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道路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周翔(1990~),男,汉族,郑州荥阳人,郑州大学本科在读,水利与环境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摘要:本文从论述城乡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定义,揭示了当今城乡交通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可为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城乡交通一体化;问题;对策;
引言: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具体而言,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是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然而,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城乡结构、土地开发的利用率、使用功能及布局的调整使城乡交通的需求和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城乡边界日益模糊,原有公路网功能及等级结构的失效、乡村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不畅、地区可达性的降低及运输成本的提高等突出问题,因此,现有的交通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讨论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交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措施与对策,对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具有指导作用。
1.城乡交通一体化及存在的问题
1.1城乡交通一体化
所谓城乡交通一体化,粗略地讲,就是打破城市交通和公路对外交通的界限,打破交通行政等级划分制约,打破城镇和农村分割,从城乡一体化发展高度,对路网、站场、线路、运输、市场、管理等交通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整体布局、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实现城乡交通全衔接、全沟通、全畅达,体现城乡交通科学、公平、协调发展,让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同等优质、价廉、方便、快捷的交通文明服务。
城乡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交通体系,它强化了城乡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促进了城乡空间网络的发展,使城乡一体化结构形态得以完善,为城乡一体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条件。没有高效的交通网络,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城市间和不同乡镇、乡村间的网络联系,保证城乡一体化经济市场体系的平衡、健康的发展。因此,合理的公路网体系是城乡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基础。
1.2城乡交通存在问题
(1)复杂的交通组成
城乡道路上车辆构成不仅包括原有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汽车、公交车等,同时在农村行驶的交通工具比如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等也将大量涌入城市,进而造成各交通工具之间的相互影响,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道路的服务水平。
(2)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乡镇(村)公路并存
在城乡一体化地区,一部分道路为连接中心城区的高速道路或通往向相邻区县的县乡道路以及其他公路连接线,按照公路标准设计;一部分为城市内各组团之间相互连接的市政道路,按照城市道路设计标准;还有一部分道路为乡镇或乡村内部的道路,属于低等级路面。然而由于其公路等级的不同,必然会对公路的管理及养护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公路的破损程度及使用寿命不一,也会造成后期较大的维修费用。
(3)路网结构紊乱
路网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现有的道路网及其发展规划都是在城乡二元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无论是传统的公路网规划方法还是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法都无法满足城乡道路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上城乡居民出行需求的不同,可能会引起路网结构的进一步恶化,进而限制城乡的进一步发展。
(4)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
虽然城市公共交通和公路对外交通管理体制得到了一定的理顺,但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远不只有这些,至少还应包括综合交通、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的上下对接与延伸。而在城乡交通一体化体制未完全建立或真正形成之前,城乡交通一体化工作交流、沟通、协调、监督、评估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这些方面,目前还难以取得重大突破,还有待于进一步突破瓶颈和加大工作力度。
(5)缺乏统筹规划
要推进和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是前提、是基础,具有明显的先行、先导、推动和带动作用。而从各地交通规划编制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地方都编制有诸如综合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公路交通等各专业、各专题、各专项交通规划,但能从城乡交通一体化高度、视野和层面进行的规划却很少,也未见有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的范本问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交通一体化推进工作。
2.相应的对策
2.1加强道路及道路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交通一体化的顺利实施必须以顺畅发达的道路基础设施为保障,同时有高效的立体交通系统与之衔接,必须建设大容量交通配套设施与长途客运站相配套。对于乡镇中的低等级路面,要进行改建并完善相应的道路设施,力求城乡道路衔接的顺畅,与此同时加强道路的后期养护,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其次对于出现破损的道路应及时进行修复,以保障交通的顺利进行。
2.2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城乡交通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克服不切实际、不具条件盲且推进等现象。在条件不具备或条件不成熟时,应将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合理划分各部门管理职能和合理分工上。而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与协调,建立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应有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管理。从目前工作重点来看,主要应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工作协调以及城乡交通一体化管理体制向县级及其以下延伸的问题。
2.3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
由于现有的道路网及其发展规划都是在城乡二元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无论是传统的公路网规划方法还是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法都无法满足城乡道路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对城乡道路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将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必须城市交通规划和对外交通总体规划中,并要满足近远期交通发展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的要求,以满足城乡发展的需要。
2.4建设统一交通信息平台
为方便公众外出、体现“以人为本”精神和提升城市形象,建议建设统一交通信息平台,各大客运站票务联网,同时在市内城区建立中转网络,让顾客就近乘车。市民在任何中转站
买票,中转网络定时快速将顾客送到各大客运站。
结论:城乡交通一体化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点,解决模式也并不固定,在进行交通规划时,我们必须考虑以上要点,因地制宜,以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服务城市的发展原则为主导,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联动发展。(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毅洲,史寿山,陈鹏.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4
[2]付加锋,宋玉祥,马延吉,等.城乡结合部交通优化机制及其规划设想[J].城市,2001(4).54~56;
篇2
随着对生活质量需求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道路绿化的布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乡村道路绿化的基本原则、绿化的主要功能进行阐述,然后根据目前实际现状对乡村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希望本文能够引起道路绿化工作者的关注。
