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塑料污染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使用与大力推广为农业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土壤中大量难以降解的塑料地膜残余物逐年上升,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大多农民使用的地膜厚度薄、强度差、易老化、难回收,非常容易残留在地里,导致“白色污染”。每年有几百万吨的地膜被弃于土壤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据调查,连续35年覆膜的土地,其中的废弃地膜可使小麦减产5%9%,蔬菜减产2%10%,玉米产量下降10%,棉花产量下降10%23%。此外,牛羊误食残膜碎片,可导致肠胃功能失调,严重时造成死亡。
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震惊和思索: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加速降解农田土壤中日益增多的残留农膜呢?我们学校的科技辅导员帮我们查阅了资料,并介绍了从事微生物研究的科研机构和辅导老师,确定了项目的可行性。于是,我们开始了关于农膜降解的研究。
研究过程
技术路线
研究技术路线见图1。
菌源样品
5份菌源样品分别采自生活小区垃圾堆、保定市垃圾处理厂、保定市纺织厂排水沟、保定市区河流底泥及郊区农田土壤。用采样铲采集垃圾、污泥及农田地表土壤以下1015cm深处土样各约100g于牛皮纸袋中,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等信息并标号,风干、过40目筛,4℃冰箱放置备用,采样时间为2010年7月,要求所有样品在3周内处理完毕。
实验方法
高效PVA(聚乙烯醇)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实验共采集了保定市郊垃圾处理厂、纺织厂排水沟土壤、河流底泥等5个土壤样品,每个样品筛选3批,共进行了15批次的驯化与分离。
菌株的种属鉴定。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分为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3方面进行。
高效PVA降解菌株培养条件优化(产芽孢工艺研究)。内容包括斜面菌种活化、种子制备、液体培养等。
菌株对PVA的降解效果研究,包括菌株芽孢液制备、摇瓶中的降解实验、土壤模拟降解实验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土样中PVA降解细菌的分离筛选
为了提高筛选效率,采用PVA平板透明圈初筛的方法,经初筛共得到8株呈现透明圈亦即具备降解PVA能力的菌株(见图2),分别为1-16、1-21、2-1、2-2、3-3、3-4、3-9和4-2菌株。
对初筛所得8株菌株进行培养,然后测定各菌株对发酵液中的PVA降解率。结果显示,3-4菌株的降解率最高,48h后达到35.43%。
3-4菌株的种属鉴定
经基因组提取、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该菌株及相应标准菌株的进化距离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将3-4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与《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中相应属、种的有关性状相对照,发现3-4菌株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与解淀粉芽孢杆菌较为一致,因此鉴定菌株3-4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液化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经科技查新,国内报道中尚未见过该菌株用于PVA降解的报道。
解淀粉芽孢杆菌3-4菌株的产芽孢条件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PVA降解菌株的摇瓶培养产芽孢条件为:2%麸皮,0.5%玉米浆,0.05%KH2 PO4 ,0.3%ZnCl2 ,Na2 HPO4·12H2 O0.4%。最佳的发酵参数为pH8.0,种龄14h,装瓶量50mL/250mL三角瓶,30℃,200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其芽孢产率可达95%以上,总生物量为2.69×109 CFU。
菌株的降解应用效果
摇瓶发酵降解实验。在摇瓶降解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VA及一定量菌株芽孢液,30℃、20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96h,不同时间测定残留量绘制降解率曲线见图3。结果表明,菌液对摇瓶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VA均有降解效果,在浓度为10mg/mL时降解率最高,在96h时达到72.10%;浓度为25mg/mL时,96h降解率为53.59%;菌液对PVA塑料的降解率要低于对纯品PVA的降解,分析可能是由于PVA塑料除含有PVA外还有淀粉基体等其他物质,因此降解得相对缓慢。
模拟土壤降解实验。菌液对土壤中PVA纯品的降解实验结果见图4。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菌液对土壤中的PVA降解率呈增加趋势,在降解28天时,土壤中的大部分PVA可被降解。菌液对土壤中PVA塑料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的施入量对PVA塑料的降解速率有一定影响,菌液加入量越多降解就越快,达到一定值时降解速率的增加则不再明显。在菌剂加入为4mL时,28天可将PVA塑料降解63.25%。实验证实,从微生物方面讲,菌液不会引起不良生态效应;菌液对受试土壤理化指标无明显影响,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大规模应用前景。
