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意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意产业的发展

篇1

摘要:

茶与文化创意产业巧妙融合,已然成为苏州茶业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苏州旅游、茶馆、演艺业、展会等方面阐述了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苏州的特点,在政策扶持、资源深挖、人才共育等方面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长效发展。

关键词:

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对策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了21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6.5%。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2013年,苏州已拥有7个国家级、11个省级以及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涵盖了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影视、动漫等多家企业,初步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覆盖,初显了产业集群效应。然而,发展的背后也透露出不少问题。目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由于一拥而上的建设,带来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标杆企业示范、缺少特色的运营模式,最终导致产能弱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

二、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升温,苏州的茶文化产业复苏势头迅猛,与茶相关的创意产业悄然兴起,具体表现为茶文化旅游、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博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化发展苏州太湖旅游产业协会依托其自身优势,将吴中太湖自然山水景观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茶文化体验之旅,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苏州每年春季的“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已然成为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活动与形式,并在当地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随着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列入苏州吴中区“非遗”名录,苏州茶文化旅游又新添亮点,深挖苏州虎丘———山塘街线寻找苏州“三花”文化旅游线,苏州平江路上苏州好风光土特产店成为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之地。

(二)茶馆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苏州的茶馆先后经历了多次的洗牌重组。最初的茶馆多以亲民价格、单一茶品的“清茶馆”和听评弹说书的“书茶馆”等传统茶馆为主,之后兴起了以自助茶点为特色的杭派茶馆,再到现如今多元化发展的茶艺馆,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内容成为这一时期茶馆的特色。苏州现有的茶馆,在设计与功能上都越发重视文化特色,不同文化主题的茶艺,如禅茶茶艺、文士茶艺、商务茶艺等,纷纷出现在各大茶馆和茶文化展会活动中,处处彰显现代的苏式慢生活节奏。众多茶馆中,苏州旺山“挹翠轩”茶馆是最具苏州特色的中式清饮茶苑,因绝佳的环境和深厚的隐士文化有机融合而形成苏城独具特色的茶馆,并于2012年获得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荣誉。此外,2014年8月,苏州斜塘老街开设第一家公益茶馆“施斌茶馆”,以茶为载体,为茶客们免费开设评弹讲座、免费培训苏州话,旨在传承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苏州茶馆的新星。这些正是苏州茶馆走向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尝试。

(三)茶文化演艺业初试牛刀苏州根据自身的文化优势,曾先后邀请国内知名的明星刘亦菲和苏州籍明星韩雪担任苏州吴中区旅游形象大使,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品牌代言人,同时还邀请国内著名导演张晓春拍摄吴中旅游形象片,强强合作,扩大了苏州茶文化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苏州茶文化的软实力。目前,在茶为主题的演艺业方面首推福建,起步早、影响力大,主要作品有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以及乌龙茶动画片《乌龙小子》,这些已然成为了当地茶文化演艺的代表作。

(四)具备一定规模的茶文化展示场所2010年10月,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作为苏州地区首家茶博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由东山茶厂投资建造,是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博物馆。馆内系统性展示了苏州碧螺春茶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文化。此外,展馆还配套有以太湖水产为主的餐饮“得福楼”,以度假休闲为主的宾馆“碧螺山庄”,以品茶观景为主的茶馆“紫金堂”等。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已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此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博览中心也成为苏州茶文化展会的重要场所。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的全国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平台以及一流的展会环境、专业的展会服务,该博览中心已成为苏州展示茶文化的新窗口。

(五)举办丰富的茶会展活动在茶会展和茶活动方面,苏州正不断地做大做强。2012年,苏州举办首届茶博会,展会活动主要集展示、鉴赏、交流、交易于一体,旨在通过大型展会以茶会友,促进苏州茶文化的发展。如今茶博会已然成为常态,定期举办,成为推动苏州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推手。

三、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体来说,苏州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萌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茶文化创意产业意识尚显薄弱以往苏州茶产业主要固守于传统产业方式的发展,相关协会、行业只把文化作为单纯的营销工具,流于表象,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的深刻认识。因此,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意识的普及工作亟待加强。在苏州的茶业界,“三万昌”是百年老字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世纪末,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苏州三万昌茶叶有限公司把“三万昌”金字招牌重新树立,加快店铺连锁经营建设。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曾经辉煌的“三万昌”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原有的茶叶门店经营和传统茶楼的发展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面对“茶产业文化化”的发展形势,苏州茶企逐步意识到唯有将茶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方能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市场变化,成为业内的万年青。

(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苏州碧螺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积累和沉淀意蕴之深远可以肩比杭州龙井茶文化,碧螺春茶早已融入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然而,苏州的茶文化资源不止于此,尚有许多资源未被挖据与利用起来,例如方兴未艾的苏州地产碧螺红茶以及其衍生茶产品,还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苏州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三)茶文化创意高素质人才短缺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发展的产业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苏州各大院校对茶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偏向于茶文化基础知识及茶馆经营管理等方面,而针对茶产品设计、策划等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导致传统产业的人才已不能满足茶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需要。近年来,苏州许多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茶学专业或茶相关课程,为苏州市场输送着具备茶知识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正不断壮大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

四、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倡导茶文化消费2014年,苏州成为拥有5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给茶文化消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消费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开展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积极创建茶文化消费氛围: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茶事活动,如“武林斗茶”擂台赛、茶学专题研讨、专题茶展会等;在全市的基础教育中增设与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聘请茶专业人士给中小学生开设茶艺课外活动课,在苏州各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公益性的少儿茶艺体验活动,从娃娃抓起,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并走进茶的世界,崇尚中国茶文化。

(二)构筑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苏州的茶企业、茶叶店数量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茶业城纷纷出现,苏州茶产业正在不断升级,试图改变原有的小而分散的格局。目前,苏州建有大龙港茶城(2000年)、美地茶园(2006年)、港龙国际茶城(2011年)以及天荼茶城(2013年)四个初具规模化的茶叶专业市场,并在长三角地区打响了品牌。应对“茶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趋势,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随着苏州大龙港茶叶市场转型更名为大龙港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其经营项目集茶叶茶具、茶文化交流及培训、茶工艺品设计、仓储物流及茶相关产业为一体,积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充分挖掘,巧妙利用苏州茶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是茶文化产品的创作来源,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苏州茶文化产业集聚区。苏州除了知名的碧螺春茶之外,一些养在深闺的名茶如茉莉花茶、虎丘白云茶及相应的文化等还有待挖掘与利用。利用现代传媒的推广力,加强对地方产茶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苏州茶俗文化,复苏苏州传统的茉莉花茶制茶工艺,大胆革新碧螺春红茶制茶工艺。同时,巧妙地将茶与苏作工艺有机融合,打造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产品,丰富苏州的茶文化市场。

(四)培养人才推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未来,苏州高校培养的专业学生必将成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可以依托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破院校间的限制,将茶文化相关课程推广为国际教育园区网络共享课程,从而普及茶文化专业知识。同时,依据市场变化,与时俱进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科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推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罡.关于苏州高职教育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夏良玉,官玉琴.论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闽茶文化产业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3]李令群,谢向英.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4,(1).

[4]郭莉.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亮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J].当代旅游,2012,(4).

[5]毛雪莉.浅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10).

