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遗产;民族文化;创新创业人才;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人类创造力的见证。

2001年,日本制定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以及各种文化振兴政策。今年2月,日本又出台了面向今后5年的“第二次基本方针”,方针揭示了现今文化艺术振兴的意义,即文化力是国家之力,文化艺术和经济紧密相连,明确指出了“文化艺术立国”的目标,日本文化厅长官青木保说:“面向21世纪,文化艺术非常重要,失去文化就失去了生存的目的。韩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1997年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1999年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法》,2001年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政府还设立“阿里郎奖”,嘉奖、鼓励那些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传统手工技艺正面临着断代、失传、消失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不但迫在眉睫,更是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现在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二是如何借助市场经营文化产业项目与公益性文化艺术事业,又不能完全借助市场的力量进行发展,而缺乏专门艺术人才是关键问题。。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产业政策如何完善,还存在立法层次低,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四是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课题以及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如何采取的针对性的研究。五是相关部门之间如何协调,行业组织和文化管理部门如何有效的合作,以形成合力,建立起政策规划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六是所生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产品过多,且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市场竞争能力减弱。可以看出,艺术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在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一个瓶颈,而在高校中认知传统文化,创造创新型富有时代中国精神的艺术作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也是迫在眉睫。

任何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是其民族精神的体现。但相对而言,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非物质文化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物质文化的载体已被物化为恒定的形式,表现为历史的、静止的,不可再生的,它的精神蕴涵隐藏很深,已远离它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不能潜心感受和解读,是很难把它全部激活、接受和传递的。而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的、活态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就在民众的真实生活之中,成为他们日常经验的一部分。其精神蕴涵有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这种生命线一旦遭到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机。因此,面对当今强烈的“全球化”、“一体化”的冲击,对这种文化的保护,实际就是对一个民族精神之根的呼唤、认同与养护,也是一个民族沿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历史上,因为自身文化的失传或被强行割断而解体乃至消亡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抵制强势文化的侵袭,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为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强势文化的冲击面前保持高度的文化主体性,是越来越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我们提出的严峻挑战。在某种意义上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身份的认识和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只有站在这样的立场,我们才能够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当代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责任心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保护工作,共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2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什么是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修订的《文化统计框架(2009)》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文化产业包括了文化创造、生产和传播等不同的阶段,是将想法转变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并在此过程中将所需的实践、活动和必要资源进行整合,而这些产品和服务反过来又会对消费者、参与者和使用者产生影响的一种产业。简言之,笔者认为文化产业是将文化产业化的产业。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笔者认为相对权威和全面的是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所修订的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2009)》一脉相承,与国际接轨的。

(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1)文化产业的内涵。笔者认为文化产业的内涵即狭义的文化产业,是指由市场主导,是经营性文化单位的集合。主要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推动文化企业发展壮大,调动更多非公益性资源和民营资本激活文化市场,生产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2)文化产业的外延。文化产业的外延,即广义的文化产业,包括了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集合,也称“文化事业”。是由政府主导,具有公益性质,通过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本文阐述的是狭义上的文化产业。

(三)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统一

在我国,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至少在政府文件的使用中还是有区别的,但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笔者更倾向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描述,因为“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高度统一的,内涵是一致的,定义和概念是可以互换的。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进程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定位和分类

(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确立。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确立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根据文化及相关单位生产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的类别重新组合。以此为我国文化及相关单位的生产活动提供依据,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宏观管理提供参考,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提供统一的定义和范围。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分类。根据以上原则,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确定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概括或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即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相关产品生产两大部分。若再按照我们更关心的产业类别划分包括:新闻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艺术业、文化信息传输业(互联网即属此类)、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广告业即属此类)、文化休闲娱乐业(景区及游乐设施即属此类)、工艺美术品业(包括销售)、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业(版权、印刷、经纪、会展即属此类)、文化用品业(玩具、文具、乐器、视听设备、烟火等即属此类)、文化专用设备生产业,共十个大类。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在识别文化创意产业时起到原始标尺的作用,同时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出发点。“文化”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原材料”,同时也是形成产品反作用于具有此“文化归属感”的目标受众。可以说,“文化”具有经济学上的双重性,既是生产资料又是客户群体。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在于创意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是我国政府激励政策的缩影。由此可见,解放全民的思想,激发大众创意创新意识和潜能才是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和推手。当然,文化创意产业从起源到发展就更离不开创意创新的意识,而且比任何产业都更依赖创新。所以,创意创新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也具有两面性,既是原点又是推手。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已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新媒体、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渠道的快速兴起,不断催生出新兴文化业态和产品内容,也大幅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率。反过来,“文化创意”也为其他产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信息、文化+服务、文化+制造、文化+体育、文化+旅游等多样的、新颖的创新发展模式,尤其对传统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的影响更加宝贵。

三、现阶段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和现状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和国际地位

随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当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格局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拥有各自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实力,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多数处在探索和发展的阶段,未能形成世界性的影响。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

2014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7000美元,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规模也较10年前有了大幅提升,约占到了GDP的3.77%。一般而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才能称之为支柱性产业,可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不可否认,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少数几个总供给还不能满足总需求的领域之一,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这也与我国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转变的总体趋势是相辅相成的。

四、简述其他最具文化创意属性的相关行业

我们在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候,笔者认为不得不提到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划分,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并未纳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因为“虽有部分活动与文化有关但已形成自身完整体系,以免削弱本分类的文化特征”。但笔者认为此解释不免有失偏颇,不论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还是经营本质看,旅游和体育产业都应该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按照国际上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其他机构和研究者的观点,也都将旅游和体育产业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一)旅游产业的文化性

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完成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4)》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当然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而且“仍居于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市场规模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呈现出与新兴平台相结合的新趋势”。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产业不论从经营对象本身(人文风光、历史古迹等本就是人类文明的遗产和智慧思想的成果)还是发展路径的特点,无不体现出文化性和创意性。

