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城市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城市的特点

篇1

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310016) 任敏龙(点评)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2,5的倍数特征”,P17-P1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举例—猜想—检验—说理”探索2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总结方法用以探索5的倍数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做好学法准备。

2.让学生经历从“数的倍数特征与各个数位上数字有关”到“2、5的倍数特征只与数的个位数字有关”的探索过程,为今后探索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做好思路铺垫。

3.让学生体会论证的力量,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掌握2、5的倍数特征,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进而理解同时为2、5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2和5的倍数”的知识。先来研究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二、展开探究

1.举例归纳,形成猜想

师:请同学们写出一些2的倍数。(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观察这些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1: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2,4,6,8。

生2:个位上的数字都是2的倍数。

师:你们的意思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板书:猜想“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检验猜想,丰富例证

师:刚才大家列举的数都比较小,如果是四位数或更大的数,是不是也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写出一些个位是0,2,4,6,8的四位数或者更大的数,然后用计算器算一算,它们到底还是不是2的倍数?

(学生举例验证,汇报:都是2的倍数)

师:有没有同学写出的数个位是0,2,4,6,8的,但又不是2的倍数的?(学生面面相觑,表示没有找到这样的数)

师:看来,确实很有可能凡是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那么,是不是2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必须是0,2,4,6,8呢?举例试试看。(板书:猜想“2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2,4,6,8”)

(学生举出个位数字不是0,2,4,6,8的数,即个位数字是1,3,5,7,9的数,经检验都不是2的倍数)

师生(小结):经检验,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2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2,4,6,8。

【评析:2的倍数特征实际上是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命题,一方面“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另一方面“2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是0,2,4,6,8”,前者需要举的例子是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的数,后者要举的例子是个位上的数字不是0,2,4,6,8(即1,3,5,7,9)的数都不是2的倍数,这当中的逻辑严谨性往往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此,尽管学习的经历已经让学生累积了一些2的倍数特征的感性经验,教学还是选择了让学生完整经历举例、猜想、验证的过程,在让学生有更加充分的时间梳理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感受数学推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3.聚焦数位,说理论证

师:要证明这两个猜想是否正确,一种办法是对所有的数进行验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能一劳永逸地证明2的倍数只与个位数字有关,与其他数位上的数字无关呢?(停顿片刻)按理来说能否成为一个数的倍数应该与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而不仅仅是个位数字。这是怎么回事呢?(停顿片刻)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具体的数拆成由各个数位上的数组成的数,比如,324=300+20+4(板书),看看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 “2的倍数的秘密”?请大家按下面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1)举例:每个小组选择5个或以上的数(含几个不是2的倍数);(2)分析:拆成“各个数位上数之和”的形式,2的倍数与和中的哪些数有关?(3)讨论:为什么2的倍数特征,只要看这些数的个位数字?

学生小组汇报情况如下。

小组1:234=200+30+4,57=50+7,5368=5000+300+60+8,137=100+30+7,999=900+90+9,除了个位数外,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数的个位都是0,已经是2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就可以了。

小组2:33=3×10+3,157=15×10+7,7654=765×10+4,258=25×10+8,8546=854×10+6,这些数可以表示成×10+的形式,×10肯定是2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就可以判断了。

小组3:所有的数都能拆成“……+×1000+×100+×10+”的形式,除了个位外,其他的数位上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2的倍数了,所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是2的倍数。

……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讨论,我们知道了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实际上跟这个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字有关,对于2来说,个位前面的那些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2的倍数,所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字是不是2的倍数,如果个位数字是2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数是2的倍数,则这个数的个位数字必须是2的倍数。

【评析:归纳推理(不指数学归纳法)属合情推理,通常有助于形成猜想,却往往不能保证结论正确。保证结论的正确需要演绎推理。通常认为,“不完全归纳”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法则、规律的主要方式,教材关于2、5、3的倍数特征中的教学也作了这样的安排。先学2、5的倍数特征给了学生研究数的倍数特征先看个位的印象,待学习3的特征时,学生很自然就去看个位,虽然很快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但又不知进一步的研究从何而入,教师也不知道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办,只好挖好“陷阱”让学生往“与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里跳,这基本上就是在“已知事实”暗示下进行的“伪归纳”。最后,学生不知道2、5的倍数为什么看个位,3的倍数为什么要看各个数位,只能记住而已。这就需要回到数学的原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研究一个数的倍数特征,正常的思维是先全面考察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基于位值原则的拆数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再从中找出规律(如果学生有兴趣探究“4、8、25”的特征,则更应如此),这就为后续的探索研究作了知识和思路的铺垫,进而帮助学生澄清知识本质。本课通过“为什么只要看这些数的个位数字”的问题引发留有恰当停顿的连续提问,引导学生尝试将数进行逐位拆分,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所有的自然数都能表示成“……×100+×10+”的形式,进而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4.基本练习,体会优越

