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汇报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农业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农业汇报

篇1

大家好!下面,我代表农委领导班子做述职报告。

2014年区农委全面落实市、区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壮大区域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绩。201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856元,较20__年增长12%。

过去的一年,我们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全面完成考核任务

2014年,我委承担市委考核我区指标分别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森林覆盖率净增量和水利改革发展三项。

一、织密“防护网”,抓好质量监管。始终把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作为提高农牧业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来抓,积极指导农户、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无公害生产,制定了《201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认真组织开展了2014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等各项治理工作,组织举办食品安全和食用农产品安全宣传活动,确保我区不发生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为全力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由基层站、包村防疫人员及村级防疫员组成了4支防疫小分队开展集中免疫工作,并开展了小反刍兽疫疫情排查防控工作,确保我区不出现重大疫情。

二、拧紧“安全阀”,强化防灾减灾。防汛工作:认真做好汛前防汛检查,实行区、乡、村三级监管制度,同时加强防汛宣传,下发《防洪安全告知书》1000余份,设安全警示牌50块,印发防汛宣传单16万份,发送短信5万余条。抗旱工作:成立了区级抗旱服务站,负责具体抗旱工作;争取到上级抗旱资金30万元,在__村筹建防渗渠3000米,可改善该村330亩农田节水灌溉。森林防火工作:加强了专业扑火队伍的建设,建立了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形成了全区森林防火工作网络化格局。

三、建好“民生账”,落实惠农政策。一是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开展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农民技能培训,聘请农业专家进村下地为农民讲授科学种养技能;同财政局联合举办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就县级报账制度手续办理、支农资金使用办法等知识对三乡一镇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讲解。二是提高审批服务效率。积极推行服务标准化管理,简化审批程序,2014年10月成立综合审批科,对受理的各种申办件做到及时登记,及时办理,办结率为100%。三是惠农补贴发放到位。2014年玉米良种补贴资金38.7145万元,已全部拨付各乡镇;全区玉米保险参保面积达3.97万亩,共获赔保险补偿57.8万元。

四、绘准“村情图”,深化农村改革。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今年完成了__乡__村882亩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部按规定时间、规定程序、规定内容进行了村务公开,在重点做好财务公开的同时,对低保评定等群众比较关注的事务上增加了透明度。新民居建设,大东村、教场村今年建设完成7栋、670余套新民居,投资约1.2亿元。

篇2

做好县域经济报道,其中的细节不可忽视。我们知道,采写人物通讯、重大事件需要重视细节,要有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有事件的起伏转折。因为,只有这样,人物才能有血有肉,事件才能充实完整。县域经济报道更多的是工作通讯、成就展示、经验交流、问题警示等,为什么还要重视细节?这是由县域经济报道的特殊性决定的。

县域经济报道不同于当下随处可见的财经新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和人们投资理财意识的逐步增强,各类财经新闻、专业财经媒体日益受到读者的青睐。不管是财经新闻还是专业财经媒体,在报道上,更侧重于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优势进行分析、鉴别,对各级政府的决策、消费者的消费方向更多起到一种导向性作用,在这里,数字的作用似乎更明显。

而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县域经济报道则需要重视发掘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思路,提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工作思路转变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等,把其中的典型通过新闻的方式进行总结、升华,为上层决策者提供先行示范的成功经验,为其它县、市提供学习、借鉴的榜样,从而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余家庆主编的《新闻学辞典》)

而细节正是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的集中体现。那么县域经济报道的细节是什么?是眼花缭乱的数字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二、三、四的条条框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这样的话,新闻报道就与工作汇报无异,新闻传播的价值无从谈起。

县域经济报道的细节应该是眼花缭乱的数字背后的一系列故事。比如,目前,各地都在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有的县不断有大项目落户,GDP节节攀升。如果只是报道了这样一些数字,仅仅是在传递一种信息,是新闻的最基本作用。县域经济报道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宣传成绩的层面,而是要让所报道的典型经验得到推广,提出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因为相对落后的地区并不是甘于落后,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好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因此,项目落户、发展的过程才是读者最想了解的,也最可能从中找到可借鉴的经验。

县域经济报道只有有了细节,才能避免单纯数字带来的单薄与枯燥;只有有了细节,才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达到县域经济报道的传播目的。

如何挖掘县域经济发展中有新闻价值的细节,讲述打动读者心灵的故事?记者需要有两种责任心。

首先是关心当地经济发展的责任心。记者不能把自己当成经济发展的旁观者,置身事外,而应与当地经济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这也是记者的职责使然,不如此,就无法发现亮点、找到细节,无法找到新闻价值。这就要求记者多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在思想上拉近与基层的距离,让基层的同志消除与记者的情感隔阂,这样,记者才可能找到首先感动自己、其次感动读者的细节。

《陕西日报》2009年7月17 日刊登了《“华夏金城”如何擦亮“金”字招牌》一稿。这是记者潼关之行的第二篇稿件,不在最初的采访计划之列。采访过程中,听说主管工业的副县长不久前亲自带队到“中国金都”――招远考察学习,为整合全县的黄金产业积累经验。

多年驻记者站的经历让记者对潼关的整体发展状况较为熟悉。2005年潼关就被授予“华夏金城”称号,但是4年过去了,“华夏金城”有些名不副实。但潼关是全国第三产金大县,它的复兴必定带动全省黄金产业的发展。有了对这一背景的了解,记者意识到此次考察可能成为潼关黄金产业第二次腾飞的起点,于是就开始进一步采访考察学习的全过程:两地黄金产业发展的差距在哪儿、考察之后的感受以及潼关黄金产业发展的规划等等。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提炼完成了稿件《“华夏金城”如何擦亮“金”字招牌》。文章见报后,潼关县一位领导发来的短信中有这样的话:文字精彩,振奋人心。这是对记者参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肯定。

