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改善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道路改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道路改善

篇1

一、任务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路修到哪里、树栽到哪里,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成荫”的要求,结合“村村通公路”工程,对全市所有尚未绿化的乡村道路进行全面绿化,并对绿化质量较差的路段进行补植和升级改造,同时建立起管护责任制,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的乡村道路绿化体系,为农业生产和城乡经济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原则。由市、县、镇三级财政按一定比例筹措资金。在此基础上,还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绿化资金,以确保乡村道路绿化顺利实施。

(二)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乡村道路绿化的重点是村村通公路的两侧,对于村周围的田间路,以新建完善农田防护林为主。优先绿化靠近城镇、干线公路、旅游景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和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域。

(三)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的原则。一般情况下,乡村道路两侧各栽植1—2行树木,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加宽。在树种选择上,以绿化美化和经济林树种为主,做到适地适树、乔灌结合、针阔结合、绿化与美化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

(四)坚持依靠科技、注重质量的原则。实行增加绿化数量与提高绿化质量相统一,依靠科学技术,全面提高造林绿化的科技含量,在绿化苗木使用上,大量栽植适宜本地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良种壮苗。

(五)坚持依法治绿、巩固成果的原则。一手抓乡村道路绿化建设,一手抓绿化成果的管护,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创新绿化管护形式,确保乡村道路绿化实施一块、成活一块、保存一块。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2月—3月10日)。

1.成立机构。成立市乡村道路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区、开发区和工业新区(以下简称各市区)都要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

2.调查摸底。各市区要组织各镇(办)、村(居)开展调查,摸清辖区内乡村道路绿化的底子,主要包括:村村通公路里程及状况分类,栽植树种和规格,以及资金预算等,并以镇(办)为单位列出明细表。

3.制定方案。各市区和各镇(办)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绿化规划方案,根据不同的路段、地形、土壤条件,逐路段做好绿化规划和补植完善的作业设计,同时保证乡村道路绿化与干线公路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村庄绿化等相衔接。各镇(办)的绿化规划方案,由各市区林业、交通部门共同审核把关;各市区的绿化规划方案于2月底前分别报市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审核把关,并需经市乡村道路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各市区林业、交通部门要提前介入工作,在摸底调查的同时,指导做好规划设计方案。3月10日前要完成各市区的规划审核工作。

4.调剂苗木。各市区林业部门要坚持边规划边准备,提早调剂好苗木,选用良种壮苗造林,确保乡村道路绿化的质量和水平。

5.平整土地。各市区、各镇(办)要提前搞好整地等土方工程,对于需要调整土地的绿化路段,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保护好农民群众绿化家园的积极性。

(二)实施阶段(2011年3月11日—2012年8月)。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乡村道路绿化工作。其中,各市区、各镇(办)要确保在2011年内完成绿化任务的50%以上。市林业局、交通运输局要加强调度,确保绿化工程按进度实施。

(三)验收阶段(每年9月—10月底)。

按照“完成一条、验收一条”的原则,由市乡村道路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

(四)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1月)。

乡村道路绿化工作任务全部完成后,市政府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取得明显成效、做出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压事故、保畅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下,采取源头管理与路面监控一起抓,宣传教育与依法查处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整治货运机动车违法载人、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和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促进全县乡村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努力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县人民政府成立乡村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副县长龙世奎任组长,县公安局政委向绪彦、县安监局局长邱坤昌、县交通局局长向文权任副组长,各乡镇常务副乡镇长及县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交警大队长田大淦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目标

进一步落实“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基层组织具体落实,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基层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网络,把“四方一责”各方责任落实到位:

1、基本杜绝货运机动车违法载人现象;

2、摩托车安全头盔配戴率农村地区达到90%以上、城区达到100%;

3、全县中、小学生普遍接受一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学生不乘坐货运机动车;

4、无证驾驶基本杜绝;

5、无牌无证、拼装车、报废车辆上路行驶彻底消除;

6、全县乡村道路交通隐患排查有力,路段挂牌责任制落实,乡村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7、与学生、农民以及车主、驾驶人的交通安全责任卡签订率达100%,新增车辆和驾驶人“四方一责”责任书签订率达100%;

8、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力争不发生死亡三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

四、工作重点

1、货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正三轮摩托车违法载人;

2、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

3、无牌无证、报废车、拼装车、未经检验合格的车辆上路行驶;

4、无证驾驶;

5、其他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

五、实施步骤及措施

此次乡村道路专项整治的责任主体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县人民政府从安监、公安、交通、监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办组,全程督办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县交警大队抽调大队领导、交警组成工作组,对各乡镇的专项整治进行业务指导。专项整治工作从4月20日开始,至7月2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7年4月20日至5月10日为宣传部署阶段。

1、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辖区乡村道路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由常务副乡镇长任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并做好检查督办工作。

