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支付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网络安全
1.电子商务支付方式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信用和安全问题
无论在哪个国家的哪种电子交易方式下,网络安全问题总是令消费者十分担心和在意。而令人不甚满意的是,这一问题在世界各国均存在,我国自然也不例外,浙江就曾经发生过“银行卡”案件。如果消费者在每次使用银行卡后,对方都能通过电脑得到你的全部财务记录,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事实上,这一现象也令很多消费者对使用银行卡进行网络购物望而却步,因为消费者不知道这些进去你账户的人会是怎样的电脑专家或金融高手,但他们却知道自己对金融与电子商务的掌握程度有多深。
1.2电子支付与认证统一上的问题
在这里,主要有SET 与 SSL 两种安全协议,前者是一套在线交易的安全标准,由 VISA 和 MASTER和多加科技机构共同制定。后者是一种安全通信协议。国际上并未确定该由这两种协议中的哪一方作为未来发展方向,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也是由于这两种协议自身的优缺点导致。SET 协议比 SSL 协议复杂,但在理论上,也占据着更高的安全性,因为它不仅加密两个端点之间的单人对话,也加密认定三方面的信息,但 SSL 却只是加密第一项。但是 SET 却由于过于复杂而对消费者、商户和银行方面的要求过高,由此在推行中难免遇到一些阻力,但 SSL 却并不受此项因素干扰,它相对便捷,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现实中的安全需求。
1.3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因此导致了电子商务立法的滞后,这给网上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在相关法规的完善问题上,目前还有下列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关于电子支付的定义和特征。由于其是借助网络发生的一种行为,与传统支付相异,因此,在资金转移方面必须要有相关法律坐镇。
其次是关于电子支付权利上的问题。电子支付的当事人涉及到多方,包括付款方、收款方以及银行,某些时候还会涉及到中介机构。因此需要有相关法律来确定各当事人在支付活动中享受的权利和需履行的责任。
再者是关于电子支付的伪造、更该及涂销问题。在进行电子商务支付的活动中,我们不得不提防网络黑客对于数据的破坏、伪造、更改以及涂销问题,因为这一现象给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十分突出。
1.4银行业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存在差异
在我国,虽然有“手机银行”与“网络银行”这两种支付手段,但归根结底,它们都不过是利用电子终端设备的金融工具,通过利用高技术手段的工具并不能再金融服务的功能上做出一些实质性的突破,况且还面临着安全方面的缺陷,因此,为了在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支付的道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有必要加强加快新型金融工具的开发。
2.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的发展对策
2.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系统建设
银行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进行。在硬件上,银行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先进电子设备的购买,包括柜员机和大型计算机、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等深入到银行内部各个领域的电子设备,以提高电子化网点和营业网点的电子覆盖率。在软件上,银行方面要加大开发力度,对全国性和全行性的网络系统做系列应用系统软件的研发。
2.2加强对社会整体信用制度和在线支付安全问题的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最好普及 CA 认证。我们可以通过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传输技术、身份鉴别技术、病毒防治技术等安全技术来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其次,电子商务支付机构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来进行反馈信息的及时收集。最后,支付系统如果可以实现与第三方的密切合作,则对于客户建立网络信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3加强在线支付主体方――银行自身制度的创新
纵观现今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我们不难得出在线支付业务的需求十分巨大,这为传统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因此,银行如果可以将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进行有机结合,必然可以谋求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需要提到的是对金融业务体系的重构,由于电子商务的自身特性,它要求在线支付主体进行一定的整合与协同,因此,参与在线支付的各银行应加强合作,以建立金融门户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由此,网络将被作为银行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企业合作的平台。通过“一体化”的全方位服务来推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2.4加快相应法律和支付系统的完善进度
一个完善严格的法律环境是进行电子商务支付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我国需要加快这一方面的步伐,建立出相应法律法规体系。但仍需注意的是在线支付往往设计国际交际,因此,各国政府与金融业需要进行必要的合作和谈判,共同制定和完善相应法规。例如国际商会指定的《电子贸易和结算规则》即可作为我国在线支付立法的借鉴。此外,在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做及时的查处,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以此保证一个健康、有序的电子商务与在线支付的发展。
结 语
在信息化的 21 世纪,电子商务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传统商务活动的模式和格局,它在创造丰厚利润的同时渗入到了每个参与者的商务理念与生活方式之中。做好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对于保障电子商务平稳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基石作用,可以更好的推动电子商务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磊. 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微型电脑应用,2014,08:56-58+64.
篇2
摘要:电子支付以其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现金流、提高交易透明度等优势成为金融交易的重要方式,但当前电子支付还存在诚信度不够高、交易安全性不够强以及实用性还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当提高电子支付立法的位阶,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在交易过程中增强税控监督,在立法过程中应平衡好商家与消费者的权益,从而推动电子支付立法的进程。
关键词:电子支付;立法规制;解决;完善
又是一届两会时,围绕着国计民生的各种议题纷纷新鲜出炉,引得举国侧目。据报道,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表示,现有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严重,尤其是电子支付诚信度不够高、交易安全性不够强,他建议,要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支付法》,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专家意见,该提案对促进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对这个行业的规范,同时增强广大用户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信心。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信息时代的来临对立法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进入比特时代,网络正在深刻而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电子支付手段的出现正是这一影响在日常贸易领域的体现。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电子支付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其被赋予了方便快捷、省时省力,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现金流、提高交易透明度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之后,几年前还被视为“鸡肋”的电子支付转眼变为投资新宠。但是,电子支付蓬勃发展的同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正如徐龙代表所说的“电子支付规模大但不规范”,这也是他提出制定《电子支付法》的直接动因。当前在电子支付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是诚信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表示,诚信问题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事实上,这也是互联网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一系列矛盾的源头。寻根溯源,这与网络世界的特点有关。网络空间是由网址和密码组成的虚拟却客观存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的感官被屏蔽,只能通过一些符号来了解对面的“他”。就电子支付而言,交易的双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是连声音都听不到的,这种不能进行传统意义上互动的交易必然让人产生疑虑。就好像突然蒙住你的眼睛,然后让你走路一样,不管这条路你多么熟悉,心中总是无法完全释然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人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相信自己能够切实感觉到的人或事。
当今在某些电子交易领域出现“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现象,诚信问题始终制约着电子支付的发展。因此,立法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建立惩罚制度,惩处一些诚信缺失行为,达到“杀一儆百”之效,使那些“不信之徒”变为“不法之徒”,减少电子支付中的不守信现象;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法律的正面引导,使人们重新建立诚信信仰,从根源上切断“缺信”行为。目前,《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指引》、《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几部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正是做这方面的尝试。与此同时,建立完备的第三方平台,提供第三方担保也是解决目前诚信薄弱的有效方法。如支付宝、安付通等网上支付平台就十分受用。
