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互联网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本文介绍了工业4.0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并结合B2C及C2B商业模式的发展,提出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通过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生产的结合真正实现满足客户需求。
关键词 :工业4.0;B2B ; C2B
引言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以在最短时间生产最多产品为目标,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而工业4.0概念的提出也是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此概念由德国于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工业4.0的重点是创造智能产品、程序和过程。其两大主要特征为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即通过智能工厂及智能系统的相互结合实现产品生产的灵活性及有效性。B2C是企业以不同于传统方式将产品呈现给顾客的商务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类别、更优惠的价格、更便捷的渠道及更多的促销活动以使顾客获得较之传统方式更大的满意度。但C2B商业模式更加体现商业本质,更符合拉动型供应链的模式。因此,本文结合B2C、C2B及工业4.0所提出的制造模式,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工业4.0的循环供应链模式。
1、相关理论分析
1.1 工业4.0内涵
工业4.0项目旨在支持德国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工业4.0[1]即一个系统(CPS);两个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三个整合(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及工程端到端的整合);八项活动(标准化和参考框架、管理复杂系统、全面宽屏的基础设施、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规章制度及资源利用效率)。信息物理系统(CPS)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包括制造、工程、材料使用、供应链和生命周期管理的工业过程。智能工厂在此基础上可生产出可自识别、可被定位、可知各时状态的智能产品。嵌入式制造系统在工厂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上实现纵向网络连接,在分散的价值网络上实现横向连接,并可进行实时管理。
1.2 B2C电子商务内涵
电子商务按照参与交易的消费者类型可分为B2B即企业间电子商务和B2C即企业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以及C2C个人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三大类。B2C电子商务企业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服务,直接面向个人用户,具有用户分散、用户交易量大和单笔交易额低等特点[2]。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增加,B2C电子商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2014年随着京东、聚美优品、阿里巴巴的上市,网络零售市场格局趋向稳定。淘宝网、天猫、京东的品牌渗透率位居前三位,分别为87%、69.7%和45.3%,遥遥领先于同类竞争对手。唯品会以特卖形式后来居上,超过众多传统网络购物平台,位居第四位,品牌渗透率18.8%。由团购网站转型成功的聚美优品排在第九位,品牌渗透率11.7%[3]。从理论与实践发展来看B2C都是以厂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通过网络模式呈现产品及价格供消费者选择。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实体店销售模式及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得消费者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具有时代进步性。但对于客户个性化要求没有满足,其本质还是以生产为主导的推动式供应链结构。
1.3 C2B电子商务内涵
C2B是以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社会化物流三个为支柱搭建成消费者驱动而不是企业驱动的全新商业模式[4]。C2B使得产销双方无障碍的沟通,是商业本质的回归,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C2B电子商务模式的特征包括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参与及消费者主导等,但这并不是C2B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其本质特征是先有需求、后有生产制造,是真正的拉动型供应链结构[5]。C2B商业模式是对于商业本质的真正回归,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消费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此基础上单个企业将不受资源、市场限制。通过客户需求分析、顾客参与设计等环节一方面使产品更易于满足客户,另一方面可增加企业竞争力。
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工业4.0
2.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
截至2 0 1 4年1 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较20 13年增长19.7%;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达55.7%。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较2013增长17.0%。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提升至46.9%。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的时代,每个客户的个性化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汇聚成一类具有交叉性的群体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介分析企业目标客户群的个性化特征及其需求,对于企业后期的生产制造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客户而非企业,因此,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核心的工业4.0项目具有其缺陷性。其过于关注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忽视了客户需求。管理学认为做正确的事较于正确的做事更为重要。因此,顾客参与价值链的创造是未来趋势。图1中顾客参与程度代表企业对于客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企业认为客户对于供应链整体重要性越大,企业越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客户的参与程度。顾客的关注范围代表顾客成熟度,当顾客仅仅关注产品价格或产品外形等单一因素时,代表顾客成熟度较低,当顾客关注产品各个环节服务、环保或整体因素时,代表顾客成熟度较高。顾客成熟度是时代变迁的体现,是意识及生活方式转变的体现,是企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依据。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顾客成熟度较低,关注范围较窄,同时顾客参与程度较低,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及时投放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但随着市场进一步激烈竞争,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成熟度不断提高,其关注范围更加丰富,不再盲目的接受厂家投放市场的产品,而会运用自身知识及其他顾客购买体验进行商品筛选。其筛选汇总便可形成大规模定制的效果,当下的B2C电子商务模式多是这种模式。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加,顾客会通过移动互联网途径表达个人喜好及意愿,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接受顾客个性化选择,进行产品生产组装等活动,Dell笔记本电脑便是例证,批量定制模式下要求生产具有一定灵活性。随着企业可接受范围的不断扩大,未来市场或真正出现大众个性化定制模式,而智能工厂是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最佳途径。随着顾客参与程度的提高,顾客关注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会逐渐沿着大批量生产、大规模定制(小批量定制)和个性化定制趋势发展。在此过程中,各个制造模式界限并不分明,且单个企业进展不同步。
2.2 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顾客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丰富,成熟度不断提高。顾客不仅仅关注产品价格、产品标识等外显产品特征,更加注重产品服务、产品内涵及个性化的产品特征。单个个体将个性化需求数据提供于移动互联网平台之上,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特征锁定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将之体现在产品设计当中,并对目标客户进行信息反馈,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生产,投放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主体应该是企业和顾客,关系是顾客需求拉动企业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带动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相应活动的产生及其主体的需求。图2中P代表顾客群体,具有某些类似特质的单个个体会通过互联网平台自发组成小群体。C代表企业群体,并因价值链关系形成产业集群。
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模式对于顾客、企业及社会均最优。顾客通过交互平台表达其需求意愿、对于产品设计生产的建议,并满足其自我肯定等需求。
与此同时,交互可激发顾客创新思维,有利于促进个人创新、万众创新的局面。企业通过互动平台一方面了解了目标顾客的真实需求及潜在需求,对于现有产品的设计及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判断提供数据基础。以顾客需求为依据的生产制造使得市场竞争更加充分,资源更合理的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4、结束语
以人为本是社会生活不变的真理。未来社会个体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的实体感受,精神的满足与内心感受将更受关注,并带来新的社会变革。工业4.0是制造业新的革命,而这种革命的源头便是社会中个体需求改变所引发的时代的变革。因此,充分了解需求的变化及趋势对于工业4.0的具体实施具有指导作用,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便是连接两者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N].机械工程导报, 2013.7(9)
[2] 杨宇环,杨君岐.基于云计算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优化[J].企业经济,2012,04:117-120.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 2015.2.3
[4] 戴国良.C2B电子商务的概念、商业模型与演进路径[J]. 商业时代,2013,17:53-54.
[5] 张亚,刘滔,张波.C2B电子商务模式分析研究[J].电子商务,2014,02:17-18.