其次,记者要有尊重新闻价值的责任心。当前,媒体的宣传作用日益被重视。在基层采访多了,人脉广了,新闻的价值常常被扭曲,出现了关系稿、人情稿,这些稿件是披着新闻外衣的工作汇报,算不上真正的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被一点一点磨蚀,伤害的不仅是媒体自身,也伤害了忠实的读者。

细节中体现着新闻价值。记者只有有了职业责任心,才会在对繁杂的县域经济进行采访过程中用心去倾听,才会有足够的耐心去发现细节,发现新闻。

记者去澄城县采访项目建设,该县招商局长热情地介绍了澄城这几年引进的大项目、制定的相关措施等等。一上午的采访,没有听到让记者心动的细节。局长讲的内容,如果硬要写稿,也能交差,但是只能算工作成绩宣传,没有打动心灵的东西,新闻价值不大。因为,这几年各地都在抓项目建设,软、硬环境的重视、建设程度大同小异。所以,这样发出的稿子肯定是县域经济报道的失败,是记者的失职。

澄城这几年在资源、交通等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不断引进大项目,肯定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了找到真正的亮点,记者下午又约县长继续采访。因为项目引进的全过程,县长都是亲抓亲历,所以感触很多。他动情地讲述争取16亿元的多晶硅项目的过程时,记者被感动了。余震来时,书记、县长仍没有中断与客商的谈判;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制定优惠政策,第二天就将其传给客商,第三天客商就到澄城考察……

新闻点找到了!《大项目落户的背后――解读招商引资中的“澄城现象”》一稿通过挖掘澄城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感人的细节,展示了县上领导对待项目建设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就是澄城不断有大项目落户的原因,也是兄弟县、市审视自己工作态度的一面镜子。

篇3

一、农情信息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工作开展现状

1.农业综合信息。由县农委办公室负责,设兼职信息员1名,电脑1台,打字机1台。采集方式采取电话访问、现场调查和材料送阅。

2.开展“三情”监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站负责小麦、玉米苗情监测。抽派1名农技人员兼职负责,按照省农委苗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了苗情监测工作。2011年在整个小麦生育期中,共监测45次,其中定期监测13次,应急监测32次;小麦灌浆速度定期监测9期,应急监测13期。在玉米生育期,共监测15次,灌浆速率监测5期,并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形成监测报告20期。通过苗情监测信息平台上报省农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负责土壤墒情监测。每15天监测1次,干旱季节增加监测次数,常年监测30次,监测结果上报县、市、省农技推广单位。县植保站负责病虫情监测。2011年编发病虫情报21期,“植保信息”5期,全年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病虫发生周报表上报、县、市农技中心和省植保总站。

3.实施项目。县农技推广中心从2009年开始承担了长江中下游小麦苗情数字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实施年限2009-2013年,本课题是“小麦苗情数字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项目的一个课题,将针对长江下游冬麦种植区,在县建立代表的监控站点,开展小麦苗情关键数据的试验和调查。监测点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降雨量、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及摄像头,及时记录苗情、、灾情的发生、危害程度,以及目前还不能完全依赖自动监控系统获取的一些重要数据信息。通过小麦苗情远程监控操作技术工作平台,进行小麦从种到收生产全过程的苗情监控与田管指导。

4.参加农业部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农业部在全国聘请21个产粮大市、大县的农业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为农情咨询组成员,在春耕备耕、“三夏”、秋收及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咨询组成员根据当地农时农事,主动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形式向司领导、农情信息处和秘书处提供相关信息。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意向、农资供求、农事进度、苗情长势、产量预测、政策措施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等生产动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灾害性天气、灾情动态、农资价格等新情况新问题。咨询组制定考核办法,每年开展几次集体活动,交流总结农情信息开展情况,安排下步工作,效果很好。

(二)存在问题

1.机构不健全,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机构,没有专职信息人员。2.缺少专门工作经费,仪器设备不够齐全。

3.主动性、时效性不够,信息意识不强。

二、农情信息体系发展的思路、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1.思路。建立健全农情信息体系,推进农情信息工作的现代化、自动化。

2.目标。充分发挥农情信息的快速信息反馈和咨询作用,以加强调查研究水平为主要目标,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反映种植业生产和农村实际情况为主要任务,及时开展农情及农业生产形势评估,为农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以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的稳定发展。

3.原则。立足本地生产实际,深入调查、主动提供、迅速上报、详实分析。

4.内容。(1)在春耕春管、三夏(夏收、夏种、夏管)、三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围绕种植意向、农作物长势、农产品产量、农资和用工供求及价格、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农”热点及敏感问题等情况,开展跟踪调查,及时研判并反映相关信息,提出技术措施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当好参谋。(2)结构调整情况。主要粮食作物农民种植意向,加强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反映种植结构调整趋势。(3)农业灾情调度。关注灾害性天气变化,及时调查、反映灾害及其影响情况,提出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意见建议。

三、进一步推进农情信息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

1.建立专门的农情信息机构,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设置农情信息科室,配备2-3名农情信息员和必要的仪器设备,专门从事农情信息的采集、分析和传递。

篇4

关键词 “12316”;服务热线;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淮安

中图分类号 F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329-02

2006年,农业部通过在全国推行“12316”农业系统智能咨询公益统一服务热线,积极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假冒伪劣农资投诉举报、农产品市场供应、价格等全方位即时信息服务,构建政府连接农民的“连心线”,科技服务农民的“解忧线”,市场联结农户的“致富线”[1]。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以部、省项目为抓手,努力拓宽为农服务渠道,不断推进“12316”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为农服务效果。

1 淮安市“12316”惠农热线建设情况

1.1 全面开通“12316”智能热线

淮安市是农业大市,包括4个县3个农业区。洪泽县于2005年8月开通运行“三电合一”农业一线通咨询电话“16011”服务热线,2008年3月改为全国统一的“12316”热线号码,该热线是数字电话语音咨询服务系统,通过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农业信息畅通互动的服务平台。涟水县2006年3月开通全省统一号码9689622的“农业一线通”,2007年8月统一改为“12316”农业语音服务热线。金湖县2006年11月开通“12316”数字智能热线咨询服务。盱眙县2008年结合“四电合一”项目开通“12316”智能热线咨询服务。清浦、淮阴、淮安三大农业区也在2008年全部开通“12316”智能热线咨询服务。

