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体工程学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体工程学报告

篇1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人体工程学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它主要服务于实用艺术,为提高事物的使用功效和舒适度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科技成分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的增大,人体工程学已成为实用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环境艺术、城市雕塑、工业设计等学科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工程性的特点,需要相关工科知识的有力支持,才能办得更具特色,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需求。因此这门课程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是否能顺利展开,帮助学生在具体课题的设计当中将艺术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对相应的设计理论课也起到示范作用。

人体工程学课程的内容对艺术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

⑵ 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⑶ 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

⑷ 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如何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正确理解人体工程学的内涵,并将该课程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设计项目当中,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专业教师共同探讨重要的课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陈旧,缺乏针对性

人体工程学是从工程技术类科学延伸到设计领域的,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原理、公式和数据,相对比较枯燥,特别是对艺术类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头疼的课。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在人体工程学教学时还是采取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灌输 +课终闭卷考试 ”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普遍有厌学心理,虽然靠在考前死记硬背都能基本过关 ,但考过之后很快就忘记。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真正在后续的各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中具体应用本学科的知识,导致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严重脱节。

2.人体工程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往往和社会实际脱节,难以使学生从现实层面了解课程内容

人体工程学的实践课程大都基于课堂练习及在实验室训练等这些表面的“实践”方式,忽略了学生参与和直接动手的生产实践环节,从而使课题的解决方法单一、与社会实际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快速适应社会对综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高要求。

二、主要教学方法的探讨

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①.重视设计实践教学

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目前的教育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个人动手实践的模式居多。根据现实需要,教师也可挑选网上设计招标项目,如家具、展厅或环境小品的设计等,让学生自组团队,设计投标,当然教师也可虚拟课题进行。在这种实战或模拟的互动教学中,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并且了解哪方面欠缺,为以后自学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②.合理运用多媒体

在课件的设计上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将繁杂枯燥的理论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图表,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如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将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表现出来,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并用,利用多种信息渠道, 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③.结合案例进行讲授

为了使学生在具体的设计中能更好地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更好地理解其使用范围和应用方法,在教学中就应注重运用丰富、典型的案例进行阐释,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评析、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工程学和本专业的关系,学会进行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设计。例如,在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这一章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各个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范围及应用场景,除了选择书中介绍的案例外,还参考了大量和艺术设计相关的案例,特别是大量的人体测量数据与环境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关系,像室内展厅设计中的空间设计、展具设计等,就会涉及到身高、立姿双手上举高、眼高的相关尺寸等。

2.灵活进行课程设计

虽然人体工程学是理论课程,但是它的作业最好要求学生以简单的设计形式来完成,或者开设相应的课程设计进行辅助教学。

①.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重新理解,本课程设计了一次调研报告:“用人体工程学眼光去审视我们的校园环境”,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从室外环境景观——寝室、教室、绘图室、阅览室等——坐具、寝具、文具等三个角度,去发现现实生活和校园环境当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问题。此次作业可随着课程章节内容的展开逐步进行调研及资料的搜集,重点在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学生通过调查分析汇总以后,不但加深了对人体工程学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养成。学生将报告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陈述,不同的案例及每个学生的思考都能得到共享,加深了大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②.小课题的设计

本课程安排了一次小课题设计“工作椅设计”,根据人体尺寸依据及椅子设计原则,分析目前学生用椅的缺点,设计一种适合学生用的椅子。作业提交内容包括效果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及设计说明。课题主要是对人体尺寸测量章节内容所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训练使学生重点掌握椅类家具(休闲椅、工作椅)基本尺寸规律,座面、椅背的倾斜角度及其弯曲曲率规律。养成整体匹配意识,亦即尺寸、倾斜度、曲率的整体配合规律。最后通过作业的展示及点评, 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③.大课题的设计

大课题设计既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又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小型空间设计作为设计题目,如居室设计、书房设计、小酒吧设计、小办公环境设计或专卖店设计等,制定完整的任务书,要求根据空间功能恰当地分割空间、布置和营造空间,尺寸处理要满足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其中的家具及用具设计要以人的舒适使用为宜,并将设计意图以效果图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课题的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人体工程学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各个方面,所以用作设计实践非常适合。

三、结语

在人体工程学的教学中,尤其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如果仍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的效果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系统地给传授学生人体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作为主讲教师还要灵活进行课程设计的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碧娟·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科技信息,2009,(24)

2. 吕天娥·浅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人体工程学教学[J]·艺术与设计,2008,(08)

篇2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人体解剖生理学;医工结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082-03

一、引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学。在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信息工程等工科专业中,它是医学基础类课程,也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医学工程等工科专业是交叉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层次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解决医学中的相关问题。因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需要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工科专业的学生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是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也是后续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系统建模与仿真、医疗仪器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医学基础。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现医工结合的交叉点,促进学生围绕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方向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工作。

二、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中《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多在工科院校和医学院校中开设,由于这一专业学科交叉的特殊性,在培养模式方面容易出现偏重于工科或偏重于医科的现象,没有真正体现出医学工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此外,在这些专业中,其医学基础课程和工科专业课程独立开设,尤其是所开设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学科独立性较强,存在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专业课教学相互脱节的问题。进一步分析这些专业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发现,作为医学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涉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等几门课程,内容体量大、理论性强,然而课时方面却基本要求在一个学期内的几十个学时内完成该课程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高效、高品质地完成大体量的教学内容,达到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工结合专业对该课程的知识要求,是《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现有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方法研究大多是在生命科学专业和医学临床专业中开展,而在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工结合专业中,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仅有少数教学研究开展。作为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在这些专业中应该如何开展教学?如何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如何体现学科交叉特点?实际的教学工作急需有新方法的探索。因此,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对医工结合专业的培养质量提高有帮助,同时,也是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所在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在工科院校背景中开设的,依托工科背景,在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师资条件和实验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然而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存在医学学科基础薄弱,教学改革之前教学模式传统、单一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突出生物医学工程的工科特色和学科交叉特点。更为突出的问题是,这种沿袭传统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在工科院校中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负担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服务专业建设为出发点,提出开展具有工科专业特色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分别从课程内容选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验和实践环节结合以及改革考核模式等方面开展。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突出医工结合专业特色

以生理系统为框架整理课程内容,开展以生理系统为单元的专题教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在该课程中,细胞基本生理功能尤其是生物电的生理机制、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章节是重点和难点,其中的心电、脑电、肌电与生物医学工程重要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这些章节的教学会重点讲解,内容包括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相关的工程应用;而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等章节内容系统性较强,相对容易理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方式设计采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把章节的内容梗概在课堂上讲解,具体内容布置学生课下自学,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学报告,这样区别分配授课时间,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也解决了课程体量大而课时少的矛盾。