作者简介:
篇2
但是大盘也难以上升,理由是:1、配资资金大幅退潮。场外配资基本清理完毕,而场内融资融券余额急剧下跌,从高峰时约1.55万亿缩小到9月28日周一的沪市5811亿,深市3464亿,合计9275亿。2、股民有四成持现金观望。3、机构仓位较轻,不肯大规模入市。4、上市公司等待三季度报告。据财政部公告,1-8月全国国有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6.6%,地方国企利润下降1%(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10版)。
我们的观点,股市不会消灭。中央必须让IPO重新恢复,必须让张江挂牌的新三板转板上市,国企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整体上市,提升资产的证券化率必须借助股市。否则中央的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高新技术发展就会遭到打击,中国的改革进程就会停滞。所以不必过于担心股市。现在必须关注的是,一些小盘股已经从底部开始上升了约10-15元,所以现在是做短差的好时机。如机器人300024,从底部47.8元快速升到周一的59.13元了,其它如陆家嘴从31到47,网宿科技从35.77到50,乐视网从28.22到42等等。大批中小股票已经在积极向好,他们很多是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代表了中国今后的方向。我们将陆续报道与大家分享。
互联网是当今一个热门的话题。“互联网+ ”指利用因特网,把人们的需求与网络联机使用。如美国有谷歌、亚马孙、脸谱、推特等“互联网+ ”企业,中国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东方财富等公司。他们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光通讯、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高速发展,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百度的核心是人与信息,阿里巴巴的核心是人与商品,腾讯控股的核心是人与人关系,包括微信,微博,QQ,东方财富核心是人与财富。为了解决支付问题,阿里创造了支付宝,腾讯发明了红包,东方财富提供了活期宝。经查阅美国和香港的财经网站,截至10月3日,阿里巴巴的股价是63.2美元,动态市盈率23.62,市值1705.05亿美元,百度股价148.51美元,动态市盈率25.61,市值519.05亿美元,腾讯股价135.5港元,动态市盈率36.95,市值12736.88亿港元,三家公司的市值最低在3千亿元人民币以上,而东方财富股价35.97元,动态市盈率29.34,总市值611.49亿元。很显然,其股价有发展前景。
东方财富是我国领先的网络财经信息平台综合运营商,公司所运营的"东方财富网"是我国用户访问量最大的互联网财经信息平台之一,平台提供专业的、及时的、海量的资讯信息,满足广大互联网用户对于财经资讯和金融信息需求。东方财富总股本17亿股,流通12.91亿股。(见表一)它从2014年11月14日的低价17.97元启动, 2015年6月5日达到最高102.84元,涨了4.7倍,当天成交72.5亿元,市值达1748亿元,8月27日跌到最低,29.01元,当天成交37.52亿元,市值493亿元。9月30日收盘价35.97元,当天成交37.04亿元,与8月27日接近,动态市盈率29.34。目前它周线已突破5日均线,碰10日均线。(见图一)
公司多年来一直实施送配。2010年10转5股 派1.5元。2011年10转6股 派1元。2012年10转8股 派0.2元。2013年10转8股 派0.2元。2014年度10送2股转2股 派0.6元。(5年里股本涨了10倍)。2015年6月30日,公司净利润达到10.4亿元,每股净利润0.618 元,同比增3070.31% 。(见表二)目前汇金等11家大股东持有东方财富1.25亿股。公司的融资融券余额在30亿左右。(见表三)
篇3
移动互联网 企业价值 员工价值 客户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人与社会、人与组织、人与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都形成相互关联、彼此交融、互联互通的零距离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新时代,企业价值、员工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员工也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客户也在其中体现到产品带来的价值。
一、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相依相成
(一)员工价值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各行业的发展、成熟,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之间的竞争不止是产品、技术、市场份额等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价值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总和,其衡量标准不仅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的成长性及社会的认可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期望每个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创造更多价值,员工更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企业对提升员工价值的策略
企业提升员工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和投资,是员工形成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理念、知识和技能,并以员工群体形成的无形资源支撑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企业和员工相互作用,共同增值。
1、深化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就要吸引和留住一流的人才。要想吸引和留住一流的人才,需要企业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企业的文化建设,就要突出“以人为本”,就是在尊重员工的个性基础上,研究和实践如何最大限度的开发、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把员工的个人的价值体现与企业的发展相融合,这也是中国电信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2、企业承担起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责任
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责任是企业的天然使命。当员工依靠自我的劳动为企业谋求价值,企业也就接起了对员工教育和培养的责任。企业往往占有的是员工的青春和生命中最富创造性和价值的部分,员工依靠自身的职业化能力和辛勤付出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技能,这是企业从员工身上获得价值的对等责任。
3、为员工建立完善的个人发展平台。
人尽其才,使员工个人获得完善的发展,实现自身能力发挥和潜能释放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责任。
4、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激励体系
员工的个人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薪酬,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更深层次的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和肯定,同时也确有激励、表彰、调动人的潜在积极性等巨大作用。员工付出的劳动后,企业应当合理的给予员工的应得的薪酬,以此激励员工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三)员工价值建立在企业价值的基础之上
作为企业的员工,为企业工作的根本原因是除了为了得到经济来源外,还希望自己的劳动付出能够得到企业认可,实现个人的价值。员工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达到统一时,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就实现了企业价值。企业整体的管理改进首先有赖于每个员工本职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只有每个员工的不断进步,才有公司真正的管理进步,而员工个人的管理进步又有赖于观念和认识上的转变,所以一个好员工应确立诚信、专注和进取的观念。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以诚信为本
诚信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有所作为的根本。对人的诚信,对企业的诚信,对社会的诚信,这种诚信创造的价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时,一个好的员工不但要学会做人,也要学会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
2、成功来自于专注
拥有“专注”的心态,心无旁骛地锁定目标,全力以赴,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必备的先决条件。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们只有做到专注,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有机会取得成功。如果我们企业能够拥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只要我们共同专注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弘扬企业文化,我们就拥有一个共同的大目标,企业将是百年不倒的企业。
3、自我反省,勇于进取
人很容易高估自己,滋生浮躁。工作上做出一点成绩,沾沾自喜,夜郎自大。看清自己,是成长的第一步。摒弃“小步渐止”的错误思想,加快学习科学知识,主动参加培训,加强自我修炼,提升职业化技能,适应新的业务运作模式的需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企业与客户相合作,相依赖,共成长
(一)客户对企业价值的重要性
客户价值是客户从购买的产品与服务中获得的利益感知与所付出的成本感知之间的权衡关系。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也是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基础。在激烈的通信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提升客户价值,企业才能真正获得持续的价值成长。企业不仅要重点关注客户,而且还要主动了解客户心理,积极引导客户需求。作为中国电信的经营理念,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只有不断提升客户价值,才能真正获得持续的价值成长。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是中国电信持续经营、基业常青的内在要求。
(二)客户价值保持和提升的途径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也是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基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并提升客户的价是不容易的,企业不仅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更要建立优质品牌化的销售服务。客户的需求决定了品牌企业成长的可能性和持久性。企业能否并且持续地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客户忠诚度,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
1、建立客户导向的企业文化
客户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以建立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将关注客户的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真正贯彻落实到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及行动上,形成优秀的客户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寻找适合彼此长期发展的,能够实现双赢的客户,使企业的营销措施更有针对性。彼此合作建立在信任和尊重之上。双方合作的目的是基于长期的,双赢的客户关系而非短期利益。
2、发掘新的用户
从客户感知出发,围绕客户消费行为的本质需求寻找商机,并针对性地挖掘利用企业资源,实现从生产管理流程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流程转变。企业既要善于从客户的需求中,探索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新途径,通过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开拓通信市场,采取不同的策略,增加他们的交易次数和每次的交易价值。