2、各乡镇要组建由派出所、综治办、安全生产服务中心、农村公路服务中心、广电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综合整治工作专班,落实车辆,落实经费,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派出所要认真履行管理辖区交通安全的职责,在专项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开展路检路查、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三类基础台帐(《机动车、驾驶人及“四方一责”登记台帐》、《无牌无证、报废、拼装机动车登记台帐》、《巡逻检查登记台帐》);安全生产服务中心、农村公路服务中心要落实辖区路段挂牌责任制,并对危险道路进行排查、登记、整改,切实改善通行条件,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设立警示标志;广电服务中心要加大专项整治的宣传力度,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加大对学生、村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综治办要组织各村干部、治安中心户长充分发挥交通协管的职责,以村为单位对机动车和驾驶人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在整治中,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形成合力,切实开展好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

3、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货运机动车违法载人、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开展乡村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的必要性,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由县交警大队制作宣传展板,以乡镇为单位组织驾驶人和广大村民观看,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第二阶段:5月11日至7月10日为专项整治阶段。

4、召开由驻村公务员、村干部及乡镇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大会,广泛进行宣传、培训。

5、分片召开车主、驾驶人大会,通报交通安全形势,加强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签订“四方一责”责任书和交通安全责任卡。

6、以村为单位,对全村机动车和驾驶人进行登记,与广大村民签订交通安全联名承诺书。

7、召开各学校校长会议,落实对全县所有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与在校学生签订交通安全联名承诺书,在每所学校张贴交通承诺书。

8、对辖区道路进行排查登记,以文件形式明确公安员挂牌管理责任制,并落实管理职责;对危险道路拍照、建档,并及时投入资金进行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必须设立警示标志。

9、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由村(居)委会组织治安中心户长逐户发放交通安全宣传传单,在货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和正三轮摩托车的货厢两侧和后拦板分别喷涂“禁止违法载人,违者重处,群众举报有奖”宣传标语。

10、综合整治专班必须深入各村督促、指导落实各项基层基础工作;严格路面监控,坚持每天上路现场查纠货运机动车违法载人、骑乘摩托车不戴头盔、无证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并做好巡逻检查登记,确保达到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目标。

篇3

*县开展的四镇百村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活动是一件密切党群关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种全新形式,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创建活动从改建厕所、修垃圾、硬化道路街道等重点、难点入手,内容士分丰富,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下,创建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村文明化程度。我对*取得的成绩和对全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所做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道路硬化是一件得心心、顺民意的巨大工程,我们一定要提高到执政为民的高度,再动员、再部署,通过这项活动,切实为群众带来利益,为农民增民创造条件,要充分利用冬季农闲时节继续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抓实,通过我们的努力,争取把*的川原岭山、大小村庄的泥土路都变成水泥路;要调动一切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防止因资金不足而引起矛盾和造成遗留问题;要更把道路硬化的质量关,加强对工程的监督管理,避免因工程的质量问题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要在硬化道路的同时,加大对村容村貌的整合力度,全面提升提高农村的文明化程度。

村内道路的硬化是解决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必备条件,是提高农村文明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各乡镇、村组干部要思想重视,认识到位,积极行动,更掀冬季道路硬化新。就村内道路硬化工作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抓住机遇,及早动手。在今天的现场会上,参观了泄湖、三里镇的村内道路建设情况,我认为很好。市上在前几天也召开了农村道路建设工作会议,决定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希望与会的乡镇领导干部和村干部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广泛动员群众及早动手、及早开工。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城建等部门要根据路网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对乡村道路建设进行充分论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体现新农村的新面貌。三、严格把关,确保质量。道路建设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口,特别是承包建设项目,要请监理部门派人参加,作好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确保道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四、养护结合,确保畅通。道路建成后,乡、村两级要重视道路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制定完善的养护计划和制度,做好道路养护的宣传工作,教育群众自觉爱惜和维护好乡村道路,使建成的道路长久的发挥其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篇4

关键词:交通路网;建设;消费;统筹;开发;机遇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27 -02

一、引言

近年来农业科技的突飞猛进,从技术层面有效地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投入也相应地增加,农产品的输出以及农资的输入效率问题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十二五”期间,我国预计新增5000个建制村通公路,近900个乡镇和8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将超过100万公里,通车总里程约395万公里,基本实现所有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进入“十二五”以来,中央投资农村公路3265亿元,发放农村客运补贴资金超过100亿元,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带动社会总投资约1.3万亿元, GDP贡献率达0.6%,带动农民工就业超过290万 。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到乡村路网的建设维护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的建设发展同时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带动产业经济结构的改善,带动相关产品部门的发展。

二、交通路网完善的意义

(一)实现城乡互动,活跃区域经济

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拥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是统筹城乡的介体,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消除城乡发展失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乡村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将很大程度地提高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的流通速度将大大加快,同时促进资源的更优化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发展交通可实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发展交通可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这些产业对交通运输都有很高的依赖性。实现城乡交通网的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在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更大程度的流通合作,活跃整个区域经济,从而有利于区域经济优势的发挥。