[6]曹瑞阳,李中斌.基于SWOT分析的武夷山创意茶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篇2

展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有效措施,用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问题 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一个新型产业,它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在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我国,由于“创意产业”概念被引入我国的时间尚短,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面对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省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遗产,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深厚的特色产业,如:武强年画、唐山皮影、衡水传统内画、曲阳雕塑等,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此外,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发展的作用还包括美化与活化区域环境、提供就业、吸引居民与观光、吸引人才等。因此,我省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积极推动和扶持其发展。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非物质的文化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社会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也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的高端,是文化产业的创新型产业。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我省是一个工业大省,发展文化的创意产业对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并不是完全脱离第一、第二产业独立发展的产业,我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将大大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我省经济向产业结构下游化和大众消费需求上游化的转变。尽管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已进行多年,表面看来产业结构已有很大改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增大了,但就总体而言,其增加值并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意义。

此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地位。发达的创意产业体现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也正是国际大城市的比较优势所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推动我省城市功能再造,为城市规划提供新思路,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氛围,充分将河北省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使城市更具魅力。因此,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河北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目前,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初期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未能制定覆盖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和系列的鼓励与规范其发展的政策与法规。

2.行业管理不协调。文化创意产业分散在不同的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制与整合,也不利于产业的融合创新。此外,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条块分割严重,导致文化市场秩序还较混乱,在其准入性、规范性、开放性等方面尚有许多工作尚不完善,同时文化领域中的部门垄断问题愈演愈烈。

3.尚未建立起较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缺乏市场导向的指导思想。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里以中小企业居多,他们虽有潜力和技术,但他们需要培育、推广,需要社会的支持,此时的文化创意产业不应在政策的驱动下盲目投入,不讲收益,要真正把文化创意作为产业来培育市场。

4.缺乏文化创意人才。目前河北相对缺乏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流的文化创意人才是发展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要制定引进一流文化创意人才的政策和措施,使河北成为全国一流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地。充分依靠社会力量、研究机构、国内及国际机构,培养一流的文化创意人才。

三、发展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措施

1.建立并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相关机制,为产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法制环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但政府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国家颁布了《文物保护法》、《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兴起,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权益保障、文化设施建设等领域仍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应加快地方性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用完善的法律制度引导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保障体系。

2.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建立自由的市场机制,开拓市场。由于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尚受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制约,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我省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历史现状着力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产品品牌,在各地区建立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生产基地。我们可以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广播、音像业、文化艺术业等行业,展现河北的武强年画、传统内画、雕塑、杂技、旅游观光等作为重点目标市场,利用文字和文化亲和力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水平,开拓文化创意产业市场。

3.充分认识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建立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园区。产业的发展,有聚集于某一地区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表现出这一特征。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但特色还不明显。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

根据河北资源特点,应该重点打造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如:衡水传统内画艺术创意基地、动漫创意基地等产业园区,也可以吸纳“旅游纪念品设计”、“时装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创意企业,形成综合型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性的创意艺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河北资源优势,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4.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评估体系。为合理的发展河北文化创意产业还应提供客观的依据即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结构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尚没有建立创意产业评估的指标体系。因此,应尽快建立先进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决策依据。

5.引进创意人才,加强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发展创意产业,关键是人才。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应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创意人才,特别是吸引高端创意人才。除此以外,还应根据河北目前现状营造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智能的生存环境,如: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提供交流平台,用以激发创意人才创作的动力。此外,要加强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基地,提高广大群众的艺术与文化修养,可以在相关院校中设立艺术、设计院校中融入设计、媒体、艺术等专业,培养复合型的创意人才,进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观念创新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也包括文化实力它,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先导,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决条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满足人们越来越紧迫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愈益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了,因此,为了加快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抓住优化产业结构,有选择、有重点的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篇3

近些年来,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不错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由于在艺术造型方面的文化创意,促使法兰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在国际市场中畅销,目前在全世界已经有五千多家的法兰瓷直销点;景德镇陶瓷在日用方面的文化创意,使得纳米陶瓷的市场得到了一定的扩展,未来的市场空间宽广,例如陶瓷牙套、陶瓷刀具等等。同时,景德镇还建设了大量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2005年香港著名文化创意连锁机构“乐天陶社”入驻景德镇雕塑瓷厂,新颖的理念吸纳了一大批外地艺术家创作团队,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已经成功开展了多场中外艺术家的陶瓷座谈会、若干场陶瓷创意时装秀以及展览会;而三宝国际陶艺村,已经发展成全球陶瓷艺术家的一个小型俱乐部,不单单是一个陶瓷旅游的观光点,同时还是一个我国陶瓷文化国际交流的关键地,自2000年正式开放以来,每年会吸引100多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的海外艺术家来此创作,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世外“陶”源,该地已经成功组织或参与了众多重要的国际陶瓷艺术盛宴,成为中西方陶瓷文化与技艺沟通、交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与窗口;正在启动的景德镇重点创意产业项目——“陶溪川文化产业园”,规划总占地1300亩,横跨2个中心城区,将修复、改造和利用11家陶瓷工厂的工业遗存,打造一个涵盖各类艺术工作室、餐饮、商务酒店会所、休闲剧场、博物馆、特色精品街、主题客栈、百货商场等多业态的特色文化园区。据统计,近年来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10年1到7月,景德镇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亿元。2009年景德镇市文化产业值约85.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7.4亿元。2010年,景德镇市文化产业总产出约103.4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0.82亿元,占全市GDP的4.98%。2007年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截至2012年1月,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达5万人,2011年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意产值达62亿元。现如今,景德镇各类创意工厂、作坊和名人工作室已达4000多家,并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2012年,景德镇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超过100亿元。“十二五”期间,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形成1万个工作室,年收入达到500亿元。届时,将实现陶瓷产业由低端制造向知识经济转型,形成以高新技术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双引擎的大陶瓷产业格局,实现陶瓷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文化创意如滚滚大潮在瓷都大地涌动,未来的景德镇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之城和创意之城。

2.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理念滞后

景德镇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在观念上比较的落后,因循守旧。因为景德镇对国际市场中陶瓷行业的发展状况不清楚,而在生产陶瓷产品时,产品总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的新意,进而错失了景德镇在全球市场中发展与壮大的良好机遇,进而使其远远落后于其他的产瓷区。当前,景德镇广泛吸纳、承接了许多陶瓷企业,但是又忽视其将最初的陶瓷产业资源型产业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

2.2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景德镇陶瓷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和个体作坊为主,大多数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约占景德镇陶瓷工业企业总数的97%。景德镇陶瓷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一方面导致众多企业在发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小型企业和作坊,企业信用差、管理和融资能力差、销售渠道难等。另一方面规模企业小,从而导致整个市场经营秩序混乱、价格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的问题。第三就是会导致景德镇陶瓷企业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链。景德镇缺乏大型的龙头陶瓷企业,这阻碍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3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充分

陶瓷创意成果是其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关键,但是在国内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中,频频出现陶瓷仿冒,冒用景德镇陶瓷的外观、名人作品以及著名商标等事件,侵权手段多种多样。假使不对优秀的文化创意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就无法走的更为长远,将严重制约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2.4企业融资比较困难

因为大多数陶瓷企业的规模都不大,投资主体较为单一,竞争力较低,要想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陶瓷企业在自筹资金上明显不够,各级政府财政对这一领域的投入有限,银行贷款较为困难。在这种极为困窘的情况下,景德镇至今还未出现陶瓷上市企业,不能由资本市场中进行资金的筹备,所以陶瓷企业的融资十分困难,这已经对陶瓷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5人才的大量流失和结构失衡

景德镇所在的位置是江西省的东北部,而江西省又属于我国中部地区,所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欠发达,人才的薪资待遇不高,这种现象不但导致了原有陶瓷人才的大量流失,并且一些在景德镇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也到其他经济发达的城市找工作。景德镇市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主要是以陶瓷制作技术人才为主,陶瓷创意设计型人才却非常短缺,同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也体现出不合理的状态,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

3.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大力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创业行业,对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助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提高该城市的形象相辅相成;第三,对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基地的发展与建设极为有利。为了能够有效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应该从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创造有利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政策,以便吸纳大量的资源,进而促进陶瓷产业的飞速发展。