3、采集客户信息和客户数据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大规模运用数据库成为可能。在品牌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了新的沟通方式。企业要对客户进行价值细分,客户信息和客户数据的采集是其中首要而关键的环节。
三、员工与客户共创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客户价值至上与员工价值优先的网状价值时代。信息的对称和透明,客户、员工互动参与、交融,无障碍表达价值诉求与期望,共同构成了以客户价值与员工价值为关键连接点的网状价值结构。价值创造无边界,员工与顾客共创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员工跟客户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员工是客户,客户是员工,两者之间角色互换,价值创造无边界,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如小米的粉丝军团就成为小米的产品技术创新与品牌传播的生力军,中国电信的数十万员工,既是客户,又是具有专业化知识与技能的员工。
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的同时,员工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紧紧围绕客户价值提升、客户关系提升、客户进步三个方面来实现企业的价值。员工的职业化、专业化能用真诚的态度、虔诚的心、足够的能力去推动客户价值的提升。企业与员工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员工也可能会把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卓越的企业能够承担起行业升级的使命,推动行业里普遍客户价值的提升,推动同行的进步,改善和提升客户的消费习惯。
篇4
关键词:产业结构;结构调整;互联网+;互联网+传统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15-02
1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伴随经济取得巨大成就,我国产业结构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不断变化,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但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产业结构现状未能取得一致看法,为此本节从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理论现状和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产业结构现状。
1.1 理论现状
产业结构三大经典理论分别是配第-克拉克定理、霍夫曼定理、库兹涅兹法则,它们分别研究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之间,农、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关系以及劳动力在各产业占比演进规律。
但这仅是就一般市场经济状态或一般市场经济环境,从产业结构变化外在表现总结出的一般规律,即使已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其科学性备受质疑。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长久以来,我国面临人口众多,资源紧缺,需求不足,需求供给不对等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复杂社会经济问题,笔者认为不能照搬以往产业结构理论并应用于我国特殊经济形势中,应转变思维,结合国内基本情况制定符合本国、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政策,不能片面发展某一产业,更不能混淆经济水平提高和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关系。
1.2 发展现状
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占比高,第一二产业发展水平低,第一产业是其他产业基础,应该利用第三产业发展一二产业[1]。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二并不能由此说明我国产业结构步入高级阶段,这与我们作为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国家密不可分,相反,现阶段产业结构集中表现“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不实”现状。
我国在经济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开始现代化建设,按照正常经济发展规律,应该按顺序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因为第一产业效率提高了,有了分工才会有第二产业,第一二产业效率提高了,才有了对服务社会化需求,才会有第三产业[2]。
同样,中国经济发展也脱离不了这个规律。在没充分发展第一二次产业的基础下,盲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必将导致我国经济进入低速低效恶性循环发展。
2 “互联网+”产业结构调整现实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最突出的矛盾在于三大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情况下,产业发展顺序错乱,导致一二产业发展水平落后。
当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农业、制造业、金融业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根本原因,如何利用“互联网+”调结构具有现实意义。
2.1 “互联网+传统产业”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薄弱产业,也最经济发展基础产业,虽然过去十几年我国农业发展较快,粮食总产量达6亿t,但是粮食进口1.2亿t,高库存高进口现象并存,粮食供需严重不均衡,问题关键在于连接市场与农业的桥梁-信息不通,导致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构建新型信息化农村,让农业进入市场参加竞争并根据需求不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程度不高,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国际竞争力不强,而借助互联网能有效提高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使制造业从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型,产业结构从提品向提供服务转型,生产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型,管理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同时,制造业产业升级离不开工业互联网的支持,IT时代的到来能使买卖双方交易更透明化,更方便快捷,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优化企业销售渠道。
在互联网背景下,产品生产与价值创造日益走向社会化和公众化,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趋向平等、互动和相互影响,制造业应摒弃“闭门造车”的传统[3]。
金融业是第三产业重要部门,应不断创新发展适合一二产业改造升级的金融业。传统金融业控制本国绝大部分资源,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造成障碍主要有:①行业垄断;②非金融部门不得不从事金融业务;③服务中小企业和居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限;④手续繁杂,不便利。第一二产业发展滞后,是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效率低下、资金配置错位严重的市场环境的必然产物,发展互联网金融事业对中国的金融改革有着独特的积极意义[4]。
因此利用互联网工具对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不是“新金融”,而是在需求下催生互联网与传统事物的融合,它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互联网+传统”的可行性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农村网民达1.86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800万。高速发展网络经济形势下,互联网产业对社会生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各个部门发展已离不开互联网产业作为支撑;同时发达的互联网经济是当今我国经济另一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高质量、高速和高技术互联网产业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最有效途径。
基于交易技术层面的长尾理论,原本长尾产品、滞销产品、冷门产品、小众产品在虚拟空间里因为消费者数量无限扩大而具备生产规模效应,因此对基于互联网的工农产品需求会被无限扩大;基于交易结构层面的市场均衡理论,以前消费者和生产者市场对力量不对等的现象时有存在,消费者与生产者双方的谈判由过去的个体对组织,变成了团体对团体、组织对组织之间的议价交易双方地位平等、势力对等市场均衡理论在现实交易中普遍应用,更加有力于形成规模经济[5],从而创造交易市场新格局,导致需求创造供给,再由供给到需求,也就是消费主导生产,供给顺应消费的局面,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互联网+”型产业政策具体实施思路
在提出优化传统产业对策时,首先,大体思路不能偏;其次,必须认识到第一二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心,有效利用互联网金融业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3.1 思维转变
对待产业升级切不能为了升级而升级,为发展服务经济而发展服务经济,国外服务经济发达有它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而现阶段我国不一定能奏效,从产业发展顺序来看,一般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坚决放弃“跨越式”发展,放弃“盲目攀比”心理。不能认为传统产业是低利润、低竞争力的夕阳产业,片面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发展传统经济无论是对解决就业问题,还是对积累未来发展基础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并没有夕阳产业,而是在夕阳思维下认定的夕阳产业[6]。
3.2 互联网+传统产业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缺乏必要生产和交易知识,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信息化难度大,因此构建信息化农业,首先须以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为起点,同时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按消费者需求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最终实现农产品精确化生产和销售零库存目标。加大互联网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促进信息向农村流动,摆脱以往农村信息封闭落后的现状,进一步推动农业市场化,推进农业参于市场竞争,开拓市场统筹资源,积极融合工业与农业和服务业与农业,利用其他产业资金和技术发展农业。
互联网制造业不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简单融合,而是促进传统制造业创新,创新是制造业的灵魂,它比智能化范围更广。
因此本着以创新为目的制造业应体现如下方面:第一,体制创新;第二,满足消费者及企业个性需求生产服务模式创新;第三,以分散式网络协同为特征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第四,深度融入互联网思维开放式创新,第五,多业态多技术融合产业生态体系创新。
中小企业是市场主体力量,是创新的源泉,经济资源匮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金融业目前处于“供给引导”阶段,推进“需求引致”向“产业-金融”高级发展的模式是我国金融业发展方向,而互联网金融打破传统资金获取渠道,提高资金借贷效率,促进金融业向现代部门配置资源、引致企业的创新型投资、动员储蓄和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因此构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产品,促进金融产品多样化,降低中小企业获取资金门槛,简化申请手续,缩短中小企业获取资金时间。
参考文献:
[1] 李忠维.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再认识―基于对产业结构现 状实证分析[A].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2016.
