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城市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城市发展

篇1

关键词:导航系统 城市智能综合服务 软件创新研究 市场需求

1、引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导航系统在现代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愈加突出。目前的导航软件唯一的缺点就是涵盖范围不够广,功能不够齐全。城市导航大多为旅游业服务,所以现在市场上的导航软件搜索范围比较单一,仅仅涵盖了地理信息,并且不提供扩展搜索,而该项目的根本就是扩大搜索范围。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发展研究旨在推出一个可以最大程度满足消费人群要求的导航系统,该系统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对导航和城市数据的全面整合,旨在做出一个可以满足要求日益增高的导航消费市场需求的产品。

2、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发展研究内容

2.1、研究意义

该项目研究旨在投入实际应用后将致力于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由于涵盖范围广,功能齐全,将给使用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体验。搜索得出的相关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搜索目标周边的经济发展,而如果应用于旅游业,则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综合情况,同时也可以刺激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

2.2、相关研究领域现状

随着无线电网络的普及和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和时间信息的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物流管理、紧急救助、设备监测、灾害预防、 医疗保健、个性化信息传递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活力[1]。

导航系统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功能的日益完善,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开发的硬件先决条件。系统的开发前景一片光明。再者,据2013年2月26日尼尔森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66%,而且在智能手机APP使用情况方面,中国的用户更多选择游戏(70%)和地图导航(63%)。随着便携式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日趋普及,系统的应用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但是目前大多数导航软件唯一的缺点就是涵盖范围不够广,功能不够齐全。城市导航大多为旅游业服务,所以现在市场上的导航软件搜索范围比较单一,仅仅涵盖了地理信息,并且不提供扩展搜索,而该项目的根本就是扩大搜索范围。

2.3、研究可行性分析

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具有良好的背景基础,该系统的研究基于当今飞速发展的GPS及GIS技术,对现有数据进行整合和更新,以软件为载体将数据用最人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满足当今消费市场希望导航系统可以更全面、更便民、更易操作的要求。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广泛,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近年来,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城市导航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发展的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行需求不断提高,城市智能综合导航的出现将会进入各个家庭并成为生活必需品,并会被引入各项行业,带动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

未来几年内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还将会有大幅上升,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估计,国内旅游市场对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为丰富完善的信息资源,使用此系统进行查询不单单可以得到它的地理信息和行车路线、里程,还可以得到它的概况、规模、发展状况、科研水平等等相关信息,由于涵盖范围广,功能齐全,将给使用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体验。

我国导航应用市场过去一直饱受技术应用、市场规模因素的瓶颈。随着这两年技术水平与产品成熟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旅游目的地信息越来越受重视。关于旅游目的地信息是否容易获得,被作为衡量目的地旅游业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也是衡量旅游者是否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3]。我国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发展的时期,未来国内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市场前景将会是一片光明。

中国导航系统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全球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导航市场拥有巨大发展空间。政府政策对行业的大力支持,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高科技前沿阵地深圳及北京等城市智能综合导航系统的大力发展带动,势必会带动整个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大力支持,城市智能导航产业很快就会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行业标准。尽管我国90年代开始积极跟踪国际智能交通系统领域技术的发展,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已进入发展期,在软件、产品开发、技术标准、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进展。但在交通信息服务上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如就地取材、政府支持、自主便利、市场熟悉、价格优势,正是城市智能综合导航系统发展的最大资本。

2.4、软件的推广与普及应用

该系统不仅可以以软件的形式,用便携移动设备为载体来实现其应用价值,同时可以与政府寻求合作,将其应用在路边的便民终端平台里,现有的服务平台里主要应用于旅游行业,在使用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就可以让服务平台更加贴近群众生活,甚至可以将置于便携设备的城市综合智能导航系统的更新通过政府提供的便民平台来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系统的未来研发前景广阔,研发难度日渐降低,但是面临着的竞争愈加激烈。因为包括百度地图等地图导航系统、以及很多便民网站开始相互融合,已实现部分本系统的预期目的及设想,如可以在地图中搜索“团购”信息和黄页信息,所以,城市智能综合导航系统的发展在面临着挑战,但是同样,在竞争的同时,也会更好的促进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基金项目:大连外国语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xsz-19)。

参考文献:

[1]施浒立,崔君霞.卫星导航技术发展向何处去.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41(5):539-546

篇2

【关键词】污水生物处理;智能控制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Wang Jun-wei

(Handan Perry Energy Saving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control features of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were analyzed and analyz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across all levels of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Intelligent Control

1.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智能控制

1.1 模糊控制。

(1)Tong R.M.首次将模糊控制应用于污水处理巾.可采用的局部控制措施有三类:调节曝气池D0浓度、调节污泥回流比、改变剩余污泥排放量.步骤是:将出水BOD、SS、曝气池MLSS、D0及出水氨氮浓度、回流污泥量等的监测数据作为输人变量输入该系统,“模糊化”以后再与规则集进行匹配,随即确定可用规则和相应控制手段。

(2)Mark T.Yin研究了四种模糊逻辑控制系统,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模糊控制比常规的反馈控制系统更节约能源,减少D0波动,稳定进水流量以及出气流速.为了解决暴雨来临的情况还开发一种自适应模糊逻辑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在进水流速有很大的变化的时候自动将系统调整至一个新的状态。

(3)Manesis s.A.提出了一个可以嵌入商业PLc的污水处理厂智能控制系统.提出的智能控制器以A/o工艺为基础,输人参数包括反应器中的N-N嘎、N-N0;D0、温度、MLSS以及原污水与二沉池出水的BOD之差等6个变量;控制变量包括好氧段的供氧量、从反应器曝气段到缺氧段的混合液回流比和从二沉池到生物反应器的污泥回流比.对输人和输出参数进行了模糊化和清晰化;控制规则来自专家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由IF-THEN语句表达.在希腊佩特雷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仿真,在各种运行条件下检测其性能,表明与人工操作员相比有很大优势。

(4)污水处理过程中,预曝气、脱氮、好氧眄泥消化等消耗大量能源,约占整个污水处理厂能源消耗的50%,因此对曝气过程进行控制具有重大实际意义。Ferrer J开发了模糊逻辑控制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中试规模的BARDENPH0工艺的主曝气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模糊逻辑控制系统的曝气系统节省能源40%,且稳定性提高60%,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5)Emst Mumleitner等运用模糊逻辑系统对工业厌氧废水处理进行模糊控制,使系统在底物浓度和进水最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良好运行。模糊控制系统采用氢气和甲烷气体浓度、产气率、pH值和酸化缓冲罐的注水水位作为输入变量.控制变量为酸化缓冲罐注入甲烷发生器的水量、两反应器(酸化罐和甲烷发生器)的温度、甲烷发生器的循环比、甲烷发生器回流至酸化罐的水量和酸化罐的进水量。输出变量采用重心法进行解模糊。该系统成功的对两段厌氧工艺处理不同工业废水进行了仿真,还作了系统在闲置数天后在COD为100g/L冲击下的重新启动试验均取得了成功。