3.1转变陶瓷发展理念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应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第一,对发展理念进行更新,转变思维方式,在陶瓷产品中大量加入文化的元素,以便使陶瓷产品具备创意性、艺术性以及文化性。在卫生瓷、建筑瓷等产品中加入了文化元素,能够极大的提升陶瓷的收藏价值与观赏价值。第二,大力创造创意环境与氛围,将一些陶瓷文化遗址或博物馆等,可以免费向广大民众开放,例如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古窑遗址等。利用宣传教育培训的方式,大力支持与鼓励民众的创意,并且提供一定的机会与平台给民众,展示其文化创意,让广大民众感受到创意的生活,以便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优化企业资源,走强强联合集团化经营模式,形成品牌效应

景德镇陶瓷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缺少,如果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企业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应该走强强联合的道路,整合相关资源,走集团化经营。把那些具有陶瓷文化创意的小作坊、工作室融入大型的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形成产业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便于更好地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景德镇虽然以“瓷都”而闻名海内外,但是景德镇的陶瓷驰名商标和品牌却十分稀少,远没有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因此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应当走以品牌发展为战略,提升陶瓷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按照梯次培育的发展要求,积极创立名牌商标和品牌,走品牌集群效应,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3.3健全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核心资产就是文化创意,并且该创意集中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文化艺术、技术以及经济等。因为在对文化创意知识进行转移的过程中,不存在排他的特性,假使没有较为健全的知识产权加以保护,文化创意将受到严重的侵害,进而导致极为复杂、混乱的场面,最终不利于整个陶瓷产业的发展。所以,应该在当前已有的景德镇陶瓷保护制度的前提下,逐渐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改进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文化创意具体表现为三大方面,分别是:第一,对创意非排他问题进行处理,对创意的回报加以有效的维护;第二,对文化创意有偿扩展加以支持,将创意的运用范畴逐渐拓展,以便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第三,构建科学的投入收益率,促使资源自觉追求文化创意。

3.4改善陶瓷产业的融资体制

要求金融机构增设专项贷款给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在单独审贷的前提条件下,适度的倾斜于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融资体制的进一步变革,扩宽市场的准入领域以及条件,大力支持与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相关的陶瓷文化项目与设施的发展与建设当中。开辟多种多样的融资途径,以便构成由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一个投入机制,例如企业的投入、银行的贷款、政府的投入、证券融资、境外资金以及社会捐赠等等。对于具备市场化与社会化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投资基金的设立,予以支持与鼓励,构建产业风险投资体制,使资本退出的道路更加的通畅。

3.5优化人才管理模式,改善人才资源的结构

大力鼓舞各大高等院校以及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立有关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课程,并且依据市场的需求信息与产业链信息,制定或者是合理调整陶瓷人才培训的方针,以便培育出大量的、适应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定期选取优秀的陶瓷文化创意人才到国外深造学习与进修,大力培育具备较高层次水平的陶瓷文化创意的各类人才,例如经营方面的人才、管理方面的人才以及创意专业方面的人才,以便打造具备较高声誉的陶瓷文化创意方面的专家与人才,进而构成一个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人才的梯队,对人才资源结构进行改善。此外,制定有关的人才奖励制度,设定专项资金对优秀的、突出的陶瓷创意人才进行奖励,尤其是对一些在陶瓷文化创意上具有突出作为与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以兹鼓励,针对一些比较拔尖的优秀人才给予丰厚的薪资待遇,进而有效吸引大量国内外的优秀人才进入景德镇陶瓷产业。另外,还必须对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将市场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当中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以便完成陶瓷文化创意人才单位所有制转化为人才社会所有制。利用人才中介这一平台,构建有关陶瓷文化创意人才的信息档案资源库,进而促使陶瓷人才的有效流通。

4.结束语

篇4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投资体制 产业集群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陕西省的历史悠久,文化资源遗存丰富、积淀深厚,这些都为陕西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为1000-3000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以下时,用于文化消费的可支配收入会大大增加,进而刺激和带动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的增长。2007年陕西省人均GDP为12843元人民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6%和39.3%,由此可见,陕西省的文化产业较快发展已经具备了必要条件。但是,由于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农业社会留下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效益还相对低下,造成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滞后。因此,本文试图对陕西文化产业体制创新发展做一些探讨与研究。

一、做好政策创新,制定优惠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

积极优惠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不仅可以促进市场机制和市场结构的完善和优化,还可以提高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文化竞争能力。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若干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5]35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委宣传部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6]72号)、《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但是,陕西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从总量上来说,陕西文化产业总产值只是北京的1/15,山东的1/6,广东的1/4,人均产值则更低,而且还存在宏观管理政出多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形式规模小分散化状态,文化企业普遍缺乏活力等问题。因此,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优惠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力度,发挥政策的引导促进作用,加快陕西文化产业体制的改革创新。主要有以下两个个方面:第一,制订积极优惠的文化项目引进政策。我们建议在省政府的权限内免除与文化创意项目有关的收费,完善相关的财政优惠政策。国家的法定税种我们不能动,但是地方性的各类收费地方政府有权力进行调整。同时,允许和鼓励各类组织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要尽快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相关政策,对进入文化产业区域的项目进行专项资金的扶持,以增强对相关文化项目的吸引力。第二,制定完善的高端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人才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资源。纵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人才都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是文化人的事业”,但是“文化产业更主要是企业家和商人的事业”,即把文化做成自己的事业这是“文化人的追求、情结”,把文化做成产业是“独具慧眼的投资人、企业家和商人对利润的追求所致”。在文化产业人才问题上,我们建议一定要制订引进高端人才的相关政策。同时,一定要重视人才成长环境的优化,制定在高端人才的引进方面特殊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的相关政策法规,在分配体制上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并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使人才的流动无后顾之忧。

二、强化风险投资主体,组建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风险投资公司

各地成功的经验是,文化创意产业初期发展一定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在后续发展中投资主体多元化会有助于产业的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产业,同时由于其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属性,对进入文化产业的资金有着较高的门槛。例如,据调研,成功的动漫公司流动资金要求基本在1000万元以上,而且要求后续资金的支持。

我们建议,“由陕西政府财政厅、国资委等部门牵头,联合省内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参股成立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风险投资公司”。

为保证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的经营效率,建议部分高管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拘一格选用优秀人才。目前,陕西省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文化产业项目和风险资本的结合还和薄弱,对于风险资本还不具备较大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看得见的手”作用,对文化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加大对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对风险投资公司的设立、批准,以及设立风险资本的准入门槛等方面制订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保证风险投资和文化产业实现真正的结合。

三、建立西安影视产业园,打造影视文化产业集群

以西影集团为中心,联合陕西民营影视公司,打造影视文化产业链,把创意、技术、营销等环节紧紧联系在一起,对陕西影视文化加大发掘力度,使其原创价值,逐步转变为有广阔市场的商业价值,同时实现传承文化遗产和推介陕西文化的社会功效。具体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内容选材方面,依托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系列文化历史剧。陕西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主要是汉唐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意义深远的革命文化等,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为电影电视剧本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利用文化资源开发汉唐文化系列影视剧,关中文化系列影视剧,红色文化系列影视剧等,形成具有鲜明“陕派”风味的电视作品。第二,在生产运营方面,建立影视产业园、构建产业集群,寻求规模效益。大力扶持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的发展,不断壮大影视生产队伍。第三,在市场发行方面,联合陕西民营影视公司,开捃多种营销渠道,实现影视产品的风险分散化和市场价值的最大化。通过陕西卫视、西部电影频道、陕西四套影视娱乐频道作为播出的第一层窗口,通过版权授予,将其他省市台作为第二层窗口,网络为第三层窗口,最后通过衍生产品如光盘、图书等实现发行效益最大化。

