遍运用到人机工程学,其中的人是用户,机是指软件,而环境则是界面。如何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关系,是设计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

1.2人机工程学在软件界面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以用户为中心(user centered)是一种设计思想,而不是具体的设计方法"它来源于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认为机器应该适应人,减轻人的体力和脑力负担,成为人的辅助者。[3]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去研究软件界面设计,真正的将一款软件设计成为用户服务的软件,与未考虑以用户为中心的软件界面设计相比,其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让用户获得更加高级的使用感受。人机工程学可以为界面设计提供大量的数据,以优化界面排布、色彩、图形文字大小等。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愉悦,软件的交互感更强。2.提高软件工作效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可以研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最关注的地方,着重将用户使用和频率高的部分优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3.提升软件自身价值。如今软件市场竞争激烈,图像处理类软件更是是如此。一款软件能够从众多软件中脱颖而出,被大众所认可,在丰富完善软件功能的同时,也需要有一个让用户满意的界面。

1.3人机交互特点

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是指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故可称为人机对话或人机通信。为和研究的内容靠近,本文的人机交互仅限于人与计算机系统的交互。这里所说的“交互”指的是信息交换,即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系统(如软件、硬件)之间的信息交换。[1]

人机交互的特点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人与机交互是双向的,即人传达给机器一个信息,同时机器还会反馈给人一个信息,这样人和机器就实现了对话,这种对话语言就叫做交互。第二是交互手段的多样性。早前人机对话仅仅是通过鼠标、键盘来实现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对话语言呈现多种形式,例如声音、触摸。交互手段的增加意味着人与机器对话更加便利、准确,进而增强了用户体验。

2.图像处理软件简介和特点分析

计算机软件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软件,另一类是应用软件。其中操作系统就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比如Windows、Linux、Mac等;应用程序则十分丰富,可以细分成许多小的类别,其中图像处理软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类别。

照片处理软件是一类对数码照片进行分析、修复、美化、合成等处理的软件,在图形图像处理领域,照片处理软件属于图像处理软件的分支,是专门针对数码照片工作的软件。[2]

2.1 图像处理软件特点

软件呈系列性。现在许多大公司都将自身的软件群组成系列,共同进行推出、更新以及维护,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公司横向产品线较长,为方便管理这些软件,推出了系列产品来。

操作区域最合理化。图像处理类软件属于工作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需要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工具,并且尽可能观察到更多图片的细节。

用户需求不同。对于普通用户来讲,需求层次较低,仅仅需要简单的图像处理功能。对于设计师来说,则需要更加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满足复杂作图的需求。

应用领域范围广。许多行业都有对于图片处理的需求,典型的行业有:平面设计、工业设计、计算机设计类:包括网页设计,软件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等、摄影。随着软件功能的不断扩大,现在的图像处理软件还可以制作简单的动画和三维效果的图像,因此还可以应用于影视、建模等领域。

3.图像处理类软件界面设计中人机交互的详细研究

目前主流图像处理软件数量较多,同时不同软件定位也各不相同。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有Adobe的photoshop系列;基于应用的处理管理、处理软件picasa等,还有国内很实用的大众型光影魔术手,非主流软件有美图秀秀,动态图片处理软件有Ulead GIF Animator,gif movie gear等。[2]通过几款有代表性软件的界面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规律,并且加以人机工程学原理分析。

3.1 软件界面设计内容

软件用户界面作为计算机软件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桥梁,应具备美观、易懂易操作、易学习、用户友好等特点,因此软件界面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软件界面设计具体包括启动界面的设计、软件整体框架风格设计、按钮控件设计、窗体面板设计、菜单界面设计、图标设计、软件产品包装等多领域设计。

用户能够直接接触到软件的地方即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地方,界面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启动界面设计、整体框架界面风格设计、工具面板设计、菜单栏设计、图标设计等。启动界面:启动界面是用户使用软件必然见到的一个画面,由于很多图像处理软件启动过程中需要加载大量的程序以及插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启动速度也与用户电脑的硬件配置有关系,因此有时用户会长时间面对这个画面。整体框架界面风格设计:软件框架界面的风格可以传达出软件的定位。或者说框架设计是一款软件界面的灵魂,它决定了整个软件的风格走向。工具面板设计:工具面板是使用者接触最多的部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具有更好的交互感,简单易用则是它的设计原则。菜单栏设计:菜单栏是每款软件都保留的部分,软件的所有功能都能在菜单栏里找到。图标设计:图标广泛存在于软件界面之中,图形语言的信息传达是通过图形的视觉形态传达图形的指涉含义,是形义共同作用的结果。图形与图像的直观性和通识性克服了文字语言交流中的障碍、准确快速地传递着信息。

3.2 人机工程学在其中的应用

前文总结了图像处理类软件在界面上的特点以及人机工程学方法运用到软件界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软件设计中必然加入人机工程学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以下从人机工程学的三个方面来探究图像类软件界面设计规律。

