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篇1

对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与认识

智慧城市建设方略与路径

宁波是为数不多“城市整体”规划的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作为主要利益相关方制订和参与决策,设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制(例如2010年即成立的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了智慧城市规划发展研究院等;在市级政府推进建设两年后,又广泛引导各县(市)区开展试点探索,自上而下地推进覆盖全市的智慧建设,形成了“顶层设计”模式。在智慧城市治理方面,宁波表现了强大的政治投入,除制订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设立相应组织管理外,还建立了智慧城市推进与过程的各类管理机制,制订了绩效测度和评估论证程序,因而有助于提高项目决策和治理水平,表现出较高的智慧治理成熟度。在推进实施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中期和年度的行动计划,如2013年就有《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2013年智慧交通项目建设计划》启动智慧交通一期15个具体项目等,并且依据绩效测度和评估程序的例行年度检查。

【启示】 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具有较慎密的推进思路,触及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深度内容;同时,培育了一支高度敬业的建设队伍,设置了创建智慧城市工作的绩效评价、实施目标管理及其工作流程,构成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要素。

破解体制难题,探索最佳实践

在整合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上,宁波市通过“云管端”的架构,构成数字化的“城市空间”。如2013年以来提升了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实施了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信息安全等三大工程,构建了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目前正在启动建设城市公共物联网建设。在软件与数据基础建设方面,当初政府强力推进、多年悉心建设出台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信用数据库和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破解了其他城市目前仍然面临的数据统一体制难题。

在提高城市的开放度上,政务数据开放已成为多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配置,也因而创造出开放数据产业的巨大机遇;但政务数据开放在各国都是一个过程,会受到当时体制及利益的强大约束。宁波认识到信息整合共享的难度和重要性,分别以政府行文的方式,形成了包括基础数据库等政务云平台的共享机制建设和智慧应用系统信息共享机制创新,在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是具有先进性的。笔者于2014年底参加对宁波各区县市年度智慧城市建设的考评中,对海曙区政府数据的开放及其社会应用水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协同合作的建设-投资模式上,各国智慧城市投资-建设的主要模式为政企合作模式(PPP)。宁波智慧城市发展资金来源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筹款,但突出了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以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带动智慧城市整体建设的特点非常鲜明,政企合作模式中的“公有”部分也表达得比较充分,如2013年全年确立的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10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在城市网络信息公共服务的i-Ningbo建设中,还探索了可持续的建设-投资-运营模式。宁波关于智慧项目建设主体的探索又是多元的,例如省级示范试点“智慧健康”,主要由政府(市卫生局)主导建设;而省级示范试点“智慧物流”则较多地体现社会力量的投入。

【启示】 宁波在智慧城市设计、投资建设、治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以及新兴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均具比较鲜明的先行特点,其中不乏具先进性、可复制性的要素和案例,应当提炼出可资借鉴的智慧城市建设“最佳实践”。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政府主导建设投资模式下,如何达成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仍需探索。

研究创新,指导实践

宁波在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即表达了对这个新领域专业研究的高度重视,较早地设立了市级智慧城市研究机构,独立制订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参与部委、中国工程院和省市的相关重大课题研究,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2014年宁波被列为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项目,从一个新的视角按“国际惯例”来重新审视智慧建设的若干重要课题,例如对利益相关方、智慧治理、融资建设、价值评估、商业模式等的重新诠释,并有机会对诸如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发展、衡量智慧建设投资的社会回报等国内关注相对较弱的领域进行探讨。

【启示】 智慧城市需要理论指导。宁波先行开展了基于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三螺旋”架构的智慧城市研究模式,并参与和指导智慧城市实践,可资后来者借鉴参考。另一方面,相信宁波实践会对中欧智慧城市比较研究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智慧产业与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是智慧建设的重要维度。2009欧盟提出了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六维度”概念。笔者在2014年对新加坡“智慧国”建设考察和参加巴塞罗那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等的国际交流中,深感国际同行也多寄希望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附加值的智慧(经济)产出,并探求解决智慧建设投资回报(ROI)的难题。智慧经济的技术分量,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表现的产业能力,也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期待。据世界经济论坛《2014全球十强信息经济体》报告,成功创建“智慧国家”的新加坡形成了“知识密集型经济”,引人注目地名列第二。国内浙江省20个智慧示范试点,都部署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内容;2014年杭州提出“智慧经济”发展目标;《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更是浓墨重彩地提出了“智能制造推广工程”等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和“互联网经济培育工程”等智慧产业倍增发展行动。

宁波重视智慧产业的发展.连续3届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总计获得61个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投资总额超过280亿元;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两化融合示范为契机,达成新增的较高比例信息消费,拉动智慧产业发展;探索了以先进技术驱动城市实体经济增长,例如德国SAP公司、宁波中之杰共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提升企业信息管理水平。

【启示】 在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并重的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产业或智慧经济,必将是持续关注的重要维度,也是调动各利益攸关方积极性、达成智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兴技术推进“智慧的产业化”,可持续的智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模式等,都应当结出累累硕果。

从宁波的先行和全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的项目建设来看,我们所期待的智慧城市建设“浙江军团”的崛起包括:涌现一批优秀的智慧城市示范案例;提供若干领域的行业或部颁智慧项目标准;广获认可的浙江省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卓有成效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融资建设模式、业务运营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发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大型平台和系统软件;具知识产权及推广价值;改善民生、可感知体验、有公民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政府数据公开,形成开放的数据资产;专业理论建树上,有量化数据支持的学术论文专著和科研项目成果;促进城市经济和相关产业增长;智慧城市建设人才辈出等等。

期待“宁波智慧2.0”

“智慧城市”建设,似乎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人都在谈论它,每一次城市会议都会涉及它;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却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从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探索、破解、创新、传道,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先行者的开拓,为后来者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示范:提供了一个当下智慧城市的标杆、构筑了强大而现实的智慧愿景、形成了组建立体建设队伍的架构(笔者所见国内敬业能力最强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队伍)、甚至可资借鉴各类智慧项目的评价模型、从而精确了建设目标、优化了建设方案,诸如此类悄然融化在国内众多后续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中。对此,人们应当对宁波智慧城市的先行探索表达由衷的谢意。

但人们对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预期却不会丝毫减弱。在智慧城市建设百舸争流的今天,追兵渐近,后来居上,宁波是有压力的:如何让市民、企业有更多更好的智慧感受和体验?智慧项目建设投资的PPP合作模式如何深化?智慧产业如何进一步带动城市经济增长?政府如何协同力量表达足够的智慧建设动员力?俨然是期待宁波的“智慧2.0”了。我们已认识到,智慧城市没有定式,破解城市难题的智慧路径也不一而同,智慧建设的结果将是最严峻的考验。

我们有理由期待宁波智慧建设的更臻完美:

期待智慧项目有更多可体验、可感知的内容。一方面,城市的建设者和市民等,都期待看到智慧建设带来的直接好处;另一方面,智慧建设的后来者,也瞄准着宁波先行的标杆示范,例如,如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表达的城市新型“智慧”。

期待技术红利(或智慧红利),创造城市发展新引擎。国际经验指出,新技术应用的规模、复杂性以及较高昂的投资成本,都会是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我们期待在宁波智慧建设中,考验的技术应用效果,特别是考验各类新兴技术的经济效果,观察先进技术驱动城市实体经济增长,引领若干高端领域“中国制造”崛起的可能性。

期待宁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宁波智慧建设在多方面具有先进性和可复制性,应当通过适当的营销和宣传、通过表征城市国际地位的旗舰项目(如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人才汇聚之地、技术集成与社会融合的标杆等),获得国际智慧城市建设大奖。

篇2

[关键词]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也开始向生态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在世界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智慧城市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提高经济的发展,也能更好的改善目前城市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我国建设智慧生态城市更加注重的是环保问题,并以此建立新时代的智慧生态城市。

1建立智慧生态城市的准则

智慧生态城市是集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数字城市、园林城市等特点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社会状态。所以智慧生态城市的建立要有一定的准则。

1.1符合公共利益

建立智慧城市就需要满足公共利益,关于个体的需求、人与人之间需求、个体与外部之间的联系等都进行相互的协调,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善城市环境。公共利益主要是指通过协调资源,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体现最大限度的公共利益,同时也要实现人和城市之间的和谐,达到人文、科技产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1.2提高自律

想要保护城市的生态问题,主要还是靠行为的自觉性。在建设智慧生态城市中,要发挥自觉维护的优势,对行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方式进行有效控制,对城市的人口、居民的生活状况等进行合理控制,这样才能实现智慧城市的自律性,从而实现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我们可以通过道德思想对个体行为进行规范,提高人们的自律性,从而实现城市和人的和谐共处。

1.3符合智慧生态

智慧生态城市就是要体现智慧和生态的建设,通过生态思想和智慧理论,实现关于人们的地理、人文、气候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对生态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智慧生态城市体现在城市的持续发展方面,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提供更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城市服务的效率和优势的最大化。

2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的分析

2.1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分析

在2012年的时候,我国建立了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根据这些试点的城市建设情况,可以看出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建立智慧城市需要实现全方面的智能化管理,比如:城市服务、环保、交通、工商业活动、公共安全等方面实现智能反应。只有这样,智慧城市的建立才能更好的存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情况。建立智慧城市同时也需要合理的配置城市的资源,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改进。目前我国已经有将近200多个城市开始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主要面对的问题还是传统城市存在的问题,各种污染现象和交通资源等问题的破坏。建立智慧生态城市就是要实现信息化,将农业的发展、工业化技术、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等,建立智慧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必然,同时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从而提高城市的智能作用。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改变城市的功能和发展面貌,提高城市的便捷性、高效性、宜居性等。

2.2智慧产业建立分析

实现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提高智慧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生态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创新性的产业模式,减少工业化发展制造的环境污染。可以通过智慧产业链的建设,融合生态产业发展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比如:根据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城乡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加强清洁技术的研发,减少工业污染;发展高新技术型的产业,实现高的附加值等。

2.3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家园,建设智慧生态城市当然也要以人为本。首先在建设生态城市时,要充分融入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整体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其次就是合理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文化、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再则,就是加强资源的利用和控制,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文明。

3积极应对政策

为了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向生态化、智慧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环境建设不断进行机制探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改善,为了使其更加规范,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还要大力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加快构建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智慧生态发展模式。同时吸引各种各样的资本,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得到大量的支持。

4结语

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智慧生态城市,也将开辟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现象,现在为了做好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就要强化智慧生态型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且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好推动我国智慧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屈振辉 单位:邹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参考文献:

[1]冯琪.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J].智能城市,2017,(02):213.

[2]徐振强.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协同创新关键路径的思考[J].城市住宅,2016,(03):6-10.

[3]袁业飞.智慧城市建设:还需量力而行———聚焦智慧城市热潮[J].中华建设,2013,(03).

篇3

关键词:城市管理 智慧城市 城市综合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154-02

1 前言

全球范围内飞速前进的城市化步伐,对城市的资源消耗,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支撑未来的发展要求,城市管理者们必须加快创新的步伐,从当前富于挑战性的现实中创造机会,更加智慧地管理、运营整个城市。作为21世纪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技术必然成为这种城市转型中的一个重要支撑。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城市必然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基础,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城市运营的各个环节,以智能的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协同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这正成为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所在。

2 城市管理的涵义

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社会公共管理范畴。现代城市管理主要是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为目标,以市民、企业、能源、环境、城市设施、信息等各种资源为对象,对城市的运行系统做出的规划、建设、监控、管理和服务等活动。

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城市管理既包含了以城市政府为主体的城市管理者依据国家法规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也包含城市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对企业、公民、非政府机构的生产生活所进行的组织、控制、协调行为和活动。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现代城市管理还包含着非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市民等参与城市管理的行为。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一个有效的政府,必然是职能有限的政府,其主要职能有:

(1)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能够方便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大大提高城市的运行和发展效率。

(2)大力保护和优化城市环境,保障城市运行发展与城市环境之间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提供城市基本的安全环境保障。通过打造科学的安全保障体系,使城市广大居民基本安全和生存能够有基本的保障。

(4)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应急处理。现在城市中重大的公共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比如能源危机、、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危机,再加上医疗危机等等。政府在危机的处理上的职能越来越重要。

3 城市管理面临的新挑战与机遇

城市演进到今日,面临的各种挑战越来越多,随着世界大部分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地区,人口膨胀、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现,水、电及交通等关键城市系统也已不堪重负、几近崩溃。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城市系统和运行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令人高兴的是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城市病”正被逐个破解,但是如何整合这些分散的解决方案使城市运转更有效率更智慧,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把目光投向了建设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中,信息技术融入各行各业,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市民享受现代化的便利生活,“智慧城市”将促进城市管理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4 智慧城市对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智慧城市就是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广泛深入应用,信息资源得到的高度整合和深度开发利用,并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城市人民生活的“城市信息化的较高阶段”。

智慧城市对现代城市管理的价值有:

(1)为城市产业发展注入智慧活力。通过信息技术与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对产业发展的贡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促进以智慧服务为特征现代服务业务的形成,使城市经济发展更具“智慧”,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型重要途径。

(2)为城市安全、和谐发展环境打造构建支柱。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安全监管难度逐步加大,交通拥堵、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城市问题进一步凸显。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充分整合应用城市信息资源,从而加强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并改进环境保护监测和控制方法,实现各类资源有效优化配置,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城市打造。

(3)为城市公共服务提供智慧化的手段。 “智慧城市”能够提供智慧化的城市服务手段,有助于推动城市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等城市居民最现实民生问题的解决,使全体居民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真正将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大众。

