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体工程学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体工程学研究方法

篇1

关键词 测绘 专任教师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测绘主要包括工程测量、测绘学、现代测绘技术、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等课程,是水利、土木、建筑及园林工程等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纵观文献,各大高校基本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实习,①符合工科专业对工程测绘人员培养的基本要求。然而,随着当代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相继出现,使工程测绘这门古老学科的经典理论、方法及其服务对象等不断地发生巨大变革,促进测绘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和实时化,使测绘成果呈现数字化、多样化和应用广泛化。同时,社会与生产各部门对测绘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为此,只有不断提高工科学生测绘实践技能,在扎实掌握传统测绘技术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数字化的现代测绘技术,特别要能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合格的工程建设者。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具备一支理论基础扎实系统,实践能力过硬的测绘专业教师队伍,必须探索和实践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机制和保障措施,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开展关于提高测绘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研究,提出相关研究思路,以期为该课程教学师资的培养提供借鉴。

1 工程测绘教学面临的显著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规模逐年扩大,工程测绘课程的授课班级人数的增加和测绘师资队伍建设不佳的现状不相适应,②主要表现出以下问题:

(1)授课班级多,专任教师少,教学任务重。随着学生班级、人数的不断增加与专任教师引进难度大的矛盾逐渐凸显,高校面临的直接问题就是课程无法合理安排,常规做法就是进一步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重点是不同年级班级的开课学期、课序、课时及实习安排的调整,同时,还需修订教学大纲,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测绘课程在同一学期内重课,但是由于工程测绘课程普遍学时较大,授课及实习多数学校都是分学期进行,但是每学期仍有一定重课现象出现,特别在实验讲授、实习指导过程中专业指导教师安排存在一定困难。

(2)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高校专职从事工程测绘的师资相对偏少,且主讲教师基本固定某几个人,由于开课班级多,不得不新增授课教师,上测绘新课,通过充分备课,理论教学可以满足教学要求,但是教师对测绘仪器操作、实验实习指导、工程图样识读、制图软件使用等的能力还不够强,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3)教师实践锻炼思路和模式还有待加强。目前教师实践锻炼主要以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为目标,选择切合个人研究方向的单位和专业进行实践锻炼,较少考虑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青年教师实践锻炼体系还有待完善,工程测绘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还有待加强。

(4)实践教学资料还不够完善。一是实验指导书未能充分体现不同专业特点,需修订完善;二是缺少野外实习指导书,需要制定;三是不同厂家数字化测绘仪器的内业资料处理办法不同,给实践授课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具体制定相关操作流程;四是工程制图教学所采用的图样相对较为简单,缺少实际工程图样作为教学背景材料,另外部分制图课程教具缺少,需要补充完善。

(5)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和学生评教体系,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

2 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思路

(1)强化对工程测绘类课程教学独特性的认识。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实训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对该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在充分备课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不断讲授实践操作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主动,养成爱学习愿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杜绝学生不求能力提高只求分数高低的盲目学习,才能切实增强工程测绘课程的教学实效。

(2)健全完善教师锻炼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师实践锻炼体制机制,是有序开展教师技能培养的前提和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学生评教职能,健全学生评教制度,才能最终检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实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业务练兵,提高实践技能。开展测绘专任教师实验室锻炼、实践技能竞赛、业务技能培训等,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实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4)加强测绘教学辅助资源建设。完善普通测绘、数字化测绘及工程制图等的实践教学指导资料及教具,使测绘实践教学更加规范,并有助于提高教师指导能力和实践教学的效果。

(5)结合对外服务项目实施,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和创新型实验指导讲授能力。通过教师参与对外科技服务和创新性实验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效果。

3 解决对策

3.1 建立测绘专任教师实践锻炼运行机制,健全配套制度

作为农业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师资,均扎实学习过工程测绘类课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师资引进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青年教师实践锻炼体系,特别加强实验室锻炼,健全配套制度,严格执行,使青年教师在锻炼中学习,学习中成长,切实提高测绘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承担测绘实习指导和对外科技服务打好基础。

3.2 开展教师实践教学业务练兵,提高教师软实力

紧扣学校学院内涵发展的要求,强化测绘专业教师的基本功,从实验备课、理论讲授,仪器操作、教学方法及内容创新等方面开展练兵活动,通过团队听课、意见反馈等方式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并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切实提高教师自身软实力。

3.3 组建测绘专任教师团队,开展对非测绘专任教师的培训

遴选多年从事普通测绘、数字化测绘及工程制图等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专任教师团队,每学期开展一期针对非测绘专任教师的实验仪器操作、识读工程图样、制图软件使用等培训,扩大测绘课程熟知面,为学院测绘实习、毕业设计指导及对外服务储备师资力量,减轻测绘专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4 补充完善实践教学材料,为教师授课及学生自学提供参考

测绘课程实践性很强,应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补充测绘工程规范,对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讲课口径等进行规范和统一,杜绝讲授内容不一致,不规范。针对教学内容,一是应紧紧围绕“课堂-实验-野外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安排,对于有对外服务项目的时期,加大教师及学生参加工程实践的力度,既可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教学水平,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二是针对不同专业,民汉区别,分层次实践教学设计和讲授。三是制作普通测绘、数字测绘及工程制图等课程的主要的综合性、验证性、创新性实验、实习讲授视频资料,指导文本,优选已实施工程图样,补充部分制图教具等。

3.5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是改革完善测绘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测绘课程考核坚持采用仪器单独操作考核和期末试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主要考核点不变的情况下,坚持民汉差异考核原则;实习当中主要采取民汉学生穿插分组,互帮互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工程制图采用手工制图与CAD绘图相结合法,既重视基本功的考核,也加强利用计算机绘图的考核,两种考核方式相辅相成。二是建立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相长。

4 结语

提高工程测绘专任教师实践技能,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从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创新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开展相关教学改革研究,坚持内涵发展,才能切实提高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③

*通讯作者:叶含春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测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TDZGZX09013)

注释

① 朱健.关于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142.