3.2.1 设计心理学在其中的运用

图像处理类软件的用户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用户,另一类是非专业用户。两类用户对于软件的功能需求基本相同,都是处理图像,但是不同点在于需求程度不同,专业用户需要对图像进行更高级更复杂的处理,而非专业用户则需要快速简单有效的处理。根据不同种类用户的需求,软件在自身界面设计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分成了许多模块,让不同用户都享有自己的使用空间,进行高效的操作。

用户使用感受也是设计心理学研究的一大方向,不同软件可以传达给用户不同的使用感受。软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用户的使用感受,这就是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生理和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等,使人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是科学和技术在艺术与人性处的契合点[3]。人性化设计最核心最本质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软件界面中的“以人为本”设计体现在:界面的视觉效果“赏心悦目”,界面的布局合理以及界面的层次逻辑清晰。

3.2.2 人体测量学在其中的应用

一个软件界面中的信息交错复杂,在界面设计时要考虑不同信息的布局。根据人体尺寸中人转动眼睛和头部时的能见度图像可知,要把最重要和最经常使用的信息尽可能设置在视野中心3°范围内,一般性的信息在20°~40°内,次要信息设在40°~60°范围内,对于80°以外的视野范围,因视觉认读效率低一般不宜显示信息。[4] 人眼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的速度快而且幅度宽,因而显示信息排列的水平范围应大于垂直范围。[4]

在图像处理类软件界面中,图像的显示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设置在界面中心位置,操作工具显示信息为次要信息,设置在图像两侧。界面的上部和下部则显示不重要的信息和一些使用频率低的按钮。

3.2.3 认知心理学在其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面,1.对界面进行信息结构划分。按心理学要求,用户界面中信息的排列应当符合操作信息的逻辑性,因此应该把显示根据所传递的信息或功能进行分组排列。这就涉及到了信息结构的设计,在人机工程学中可以运用卡片分类法和集簇分析法对信息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最后以树状图表达出来以供设计人员参考。2.提醒提示的运用。人的记忆是不完善的,经常会有遗忘的情况发生。因此在界面设计中对于需要注意的重要信息应设置取样提醒装置,提醒操作着对某个特别的信息源进行取样。根据人的知觉特性,可以采取亮的、彩色的及变化的特征来引导人的视觉注意。 [4]

4.结语

现如今软件界面设计倡导“人性化”,“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在软件界面设计中加入了人机工程学原理,使得软件界面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更加顺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根据图像处理类软件的特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研究方法,为图像处理类软件界面的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陆敏.基于人机工程的软件界面设计研究[D].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2008.

[2] 季慧.图像处理软件界面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软件学院,2011.

篇5

在我国目前的环境建设发展过程中,室内设计理念多元化逐渐受到了重视,虽然每年的建筑工程量都在持续增加,但是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室内设计情况的研究可以发现,建筑设计领域存在着很多构筑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师在设计室内空间思维过于单一和封闭造成的,而且单纯以设计师的角度作为审美的标准会将该室内设计的评价准绳形成一种定式,同时一个人的思想很难从整体角度出发,因此往往只重视室内设计视觉效果的创造而忽略了建筑空间构筑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为了追求美让建筑失去了人类生活质量保障的功效,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设计行为,而人性化空间的创造可以为我国人民居住环境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文章将会从室内设计人性化空间创造的概况、价值和应用上开展讨论,为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室内设计;人性化空间;创造初探

在世界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时代精神以及整一性思想都会在建筑思想领域中发挥统领地位,因此会将建筑工程的形式化视作为设计创造的目的,而忽视了建筑最主要的功能。建筑空间首先是供人类生存的一种空间,其次才有这其他属性的兼顾,但是设计师往往都想在实践中让建筑发挥各种各样功效,因此也造成了建筑工程重形式轻实用的问题,让很多现代建筑都存在设计思想混乱的情况。在室内设计创作创新的道路上,已经有巨人为我们挺起了肩膀,也因而设下了各种形式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后来者的现代设计师不仅需要继承先人优秀的设计理念,还应当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向真理靠近。室内设计人性化理念的出世,不仅引发了室内设计核心理念的变革,还就人性化目的的实现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设计方案,从根本上为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加强提供了指导方向,同时为室内空间环境存在各种问题提出了具备人性化原则的解决手段,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人性化空间的理念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建筑的质量和功能。

1室内设计中人性化空间的创造概况

二十世纪中期之后,建筑设计科学在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开始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人们渐渐的意识到在进行室内装饰时不能仅通风和采光的角度进行思考,还应当从人心理认同感以及归属感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室内环境应该是能营造丰富多样生活氛围的一类场所。因此在室内装饰设计过程中让居住环境更有生气,还能具备较为亲切的感染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室内设计师在开展工作时的基本原则。随着改革开放和丝绸之路的开启,各个国家建筑设计的相关学者都对建筑审美多方位探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用人文相关的学科来解决目前建筑设计中存在问题,为建筑构筑以及室内设计提供了具有创新性质的改革方向。西方建筑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很多以人日常的生理需求为研究趋势的建筑设计思想,以及其他类型与建筑审美学科中人文内容相符合的理论和原则,将室内设计的审美方向重新确立,并且为后来的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工作时提供了全新的评价标准,其中有着如生活空间应当是建筑最初目的以及潜在功能的观点,还有着需要将生活体验作为室内设计主体来确认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这也成为了新时期下指导室内设计工作落实的根本原则。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人们对建筑形成的目的已经有了很深入了解,,并且使用了多种方式将传统与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进行充分的融合,将之作为室内设计理念的衍生关键,并且在多次的实践过程中成为深入到室内设计人性化观念的理论基础。