1.2 神经网络控制。

(1)Boger根据污水处理厂两年中的每日运行数据库,开发了一个高度仪表化的计算机控制大型污水处理厂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变量为86个仪器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的原污水水质指针结果以及处理厂内部运行参数,输出为19种出水污染物浓度。得到的模型精确的预测r处理厂出水中氨浓度.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的结果认为15个输入对于输出有意义,用简化的输入集台重新训练增加了模型的准确性识别出的有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简化输入集合符合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工艺理论。

(2)Yu Ruey-Fang等将人工神经网络与实时控制联合起来对连续流sBR系统进行控制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控制系统联合ORP和pH的在线监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对连续流sBR系统脱氮过程中每一阶段的水力停留时间进行控制以提高脱氮效率。实时控制单元用于判定ORP和pH的突跃点.BP神经网络因能有效地表述复杂系统输入和输出变量间的关系,故用于预测处理系统不稳定状态下ORP和pH的控制点。该控制系统由于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实时控制参数进行校正,使实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大大增强,并将脱氮过程较好的维持在短程硝化反硝化水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对于生物处理工艺缺乏有效可靠的在线传感器的问题,Dong-Jin choi将复合人工神经网络作为软件传感器对凯氏氮浓度进行推算.其主旨是基于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由已知参数来预测目标参数值.系统采用较易测定的温度、pH值和Tss作为输入值预测,将主要元分析作为资料预处理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组成复合人工神经网络,并与多元回归法和神经网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主要元对资料进行预处理使神经网络的预测准确度大大提高,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准.应用实际结果表明复合神经网络技术能够从噪音资料中提取信息以及描述复杂污水处理工艺非线性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1.3 专家系统。

(1)Sung等对处理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食品废水处理厂应用在线综合控制系统,主要目标是使出水C0Dcr较地方标准低50%。并且尽量减少曝气费用.此控制系统由两层组成,管理层和程控层。程控层由六个独立的控制环和四个程控变量:进水流速、pH、DO、和MISS组成.在管理层中应用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为程控层提供最优控制点.此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地运行了2年,与不实行控制之前相比,出水C0D。,浓度降低50%,节能约50%。

(2)OhIsuki T.发展了污水处理过程的智能控制系统并且大规模高效率地应用于活污泥程控。在此控制系统中,通过使用其模拟方法及存储在集中数据库中的资料来模拟目标系统的多种软件代表称为“黑箱”。被称作“专家模式”的软件代表包括模糊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器、活性污泥理论模型及通过包括溶解氧测定仪在内的各种在线检测器获得的原始资料的评估。同时提供了应用于处理BOD和人类排泄物中的氮的高效活性污泥法的模型研究。

(3)FLORES设计了一个智能化系统来运行和管理废水处理多级厌氧系统,这个厌氧系统由各自的控制器控制,而这些控制器又通过宽带网与中央管理器相联。每一个厌氧单元控制系统都有一个混合结构,这个结构包括进行数据采集、信号预处理、运行参数计算的算法程序和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这些规则包含各个单元运行的非精确和半定量知识。该专家系统具有模块化结构,容易修改和版本升级,并且系统启动比人工操作要快。

(4)Paul-A应用专家系统对厌氧废水处理进行监测和诊断,系统软件部分的编写由三种语言完成:visual Basic 5 o用于通信和图像处理;Ac-cess7.0用于数据处理;Matlab 5.0用于科学计算.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进行数据采集并过滤以控制系统鲁棒性.试验采用UASB+UAF厌氧处理工艺处理纤维板工业废水。处理量1.1m5/d。将专家系统应用于该混合工艺进行监测和诊断。试验完成了在不同废水浓度、有机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对控制系统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能够迅速地做出诊断,并能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废水处理系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状态,制止了恶化的趋势。

2. 国内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模糊控制。

(1)彭永臻[1]对硝态氮污染水脱氮处理的新方法――生物电极法采用模糊控制,也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这项研究根据生物电极脱氮法在线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基本思想,系统的介绍了输入变景的非模糊化处理和输出变量的非模糊化处理的计算方法,控制变量变化量的换算与计算方法,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其计算机算法,其中包括模糊规则的建立,模糊控制计算机算法及其程序框图等.这种在线模糊控制器具有构造简单,可行性好,可靠性高和稳定性好,对进水硝态氮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强等优点,有利于避免过量投加有机物并尽可能节省运行费用。

(2)彭永臻、曾薇等[2~3]采用SBR法处理石油化工废水,根据反应器内有机物降解与溶解氧浓度Do的相关性,提出了以DO作为SBR法的模糊控制参数。通过大量试验,总结出反应初始阶段(8~10min)溶解氧浓度不仅能够间接地反映进水有机物浓度C0D,而且对整个反应过程都有重要影响。溶解氧的高低主要受曝气量大小控制,因此可根据初始阶段溶解氧的浓度及变化情况预测进水有机物浓度,进而实现对曝气量的模糊控制.同时,还发现当有机物不再被降解时,DO迅速大幅度升高,可根据D0变化这一特点实现对反应时间的模糊控制。

2.2 人工神经网络。

郭劲松等[4]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方法,针对活性污泥间歇曝气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活性污泥间歇曝气系统的BP人工神经网络水质模型.通过对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其具有精度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的特点。这种模型的建立,为活性污泥工艺实现在线智能化控制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2.3 专家系统。

施汉昌等[5]开发了用于诊断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故障的专家系统。系统采用了正反向混合推理机制,并采用故障树的形式将知识库中的知识组织形式向用户公开,便于用户使用和对系统的维护,本专家系统主要功能为:故障诊断功能;故障检索功能:对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采用故障列表的形式进行检索,对具体的故障给出原因和解决策略的详细分析;活性污泥法的培训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运用文字、图形等多种方式向用户介绍活性污泥法的有关知识,对污水处理厂的职工进行培训.该专家系统在北京某污水处理厂的运用中已取得实际效果。

3. 结论

(1)与国外技术相比,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能源短缺、污水处理专业人才缺乏加强污水处理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是当务之急,也是解决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所采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引进国外设备的有效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从硬件还是从软件都给发展智能控制带来了机遇。因此,建议国内有关部门多投入一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该项工作的研究,使我国污水处理自动化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2)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工艺千差万别,污水水质水量差异巨大,即使是同一系统在不同的出水水质要求以及不同的运行阶段其控制要求也不尽相同,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开发出各自合适的控制系统,增添自适应,自学习功能,综台利HJ模糊控制、人工神经元网络控制和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技术的优点,取其之长相互补充,进行混合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达到最终的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 彭永臻.生物电极脱氮法的在线模糊控制Ⅱ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其计算机算法[J].中国给水排水,1999,15(3):5~10.