篇2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应用

1人机工程学发展概述

1.1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目的是使机械系统或者人机环境系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类的形态以及生理、心理的特点,保证人们可以利用机械设备安全、舒适并且高效地进行各种活动。人机工程学涉及心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着重研究人和机器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人机整体的工作能力。人机工程学从人学会制造工具开始就已经存在,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项独立学科出现只是20世纪的事情。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适应机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人机匹配,通过对人进行各种训练使人达到使用机器的水平。第二阶段,机器适应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英国成立了人机工程学学会,标志着人机工程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在此阶段由于机械越来越复杂,对人进行严格训练也很难使人们达到适应机器的水平,因此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机器适应人的研究当中。第三阶段,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阶段,人们将人、机和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并将许多新兴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信息论等应用到了研究之中,着眼于为人类创造更舒适、安全并且高效的工作环境。进入21世纪,人机工程学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技术更是被各个国家视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1.2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研究历史并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正式对人机工程学进行研究。随着人机工程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研究人员对于其的研究逐渐侧重于人机工程学的实际应用,如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环境及安全设置问题和操作者的疲劳程度等方面。根据近些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在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来看,我国的人机工程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技术、医药卫生、交通运输以及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等领域,这些领域的人机工程学相关论文占到了总量的一半以上。

1.3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为工业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人机工程学在人、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上的研究进展,使工业设计在人机关系的设计上有了可靠的依据。在工业设计的策划和调研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对与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数据做研究,这也是工业设计中最需要人机工程学理论的阶段。在工业设计中通常利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对设计的产品进行改良。例如,人机工程学被利用于电脑键盘的设计之中,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对键盘的布局、主键盘、数字符主键盘等的位置进行改进,从而使键盘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使人们提高了使用键盘时的效率。利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可以完善目前许多多媒体控制台的缺陷,通过对控制台的结构、形状等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一种坐、立两种姿势都可以使用的多媒体控制台,方便人们的使用,促进其使用效率的提升。

2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方法

2.1工业设计中常用的人机工程学方法

在工业设计中有许多人机工程学方法被应用,其中常用的方法有人体参数法、调查方法和模型方法等。人体参数法,主要是指设计人员根据人体的身体各方面的数据,如尺寸数据、结构数据和身体机能数据等对设计的产品进行改进,以提高产品对人的适应程度。调查方法,主要是指设计人员根据产品设定的销售人群进行人体的特征以及习惯的调查,从而改良产品的属性。模型方法,是指设计者通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构建三维模型的方式来测试产品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以便对产品的设计进行修正。下面将对人体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我们以头脑侧面建立方法为例。首先,设计者对产品所面向的人群进行定位,并分析用户的群体属性,如年龄、学历、文化背景等,然后对用户处理数据的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确定产品信息的表示层次和方式,并由此来确定产品的形状、大小等参数,并对产品强调的信息、颜色等条件进行设定,最终确定产品的设计对应关系,之后对设计内容进行评价和验证,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和测试,最终确定整个设计体系。

2.2设计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新理论,它基于心理学,是一门将人的心理状态及需求和产品设计联系在一起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使实际的产品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这门学问不仅会研究设计对社会上潜在的消费人群的心理影响,同时也会研究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将这些心理都反馈到设计之中,从而使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这种理论的调查方式有很多种,如心理描述法、抽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笔者认为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人们对设计的心理反应上,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们对设计了解得更深入全面,得出的心理反应结果也更为准确。在设计中注重人心理的研究,是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应用发展的新趋势。

2.3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人机工程学、生理学、工程技术等多种理论和技术,其中虚拟人体模型的方法是其在工业设计中主要的应用方法,通过虚拟人体模型技术可以让人们对设计进行更好的评测,使相关设计取得更好的效果。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应用到工业设计中有许多优势,如可以在设计前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测、缩短制造的周期、降低成本,还可以减少返工的概率。尤其是在一些危险领域,其中的实验项目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汽车碰撞实验,此时计算机辅助人工设计就可以发挥作用。

3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目前,人机工程学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其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设计者从以往注重设计产品的形式,到现在更加注重人对产品的情感体验,给人机工程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利用空间。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研究上,人们开始注重研究感性工学,并基于新时代的背景,提出了“人机工程教育学”以及“参与式人机工程学”等新的理念,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其在人体工程学和工业设计中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未来,人机工程学还会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科学领域,并在设计师和使用者的心理研究方面继续探究,使设计出的产品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4结语

人机工程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也出现了多种应用方法,对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促进了工业设计的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机工程学理论不断的完善,工业设计也逐渐向人性化、情感化方向发展,使人们拥有越来越好的产品体验。

参考文献:

[1]卢兆麟,汤文成.工业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图学学报,2009,30(6):1-9.