[2] 李义平.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失衡与校正[J].经济学动态,2011(4).
[3] 李培楠.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两化”深度融合[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 (2).
[4] 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1)
篇5
对于零售业,2014年的关键词倒是鲜明,它们是:O2O、移动支付、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上提到的词都与互联网有关。所以如果为2014年仅选一个关键词,就应该是“互联网思维”了。
关于互联网思维,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这个定义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为“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本身,据说就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先生提出来的。
估计从字面上,大家都能看懂这个定义。遗憾的是,看懂和会用完全是两码事。更遗憾的是,基于童话般成功案例,很多人将“互联网思维”读懂为“快速提高销售思维”,或者干脆“一夜暴富思维”。
那么,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先不管是什么思维,可以肯定是:乔布斯、马云、雷军的经历恰恰证明,他们不是一夜成功。用马云自己的话说就是:那些马上可以挣大钱的好事是轮不到我们这样草民的。我们现在做的,是为了十年后可以挣钱。
可见,硬是把他们的成功归结于互联网思维,不仅荒唐,而且可笑。因为当时根本就还没有今天意义的互联网,何谈思维?
任何一个新技术的产生,都必然会带来与此相适应的思维。
比如,蒸汽机的诞生和电力的广泛应用就有了工业化思维;计算机的诞生就有了信息化思维;网络和智能终端的诞生就有了互联网思维。自耕小农生产方式时代产生的,就是小农思维了。
工业化思维的突出特征是:系统,标准,规模,公共。
信息化思维的突出特征是:系统,标准,规模,公共、精细。
互联网思维的突出特征是:系统、标准、规模、公共、精益、移动、透明、个性。
不难看出,互联网思维的基础是工业化思维和信息化思维,或者说互联网思维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对工业化思维和信息化思维的逻辑延续。
进一步追问:应用和发展新技术的原始动力到底是什么?回答这个有点哲学味道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改善服务,进而达到提高销售的目的。这几乎是中外所有成功企业或企业家之所以成功的宝典。苹果、联想、阿里巴巴、小米、沃尔玛、德国ALDI、等等,无一例外。任正非说过:我们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华为成功了,而且举世瞩目。这才是马云雷军们得以成功的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的基础所在。
遗憾的是,我们许多零售企业仍然用传统的“小农思维”来看待新事物。比如应用新技术首先是为了提高销售额,互联网自然也不例外。一味提高销售额的最终结果是提高了零售价格。当互联网挟携价格透明化浪潮席卷而来时,我们零售实体店销售额不下滑才怪。试想,如果,通过应用先进科技,把提高效率、杜绝浪费所节约出来的成本让利给顾客,我们的零售价格还会那么高?网商对西方发达国家实体零售业造成的冲击远小于我国,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仔细研究我们零售业现在面临的种种困难,比如管理效率极低、浪费极大、成本极高等,都是小农思维所致。小农思维的突出特征是,只顾自己、急功近利、肥水不流外人田。还把这些奉为是天经地义,不为耻,反以荣。这就是为什么遇到问题时,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小农思维来对待的原因。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不妨列举几个:
一方面;人工时效极低;另一方面,总是想增加人手。何故?人多好种田。
看得见的浪费拼命节约,看不见的更大浪费随便挥霍。何故?只顾眼前。
把加强管理,等同于加强销售。何故?急功近利。殊不知,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以为有了先进的硬件,就等于有了先进的管理。工作中笔者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很多企业花大钱买了PDA,却仅用于几个功能,而且这些功能还相互孤立。其结果,不仅没有提高管理效率,反而额外增加了管理新设备的工作。其实,用小农观念来运用先进硬件,就好比在巴掌大的自留地里开拖拉机。既劳命,又伤财。
所以,对于我国零售来讲,不克服小农思维那些企业必死,而克服了小农思维的那些企业未必就一定能活。这就要看,企业是否能成功完成由小农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型。阿里巴巴、小米、华为、联想、海尔、格力等等,就是这种成功转型的杰出代表!
其实,“互”、“联”、“网”这三个字义本身,就是对小农观念的完全否定。你要想“互”,就不可能只顾自己;你要想“联”,就不可能只看眼前;你要想“网”,就不可能“肥水不流外人田”。本文开始引用的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定义,也只不过是对这三个字进一步的诠释而已。顺着这个定义的思路,我们再来讨论以下几点:
1、互联网思维下的市场。市场的核心因素之一是零售价格。通过互联网,商品价格越来越透明。换句话说,商家必须放弃之前的高毛利润政策。通过信息精益化管理,来大幅度高效率、节约成本,给降价腾出空间,进而重新赢得顾客对实体店价格的认同。
2、互联网思维下的供应商。厂商及供应商与顾客见面的渠道不再仅仅是零售实体门店。通过互联网的短路,生产厂商甚至直接可以与最终客户触电。所以实体门店作为上承厂商、下启最终顾客的优势地位将会越来越弱。只有把双赢的理念落实到实处,才能与厂商结成真正的商业生态链,才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重新赢得客户信任和未来。
3、互联网思维下的顾客。中国有句老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以此来证明秀才们有学问。就这个意义而言,如今的顾客个个都是秀才。因为,顾客不出门,便知天下货。不仅如此,顾客不出门,还可买到天下货。所以,以前我们把顾客奉为上帝,那是因为上帝虚无缥缈,其服务挂在嘴上就可以了。现在,需把顾客视为婴儿。因为父母对婴儿的服务,才是真心实意的服务。只有这样的服务,才能建立起与顾客牢固的信任关系,正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信任关系一样。
4、互联网思维下的实体店。千百年来,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人们始终前往寺庙朝拜,那是因为供奉的菩萨始终没变。其实,零售实体店很类似佛教寺庙。只是这些年来,我们实体店里供奉的不再是老百姓真实需求,而是供应商。那个供应商付的钱多,那个就可入店当佛。所以,在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商业环境下,人们不愿意进店拜供应商,理所当然!因此,不管零售实体店愿不愿意,现在必须是把老百姓的真实需求重新请回来供奉的时候了。
可见,所谓互联网思维给商业带来的变化,并不是如何应用眼花缭乱的各种高科技,而是回归商业的本质。那就是提供顾客确实需要的、质高价低的、售后服务放心的商品。不管是商业形态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
过去的一年里,尽管人们对互联网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有一点似乎公认:实体店占市场的份额最多会萎缩50%,但不会消亡。现在的问题是谁将会成为那50%的幸存者?是那些满身披挂互联网技术、满嘴互联网新词和理念,但依旧是小农观念脑袋的企业家?还是在互联网这个新的环境下,仍然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服务,作为企业唯一生存出路的那些人?