1.2 建立地方特色的智能热线服务数据库

洪泽县通过农业部“三电合一”项目,建立的数据库信息涵盖了粮油、蔬菜、蚕桑、水产、畜禽、林果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业气象、农资农机、市场营销、政策法规、致富项目、劳务市场、农家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信息量达1.3万条,满足农民对良种推广、生产技术、病虫防治、市场营销等信息的需求。涟水县通过省“农业一线通”项目建立《12316信息语音数据库》5 580条,信息内容主要有实用技术、种养加致富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当前田间管理措施、农资供应品种与价格、涉农收费政策等。金湖县通过“四电一站”项目建立了《12316信息语音数据库》4 200多条,信息内容主要是当前农事、病虫防治、品种推介、农产品价格行情、农产品检测周报、务工就业信息等。

1.3 建立“12316”工作站

淮安市部分县区按照“五个一”标准建立“12316”工作站,成立专家组,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采集辖区内4 000个以上的农业市场主体用户信息,利用江苏省“12316”惠农短信平台,每年平均向每位用户发送实用短信50条以上。

2 淮安市“12316”惠农热线建设成效

2.1 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连心线”

惠农热线的开通使政府及时了解农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农业部门转变为农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服务针对性和时效性创造有利条件,对提高行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2]。自“12316”惠农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受技术咨询、惠农政策咨询、投诉举报1 428件。

2.2 农民与专家之间的“解忧线”

通过专家耐心解答,农民可以在电话热线中准确掌握权威的种养技术,增强科技致富的能力。清浦区武墩镇孙成宝是一名种植大户,也是“12316” 热线的老顾客,在一次来电连线中,孙宝成表示想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大棚,解决人手少问题,专家组由此进行了相关讨论,在农委领导和专家组的帮助下孙宝成顺利地建起了蔬菜定时滴灌系统,涉及面积6.67 hm2,农户只需通过物联网即可知道棚内温度、湿度,通过数据制定棚内管理方案。通过此种方法,半年内节约成本近5万元,在降低种植蔬菜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涟水县自热线开通以来,专家到现场解决技术难题50多人次,仅在解决唐集、徐集等乡镇逾3 066.67 hm2水稻、辣椒病虫害问题上,就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 000余万元。 同时,通过“12316”热线邀请各类专家,围绕农村土地承包、农资打假、种子质量管理、农作物栽培等问题,在涟水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和涟水县电视台新闻栏目中播放30次热线专题节目,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称赞。洪泽县高良涧镇杨码村村民杨洪中拨打专家热线,反映该村有超过33.33 hm2的大棚西红柿出现烂果现象,洪泽县蔬菜站在接到信息后,立即派专家前往杨码村进行调查,提出防治意见,并做了2个新农药品种的防效试验,减少农户直接经济损失2万多元。

2.3 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致富线”

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帮助农民了解市场行情、价格变化和农资市场质量等情况,实现农民增收致富[3]。“12316”热线平台,促成近26次农产品交易,实现1 600多万元交易额。

3 淮安市“12316”惠农热线建设的主要做法

3.1 成立领导小组,确保顺利运行

2006年8月,淮安市农委以淮农发〔2006〕94号文件转发部、省关于开通“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业号码通知,要求各县(区)结合实际做好落实,并及时汇报进展情况。2007年3月,淮安市农委淮农发〔2007〕32号文件,成立了淮安市“农业一线通”信息服务平台创新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信息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落实全市 “12316”开展情况。

3.2 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可以实现人工数据检索和电话语音应答,同时数据库还增加了管理、交换、统计、分析等功能,对语音数据库中没有的信息,可以当场或事后人工回答。自“12316”农业信息服务热线开通后,洪泽县电话语音服务累计拔打1 000余次,接听专家热线2 000余次,专家上门指导200余次,服务农民500余户;涟水县电话语音服务累计拔打2 000余次,服务农民500余户;金湖县电话语音服务累计拔打1 000余次,服务农民100余户。“12316”语音服务热线的开通,加强了农业主管部门与广大农民的直接联系,使服务和决策更贴近生产实际,更迅速快捷,更深入民心,有效解决了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种养、病防、市场价格、政策法规等涉农领域的问题[4]。

3.3 扩大宣传,提高服务效益

通过科技“三下乡”活动、农技人员例会、阳光工程培训、电台、报刊等多种方式,宣传“12316”,进一步扩大了“12316”的影响和使用效果。

4 淮安市“12316”惠农热线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缺少经费

农业部门租用电信的电话中继线或光缆要按时给付租金,加上设备的维护费,没有资金来源,给正常运转带来困难。已经建成的县都是依靠项目建设,其他县区由于缺少经费,在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

4.2 拨打率有待提高

受宣传和话费的影响,农民不习惯和舍不得拨打,热线前期拨打率不高,影响热线的进一步应用。

4.3 数据库建设有待改进

目前建成的数据库内容包含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其中价格信息、供求信息以及部分生产技术信息适合用语音系统来传播,但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生产技术信息不太适宜通过“12316”来咨询,同时农业数据库的内容庞大复杂,信息导航与信息号码簿的编写及使用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研究[5]。

5 淮安市“12316”惠农热线建设对策

可以尽量降低拨打资费或拨打免费;安排专项资金,使“12316”长期运转正常。

6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12316”三农服务热线今年底将在全国所有省(区、市)开通[J].农村百事通,2008(15):5.

[2] “12316”三农热线热起来—全国“12316”三农服务热线工作座谈会在长春召开[J].农村工作通讯,2008(12):65.