为更好地服务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整理、添加与工程应用和医学临床相关的内容,比如,在讲解循环系统时增加对血管支架、人工瓣膜、人工起搏器等生物医学工程材料、仪器工作原理的介绍,同时结合生理功能的原理给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比如,“更换人工起搏器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关闭起搏器,而是要逐步减慢人工起搏器的搏动频率?”;再如,在泌尿系统的教学中,在讲解肾单位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尿液是如何产生的?临床使用的人工透析机是如何工作的?”等问题,启发学生关注这些医工结合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并在课堂讨论时给出自己的观点。这些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以后《医疗仪器》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建立了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寻找医工结合的交叉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结合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公开课等视频资源把优势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是宝贵的学习资源,《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网络视频公开课、课程相关专题纪录片及文献数据库等资源,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弥补了《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内容体量大而课时有限的矛盾。我校图书馆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公开课视频,比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网络公开课程,斯坦福大学的《人体解剖学》课程,香港中文大学《语言与大脑》视频公开课,杜克大学的《人体生理学导论》等等,这些课程由资深的专家教授进行全程教学,内容清晰、详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进度介绍这些视频公开课给学生课下自学,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会组织学生对自学情况做简要的讨论和总结。此外,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纪录片也对课程教学做了很好的补充,这些影片由专业团队拍摄,案例丰富,制作精美,观赏性强,学生被纪录片内容吸引的同时,也激发了课程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睡眠功能时,链接《人体奥秘》睡眠专题的记录片,片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对睡眠过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睡眠功能和研究现状有深入了解,教师针对纪录片中涉及的重要生理学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睡眠对人体是必须的?”、“快速眼动睡眠和记忆有什么联系?”等等,通过这些环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三)重视实验环节教学

该课程配套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注意理论教学和实验环节的配合和衔接,开设的实验都涉及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比如,生物电部分是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围绕生物电内容设置了神经肌肉电生理、大鼠心电图描记、大鼠运动感觉皮层脑电信号的获取、人体脑电图描记等四个实验,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生物电,并通过生理信号分析系统对获取的生物电信号进行分析,实验中教师提出思考题,比如“如何获得好的心电图描记?”,这些实验操作和思考题将启发学生深入的认识生物电,为以后学习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专业课打下了基础。这些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逐步建立和后续专业课的联系。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完善考评体系,由以往对知识点的考查为重心转为以能力考查为重心,从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评价结合为主转变。考核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增大平时成绩比例来改变考核构成,如平时作业(主要是章节重点内容的训练等)占15%、专题讨论表现占15%、自学模块表现(以讨论和读书报告形式体现)占15%,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占5%。减少闭卷考试中固定答案的题目、增加主观题目的分值等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50%,重点考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并且,把这种考核模式在开课之初就对学生明确指出,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从而把考试也作为教学的手段之一。

四、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展望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发现,注重医工结合、突出工科专业特色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专业基础有很大帮助,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会更加注重《人体解剖生理学》与工程应用和医学临床现象的结合,突出医工结合特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具有工科专业特色的医学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索。此外,目前尚未见有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工结合专业专用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结合正在开展的这种面向工科专业的医学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收集整理相关的课程资料和各类教学模块的内容,尝试编写面向工科专业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既是对我们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的归纳和总结,更希望能对医工结合专业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丰富和补充。

参考文献:

[1]岳利民,崔慧先.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董秀珍.生物医学工程学导论[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旭,刘志成,陈安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的改革与实践[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7.

[4]陈超敏,周凌宏,龚剑,冯晓刚,陈光杰.新时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

[5]王凤丽.五年制高职医药学校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6]徐燕,朱娟霞.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探讨[J].医学信息2008,21(11).

[7]刘书朋.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体会[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4).

[8]白燕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5).

篇3

【关键词】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工业工程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组织,在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的同时,提高效率、缩减开支、降低管理成本。因此,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作为一项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在我国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发展及存在问题

(一)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指以生产公共产品和提供公益服务为目标的非营利机构,包括政府、学校、医院等部门。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公共组织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公共组织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有两个基本作用:(1)评价和考核功能,即通过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断,对公共组织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2)改善和提高的功能,即在绩效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对公共组织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提高公共组织运行的效率,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出水平和产出质量的目标。

(二)国内外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公共组织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和组织结构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公共组织运行低效率的问题日趋严重,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社会现实导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行了一场被人们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政府改革。

这场改革使绩效管理与评估、成本与效率观念、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在政府等公共组织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从90年代初期以来,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专著和论文,如关于公共部门的标杆理论、无缝隙政府、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和公共组织行为理论等,对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理论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我国学者在研究西方绩效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公共组织的特点,对公共组织绩效管理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例如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卓越提出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的主体建构问题,详细分析了评估主体结构中所应包含的具体主体和结构。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齐二石等提出了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综合评测模型。由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核心与难点是建立科学、准确、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因此,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要从绩效管理的评价和考核的功能研究了如何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理论体系,而对于公共组织绩效改善的理论研究较少,更没有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法。

二、工业工程(IE)理论与方法的本质特征

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及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运用工程分析及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获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为实现生产制造、管理和服务系统的高效率、低成本、高效益的管理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

从工业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它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相互交叉、融合、创新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工程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属性并与工程技术和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产业的生产和服务科学化。它除具有学科交叉综合性的特征外,尤为突出的是应用的工程操作性、技术方法的系统集成性、应用领域的广泛适应性等,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哲理。

三、工业工程应用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一)公共组织的组织特征

与制造业相比,公共组织有其自身的特征:(1)公共组织的行为是外在性的直接体现。公共组织的行为后果,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一个有效率的公共组织可以最小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促进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使经济运行更为有效,而缺乏效率的公共组织可能以很高的成本运作,则会造成社会发展的相当缓慢。(2)公共服务的无形性、无法储存性和服务质量的不易掌握性。(3)公共组织主要以提供服务或劳务产出为特点(产出特点),而不是提供具体、有形的产品。这一特点决定了公共组织提供服务或劳务的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一过程,即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合二为一、同时进行的。从表面上看,公共组织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或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结合,但用系统的观点来看,服务系统与制造系统的本质是一样的。从现代生产运作与管理的角度来看,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无形服务过程都可被视为“投人――变换――产出”的过程,而变换过程的运作与管理存在许多共同的规律和问题。

(二)高绩效公共组织的特点

高绩效组织被认为是用相同或更少的资源生产或提供较高质量、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组雇员,他们的生产率和质量逐日逐年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他们的使命。高绩效组织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任务清楚;明确规定目标和强调效果;授予雇员权力;促进和鼓动人们成功;灵活并极易调节以适应新环境;在绩效方面有竞争性;改造工作程序,适应顾客需要;保持与利益共享者的联系。

从这个角度分析,意味着公共组织趋向高绩效组织的改革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与企业中的人本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传统层级管理中将公共组织塑造成“遵守规则”、“机械人”式的公共官僚体制的否定。改进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应当围绕这些方面展开,采取相应措施以使公共组织具备这些特征。现代工业工程对生产系统的研究,其中心问题就是对人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人、机器和设施的最佳组合,人在变化系统中的适应性,环境对人的影响等都是现代工业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此外,在组织设计与重构、人员评价、激励手段等研究中也往往采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因此,工业工程对生产系统中人的研究,为改进和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使之具备高绩效组织的特点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近几十年来,现代工业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已经完全产业化,不仅在制造业广泛应用,而且在建筑工程业、服务行业,诸如宾馆、饭店、医疗卫生、体育、教育等领域的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国家医疗保健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大幅度提高了医疗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拿大等国家在航空服务与管理中广泛运用IE技术,大大提高了民航的服务水平和业绩;香港在60年代进入工业工程,目前主要应用在服务行业,非常有效;我国也有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医院和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成功案例。现代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工业工程的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科学基础,而且,为工业工程在公共服务的领域中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