【关键词】乡村道路 绿化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乡村道路绿化是一项繁琐又庞大的工作,绿化实施时不仅要采取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学建绿的原则,并且还应该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乡村绿化的全过程,最大化地增加绿量、改善生态,美化环境。
2乡村道路绿化的基本原则
2.1乡村道路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交通组织需求。
乡村道路绿化设计应当以不影响道路行车安全作为前提。要符合驾驶员行车视线的要求。在道路转弯以及交叉路口处要保证三角形视界范围内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在道路转弯时应使树木沿道路边缘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行车视线。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的车辆运行空间,树冠和树干不得进入该空间。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化带。防止出现因为设计不当而造成的视距问题、眩光问题等不安全区因素,影响行车安全。
2.2乡村道路绿化的设计应当“因路制宜,符合实际”。
针对不同乡村道路所处的不同环境,不同规格以及不同特性,在乡村道路绿化设计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采用遮荫式、遮挡式、阻隔式等不同手法,密林式、疏林式、地被式、群落式以及行道树式等不同的绿化方式来满足不同道路对于交通性、安全性、景观性的具体要求。
2.3乡村道路绿化要充分发挥其美丽景观作用。
当今社会道路乡村发展速度迅猛,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充斥着钢筋水泥气味的现代都市需要绿色和纯净的呼吸。乡村道路绿地作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性及景观性都应当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在车辆沿乡村道路绵延起伏的绿线中驾驶,道路绿化已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2.4乡村道路绿化设计应当与附件建设基础紧密衔接。
由于当今城市建设速度较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进行乡村道路绿化设计和建设前应当充分考虑周边区域建设的长远规划。这要求在道路绿化设计当中不仅仅要考虑到道路周边场地的现状,还应当考虑其长期规划当中的发展业态,为长期规划和周边区域发展预留缓冲地带。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至于短期内过时或不适应周边发展,进而造成反复建设的浪费。
2.5乡村道路绿化设计当中的植物选择
植物是乡村道路绿化的重要元素,合理的植物品种选择和搭配是道路绿化设计当中的重要环节。首先所有选用的植物都必须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保证移植的植物都能有较好的生长态势,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要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征和立地条件,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种植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行道树的选用上应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选择抗性和耐性较强,深根,耐修剪,不飞絮的树种为主。在绿化带的植物栽植上运用乔、灌、花、草合理组合,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立体植物景观,如图1。
3乡村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
乡村道路绿地已作为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系统当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3.1保护生态作用
3.1.1首先绿化系统对于自然生态当中的空气、土壤、水体都具有净化作用。绿色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的主要来源。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之内,植物对于空气当中的粉尘、悬浮物、细菌等具有有效地杀灭,吸附和过滤作用。同时道路绿化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造成的扬尘等污染。在道路绿化当中的地被植物和植物根系还能对自然降水起到过滤作用,吸附重金属元素,减少地表污物,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土壤和水中的细菌含量。
3.1.2道路绿化还能有效地改善道路环境的小气候。植物在夏天可通过树冠的遮阴,减少太阳对地面的直射,降低辐射能量,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消耗热能,通过绿化廊道的通风形成凉风调节气温;在冬天可通过树冠的阻挡,将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截留,防止其向高空扩散,起保温作用。
3.1.3道路绿化还能有效地阻隔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尾气等污染,减少道路交通对于城市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3.2辅助交通作用
道路绿化在其生态功能之外还对道路交通具有一定的辅助功能。首先,道路两侧的植物种植能够有效地遮蔽对向行驶车辆的灯光,防止眩光,有效地提升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不同风格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还能对不同的道路起到标识作用,引导车流。丰富多样的道路景观形式还可以减少驾驶员驾驶过程当中的视觉疲劳。在道路绿化当中还可以利用植物栽植起到诱导视线,阻隔人流,车流的作用。
3.3景观增色作用
除了交通功能外。通过合理的设计,丰富的植物配植,道路绿化可以构成独特的乡村道路景观,美化城市环境,衬托当地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如图2
图(1) 图(2)
4目前我国乡村道路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解析
4.1物种选择种类少。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可以选用的园林树种的种类较少,特别是花期较长植物品种。这就要求对现有的可应用的适宜生长的植物品种做到更加合理的搭配和使用。在北方地区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当中,城市道路绿化中应依靠常绿树和一些在冬季观干和观果的树种构成冬季道路绿化带的植物景观。
4.2绿化设计应多样化。目前某些地区的乡村道路绿化设计仍然局限在以植物种植为主的传统观念当中,比如白杨树、柳树等。随着城市发展,现今土地可谓寸土寸金,而道路绿化也应当适应发展承担更多的功能和作用。应当适当的引入更多的人文性的,功能性的设计,使乡村道路绿化设计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出现。
4.3设计者应增加沟通能力。很多地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存在着长官意识严重,非专业性意见占主导地位的问题。这需要设计者循序渐进,引导渗透。以科学性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原则。耐心并巧妙的做好领导的思想工作,使更好的设计图得以贯彻实施。
4.4融雪剂对城市道路绿化的影响问题:
每年冬季的融雪剂是造成行道树木大量死亡的一大杀手。通过对融雪剂对行道树影响的调查,每年至少几千株植物失去生命。据交通部门官方统计,北方今年四月道路两侧树木危害严重,造成大量的多年生大树出现干枯的现象,绿篱明显出现干枝、死亡。因此,每年都进行大量的补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并造成土质的恶化。
4.5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其他问题
近几年北方的绿化养护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整体的绿化养护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过分强调短期效果,不重视植被自然生长规律,往往是苗圃搬家式的种植;过分强调当时景观效果,不考虑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片面注重大量采用山苗、大规格苗木和全树冠的大树移植;
养护管理工作仍旧沿袭陈旧的养护管理方法,创新不够。
5绿化工作安全问题
在道路绿化养护作业中,应在200米分别设置防护标志,并设专人疏导车辆,设置车辆闪光器。提示车辆在上下桥施工时,要在上桥的底部开始提前设置,防止司机进入盲区。养护作业人员要佩戴反光背心,在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带上,如跃过马路浇水,要把浇水管顺直,以免摔伤行人和自行车。在绿化过程中,安全的风险防范意识要有所加强。
6结束语
优美的自然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再创造作品。养护管理好大面积的道路绿化环境,是我们每一个道路工作者的责任,但是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摸索,逐渐寻找适合的措施和方法加以解决,为我国的道路绿化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孔杰 浅谈工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筑;2011年12期
篇3
一、建区五年来公路交通建设回顾
1997年建区伊始,区委、区政府以及公路交通部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公路交通建设作为推进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千方百计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步伐。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有重点地、分期分段地对万虹公路河市白洋至马甲大观园段、马甲下尾楼至义山段、万安官头至河市浮桥段、河市浮桥至马甲镇区段的路面进行拓宽改造,初步疏通了万安至马甲义山的交通主动脉。同时,“勒紧腰带,集全区之力”,成功促成朋山岭隧道及其接线工程的建成并通车,拉近了洛江与泉州中心市区的距离。