(二)增加收入,为消费提供支撑

交通网的建设,拓宽了乡村居民的活动范围,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就业方式。道路的畅通直接将富余的劳动力资源与劳务市场连接,从而实现更大的收入。乡村道路交通的完善,为农副产品的不断输出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对于鲜活农产品来说,除了良好的储存条件外,畅通的路网也是保障其新鲜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可以降低出售农产品和购买农资的成本,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生产收 入。不断促进发展理念的更新,推动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链的不断延长,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在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三)转变消费观念,促进进一步消费

农民收入不断地增长,“保守”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交通条件的改善,村民的出行时间、方式更加地自由化,相对于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时间成本的投入而言,现今人们会更多地考虑时间投入与获得价值的比较,消费的时间、地点更为灵活。道路交通的建设将为“下乡”产品的输入提供有效的载体,企业能更好地根据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民消费特点开发、设计、生产相应家电下乡产品。村民的消费结构以及内容不再受制于交通的障碍,生存型消费逐渐向发展型乃至享受型转变。

三、当前乡村路网建设及利用出现的问题

道路交通对于乡村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地在实施区域经济统筹规划时,也在不断地重视和开发,但是在实际建设及利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建设

1.路网的布局及规划不尽科学。乡村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特殊性,使得施工难度较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考察不足导致设计与实际路段情况不符,尤其对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够,相关材料用量配比不合理,导致路面破坏现象严 重。线路的规划应该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但村民居住区并未经过统一规划,加之农耕用地的分散性,路网的规划建设不可避免地忽略掉较远居民点,且占用了较多的耕地资源。

2.日常管理维护难,配套设施不到位。相关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问题不够重视,不能积极调动当地养路、护路的积极主动性,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抵御灾害能力差,加之养护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使得公路的整体寿命大大降低 。由于相关部门对施工建设疏于监管,导致道路安全质量问题严重。道路的建设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但是对其维护保养却需要一个持久的投入。相关责任不能很清楚地明确,具体地维护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利用

商业活动未对其充分利用。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并没有将现代化商业气息吸引到乡村的每个角落,城市地区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地趋于饱和,而农村的消费能力却在不断地上升,但相关商家并没有对农村市场进行有效地挖掘。道路沿线的商业网点布局不尽科学,没有最大限度地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致使农村居民消费得不到更大程度地释放。居民可选择的出行方式受到限制。由于在乡村道路上可选乘的交通工具少,因此出行方式受到极大限制,往往花费过高的成本却只能获取较低效率的出行体验。

四、策略

篇5

[关键词]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次序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 0101 ― 04

[收稿日期]2014 ― 10 ― 23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编号:12GL17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廖金萍(1984―),女,江西九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

现阶段,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正向现代城市一元经济结构转型,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方面,更反映在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主战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令人关注。从理论上而言,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度能客观掌握农村供给的现实情况,它是评价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的一种形式,可以为政府改进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为使农村能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忽视了农民的真实需求意愿,造成了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衡和农民需求意愿的歪曲。服务型政府要求公共部门应当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和高效的公共服务,满足农民需求,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发展和提升农民的福利水平。按照“需求为主,满意为辅”的原则来确定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先序,以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实际需求的相互吻合。

一、调研概述

(一)调研对象及基本情况

2014年7―8月,笔者所在课题组选取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江西省罗霄山片区农村作为调研样本地。江西省罗霄山片区包括萍乡市、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等18个县(市、区)。本次调研采取对样本地的农户随机问卷和访谈方式进行,此次调研共对40个乡(镇)87个自然村发放56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548份,有效问卷526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3.92%。全部调查问卷数据资料,从调查的性别分布来看,男性比例大于女性所占的比例,其中男性占60.51%,女性占39.49%,男女性别比例正常合理基本均衡。样本的年龄分布情况是,在被调查者中人数最多的年龄主要集中31―60岁这个年龄段,占了样本总数的74.53%,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从文化程度分布来看,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大多数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学历,初中学历占38.22%,说明调查对象能够读懂和理解调查所涉及的问题。家庭月收入和收入来源的情况分别是,月收入为1000―1500元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比较大,占36.25%,1000元以下占的比例为17.17%;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最多,占33.76%,其次是30.57%从事种植业,这符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底子薄收入低、收入来源单一的事实。被调查者中本村户口人数占绝大多数,表明调研所收集的数据可信有效。