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畜牧饲养;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畜牧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发展,加快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数字媒体虽然也应用于畜牧业,但应用于畜牧业的步伐比其他领域滞后。目前,畜牧业出现的数字媒体主要有:网站、手机、博客、数字报刊、论坛、移动电视、微博、微信等。

1 网站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满足公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第4媒体、成为集各媒体优势的大众传播手段。随着我国上网总人数的快速增长,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网站——畜牧饲养网站会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将在我国畜牧饲养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网站有中国畜牧养殖网(http:///)、中国畜牧街、中国畜牧网、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等。

中国畜牧养殖网(http:///)是由中国畜牧养殖协会主办,集畜牧养殖信息、技术、贸易、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网站。是国内流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畜牧养殖类网络媒体。中国畜牧街网(http:///),主要致力于畜牧行业信息化开发与应用,为畜牧行业商贸提供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国畜牧网(http:///)秉承专业、专注、深入的服务理念,现已发展成为集畜牧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营销策划及活动举办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服务机构;中国畜牧业信息网(http:///include/notes.php)设有40多个栏目,涵盖了7大领域,从宏观到微观,为不同岗位的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

2 手机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手机普及率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依附于手机终端的各种新技术、新应用、新体验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手机报、手机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以其快捷、方便、低成本等特点迅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下,农村的手机普及率也持续增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手机获取信息,手机对农民生产生活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有关“三农”的手机报、手机短信等也获得了广大农民用户的青睐。

2.1 手机报

《农家致富》手机报每期刊登最新市场动态变化,预测未来市场趋势,精选并及时刊登和解析惠农政策,及时有效传递科技资讯,指导广大科技示范户发展生产,带动广大农民加快提高种养殖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赢得了科技示范户的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

手机报为基层农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过手机平台,用户就能及时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最新科技、新闻动态。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2.2 手机短信

利用“浙江农民信箱”开设的“每日一助”,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向信箱用户群发供应量大、上市时间集中的农产品信息,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及种养专业户推荐特色产品,进一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衔接产品供需,提高经营效益,促进持续增收。

区农业局结合本地优势农产品布局,利用“每日一助”服务,创新服务机制、手段和内容,延伸信息服务范围,并以“每日一助”为纽带,将农业信息网站、《农技与信息》报、信箱、手机短信有机结合,起到了良好的产销对接效果,使“每日一助”信息一真、二快、三高的优点充分显现。

手机短信具有速度快、传播及时、资费低、易操作、阅读率高等特性,是基层群众使用较为频繁的媒体,为基层群众提供实惠、优质的服务。

2.3 微博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的信息传播、信息获取及信息分享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短消息、图片和视频。微博具有信息和传递、关注和转发、通讯交流等基本功能。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应用于畜牧业,打开了农村里边的原生态土特产销路,是一种时尚的销售策略,连通了城乡,不仅扩大了销路,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也让城市居民使用上了货真价实的土特产。

3 新型数字媒体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展望

把新的数字媒体应用到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将会极大地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3.1 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指以手机等便携式手持终端为设备,传播视听内容的一项技术或应用。手机电视具有报纸媒体的滞留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电视媒体的直观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手机电视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电视形态,为手机增加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内容。利用手机网络还可以方便的完成交互功能。

把手机电视应用于畜牧业,只要通过手机客户端,用户就能了解畜牧行业资讯,在线交易,既省钱又便捷。畜牧养殖手机电视平台为用户提供专业实用的行业资讯,提供畜牧产品展示及交易服务,产品全面,信息详细,价格透明,便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

3.2 IPTV网络电视

IPTV网络电视是一款通过网络收看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几十套地方电视台节目高清快速的直播客户端。它的节目来源依托中国最大的网络电视台——IPTV高清网络电视,为用户提供高清节目。

把畜牧养殖模块加入到IPTV网络电视中,用户只需要开通IPTV业务,在家就能24h观看畜牧养殖的相关视频,了解各地最新的行业动态。用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利用IPTV的搜索功能,找到相关的内容,及时观看解决问题。用户观看到感兴趣或者观看后不太明白的养殖技术、医疗方法,可以随时倒回去或者重播该段视频,也可以暂停视频,边观看边实施。用户发现好的养殖视频也可以收藏起来或分享给其他用户。把畜牧养殖加入到IPTV网路电视中,为畜牧养殖户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了解、学习畜牧养殖技术的平台,对于基层的养殖户来说,既形象直观、容易学习,又方便省钱。

3.3 网络动画

网络动画是指以通过互联网作为最初或主要发行渠道的动画作品,早期的网络动画多以flas为主,后又加入大量的3D技术,使得网络动画内容、形式、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网络动画具有成本低、传播迅速、免费收看等特点,把网络动画应用于畜牧饲养技术中,将艰涩难懂的科学原理与知识变为富于活力的视觉符号,以时尚化方式加以演绎,能够极大的增强可视性,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注意,能够为用户提供直观形象的畜牧饲养技术,打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牛常见病的治疗及预防》中疯牛病的病变过程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flas呈现的,这样,用户就能清楚的观察到疯牛病的病变蛋白变化的具体过程,既给养殖户解决了疑惑,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3.4 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指玩家必须通过互联网连接来进行的多人游戏。一般指由多名玩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虚拟的环境下对人物角色及场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以达到娱乐和互动目的的游戏产品集合。

以畜牧养殖为主题开发一些网络游戏,玩家能够以一个养殖者的身份在游戏中进行养殖,在游戏中学习养殖的技术,掌握养殖的技巧等,也能够为现实中养殖提供一些借鉴。

《虚拟农场》是一款基于三维视角的SIM模拟经营型网络游戏。玩家需要先从网页中学习相关种植和养殖等知识,然后进入游戏,依据选择的作物和牲畜品种,体验种植和养殖过程及农产品的加工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最后出售所生产的产品,获取经济效益。这是一款互动性极高的科普网络游戏,能够让玩家切身体验种植、养殖的过程,在娱乐中学习种植、养殖的相关知识。

开发一款关于畜牧养殖的游戏,使用户能够体验从购买幼种到放养、饲养、疾病治疗、卫生护理,最终收获的养殖全过程。养殖过程中用户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如何给动物治疗疾病,如何增加产量,如何设置圈舍使圈舍能够最大化利用等,这就需要用户在养殖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用户之间还能够进行交流,分享养殖的经验,还可以和专家进行互动、参加培训、观看养殖科普片等。在游戏中进行学习,然后,应用到现实的养殖中去,虚拟现实的结合,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4 结语

通过对数字媒体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研究,可以发现,数字媒体与畜牧饲养技术的融合,将揭开畜牧饲养技术新的篇章,促进我国畜牧行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使畜牧饲养技术的推广更加方便、及时、快捷,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促进畜牧饲养向更加科学、规模、高效方向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基层的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 赵松娥.《农机致富》手机报谁用谁说好[N].媒体互动,2012(17).