在建设重点主干公路工程的同时,区委、区政府将乡村道路硬化建设作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加快乡村水泥道路硬化步伐。建区五年来,区委、区政府每年都把乡村公路硬化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制定出台了乡村道路硬化建设优惠政策。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乡村道路硬化建设按每公里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支持建设,公路建设由部门行为转为政府行为,有力地推动了乡村道路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至*2年上半年,全区86个行政村(居)除河市厝斗、溪井、南塘、鸟关等4个行政村外,基本实现了行政村道路水泥砼路面的硬化改造,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全区公路硬化总里程由建区时的9.1公里达到现在的24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由建区时的55公里达到现在的112公里,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
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发展,加强了“罗、马、河”边远地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促进了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广大群众纷纷走出山门,主动融入市场经济,增强了商品意识和发展意识,拓宽了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思路。与此同时,朋山岭隧道的贯通和万虹公路万河段的建成,进一步突出了万安塘西、双阳和河市的区位优势,推进了塘西工业园区、双阳华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开发。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加快了经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洛江区城市化进程。
回顾洛江公路交通建设五年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政府重视是公路交通建设的有力保障。公路交通建设从规划布局至资金筹措,从征地拆迁至工程施工,从组织领导至指挥协调,涉及面广、矛盾较多,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村级基层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洛江公路交通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是公路交通建设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在重点公路工程建设上共投入资金11000多万元,其中省、市补助资金5000多万元,银行贷款达1000万元;在乡村道路建设上共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其中省、市、区补助资金1600多万元,沿线群众捐资(含投工投劳)近3000万元。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是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的关键。
规划管理是公路交通建设的灵魂和原则。重视对公路的规划工作,把农村公路与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区域交通规划。针对具体建设项目,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及时提出建设方案。在建设中精心组织、加强管理,把质量和管理贯穿于公路建设全过程,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我区公路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区五年来,虽然我区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成绩是在一个纵向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公路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和羽翼,与沿海发达县市(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结构性调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道路骨架网络尚未建立,缺乏与周边县市(区)的沟通。虽然,我们“集全区之力”促成了朋山岭隧道及其接线工程的建成、改造拓宽了万虹公路万安至马甲的交通主干线,但由于受历史和自身地理条件的制约,道路与周边县市(区)的联通度极低。即使是已建成的道路,其服务水平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万虹公路和朋山岭隧道的车流量分别仅达到设计通行能力的1/5和1/3,带来商品流通的交通服务业难以繁荣,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
2、农村道路的粗放型发展,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虽然,我们铺设了几百公里的通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但由于建设资金不足,规划建设工作层次不高,农村公路均为四级以下公路,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例,道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所谓的“硬化改造”仅是在原有的路基基础上铺设水泥砼路面,道路沿线弯道、纵坡等技术要素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客车、大货车难以通行,路网连通和通达程度低,已硬化的农村道路,仅能解决当地农民简单的出行问题。单纯追求公路里程数量和硬化指标的粗放型发展,很难真正达到改善投资环境目的和推动乡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重建设、轻规划、轻管理的现象不容忽视。按照《公路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但至今尚未有合理的养护机制和固定的经费渠道。农民对一次性出工、出资修建公路比较支持,但长期承担乡村公路的养护则难以落实,目前仅靠乡镇政府或行政村组织的季节性养护。路基边坡坍塌,农民占道建房,农村公路前修后坏,有人修无人养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思路
建区五年是洛江区经济和交通建设起步的五年。掀起新世纪“十五”计划开篇,我市提出了城市建设“北拓东进”的大城市战略规划,按照泉州港口城市定位和“海丝”历史情结,可以预言:未来的城市将以泉州湾沿岸区域开发建设为重点目标,城市东进,其实应是进一步落实这一计划的一部分,洛江区经济和交通快速发展的机遇有稍纵即逝的危机。如何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大泉州城市战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步伐,为经济建设创造更加优越的交通条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大实施“龙头”交通发展战略。洛江城区地处城东组团、东海组团、洛秀组团的衔接点,是规划中的泉州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枢纽。抓紧洛江中心城区交通建设,并以此为龙头和辐射源带动全区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尤为关键。加大实施“龙头”交通发展战略,必须有“大手笔”的胆略,建议抓好:
①打通省道307线断头路。经省政府批准新规划的省道307线起于后渚港,经安吉路、万虹公路、穿朋山岭隧道、接原305线至宁化石壁,构成我省交通主干公路的“七横”。随着后渚跨海大桥的建成,由安吉路延伸接后渚跨海大桥,将使洛江与沿海大通道更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完善省道307线的建设,促进洛江龙头区域与出海口、与沿海繁荣地区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改造国道324线洛江路段。沿海大通道建成通车后,国道324线洛江区段仍然是福州、惠安通往泉州市中心区的重要路段,也是泉州中心城区的东大门。目前,该道路存在着坡大弯急,行车视线差等不良问题,尤其是与万虹公路交叉处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迫切需要改善行车条件,提升泉州“东大门”的整体形象和出入口的城市品位。
③抓紧规划勘设阳江公路。沿洛阳江洛江区一侧,抓紧规划勘设阳江公路,使之成为与万虹公路相平行的另一条纵向主干道路,改变洛江区南北主干道仅有万虹公路的现状,使之建成为一条集防汛、景观和城市开发建设为一体的大通道,充分发挥江滩湿地、洛阳桥等旅游资源的优势,促进洛阳江边大片土地的开发。
2、积极推行梯度发展战略。
洛江区公路网现状接近“树”状结构,按照最优“树”布局原理,首先应与相邻的重要集镇运输集散通道直接联通,构成区域干线的第一层次公路网,形成等级结构合理、完整的公路网络。对洛江公路网络结构性调整,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重点是对现有道路技术等级进行提高。
根据洛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沿洛江腹地推行梯度发展战略,循序渐进地进行公路交通建设。取消现行的行政村道路硬化补助优惠政策,改变以前只要“硬化”就给予补助的方式,集中资金用于奖励现有通乡公路的提级改造,在“十五”期间,使近郊双阳、河市、马甲平原地区的大部分通乡公路达到三级不低于四级的公路技术标准,使更多的道路达到通车的技术要求,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使公路交通建设更好地服务洛江经济发展。
3、加大筹资力度。
积极坚持“政府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投融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公路网骨架干线的建设。
①改变现有的公路补助办法,将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每年拨给洛江的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以及区政府每年按“优惠政策”补助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重点公路建设项目。
篇4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经济