篇3

关键词: 室内装修 人体工程学 环境心理学

第一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一、人体基础数据

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1、人体构造

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3、人体动作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钩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二、人体生理计测

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

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1、肌电图方法

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2、能量代谢率方法

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

能量代谢率(RMR)

基础代谢率耗量

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

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三、人体心理计测

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

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

2、尺度法

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

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

第三节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转贴于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四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

篇4

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一、人体基础数据

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1、人体构造

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3、人体动作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钩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二、人体生理计测

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

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1、肌电图方法

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2、能量代谢率方法

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

能量代谢率(RMR)

基础代谢率耗量

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

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三、人体心理计测

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

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

2、尺度法

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

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

第三节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四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

篇5

蓬勃发展的新学科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工业设计学科,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可见,前面提到的“人机工程学”应用在产品设计中只是其应用领域中的很小一部分。

人机环境问题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普遍性的问题,因而人机工程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发源,又面向更广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其发源学科和地域的不同,导致了该学科长期存在多种名称,在英语中,主要有欧洲的提法Ergonomics、美国的提法HumanEngineering等,在汉语中,则还有“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和“人体工学”等表述。我国一般把“人类工效学”作为这个学科的标准名称,而“人机工程学”的叫法更为普遍。

上世纪才兴起的人机工程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为战争中复杂武器的发展,使得人机协调问题突然激化。例如空战和战斗机的发展变化提出对飞行员的体能和智能要求,使得人员的选拔和培训难度不断增大,然而在飞机的仪表显示和飞行员座椅等部件的设计中加大对人的因素的考虑后,解决了人机协调的矛盾,也带动了有关的技术和方法迅速发展。人机工程学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几乎涉及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源于电话设计

应用如此广泛的人机工程学的起源竟是小小的电话的设计。做舞台设计工作出身的亨利・德雷夫斯(1903~1972)是人机工程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1929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事务所,1930年开始与贝尔公司合作,并与贝尔电话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

相当长的时间里,贝尔公司生产的电话具有分离的话筒和听筒,然而,德雷夫斯却对此提出了异议。1937年,德雷夫斯提出了从功能出发,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他设计的300型电话机首次把过去分为两部分、体积很大的电话机缩小为一个整体。这个设计非常成功,很快受到了用户的欢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制作电话的材料由金属转为塑料,从而基本确定了现代电话的造型基础。到50年代末,德雷夫斯已经设计出一百多种电话机。德雷夫斯的电话机因此进入了美国和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设施。

德雷夫斯的人机工程学的其他研究成果是在1955年以来他为约翰・迪尔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农用机械中,这些设计围绕建立舒适的、以人机学计算为基础:的驾驶工作条件这一中心,特点是外型简练,其中与人相关的部件设计符合人体舒适的基本要求,这是工业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与发展。

德雷夫斯的设计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他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他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有关人体的数据以及人体的比例及功能,1955年出版了专著《为人的设计》,该书收集了大量的人体工程学资料,1961年他又出版了著作《人体度量》,从而为工业设计领域奠定了人机工程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德雷夫斯成为最早把人机工程学系统运用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设计家。

以人为本,因人而异

在追求公平的现代社会里,产品的整齐划一却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需要的是多姿多彩的个性化产品。这里的个性化主要有两层含意:一是指外形和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心理偏好和使用习惯,二是设计上有针对性,适应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人机工程学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就是既要“以人为本”,还要“因人而异”,在实现产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兼顾这些需求。

例如学生桌椅的设计。因为青少年的学习姿势不当会导致近视眼,所以为了防止驼背和近视眼,人们设计了各种姿势纠正器具来限制驼背,使学生写字时保持直坐姿势。然而这些器具未必能完全解决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人的眼睛是向前长在脸上的,适合于正面的观察,而看书和写字要求面部向下倾斜,这时挺直脊柱必然导致颈部弯曲角度加大。如果又要挺胸又要直颈,看书和写字就会非常不方便。这个问题合理的解决办法是让桌面具有适当的斜度,并将椅座设计为具有瀑布形的前缘。可见相应的桌椅设计是很重要的。

按人体工学原理设计的鼠标和键盘也是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在操作计算机时,一般人们往往是手臂向前悬空地操作键盘和鼠标。手臂的悬空形成肩颈部的静态疲劳,使得使用者不便背部后靠在椅子靠背上工作,而当使用者脱离靠背又手臂悬空时,体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来承担,其结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劳酸痛,或者是腰肌放弃维持直坐姿势而塌腰驼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发腕管综合征。尽管这一问题目前的解决现状仍不够理想,但是无疑人体工学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再如大客车座椅的设计。这类座椅上往往有一道鼓起来的凸包。从设计上来说,这道凸包本来是用来。垫靠颈部的凹处,使人的头颈更舒服的。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凸包常常是顶在后脑勺,使得当身体后靠在椅背时反而很不舒服。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这些座椅的设计是从国外引进,而生产者在尺寸上完全照搬。由于中国人的身材比西方人矮小,就出现这样的结果。解决这类产品设计问题就需要针对目标人群(如某一地区的男、女或不同年龄段人员)建立人体尺寸数据库,包括人体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作为设计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前途无量

篇6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计量检测;电子计量仪器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301-01

1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

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以确保人类与科技实现完整的协调,即达到设备和任务与人类的特征的统一。使人们能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工作、生活环境。

2 人体工程学的构成

人体工程学的组成:人体工程学研究科技和工作环境与人类间的交互作用,涉及到比较基础的自然科学分为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者运用这些科学以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人类潜能的挖掘和维护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简言之,人体工程学必须在各方面做到“以人为本”,并且工作环境不应该降低人类的能力发挥。