篇6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
当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网络接入速度加快,资费降低,社交平台大规模增长,支付平台全面开放,消费者、供应商、劳动者、平台、地理位置、移动支付等均已准备完毕,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使得人类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与技术大变革的时代,“世界近百年来发生的技术变革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辉煌。”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于互联网时代,更不同于工业时代,它又一次改变了商业规则、商业模式、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但是在“互联网+”的战略中,管理进化和互联网化转型沿用的管理根基却是上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基本假设,这难免会把我们的企业引入歧途。
技术进步带动管理进步,移动互联网属性映射到企业管理,使得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发生了重大变迁;传统企业与移动互联网产生高度融合,“互联网+”的转型成为传统企业超越新兴互联网企业的绝佳契机;新兴互联网企业不再是颠覆传统企业的重要力量,颠覆传统企业的或许是它们自己。因此,我们将迎来三个重要的变革。
变革一:工业时代的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将会过时
时过境迁,在“互联网+”时代,以工业化规模生产为基础的管理理论已经不适合。
变革二:“互联网+”将成为传统企业危境逆袭的绝对优势
传统企业家恐惧地看到,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创新应用,正在搅局传统企业的生存法则。
变革三:颠覆你的并非是互联网企业,而是你自己
篇7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这个问题,并不象它看上去那么简单。比较各位大佬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说法,其中董明珠的说法离我心目中的正确答案最远。她在暗讽雷军只谈“线上买卖”时,用“提升企业效率”描述互联网。但这正好落到张瑞敏一个观点的陷阱里。张瑞敏认为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是效率高而效能低,互联网提高的是效能(“打飞靶”)。德鲁克在《有效的主管》中也强调:“对企业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可见,即使在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上,我们也可能把问题理解反。
只有充分考虑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制度创新这些背后的基本面因素,才能全面理解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技术特征
生产力对思维的影响,可以从技术角度观察。经验式思维是原材料驱动的自然式思维,理性思维是能源驱动的机器式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数据驱动的智慧式思维。因此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互联网思维是智慧思维。
什么是智慧式思维呢?智慧式思维从形式上,比较接近我们平常说的直觉、本质直观、悟、灵巧(SMART)等等。它既不是经验思维,也不是理性思维,而是不经过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而直达解决问题的要害。论个体,六祖慧能(“顿悟”)和拿破仑(“穿透战争迷雾”)就是典型的智慧式思维;论群体,中国人(实事求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犹太人(随机应变)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智慧式思维。智慧式思维是一种直接把握复杂性的思维(农业思维直接但把握不了复杂;工业思维复杂但不直接),是农业思维与工业思维两种相反属性的优点嫁接,嫁接成功的标志就是灵活(SMART)应变。因此互联网思维的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灵活应变。它的反面是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
互联网思维作为智慧式思维不同以往智慧式思维之处在于,它有技术的支持,因此全社会中等智力的常人也可以稳定把握它。大数据支持下的思维,就是这样的智慧式思维。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美国白宫大数据定义中说的“洞察”。洞察就是越过经验和理性,直达真理。靠大数据帮助,普通人也可以达到慧能和拿破仑的思维水平,穿透不确定性的迷雾,达到“明”(自知之明或知人之明)这样一种意义澄明的状态。搞互联网的人也经常搞错这一点,以为大数据是一种数学计算,那就违背了图灵的本意,与工业时性思维半斤八两了。
互联网思维的社会特征
我们所说的互联网思维,主要还不是一种个体水平的思维,而是社会思维。互联网思维在人际关系上反映出的特征是自组织、去中心、对等关系的思维,我的第二个观点认为,互联网思维是社会网络思维。
张瑞敏虽然不是搞互联网的,但他的管理思想体现的就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强调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复杂性,管理和经营不是降低复杂性,而是提高复杂性,不是降低差异性,而是提高差异性,“以变应变”。
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以不变应万变,强调对复杂进行化简。主要是因为越复杂边际成本越高,因此要分层建立金字塔。但互联网思维却是反的,在人际关系上通过体现互联网特征的去中心化、扁平化、自组织、自涌现、自生成等生物有机化的管理方法,实现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微信体现的人际关系,是去中心化有机联系的小世界网络关系。人们常见的SNS,也是一种这样的网络关系。
互联网思维的生产方式特征
有人讲互联网思维方式,提到用互联网的方式做事。这是正确的。互联网方式就是互联网生产方式,即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我的第三个观点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低成本差异化思维。
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生产方式的映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例如小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小农式的经验思维方式;大规模社会化生产的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理性的思维方式(例如过去我们讲工人阶级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等,是由其从事大机器生产决定的)。同样,互联网思维不是偶然的点子,而是与小批量多品种的信息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在这里与工业化思维是正好相反的。互联网思维认为,越复杂(边际)成本越低;而工业化思维认为复杂不经济,越复杂(边际)成本越高。这正好是张瑞敏思维与董明珠思维的差异所在。董明珠的标准是效率,效率通常意味着复杂不经济,只有单一产品大规模生产才经济;而张瑞敏的经济标准是效能,效能是多样性与效率的统一。效能是效率的变化率,即目标变化多样情况下的效率。互联网思维就是张瑞敏这种思维。
许多人在经营上概括互联网思维的特征,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实际是两种极端相反,而又统一在一起的状态,这就是极致的差异化(导致高品质、高附加值)与极致的低成本的对立统一。反映的就是这种生产方式。它是农业方式(差异化)与工业方式(低成本)杂交出的生产方式。互联网人这样思维,不是偶然的,是生产方式引导他们不得不这样想问题。我们常说转变观念,之所以转变不过来,是因为没有转变观念背后作为基础的观念的方式即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的制度特征
许多人把免费当作互联网思维的特征之一,这是好事。但没有说明为什么,好象免费只是人们头脑中“术”这个水平的“招”(招术)。其实,免费是互联网生产方式作用于制度,反过来所决定的思维。因此它对于互联网人来说,几乎是不由自主的,是制度决定的思维。我的第四个观点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分享的思维。
免费背后的制度是一种新产权制度,是分享型经济的产权制度。它自法国大革命以来,第一次将所有权分割为归属(支配权)与利用(使用权)两权,前者免费,后者收费(即按“使用”收费)。传统人士不理解免费,主要是没看出这一分割的门道,以为是前后都不要钱(那是共享而非分享)。
互联网人不是出于个人点子想免费,而是有一种制度压力要他必然免费,这种压力来自互联网生产力天然具有的复制特性。免费只不过是把复制用于资本(生产资料)的结果。互联网人在用脚改写《资本论》。
篇8
强国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战略意义将极为深远。中国制造与美国(高度信息化)、德国(高度自动化)、日本(汽车及电子)差异大,应选择更适合国内客观情况、成本回收期更短的方式,对国内制造进行局部优化和升级。
我们认为,互联网化智能制造是未来升级的最优方向,融合软件、电子、控制、机械四个领域,将彻底改变中国制造。“制造2025”要推动的是智能化和信息化升级,不仅仅是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的更重要意义在于将产生大量数据,有助于当期决策和未来预测,在产品开发和制造、产品设计和制造、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三方面形成有效闭环。依靠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人、机、料、环、法五大要素更加透明化和可预测,实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最关键期。原因是:1)提高用户体验和实现定制化将是制造业未来的最重要目标,“物美价廉”不再是竞争最有利武器。2)人口结构、劳力成本、产品竞争力、汇率四方面决定,中国制造传统扩张模式正落下帷幕。
2015-2025 年适龄劳动人口每年或减少约1000 万人,能否在此期间完成升级至关重要。3)标准体系是未来全球制造“战争”争夺的聚焦点,中国必须加快行动。