[2] 曾薇,彭永臻.以溶解氧浓度作为sBR法模糊控制参数[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4):5~10.

[3] 郭劲松,龙腾锐.问歇曝气活性污泥系统神经网络水质模型[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11):15~18.

篇3

2013年发展状况总结

1. 通信信号方面

通信系统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稳定、高效、舒适运营的基本设施,可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语音、数据和图像等综合业务通信的需要。信号系统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技术和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常由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简称ATC)组成。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线通信系统分为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和公共无线通信系统。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包含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列控信息车——地无线传送系统、移动电视系统、公安无线、消防无线应急系统、导乘信息及视频监控车——地无线传输等。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广泛使用的是TETRA数字集群系统。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对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代表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未来主流制式。中国大陆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使用了CBTC系统,如武汉地铁1号线,上海轨道交通的8号线,北京地铁(除1号线、5号线、13号线、八通线),广州地铁(除1、2、8号线)等。其中,国内自主研发的CBTC系统陆续通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SIL4认证。这是目前功能安全完整性的最高等级要求,也是进入欧洲及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2. 调度指挥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调度指挥控制中心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行集中管理的所在地,凡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部门、各工种都必须在调度指挥系统的统一组织指挥下进行日常运输生产活动。目前我国的调度指挥系统主要有TCC(Traffic Control Center)系统和OCC(Operating Control Center)系统两种。OCC是一线一中心的管理模式,目前除北京外的国内其他城市主要由OCC担任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调度指挥工作。即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由一个调度指挥中心控制,线路间的调度指挥互不影响,如广州、成都、南京以及沈阳等城市轨道交通均采用这种基本的轨道交通指挥控制中心。鉴于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密集程度高、乘客出行人数众多等因素,构建实现应对多条线路、多运营主体的调度指挥系统十分必要,故“多线一中心”的TCC控制模式应运而生。即在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由一个调度指挥中心控制的基础上,设有控制全网的指挥中心,对全网的轨道交通线路进行全局性调度指挥。

为支持路网的运营协调指挥,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城轨路网指挥中心等单位自主联合研制了面向城轨路网运输组织与安全保障一体化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客流预测分析、运输能力计算、网络列车运行计划编制、运营安全综合监控预警、路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功能,并成功支持了北京城轨路网指挥中心信息中心和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工程的顺利建设,为成网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3. 综合监控方面

综合监控系统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大型计算机集成系统。系统集成和互联了多个地铁自动化专业子系统,在集成平台支持下对各专业进行统一监控,实现各专业系统的信息共享及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功能,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及应急管理提供信息化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轨道列车的可用性,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广州地铁与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套城轨列车运行状态全息化检测、在途预警与应急系统装备,突破了轨道交通列车状态全息化实时获取与在途预警的技术障碍,提出了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状态获取传感网优化、多模信号检测与评估、基于数据融合的嵌入式故障诊断、运营安全综合监控CMS-T、列车关键设备状态评估与在途预警以及应急联动处置核心技术。形成了覆盖列车走行、牵引、制动、辅逆等关键设备安全状态网络化检测的成套车载设备,以及列车运行综合监控预警、维修评估调度与应急联动地面系统平台,实现了城轨列车的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跟踪以及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提高了城轨列车实时安全预防和主动维修能力,并在广州地铁的15列A型运营车辆上进行了规模部署。

4. 客运服务方面

客运服务方面除了传统的自动售检票系统,目前愈来愈重视乘客资讯系统PIS的建设和发展。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采用全封闭的运行方式,以及计程、计时的收费模式。以非接触式IC卡等作为车票介质,通过高度安全、可靠、保密性能良好的自动售检票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地铁/轻轨运营中的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等票务运营的全过程、多任务自动化管理。目前包括轨道交通清分中心层、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层、车站计算机系统层、车站终端设备层、车票层五层架构的AFC系统是目前国内各城市的主流设计方案,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轨道交通中广泛应用。

乘客资讯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可提供列车时间信息、政府公告、出行参考、媒体资讯、广告等实时多媒体信息;在火灾及阻塞、恐怖袭击等突况下,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指示,充分提高地铁或轻轨运营总体服务水平和质量。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所采用的乘客资讯系统在信息传播及安全保障方面有突破性的改进:可以通过广播、CCTV、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为乘客提供全程乘车指引及咨询服务;可在列车上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及电视直播,列车行驶在隧道中地铁控制中心也能为乘客实时输送信息;在延误或突发事件中,乘客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了解实时信息并据此做出反应。

2014年五大发展趋势

1. 数字轨道交通

数字轨道交通是对轨道交通信息化的发展。数字轨道交通建设目标一方面是实现轨道交通各业务系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规范轨道交通基础信息和动态业务信息共享交换方式,另一方面是建立轨道交通地理信息平台为核心的轨道交通化服务与共享体系,最终实现轨道交通各系统间的系统充分共享,全面提高轨道交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展示服务水平。

2. 系统整合、资源共享和系统架构的集中化

目前轨道交通信息系统众多,存在资源重复、信息无法共享,各城市信息系统建设不规范。下一步修订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总体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核心是要整合信息系统,构建面向专业的大系统;规范基础信息及编码,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逐步趋于集中的信息系统架构,建设双活大数据中心,实现灾难备份。

3. 主动安全保障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被动式安全保障已无法支撑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实施主动安全保障的先进技术和系统已成为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长期的安全运营经验和深痛的事故教训,使行业内形成了共识,提出了运营控制系统的自主可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识别、移动装备安全保障提升三大核心问题。三大核心问题急需解决。三大问题的逐步解决,既可满足我国轨道交通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快速发展之急需,又可在工程实践总体世界领先的基础上,实现安全保障技术的世界领先。