第一、解剖学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的基本数据,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清楚的了解到这些数据后就可着手改善人与其所使用物间的身体“配合”。当考虑到人的身体尺寸各异时,获得良好的身体舒适感就绝非易事。人体测量学给出人在不同姿势下身体的各种尺寸数据,而生物力学研究肌肉和上肢的活动规律,确保人的工作姿势得当,从而避免用力浪费。另外,由于人有性别、年龄、人种的不同,因而人体的结构尺寸是有差别的。

第二、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服务于两个主要的技术领域:劳动生理学强调身体的能量需求,制定了人体能承受的工作速率和强度的标准;环境生理学分析外界工作条件对人的影响,包括:热、噪音、震动和照明,即在制定工作计划或设计人的工作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条件,从而为这些要素制定最合理的要求。

第三、心理学与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密不可分。简言之,可以看作是满足人与其所使用物间认识上“配合”。相关的话题包括感官过程、理解、长期和短期记忆、决策和采取行动,其间包括一个组织心理学的明晰思路。

3 人体工程学在电子计量检测方面的应用

3.1 重要意义

由于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无所不及,因此电子仪器也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并在这些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岗位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电子仪器在使用中,其操作的舒适性、可靠性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就可圈可点了,有些品牌的仪器制造商对电子仪器的设计制造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经费进行研究,其生产的产品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因此其产品就会让我们在检测中感到舒适、顺眼、顺手,就会提高我们使用电子仪器的效率,减少工作的差错;而另一些制造商对此关注少,我们就可能会感觉其产品没那么好用、别扭、心烦、效率低,造成操作困难,易使眼睛疲劳,以致给出错误的数据、结论,甚至严重危害到我们的科研、决策。

可以说,人体工程学在电子计量检测中影响范围广,是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追求完美的一次提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2 电子计量仪器的检测与人体工程学结合的探讨

人体工程学能把人、人的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完整的协调起来,同样也可在我们的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活动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达到在检测活动中的高效、准确和舒适。

考虑人体工程学在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方面的应用要考虑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要考虑有适合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方面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仪器本身的内部因素。

3.2.1 仪器以外的考虑

(1)确定检测活动的空间范围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也就是说设置实验室或实验场地时要考虑计量仪器及辅助设备应放置得当,不要有空间的相互影响,并为仪器的周围留有活动空间和最小余地,使人在空间尺度方面方便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时间,且不宜疲劳、不感到约束、拘谨,从而能有较高的效率和质量。

(2)确定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我们的计量检测活动通常在实验室进行(为方便叙述,暂不考虑室外情况),实验室内的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这些参数不仅要满足计量仪器及环境的使用,还要符合人体的需求,使人工作在其中感到安全、舒适,切不可影响人的工作,使人感到危险、压抑、烦躁。在设计实验室时有了符合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可能有正确的决策。就能较好的保证计量检测活动高效、顺利、平稳的开展。

(3)确定科学的室内视觉环境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譬如,现场的照明条件要合适,光过强会使反光过大,无法识别判断数据、人眼过快疲劳或无法看清实验的情况;过弱则无法看清,也无法识别,更有甚者,造成误判,严重的影响到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

3.2.2 仪器自身的考虑

(1)确定科学的视觉指标

人的视觉过程就是重要的感官过程,视觉通常是人们信息来源最主要的途径,然而,有的仪器往往设计不合理,使用者不能够清楚地看到电子仪器的工作区域(指针移动,图像变动,数据变化),发生眼睛疲劳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合理的考虑到人体的视觉特性,将能方便、快速、准确的发挥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人的视觉包含视野和视距,其中有:

①视野:人的视野是指眼球不动情况下能够看见的空间范围。人的最有效视野区为从眼球中心向上30°,向下40°,以鼻为中心左右各15~20°的范围内,且在人的视野中心区3°以内为最佳视觉区。同时,眼睛水平方向运动比上下方向运动快,且不易疲劳,对水平方向的比例和尺寸的估计比垂直方向更为准确。

因此,电子计量仪器显示的指针、数据、图像在设计制造时就要遵守这些原则。

②视距:视距范围是指人的眼睛观察操纵指示器的正常距离。一般认为700mm为最佳视距,过远和过近都会使人的辩认速度和准确性下降,最大视距为760mm,最小视距为300mm。

(2)确定科学的仪器参数

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特性(或称为惰性),即亮度在眼睛里的感受时间快,而消失时间慢。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约为100ms;另人眼在观看电子计量仪表的信息时还受人的分辩力影响,人眼在中等亮度,中等对比度的分辨力为0.2mm。因此,在设计电子计量仪表的信息参数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设计合理的数字、指针、图像的大小和闪烁频率。另外,由于人对颜色的知觉特点,在设计检测仪器的信号灯或标示时,作为警戒或不安全的最好用红色,引起注意的用黄色,表示正确运行的用绿色。

(3)确定科学的工作规划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在进行计量检测活动规划时,不仅要考虑人体能承受的工作速率和强度的标准;要充分的考虑到人体的差异;还要考虑外界工作条件对人的影响,包括:热、噪音、震动和照明,即在制定工作计划或设计人的工作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条件,从而为这些要素制定最合理的要求。