本研究创新点及推广前景
分离筛选出高效降解PVA的新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3-4。经科技查新,该菌应用于PVA的微生物降解在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
首次进行了PVA降解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3-4菌株)的生产工艺研究。研究结果为利用微生物菌剂降解残留PVA农膜奠定了前期科学基础。经科技查新,目前国内未见PVA菌剂菌株生产工艺的研究及解淀粉芽孢杆菌产芽孢条件的研究。
探明了所研制菌液降解PVA及PVA塑料的适用条件和实际降解效果,为PVA环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奠定了科学基础。
本研究所获的PVA降解菌株降解效率高,菌液生产工艺完善、成本低廉,降解效果明确。此菌株及其菌液生产和实际降解工艺,在PVA农膜污染治理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在其他行业的含PV污染治理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一步工作设想
所获得的供试菌株为自然界的野生菌株,应具备较大的产酶及降解活性的提高空间,因此可对其开展产酶特性研究,使其降解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还可考虑对其实施诱变、基因工程育种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其PVA降解能力。
应尽快以小白鼠为供试动物考察菌株安全性,确保菌株的使用安全,不会对环境产生新的危害。
可进一步研究菌剂的大生产工艺和固定化工艺等,为功能菌株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并深入研究适合的工艺和设备,提高其降解效率和其实用性。
进一步考察此菌株在其他PVA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潜力,如对纺织废水中PVA的降解。
该项目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中学组环境科学一等奖。
篇2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策略;环保
塑料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为人类的健康以及人类所居住的环境带来了危害。相关研究显示,即使将塑料袋埋在地下二十年,其仍然不会自行降解,而且还会污染土壤,对农作物安全、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生产塑料制品的流程与工艺比较简单,而且只需投入少量成本,由于市场需求量大,许多小作坊和大小企业都批量生产塑料制品,并且流动到市场上,但因为其无法降解,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填埋塑料会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目前垃圾处理的常见方式之一就是在土壤中埋入塑料和其他垃圾,然而塑料无法降解,即使掩埋得很深,埋藏时间达200年之久,塑料依然和深埋前的状态相差无几,不会发生腐烂降解,并且会严重破坏土壤结构。老化的农用塑料薄膜通常会直接被农民扔掉,但田间残留的碎片不会分解,因此会使农作物对养分与水分的吸收受到影响,降低农作物产量。一些成捆成团的塑料会导致水流堵塞,使城市设施、水利设施等发生故障,甚至引起严重事故。以前人们曾焚烧处理塑料与其他垃圾,不仅污染空气,还会产生有毒烟尘与有害气体,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人体吸入后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另外,乱扔塑料会使视觉环境受到污染。如今无论在湖泊、河流、铁路,还是风景区,我们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随风飘扬,仿佛沙子吹入我们的眼中,使人感到刺痛。由于我国的塑料用量很大,消耗的石油等原料也很多,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会释放雌激素类物质,使人体代谢受到影响。一些动物则因误吞塑料而死亡。
二、白色污染的防治策略
1.要加大力度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警示人们白色污染的各种危害,比如,将公益广告张贴在集贸市场、公交车、学校、社区中,开设专门的电视栏目,在中小学课堂中引入有关的环保知识等,说明颁布“限塑令”的目的和意义,说明将以废旧材料为原料制成的超薄塑料作为食品包装袋的潜在危害等,使人们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从而养成使用环保袋等卫生习惯。
2.政府要加大补贴力度,并尽快研究相关技术,开展环保替代品的推广工作
对塑料的使用加以限制很难单纯依靠群众的自律和自觉达到目标,政府需要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致力于研发与生产可降解袋、环保袋与便民袋,采用植物纤维、纸浆等作为购物袋的生产原料。政府要对环保袋生产企业给予奖励或补贴,使生产成本降低,从而降低售价,有利于产品在广大消费者中推广应用。