二是安全问题。伴随着诚信问题而来的就是安全问题,我们建议不仅要制定《电子支付法》,也应该制定一部《信息安全法》,这是基于现有信息系统安全存在严重问题的现状提出的。在电子商务支付领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交易安全源于技术安全体系未成型。Web、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和强认证技术确实为电子支付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但是这整个交易链条还是漏洞百出,消费者和厂家、商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在一个完整的安全渠道内交易。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假冒商家骗取消费者钱财以及一些重要信息,给消费者造成了极大损失。电子商务支付的安全只能依靠两部分力量来维护,一是技术性安全体系,二是事后安全体系,即法律体系,而且,事实证明事后安全体系的构建已经远远超出“技术体系”的范畴,是对技术体系的有力补充。
三是实用性问题。实用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电子支付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在某个网上商城选择好了商品,等到支付时你发现,该商城只支持支付宝或者只支持财付通,这就会让我们很尴尬。现实生活中只要有人民币我们就可以随时支付货款,不会存在货币不兼容的现象。所以,在实用性上电子支付系统要更加开放化、灵活化。各运营商相互之间或者在政府的协调下,要建立一个广泛合作的平台,各个支付系统之间要可以自由转换,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自由贸易的目的。电子商务支付也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与传统支付手段分庭抗礼。
一部法律的出台总是在正反两种力量的交互推动下进行的的,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今天,我们之所以对《电子支付法》千呼万唤,就是因为一方面电子支付前景广阔,而且事实上也正逐渐成为我们日常交易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却也是问题多多,无法回避。在制定这部《电子支付法》的过程当中立法者还应当重点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电子商务支付的立法位阶问题。徐龙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诸如《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几部已有的法规存在立法层级不高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立法位阶的问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肯定是要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所以,我们可以想象,《电子支付法》至少应该是一部高层级的全国通用的法律。但网络是一个世界性的平台,电子支付涉及的可能是跨国甚至跨域业务,而在法律地域性的限制下,《电子支付法》对国外业务的监管只能“望洋兴叹”,立法者在制定这部法律时应该注意开放性、包容性和根本性的体现。同时要关注国际公约或者惯例中对类似事件的处理办法,在新法中吸收一定的国际元素,为今后的接轨埋下伏笔。
二是电子商务支付的税务监督问题。电子支付和传统支付相比较,呈现出较多优势,但是有一点,传统支付对于税收监管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而电子支付在这一点上似乎相对薄弱。当我们和商家面对面交易的时候,国家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发票、增值税发票等一系列凭证来进行税务监督,但是我们在电子支付过程中却无法为相关部门提供全部的纳税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税收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新法应该对电子支付过程中的纳税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保证。
三是立法过程中利益主体平衡的问题。在交易中,消费者显然是弱势群体。而当今电子支付手段的推广却并没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而是以商家利益为基点。无论是电子支付系统的技术特性还是推广方式都是以商家为中心,这对消费者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新法应该平衡各方利益,从厂家、商家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到消费者,在这个链条中,各方都应当作为平等主体通过合法与公平的途径来受益。
篇3
网上银行电子支付概述
所谓电子支付(electronicpayment),是指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将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用于资金流转,并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一种支付方式。
电子支付的实现方式有三种。
一为信用卡支付。该方式可以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中使用,在因特网上使用时,它可以在各个银行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在不同银行之间进行资金的流转,因而能够更为快捷地实现电子支付,是电干支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为电干货币。电子货币是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的一种非现金流通的货币,具有支付适立性强、变通性好、交易成本低廉等特点,是电子支付最为重要的载体。
三为电子支票。电子支票是指将传统支票改变为带有数字签名的电子报文,或利用其他电子数据代替传统支票的全部信息。电子支票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电子数据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用电子支票支付,能够节约人力物力成本,而且银行还能通过网络银行为参与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资金信息。因此,电子支票日益成为高效的电子支付手段。
现阶段我国网上银行电子支付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我国的电子支付法律体系和法律环境不完备。
电子货币的使用可能带来多种风险。比如,货币使用者因为电子货币所具有的匿名性和不可追踪性,在丢失电子货币后无法挂失止付;电子货币的发行者在破产或发生危机时,其发行的电子货币也会产生信用危机;违法犯罪带来的安全风险、电子货币本身存在的技术风险等。
目前,我国对电子货币的法律地位还未充分明确,包括电子票据、电子现金和银行卡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货币的相关法律还不完善,电子货币的发行和监管也还需探讨。虽然我国目前禁止除中国人民银行之外的企业和机构发行电子货币,但由于电子货币本身的定义和地位尚不明确,使得很多现实情况难以被认定和规范。这些法律方面的欠缺阻碍了我国网上银行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
(二)网上现金与票据清算规则不明晰。
我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中关于现金与票据清算的规则并不能完全适宜网上支付,支付损害的认定及其赔偿范围及责任在我国也尚无相应的法律规定。在我国现有的(调整后的)有关银行卡用以网上支付的法律中,没有区分经过授权的支付和未经授权的支付,持卡人必须自己承担未经其授权的电子支付的损失。比如对挂失前因卡及密码丢失造成的损失,由持卡人自行全部承担。
同时,我国的现行法律对消费者的利益考虑不是很多,对于保护消费者与鼓励高新技术发展两者之间的平衡也把握得不是很好。因为网络支付技术及其相关技术仍然属于比较新的技术,在对技术的把握上服务提供者、银行、认证机构等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普通企业和消费者在支付命令出现错误时很难证明过错是由谁导致的。而新兴技术本身具有风险性,如果让技术的提供和推广者完全承担由于这些未知的风险因素导致的责任,也会影响目前网上支付的发展和推广。在这个两难境地中,我国法律的制定者倾向于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即对银行等技术提供和推广者课以较少的举证责任,这样必然就会对消费者的利益保障不够。在这一方面,国外尤其是美国的法律规定值得我们借鉴。
(三)我国法律对于网上银行和认证机构的监管还很不够。
目前,有关权威部门亟需对网上银行和认证机构作出一系列的规定、规范,并进行有效的监管,包括其经营条件、信誉、实力和担保能力,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业务范围、业务开发与报批,安全技术与标准,软硬件支持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程序等。《电子签名法》虽然规定了一些认证机构监管方面的内容,但仍不够具体,对安全流程、认证服务、统一标准、实现交叉认证、细化电子认证,以及政府和企业在法律实施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等,缺乏详细的规定和描述。
应对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相关问题的法律对策
从法律的角度应对网上银行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目前可主要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一)完善电子支付的法律体系。
面对电子商务的浪潮,法律明显表现出了滞后性,这从客观上制约了电子支付业务的迅速开展。国家应组织力量进行相关的法律研究,制定新的法律以填补空白点,修改与之冲突的旧法律条文以适应新情况。例如,修订《票据法》已是当务之急。因为我国《票据法》的严格规定已经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网上支付的进行,承认电子文本的效力,承认电子签名的合法性是必需明确的。
(二)统一电子支付的行业规范。
电子支付的发展不仅给传统的支付方式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同时也给金融业带来了“重新洗牌”的极大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情况,我国金融机构要加紧发展电子支付业务,吸收融合先进的国际规范与惯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的网上支付标准和规范,以减少支付标准不一样带来的风险;同时必须兼顾消费者的利益,在制定规范的过程中切实为消费者考虑。
(三)加强对电子支付的法律监管。
在加快制定电子货币流通法规的基础上,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通过对其进入和退出金融市场进行审核,确保只有具有良好信用度和雄厚资金实力的机构才能进入电子支付系统,以防网络欺诈;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金融机构电子货币的发行资格、电子货币流通过程中安全支付标准的审查和监督,重视对电子货币风险系统控制的监管。
(四)加强电子支付的安全保障。
篇4
[关键词] 电子支付 发展 挑战
一、引言
电子支付是指通过电子信息化的手段使资金从交易中的一方流向另一方的过程,英文表示为e-Payment。电子支付实际上是把交易中使用的货币及各种单据用特定格式的数据流来表示,因此,电子支付过程本质上是这些数据信息的交换和处理。它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伴随着商务活动电子化而形成的支付流程电子化,是电子商务中最为核心和复杂的环节。
二、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安全技术的进步,电子支付技术也不断发展,支付手段越来越多。西方发达国家在电子支付工具的研发和推广方面投入巨大,大都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子金融结算网络,如美国的FEDWIRE、国际上的SWIFT与CHIPS资金支付结算网络等,为电子支付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这些国家的电子支付已基本普及,为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普及了信用卡。
我国的电子支付建设起步较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但我国近年来推广电子支付的力度较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施了如“三金工程”等一系列信息化工程和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为电子支付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也建成了多个电子支付结算系统。
1.银行卡系统