4. 运力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

轨道交通固定设施、移动装备等运力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运力资源维护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供轨道交通竞争力的核心,建立静动态履历台账信息,重要故障及状态维修信息、寿命预测与维修优化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实现轨道交通所有资源的实时跟踪,支持维修维护的实时状态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篇4

【关键词】平安城市;智能视频监控;关键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创建平安城市,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是每一个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加强公共安全更是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促进城市系统智能化监控的发展是维持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保障。

2、平安城市概念

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城市利用平安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城市内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道路交通等多个系统,利用市区级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系统前端数据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并传输到市、区监督指挥调度中心。监督指挥调度中心管理平台由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管理服务器、报警服务器、调度控制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Web服务器、显示服务器和其它应用服务器组成。硬件中除服务器外,还包括各种监控终端、安防产品、为了增加网络覆盖而增加的网络产品、基层组织监控用的计算机设备等,这些产品的需求随着平安城市系统覆盖范围的增加而快速增长。而软件解决方案除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外,还包括各种监控管理平台、流媒体软件、监控软件、智能交通系统、电子警察系统等。

3、系统架构选择

主流的视频监控系统架构有以下四类:

3.1以矩阵为核心的视频联网监控(矩阵系统)

核心的实时视频联网监控功能很稳定,这是目前大系统仍采用此方案的关键原因;控制主机采用简单联网协议,主要通过串口通讯,部分主机支持 IP 通讯;矩阵输出(或环出)视频进 DVR进行独立存储,无法实现集中录象和录象资源全网共享;多点通讯物理连接相当复杂,无法实现多厂家设备组网,不支持复杂权限管理;实际是矩阵和 DVR 各自成系统,依赖于 DVR 实现数字功能;矩阵和 DVR 有各自不同的权限体系和配置管理,不支持全网统一的权限及配置管理。

3.2以 DVR 为核心的视频联网监控(DVR 系统)

系统构成:采用嵌入式 DVR+ 中心管理服务器,在节点增加了视频转发服务器;硬件和开发成本低,数字功能完整,在银行联网项目上应用较多,适合简单联网需求的项目;基于 DVR 的网络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在 Windows 服务器上做应用和界面整合,通过大量定制开发能满足特定用户的功能要求,小型系统使用较多,侧重于本地存储,体系结构上对视频联网的支持能力不强,无干线概念;安全和稳定性差,单台 DVR 可同时登陆的用户有限,服务器管理 DVR 的最大容量由服务器的性能决定,很难想象几十台或上百台 DVR 能组成稳定的联网系统。

3.2 以网络编解码器为核心的全数字监控(全数字系统)

系统构成:网络编解码器 + 管理服务器 + 存储设备;网络编码器(或网络摄像机)直接将视频编码送入 IP 网络,监控中心的管理服务器进行视频调度管理并进行集中存储;扁平化的网络结构,任何授权的用户都可根据权限进行视频监控、调用以及查看录像;能完整实现 DVR 系统的所有功能,前端设备稳定,与应用系统容易集成,适合地域集中的局域网用户实现全数字监控;无干线管理和路由策略;集中式的体系结构,Windows 平台的 PC服务器做管理服务器,大规模联网存在与 DVR 系统同样的稳定性问题。

3.4以视频网关为核心的视频联网监控(类矩阵系统)

借鉴矩阵系统的联网模式,使用工业级嵌入式的网关主机替代矩阵主机,支持全网统一的精细化权限管理;开放式体系结构,通过加载驱动支持异质设备互联互控,平台级的系统组网方案;存储技术:支持专用存储系统和海量分布式智能存储体系;流媒体技术:支持大容量视频转发并发,支持数字中转;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设计,单台网关主机可以自成系统,而多台网关主机互联可以形成更大规模的视频联网系统,每个系统节点独立自治,任何一个节点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具备电信级的系统稳定性;互联网架构:统一资源、统一编号、统一权限、统一管理;具备完备的权限、干线和路由管理,对每条干线并发能力和用户权限进行设定,在干线资源不足时,高级别用户可以抢占低级别用户的权限;高级别用户释放掉干线后,低级别用户才能使用干线资源。

4、城市智能化监控系统实例分析

某市辖区内共有 73 个小区,总计安装有 1125 部摄像机,每个小区各自建设有独立的监控室,基本属于模拟系统,目前各个物业自行建设的小区内摄像机以及安保系统,品牌、协议混乱,难以直接按统一平台做数字化集成。

4.1监控专网建设

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需占用大量带宽。若使用当前主流视频编码分辨率 D1、视频压缩标准 H.264、视频帧率 25 帧 / 秒传输,每路约需要占用 2Mbps 的带宽;若使用标清 720P 的视频格式,每路约需要占用 4Mbps 的带宽;若使用高清 1080P 的视频格式,每路约需要占用 8Mbps 的带宽。本系统共有 1125 部前端摄像机,网络的数据流会相当大,并且视频流是实时的数据流,会持续给网络相关的交换设备造成持续的压力。

综合考虑,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及实际需求,必须为平安城市社区视频联网系统建设专用局域网,本网络需按核心千兆局域网考虑。一般情况下,分为两个简单的层次:核心层和接入层。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局部地区设置汇聚层。

本项目的终端设备为 DVR,安装于各小区监控室,实际上承担视频编码器的角色,进行视频压缩和网络传输(不承担存储任务,不带硬盘),可视为 16 路视频编码器,全部通过接入层进入网络系统。接入层为终端用户提供 10/100M/1000M 的自适应交换端口,并提供到核心的上联链路。

核心层和数据中心是各种应用业务的提供中心,是数据计算、应用服务、网络传输、数据存储的中心,是整个系统平台的灵魂和核心价值所在。平安城市社区视频联网监控系统的核心层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需要实现大量监控视频信息、公安业务应用、各种数据和安全策略的统一部署与运维管理。因此,我们在建设核心层和数据中心时,采用以 T 比特为单位的技术考量。

街道监控中心与各小区的链路是系统平台的主干,担负着大量的视频、数据的业务流量,因此需要采用光纤链路,百兆 / 千兆传输的方式。必要时,采用双链路冗余。光纤链路计划租用运营商(电信、移动或联通)的链路。

4.2存储系统

随着监控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摄像机数量越来越多,模拟摄像机的分辨率从 380 线升级到 540 线甚至更多,网络摄像机的分辨率从 100 万像素发展到 300 万像素,硬盘录像机的分辨率从 CIF 升级到 D1 分辨率,录像时间从以前的 7 天升级到 90天甚至更多,而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大容量存储设备。