2室内设计中人性化空间的创造价值

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变得丰富,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品质的要求也开始陷于了庸俗和颓废等非人性化的现状,为了追求华而不实的建筑外形,常常会出现破坏生态和浪费资源的情况。设计师和业主应当采取冷静、理性、含蓄的态度来看待现今浮躁的社会情态,将物质与精神的功能全面的发挥在建筑设计之中,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较为良好的居住环境。室内设计人性化空间创造的概念应首先做到以人为本,将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室内设计的中心原则,在对人们生理心理变化进行探究之后,要从人的视角对设计做出优化,同时让环境中存在的事物能够为人类活动提供基本的支持,并且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生活条件进行一定的补充,建立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居住环境,从而达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目的。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研究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包括如人对室内环境格调、气氛、色彩以及光感方面的需求特征,在满足以上条件之后就能进一步的提高室内设计带给人们的满足感,这种创造方式就是所谓从人的心理、精神需求出发的“软环境”概念,也就是人性化空间设计理念。

3室内设计中人性化空间的创造应用

3.1人体工学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的概念与人类身体的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有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将之称为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血的实用价值最初是被应用在了军事创新的科学技术之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之后,人体工程学理论开始被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重视,因此应用的范围也扩展到了空间规划、工业产品、常生活实践以及建筑设计等不同的行业中。人性化空间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于存在着两层含义,其一是设计师需要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将其空间环境中能与人的生理机能相关的内容找出来,并且做出适当的优化,其二是在开展室内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参与室内设计的每一个要素都要符合居住业主的心理活动,否则将不能人体现是室内设计的人性化原则。现代建筑师在经过了严谨的考证之后发现人类身体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尺寸方面的规律,因此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模型化人体工学理论,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后建筑学家发现,假设被测试者的身高为一米八三,那么他抬起手臂之后指尖到水平面的距离是二米二六,肚脐到水平面的距离为一米一三,这个数据刚好是该模特指尖到水平面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模头顶到指尖的位置相差四十三公分,而头顶与肚脐之间的距离为六十九点八公分,二者之间的数据比值将近百分之七十,这些数据分析得出的数值都与黄金分割率相似。因此按照人体工程学中包含的人体比例关系来设计室内环境,必然可以从人性化的角度为业主带来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3.2个性空间的应用

具备人性化空间属性的室内设计除了需要全面展现其设计理念与人体机能与心理活动之间的联系,还需要考虑到居住环境业主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经历人与事物形成的感情以及喜好特点带来的生活情趣。社会中存在的阶层和行业有很多,因此室内设计面对的对象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不论是文化水平的不同还是接触人群的不同,看待室内设计的眼光也会有很大差异。从人设的角度进行室内设计的思考,可以得出室内环境需要主次重点之分,重点景物或者是装饰设计中有越多的闪光点,那么用来衬托关键装饰的背景就应当越纯净,主次分明的室内装饰理念不仅能够的展现建筑的室内设计主题,还能突出其中蕴含的现代感,让人印象深刻。北京故宫太和殿内的家具和装饰品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精品,尤其是屋顶和藻井等区域区域的图案更是纷繁多样,这与大殿之外的单色红墙以及黄色琉璃瓦屋顶形成了较为强烈色彩对比。人民大会堂也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当进入时首先映人们视野中的是天花板上浩瀚的宇宙空间,其中繁星闪烁,层层交叠,与建筑其他位置简洁的墙面与地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深刻印象。这样鲜明对比的室内设计理念可以将浏览者的思想与室内设计装饰理念相连接,达到人性化空间创造的建筑目的。

4结束语

室内设计是为了人的生活和发展所进行的活动,因此需要满足使用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并且在物质的使用过程中予以基本的支持,室内设计人性化空间的创造也就达到了目的。人性化创造是未来建筑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可以说设计师们的工作可以让人们社会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不仅能让人们的心理更加健康,还能使人类的感情变得更加丰富,达到真正的物我相忘的和谐境界。

参考文献

[1]焦煜博.空间与光影的演绎———论室内设计中光线与空间的关系[J].科技展望,2017(05):273-274.