(4)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在城市管理和辅助政府决策方面,可以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构建数据和信息双向和多向的交流通道,为城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科学的支撑服务,使政府管理和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

5 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

5.1 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定义

无论什么时候,城市管理都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需要将信息不断的输入、筛选、决策、输出、反馈,循环往复。管理的哪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之前,管理者往往缺乏快速、有效地获得信息的途径,致使经常遗漏信息或是获得错误的信息,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因此,要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依托一个一体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是一个自上而下互联互通的精密构架对象包括政府、企业、市民,范围包括信息、业务和城市运行。该平台能推动城市管理行为向跨条线跨部门协同模式明显转变,逐步建立起以信息为核心的新型城市管理服务模式,为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为政府公共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服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基本构成包括:城市中央数据库、跨部门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城市运行综合服务平台和信息资源应用平台。

5.2 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价值

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智慧城市信息枢纽,能够有效促进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避免信息孤岛,同时该平台还为智慧应用和服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统一支撑,城市一体化平台以信息一体化支撑业务一体化,将信息资源共享和智慧应用协同落到实处,平台可以及时准确地采集、分析和处理城市系统各类信息,包括安全、交通、资源环境、能源利用等,整合来自多个城市系统的实时信息,从而以协调合作的方式制定决策方案,并能够快速响应各类事件,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在城市中的整合项目包括城市运行指标监控、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和城市应急事件协同处置等。

5.3 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初步思路

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初步建设思路是:

(1)以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实现城市运行情况信息的有效整合,并能可视化综合互动展现,注意改善和提高市民的服务,最终实现满足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对信息快速集成。

(2)需要搭建一个集广泛信息采集、多维统计分析、智慧应用操作/展示为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智能门户,以支撑城市管理者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宏观管理。同时通过门户可以整合交通、环保、城管等部门原有系统相关功能,进行有效的展示和应用。

(3)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立足点是在不改变各政府部门原有业务系统运行逻辑的前提下,以“关联资源共享、相关应用协同”为主旨,服务部门需求,使相关应用系统有机协同联动起来,实现智慧管理和服务,提高部门业务处理工作的效率效能。“共建共用共享”即是“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立足点,也是建设始终如一的服务目标。

6 智慧城市的发展展望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主动实现城市跨越式和创新式发展的难得机遇。它可以转变政府的行为方式,提高政府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品质。智慧城市在未来几年将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1)促进城镇化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新的宏观政治目标。随着“城镇化”和“美丽中国”等十报告内容的阐释,“城镇化”将逐渐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新的宏观政治目标。

(2)智慧城市建设从“模式之争”转向“特色之争”。未来国内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无论从区域发展、产业前景还是获得上级部门的扶持和关注来看,将都希望最大程度地体现“特色”。

(3)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攻坚方向。信息已经成为第四种资源,对信息有效地平等化共享,将越来越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

(4)惠及民生成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立场。从智慧城市建设来看,智慧民生也将成为一个重要发展主题,并且成为撬动智慧城市建设其他领域的支点。

(5)政府财政资金成为引导,社会资本逐渐成为主导。对智慧城市而言,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只是鼓励和表态,产业资本和个人投资进入才是发展的王道。

参考文献:

[1] 沈明欢.“智慧城市”助力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J].城市观察,2010(3).

[2] 吴建新.以智慧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1(5).

[3] 李晓钢.智慧城市的信息资源规划研究[J].电子政务,2011(4).

[4] 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

[5] Gretchen Vogel,Martin Enserink.Information Sharing:Europe Steps Into the Open With Plans for Electronic Archives.Science[J].2005(4).

篇4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新竹市在高效城市管理、便利民生服务、网络教育平台和旅游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成功。

新竹市智慧城市发展愿景与目标是,将新竹市打造成为兼具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低碳绿能、生态休闲等特色的智慧联网科技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

园区为智慧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新竹市是位于台湾西北部的一个迷你型城市,是台湾高科技人才的集聚地,台湾新竹工业园被公认为亚洲三个主要科学园区当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另两个为日本筑波和韩国大德),产出率非常高。

新竹市是世界集成电路产业重镇之一,鼠标、图像扫描仪产量世界第一,网络卡、终端机和个人电脑产量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2012年,新竹市加入了全球十五大科技城联盟。新竹市工业园区在台湾的科技成果创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980年设立以来,已有近400家高科技企业进驻园区,形成集成电路、电脑及周边配件、通讯、光电、精密机械、生物技术6大产业。

台湾当今10大企业当中有7家来自新竹市,新竹市工业园已经成为全球唯一成功翻版硅谷的科学园。

积极推动智慧应用

新竹市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结合新竹市各方面的资源,聚焦共同场域,发展多元整合应用。其中智慧观光、智能交通、安全监控、节能与安全等是新竹市智慧城市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在智慧观光方面,新竹市采用了导览服务系统,结合NFC和QR code智能标记、触控式数字广告牌及云端运算,提供整合性多功能导览服务。新竹市动物园是台湾三大动物园之一,另外新竹市有数十年的玻璃工艺,动物园导览、玻璃工艺导览为民众提供了非常方便、非常丰富的多媒体导览资讯。

在智慧生活里面,通过无线感知网络(WSN)、物联网技术,提供防盗和火警相关的安全监控服务,包括现场处理、实时通知、紧急通报等服务以及远程监控功能,用户在外地也可以掌控家中的安全及环境信息。

此外,新竹市目前有1500个监视器,如果市民的车子丢失的话,只要输入车牌及车子丢失的地点,系统可以自动找到过去几周这辆车的行踪,还可以找到丢失的车到底在什么地方。

新竹市政府首创结合科技应用、公共服务的市民卡,象征着新竹市智慧城市跨入市民卡时代的新里程到来。市民卡结合悠游卡功能,具有交通工具的刷卡功能,还可提供小额消费电子钱包、乘车、世博台湾馆入馆折扣优惠等,市民还能在四大便利超商及贴有悠游卡图示的店家进行小额付款的消费。未来市民卡将持续延伸应用领域,扩大聪明生活面向,架构智慧城市关键网络。

市民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下的市民身份识别,及便利生活的小额支付工具,提高市民的市政建设参与热情。市民卡为悠游卡二代记名卡,遗失挂失保有原储存额度,在世博台湾馆开幕营运后,享有首次、二次以后入馆折扣优惠。智慧城市专案办公室后续扩展应用项目使市民产生有感回应,例如个人卫生保健之资讯提供、云端帐户开发、免费公车搭乘、活动集点与商家商品优惠专案等。

新竹市持续开发了多元的市政服务,例如结合图书馆借书证、市府活动打卡集点、停车规费缴纳等,增加生活便利。

“三个着力点”建设智慧城市

新竹市民众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智慧的应用,比如在公共汽车站等车时,只需要看看站牌,就可以知道自己距离目的地还有几站,下一班车什么时候到来;在公众场合可以免费无线上网。