目前已具备产业升级三大坚实基础:1)技术、品牌小有积累,中国企业意图弯道超车站上“微笑曲线”更高端;2)C 端需求(Consumer)被互联网化,推动M端(Manufacture)的互联网化改变;3)经济不好压制升级需求?其实,需求和投入都更迫切了。近期大量草根调研反馈,经济下行压力下,制造企业改造升级需求更旺盛,迫切希望从效率中要盈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升级大致将经历四个阶段:自动化升级、信息化升级、工厂内互联网化、产业链整体互联网化。最先可能实现互联网化智能制造的是三类企业:1)现在装备自动化水平高,如汽车制造;2)需求将被互联网改造比较充分行业,如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等;3)互联网改造后效率弹性大的或急需效率提升的行业,如摩托车等低毛利产品和军工制造等。
这是未来3 年最强劲的“风”,三大领域最具成长潜力且将相互融合,投资机会绝对不容错过: “云”:工业大数据及云计算;“网”:工厂内物联网及产业链整体互联网,行业覆盖广和具备核心技术的公司将是最好投资标的;“端”:智能生产终端是核心,最先受益且弹性巨大,包括智能机床、机器人、传感器、机器视觉、无人机等智能生产设备,AGV、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物流设备。
工业4.0??No,中国要做“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2025”要推动的是智能化升级,而非仅仅自动化,更重要的是推动信息化升级,通过传感、机器视觉等系统的应用,形成大数据的采集、反应和对未来的预测,在产品的开发和制造、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产品的质量和管理体系三方面形成有效闭环。
解读“中国制造2025”计划,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四大转变、对策和十大领域。
一条主线: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十大领域: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
无论是中国的智能制造2025,亦或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其目的都在于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制造业的改造,以提高制造效率。据GE 估算,1%的效率提升将带来10 万亿美元的全球GDP增长。
制造业将更关注用户体验和定制化需求,“物美价廉”不再是万金油。过去30 年,全球制造以技术推动,强调的是速度、精度和使用寿命,但新一代消费者对快速迭代产品需求在持续上升,不断更新的Apple 手机风靡全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佐证,因此在新的需求趋势下,商业定价模型从原先基于成本定价,转变为基于交易定价。
根据自身客观情况,中国必须选择合适方式推动制造业升级,“制造2025”将是理性的选择。中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与美国、德国、日本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具体来说:德国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且极度专注于技术;美国制造的信息化水平领先全球;日本制造以汽车、电子等产业见长,工业体系相对不丰富。
在这样的趋势下,生产方式会趋于扁平化,依靠工业互联网采集大数据,人、机、料、环、法五大要素更加透明化和可预测,从而达到生产效率提升的效果。
智能制造业未来有可能改变世界,下一轮的财富将基于互联网化的智能制造,融合软件、电子、控制、机械四个领域并“魂”、“体”合一,智能终端一定是核心。
互联网化智能制造模式:“制霸全球”,近千年来中国制造首次赶超的机遇
自动化、信息化升级,中国制造或将重回世界巅峰。
借助“制造2025”,中国制造获得赶超世界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是极为迫切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均处于乱世。未来十年,可以借助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应用和技术,同时又为了经济转型的成功,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化智能制造升级具备成功可能性也非常迫切。
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和庞大的市场,我们的前面有目标,即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国家;后面基本没有追兵,印度和非洲的制造短期都难与中国制造抗衡,自动化和信息化升级将使中国制造更加强大,甚至有望重回世界巅峰。
为工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中国制造已做好再次跃升的准备。
三重动力――制造升级的坚实基础。
技术、品牌小有积累,中国企业意图弯道超车站上“微笑曲线”更高端。
过去30 年的经济发展,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
C 端需求(Consumer)被互联网化,推动M 端(Manufacture)的互联网化改变。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领先全球,大量终端消费需求已经或即将被互联网化,这种趋势下就会倒推企业加快制造端的互联网化和智能化改造。 2015 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21 周年,迄今已有6.5 亿网民,5 亿的智能手机用户。根据CNNIC 的数据,2014 年底,网民规模达6.4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网络购物用户3.61 亿,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升至55.7%,在全国居民中的渗透率也达到了26.67%。中国网购人群数量已经超过英法德意四国人口的总合(2.7 亿)。
互联网 “无时无刻地连接”使消费者从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从分散孤立到相互连接、从消极被动到积极参与,最终扭转了产消格局,占据了主导地位,不断参与各个商业环节中。互联网将过去消费者孤岛聚集成强大的消费者集群,从而形成B 端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消费者中心时代已经到来。
传统商业模式下的生产制造与同时代的市场消费需求、分销渠道、大众营销等固有特点密不可分。生产与消费之间隔着重重的批发、分销、配送环节。而且生产商都通过设定折扣、运费政策鼓励分销商、零售商一次性大批量订货。信息传递缓慢而零散,生产商往往数月后才能从订单中看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即是生产过程中的牛鞭效应:生产厂家需要以“猜”的方式进行库存和生产。而信息的失真和滞后,导致猜测的准确率非常的低。
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市场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 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C2B 模式要求生产制造系统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这与传统B2C 商业模式下的标准化、大批量、刚性缓慢的生产模式完全不同。因此,传统制造业在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下,必须进行产业改造与升级,以更加紧密地与消费者需求端连接,满足市场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制造业生产方式改革的方向是需求拉动型的生产,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消费需求数据、信息得以迅捷地传达给生产者。生产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使得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的推动式生产向市场需求拉动式生产转变。
近期大量的草根调研都反馈同一结果,经济不好的状况下,制造企业更迫切地想通过改造升级获得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我们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化智能制造大致将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自动化升级、信息化升级、工厂内的互联网化、产业链整体互联网化。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阶段:制造自动化。改造现有自动化水平比较低的设备,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借助设备的自动化来产生并传输大量工业制造数据。
第二阶段:制造智能化。通过传感器或机器视觉等多方面,让机器人更加智能化。
第三阶段:工厂内互联网化。建设工厂物联网,让互联网因素正式介入生产制造,实现生产管理数据的实时采集、汇总和分析。
第四阶段:产业链互联网化。这是未来的一种理想状态,建立整个产业链的互联网化,包括智能物流、定制化生产、零库存生产。
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差异较大,大体上会是先自动化后信息化升级,率先会进行互联网化智能生产升级的行业有以下三类:
1. 现在装备自动化水平高,如汽车制造;
2. 需求将被互联网改造比较充分行业,如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等;
3. 互联网改造后效率弹性大的或急需效率提升的行业,如摩托车等低毛利产品和军工制造等。
未来3?年最强劲的“风”,寻找最受益的成长领域
互联网化智能制造将集软件、电子、控制、机械为一体,以智能生产终端为核心。我们认为需要重点投入和受益的领域可概括为三大方面:
1. “云”:工业大数据及云计算。对数据进行采集、反应和预测,形成可行为的大数据(Actionable Data)。尽管现在一切都还没有真正开始,但未来工业互联网的“BAT”或将在此领域诞生。
篇9