四、以优势媒体以及出版机构为龙头分别组建陕西各类传媒集团,努力争取传媒公司上市

新闻传媒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且灵活的传媒市场。如何突破资源发展瓶颈,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早在2001年,陕西省成功剥离原分属省、市、县三级的广电网络,组建了全国首家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将陕西省传媒业纳入到了一个正规的发展渠道,展现出了强劲的发挥势头。在做大做强陕西省的传媒业,加快陕西传媒公司的组建和上市速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应当将组建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陕西日

报》、《西安日报》、《华商报》和陕西广播电视、西安广播电视等优势媒体为龙头分别组建混业经营的各类传媒集团,并努力争取传媒公司上市。其次,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借助政府对文化传媒资源的倾斜政策,整合目前处于市场化发展初期的广电资产和媒体业务。如果集团公司能联合上市,无疑可以在打破报业与广电行业的竞争壁垒,产生规模效益,降低外部交易费用。在提高传媒产品的竞争力的同时,从而带动我省整体文化产业迈入发展的新时期。

根据戴维尼提出的“超级竞争”(hyper competition)观点,持续优势是不存在的,只有通过打破现状才能获得一系列短暂优势,长期的成功需要动态战略,不断地去再造短期优势。因此,传媒业应当将目光放在多元化的媒体间组建上市公司的投资战略上,试图通过组建传媒上市公司来降低传媒产品成本,提高运营绩效,以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组建陕西传播上市公司也正是基于“跨媒体的运营服务商”的发展战略,突出传媒重点,兼顾多元化的综合传媒已经成为媒体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这样的战略调整可能使集团面临高转换成本的风险,以及来自政府管制方面的风险,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组建陕西传媒上市公司对于今后企业融资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传媒产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培育文化产品品牌,延伸陕西传统文化产品价值链

陕西是中国的文化大省,是中华传统文化积淀最深厚、最丰赡的地方。西安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四大世界古都”;咸阳是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社会的第一个国都;汉中,是中国汉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延安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韩城有“文史之乡”的美誉,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宝鸡以“炎帝故里”、“陈仓古道”闻名天下。关中平原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悠悠远古到近世当今,三秦大地一直都是产生时代英雄、文化名人的风水宝地。秦皇陵,兵马俑,秦直道,明城墙,大小雁塔,乾陵,汉阳陵建筑和装潢的宏大壮观,尊贵威严。陕西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址。分布在三秦大地的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自古秦文化、楚文化、巴文化、蜀文化、羌文化、鬼文化及后来的西域文化的熏陶,留下了丰富的遗存,使陕西获得了“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在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能够延伸陕西传统文化的产品价值链便成为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重要一环。单一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无论如何丰富。如果不能被充分开发和发展,使之规模化、产业化,陕西的传统文化就会因为缺乏了市场动力,面临文化传承和增殖的困境。

我们建议,将陕西著名的传统文化资源,按照相关的模式,以创新性表现方式,通过“品牌经营”、“特许经营”、“品牌扩展”等战略延伸产品链,提升传统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文化产品的不断增殖。

六、突出陕西高校数量众多的优势,建立首家“中国(陕西)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陕西各类高校百余所,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发达。建议陕西省政府以高校集中区建立“中国(陕西)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依托这种人才资源,就近大学城,建立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各个院校设立文化创意公司,为大学生创意、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周围省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5万元的贷款资金支持,这些经验可以借鉴。在陕西,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接近100万人,这一强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开发,也一定应该开发。如果政府为他们提供一个创意和创业环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并将这种创造力转化为生产力。这将是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具体工作有:第一,鼓励大学生在电影、音乐、广告各个方面的尝试原创工作。第二、按照市场机制进行产业园的文化创意成果的执行与推介工作。第三、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意文化节,开展各种创意比赛。如DV摄影、剧本征集、flash设计、彩铃设计、广告设计等,同时举行各种文艺汇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造力,推陈出新,将这些创意成果进行拍卖。定期开展大学生文化创意博览会,展示大学生的创意成果,吸引国内外投资方,推动产业园的健康长远发展。

七、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以广告业撬动陕西动漫产业发展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在80年代流行一时的《聪明的一修》、《铁臂阿童木》等著名的动画片,都是由日本电通广告公司的创意、设计人员完成的,也就是说萌发和激活动漫产业的杠杆产业之一就是广告业。

以日本的动漫产业运作方式为鉴,我们建议,可以引导陕西的广告公司从制作动画和周边产品开发营销两个方面促进陕西的动漫产业发展。根据统计陕西的广告业三项指标“经营额”、“专业公司”和“从业人员”在国内均居15位以内,也就是说陕西的广告业态在国内居于中等偏上的位置。首先。培养广告设计人员的动画制作技术,促使部分广告公司向动画制作公司发展。其次,开发动画周边产品的设计营销。在制作成功动画的基础上,广告公司负责进行周边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宣传活动。比如《铁臂阿童木》就有阿童木造型的玩具、文具、服装、模型等等。广告公司在转型为动画制作公司之后,可以与玩具制造商合作,开发动画周边衍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八、做大做强陕西会展产业和演艺产业,打造会展和演艺时尚之都

现代会展业是通过举办各种集会和展览展销会,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现象和行为的产业。以展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成为交流文化、商品和展示品牌的平台。会展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发展会展业必须依托城市的现实基础。首先,陕西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这一优势不仅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还包括便捷的交通。其次,陕西具备现代会展业要拥有优势产业,市场条件好,开放度高,并且具备良好的开放度和国际知名度。第三,陕西具有完备的展览场馆,优良的配套设施。西安是我国五大会展城市之一,每年举办100多个有规模的展会,目前已经拥有了陕西国际会展中心、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具备举行大型会展的场馆。这些产业优势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挥。

在发展演艺产业方面。作为陕西省省会的西安,根据西安本地的特色和发展演艺产业的需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地方节庆活动、地方文化艺术节、引进外来演艺团体来活跃、繁荣西安演艺市场。由于西安本地的高校较为集中,高校中的艺术团体和艺术专业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艺术人才。在演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西安大唐美蓉园将自然风光与人文元素有机结合就是成功的例子。

九、打出申请开办“迪斯尼乐园”等现代化的国际级别的主题公园的旗帜,将现代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元素融入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中

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与国际现代化相结合。主题公园作为一种后现代的旅游资源,是专门为旅游者、休闲者所设计的文化娱乐、购物、休闲场所,具备功能的多元化和综合性。而国际性的主题公园在文化的兼容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上则有更高的要求。

篇5

关键词: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人才培养;启迪;艺术创新人才

有一句流行语说,“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眼下,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并在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形成了一股新兴的产业发展潮流。当创意产业异军突起,与产业发展共荣共生的艺术创意人才,也正在职场中崛起。

一、创意产业的发展

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是由英国政府的文化、传媒与体育部(DCMS)于1998年在一份题为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Document的报告中率先提出的。这份报告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并将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品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与广播,以及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13种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其中近10个行业与艺术人才紧密相连。在普通的平面广告、包装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日趋饱和的今天,创意产业中艺术的应用又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域。艺术人才在学习传统艺术知识的同时应与时俱进。提倡艺术创意,培养创新人才。

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据悉,目前全世界创意经济每人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得更快,如美国为14%,英国为12%。英国前首相布莱尔1997年当选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并亲任小组主席。英国政府还在议会下专设了创意产业部。在政府的培育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完成了从制造业向创意产业转型。1998年至2005年,共创办了12万家创意企业,并为英国带来4%的经济贡献,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的第一大产业。著名创意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曾预测,到2020年全球核心创意产业将达到8万亿美元,而中国的创意产业将引起世界的更多关注。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也有了很大发展,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地已经建立了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比如北京人大文化科技园,改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寻找到有力的支点,起到行业的撬动作用,就要寻找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园区充分利用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天时”、地处版权生产者使用者密集区海淀区的“地利”以及人大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人和”,抓住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版权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发展。