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集中存储的记录设备应根据系统规模的大小进行设计,设备的选用应考虑存储设备接入视频流的最少节点、读写速度、网络带宽以及设备自身的稳定性和性价比。

常用的存储形态有 NVR (网络硬盘录像机) 和磁盘阵列(IP-SAN/NAS)两类。按照每路视频都采用 D1 格式和定码流方式,D1 格式流量:2Mbps。本项目要求,存储时间按 24 小时 D1 格式存储 15 天考虑。

单路视频每小时存储容量为:

1 路 *(2Mbps*3600s)/8bit =900MB

单路视频每天存储容量为:

1 路 *(2Mbps*3600s*24 小时)/8bit/1024 =21.1GB

单路视频每 15 天存储容量为:

1 路 *(2Mbps*3600s*24 小时 *15 天)/8bit/1024 =316.4GB

1125 路视频每 15 天存储容量为:

1125 路 * (2Mbps*3600s*24 小 时 *15 天 )/8bit/1024=355957GB=348TB

计入 10%格式化损耗,1125 路视频 15 天存储需配置硬盘容量为:348*1.1=383TB。

若使用磁盘阵列(IPSAN/NAS),则应按照硬盘容量(383TB)、接入视频流节点(1125 路)等因素配置网络存储设备。从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本项目最终选用 32 路NVR(网络硬盘录像机)存储。

NVR 台数计算:1125/32=36 台,另外为 N+1 方式备份(在一台 NVR 设备出故障后,可自行切换到备用 NVR 上进行存储)1台,总计配置 37 台 NVR。

每台 NVR 配置硬盘容量计算:32 路 *(2Mbps*3600s*24 小时*15 天)/8bit /1024/1024*1.1=10.9TB,应为每台 NVR 配置 6 块2TB 硬盘(最多可挂满 8 块硬盘,接口为 SATA)。

4.3 综合管理平台

综合管理平台的核心是一个统一的监控管理平台软件,通过这个统一的监控管理平台软件,实现街道监控中心对所有视频图像集中管理,实现各个厂商的设备的联网,保证联网视频的传输质量,提供视频资源的统一监控检索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应包括中心管理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数字矩阵、视频监控客户端和网关等。系统应留有软硬件接口,便于与消防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集成。当发生异常时,根据系统需要可实现系统之间的联动,并能自动切换到对应的视频通道。

数字监控管理软件通过中心管理服务器进行系统设置,负责整个系统的信息管理,以及所有用户信息、权限和登陆管理、操作信息及系统信息的管理,实现统一网管功能。

5、智能化监控系统发展趋势

5.1视频图像质量趋于高清化

由于数字图像采集的性能的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终端显示的能力有了巨大进步,HDTV的视频大小已经达到1280 X 720, 1920 X 1080,以后的视频监控图像质量主流会达到高清晰电视的水平,实现了城市视频监控联网中图像的清晰度。

5.2终端小型化,移动化

3G网络时代的到来,监控终端也将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移动化、小型化一直是视频监控用户的追求;手机、便携电脑等智能型终端成为方向发展,扮演着重要的监控终端载体。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可查询发生警情点的人员、地址、就近警力、周边状况信息。

5.3监控系统无线网络化

普及到千家万户的无线网络、第三、四代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己经成熟,高清、嵌入式、无线和有线方式的移动无线视频监控成为新一代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5.4监控管理系统多媒体化

监控系统正在经历从模拟、数字直至支持IP网络传输的发展过程。从现在功能比较单一前端设备,综合能力简单的管理系统,发展到利用数字网络多媒体技术形成的监控管理系统,具备多媒体应用中的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和规模组网能力方面等优势。

5.5管理网络化

现在的监控需求发展为广域联网。大规模的网络信息共享促使向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平台发展,具有权限分级、信息传送渠道条理清晰等特点,并采用分级式管理控制方式。

5.6信息转发/存储

采用分布式的信息转发和存储方式,在IP网络上进行虚拟矩阵控制,提高了网络带宽利用率,减少了硬件存储设备的投入。

5.7报警联动

与城市交通等系统联动,前端出现情况的位置提出告警信息,并及时转发报警信息给相关部门,提示出位置、声音、图像以及发送短信和电话等形式,提升了应急反应速度的能力。

6、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很多大中型城市已经相继开展了平安城市的建设,作为一种关键技术手段,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城市的安全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必将得到深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机械工程;智能化;重要性;发展趋势

引 言:新经济时代是智能化的时代,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拓展, 智能化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和人们需求的日渐增加正是智能化发展的现实基础。目前,智能化技术逐渐运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

1 实现机械工程智能化的重要性

1.1 机械工程作为一种与机械的生产和应用具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其通过对科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机械设备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社会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作为拓展生产范围和促进生产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而在各行各业中各种机械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加上机械工程中包含了多种机械与控制技术,在机械研发与应用过程中都离不开机械工程的应用,因而必须对机械工程进行有效的分析。

1.2 智能化涉及了方方面面的技术知识,因而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使智能化的广度与深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因而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对于我国机械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加上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必须对智能化的机械工程发展趋势进行探究。此外,机械工程在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能有效促进企业生产机械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通过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实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并通过智能化的实现降低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实现机械工程的智能就显得十分必要。

2 机械工程智能化要点分析

2.1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是与机械生产和使用密切相关的学科, 通过科学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解决与机械设备相关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说,社会生产离不开机械设备, 没有机械设备的生产只能是小范围的生产, 并不能实现规模性生产,机械工程的出现使得机械设备的使用更为普遍, 从而使规模经济成为可能。机械工程涉及机械、控制技术等多种知识, 研究机械的研发、使用以及维修等多种内容, 始终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2.2智能化

智能化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涵义,而是一个涵盖较广的综合体系,这一体系涉及多种技术, 并将这些技术运用在某一特定用途中的智能化的综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智能化不断发展,智能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化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逐渐拓展到建筑、生产等多个领域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更是为智能化不断创新, 从而拓宽了智能化的深度和广度。同时, 新时代的经济要求决定了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总之, 智能化在未来具有极为方阔的发展前景。

3 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技术、信息等的限制,我国部分机械工程企业还未实现智能化发展,还是以传统的制造模式为主,但可喜的是,机械工程企业一直都在不断改革,借鉴国内外发展较好的机械工程企业的成功经验,在技术、管理、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开拓创新,将智能化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总之,未来的生产是智能化的集约生产,顾客的需求是智能化的服务和产品,因此,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必须以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为目标。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不少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研发产品技术,将产品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机械工程行业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上科技、智能发展的轨道。