篇6

【关键词】 地铁车辆 内装设计 关键技术 应用

地铁车辆内装设计是地铁车辆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直接反映出地铁车辆设计水平的高低,也是关系到旅客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关键之处。鉴于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地铁车辆内装设计,我们就必须先了解它的关键技术。

1 车辆内装被动安全技术

1.1 车辆内装被动安全技术的概况

众所周知,轨道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是很难完全避免发生碰撞事故的,为了有效减少这类事故以及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已经有得多国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车辆内装被动安全技术。欧洲国家将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一次碰撞。在此阶段中,车辆碰撞的初始动能会通过渐进方式消耗掉,这个时候车体会产生塑性变形,造成乘客产生冲击性载荷,鉴于此,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确保车体能够完全能够承受载荷以及车辆的加速度水平;第二阶段即二次碰撞,它与车内内部装饰部件以及布局有关,在此阶段,因为乘客已经受到一次碰撞的影响,他们将会受到来自车体内部部件的大量不同接触的碰撞,这很容易造成乘客的身体各个部位承受强大的冲击而受伤,因此安全的内装设计必须把内部布局以及乘客受损的程度以及生物力学反应全部考虑在内。

1.2 车辆内装被动安全技术的具体实施以及取得的成果

针对上述问题,欧盟迅速启动了列车内部装饰被动安全项目,包括阿尔斯通交通运输公司、西门子AG交通运输系统以及波尔顿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起来对其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目的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避免碰撞来提高车辆碰撞事故的存活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满足结构防碰撞性的被动安全要求的车辆内装方案,以此来减少乘客损伤的程度,进而设计出新的内装被动性安全平台。该平台将会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此来充分保障乘客的安全;(2)采取优化的方式,将车辆结构防碰撞性以及损伤生物力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而科学地整合,来达到最终提高被动安全的目的。主要内容有:对过去的车辆碰撞事故进行回顾,以此来确定值得参考的碰撞场景,最后建立出一套参考碰撞场景和构建车辆结构防碰撞设计的通用框架,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验证程序指导原则,考虑车辆内部的风险地带并且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提高存活率的措施。为了提高内装设计的安全性,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辨明影响存活率的原因。经过长期的实践结果表明,在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车辆乘客存活率与下列几项因素密不可分:车辆内部的总体内装布局、列车组的动力学性能、乘客与车体内部零部件的表面接触特性等。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了行动不便人群的基本要求以及其他车体内装的功能型要求;(2)提高了内装设计实践的技术水平,有效补充了人机工程学测量措施的含义;(3)确定了列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冲击脉冲的具体情况;(4)在人体生物力学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轨道车辆乘客最新的损伤评价标准;(5)创建了更为高级的内装布局检测方法等。

2 模块化设计技术

对于这一块做出贡献最大的当属西班牙的TEMOINSA公司,该公司对模块化设计概念的定义、目标、优点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避免哪些误区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下面会对其分别进行阐述:(1)概念:模块化设计的概念起源于modular一词,然而在制造领域,它的含义归纳起来说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可以和其他零部件进行组合进而成为独成一体的零部件。按照标准尺寸制造的方式来满足使用的灵活性,并且紧紧围绕着设计理念,采用互换性零件来生成功能性的成品;(2)应用领域:模块化设计被应用于旅客列车内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目标在于能够在广泛的领域中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采购、物流、工程设计、生产、质保等;(3)优点:能够有效减少列车所需交付使用前的总成本,包括列车制造商的零件直接成本、项目管理所需的资源成本,包括采购、物流、质量管理等费用开支;通过零件的统一化和简单化,有效减少库存和维护的复杂性,减轻车体的实际重量;减少运营成本和列车故障停运时间。鉴于此,为了满足乘客的实际需要,不仅仅要满通工具简单、廉价、安全可靠的要求,还需要提高人们的舒适性和安全感,尽量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模块化设计过程中,应当要避免一些误区:模块化设计并非销售当中忽悠人的说法,也并非为了将开发制造的劣质零部件以及提前装配好的产品用低廉的价格来冲击市场。加入车辆内装制造商购买到了假冒的模块化产品,将会在后续的生产和运营中造成很大的麻烦,进而还会对模块化设计概念产生怀疑。除此之外,在模块化设计中,通常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方法,通常来说,部门的设计不同,将会大大增加相互匹配的风险,尤其是覆层和内装饰设计,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单个部门或者设计公司内部进行设计,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将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通过车辆内装被动安全技术和模块化设计这两大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阐述,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地铁车辆在运行以及维修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有效借鉴以往的时机经验以及结合具体情况,要让设计出来的作品能够真正确保乘客们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要在出现意外情况下切实的减少乘客受伤的程度,当然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大力发展,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地铁车辆内装设计技术层出不穷,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孙丽萍,王立国.地铁车辆内装设计人机工程学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0,(02).

[2]刘丙林,胡安祖.地铁车辆内装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机械管理开发,2011,(02).

