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的意义和目的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体工程学的意义和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书香:何为风水?与迷信如何区别?
李建军:如果要以现代科学来对风水做定义,那么我会把风水定义为“人和环境之间广泛而微妙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上受于天下制于地,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人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是最高级的生命体,时时刻刻都受到地球和宇宙、大自然的各种因素和能量正反面的影响,风水就是研究这其中微妙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并结合实践不断领悟,是传统的学习和研究风水的方法,当然,现在我们还可以结合其它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探究前人总结的风水知识的内在的更深层的因素,尽量做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是中国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中国的相地之法起源于原始聚落的营建。迷信则是一种盲目的行为,它是不科学的。
书香:您个人认为在新世纪,研究风水学有什么意义呢?
李建军:从广义上讲,各种自然科学也都涉及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与风水学的不同是,这些学科并不直接关心其与人的关系,或至少不直接研究其与人生老病死、运势祸福的关系。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风水的目的非常实际,人们研究风水,是试图从人与环境的关系中,直接找到对人生理、心理和命理的影响,加以利用或调整。
李建军:人体工程学是关于人体自身系统、人体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以天、地、人综合交互的环境为综合理论本源,以人的生理、命理、地理体系为理论基础,是一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服务于人的方法。其内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学说与现代科学结合,在哲学体系的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实用学科的层次下将三理和五大要素(走势、噪音、面相、签名、掌纹)融入其中,从而探索如何双向调节各种不同的人体生命信息和不同点位的自然信息,使两者信息同步对应、能量优化组合,以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及事业发展。它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现代儿童青少年教育都有积极意义。
书香:人体工程学与传统文化有何联系?
李建军:人体工程学综合了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与先进理念,集所有学科于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力棒”。首先,传统文化是一种思维顿悟的文化,是人面对大自然、社会的各种矛盾、神奇现象而进行的思考顿悟,人体工程学不仅继承了这种思维顿悟的文化,同时又站在实用主义的立场上,将不自觉变为自觉,帮助人们将这种思维顿悟文化,以之实现合理的目标。其次,传统文化基本是以文为本的教育,即通过教育的形式得以交流继承,而人体工程学则以人为本,即以人作为载体,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于人、帮助人达到成功的方式来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后,人体工程学还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在思维方式、应用手段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因此,重叩传统文化之门,以人体工程学为基点,对天地人三者对性综合论述与阐述,才能找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和合之源。
篇2
关键词 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师;室内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7-0049-01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design and ergonomics firstly,and then lists the usage of ergonomics in the design of Indoor light environment,Indoor color environment and Indoor sound environment and so on,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ergonomics in Interior design,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at only if Interior designers use ergonomics knowledge in interior design, can obtain the harmonious of indoor environment and people.
KeywordaInterior design;ergonomics;Interior designers;Indoor environment
0 引言
室内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目的是要创造出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人体工程学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室内设计中的人机学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室内光环境的设计、室内色彩的设计、室内声环境的设计、室内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寸及组合布置等等。
1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1 室内光环境设计
在人们所获得的信息中有80%来自光引起的视觉。因此,创造舒适的光环境,是室内设计的主要研究课题。室内采光分为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天然采光不仅对人的视觉及健康有利,而且人们可以通过窗户看见室外的景色,同时也是节约能源的最基本的手段。天然采光的主要部件是窗户,窗户分天窗与侧窗,常见的天窗有矩形天窗、水平天窗、锯齿形天窗、下沉式天窗等。侧窗窗型越宽视野越开阔,越高光照进深越大。常见的侧窗如落地窗,视野开阔,可以取得与室外环境的紧密联系、高台窗可以减少眩光,并可以给良好的人安定感和私密性。可根据室内环境的需要选用不同的窗型。
人工照明设计即利用各种人造光源的特性,通过灯具造型设计和分布设计,造成特定的人工光环境[1]。照度是衡量室内光环境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室内照明设计中照度分布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如工作区域内,一般照明均匀度不宜低于0.7;非工作区的照度应低于工作区的照度等。同时,室内光照环境还应保证适宜的亮度分布,通常被观察物体的亮度如果为相邻环境的3倍时,视觉清晰度较好[2]。
1.2 室内色彩设计
室内色彩应利于人们生活和工作情绪的稳定,并满足空间的使用功能的要求,这是室内色彩设计的一般人机学要求。如办公空间及居室的色彩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因此使用纯度较低的灰色系列可以获得安静、柔和、舒适的空间感觉。而快餐店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可获得欢快、活泼与愉悦的室内气氛。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健康。比如,粉红色会给人温柔舒适感,但长期生活在粉红色的环境中会导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脉搏加快,因此在居室设计中不易大量运用;较小的空间以白色为主色调会使空间获得宽敞感,但患孤独症或抑郁症的人不宜在这种环境中长期居住。
1.3 室内声环境的设计
室内声环境设计首先要避免噪音,其方法很多,如采用具有消音隔声功能的楼板,门窗,同时还可以用吸声板作室内墙面。除此之外,不同的室内空间环境对声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如教室、演讲厅等室内要求各处有良好的语音清晰度,音乐厅、剧场等室内要求能获得优美悦耳的音质。这就要求声环境设计要考虑到室内空间的容积、室内空间的形体、以及席位的数目等多种因素,根据不同的室内空间功能要求,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避免回声、声影、声聚焦等多种内声缺陷[3]。
1.4 室内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寸及组合布置
随着室内设计的发展,家具、设施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寸及组合布置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如壁柜首先要按人机工程学的原则根据人体操作的可及范围来布置,其次要根据物品的使用频度设计不同的存储区域。再如,餐桌面必须保证每人至少有600mm宽的手肘空间,桌面与膝盖间要保持100mm~200mm的间隙等等[4]。
2 室内设计中运用人体工程学的意义
1)为人在室内空间的活动范围提供主要的参数依据;
2)为室内物理环境提供最佳的人体适宜的参数;
3)为室内空间及用具的形状、尺寸等提供主要的依据;
4)为室内环境装饰、装修设计的提供科学依据。
3 结论
室内设计中运用人体工程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出安全、高效、舒适的环境,并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这就要求室内设计师能够将人的基本尺度及心理特征、生活特征、工作特征及运动特征等人机学知识运用于室内设计中,以寻求室内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
[2]李书青.室内设计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篇3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啦啦操服装;应用性研究
1前言
当今社会愈加关注人类健康与环保的生活方式,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中国掀起一股啦啦操浪潮,在校园、广场、健身房或比赛现场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啦啦操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普及。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强调的是服装设计中把人、物、环境这三大要素融合于各类设计中,在满足人的生活及心理需求的同时,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性与舒适性是当代设计的主题。如何根据啦啦操特点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设计出功能性强又符合人体工程学特点的啦啦操服装成为当前急需要研究的课题。
2人体服装设计