4 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4.1管理智能化方向

由于智能化管理在机械工程管理中的逐渐渗透,机械工程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多层次、交叉式的管理转变成阶梯型管理模式,由原来的人力管理为主转变为微机管理。智能化管理对机械工程企业的生产、销售、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都实时监控、合理决策,并针对运行结果及时给出正负反馈,以指示下一步的生产活动。这样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使管理信息更透明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人员浪费,为企业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减少了人为差错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智能管理模式的发展也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整体发展。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使得机械工程企业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决策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更有利于机械工程企业抓住国际和国内形势下的机遇而发展。

4.2产品智能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趋向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这种不断提高的需求要求促使机械工程企业由传统的劳动力生产转向技术生产,不断创新,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智能化产品可以拥有多种人脑的分析功能,如远程控制功能、定时控制功能、联动控制功能等。如针对不同领域的机械工程产品,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能对外界信号进行感知、分析。在产品上安装控制器,可以模拟人脑分析、判断、处理接收到的外界信号,从而实现产品智能化。机械工程智能化产品常有的几种仪器仪表包括有:集散控制系统、单片机+数码显示管+电子线路,可以达到分级控制、灵活配置、智能管理的效果。

4.3机械工程设备智能化

在现代社会里,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机器设备都趋向自动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促进了智能管理模式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智能设备的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设备性能参数的变化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及生产状况,有故障发生时,系统设备能够及时给出预警信号,不会造成生产的损失。机械工程设备(如加工机械、动力机械等)的运行状态是机械工程生产效率的基础,对机械工程企业以至于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性能、工作效率的不同,机械工程的运行效率、任务目标等也是不同的。

4.4科学技术智能化

科学技术智能化是实现产品智能化、生产设备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的基础。科技智能化运用在机械工程生产各个方面,如导航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微显微技术等的运用。因此,现代机械工程企业要不断地关注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其应用在生产中。由于机械工程不同领域对产品结构、性能等的需求不同,机械工程智能化产品发展的模式、目标等也不同,对不同领域的智能化产品的生产应该根据具体需求而有有所差别。不能采用“一概而论”的方式,要针对具体需求,进行适当的技术、设备选择配置,使机械工程智能化生产更有效率,智能化产品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

5 结束语

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对于国民生产、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要构建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体系还有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总之,只要我们正视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拟定措施并实施,就一定能够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创新的技术,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以及生产、生活的需要,保证机械工程未来的智能化发展顺利。

参考文献:

[1]王朝.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机械工程,2012(3).

篇6

在各方面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将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样,支持新农村建设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广大农村没有现代化,城市也很难真正实现现代化

带动农村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大责任。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市管县,市管县体制本来是有利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但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作用下,却造成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客观现实。而目前,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已经从多方面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到了逐步改变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局面的时候了。

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建设新农村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新农村是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在现行市管县的体制下,广大农村没有现代化,城市自然也很难真正实现现代化,至少是不能全面实现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可以转移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农村是直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应当通过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特别在城乡建设规划上要实行统筹考虑和安排,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因此,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略,既是建设新农村的可靠保证,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有利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利于不断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城市如何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

可以从多方面着手,但重点应当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城市二、三产业向农村辐射。通过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工业,着力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有步骤地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小城镇转移,努力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较快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值得指出的是,向农村转移的二三产业,必须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绝不能以牺牲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代价。

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依托市管县的现行体制,进行包括城乡在内的统筹规划,使农村基础设施能够逐步与城市对接。重点是加强农村道路、通讯、自来水、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等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城市扩展包括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上马,必须纳入非农用地计划,做到高效节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特别是要利用城市丰厚的社会资源,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建设,使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的社会环境,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

篇7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 能力结构

高考改革已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并将继续深入下去。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学科能力的逐步培养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首要任务。在熟知的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建立本学科的能力结构。

我仅从以下几点谈谈如何就数学学科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知识的接受与课堂效率的提高

案例: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1)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②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③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④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像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

任何人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是有一个过程的,过程的长短和是否最佳接受不仅仅在于新事物的难易性,更重要的在于接受人本身。普遍看来接受人接受知识需要经过这样三个阶段:第一是知识的领会阶段,包括感知新知识,即将一些新知识的信息传入大脑,同时也包括需要理解这些新知识,即能把握新知识的内涵意思;如何更快更有效地让每一位学生能够顺利过这一阶段?首先,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学习。其次,课堂上要注意吸引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对新信息能高度关注,产生浓厚兴趣,这样学生听课时就会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积极记忆、思维、联想。教师要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调动全身各个器官,将百分之百的激情贯注于课堂。新知识自然而然被接受而非强行。最后,教师要重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新知识。同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理解时间,并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理解,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自行理解,而且这时往往是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知识的,那就容易牢固掌握了。第二是知识的巩固阶段,对所接受的知识有一个持久的记忆过程;采用时常重复回答同样概念的方法有助于记忆保持持久,这比枯燥乏味的讲课和大量做题效果好得多。第三是知识的运用阶段,一章或一部分内容结束后作一个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总结实在是很有必要。寻根问底,用最简单、最生活化、最原始的思维去理解问题才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知识接受人能够完成这三个阶段的过程,基本上就能够掌握该新知识。

二、数学知识的重组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不是纯粹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死记硬背,而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思维的过程;所有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其解决技能。高中的数学教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数学教学数学,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引发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组织环节上,教师需要下的主要功夫在于“数学知识的问题化”,鼓励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要体现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就应该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因此教师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机制,创设一种能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研究活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开展合作交流的研究性活动中把握数学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

例如: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从本质上讲,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如:设计某一专题复习时,首先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形成不同于基础复习的思维方式,即分析的思维主线。其次,进入主题内容分析,让学生按照上述分析的思维主线进行分析训练。在训练中,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练习作业或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和促使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知识重组,从而在思维水平上逐步接近高考的要求。最后,选择高考实战题进行例析讲解,目的依然是强化学生的知识重组意识和思维线索的形成。教师在复习策略上,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要精心设计,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结构壁垒,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完善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新大纲中最突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而完善数学建模思想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能力:

(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洞察能力,即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

(3)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4)“翻译”能力,即把经过一生抽象、简化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文符号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或计算得到注结果能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5)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

只有学生各方面能力加强了,才能对一些数学模型的实际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以下的问题均可作为数学应用问题来进行讨论:

(1)购房贷款决策问题(通过调查银行利率,利税及房价决定哪种方式购房划算);

(2)对当地或国家近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调查,预测今后人口数量,给政府提出几点建议;

(3)气象学中的数学问题(温度、湿度、空气污染指数、臭氧层的变化);

(4)当地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耕地面积;

(5)无盖盒子的最大容积问题;

(6)零件供应站(最省问题)设在一条流水线上有5台机器工作,我们要在流水线上设立一个检验站,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若5台机器的工作效率相同,问检验台放在何处可使移动零件所走的距离之和最小?(所花的总费用最省)如果是n台呢?(可以用平面几何知识,也可以建立函数关系式,作出图像讨论得出)若5台机器的效率不同又如何呢?