教师多媒体出示:下面各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

33 98 355 984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让学生体会直接利用特征判断的优越性。

三、学法迁移

1.提出问题,小结学法

师:掌握倍数的特征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解决问题。接下来“5的倍数特征”该怎么研究呢?(停顿)我们是不是先来总结一下研究“2的倍数特征”的方法?

生:先举例,再形成猜想,再举例验证,最后拆数说明为什么与个位数字有关的道理。

师(板书:举例—猜想—检验—说理):下面我们就尝试用这种方法来研究“5的倍数特征”。

2.学法迁移,探索新知

学习要求:(1)举例、猜想、验证,归纳出5的倍数特征;(2)说理: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3)小组交流,并准备汇报。

小组汇报情况如下。

生1:我们发现5的倍数特征就是个位数字是0或5的数。因为除个位之外,其他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10的倍数,也就是5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就行了。

生2:我们认为个位是0或5的数,就一定是5的倍数。所有的数都能拆成“……+×1000+×100+×10+”的形式,因为十位、百位、千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数都已经是10的倍数,即5的倍数,所以只要判断个位就可以了。

……

【评析:从归纳到演绎,这是数学发现的一般规律。这一环节,在小结“2的倍数特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应用——用这种方法来研究5的倍数特征,巩固了学法,为后续探究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奠定了基础。】

四、巩固提高

1.及时巩固,适当拓展

呈现问题:将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相应的圈内。

24、35、67、90、99、1560、60、75、106、130、521、2

师:这两个交叉圆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1:左边的区域是填2的倍数,右边的区域是填5的倍数,中间交叉区域填的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观察这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生2: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为什么?

生2:2的倍数个位数字是0,2,4,6,8;5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是0和5,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数字只能是0。

(板书:画两个交叉圆,一个表示2的倍数特征,一个表示5的倍数特征,填入相应的个位数字)

生3: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就一定是10的倍数,10的倍数个位上必须是0。

师:很好,像这些个位是0,2,4,6,8的数,也就是2的倍数的数又叫做偶数;个位是1,3,5,7,9的数,也就是说不是2的倍数的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偶数、奇数)

2.综合应用,培养能力

问题:把4、35、31也填入上图的区域中。

生4:4,无论填什么数都是2的倍数,因为只要个位是0、2、4、6、8的数,一定都是2的倍数。

师:那么35又应该放到哪个区域呢?为什么?

生4:35因为个位是5,所以一定是5的倍数。

师:31呢?

生5:如果31的里写0、2、4、6、8,那就是2的倍数,如果里写0或5就是5的倍数。

生6:我来补充,如果31的写0,那就是310,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填在中间这个区域。

【评析:练习的第1题起到了及时强化2和5倍数特征的作用,并适时引入了“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同时还巧妙地利用维恩图的表示功能,形象直观地揭示了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再次经历现象归纳、演绎说理的过程。第2题则是第1题的深化,借助三个“不确定”的数,培养学生在干扰的情境中正确使用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添学习乐趣。】

篇2

关键词 智慧城市;城市信息化;生态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141-03

近年来,学者与公众对于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研究及讨论都不断升温,生态化与信息化已然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热门思想。正是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热潮。然而,自2007年,《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率先提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 ” 这一创新构想以及之后的2010年,IBM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城市”的愿景之时开始,学者们对智慧城市的关注大多数仅仅着眼于城市的信息化。而在城市不断注重生态化与信息化的今天,以信息化促进生态化的发展才是必然选择,智慧城市的发展只有注入了生态化的因子才能够真正体现其意义。

目前,智慧城市逐渐成为世界性课题,城市未来将逐渐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生态、节能、低碳、安全等特性。因此,有必要从生态的视角去重新认知智慧城市,将智慧城市的概念优化,构建一种融合进生态理念的全新智慧城市模式。借助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技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手段,将城市中的物理、信息、社会以及商业基础设施全面连接起来,真正做到服务全民。