譬如:在做某一项检测计划时要统筹安排工作以满足人的要求,充分利用检测人员的差异,如身材、力量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然后,围绕这些差异布置任务,并科学合理的规划好工作场所,设计或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工具,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检测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满足度。如果忽略这些因素,造成的损失包括出错率高和身体疲劳,都将会导致不良的甚至是严重的情况发生。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体工程学实际上已经被人们有意、无意或部分的应用在电子计量仪器检测活动中,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离我们的要求还差很远,还有很多路要走,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探索和开拓。

篇7

关键词:人;服装;环境;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79-01

服装设计过程中,人、服装、环境三者相互关联与影响构成系统,称为“人―服装―环境”系统,亦称为“服装人体工程学”系统。人体工程学充分介入服装设计领域,人们对服装款式、色彩、流行、运动、舒适、功能等全方位的要求才能得以完美的实现。

一、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所研究的内容包含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从生理角度看,主要研究依靠人体的结构尺度,找出与设计物的比例关系,根据人体结构的基本参数进行各领域的设计活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从心理角度看,研究色彩、线条、空间、形状、声音、气味、肌理等客观因素对人的感情、运动、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在具体的设计中注意造型、色彩、环境等因素,达到更科学、更合理、更愉悦,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两个角度也正是当今服装设计中所应该重视的。

二、人体工程学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一)人的因素

在人―服装―环境系统中,人是关键的要素,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和能力限度,是人―服装―环境系统最优化的基础。作为主体的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对于自然人的研究有:人体形态特征参数、人的感知特性、人的反应特性以及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特性等;对于社会人的研究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人文环境等。

(二)服装的因素

不同的研究对象,涉及的因素各不相同,因此服装因素的研究范围很广,其研究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服装卫生、服装结构、服装材料、服装色彩、着装心理等。

(三)环境的因素

主要指着装者的所处场合、工作地点以及气候环境。

(四)人―服装关系的研究

人与服装是研究服装造型中需要了解的人体形态、构造、体表、运动形态、体型、皮肤等部分内容,力求服务于设计师的创造,使服装更具“以人为本”的绩效。

(五)人―环境关系的研究

任何人、服装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因此人、服装系统的功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周围环境的影响。人与服装相比,其受影响的程度更大,如照明、温度、湿度、有害气体以及辐射等。

三、人体工程学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一)围绕着人体及服装的存在环境,研究环境对人体作用的温热条件要求及保健卫生等。

其温热条件有温度、湿度、气流、辐射热等物理因素,有通过皮肤或粘膜侵入的化学因素,有微生物寄生等生物因素,还有心理上的社会性因素。

(二)人的生存是建立在活动的基础上的,围绕人的活动,研究人在站、坐、行走、跑步、工作运动时必要的姿势与服装的结构设计

如服装穿脱的动作,步行与跑步时脚与鞋的关系,弯腰举手等运动时姿态与衣服领部、袖型、袖窿的形状、尺寸、结构及胸省、皱摺的位置、尺寸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实验、研究。结构设计不好,就要影响人们的活动效率,带来不便,使人感到不舒适,严重的甚至影响人的健康。从工效学的角度进行人体运动时肌电流、能量代谢率、呼吸量、脉搏、人体的伸缩性等方面分析研究,以求得人体活动时所需的适当延伸度。人体活动时皮肤延伸变化的研究,有利于测定服装与人体运动变化时相互接触的程度和服装表面的变化形式。同时也应注意由于因年龄不同皮肤的皱纹松弛影响其延伸程度也不同。

(三)围绕人―服装―环境的关系,进行服装材料的研究

同样的款式由于不同面料的透气性、保暧性、散热性、耐酸碱性、缩水性、抗皱性不同,同种材料由于织造的方式不同、印染的方法不同,其耐磨性、伸缩性、耐洗性、悬垂性不同,对人体穿着的舒适程度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影响很大。人们为了适应环境的要求,还研究制造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服装材料,如带电作业的服装,其面料就带有防护作用的金属丝。

服装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活动中,应坚持按服装与人、环境的界面关系去反映、协调它们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性。研究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点,使设计出来的服装更好地与人的形体尺寸、生理结构、身心特点相匹配,使设计出来的服装真正为人所穿、受人亲睐。

篇8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人体工程学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它主要服务于实用艺术,为提高事物的使用功效和舒适度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科技成分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的增大,人体工程学已成为实用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环境艺术、城市雕塑、工业设计等学科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工程性的特点,需要相关工科知识的有力支持,才能办得更具特色,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需求。因此这门课程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是否能顺利展开,帮助学生在具体课题的设计当中将艺术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对相应的设计理论课也起到示范作用。

人体工程学课程的内容对艺术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

⑵ 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⑶ 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

⑷ 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如何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正确理解人体工程学的内涵,并将该课程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设计项目当中,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专业教师共同探讨重要的课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陈旧,缺乏针对性

人体工程学是从工程技术类科学延伸到设计领域的,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原理、公式和数据,相对比较枯燥,特别是对艺术类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头疼的课。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在人体工程学教学时还是采取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灌输 +课终闭卷考试 ”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普遍有厌学心理,虽然靠在考前死记硬背都能基本过关 ,但考过之后很快就忘记。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真正在后续的各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中具体应用本学科的知识,导致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严重脱节。

2.人体工程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往往和社会实际脱节,难以使学生从现实层面了解课程内容

人体工程学的实践课程大都基于课堂练习及在实验室训练等这些表面的“实践”方式,忽略了学生参与和直接动手的生产实践环节,从而使课题的解决方法单一、与社会实际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快速适应社会对综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高要求。