服装可以理解为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离人身体最近,能穿着,能感觉得到东西。服装设计就是指把服装的各种构成要素合理运用,根据服装制作的目的,把各种必要条件综合后制成服装生产计划的系统。服装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可以避免一些考虑不周和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要实现服装设计的合理化,首先,要以考虑穿着的目的为前提,通过对市场,穿着者的层次和所处的各种环境,从人的因素和服装的组成要素两个方面来进行调配研究,并以此基础来调整服装构成要素,逐渐形成服装款式。
3啦啦操与啦啦操服装
啦啦操按照运动类别可以分为技巧和舞蹈两大类。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动作包含翻腾、托举、金字塔、抛掷四类难度动作。其动作特点表现为手臂动作在身体冠状轴前、动作快、定位准确,对手臂爆发力要求较高;舞蹈啦啦操:西方式的啦啦操主要体现于健美与性感,而中国式啦啦操是有别于西方啦啦操的,它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思想内涵,目前在我国比较推广舞蹈啦啦操。舞蹈啦啦操主要是由转体、踢腿、跳跃等难度动作和手位对比以及个性舞蹈等组合构成,通过多种空间,方向与队形变化展示舞蹈啦啦操的团队风采。啦啦操的审美要素主要体现在身体美、技术美、难度美、音乐美、节奏美、道具美和口号美等方面,它所产生的基本动因是煽动别人,激励别人。啦啦操表演讲究服装和舞台效果,动作美和视觉美效果,具高度的时代感和艺术性。啦啦操特点决定了啦啦操服装应该具有以下功能:(1)由于啦啦操练习的运动量较大,练习者的体温升高较快,排汗较多,服装应具吸汗效果好的特点;(2)啦啦操的动作幅度较大,应选择弹性好的紧身运动衣裤;(3)如参加正规比赛,全队服装应统一,自然大方。
4人体和服装设计要素的关系
人体与服装设计可以同时融合于一件衣服上,在穿着效果上和整体上不可分离。虽然说服装设计是自由的,但是还是要避免功能和装饰两者之间侧重点不同的问题,啦啦操服装属于运动装是侧重于功能性的。
4.1设计中人体的形态处理
可以将设计中的人体归类成以下三种形态:(1)人体静的形态;(2)人体动的形态;(3)人体美的形态。人体的形态系列:即人体的姿势。是人体的形态和服装的造型关系。人的形态系列是指人体静态时整体的形态,而功能系列是指人体各部分功能形态和运动动态所引起的人体的变化对服装结构形态的作用。它们之间都希望与服装达到美的效果。
4.2人体运动产生的形态变化
人体运动会引起的变化,它主要体现在:(1)关节运动会所引起的长度,高度的变化;(2)运动所引起的肌肉隆起和变形的部位变化;(3)在支撑服装部位所引起的知觉感受变化;(4)运动产生的皮肤伸展方向和程度的变化;(5)运动过程中服装滑移部位的变化;(6)还有变化而引起的脂肪变体和变位的变化等等。在进行啦啦操服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变化所带来的服装结构变化,在满足设计目的及功能性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衣人合一”的原则。
5人体工程学在啦啦操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5.1人体工程学在技巧啦啦操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技巧啦啦操系列动作对前肢轴线以上部位的服装设计要求很高,简单来讲是肩部和手臂部位的设计。分析动作及结构变化发现:手臂在人体上半身部分,要满足手臂快速变位的动作,便涉及到如何减少服装对手臂及前肢轴线部分所产生的压力及阻力问题。无论是翻腾、托举、金字塔还是抛掷等肢体动作,其无一没有使用臂力。通过人体的研究找出其发力点及人体对服装的支撑点,融合于服装结构设计中,以达到合理减少压力和提升爆发力的目的。根据目前的市场调查,技巧啦啦操服装一般以无袖设计或工字背的结构设计为主。当手臂进行向上拉伸,左右扭转、变曲时,人体三角肌位置的肌肉鼓起,身体上半部分的皮肤被强烈拉伸,如果是带衣袖设计的设计,应考虑到在手臂位置增加放松量或通过弹性大且轻薄具有吸汗性的面料来实现。
5.2人体工学在舞蹈啦啦操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舞蹈啦啦操有别于竞技啦啦操,其偏重于运动体态的观赏性。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首先要考虑其动作会产生的体态变化,通过分解其动作。如转体、踢腿、跳跃等来对服装进行设计。该运动的人体美主要体现于腰部周围及腿部连接部位在运动中产生的美感,通过以衣服为媒介形式而表现出来。因此,对该服装设计应考虑如何去体现这些部位的美感问题。啦啦操的服饰美在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属于一种情感的直观表达,在人体与服饰的融合,并配合其运动道具,音乐等场景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而且能够做到刺激观赏者眼球,带动观赏者情绪的目的。真正做到设计中人、物、环境的完美结合。
6结语
关于啦啦操服装设计,已不单纯是追求结构造型及色彩搭配的表相设计,而是本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原则。是一种由内到外的,以服装为媒介的,充分结合人体工程学中人、物、环境三大要素的设计活动。由此而知,人体工程学在啦啦操服装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作者:陈小葵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朱一帆.论服装结构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作用与影响[J].新西部,2011(04).
[2]陈晓玲.服装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功能关系[J].消费导刊,2010(08).
[3]一心.舒适的人体工程学设计[J].个人电脑,2010(07).
篇4
关键词:人机系统环境条件人机工程学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与发展,机械与人机工程的结合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实生活中机械专业不再仅仅局限在零件设计与装配过程上,而是与人机工程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越来越密不可分。已涉及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医学等等多个领域。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机械与人机工程学的核心问题是在不同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的协调、配合,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及评价手段。
内容与研究方向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关于人、机、环境协调关系的科学,它首先是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其次是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其基础知识来源于心理学、预防医学、美学、人体测量学等,其研究方法包括自然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现场或实验室的对照比较和测试、有关的统计分析等;第三是整理形成的设计技术,包括设计准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其研究的对象是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其研究的内容是人和机器及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性问题。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机械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机械与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机合一。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与人有效结合。怎么结合,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如何让它为人类更好的服务。人、机、环境三者缺一不可。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为机械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寸参数;为机械设计中考虑“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机械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存在问题
由于人机工程学中涉及的领域较多,范围较广,情况较为复杂,要使人、机、环境三者系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是系统的总体,机器要与人的各项功能相适应,适应人的特点,如操纵空间要与人的测量尺寸相符,操纵机构要与人的形体及人体测量尺寸相适应。另外机器要适合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还要符合人的常规要求,工作能力范围等。机器的操纵系统中控制台的高度要在坐姿人体的水平线以下,还要注意控制台的角度,安装位置等。机器的设计要符合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要求。然后要结合环境因素,因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首先是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是表示环境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环境温度对于人体产生的生理效应,除了温度的高低外,还与环境中的湿度和风速(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环境生理学上常采用温度-湿度-风速的综合指标来表示环境温度。这类温度指标统称为生理热指标,常用的有下列几种:①有效温度(ET):根据人的主诉制定的温度指标。它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条件综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具有同等温度感觉的最低风速和饱和湿度的等效气温指标。②干-湿-黑球温度:以干球、湿球、黑球三种不同温度数值按一定的比例加权平均求得的温度指标。这种温度指标能反映环境温度对人体生理影响的程度。它主要是湿-黑-干球温度(WGBT),计算公式为: WGBT=0.7T+0.2Tg+0.1Ta。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测量方法、模型工作方法、调查方法和数据的处理方法。
测量方法是人机工程学中研究人形体特征的主要方法,它包括尺度测量、动态测量、力量测量、体积测量、肌肉疲劳测量和其他生理变化的测量等几个方面。
模型工作方法 这是设计师必不可缺少的工作方法。设计师可通过模型构思方案,规划尺度,检查效果,发现问题,有效地提高设计成功率。
调查方法 人机工程学中许多感觉和心理指标很难用测量的办法获得。有些即使有可能,但从设计师工作范围来看也不完全准确,因此,设计师常以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如每年持续对1000人的生活形态进行宏观研究,收集分析人格特征、消费心理、性格爱好、表情变化、媒体接触、日常用品使用、设计偏好、活动时间分配、家庭空间运用以及人口计测等,并建立起相应的资料库。调查的结果尽管较难量化,但却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有时反而更真实有效。
数据的处理方法 当设计人员测量或调查的是一个群体时,其结果就会有一定的离散度,必须运用数学概率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才能转化成具有应用价值的数据库,对设计产生指导意义。
篇5
校园公共艺术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校园是肩负重大教育责任的机构,校园空间是师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因此,校园公共艺术是一个交叉课题,它基于公共艺术和教育文化两门学科。成功的校园