由于以往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城市信息化,因此本文尝试从生态发展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智慧城市,并进一步探索生态型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

1 相关概念解析

当今,全球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紧张、环境破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手段来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因而,从生态发展的视角下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就与之相关的“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各自概念进行解析。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解析

生态城市(Eco-City)的概念最初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 ”计划中,旨在建立一种尽可能减小对于水、食物、能源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以及降低废热、废气和废水排放量的城市。这一概念自提出之日开始便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生态城市主要具备以下若干

特点。

1)高效性。着力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合理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多层次地使用各类材料与能源。在物流方面做到有序顺畅,方便迅捷,废物回收与循环利用方面,各行业间通过共生关系进行协调。

2)持续性。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合理配置资源,使环境资源能够公平地满足当下以及未来几代人的发展需要,以确保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城市经济。

3)区域性。生态城市基于区域平衡的理念,致力于对城乡的整合,互异共存的城市之间唯有通过协调与平衡,才能够实现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的建立。

4)结构合理。生态城市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首先建立在一个合理的结构之上,交通设施、土地使用、绿地系统、公共设施等因素都应包含在内。

5)关系协调。生态城市最初的愿景就是希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城乡统筹,资源利用和更新,环境胁迫与其承载能力相协调等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关注于城市环境的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致力于营造城市的良好生态。

1.2 智慧城市的概念解析

智慧城市是基于城市的科学发展观,通过使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综合全面地感知泛在信息并无缝连接城市中的人、物以及各项功能系统,在自感知的同时实现自适应与自优化,从而最终形成绿色、安全、高效、方便、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主要应用于环境保护、城市活动、公共安全、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智慧城市主要具有以下若干特点。

1)以人为本。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要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人性化等。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推动社会进步全面发展。通过建设智慧城市,使人们更好地参与社会。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目标,更好地服务于人是智慧城市致力于实现的愿望。因此,各层次的人皆可通过数字包容来感受到智慧城市的便捷所在。

2)综合整合。“利用已经联网的基础设施提升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率,促进社会、文化与城市发展”。利用智能化的传感设备将人与物及其相关信息串联成一个综合网络,并且通过实时感测城市各项核心系统的运行状况形成信息源。智慧城市借助包括传感、无线、通信、智能网络等各类技术,综合整合互联网与物联网系统。

3)智能协同。智慧城市的另一基本特征便是其具有集中智能处理与深度计算能力,通过这些能力来实现泛在信息之间的智能连接与协同联动,最终打造高效的智慧城市。

4)内生发展。智慧城市本身便具有内在驱动能力来实现发展与不断创新,借助这种能力,城市才得以实现自我适应、优化和改进。而智慧城市的驱动能力能够保证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生物、生态系统以及遗传多样性,确保人类开发建设活动能够时刻受到环境的承载能力的约束。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着力于通过智慧化的手段对城市的各种需求做出响应。

2 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生态城市将和谐性作为其核心内容,而智慧城市也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起点。最初的智慧城市概念虽然多少提到了一些有关生态化的字眼,如“绿色”、“环保”、“优质生态”,然而,智慧城市的发展焦点依然集中于城市的信息化以及城市智能技术的使用与发展方面,却始终未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人文关怀的思想。脍炙人口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并不只是一种愿景,它更是一种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是智慧城市应该致力于达到的目标。虽然智慧城市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提升生活品质,但倘若智慧技术无法结合更加接地气的城市发展理念,它便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推动城市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综合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特征及内涵,尝试讨论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

2.1 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内涵

从生态发展的视角来看,智慧城市应该是在把城市信息化作为首要驱动力的基础上,加入各项生态技术因子的应用,从而帮助实现城市的生态转型以及高效运转。再借助开发建设模式的创新,全面引入系统工程、信息科技、生态经济学等知识来改善城市的管理与决策、生产和消费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城市生态资源方面的潜力,并最终将城市打造为生态化、信息化并重,且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应当要致力于吸取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各自优势,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化发展理念融入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发展中,使城市整体综合功能不断优化、资源与能源更加清洁高效、城市环境更加健康宜人、公共设施更加完善舒适。

2.2 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发展要素

对于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来说,与一般的智慧城市一样,其发展需要依赖于一定的发展基础及自身优势。影响智慧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相关要素可以主要总结为技术、资源、政策以及管理要素四点。