我们要知道,在我国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是以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基础的。只有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有更高的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影视、图书、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及艺术品消费便有了广泛的市场。早就有人指出,此时,创意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抓住自身的特点,即意识到创意产业强烈的非物质性特征,创意产品更多地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性追求,“文化创意是时代梦想的符号化”,情感逻辑和自由表达才是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

创意产业由于其具有高成长性,而人才的培养又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创意人才短缺的情况。高端创意人才的稀缺,更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决中国创意经济发展的瓶颈,使创意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创意人才资源问题。因此,分析我国创意人才及创意人才培养现状时发现,艺术人才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当吸取发达国家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战略是当务之急。

二、对艺术人才培养的启迪:成为艺术创新人才

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资源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我国现在很多省市都有政府规划的创意产业区,创意产业的“硬实力”在迅猛增长中,但与之不相协调的是,创意人才资源这一“软实力”增长缓慢,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亟待提高。创意产业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所以存在很大的潜力市场。而艺术人才的培养恰如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自身的情况入手,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利用良好的学校和社会环境,不断给自己充电,做社会急需的艺术创新人才。

(一)创意产业作为新兴行业利用自身条件和潜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为艺术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经验。挖掘自身潜力,抓住机遇,塑造专业又有特色的创新人才。

学过艺术的人都了解报考音乐、美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有下列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学生是有专业特长、文化素质较好:第二种类型学生是具有专业特长,但文化基础较差:第三种学生则是专业特长不明显,文化素质也不好。无论如何,这些新生考入高校前,都是从所谓的“特长班”培养出来的。这些班有的是从初中办起,有的是从高中办起,比通常的高中文理分科提前了几年,所以受过的基础教育是不完全的。少数学生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学习数理化十分困难,本无“特长’可言,于是为了寻找出路,也参加了‘特长’班的学习,经过几年突击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就考入了高校的音乐或美术等专业。艺术人才必须要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利用创意产业新带来的要求和就业岗位,不断自我完善,寻求更大更好的发展前途。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与创意设计、策划等相关的应用型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达到1400多所,每年毕业生数量约10多万,但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创意人才却并不多。“国内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接受的教育常常过于学术化,与市场和产业领域离得比较远,”而企业需求的是能将艺术与实践相结合、原创精神与市场意识兼具的应用型创意人才。此外,高校培养的大多是缺乏从业经验的新手,他们虽有创意,但往往不了解行业,不熟悉市场,难以与企业需求接轨。创意产业本来就是新生事物,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可能性。创意人才有其独特的特质,伴随国内创意产业的兴起,将迎来更多机遇。

艺术创新人才要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艺术专业的学习既要有扎实的基础,又要富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这从中外历史上许多优秀的音乐家、画家的情况可得到证实,例如我国著名词作家,既是戏曲家又是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既是画家又是文学家,著名画家达・芬奇既是画家,又是科学家等等。良好的文化素质还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人的身心素质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人文杜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正确认识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从而懂得生命的价值,注重身心健康,并提高精神境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产生实现理想的顽强动力和毅力。不仅具备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背景,更需要跟实践结合,把创意思想通过设计语言或策划方案等表达出来。

(二)借鉴创意产业如何利用良好的客观条件谋发展的经验,艺术人才凭借学校、社会、产业搭建的平台,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适应市场需求并可以发现新需求的艺术创意创新人才,因为市场已为他们打开了择业和就业的大门。

艺术人才要珍惜良好的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我国的创意产业基本上还是国家的一些政策去引导和扶持的,而艺术创意人才的培训主要还是一些高校,其次是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和企业。英国著名的伦敦艺术大学和皇家艺术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年轻艺术人才的培养系统。他们认为大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更为学生措建了资金平台、展示平台、实践平台、商业化平台,甚至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平台。这套系统不仅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更从各方面帮助他们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英国艺术类专业学生有很多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去,并且学院都建有设计工厂供学生进行实践。创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意的教育模式,而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无法满足需要。从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来看,单一的理论或技能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构建全方位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例如针对艺术创意产业的专门研究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应加大艺术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从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现状来看,从事创意学研究的人员比较缺乏,缺少创意学研究的平台,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因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特别是对创意产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国外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战略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研究基本上处于引进和学习阶段,关于创意经济、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主要依靠霍金斯的《创意经济》一书提供理论依据,而这些也远不够指导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有些业内专家们认为,不同于其他产业人才类别,艺术创意产业目前急需的艺术创意人才有一些特质,归纳起来,如下面:首先专业功底要深厚。在所在专业领域有深厚的专业背景、技能,行业经验丰富,对所在行业的发展、未来趋势非常了解,并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其次要有敏锐的嗅觉。创新是创意产业从业者的生命力所在,而保持创新的重要源泉,就是不断接受新信息,对新生事物和变化极为敏感,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接受最新的信息。第三是要不断地突破传统。从不墨守陈规,不愿意安于现状,总是异想天开,天马行空。创新就是突破传统,创意就是新点子,一个思维方式保守、知识结构陈旧的人不可能成为引领潮流的先行者,最后却尤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学习。创意人才必须是学习型的,善于从最新的行业变动、知识更新中寻找到创意的灵感,总是站在潮流的最前端。善于汲取不同专业的创意元素,与自己所在专业融和,形成独特的风格。

(三)创意产业注重团体的力量,但不拘泥于此。事实向我们表明,不断涌现的创意产业要求艺术创新人才要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相信他们一样拥有美好的发展趋势和前途。

创意产业不仅仅局限于创意产业园区,恰如艺术创新人才的创意无极限。最近肯德基推出了东方既白,肯德基管理的中华美食,美国文化的中国餐饮,注重管理、卫生,食品简单方便,却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茶一坐也是如此,把茶和餐饮结合起来。上海的新天地也是如此,它把过去的石库门弄堂和现代的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样,我们策划的石库门上海老酒也是这样:石库门+黄酒=石库门上海老酒。这些都是所谓的创意产业,而不仅仅局限于创意产业园区。艺术创新人才涉及多个创意行业,不仅要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而且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例如将艺术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人才,就像室内装潢设计师光有了想法还不够,还要将创意画成图纸,还需要预算、施工、原材料采购等各方面人员的协助才能最终完成装潢一样,将创意思想商业化,让创意从“空想”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需要大批艺术统筹管理人才,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无论在哪个行业,艺术创意人才的工作方式往往是自由度最高的。创意无定式,创意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也并不拘泥于朝九晚五。他们可以以全职、兼职或项目合作等各种方式为企业服务,也可以在家里做SOHO,只要按期交出作品就好。他们更可以自己给自己打工,开个工作室自己当老板。

构建网络交流平台,令创意产业和艺术创新人才发挥集聚效应。创意不是闭门造车,与同行分享创意和思想,在分享的同时吸收和学习其他专业的创意灵感和思想,是创意类从业人员较好的充电模式,注重与其他行业的联系。文化创意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广度和深度以及国际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合作模式和内容需要改进。问题是如何切实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产业配套、资源共享、学习交流等方面的机制和作用,

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对此可以考虑:(1)建立艺术创意人才专业网站,搭建政府、企业和艺术创意人才之间的沟通平台。目前已经有企业着手建立专业网站,政府可以考虑对其进行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奖励或补助等。(2)建立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人才数据库,发挥其桥梁和沟通平台的作用。(3)支持行业协会的发展,促进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政府可以把部分事项委托给相关协会组织,支持其在人才引进、吸收和培育过程的积极作用。(4)采取灵活机动的多样方式引进高端和优秀人才。

篇6

Abstract: Starting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Liaoning as China's old heavy industrial base, its large number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s facing idle and disappeared situ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reshape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the funding model is the focal point and difficult point, especially from public investment to private investment.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relax restrictions on private capital entering, explore diversified financing channels for small and medi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further strengthen support and regulation of government.