(二)体育产业的文化性

体育除了竞技因素之外,文化性、娱乐性、群众参与性才是其真正维系受众的核心,若脱离了体育的文化性,就不会形成产业化。已故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说过:“百年奥运沉淀下来的是奥林匹克的精神和文化”,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先生在参观英超热刺俱乐部青训营时不禁感慨:“两个半小时的参观,我们感触更多的不是场上运动员技能战术的培训,而是文化。发展足球最终还要回到足球本身,需要足球的土壤和文化的支撑”。足以见得“文化”是体育产业最重要的属性。

五、结论

篇3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财税政策研究”(201610378055)研究成果;指导老师:罗鸣令

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日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历史经验表明,作为较早提倡创意产业的英国,创意产业对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分类,各国有不同的表述,但表达方式都是相似的社会和经济现象,其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创造力是核心,这强调创意结果和文化内容的重要性;二是注重创新人才的主体地位,着重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结合;三是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个主题或文化元素的重要性,依赖于开发和营销知识产权的技术,将创意以工业化形式形成产业。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某些领域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产业方面的形式开展和文化宣传工作尚不充分;其次是文化产业科学和技术能力不足,发展还不完善。在相关报告中显示2005~2014年我国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3%,2014年全国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23,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同期GDP增速高3.9%,占GDP的比重为3.76%,比上年提高0.13%。这些数据显示,我国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一些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占GDP比重达到25%、日本为20%左右、韩国高于15%,我国显然落后很多。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西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仍未发展起来。同时,我国创意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总体不足、人才结构上存在不平衡,即主要集中东部地区,农村的文化创意产业发挥空间不多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二、财税政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机理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点,在某些方面表现了明显的市场“失灵”,这就要求政府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介入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部分文化创意产品有公共产品性质。具有非竞争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如广告、公共产品等艺术作品展览,以及具有非排他性的文化产品,是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可以免费获得并难以排除任何一个受益者,如雕塑、广场街道制品厂等,使得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愿意免费的提供,从而产生“搭便车”的问题。这类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品需要通过财政政策手段来提供,例如通过财政补贴等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社会供需平衡。

(二)部分文化创意产品有正外部性特征。优秀的影视、书籍等文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促进和谐社会关系等作用,这大于其本身市场价值的作用。如果完全交由市场运作这类文化创意产品,却不能达到理想的供需平衡状态,为了使整个社会的文化产品供应与社会需求理想程度一致,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奖励等财税政策,鼓励相关文化产业的创意产品生产,以促进经济总发展和社会的总福利。

(三)文化创意产业存在风险,市场资金供给不足。文化创意市场需求难以衡量,交易价值更加难以评定,这导致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不确定性以及高风险,面对这些,文化创意企业市场融资难度大,尤其是占大半文创企业的中小企业难以存活,导致许多优秀创意项目终止。因此,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从而带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促进和激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支柱性产业,其中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尽管如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现行的财税政策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一)财政政策具有广泛性,缺乏针对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基本上是在指导性文件或者一系列规划中提出的,没有专门性的财政政策性文件,且财税政策没有明确侧重的引导性,对于一些高端和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显得较为苍白,对我国长远的发展战略以及国际化定位产生约束。

(二)财政投入力度不够,方式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目前,中央、地方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设立了专项资金并累计投入了几百亿资金,虽然大力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由于目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文化企业项目补贴和奖励,没有专门的配套措施与相应政策,在资金分配上受益者大多数为大中型国有文化企业,中小型文化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其难以生存。尤其产业发展中投融资、创意人才培养及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资金问题难以找到渠道解决。在投入资金量的对比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没有产生相应的经济价值,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财政投入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些年,中央、地方财政都加大了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投入,加紧建设农村文化事业、企业,但实际上中西部文化基础设施与东部差距大,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少,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远不如城市,在财政支持力度上中央没有偏向中西部地区与农村。这进一步扩大了东中西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拉大了城l区域差距。

(四)税收政策体系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国涉及文化创意企业的主要税收政策包括《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继续实施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等,其中类似“对从事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文化企业,按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政策,难以有文化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优惠,这往往是其他相关产业税收政策的重复说明。针对动漫企业、文化产品出口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大多只有影视、出版、动漫等行业能够享有,没有在实际上额外优惠文化创意企业,真正地减轻企业税负。

(五)税收政策缺少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税收负担重。我国的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成本高、税收负担重等问题,而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缺乏实际考量而无法达到改善其经营状况的政策目标,因此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仍十分有限。此外,在“营改增”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被核定为一般纳税人,导致企业税率不降反升,税负加重,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发达国家的财税政策借鉴

(一)英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财税政策。较先提出“创意产业”并且以财税政策来促进本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是英国。在英国积极的创意产业财税政策支持下,成为了拉动英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英国政府对于非营利性文化产业是采用财政直接拨款,依靠中介机构运营的方式来支持。政府还拨款成立了两个创意产业发展的专业性组织,提供了企业间信息、技术交流平台。英国的非文化部门,如国防部、外交部等都会支持文化事业的基础建设。针对中小型创意企业,英国政府制定了财政投融资体系。对于传统文化行业实现减税或免税、对于个人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捐赠实现“抵换所得方案”,以及游戏行业退税政策等,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英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韩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财税政策。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是韩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这离不开韩国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韩国的金融支持模式主要是政府财政政策保证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首先,韩国首先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国家文化政策方向、发展计划、资金运营以及具体扶持工作;其次,韩国政府直接向文化创意产业直接投入资金,设立专项基金以及鼓励文化创新的各种奖励。再动员社会,官民融资方式运作文化事业的投资组合,发展电影、电视等方面事业。同时,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对游戏、动漫产业提供低息贷款、减免税负政策,投资影视等文化项目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等。这些做法都极大发挥了政府的作用,为韩国文化企业减轻多种阻力,促进整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三)美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财税政策。美国是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价值在美国和世界经济中都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因此,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财税支持模式对我国财税政策改革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美国的文化企业可以说离不开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美国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文化部,没有直接干预具体的市场运作,但是从联邦到各州、地方对文化机构有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资助体系,调配有限的资金给予值得支持的文化项目;其次,美国部分地方政府为引导鼓励个人和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制定了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其中对于非营利性文化机构的税收优惠十分明显,例如捐赠免税政策、税收抵免、征收非相关性营业税等,这些优惠政策既满足了美国公益性机构的需要,也保证了一定的济效益,促进了美国的文化事业。