新竹市为中小学生开发了云端童书馆电子书数据库,把课本和其他课外读物的内容在网上,学生们通过一部平板计算机就可阅读书籍,老师在网上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这个教育平台备课。

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新竹市成立了推动委员会和项目推动小组办公室,以及科技城市联盟。新竹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以电子化政府、科技化小区以及数字化生活为着力点。

新竹市提供30项业务网络申办服务,建立不动产交易信息服务,提供市民查询本市房地产交易价格信息、不动产中介信息、住宅及不动产信息服务等。

科技化小区主要是构建智能监视录像系统,提供公众场合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整合公交车站牌,设置市区公交车动态信息系统。

数字化生活方面,包括发行敬老爱心卡、推动年长者及身心障碍者健康休闲行动e化效能等。同时,新竹市非常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发了云端童书馆电子书数据库。

LED路灯兼具智慧监控功能

在智慧节能方面,新竹市采用M2M能源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分析资讯,如果资讯的过程跟你过去的使用习惯有异常的话,系统会主动通知,收到这些讯息你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等行动装置,来做主动调控,智慧能源是它发展的重点。

目前,新竹市已展开3年LED路灯示范城市计划,计划在未来3年换装LED路灯,兼具智慧监控路灯的概念,除了提升路灯节能、避免故障外,更能保障民众的安全。

该计划准备把小规模区域如南寮渔港当作智慧监控路灯示范区,以节能宣导教育的性质,逐步推广应用。2012年,新竹市已发包实施“2012年度LED路灯示范城市计划”,工程于6月底完工,更换各主要道路及巷道共7432盏传统耗能水银灯具为LED型式路灯;2013年度计划换装8000盏路灯。

智慧监控路灯采软件平台远距控制系统,可依需求调整单灯或灯组模式,扩充系统功能于路况、交通监控等,目前在国际城市已有布拉格、上海市等装设使用,在夜晚调光、故障预知及漏电回报上非常有成效。

观点

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长春

智慧城市是发展城市的新思维。如数字城市,它的内涵不是一个城市级而是部门级,如数字交通、数字城管。这些电子的、网络的、数据的成果要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发挥作用。但是这些电子的、网络的、数据的成果互相之间形成条块分割,没有打通。这样一个命题有两大缺陷,一个是城市看不到数字城市的建设成果。一个是市民没有享受到数字城市建立的便利性。

篇5

[关键词] 智慧城市;理论模式;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智慧城市的模式是指城市信息化、协同化、智能化的理念指引下,城市各要素自由而又科学组合的架构和图式,主要表现为城市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构建合理、优化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实现目标―制度―组织―个人的有效运筹和协调一致。文章就智慧城市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相关问题进行扼要的探讨。

一、理论模式

城市智慧化的发展是历史、政治、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智慧城市的推进模式主要受到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博弈的制约。从政府与市场的不同组合方式上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和混合型发展模式。

1政府主导型模式。城市政府规定明确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和颁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国际、国内的相关资料要素向城市集中,支持和鼓励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之间形成互动和网络关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引导全社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力量,在哪些金融部发达,风险投资不足的城市可以采用此模式。

2、市场导向型模式。市场导向型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前提下,通过营造城市发展的环境来间接引导智慧人文要素和智慧产业要素向城市集中,建设主体在各自的利益需求和市场竞争压力下,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科技创新,自发地在城市地区形成智慧产业集群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这种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主要来自自下而上的力量,发达工业化国家一般采用此模式。

3、混合式模式。混合型发展模式就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时吸收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建设要素向城市聚集与流动,还需要利用政府的推动力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特别是增大对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科技、知识竞争力的基础投入。城市作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统一体,城市的智慧城市发展需要市场与政府、自发性与目标性等综合力量的推进。从历史实践看,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越来越重视有目的的城市规划的制定,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说明政府导向的城市发展因素在增加;同时,政府导向比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则越来越重视市场导向的因素,以克服政府主导的弊端。因此,长远意义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逐渐趋向混合型发展模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二、实践模式

当前,伴随智慧城市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的实践发展和推进模式也如火如荼,如IMB模式、南京模式、宁波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无锡模式、扬州模式、常州模式等,这里就典型版本作一扼要介绍。

1、新加坡“智慧岛模式”。2002年,新加坡被世界传讯协会授予“智慧城市”的殊荣,见证了新加坡30多年来在城市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巨大进步。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经营和特点有:一是远见,在信息化发展战略上一种有持续的、清晰的愿景和战略眼光;二是执著,政府始终统筹规划,努力克服各种阻力;三是带头,政府身体力行,引导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内的运用和推广;四是整合,做好城市级层面的信息资源集聚,推动政府、社会、企业、国民共同参与、协同作战。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强化值城市的顶层规划与设计,主要政府内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1 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23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常州‘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630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司开林(1979-),男,安徽安庆人,硕士,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智慧城市

]1

2、智慧迪比克模式。2009年11月,IBM在迪比克组建了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并雇佣了1000多名专业人才,致力于充分利用互联网、计算机、传感器、软件等智能系统和通讯技术,把所有资源连接起来(水、电、气、油、交通、金融、社区、公共服务等),为城市提供数字化的测量、探测以及协助,用以指导政府、企业、市民的生产和生活,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损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3、智慧东京模式。其经验和特点主要有:智能交通系统(ITS),包括交通控制中心交通控制中心(路面信息)和车辆信息沟通系统VICS(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中心(车内信息提供),并且建立了“道路-交通-车辆”一体化的智能化推进协会(VERTIS);节能环保建设,推行“白炽灯替换活动”,引入能量利用效率标志系统,把路灯全部换成节能灯,建立地区性冷热水系统,其能源于垃圾焚烧、废水热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

4、智慧首尔模式。首尔U-City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智慧、态合化的服务,主要包括社会福利(U-Care)、文化(U-Fun)、环境(U-Green)、交通(U-Transport)、产业(U-Business)与行政管理(U-Governance)六大领域,并依靠技术成熟度、应用容易度、策略重要性,分析其执行的优先顺序,以实现U-Seoul的愿景目标。

5、智慧阿姆斯特丹模式。其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由四大主题构成:可持续性生活(West Orange项目和Geuzenveld项目);可持续性工作(智能大厦项目);可持续通(Energy Dock项目);可持续性公共空间(气候街道,The Climate Street)。

6、智慧北京模式。北京本着“构建精细智能的城市管理”,打造一流的信息化城市:累计建立了G基站1.8万个,具备20M宽带接入能力的用户超过176万,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已达130万户;网民规模约121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及69.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生产总值达到1242.2亿元;企业上网率达58.3%,尝试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数量超过30%;启动了无线物联数据专网建设;建成国内最好的“三网融合”信息网络;云计算、物联网规模化运行;宽带进一步升级,3G手机网络覆盖无碍;积极推动移动视频传输的无线宽带专网建设,无线城市初具规模。