(二)调研问卷设计与实施方法

调研问卷共有两种,调研问卷Ⅰ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评价”, 调研问卷Ⅱ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度评价”。 调研选取14项有代表性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并分成4大类,分别为基础类公共服务、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经济类公共服务、社会类公共服务,其中,基础类公共服务包括乡村道路建设、供电照明、通信网络、农田水利设施、饮用水设施建设;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养老;经济类公共服务包括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民贷款优惠;社会类公共服务包括垃圾收集处理、社会治安状况、文化娱乐体育设施。

调研问卷Ⅰ满意度评价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量表(Likert scale)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进行测评,将各项公共服务满意度设置5个选项“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调查内容就是请农民根据本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情况对上述14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打分。然后再采用赋值法对各项满意度分别赋值,“非常满意”为5分、“比较满意”为4分、“基本满意”为3分、“不太满意”为2分和“非常不满意”为1分。满意度是一个加权平均数,按量表计算值计算。分数越高,说明该项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越高。

调研问卷Ⅱ需求度评价表,将上述14项公共服务列出迫切需求、需求、不需求、非常不迫切需求四个需求等级,由农民根据自我感受对各项公共服务进行唯一选择,不能多选。同样给四个需求等级赋予一定的权重值,依次为4分、3分、2分、1分,最后的需求分值也采用加权平均法,参照上述计算公式得出。分值越高,表明农民对该项公共服务供给需求度越高。

二、实证分析

在实地调研结束后,笔者整理并汇总统计了有效问卷,并以百分比的形式得出了各项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程度和需求程度,先计算得出各项满意度和需求度分值,满意度分值满分为5分,需求度分值满分为4分。

(一)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的评价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江西省罗霄山区农民对公共服务供给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偏低,分值为3.05分,满意度得分最高的前四个项目是供电照明、通信网络、乡村道路建设、义务教育;满意度得分最低的后四个项目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就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从总体情况来看,基础类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相对较高,经济类和社会类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都很低,基本民生类公共服务处于一般水平,表明农民对政府提供的“硬”公共服务满意程度高于“软”公共服务。自从新农村建设以来,江西省罗霄山区农村供电照明、通信网络、乡村道路状况有了较大地改善,但农业科技下乡推广、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仍然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软肋。

(二)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程度评价分析

从表2各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分值来看, 农民对各类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优先顺序依次是: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乡村道路建设属于需求程度第一等级的公共服务;饮用水建设与安全、义务教育、养老、农民贷款优惠属于需求程度第二等级的公共服务;供电照明、农田水利设施、社会治安、通信网络、垃圾收集处理属于需求程度第三等级的公共服务;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属于需求程度第四等级的公共服务。农民对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需求最强烈,属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的乡村道路建设和饮用水建设需求也很强烈。农民对农业科技下乡推广、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的需求程度低。

三、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和需求度矩阵分析

图1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和需求度矩阵

把上述农户的满意度和需求度得分数据作为观测值,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和需求偏好进行综合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公共服务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出各类公共服务供给的特征(见图1)。

第Ⅰ象限特征:高需求度、低满意度,公共服务为养老服务。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老年人口增长快,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数目剧增,而农村的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务工,这使得农村养老问题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因此养老保障服务成为农民需求度较高的公共服务。

第Ⅱ象限特征:高需求度、中等满意度,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乡村道路建设、饮用水建设与安全、义务教育。乡村道路建设和饮用水建设与安全属于基础类公共服务,中等满意度表明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改善了农村道路和饮水的状况,基本解决了通路、通水问题,所以大部分村民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饮用水设施建设与安全的满意度在基础公共服务中是最低的,水压低,水质差一直是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和义务教育属于民生类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医疗卫生服务和义务教育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民最需要的公共服务之一。国家实行了义务教育免费之后,“两免一补”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证了村民的看病问题,政府补贴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负担,参合率在90%以上。满意度中等的原因在于义务教育在设施、师资、资金保障方面还并不完善,乡村卫生院设备匮乏、医术水平有限、医务人员不足、大病救助少。

第Ⅲ象限特征:高需求度、高满意度,在所调查农村无此特征公共服务。

第Ⅳ象限特征:中等需求度、低满意度,公共服务包括农民贷款优惠、社会治安、垃圾收集处理。农民贷款优惠满意度低,原因在于申请支农信贷资金条件适当但程序繁琐,访谈中不少村民表示没听说过此项政策。关于社会治安,大部分村民认为当地农村社会治安总体良好,但盗窃案件频发。在所调研的农村中有一大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卫生整顿、环境治理以及村容村貌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改善,然而远离村镇的山村大多数生活垃圾都是随意排放、任其风化。村民对这些公共服务表示出不满情绪,但加强改进的意愿也并不很强烈。

第Ⅴ象限特征:中等需求度、中等满意度,公共服务包括农田水利设施、供电照明、通信网络。供电照明状况满意度最高,其次是通信网络,被调查的村民认为这两项服务能满足基本需求,村民对电压不稳、信号不强这些问题基本能容忍,农田水利设施存在设施陈旧、年久失修、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但他们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所以改善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