公共艺术,具有塑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启发参与者的创造才能、保存校园文化和历史记忆、美化校园公共空间、带动地区经济等功能。研究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有助于把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本质和内涵,有助于解析现有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和遇到的问题。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科学必须将注意力投射到对“理想的、真正的人,对完美的或永恒的人的关心上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准则。人性化设计能创设为校园人群提供安全、舒适、愉悦、自由等体验的公共空间。创造人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需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满足受众人群的生理需求,即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二是满足受众人群的心理需求,即符合心理学原则。第一,人体工程学原则。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是围绕“人”这一主体而展开的,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人在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优化设计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尺度。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尺度为设计环境和特定空间提供依据。此外,作为人体工程学研究重点的人的感知系统,如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也应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之中予以考虑。如作品的色彩搭配、材料选择、活动内容等,也都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设计元素。第二,心理学原则。校园公共艺术设计需要满足校园活动人群行为的心理需求,需要根据在校园环境中人群的心理及精神活动的规律,创造出适于特定人群参与的公共空间。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者应多关注校园内活动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与校园环境互动的关系,通过考察、分析确立场域特点,并将其运用于设计中。如,在公共空间中,人们更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中停留,因为这样的空间既便于参与公共活动,又能满足一定的私密性要求。
2.生态化原则
校园公共艺术必须借鉴生态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才能更科学、持续地对学校人文精神产生影响,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的校园环境。生态学观念的注入拓宽了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范畴,包括在作品中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再利用等观念的呈现。因此,生态化有利于未来校园环境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校园公共艺术的生态化原则是指校园公共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尊重自然、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内人群生活品质的属性。
3.艺术性原则
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无论如何丰富,美化环境、为校园人群提供舒适美好的生活条件,始终是其主要目的之一。校园公共艺术需要满足受众人群的审美需求,给予受众美好的精神享受。
4.公共性原则
当今,在公共艺术理论中,有关公共性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笔者认为,对于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应该兼顾艺术性和公共性。通过在校园范围内完成有效的问卷调查、考察分析等前期工作,进而在精英意志和大众群体诉求间找到平衡点作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其设计过程本身已具有明显的公共性。通过公共性原则,校园公共艺术亦可在专业高度和受众审美高度间选取适当的切入点。校园公共艺术在满足校园人群行为需求的同时,也在其心目中留下校园文化的印象。依靠公共性原则,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可以使校园成为更加多元、立体、个性化和艺术化的综合构成体。通过受众与校园公共艺术的互动,艺术介入并改变校园人群的价值体系,促使校园人群反思人与环境的新关系。这种构建或反思超越了简单的教化功能。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原则在未来会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和巨大价值。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 人性化 可持续发展 关怀
中图分类号TB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4-0045-01
一、人机工程学与人性的关系
人机工程学是关于正确使用人的治理和体力的学问,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重任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包含了多个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其中包含了生理学、医学、心理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对工作工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进行指导。使得我们在工作时更加的安全、快捷、舒适。是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学科。
所谓人机工程学中的人性,就是对我们人所应用的人机工程学方面的产品,要尽量的把人机工程学应用到产品的设计中去,产品的外观设计与人因工程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我们在进行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进行思考。
二、古人的人机环境的思想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艺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反映出中国古人精湛的技艺。如《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才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造物思想。其中“天时”、“地气”是指来自大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的制约,而“材美”和“工巧”则是来自主体方面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主张人与自然得相互沟通与融合,把顺应天时与地气作为造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中国古人素来讲究运用天时地利之运气。强调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前提下进行改造自然的,是强调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改造活动。这也是我们现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也就是中国古人常常说的“因材施艺”、“适材加工”与“合”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造物思想并非是对自然的彻底摧毁和破坏。《考工记》中的这一思想意味着在一种和谐的基础上开始创造活动的,这些同样是人机工程学所考虑的内容。
中国造物思想的这四项基本内容最终可以归结到“天人合一”上。因此,《考工记》提出“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一个“合”字集中体现了中国造物思想的最高简直准则,只有合乎“合”的要求造物,才能符合人和环境,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造物。这是现代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环境”系统思想的体现,也为现代的人机工程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中国传统的“合”的观念,在对我国保护自然形态与人文历史景观,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早在中国古代儒家的思想中,就有很多这些方而的体现。共至有些人进一步将“天人合一”这一观念推定为当代环境保护的理论观点和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人类如果想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应当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中吸取生态保护的思想。虽然把这个观点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能过于简单。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可行的理论性依据,来指导我们现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现。
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提出,对我们现在的“人――机――环境”的研究和设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今天我们的研究应该充分吸收古代设计中的人机学思想,从中指导我们今天对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以及对环境的保护。
二、人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点,这样即使我们人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又不对社会,对自然环境形态做出伤害。让自然环境同样的以保护,得以和谐的发展,这也符合我们中国古思想中的“合”的观念。在人与环境中寻找相和谐的一点,使人、环境和谐发展。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步伐。曾经西方国家为了尽快的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只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所以他们一味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使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日益恶化,如果我们任由它发展下去的话,将来我们将会无资源在可以利用,人类必定无法再继续发展。所以,我们必需要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到“合”的平衡点。这种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重要内容的系统思想是对自然既要合理利用有要积极保护的发展模式,是要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处在一个良循环的平衡哲学思想。与现代环境提出的要求现实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对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有理论指导意义。