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的商业银行就先后建立了各自的全国性或地区性的银行卡支付系统,但银行卡只能在本行进行支付结算。从1993年起,政府就开始进行银行卡垮行信息交换中心的建设,并于1997年开通运行。2002年3月份,中国银联股份公司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银行卡垮区域的互联互通确立了统一标准。通过银联卡可方便快捷地进行垮行操作。同时,各银行发行的银行卡都已经开通了在线电子支付功能。
2.电子汇兑系统
电子汇兑系统是用电子手段处理资金汇兑业务的系统,可以提高汇兑效率。目前的电子汇兑系统主要在银行专用网上运行。
电子汇兑系统一般采用多级结构,由全国、省级、城市和县级处理中心构成。银行营业点接受客户的汇兑请求后,将相关票据以电子方式发送给相应的处理中心,再由当地的银行营业点面向客户办理取款手续。目前,三分之二以上的异地支付业务都通过电子汇兑系统来完成。
3.网络银行系统
我国的网络银行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的。当时,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银行开始通过Web页面向用户提供银行业务。目前,网络银行提供的业务主要有在线电子支付、账户余额查询、转账、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银行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银行系统。
4.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
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英文缩写为CNAPS)把商业银行(如中国建设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支付服务系统和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的清算服务系统二者整合在一起,通过这个统一平台,可以提供支付、清算、金融经营管理和货币政策等多种功能,该系统是我国全面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奠基石。
5.邮政金融系统
邮政拥有遍布全国城镇、农村的营业网点,因此它开办金融业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邮政金融系统主要面向个人客户,提供储蓄、汇兑、支付等多种金融业务。邮政金融系统也加入了银联组织,发行的邮政绿卡可以在任何一个银联网点办理业务。
三、我国电子支付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来,我国的电子支付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基于Internet平台的网络支付方式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问题。
1.网上支付硬件设施落后
用于开展电子支付业务的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网络通讯及银行前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显落后。近年来我国网络发展速度增快,但发展不均衡,与国际先进水平以及国内网络应用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县以下的银行机构,由于受资金、设备的影响,普及银行电子化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此外,普遍存在的网络带宽较窄、速度缓慢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运行效率和支付质量。
2.电子支付业务的支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信息泄漏。电子支付业务是主要应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清算和信息的系统。网络存在安全漏洞,无法保证网络中信息的隐秘性。例如:电信从业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很容易地获取网络中传输的信息;网络攻击者也可以通过搭线等方法,从传输信道窃取信息;二是假冒通信。互联网提供了灵活的数据交换机制,但同时也给假冒通信以可乘之机。网络外的用户,只要将他的设备配置成与网络内的设备相同,就可能欺骗总部,与其进行通信;如果网络外的用户将他的设备配置得与总部的设备相同,并采取一些措施将总部的设备阻塞,他就可以假冒总部,欺骗网络内的所有网点。三是假冒信息。攻击者窃取了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后,采用一些并不复杂的技术,尤其是在内部人员的配合下,就能进行信息的假冒。例如,重复进行一些本已完成的业务等。这都是电子支付中的安全隐患,如果解决不好,将会给消费者、企业、银行各方带来重大损失。
3.信用风险的恶性循环会危及银行业
开展电子支付业务的整个过程几乎全部在网上完成,这种支付方式的“虚拟性”,一方面推动银行业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使交易对象变得难以明确,交易过程更加不透明。电子支付指令未被广泛接受使得电子银行比传统银行具有更大的信用风险。强大的负面公众舆论将导致银行资金或客户的严重流失。由于银行本身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它们往往会依靠第三方的服务供应商(即提供高科技的专业技术服务公司)来承担银行的外包业务。这一领域仅由少数几个技术服务供应商来控制,一旦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出现了问题,就会有很多银行连带受损。
4.技术规范和实施标准缺乏统一规划
对于身份认证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数据加密强度、商用密码产品、通讯安全控制措施等电子支付业务的核心技术等关系行际互联的技术参数,都没有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目前各家银行各行其是,互不兼容。更有甚者,商业银行系统内部也不统一,省级分行自行开发运行电子支付业务,自己建立CA身份认证中心。这种状况弊端很多。首先,各行网上银行业务标准不一,技术各异,对以后的互相合作、互相联合非常不利;其次,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商业银行自建CA认证中心,自己为客户颁发数字证书,自己验证客户身份的做法,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商业银行将处于被动局面。
5.相关法律法规缺乏
迄今为止,我国银行开展电子支付业务已经有7年多了,但国内法律法规还不能给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涉及计算机和网络领域的立法工作还相对滞后,缺乏保障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活动有效开展的法律框架体系。一些基础性法律尚未出台,而《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均未涉及网上银行的业务。目前除了《安全法》、《保密法》外,仅有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在起作用,致使银行在可能与客户发生的纠纷中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此外,对传统交易方式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等如何在电子介质中应用,电子记录如何作为证据等问题均无明确规定。
6.监管措施不完善带来风险
首先,电子支付的业务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没有了以往的签字、盖章及纸质凭证。其次,客户、银行都没有各种密码和相应的保护措施,使监管当局无法收集到相关的资料进行调查。再次,银行业务的各种账目和业务记录都可以不留痕迹地修改,监管部门看到的数据不能正确地反映银行状况。电子支付业务不仅易于诱发网络犯罪,还容易产生各种业务风险。电子支付业务的这些特点,给金融监管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巴塞尔委员会及各国银行监管当局正密切关注网络银行的发展并进行研究,我国电子支付监管方面的法规更是空白。
7.诚信度太低和认知缺失
据调查,电子支付工具的用户群一般定于20岁~35岁,因为使用互联网的用户主要集中在这一年龄段,他们上网并尝试网络消费,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消费能力。目前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他们最担心的是支付后获得的服务以及产品非网络购买时当初所想,商品质量问题使用户心理不安全。很多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电子支付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一是电子支付的应用开发不全面。另一个是国内使用银行卡的人很少,使用电子支付的人就更少了。目前阻碍电子支付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网络教育不全面。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电子支付。另外,支付公司并未真正地用商品价值和服务来吸引用户,并且引导用户来定购。
8.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问题
由于市场集中度比较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竞争激烈,同时与银行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关系,在网上银行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受到银行的竞争,因此往往打出低价策略,毛利很低。目前第三方支付得到的手续费最低只有交易额的0.5%。激烈的价格战和免手续费支付形式的存在使得国内支付公司很难盈利。
9.国内计算机技术水平低影响网络银行的进程
目前,网络银行的发展潮流势不可挡。国内所有银行都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制作了自己的主页,已经推出了或正在推出自己的网络银行或网络银行业务与服务。但这些网络银行也都不是尽全尽美、尽如人意的,它距离客户要求的服务还有很大实质性的差距,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我国的几大商业银行虽然都了自己的主页,使大家可以通过Internet来对它们进行更多的了解。但是,对于我国银行系统,网络银行从技术层面来说是一套全新的集成技术,我国的计算机水平低下直接影响到网络银行的技术革新和发展。国内网络银行的设计及安装都是国外工程师完成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这对我国网络银行的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具有相当的水平,关键的技术及设备都为自己掌握和制造时,我国的网络银行才会有较大的发展。
10.观念和习惯问题
长时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习惯。而电子支付彻底改变了传统支付方式,可能轻点几下鼠标就花出去成千上万的钱,而且交易方看起来只是几张虚拟的网页。要改变消费者和企业使用多年的支付习惯,需要相关各部门做出长期、大量的工作。
四、结语
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越发重要,而解决好电子支付这个瓶颈迫在眉睫。现存的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在短期内解决,有些则是长期都将存在的问题,只有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来逐步解决。鉴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并非如何推动支付技术的进步和探讨具体的模式,而应是如何培育市场与构建和完善支撑环境。只有在全社会建立起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信用体系,优化电子商务相关法律环境和配套设施,提高电子支付的安全可靠性,才能逐步激发出电子支付市场的热度,最终探索出适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电子支付模式。
参考文献:
[1]张 磊等:电子支付与安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8
篇5
一、支付宝服务的法律性质及非银行电子支付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