四、工业工程在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从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范畴看,无论是设计规划、生产控制还是分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都没有限定只能用于制造业的企业。随着现代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中更深层次的推广,工业工程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组织绩效管理领域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可以应用工业工程理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改进:(1)应用工作研究的方法改善公共组织的服务流程,降低公众的等候时间,进而提高公众对公共组织的满意度。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单位工作量进行衡量,利用岗位设计和薪酬设计的方法,结合公共组织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岗位管理制度和工资体系,使各级工作人员的收人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制定更加合理的工资制度。(2)服务质量是提升公共组织形象的重要内容所在,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对公共组织提品或服务的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和改进,充分调动公共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公众提供更满意的服务。(3)在公共组织新建和扩建过程中,根据公共组织提供服务的特点,通过研究人员和设备的搬运流程和路线,应用工业工程设施规划和设计的理论方法,对公共组织的各类设施、人员进行平面和空间的规划设计,从而使公共组织能够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4)应用成本管理和工程经济的分析方法,对公共组织的服务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投人产出分析,以及对昂贵公共物品的采购评估等,改善公共组织的管理效果。(5)应用工业工程中人因工程的理论方法,对具有不同服务目的的公共组织,设计符合工效学原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要“以工作来适应人,而非以人来适应工作”。据此对公共组织的服务环境等进行改善,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

五、总结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和提高公共组织的运作效率,运用工业工程思想、理论与技术体系全面地改造公共组织的运行系统,即通过对公共组织系统的分析、诊断与评价,在改进公共组织的设施选址、布置设计、流程再造、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公共资源,对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提高公共组织的综合素质,都具有不可替代和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澳)欧文・E・体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2]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93~100

[3]徐红,祝小宁.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51~54

[4](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2

[5](美)史蒂文・科恩,威廉・埃米克.新有效公共管理者[M].王巧玲译.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6](美)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性德.政府全面质量管理[M].孔宪遂,孔辛,董静译.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7](美)帕特里夏・基利,史蒂文・梅德林,休・麦克布赖德,劳拉・朗迈尔.公共部门标杆管理突破政府绩效的瓶颈[M].张定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4(5):17~20

[9]齐二石,刘传铭,王玲.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综合评测模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50~153

[10]刘文俭,王振海.政府绩效管理与效率政府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1):13~17

[11]齐二石,霍艳芳.现代工业工程与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2003(3):40~43

[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次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3]许康,杨盛标,莫再树.作为“工程”的一类管理技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13~18

[14]帅学明.我国公共组织的性质与功能论析[J].学术探索.2003(4):40~43

篇4

特约专家: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研究室副主任刘国祥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刘学铭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营养中心教授蔡东联/王莹

整 理: 杨春霞

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根据光合色素成分的不同分为多个门。如我们熟知的海带属于褐藻门,紫菜属红藻门,螺旋藻属蓝藻门,而小球藻则属绿藻门。小球藻分为很多种,如蛋白核小球藻、椭圆小球藻等。市场上作为保健品的小球藻多为蛋白核小球藻。

人类未来蛋白质的来源

自20多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之后,小球藻的基因始终没有变化。含有蛋白质、脂质、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营养齐全的食品。

小球藻含有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达60%以上,还含有一些特殊成分,如酸性多糖和小球藻生长因子(CGF),它可激活具有免疫功能的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由于小球藻素有生长快、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特点,被科学家锁定为人类未来蛋白质的来源之一。

小球藻营养全面,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叶绿素含量丰富,对一些不能正常饮食的人群来说,其作用显而易见。

在我国,小球藻早在1962年就进入《中国药典》,用于治疗营养素缺乏的浮肿病。因此,小球藻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补充营养,治疗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营养不良。但遗憾的是,小球藻大多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一般难以持续食用。

辅助治疗6种疾病

在日本,小球藻作为保健食品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有片剂、颗粒剂和饮料等,有70多家公司的小球藻保健品在日本健康营养协会注册。日本医学界临床上已将小球藻用于多种疾病如创伤、便秘、白细胞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婴儿营养不良、神经官能症、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胆固醇血症以及肿瘤等的辅助治疗。

小球藻的功效多是通过动物实验而得知。至今为止,还没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指出小球藻对人体也具有相似功效,所以上述治疗作用还有待研究。但值得肯定的是,小球藻由于其营养含量丰富,食用后可增强人的抵抗力,对某些疾病的康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防治消化性溃疡

经口给予实验鼠普通小球藻干粉,对水浸应激反应诱导和半胱胺诱导的消化性溃疡模型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能增强防溃疡形成的保护因素。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免疫-脑-肠”轴阻止溃疡形成和通过自身特点保护胃黏膜。

抗肿瘤

有研究指出,小球藻细胞中的多糖和糖蛋白在体外对肝癌、白血病、宫颈癌、艾氏腹水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肿瘤的机制有:(1)抑制致癌物的诱变性和基因毒性;(2)使多形核细胞增生,与宿主或受体一起作用;(3)通过抗原专一性免疫,使T细胞增殖和活化等。

小球藻提取物可减轻癌症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且不影响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

研究者发现,将小球藻提取物注入巨细胞感染前的小鼠,小鼠能在致死感染中存活,证明小球藻有良好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防治缺铁性贫血

科学家进行了系统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一定剂量的小球藻可以治疗缺铁性贫血。

抗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

小球藻具有抑制脂肪吸收和刺激高脂食品排泄的作用。在临床研究中,研究者让33位高血压患者每天服用10克小球藻片和100毫升小球藻汁,3个月后测量舒张压和血清脂质含量。结果发现小球藻能显著降低血压和血清中胆固醇含量。

防辐射

有科学家发现,小鼠在接受亚致死剂量γ射线前后经口给予小球藻热水抽提物,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摄入小球藻的小鼠在辐射中所受的伤害显著低于未摄入小球藻者。因此,小球藻的抗辐射作用得到肯定。

另外,小球藻还有保肝、解毒和止痛等作用。

当心浮夸的3种说辞

1.“小球藻能将酸性体质变为碱性体质。”

“碱性体质比酸性体质好”这种观点本身就是缺乏科学根据的(编者注:详见《家庭医药》2007年第6期特别策划《酸性体质百病之源?》)。而小球藻是“绿色降压药”的说法至今为止还没有相关的临床医学报告出现。小球藻只能说是一种保健食品,正确食用,对疾病的康复或许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能说可用它治疗某种疾病。

2.“小球藻的生长因子能使人体产生干扰素。”