(7)商品营销策略问题:

①调查某种商品的销量与它的利润的关系,并决策如何可使其获利最大?

②对报亭买报情况调查(进价、售价,及卖不出去而退回每份赔钱多少),统计一个月的销售情况,问怎样决策收益最大?

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职业发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课程改革思路。然而,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改革虽然也提出了众多方案,成效却不大,还面临着很多瓶颈,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

(1)采用“零起点”教学模式,忽略地域、城乡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容易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而无基础的学生跟不上,缺乏学习的信心;

(2)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不能很好的适应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3)采用单一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实践内容偏重于验证性,忽视实践内容的应用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激发;

(4)采用单一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实践模式,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无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行动能力的培养;

(5)教学考核体系注重学生的结果与分数,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和Internet的应用已成为大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根据对我校部分往届毕业生、企业员工在办公应用能力方面的职业岗位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适用性较强。因此,如何实施本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后期学习和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也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思路

高职课程改革迫切地需要新型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新的教学模式应该体现出: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何设置课程结构,体现其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如何设计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需求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如何去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

如何强调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提高?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可以主动适应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从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彰显高职教育特色。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结合课程标准、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数据、学生的现状情况等共同制定符合授课班级情况的课程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主要用于指导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调研数据,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想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并用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学过程进行督查和过程性考核,课程实施的同时也有效地推进教材、教学资源建设与师资队伍的建设。

3.研究特色

3.1以“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成就感”为切入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课程内容上,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社会需求和工作过程的联系,体现一定的应用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同时,注意内容的难度系数,让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掌握基本技能;

(2)在教学模式上,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创造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形成一定的行动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评价机制上,强调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让学生不再是为了分数而进行的被动学习。教师要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

3.2以“技能竞赛、双证书制嵌入教学”为重要手段

技能竞赛有助于推动教学体系的改革,引导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双证书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学生的求职就业创造条件。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技能比赛和职业认证考试,并将技能竞赛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及相应的考核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

3.3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

职业素养反映从业者对社会和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涵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安全、职业能力、职业体能、职业审美等诸多方面的观念意识及其相应的作风和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的形成是观念意识树立、思维方式建立和行为习惯养成三类过程相辅相成的结果。因此,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以职业能力的塑造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高职院校除了要建立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和考评机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增强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意识,并强调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

按照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构建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现状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工作过程导向和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可以有效地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足,更好地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明珍.基于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探索“技能包”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2]郭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

[3]杜朝晖.计算机职业教育中学科体系的解构和行动体系的重构[J].计算机教育,2009(23).

[4] 严希清,陈红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 科学培养城乡发展需要职业技能人才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建设步伐,必须依靠强大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作支撑。为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以科学的人才观指导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职业技能人才, 要用科学的机制激活职业技能人才,把壮大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和依靠职业技能人才作为推动广西城乡发展的着力点,着眼于培养适应城乡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不断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以科学的人才观指导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培养适应科学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首先,要树立“人才优势就是竞争优势,人才资源就是发展资本”的观念,高度重视职业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抓好职业技能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不断创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服务,努力创造职业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决摒弃以学历和职称判定人才标准的传统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使职业技能人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三,以科学的人才观指导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爱才、惜才、重才的良好氛围,让职业技能人才充分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更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职业技能人才的工作热情,鼓励职业技能人才不断提高能力,创造业绩,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城乡发展作贡献。

第二,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职业技能人才

职业技能人才是生产一线的重要工作骨干,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力量,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事关城乡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在当前我国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明显变化、国际上各种思潮及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要使各个领域的职业技能人才始终保持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性,自觉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为城乡发展服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职业技能人才。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中的指导地位,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融入到职业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不断强化对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各领域的职业技能人才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在思想上不断增强科学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在行动上不断转变作风,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自觉的服从和服务于科学发展的大局,充分运用好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创新工作。

第三,要用科学的机制激活职业技能人才

实现城乡发展,必须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激发全社会各行各业各层次职业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集中和充分发挥广大职业技能人才的聪明才智,形成全社会人人爱岗敬业、人人争先创优、人人开拓创新的热烈氛围。

1.要建立完善政府主导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机制。职业技能人才能否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并发挥良好的作用,政府的作为非常关键。只有政府真正重视了,切实把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长期坚持下去,职业技能人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要积极出台各种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拓展职业技能人才发展的空间,搭建职业技能人才创业的舞台,让各类职业技能人才都能够“英雄有用武之地”。二要积极开展有利于职业技能人才展示才华的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把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与激活职业技能人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各行各业的职业技能人才积极参与到当地经济政治建设中去,让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成为人才培育和人才成长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激活人才的有效载体。比如,广西每年一度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类艺能节、文化节、旅游节等等,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广大职业技能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了很好的载体和空间,形成了培育人才、展示人才、选拔人才、集聚人才的良好效应。三要树立“大舞台培养大人才,小舞台培养小人才”的观念,在各行业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岗位克难攻关,不断在实践中造就人才,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

2.要建立完善有利于企业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机制。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企业发展与职业技能人才是相互依靠、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一个规模大、效益好、科学发展的企业必定是职业技能人才队伍比较庞大的。从一个地区的发展来看,科学发展的企业越多,需求、吸引、容纳的职业技能人才就越多,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就越快,发展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把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企业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一并考虑,一并落实。一要坚持走引资与引智并重的路子,大力引进、培育、发展各类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大企业,注重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为各类职业技能人才创业发展搭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二要加快区域间的职业技能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职业技能人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合理流动,引导各类职业技能人才向重点建设企业项目转移,使企业项目成为职业技能人才聚集的“高地”。三要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企业项目的立项、研发、应用以及科研人员顺利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使企业项目成为职业技能人才成长的“福地”。四要以大型企业项目为载体,加强企业项目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整合人才资源,实行高、中、低各层次职业技能人才相互“传帮带”的人才培养制度,重点培养造就一批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使企业项目成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