第Ⅵ象限特征:中等需求度、高满意度,在所调查农村无公共服务呈现此特征。

第Ⅶ象限特征:低需求度、低满意度,公共服务包括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体育设施。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村民对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缺乏了解,甚至有的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大多数农民表示没有参加过农业科技推广和技能培训活动,农技推广员也是偶尔下到农村,少数村民甚至怀疑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服务的效果。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用工单位常常会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因而他们对当地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训兴趣不大,留在农村的老弱农民对农技推广关注度不高。农民对农村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度都是最低的,这主要是因为农民认为文化娱乐体育的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而缺乏这些方面偏好。

第Ⅷ象限特征:低需求度、中等满意度,在所调查农村无此特征公共服务。

第Ⅸ象限特征:低需求度、高满意度,在所调查农村无此特征公共服务。

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次序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和需求度的综合矩阵分析,可以看出满意度较高的公共服务,需求度会降低一些,例如供电照明、通信网络。但也有例外,乡村道路建设的满意度排在第三位,但是它的需求度仍然很高,处在第二位;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的满意度很低,然而农民对它们的需求度也是最低的。这表明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度不存在完全相关性,这一结论与张立荣、李名峰(2012)的结论一致。需求度不完全受满意度的影响,还受农民农民收入水平、文化素质和观念等因素影响。

结合上述模型分析,按照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来确定江西省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次序,从先至后排列依次为:第Ⅰ象限、第Ⅱ象限、第Ⅳ象限、第Ⅴ象限、第Ⅵ象限、第Ⅶ象限、第Ⅶ象限。

1.养老服务,排在供给优先序首位,它属于农民生存和安全需求,当地各级政府应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提高农民参保补贴水平和养老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保证村民都能公平地享受国家的普惠政策。

2.对于供给优先序第二位的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义务教育这民生类基本公共服务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弱势群体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得性,逐步实行高中阶段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对农民需求意愿强烈的乡村道路建设、饮用水建设与安全这类基础设施项目,发放专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

3.对于供给优先序第三位的农民贷款优惠,放宽当地农户申请支农信贷资金的条件并简化申请程序,建立三农风险保障机制,降低农业发展的高风险性和不稳定性,保障农业的收益和农民的收入,最大程度的保证农民无后顾之忧。加大对农村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建设农村安全防控体系。

4.农田水利设施、供电照明、通信网络公共服务处于供给优先序第四位。一方面加强重点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的维护保障水平。

5.农业科技下乡推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供给优先序排在第四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此类高层次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通过顺畅的需求表达渠道增强农民的参与决策意识。提高农村自治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现政府主导下吸引个人、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多中心解决方案。

〔参 考 文 献〕

〔1〕王谦.于农民视角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合意度和需求程度分析――以山东省三县市的调研为例〔J〕. 山东社会科学,2008,(03) .

〔2〕陈东.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效率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71-72.

〔3〕李倩,张开云.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现状与对

策――基于广东省农村公共服务调查的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0 ,(06).

〔4〕张立荣,李名峰.满意度和需求度二维祸合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服务现状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2,(02).

篇6

依托国家政策扶持,我国乡村经济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交通路网的日益完善,对乡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对乡村道路网完善的意义以及当前在道路规划建设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等相关领导部门以及商家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交通路网;建设;消费;统筹;开发;机遇

一、引言

近年来农业科技的突飞猛进,从技术层面有效地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投入也相应地增加,农产品的输出以及农资的输入效率问题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十二五”期间,我国预计新增5000个建制村通公路,近900个乡镇和8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将超过100万公里,通车总里程约395万公里,基本实现所有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进入“十二五”以来,中央投资农村公路3265亿元,发放农村客运补贴资金超过100亿元,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带动社会总投资约1.3万亿元,GDP贡献率达0.6%,带动农民工就业超过290万。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到乡村路网的建设维护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的建设发展同时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带动产业经济结构的改善,带动相关产品部门的发展。

二、交通路网完善的意义

(一)实现城乡互动,活跃区域经济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拥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是统筹城乡的介体,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消除城乡发展失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将很大程度地提高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的流通速度将大大加快,同时促进资源的更优化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发展交通可实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发展交通可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这些产业对交通运输都有很高的依赖性。实现城乡交通网的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在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更大程度的流通合作,活跃整个区域经济,从而有利于区域经济优势的发挥。