“支付宝”,是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针对网上交易而特别推出的付款服务,它的功能就是为网络交易的双方乃至线下交易者提供“代收代付的中介服务”和“第三方担保”。支付宝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国内网上交易资金安全的问题,特别是为了解决在其关联企业淘宝网C2C业务中买家和卖家的货款支付流程能够顺利进行。其基本模式是买家在网上把钱付给支付宝公司,支付宝收到货款之后通知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物之后再通知支付宝,支付宝收到通知才把钱转到卖家的账户上。“支付宝”以其“中介入模式”的信用中介业务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在线支付的解决方案,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网上交易的信用不足,减少了网上交易双方所面临的网上信用不确定性的风险,从而促成双方做出网上交易的决策,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支付宝”发展成为一个使用极其广泛的网上支付平台。
“支付宝”的业务属电子商务的网上支付体系。网上支付又称电子资金划拨,它是电子支付的一种,是指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手段,将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用于资金流转,并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支付方式。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支付宝”的构建模式在技术和商业运营上实现了设计者的初衷,取得了成功。在法律层面上,“支付宝”的设计者基于其对现行法律的理解和把握,力图将“支付宝”纳入现行的法律框架内,以期不挑战现行法律制度的规定。支付宝公司将自己的身份标注为信用中介人,将“支付宝”的网上支付平台业务定位于商业担保业。尽管支付宝公司将“支付宝”定位于担保业,避免将自己称为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但实际上其业务触角已伸展到金融行业。网上第三方担保业务属担保业,当无疑,但网上支付中介业务能否纳入担保业的范畴,能否以担保业覆盖,则另当别论。“支付宝”作为网上支付的平台,充当电子支付中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吸存资金、开设账户、发行电子货币,实质上已涉足到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其充当电子支付中介收取手续费和利用时间差占有客户资金及相关业务模式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如出一辙,客观上已经具备了网络银行的特征和功能。对“支付宝”这样的功能,有人以“支付宝”吸收存款的业务系附属于信用卡结算或电子货币结算的非独立业务,而且在很多情形下都是以银行为中心开展的为由,否定其“银行”属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尽管“支付宝”在实现其业务的过程中,少不了银行的合作,但这种合作主要是依赖银行作为清算管理的核心,通过银行网关将网上支付指令最终进入其后台处理系统,进行最终的资金处理。从功能上看,“支付宝”只是借用了银行的清算业务模块,而其开户业务模块、授权业务模块、支付业务模块、系统管理业务模块等网络银行的主要功能模块均是独立的系统。其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并不限制和排斥彼此之间在网上支付业务拓展上的竞争。
“支付宝”这类非银行支付中介组织的设立及开业须获得政府监管机构的行政审批及许可。存在的并非就是合法的,利用法律的暧昧游走于规则的缝隙之间,我们有理由质疑“支付宝”的合法性。
二、支付宝与客户之间的合约及法律责任问题
“支付宝”作为一个非银行的网上支付平台,其参与主体众多,涉及银行、客户(消费者)、商家、网络运营服务商、认证机构等。可形成三个主要的合同关系,即消费者与商家的买卖合同关系、支付宝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服务合同关系、支付宝公司与合作方的合作合同关系。其中支付宝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服务合同关系乃是“支付宝”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二者间的合同条款及违约责任特别是网上支付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问题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支付宝公司与客户的服务合同文本包括规则和协议两部分,规则有《支付宝交易通用规则》、《超时规则》、《争议处理规则》和《安全措施》文本,协议有《支付宝服务协议》和《支付宝认证服务协议》文本。这些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定义条款、服务内容、支付宝的使用方法、用户的义务及承诺、减免责任条款等方面。该等文本是支付宝公司事先拟就的,作为开立“支付宝”账户的条件,客户一般只能接受或拒绝,若客户需要申请支付宝网上在线支付服务,则须先行注册,以网上在线注册登记之方式接受支付宝协议的所有内容,客户对条款只能附合,不能修改。这些规则和协议,其实质是格式条款。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以及诚实信用与公平的原则,格式条款订入合同应采用明示的原则且须经相对人同意。格式条款须在交易中不属“异常条款”。由于相对人对于订入合同的格式条款通常不会去阅读,或虽经阅读却不能理解条款的内涵、意义及效果,所以即使相对人同意受其约束,对其本身的意思表示仍不太有具体概念,相对人必须期待该格式条款所载的内容恰好涵盖该合同所涉及的特定交易种类的各个方面,在此情况下,格式条款所设定相对入的义务或负担,必须以相对人在正常情况下所得预见为限,以保证交易的公平性。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有人说,“网络具有天然地适用格式合同的条件及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合同条款较高的隐蔽性令作为合同相对人的消费者往往忽略其中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因此,这就要求格式合同的提供方应当以醒目的标识提示合同相对人注意合同条款的存在,并负有对格式条款的合理性提示的义务和对合同内容变更的告知义务。但从支付宝网页的用户注册界面看,支付宝公司在对格式条款提示方面及对合同内容变更的告知义务方面并未做到“使之显著化”也未采取其他特殊步骤提请注意。
利用网上在线支付工具和系统,人们最担心的就是支付安全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支付宝可能会出现因过失、欺诈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等因素而致使资金划拨失误或延迟的现象,造成损失。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支付宝”错误执行客户电子指令,给客户造成损失。
第二,“支付宝”电子支付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其安全设计存在缺陷并被黑客利用,或数据传输系统被攻破致用户资料泄露,造成客户损失。
第三,“支付宝”系统由于其硬件发生技术故障导致整个或部分系统瘫痪,使业务不能正常继续,延误或不适当执行了客户指令,造成客户损失。
第四,“支付宝”因合作方的原因,导致指令发送错误,造成客户发生损失。
很显然,按照传统民商法的原则和规定,上述几种情形下的损失,均应认定为支付宝公司承担。因为:上述①情形,支付宝公司构成违约;上述②情形,支付宝公司不能简单地以不可抗力来免责,支付宝公司对自身系统的安全和信息保密负有认真和谨慎义务,有责任在物理上保证电子支付业务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能够避免电子支付交易数据在传送、处理、存储、使用和修改过程中被泄露和篡改;上述③情形,按合同法的严格责任原则,支付宝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上述④情形,属第三方责任引起的损害赔偿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宝公司本身即使没有过错,也应向客户承担民事责任,支付宝公司不能将之归于不可抗力免责。
对于上述几种情形下的风险责任,支付宝公司在其提供的格式合同中都有预见,并将②、③、④情形做了免责的规定。“支付宝”作为电子支付的信用中介,提供的是安全电子支付服务,因而其应防范并承担支付风险,然而支付宝公司的格式合同未能合理地配置其与客户间的权利义务,其关于交易“异常”免责的规定将风险责任更多地分配给了客户,这有悖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确认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交易原则。一旦客户与支付宝公司就风险责任发生纠纷,笔者认为,这些免责的格式条款对双方不应有约束力。
篇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环境方面的差异较大,贸易支付形式未能统一,给交易主体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衍生出了新兴的货币支付结算方式,其中中国的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相当普及。不仅如此,随着一带一路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旅游。微信和支付宝便捷的支付特点,使得它们成为大多数游客到东盟国家旅游时的首选支付方式,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即是跨境电子支付。然而,这种支付方式在跨境使用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典型的例子就是尼泊尔禁止中国游客在尼泊尔境内使用微信支付的事件。
(一)跨境电子支付的定义
判定电子支付行为是否跨境,不应局限于结算终端所在地点进行判定,还应考虑自然人流动的因素来补充判定。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5年1月下发的《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第2条可以作为参考帮助我们理解跨境电子支付。基于此,我们可以对跨境电子支付做出如下定义:跨境电子支付是指交易主体不直接发生资金的往来结算,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搭建支付平台充当支付媒介,实现资金在各交易主体之间的划转,其中涉及到的交易主体包括银行、买卖双方,只要有一方交易主体是境外的,即可认为是跨境电子支付。
(二)跨境电子支付机构的法律地位
跨境电子支付机构属于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的一种特殊支付机构,特别地,支付宝在用户服务协议中明确表明其提供的是中介服务,在各类交易中只负责办理资金的托收托付业务。可见,支付宝已将自身定义为中介服务机构,在交易过程中发挥用户管理人的作用。法律主体的权利能力是指享有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可以判定法律主体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如何判定跨境电子支付机构的法律地位,理论界看法不一,主要有“商业银行论”、“支付组织清算论”和“非金融机构论”。
(三)跨境电子支付服务中各方法律关系
从交易对手来看,跨境电子支付服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消费者位于境外,商户位于境内。二是商户位于境内,消费者位于境外。两者都通过跨境电子支付平台进行交易。尼泊尔禁止微信支付事件属于第一种模式,因此本文以第二种支付模式为例分析各方法律关系。在分析上述法律关系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在尼泊尔禁止微信支付事件中跨境电子支付的流程。其中境内消费者和境外商户属于买卖合同关系,境内消费者和跨境电子支付机构属于中介支付服务合同关系,跨境电子支付机构和境外商户属于平台合作关系,跨境电子支付机构和中国银行属于委托支付合作关系,中国银行和尼泊尔银行属于支付结算关系,尼泊尔银行和境外商户属于委托支付结算关系。另外,中国和尼泊尔的税务征管部门分别负责对境内消费者和境外商户这端的交易进行征税,双方相互协作进行情报交换。交易行为只要发生在中国或尼泊尔税务部门负责的区域,当事国即可基于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主张征税。特别地,正常情况下的税收征管法律关系如图3所示中国税务部门在网络节点获取境内消费者和跨境电子支付机构的资金流动信息,并据此征税。尼泊尔税务部门在网络节点获取尼泊尔银行和境外商户的资金流动信息,并据此征税。该案中,尼泊尔禁止微信支付事件的导火索正是资金发生了不正常的流动,资金从境内消费者的账户流出,流向跨境电子支付机构,然后流向中国银行,最后越过尼泊尔银行直接从中国银行流向了境外商户。非正常情况下的税收征管法律关系:中国税务部门获取资金流动信息的网络节点同正常情况下的一致,而尼泊尔税务部门获取资金流动信息的节点发生了变化,前移到了中国银行和境外商户这一网络节点。然后中国银行和尼泊尔税务部门的税收情报交换机制不成熟,尼泊尔税务部门不能直接从中国银行获取资金流动信息,资金流动信息的获取还需凭借两国银行间的税收情报交换。