(二)人机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就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的各组成部分(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在工作环境下,在家庭生活中中如何达到最优化的问题。归其本质,人机工程学就是研究人和环境的科学。
在工业设计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在人机工程学这一方面。人们提出了绿色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思想,绿色人机工程学的提出是在结合人机工程学了绿色设计特征要求下提出来的。把环境因素作为一个积极的因素,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生态的全系统的绿色人机工程学。它从环境问题的所具有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特性上来考虑环保问题和解决方案。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内,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就(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修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它是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注重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绿色及材料的回收和处理,使得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节约能源。从这些方面来达到保护环境,防止地球资源的枯竭,减少废弃物。这一些都是一个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是必要考虑的,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我们设计师也应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在设计我们的产品时要注重环境对产品的要求。我们设计的产品要满足人们需要即人性的同时也要满足环境的需求。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都是时代留给我们的两大课题。也是目前环境给我们的最急迫的要求。同样人们提出的绿色人机也是顺应可持续战略的要求。
人机工程学,是为一切设计、创造活动服务的。如果缺少了相应的物质基础――环境,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论哪门学科,为了人类的环境与发展形成共赢,我们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人机工程学在环境设计中也有巨大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今天,人机工程学位环境设计同样也提供了可靠的原则,对我们环境的设计有理论指导意义。在环境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可以密切环境和人的关系,通过对人自身的特征及活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可以加强环境的有效利用,使环境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进行环境设计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人与机所处的使用环境,人对机的要求,机对环境的要求,例如绿色环保材料;设计是否利于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和长寿命设计等要求。材料的选取和结构是否有利于周围环境。是否与周围的环境相和谐,同时符合人性化的设计。
三、总结
篇7
【关键词】人因工程;主观评价;方法学
0 引言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了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卫生学、人体测量学、劳动科学、系统工程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成果,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和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并具有综合性。该学科的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1]。
人因工程学的核心思想是重视系统中人的因素及其作用,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各种作业过程中,任务的难度、复杂性等属性、环境条件、系统的可操作性等因素最终都要归结到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上。在很多场合,客观指标评价并不一定能独立、确切地得到评价结果,而需借助人的主观感受作为辅助评价,如在评价作业环境过程中,温度值虽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温度所感受到的主观舒适度会有差异,因此评价作业环境就不能单纯使用温度一个指标,而必须考虑人的主观感受。
人的主观评价方法是人因工程学特有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在该学科研究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效果很好的一种方法。本文的目的是对主观评价方法在人因工程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一个简单的述评。
1 脑力负荷的主观评价技术
脑力负荷是指人在执行脑力任务中的负荷大小。常用的脑力负荷测量技术有四类[2]:主任务测量法、次任务测量法、生理心理指标度量法以及主观评价技术。其中最有效、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技术就是主观评价技术,它具有:无侵入性、使用简单、信度效度较高、高的敏感性和被试接收程度等显著优点,国内外大量研究都显示出主观评价技术在脑力负荷度量方面的优越性[3-6]。
目前最流行的几个主观评价技术是:(1)库柏-哈柏修正法(Modified Cooper-Harper method,MCH)[7],是一个1维量表,要求被试按照所执行的任务难度对其进行评分,主观评分共分10个等级,最后得到一个介于1~10之间的数字作为任务主观难度得分,数字越大代表难度越高;(2)主观负荷评估技术(subjective workload assessment technique, SWAT)[8],是一个多维脑力负荷评价量表。由三个条目组成,即时间负荷(time load, T )努力负荷(effort load, E)、心理紧张负荷(psychological stress load, S),每一条目均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上述三个条目共有3×3×3=27种组合,研究者根据这27种组合制成27张卡片,要求受试者在对一脑力负荷进行评价之前,先对这27张卡片所代表的负荷,根据他们自己的感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根据受试者的排序情况来确定三个条目对其总脑力负荷的贡献大小(即重要性)。为此,根据每个条目的相对重要性,形成了六个理论上的排序组,如TES组代表受试者认为时间负荷最重要,努力负荷次之,而心理紧张负荷重要性最小。其余各组意义类推。最后根据卡片在负荷排序表中的位置换算为0~100之间的数值,数值越大代表负荷越高。(3)NASA任务负荷指数量表(NASA task load index, NASA-TLX)[3]也是一个多维脑力负荷评价量表。该量表由六个条目组成,即脑力需求(Mental Demand, MD)、体力需求(Physical Demand, PD)、时间需求(Temporal Demand,TD)、努力程度(Effort, EF)、业绩水平(Performance, PE)以及受挫程度(Frustration Level, FR)。使用时,首先要求被试根据任务情况分别对六个条目进行打分(范围1~100),负荷越高,分数也就越高;然后给出这6个条目的重要性权重,最后把所有分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总的脑力负荷主观评价得分。
2 体力负荷的主观评价技术
体力负荷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体力工作量的大小。目前体力负荷的测定方法一般包括三种[1]:生理变化测定方法、生化变化测定方法和主观感觉测定方法,其中主观感觉测定是测定体力负荷最方便也是较常用的方法。
自认劳累分级(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量表是使用极为广泛的一个测定体力负荷的方法。由Borg设计[9],被试根据自己对体力任务负荷大小的主观感受填写从6到20的评分,评分越高代表主观努力程度大。该方法对测定体力劳动的强度具有很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广泛应用[10]。
3 疲劳的主观测定方法
研究表明,人的疲劳可以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身体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血压的变化;作业能力下降,如对特定信号的判断错误增加;疲劳的自我体验。因此,疲劳的测定方法也包括四类:生化法、生理心理测定法、工作绩效测定和主观评价方法。
目前比较成功的疲劳的主观测定方法是日本产业卫生学会提出的疲劳自觉症状调查量表[11]。该量表将疲劳症状分为身体、精神和神经感觉三项,每一项分为10种,其中身体症状包括:头重、头痛、全身不适、打呵欠、腿软、身体某处不适、出冷汗、口干、呼吸困难、肩痛;精神症状包括:头脑不清、思想不集中、不爱说话、焦躁、精神涣散、对事物冷淡、常忘事、易出错、对事不放心、困倦;神经感觉症状包括:眼睛疲倦、眼睛发干和发滞、动作不灵活和失误、站立不稳、味觉变化、眩晕、眼皮或肌肉发抖、耳鸣和听力下降、手脚打颤、动作不准确,被试根据自身感受选择这些症状,然后专家填写后的量表判断其疲劳程度。
4 人对环境刺激的主观感觉评价
从人因工程学的角度,环境包括声音、光、温度、湿度、空气状况等。人对这些环境刺激的主观感觉评价是指导作业环境设计的重要参考。
心理物理学对人的主观心理量和客观刺激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经典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费希纳定律”[12],它预测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对数关系。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公式为:
Ψ=K*lgΦ
上式中,Ψ是心理感觉的量值,Φ是物理刺激的单位数量,K为固定系数;该公式可解释为:人的主观感觉强度的变化和刺激强度的对数变化成正比。人们已经将这个公式及方法应用到对各种环境刺激的评价之中,对于不同的感觉通道和刺激方式,K值不同。
4.1 声音
声音的物理度量指标包括频率、波长、声压级,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主要有声音的响度和计权声级。
声音的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受,与声音的频率和声强有关,单位是宋(sone)。频率越高,声压级越高,人感受到的响度越高。