(二)增加收入,为消费提供支撑交通网的建设,拓宽了乡村居民的活动范围,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就业方式。道路的畅通直接将富余的劳动力资源与劳务市场连接,从而实现更大的收入。乡村道路交通的完善,为农副产品的不断输出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对于鲜活农产品来说,除了良好的储存条件外,畅通的路网也是保障其新鲜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可以降低出售农产品和购买农资的成本,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不断促进发展理念的更新,推动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链的不断延长,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在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三)转变消费观念,促进进一步消费农民收入不断地增长“,保守”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交通条件的改善,村民的出行时间、方式更加地自由化,相对于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时间成本的投入而言,现今人们会更多地考虑时间投入与获得价值的比较,消费的时间、地点更为灵活。道路交通的建设将为“下乡”产品的输入提供有效的载体,企业能更好地根据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民消费特点开发、设计、生产相应家电下乡产品。村民的消费结构以及内容不再受制于交通的障碍,生存型消费逐渐向发展型乃至享受型转变。

三、当前乡村路网建设及利用出现的问题

道路交通对于乡村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地在实施区域经济统筹规划时,也在不断地重视和开发,但是在实际建设及利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建设1.路网的布局及规划不尽科学。乡村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特殊性,使得施工难度较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考察不足导致设计与实际路段情况不符,尤其对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够,相关材料用量配比不合理,导致路面破坏现象严重。线路的规划应该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但村民居住区并未经过统一规划,加之农耕用地的分散性,路网的规划建设不可避免地忽略掉较远居民点,且占用了较多的耕地资源。2.日常管理维护难,配套设施不到位。相关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问题不够重视,不能积极调动当地养路、护路的积极主动性,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抵御灾害能力差,加之养护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使得公路的整体寿命大大降低。由于相关部门对施工建设疏于监管,导致道路安全质量问题严重。道路的建设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但是对其维护保养却需要一个持久的投入。相关责任不能很清楚地明确,具体地维护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利用商业活动未对其充分利用。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并没有将现代化商业气息吸引到乡村的每个角落,城市地区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地趋于饱和,而农村的消费能力却在不断地上升,但相关商家并没有对农村市场进行有效地挖掘。道路沿线的商业网点布局不尽科学,没有最大限度地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致使农村居民消费得不到更大程度地释放。居民可选择的出行方式受到限制。由于在乡村道路上可选乘的交通工具少,因此出行方式受到极大限制,往往花费过高的成本却只能获取较低效率的出行体验。

四、策略

(一)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统筹协调作用1.政府在制定实施当地发展战略时,更加重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一方面,加强政府权力的约束,启用监管追责制,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对路线的选择、布局进行科学地规划,尽量避免自然灾害对道路安全的不利影响,争取给民众带来最大地便利。在可行度方面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同时给与充分地资金和技术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的可行性和科学性。2.当地相关领导部门既要带领大家“走出去”,也要将外部资金、技术“引进来”,依托当地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制定实施“招商引资”政策,引进拥有先进技术以及现代管理办法的企业;适时发展农村客运,为居民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出行方式;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深入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新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动力,延长经济产业链,不断探索新的经济发展路子。

(二)商家要不断地开发、开拓市场我国农村经济面貌已经得到巨大改观,加之道路交通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更加活跃,现代商业气息得以不断地向乡村传递,为商家拓展农村市场提供了机遇。因此,相关商家要积极主动地开发新的客户群体,结合乡村居民消费习惯以及购买力情况,为其提供相应产品,更加重视商业网点和服务站的建设,构架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当下,互联网发展飞速,加之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实施,电子商务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同时网络运营商也在不断地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网络覆盖。乡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交通路网的建设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因此,电商企业要抓住机遇,针对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开发相应的产品,物流企业要借助良好的运输条件尽快实施网点布局。

(三)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观念要改变道路交通的不断完善,直接受益者是当地居民,居民要适时转变观念,积极合理地利用便利的交通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更新“保守”的就业观念,采用多种方式就业观。借助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不断地进行创业尝试,为增加收入提供条件,同时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结构的改善打下基础。在选择出行方式时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自由出行,提高出行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时间成本。对国家“下乡”政策给予积极回应,对有国家补贴的“汽车下乡”产品给予考虑,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五、结语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交通路网的建设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农业水平不断的提高,乡村经济日渐活跃,城乡互动越发频繁,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交通路网的建设。为此,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助力乡村路网的建设,为进一步活跃乡村经济,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打下基础。在此背景下,各地要切实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将国家政策支持与本地资源优势相结合,利用不断完善的道路交通网建设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数据.

[2]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观察,2011.[3]胡光华等.重庆统筹城乡交通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安小平.交通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的主题—关于黄河区域公路规划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

[5]李白.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1:11.

[6]李彦峰.我国村村通公路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统计与管理,2015.

[7]黄震淼.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对策分析[J].门窗,2012.