二、跨境电子支付中存在的税收征管问题
(一)税收利益难以分配
所谓税收管辖权,是指一国当局对特定的主体征税的权力。国际公认的两个税收管辖权基本原则:一是属人主义原则;二是属地主义原则。基于属人主义原则产生的管辖权也叫居民管辖权。按照属人主义原则的理解,一国拥有对其国民来源于境内和境外的收入享有税收管辖权,即该国居民对其来源于全球范围内的收入承担纳税义务。依照属地主义原则的标准,一国只对来源于其领土主权范围内的经营所得和劳务所得征税,对纳税人的国籍和居住地没有要求,该管辖权也称收人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当居住国政府和收入来源地政府同时对同一笔收入主张税收管辖权时,即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发生冲突时,便需要思考如何在两国之间合理分配税收利益。在本案中,尼泊尔当局认为,中国的游客在尼泊尔境内消费产生的收入属于海外收入,尼泊尔基于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享有税收征管与收益权。
(二)应纳税额难以确定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交易过程中商家普遍开具电子发票,这种方式高效便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电子数据极易被更改。加上电子支付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纳税人通过运用高科技技术来隐藏、掩盖相关交易信息,使税务部门难以发现电子数据被更改的地方,比如纳税人对销售网站渠道采用加密、授权的方式限制特定人员的访问。网络技术的非法应用加大了税务机关确定应纳税额的难度,为纳税人偷漏税提供了可能,使得计税依据的真实性缺乏保证。本案中,位于尼泊尔的中国商户私自将支付二维码换成中国境内的二维码,篡改交易信息,造成相关交易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假象,使得尼泊尔无法知道有多少收入是绕过尼泊尔的,从而无法确定具体应税额。
(三)纳税发生时间难以确定
通过跨境支付的方式结算交易资金,交易双方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交易完成后,双方主体便各自分散。税务部门通过对交易主体进行逐一询问的方式来核查交易发生时间,显得复杂繁琐。信息网络灵活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可以让网络上显示出来的交易时间滞后,这给商家推延纳税提供了机会,而尼泊尔的银行这方又无法全面掌握交易信息,这些因素都使跨境电子支付的纳税时间难以界定。我国现行的纳税时间确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支付方式来确定,另一种是依照收到货款的方式来确定,但无论按哪种方式,跨境电子支付的隐蔽性、灵活性、交易主体多元性等特点使得税务机关难以确定跨境电子支付相关主体的纳税时间。
(四)纳税地点难以确定
在数字化经济的背景下,常设机构往往是以虚拟的方式存在的,如中国商人在跨境电子支付平台上提供商品进行交易,这时就不存在物理概念的有形的常设机构。应将常设机构做广义的理解,该常设机构可以是虚拟化的,不要求具有物理化的存在,具有显著经济特征也可视为符合规定。
三、健全跨境电子支付税收征管机制
(一)加强纳税主体的纳税意识
税务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纳税主体的纳税意识:第一,要求经营主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完成一定量的税法课时的学习。第二,加强对纳税人的财会账簿的检查,一旦发现收支不符,即刻责令重做账簿,并停止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提供界面优良的网上纳税申报与缴纳平台,纳税人如果定期申报纳税,连续几个纳税期都没有违法记录,可以加大对这类纳税人的税收减免力度。
(二)引入中间商登记交易信息
首先,只要交易发生在尼泊尔境内,就应该对此笔收入进行登记。其次,审核交易发生的时间。最后,跟踪交易发生地点。中间商在中尼双方进行税收情报交换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三)确定MAP前置程序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基于维护经济主权的考虑,倾向于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税收争端。而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国内与税收相关立法尚不完善,当局处理税收争端的能力不足以与国际接轨,会倾向于通过协商的程序解决。因此,把MAP程序作为仲裁前置程序,构筑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可以平衡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利益。
(四)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网络数据信息共享依托于政府与政府间的数据交换、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交换、社会与社会间的数据交换,共享第三方机构、一体化公共服务网站、互联网数据和其他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同步共享提取,然后进行两国税务部门的内部共享。一方面,这有助于发现逃避境外税收征管的收入,防止税收流失。另一方面,能避免因重复征税而引起的征税过高问题,维持税收中性原则。
(五)完善税收情报交换制度
BEPS行动计划的内容包含了打击国际逃避税的内容,今后中国在与尼泊尔进一步完善双边税收协定时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写入到协定中,并同步修改国内立法以适应协定的变化。在新的税收情报交换制度还没制定出来,可以依照现行的中尼税收协定中关于情报交换的内容进行适用,日后再逐渐完善。
篇7
在互联网概念重新被资本市场追捧的同时,“鼠标+水泥”的电子商务也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从2001年至2003年,虽然不少企业的传统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得以进化,但传统的支付手段仍然阻碍着新商业模式挺进的步伐。而近三年来,电子支付市场每年都以高于30%的速度在成长,据相关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7年这一市场的总交易额可达到605亿元人民币。作为电子商务核心的支付环节正在加速电子化,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多种支付形式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的步伐更加轻快起来。
从某种角度来看,电子支付产业就是安全产业。那么,相关安全技术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后,安全电子支付的技术发展之路又将走向何方?
Web2.0的安全浪潮
支付安全的现象从1999年8848等电子商务网站风起云涌开始, 那时电子支付就成为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然而正是出于对这个环节的安全顾虑,使得电子交易的普及与发展受到了巨大阻碍,而“网银大盗”、“证券大盗”的出现,更使其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份业内调查数据显示,在Web2.0时代,在选择电子支付考虑的诸多因素中,64.5%的商户首选安全因素。39.8%的商户很关注电子支付是否快捷和方便。这同时也是支付公司和银行共同关心的要素。因为支付产业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安全产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从技术角度看,国内电子支付的安全系数远远高于国外,但是从支付安全管理而言,与国外还有一定距离。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少商业银行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比如使用第三方证书和动态密码作为支付安全的双保险等等。在关注安全的同时,电子支付的快捷和方便等因素也受到商户的重视。如何让商户更安全地完成支付,同时又能保证这一过程快捷方便,这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很大挑战。
面对目前市场现存的几十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商户以实际行动进行了投票。76%的商户首选支付宝,同时也选择YeePay、网银在线、银联电子支付等公司作为自己的支付合作伙伴。
从字面的定义来看,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近五六年来,国内电子支付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大致形成了几个模式。
一类是支付网关模式,这是电子支付产业发展最成熟的一种模式。包括银行和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的在线支付实际都是银行卡网关支付。但是这种提供的实际应用价值相对有限,而且并不十分方便。
第二类是拷贝PayPal。PayPal在美国做得很成功,但是从美国到国内,有巨大的时空变化,银行体系,商家和消费者习惯也是不一样的。现在看来这个模式在中国会遇到巨大的困难。
移动支付是第三类模式,通过手机让用户随时随地支付,然而手机可用性和安全性还是大问题。如果想通过手机发送短信买机票或者买一本书的话,操作起来还是很麻烦,而且短信通道加密也存在问题,安全得不到保证。这可能要等待3G网络发展比较成熟时才会蓬勃发展起来。
最后一种是账户支付模式。比如淘宝的支付宝、拍拍网的财付通、易趣的贝宝等都是属于账户支付模式。此外,我们还看到由YeePay易宝创新的多元化支付模式。这种支付模式会根据国内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支付需求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量身订制。
问题在于细节
面对众多的网络交易和电子支付方式,安全问题主要隐藏在哪些细节之中呢?
以目前火热的电子支付网站拍拍网为例,在构建安全稳定的系统架构上,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的:在应用层上采取措施确保不存在单一故障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架构设计上,确保水平扩展的能力,以便应付将来大流量、大容量时期,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扩容;在物理层上建立若干物理隔绝的功能区,避免黑客入侵后长驱直入;使用高端防火墙将重要的数据库保护在核心数据区,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在信息存储方面,使用公开加密算法对数据通信以及数据存储进行加密,确保了数据的完整以及安全性。
不仅如此,网页防篡改的技术也需要重视,以防止网站信息被非法篡改,避免对用户产生错误的引导;此外,采用高可靠的Linux操作系统,并对操作系统进行额外的主机加固措施,也是提升操作系统安全级别的重要手段。
在安全平台搭建方面,多元化的支付平台由于用户交易量非常庞大,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大多数的支付网关都很难杜绝拒付及坏账的现象。YeePay支付平台采用了双保险的支付架构,在拥有银行卡支付的同时还兼容了预付费充值记费的功能,彻底杜绝了拒付及坏账问题的出现。
走出安全迷途
电子支付系统的各种安全需求依赖于系统的特征和定义在其操作上的信用假设。一般来说,电子支付系统必须具备授权、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靠性,电子支付系统的各种安全需求依赖于系统的特征和定义在其操作上的信用假设。
完整性与授权
一个具有完整性的支付系统不允许一个用户在没有另一个用户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取走资金。为了防止行贿受贿,没有允许,系统也不能接收款项。授权构成支付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支付授权有三种方式:外部授权、口令和签名。
一、外部授权:在这种方式中,检验方(银行)通知交易的授权方(付款人),授权方通过一个安全的外部通道(如邮件或电话)同意或否定支付,这是目前用信用卡进行邮汇和电汇的通用方法。任何知道用户信用卡数据的人都可以发起交易,所以合法用户必须检查有关记录并主动地控告非授权交易。如果用户没有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三个月)提出控告,所做交易被默认为有效。
二、口令授权:对于一个用口令保护的交易,每个从授权方发来的信息需要一个密码检查值,这个值由只有授权方和检验方知道的密码计算得出,而这个密码可以是一个个人标识号(PIN)、一个口令或一个任意形式的共享密码。然而,短的共享PIN,如一个六位数字很容易遭受攻击,它们本身不能提供高级的安全性,应该只用于控制访问象智能卡这样的物理标记,因为智能卡采用安全密码机制(如数字签名)执行实际授权。