3.要完善监管机制与约束机制,严格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有关职能部门疏于监管是导致一些小作坊和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政策大量生产塑料制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规政策,发现任何企业违规生产塑料袋后都要严格执行高额罚款等处罚制度,甚至要求工厂停工整顿,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的产生。另外,要调动各职能部门,回收利用废旧塑料,构建专门回收塑料的系统与机构,倡导商家与群众将塑料袋等交给回收机构统一处理。推广合理分类收集与处理生活垃圾,避免大量塑料袋被混入垃圾中接受填埋或焚烧处理。废旧物资回收管理部门应重视回收利用和管理废旧塑料的工作,为物资回收企业提供指导,鼓励其完善回收网点,采取相关措施,如,提供优质服务、利用价格杠杆等有效开展废塑料回收工作,实现规模化分拣与分级利用旧塑料的目标,使塑料资源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4.政府要灵活运用税收杠杆,向塑料使用者征税
相比于收费措施,征税具有强制性,推行难度小,而且可获得显著效果。目前这一措施已经在荷兰、西班牙、德国、瑞士等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通过征收环境税、塑料使用税,再将税收用于相关技术的研发中,可以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减少塑料用量。
白色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会长时间存在,如果不尽快采取干预措施,我们的后代都将受到白色污染的威胁。高中生应切实发挥自身的力量减少白色污染,同时社会大众都应高度重视白色污染问题,了解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在预防的同时加强治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海,金芳.充分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加强防治工作[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3):23-24.
篇3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篇4
文章提要:本文作者通过对造成白色污染的成因了解,提出了人类如不减少白色污染,吃亏的将是人类自己的论点,用事实论证了白色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潜在多方面危害,通过对人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采摘数据,提出了“制服”白色污染的措施,消灭白色污染,从我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
一、什么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产生的由来。我们要从塑料出现讲起,以石油为原料就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大量的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而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制成。由于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大家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的薄膜、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后随手把它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所以我们把这种污染叫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两种危害
1、视觉污染是指塑料袋、盒、杯、碗等塑料制品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乡和风景的整体美感。
2、潜在危害。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是多方面。主要表现: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人测试过,当温度达到650 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的损害。如果我们将使用的塑料制品抛弃到水田、路边、公园等,就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收。如果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就会引起的消化不化,还会导致动物的死亡。
以上两点,都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不提高警惕,吃亏的始终还是人类自己。
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制造白色污染的数据
近两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塑料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方便之手。
1、10月2日早上7点,家住在星荷路的梁小明同学到离家不远的广百超市买菜,一条鱼、几根黄瓜、三把青菜......花了十几块买了五样菜的同时,梁小明同学不禁感叹,如果家家都这样使用塑料袋,这“白色污染”要严重到什么程度?