虽然小球藻细胞中所含的活性物质成分及含量都非常丰富,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并没有相关文献报道及实验证实小球藻能激发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

小球藻生长因子又叫小球藻精,是小球藻的细胞提取物,是包括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蛋白质、维生素等组成的复合物。在小鼠实验中,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但这些已有的研究仅限于体外研究以及小鼠实验,能否将其作为抗癌制剂或抗菌药品应用于临床,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科学验证。

3.“血液中的清洁工。”

这点是基于小球藻中含有叶绿素成分。叶绿素分子结构和人体的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相似,有很好的吸附毒素作用。但我们通常的叶类蔬菜中均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吃几颗昂贵的小球藻,还不如多吃点青菜。

>>链接

使用注意事项

1.食用小球藻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因其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比较高,有高尿酸血症或要求低蛋白饮食的患者应慎用。

2.CGF是小球藻促进生长发育的主要成分,乳母及儿童可根据需要服用。

3.小球藻制剂中不能使用乙醇,因为曾经有人食用了收获后就直接用乙醇和水制成的小球藻制剂而得光过敏症。

4.小球藻有坚固的细胞壁,人体不能有效地消化其纤维素。因此,在选购时要注意其破壁技术是否过关。

篇5

【摘要】  目的 为断趾再植及断层解剖学提供断层参考资料。方法 用30例成人第四趾(男16例、女14例),经组织学处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结果 趾跖腓侧固有动脉和神经纵径和横径的平均值分别大于0.43 mm和0.65 mm,趾跖胫侧固有动脉和神经纵径和横径的平均值分别为0.55 mm和0.58 mm。结论 神经与同名动脉基本上位于同一区内伴行。 

【关键词】  趾足底固有动脉 趾足底固有神经 第四趾 断层解剖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anatomical data of the fourth toe sectional area for sectional anatomy and replantation of severed toes.methods  the fourth toes were sectioned by histological method and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results  the fibular proper plantar arteries and nerves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al sectional average diameters were longer then 0.43mm and 0.65mm respectively. those of the tibial proper plantar arteries and nerves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al sectional average diameters were 0.55mm and 0.58mm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arteries and nerves with same name are in the same area.

    【key words】  plantar digital artery,plantar digital  nerve, the fourth toe, sectional anatomy

    断层解剖学日臻成熟,许多领域已广泛应用,特别是摸拟数字人的研制更需精确的断层解剖数据,手足显微外科也需要这方面的资料。为弥补这方面的缺陷,笔者对第四趾动脉与神经在两个断层上进行了较详细的统计观测,以期为断层解剖学、手足显微外科及数字人的研究提供断层数据、填补空白。

    1  材料和方法

    1.1  用30例成人第四趾(男16例,女14例),经2%~3%的盐酸溶液脱钙2~3个月,依次用10%、20%的火棉胶溶液负压浸胶1~2个月,火棉胶包埋,用ao滑动式组织切片机切片,片厚30~50 μm,he染色。取近、远侧横纹横断层切片,由近到远依次定为ⅰ、ⅱ断层,用显微镜及放大镜进行观察测量。

    1.2  划一条趾骨正中矢状线,经其中点作垂线,将切片分为4区,再将每区分成3个30度的扇形区。以趾骨的正中矢状线与趾背皮肤交点为准按照腓侧、跖侧、胫侧、背侧的顺序,将这些区依次定为1区、2区、3区……和12区(图1)。

    1.3  测得血管的最大径线为纵径,垂直于纵径的最大径为横径。按椭圆形面积公式计算其截面积。

    t胫侧,d背侧,f腓侧,m跖侧

    图1  第四趾断层示意图

    2  结果

    2.1  趾足底固有动脉

    2.1.1  趾足底固有动脉的位置:趾足底胫侧固有动脉在各断层多位于8、9区,ⅰ断层占78%,ⅱ断层占83%;少数位于7、10区。腓侧者在ⅰ断层位于3、4区内占87%,ⅱ断层占83%,少数在5区。

    2.1.2  趾足底固有动脉与皮肤表面、屈肌腱鞘和趾骨间的距离:测其与皮肤、屈肌腱鞘和趾骨的最短距离为标准,以下简称皮距、鞘距和骨距。趾足底固有动脉的皮距ⅰ断层腓侧大于胫侧,ⅱ断层胫侧大于腓侧;鞘距和骨距腓侧均大于胫侧(表1)。表1  趾足底固有动脉的皮距、鞘距和骨距 表2  趾足底固有动脉的管径

    2.2.1  趾足底固有神经的位置:胫侧多位于8、9区,ⅰ断层占75%,少数位于7、10区。ⅱ断层占92%,少数位于10区。腓侧多位于4、5区,ⅰ断层占79%,ⅱ断层占87%,少数多位于3区。

    2.2.2  趾足底固有神经与皮肤表面、趾屈肌腱和趾骨间的距离:与动脉的测量方法相同。皮距腓侧的平均值大于胫侧,而骨距和鞘距无明显的差别(表3)。表3  趾足底固有神经的皮距、鞘距和骨距

    2.2.4  趾足底固有神经的径线和截面积:纵径的平均值:两断层在0.49~0.55 mm之间,横径的平均值在0.23~0.26 mm之间。截面积的平均值:胫侧和腓侧无明显差异(表4)。 表4  趾足底固有神经径线

  3  讨论

    3.1  趾足底固有动脉的位置较为恒定,位于足趾趾骨外下方,胫侧除少数位于7、10区外,多位于8、9区;腓侧者多位于3、4区,少数在5区。趾足底固有动脉截面积胫侧略大于腓侧,故第四趾血供以胫侧为优势动脉;ⅰ断层均大于ⅱ断层,说明动脉的截面积由近到远呈递减趋势。

  3.2  趾足底固有神经与同名动脉伴行,神经位于同名动脉的跖侧,略偏向第四趾的正中矢状面,两者多位于同一区内。趾足底固有神经的截面积两侧并无明显的差别。

    3.3  数字人研究是一项有持续开发应用价值的新领域,将血管、神经及人体其它组织的断层数据同时储存进电脑,电脑识别出不同颜色的动、静脉及神经。如果在虚拟人身上做手术,医生就可以清楚地分出动、静脉血管及神经,对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数字虚拟人作为人类的替身,在国外一些医学院已经为学生开设虚拟人手术课,用于各种仿真的人体科学实验。而数字人的研制与人体断层有着密切地关系,需精确的断层解剖数据。目前,手指及足趾的断层资料亦有报道,而第四趾动脉与神经的断层资料尚未见到[1~7] 。有关数字人的研究资料已有不少报道[8~10],本文为数字人的研究提供了第四趾主要动脉与神经的断层数据资料,希望对数字人的研制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以慈,沈其卫,呈孟欣,等. 手部血管神经的观测[j].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1983,1(1):56~58. [2] 于仲嘉,黄玉池. 拇趾皮甲瓣和第二、三足趾联合移植再造拇、手指58例报告[j].实用外科学杂志,2001,15(2):7375.