二、主要教学方法的探讨

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①.重视设计实践教学

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目前的教育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个人动手实践的模式居多。根据现实需要,教师也可挑选网上设计招标项目,如家具、展厅或环境小品的设计等,让学生自组团队,设计投标,当然教师也可虚拟课题进行。在这种实战或模拟的互动教学中,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并且了解哪方面欠缺,为以后自学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②.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课件的设计上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将繁杂枯燥的理论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图表,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如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将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表现出来,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并用,利用多种信息渠道, 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③.结合案例进行讲授

为了使学生在具体的设计中能更好地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更好地理解其使用范围和应用方法,在教学中就应注重运用丰富、典型的案例进行阐释,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评析、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工程学和本专业的关系,学会进行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设计。例如,在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这一章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各个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范围及应用场景,除了选择书中介绍的案例外,还参考了大量和艺术设计相关的案例,特别是大量的人体测量数据与环境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关系,像室内展厅设计中的空间设计、展具设计等,就会涉及到身高、立姿双手上举高、眼高的相关尺寸等。

2.灵活进行课程设计

虽然人体工程学是理论课程,但是它的作业最好要求学生以简单的设计形式来完成,或者开设相应的课程设计进行辅助教学。

①.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重新理解,本课程设计了一次调研报告:“用人体工程学眼光去审视我们的校园环境”,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从室外环境景观——寝室、教室、绘图室、阅览室等——坐具、寝具、文具等三个角度,去发现现实生活和校园环境当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问题。此次作业可随着课程章节内容的展开逐步进行调研及资料的搜集,重点在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学生通过调查分析汇总以后,不但加深了对人体工程学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养成。学生将报告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陈述,不同的案例及每个学生的思考都能得到共享,加深了大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②.小课题的设计

本课程安排了一次小课题设计“工作椅设计”,根据人体尺寸依据及椅子设计原则,分析目前学生用椅的缺点,设计一种适合学生用的椅子。作业提交内容包括效果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及设计说明。课题主要是对人体尺寸测量章节内容所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训练使学生重点掌握椅类家具(休闲椅、工作椅)基本尺寸规律,座面、椅背的倾斜角度及其弯曲曲率规律。养成整体匹配意识,亦即尺寸、倾斜度、曲率的整体配合规律。最后通过作业的展示及点评, 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③.大课题的设计

大课题设计既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又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小型空间设计作为设计题目,如居室设计、书房设计、小酒吧设计、小办公环境设计或专卖店设计等,制定完整的任务书,要求根据空间功能恰当地分割空间、布置和营造空间,尺寸处理要满足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其中的家具及用具设计要以人的舒适使用为宜,并将设计意图以效果图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课题的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人体工程学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各个方面,所以用作设计实践非常适合。

三、结语

在人体工程学的教学中,尤其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如果仍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的效果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系统地给传授学生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作为主讲教师还要灵活进行课程设计的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碧娟·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科技信息,2009,(24)

2. 吕天娥·浅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人体工程学教学[J]·艺术与设计,2008,(08)

篇9

【关键词】酒店;室内设计施工;设计手法

Abstract In today's design world, almost no one in the design, not to mention design talk about humane, designed to be "people-oriented", but how many designers really did it? Authors around the hotel's 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issues related to ergonomics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 the knowledge of how to use ergonomics in the interior design of the hotel, the idea oriented "people (customers), an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hotel should be notedsome detail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hotel; interi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techniques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们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的愿望不断增长,人们对酒店的服务要求不仅是住宿,而且需要有餐饮、娱乐、会议活动等设施,因此,它带动了酒店与酒店设计的发展,进而酒店设计促进了酒店室内设计施工管理的形成和系统化。

1 酒店室内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与酒店的室内设计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为:以人(顾客)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获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

1.1 为确定酒店室内空间范围提供依据

以顾客为本是酒店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人体工程学可以密切酒店室内环境与人的关系,通过对人体特征及活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可以加强酒店室内环境的有效利用,使酒店室内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1.2为设计家具提供依据

家具的主要功能是使用,因此,无论是人体家具还是储存家具都要满足使用要求。为了满足使用要求,设计酒店内家具时必须以人体工程学为指导,使家具符合人体的基本尺寸和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的空间尺寸。比如说床、沙发、椅子等,都必须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出最适合、最舒适的家具满足人体的舒适度。

1.3 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人体工程学对人的感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在不同环境中的刺激程度进行了研究,因此从这一事实出发,既要研究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在特定室内环境的特殊情况。研究这些问题,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确定酒店设计中各种环境条件(如色彩配置、场景布置、湿度、温度、声学要求)都是绝对必须的。

2确定人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要想更加准确地将人体工程学应用于酒店的室内设计中就必须清楚地知道人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大小,一般来说,我们有一下两个标准来判断。

2.1人体的尺寸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人体工程学最大的课题就是尺寸的问题,人体尺寸数据是从大量的实测数据整理而来。然而,不同种族的人人体比例系数也不尽相同。因此,国家了《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10000—1988),指出了我国法定成年人人体尺寸的数据,男18~60岁、女18~55岁,为我们研究人体工程学提供了依据。我们可以从人体的站姿、坐姿和水平尺寸三个方面来对人体尺寸进行了解,通过人体工程学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肩膀宽约600mm,当我们在酒店设计这要设计一条过道同时容纳两个人通过就得至少1200 mm宽,若这条过道仅需确保一人行进一人侧避的情况,则只需900 mm宽就可以了。在家具设计时,我们知道橱柜需要多高,写字台需要多高,床需要多长等。