2、根据市区多家大中型超市提供的数据显示,这些大中型超市每天塑料戴的消耗量在3万个以上,按130个塑料袋重1公斤的标准计算,市民一天从各大超市拿回家的白色污染物就达230多公斤。我们在广百超市门口观察了二十多分钟,没发现一个人是提着自己的菜篮子或其工具走进超市的,而几乎所有的人走出超市时,手里都提着两个以上的塑料袋。
由此可见,白色污染在人类身边蔓延得极度迅速。
四、“制服”白色污染的相关措施
1、实行垃圾分类。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而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流之前将其分类回收上来。
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可降解塑料。我国新型塑料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开发出以淀粉、秸秆纤维、天然草浆等材料制成的“绿色”替代品。由纸质、淀粉、易降解塑料等新型快餐餐具已在一些铁路列车上使用,从而缓解了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程度。
3、加强立法,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的义务。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方为此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另外,香港近日也就白色污染造成的各种危害,提出征收胶袋税,从而制止了白色污染的迅速蔓延。
篇5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篇6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危害;治理
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作为主要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s)已愈来愈多地进入到环境中。目前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世界上生产量大,应用面广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它广泛应用于塑料工业。根据塑料制品的不同需要,增塑剂的加入量也随之变化,增塑剂作为塑料制品里面的第二大原料,添加量约占塑料制品的20%-50%。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这类污染物已大量进入环境,在环境中无所不在,普遍存在于土壤、底泥、水体、生物、空气及大气降尘物等环境样品中,已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之一。商品化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约有14种,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异辛酯(DEHP)。另有少量邻苯二甲酸酯用于农药、涂料、香料和化妆品的生产。研究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激素行为、对此类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和污染治理技术已经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1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基本性质与危害
1.1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理化性质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是梭酸衍生物中酯的一类,由苯二甲酸酐与相应的醇经酯化反应合成。PAEs的化学结构是由一个刚性平面基环和两个可塑的线性脂肪链组成。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一种低毒物质,对AMEs试验呈阴性反应。其沸点高、不易挥发、蒸汽压低、空气中浓度不高,不容易引起工业中毒。正是因为这一特性人们一直忽视了它的污染特性而大量地使用。
1.2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危害和污染状况
邻苯甲酸酯是环境激素类物质。这类物质进入人体后,与相应的激素受体结合,干扰血液中激素的正常水平的维持,从而影响人的生殖、发育和行为。长期接触环境激素可对人体造成慢性危害,主要表现为对人和动物的生殖毒性。邻苯二甲酸酯类含较弱的雌性荷尔蒙活性成分,在人和动物体内起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导致分泌紊乱、生殖机能失常等。邻苯二甲酸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可通过胎盘和授乳产生跨代影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可能促进女性生殖肿瘤细胞增殖作用。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具有潜在的致癌性。目前主要通过动物试验对其毒性进行研究。
邻苯二甲酸酯类最主要用于聚氯乙烯塑料的增塑剂,在建筑、汽车、医疗器具、家用产品、衣服、玩具、塑料包装纸、饮料容器、金属罐衬里等中DBP和DEHP用得较多。DBP还用于涂料、粘合剂、印刷油墨、安全玻璃、玻璃纸、染料、杀虫剂的制造。也用于香料溶剂和多种树脂的主要增塑剂。DEHP对氯乙烯、硝化纤维素、甲基丙烯酸、氯化橡胶有良好的相溶性,特别用于塑料增塑。在以上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PAEs均可进入环境中。
邻苯二甲酸酯类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和输血、肾脏透析时候从静脉侵入人体。人类接触的最大来源可能来自食物,一个人每日从饮食摄入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平均量估计为0.1-1.6毫克。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中就有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
2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分析检测方法
常用邻苯二甲酸酯的分析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最近又见关于荧光法检测PAEs的报道。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是高效、快速和灵敏,应用相当广泛和普遍。气相色谱可与SPE或SPME联用。但对于挥发性差的化合物,在高温汽化过程中易分解,易改变原有结构和性质的可用液相色谱。鉴于邻苯二甲酸酯类沸点高不易挥发,有弱极性,常温下蒸气压很低,难溶于水等特点,也适用于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检测,常见检测的报道多为气相色谱法。
2.1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污染治理研究
2.1.1 生物降解法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治理可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法,即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法是影响邻苯二甲酸酯类在增塑剂环境中行为的主要途径,是该类物质在自然界中矿化的主要过程。生物降解从种类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方法,在好氧和厌氧环境中PAEs均能够被多种细菌利用,分解速度和分子烷基链长度有关。其中活性污泥法是处理废水最常见的生物降解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处理关键在于具有足够数量和性能良好的污泥氧化分解细菌和原生动物。从应用领域角度,生物降解法主要应用于湖泊沉积物、沼泽、淹水土壤、垃圾填埋场等环境。
2.1.2 吸附法
废水中难于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采用活性炭处理后,不但能吸附降解还能脱色脱臭。所以,吸附法在有机污染物水污染中被广泛使用。其中王伯光等研究的粒状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对饮用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除去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1.3 光解法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在自然环境中的光解是通过吸收太阳光中290-400nm的紫外光而发生的分解过程,过程非常的缓慢,PAEs的光解有两种方式: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其中直接光解是指直接吸收紫外光,然后进行降解。间接光解是指其他物质吸收紫外光,形成活性基团然后再与PAEs反应。由于自然条件下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光解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治理研究上采用引入光化学氧化和光催化氧化机制来促进这类污染物的降解。从应用领域上,光解主要应用于空气中和水体表面微生物富集污染。
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塑料改性添加剂,用于增大塑料的可塑性和提高塑料的强度,在我国的用量大,使用范围广和接触人口多,所以研究PAEs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身健康的影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15]。近年来,我国学者对PAEs的分析测定及环境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我国部分地区PAEs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在广泛监测的基础上,对PAEs在环境中迁移、转化与归宿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16]。
【参考文献】
[1]金朝晖,黄国兰,等.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预富集[J].环境科学,1998,19(1):30-33.