[3] 文质君,徐达传,钟世镇,等.部分第二、三足趾移植再造指部分缺损的外科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5,13(1):3435.

[4] 高文彬,吉爱国,孙兆忠,等. 中指主要血管神经的断面观测[j]. 解剖学杂志,1996,19(6):476479.

[5] 高文彬,吉爱国,董晓明,等. 拇指主要血管神经的断层观测[j]. 解剖学杂志,1995,18(5):478481.

[6] 李滨,刘强,赵冬梅,等. 第三趾主要血管神经的断层解剖观测[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4,27(2):109110.

[7] 李滨,刘同慎,陈立东,等.第二趾屈肌腱和趾背腱膜的断面观测[j]. 解剖学杂志,2000,23(1):8183.

[8] 简江涛,安滨,熊进,等.中国数字人切片图像的自动配准与分割方法研究 [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37(2):130134.

篇6

关键词: 女大学生 体质健康状况 调查分析

我国高校扩招后,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从高校毕业走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众多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笔者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下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对湖南工学院2008级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为我院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和科研工作找到一个良好的方向。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湖南工学院2008级所有全日制在校女生1368名。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和采集了与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专著,了解当前此领域的研究水平。

1.2.2测量法。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样本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800米的测试。

1.2.3数理统计法。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测试结果与分析

2.1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以身高标准体重来判定,身高以厘米为单位,体重则是以公斤为单位。同一身高对应不同的体重,可以反映出个体不同的状态,分别为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表1是依据《标准》对我院女生的身体形态测试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院新进校女生正常体重有776人,占总人数的56.73%,说明我院大部分的女生体型较好。另外有54人肥胖,占总人数的3.95%,这一部分学生应该注意控制平时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还有2.85%的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应该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2身体机能

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统称身体机能,通过呼吸肌、心血管系统反映出来。笔者通过肺活量指数来对学生的身体机能作出评价。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它等于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测量的仪器采用的是电子肺活量计,较传统的肺活量测试仪具有方便、快捷、读数精确的特点。在测量之前,笔者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并且组织学生做深呼吸的练习,以减少误差,尽量准确地测出每个学生的肺活量。表2是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结果。依据表中数据可得知,我院女生肺活量指数大部分处在及格的范围,在平时的锻炼中应该加强有氧锻炼,以增强心肺功能。

2.3身体素质

人们通常从力量、速度、耐力三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力量是指机体某部分肌肉的爆发力;柔韧是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和韧带、肌腱、肌肉的弹性及伸展能力;耐力是人体长时间工作或运动时克服疲劳的能力。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笔者选取握力、立定跳远作为测量上下肢力量的项目,选取800米作为测量耐力的项目。女子800米已经被定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必测的项目,800米不及格者整个体质健康即视为不及格,由此可见国家对于青少年的耐力素质相当重视。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青少年的耐力素质亟待提高。我院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2.3.1握力指数。握力指数反映了人综合的力量素质。通过数据显示,我院92.02%的女生的握力成绩虽然处在及格以上,但是有50.73%的学生是在及格这个等级。由此说明我院女生的握力成绩并不乐观,在以后的学习和锻炼中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锻炼。

2.3.2立定跳远。立定跳远可以测试下肢爆发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从上表3可以清楚地看到,我院女生立定跳远的成绩不及格者达到200人,占总人数的14.62%;而优秀的学生只有10人,仅占0.73%。我院女生在这方面的水平还较低。

2.3.3 800米。由于对800米的硬性要求,学生不得不努力跑,除了身体有疾病者不能完成以外,其他学生均跑完全程。从表3可以看到,不及格者仅占总人数的0.65%,而且有45.76%的学生成绩达到良好,较之往届,这是一大进步。主要原因是国家体育总局规定:800米测试成绩如果不及格,学生最终的体质健康成绩直接不及格。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不再抱有侥幸的心理,因此及格以上人数的比例大大增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从以上统计的数据来看,我院女生身体形态较正常,由于女生都比较爱美,更加上现在骨感美的意识深入她们的心中,因此女生中肥胖者较少。从心肺功能方面看,大部分女生的心肺功能不容乐观,主要是因为女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在耐力方面的锻炼更加少,心肺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身体素质方面,从握力指数反映出来的数据可以看出,我院女生的上肢力量水平正常,但是就下肢的爆发力来说,水平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从整体上来看,2008级的学生由于在中学里没有很系统地上过体育课,而且高三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因此缺乏锻炼。

3.2建议

3.2.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虽然在“减肥”的潮流下,女生的身体形态普遍有所好转,但是这种好的状态下存在着不好的现象。应该提倡健康的身体,而不是好身材下一个不健康的体质,走出“骨感就是美”的误区。

3.2.2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适合女生的生理特征。我院目前开设的课程多为篮、足、排,田径,武术,而这些课程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女生很难提起兴趣,通常是在考试的压力下不得不学习,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因此很难真正起到锻炼的效果。我院应该多开设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等女生感兴趣的项目,引导她们主动地参加锻炼。

3.2.3课余体育活动可以多组织团体健美操、艺术体操的比赛,这不仅可以激发女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可以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的比赛相结合,使她们的组织编排能力得到提高。

3.2.4加强对体质健康测试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到健康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以及不健康将导致的后果。同时,要加大这一测试对健康的监管力度,及时公布测试结果,对于测试结果不及格的学生要究其原因,对症下药,在上课时重点对待。

3.2.5我院体育场馆的建设应该考虑女生锻炼的需要,修建一定数量的健身房、形体房供她们使用。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国学生体制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制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 食品营养学 考试 改革

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检查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途径。食品营养学是辽宁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考试课。食品营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边缘科学,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课程介绍重点介绍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实用知识,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达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对《食品营养学》考试模式进行改革。

一、传统考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课程考试应当是从记忆、理解和创新三个层面丰富考试内容,既要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传统模式《食品营养学》考核由期末卷面考核、实验考核、考勤组成。其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就是课程总成绩占100%;实验考核不及格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但实验成绩不占总成绩比例;考勤也不占总成绩比例之中,只是对课堂出勤人数的考核。这种考核模式,考勤不占考试成绩比例,部分学生经常出现旷课、请假现象;实验考核也不占考试成绩比例,学生在实验课上动手能力差,不善于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出勤率低;期末成绩决定课程成绩,学生形成了只要卷面及格就可以的观念,上课出勤率低,课堂学习气氛差,玩手机、看杂志等不良现象,平时没有学习氛围,只有在考试前突击复习时,才会看书、笔记,这很大程度上考核了学生的短时期记忆力并非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了“考后全忘记”的学习方法。