[2] 施海勇,葛峰,程湘虹.“每日一助”促进农民增收实例分析[J].杭州农业与科技产业发展,2011(3):16-17.

[3] 史博臻.农民我最潮,鸡蛋微博销[N].文汇报,2012-11-27(002).

篇6

“战场淬火”补短板

遵义县枫香镇土坝村的200亩西红柿基地上,县农林畜牧局蔬菜办生产科科长王国生正指挥群众翻犁土地、拆除藤架。这已经是他2008年以来创办的第三个基地了。像王国生这样抛开舒适的办公室生活一头扎进地里的党政干部和科技人员,遵义县已有500余名,他们的转变无一不是缘于2007年该县出台干部领办现代农业的一纸文件。

说起当初这一决策的出台,遵义县委书记陈志刚记忆犹新:2006年9月18日上任后立即下乡调研,陪同或前来汇报工作的干部竟然对农事一问三不知,指望不明农时农事的“坐堂干部”去实现现代农业振兴,完全是缘木求鱼。

正是这次经历,让“在实战中逼着农技干部学习”成为了遵义县干部培训工作的一台重头戏。“实战干部”领办现代农业带来的农业勃兴已显而易见:短短3年,遵义县现代农业在农业产业中的比重一下子从不足10%激增至35%以上,种植结构明显从“粮油结构”向“粮经结构”蜕变。

不仅到“农业大课堂”补短板,遵义县还组织党员干部县内外交流挂职、“战场淬火”,派干部到外地工业园区挂职锻炼、“偷师学艺”。从2008年起,先后有100名年轻干部交流挂职任镇(乡)长助理,30名干部到桐梓县边远乡镇挂职。2009年,又招考30名干部到重庆工业园区挂职锻炼,回来后全部安排在县域内各个工业园区和经济主管部门。仅在2010年7月,通过这些挂职干部努力,全县招商引资签约落地资金达10个亿,对于贵州内陆县来说,确实让人咋舌。

“干部课堂”蕴涵大世界

如果说选派干部进入高速发展地区挂实职、倒逼干部深入一线进行实战锻炼是快速提升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与各大高校联合办班、开办周末大讲堂、利用县内教育资源展开培训则是从深层次帮助干部冲破思想“禁锢”的治本之策。

从2007年开始,遵义县每年单列巨资,渐次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联合办班,将县内科级以上干部送人学府进行轮训。

从学校所在地域选择集中于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即可看出此举背后的经济发展诉求。课程设置也印证着这一动机:经济一体化道路与方略、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突围、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几乎所有课程设置,均与遵义县未来发展丝丝入扣。几年来,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几乎都轮训了一遍。

在县内,县委组织的“周末大讲堂”每两周就开课一次,聘请省内外各行业专家讲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战命题。今年,遵义县还在县党务政务综合信息服务之窗开通“网上课堂”,直接链接到贵州数字化图书馆、清华学堂、遵义县远程教育视频点播等七个在线点播系统,并对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和农村党员分层次“补充营养”,实行学分制对单位和个人实施考核,“逼迫”干部把休息时间变成了学习的最佳时间。

“软实力”变“硬资源”

篇7

严于律己 踏实工作 优质服务 无私奉献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转眼我已经参加工作七年了,从一个刚出校门、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长为营业部的业务骨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也凝聚着我的汗水和泪水。我先后从事过出纳、出纳复核、会计和信贷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都是农发行对外的“窗口”, 并从2000年起担任营业部的团支部书记。在工作中,我报着扎根政策性金融、献身农发行为的坚定信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优质服务,无私奉献,踏实工作。几年来,我先后被营业部、市分行评为“先进工作者”,在省分行组织的“讲文明、树新风”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一、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几年来,我 从事过出纳、出纳复核、会计和信贷等工作岗位,在每个工作岗位上,我都坚持干中学,学中练,虚心向有经验、业务精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可利用的一切业余时间,苦练基本功,做到一学二记三实践:一学是认真学习各项制度和业务知识;二记是坚持每天做学习和工作笔记,把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心得记下来;三练是将自己所学到的在工作中很好的应用。由于业务水平提高的很快,在每个工作岗位上我都能很好的完成自己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的同时们的认可,成为营业部的业务骨干。

二、优质服务,树立发行良好行业形象

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是我在工作中的一贯准则,在从事出纳、会计等“窗口”岗位时,我立足本职工作,时刻把“热心、精心、耐心、诚心”体现在服务的全过程,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高效率的工作质量,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打动着每一位客户,以自己的言行塑造农发行的良好形象,宣传农发行。

一次,有一位老大爷要办理一张二十万元的汇票,因粮站会计生病,由他临时顶替会计来办理业务,但他对办理汇票业务的手续是一窍不通,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我耐心的把办理汇票的手续详细的讲给老大爷,老大爷说:“好不容易从四川要回一张汇票,要是弄错了,那麻烦可就大了!”看他着急的样子,我便安慰他:“大爷,不用急,我帮你填。”把填写汇票的方法,从人民币的符号、印鉴的位置到进账单的大小写金额都一一向他说明,直到他办完最后一道手续,拿好回单。但他办完汇票时,高兴地称赞到:“发行的服务态度真不赖!”