关键词: 工业遗产;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策略

Key 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financ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75-02

0 引言

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和“东方鲁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为具有辽宁特定文化价值、承载工业文明的旧工业区等工业遗产的转型带来了契机,也并存着诸多挑战。较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遗产基础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我国只是刚刚起步,市场化程度并不高,在融资渠道和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1 开发辽宁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1.1 工业遗产单体规模大,投资要求高 工厂的生产场所一般面积都比较大,因此,所遗留下来的规模也相对较大。如果要开发旅游项目,这样大的面积首先为建造宽敞的休闲场所提供了条件,另外也有利于旅游项目分区。当然由于面积比较大,那么对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单个投资商很难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只能多家投资公司共同开发,但是这样容易造成项目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整个旅游区的发展,也难以进行统一的经营和管理。如海州露天煤矿矿场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垂直海拔-175米,矿山公园总占地面积达28平方公里。此外,占地14.8平方公里的海州露天矿外排土场堆积矸石85亿立方米。如此巨大的工业遗址在开发中可被分为多个功能区块,每个功能区块又分别由不同的投资主体进行投资。

1.2 工业遗产项目融资缺乏多元化运作 辽宁工业遗产项目资金运作中,目前多以政府引导开发,政府投入占主体,在融资渠道和模式相对单一,缺乏解放思想,政策体制局限,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导致资金及利润回馈点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工业遗产基础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开发的可持续性动力不足。比如对于工业博物馆,铁西工人村,蒸汽机车博物馆等工业遗产创意文化项目政府投入巨大,但从目前项目运作对辽宁经济没有形成的带动,对辽宁特色文化没有影响。

1.3 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与招商引资存在冲突 辽宁工业遗产总体价值评估与分级、分类,存在家底不清、重点不太明确的现象。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对于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仍然不足,当招商引资与工业遗产保护发生冲突时,往往以牺牲工业遗产为代价。工业遗产开发肩负着城市转型、发展经济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工业遗产保护的责任,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应对环境的治理、基础工程的建设、项目环境的营造给予大力支持,而在开发的文化创意方面给予严格的把关,坚守工业遗产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大门。

2 开发辽宁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模式

资金问题是我省工业遗产再利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应以政府全方位支持和监管,开发多元化多渠道融资模式和渠道。

2.1 整合资源,联合开发 以社会资金为主,政府民间共同融资,资金流向文化创意型企业。即如果文化创意型企业决定投资工业文化遗产开发项目,政府将陪同企业一起资助该项目运营,无形中为质量和成功加上“双保险”。这种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企业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角色的介入对于工业遗产项目的开发、保护、规模、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

2.2 融资方式,渠道多元 ①吸纳民间资本进入工业遗产开发项目,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解决了发展的资金问题,而且利于形成具有竞争局面的形势,保证足够的、差异性的创意文化产品融入项目,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促进了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与发展。比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好莱坞环球影城、百老汇等文化设施都是成功吸纳民间资本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案例。②吸引外来资金进入工业遗产开发项目。近年来,创意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国外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创意文化产业结合开发积累了相当的成功经验。将辽宁特色的工业遗产文化市场面向国际打开大门,开放投资环境引来全球更多的海外流动资金,加速外来文化创意与工业遗产的完美结合。同时加大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监管,做好持续发展的工业遗产规划设计方案,严格把关外来资本对工业遗产的影响,确保文化创意下的工业遗产开发项目的品质。③其他资金来源。辽宁工业遗产开发需要更多的文化创意企业进入,而现阶段文化创意型企业在发展中往往会遇到资金缺乏、研发投入不足、无力开拓市场等问题。因此,政府应给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补充,建立专业化融资机构,建立文化创意类别的基金会,建立准政府组织等进行资助。如英国采取了国家彩票基金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即以法规的形式将国家彩票的部分收入投资文化设施的建设,支持优秀艺术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2.3 评估产权,担保融资 有效解决辽宁工业遗产项目中的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问题,可以建立知识产权的融资机构和体系,将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作为新型的融资工具。文化创意型企业联合各大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将外观专利、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行评估,评估出价值后,以此作为担保进行融资担保,展开基于知识产权的具有担保的融资工作。

2.4 突出特色,政策保障 通过税制上的优惠,吸引文化创意企业进入辽宁工业遗产项目,例如对创新企业可免除两年内的各种税务调查和75%不动产取税,5年内免除财产税和综合土地税,6年内免除50%所提税等等。另外政策上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协助企业拓展筹资渠道,从人力资源方面对创新企业提供帮助,同时从政策窗口服务方面简化程序等特色政策支持。例如英国在政策服务方面创造性出版了《融资一点通》手册,公布了《创意产业资金地图》,指导相关企业从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上的支持。

3 开发辽宁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3.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塑辽宁城市特色文化,发展区域工业旅游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高品质人居环境,同时也为发展辽宁特色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完善了城市的经济功能。从而使得单调的城市形象得以重新塑造,使城市转型成为可能。

3.2 工业遗产的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推动辽宁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产业选择之一。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是提升第三产业的最好选择,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求替代产业的重要选择,能够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3.3 开发工业遗产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下岗人员再就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创意产业带动庞大的工业遗产项目,带动辽宁特色文化旅游业,将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极大地缓解就业压力。

3.4 工业遗产的合理开发实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重视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合理的、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地保留工业文化遗产,变废为宝,避免工业遗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彻底毁灭,保留、延续和发挥了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08):12-15.

篇7

关键词:生产性创意产业;产业集群;优化;竞争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036-02

创意性产业作为一种比较新兴的产业,学界对于它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但是如果只是从概念上的使用来看,不论是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英美各国,还是我们国家深圳、上海等地,都采用了“创意产业”这一个词语。与此同时,在外国的新加坡、丹麦和瑞典等国家,还是我国的杭州和北京等地区,采用的则是“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实际上,“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界限并没有划分得非常清晰,单从概念内涵来看,英国有一个工作组是创意产业中的代表将其界定为,这是一种非常具有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它来源于每个个体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和个人才能的表现,而且能够将这种能力通过开发和运用的方式产生知识产权,最后能够带来财富的获得和创意想法的实现的产业,具有非常宽广的内涵和意义。

一、大湘南示范区生产性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产业集群普遍处于一种经常变化和调整的状态之中,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自身内部和外部之间互相竞争的结果,而生产性创意产业的出现,则进一步加强了产业集群的这一种特点。理查德、凯夫斯对于创意性产业的理解为,创意产业的内涵比较狭隘,它是一种提供具有广义文化、艺术或者只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而通过对文化产业与创意性产业的了解,我们也将“知识产权”分成了四类,分别是版权、商标、设计和专利,在这每一个类别后面,都有着一个强大的业界力量给予支撑,包括了工业系统、商业系统还有其他各个业界的支持,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