二、改革后的考试模式改革考试模式、优化考试结构,从一次终结考试向全程考核转变,从记忆模仿能力向全面考核转变,变单一闭卷考核向开放型多样化模式转变。为了提高学生对《食品营养学》学习兴趣,加大学生学习投入力度,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减少期末考试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对考试模式采取全程评价,课堂出勤占考核成绩的5%、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考核成绩的20%、实验教学占考核成绩的10%、其他形式(PBL教学中表现)占总成绩5%、终结性考核占考核成绩的60%。1.期末考试比例下调改革后,将期末考试比例由100%降为60%,改变一卷决定一课程考核方式,题型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型占70%:简答、论述题,主观题型则重点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总体认知和应用,课本中则无现成答案可寻,需临场总结、归纳。客观题占30%:选择题、名词解释。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允许考生携带相关书籍和纸质资料,但不得使用电子设备、不得与其他同学协商。2.增加了阶段性学习测验打破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决定最终成绩的习惯,增加了阶段性学习测验,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管理,考核学生对阶段所学内容中应知应会的食品营养学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情况。题型只设客观题型:不定项选择题、填空、名词解释等。3.实验教学考核细化实验课成绩由原来的实验考勤和实验报告成绩,改为实验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增加了实验操作考核,按照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考核、提高学生亲自动手机会,故在成绩评定上更应体现实验的过程而不是结果。4.其他形式考核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其他形式考核是采用PBL教学法,将同学分成小组,每组推举1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分工。课前做好宣传和动员,让同学们了解PBL的概念和实施过程,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结合教学大纲设计问题,提前1周分配到各个小组。由组长分工,课下通过教材、文献和互联网等媒介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相关知识,然后相互交流。讨论如何运用所获知识回答问题,促使问题得到解决,对于在讨论中的错误和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指导教师负责纠正或答疑。最后并将研究成果制作成课件,撰写成讲稿。将制作的课件和讲稿在课前2天提交给教师批阅,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成绩。此环节一方面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论文写作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三、考试改革效果1.学生课堂情况好转通过考试的改革,学生到课率有明显提高,请假、旷课现象几乎没有;课堂上表现明显改善,看杂志、玩手机、趴着睡觉等不良现象减少;学生回答问题、询问问题更加积极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得到加强。2.学习习惯的改变课程考试改革前学生92%以上对课本外的知识获取非常少,到期末为了考试能通过,才拿起教材、笔记开始看看书。课程考试改革后增加了PBL教学、阶段性考试后,68.7%的学时开始对课本外的知识感兴趣,主要途径是从网络、图书馆获得。21.5%学生认为这样考核方式占用太多的个人业余时间,认为传统考核方式较好。3.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认可通过对8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有30.4%的学生认为新的考试方式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有15.4%的学生认可从多方面评价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有36.1%的学生认为新的考试方式灵活,认为此种方式需要看书、复习的占27.6%,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持赞同的占到94.1%。通过对《食品营养学》考试改革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并没有感到学习负担的明显增加,而是感到学习更加有乐趣,学生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波,梁小红,刘冬英.《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34-736.

[2]王金兰,傅国华.高校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1):112-114.

篇8

关键词:高校 物业管理 育人职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52-02

一、高校物业管理参与高校育人的必要性

(一)高校育人的多目的性

高校是培育人才之地,提及的“育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课堂上的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对于任何层级的学校来说,授课、教学都是育人的首要手段,但相比中小学,高校育人有明显的自身特色。

中小学教育的重点是向青少年输送基础的科学知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老师教,学生学”的育人形式效率高、效果好,因此成为中小学育人的主要手段。中小学住校生少,学生在学校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上课,因此中小学的其他育人手段不多,应用也较少。

如果说中小学教育强调“成人”的话,高等教育则更注重“成才”。高等教育在向学生传授某一领域较为先进的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的态度和追求卓越、向往至高境界的精神。高校教育是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是素质的综合提升,而课堂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优秀品德、态度和精神的养成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环境的熏陶、周围人的榜样示范等等,育人手段多样化是高校育人的显著特点。

(二)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

高校教育的多目的性决定了高校育人手段的多样性。高校育人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还需要多种形式的育人手段来完善学生的品格、情操。

育人不仅仅在课堂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特点。而在育人的环节中,高校物业管理较为深入地参与其中。

“全员育人”要求学校全体师生和职工都参与到育人工作上来。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生活,除了与教师、辅导员交流外,还经常与宿舍管理人员、食堂职工等高校物业管理者打交道,高校物业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其服务质量,进一步对享受服务的学生们产生影响。因此,育人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物业管理人员也要树立起育人的理念,承担育人的责任。

“全方位育人”将育人的场所拓展到了教室外。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培养学生而展开,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人与成才。育人不限于教室,可以说校园处处是育人场所。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身心愉悦,厚重、理性的大学精神指引学生探索、进步,包容、科学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的品德、气质。高校物业管理承载着管理校园内各类建筑与设施设备、服务全体师生的重任,在建设优美校园环境、培育优秀校园文化等方面大有可为。

“全过程育人”强调每时每刻都能开展育人活动。与中小学相比,大学期间的课程相对较少,大学生在宿舍、食堂的时间远比在教室的时间多,课余生活和丰富的社团活动占据了学生的大多数时间,而且这些活动大多数是在校园内进行的。高校物业管理者参与者可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甚至可以将部分工作的决策和管理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高校的物业管理活动中,在加深相互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见,高校物业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物业服务,它从多角度、多方位参与到培养人才这个更大的工作中,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

二、高校物业管理参与高校育人的形式

(一)环境育人

1.创建优美校园环境。“破窗理论”告诉我们环境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垃圾遍地的肮脏环境让人感觉乱丢垃圾是正常的,而在整洁的环境中丢下一片纸屑也显得突兀碍眼。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大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在校园中度过,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高校物业管理的基本工作就是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有序,管理优良的校园,整洁的宿舍楼道、干净的卫生洁具、齐整的花草树木,这些优美的校园环境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身心舒畅、心情愉悦。高校物业管理者通过实际行动陶冶学生的身心,从这个角度看,高校物业管理每天都在参与育人活动。

2.科学、有效的管理。高校在学生使用相关物业设施和学生行为方面有大量的管理制度、条例,学生在住宿、就餐、上课、借阅图书诸多方面都需要遵守。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实施有效管理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熄灯制度可以使学生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自助收餐能让学生体会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创建无烟校园可以使学生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各个岗位的高校物业管理人员充当了生活教师的角色,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3.优质的服务。热情、周到、高效的物业服务能让学生们感到身心愉悦与大学生活的美好;了解学生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可以方便学生的校园生活;推广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可以拉近管理者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生活的关心照顾更能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高校物业管理者每天与学生打交道,他们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学生。规范物业管理者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优质的服务是对学生的正面熏陶,良好的后勤保障还能让他们安心做学问、搞研究。

4.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熏陶。与社会的其他角落相比,大学校园显得更为纯净,大学精神就充分体现、弥漫于校园文化中,身居其中的大学生不知不觉地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而表现出独特的性格特质。素质养成是育人的重要一环,而大学生的素质正是在独特的校园文化中逐渐定型的。

特定的校园文化熏染出特定的群体个性,特定的群体个性中透露和折射出特定的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大学精神的塑造或发扬应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步进行。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抽象的大学精神强烈地影响校园文化,并通过校园文化直观地展现出来。