又有一次,义井粮站的会计匆匆的赶来,急切的询问:“从安徽汇来的一笔五十万元的汇款是否入帐?”经查询后,发现账上没有这笔钱,可,对方已经汇出一个星期,我耐心的问清了汇款地点、收款人的户名、账号、开户行的名称。经过分析,估计是汇错入行单位。我立即与忻府区农行联系询问,结果真象我料想的那样,因未写清收款户行名称,汇入了市农行,我向忻府区农行解释清楚后,当天就把款项划了过来,入了义井粮站的账户,义井粮站的会计对此十分感动,连连表示感谢,并一定要请我吃饭,被我婉言谢绝了。

三、认真核算,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

在担任出纳、会计期间,我认真审查凭证要素,正确处理凭证,及时给客户发送收付款通知对账单。做好贷款借据的账务处理工作,并定期与信贷部门进行核对,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月底的工作量特别的大,我兢兢业业的做好每一笔业务,准确核算,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确保了账务处理无差错。

四、及时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营业部工作的最终结果都要以报表的形式反映出来,而我负责收息报表的汇总,为真实准确的反映出实际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我对报表的相关数字,总是不厌其烦的反复测算,认真核对,做到数字有依据,情况有掌握,尤其是进入十二月份,收利息工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配合信贷部门完成收息任务,及时为领导提供第一手资料,我克服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困难,主动工作,加班加点,准确测算,对企业利息专户上蓄息情况做到底清心明,把企业存入利息专户的资金、欠息等数字每日向领导汇报,并通知信贷部门。为收息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以身作则,积极开展团组织工作

篇8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我们通过听汇报、座谈等形式深入县畜牧兽医局、高楼镇、围龙镇、蒲吕镇、太平镇等单位对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畜牧基础工作扎实有效,为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构筑起一道牢固的防护墙。一是动物防疫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到位。近年来,县畜牧兽医部门建立和完善了《兽医工作定点联系责任制》、《挂牌兽医责任制》、《散养农户兽医包片负责制》等8项防疫工作制度。与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畜牧兽医站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及责任,严格奖惩。二是注重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兽医和畜牧养殖户动物基础免疫水平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近几年来,畜牧兽医部门印发了《动物防疫法明白纸》、《告全县规模养殖场(户)业主书》等技术宣传资料60万份,宣传告知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开展了2次防检人员和养殖业主技能培训,以及移民和妇女的养殖技术培训,XX年对186个村级防疫员开展培训。三是畜牧防疫全面到位。县畜牧兽医部门按照“五不漏”的原则,逐村逐社逐户逐头(只)进行集中“拉网式”防疫,做到强制免疫、圈舍消毒与疫情普查“三个同时”。现牲畜疫情普查面、应免密度、圈舍消毒面、生猪驱虫面均达100%,口蹄疫、猪瘟、禽流感、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密度均达农业部规定的70%标准。组建了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专家组和应急预备队,对疑似动物重大疫病等能及时、果断、准确采取措施,做到了“有疫不流行,发病不成灾”,确保我县无动物重大疫病发生。四是动物检疫工作常抓不懈。产地检疫报检点设置合理,产地检疫报检程序规范,动物产地检疫率达100%;动物屠宰检疫率达100%,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维护了我县正常的防检秩序,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肉食品。五是兽药饲料等畜禽投入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到位。据调查,近年来,县畜牧兽医部门收缴和销毁了假冒伪劣饲料及原料达1.5万余公斤,货值3万余元,罚款3000元;收缴和销毁了假冒伪劣和违禁兽药货值达1万余元。协调解决了兽药饲料喂养过程中的各类纠纷35件,为养殖户挽回损失达30余万元。

(二)措施有力,上级各项政策落实较好,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呈现新局面。一是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三年来,新建或改建办公用房10处,新建兽医服务点6个,配置了摩托车42台,各站配置了计算机,基本实现了网络办公。二是加强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人员技能培养。据调查, XX年改制前只有40人拥有大专学历,占16%,56人拥有中专学历,占23%,有145人还只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经过三年培训,208人拥有了大专学历,达到了88%,县畜牧兽医局19人拥有了高级职称,130人拥有了中级职称。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打造管理新模式。设置了干部作风监督岗,群众投诉举报箱以及效能监督小组;创建了畜牧兽医工作“首接首问”责任制。四是创新管理模式,内部管理卓有成效。近年来,县畜牧兽医部门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内部管理新机制,开展了干部管理数字化的试点,今年全系统实施数字化管理,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榜样、效能考核变模样”的瓶颈,这一模式,是我县在全市畜牧兽医系统首创。五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国家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三年来,我县共争取并落实国家惠农项目资金共达2800万元,是前20年总和的3倍多。

篇9

农业经济统计作为掌握农业生产一手数据资料的重要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标准化数据统计水平的提升,其在农业经济统计方面带来的影响也愈加深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提供足够的统计数据,同时也对数据统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业经济统计相比其他行业统计的特殊性,其标准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探究。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

一、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石。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数据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通过标准化指标的构建和标准化统计步骤的实施来完成的。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大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信息数据化详细全面探究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问题,了解当前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面临的问题和其未来在标准化道路上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分析性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现状

(一)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精细化水平不高

对于任何行业的数据统计进行体系把握和控制时,必然涉及到统计标准的选择上来。对于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也不例外,由于农业统计的发展处于从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的时代,其精细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首先,在我国统计局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方面,农业属于农、林、牧、渔业中的一类,并包含农业服务业及其他农业服务业,但是在统计体系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对于复合行业即可能包含农林牧副渔业中一个行业或者多个行业的统计信息划分就不够清晰,可能会导致在农林牧副渔业中的统计信息存在交叉及数量关系方面的不准确,当前有关农业统计并没有对这复合行业进行详细划分和规定,可能会存在复合行业的统计信息缺失及错配的情况。其次,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历史经验的不断完善和修正而得,这使得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中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过时统计方式的影子,很多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可以被先进的设备设施所替代,而传统的一些统计方法可能存在人工成本较高、准确性较低等缺点,不利于提升农业经济统计的准确性。如在实际工作中的农产品成本统计,就是采用的简均法统计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生产费用,即县级对各乡村调查户数据汇总,以各户的实际播种面积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省市级采取简单算术平均办法来进行汇总。如果遇到调查户数据记录不准确,就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影响统计结果。

