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方式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氧化碳排放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氧化碳排放方式

篇1

关键词:非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排放 空气污染

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131-02

当今环境问题中的全球变暖和臭氧层损耗导致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大大增强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人们谈及温室气体时,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二氧化碳,是的,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是CO2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但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是其他气体,例如CH4(甲烷)和N2O(一氧化二氮)。在全世界,CH4和N2O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比例估计分别为14%和9%。

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除了CO2外的其他五种温室气体,即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CH4和N2O在大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但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增加了它们的含量,含氟气体则完全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制冷剂和含氟气体在工业中的应用的释放。(见图1)

长期以来,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除甲烷外)的排放多与能源消费有直接关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因此在气候变化的总体战略中需要加入控制这些气体的排放。根据EPA(美国环境保护局)的数据,2010年中国排放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占全球该类气体的比重最高(13.6%),其次是美国(9.84%),然后是印度(8.59%)、巴西(6.12%)、俄罗斯(5.54%)。非CO2温室气体的存续时间长、全球增暖潜势大,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中国面临的国际减排压力与日俱增,导致国内环境条件恶化,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未响。

1 中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中国在上个世纪的重化工发展阶段中,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无论是从排放总量角度,还是从排放增速而言都在迅猛增加,从而跃居世界第一,并远高于其他国家。下表列出了各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在大气中相对二氧化碳影响的时间。(见表1)

1.1 甲烷的排放现状

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影响气候的温室气体。在过去的150年间,大气中甲烷的浓度增为原来的三倍。生物界中甲烷是由于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利用氢还原二氧化碳及利用醋酸盐发酵产生了甲烷,同时自身厌氧分解有机物。目前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生物过程的排放,如湿地和稻田、垃圾场、污水处理厂,以及反刍动物和白蚁的消化系统,产生的甲烷占全世界每年排放的6亿吨甲烷的三分之二。

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即使在完全正常、氧气充足的环境里,植物自身也会产生甲烷并排放到大气中。据德国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经过试验发现,甲烷也来源于植物和落叶,而且随着温度和日照的增强甲烷的生成量也逐渐增加。另外,植物产生的甲烷是腐烂植物的10~100倍。他们经过估算认为,植物每年产生的甲烷占到世界甲烷生成量的10%~30%。

1.2 一氧化二氮的排放现状

一氧化二氮(N2O)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并可输送到平流层。进入大气平流层中的N2O发生了光化学分解,作为臭氧消耗的主要自然催化剂,导致了臭氧层的损耗。虽然N2O的含量仅约二氧化碳的9%,但其单分子增温潜势却是二氧化碳的310倍,对全球气候的增温效应在未来将越来越显著,N2O浓度的增加,已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N2O的增加主要自然源包括海洋、森林和草地土壤,主要是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硝化作用将铵盐转化为硝酸盐和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N2)或氧化氮(N2O);人为源主要是农业氮肥过度使用,部分氮肥被庄稼所吸收,剩余相当部分的氮素肥料在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变为一氧化二氮释放到空气中,造成了污染。工业源包括硝酸生产过程、己二酸生产过程和己内酰胺生产过程,目前,硝酸生产过程是大气中N2O的重要来源,也是化学工业过程中N2O排放的主要来源。

1.3 含氟气体的排放现状

《京都议定书》界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中含氟气体包括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

1988年,《Nature》首次发表了英国南极考察队关于南极臭氧空洞的报道,我国青藏高原上空也发现了臭氧低值中心。氟利昂在制冷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当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后受到紫外线辐射发生光解,产生氯原子,这些氯原子迅速与臭氧反应,将其还原为氧,从而加快臭氧的破坏速率,导致紫外线过强,致暖作用明显,因此逐步被淘汰。由于以前产生的大量的废旧冰箱空调,原来密封的氯氟烃(CFCs)释放到空气中,加上氯氟烃的存续时间长,使得平流层臭氧层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完全修复。

氢氟烃(HFCs),虽然其ODP(消耗臭氧潜能值)为零,但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长,GWP较高,大量使用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HFC-134a分子中含有CF3基团,在大气中解离后易与OH自由基或臭氧反应形成对生态系统危害严重的三氟乙酸。

虽然六氟化硫(SF6)本身对人体无毒、无害,但它却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其单分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2万倍,根据IPCC提出的诸多温室气体的GWP指标,六氟化硫的GWP值最大,500年的GWP值为32600,且由于六氟化硫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其在大气中存留时间可长达3200年。

由于氟化气体主要是在工业加工过程中排放的,而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新能源工业的兴起,在制造工艺中使用了越来越多的氟化气体,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氟化气体排放,减少其逃逸和泄漏,无害化处理末端气体,成为未来我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的重中之重。

2 对策

2.1 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有关于温室气体的排放统计制度,在现有的统计标准下还存在很多问题,譬如温室气体种类不明确、覆盖面不全、地域差异等等。为了推进研究工作,我们应建立起统一、科学、规范的统计方法制度,采用合理的数据模型,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进行数据测算等等,建立起完整的一套体系。收集到的温室气体报告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政策、帮助企业改善现排放状况,可以使各个地区根据当地的情况合理制定政策法规。