1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
农村基础设施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居住环境、身心健康、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严重影响。具体而言,主要就是乡村道路、灌溉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网络通信等方面。这些方面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缺一不可,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影响农业生产的灌溉设施不完善,农业效益低下
在当前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虽然过去的破旧灌溉设施逐步得到改善,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节水农业发展不足,农田灌溉面积有限,水资源开源节流不足,旱作农业分布仍然广泛,这些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不足都对农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限制作用。而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的收入就难以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受到限制,这样也就制约了农业经济的进步。
1.2村道建设不足,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经过多年的农村道路建设,大部分乡镇的乡道、村道都得到了改善,但是还有一部分地方的乡村道路依然建设不足,未经混凝土铺设的路面依然存在,雨雪天道路泥泞,影响群众出行。在已经建设的乡村道路中,由于建设标准低,监管不到位,道路建成没有多长时间就变的坑坑洼洼,通行困难,影响群众通行和农产品运输,这样就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
1.3农村公共卫生、基础教育水平落后
在当前农村建设中,公共卫生建设严重滞后,各个村庄建设的卫生室医疗设施落后,医疗人员严重不足,村民基本的医疗保障难以实现。还有随着城镇的大力建设和小城镇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倾斜城镇,乡村教育出现不足甚至不断落后,乡村学校难留人,教学设施落后,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1.4山区群众人畜饮水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
在广大的山区,由于住户居住分散,难以集中供水,因此群众大都采用山泉水或收集降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这样的饮用水源不仅不卫生,而且矿化度高,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隐患,一旦致病,村民将脱富致贫,扶贫成果毁于一旦,这样就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2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原因
在当前农村的集体经济中,由于收入来源有限,因此财务困窘,收支入不敷出,在个别村集体,甚至村集体收入微乎其微。而现在由于农民投工投劳和农业税的取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自筹资金基本消失。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靠国家投资,因此农村经济难以发展。另外自从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后,农户都以自由土地经营和家庭经营为主,虽然对农村公共设施依然依赖,但是保护意识相当淡薄,这样就不仅无法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而且会出现倒退现象。
3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措施
3.1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
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
3.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状,参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政府公共财政理应成为农村各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投资主体。所以,各级政府要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步增加,确保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不断提高,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篇5
一、县乡道路管理的基本情况
目前,县乡道路总里程达316.77公里,县乡道路附近人口近22万,学校128所,学生25800人。20__年县乡道路共发生一般交通事故85起,死亡5人,其中涉及摩托车事故71起,死亡5人。至今年三月份止,全县拥有机动车38762辆,驾驶员42931人,其中农用车、摩托车类36631辆,农用车、摩托车类驾驶员35053人。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道路状况差。县乡道路除县城通往关西客家围的龙关公路、横岗至九连山古坑的横黄公路经改造已达三级外,其他均为五级或等外,且大部分道路路面窄,陂度大,转弯半径小,无标志,都是只能满足行人和摩托车、农用车通行要求的道路。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对道路路面进行了硬化,但基本上都是在原有道路上进行稍作整理。
二是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法率高。尽管通过多年来,特别是实施“五进”活动以来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使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增强。但是,许多村民要改变以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交通陋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由于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速度快,驾驶人交通意识淡薄,农村以非客运车辆为主,且非法载客现象较为严重,有的驾驶人人道德素质低,超速超载、乱停乱放、人货混装等违法现象突出,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执勤交警面对愈演愈烈的违章行为时,往往加大纠章力度,但却经常遭到违章者的谩骂,威胁甚至殴打,一些有权有势的违章者还时常以权压法、说情、恐吓,手法、手段不一,常令民警执法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三是交警警力不足,经费难于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目前,乡村道路的日常管理主要还是依赖于辖区交警中队,但中队仅有正式干警3人,其余均为交通协管员(5人左右),与当前的人流及车流量的现状相比,存在着警力不足的问题,中队民警基本上是日夜奔波于国道和省道中,根本无暇顾及乡村道路的管理。且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得不到休整,而交通协管员待遇又普遍较低,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在增设交通安全设施等基础通管理投入中,由于经费难以保障,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局面。因此,对于许多乡村道路的管理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导致县乡道路管理长期处于失管、失控的状态。
二、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加快县乡道路的改造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广大群众应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意识,使交通管理尽快地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对道路硬化要科学规划,在规划中应突出道路交通的基础地位,尽量加宽取直,彻底改变山多地险、临崖、陡坡、坡长等道路现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各级政府要将道路改造经费纳入计划,将道路交通配套设施、交通宣传设施等建设一并纳入,对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以及临崖、临湖和临河地段,必须设立安全防护墩或者防护墙及警示牌;加大整治违章建筑力度,对占道的违章建筑要一律清除。
二是合理调整交通结构。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对能开通客运车辆的县乡道路,开辟公交线路,逐步淘汰低速、安全隐患多、占道面积多的人力三轮车,使交通结构趋向合理;要加强路面秩序管理,对农用车非法载客、超载等违法行为应坚决予以打击。同时,要改进工作方式,在严查无牌车辆上路、无证驾驶之时,可采取上门服务、预约办理的办法,方便群众办证上户。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交通安全意识。继续抓好交通安全村的创建活动,使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每户居民;抓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采取发放交通安全温馨提示卡的形式,向驾驶人及群众进行宣传;是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周年日、“安全教育日”,利用街道宣传、电视宣传、“五进”宣传等形式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篇6
要突出重点区域,大力实施村庄道路、房前屋后、田野荒地、河流沟渠及国省县道两侧生活垃圾治理攻坚行动,清理积存垃圾,消除各类卫生死角。小编准备了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材料,欢迎参考。
同志们:
X月X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X乡村振兴调度推进会议,X月X日,市里又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视频会议,查摆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环境卫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剖析原因,深挖根源。X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相信大家都能践行承诺,说到做到。一会,X书记还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以下三点:
一、认清“六块短板”
X书记指出,当前全省区域发展最大的短板在X,X发展最大的短板在乡村,乡村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村容村貌上。总体来说,在农村环境卫生方面,我们仍然存在“五块短板”:
一是存量垃圾多。村前屋后、河塘沟渠、田间地头陈年垃圾随处可见,塑料薄膜、果蔬套袋、农药罐、农药袋等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乱堆乱放。二是墙体广告乱。各种小广告、野广告随意张贴,乡村“牛皮癣”随处可见。广告牌陈旧破烂,条幅乱拉乱扯。三是村容村貌差。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堆乱放现象严重。强弱电线路乱,马路市场依然存在,店外经营、占道经营问题突出;道路两旁砖瓦、砂石料随意堆放;相当一部分农户庭院不收拾、厨房不整理,房内房外、院内院外不整洁;个别房屋破烂,残墙断壁,杂草丛生。四是生活污水多。污水随意倾倒,沿街横流。坑塘、沟渠水体黑臭。五是乡村道路差。部分自然村没有村村通,相当一部分村没有实现户户通;农村公路路肩修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安全隐患突出,群众意见较大,等等。为彻底解决乡村环境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分两个阶段推进这项工作: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国庆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打一场乡村环境卫生治理突击战、歼灭战;第二阶段,到今年年底,利用X个月的时间,在全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七大专项行动,基本改变农村脏乱差。在此基础上,利用三年时间,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提升行动,确保农村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抓好“两个重点”
这期为期X天的集中突击活动总的要求是,速度要快、措施要硬、效果要好,从县城到乡镇驻地到社区村庄全覆盖,不留空档、不留死角,所有村边、路边、墙边、沟边,所有庭院、工矿企业、单位都必须彻底清理存量垃圾和小广告,确保每个乡镇、每个村都必须发生大的变化。关键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好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首先,要领着干。对乡村两级环境卫生整治实行网格化管理,乡镇街区主要负责同志和村支书、村主任分别担任网格长,是第一责任人。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干部、帮包县直单位,也要纳入网格管理,直接下沉到村,指导、参与大扫除行动,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其次,要发动群众干。县乡村三级干部,不仅要当好战斗员,和群众一起干,更要当好指挥者、发动者、组织者、宣传者,坚决扭转“干部干、群众看”的怪像。要调动好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即发挥好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团员、妇女在活动中的生力军作用;发挥好老师和孩子们的积极性,小手拉大手,学校家庭一起上;发挥好退役军人、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的参与和监督作用;村长、街长、胡同长、家长“四长”同发力,汇聚起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动手的磅礴力量。第三,要比着干。要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总结涌现出来的典型,打造样板村、样板街、样板胡同和样板庭院,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现场学习、现场比较等多种形式,让大家学有目标、赶有榜样。
二是解决好干不好怎么办的问题。县里对各乡镇街区推进情况两天一通报,乡镇对村一天一排名,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来一场大竞赛、大比武。集中活动结束后,县里将组织力量逐村检查验收,好的以奖代补,差的约谈问责。
三是解决好长效机制的问题。要建立对保洁公司的考核奖惩机制,群众、村、保洁公司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乡村两个层面的评比考核奖惩机制,做到天天比、时时抓、月月评,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精细化、信息化、常态化。
三、开展“七大行动”
一是环境卫生治理专项行动。要突出重点区域,大力实施村庄道路、房前屋后、田野荒地、河流沟渠及国省县道两侧生活垃圾治理攻坚行动,清理积存垃圾,消除各类卫生死角。要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确保垃圾及时收集处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全面铺开。二是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坚持市场化运作,推行EPCO污水治理模式,提高农村污水治理能力。加强乡村污水处理站和管网等硬件建设,乡镇驻地和污水处理站所在地村庄主要街道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特别要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正常运行。要大力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对偏远村庄的现有黑臭水体,采取集中抽取、运输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或者原地化学处置方法进行治理。三是乡村改厕专项行动。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科学确定改厕标准,确保群众建得积极、用得满意。要完善后续管护长效机制,保障改厕长期发挥效益。四是乡村道路治理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具备条件的路段全部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整治路肩,全面提升县乡公路两侧绿化水平。五是农业废弃物治理专项行动。要把秸秆处置作为重中之重,搞好宣传培训,特别要引进推广相关机械设备,引导农民采取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化、粉碎还田、建设沼气池等方式,实现秸秆减量化、资源化,变废为宝。要高度重视畜禽粪便处置工作,结合全国试点,以环保治理为契机,严格处置标准,健全完善处置设施,加大综合利用力度。六是村容村貌治理专项行动。要集中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全面拆除残垣断壁。对现有农房推进风貌提升;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修缮传统建筑。要积极开展村居街巷和庭院绿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七是乡风文明专项行动。利用文化宣传栏、农村广播、文化墙、乡村大舞台、村民文化演出等各类平台,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壮大乡村意识形态阵地。要加强基层文艺队伍建设,鼓励扶持各类群众性文艺团体发展。坚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篇7
依托国家政策扶持,我国乡村经济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交通路网的日益完善,对乡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对乡村道路网完善的意义以及当前在道路规划建设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等相关领导部门以及商家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交通路网;建设;消费;统筹;开发;机遇
一、引言
近年来农业科技的突飞猛进,从技术层面有效地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投入也相应地增加,农产品的输出以及农资的输入效率问题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十二五”期间,我国预计新增5000个建制村通公路,近900个乡镇和8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将超过100万公里,通车总里程约395万公里,基本实现所有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进入“十二五”以来,中央投资农村公路3265亿元,发放农村客运补贴资金超过100亿元,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带动社会总投资约1.3万亿元,GDP贡献率达0.6%,带动农民工就业超过290万。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到乡村路网的建设维护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的建设发展同时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带动产业经济结构的改善,带动相关产品部门的发展。
二、交通路网完善的意义
(一)实现城乡互动,活跃区域经济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拥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是统筹城乡的介体,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消除城乡发展失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将很大程度地提高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的流通速度将大大加快,同时促进资源的更优化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发展交通可实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发展交通可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这些产业对交通运输都有很高的依赖性。实现城乡交通网的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在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更大程度的流通合作,活跃整个区域经济,从而有利于区域经济优势的发挥。