篇7

服装工程学生应加强文科、艺术造型设计等第二课堂课程的学习,应培养创新与创业的精神。因为服装工程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接触的是数学、物理等逻辑思维方式,而文字功底不是很深厚,且缺乏形象思维和造型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学期间,注重学生的文、工、艺三方面的综和素质的培养,多方面吸收有关知识,对今后开展企业管理工作、外贸营销活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品牌策划等工作将大有好处。

一、教育目标要明确

对于服装工程学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具有实干和创新能力的服装人才。现在,知识商品化[1]了,或者说是一种知识商品,而知识本身不是商品,只有当知识经济物化、加工凝结某载体时,才变成知识商品。知识的物化过程是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然后进行创造的过程。在这个含义上,我们在课程设计上要明确考虑学生的综和素质培养,要考虑现在的教育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大基础课程的设置,如英语、计机及其程序语言、数学等,甚至可以加强语文课程和法律课程的学习,而专业课时可相对缩短。在培养了学生全面知识的基础上再加强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出来,让老师带着学生做课外科技活动,如替企业进行品牌策划,参加大型的商业交流会或者旁听学术论坛,辅助老师完成一些课题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兼职活动等;另一方面是在学校学习中培养和训练出来,如老师授课中引导学生怎样去培养自己的特长,如何深入学习形成在某方面的具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可将自己的一些科研或市场调查活动过程告诉学生,让学生重新来虚拟怎样进行科研或市场营销活动等。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学校进行过创造或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学生,与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的学生相比,在接受需要创造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前者的成功率为后者的3倍。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与国家对不同教育的政策投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关。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学科交叉。学科交叉[2]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合、重组课程无疑是构建培养方案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要给学生整体性的知识,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更要在精选知识、交叉融合上下功夫,搞好整体优化。切忌将新知识机械地叠加或简单地照搬相关专业的课程。此外,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表现为:

1、对于单独个人,首先应接受一定的基础教育,包括专业基础教育等,如德育、英语、数学、计算机、造型设计及应用、服装史及基本理论等,使学生的基本素质整体提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不同的专业特长,如结构打版,管理、营销与外贸等,使学生在某个方面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有人也许会说,服装工程的学生为什么要强调造型艺术设计呢?服装艺术设计学生不是专门进行服装款式与造型设计的吗?如果有问题让他们去设计不就行了吗?在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潮中,企业要创一流产品,除了有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机械加工设备,优良的服饰功能,完善的售后服务,还要有优美的外观造型和色彩搭配,把服装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才能使服装产品更具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中国现代企业的品牌要与世界品牌竞争,更注重的是商品品牌化,在这个过程中要能把握服装的市场变化和预测、服装生产、物流管理、卖场设计以及用英语与商家洽谈协议等,有许多过程是艺术设计人员做不了的事情,但如果服装工程学生在造型艺术设计方面多一点知识的话,他们基本上都能完成整个过程,这对企业来说是件好事,也为培养服装企业高层领导奠定了基础。这说明服装工程学生培养形象设计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应开设有关创业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在现代社会中创业的必要性和在创业过程中的技巧等,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对于整个社会劳动者而言,在人才素质、技能、创造能力上所形成的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并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而做相应的调整布局,如服装行业在80年代强调的是服装艺术设计方面特长的人才,90年代强调的是服装结构与工艺方面的人才,我国加入了WTO后强调的是服装管理、营销与外贸方面的人才,现在更是强调综和素质如能进行品牌策划的人才等。三、教育方式要灵活

在素质与创新教育的模式构建中,首先教育方式要多种多样,应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在教学中,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大胆和自由地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看法。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尽可能给学生一个思维的余地,使学生变得生动活泼,爱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地接受有益的知识。在服装结构课上,应该给学生面授人体结构的特征,服装与人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讲解人体着装应注意的问题及服装的几个基本结构,然后让不同学生来分别进行局部部位的结构设计,最终了解服装原型的来由,这种教学比大多数老师直接给学生讲授服装结构原型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且学生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如服装市场营销,通过调查,大部分老师在授课中几乎是老师一直在讲,其实完全可以用营销实例先展示,让学生来提问题和办法,然后老师根据正确的思路引导他们得出较好的方法和策略,有的放矢,学生获得的收获是事半功倍。其实市场调查还可以紧密安排在这个课程后面,紧接着进行服装市场调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这门课程在学生大脑中印象。当然不同的课程讲授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4年中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四、评价制度要严谨

理解是对于所接受的知识理性认识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和、判断、推理,所达到感性认识所不能达到的对事物规律及本质认识的目的。在旧的教育模式中,一门课程的结业主要是通过考试来完成,注重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仅限于表面上。在素质与创新教育模式中,记忆已不再处于主导地位,创造才是目的。素质与创新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1、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模式下,对教学效果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单指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或对知识的熟练程度而已,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应是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思考问题和在遇到难点时怎样通过自己学习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还应考核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体质,跟踪毕业学生在社会上的成长,注意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应。

2、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对教学效果和成绩的考核应注重其提高的速度和幅度。动态评价不是简单的横向比较,对于教学效果无论是提高还是下降,都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于学习成绩,无论是提高还是下降都应给予鼓励,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挫伤学生的创造欲。刚进大学时,有些学生的成绩非常优秀,但他们甚至都毕不了业,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学生在刚进校时放松了学习造成某些课程的不及格,这些学生情绪开始低落,如果我们老师这时能及时开导和鼓励的话,这对他们后面的学习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像这样的学生通过鼓励后有的已经考上硕士研究生。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对于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改革单一的考试形式。可采用实验、技能操作方式、市场调查方式和课外科技活动能力等来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甚至可以进行社会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最后作出综和评价。对于某些课程,如生产实习都可以让企业给学生打分,然后老师参与总评。