篇7

关键词:剑川县;城乡绿化;发展

1 剑川县城乡绿化建设发展基本概况

剑川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河流切割强烈,峰峦重叠,山高谷深,地形崎岖,使剑川县形成一个多山县份,山地面积占93.8%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到2013年12月止,全县已累计完成城乡绿化县城、公园、广场以及空隙地和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草坪及人工绿地面积164693.41m2,乡村河渠、主次干道公路绿化里程95.97km,完成绿化树种植439280株,完成城乡绿化投资436.8万元。

2 规划情况

2.1 总体规划

剑川县是山区县,城乡绿化标准化规划的难度较大,只能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重点突出金华、甸南、沙溪坝区和老君山镇的镇村绿化。着重把握好乡镇所在地、重要节点和重点部位、县内各主要公路两侧、环剑湖片区、寺登街景区、工业园区、黑江、金龙河等河流沿岸以及石宝山、千狮山、老君山、剑湖“三山一湖”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整体绿化,做到高起点配置,高标准绿化,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2.2 规划范围

2.2.1 县城绿化(县城建成区绿化,县城周边面山绿化等)。金华镇是剑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剑川县对外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民族文化形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加快县城绿化是全面提升县城品位、档次和整体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金华镇的绿化主要围绕“一个中心广场、两个片区、四个主要绿化带以及重要节点和重点绿色通道”进行重点布局,努力将县城建设成为宜居、特色、文明、舒适、和谐大理至香格里拉旅游圈的南大门。

2.2.2 乡(镇)绿化。甸南镇、沙溪坝区、老君山镇主要乡镇围绕剑湖周边、重要公路、重点园区、公园、平甸公路、沙登箐旅游公路、黑江流域和乡村道路主干、上兰工业园区、老君山风景区两个重点,兼顾老君山水库周边防护林绿化建设、乡村道路绿化,重要节点和重要部位以及小流域生态治理进行重点规划布局。

其它四个乡镇是剑川县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重点乡镇,目前核桃种植面积较广,特别是弥沙、象图两个乡镇田边地角、村庄四旁均已种植核桃,已经成为剑川县核桃主栽区和主产区。

2.2.3 通道绿化。道路绿化是坝区绿化面貌最直观的表现,要重点建设剑兰公路沿线、老国道214线、平甸公路、石宝山公路和县、乡道路以及主要入湖(剑湖)河流两旁的绿化带建设,绿色通道建设要以防风固沙土、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为主;村道绿化中,大部分入村道路都没有预留绿化用地,只能占用农户耕地进行绿化,每20m种植1株,每株占用1m2。推进绿色通道和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营造绿色生态屏障。

2.2.4 河渠绿化。金华镇:①金龙河河滨带。②永丰河河滨带。沙溪镇:①黑江沿线段;②黑江下段两岸均以中林美荷杨和红柳套种进行绿化。

2.2.5 乡村、村庄绿化。乡村、村庄绿化范围大、涉及面广、惠及群众多,大力开展共青团义务植树、妇联义务植树、少先队员义务植树等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考核制度,切实加快乡村绿化进程。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的城镇绿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创建绿色城镇的目标和县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①乡村绿化缺乏专项资金支撑;②个别单位和部门对绿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办事处动员落实的作用发挥不够;③个别绿化工程实施单位迟迟不动,居住小区绿化不达标,责任制不落实、筹资、投资渠道单一。

4 保障措施

4.1 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充实加强县绿化委员会,协调完善全县城乡绿化工作;乡村绿化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或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达不到很好的预期效果,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为城乡绿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工作取得实效。

4.2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机制

乡村绿化项目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积极向上级争取绿化项目和资金,“三分造、七分管”,做好管护工作至关重要。

篇8

一、明确目标,确保有“标”可照。坚持把“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与农村环境改善、农民文明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制定详细的建设标准,并结合爱心超市项目的实施对美丽庭院、美丽家庭进行奖励。美丽乡村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墙体美化、环境净化、村风良好。美丽庭院做到庭院美、室内美、厨厕美,家庭成员素质好。活动开展以来,建立了完善的乡村环卫配套设施,健全保洁体制,实现了收集,运输、处理的管理模式;大力开展硬化路面、俢砌排水沟、粉刷墙体、村庄绿化、安装路灯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彻底改变了农村环境。

二、制定办法,确保评选有“法”可依。每季度进行一次评选,“美丽庭院”由各村进行初评,村委会进行复评,为保持“美丽庭院”的示范带动性,评选活动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复查一次。健全的评选体制,极大的推进了乡村文明行动的深入开展。

三、培树典型,确保争创有“榜”可学。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村委会首先确定好基础好,群众认识高的“美丽村庄”示范点

每村确定“美丽庭院”示范点,高标准、重点打造。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站在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公路平交路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和公路行道树的种植,即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少事故危害后果的重要措施,也是一次以人为本的民生工程,对改善民生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更好地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组织领导

根据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做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相关基础工作,乡领导高度重视,纳入重要议事议程,精心组织安排,积极推动公路平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公路行道树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乡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小组,在乡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确保此次专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目标