2.2 发挥森林的碳汇能力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持续林业:投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揭示,森林每年能够固定碳率达1.1~1.6 Gt。有资料显示,2008年森林碳汇抵消了8.86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2008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3%(EPA,2010)。因此在保证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条件下,在对天然林、湿地、草原保护的同时,要坚持推进退耕还林(草)工程,充分发挥和提高森林、湿地等资源的碳汇能力。

2.3 调整农业结构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耕地释放的温室气体超过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传统的深耕细作农业,严重破坏了土壤层对有机碳的固定,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碳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因此,国内可以通过减少耕地面积或采取免耕的方法来实现控制碳的排放。而且我国可以发展精准农业,实验表明,通过对农场进行精准农业技术试验,使用了GPS指导施肥的作物产量比传统施肥提高30%,同时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延伸到精量播种,精准灌溉技术等相关领域。

2.4 集中发展畜牧业

目前,畜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农业的43.9%,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肠道消化、畜牧草场、动物粪尿垃圾,IPCC(2000)认为反刍动物以甲烷的形式损失的能量约占采食总能量的2%~15%。因此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动物个体甲烷排放量是减少温室气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应鼓励和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建设,转变传统的散养方式,采用舍饲、规模养殖方式,积极引导大型生猪、牛、羊养殖场利用动物粪便生产沼气,发展畜牧业沼气生产。

3 结语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1989年的主题是“警惕,全球要变暖”,1991年的主题是“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气候的变化确实已经成为了限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

尽管这些“非二氧化碳”气体在19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过程中单独所起的作用较小,但它们的综合影响却是相当巨大的。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含氟气体所产生的净暖化效应大约是二氧化碳暖化效应的2/3,再加上空气污染形成烟雾带来的升温,非二氧化碳气体的暖化效应大体上与二氧化碳相当。

篇2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 排放 现状 对策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于2006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近几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2012年全年排放量达到8106.43百万吨。中国曾承诺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于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实施减排任务同时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影响因素有一个细致的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来源

化石能源的消耗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原因,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发展,其中第二产业1978年至2015年的平均比重达到45%,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占到总能源消耗量的80%以上,由此推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在第二产业内部,不同细分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差异,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占到40.1%、24.2%、7.3%、6.7%和6%。

农业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例较低,而且农业生态系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能够减少因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但是,中国大规模的砍伐树林、毁坏良田、破坏湿地等活动使农业生态系统的吸碳能力大幅度下降。

二、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2000年至2012年,中国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5389百万吨增长至16572百万吨,具体来看,200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在前五的省市区分别为辽宁、广东、河北、山东和山西,到2012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排在前五的则分别为山东、江苏、广东、河北和内蒙古,虽然排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排在前五位的省市占比加总基本保持在35%左右,这说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集中度基本保持不变。2000年至2012年中国全国的二氧化碳平均年增长幅度达到为9.81%,其中,海南、宁夏、内蒙古、陕西、青海、山东、广西、新疆、福建、云南、江苏、湖南、浙江和河南大于全国的二氧化碳平均增长速度,因此,这些地区的减排任务严峻。海南、宁夏两地的增长速度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基数小,但若不引起重视,这两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地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2012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位居第五,若仍然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势必会成为中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地区。

从地区来看,2000年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2633百万吨、1757百万吨和999百万吨,比重分别为48.87%、32.60%和18.53%;2012年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7733百万吨、5340百万吨和3500百万吨,比重分别为46.66%、32.22%和21.12%。2000年至2012年,虽然三大地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度排序依然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但是东部的贡献度明显下降,中部基本保持不变,而西部的贡献度明显上升。东部、中部、西部和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平均增速为9.39%、9.71%、11.01%、9.81%,西部地区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

三、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析

人口、经济增长、技术水平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人口增长会通过两种方式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一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使得对能源的消费增加,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二是人口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其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间接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影响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有促进作用,而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在经济增长初期,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即扩要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量来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量增加。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发生改变,过去高污染的工业经济开始转向清洁的技术型、服务型经济,结构效应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另外,经济增长带来的技术进步也进一步抑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总结来说,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的关系,即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初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当经济发展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开始减少,这就是库兹涅茨曲线。

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三大主要途径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第一,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实现节能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这将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量,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增加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第三,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改变,从以能源为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过渡到以资本为要素投入的经济发展方式。

四、结语

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依然严峻,西部地区是未来二氧化碳减排应该着重注意的区域。在实行二氧化碳减排工作时,要充分认识到人口、经济增长以及技术水平对其的影响作用,将他们纳入一个统一的工作框架,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此实现在2030年前停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玉军,陆D. 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基于对CO_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

[2]李国志.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篇3

碳捕捉,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

如今,全世界各个国家研究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的技术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但6月19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一项独立研究发出警告,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被认为是引发全球变暖的一大重要原因,(CCS)有可能诱发更大的地震。

碳捕集与封存

(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 CCS技术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它可以使单位发电碳排放减少85%-90%。