2.2人体的活动范围

人体在动态情况下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因此我们就需要人体工程学来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在空间设计上,一方面需要满足肢体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工作与生活的用具设计也要适合功能需求。在人体工程学中,已经对人体各部运动特征和习惯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制定了工作范围:1、人体垂直面活动范围,比如说手的垂直活动范围半径为720mm,最有利的抓举范围为580m;2、水平活动范围,比如说左右手水平滑动最大范围是1500mm;3、视野范围,比如只转动眼睛左右方向的最适宜角度为15度等;4、通行空间尺寸,这些尺寸在室内设计中可以表现在家具之间的间距,通行空间的设计上,增加人们对空间设计的满足感和舒适度,家具和用品的功能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家具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在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地采取坐姿,有利于健康的坐具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的酒店特别是一些高档酒店的家具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经常会用到。坐具设计首先要了解坐姿矫形学的生理知识,在设计中不仅要从坐具的功用出发,确定尺度,选择合适的尺度、支摊部位及支撑面积,并且要考虑支撑面的硬度和形状,还要考虑人变换姿势解除疲劳的需要。任何舒适的姿势持续时间长就会变得不舒适,而变换姿势不仅需要一定的空间,而且还需要一定强度的支点。只有这些因素考虑周全了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需要。

酒店的家具在尺度的设计中,柜类、不带座椅的讲台及桌类的高度设计是以人的立位墓准点为准;坐位使用的家具,如写字台等以坐位蓦准点为准;床沙发床及榻等卧具以卧位基准点为准;如设计座椅高度时,必须以人的坐位坐骨结节点基准点为准进行测量和设计,因为高度小于人的膝盖就会拱起,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而且起立时显得困难,高度大于人体下肢长度时,体压分散至大腿部分使受压下腿肿胀感等。另外座面的宽度深度倾斜度靠背弯曲度都无不充分考虑了人体的尺度及各部位的活动规律。在柜类家具的深度设计写字台的高度及容腿空间床垫的弹性设计等方面也是无不以人为主体,考虑人的各个方面的需求。

4酒店客房设计施工中须注意的细节

4.1 卫生间的设计

(1)很多的酒店卫生间天花板选用防水石膏板,其实不然,我们建议使用铝板或其它表面防锈防水的金属材料,但不要使用600×600或300×300的暗龙骨铝板天花,因为设备维修时其会因为人为拆装而变形;

(2)进入卫生间的门下地面设一防水石材板,以免卫生间的水流入房间通道;

(3)选用抽水力大的静音的马捅,淋浴的设施不要选用太复杂的,而要选用客人常用的和易于操作的设备,有的因为太复杂或太新奇,客人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而造伤害;

(4)设淋浴玻璃房的卫生间,一定要选用安全玻璃,玻璃门边最好设有胶条,既防水渗出,也能使玻璃门开启时更轻柔舒适;

(5)水龙头的水冲力不要太大,要选用轻柔出水、出水面较宽的水龙头,有时,水流太猛,会溅到客人的裤子上,而造成一时的不便和不悦;

(6)镜子要防雾,并且镜面要大,因为卫生间一般较小,由于镜面反射的缘故,而使空间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显得宽敞。卫生间巧用镜子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7)卫生间的地砖要防滑耐污。地砖与墙砖的收边外最后打上白色或别的颜色的防水胶,而让污物无处藏身;

4.2 关于房间内的设计

(1)床离卫生间的门起码不得小于200 cm,因为服务员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

(2)客房的地毯要耐用防污甚至防火,尽可能不要用浅色或纯色的,现今,有很多的客房地面是复合木地板,既实用又卫生而且温馨舒适,是值得推广的材料;

(3)客房家具的角最好都是钝角或圆角的,这样不会给年龄小个子不高的客人带来伤害;

(4)窗帘的轨道一定要选耐用的材料,遮光布要选较厚的,帘布的皱折要适当,而且要选用能水洗的材料,若只能干洗的话,运营成本会增加,得不偿失;

(5)电视机下设可旋转的隔板,因为很多客人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需要调整电视的角度;

(6)房间的灯光控制当前较流行的是各个按钮控制,而不是从前的触摸式电子控制板;

(7)插座的设计要考虑手机的充电使用,这往往是很多酒店客房设计所忽略的;

(8)行李台的设计往往不受重视,很多的酒店客房的行李台的木质台边的漆被撞得凹凸不平,若采用这样的行李台其软包部分最后能由平面转到立面上来,并且有50 cm左右的厚度,可防止行李箱的碰撞;也可采用活动式的行李架,但墙壁上要做好防撞的设计。有的酒店的防撞板是18 mm的厚玻璃,既新颖有个性,又实用。

参考文献

【1】王奕.酒店与酒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啦啦操服装;应用性研究

1前言

当今社会愈加关注人类健康与环保的生活方式,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中国掀起一股啦啦操浪潮,在校园、广场、健身房或比赛现场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啦啦操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普及。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强调的是服装设计中把人、物、环境这三大要素融合于各类设计中,在满足人的生活及心理需求的同时,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性与舒适性是当代设计的主题。如何根据啦啦操特点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设计出功能性强又符合人体工程学特点的啦啦操服装成为当前急需要研究的课题。