7、智慧上海模式。上海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杆,“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3G宏基站4300个;集约化信息管线累计铺设5821公里;国际互联网出口贷宽达300Gbps;WLAN天线热点7400个;宽带接入用户达499.2万户;IPIV用户达13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化;CMM/CMMI3级国际认证企业117家;信息服务业上市公司27家,收入超亿元软件企业15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4095.1亿元,等等。十二五规划期间,上海提出“建设国际化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升信息产业信息化水平”来全面推进上海的智能化。

8、智慧内波模式。宁波是第一个政府层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地级市,紧密结合自身的地理优势,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其概括为“十六三”体系: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即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智慧能源、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安居和智慧文化服务;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即网络数据、软件研发推广、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服务业示范推广、农业示范推广和智慧企业总部;三项基础设施,即泛在化的信息网络、三网融合和信息安全。

总之,智慧城市的崛起是全球城市构造和升级的理想愿景,其理论预设和顶层设计还在深入探讨中。在智慧城市“有规划的社会变迁”中,本文仅涉猎智慧城市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而这些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还在变奏之中,并没有一个终极的“定型”,该原理和特点要根据民族国家、地理资源、发展方位、城市精神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城市“信息化、协同化、智慧化”运动突飞猛进的当下,中国城市的推陈出新应充分彰显科技能动和时代个性的的正能量,保留城市历史精华和底蕴,探寻传统与现代契合的资源优势,才能在全球性的智慧城市竞赛中拔得头筹、创造未来。

篇6

2012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历时两年编制的《“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获得了国务院批复。规划全面总结分析了近十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和问题。《规划》别强调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了“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需求主导,强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突出建设效能”,在基本原则处又再次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布实施,试点先行”。2012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规划》推进的宣贯会上部署了以顶层设计为导向的《规划》推进策略。

推动电子政务顶层设计

在党的“十”会议精神的指引下,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电子政务更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力手段。而面临政府体制、机制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唯有顶层设计才是破解障碍的良方。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试点的广东佛山五区,2012年在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行政审批事权的政府文件中,指出了以电子政务为手段、以顶层设计为方法的路线方针。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的是公众服务满意度的提高,打破政府职能部门边界,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这也是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顶层设计为电子政务支招

2012年是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深入、发展迅猛的一年,多个地方政府按照规划或行动纲要,纷纷推进了顶层设计的实际工作,特别是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第一梯队的北京、天津、武汉、广州等地。2012年3月,北京市经信委发出了《关于开展“智慧北京”顶层设计的通知》,并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陆续拟定了《“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总则》、《“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全面展开了对领域、部门和区县等的顶层设计工作。2012年3月,天津市正式对外公布了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方案,全面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方案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电子政务中的实际应用为顶层设计提供了可行方案。2012年9月,海南省启动了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工作,其中围绕着政务基础设施共用、信息资源共用等关键性技术难题,提出了基于顶层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电子政务的“顶层”是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管理与协调,而“设计”是需要有成熟的技术予以落地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找到了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技术保障。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展望

我国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理念的引进吸收与实践的探索尝试阶段。但随着政策、环境、服务、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未来顶层设计必将日益深化,并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顶层设计方法论体系,成为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理念。

电子政务法律环境将日趋成熟和完备,为顶层设计提供根本的保障。对比研究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发展过程,也多是在相关法律出台之后,强制性推动了国家级政府职能机构和地方政府等的顶层设计。未来,我国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必将伴随着政策和环境的不断完善加快发展的步伐。

篇7

一、 智慧企业简析

“智慧企业”指的是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充分的利用当前的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的新技术,对企业的运营方式进行改革,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有效率,更加适应当前的网络时展趋势。“智慧企业”的建设也包括了工业转型,从传统的工业制造转变到新的工业同网络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模式,从而敏捷、快速的对市场做出反应,以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从而迅速的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获得发展。“智慧企业”的建设概念是体现在企业经营中的各个方面的,比如企业的决策、企业领导者与公司员工的沟通等等。一个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判断是否准确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在当前外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背景下,一个企业决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这种感知的敏感度至关重要。在“智慧企业”的建设中,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的敏感度正是“智慧企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以网络信息技术等信息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一种对企业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变化的感应信息系统,迅速的感知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评价,将这些信息和评价结果反馈给企业的决策层,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最基础的信息来源和判断依据,从而帮助企业决策层做出科学、严谨、正确的决策。“智慧企业”对于企业经营改革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它一些方面,但是归纳起来都是为了企业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公司的经营方式做出相应的改革,以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的智能化,也就是所谓的“智慧”,以此在当前的网络时代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 智慧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1.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网络信息技术自出现以来发展至今,其发展速度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在当前,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网络技术发展也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在各个行业里也获得了很大的应用。“智慧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是依赖于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的网络技术,比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的新技术,也是建设“智慧企业”的新机遇,这些新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也是建设“智慧企业”的有利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普遍有这种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革企业经营活动的需求,但是一些应用仍是比较零散,不能做到系统化的改革,对于一些新技术也不是很了解。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就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机遇,能够给企业的改革发展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将是充分利用了当前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对企业的改革提供系统化的改革方案。以此使企业在网络时代里得到新技术发展的收益,更加有力的建设完善的“智慧城市”,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

2.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企业而言,在当前的经济市场环境下,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如何在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找到立足之地,并且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是每一家企业所关注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基于网络时代的来临,建设“智慧企业”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无法阻挡的。“智慧企业”的发展将是企业在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获得突围的一个出路,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情形变化快速,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已经很难适应这种市场发展情况,特别是针对一些传统行业领域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对于企业而言,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改革需求可能没有这么急迫,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市场竞争压力日趋增大,企业为了获得发展的突围就必须进行主动的改革。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智慧企业”的建设,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本质的改革,充分的利用好当前的新技术,就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诉求,也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我国企业的发展同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同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相适应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否则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我国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的企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些成功的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抓住了发展机遇而成功的。但是随着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我国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这种经济压力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众多企业也纷纷感受到了这种经济压力。基于此,我国政府不断的进行经济宏观调控,正是为了利用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这一时期进行经济转型,这一决策可谓是极为明智的。在我国实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要求是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给企业提出的改革要求。如何将我国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变成创造大国不仅仅是政府要求的,也是企业需要进行重视和努力的。只有适应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企业才会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这也是企业主动建设“智慧企业”的重要原因。