1)技术要素。智慧城市本身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不论是我们讨论的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或是其它任何形态的智慧城市,都是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城市通过依托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应用来推动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现代化。因此,就要求城市发展要在技术上实现透彻感知、互联互通和深入智能。

2)资源要素。如果城市已经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资源条件,那么城市在规划和基础建设中引进生态智慧的理念,采用先进的节能低碳、物联网、互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全面规划建设交通、供水、供热、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系统设置警务治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支付、应急救援等公共管理设施以及合理规划招商引资建设各种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布局,那么对于城市未来的运转与管理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政策要素。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势必会面临城市建设方式的创新、管理机制与体制的创新、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因此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政策调整与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4)管理要素。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全新城市发展形态,配合全新的智慧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管理思路、规划理念、产业特点、经济体量等方面的考虑。只有能够敢于打破原本体制和模式桎梏,具有创新精神,才易于引进生态型智慧城市。

对于符合以上要求的城市,如果能在规划中引入绿色、生态、智能、人文理念来统筹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与整体规划布局、自然环境资源、农业人口转移、新农村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周边区域错位竞争、市民素质形成、品牌文化特征、产业经济发展等关系,必能在与周边区域新城的竞争脱颖而出,成为集聚优势产业、具有国际影响力、承载区域创新发展的未来之城,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的生态健康宜居之城,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智慧之城。

3 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方向

最初的智慧城市理念的关注点主要为医疗、食品、交通、水、电力、应急系统等方面,以及如何应用智慧技术来完善各方面的运转。而融入了生态思想的智慧城市将从城市经营的可持续化、城市服务的智能化以及产业的生态化三方面来应用智慧思想,使得人们生活更加便利,城市环境更加友好。

3.1 城市经营的可持续化

相较于传统的智慧城市概念,本文所探讨的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与其最大差异在于——城市功能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着高质量的城市化的产生的作用远大于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的与日俱增。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经营必将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恰恰率先关注到了这些方面。

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碳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被过量地排放,这也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由此产生的气候异常与自然灾害频发。因此,从碳的排放的角度来看,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势必要发展低碳经济,致力于从城市生活与生产经营两方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生态化,将低碳的理念落实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3.2 城市服务智能化

先前的智慧城市理念中提出了推动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社会安全监管等应用范围,而对于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应当进一步考虑智慧城市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使得两者结合,使人们更好地分享信息化与生态化的成果,构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医疗服务方面,较大范围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通过日渐成熟的医疗服务系统网络来实现,主要包括建立远程医疗数据库、专家信息库、电子病历系统等,以远程的方式通过对有关临床治疗方面信息的智能搜索来协助医师准确地诊断并治疗患者的病情,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及时、完善的医疗服务,使市民更加健康地生活。

交通管理方面,实时交通状况可以通过利用监控摄像头、传感器、通信及导航系统等的传输与互联进行监控,同时科学地自动建模并进行预测分析,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各相关部门与系统,使其各司其职地对交通状况进行协调,进而有效缓解交通方面的压力或突发状况,进而实现城市交通的良性疏导,从而贯彻绿色交通的理念,降低交通方面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安全监管方面,公安机关等部门在犯罪实时监控、预警和分析侦破系统所提供的智能分析等的协助下能够迅速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打击及预防犯罪的效率,进而为人们创造安定而和谐的生活。

3.3 产业生态化

对于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来说,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是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产业生态化指的是优化城市环境,将与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相关的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相结合进行调整,这一调整对于传统产业、新兴技术产业以及环保型产业都有全新的要求。

从传统产业的角度来说,这种生态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产和消费中融入环保的理念,注重资源的循环与综合利用,降低噪声、废物垃圾、污浊空气、工业废水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使用生态化的设计材料,发展并壮大资源型产业和污染较大的产业的替代产业,加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再利用以及实行生态补偿制度等方式来实现。

从新兴技术产业角度来说,致力于发展环境无害化技术成为了关键。它一方面能够使得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更加友好,另一方面还能够扩大相关技术型人员的就业市场。此外,通过智慧城市所建立的各类数据库及信息源,帮助城市实现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从而使经济活动更为高效灵活,也使人们获取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关于环保型产业的实体化,首先是发展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产业;其次是合理整合资源,利用闲置的土地和地表水或污水来发展城市农业,这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由于能够将食品运输与保鲜等环节削减,因此能够降低食物生产的价格及成本,从而便利快捷地为市民提供物美价廉的食物。