(二)增加收入,为消费提供支撑交通网的建设,拓宽了乡村居民的活动范围,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就业方式。道路的畅通直接将富余的劳动力资源与劳务市场连接,从而实现更大的收入。乡村道路交通的完善,为农副产品的不断输出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对于鲜活农产品来说,除了良好的储存条件外,畅通的路网也是保障其新鲜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可以降低出售农产品和购买农资的成本,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不断促进发展理念的更新,推动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链的不断延长,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在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三)转变消费观念,促进进一步消费农民收入不断地增长“,保守”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交通条件的改善,村民的出行时间、方式更加地自由化,相对于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时间成本的投入而言,现今人们会更多地考虑时间投入与获得价值的比较,消费的时间、地点更为灵活。道路交通的建设将为“下乡”产品的输入提供有效的载体,企业能更好地根据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民消费特点开发、设计、生产相应家电下乡产品。村民的消费结构以及内容不再受制于交通的障碍,生存型消费逐渐向发展型乃至享受型转变。
三、当前乡村路网建设及利用出现的问题
道路交通对于乡村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地在实施区域经济统筹规划时,也在不断地重视和开发,但是在实际建设及利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建设1.路网的布局及规划不尽科学。乡村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特殊性,使得施工难度较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考察不足导致设计与实际路段情况不符,尤其对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够,相关材料用量配比不合理,导致路面破坏现象严重。线路的规划应该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但村民居住区并未经过统一规划,加之农耕用地的分散性,路网的规划建设不可避免地忽略掉较远居民点,且占用了较多的耕地资源。2.日常管理维护难,配套设施不到位。相关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问题不够重视,不能积极调动当地养路、护路的积极主动性,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抵御灾害能力差,加之养护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使得公路的整体寿命大大降低。由于相关部门对施工建设疏于监管,导致道路安全质量问题严重。道路的建设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但是对其维护保养却需要一个持久的投入。相关责任不能很清楚地明确,具体地维护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利用商业活动未对其充分利用。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并没有将现代化商业气息吸引到乡村的每个角落,城市地区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地趋于饱和,而农村的消费能力却在不断地上升,但相关商家并没有对农村市场进行有效地挖掘。道路沿线的商业网点布局不尽科学,没有最大限度地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致使农村居民消费得不到更大程度地释放。居民可选择的出行方式受到限制。由于在乡村道路上可选乘的交通工具少,因此出行方式受到极大限制,往往花费过高的成本却只能获取较低效率的出行体验。
四、策略
(一)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统筹协调作用1.政府在制定实施当地发展战略时,更加重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一方面,加强政府权力的约束,启用监管追责制,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对路线的选择、布局进行科学地规划,尽量避免自然灾害对道路安全的不利影响,争取给民众带来最大地便利。在可行度方面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同时给与充分地资金和技术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的可行性和科学性。2.当地相关领导部门既要带领大家“走出去”,也要将外部资金、技术“引进来”,依托当地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制定实施“招商引资”政策,引进拥有先进技术以及现代管理办法的企业;适时发展农村客运,为居民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出行方式;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深入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新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动力,延长经济产业链,不断探索新的经济发展路子。
(二)商家要不断地开发、开拓市场我国农村经济面貌已经得到巨大改观,加之道路交通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更加活跃,现代商业气息得以不断地向乡村传递,为商家拓展农村市场提供了机遇。因此,相关商家要积极主动地开发新的客户群体,结合乡村居民消费习惯以及购买力情况,为其提供相应产品,更加重视商业网点和服务站的建设,构架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当下,互联网发展飞速,加之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电子商务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同时网络运营商也在不断地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网络覆盖。乡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交通路网的建设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因此,电商企业要抓住机遇,针对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开发相应的产品,物流企业要借助良好的运输条件尽快实施网点布局。
(三)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观念要改变道路交通的不断完善,直接受益者是当地居民,居民要适时转变观念,积极合理地利用便利的交通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更新“保守”的就业观念,采用多种方式就业观。借助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不断地进行创业尝试,为增加收入提供条件,同时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结构的改善打下基础。在选择出行方式时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自由出行,提高出行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时间成本。对国家“下乡”政策给予积极回应,对有国家补贴的“汽车下乡”产品给予考虑,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五、结语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交通路网的建设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农业水平不断的提高,乡村经济日渐活跃,城乡互动越发频繁,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交通路网的建设。为此,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助力乡村路网的建设,为进一步活跃乡村经济,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打下基础。在此背景下,各地要切实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将国家政策支持与本地资源优势相结合,利用不断完善的道路交通网建设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数据.
[2]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观察,2011.[3]胡光华等.重庆统筹城乡交通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安小平.交通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的主题—关于黄河区域公路规划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5]李白.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1:11.
[6]李彦峰.我国村村通公路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统计与管理,2015.
[7]黄震淼.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对策分析[J].门窗,2012.