这项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至1975年,当时的美国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以提高石油开采率,但将它作为一项存储二氧化碳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工程,则开始于1989年的麻省理工大学,直至近年来,这项技术得到更多的重视和研究,它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目前,据专家介绍,从技术层面来说,应用于碳的捕集、运输以及封存的各项技术其实都是已有的、成熟的,只不过在此前并未应用于CCS方向,问题主要存在于现有发电厂的改造以及新建发电厂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三种:燃烧前捕集(Pre-combustion)、富氧燃烧(Oxy-fuel combustion)和燃烧后捕集(Post-combustion)。无论哪种捕集方法,简而言之是将燃煤发电厂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经过脱硫、氮氧化物等等制备后,将二氧化碳分离并收集起来。

二氧化碳运输,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必须运输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可以使用汽车、火车、轮船以及管道来进行运输。一般说来,管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2008年,美国约有 5800千米的二氧化碳管道,这些管道大都用以将二氧化碳运输到油田,注入地下油层以提高石油采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EOR)。

“捉拿”技术各显千秋

2010年7月,由我国安徽理工大学张明旭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小试装置成功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利用稀氨水捕集二氧化碳中试装置在安徽淮化集团实现连续运转,并顺利生产出了首批合格的碳酸氢铵产品。该装置具有常温、常压、一次吸收和反应、能耗低、工艺简单、安全稳定等显著特点。该装置通过氨法对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和吸收,每小时可处理烟道气1000立方米左右,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脱除效率达80%以上,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10立方米(烟道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按13%计算)以上,每小时可生产碳酸氢铵肥料270公斤左右。该技术的研究开发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又可使污染物变废为宝。

今年2月,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具有八角形孔窗的天然沸石尤其擅长捕捉二氧化碳的行踪,在效率和经济上远胜于目前的工业洗涤器。沸石是一种矿石,其晶格中存在很多大小均一的通道和空腔,一克沸石孔穴和通道的内表面积可达500平方米到1000平方米,这种沸石每立方厘米的小孔足可吸附0.31克的二氧化碳。由此可以吸取或过滤大小不同的分子,并可重复使用几百次,是过滤、擦洗含许多杂质气体的混合气体中有害分子的理想选择,也在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和过滤器。

挪威在5月份,启用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发展设施。由挪威政府投资10亿美元(约为63亿元人民币)资助的蒙斯塔德技术中心将测试两种燃烧后碳捕获技术,一种以胺为基础,另外一种以冷冻的氨溶剂为基础。该设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测试来自附近两个地点的废气——一个280兆瓦的热电联产工厂和每年产生1000万吨排放的蒙斯塔德炼油厂。它们制造的烟气里二氧化碳的含量各不同,分别约为3.5%和13%。

6月份,英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多孔材料,这种材料中的孔洞就像一个个“笼子”。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材料》杂志上报告说,这是一种名为NOTT-202a的新材料。如果把空气压入这种多孔材料之中,大部分气体如氮气、氧气、氢气和甲烷等随后可以从“笼子”中出来,唯独二氧化碳会被留下,锁在“笼子”中。

碳捕的争议

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被认为是引发全球变暖的一大重要原因。6月19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一项独立研究发出警告,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风险太大,地下封存有可能诱发更大的地震。该研究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地球物理和环境地球系统科学部门教授马克和史蒂文?戈雷利克发表文章说:“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注入大陆内部常见的脆性岩石当中会高概率地触发地震。而且即使是小到中等规模的地震都会威胁到二氧化碳库密封的完整性,在此背景下,大规模的实施CCS可能是一个具有高风险且不会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指出,CCS将涉及长时间注入地下最大量的流体,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地震。CCS需要地下泄漏率每千年小于1%,以达到可再生能源相同的气候效益。而近年来在美国注入到地下的污水已经与发生小到中级的地震有所关联。理由之一是,早在1960年,科罗拉多州就有明显例证;另外的例子出现在去年阿肯色州和俄亥俄州。如果试图将二氧化碳封存地层数百年到数千万年,引发类似规模的地震可能性将相当大。

环保组织地球之友的一份报告指出:以英国为中心的碳抵消行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交易量,但这个行业并没有起到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碳抵消计划的问题在于,它减少的温室气体比科学家所说的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所需的量要小的多。如果是这样的话,抵消计划就不可能够推行,也不能够计算清楚一项计划究竟能够减少多少碳排放。

篇4

峡湾冬天无冰,北极熊则因天暖而无法冬眠,北方许多候鸟忘了南飞。过去这个季节,阿尔卑斯山冰雪皑皑,今年却是野花盛开。全球气候变暖正逐步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并终将影响人类自己。地球公民们,是否应该为减轻地球负担做点什么呢?一个环保新多词“低碳”走进我们的视线,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理论与选择模式,它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低碳生活”到底什么样?