[2]戴树桂,张东梅,等.环境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固相膜萃取富集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2):146-149.
[3]莫测辉,蔡全英,等.我国城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J].中国学2001,21 (4):362-366.
篇7
[关键词]白色污染 潜在危害 治理减少
中图分类号:TM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256-01
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的危害。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在我们学校,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校园的美观。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因此,,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4月23日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告〉〉,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1975年,美国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在我国,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组曾经暗访了塑料袋的生产厂,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都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记者问老板,这种塑料袋用来装食物,是否对人体有害,该老板毫不遮掩地承认这类薄膜未经消毒,肯定有害于身体,他本人从不用这种塑料袋装食物。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同学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如何治理减少白色污染;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这种新技术生产的农用地膜,经过四至五年的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在70天至90天龋淀粉完全降解为H2O、CO2,塑料变为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H2O、CO2。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篇8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消息一发出,引发市民、商家、环保人士等各方热议。
昔日的便民措施,今日令人头痛的环保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此后迅速普及到大江南北。当年的媒体对这一“便民举措”曾大加赞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方便却变成了越来越让人头疼的环保大问题。
据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且研究表明,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埋掉吧,占用土地,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污染地下水。烧掉吧,会产生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健康。难怪英国《卫报》曾把塑料袋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白色污染”在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据统计,全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如此惊人数量的塑料袋在废弃之后,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其对环境的污染一点也不为过。为缓解这一问题,很多城市都曾大力倡导环保消费,但收效不明显。之前,北京、深圳环保局曾选定一批大型商场作为试点,宣传、推荐使用环保购物袋,就是希望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使环保成本进入更多人的视野。然而,这项旨在改变市民消费习惯的举捞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网民尖锐地批评:
“让消费者为环保买单,对消费者显然不公平,政府的责任如何体现?”
“动辄罚款,难道没有比罚款更好的办法吗?”
“这种办法缺少群众观点,谁能在挤地铁上班的时候还带个菜篮子?”
“用什么来接塑料购物袋的班?”