计权声级是考虑了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不同感受特性,通过对不同频率声音加权计算而得到的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
4.2 振动
一个质点或者物体沿着直线或弧线相对于基准位置作来回运动称为振动。振动的基本物理量包括振幅、频率、速度和加速度。振动环境对人体有影响,虽然就本文参考文献所及,还没有一个特别普及的考察人对振动的主观感受的成熟工具,但是研究已经得到了一些基本的结论,比如:坐姿的人,对1~2赫兹的振动感觉舒适,对4~8赫兹的振动感觉不适;30~300赫兹的振动则会引起局部和全身振动疾病[1]。
4.3 光
光的度量物理量包括光通量、发光强度、亮度和照度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工作要求下对光的主观感受也不同。光环境影响人的工作效率、主观舒适度和情绪。我国已经于2004年12月开始实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3],该文件为各种工作环境中的照明条件设计设定了标准。
但是目前对光环境的主观综合评价方法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一个比较常用的工具是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法[1]。该方法考虑了光环境对人的多种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考察被试的主观感受。评价因素包括10项:(光环境的)第一印象、照明水平、眩光感觉、亮度分布、光影、颜色显现、光色、表明装修与色彩、室内结构与陈设、同室外的视觉联系;每项因素都有好、一般、不好、很不好四个备选项,最后综合各个因素,得到人对光环境的主观综合感受。
4.4 微气候环境
微气候是指工作环境的局部气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温度以及热辐射条件等指标。这几个指标各有其物理测量方法。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是对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目前已有的对微气候环境进行主观评价的方法[1]有:(1)不舒适指数(Discomfort index, DI)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和湿度对人体舒适程度的影响;(2)有效温度(感觉温度)法,有效温度是指根据人体具有同等温热感觉的最低气流速度和气温的等效温标。该方法综合考虑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对人体主观感受的影响;(3)三球温度指数(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 WBGT)法,该方法考虑干球湿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风速,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
5 人对机器系统的主观感觉评价
机器系统是人机系统中的客体,属于人机系统的子系统,包括人所操纵的各种机器设备、工具以及与人的交互界面等。在人机系统中,机器的可用性和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机器子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整个人机系统的性能高低。对人机系统的评价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在评价中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人机系统的种类繁多,不同作业中的要求、复杂性以及关键要素等都不一样,因此所用的评价方法也各有千秋。一般来说,从人的角度对机器系统进行评价,要考虑其工作性能、宜人性、安全性、整体性以及可维护性。
一个通用性很强的主观评价方法是系统分析方法[14]。它在评价过程中体现系统思想,主要步骤是:(1)确定系统目标和子目标;(2)评价各个子目标权重;(3)对各个子目标进行打分并加权,得到最终评价。该方法可针对不同的工作和系统要求,灵活调整子目标和权重。
人机交互界面是连接机器和人的重要环节,人机交互界面的评价是人机系统评价的重要应用方面,而且这一部分的相关研究和成果也很丰富。这一部分的典型研究包括:显示器、指针、信号灯、标志符号、警报器、控制器、显示-控制界面的组合等。在这些界面的设计和评价中,综合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习惯、使用人群以及与其他界面的协调性等因素。
人对机器系统的评价是主观方法在人因工程学领域使用最广泛、作用最大、效果最好的一个分支,几乎任何人机系统,大到航天飞机的发射系统,小到个人操作手机这样的系统,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评价其效率和性能,而且目前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如Nokia手机、丰田汽车等,有专门的人因工程团队来设计和评价其产品性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可用性设计与评价”。
6 主观方法在人因工程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人因工程的相关领域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中也有很多主观评价方法可以借鉴。
6.1 情绪
现代研究者普遍认为情绪是一种多维度的心理连续量。情绪一般都使用主观评价的方法来度量,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依扎德的维量等级量表(Dimensional Rating Scale, DRS)[12]和Plutchik的情绪-心境测查量表(Emotion-Mood Measurement Scale)[15],前者将情绪划分为愉快维、紧张维、冲动维和确信维四个维度,使用时让被试对每个维度进行打分,最后得到情绪的主观综合评价;后者则使用一个形容词表格来度量人的情绪。
6.2 人格
人格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很多研究成果也被应用到工效学之中。主观问卷方法是测量人格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最典型的主观人格问卷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艾克森人格问卷等[16]。
6.3 职业问卷
与职业有关的主观问卷包括吉尔福德-齐默尔曼能力倾向量表、区分能力倾向测验(DAT)、霍兰德职业心理测验、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等[17]。
6.4 智力测量
对智力测量的主观问卷研究由来已久,最著名的包括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等[16]。
人因工程相关领域的主观评价方法还有很多,篇幅所限,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 讨论和展望
主观评价方法在人因工程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很广泛,但是主观评价方法不是人因方法学的全部,人因工程的研究依靠主观和客观方法的配合。主观方法虽然具有无侵入性、使用简单等突出优点,但是由于人的主观性容易导致测量结果受到无法度量或无法排除的因素影响,比如人在不同的心情条件下做同一份问卷,其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是主观评价方法不可回避的缺陷。与此同时,使用一些客观指标则可能有效地排除这类方法隐含的缺陷。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新的仪器和方法被应用到人因工程领域,比如,使用脑成像技术来研究脑力活动的过程和机理。主观评价方法在人因工程的应用呈现出以下趋势:(1)新的评价方法产生,考虑了更多、更全面的因素及过程;(2)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整合,如Miyake[18]综合使用包含心率变动率、手指电位和拇指排汉水平在内的生理指标和包含智力需求、时间需求以及努力程度的主观指标,形成一个总指标来度量脑力负荷。总之,主观评价方法是人因工程方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郭伏,钱省三.人因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Meshkati N, Hancock P, Rahimi M. Techniques in mental workload assessment[M]//In: Wilson J, Corlett E (Eds.). Evaluation of human work. A practical ergonomics methodology. London: Taylor & Francis, 1992:605-627.
[3]Hart SG, Staveland LE. Development of NASA-TLX(Task Load Index): Results of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M]//In: Hancock PA, Meshkati N(Eds.). Human mental workload. Amsterdam: North-Holland. 1988:139-183.
[4]Casali, JG, Wierwille, W. A comparison of rating scale, secondary-task, physiological, and primary-task workload estimation techniques in a simulated fight task emphasising communications load[J]. Human Factors, 1983, 25: 623-641.
[5]Hill SG, Iavecchia HP, Byers JC, et al. Comparison of four subjective workload rating scales[J]. Human Factors, 1992, 34: 429-439.
[6]肖元梅,王治明,王绵珍,等.主观负荷评估技术和NASA任务负荷指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评价[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3):178-181.
[7]Wierwille W, Cascali JG. A validated rating scale for global mental workload measurement applications[A]. In: Proceedings of the Human Factors Society, 27th Annual Meeting[C], 1983: 129-132.
[8]Reid GB,Nygren TE. The subjective workload assessment technique: A scaling procedure for measuring mental workload[M]//In Hancock P A, Meshkati N(Eds.). Human mental workload Amsterdam: Elsevier. 1988:185-218.
[9]Borg G. Perceived exertion as an indicator of somatic stress[J]. Scand. J. Rehab. Med, 1970,2: 92-98.
[10]许嵩,王丽萍.基于红外技术的局部肌肉疲劳试验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5,11(4):30-33.
[11][日]大岛正光.疲劳研究[M].同文书院,1979.
[12]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3]GB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
[14]汪应洛.工业工程手册[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
[15]Pluthik AS. Emotion: A psychoevolutionary synthesis[M]. New York: Harper, 1989.