三、数字签名:在这种类型的交易中,检验方要求授权方的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提供一个原始的非拒绝支付证据,因为只有签名密码的拥有者才能签署有关信息,而知道相应公开密钥的任何人都可以验证签名的真实性。
保密性
这里所说的保密性是指防止泄露有关交易的各种信息,如付款人和收款人的标识、交易的内容和数量等。保密性要求这些信息只能让交易的参与者知道,有时甚至要求只让参与方的部分人知道。
可靠性和可用性
所有的交易方要求无论何时都可以进行支付和接收支付。支付必须是原子的,即它们要么完整发生要么根本不发生,不能处于一种未知或不一致的悬挂状态。付款人不希望它们的钱由于网络或系统的故障而丢失。可用性和可靠性假设基本网络服务和软硬件系统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为能恢复故障系统的信息,所有交易方需要某些可靠的存储器和专用重同步协议。
联机支付与脱机支付
脱机支付在支付过程中不牵涉第三方,支付活动只涉及付款人和收款人。脱机支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它很难防止付款人透支。在纯数字世界中,不诚实的付款人很容易在每次付款后将它的系统的本地状态重新设置到支付前的状态。联机支付的每次支付中包含一项授权服务(通常是开状行或押汇行的一部分)。显然,联机支付的通信量更大,但一般来说比脱机支付更安全。大多数已提出的Internet支付系统是联机支付系统。
所有的基于电子硬件的支付系统,包括Modx和CAFE(Condition Accessfor Europe),都是脱机系统。Modx是唯一具有脱机可传输性的支付系统,收款人无需去银行就可以利用他收到的资金进行新的支付。目前,CAFE是唯一强有力地支持付款人匿名和不可追踪性的支付系统。这两个系统为付款人提供了一个电子钱包,并防止伪终端攻击付款人的PIN码。
可信赖的硬件
为了防止(不仅仅是检测)透支,脱机支付系统(如智能卡)的付款人一端需要安装抗干扰硬件。抗干扰硬件也可以安装在收款人的一端,如POS终端的安全部件。在共享密钥密码系统中,若收款人没有预约单价而只有交易的总价值时,抗干扰硬件的使用是强制性的。在某一方面来说,抗干扰硬件是银行的一个袖珍部门,必须为开状行所信赖。
开状行的安全考虑无关,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保护密钥和执行必要操作的安全设备符合付款人的利益。开始,这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智能卡,但最终将发展成为具有小键盘和显示的不同形式的安全智能设备,即常说的电子钱包。
如果没有这样的安全设备,付款人的密码甚至他的钱就容易受到能访问其计算机的任何人的攻击,这是多用户环境存在的明显的问题。能够被其他人直接或间接访问的单用户计算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例如,非法分子设计的有些病毒程序能够窃取用户的PIN和口令,从而直接要求智能卡将资金转入指定的帐户。因此为确保安全,在用户和智能卡之间必须设置可信赖的输入 /输出通道。
安全密码
在很少甚至没有物理安全机制的开放式网络环境建立安全的支付系统必须采用各种安全技术,如用户认证、保密通信等。这就涉及到了密码系统
一、无密码系统:根本不采用密码意味着支付的安全完全依赖于外部的安全操作。如电子定货,只有在付款人发来的确认定货的传真到达后才能发货。First Virtual是一个无密码的系统,系统中的每个用户有一个帐号,在交换信用卡号时接收一个口令,但口令在Internet上传输时无保护,这样的系统易于因口令被窃取而受到攻击。
二、一般的支付交换设备:支付交换设备是一个提供预付和延迟支付两种模式的联机支付系统,如Open Market支付交换设备。体系结构支持几种认证方法,具体取决于所选择的支付方法。实际上, Open Market使用口令和两类可选的响应生成设备(安全NetKey和安全ID),因而用户认证是建立在共享密钥密码之上的。而授权建立在公开密钥之上, Open Market支付交换设备签署一个发送给收款人的认证信息。使用共享密钥密码的用户完全相信支付交换设备。
三、共享密钥密码:基于共享密钥密码的授权需要认证方和检验方有共享的密钥。DES加密、口令和PIN都是共享密钥密码的例子。由于双方完全有相同的密码信息,共享密钥密码不提供非拒绝支付。如果支付方和开状行对一项支付意见不一,就无法决定付款人或开状行是否进行该项支付。如果付款人要承担假支付的风险,那么用基于共享密钥的方式认证传送定单是不合适的。
四、公开密钥数字签名:基于公开密钥密码的认证要求认证方有一个密码签名的密钥和相应的公共密钥证书,这个证书由著名权威机构授予。现在的许多系统使用RSA加密,但有几种选择。数字签名能够提供非拒绝支付,这就解决了开状行与押汇行之间的矛盾。
一个使用相当普遍的用公开密钥签名的安全方案是SSL(Secure Socket Layer)。SSL是插口层通讯接口,它允许双方在国际互联网上安全通信。就其本身而论,它不是一种支付技术,而是作为一种保证支付消息安全的方法提出的。SSL不支持非拒绝支付。目前,使用公开密钥的完全支付系统有e-cash,Netcash,ikp的变种3kp和安全电子交易(SET)。
付款人匿名
付款人希望他们每天的支付活动保密,不希望无关的第三者观察和跟踪他们的支付,有时,也不希望收款人(甚至银行)观察和跟踪他们的支付。匿名意味着在支付时不使用支付人的身份,不可跟踪意味着同一个人不同的两笔支付没有联系。通过隐藏付款人与收款人之间的信息流,所有支付系统能够使外人不可跟踪。为了尊重收款人,付款人匿名能通过使用假名代替真名达到,有些电子支付系统提供匿名或不可跟踪性。
当前e-cash和CATE是提供匿名和对收款人与开状行不可跟踪的支付系统,两者都基于公开密钥和一种被称为“盲签名”的签名形式。所谓“盲签名”是指签名者不知道信息的确切内容。DigiCash公司的基于盲签名概念的e-cash,是一种提供高级匿名和不可跟踪的现金式支付系统。
在e-cash系统中,用户能从银行提取e-cash硬币,用来支付别人。每一个e-cash硬币有一个序号。为了提取e-cash硬币,用户准备一个随机序号的空白币,使序号不可见,并送到银行,如果用户被允许取得指定数量的e-cash,银行就签名盲币并返回给用户,用户然后使不可见的序号可见,以取得签名的硬币。签名的硬币就可用于支付另外的e-cash用户,收款人把e-cash硬币存在银行。银行记录序号以防透支,然而由于银行签名时没有看到序列号,所以它不能把硬币与先前提取的人联系起来。
技术原则上为确保Internet电子支付系统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但实现对各贸易方都安全(包括支付者的完全不可跟踪性)的系统是可能的。目前还没有一个占优势的系统,几个支付系统仍将共存。难以预言保护付款人隐私的支付系统的将来,因为这要涉及许多法律问题。面对汹涌而来的电子商务浪潮,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编者手记
安全之匙“随身行”
本刊记者 瑜文
在信息安全所涉及的众多领域中,电子支付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它和金钱直接挂钩,稍有差池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引起整个金融链的恐慌。二是其客户端分布广泛,形式各异,再加上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统一标准的安全技术平台。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限制,很多人宁肯相信硬件也不相信软件,因为诚信比支付更难解决。在缺乏诚信的大背景和环境下,消费者不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线下,都不喜欢用电子支付,因为面对面的交易存在诚信问题,更不用说是远程交易。所以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很多人会心存戒备,普及起来也十分的困难,这就使得电子支付陷入困境。不但诚信是挡在电子支付面前的阻碍,如行业监管、支付安全、消费者习惯的改变、风险管理和新技术的推出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电子支付发展的瓶颈。
我们知道,采用电子支付最重要的就是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等优势。用户只要拥有可以上网的终端设备,便可足不出户地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然而另一方面,这些优势的建立,需要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之中,而不像传统支付,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作。这就带来了安全上不可避免的隐忧。
篇8
一个首次发表的报告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电子支付企业命运的关注。
4月18日,央行2006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这是央行首次全面、系统地对外披露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的情况、相关数据以及未来支付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
央行副行长苏宁在新闻会上透露,近期将实施《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并出台《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强调对电子支付等新兴业务进行规范。
上述两个政策将直接决定目前存在的50余家电子支付企业的生与死。因为这些企业的“身份”还不明朗,他们开展的业务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政策正式出台后,紧接着将是电子支付牌照的发放,而有业内人士估计牌照数量最终不过10家左右,未获得牌照的企业将被迫退出电子支付市场。
早在两年前,央行就发出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后来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论证,包括数次组织支付企业和VISA、万事达等信用卡国际组织征求意见。由于涉及众多敏感问题,《办法》迟迟没有公布实施。这些敏感问题包括电子支付企业沉淀资金的处理、企业退出机制、外资可否获得牌照等。
2006年版的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设立全国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省一级为3000万元,对外资比例的限制为不得超过25%。
易观国际分析师宋星在接受《经济》采访时认为,从征求意见稿看,央行设定的几个门槛包括注册资金、企业盈利要求等主要是为了防范风险,这对那些实力强影响大的支付企业比如支付宝、首信易支付上海环讯等获得牌照应该问题不大。目前,电子支付企业在翘首企盼办法的出台,包括易宝支付、快钱等多家支付企业都在积极为申请牌照做准备。
不过,那些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将因牌照问题而退出。因此,在设定获得牌照的门槛后,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退出机制是政策部门不得不面临的棘手问题。
中国科学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潘辛平教授认为,应该降低门槛,先把企业引导进来,再逐步加强风险管理,最终让没有能力的企业退出。
宋星认为,退出是央行设定门槛的初衷之一,“这是早晚要面对又无法回避的问题,长痛不如短痛。”至于退出后如何处理已经发生但还没有最终完成的交易,并由此产生的沉淀资金处理,宋星认为,从技术上讲这些都好处理,分清资金的归属后,退回各自就可以了。
应该说,企业退出了,对用户(买家)来说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支付企业。而对商户(卖家)来说,结算时间滞后,用户的货款没能及时到账,以及支付企业收取了费用(手续费或年费),这两部分费用有待理清。宋星认为,要坚持平等保护支付企业和商户双方权利的原则。
不论怎样,牌照这把悬在电子支付企业头上的利剑将很快落下,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
风险潜伏
电子支付准确的称呼应为“第三方支付”,是在电子商务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的一个中立的支付平台,通过把电子账户与消费者的银行账户或者信用卡相连接,电子支付可以让人们实现在互联网上购买商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像支付宝一样依附于淘宝网等某个交易平台的非独立电子支付,这类还有PayPal(贝宝)等。另一类是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在这类企业中,素有一种“北首信,南环讯”的说法,另外前述的易宝支付、快钱等均属此类。
易观国际的《2006年第4季度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规模在2006年第4季度达到124.07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规模为120.3亿元人民币。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中,支付宝、银联和贝宝位列前三(详见附图)。