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在构建优秀大学文化、弘扬大学精神方面大有可为。如清华大学的校园中随处可见树木上钉着铭牌,介绍树种、产地、用途等信息,小小的铭牌让人感到草木长学问、处处皆科学,而这正是清华大学园林科制作的。高校物业管理部门承担着校园管理的责任,这为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可将校训、校风布置在醒目位置,学校道路、建筑物等起有寓意的名称,在教室、图书馆张贴名言警句,食堂、水房、卫生间设环保的提示用语等。学生在这样的校园内学习、生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形成良好的品格与素养。

(二)工作育人

中小学有值日、课外劳动锻炼学生,大学在这方面可以走得更远。让学生参与到高校物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育人的同时也能加强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1.学生参与高校物业管理事务决策。大学生是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他们对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有最直接的感受,也最为关心。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人,他们有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权利,而高校物业管理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途径。

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可以鼓励学生选举学生代表,在住宿、餐饮等学生关心的工作上让代表参与决策,物业管理的重大决策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参与高校物业管理事务的决策,一方面可以使管理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达到育人的目的。

2.学生参与具体工作管理。在高校物业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兼职的高校物业管理者。

在宿舍管理上,可以设学生楼长、宿管助理等岗位,让学生担任并承担一部分具体工作;在食堂管理方面,可以成立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对食堂饭菜质量、成本核算、服务等进行监督与管理。在校园秩序管理上,可以组建学生自律小分队,实现学生行为自律、自管,减少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还可设立物业服务热线,鼓励学生报告校园内的设施设备运行问题,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物业管理工作中。

学生参与后勤工作的管理是高校物业管理的有益补充,不但可以建立物业管理者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促进工作的改进,还能加强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

3.学生参与物业服务。勤工俭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敬业精神。

高校物业管理工作能为勤工俭学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是勤工俭学的主战场。在食堂保洁、教学楼保洁与教学设备维护、校园秩序维护与安全保卫等诸多方面都可以让学生参与一线的工作,让他们投身实践的同时培养实干精神。而扫雪等临时性突发工作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还能锻炼团队协作意识。

(三)与教学育人相结合

对于开设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学育人更是可以与物业管理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课堂扩展到整个校园。

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可以探索将教学的实践环节放到校园中进行,与物业管理部门联合开展实践内容。如山西大学工程学院体育部在新体育场馆的管理、有偿使用上缺乏经验,该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周边高校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编制了管理方案,向体育部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物业智能化技术、物业设施设备管理等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校园成了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直观了解设备构成与运行原理,发现管理上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的大课堂。

对于土木工程、装饰工程、自动化、热动工程、环境工程等与物业管理有关联的专业,高校物业管理也能提供大量的实习项目与实践训练机会,成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

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在使高校物业管理直接参与教学、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也有助于高校物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的提升。

三、新时期的高校物业管理育人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现代物业管理模式逐渐成为高校后勤管理的主流,成本、效益成为高校物业管理关注的焦点,与经济效益相比,社会效益不易量化、难于评价,也不能给高校物业管理者带来直接的利益,因而逐渐被忽略、边缘化。物业管理天然地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特点,高校物业管理更是如此。相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实现是高校物业管理的首要任务,而育人恰恰是社会效益的重点。

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品格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高校物业管理的工作也不仅仅是要管好校园、服务师生,育人也是其重要的职能。高校在购买物业服务时应将育人考虑进去,在服务评价、监督管理上也应涵盖育人工作;高校物业管理者也应在开展工作时考虑对学生的影响与教育,探索有效的育人途径并身体力行,使高校物业管理的育人功能不断强化,充实高校育人,助力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是2013年山西大学工程学院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基于物业管理和服务新理念的高校园区后勤服务社会化解决方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圣峰.高校后勤育人途径剖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2] 罗永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教育属性再认识.琼州学院学报,2007(12)

[3] 任学锋,邓健,王学庆.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后勤育人途径体系构建初探.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

篇9

【关键词】智能建筑接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智能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智能建筑的数量也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功能也更为完善。而在智能建筑中,其实尤为需要注意的,是智能建筑中各种设备的接地问题。接地对于智能建筑中设备的运行是否安全,对于数据的传输是否可靠,都起着关键性的影响。而假若接地做的不好,轻的可能造成设备不能有效的进行传输数据,而降低了智能建筑里设备的可靠性,而严重的可能会损坏了设备中的零部件,更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设备的损毁,乃至使得居住的人员的安全也受到影响。

1、智能建筑供电接地系统

1.1、电气接地系统

在智能建筑的供电接地系统中,可以细分为TN—C—S系统和TN—C系统,TN—S系统,TT系统,IT系统。而在智能建筑中,极大多数的用电设备都是单相的设备,而且都是非线性负荷,用电设备里对于供电质量的要求非常高,通信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智能化设备等,在智能建筑的供电接地系统中,一般都应该采用TN—C—S系统和TN—S系统。TN—C—S系统是由两个接地系统组合而成的,第一部分是TN—C系统,而第二部分则是TN—S系统,分界面是N线和PE线的联结点。该系统一般用在供电的区域,由区域变电而引来的场所,进户以后就变成了TN—S的系统。而为了能防止建筑物内里的电气设备外露而造成导电部分引来电气火灾事故的危险,近十年来国际上特别强调建筑物内的电位联结措施,而它的效果也做的越来越好。危及人身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并且很快得到解决。

1.2、消除从建筑物外延PEN线或者PE线窜人的危险故障电压

TN系统内里,可能引起故障损毁的原因无外乎有三种:其一是故障点互相接触的两部分金属,由于数百甚至上千安的电流通过,融化成了团状而脱离了接触,故而接地故障自然消失。其二是由于亮金属部分融化成为团状,从而脱离接触后引燃电弧,形成了较大的故障点,阻抗了电弧性接地的故障,也由于相当大一部分的线路电压降落在了电弧上,所以接触的电压相对减少,而引起的后果极为严重,大多会引起大火的灾难。其三是两部分的金属融化后互相焊牢,使得故障继续存在,而故障点的阻抗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而后果大都更为严重,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也正是由于接地故障电压的存在,PEN和PE线上存在的危险故障电压,由于其在建筑物内均是作为等电位联结,在等电位联结的范围以内,人体若同时接触了电气装置内,和外露的可导电部分,基本上是处于同一个电位的,而火灾以及人身电击,则自然而然不会发生了。

1.3、等电位联结的安装以及要求

扁钢的搭接长度,不应该小于它宽度的2倍,三面同时施焊。扁钢与钢管在焊接的时候,不仅需在接触面两侧进行焊接,还要由扁钢弯成的弧形面与钢管焊接。而当等电位联结采用了不同的金属材质的导体进行联结时,可以采用熔接的方法进行联结,或者压接法联结。压接的时候,必须进行热搪稀的处理。而其后,等电位联结用的螺杆,垫圈,螺母等,则应进行热镀锌的处理。并且对标有黑色记号“”的等电位连接体进行详细的记录,检测,并且出图检测报告,并在图中标明具体的部位以及走向。