【关键词】工业设计 互联网 内容 素质 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不仅要具有人文情怀,更要重视用户体验,还要具有更敏锐的对艺术和社会流行趋势的判断力以及更高的设计效率。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国际化,反而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和回归传统,因为设计师只有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才能真正使中国的工业设计独立地走向世界。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互联网时代,工业设计师所提供的服务不再仅仅是产品的外观设计,而是参与产品从物理实体操作到虚拟操作的综合设计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其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产品造型设计,并伴随着产品功能的创新和改良,以至于人们提起工业设计时会自然地联想到产品的外观设计。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名言就由此而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颠覆了这一传统定义,使工业设计的内涵极大丰富起来,设计师的任务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智能化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较为复杂的人机交互已成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物理按键操作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趋势在将来还会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工业设计师所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产品如何美观,更要考虑产品如何好用。这种好用,不仅是指传统意义上强大的功能,而且包括了易于认知、易于使用、高度容错。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背景下,对产品的物理实体控制,越来越多地被虚拟操作或“软操作”所替代。“好用”已经不仅仅是某些实体零件,如开关、档位等的使用,更多包括了人机交互的内容,是对整个操作体系的要求。比如常用的智能手机,物理实体按键已经很少,大部分的操作要靠触屏操作来完成,这对系统架构、界面设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设计师必须参与到系统架构和界面设计中,深入研究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对界面的审美要求。比如苹果手机之所以风靡全球,不仅仅是靠简单的外观设计,更多的是依靠其操作系统的设计;而诺基亚的失败绝非实体造型的失败,而是操作系统的滞后所致。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定义也已发生了变化,虚拟产品越来越多,工业设计的范围已经延伸到大多数的虚拟产品领域。众所周知,Iphone、Ipad、Imac等产品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这种成功绝不是仅仅建立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而是依靠苹果公司成功的操作系统设计。Ios操作系统简介界面、人性化的架构才是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这些设计也已经是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对虚拟系统的设计成为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领衔的企业中,工业设计师也确实做着这样的工作。
由于人机交互深入到大部分的工业产品中,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核心正发生着变化。其主要任务从单纯的产品造型过渡到参与产品操作系统、界面的综合设计中。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必须更加具有人文情怀,更加重视用户体验,重视与消费者的换位思考。
随着人们物质条件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其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已经从原来仅仅满足功能即可上升到不仅要有全方位的功能,更要有愉悦的使用体验。市场经济使产品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使用体验成为判断产品好坏的价值核心。在这种背景下,工业设计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拥有更高的人文关怀,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师,一般要求应该具备艺术修养、审美修养和专业技能,能够设计出大多数人认为“美”的产品。当然,也要考虑消费者的感受。但是,用户人群的使用体验从未像互联网时代这样受到重视,也从未成为工业设计价值的核心。市场经济使产品实现某项功能不再是最大的问题,好的用户体验才是问题的关键。这对工业设计师是一个新的挑战。
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是互联网时代到来的物质基础。拥有强大生产体系的现代社会,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早已不是问题,关键是产品带给人们的使用体验。现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终端,可以十分便捷地接受和自己对产品的使用感受,并使这些信息迅速以指数级的速度传播出去。没有好的使用体验的产品就会被迅速淘汰。鉴于此,设计师应该成为一个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人,迅速获取目标人群的需要,并把这些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以便设计出成功的产品。
第三,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要更加重视和回归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做出既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又有现代意识的作品。
当今工业设计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然而,越是国际化、信息化,人们越重视和反思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拥有灿烂且独具特色的文化,这是再超前的技术也无法替代的,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传统文化是一切中国工业设计师的设计之根,因为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设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由于工业设计产生于西方,至今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引领工业设计的潮流,如果我们去拼“国际化”“现代主义”,只能永远跟在别人身后。重视和学习传统,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才是中国工业设计在世界取得一席之地的根本。我们所拥有的灿烂文化恰恰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只有从自身的文化中不断发掘,才能不在模仿他人中迷失。最好的设计不是模仿他人,而是不断完善自己。只有坚持文化传统、文化自信,才能真正让中国的工业设计独立而强大起来。
第四,在传统工业设计师了解和热爱艺术的基础上,要求互联网时代设计师对艺术的潮流、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更加敏感,反应更加快捷。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信息的传递速度相对滞后,产品开发的效率也较为低下。互联网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情况,人们对艺术潮流、社会热点、流行趋势等信息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在这种情况下,工业设计师要想设计出成功的产品,就需要对这些信息更加敏感,设计的过程也必须更加高效。很多社会热点,其流行过程是非常短的,如果不能及时把握,就会错过良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热点传播速度更快,参与人数更多,参与的阶层更为广泛,更具有“草根性”。这些热点往往能够实现“爆发性”的传播,迅速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抓住了这些热点,并且应用到设计中,能够迅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吸引他们的眼球。
把握好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种“借力”,也是设计师获得设计灵感的捷径。但是这种效果必须以设计师敏锐的把握能力和高效的设计过程为前提,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难以取得实效。
第五,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要能够把握多种多样的设计灵感来源,使个性化的设计大量涌现。
互联网时代使多种文化和思潮相互交汇。这既是设计师的机遇,也是挑战。个性化的选择给了设计师更多的机会,使其有了更多的设计灵感来源;同时,由于对个性化的追求,青年一代看待产品的目光更加挑剔。在这种背景下,工业设计师要迅速了解和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特征,适应个性化的需要,使思维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紧跟乃至引领消费的潮流。
总之,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里,信息的传播效率、人们的生活方式、产品的流通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变化。面对这样的变革,传统的以产品造型设计为工作核心的工业设计师,其服务内容和素质要求也更加综合化。
(注:本文为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用户体验的职教新干线数字化平台信息交互性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JK012CZJ021)
参考文献:
[1]李华.浅析工业设计的研究领域[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4(5).