日常生活的“贡献”

居民日常生活成了碳排放主要来源。中国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的是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他举例说:“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千瓦/小时的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贡献”颇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认为,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事实上,城市居民的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据测算,1999年一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

城市白领一年排碳2000多吨

碳足迹就是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根据一家网站“碳排放计算器”计算,100平方米的住房、一辆轿车的三口之家,一年的碳排放近百吨。一个人开着车子在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了一个碳足迹,它标示着碳耗用量。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数×0.785;按照一棵30年的冷杉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这些需要种好几棵树来进行补偿。

如果你用了100千瓦/小时的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植1棵树;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植3棵树……

据估计,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排放1.1千克二氧化碳,电脑使用1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千克二氧化碳,1台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释放2.5千克二氧化碳。在中国,一个城市白领如果拥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升排量的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就会达到2611吨。

低碳生活就在你身边

有时候,从想法到实践,距离并不遥远。低碳生活就在一念之间,就在举手投足之间。能不能让这种环保而又时尚的生活方式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为,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有所共识。

专家认为,当前很多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依然很粗放,只顾自己方便舒适,不管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生态成本。现在的家用电器几乎都有待机功能,也就产生了“待机能耗”。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家庭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这些家庭每天都在使用着一盏15瓦~30瓦的长明灯,占城市家庭用电量的10%。仅彩色电视机一项,一年下来就浪费电力几百亿千瓦,相当于几个大型火电厂在白白发电。

更何况在住房、汽车等高碳排放领域的消费过程中,一些城市居民存有“你追我赶”式的攀比心理,还有追求大户型、大排量的“好大心理”。

低碳生活,听上去好像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

低碳生活就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不再持续变暖。对普通市民来说,平时注意省电、省水、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就是积极实践低碳生活。它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引领时尚的生活方式。比如中秋节的月饼,越是高级包装的月饼生产所需要的能耗越多,生产某些高档包装盒造成的碳排放甚至是生产这块月饼的3倍多。因此选择简单包装的商品,就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

如果去距离8千米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也可以减少碳排放。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行动,大家改变世界的力量要比某一个减排工厂的能力大得多。

让低碳生活引领时尚

目前,国外兴起的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自身出发,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一下细节,就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排放量。简单来说,低碳生活就是减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引领时尚的生活方式。

在福州东街口一家传媒公司上班的叶小姐就在网上亮出了自家的低碳法宝。她发帖说,现在淘完米的水不再倒掉,而是拿来浇花,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这样的低碳生活,既能自己DIY,又能变废为宝,充满了创意的欢乐。”叶小姐说,只要在生活中稍微注意点,每个人都能为全球减碳贡献力量。

而一个网名为岩石的福州网友的低碳秘籍就是:“很多人不知道冬天吃西瓜是很不环保的行为,大棚种植会产生很多的温室气体。不买反季节水果,就是我的低碳生活。”网友“疯狂的唱歌”透露自己的低碳省电独门秘方:“夏天开空调,既耗电也不环保,我发现把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可提高制冷效果,省电省钱,经济环保。”

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清晰量化指标的提出,为世界各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地球只有一个,气候没有国界,人类污染了天空,大自然就要进行无情的报复。人类只有携手协力,共谋对策,才能共同受益。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相信它在未来必定会形成一股潮流。

低碳生活点滴

冰箱 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空调 将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扇风力提高制冷效果。

微波炉较干的食品加水后搅拌均匀,加热前用聚丙烯保鲜膜覆盖或者包好,或使用有盖的耐热的玻璃器皿加热。

篇5

关键词:碳排放 燃油 船舶 减排

据统计,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同时也向大气中排放了10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量近1/3,人均碳排量超过欧盟。在被许多国家诟病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在为减少碳排放不懈的努力。中国船级社的《内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评估指南》中船舶能效的评估,即是以碳排放量作为批判船舶能效等级的依据。可以预测未来以碳排放为指标的船舶碳排放政策将会出台。如何减少碳排放,提高燃油利用率,正成为航运企业关注的焦点。

内河船舶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内河船舶的主机供油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设置在燃油单元上的三通转换阀将轻重柴油输送到主机中,与大部分海船的供油模式相同。第二种方式是轻柴油不经过燃油单元,直接进入主机的进油总管,只有重柴油经过燃油单元再进入主机系统。第三种方式是船舶仅使用轻柴油,供油系统比较简单,是通过高置油箱,利用重力作用将燃油送入喷油泵。内河船舶中使用第三种方式的最多,因为内河船舶吨位普遍较小,其耗电量和蒸汽消耗量都很少,没有设置锅炉或加热系统,增设锅炉及加热系统不仅增加了设备管理负担而且增加了成本。

碳排放的计算

现代船舶的主柴油机及发电用柴油机所用燃料主要为柴油。为节省开支,船运企业通常使用重柴油作为主机的主要燃料,由于黏度大,在冬天或较寒冷的条件下,会使用锅炉等产生的蒸汽使重油产生足够的流动性。发电机一般使用轻柴油作为燃料。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现在已有船舶使用LNG与柴油混合燃料的动力设备,但船舶上应用较少,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不管是重柴油或是轻柴油,它们的含碳量都是固定的,与氧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其消耗的燃料量成正比关系。所以,要计算碳排放量,只要通过燃油消耗量乘以一个比例系数即可得出,这个比例系数被称作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当然,存在燃油与氧气的不充分燃烧情况,我们暂且不考虑此因素。因此,认为燃料燃烧与燃烧过程无关,仅与燃料中碳的含量有关。根据上述定义,二氧化碳的排放因子可以通过下式表述: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燃料含碳量×氧化率×44/12 (1)