1.4、减少由于保护装置故障而引起的危害

等电位联结,可以同时降低故障回路的阻抗,缩短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降低接触的电压。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第4.4.4条明确规定了,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应该作出等电位的联结,这样才符合了IEC标准:将等电位联结规定为了自动切断故障电路防电击的措施之一。

2、智能建筑应采取的接地措施

2.1、防雷接地

把雷电流迅速导人大地。以防止雷害,这种接地叫做防雷接地。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以及相应的布线系统,大楼的各层顶板、底板、侧墙、吊顶内几乎被各种布线布满,而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均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设备。不管是直击、串击还是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因此,智能化楼宇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霄接地系统为基础,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

2.2、屏蔽与防静电的接地

在智能建筑物中为了避免设备的机能障碍和损坏,布线系统的设备应该可以防止内部的自身传导以及外部的干扰。干扰是因为导线之间的耦合或是电容、电感效应所致,主要是因为电压超高,大功率的辐射磁场,或者是雷击和静电放电。屏蔽和正确的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好办法,这可以将设备的外壳与PE 线相连接,屏蔽管路的两端要与PE、室内屏蔽与PE 线都要很好的连接。在洁净的,烦躁的房间内走动,或者是移动设备,均会各自摩擦产生大量的静电,没有良好的接地,这些就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甚至可能将设备的芯片损坏。把这些带有静电的物体或者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均通过静电体与其大地构成一个电气回路的防静电接地,让所有的设备外壳与室内的设施都与PE 线有一个可靠的连接,这就是电磁兼容设计,次系统可以有效的防止和屏蔽静电。

2.3、交流工作接地

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如阻抗、电阻等)与大地作金属连接,称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2.4、直流接地

在一幢智能化楼宇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在进行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设备的直流接地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 的多芯绝缘铜线穿钢管或线槽引到辅助等电位铜排。钢管或线槽必须可靠接地。在直流接地设备较多的房间内,可以设置等电位铜排网络或等电位闭合铜环,供直流接地用。

2.5、保护接地干线PE

在智能化楼宇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当没有做安全保护接地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其外壳有可能带电。如果人体触及此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可能被电击伤或造成生命危险。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接地短路电流经人身、大地流回中性点;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接地电流经人体流人大地,并经线路对地电容构成通路,这两种情况都能造成人身触电。加装保护接地装置并且降低它的接地电阻,不仅是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非智能建筑内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当然,当前普遍采用的三相四线制,保护接地法并非防止触电事故的良策。而比较理想的方法是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的电网,可将设备外壳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在弱电井设置保护接地干线PE,采用40mmx4mm镀锡铜排作为保护接地干线PE。保护接地干线PE和总等电位铜排连接,保护接地干线PE应该用绝缘子架设,与防雷接地系统隔离。防止雷电对保护地线PE的反击和感应。

3 总结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和建设方一般都比较重视智能建筑功能的完善、性能指标的高低和设备的先进性等指标。当然这些都对智能建筑是否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但在智能建筑设计和工程施工中还应注意智能建筑中各种设备的接地。接地对于智能建筑中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数据的可靠传输有着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吉祥。智能建筑的电气保护与接地浅谈[N]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02)

[2]刘兵。智能建筑的电气保护与接地[J]怀化学院学报.2006(05)

[3]陈德鑫。论智能建筑的电气保护与接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

篇10

关键词:老年人 居住环境 无障碍设计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显示,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老。201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同比提高了0.59%,今后我国老年人新增量将达到每年1000万,到2033年左右,老人将会达到4亿。我国的空巢老人为3600万,失能老人则高达9900万,残疾老人达597.6万[1-2]。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1965年,自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后,多个欧美发达国家也相继步入此列。这些欧美国家通过“社会养老”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赋予了老年人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并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多层次多类别的设计。

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

1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显示,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老。2012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同比提高了0.59%,今后我国老年人新增量将达到每年1000万,到2033年左右,老人将会达到4亿。我国的空巢老人为3600万,失能老人则高达9900万,有597.6万失能老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是护理性养老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中仅有15%左右可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3-6]。

此外,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和公共空间的保障措施不足。例如,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很多路口的红灯设计都是20秒;许多公共卫生间里缺少蹲握的扶手等老年人无障碍设施。可见,老年人养老服务模式及老年人居住环境无障碍设计的完善已经迫在眉睫。

2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英国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许多“老年人城市”应运而生,这些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城市环境优美,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

美国于1965年制订了《美国老年人法》,按老年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意愿,将老年居住建筑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和老年养生社区,并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美国的养老社区大多为私人投资的商业化运作项目,政府负责制定完整和不断发展的评估体系及相对独立的监察员体制。

日本建立了包括《老人福祉法》、《长寿社会对策大纲》、《高龄者居住安定确保法》、《护理保险法》等在内的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通过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来实现日本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运营方面,日本有两种模式值得借鉴,一种是“收费老人住家”高端模式,其收费包括入住金、管理费、餐饮费、护理费、清洁费等;另一种是“面向高龄者的住宅”低端模式,由政府搭建面向老人的租赁信息平台,鼓励房东根据无障碍设施标准进行房屋改建并登记备案出租[7-10]。

新加坡推行强制储蓄为原则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经济保障。该国的家庭养老模式值得借鉴。首先,政府创造了尊老敬老、赡养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二,为保持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新加坡于1994年制定了“奉养父母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第三,政府为鼓励儿女与老人同住,为需要赡养老人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养老、医疗方面的津贴,以减轻其家庭负担,提高其赡养老人的积极性。正是因为政府提供了得力的经济援助,绝大部分新加坡人仍选择家庭养老的方式。

3 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的不断下降,以及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大,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空巢失能老人等严峻问题已经凸显,中国千百年来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有所居,老有所养”的需求,急需社会养老的有益补充和政府养老制度的有力保障。但我国的老年人事业刚刚起步,养老机制还不健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在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机遇,随着政府对老年人保障的日益重视和社会养老需求的不断增加,养老服务行业也将迎来重大利好的发展机遇期。

对居住环境无障碍设计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扩大老年人日常生活范围,帮助其独立生活,将极大地减轻家庭和国家的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适宜我国国情的老年人养老机制,规范居住环境体系建设,为政府进一步细化养老服务的准入制度,做好养老机制和体系的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为鼓励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运营打下基础。这是落实国家对老年人的各项法规和政策的物质保障最重要体现,也是帮助老年人实现其人权和平等参与社会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

[2]申黎明,贾祝军.现代厨房家具的无障碍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37(3):218-223.

[3]贾祝军,申黎明.残疾人与无障碍设计[J].山西建筑,2011(08):3-4.

[4]张建敏.老年人无障碍室内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8.

[5]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6](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7]蒋孟厚著.无障碍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8]詹姆斯・霍姆斯-西尔德著.无障碍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9]野村欢(日)著.北京建筑设计院技术情报所摘译.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的建筑安全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申黎明.人体工程学:人・家具・室内[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残疾预防对策研究(09&ZD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