五、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我国在已有的财税体制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良好,但对比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们应立足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情,汲取各国优秀经验,致力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调整财政投入结构,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在文化产业不同的发展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不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最需要的是足够的资金投入,注意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安排上达到合理比例。目前,财政资金投入应注重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领域,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修建力度,向中小企业倾斜,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国民素质建设,提高对非营利性文化产业的支出等,总体上要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强文化产业资金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保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供给服务长效机制,尤其是硬性的技术支持。同时,加强政府财政补贴、资助作用,发展社会资金投资文化创意产业。

(二)建立多种文化产业投入模式,加强中央地方事权划分。我国主要依靠中央地方财政直接投入方式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但政府的支持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部资金需求,财政直接投入更倾向于公共文化基础建设、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因此政府需要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建立多渠道、多结构的文化产业融投资机制。鼓励宣扬个人、企业、社会各界的文化事业,提倡社会捐赠、民间投资,设立专业化、规范化的文化发展基金、科学化资金建设机制,推动全社会参与模式。同时,地方政府应明确职责,与中央的财政政策形成合理划分、财权匹配的财政政策,加强职责统一,避免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浪费或者分配不均现象。

(三)完善税收制度改革,加强税收优惠力度,扩大受惠面。在2016年,我国全面实行“营改增”税收改革方案,这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解决了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复计税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的税收负担,但由于是改革的新时期,政府更应该加强监管,以免造成混乱。同时,应该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增值税低税率的改革机制,综合利用税收减免、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手段,加强税收优惠力度,降低企业负担。对于文化创意企业,税收优惠不仅仅是大型或国有文化企业,对于中小型以及微型企业,政府应该制定符合其生产的相关税收政策,例如提高其增值税起征点、实行税利返还政策对创意产业的主导行业和重要产品提供资金支持等,增加中小微企业的活力,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四)制定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了相应的财税政策外,政府以及社会还应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或体制,例如法律法规上,加强社会知识产权保护共识,推进知识产权立法,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等;在人才机制上,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应注重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对创意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快落实人才引进与保留政策,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攀.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4.

[2]荔小珂.促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2.

[3]柳光强.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2.2.

[4]吴江.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

篇4

1.1丰厚的武术文化基础

广东省武馆众多,这就为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础和储备,广东省武术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湛江、珠海、佛山。悠久的武术历史,厚重的武术文化为广东省留下了非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广东省武术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主要体现在竞技表演上,广东省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只有结合本省和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实现一定的文化跨越和交融才能使之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1.2改革创新的开拓精神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经济的腾飞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同时也源自于广东人敢为人先、夯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高贵精神。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为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因此,广东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也颇有建树,率先开放文化娱乐市场。

1.3广东省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先发优势

文化创意产业在广东省起步较早,现在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发展体系,并涵盖了国民经济中大多数领域。通过“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创意为核心手段,积极与别的文化产业发生关联”的方式并借助了关联文化产业取得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多条延伸到广东省传统武术文化的产业链。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熟为武术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

1.4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优势明显

经调查,2011年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城市人均GDP超7000美元,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这些城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就为武术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此外,创新型的武术复合型人才是武术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持续繁荣的发展重要条件。广东省有华南地区唯一专门的体育院校——广州体育学院(设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所985院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4所211院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及30-40所普通高等院校,大部分学校设有管理学、传播学、影视表演等可以促进武术文化发展的专业,可以说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

1.5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发展成熟

每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其相关的产业共同崛起,从而形成繁荣稳定的持续发展。武术文化创意产业是由一系列的产业和产业链构成,在产业及产业链内部之间都拥有高新技术、科技知识、经验等相关要素的关联。广东省影视、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杂志等)、动漫、旅游等行业的发展都相当成功,这就为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广东省武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2.1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尚不够健全

武术创意具有比较强的外在表现性,很容易被复制、抄袭,因此需要加强对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现阶段广东省的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刚过了萌芽阶段,对知识产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2.2武术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产业集群化程度低

现阶段,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提下,为了加强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广东省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开展了相应的活动和武术比赛,例如:武术精英赛、传统武术比赛、国际武术邀请赛等,显然这些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规模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性,没有像美国NBA那样的观众基数,基本没有国内大型企业的赞助和大力支持,更不用说国际知名企业的冠名。从而导致了产业化程度低的现象;对广东省而言,活动的参与者相对于其人口基数只是九牛一毛,参与的人少导致武术文化的氛围不够强势。要想更好地让武术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发展,就必须为其营造出比较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相关环境。

3广东省武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探究

3.1形成武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统一战略思想

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战略应该是:以武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依托,以武术创意为核心,以武术文化为灵魂,以武术产业化为方向,以高科技为支撑,做大做强一批武术文化创意产业主题公园、品牌和企业,培育出一批竞争力强的武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这应该是武术界、影视界、企业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焦点所在。

3.2站在时代前沿,立足城市发展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给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武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具备高度融合、巨变能力和强大扩散势能的城市载体传承武术文化是一个高效率、高起点的文化传承途径和模式。广大市民有接受经典传统文化教育和享受绿色休闲生活方式的需求,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促进宜居城市的建设。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阵地在城镇,同时也要紧紧把握时展的脉搏,用传统文化的平和睿智滋养当代人浮躁干涸的心田。

3.3依托相关产业,找准契合点

影视、动漫、传媒是文化全球化跨文化传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当下世界各国民族文化传播与竞争的新领域。从中华民族武术文化中挖掘出适合影视、传媒、动漫创作的武术元素、寻找创作灵感,借鉴国外先进的、成功的影视传媒动漫产业发展经验,最终塑造出新时代中国观众喜爱和国际上受欢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创意作品,相信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影视化、传媒化、动漫化将成为武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向。如前期拍出的《叶问》《功夫熊猫》《风云决》等都是武术文化与影视、动漫传媒在某种程度上的最佳结合。都大大的加快了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开阔了大众的武术文化视野,同时也丰富了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也为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3.4加强传统文化教养,重塑武术文化氛围