[2]季铁.基于社区和网络的设计与社会创新[D].湖南大学,2012.
篇10
对智能制造的基本认识
面对我国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的现状,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德、日、英、法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制造业振兴规划的国际背景,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不能仅从一个产业规划视角来理解,更应该从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蓝图来看待。《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在经济增长的动力蓝图中,智能制造是作为一个主攻方向提出的,可以看出其地位十分重要。
所谓智能制造,直观地讲,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集成而形成的满足优化目标的制造系统或者模式。在智能制造一开始提出时,内容相对狭义,优化目标也相对具体,但随着新的制造模式不断出现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制造的内涵已经逐步广义化。从技术基础看,已经从单纯人工智能发展到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制造过程看,已经从单纯的生产加工环节扩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制造系统的层次看,已从制造装备单元扩展到包括车间、企业、供应链在内的整个制造生态系统;从优化目标看,从最初实现在没有人工干预情况下实现小批生产,发展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优化决策、提高生产灵活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制造周期、体现环境友好等一系列目标。因此,现在的智能制造,已经被广义地理解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集成,能自主性地动态适应制造环境变化,实现从产品设计制造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化、优质化、绿色化、网络化、个性化等优化目标的制造系统或者模式,具体包括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和智能回收等广泛内容。
智能制造的实现,关键是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的技术支持。现在比较公认的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是信息―物理系统(CPS),或称为虚拟―实体系统。通俗地说,这是一个可以将工业实体世界中的机器、物料、工艺、人等通过互联网与虚拟世界中的各类信息系统有效连接的网络空间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实体世界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动态传输与高级建模分析,实现网络信息系统和实体空间的深度融合、实时交互、互相耦合、互相更新,从而形成智能决策与控制,最终驱动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这个系统在德国工业4.0中被称为CPS,而在美国的产业界则被称为工业互联网。在美国产业界看来,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在工业所有领域、工业整个价值链中的融合集成应用,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有了这个系统就可以实现制造过程自组织、自协调、自决策的自主适应环境变化的智慧特性,进而满足高复杂性、高质量、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多品 种等以前传统制造模式认为相互矛盾、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一系列优化目标。
经济学研究表明,一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是制造复杂产品的能力,而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高点,代表着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趋势,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复杂产品的能力大小。因此,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以智能制造引领“再工业化”战略,我国则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当然,我国智能制造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还相差比较大,但智能制造是一个应用广泛的体系,包括从工艺、产品、企业、产业链到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我国通过科学规划、努力创新,可以逐步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的突破,最终建设成为制造强国。
智能制造与新经济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在步入新一轮科技革命拓展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从而经济增长的新要素、新动力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于是所谓“新经济”浮出水面。“新经济”这个词本身并不新,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段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驱动下呈现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等特征的经济发展时期,被认为是“新经济”。但2000年下半年以后,以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主导的“新经济”泡沫最终破灭。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把互联网这种技术和制造业结合在一起。离开制造业,仅仅停留在科技发明和金融追逐而衍生出来的经济大多都会成为泡沫。如果说在上世纪末美国提“新经济”还为时过早,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信息技术成本大幅度降低,信息技术已与制造业逐步融合并广泛地应用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现在提“新经济”则是水到渠成。
现在的新经济,其本质是由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动新的生产、交换、消费、分配活动,这些活动表现为人类生产方式进步和经济结构变迁、新经济模式对旧经济模式的替代。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数据)独立流动性日益增强而逐步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独立、核心的投入产出要素,进而增加了信息边际效率贡献;二是以“云网端”为代表的新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三是生产组织和社会分工方式更倾向于社会化、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小微化,从而适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拓展了范围经济作用。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业结构分化、经济增长动能亟待转换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经济既是积极应对新产业革命挑战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要求。
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智能产品、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企业还是智能制造的生态链,都构成了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制造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先导正在迅速发展,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更为重要的是,新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源泉和装备基础,新经济的增长源泉,无论是作为新生产要素的数据的投入,还是新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以及新的经济分工协作模式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智能制造的支撑。没有智能制造的发展支撑,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智能制造的发展,一方面会拉动新材料、信息通讯等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又进一步驱动各个新兴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变革,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智能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和智能家居等各个社会经济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当然,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给智能制造提供更大的需求空间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抓好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
得益于巨大的市场潜力,近些年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但发展新经济决不能仅仅满足于零售服务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阶段。互联网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信息门户网站主导、电子商务主导、工业互联网主导三大阶段,我国正处于电子商务主导的阶段。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风口”正在过去,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工业互联网。而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表现,其所支持的正是智能制造。因此,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看,新经济的未来发展应该更多地依靠智能制造的引领。
一是突出战略引导。2015年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手段、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来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多个经济社会领域深度融合,以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两大战略的共同重点就是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未来如何以科学的实施机制和战略步骤落实这两大国家战略,是智能制造引领新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智能制造水平是一国制造能力的核心体现,是衡量制造强国建设进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决定智能制造水平的关键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在智能制造领域,当前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与世界工业强国差距还很大,一些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包括工业无线技术、标准及其产业化,关键数据技术和安全技术等,都还有待突破,工业互联网核心软硬件支持能力都还不够。我国总体制造业技术水平还处于由电气化向数字化迈进的阶段,而智能制造引领的是由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按照德国工业4.0的划分,如果说发达工业国家智能制造推进的是由工业3.0向工业4.0的发展,而我国智能制造需要的是工业2.0、3.0和4.0的同步推进。这一方面要求结合我国国情推进智能制造,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更加强化创新驱动,实现创新能力的赶超。
- 上一篇:可降解塑料的发展过程
- 下一篇:地质勘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