其中燃料碳含量=燃料平均碳含量/燃料的平均发热量。下表为常见燃料碳含量的缺省值。

表1 常见燃料碳含量的缺省值

燃料类型 潜在排碳系数 氧化率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汽油 18.9 98 18.5

柴油 20.2 98 19.8

燃料油 21 98 20.6

计算燃料氧化后转化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仅介绍一种有代表性的。该计算公式根据上述说明的,基于燃料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因子得出:

二氧化碳排放量=∑(燃料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2)

其中燃料消耗量中的燃料可以是柴油、汽油或其它燃料(如液化石油气);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与燃料含碳量和氧化率有关。

由(1)、(2)两式综合可以得出燃料燃烧时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二氧化碳排放量=(44×燃油消耗量×燃油含碳量×碳的氧化率)/12

目前船舶上大多使用柴油,即重柴油或是轻柴油,下面只论述柴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燃油的含碳量近似认为与市场所售的燃油种类有关。由于船舶到港或驶离码头等情况时,柴油机会变负荷,加上柴油机的老化和燃油黏度的变化,都会使柴油机的喷油泵雾化效果变差,反应到公式中即是碳的氧化率变化。在理论计算中,一般认为燃油中的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即碳的氧化率取1。所以,理论计算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值通常都会比实际测得的值稍大,此类理论计算与实际测得值相比稍大的结果在相关资料中也可以看出。

内河船舶减排优化方案

1、影响碳排放的因素

通过上述讨论,船舶的碳排放只与燃油的消耗量有关。出于节约成本和环保的考虑,内河船舶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要减少船舶的油耗。内河船舶油耗增加的因素主要有:

1.1浅水效应

当船舶在浅水区时,船体受到阻力增加,使船舶能耗增加,在同样航速下比在深水航道要燃烧更多的燃料。设船舶在直流航道深水区受到的阻力为R,船舶在浅水航道受的阻力为RS,则有如下关系:RS=KS・R 。其中KS为船舶阻力换算系数,其表达式为:

式中h为航道水深;T为船舶吃水;V为船舶实际航速。

1.2狭窄航道

船舶行驶在狭窄航道中时,船舶的两弦距岸距离变短,船体与水流之间的摩擦随之增加。另外狭窄航道容易产生拥水现象,进而增加船舶的额外阻力。设船舶在深水航道中受到阻力为R,相同航速下狭窄水道船舶受到的阻力为:RN=KN・R,式中RN为狭窄航道阻力,KN为阻力换算系数。KN表达式为:

式中为船舶方形系数;n为航道过水断面系数(航道过水断面与船舶横向中剖面入水面积之比)。

1.3弯曲航道

当船舶驶过弯曲的航道时,如果偏至航道一侧会产生岸推、岸吸现象,船舶会受到额外的阻力。该附加阻力的大小与船舶在航道中的位置和速度有关,公式为:Rb=Kb・R

式中Rb为船舶在弯曲的航道中受到的阻力;Kb为阻力换算系数(Kb>1,Kb与弯道半径和V2有关);R为船舶在深水航道中受到的阻力。

2、碳排放的减排措施

通过上述,得知船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与柴油机的燃烧效率、选用的燃料有关,还与船舶的使用有关,如船舶在狭窄水道、浅水效应、弯道引起船舶阻力增加均会增加船舶的油耗,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弯曲航道引起的阻力增加,不仅与船速有关,还与弯道半径有关。船舶在驶过弯道时,除了降低速度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阻力:

2.1顺流过弯

船舶顺流通过弯曲航道时,应使船舶保持在航道的中线位置上,根据弯道的弯势及水流速度,以较低的航速和较小的舵角平缓转向,尽量保持船舶迹线与水流方向一致。

2.2顶流过弯

在船舶顶流过弯道的时候,船舶应靠近凹岸一侧航行,根据水流速度的大小,调整合适的舵角,顺着凹岸侧转弯的弯势连续平滑转向,尽可能的让船首尾的连线与水流方向一致。

总结

篇6

文/ 齐海云 耿世刚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危机和挑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气候变化2007综合报告》中,明确将消费后废弃物(postconsumerwaste)作为一个独立对象来计算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多种,本文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的计算方法,对卫生填埋和焚烧两种处理方式下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并展开比较分析,以期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一、概述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通过使生活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成分分解、可回收成分回收利用、惰性成分永久存放或埋藏等途径,使其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垃圾中的有机物将会发生生物分解,产生大量垃圾填埋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当量体积二氧化碳的21倍,属于《京都议定书》中规定要减排的六大温室气体之一。垃圾填埋气中含有的部分二氧化碳,最初来源为生物质,从碳平衡的角度来看,整个过程为零碳排放,不计入温室气体产生量的计算当中。