篇5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35

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中首次提出“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的概念,用来描述大众文化及其产品过程[1]。目前由于各国国情不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各异,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DCMS(1998)首次提出“创意产业”概念,是指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可以产生知识产权并加以利用,从而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潜力的活动[2]。

Caves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创意产业是提供宽泛的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3]。Hesmondhalgh 认为文化产业是基于交流、复制、感受、探索社会秩序的象征性体系,主要生产具有社会意义的文本和象征物,包含影视广播、出版、音乐、广告和行为艺术[4]。Hartley从技术与新媒体角度,认为创意产业是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后的新表现形式[5]。Howkins认为,创意产业是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部门。Howkins扩展了创意产业的内涵,把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不同行业中的技术研发活动,甚至只要是以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为特点的科技园区都纳入创意产业范畴[6]。Hesmondhalgh(2002)认为文化产业是文本的生产,包括形象文本和语言文本。而法兰克福学派所处年代文化产品的手工生产正被大众生产替代,因此有必要区分核心文化产业(大众文本生产)和边缘文化产业(艺术文本生产)[7]。Boggs(2009)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四个维度即产出结果是否是文本、产出过程是否是大众生产、产品是否必须在特定地点消费、产品是否包含创新,总结出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四种类型(Typology)。提出了第四种“文化内容―创新”模式,以是否包含创新和是否是文化产品两个维度来衡量,区分了创意文化产业、非创意的文化产业、非文化的创意产业以及非创意非文化产业,即创意并非文化产业独有[8]。Su-Hyun Berg 和 Robert Hassink(2014)指出欧洲与东亚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有所不同,欧洲分为核心新创意产业和边缘创意产业,亚洲的定义内涵更广泛[9]。Reese(2010)等借助产业和职业分类法,认为创意产业不仅包括艺术、音乐和写作,还应纳入教育和高科技产业[10]。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定义的争议性、分类的模糊性使得难以搜集到精确、权威、及时的数据,因此研究分析和发展导向也比较分散(Cunningham,2009)[11]。

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大致可分为三种态度。

一是认为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有区别、有交叉,各有侧重。这种观点有助于区分二者内涵与本质,但不同场合诸多概念的不同使用又容易引发混淆。如单世联(2009)认为“创意产业”包括了研发、设计、数字软件等更为技术性的产业,更多地内在于工业生产、产业部门之中,是在当代社会、科技条件下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更多是指文化艺术的生产、服务、传播、消费与经济系统的融合。“创意”更多与个体的自由想象相联系,“文化”更多与民族传统、国家体制、政治价值观相联系[12]。胡惠林(2009)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同时包括“创意”和“复制”两个最主要的文化a品生产阶段的系统整体概念。大规模机械复制是界定文化产业最主要的尺度之一,“创意产业”虽然揭示了文化产业的某些本质方面,但是却不能包括构成文化产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制度[13]。

二是认为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出现,其内涵比后者更广。这种观点突出个性、自由与创造力,弱化意识形态色彩,更强调新技术与经济属性,迎合了当代社会对推动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转型的需求,因而传播与使用范围日渐扩大。如金元浦(2006)认为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14]。

三是认为并不需要对二者予以区分,可以通用,进而促使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流行。这种做法诚然覆盖的范围更全面,但由于产业内涵太广泛也容易模糊重点。如罗建幸(2012)对文化创意产业予以分类,包括第一,指艺术创作、传统的和现代的艺术作品、艺术展览和文化传播活动;第二,指与商业运作、听众和观众规模以及艺术作品的传播扩大能力有关的商务活动;第三,指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界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交集[15]。蒋绚(2013)认为创意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能够与不同产业、产业内不同环节融合,任何产业,一旦有创意元素渗入,该产业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被视为创意产业,因此对创意产业的界定不应标准化,而是广泛的界定[16]。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内涵随着不同的具体情形而具备不同的内涵,是应用性很强的产业,因而在学术角度之外增加市场因素可能有助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英国政府经济转型的考虑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可见创意产业从诞生之初就颇具有政府色彩,而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则更为浓烈,“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都是政策性概念,文化不再是精英的,不在等同于高雅艺术,其欣赏也不必大费周章,而是融入于日常消费中。而文化产业从提出之初,就强调文化的经济属性,文化的市场化,随后创意经济又突出技术与新经济的重要性,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文化消费者却未受到足够重视。市场化条件下,任何产业的良好发展必须以市场和市场主体为中心,在全球消费社会背景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充分重视文化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Horkheimer,Max and Adorno,Theodor WThe Culture Industry: Enlightenment as Mass Deception[M].from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Philosophical Fragments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94-136

[2] 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 and Sport(1998)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1998Retrieved August 20,2008,from http://wwwculturegovuk/reference_library/publications/4632aspx

[3] Richard ECavesCreative Industries: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 Hesmondhalgh,David & Pratt,Andy C(2005)Cultural Industries and Cultural Polic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05,11(1):1-14

[5] John HartleyFrom the Consciousness Industry to Creative Industries: Consumer-created Content,Social Network Markets and the Growth of Knowledge [M].In Jennifer Holt and Alisa Perren(eds)Media Industries: History,Theory and MethodsOxford: Blackwellhttp://cultural-scienceorg/FeastPapers2008/JohnHartleyBp1pdf

[6] John Howkins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Penguin Global,2002

[7] Hesmondhalgh,DThe Cultural Industries [M].Thousand Oaks,CA: SAGE,2002,144-171

[8] Jeff Boggs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he Creative Economy-vague but Useful Concepts[J].Geography Compass,2009(3/4):1483-1498

[9] Su-Hyun Berg,Robert HassinkCreative Industries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J].Geography Compass,2014(8/9):653-664

[10] Reese,LA,Faist,JM,& Sands,GMeasuring the Creative Class: Do We Know it When We See it [J].Journal of Urban Affairs,2010,32(3):345-366