[16]郑钢,等,译.心理学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篇8
医院中生物医学工程科又称为临床医学工程,其任务是要把工程学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到现代医疗中去,解决医学和生物学的难题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进行医疗设备的物流管理、财务核算管理、质量控制技术管理和采购管理。它随现代社会医疗科技发展应运而生,其存在和发展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着医疗卫生的发展。
1.医院中生物医学工程科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科在医院中的职能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医疗设备的物流管理、财务核算管理、质量控制技术管理和采购管理。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临床医学工程的发展还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各级医院临床医学工程部门工作开展质量参差不齐,各医院之间缺乏纵向、横向协作机制,医学工程学科工作开展缺乏系统性的规范。与相关科室之间职能划分不明确;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队伍阶梯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进修培训机制,知识老化快;缺乏有效的工作质量考核体系,维护维修工作效率低下;医学工程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和待遇得不到有效提高,工作缺乏积极性。最终导致人才流失,在生物医学工程队伍面临萎缩的同时,生物医学工程科在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体制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实体以来,全国各级医院也相继组建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但相当多的医院至今仍延续着创建之初的机构名称,如器械科、仪器室、药械科、维修室等,地方医院均称为设备科,部队医院又称为器械科,只有少数几家医院称为临床医学工程科。另外,在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上也比较混乱,有的归属后勤系统,有的归属医技部门,也有的直接隶属医院总务科,这种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
各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科其功能、职责也不一样。首先,就其采购范围而言,有负责全院的医疗仪器、设备的采购;有负责包括总务方面的设备采购(如空调、冰箱等);也有负责全院医用消耗品的采购。内容各式各样,杂乱无章,往往按医院的传统和经验办事,没有一个明确的职责范围。
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只重视医疗仪器、设备的采购、维修和日常管理,而忽视了医院仪器、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的管理与监测;忽视了医疗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与利用;忽视了医院整体软、硬件的规划管理与技术管理,从而成为医院的一个纯采购部门。
由于临床医学工程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仍然处于〃创业〃阶段,因此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法规,也没有建立我国自己的临床医学工程师法。在医疗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和培训等方面缺少一套严谨、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
1.2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队伍问题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主体和体现。由于历史原因,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设备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很微妙的,在医院早期设备管理任务较少,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来源于电工、钳工、电器维修人员的改行,主要工作是器械、仪器、设备的维修,地位等同于一般工人。随着医院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部分医学院和工学院相继开设了医疗器械维修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后学生纷纷进入医院从事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很多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取名为生物医学工程科,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等同临床医疗技术人员,有了自己的学会和职称晋升。21世纪初随着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有的医院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划入后勤服务,有的医院将设备管理部门也划入后勤服务里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地位落入低谷。现代医疗设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的采用,机械化生产电路板,使故障的查找难度增大或即使找到故障也无配件更换,许多厂商特别是大型设备厂商已将医疗设备售后维修作为一项重要收人,对医院实行维修垄断,不提供完整技术资料和配件来源,配件专用性很强,兼容性很差,制约了维修工作开展,出现了维修能力危机,岗位危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已存疑问。
1.3 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的问题
医院拥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这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然而在现有的模式下,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临床医学工程科或设备科内,技术人员只在需要维修时才被动与各类医学仪器接触,因此对所接触的仪器熟悉程度并不很高,不易形成对某台或某类医疗仪器的深入研究。同时,生物医学工程人员一般掌握的医学知识不多,而临床医生在工程方面的知识比较贫乏,他们在临床上发现了和工程相关的医学问题不能很好的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和沟通,更谈不上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导致临床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不能很好地结合,不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2.医院中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和创新的对策
到目前为止,生物医学工程科在医院中已经成为专业性很强的职能科室,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深入研究探析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医院中的作用、发展及创新,对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学科自身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面对目前医院中生物医学工程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变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医院生物医学工程科的发展和创新必须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进行科学规划,为达到设计总目标,列出的各阶段的分目标并逐步落实。先定奋斗目标具体分析各人的特长实力,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结合实际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工作,形成对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完整学科系统,进而真正做到科学论证、合理购置、科学使用、严格质控、科学维修、严密计量。本文就医院生物医学工程科如何发展和创新提出了以下几点发展对策。
2.1 转变工作模式,明确工作职责
首先要改变观念、转变工作模式,要将目前以〃采购、维修〃为中心的单一化工作模式向以〃质量保证、安全监管、技术保障〃为中心的多元化工作模式转变;要明确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在医院中的职责和任务,即除了当前的常规工作,如设备的招标组织、论证、采购、安装、验收、档案管理等外,还应包括以下主要工作:在用设备的质量检查、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估;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测试、监管和保证;预防性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医疗设备的医学计量及维修后的计量与性能测试;对医院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与考核;开展临床科学研究等。
2.2 改变现有管理体制,使医疗设备效能最大化
医院的发展,是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严格有序的科学管理;创新才是飞跃,是发展的根本。不创新将是死水一潭,所做的工作只是原地打圈圈没有得到提升;创新的科学管理能使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最终实现更大范围资源的科学合理共享,产生出比以前高出几倍的效率,管理出效率更出效益是众所周知的;各类医疗仪器是一种服务和增值于一体的物质资源,是科技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成果,是医院现代化水平和技术实力的标志,是现代大医院发展壮大的基础。国内大中型医院都具有少则几千万元多则几亿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但若没有真正利用现代化科学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管理,让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就不会让它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现在对医院的评价仍用旧观念和过时的方法,即把医疗设备的总值作为一个很大的指标,总认为医疗设备的总值越大,管理水平就越高,各类效益就越好,医院就越强,呈现出重购买轻管理的现象,致使部分设备不适合本地区常见病或不适合医院对该学科的需求,而使用率下降或闲置损坏,造成对医疗设备资源的浪费。
管理没有跟上是造成设备浪费的原因;用科学的管理理论进行管理,明白不同的理论适合不同医疗系统的管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加强创新观念的开发,和本地区医院及厂商进行适度沟通,利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开发利用,使医疗设备效能的发挥达到最大化。
2.3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自身素质
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是本学科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各种培训班、业务讲座、出国深造等途径,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人才队伍的业务技能和外语水平。同时,通过调整人才梯队、整合岗位编制、聘请优秀人才等措施,以保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队伍。
2.4 健全各项制度,提高学科地位
在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人才队伍自身素养的同时,要形成重视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大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医学工程师法”规范临床医学工程机构的名称,明确界定医学工程人员的职责范围,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人员编制,并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考核以及职称晋升、聘任等相关制度;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对生物医学工程师的权利、义务和奖惩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还要关注生物医学工程师的科研成果、技术革新和工作业绩,以稳定生物医学工程队伍,提高和发展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促进医学现代化发展。
2.5 开展生物医学工程的临床研究,走医工结合的发展创新之路
这里所说的医工结合之路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应使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具备较深厚的工程学和医学两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因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连结医学与工程学之间的桥梁,若"两岸〃基础不扎实则桥本身也不会牢靠。其二,在平时的工作上应注重与临床医生的交流和沟通,注重工程和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医学与工程学之间的关系就如同舟与水之间的关系一样,没有"工程之水” “医学之舟"将寸步难行,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医院中的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以设备保障为基础,面向临床提供工程支援服务的专业。工程人员要充分利用传统与现代传媒加强工程信息的交流,既可使工程人员掌握各种现代卫生手段,反过来也可促使医院工程人员为病人及医护人员提供更多更新的工程信息知识。充分发挥医院工程人员的专业特长,加强工程人员在充分沟通临床医疗工作中的作用。