篇8
关键词:剑川县;城乡绿化;发展
1 剑川县城乡绿化建设发展基本概况
剑川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河流切割强烈,峰峦重叠,山高谷深,地形崎岖,使剑川县形成一个多山县份,山地面积占93.8%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到2013年12月止,全县已累计完成城乡绿化县城、公园、广场以及空隙地和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草坪及人工绿地面积164693.41m2,乡村河渠、主次干道公路绿化里程95.97km,完成绿化树种植439280株,完成城乡绿化投资436.8万元。
2 规划情况
2.1 总体规划
剑川县是山区县,城乡绿化标准化规划的难度较大,只能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重点突出金华、甸南、沙溪坝区和老君山镇的镇村绿化。着重把握好乡镇所在地、重要节点和重点部位、县内各主要公路两侧、环剑湖片区、寺登街景区、工业园区、黑江、金龙河等河流沿岸以及石宝山、千狮山、老君山、剑湖“三山一湖”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整体绿化,做到高起点配置,高标准绿化,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2.2 规划范围
2.2.1 县城绿化(县城建成区绿化,县城周边面山绿化等)。金华镇是剑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剑川县对外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民族文化形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加快县城绿化是全面提升县城品位、档次和整体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金华镇的绿化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广场、两个片区、四个主要绿化带以及重要节点和重点绿色通道”进行重点布局,努力将县城建设成为宜居、特色、文明、舒适、和谐大理至香格里拉旅游圈的南大门。
2.2.2 乡(镇)绿化。甸南镇、沙溪坝区、老君山镇主要乡镇围绕剑湖周边、重要公路、重点园区、公园、平甸公路、沙登箐旅游公路、黑江流域和乡村道路主干、上兰工业园区、老君山风景区两个重点,兼顾老君山水库周边防护林绿化建设、乡村道路绿化,重要节点和重要部位以及小流域生态治理进行重点规划布局。
其它四个乡镇是剑川县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重点乡镇,目前核桃种植面积较广,特别是弥沙、象图两个乡镇田边地角、村庄四旁均已种植核桃,已经成为剑川县核桃主栽区和主产区。
2.2.3 通道绿化。道路绿化是坝区绿化面貌最直观的表现,要重点建设剑兰公路沿线、老国道214线、平甸公路、石宝山公路和县、乡道路以及主要入湖(剑湖)河流两旁的绿化带建设,绿色通道建设要以防风固沙土、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为主;村道绿化中,大部分入村道路都没有预留绿化用地,只能占用农户耕地进行绿化,每20m种植1株,每株占用1m2。推进绿色通道和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营造绿色生态屏障。
2.2.4 河渠绿化。金华镇:①金龙河河滨带。②永丰河河滨带。沙溪镇:①黑江沿线段;②黑江下段两岸均以中林美荷杨和红柳套种进行绿化。
2.2.5 乡村、村庄绿化。乡村、村庄绿化范围大、涉及面广、惠及群众多,大力开展共青团义务植树、妇联义务植树、少先队员义务植树等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考核制度,切实加快乡村绿化进程。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的城镇绿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创建绿色城镇的目标和县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①乡村绿化缺乏专项资金支撑;②个别单位和部门对绿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办事处动员落实的作用发挥不够;③个别绿化工程实施单位迟迟不动,居住小区绿化不达标,责任制不落实、筹资、投资渠道单一。
4 保障措施
4.1 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充实加强县绿化委员会,协调完善全县城乡绿化工作;乡村绿化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或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达不到很好的预期效果,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为城乡绿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工作取得实效。
4.2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机制
乡村绿化项目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积极向上级争取绿化项目和资金,“三分造、七分管”,做好管护工作至关重要。
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对策
1镇雄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安全隐患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多项惠农政策的出台,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购买及使用农业机械(以下简称农机)的积极性,进而使农机数量极速增长,并呈现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特点,给农机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随之产生农机安全隐患。
1.1田间作业机械操作的安全隐患
目前,田间作业机械还未被纳入牌证管理,操作人员同样也未被纳入培训考核发证的范围内,所以田间作业机械管理现在还是个盲区。此外,现在所生产的大部分作业机械,尤其是没有安全防护装置的农用微耕机,存在着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1.2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农村,加工农副产品的机械数量多、分布又广泛,安全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大部分操作人员没受过正规技术培训,安全意识较差。且基本是无证操作农业机械,这些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1.3农村的道路运输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农机运输存在安全隐患是因为存在着“三差”。这“三差”是山区地理条件限制、文化素质较低及经济比较落后导致的。“一差”是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农村经常发生驾驶报废车辆、疲劳驾驶、酒驾、无证驾驶、超速和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二差”是乡村道路路况比较差。一般是路窄弯子多,山高坡也陡。外加平时不注意养护管理公路,很大一部分农村道路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路况比较差,车子的安全性能比较容易受损害,这就加速了车子的“老化”,影响人们的安全出行。“三差”是车辆本身的状况比较差。农村驾驶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到位,且保养意识不到位,只注重使用而不注重车保养和维修。
2影响农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1乡村、山区道路条件情况很差
镇雄县是一个山区的农业县,同时也是一个贫困县。县域内道路交通情况比较差,尤其是乡村道路。不仅里程长,而且路况还差,且山区路又窄,弯又多,山高坡陡,如果视线不好,驾驶员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生车毁人亡的特大交通事故。
2.2酒后驾驶农用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且对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这种不当行为处罚力度相当大。但酒后驾驶的现象却屡禁不止。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比未饮酒要高出很多倍。所以,醉酒驾驶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2.3违章驾驶及缺乏安全意识导致事故发生
许多农村机手并没有接受正规的培训,即使有些机手已经有驾驶证了,但侥幸心理普遍存在,无视交通法律法规,一切图方便,导致农机事故发生。
3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农机监理的人员少而且装备比较差
镇雄县的农机监理机构设备比较差,装备不齐全。既没有先进的拖拉机年检设备,也没有上路执法的装备。拖拉机年检全靠人为经验来检测,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乡镇上农机的监理人员少,全县一共有农机人员28人,县级的有17人,乡镇上11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农机技术人员。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农机监理人员还肩负了全县农机推广、培训及购机补贴等工作,很难有效地执行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
3.2农机的管理体制不顺
3.2.1农机负责人员的队伍素质一般来说,乡镇农机的管理人员都由当地的政府任命的。政府基本不过问大家的意愿,就是任意调换管理人员。但农机的管理要求技术性和政策性要强,这就得有一个学习熟练过程。农机管理随意调动人员,技术的熟练也就没有了,人员素质很难提高。
3.2.2管理农机的人员积极性普遍不高因为管理农机的人员基本是由当地政府任命的,所以他们认为只需做好政府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就可以了,管理农机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无法提升。
3.3“动、静态”管理分离,职位交叉
一般来说,农机部门只对上路行驶的拖拉机进行登记注册、培训等的管理,但是处理拖拉机驾驶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则由交警部门进行。这样就造成了“动、静态”管理的分离[1]。农机部门如果发现了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是无权进行处罚的,只能教育。交警部门处理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时,又掌握不了驾驶人的相关信息,这样就给办公带来了困难。两者职位交叉了,就不能对农机驾驶进行很好的管理。
4关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思考
要加强对农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以农机安全管理为主,组织开展宣传教育的活动,深入乡镇村组及学校进行农机安全宣传。在农忙季节,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标语等方式广泛的去宣传有关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强化农机驾驶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依据《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乡镇农机管理部门受县“垂直领导”,也就是说,乡镇农机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和调动以及编制使用是由县农机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的[2]。“双重管理”比较有利于建立一个充满生机有素质的队伍,同时对国家的法规、农机政策的落实也有好处。提高队伍素质,改善农机监理装备。监理队伍素质高能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乡镇部门要努力争取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增加管理人员的编制,更新农机的监理设备,最好争取让级部门对农机监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农机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能正常开展。严查严惩违规驾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拖拉机驾驶者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同时,让那些没有年检过、无牌无证的驾驶人自觉去管理处注册登记并参加培训,拿到合法的驾驶证。要对田间作业机械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进行牌证管理或登记管理。也就是说,在农户购买这些机械后,要去农机管理部门办理手续,挂上牌照,通过培训才可以进行生产。为乡镇农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检测,及时排除农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机械的运行状况。通过这些来强化对生产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要想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农机安全环境,就需要农机监管与服务并存。上级部门要注意加强对下级农机人员安全监管工作在业务上的指导,要注意提升他们的素质和完善农机装备。要建设好最基层的农机队伍,深入乡镇村组农机户。在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时,要对农机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的排除,要及时制止违章违规行为,从根源上防止发生农机事故。
参考文献
[1]姚良邦.农机技术培训现状分析[J].云南农业,2012(7):52-53.