[11] Stuart CunninghamCreative Industries as a Globally Contestable Policy filed[J].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9(2):13-24

[12]问懒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关于“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一点思考[J].学术探索,2009(5)

[13]胡惠林对“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政策性概念的一些思考[J].学术探索,2009(5)

[14]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

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德尔菲法;竞争力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053-05

引言

文化创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开始对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回顾前人文献,对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或偏定性分析或偏定量分析,而没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较好地结合起来。因而,本文将德尔菲法运用在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中,得到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一套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供依据。

一、德尔菲法相关理论

(一)德尔菲法的基本概念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又称专家意见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和N.达尔克首创,经过T.J.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1946年,美国兰德公司首次用这种方法应用于预测分析,此后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1]。

德尔菲法主要是凭借众多专家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主观判断而形成的一种群体决策行为,其核心是通过匿名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2]。评价、预测领导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将其作为参考资料寄发给每位专家,供专家们分析判断,并提出新的论证意见。通过多次与专家交互的循环过程,使分散的意见逐次收敛在协调一致的结果上,这样不但发挥了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的作用,同时将得到一个统一且可靠性较大的结论或方案[3]。由于该方法所具有匿名性、反馈性和统计性等特点,使得其更多地适用于缺少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且又较多地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信息分析与预测,以及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之中。因此,本文将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并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出文化创意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相关统计指标

1.专家积极系数K

专家积极系数是指专家对本研究的关心、合作程度,可采用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系数越高,说明专家对该研究的关心、重视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K = mi /m,其中,mi为实际参与评分的专家人数,即回收咨询表的份数,m 为全部参加评分专家人数,即发放咨询表的总份数。

2.专家权威程度CR

专家权威与否对此次评价的可靠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时,要考虑专家对影响因素评分的权威程度。CR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作出的判断依据Ca;另一个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b,具体量化指标(见下页表1),计算公式为:CR = (Ca + Cb)/2

3.重要性均值Ci

重要性均值体现了专家评分的集中程度。影响因素重要性均值越大,说明该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就越高。计算公式为:Ci =Cij,其中,Ci为影响因素i 的重要性均值;Cij为专家j对影响因素i 的评分值;m 为全部参加评分专家人数。

4.满分频率Ki

满分频率是指对影响因素i给出满分的专家数m’,与对影响因素i 作出评价的专家总数mi之比,是描述因素重要性的指标。Ci取值在0~1之间,Ki作为Ci的补充指标,Ki越大,说明该因素的重要性贡献程度越大。计算公式为:Ki = m’/mi。

5.变异系数Vi

变异系数是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专家们对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认识上的差异程度。Vi越小,说明专家们的协调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Vi = Si/Ci,其中,Ci为影响因素i 的重要性均值,Si为影响因素i 得分的标准差。

二、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专家问卷调查表的制定

专家问卷调查表是在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广泛参考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及咨询从事文化创意相关研究专家的基础上而制定的,初步构建了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要素、产业运作要素、政府政策和创新能力;二级指标包括人力资源、产业规模、创新潜力和创新成果等。拟定了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表以及专家调查表说明,对本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及调查表填写说明等进行了详尽介绍。要求专家判断这些指标的重要性,补充重要但指标体系中的没有出现的指标,合并存在内容和意思重叠的指标并提供指导意见。本研究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5等级量表模式,专家要对每一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按照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五个等级,分别赋值为1、2、3、4、5。

回收第一轮专家调查表,进行汇总并计算各指标的重要性均值,以此作为进入第二轮的依据。将第一轮统计结果、专家的意见和符合要求的指标反馈给专家,同时制定第二轮专家调查表,供专家对指标体系重新进行评价。回收第二轮专家调查表后,计算分析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二)专家问卷调查表执行过程及结果分析

1.执行过程

(1)专家选择

本次调查选择了16名专家,均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知名人士,熟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特点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篇7

29年前,美国海斯就曾预言:“价格是当今企业竞争的手段,质量将是明天企业竞争的手段,设计是未来企业竞争的手段。”今天,无数企业的发展事实已经验证了这个预言的正确性。在新世纪新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具备创新特征的国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当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完全依赖于工业设计这个战略工具,因此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高度重视其发展。分析目前我国设计创意产业状况,工业设计属于最具发展潜力的,而工业设计的发展也最迫切。在我国制造规模巨大的面前,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就应该选择工业设计发展。就国家创造力组成来看,设计力处于重要地位,工业设计发挥战略工具功能,在技术创新水平的彰显,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上其作用不可替代。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产品具备了竞争力,则该产品的设计必然是优良的。设计创意产业属于创新型产业,集成了科学和技术,以及艺术和文化等为一身,这是令人毋庸置疑的,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其作用不可忽视。而我国在工业设计发展上,挑战与机遇并存,因为以设计水平的提升为手段,使产品的高附加值增加,该项事业的前途及其远大与美好。同时,我国企业现阶段重视发展设计,将是打破中国制造局面,转型为中国创造的重中之重环节。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密切相关因素,而人们认识工业设计的过程也是与社会前进同步,而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创意产业为主流,重新界定“工业设计”概念极具必要性。在2001年,汉城工业设计家重新定义了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将突破对物质幸福创造的约束。工业设计概念应具备开放性,能够对现在和未来的需求达到灵活地适应。”据此,工业设计脱离工业产品就是必然趋势,逐步蔓延到创意产业其他行业,将不断扩大工业设计外延,而且外延越来越模糊,甚至会不受创意产业约束,形成与创意产业同等地位局面。

二、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工业设计的不断扩张首先是在创意产业范围内进行,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势态的迅猛将突破创意产业范围,力图对创意产业的束缚进行摆脱,但由于其本身特性的存在,使其与创意产业存在复杂的“扯不断,理还乱”关系是不可改变的。二者由于具有不同的行业特性,导致形成的矛盾也不同,尤其是迅速发展的工业设计威胁到了创意产业的地位,而且两者的互相亲近,使了解的欲望被增加,对方的每次进步都对自身发展产生振动。引发其思考,成为共同发展寻求的促进因素,这是从总体上所描述的二者关系。以下为具体论述:

1工业设计的发展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存进功能

就当今全球知识产业来看,在密集型和服务型产业中设计发展得最快。工业设计综合了科学性与艺术性,在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等问题的解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人类生产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创意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因此说工业设计的发展也可视为发展创意产业了,同时发展工业设计对其他相关产业也可发挥促进发展功能,最终促进发展整个创意产业,因此说发展工业设计实质就是对创意产业进行发展。工业设计对于创意产业来说,发挥的支撑作用极为重要,也就是说,今天创意产业所形成的影响力是建立在工业设计基础上的。在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工业设计被视为重要利器,国家和企业对其所产生的高附加值的关注程度也呈现上升趋势。大贺典雄为索尼公司董事长,他认为:“在市场上分开产品的唯一标准就是设计。”从很多国家和企业的案例中已经充分的证明了工业设计推动创意产业的作用,例如保守和落后以及贫穷曾是韩国的特征,在亚洲危机中曾萎靡不振。1998年,“设计韩国”战略被韩国政府提出后,工业设计成为政府大力推动与支持的对象,得到高速发展,工业设计使韩国走出金融危机泥潭,而且像三星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品牌得以诞生。工业设计成为韩国向世界迈进的推动力量,是制造国家成功转型为创意设计国家的有力武器,工业设计对创意产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从韩国巨大的工业设计成功中得到充分的证实。

2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

在没有明确提出创意产业前,工业设计处于缓慢发展时期,对于其在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重要性,人们的意识并不清楚,把装饰和美化产品视为工业设计师功能,没有发现其对经济效益的直接作用,对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更是无从想象。当创意产业从其他产业脱颖而出,带来出色的经济效益,把自己的产业体系形成后,人们对创意产业开始关注,同时对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设计的存在开始重视。这样工业设计就从小丑地位转变为主角。发展工业设计是需要基于创意产业背景的,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把良好的环境为工业设计营造出来,成为更多、更好设计产生的促进因素。创意产业能够把宽松的设计氛围和合理的设计评价体系等等提供给工业设计。另外,各地的创意产业组织对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各种活动的经常举办,能够把很好的学习机会提供给工业设计者,他们可以吸取服装和绘画等方面的营养,为灵感的寻找带来便利。并把更多的展示工业设计的机会创造出来,从而能够使更多的人对其给予了解和认可,为国家给予重视和扶持创造条件。总之,工业设计的发展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势必成为促进因素,创意产业投资力度的加大势必对工业设计的长足发展发挥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基于创意产业格局,我国出台的工业设计发展策略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其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因此我国在发展工业设计中,盲目照搬国外对策是坚决行不通的。我们在结合我国国情,充分的分析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状况,研究创意产业的运行模式后,把工业设计的发展对策确定为文化创意和产业化,而且还需要充分的结合二者。

目前,我国必须把良好的创业环境创造出来,构建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和高技术的基础设施,使产业链条具备相互接驳特征,构建的交易平台具备高度市场化,这是我国创意产业实现大力发展需要的条件与背景,并把工业产品设计产业体系确定为基础和核心,把平面和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行业涵盖在横向联系范围内;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等环节为纵向联结扩大的范围。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工业设计发挥增进强大竞争力功能,在我国获得全球市场竞争优势,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打造充满活力的国际形象中,其作用的重要性将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政府在综合国力增强过程中,如果想走以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提高之路,重视工业设计就是必要之举,需要把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专门设立起来,并且在资金上大力扶持。此外,需要加大重视设计教育力度,就工业设计而言,其质量和竞争实力直接决定于设计人才。我国目前的设计师具有世界影响的几乎没有,而且在补给新鲜血液方面也能力有限。多元化应是设计人才应具备的特点,而且其背景也需要拥有跨行业和国际化等特征。因此创意产业集群也极有必要形成,致使文化生态具备多元化特征,形成创意服务产业链。以城市创意产业集聚效应为依托为产生和转化创新,打造载体和发展空间。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发展工业设计需要跨区域,实现国际化互动,不能局限在个人和单个企业或单个城市上,应具有地理性集聚特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把创意设计向产品进行转化依靠技术支持平台来实现,设施的研发和对创意人才的转让与吸引等为主要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内容。另外,企业和政府还要从外部条件方面不断进行完善,为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商品价值的发挥打下坚实基础。如培训教育具备专业化特点,人才市场要具备灵活性,市场需求实现多样化,相关产业要给予支撑,信息流和人才流以国际化为基础,同时,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也要极力做到宽松。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展望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5日

一、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时代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国外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扶持其发展。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社会经济全方面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转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兴盛,开拓了创意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尚没有达成一致,例如它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在日本、德国、荷兰、韩国等国家叫文化产业。虽然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与外延上却有相似之处。

创意产业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912年,当时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使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上述两位学者虽明确了创意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并对其做出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引起世界的关注源于英国“创意产业”的提出。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为了继续保持英国经济的增长,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即“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并将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互动休闲游戏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市场、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种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学者霍金斯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等4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该定义大大扩展了创意产业概念原有的内涵,把以科学、工程或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囊括其中。

哈佛大学凯夫斯从文化经济学角度定义创意产业,并力图构建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他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提供与文化的、艺术的、娱乐的附加价值相联系的商品与服务的产业。按照凯夫斯的分类,创意产业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此外,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界定。如王缉慈从创意产业的主要来源出发,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金元浦认为,创意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集群理论。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如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等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有机整体。

迈克尔·波特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区域内由于产业集聚而出现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的集聚程度大大增加,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集聚点的产业集聚现象。Landry(2000)提出了“创意城市”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对城市环境引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城市外在影响提升的吸引力,从而“重塑城市形象”;二是催生城市内在布局优化的牵引力,从而“重绘城市”。另一个由产业集聚延伸出的概念是由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的“创意阶层”。他认为,当具有新鲜想法的创意阶层以组织或区域的形式聚集时,价值和财富随即产生,这些资源就形成了区域的“决定性竞争优势”。Florida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定义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群体,其核心是雇佣从事自然科学和工程、建筑和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等领域的人才来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或新的有独创性的内容。