以焚烧方式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占地面积小、 焚烧产物稳定、 消灭病原菌和回收热能等优点,在国内外的应用日趋广泛。生活垃圾在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由于垃圾中动物、植物、厨余、纸等垃圾所含碳的最初来源为生物质,因此,从碳平衡的角度来看,整个过程为零碳排放,不计入温室气体产生量计算。只计算矿物碳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二、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秦皇岛相关数据来源于2011年、2013年《秦皇岛市统计年鉴》及秦皇岛市城建部门统计资料。

2、计算方法

本文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填埋处理甲烷排放量和焚烧处理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方法如下:

ECH4=(MSWTXMSWFXL0-R)X(1-OX)式中:ECH4指甲烷排放量(万吨/年);MSWT指总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万吨/年);MSWF指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率;L0指各管理类型垃圾填埋场的甲烷产生潜力(万吨甲烷/万吨废弃物);R指甲烷回收量(万吨/年);OX指氧化因子。

其中:L0 =MCFXDOCXDOCFXFX16/12。

式中:MCF指各管理类型垃圾填埋场的甲烷修正因子(比例);DOC指可降解有机碳(千克碳/千克废弃物);

DOCF指可分解的DOC比例;F指垃圾填埋气体中的甲烷比例;16/12 指甲烷/碳分子量比率。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如下:

ECO2=IWXCCWXFCFXEFX44/12

式中:ECO2指废弃物焚烧处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吨/年);IW指生活垃圾的焚烧量(万吨/年);CCW 指生活垃圾中的碳含量比例;FCF指生活垃圾中矿物碳在碳总量中比例;EF指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燃烧效率;44/12指碳转换成二氧化碳的转换系数。

3、排放因子的确定

本文排放因子多数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的推荐值,MCF、DOC、R根据秦皇岛市实际计算数值。秦皇岛市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见表1、表 2。

三、计算结果

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二氧化碳排放量2010年底以后,秦皇岛市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启动,所以2012年秦皇岛市区的城市生活垃圾全部转入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根据前述计算方法及排放因子,计算得2012年,秦皇岛市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77万吨。

2、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排放量2010年底之前,秦皇岛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均送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2012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如果仍然采用填埋处理的方法,计算产生的甲烷排放量为0.90万吨,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为18.9万吨。

四、结论

篇7

关键词:林业;低碳经济;森林碳汇

中图分类号:F31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2)03-0053-03

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控制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而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作用。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重视节能减排,还要重视碳汇的作用。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求在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挥林业的碳汇作用[1]。

1 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林业是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手段。部分研究认为,林业减排是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抑制毁林、森林退化可以减少碳排放;其次,通过林产品替代其他原材料以及化石能源,可以减少生产其他原材料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燃烧化石能源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2]。

1.1 毁林、森林退化与碳排放

近年来,大部分的毁林活动都是由人类直接引发的,大片的林地转变成非林地,主要活动包括大面积商业采伐以及扩建居住区、农用地开垦、发展牧业、砍伐森林开采矿藏、修建水坝、道路、水库等[3]。

在毁林过程中,部分木材被加工成了木制品,由于部分木制品是长期使用的,因此,可以长期保持碳贮存,但是,原本的森林中贮存了大量的森林生物量,由于毁林,这些森林生物量中的碳迅速的排放到大气中,另外,森林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土壤有机碳,毁林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也引起了这部分碳的大量释放。因此,毁林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源头。

毁林已经成为能源部门之后的第二大来源,根据 IPCC 的估计,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全世界由于毁林引起的碳排放一直在增加,19世纪中期,碳排放是年均3亿t,在20世纪50年代初是年均10亿t,本世纪初,则是年均23亿t,大概占全球温室气体源排放总量的17%。因此,IPCC认为,减少毁林是短期内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手段。

1.2 林木产品、林木生物质能源与碳减排

①大部分研究认为,应将林产品碳储量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告,主要理由是林产品是一个碳库,伐后林产品是其中一个重要构成部分[4]。

通过以下手段,可以减缓林产品中贮存的碳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使用林产品,提高木材利用率,扩大林产品碳储量,延长木质林产品使用寿命等。另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有效的手段来减缓碳的排放,降低林产品的碳排放速率,如合理填埋处置废弃木产品等方式,这样,甚至可以让部分废弃木产品实现长期固碳。在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平衡方面,林产品的异地储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②贾治邦认为,大量使用工业产品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如果用林业产品代替工业产品,如减少能源密集型材料的使用,大量使用的耐用木质林产品就可以减少碳排放。秦建华等也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了林产品固碳的重要性,林产品减少了因生产钢材等原材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又延长了本身所固定的二氧化碳[5]。

③以林产品替代化石能源,也可以减少因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例如,木材可以作为燃料,木材加工和森林采伐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木质剩余物,这些都可以收集起来用以替代化石燃料,从而减少碳的排放;另外,林木生物质能源也可以替代化石燃料,减少碳的排放。