2人体服装设计

服装可以理解为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离人身体最近,能穿着,能感觉得到东西。服装设计就是指把服装的各种构成要素合理运用,根据服装制作的目的,把各种必要条件综合后制成服装生产计划的系统。服装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可以避免一些考虑不周和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要实现服装设计的合理化,首先,要以考虑穿着的目的为前提,通过对市场,穿着者的层次和所处的各种环境,从人的因素和服装的组成要素两个方面来进行调配研究,并以此基础来调整服装构成要素,逐渐形成服装款式。

3啦啦操与啦啦操服装

啦啦操按照运动类别可以分为技巧和舞蹈两大类。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动作包含翻腾、托举、金字塔、抛掷四类难度动作。其动作特点表现为手臂动作在身体冠状轴前、动作快、定位准确,对手臂爆发力要求较高;舞蹈啦啦操:西方式的啦啦操主要体现于健美与性感,而中国式啦啦操是有别于西方啦啦操的,它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思想内涵,目前在我国比较推广舞蹈啦啦操。舞蹈啦啦操主要是由转体、踢腿、跳跃等难度动作和手位对比以及个性舞蹈等组合构成,通过多种空间,方向与队形变化展示舞蹈啦啦操的团队风采。啦啦操的审美要素主要体现在身体美、技术美、难度美、音乐美、节奏美、道具美和口号美等方面,它所产生的基本动因是煽动别人,激励别人。啦啦操表演讲究服装和舞台效果,动作美和视觉美效果,具高度的时代感和艺术性。啦啦操特点决定了啦啦操服装应该具有以下功能:(1)由于啦啦操练习的运动量较大,练习者的体温升高较快,排汗较多,服装应具吸汗效果好的特点;(2)啦啦操的动作幅度较大,应选择弹性好的紧身运动衣裤;(3)如参加正规比赛,全队服装应统一,自然大方。

4人体和服装设计要素的关系

人体与服装设计可以同时融合于一件衣服上,在穿着效果上和整体上不可分离。虽然说服装设计是自由的,但是还是要避免功能和装饰两者之间侧重点不同的问题,啦啦操服装属于运动装是侧重于功能性的。

4.1设计中人体的形态处理

可以将设计中的人体归类成以下三种形态:(1)人体静的形态;(2)人体动的形态;(3)人体美的形态。人体的形态系列:即人体的姿势。是人体的形态和服装的造型关系。人的形态系列是指人体静态时整体的形态,而功能系列是指人体各部分功能形态和运动动态所引起的人体的变化对服装结构形态的作用。它们之间都希望与服装达到美的效果。

4.2人体运动产生的形态变化

人体运动会引起的变化,它主要体现在:(1)关节运动会所引起的长度,高度的变化;(2)运动所引起的肌肉隆起和变形的部位变化;(3)在支撑服装部位所引起的知觉感受变化;(4)运动产生的皮肤伸展方向和程度的变化;(5)运动过程中服装滑移部位的变化;(6)还有变化而引起的脂肪变体和变位的变化等等。在进行啦啦操服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变化所带来的服装结构变化,在满足设计目的及功能性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衣人合一”的原则。

5人体工程学在啦啦操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5.1人体工程学在技巧啦啦操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技巧啦啦操系列动作对前肢轴线以上部位的服装设计要求很高,简单来讲是肩部和手臂部位的设计。分析动作及结构变化发现:手臂在人体上半身部分,要满足手臂快速变位的动作,便涉及到如何减少服装对手臂及前肢轴线部分所产生的压力及阻力问题。无论是翻腾、托举、金字塔还是抛掷等肢体动作,其无一没有使用臂力。通过人体的研究找出其发力点及人体对服装的支撑点,融合于服装结构设计中,以达到合理减少压力和提升爆发力的目的。根据目前的市场调查,技巧啦啦操服装一般以无袖设计或工字背的结构设计为主。当手臂进行向上拉伸,左右扭转、变曲时,人体三角肌位置的肌肉鼓起,身体上半部分的皮肤被强烈拉伸,如果是带衣袖设计的设计,应考虑到在手臂位置增加放松量或通过弹性大且轻薄具有吸汗性的面料来实现。

5.2人体工学在舞蹈啦啦操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舞蹈啦啦操有别于竞技啦啦操,其偏重于运动体态的观赏性。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首先要考虑其动作会产生的体态变化,通过分解其动作。如转体、踢腿、跳跃等来对服装进行设计。该运动的人体美主要体现于腰部周围及腿部连接部位在运动中产生的美感,通过以衣服为媒介形式而表现出来。因此,对该服装设计应考虑如何去体现这些部位的美感问题。啦啦操的服饰美在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属于一种情感的直观表达,在人体与服饰的融合,并配合其运动道具,音乐等场景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而且能够做到刺激观赏者眼球,带动观赏者情绪的目的。真正做到设计中人、物、环境的完美结合。

6结语

关于啦啦操服装设计,已不单纯是追求结构造型及色彩搭配的表相设计,而是本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原则。是一种由内到外的,以服装为媒介的,充分结合人体工程学中人、物、环境三大要素的设计活动。由此而知,人体工程学在啦啦操服装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作者:陈小葵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朱一帆.论服装结构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作用与影响[J].新西部,2011(04).

[2]陈晓玲.服装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功能关系[J].消费导刊,2010(08).

[3]一心.舒适的人体工程学设计[J].个人电脑,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