(二)价值链理论。1985年,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认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及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其实,产业价值链不仅存在于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而且也存在于不同企业的相互协作之中,特别是随着产业内部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不同企业围绕价值创造活动形成了相互协作的上下游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价值链。

刑华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增值环节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多样性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所包含的相关行业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发展领域,产业功能不断延伸,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过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创造了条件。

四、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研究

(一)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状况。作为全球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在政府引导下,英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十多年来,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居全球之冠,并与金融业一起成为英国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据官方统计,过去10年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了93%。英国自1997年以来,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大大超过传统工业2.8%的增长率,是其他传统产业的3倍,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统计资料显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发展策略。

(二)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措施

1、完善法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命脉。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和制度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1993年颁布《彩票法》,1996年颁布新的《广播电视法》,以及《著作权法》、《电影法》和《英国艺术组织的戏剧政策》等等,从而在制度上确保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持续繁荣。

2、科学规划,多头并举,大力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政府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积极的推动政策相契合。政府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在全社会的发展。

3、资金保障,重视人才。创意产业从业者多为中小型企业,甚至是以个人工作室方式存在,资金是中小型创意企业创办与发展的关键。英国创意产业发展中往往会遇到缺少资金、研发投入不足、无力开拓海外市场等问题。因此,政府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业者,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免埋没了许多创意构思及商机。

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要靠对青少年的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视、开发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五、结论及启示

(一)几点结论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尚无统一确切的定义。虽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间毕竟有限,许多研究还基本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整体比较零散。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

2、缺乏统一的统计标准。目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各个国家的统计口径就存在很大差异,无法进行直接比较,更为重要的是,当政府在决定是否支持某一产业部门时,由于缺乏具体数据和统计资料而难以进行抉择,因此给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从本质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积累为根基,对知识作为最具活力、最具价值创造力、最具可持续的生产要素的广泛认同,其核心是基于“创意”。

(二)对我国的启示

1、创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国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创意产业的推动。没有创意产业,制造业将永远是艰难的OEM(又叫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英国的经验表明,创意产业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其次,创意产业在增加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强调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意是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重要部分。另外,发展创意产业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因此能够有效地把商业、技术、创造和文化等要素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原有产业创意化,产业联动效应强,污染低,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创意产业事关一个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政府必须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出面进行宏观规划和协调,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政策,方能引导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建军,葛宝琴.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9.

[2]侯晓雪.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概述[J].新闻传播,2009.9.

[3]约·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Howkins J..The CreativeEconomy:How PeopleMakeMoney from Ideas[M].London:Penguin,2002.13.

[6]Cave R.Creative Industries:Cont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 Press,2004.

[7]吴庆阳.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经济师,2010.8.

[8]王缉慈.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续)[J].前线,2006.4.

[9]徐延.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07.4.

[10]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11]Landry,C.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M].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8.

[12]Florida,R.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Leisure,Community,and Everyday Life[M].New York:Basic Books,2003.

[1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4]邢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2.

[15]梁燕君.英国创意产业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企业文化,2009.10.

[16]林菊香.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0.

[17]李淑芳.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传媒产业,2010.6.

[18]李雪玲.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8.9.

篇9

论文摘要: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而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已经成为创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分析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入手,介绍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并就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意产业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关系日益密切,作用日益凸显。从世界范围来看,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的达到14%,英国的达到12%。早在2000年,创意产业就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

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如何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中国创意产业健康持续的良性发展,已成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重大课题。

本文从分析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入手,介绍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并就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是围绕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组织起来的新型生产关系,主要涵盖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I3个行业。

作为以知识要素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创意产业蕴涵的巨大潜力与社会财富,使之在转型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然而,面对着因特网等数字化新传播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创意产业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更多新的挑战。

就创意产业而言,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员投入的是一种精力,很难准确的对其投入值做出估量,再加上创意产品通常比科技新产品具有更强的外在表现形式,更容易被模仿抄袭。一旦发生侵权,就会面临维权难、成本高的问题。加之其配置的资源—“创意和智力成果”具有无形性、地域性、时间性、易复制性、难保护性等特点,其产生的问题就必然应由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来予以规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必须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来进行保护。

所以,知识产权保护就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正如“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形象的将知识产权喻为创意经济的“货币”,将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制度喻为“银行”。一个创意从产生到形成样品,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予以确权,而对产品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其实就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再从样品变成商品到交易,同样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因为创意产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意和创新环节的收益上,如果相关的权利主体没有从其创意产品中获取收益,那必然会失去创新的动力。

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样还体现在当前很多国家、地区及一些国际组织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中。如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英国,在其创意产业的定义中就明确指出“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需要“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联合国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也同样强调了知识产权的巨大保障作用。

可见,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支撑,同时也是世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规则。随着创意产业逐渐进入全球经济的中心舞台,知识产权保护必将成为创意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使创作者、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更是创意灵感产生,创意生产力转换,创意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得以实现的基础。

二、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知识产权问题

(一)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促进文学、艺术、文化与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渐为国人认识,中国创意产业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就文化创意产业而言,2007年,北京市、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和857.81亿元,分别占GDP的10.6%和7% ; 2008年,深圳市、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和 576.86亿元,分别占GDP的7%和12%0 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但与先进国家比较,中国的创意产业还比较落后,需要努力。2004年,中国的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收入为2.36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不到2%,其中大部分是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向其母公司出售的知识产权。中国专利使用和特许经营费一项的贸易逆差为42.6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44 %,同期美国的年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收入超过400亿美元。

目前,我国创意产业还是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不完整的风险产业,又是有效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非常诱人的朝阳产业。正是具有如上的这种相辅相成的特点,使我国的创意产业面临着经济结构限制、整体职业结构缺陷、城市发展规划思维定势等问题,但最根本的问题是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护。