即使在北京、深圳等率先倡导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和有偿提供塑料袋的大城市,在具体操作上也遇到相当大的障碍。首先,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可能为了省钱带个菜篮子每天出入写字楼;其次,由于可降解塑料袋成本比普通塑料袋高许多,经营者从自身利益考虑,使用的积极性不高。这样一来,尽管塑料袋收费有利于环保,但就目前来看,如果没有更好的替代产品,在推广上有一定的难度。
治理“白色污染”应该多策并举
事实上,我国一直在多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从1994年起,铁路、环保部门就通过加强管理,禁止旅客向列车窗外抛弃废物,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已有显著改观。 1995年,杭州率先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此后,几十个城市也制定了类似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命令的效果是有限的。由于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禁白”令常因应者寥寥而显得苍白无力。
更主要的是,塑料袋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因为它极为便利。虽说菜篮子好,但上班族是不可能一手拎着书包,一手拎着菜篮子去上班的。布袋也不错,但和国外购买净菜的习惯不同,我们有自己的国情,从农贸市场购买蔬菜后,布袋清洗起来又特别麻烦,而且碰到肉类或鱼虾等水产品怎么办呢?况且许多家庭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拿塑料袋充当垃圾袋。一旦精打细算的主妇们认为购买垃圾袋远不如使用废弃的塑料购物袋合算,那么,这项政策执行的执行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曾有环保方面的专家指出,美、日、德等国都将治理白色污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考虑,不仅指向消费者,也指向厂家和商家。原则是谁制造、销售、消费,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并对分解这项义务作出了操作性很强的详细规定。同时,不仅有“罚”,还有“奖”。利用优惠政策,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者的积极性。
那么,在我国,使用塑料购物袋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现在最紧要的还是向民众倡导少用塑料袋的环保理念,引导和鼓励顾客自带购物工具。同时,还要树立垃圾分类意识,方便塑料袋回收。有偿并不是非要大众为本来免费享受的物品多付出成本,而是限制滥发滥用滥扔塑料袋。同时,对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免费提供可降解的购物袋,政府可考虑给予适当的补贴。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季君晖认为,抑制消费只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本出路还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袋的替代品。 我国科研机构从20年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研究,但取得的成果不是价格贵,就是品质差,或者仍达不到环保要求。比如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所谓“降解餐盒”,就是在传统塑料里加入淀粉等添加剂,这种餐盒仍不能完全降解,而且易碎,回收难度比传统塑料制品更大。
另一种思路是“以纸代塑”。但纸制品价格高,防渗、隔热性能差,同时又会带来了新的环保问题,每产4万只纸餐盒就需一吨纸浆,需要砍伐300多立方米的树木,而造纸过程又会形成水体污染。
篇9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绿色食品包装
食品包装是对食品进行的外包装。它对食品的保存、食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食品包装还有一定的宣传效果。因此,食品包装受到广大食品生产商的重视,食品包装的技术和应用得到迅猛发展。
在如今,食品包装的材料五花八门,有纸张、金属、玻璃、陶瓷、竹木、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1,2],其中高分子材料内又包含塑料、橡胶和涂料。下面对食品包装的主要包装材料进行叙述和分析。
在这些材料中,以纸张做为材料成本最为低廉、外包装容易加工、装潢。但是,采用纸张作为包装材料。包装很容易因受到外力而遭到破坏。包装外表的装潢颜料也容易渗透纸张,使其内部的食物受到污染。临时使用纸张会对食品的质保不会产生影响,但是,时间较长一点,纸质包装内部的食物就容易因细菌增生而受到污染。这些表明采用纸张做为包装其对里面食物的保护能力受到质疑。并且,纸张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从这个方面说,纸张做为食品包装材料并不适合当前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而是更适用于临时使用。
玻璃、陶瓷做为包装材料,由于两者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因此,不容易受到酸、碱、油等物质的侵蚀。这也意味着,包装在内的食物不会受到包装材料的污染。并且,由于玻璃具有较好的光透特性,消费者很容易看清内部的食物的状态。为消费者选择食物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在回收时,玻璃和陶瓷均属可回收材料。因此,使用两者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小,对周围生态的保护较佳。因此,采用玻璃和陶瓷做为包装材料受到一定的支持。玻璃和陶瓷广泛应用于对调料、酒、油等具有较强化学性质的食品的包装,也用于制成瓶用于饮料包装。虽然玻璃和陶瓷具有以上种种优点,但是,玻璃和陶瓷均属于韧性较差的材料。两者在面对外力冲击时,很容易破碎形成碎片,这些碎片会对周围人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而且,玻璃和陶瓷的密封、形状加工、装潢的要求均较高。因此,玻璃和陶瓷的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当前食品包装采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不锈钢等。金属做为包装材料,由于金属具有较佳的延展性,较容易进行加工,金属形成的外包装对其内部的食物的保护较好,金属容易进行装潢而受到一定的提倡。可是,金属相对于纸张、玻璃和陶瓷其价格很高,包装成本较高。而且,金属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被侵蚀,也容易与包含酸碱性较强的食物进行化学反应,进而污染食物。