三、 建设智慧企业的措施

1.加强企业对智慧企业的认识。要建设“智慧企业”,就要加强企业的认识,也就是对“智慧企业”的内涵和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建设“智慧企业”对于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增强企业对于“智慧企业”的认识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进行培训,组织企业领导和员工进行学习,尤其是学习一些国外较为成功的“智慧企业”案例。其次,在进行加强企业对“智慧企业”的认识过程中,对企业领导的宣传和培训将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而作为企业领导,更应该去主动的学习、认识这些新技术,认识到这些网络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而对于企业员工的宣传和培训则是为了提高建设“智慧企业”的执行力,这将是建设“智慧企业”获得良好成果的基础。

2.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建设“智慧企业”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成功,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因此在建设“智慧企业”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也负有必要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成功转型,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对“智慧企业”的建设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引导,特别是针对我国国企占据国民经济主要地位的特殊经济构成,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国企的“智慧企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其它企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必要的引导作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工作将会在我国企业建设“智慧企业”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可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经济转型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提出变革的要求,使得企业认识到在网络时代里,进行“智慧企业”建设的必要性,二是政府部门对于企业进行宣传工作,这也是易于开展引导工作的方式。

3.储备建设智慧企业的人才。应当了解的是,我国建设“智慧企业”的过程将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绝不是短期内能取得效果的,而且目前我国建设“智慧企业”只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未来将会有一个较长的建设时期。“智慧企业”的建设较为依赖网络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因此也就比较依赖这方面的相关人才,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足够重视。对于企业而言,要进行“智慧企业”的建设,就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为这将是新科技革命与传统行业的对撞和结合,要想获得较好的改革效果,就必然离不开新技术人才的支持,特别是能够对这种传统行业与新技术结合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的人才,这将是未来企业在建设“智慧企业”过程中必需的一环。基于此,企业从自身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就必须要进行相关人才的储备,而人才也将是企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对于政府来说,为了适应建设“智慧企业”的大趋势,也应该加强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这就需要高校和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配合,来共同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在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基础上,增强与企业结合,或者说与建设“智慧企业”结合的实用性,这也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一个很好出路。

篇8

关键词:智慧排水;物联网;监测网络;模型仿真

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证城市正常运行、保护环境和城市减灾等功能[1]。重庆城市排水面临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及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等规划推进力度增强、“云物移大智”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提高运营决策效率需求更加急迫的发展环境,需要利用智慧排水建设提升城市韧性,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重庆地域特色的智慧城市。重庆市住建委于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截至2025年,排水管网的发展重点为“物联网+智慧排水”。为进一步建立独具重庆特色的集约高效的智慧排水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排水系统搭建成为行业近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文章总结重庆市主城区排水现状,分析排水系统建设需求,提出智慧排水系统建设重点,为其他区域的智慧排水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1重庆市主城区排水系统现状

1.1降雨时间、空间特征差异明显

重庆属于多雨地区,受地形条件和西南低涡影响,易发生短时强降水,具有雨峰靠前、雨型急促等特征,易发生内涝。重庆市超过80%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夏季降水量最多,时空特征差异明显[2]。重庆市降雨大致呈现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趋势,短时强降雨的高频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北部,空间特征差异明显。

1.2地形起伏大、地貌复杂

根据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统计数据,分析主城区土地利用的坡度分布特征发现,高强度土地开发主要集中在平坦和缓坡区域,低强度土地开发主要集中在陡坡区域,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坡度0~6°的较平坦和缓坡区域[3]。重庆市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较破碎且起伏大,道路重力流排水系统无法集中排放,导致主城区排水系统呈分散、割裂特征。

1.3下垫面污染负荷较高

重庆地形具有起伏大、产流快、冲刷强的特点,暴雨径流下,流域产汇流水文过程迅速发生、迅速消退的特征更加明显,暴雨初期的下垫面冲刷效应更显著。相似的降雨条件下,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交通干道降雨径流携带TSS和COD污染负荷的比例比提高16%、22%[4]。

1.4排水系统管理需优化

城市排水管道建设方面,主城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达13.94km/km2、污水处理率达98.17%,处于全国较为领先水平[5]。管道运维管理方面,市级层面主城区域已建成重庆市排水防涝大数据中心,沙坪坝和两江新区已建成智慧管理平台,其他区域处于积极建设阶段。现状建设条件下,可能存在发生城市排水不畅、雨污混流等问题。(1)排水管网运维能力需提高。目前,管网检测、漏损修复、普查等工作难以满足运维需求。缺乏预警机制,管理人员对潜在的管网问题难以提前发现和预警,难以实现管网的动态监测,无法预测并及时控制潜在风险。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维护管理的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考核原则需要进一步完善。(2)排水管网系统管理有待加强。规划建设、运维管理等方面,排水系统未充分考虑“一张网”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市场机制运用不充分造成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管水平与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3)排水感知体系亟须健全。大部分排水管线暗敷于地下,可以通过排水管网数据库掌握其结构状况和功能状况等静态信息,但还无法直观掌握其实时运行状况,如运行水位、流量、水质指标等。(4)平台建设需实现“数字化”到“智慧化”。智慧管网平台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分析和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无人值守泵站改造过程中,原有调度中心不满足三级调度指挥要求。智慧管网平台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能力有待提高。

2重庆市智慧排水系统建设需求

智慧排水建设程度是评价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上海、广州及深圳等城市均已建成排水信息管理系统。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影响,重庆市排水系统十分复杂,对智慧排水系统的建设需求更迫切。

2.1系统构建背景分析

2012年至“十四五”期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陆续印发倡导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策略,内容涉及智能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内容。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科学合理的重庆排水系统,出台了推进智慧排水的文件。2021年3月,市住建委《2021年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要点》,强调加快“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建设,推进重庆市排水系统管理由经验管理、人工管理向智慧化管理转变。

2.2支持重庆市排水行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35年,与2019年相比,重庆雨污水干管长度分别增加54.4%、45.7%,排水系统的发展逐渐由“量多”转向“质高”。排水系统逐步实现可持续运营,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实现排水管网精细化管理,在“厂-网-体化”的基础上,实现“源-网-厂-河”的系统化运作,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3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

重庆市需要建成面向水务管理人员及公众的统一服务体系,建设排水信息门户网站、智慧排水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以及排水决策服务子系统,促成管理高效化、科学化、信息透明化。同时,需充分考虑智慧城市与其他水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平台的对接,实现城市智慧水务的综合调度和统一指挥及信息共享。