篇10
关键词:农村公路; 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农村公路的重要性已被各级政府所认识,并且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农村公路里程增加,技术等级提高,路面状况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农村公路的使用不规范,养护项目分散,技术力量、管理力量比较薄弱,资金投入受到限制,养护管理部门的设置不完善,乡镇没有养护机构,乡镇道路养护管理脱节,致使农村公路毁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快建立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对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农村公路分类及特点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通乡及乡际公路)、乡道(通村及村际公路)和村道(通组公路)。纳入专业化统一管理的农村公路:县道、乡道全部列入管养,村道部分列入;纳入乡、镇、村、组进行管理的其他乡村公路:主要指未列入专业化统一管养的农村公路,包括各乡镇场至城区、各乡镇场街道之间、各乡镇场街道至外县市、各乡镇场街道至管理区(村) 及其内部的油路,占农路通车里程的50%以上。
与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具有线形较差,路面等级相对较低,且农用车及机具多、轴载较轻、车速慢等特点,农村公路在使用中存在着行车严重不规范的现象,在路肩上行车、停车的几率相当高,普遍缺乏有组织的管养,或者基本无人管理,处于无序使用状态。农村公路相关的配套设施很不完善,如:相当一部分道路沿线无排水设施,有的路段无边沟,这就造成了降水极易进入路面,甚至是路基工作区,降低道路的承载能力,使路面常出现各种因强度降低而导致的病害。
二、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路有较多质量隐患,公路老化
我国农村公路留有质量隐患,公路残缺严重、等级低,线形不规范,各种结构物缺乏,公路病害多,抗灾能力差。
2、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较低
公路养护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机械化程度很低,养护管理单位缺乏对公路总体养护管理状况的研究、了解和探索。
3、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
内部关系不理顺,工作效率低下,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竟争力,从而影响到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养护队伍不健全,不稳定,人员素质偏低,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目前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一般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比例不足1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再加上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现仍存在“重建轻养”问题,在资金的使用上,安排新建工程偏多,而养护费用较少,致使部分已老化或损坏的公路得不到及时修补,公路损坏程度有增无减,形成了恶性循环。
4、广大群众认识仅限于“修路”,忽略了爱路、护路的重要性
没有认识到路的使用年限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和他们的经济紧密相连的重要关系。有些村民挖开路肩用来做浇田用的水渠;在路面上打场晒粮、堆粪、堆土、种植农作物等。致使路面裂缝、麻面、坑槽、边坡坍塌等公路病害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三、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为了使乡村奔向小康社会的致富路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笔者认为当前应尽快落实以下措施。
1. 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 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和交通部颁布并于2007 年3 月1 日开始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县境公路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以县为主, 乡村配合的原则, 形成县道县管, 乡道乡管, 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 来保障农村公路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其一是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让农民成为农村公路的主体。长期以来, 农村公路的发展一直是交通主管部门负主要责任, 而农民常抱着“ 等、靠、要” 的思想观念。随着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的进一步深人, 农民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出资出力,成了建设主力军。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 将农民摆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 有益于农村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2、拓宽渠道筹集资金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 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从目前情况来看, 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后的养护资金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由固定的、充足的资金投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显然是不现实的, 虽然省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对策, 以后有经费也仅是补助经费, 不能满足日常支出。因此, 要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问题, 必须拓宽筹资渠道, 扩大融资方式。如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在乡镇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设立专用账户, 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 然后根据各线的养护质量考核成绩按期计量支付。另外, 还可以将经营权和公路冠名权拍卖, 公路两边土场和山场内优先开发权换取的升值收益分成、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提供的以奖代补资金等办法, 筹措资金对农村公路进行养护。同时, 针对近期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式, 还可以广开筹资渠道, 完善融资机制, 既争取省、市及各商业银行的支持, 又面向社会, 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 树立“敢于负债” 的意识, 建立借、用、还机制, 实现公路建设资金的资本化运营。
3、完善机制措施到位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 还必须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交通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明确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 要有与之配套的奖励机制, 逐级签订养护责任合同(交通主管部门与乡镇、乡镇与村),其中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 乡镇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 并按奖励机制予以兑现, 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 措施到位。
4、组建队伍确保畅通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 还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 所以它要求养护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 农村公路又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的特点, 在养护作业上又是“ 单兵作战” , 因此, 在选择养护队伍时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独挡一面的养护能手。为了提高养护工的养护作业操作技能, 提高养护质量, 交通主管部门应对养护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 使他们掌握处理公路各类病害的技术技能, 通过日常的全面养护, 来逐步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同时要发挥乡镇交通协管员路政管理职能, 协助县公路路政大队维护路产路权, 为农村公路养护保驾护航, 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结论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己成为巩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本文对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就会促进养护质量全面提高,从而实现农村公路的科学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月妮.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 山西建筑. 2007(07)
- 上一篇:电子支付利弊
- 下一篇:智能电网当前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