(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从收集到传输缺乏专业性

由于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作物收集的不同也为农业经济统计带来了一定难度。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在收集环节到传输环节由于信息量大、种类多,农业经济统计面临着专业性较弱的问题。首先,在收集阶段,由于统计抽样的方式选择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确定,由于种类过多,在统计抽样时,如何选择抽样方式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抽样方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最终呈现出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随机抽样方式在统计工作中是非常普遍、操作也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农业统计时却并非特别容易进行。这和农业统计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农业经济统计的一般是生鲜制品,对农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类较难,在统计过程中随机的方式虽然可以减少工作量,但也容易使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这不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于大规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其次,在数据传输阶段,过去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统计数据一般由村开始层层上报,下层人员有关统计知识的水平较低,数据的传输多采用报送纸质资料、电话汇报等方式,这容易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二次差错,同时这些差错也很难在后续的复核、处理过程中被发现,最终这些差错就会扩大数据的误差率,造成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可用性降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此类问题,农业部农业综合统计中的农村经济基础资料卡片的统计就是由县级信息员报送,省市级信息员逐级汇总,层层上报,上报过程中,如果每一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增加下一步的复核难度。

(三)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偏低,缺乏可信度

农业经济数据在经历过收集、传输之后必然面临着数据标准化的处理问题,只有进行有效数据处理和加工,数据才具有较高的可视化,才可以被加以有效利用,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数据信息的可信度。但是当前,在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处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最终导致农业经济数据的信息可信度欠缺。首先,部分农业经济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仍然较为落后,统计分析手段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汇总、平均方面,未对数据的深层次关系进行挖掘和分析。简单的数据统计手段对于简单分析农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精细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如何对现有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加以利用,指导并促进未来农业生产便成为关键性难题。其次,统计部门也需要找寻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因果原因,通过数量关系分析可以适时实现统计的最终目的预测未来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规律轨迹。当前有的统计部门的人员构成仍然较为传统,难以负担负责的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也难以对未来趋势进行准确预判。这也使得统计数据虽然已经存在,但是能够用好、用对统计数据的人员不多,难以将一手数据转换为具有真正经济价值的统计数据信息。为解决农业经济信息统计标准化,陕西省农业调查总队几年前就建立了覆盖全省农村的统计调查网络,设立了一套科学的农村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建成了农村统计调查信息网络体系,调查手段日益现代化。实时了解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分析判断形势,及时、准确反映和监控全省农村社会经济指标。

三、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趋势

(一)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不断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精细化

当前,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为了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的精细化和完善化。首先,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不单指一项制度,而是指一套全面的从指标制定到指标实施、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等全面的数据统计指导规范。统计标准化需要符合基本的统计制度规范要求,并利用现代化分析手段和方式对统计标准化指标进行确定以协调其与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其次,过去的农业经济统计存在指标过于粗放化的问题,不利于统计数据的精细化收集和处理工作,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统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指标应当进行细化和详细解释定义,确保指标体系精细化也为后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扫除一定的障碍。除此之外,对于复合领域的经济统计问题要把握复合行业的经济实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指标和实际的对应。对于不确定统计指标项目的内容,可以向有关统计单位进行咨询汇报以确定统计指标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的专业化,强化统计信息传输的数字化管理

想要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专业化水平不高、数据收集缺乏专业性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益的专业化能力,强化统计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进程,提升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质量。首先,在数据收集方面,需要确定准确的总体、样本等基本概念信息,在选择抽样方式时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并进行误差可能性分析。通过选择合理的抽样方式既可以保证统计抽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统计工作的成本。其次,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于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培训工作,提升统计专业水平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传输也需要逐步改变传统模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传统的纸质材料报送方法虽然仍具有一定意义,但是面对大规模大批量的统计数据,传统纸质材料报送方式既不利于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也不利于数据的保存和留档。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云内存的兴起使得电子信息化数据传输和存储成为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统计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完善数据传输系统,来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

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对于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道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首先,在农业经济统计部门可以通过招聘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学和农业复合学历背景的人才来从事农业经济统计工作,人才引进政策也会在短时间内提升从事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而内部培训机制的完善也有利于提升现有职工的统计业务水平。内外部员工水平的整体提升会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其次,通过完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系统也可以通过不断磨合、系统升级来提升计算机时代的信息处理准确性。在未来,农业经济数据的处理不单单局限于简单的数理统计方面,还可以利用现有统计数据来对未来情势进行预测。通过多种模式来提升数据处理水平,可以全面提高统计信息的可用性。除此之外,在进行标准化数据处理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前期统计数据收集、传输、存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确保统计结果在可行的置信区间。通过以上的举措可以逐步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处理水平,最终实现统计结果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促进农业经济的精细化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经济水平的全方面发展,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对于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标准化的统计体系、专业化的数据收集手段和方式、非传统的信息传输模式和标准化处理方法都对提升统计信息的可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不断试错和吸取世界先进经验,才能最终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发展需求,适合我国基本现状的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体系和方法,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王艳荣 单位:陕西省农业展览馆(陕西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茹.我国乡镇(街道)图书馆统计标准化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02).

[2]王萍.建立中国统计业务流程的构想[J].统计研究,2013(03).