五、专业老师的班主任辅导制度

在大学学习期间,从年龄上来说,虽然大学生都已成人,可以独立生活,但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实际上他们的心理还是很小的,也很纯洁,大学的学习是他们的整体素质的最后成型阶段,如果通过天天跟他们打交道的专业老师来做班主任的话,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现在大多数班主任都是非专业老师,实际上是保姆式的班主任,他们只能给他们解决具体苦难。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的未来生活,从道德、心理、学习的过程目标设计[3]与实施、特长培养、未来事业发展等多方面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多看课外书籍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这样学生会说大学的时间没有浪费,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调查,专业老师作为班主任来辅导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能力相对要强。

六、结束语

(一)进行素质与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和能力的提高。

(二)在素质与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中,也要鼓励学生创新性地学习,这是创新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在对学生的评价时,应把成绩与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进步评价。

(四)进行素质与创新教育,不是几个老师和几个学生能做成的事情,要老师、学生、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施与完成的,希望我们都能对推动素质与创新教育做点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德才,汪建勋.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12:138

篇8

作为一名设计师,更确切地说,是一名历史设计师,我的工作是为品牌创造历史,因为品牌需要激活它们的想象力,而设计是实现品牌构想最终的强化剂。

首先,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奢侈品的含义。奢侈品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打破它原来正常的方式,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一件事情。另一层是光和亮。什么意思呢?奢侈品其实是一个打破常规,或者说是不常规的行业,也是一个发光发亮的行业。

我们追溯到奢侈品的历史。其实在以前的皇家时代,奢侈品是提供给帝王的独特消费。奢侈品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只提供给少数人。但是今天,奢侈品这个含义被颠覆了。如今,它只是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一种卓越的消费享受。

现在,奢侈品的含义已经从原来的实物当中抽离出来,而上升到产品之外的,即品牌的涵义。奢侈品不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一个定义,而是成为一种对含义和内涵的追求,这一点也体现在产品包装和品牌探索中。而含义是通过创造力的发掘并以设计的选择来表达的。根据这个逻辑,产品设计同时成为一个品牌最直接和最亲密的化身,因为设计是关于创造的品牌仪式。

当今全球奢侈品行业一共有6种趋势。

趋势1:追溯我们的遗产

以你的记忆、你的历史和你的传承来展示你的品牌。这种方式其实是一种叙述故事的手法。重回历史和传统,重现历史给我们的记忆,可以为品牌建立永恒性。

方法1:以纹路和刻章的形式。

通过从历史中收集和采集元素,不断还原文化遗产和品牌遗产。

方法2:命名。

通过不同的家族名字、品牌所有人名字等来设计。

方法3:传统的装点和光照设计。

方法4:通过珍稀的材料来唤醒品牌自身的稀有。

趋势2:推崇手工制造

很多产品都是以工业化形式进行生产,但很多奢侈品则是手工制造的。以个人的形式来输出最终的终端产品,从而体现出品牌对市场和社会的真诚。手工制造既可以建立起品质形象,也可以摒弃虚假的承诺来表达品牌的真诚。

方法1:视觉重现的形式。

将品牌制造的每一个工序中精湛和纯正的部分都展现给客户。

方法2:鉴定的形式。

在产品上签名,加上产品的编号和它独具特征的设计编码。

方法3:原材料。

如玻璃、瓷器、陶器和粘土等。

方法4:细节。

以设计的形式将产品的细节如雕花、篆刻等表现出来。

趋势3:聚集效果

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产品效果的叠加。

方法1:材料。

如水晶、宝石、珍珠、瓷器、皮革等。

方法2:高创造力。

方法3:聚集。

通过复杂的技术手段,在产品上进行金属雕刻,或是用漆加上金箔、银箔印刷。

方法4:光亮。

如有亮度、光泽感的产品外表。

趋势4:重回自然

在当今奢侈品行业里,自然这个趋势显得非常强大。一开始可能大家会觉得,奢侈和自然有冲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已经渐渐没有了。

在西方社会,其实我们有一个隐含的逻辑:所有的文化都来自自然。在展示自然时,最需要表达的,其实是产品的真实性。

方法1:成分>品牌。

在重视自然的品牌中,品牌的存在感已经逐渐减弱,最重要的部分是产品成分。

方法2:全面性。

将品牌、包装和产品三个部分融为一体。

方法3:本质。

通过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的简单来表现它的自然。

方法4:材料不经过加工。

趋势5:与时尚结合

通过在产品上打上设计师的签名,使产品成为专属产品,在这一点上,奢侈和时尚可以结合。

方法1:合作。

主要形式是创意合作或是创立联合品牌。

方法2:收集。

运用不同的颜色和材质,推出季节性商品。

方法3:装饰。

运用装饰设计时尚化的商品仪式。

方法4:打破陈规。

创造颠覆性的视觉代号作为品牌的显著特征。

趋势6:城市化

以城市的能量作为创意的来源,让创新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方法1:建筑物。

运用直立结构和整体方法。

方法2:魅力之处。

使用固体材料。

方法3:创新。

使用创新的、有效率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部分。

在当今的中国市场,品牌都想成为一个独有的、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的品牌。这也意味着,品牌想让顾客享受到独特的产品。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其实是亚洲文化的奠基,我很喜欢中国文化和亚洲文化,它们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