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湘南示范区”作为湖南面向外界的一个美丽的代表性品牌,开始进一步地凸显出了这张品牌的价值。“抓示范区建设,必须要抓重点,要有突破。点线面的突破,先要形成点的突破,再逐步实现线的突破,最后实现面的突破。即首先要有一个企业,然后要有一个产业,最后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是湖南省政府在大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首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上所重点强调的内容,为了保证这个项目的良好运转,湖南省还下达了5 000万美元的指标用于保证土地计划指标。衡阳,作为大湘南产业转移的重要一极,近三年以来,全市所承接的转移项目有630个,占全省的38.3%,加工贸易企业有130家,资金注入有380亿元,占全省比例的24.8%,而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的额度为14.6亿美元,占全省的17.8%,并且以每年增加100%的速度在上升。同样,在加工贸易中,衡阳市进出口加工贸易有2.06亿美元,郴州市有2.73亿美元,永州市有0.52亿美元,三个地区的涨幅较之于全省水平分别高出193.2%、47.4%和12.3%。而且目前所面临的企业辐射范围扩大,大湘南示范区的发展前景一片良好。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座落于白沙洲的富士康工业园,还有落户在郴州经济开发区的奥美森自动化工业制造专业园,总投资更是拥有28亿元的强大规模,此外还有每年产600万双彪马鞋的湘威鞋业,这些企业在大湘南示范区都拥有强大的发展规模。

这些企业的引入,也是创意性产业中的部分代表。如何才能让企业更强大的发展,保持一路平稳的运营是必不可少的,而保持持久的创新力、研发能力更是重点中的重点。目前大湘南示范区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虽然大湘南靠近港澳广,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有着良好的区位条件,但起步晚,进展慢。与沿海地区和沿江重庆等示范区相对比,大湘南示范区无论区位优势还是资源优势良好的,短板主要在基础设施和园区产业配套等要素保障方面,而且差距明显,也正因为此,湖南省政府和省委都强调大湘南统筹协调,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来为示范区转移大批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2.没有充分发挥好可持续发展观。大湘南如何将更多的竞争力产生在生产性创意产业上,关键在于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只有将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工作做好了,大湘南的特色和潜力也就表现出来了,从而吸引外资企业或者所有愿意来到湘南投资建厂的生产性创意企业真正转移到大湘南来。

3.产业配套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产业集群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以及装备制造上,更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领、以及配套企业的相互衔接、关联企业紧密对接的完整产业链。这些额外的付出,会直接加载在企业的盈利上,加载在企业运营的直接成本上。有句话说得好,“好钢用在钢刃上”,所以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就要把自己的资源集中在企业最具优势的环节上,这样以来可以加强企业的效率性和灵活性,因此提升示范区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力的重点工作是延伸生产性创意企业的产业链,这也是做强做大生产性创意产业的必需迈出的关键一步。

二、提高生产性创意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对策

1.加强创意性产业之间的互动。创意企业互动的成功模式不外乎三个:规则型互动、中间型互动和随机型互动,相对应的互动关系结构也有三种:权力科层结构、交易耦合结构和协同网络结构。因此,加强创意性竞争企业或者共生企业之间的互动连接关系的稳固程度主要取决于相互作用系数和创意因子的大小。显然增强创意性企业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地提高竞争力的影响力。

2.产业招商与项目推进齐头并进。既要注意做好产业招商和构建产业集群的的工作,加大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力度,并从全局战略出发,积极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引进,加快创意企业的集群化和链条化发展。又要重点落实好创意项目引进的工作机制,从企业项目的签约、融资、投产这一个系列的过程中,要做到每个项目配有专门的负责人员,而且要拿出一套可实行的发展方案,以强有力的手腕坚持到底,特别是对重点生产型创意项目进行跟踪落实政策,坚持产业招商政策并且要做好相应的项目推进工作,做好两个工作一起抓,同时进行。

3.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在大力完善园区内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外来投资环境,积极打造承接“洼地”。继续强力推进以标准厂房建设为基础的园区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为入驻的企业进一步完善海关、检验检疫、保税物流、集中验放等功能,重点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和通关成本,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等,这样才能扩大园区吸引外界投资的吸引力。

4.充分挖掘旅游资源要素禀赋优势。区域的要素禀赋差异是区域产业互补性的前提,而区域间的产业的梯度差则是区域融合的主动力。大湘南地界宽广,所含有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这种区域间互补性的旅游资源又为大湘南三市的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持,特别是其中流动的旅游要素极大地促进了大湘南三市旅游产业发展,即使那些不完全流动的旅游要素的也会吸引部分旅游企业来到大湘南谋求发展,正是这些不流动的旅游要素的禀赋优势成为承接大珠江三角洲旅游产业转移的直接动力,所以大湘南三市政府在今后的政策制订中要注意发挥好大湘南的地区和资源优势,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的政策红利。

5.加强招商力度,延伸产业链。产业链配套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原材料供应与产品市场、资讯渠道等方面。珠三角的产业发展有着鲜明的产业集聚特征,产业链配套已比较成熟。东莞地区主要以台商为中心,产业集群的主要形式来自于外资,形成了东莞电子和PC产业的高度聚集,相比之下,大湘南地区的配套产业还比较落后。创意产业引起特殊的资源依赖方式、产业竞争强度、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特征而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因此大湘南已经得到了深切的关注与研究。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大湘南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因此大湘南三市政府在制订公共政策时致力于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更多有潜力的企业家在示范区成功开展创意产品开发。

参考文献:

[1] 关祥勇.创意企业与创意产业的共同演化[D].西安:西北大学,2011.

[2] 汪鼎喜.浅谈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比较优势[J].经济师,2011,(10).

[3] 李晓青,何玉身,曾晓妹.略论粤湘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与承接[J].热带地理,2008,(6).

[4] 黄昭晖.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5] 李雪玲.关于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M].长沙:湖南出版社,2012.

篇8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提到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强调其为依靠个人或团队的创造力、创新意识,通过技术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一种主体文化,突出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视觉艺术、广播影视、动漫、表演艺术、音像、传媒、工艺设计、服装设计、雕塑、软件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造力 1.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文化产品创新

文化产品有其自身的特性,不同于其他的物质产品,创意是文化产品的魂。文化产品是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没有创意就没有文化产品的生命。缺少文化产品的创新,缺乏发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最薄弱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与文化产品创新的基本原则是分不开的。

2.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创造型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不同是高度依赖文化的创新意识,包括艺术的、技术的等方面,但创新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和释放,尤此更显出对文化创造型人才更迫切的需求。文化产业真正发达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培养和释放人的创造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能和无限的创造力。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质量,文化人、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是文化创造的技术保障。任何文化资源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可能成为具有丰厚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因此,应鼓励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改变僵化落后的制度体制,努力营造和鼓励创新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培养大量的创造型人才。

三、艺术原创性的建构 1.艺术原创性要形成艺术化

文化产品必须有艺术属性,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遵循全方位考察和调查的原则,要有科学的发展观,让文化产品不仅仅只注重本身的实用性,更应该注重产品的艺术性。文化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和心情上的愉悦,以及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刺激。因此,为了人们充分获得审美心理的满足,文化产品必须充分追求艺术性,充分发挥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

2.艺术原创性要形成品牌化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要培植文化品牌,要学习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创意产业园的运作经验,要加强领导文化名园、名品、名馆的建设,组建一批综合实力强、品牌优良的文化产业集团,进而不断加强艺术原创性水平的提高。同时,充分考虑当前文化产品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消费习性,突出产品的知识性、娱乐性,更加巧妙地体现品牌的艺术性和原创性,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艺术原创性要形成特色化

在实现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中,要将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充分结合,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这也是文化品牌真正形成的一个关键所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十分注重文化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点或民族文化特色,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区域性文化资源,吸取不同区域的文化精髓,加强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学等各方面的融合,让文化产品的艺术原创性达到充分的发挥。

四、艺术原创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意义与价值 1.艺术原创性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原创性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出创新的文化产品,用以区分传统产业可以大规模的复制和无限生产,而艺术原创正是这个复制时代不和谐的最强音,这也正突显了艺术原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在这些资源中,原创性的根本性质是赋予文化产品新的生命,让人们感受到消费和心理新的愉悦感。让人们意识到,必须通过文化产业的艺术创新,改变过去的产业发展模式,寻求新的指导思想理论,以促进文化产业走向一条更繁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艺术原创性的文化价值