3重庆市智慧排水系统构建重点

3.1完善排水系统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是智慧排水系统感知层的核心,能够获取城市排水系统中的信息,实现智慧排水的全面感知识别、信息获取和采集,为智慧排水系统的运行维护、预警决策及规划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撑。监测网络系统总体设计需充分考虑重庆市山地城市排水系统特点,结合区域现状情况设计[6-7]。重庆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较为破碎且起伏大,重力流排水系统无法集中排放,排水系统割裂;地形起伏大导致排水管道敷设方式多种多样,架空敷设方式较常见,部分地下管道埋深大,使提升泵站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多变导致“大挖大填”现象,排水管道在竖向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城市道路纵坡大,陡坎梯道多,排水管渠系统流速及上下游落差大,跌水、消能构筑物应用多,雨峰靠前、雨型急促,短时易形成暴雨或强降雨,使排水系统压力大。基于重庆城市排水系统的特点,智慧排水监测网络布置、数据感知获取与平原地区存在较大差异。重庆排水系统较为割裂,监测网络呈现空间分散、种类繁多的特点,布点复杂;与埋地敷设相比,管道架空的检修较为困难,存在管道不均匀沉降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管道错位、污水外漏现象,管道架空敷设、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处需增加监测布点;跌水、消能检查井在重庆应用广泛,管道内水流冲击大时,易形成沉积,跌水、消能构筑物处应增加监测布点;排水系统的隧道、涵洞多,管道低处易产生积水,隧道在暴雨季节易发生内涝,关键隧道、涵洞处应增加监测布点。重庆主城区面积广、子流域多、排水分区复杂、管理体制多元化,排水监测网络布设宜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区分工负责”的建设模式。完善主城区排水系统监测网络,可以一定限度地解决主城区雨污混流、溢流污染等问题,是持续深化重庆市污水提质增效、厂网一体的重要途径。

3.2排水系统模型仿真

结合重庆市的地形特点、长江和嘉陵江防洪堤的总体布置,排水系统模型以主城区5个排水组团为边界,可以划分为72个子流域,流域总面积5882.88km2。各区的排水系统模型在遵循“共享与标准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各自建设,避免形成各区系统相互剥离、数据库标准不统一的局面。获取各区的基础监测数据,梳理确定各片区主要污染负荷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流域内排水管网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污染源、排水系统(网-站-厂)与受纳水系间的空间拓扑关系,从而确定主城区排水系统“产-汇-排”的路径。同时,通过模拟运算对各种规划条件、情景工况下不同方案的预期结果进行快速反映和评估,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4结语

智慧排水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通过构建智慧排水系统,实现城市排水“一张网”、运行维护高效化、预警决策智能化、规划建设更优化及行政管理集约化,可为重庆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提升气候变化抵抗能力、加强重大公共事件等外部冲击韧性提供技术支撑。社会科技处于快速更新迭代阶段,重庆市智慧排水系统的建设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江楠,张万辉,马扬,等.城市排水管网信息数据库与智慧排水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1,28(4):56-60.

[2]陈鹏,周盈颖,冯萍,等.重庆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进展,2021,11(2):39-45.

[3]周启刚,陈丹.重庆山地都市区土地利用地形特征分异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3):86-91.

[4]何强,潘伟亮,王书敏,等.山地城市典型硬化下垫面暴雨径流初期冲刷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4):959-964.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6]曹文娟.山地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2):91-93,103,113.

篇9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建设;矛盾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测绘科学不是空穴而来的,它的出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现实进步而有了不断的发展。测绘原本是一门单独的几何学科,但在信息化发展的现实社会中,它已然不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而是地理信息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组织部分,同时,以3S为关键科学技术特点的地理信息事业已成为一个重要性的战略产业。为此,对测绘地理信息的建设是非常急切要解决的事情,纵使在建设过程当中潜在很多的矛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加以努力的去分析解决,我们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会建设得日益强大。

想要做好城市建设,与之规划与设计分不开的,要搞好规划、征地、设计、建设,不能没有基础比例尺的地形图和测量数据。然而这种测量数据和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图一定要非常的准确、详细、现势性强的数据和图件。这种测量数据和地形图,就是最根本的基础地理信息,也是当前城市建设中一个最为基础性的关键方面。

1 测绘信息的重要性

我们在加快城市化建设,加快各类工业区、经济区、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在建设之初往往对基础地理信息重要性和测绘技术保障矛盾了解不多,并且也了解不深,对其重要性认识更加是非常不足,因此,往往潜在重项目引进立项,重有形建设,而轻设计规划、更轻基础测绘的状况。特别是在城市新区建设中、在组建开发区、工业区之初,由于急于上项目,对测绘方面,总认为只要有张地形图就好,不管它是新图还是旧图,不管其成图精度、可靠性如何。甚至没有地形图就先拼凑一下,先上了项目再说。孰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可靠的基础,怎能保证整个建设期间和建设完成后的运行不潜在极为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对测绘地理信息进行必要的建设。

我国《测绘法》指出:测绘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近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并日益与测绘专业技术相融汇,测绘科技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已不再只局限于“测量”和“制图”等简单的单一学科,而是包括地理和空间信息的获取、汇总、分析、处理、资料录用等程序,形成数据库、软件智能人性化产品、分发及利用的综合性学科。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显然已经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和信息来源,同时为城市建设、城市交通、通信、城市规划、市民生活等方面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可以说确实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关键作用。

2 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潜在的矛盾

2.1经费矛盾

城市的开发建设,常遇到的是经费不足。特别是建设初期百事待兴,经费十分有限,一方面到处挖掘和努力争取资金,另一方面处处节约开支,总体建设要设计,要规划,要测绘,对于测绘地理信息建设这一块,尽管是基础的基础,但毕竟相对而言“看不见、摸不着”,再加上我们负责建设的行政领导有时对测绘地理信息建设的保障方面了解不深,认识不足,往往在测绘经费投入方面严重不足。这样势必使得规划、设计、征地、建设建立在基础测绘相对极为薄弱的基础上进行。例如,需要测绘更新地形图时却用很旧的地形图进行修修补补;需要进行整体控制测量并与国家坐标系统联系时,却采用任意坐标系统简单地进行控制测量,甚至没做控制测量;需要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详规设计时,却采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粗略放大替代;需要正规的、有资质有质量保证的测绘队伍测量,却聘请一些费用较便宜的杂牌挂靠的测绘队伍去测量,质量难以保证。凡此种种,实质上使得建设基础建立在松软不牢靠的沙地上。

2.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源与更新矛盾

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信息快速更新是保持信息系统现势性的关键,如果系统的信息保持不变,系统会老化,提供系统误导的信息数据,甚至会失去生命力。因此,保持系统的现势性是关系到它持续发展的矛盾。当前,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更新矛盾已成为系统建设的核心矛盾。要解决更新矛盾,作为测绘部门来说,就要明确更新策略,采用什么样策略才能保证信息现势性。在这方面各个城市都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认为可采用以下三种策略来制定更新策略:

2.2.1 数据源与更新服务网络的建立。充分利用退休测绘人力资源或利用城市中的各办事处的城管或规划员,对本管辖区域内的房屋、道路等地形要素监视(巡视),发现变化,通知测绘院立即更新,以此来建立数据源与更新服务网络;

2.2.2 区域性小面积的更新。各城市都有一支专业的测绘队伍满足城市基础建设的需求,可通过工程测量和竣工测量,实现区域性小面积的更新;