因此,在当前,金属虽然广泛地应用,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多用于罐装包装。此外,金属虽然可以在自然界进行降解,但是,金属在降解时,离散的金属粒子本身对周围的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是污染。金属材料在遭到破坏形成碎屑时,这些碎屑也会对周围生物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金属材料在总体上数量相对稀少,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许多专家提议限制金属在食物包装的使用数量和使用范围。金属包装在罐装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商业集团研发新的技术,尽量使用较少的金属材料进行包装。如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新加工技术使得新式的铝制易拉罐的防护能力不变的前提下,重量减少了20%。
高分子材料中,主要包括塑料和橡胶两部分。其中,塑料为目前食品包装中主要材料。塑料成本较为低廉,同时具备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塑料抗水性收到广泛的称赞,同时,还具备优秀的抗酸性和抗碱性。在物理性质方面,塑料具备易加工,易封装,易装潢等优点,同时,塑料也往往具备较好的坚韧性,适宜面对复杂的环境。虽然塑料具有以上种种优点,但是,它也具备很多缺点。塑料虽然抗水性能优异,但是,面对有机溶剂它往往会溶解在里面,它的抗溶解性非常低,很容易溶解在里面。塑料在加工时,塑料内会残留一定的杂质,这些杂质容易融入食物中对食物产生污染。塑料平时时化学性质稳定,但是塑料在高温低温等较为极端的温度环境中,塑料就会发黏或变得易脆,其防护性能降低得极其显著。塑料的化学稳定性使得塑料很难在自然环境中被降解。废弃的塑料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种种污染。虽然,塑料有种种缺点,但是瑕不掩瑜,塑料的种种优点使得食品包装业广泛地使用塑料做为包装材料,也使得很难用其它材料对塑料进行完全替代。但,塑料是来源于石油化工业,其生产本身对周围具有一定的污染。石油做为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也是有限。虽然塑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循环使用,但是,做为食物包装的材料,却很难使用回收后的塑料做为包装材料。因此,在日益提倡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今天,塑料做为包装材料受到一定的质疑。因此,有的人从保护环境的方面提出使用可降解塑料,但是这仍然无法彻底解决塑料的环境污染问题[1]。
在当前,对食物包装的改进中,许多研究者提倡否定过度包装,建议使用简约包装,尽量缩减包装材料使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物包装问题。当前,食品包装业提倡使用绿色食品包装。即采用新技术对现有的食物包装材料进行性能改进。如,有的研究者认为[2],纸质包装材料,不像玻璃一样易碎,不像金属那样贵,也不不像塑料那样难以分解,建议采用新式技术,开发新型纸张材料。如采用石碳纸而不采用有机纸进行包装。但是,这些在目前仍旧是属于概念,无法在现实中大量的使用。也有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开发新式可降解塑料、抗菌包装等技术。但这些技术同样会面对诸如环境污染,食物污染等问题,均属不成熟方案。从总体上讲,绿色食品包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食品包装是关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食品包装的研究,对发展经济改善国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白色污染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意抛弃的白色废旧塑料包装制品(如塑料袋、塑料薄膜、农用地膜、快餐盒、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地、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宅周围,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现象,称为“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正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1、废旧塑料包装制品的危害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将用过的废旧塑料制品随意丢弃,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这种危害主要有两种: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所谓“视觉污染”,是指塑料袋、饭盒、杯、碗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散落在城市、旅游区和河流水面等,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的刺激,影响城市和风景点的整体美感。
所谓“潜在危害”,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很难被自然界的光和热降解,并且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塑料的细菌和酶,难以对其生物降解,所以塑料埋在土壤里可能会二三百年不腐烂。正是因为塑料降解时间长,潜在的危害才更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进入土壤里,会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的特质。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废弃在地面和水上的废塑料袋,容易被马、牛、羊等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导致动物肠胃肌体损伤和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和海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目前大多数人对“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缺乏清醒的认识。
2、废旧塑料包装制品的治理对策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理,如:城市环卫基础设施拖欠帐多,垃圾收集容器、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垃圾未分类收集,能回收的未回收利用;垃圾的最终处置方式基本上停留在堆放或浅埋的水平;一些城镇将江、河、湖岸作为天然垃圾场;在交通,旅游等窗口行业,除铁路系统外,还没有建立起与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垃圾收集系统,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放任自流;管理薄弱。