篇10

2009阳历新年,恭城县红岩新村,村民们一边招待“小长假”的旅游客人,一边忙着在丰收的月柿林采摘、加工柿子,心里还盘算着开春为果园修枝嫁接、喷药施肥等事情。

在家门口挣钱,与全国大量因失业返乡的打工农民相比,恭城农民要幸福很多。这种幸福来源于一个由沼气撬动的生态产业链。农民尝到甜头,中央也加紧倾注:为扩大内需而设置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达30亿元,而恭城县所在的桂林市分配到1995万元。

致富环保:一个都不能少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习惯烧柴的恭城农民发现砍柴要越走越远,做饭经常难于“无柴之炊”,同时自然灾害也频繁光顾。“为了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我们从1983年起推广使用沼气技术”。恭城县的一份生态农业汇报显示,发展沼气的初衷是解决“烧柴”和“环保”的问题。但事实上,农民们当初不这么想,他们最迫切的愿望是脱贫致富,觉得沼气搞不搞都没关系。

“他们跟我们商量,如果县里在你们这里试点,你们有什么要求。我们就说,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快点致富?”黄岭村稍上年纪的村民都记得当时要搞试点的情形。县能源办的工作人员明白了:搞沼气,搞农村能源,必须跟农民的脱贫致富紧密结合,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要改善环境、还要脱贫致富,示范点如何做到两者兼顾?恭城县沼气办的工作人员反复学习钻研,最终找到了一条自己的路子: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实现山水田林路房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以沼气为纽带,实现种、养、加工、贮运相结合,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态良性循环原理,逐步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森林生态系统、庭园生态系统和大田生态系统。

起步时,养猪、种菜种粮、封山育林,建立起良性的生态循环后,他们又着力大田果树种植管理,沼气池、厕所、猪牛栏三配套,推广圆小浅的短壁池墙沼气。1983年发展沼气后,黄岭村人的生活因沼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续四年人均收入达到884元,村里的生活环境也越变越美。

恭城县一边巩固前几年的沼气生态建设成果,一边扩大沼气生态的“势力范围”,造林灭荒、造林种果,加快沼气池修建,逐步形成了“一池带四小”(即一个沼气池,带一个小猪圈、一个小果园、一个小菜园、一个小鱼塘)的庭院经济格局。

随着沼气建设的加快和相关产业的成熟,庭院经济被突破,种果、养猪都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大型养猪场、月柿、沙田柚、甜橙等优良水果基地逐步建立起来。“养殖―沼气―种植”的“三位一体”恭城模式已初具雏形。

恭城模式:突破与延伸

1998年新桂林市成立,整个桂林的沼气生态建设提速,每年以3-5万座的建池速度向前发展。对于先行者恭城县来说,与规模、数量相比,他们更需要创新和提升。

作为“三位一体”循环模式上的一环,恭城县的水果种植迎来了质的飞跃。据介绍,这几年他们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单纯的规模化果树种植基地变成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沼渣沼液则发挥着生态肥料和杀虫剂的作用。同时,大量优质水果基地吸引了北京汇源、大连汇坤等国内水果深加工知名企业,拉长了水果业的产业链条。

据恭城县统计局统计数字,2005年恭城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水果面积32万亩,农民人均有果产量近2吨,水果收益占农民收入的70%。

“恭城农民以种果发家致富,按农村习惯,腰包鼓起来了,首先想到的是盖新房,但‘各自为政’的建房往往缺乏规划,通过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居民房,能改善农村的居住、生活环境。”恭城县县委书记蒋洪说。于是,一场“新村运动”在2001年展开。恭城县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作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改造农民村舍,或整体进行规划设计。

整齐温馨的村庄,绿色生态的环境,加上依托果林资源举办的桃花节和月柿节,恭城县的旅游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养殖、种果、招待游客,恭城人忙着在家门口赚钱,“没工夫”外出打工了。

生态产业:困惑与创新

随着外部经济形势的发展,恭城人的“三位一体”模式遭遇了困境,问题出在养殖环节。饲料涨价、养猪成本越来越高,加之水果成为主导产业,农民顾不上养猪,粮食种植减少也导致没有富余粮食供应作猪饲料使用,于是一部分家庭的沼气使用渐渐地没有那么正常。

横山的容文熙、红岩村的朱天佑则成为一个“反例”。在政府的扶持下,他们投资十万元办起可容纳200头猪的养猪场,同时配套大型沼气池,“和卖煤气一样”,沼气通过铺设的管道输送到村里有需要的人家。朱天佑说,养猪每年挣几万,另外买沼气也能挣些钱,还给村里的用户带来了方便。

其实,对于产业化养猪,县政府早已开始扶持。2007年的一份恭城县生态农业汇报显示,从2001年起,恭城县已经在积极扶持养殖业。2003年,县财政拨款60万元用于鼓励养殖大户,同时,尝试建设大中型沼气池,采取集中养猪、统一供气、市场运作、定额收费的方式。

此外,恭城县农村能源办的技术员还积极试验、探索、指导农民将农作物秸秆、废弃水果、杂草、杂物以及生活有机垃圾投入沼气池,帮助不养猪的农户正常使用好沼气,也有部分农户到外地养殖场,购买猪、牛、鸡粪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同样能够产生大量的沼气,沼液沼渣还是农作物很好的有机肥。

资金投入:筹集与匮乏

纵观恭城县沼气生态产业发展的脉络,政府资金投入在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恭城县和桂林市的相关工作报告都指出,资金不足制约了沼气建设。

1996年,新成立的桂林市积极推广恭城模式,多方筹集资金满足沼气建设。市财政每年拨出一定资金投入沼气建设。同时,还积极争取国家沼气建设项目,仅2008年新增国债户用沼气池13300座,服务网点241个,联户沼气工程5个,养殖小区工程7个。

沼气建设资金来源于沼气国债项目资金、国家扶贫资金,涉及到发改委、财政、林业、扶贫办、卫生等多个部门,2008年由于各部门协调得当,资金下达比往年来都要快。如非贫困村沼气建设补助资金3月份就下达到了各县区。

对于此次拉动内需的沼气建设专项资金,桂林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张健透露,桂林得到上级安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3300户,中央预算内投资达1995万元,其中恭城县占1300座。恭城县能源办算了笔帐,这些沼气池建成使用后,沼气农户生活用能的80%可以用沼气替代,从节能、节肥及沼气综合利用等项来算,项目农户年至少节支增收259.3万元,还能为促进村庄环境的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