不过,由于激烈的竞争和缺少相应的监管等原因,电子支付市场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隐忧和风险。
去年年底,一位网民详细叙述了自己如何利用支付宝账户,通过虚假交易从信用卡套现的经历。这篇题为“用支付宝成功套现25000元”的帖子在网上广为流传,而利用信用卡套现是被央行命令禁止的。
通过电子支付还有可能被用来洗钱。去年反洗钱国际组织相关部门一份报告对此表示了担心,因为用户可以在网上匿名开立账户,所需仅是信用卡和银行账号,有时甚至只是一张长途电话卡。信用卡与银行卡还能追溯到个人,长途电话卡可以匿名购买,根本无从追到个人记录。
早在2005年11月,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现代电子支付与中国经济》报告中也曾警示:“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资金吸储并形成资金沉淀,如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则可能存在资金安全和支付的风险。”
在去年举行的2006电子支付高层论坛上,银监会业务创新与协调监管部主任李伏安表示,现在几个网上支付机构平常每日的沉淀资金有3亿至5亿元左右,甚至更多。
宋星说,独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沉淀资金并不大,真正大的是像淘宝网支付宝,易趣的安付通等非独立支付企业。
政策监管部门担心大量的沉淀资金容易造成包括道德风险在内的金融风险,而支付企业来说,这部分沉淀资金获得的收益比如存到银行产生的利息,到底归谁也是备受争议。
北京京华律师事务所律师丁涛接受《经济》采访时认为,从法律上讲,在交易没有彻底完成之前,这部分资金仍然属于买家,因此享有收益权。不过,目前还没有哪家支付企业公开承认沉淀资金的收益,更不用说把收益归还买家了。
倒下的大多数
电子支付企业的历史并不长。即使全球最成功的eBay易趣旗下电子支付PayPal也不过10年,国内最早的电子支付企业之一北京首信易支付1999年正式运行,上海环讯创于2000年,其他几十家企业绝大多数是在近几年才涌现的。
数据显示,最多的时候大概有五六十家电子支付企业,现在业务做得比较好的只有30家左右。在易观国际的宋星看来,目前业务比较活跃的,也是最值得关注的电子支付企业不过10多家,而真正盈利的更是屈指可数。
为了生存,很多独立的支付企业采取了种种办法拉拢用户。比如2005年出现了很多企业花钱买账户的事情。而买来后如果没有到某个商户消费,这些账户就都变成了死账户,没有任何价值。
电子支付企业的利润并不高,除了市场发育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其盈利模式单一。目前,比较成熟的也几乎是唯一的盈利模式是网关模式,即向收款方(卖家)收取手续费或年费。
支付宝去年底宣布,从今年2月起将对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以外的用户收取一定比例的技术服务费用,支付宝将从每笔达成的交易中,向卖家收取相当于交易总额1.5%的费用,上述两类用户仍然免费。
非常看好支付宝发展的宋星认为,除了牌照问题,支付宝最大的挑战来自其能否实现让免费用户向收费用户的平滑转变。“怎样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这是个大问题。”
现在,一些支付企业也在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比如服务于电子客票或企业的B2B业务,或是为互联网提供缴支付服务,也有的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话费预存或交费服务等。宋星认为,未来有的企业可能会开发与网关不同的模式,比如上述话费服务,就跟网关模式不同,不走银行,而是直接为交易双方提供结算服务,类似于运营商的一个渠道商。”
去年12月, 易趣旗下贝宝以1.05亿美元投资联动优势。后者是2003年由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合资成立的公司,主要为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提供结算业务。
同样在去年,中国移动开始在国内启动NFC(非接触式支付)商用试验。据称,这个被普遍解读为“手机替代银行卡”的应用已经预计将成为中国移动在今后的重头戏。中国移动拥有过2亿用户,如果成真,其将成为中国最大也是最具竞争力的支付清算组织。
今年初,国内网游巨头上海盛大宣布将电子支付作为主要业务发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子支付越来越成为一场寡头们才玩得起的游戏,单纯的电子支付企业面临被终结的命运。
不过,宋星认为,规模较小的电子支付企业最大的对手仍然是支付宝这样的企业,而不是上述众多行业寡头。“这是不同层面上的竞争,没法比。”
篇9
关键词:电子支付;网络外部性;双边市场
我国电子支付产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由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起步阶段逐步进人了高速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经济学特征逐渐显现。
一、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现状
(一)电子支付定义 在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中,将电子支付的定义界定如下:“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以下简称客户)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 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历经了传统支付向以网络支付为主的新兴支付的转变,其涵盖范围也从atm取款、pos消费扩大到b2c、b2b、c2c等网络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领域。
(二)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提高,互联网正在走进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据cnnic最新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平均年增幅达到了68%。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2010年网络购物市场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电子支付产业模式呈现出网络支付(b2c、b2b等)蓬勃发展,移动支付、电话支付蓄势待发的特点。网络支付按照机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商业银行支付网关、中国银联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平台。
1、商业银行支付网关 我国最早推出网上支付的机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支付网关系统由各家商业银行自行开发,制订统一的接口标准,通过与商户服务器直连,借助网上银行系统满足网上购物和客户商户间的资金结算的需要。银行支付网关的推出,有助于各家商业银行拓展新商户、收取结算手续费、扩大本行银行卡、网上银行的影响面进而绑定客户存款、获得综合收益。银行支付网关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近年来发展的重点及未来市场争夺的焦点。 2、中国银联支付 中国银联支付由银联公司与商户服务器联接。商户并不与发卡各商业银行连接,银联通过现有的银联收单系统实现各发卡行与商户间的资金清算。银联支付可以受理各家银行卡且支付方式简单,用户只需输入卡号、密码就可以进行付款,但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第三方支付平台 主要是指商业银行支付网关和银联支付网关之外的支付平台。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支付宝、网银在线、上海环迅、腾讯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由非金融机构创建,但已基本实现了与各商业银行的直连,能够受理各家银行卡,而且比普通商业银行支付网关功能完善、能够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因此虽然起步晚,但竞争力强,成为很多中小商户和网上支付消费者的首选。
二、我国电子支付产业经济学特征
电子支付产业中包含着众多的参与者:商业银行、商家、消费者、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监管机构等。各参与者之间关系复杂。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一些经济学特征逐渐显现。
(一)网络外部性特征 1、网络外部性定义 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mality)最早是jetlrey rohlfs在研究电信服务时发现的,后来的经济学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完善,katz和shapiro对网络外部性是这样进行解释的:网络外部性是指产品使用者来自消费该产品的效用会随着其他使用该相同产品人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的效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人(agents)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所产生的净价值的增值。网络外部性实质上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 网络外部性有正负之分,产品使用效用既会随着消费该产品的人的数量增加而增大,导致正的网络外部性;同样消费者也会因该消费产品的人的数量增加而增大外部成本,从而产生负的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不同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直接物理效果产生的外部性,例如电话网络、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等。而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产品使用数量的增加,该产品互补品数量随之增加,价格逐渐降低,从而间接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间接网络外部性比较典型的例子如电脑操作系统,随着终端使用客户数量的增加,在该操作系统上进行软件开发的公司逐渐增多,新软件产品不断丰富,从而进一步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该系统的终端,推动操作系统这个平台的价值不断提升。 2、电子支付产业网络外部性特征分析 电子支付产业的网络外部性同样既有正的网络外部性又有负的网络外部性。随着网上消费群体与商户群体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网络提供的物美价廉的丰富商品而不用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能够享受到电子支付带来的方便快捷的购物新体验;网上商家能够从网络这个巨大的无形市场中吸引到天南地北的客户,同时降低交易、库存等成本,赚取丰厚利润;同时电子支付的发展完善了电子商务产业链,大大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如银行卡、物流等产业)的发展。这些方面无疑都提升了电子支付产业的价值,是电子支付产业正的网络外部性的体现。 同时,电子支付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以及物流等电子商户相关产业联系在一起,它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网络上的隐私权保护问题,电子支付过程中,客户账户、联系方式、住址等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拥有此类信息的各相关机构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大规模客户隐私泄漏风险。再比如,电子支付实现方便快捷支付的同时,也引发了比如信用卡套现、网络洗钱等新型犯罪问题。这些又体现出电子支付产业负的网络外部性。 从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划分角度上分析,电子支付产业的网络外部性应该属于间接网络外部性。因为单纯电子支付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提升价值,消费者选择是否进行电子支付取决于网上商家的多少及产品种类,网上商家选择是否接受电子支付这种结算方式也取决于另一端消费者的数量。这就体现出了间接网络外部性的特征。