生物医学工程科仅以引进设备为主不足以发挥自身作用,应积极研究开发临床疗效好而市场没有的常规设备,有超前发展的意识,使本科向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科研的方向发展,为临床提供治疗、诊断的新手段。以临床使用设备为基础,从设备使用人员入手,询问不合理因素,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也可结合临床开展专科新设备的研究,改善常用设备,启用新技术,进行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研究,以治疗和诊断效果为最终目的,与临床合作,在开发研制新设备中会有新发现新进展新突破。
总之,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运用现代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解决医学上有关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工程技术渗透到生命科学领域、深入到医学中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已成为医学发展日益强大的推动力。而医学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二者之间已构成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所以,要取得科研成果,必须以维修为基础,以科研为主导,走理工医全面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促其巩固和发展,才能占有本身应具有的学术地位,才能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3.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安全人机工程学;高层建筑;安全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基本劳动力,在建设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等,导致施工单位的管理难度很大,很容易发生某些事故。通过有关研究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事故的发生都是由施工人员的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因此,加大力度对施工人员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的研究分析,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1]。
1人机工程学的含义
人机工程学又称人因工程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环境以及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使机器和环境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保护人体安全的一门学科。其有机结合了生理学、心理学、机械学、生物力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成果,形成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及疾病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影响施工人员的心理因素
2.1侥幸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在日常的操作和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不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要求和工作规程,认为偶尔的违规操作不会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长此下去,很容易形成一个坏的习惯。比如,在施工现场都会有很醒目的标志,提示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要佩戴安全帽,但是总会有些人不遵守规章制度,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不会发生事故或者就算有事故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把安全提示当回事,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2.2叛逆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感觉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很丰富,在工作过程中不听从别人的指挥和要求,对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的一些工作标准和规范置若罔闻,不遵照执行,甚至还会对管理人员产生反感,寻衅滋事。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并且还会大大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3逞能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有着很强的虚荣心,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比其他人强,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和显摆自己[2]。别人做不到或者不敢做的事,他就会去逞能,让别人感觉自己技术高、胆子大,很容易诱发一些安全事故。
2.4效仿心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由于自身的安全知识和意识比较差,发现其他人员进行一些违章的操作后,不仅没有发生事故,而且还省时省力,也不会被管理人员发现,然后他就会放弃自己之前正确的工作方法,把这种错误的操作方式当作日后的工作经验,盲目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就算有些施工人员明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操作方式,为了不被其他人排挤,他也会跟随效仿,这种效仿心理会对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3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
事故的发生不是必然的,发生之前一定存在着某种诱因和条件,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就是安全事故的一个很重要诱因。由于施工人员工作时间太长、劳动强度过大、施工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身体的能量消耗过度,身心感到疲倦,身体的各项机能明显减弱,工作能力严重下降,此时,如果仍然继续工作,很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因此,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对机体疲劳的分析,预防和控制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依据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成果,疲劳在建筑工程中的表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其中生理疲劳又可以分为全身性疲劳、器官疲劳、脑力疲劳、技术性疲劳[3]。
3.1全身性疲劳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经常进行某些体力繁重的工作,导致自己身体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浑身乏力等,进而降低工作能力,增加错误操作的发生率。比如,建筑工地上的砌墙工人,平均每天至少要砌2000多块砖,再加上每块砖都还要进行铺灰压实等动作,每天的工作量十分繁重,致使这些人每天下班后身体都会感到严重的疲劳。
3.2器官疲劳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经常长期使用身体的某个器官进行作业,很容易使这个器官使用过度,造成损伤。比如,建筑工地的电焊工,由于要经常面对电气焊所发出的火光,即使戴着防护罩,也很容易对眼睛产生影响,造成视觉疲劳。
3.3脑力疲劳
由于工地上建筑工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能看得懂施工图纸的很少,这些人每天都要长时间地对着图纸进行研究分析,并且研究和分析图纸又是一项非常费脑的工作,很容易使他们头昏脑涨、失眠、乏力、精神不佳。
3.4技术性疲劳
某些技术人员,工作时精神要继续保持高度集中,长时间的作业很容易使他们脑子和身体感到疲惫。比如,工地上的塔吊驾驶员,工作中既要准确控制方向杆,还要严密考虑合适的升降位置,再加上在高空中作业,神经系统要经常保持高度集中。
3.5心理疲劳
某些施工人员,因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繁琐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或状况时,很容易产生心情烦躁、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等疲劳状态。
4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4.1严格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拥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才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同时自己要积极主动地起到带头作用,为其他人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所有施工人员良性心理的有序发展,确保各项工作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管理人员还要严格做好日常工作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查清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另外,要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一些抱有侥幸心理、叛逆心理、逞能心理等不良心理特征的施工人员要严格批评或惩罚,让其尽快放弃和改善那些违规操作和不好的心理特征,对那些热爱岗位、主动遵守纪律的要进行鼓励并嘉奖。
4.2科学合理地改进工作体制,防止施工人员疲劳作业
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长结合施工人员的身体条件,有针对性地为施工人员合理增加一些必要的休息时间;要尽量抛弃那些轮班的工作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很容易导致他们的生物钟混乱,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效地恢复体力,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生产安全,如果必须要进行轮班,要合理提高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施工人员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建立休息制度,合理增加施工人员的休息时长,一般情况下,工人在正常休息一晚上后身体基本上可以得到恢复,但是对于那些进行高强度劳动的施工人员,一定要适当增加相应的休息时间,确保他们的身体在下次工作前能够恢复正常;一台机器由一名技术人员操作,相当于很多普通人的劳动量,增加工作的机械化率,采用人机配合,不仅能够大大地减少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还可以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生产水平[4]。
5结语
我国的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为了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能够持续地安全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合理应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并且用到实处,妥善处理好施工人员的心理特征和疲劳作业问题,不仅能够改善施工人员的不良心理特征,防止疲劳作业,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发展前景。
作者:姚宜均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牛美玲,张孟辉.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高校课桌椅评析[J].统计与管理,2016(8):132-133.
[2]白仁飞,张昊强,苏才学.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应急救援设备设计[J].品牌研究,2015(2):182.
篇10
器官和组织的缺损或衰竭是临床遇到的极具危害性的医学难题,尽管目前人们通过器官或组织移植、外科再造和使用机械装置等治疗手段,解决了一些现实问题,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不少缺陷。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多学科成果和技术不断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医学组织工程学。作为一场意义深远的医学革命,在医学界它被誉为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 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1 医学组织工程概述
组织工程学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潜在的开发价值,受到了各国科学界的重视。医学组织工程学利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来研究和发展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替代物,融合了细胞生物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等相关知识。核心理念就是将体外培养的高浓度的正常细胞扩增后,吸附在生物材料上,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复合体,然后将复合体植入组织器官的病损部位,种植的细胞在生物材料被机体逐渐降解吸收过程中继续生长繁殖,形成新的具有相应形态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1]。其最大优点是可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根据组织器官缺损情况进行塑形,达到完美的修复。