总体来说,现在有两种趋势正在流行:

篇9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们已不满足于产品基本功能的实现,而向往更高的艺术追求及身份的象征。因此设计出可知、可识、可用、可爱的产品,已成为设计的新趋势。新的实践要立足于的新的设计思想,在此基于产品语义学进行家具拉手设计要素分析。

一、什么是产品语义学

“产品语义学”这一概念是在1983年由美国的克里彭多夫(K.Krippendorf)和德国的布特教授(R.Butter)明确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产品语义学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作用,并将此运用于设计中”;1984年克里彭多夫又对其下了进一步的定义,他认为产品语义学是对旧有事务的新觉醒,产品不仅要具备物理机能,还应该能够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出如何操作使用,同时产品应该具有象征意义,能够构成人们生活当中的象征环境。[1]

简而言之,产品语义其实是人与物之间的一种交流,即通过产品的材料、形态、结构、色彩、质感等视觉语言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产品的内部结构,使产品功能明确化,易于理解,从而解除使用者对于产品操作上的困惑,以更加明确的视觉形象和更具象征意义的形态设计,传达给使用者更多的文化内涵及人文关怀。

二、家具拉手的含义

拉手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安装在门窗或抽屉上面便于用手开关的木条或金属物等”其中体现了拉手与人的关系。本文所研究的家具拉手含义,应定义为:安装在柜类家具上面,供手抓、握或者拉伸的,便于用手操作的各类物件。拉手虽是家具的配件,但其在细微处体现了家具的品质。

三、基于产品语义学的家具拉手设计要素分析

(一)产品的可行性

语义的设计和表达,离不开作为载体的产品,而产品的结构直接决定了产品实施的可行性。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人体器官的延伸,产品结构的设计实际上是对消费者使用行为的设计。不同形态的拉手,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1,使用时,手掌搭放在物体上,握住拉手的中间部位,进行推拉动作。此种方式的设计重点是考虑拉手的内部空隙的尺寸大小。图2,使用时,手指部分伸进去,倒扣式拉动。这种方式应重点考虑内部空间的大小及接触边缘的光滑处理。图3,使用时,手指伸入并穿过环内,找到一个固定面,而后往外拉。此类方式要考虑连接件的牢固性和环的粗细与直径。图4,使用时,手指先握住柄部,再往外拉。设计时应该注意主体的尺寸大小及手感。分析使用者操作时的握持形态的变化,握持的部位与手的关系,进行合理的产品形态设计,尽可能提高产品的宜人性进而增加产品的可行性。可行性的大小影响的是经济成本、时间周期、市场前景等核心问题。这些都是产品语义设计无法回避的要素。

(二)环境的协调性

产品设计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空间关系,产品的设计必须传达出一系列的信息(如形态、色彩、结构、材料等)来显示产品应放置的环境及可能引起的各种关系。家具拉手作为家具一部分,即有实际功能,也有装饰作用。不同的家具风格搭配不同的拉手。如图5所示,儿童家具,往往搭配活泼可爱的卡通造型拉手;图6所示,法式风格家具,则常提取玫瑰的形态元素运用于拉手设计中,与家具的整体轮廓、线条呼应;图7所示,部分奢侈家具则搭配高品质的水晶拉手等。适宜的产品及恰当的空间相得益彰,使人在人、产品、环境系统中的活动最优化,不仅实现操作行为,操作过程的最优化而且使人在使用中感到舒适、安全、方便,是人们在情感上愿意接受的,亲和的,无害的产品。

另外,产品语义在设计应用中还应该体现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社会环境的“净化”。家具拉手材质主要有单一金属、合金、陶瓷、玻璃等。全不锈钢拉手耐腐蚀性好,使用年限长,被广泛使用。塑料拉手容易损坏,易污染环境,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

(三)产品的文化特性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设计界提出“功能服从虚构”的设计观,认为产品的物质技术形态逐步减少,而肉眼看不见的技术内涵增加。在产品语义的设计应用中,常采用隐喻、象征、符号等方式来传达产品的文化内涵及情感。其中,隐喻是通过暗示或比喻的手法来传达产品信息,如图8所示为暗拉手,家具表面上看上去没有拉手,这就暗示人们,可能是按压式脚链,打开时要按压一下,在厨柜上使用较多,厅柜也在使用。而象征则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示与之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图9所示,在中式家具中,为了家具风格整体统一,拉手也常运用中式纹样,中式纹样寓意着财富、权力、平安、喜庆等。符号是人类在实践中寻找绘画、文字、音乐等交流和表达方式时形成的特殊媒介物,如图10所示,太极图便是一种符号形式,运用于家具中,除传递拉手的功能语义外,还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的思想。设计不仅要考虑产品的技术性能,物质价值,更应注重文化、艺术、情感等精神价值的追求,追求有人情味的、丰富的、模糊的情感,设计开始从物质功能形态走向表现内在精神因素的阶段。