(二)双边市场特征 1、双边市场定义 目前常见的双边市场(two-sided markets)定义有arm- strong2004年提出的:双边市场是指两种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人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的数量。更确切的定义是rochet和tirole2004年提出的:平台两端市场的定价总和固定,如果交易平台上成交的交易总量与两端之间的价格结构有关,或者说与两端的相对价格有关,则这样的市场就是双边市场。
2、电子支付产业双边市场特征分析
电子支付产业是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按照双边市场的定义,双边市场是一种类似于“哑铃形”的产业结构。当平台对两端的参与者制定的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时,价格结构或两端的相对价格改变将影响到双方对平台的需求和参与平台的程度,并会进一步影响到平台实现的交易总量。在电子支付产业中,电子支付平台提供机构(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为网上消费者和网上商户提供结算服务的同时也对平台的两端实行收费,收费价格策略的制定既包含对消费者端收费价格策略,也包含对网上商户端的收费价格策略。 电子支付产业中只有电子支付平台两端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电子支付平台才能够正常运转,并在一定的规模临界值之后实现盈利。要使平台两端参与者同时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相较于平台两端的价格总水平,两者间的价格结构更为重要。在实际的电子支付平台运营中,常常采用定价平衡法则,平衡法则是指为平衡两边用户的需求,交易平台通常对一方采取低价策略或转移成本的方式,以吸引其来平台注册交易。具体来讲,就是仅收取网上商户的费用而对网上消费者低收费或不收费。这正是双边市场特征的明显体现。
三、我国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建议
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网络外部性及双边市场等经济学理论特征研究为促进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1、大力扶持,合理定价,促进电子支付产业发展
篇10
1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模式
按交易对象划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市场中常见的主要有B2B与B2C两种模式,B2B模式是面向旅游中相关的乡村旅游企业及机构,包括上下游中所涉及的旅行社、乡村旅游企业、商等的一种电子商务平台。B2C模式则是面对游客提供有关旅游信息及产品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其本质就是旅游产品在线销售,是当前旅游电子商务中的主要模式。国内目前主要以携程网为代表。
按运营模式划分有站点平台模式、分销模式、引擎搜索模式、直销预定模式。其中站点平台模式是为乡村旅游企业间、乡村旅游企业与游客间提供业务活动平台的模式,此模式以同程网为代表;分销模式主要是靠传统旅游产品而获取利润,其在线核心业务主要是客房与机票的预定,乡村旅游中常包括旅游线路的预定;引擎搜索模式主要是提供在线旅游服务及旅游产品价格对比,以去哪网为代表;直销预定模式则是省去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游客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旅游企业与游客的直接接触(如在线咨询、点评),而有利于乡村旅游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
2当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性差单兵作战是当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特点之一,各个网站主体多是仅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站和更新信息内容,旅游电子商务开展既没有政府和行业监管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此种情况之下的信息不对称便成为影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中国休闲乡村网(www.crr.gov.cn)”于2007年12月正式开通,这象征着国内乡村旅游开展电子商务跨出了新的一步,之后众多乡村旅游网站开始建立。但是游客对大多数网站也只能是对乡村风光、农产品以及乡村旅游企业等的简单浏览,至今大多未建成权威、全面、高效的乡村旅游行业信息资源库,乡村旅游企业未能有效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整合,网络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无法跟上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阻碍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
2.2缺乏个性化服务许多国内乡村旅游网站只是简单翻版国外乡村旅游网站,普遍存在景点介绍简单、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相关图片,特别是乡村旅游网站中重要的动态视频演示更是极少涉及;游客无法于旅游前在线体验相关旅游产品,包括乡村旅游中的采摘环境、垂钓环境、农耕文化等的在线体验;旅游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也存在内容混乱、单调、地域不祥等问题。同时乡村旅游网站对市场细分不明确、无法准确定位市场,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趋同,缺少特色。大量重复建设的网站让游客面对海量信息无法做出选择,乡村旅游中本来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难以与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相互衔接,加上网站与游客互动平台的缺失,使得一些乡村旅游网站难以引起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2.3网络信用保障度低对于在线电子支付的安全性至今仍然是影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在线电子支付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各大银行对网上交易安全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如电子支票、电子现金和信用卡等网上支付时常出现安全问题,许多网民是无法信任在线电子支付的安全性。网上支付体系的安全性问题短期内可能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在线电子支付存在的种种问题,再加上目前各银行间的通讯平台不一样,跨行业务办理的便捷性低,使得游客使用电子支付的意愿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有的乡村旅游网站只是提供在线预定然后线下支付,缺少了在线交易平台,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旅游电子商务综合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游客由于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信任缺乏,不仅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技术安全不信任,同时也包括了对游客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的不放心。游客将部分个人信息提交到注册成功的网站,由于黑客入侵可能性的存在,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旅游者的个人信息将被盗取,甚至存在着一些不正规的网站将自有的客户信息外泄给其他企业,进而从中获取利益的现象[3]。
3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3.1建立行业整合平台当前旅游市场已伴随着经济繁荣而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乡村旅游企业间也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时代,已经很难通过单打独斗使其自身得到发展,传统旅游模式也受到在线电子商务平台的冲击,甚至出现传统模式将消失的论调。而在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却常常陷入信息孤岛而不得不进行战略联盟,许多较大企业已开始建立基于分销系统与在线销售系统的旅游企业资源系统(ERP)。面对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局限性,需要打破各个包括旅行社、游客、旅游企业等在内的诸多旅游节点的信息孤岛局面,采用旅游协同管理系统构建一个协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具体的做法就是帮助旅游企业协调内外部的旅游业务活动,整合旅游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旅游信息资源,以促使旅游企业高效开展业务。正是基于电子商务理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协同电子商务延伸了协同商务理论,通过构建电子商务集成平台,为旅游企业及其合作伙伴提供信息共享、集成支付、协同业务流程等功能。它能够将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企业和旅游者集合起来,帮助其实现旅游信息共享、企业内外部协同,进而实现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构建一条高效的旅游产业链[4]。旅游协同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有效整合旅游中介商的技术以及旅游企业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实现企业间的联盟化高效发展。例如2010年5月1日云南康辉与凯亚公司合作开发的“懒猴在线”问世,它把客户资源与技术进行了充分整合,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3.2强化网站用户体验与自助定制功能现在旅游市场营销中不断出现了试吃员、DIY、试床员等大量新名词,由此看出了用户体验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乡村旅游企业及相关乡村旅游机构需要不断跟踪游客的需求,分析游客的消费需求特点,推出具有针对性的旅游特色产品。例如随着网络QQ农场等游戏的发展,现实版的QQ农场应运而生,乡村旅游企业就可根据游客需求划出土地供游客设计、使用。可以看出现实版的QQ农场是经过了网络版用户充分体验后而快速出现的。如何在线上与线下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订单服务以及信息互动平台,成为乡村旅游企业新的考验。乡村旅游网站应该在“虚拟旅游”空间上开辟新的天地,在建立现实旅游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或超越现实景观等手段,构建一个能使旅游者欣赏旅游景观、体验旅游活动或进行虚拟互动旅游的虚拟旅游环境,这将成为今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5]。再者移动互联已经兴起,国内手机在线用户呈爆发性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乡村旅游企业应把握机遇,与中介机构、信息服务商合作,开发个人移动信息服务,特别是在线旅游产品查询、预定等个。
3.3完善电子支付体系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信用卡、电子支付的普及程度密不可分,乡村旅游企业应不断加强与银行的支付业务合作,面向游客推出信用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电子支付方式,加强与快钱、支付宝等主流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商的合作,提高游客使用电子支付的便捷性,解决“在线预定,线下支付”的问题。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应及时更新防火墙和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网络安全技术,防止电脑病毒和恶意入侵,交易时需要有相应的用户在线认证程序,保证游客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此外,乡村旅游及相关机构包括乡村旅游协会、农业主管单位应该采取措施为乡村旅游企业的网上电子交易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