(二)我国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我国创意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较多的知识产权问题,其根源就在于知识产权意识的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量民族品牌被国外抢注。商标权是创意产业经营领域中很重要的知识产权,通过对商标特别是驰名商标的使用和推介,能够给所有者带来持续的收益。但由于我国企业的商标意识淡薄,在商标策略上通常采取的是“产品跟进策略”,即产品和市场开拓到哪里,商标才开始在哪个国家或者地区注册。甚至有的企业因为办理商标国际注册费用高而不愿在国外注册,这就给人以可乘之机,往往导致自己的商标被他人抢注而陷入被动。“王致和”商标在德国被抢注,“同仁堂”商标在日本被抢注,“五粮液”商标在韩国被抢注。为了商标的回归,这些企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第二,自主版权文化精品太少,对衍生的外围知识产权开发不够。目前,我国是文化产品进口国,本土文化精品严重不足,电影票房收入}o%依赖进口大片,少年儿童喜欢的动漫60%来自日本、30%归属欧美,网络游戏市场半壁江山被外国公司所占领,畅销图书多为外国产品或中外合作产品。即使有一部分自主版权的文化精品,在获得专利或版权后,由于没有及时地塑造品牌和注册商标,以致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第三,盗版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目前,虽然我国整治盗版出版物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我国盗版现象依然严重,盗版率长期居高不下。从长远来看,盗版行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众多创意、创作、制作者的知识产权权益,亦损伤了整个社会安全享用文化成果的消费和使用心理,甚至损伤到了人们正常文化消费的道德底线,严重阻碍了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打击盗版、保护版权是我们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大力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就必须考虑以知识产权的创造、生成、开发利用和维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以健全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激励创意活动。

(一)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从宏观层面看,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国家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以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来鼓励和推动企业与个人创新,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能力。与创意产业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主要包括著作权制度、商号权制度、商标权制度及外观设计保护制度。

在我国,涉及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主要是包含在三个层面的立体性保护体系中。第一个层面是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与各部门规章,包括著作权法、著作权实施条例、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等。第二层面是散见于我国宪法、民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中各种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规范。第三层面是指国际公约,我国已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版权条约》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等,这些有关知识产权的多边和双边条约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增强知识产权意识,重视知识产权的经营和管理

意识决定行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意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特别是我国的许多企业的知识产权意1p.比较薄弱,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合理地运营并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才能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正所谓“水流则活,财流则增”,资本只有进入流通领域才能够使自身增值。同样,属于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只有在市场中流动起来,才能迅速转化为财富,提高效益。美国的迪斯尼公司在运营知识产权方面就有着自身的成功经验:编一串故事,拍一部动画,塑造一个形象,吸引一批观众,注册一个品牌,衍生一群产品,仅米老鼠和史努比两个动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收益每年就超过500亿美元。迪斯尼正是通过产品开发、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宣传促销和捆绑销售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充分运营知识产权,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所以我们的企业不仅要获得核心知识产权,即文化创意成果的版权,还要尽可能的取得衍生的外围知识产权,以商业运作的方式激活在创意产业链中形成的专利、商标、品牌、版权等知识产权,形成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网,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建立企业联盟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80.2%的企业没有设置 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能部门。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在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方面,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研究开发部门没有交流的占12.3%,不定期交流的占36.1%,很多中小企业几乎没有专利。而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颁布知识产权战略,也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现状、发展战略及外部环境等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维权能力较弱的情况,就需要合作互助,需要行业协会的帮助自律。如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推动下,上海田子坊23家企业合作成立了“田子坊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开了联合保护、行业自律、合作营销、相互帮助的先河。在2007年的5月又成立了上海市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同时推出了《上海市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公约》、《上海市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章程》,一共有36个创意产业的聚集区。

篇10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提到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强调其为依靠个人或团队的创造力、创新意识,通过技术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一种主体文化,突出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视觉艺术、广播影视、动漫、表演艺术、音像、传媒、工艺设计、服装设计、雕塑、软件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造力 1.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文化产品创新

文化产品有其自身的特性,不同于其他的物质产品,创意是文化产品的魂。文化产品是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没有创意就没有文化产品的生命。缺少文化产品的创新,缺乏发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最薄弱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与文化产品创新的基本原则是分不开的。

2.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创造型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不同是高度依赖文化的创新意识,包括艺术的、技术的等方面,但创新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和释放,尤此更显出对文化创造型人才更迫切的需求。文化产业真正发达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培养和释放人的创造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能和无限的创造力。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质量,文化人、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是文化创造的技术保障。任何文化资源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可能成为具有丰厚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因此,应鼓励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改变僵化落后的制度体制,努力营造和鼓励创新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培养大量的创造型人才。

三、艺术原创性的建构 1.艺术原创性要形成艺术化

文化产品必须有艺术属性,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遵循全方位考察和调查的原则,要有科学的发展观,让文化产品不仅仅只注重本身的实用性,更应该注重产品的艺术性。文化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和心情上的愉悦,以及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刺激。因此,为了人们充分获得审美心理的满足,文化产品必须充分追求艺术性,充分发挥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

2.艺术原创性要形成品牌化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要培植文化品牌,要学习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创意产业园的运作经验,要加强领导文化名园、名品、名馆的建设,组建一批综合实力强、品牌优良的文化产业集团,进而不断加强艺术原创性水平的提高。同时,充分考虑当前文化产品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消费习性,突出产品的知识性、娱乐性,更加巧妙地体现品牌的艺术性和原创性,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艺术原创性要形成特色化

在实现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中,要将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充分结合,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这也是文化品牌真正形成的一个关键所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十分注重文化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点或民族文化特色,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区域性文化资源,吸取不同区域的文化精髓,加强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学等各方面的融合,让文化产品的艺术原创性达到充分的发挥。

四、艺术原创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意义与价值 1.艺术原创性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原创性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出创新的文化产品,用以区分传统产业可以大规模的复制和无限生产,而艺术原创正是这个复制时代不和谐的最强音,这也正突显了艺术原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在这些资源中,原创性的根本性质是赋予文化产品新的生命,让人们感受到消费和心理新的愉悦感。让人们意识到,必须通过文化产业的艺术创新,改变过去的产业发展模式,寻求新的指导思想理论,以促进文化产业走向一条更繁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艺术原创性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