篇9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才能,只有具备创新思想和能力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意即创新的思想和意识,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今全国的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设置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大开方便之门。高校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探索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关系

 

1、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艺术教育有共同的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应试教育的思想也在不断淡薄,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的地位却与日俱增,艺术专业的学生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然而学生是否能成为人才,需要经过时代和社会的检验,只有大浪淘沙后剩下的精华才能称之为人才。

 

高校艺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才,并将人才输送到各个企业,但是学校教育只能教授学生创造的方法和思路,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知识,具体的实践经验需要学生到工作岗位上通过长期的积累获得。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新的机会,可以加快学生成才的速率,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所以说高校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培养创意型人才服务。人才的培养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为高校树立良好的口碑,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还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2、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艺术教育有共同的导向

 

文化艺术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成功唤醒了人们心中对文化的追求,使得人们在艺术文化上的投入逐渐增加,高校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因而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

 

文化消费作为强大的推动力,促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些人才活跃在各个岗位上,又会扩展更多的消费人群,使高校艺术教育和文化消费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而文化消费也会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气象,优秀的创意理念不断生成和实施,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观众,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高校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拥有共同的导向,也就是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将二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高校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变得更为广阔。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

 

1、文化创意产业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推动力

 

传统教育大多运用了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这种教育理念无疑为人才的培养增加了难度。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解放天性,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艺术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一味的模仿传统文化只会加快传统文化的变质,我们需要的是改革,是创新,只有根据社会大众的需求,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另一种新颖奇特的文化形式,才会获得大众的认可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公众对文化的关注和重视,此时正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契机,高校应该把握机会立即实施教育改革,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创意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文化创意产业是高校艺术教育前进的发动机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创新的思想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这为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动力源泉。如果高校艺术教育止步不前,就无法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那么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也会因此停滞。反之,高校艺术教育要想跟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脚步,必然要不断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并始终保持该策略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最终才能创造和文化创意产业齐头并进的双赢局面。

 

三、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

 

1、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市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制度

 

目前全国的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艺术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联系,对艺术教育的投资力度也与日俱增,这为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说部分高校新增设了文化创意产业,制定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考核制度,专门培养创意型的人才;有些高校还邀请了文化创意企业的管理人员到企业讲座,让学生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理念,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还有些高校与文化创意企业合作,在校内建设了研究基地,并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实施订单式的培养策略。

 

这些都是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采取的应对策略,现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快的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减少了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时间,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新奇的理念,为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

 

2、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核心目标发展高校艺术教育

 

众所周知,“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因此高校应该将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但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优势。

 

高校艺术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将学生的潜能最大化的开发出来。高校艺术教育可以运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带领学生到名胜古迹、山间田野中寻找灵感,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不同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意和灵感,从而完成作品的创作。还应为学生创造沟通的平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互相交换创作意见,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样在以创新为灵魂的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立足于日新月异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更好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知识结合实践,培养综合型人才

 

中国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扎实的,但是具体在工作过程中所展现的才能并不能与之掌握的文化知识相匹配,这样的现象一直是中国教育的弱点,也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所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重视改变这一现状,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学生专业技能很强,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太弱,这就要求高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大力为学生构建实践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高校可以建设实训基地,可以将学生送到文化创意企业中实习,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顺利操作,又能快速的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鲜的血液,高校艺术教育才能真正扛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为文化创意产业做出人才方面的贡献。

 

四、小结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高校艺术教育带来了改革的契机,由于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才刚刚起步,很多工作都需要摸索来完成,但是这不会影响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决心和斗志。如今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正在全国各个地区如火如荼的展开,他们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动力源泉,以文化消费为导向,致力于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以建立文化和消费的连接和纽带,从而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篇10

[关键词]文化创意 发展政策 文化产业

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两年新近出现的一个名词。目前人们所认为的文化创意产业很多都是来源于英国的创意产业版本。即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主要包括广告、设计、电视广播、数码娱乐、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古董及文物等行业。

二、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

1.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1)概况

纵观当今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经济国际化程度越高,其文化产值所占比重也就越高。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文化“巨无霸”的地位,也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近几年,美国文化产业经营总额已达到几千亿美元,从事文化艺术及其相关产业的人员已超过1700多万人。纽约市每年就有约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在文化产业中流通,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仅次于华尔街。

(2)以电影业为例,分析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

2005年11月18日,《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正式上映,全球票房达到了18820万美元。迄今为止“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全球票房收入已超过26亿美元,比日本一年的汽车工业、机械制造业的综合效益还多。而这部影片不过是无数成功的好莱坞商业影片中的一例。美国影片产量只占世界的6%-7%,却占据全球影院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

窥一斑而测全貌。从电影业这样一个美国文化产业最著名的部分,我们也不难总结出一些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①实行积极、精确的营销政策

我们还是以好莱坞的电影业来说明这一点。好莱坞影片的高票房首先应该归功于其前期成功的营销策划。好莱坞电影营销中包含市场调研、媒体广告和效果跟踪三个有机部门,也就是说,好莱坞的电影营销并不仅仅就是简单的广告宣传投入而已。从目标市场的获得、分析、定位,到后期对投入的追踪调查、总结分析,每一个步骤都不曾忽略。相比较而言,在我国的电影营销中,则明显的是片面强调了广告和宣传,几乎忽略了市场调研和效果跟踪,营销的精确性和科学性较为欠缺。

②赢利模式多元化,深度挖掘一切可创造利润的资源

对好莱坞的影视业而言,电影收入并不单单意味着直接票房这一项。在美国,电影素来有着“火车头”的效应。有些影片除了自己本身就是利润大户外,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电影产业都在努力扩展、延长市场链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盈利模式,努力摆脱单纯依靠国内票房收入的模式。

③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样化

美国政府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非文化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文化产业。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资助则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

④先进的文化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

拥有丰富的人才是美国能够在文化产业领域领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对文化管理学的研究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文化管理已形成一门专门学科。全美有30所大学开办了艺术管理专业,培养了大量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高质量文化管理人才,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文化科学管理的水平。美国还从世界各地搜罗了大量的优秀艺术人才,这些国外移民对美国文化艺术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

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不难总结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在于创意、创新,落实在人才的培养上,就是要注重发掘和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我国一贯的教育体制,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培养,这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高等教育方面,我国高等学府中涉及文化创意的专业和系别很少,而且高等教育仍然是以老师教导为主学生实践为辅,这对于创意性专业这样一个特殊学科来说,是很不适应的。我们希望把更多的“中国制造”发展为“中国创造”,就应该大力改革我们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尤其是高学历创意人才的培养,以实践为主而以理论介绍为辅才能更多的发挥创意学科的作用。

另外,创意产业人才的开发也不能仅仅着眼于后继人才的培养。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当下在创意产业专业学科还不是很发达的状况下,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其创造的积极性和潜力。

2.做大做强我国的文化创意企业,建立领军式企业

目前,我国各大中心城市都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数量很多,但是散滥现象严重。我们应该以做大做强几个中心企业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坚持治散治滥。应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营水平,以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流向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再以资产为纽带,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有序推进集团化建设,组建大型文化创意集团。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以组建跨地区、多媒体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以推动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式企业。

3.加大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政策研究力度

创新是通过研究与开发实现的。国家应该从政策上鼓励创新和指导创新。今后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应从战略高度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研究制定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规划,确定未来若干年的政策指导意见。由国家指明创新的方向,根据市场需要列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技攻关项目,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课题进行研究与开发。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鉴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能仅仅看重文化的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而必须注重文化创意的社会效益,要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力求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服务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霞,郑晓红著.国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启示.经济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