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缺乏相关法规,以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比较淡薄,造成滥用和随意乱扔乱倒和现象相当普遍所致,并非塑料材料本身的责任。
治理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力合作,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
一是利用各行政单位和组织、新闻媒介,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有关知识,大力宣传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废塑料的回收,提倡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包装材料,减少包装,节约资源,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包装产品。提供垃圾分类回收,制止随手丢弃垃圾,减少垃圾产生量。
二是限制或禁止使用难以收集处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在形成污染的废旧塑料中,几乎全部为塑料包装物,尤其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等。前者由于重量轻、体积庞大,清洗困难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难以有效利用。后者,由于使用面非常广、很薄等原因造成环境中污染物随处可见,回收困难。因此,限制或禁止使用难以收集、处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减少和控制使用塑料包装材料。
三是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有关政策和措施限制生产和销售,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用手中的布袋子代替用量很大的塑料袋,达到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的目的。
四是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大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弃物,乱倒,乱扔生活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的报导应加强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产生塑料废弃物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增强责任感,充分认识到自身应履行的义务。
3、废旧塑料包装制品的利用
在管理上一是要对塑料包装废弃物进行立法。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其中对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塑料地膜等明确规定应当采用回收利用、易处置或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的产品。国家环保总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条例》,对有关包装废弃物的原则规定做了进一步的细化。二是强制生产者回收包装废弃物的试点。从1997年开始,国家选择北京、天津两市作为试点,要求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企业按一定比例回收使用后的餐具。具体收集、处理工作由回收公司承担。生产企业根据各自的产量向回收公司交纳收集处理费。十几年来,此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北京市的回收率已达60%,天津市已达50%。
在技术方面要运用科技手段,借鉴国外3RID,采用减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措施,达到省资源化(减容、减量)、再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可降解)的目的。
(1)省资源化(减容、减量)
省资源化即减容、减量,是减少或抑制塑料废弃物的产生量,包括少用,即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或少用;或通过填充天然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减少塑料用量,不仅节省有限资源,也可减少污染;或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功能,延长寿命,一物多用,减少一次性的塑料包装的消费量;减薄,即在保证应用性能前提下,通过改变原材料配方和产品结构设计,使产品达到轻量化,薄壁化;减容,即通过压实、溶解、消泡等方法减少塑料废弃物的体积,以及开发适量包装,抑制过剩包装等。
(2)再资源化(回收利用)
再资源化即回收利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包括从立法、回收、生产、检验、销售等一整套系统工程问题,是各国积极开发,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有效方法,从塑料废弃物总体而言,相当一部分是易回收利用的。但对一次性塑料废弃物而言,必须根据各地废弃物的种类、质量、数量、流向及处理方法,易回收又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经济合算的应尽最大力度去回收、利用,包括材料、热能、燃料油、化学品等,这不仅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从节约地球有限资源,有效利用再生资源的角度均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回收利用无论在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回收体系的建立,高效回收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回收料的产品方向等均会面临许多技术经济方面的难题,待于政府和民间加科技投入,能力合作作为重点问题研究解决。
(3)无害化(可降解)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是很难收集的,如堆肥袋、垃圾袋、超市和早市用的轻型塑料包装袋、中餐餐具、地膜等,这些领域可采用降解塑料就比较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