公路平交路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和公路行道树的种植是交通事故预防的基础工作,通过全面排查治理平交路口安全隐患和积极推行公路行道树的种植,为全乡创造一个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公路平交路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辖区县乡道路、重点乡村道路易发交通事故的平交路通安全措施设置情况开展一次全面细致排查,各村必须对辖区公路平交路口的总数,为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数、设置但已损坏数等情况分类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立即进行整改。县乡道路和重点乡村道路易发事故的平交路口没有设置的要设置,对已设置但损坏、缺失的公路平交路口要进行修复和重新设置。具体做法:一是根据道路结构在平交路口主干路的适当位置设置T型或+字型交叉路口警告标志,用以提示主干路驾驶人谨慎、慢行、注意横向来车;二是在主干路交通流量较大或视线较差的支路路口设置停车让行禁令标志,用以警示公路上的车辆驾驶人瞭望,确认安全后通行;三是在主干路交通流量较小和视线良好的支路口设置减速让行禁令标志,用以警示支路上的车辆驾驶人慢行或停车,观察主干路行车情况,在确保主干路车辆优先前提下,安全续行;四是在四级(含)以下支路(含集镇)和乡村便道口设置减速带,促使支路上的车辆驾驶人慢行;五是在乡村便道路口修建减速垄,防止便道上的车辆快速进入主干道。

(二)积极推行公路行道树种植。对辖区新建或原有公路两侧需新种或补栽行道树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重点加强对临涯傍水、急弯陡坡路段行道树的种植,对种植的种苗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浇水施肥,加强管护,确保成活率。

(三)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平交路口治理和行道树种植的重要意义,提高全民关注交通安全,造林、绿化种植行道树的意识。通过悬挂横幅,出动流动宣传车等方式,广泛宣传公路平交路口治理和行道树种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降低事故危害后果的重要意义,呼吁广大群众自觉爱护平交路通安全设施,积极参与种植行道树活动,形成社会共同关注交通安全,共同参与种植行道树的良好氛围。

五、工作步骤

1、月日前完成排查工作任务,将各村内公路平交路口的总数、为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数、已设置但已损坏数等情况分类登记造册,并上报乡政府办公室。

2、月日完成所有公路通安全设施的整改工作。

篇10

一年来,乡人民政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影响全乡道路交通安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整治,通过整治,达到了“平安畅通乡”的目标,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于后。

一、定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履行安全责任,落实工作措施

按照《习水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实施方案》的要求,为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乡人民政府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领导机构,由分管交通安全工作的王万林同志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在乡派出所,由派出所、农机站、交管站、安监站工作人员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同时及时召开了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会上,传达贯彻了习府办发([20__]60号)文件精神,分析了全乡道路交通安全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解决影响全乡道路交通安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一是交管站负责对坑凹道路危险路段和易冻易滑路段及时修补,设置安全警示牌,确保道路畅通,对未验收或不符合客运车辆通行的乡村道路设施禁止通行的禁令牌;二是农机站要切实加强对农用车辆及驾驶管理,拟定好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召开农机驾驶员会议并签订安全责任状,严禁农用车载人;三是派出所要加强对客运车辆和货运车辆、三轮车辆管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召开客运车、货运车、三轮车、二轮车辆会议,签订安全责任状,加大对超员、超载车辆的查处力度和黑车非驾的打击力度;四是各村要对所辖区域的农用车、三轮车、二轮车加强管理,同时保证辖区内路段畅通并配合协助交管站、农机站、派出所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交通安全知识,使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村委的配合协助下,到各村、组层层召开群众会,向群众讲解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乡司法所将《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赶集天向群众散发宣传资料。乡教育部门明确每间中小学设立专职交通安全宣传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交通法规宣传。同时,乡人民政府还在行政村、学校、重点单位和公共场所普遍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橱窗、板报,在全乡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实现了交通安全法规常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使全乡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三、严格道路通行管理,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集中整治重点违法行为。按照统一部署,开展超速、客车超员违法行为整治,无牌无证车辆治理,货车超限超载集中治理,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加强对乡村道路的管控,充分发挥了交通协管员和农机管理人员的作用,切实抓好农村公路的交通秩序,做好了车辆管理及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启动了防冻防滑和春运交通安全工作预案和危重伤员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急救网络。同时,乡人民政府按照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要求,加大对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和整治力度,逐步改善了道路安全通行条件,解决重点路段路口的安全隐患,在公路沿线、中小学校路段设置限速、让行、指路标志。对交通事故多发的路口,特别是学校周边路段实行综合改造,完善了警示标志标线等安全防护设施,并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经费列入乡财政预算,专项用于道路交通安全黑点整治,事故应急救援,善后处置,确保了有钱办事,有人办事。

四、定期督查,严格考核

乡人民政府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定期督查制度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政绩考核内容,落实责任,兑现奖惩。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督查组定期对各村、学校及重点单位开展道 路交通安全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负有监督、管理和领导责任的责任人坚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