(四)信息的准确性

准确传达产品信息促使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生成。设计师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语言进行产品形态设计,向外界传达出设计师的思想与理念,而消费者也是通过产品形态传达的信息作出购买的决定[2]。产品语义的合理表达,准确传递其操作方式、及适用环境等离不开对人生理和心理的研究,这就要求在设计中,采用符合人使用习惯及视觉思维的造型符号,整合加工工艺、材料、色彩等要素,依据人机工学原理,重点考究在使用过程中拉手好找、好握、好勾、好拉,拉手尺寸适宜,机理自然,色彩协调,材料耐腐蚀,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五)产品的关怀性

生活中,细节的点缀总会让人眼前一亮。细节通常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好的细节设计不但可以完善功能、方便使用、提升品质,还可以在细微之中让人感受到亲切、温暖,这便是人们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例如有的儿童家具采用有软毛的拉手,孩子就算磕到了也不会疼,这种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让父母买得放心,孩子用得舒心,对产品的信任最终演绎为一种情感的寄托。关怀性语义设计离不开设计师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研究,在遵循人体工程学的前提下,借助合理的造型符号,赋予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多重关怀,最终使产品获得顾客的青睐。

结语

总的来说,基于产品语义学的家具拉手设计主要关注拉手形态所表达的功能,使操作简化,便于理解,并使拉手与家具融合适应于周围环境,通过隐喻、象征、符号等方式,来准确传达家具拉手蕴涵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特性,最终使产品与使用者产生深层次的精神共鸣。

注释

篇10

【关键词】健美操 终身体育 锻炼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己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体育活动中来,健身变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美操做为一项很有特色的运动,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它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健美器械的身体练习,在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健美操练习。

(一)健美操的锻炼价值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经常进行健美操锻炼,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脏器官都有良好的影响。会使心肌纤维逐渐变粗,心肌增厚,收缩有力,心输出量增加,提高供血能力,可使血管壁弹性增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锻炼人顽强的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种种困难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跳健美操时有明确的目标――强身美体。对于从未接触过舞蹈、体操人来说,初学健美操会遇到许多困难,如动作不协调,柔韧素质差,动作无法到位,体力跟不上等,可健美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练习者克服困难,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意志力逐渐增强。

3.调节心理活动。陶冶美好情操。经常从事健美操活动,可以增强节奏感、韵律感,提高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达到愉悦身心,心情舒畅的目的。健美操可减肥美体,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可以创造欢乐的气氛。

4.提高人的注意力。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健美操节奏明快,动作刚劲有力,有较强的刺激,故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使人在短时间内即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健美操运动上来。

5.健美操可以塑造健美形体。追求形体美是人们选择健美操的直接动机。形体美主要指人体外形的匀称、和谐、健美。遗传因素生成了人的基本体型,但后天塑造却是完全可能的。健美操是在生理学、解剖学、人体造型学、体育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创编的。其动作和程序具有明确的对整体和局部目标的针对性。

二、健美操与终身体育锻炼的关系

(一)终身体育的概念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身受益”。“终身体育”也指任何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能根据自己的体力、年龄、目的进行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二)健美操的时效性

健美操因其时效长,不受年龄场地限制而受到人们重视。现在的中小学、大学生、中老年健美操年龄跨度达到几十岁,时间和效益都是任何体育运动项目无可比拟的。

(三)健美操的可操作性

健美操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部位的锻炼,通过科学的编排可以达到锻炼效果:只要是平坦的场地就可以开展:音乐的选择具有明快节奏的就可以。

(四)健美操的多样性

健美操根据锻炼目的进行科学分类,具有多种性,针对不同年龄的操可以达到不同的锻炼效果,具有多样性。

(五)健美操的合理性

健美操不同于其他有氧运动项目之处在于它是一项轻松、优美的体育运动,在健身的同时,带给人们艺术享受,使人心情愉快,陶醉于锻炼的乐趣中,减轻了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了健身的效果。

(六)健美操的美育性

健美操不仅突出动作“健”与“力”,而且更强调“美”。健美操集各种舞姿于一体,在优美乐曲和节奏鲜明旋律中作幅度大,动感强,造型美的动作,通过人体形态即人体韵律的活动,充分展示人体健美的体态和优美的动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健美操是一项有氧运动,并且它是一项轻松、优美的体育运动,在健身的同时,带给人们艺术享受。也进一步证明了健美操与终身体育是紧密相连,互相依靠的,健美操是人的一生中进行锻炼的最好方式之一。

(二)建议

多进行健美操锻炼。并且将这个习惯保持终身。平时学习累了跳上一段会让大家重新有了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工作累了大家跳上一段可以使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大家高兴时一块跳,这也让大家的感情更加的融洽;体现终身锻炼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赫秋菊.对大众健美操锻炼价值与社会效益的探讨.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三期.

[2]周志勇,王建.高校女生健美操锻炼价值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01年第十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