2.2.3 常规的大规模更新。由于现在已是数据产品,原来的模拟图的更新策略很难满足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要想满足城市管理的需求,做好服务,就应制定与数字产品相适应的更新策略。

2.3 可持续发展矛盾

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数据服务中建立自身造血机能,就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人们都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服务的逐步产业化也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服务产业化的核心是服务有偿化,服务有偿化可以使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自身造血机能,逐步的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2.4海量数据存储矛盾

随着“4D”产品的生产,数据量会愈来愈大,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的海量数据存储矛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磁盘阵列和大容量的磁带库,在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可采用硬盘和磁带,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和备份。

2.5重视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的安全矛盾

测绘地理信息建设中的安全矛盾主要是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重点是防病毒、防黑客人侵,一般都采用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等措施来保证安全。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防黑客入侵,防黑客人侵不但要防外部黑客入侵,还要防内部黑客入侵,一般人对外部黑客防范比较重视,但对要防内部黑客入侵防范都不太重视,我们认为内部黑客一旦入侵比外部黑客入侵更危险,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在购置防火墙时,一定要考虑有防内部黑客的功能。

3 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要抓住机遇

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得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前所未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的旺盛需求也是前所未有。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建设数字城市等多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副总理专程视察指导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并宣布国家测绘局更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法制办等部门加大了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各地党委政府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显著提高。这些都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设智慧地球、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必须有赖于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等,都需要准确、丰富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4 结束语

城市是一个地区之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源地,在整体的经济社会进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性的作用。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中,一定要提升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推动城镇化进程。然而加快城市建设发展,往往与科学的计策紧密联系。要做到科学决策,又与高水准的可执行性探究和整体规划分不开;而高水准的可执行性探究和整体规划与建设是紧密相连的,这就是基础地理信息及测绘技术保障。所以,及时有效的解决绘测地理信息技术建设中潜在的矛盾对于今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非常关键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东轮,杜法亮. 地理信息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A]. 科技资讯, 2011(2)

篇10

关键词: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对策

园林绿化管理是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作用的关键,而园林绿化水平则是企业单位文明指数的重要表现。因此,企业单位的园林绿化管理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目前在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园林绿化管理中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势必会对企业单位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做好企业单位的园林绿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有必要对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鉴于此,本文以广东湛江供电局为研究对象,对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以期通过不断更新园林绿化管理理念,提高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为我国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做好企业单位的园林绿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从而推进绿色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1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广东湛江供电局在园林绿化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园林绿化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与提升,但是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1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完善

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在广东湛江供电局仅仅是作为一项基本的服务工作,并未纳入到广东湛江供电局企业规划中,也没有建立专门的考核、监督体制。加上,广东湛江供电对园林绿化的监管体制薄弱,导致广东湛江供电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1]。此外,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中存在协调性、统一性不强的问题,各职能部门无法将其综合协调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由于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性,相关职能部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使得随意伐木毁绿、侵占园林绿地的类似现象层出不穷,造成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

1.2园林绿化布局规划不科学

园林绿化布局规划不科学是影响广东湛江供电局在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提高中的重要原因。首先,广东湛江供电局在进行园林绿化规划的过程当中,对于绿地的预留面积相对不足,现有园林绿化存在面积小、标准低、质量不高的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大面积的绿化景观十分缺乏。其次,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规划中,过于重视草坪的规划,对高大乔木的栽培则相对较少。事实上,在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应该实行灌、乔相结合的复层生态群落,倾向选择偏重花色的树种,形成有机结合的复合生态群落。最后,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规划存在不科学的现象,过于追求风格统一和独特的特色,园林植物依靠移植的占大部分,自然种植的植物种类较少,忽视了生态规律,对园林绿化布局规划缺乏长远思考,阻碍了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布局的进程和效益[2]。

1.3园林绿化意识淡薄

广东湛江供电局对园林绿化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念,对园林绿化管理的认知程度不高,这是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不顺畅的又一主要原因。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中并未做到从市民及职工要求出发,是在破坏自然绿色的基础上构造的“人造景观”,过度强调绿化覆盖率,盲目追求绿化所带来的短时景观效益,对生态效益没有做到足够重视,忽视了生态规律,严重破坏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协调性和完整性。由于园林绿化意识淡薄,广东湛江供电局工作人员对园林绿化管理的重要性也缺乏重视,将园林绿化管理内容局限在种草种树方面,没有对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形成全面、系统性的认识,导致园林绿化规划中存在园林绿化植物正常生长习性与气候不符,新型栽培技术应用较少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园林绿化中苗木死亡,影响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的对策

通过分析可知,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于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完善,园林绿化布局规划不科学,园林绿化意识淡薄等,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完善。

2.1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

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作用,做好本职工作,并且制定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规章制度,并根据相关指示,做好园林绿化管理的监督工作。其次,广东湛江供电局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要在各部门的参与之下,制定完善的园林绿化管理方案,确保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考。再次,政府和广东湛江供电局要通力合作,拓宽园林绿化管理和维护的资金渠道,从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事业的特点及性质出发,加大政府对园林绿化管理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确保园林绿化管理中的部分资金来源稳定。广东湛江供电局也要加强对园林绿化管理的成本投入,实现最低成本下园林绿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3]。

2.2强化园林绿化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深化园林绿化的整体性规划,加强园林绿化工作的可控性和实操性,将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纳入广东湛江供电局总体规划中,完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流程,开发和创新园林绿化技术,加强园林绿化工作的组织建设,将园林绿化管理总体规划落实到各个环节中,不断加强对园林绿化建成区域当中指标的控制。其次,对广东湛江供电局的园林绿化规划面积和范围进行合理设计,并且在严格控制范围内完善园林绿化方案,严格把控绿化面积不能达到标准的相关项目,可以对绿化用地赋之予垄断式管理的模式,确保园林绿化前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最后,将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都应该明确其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的任务和职责,使员工真正成为园林绿化管理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同时,将园林绿化管理作为考核员工绩效的指标,确保员工能够以主人公的身份落实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每一项任务,将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切实的落到实处,确保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有效性[4]。

2.3提升园林绿化管理理念

意识是做好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提升园林绿化管理理念,才能正确认识广东湛江供电局林绿化管理工作,这也是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在提升园林绿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推进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广东湛江供电局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和推广,定期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让每个员工树立正确的园林绿化管理理念,进而为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贡献每一份力量,为广东湛江供电局园林绿化管理积极效用的全面发挥奠定有力的基础。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企业单位迫切需要探索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园林绿化管理的新方法。实践也证明,现代化的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对于加强我国城市基本设施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广东湛江供电局在园林绿化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完善,园林绿化布局规划不科学,园林绿化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也是我国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最终立足企业单位发展实际,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健全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强化园林绿化的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企业单位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提高企业单位综合竞争力,为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张铁柱.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外资,2013,(7).

[2]齐德鑫.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的探讨与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

[3]郑建.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