根据IPCC 的预计,2000—2050 年,全球用生物质能源代替的化石能源可达20~73GtC[6]。相震认为,虽然通过分解作用,部分林产品中所含的碳最终重新排放到大气中,但因为林业资源可以再生,在再生过程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而生产工业产品时,由于需要燃烧化石燃料,由此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使用林产品最终降低了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石化燃料燃烧产生的净碳排放[7]。林产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降低碳排放量:一是异地碳储燃料,二是碳替代。这两方面可以保持、增加林产品碳贮存并可以长期固定二氧化碳,因此,起到了间接减排二氧化碳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知,林业是碳源,因此在直接减排上将起到重大作用;林业可以起到碳贮存与碳替代的作用,可以间接减排二氧化碳。因此,林业是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手段。

有些研究认为林业在直接减排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不大。这是基于较长的时间跨度来考察的,认为林业并不是二氧化碳减排的最重要手段,工业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长久之计;但是从短时间尺度来考察,又由于CDM项目的实施,林业是目前中国碳减排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2 森林碳汇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巨大

绝大部分的研究认为,林业是增加碳汇的主要手段。谢高地认为,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人类生活水平都是以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和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虽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单位GDP碳排放量有所差别,但都必须依赖碳排放以求发展。这种依赖是长期发展形成的,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现有的技术体系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在这之前要突破这种高度依赖性非常困难,实行减排政策势必会影响现有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产生相应的经济发展成本[8]。谢本山也认为,中国还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才能使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的局面有所改变,而且需要很长的周期,目前的条件下,想要实现总体低碳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与工业减排相比,通过林业固碳,成本低、投资少、综合收益大,在经济上更具有可行性,在现实上也更具备选择性[9]。

从碳循环的角度上讲,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等认为,地球上主要有大气碳库、海洋碳库、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岩石圈碳库四大碳库,其中,在研究碳循环时,可以将岩石圈碳库当做静止不动的,主要原因是,尽管岩石圈碳库是最大的碳库,但碳在其中周转一次需要百万年以上,周转时间极长。海洋碳库的周转周期也比较长,平均为千年尺度,是除岩石碳库以外最大的碳库,因此二者对于大气碳库的影响都比较小。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主要由植被和土壤两个分碳库组成,内部组成很复杂,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碳库[10]。

从全球不同植被类型的碳蓄积情况来看,森林地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碳蓄积的主要发生地。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蓄积了陆地大概80%的碳,森林土地也贮藏了大概40%的碳,由此可见,林业是增加碳汇的主要手段。

聂道平等在《全球碳循环与森林关系的研究》中指明,在自然状态下,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固定于林木生物量中,同时以根生物量和枯落物碎屑形式补充土壤的碳量[11]。在同化二氧化碳的同时,通过林木呼吸和枯落物分解,又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同时,由于木质部分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后腐烂或被烧掉,因此,其中固定的碳最终也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所以,从很长的时间尺度(约100年)来看,森林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作用,其影响是很小的。但是由于单位森林面积中的碳储量很大,林下土壤中的碳储量更大,所以从短时间尺度来看,主要是由人类干扰产生的森林变化就有可能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大的波动。

根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的估算,从1980—2005年,中国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30.6

亿t,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16.2亿t。李育材

研究表明, 2004 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二氧化碳约5

亿t,相当于当年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的8%。 还有方精云等专家认为,在1981—2000年间,中国的陆地植被主要以森林为主体,森林碳汇大约抵消了中国同期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6%~16.1%。由此可见,林业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发展森林碳汇的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林业减排与增加碳汇是切实可行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是发展低碳经济关键所在。然而,森林碳汇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也受到相关规定的限制。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中,都有关于“清洁发展机制(CDM)”和碳贸易市场的叙述,其中明确规定开发森林碳汇项目及进行碳贸易须要符合以下规则:

①在《京都议定书》中明确规定,开发森林碳汇的土地,必须是从项目基准年开始,过去五十年内没有森林,《京都议定书》也规定,如果是再造林项目,所用的土地必须是从1989年12月31日至项目开发那一年不是森林,但是在此之前可以有森林[12]。

②进行交易的碳信用额必须是新产生的,不可以是现存的碳汇量。

③自身可以完成减排指标的,不可以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可以使用清洁发展机制的国家,与其合作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需要将符合规定的碳减排量申报,并获得联合国相关部门认可后,才能出售给发达国家的企业。

④减少毁林和优化森林管理产生的森林碳汇并没有纳入清洁发展机制;另外,只有造林再造林项目产生的森林碳汇被纳入到清洁发展机制,森林碳汇项目的种类很单一,而且有关的申报、认证等程序非常复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林业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也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但其未来的快速发展趋势是必然的。因此必须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碳吸收和固碳;保护森林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林地的征占用,减少碳排放;大力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木本粮油包括生物质能源林;使用木质林产品,延长其使用寿命,最大限度的固定二氧化碳;保护湿地和林地土壤,减少碳排放。

参考文献:

[1] 张秋根.林业低碳经济探讨[J].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林业经济,2010(3):36-38.

[2] 王春峰.低碳经济下的林业选择[J].世界环境,2008(2):37-39.

[3] 林德荣,李智勇.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排放:一个综述视角的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0(2):1-4.