3.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选拔评判机制。选拔一批经得起科学发展实践检验的德才兼备的职业技能人才,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培养选拔评判机制。一要通过“压任务”衡量职业技能人才。任务是日常工作的组成要素,是履行岗位职责的集中体现,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造就人才、发现人才的过程。要通过“压任务”,了解一个人应对事物变化的能力,完成任务实绩的速度和程度,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人才的基本素质。二要通过“解困难”考验职业技能人才。困难面前最能考验人,能否“解困难”是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与低层次职业技能人才的分界线。要通过组织开展克难攻关工作,从中煅造和发现更高层次的人才。三要通过“看作风”检验职业技能人才。作风是一个人才是否具有优良品德的具体体现,是检验人才是否有“品位”的标尺。选拔优秀的人才,不仅要看他工作上是否有本事,还要看他是否具有谦虚谨慎、刻苦钻研的思想作风,是否具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是否具有洁身自好、与人为善的生活作风。四要坚持凭业绩使用职业技能人才。对于在推动各项工作科学发展中表现突出、业绩突出的人才,要加强跟踪培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把各类优秀职业技能人才选拔到生产中的关键岗位上来,为其搭建施展才华的更大舞台。

总而言之,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城乡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变换异常频繁的情况下,探索和研究科学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对促进城乡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广西日报,2008年2月26日

[2]李红贤: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人才需求分析.职业时空,2008(12):50

篇10

1 概述

网络信息化设备智能化在现阶段可以说有了空前的发展,我国的建设事业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对于工程机械来讲,其需求不再是一味的增加数量,对于工程机械的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对于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要求,大多都是表现在对于工作部件的控制提高,就目前来看,现代化的机械工厂,大多都是先行材料的输入再到机床的启动以及停止,然后对参数进行调整,直到工件的拆卸以及运输,而这些环节都可以实现数字化以及自动化,无需人为看守。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然工程机械行业也会随着其进行相应的改变。

2 工程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概况

鉴于我国大环境的影响,国内的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状况相比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一直以来,国际市场上工程机械技术大多都被欧美等集团所垄断,就目前来看,国外的大部分智能化机械设备都拥有者远程监控以及只能维护等功能;由于我国信息化及智能化工程机械研究比较晚,在上个世纪末我国才首次开展工程机械机器人化技术的研究,大多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等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进行联合研发。我国的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在研究之初,几乎所有的控制软件都是进口而来,国内的主机厂家设计人员大多也是以电气系统的设计以及原件选型为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就大幅度的制约了我国的工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之后我国开始引用了国外所生产的控制器,而设计人员也开始根据工程机械主机控制策略再次进行了开发,而这段时间内,设计人员开始对控制模型的搭建有所重视,但因为控制器大多进口,我国的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领域还处于初步阶段。而随着不断的研究以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我国的机械工程逐渐的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知道现在开始了现代化的技术开发,并且对工程机械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就目前来看,我国得给欧诺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进入到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但值得一提的是,变速器以及高液压件等等关键性的零件还是会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制约了我国整体工程机械生产的扩张。

3 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制造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由于沿袭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气化以及自动化的发展历程;而我国是属于赶超型工业,其工业自动化水平偏低很严重。另一种现象就是信息化水平不高,其原因是大多企业信息化系统效果无法完美的发挥,没有发挥有效的集成提升将制造执行系统还有经营管理系统进行融合,而智能化缺少一定的挤出。

4 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其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方向,并且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的一个发展过程,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说的,是在工程机械中利用信息的采集以及智能的控制技术,使得工程机械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感知以及自我控制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施工项目大型化的需求所在,新研发的工程机械不单单需要实现集成化操作智能控制,还需要将这些组成一个机遇网络智能化集群协同的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使得项目施工效率有所提高的同时降低不必要的耗能。就我国现阶段工程机械化产品的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来看,其已经成为世界工程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指的是工程机械利用工程机械集成的信息,利用计算机微控制器,给予系统的程序进而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而工程机械化则是包括了售前的信息以及售后的信息,如果售前信息以及售后信息都得到了有效的信息集成,那么在读取时则会方便很多,对于极其使用以及管理还有日后的养护对于维修等等程序,将会更加的快捷。

智能化制造技术可以轻松的实现高效以及低耗能、质量优秀等,其提高了产品对于多变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智能化制造技术不单单局限于制造的工艺,更是涵盖了整个市场的分析以及生产的管理还有相关的销售维护等等。智能化制造技术更加强调人与管理还有信息和技术的四维集成,不单单涉及到物品的质量,更涉及到能量以及信息流等。总的来讲,工程机械设备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智能控制技术在进行融会贯通之后更加的适应现在的社会。

4.1 多技术的融合

利用计算机一级微型的传感器还有网络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对工程机械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例如使用无人操作技术还有声控劲爆技术一级自动称重技术等等。

4.2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工程机械技术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在有了一定进步的同时,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相关故障修理还是比较落后,其大多停留在人为维修以及养护的阶段。而未来我国工程机械技术发展中,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必须得到提高,来补充这一块的短板。

4.3 智能信息管理技术

现阶段,我国的工程作业地点相比之下比较集中,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其信息化以及智能化也是刚刚起步。对于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技术的完善将成为我国接下来工作的重点所在,只有在保障工程机械设备得到良好运转以及保养的前提下,工程机械的作业才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5 工程机械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制造发展趋势

无人驾驶技术在这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无人驾驶技术也是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一个发展趋势。在特殊的环境中例如易坍塌区域、易爆炸区域,有辐射区域中作业,甚至是深海以及外太空作业,都需要有遥控装置,并且使用高智能的无人驾驶工程机械。随着自动控制以及机器人还有网络通信技术对工程机械领域不断的发展,利用导航以及位置诱导原理,基于无线或者是有线的通信对其进行操作,并对信息等进行分析处理。

自从十二五规划对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提出要求之后,自动化的生产以及数字化还有自动化等等为基础的智能化制造成为了现阶段各个行业的标准。如温岭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固定资产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亿,在这其中,对智能化制造方面的投入高达三百亿,占据总资产的三分之一,这也使得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智能化水平得到了一个大跨步的提高。

6 结束语

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是将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还有相关网络技术等融合到一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必定会得到不断的发展,给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郝小华.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3).

[2]贾一凡,殷晓刚,姚晓飞,等.智能化高压开关机械试验用位移传感器的分析与研究[J].高压电器,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