目前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手段已经不再局限于初始阶段的细胞生物学和动物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而是广泛应用基因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移植免疫学技术、生物材料合成与改良技术、生物材料的编织技术、生物力学技术、影像学技术和生物反应器等先进技术[2],极大地提升了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水平和其自身的发展速度。与传统的自体或异体组织、器官移植相比,克服了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缺陷,将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等问题。
2 种子细胞
种子细胞是医学组织工程的生命源泉,它要确保在体外培养时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并能定向分化,同时要保持其原来的生理性状。大多数观点认为种子细胞进入新的微环境后,会对新的微环境中的调节信号做出反应,从而定向分化为目的细胞。同时具备这些特点的干细胞就成了种子细胞的首选。应用干细胞治疗疾病较传统方法还具有低毒性,一次药有效;不需要完全了解疾病发病的确切机理;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等诸多优点。在临床治疗中,造血干细胞应用较早,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缩短疗程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且效果令人满意。
按分化潜能干细胞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全能性干细胞,它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如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它可从早期胚胎的原始胚细胞及原始生殖细胞中分离培养获得,具有与早期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很强的分化能力,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由于在医学和生物学上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备受各国的高度重视,使其成为当前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一领域,世界性的研究开发竞争正在迅速展开。ES细胞最诱人的前景是生产组织和细胞, 用于“细胞疗法”, 为细胞移植提供源源不尽的无免疫性的材料。任何涉及丧失正常细胞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移植细胞来治疗, 包括帕金森病、糖尿病、外伤性脊髓损伤、细胞变性病、心肌病和骨损伤等[3]。尽管ES细胞培养体系和来源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 但应用于临床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分化问题, 目前关于ES细胞自我更新机制及其向不同组织细胞分化的机制均尚不清楚, 因此如何防止其在体外培养时发生分化以及如何诱导得到纯化的分化细胞尚待研究;由于人胚胎干细胞来自具有发育成一个个体潜力的人胚胎,所以其研究不可避免地引发伦理道德问题的争议,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还不能避免免疫排斥。
另一类是多能性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一般认为其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人们可望从自体中分离出成体干细胞,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靶组织细胞并保持增殖能力,将这些细胞回输入体内,从而达到长期治疗的目的。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成体干细胞是普遍存在的,常位于特定的微环境中,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寻找和分离各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其中骨髓基质细胞和脂肪源干细胞已有大量研究及部分临床应用,在个体化治疗中已用于骨、软骨、心肌再生等领域;在群体化治疗中需要解决同种异体移植的免疫原性问题,采用基因敲除技术或RNA 清除技术去除抗原可能解决异基因细胞同种移植的免疫反应,但也有可能影响被敲除基因的其他功能[4]。最近,美国和日本相继公布了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胚胎干细胞样细胞的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曙光,但要实现应用这一目标,还要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还有一类干细胞为单能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只能向一种类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分化。 其中以脂肪源、肌源、上皮源及神经源干细胞为代表,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或以细胞治疗的方式进行了广泛研究, 并已有临床应用的报道。
3 支架材料
支架材料在医学组织工程研究中起中心作用,可为细胞提供黏附、增殖、分化并进而为组织的形成提供载体,还起到模板作用,引导组织再生和控制组织结构。作为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机体内不会引起炎性反应和毒性反应损害新组织的功能,维持正常细胞功能发挥; ②良好的可塑性:根据目的组织器官加工成特定的三维结构;③具有缓释功能:支架的降解速率可根据不同细胞组织再生速度进行调整,而且能彻底被新生的自然组织所替代;④支架的表面化学特性和表面微结构适合细胞粘附。因此寻找一种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又具有特定形状和连通三维多孔结构的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成败之关键因素。
近年来,人们不仅在组织工程的最早产品人工皮肤领域进行了更为完善的研究和开发, 同时,在诸如人工骨、软骨、神经、血管材料等各系统,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目前研究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国外研究较多的是PGA、PLA、PL2GA 等。这些材料具有可标准化生产、可降解、细胞相容性好等优点,但是这类材料本身亦存在一些固有不足, 如生物相容性差及机械强度不稳定等。基于这些原因, 研究人员一方面探索对聚醋类材料进行表面修饰, 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其它类型的支架材料。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修饰, 改善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相互作用; 通过模拟细胞生长微环境, 制备仿生材料,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对细胞的黏附性, 促进细胞的分化增殖。将合成材料与天然材料有机结合, 已成为未来组织工程材料发展的新趋势。
研制复合材料、仿生材料、改性天然材料、纳米材料, 是当前支架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越来越多的学者设计出具有合适降解度、良好通透性、组织相容性好的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支架材料。新材料的开发要求具有良好的各项生物学特性。通过将缓慢释放的生长因子或相关的基因整合到材料中, 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材料, 可以使种子细胞能在更接近于体内环境的生物材料上增殖、分泌基质、最终形成组织。
在组织工程材料的合成与制备中通过采用纳米技术对生物材料表面的改性或者直接采用纳米材料或复合材料,不仅能提高细胞对材料的黏附能力,也能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同时通过材料表面与细胞间相互的生物作用,能刺激并诱发所期望的细胞效应,有利于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纳米材料以其与传统材料无可比拟的生物学性能,已在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研究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与综合,将为培养支架的研究提供新的选择。
4 生物活性因子
人体内的生长因子是通过细胞信号传递影响细胞活力的一类多肽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作用,促进或抑制细胞生长、繁殖、迁移、黏附和基因表达的作用。在医学组织工程研究中,也需要在损伤组织的修复与病损器官的再生与功能重建中供给生长因子以促进种子细胞的分化和增殖。目前实验中常用的生长因子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转化生长因子(TGF- 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等等。它们不仅可单独作用, 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实验证明复合使用效果更好[5]。
在医学组织工程领域,生物活性因子对外源性生长因子或类生长因子作用的药物大多采用缓释技术,使其促再生作用持续一段时间。已有很多缓释材料在研究中,但目前尚未解决缓释体的有效释药浓度与组织器官再生所需药物浓度的相适应性。生物活性因子应用的另一个问题是多因子的协同作用及有序作用仍不清楚。
5 组织构建
医学组织工程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组织器官修复体内缺损。构建组织工程化人体组织或器官, 涉及种子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大规模培养、扩增技术,生物力学信号施加和化学信使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的控制释放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现在部分组织工程化组织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初步的疗效, 充分体现了它在未来医学应用中的巨大潜力。最早经批准用于治疗和投入市场的移植物之一是组织工程皮肤植片。目前各国科学家们正在为多种组织, 包括骨骼、肝脏、动脉、神经、胰脏、皮肤、肾脏和膀胱, 构建组织工程结构[6]。但是体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除了各种生长因子、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局部酸碱平衡等因素以外, 局部生物力学刺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构建理想的组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现在而言,医学组织工程领域所遭遇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需要为复合组织和器官构建一个功能血管网。因为不论对于哪种组织和器官,血管形成都是关键性的;另外, 单一的器官中含有多种不同的细胞, 同时分离和扩增几种不同的细胞, 目前在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其次, 在构建过程中维持严格的三维结构也是现有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难题。
6 展望前景
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形态结构、完善的功能的整体, 要完全模拟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并非易事。虽然经过近20年的研究,医学组织工程已取得非凡的进展,应用组织工程的原理与方法, 已能构建多种组织并成功的修复相应的组织缺损,诸如皮肤、骨和软骨等组织和器官更是成绩斐然[7]。但是还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在种子细胞的培养方面, 细胞的筛选和纯化是一个公认难题;在组织再生过程中发挥特异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生长因子,可控性缓慢释放技术依然不完善;组织工程化组织在体外或体内形成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如何?这些演变规律与正常组织发育、再生及创伤修复等过程有何异同,对这些问题目前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
医学组织工程的产业化无疑能够创造极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的组织工程研究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在研究开发上已经逐渐从临床前研究进人到临床试验阶段,如果我们能够创造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组织工程产品, 率先应用于临床, 这样不仅可挽救众多病人的生命和肢体,促进相关学科的科技进步,更能造福于人类, 为形成新的知识经济产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国正.组织工程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1):35.
[2] Sedov VM,Andreev D,Smirnova TD,et al.The efficacy of cel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ropic venous of lowes limbs[J].Angiol Sosud Khir,2007,13(1):67-75.
[3] 鄂征,刘流.医学组织工程技术与临床应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6.
[4] Chen XL, Li ZL, Zhang WB,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maxillary sinus lifting with tissue engineered bone[J].Zhonghua Kou Qiang Yi Xue Za Zhi,2007,42(10):610-613.
[5] Hwang WS, Ryu YJ, Park JH, et al. Evidence of a pluripotent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 derived from a cloned blastocyst [J]. Science,2004, 303(3): 1669-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