[4]文冰.基于低碳经济的林分质量改造分析[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 , 2009:179-186.

[5]贾治邦.全面发展林业,助推低碳经济发展[J].高端论坛2010(3):18-19.

[6] 魏远竹.产业结构调整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1):72-75.

[7]相震.碳减排问题刍议[J].环境科技,2009(2):1-10.

[8]谢高地.碳汇价值的形成与和平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0.

[9]谢本山.森林碳汇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05-206.

[10]陶波,葛全胜.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11(5):142-157.

篇8

碳达峰:在某个节点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顶峰,并呈现出下降的一个趋势。

碳中和: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节、植树造林、优化资源配置等治理二氧化碳的手段,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甚至是回收利用,以此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的。

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时代,全球的温室效应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人们在感受到环境逐渐恶劣的同时,也在不断为治理环境而努力着,毕竟这关乎着人类的共同家庭,所以环境治理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一些环境治理的热点,其中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两个常听到的词,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它们的含义。

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都是属于二氧化碳治理工程中的一种概念,而在这项工作中,有一个概念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碳排查。碳排查这项工作主要是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作为单位,来统计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这个排查工作,在整个二氧化碳治理体系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统计清楚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针对性地去处理,做出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做到碳达峰和碳中和。

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治理好环境,调节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而且,从大的方面来说,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有重大意义。

碳中和碳达峰的含义及意义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中和碳达峰的意义:碳达峰碳中和是系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覆盖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高耗能、高排放部门,涉及生产和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等各方面。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科学的行动方案,有助于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法

不能只依靠节能提效带来的能源需求降低,也不能只依靠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能源电力部门脱碳,而必须依靠各经济部门和各能源行业的全面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呼唤着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市场的有效激励,需要有突破性技术支撑。

篇9

被访者:云南某高校教师 肖女士

《时代财富》:你所理解的低碳生活是指什么?

肖女士:对我而言就是,少开车,减少对塑料用品的使用。现在昆明不是限塑嘛,塑料袋肯定是用的很少了。养室内植物,净化空气。网购应该也可以算一项,减少出门嘛。

《时代财富》:在工作中呢?

肖女士:电子办公,减少用纸,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离开办公室时候,注意关电脑,特别是显示器。

《时代财富》:看来,你对低碳生活还是很了解的。你有没有想过向身边的朋友推荐低碳生活方式?

肖女士:现在的人都很自我了,教条式的宣传没人听得进去,做好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周围吧。

被访者:昆明某公司职员张先生

《时代财富》:了解低碳生活吗?有没有参与过低碳生活?

张先生:初略了解。实际也参与了。比如我选购的车是小排量的,算是对减排的最大贡献吧。

《时代财富》:你对百姓参与低碳生活有何建议?

张先生:恕我直言,我们百姓过低碳生活对环保的作用不明显,更谈不上什么贡献。现在公务用车占很大比重,建议把公务用车都换成小排量经济型轿车,为低碳生活作表率。

被访者:某公司职业经理左先生

《时代财富》:你了解过低碳生活吗?它有什么要求?

左先生:低碳生活指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消耗。

《时代财富》:你有没有过低碳生活的想法,是否支持过低碳生活?为什么?

左先生:有这样的想法,我非常支持。我就是个环保主义者。

《时代财富》:过低碳生活,你觉得自己可以做到哪些?

左先生:减少开车,如果能坐公交,尽量坐。不买能耗大的产品。不买奢侈品。

《时代财富》:如果提倡大众过低碳生活,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左先生:难度大,因为现在大家财富比以前多。绝大多数人还是以自己为中心,就比如现在汽车保有量。都知道堵车,都知道排放污染,但是你让他不开车,怕没几个愿意。

怎样过低碳生活?

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

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篇10

何为“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能量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低开支的一种生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生活。所以,“低碳生活”又被称为“绿色生活方式”。如果全世界人民每天都实行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一年可减少将近65亿吨的二氧化碳,可见低碳生活有多么重要!

那怎样才算过低碳生活呢?很简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看看我家的“一日低碳”吧。

早晨,一起床,我便拉着爸妈步行去早餐店吃早点,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减少汽车尾气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谓“一举两得”。回到家,打开冰箱想拿冻肉准备让妈妈烧熟,这时我猛然想起,吃肉会增加而二氧化碳的排放,连忙去买蔬菜。过了一会儿,妈妈开始洗衣服了,洗完后,把湿漉漉的衣服放进了烘干机。爸爸见状忙阻止妈妈:“不行,用烘干机会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快把衣服晾到晾衣绳上!”因为天气有些冷,爸爸开了热空调,我俩躲在温暖的电视间里享受。

因为天气有些冷,爸爸开了热空调,我俩躲在温暖的电视间里享受。妈妈却急匆匆地跑过来,说:“快关了,难道你们忘了,空调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多哩!”“唉,怎把这事儿给忘了!”我恍然大悟,连忙关了空调。晚饭后,我们全家出去散步,既节省电,又能放松心情,多好啊!这就是我家的“一日低碳”,既环保又健康,快去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