另外,未来城市能源的重要部分便是太阳能这类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在欧美等许多国家与地区利用太阳能代替化石能源以此来降低碳排放的尝试已卓有成效,我国也应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4 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价值

与早前的生态城市或智慧城市的理念不同,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着眼于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代替了经济优先的传统,通过智慧技术的手段与环境友好的理念科学地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路径。因此,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理念吸取了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之所长,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生态化,会对城市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1 树立公众生态价值观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带来的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关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致力于探讨一种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由于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因此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帮助树立公众对于生态更深入的了解与感知,将自己的行为与城市的发展产生关联,例如,绿色消费、生态旅游,通过对智慧技术的应用与对相应制度的调整来进一步树立公众的生态价值观。

4.2 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理念将城市的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重,并且通过利用各类城市智慧技术进行更好地落实。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对城市建设更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使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借助信息化的技术,将生态化的理念融入,科学而高效地估算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当调整产业结构、数量与布局,合理估算城市人口数量以及密度,同时运用其他相关知识与多样化的手段来最终实现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城市实力与影响力。

4.3 促进经济低碳化发展

传统城市发展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金、资源,还很难恢复到污染前的样貌。对于生态型的智慧城市来说,就要率先认识到这一问题,大力引导相关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绿色生产技术以及开发生态产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以及绿色食品等生态低碳的产业,从而抑制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得产业发展过程中减少环境危害,实现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

4.4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过去由于城市往往追求经济优先发展,因此人们容易产生政府是城市管理的唯一主体的误解,相应地,个人、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并不强。而在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更多地关注人本思想的体现,因此能够更有效更切实地引导个人、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同时通过鼓励人们更多地开发与使用可再生资源,使能源结构向更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型,另外,通过智慧化的服务手段,推动信息共享,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5 结束语

今天,在世界各地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不断增长的碳排放,废气的污染,生活垃圾的堆积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新的智慧城市,将生态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通过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来推动节能,通过安装高效设备,引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由此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到真正的“智慧”。

另外,对于生态发展型的智慧城市还有几点思考。首先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注重对新兴产业的筛选,防止陷入区域间的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其次是在智慧城市的产业体系的建设上要惠及于民。为了防止由于在信息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差距而让社会鸿沟加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知识,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并且降低信息化应用门槛,并为老年人、低收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更多、更优的智慧化服务。

智慧城市是个抽象的概念,要将它落到实处,就要一点点做起。并且智慧城市必然是节能的城市、环保的城市、低耗能的城市,因此,智慧城市与生态发展的理念相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生态城市的特点(EB/OL).2008.10,http://.

[2]张云霞,来勐,成建波.智慧城市概念辨析[J].电信科学,2011,27(12).

[3]R.G.Hollands.“Will The Real Smart City Please Stand Up? Intelligent,Progressive,or Entrepreneurial?”. City 12:3(2008).

[4]Andrea Caragliu, Chiara Del Bo, Peter Nijkamp.Smart Cities in Europe[C].3nd Central European Conference in Regional Science, 2009.

篇3

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传递越来越便捷,大数据的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以经济领域为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数据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谁能掌握更多的信息数据资源,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数据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逐漸落后于时展的潮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智慧城市蓬勃发展起来。智慧城市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为了实现智慧城市的构建,各大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大数据应用在指挥城市的研究和规划中,可以加快智慧城市的构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城市的发展更是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繁荣。为了推动城市建设,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方面,城镇建设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城镇建设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城镇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能满足国家的发展要求。为了解决城镇建设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命题被提出,社会各界将智慧城市看作新型城市的代表,政府也提出了若干支持政策,用以扶持智慧城市的构建。我国自上个世纪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并收获了良好的融合效果。当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形成了初步的城市技术体系。智慧城市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智能性,而智能性是由技术集成体现出来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2、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的运用 

2.1建立多向协调体系 

首先,将大数据运用在智慧城市的研究与规划中,需要建立多向协调体系。城市建设与规划需要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有机配合,智慧城市的构建也不例外。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存在一些问题,政府的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指挥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数据缺失、体系不健全、规划内容名实不符、建设工作滞后等问题,影响了城市规划的实效性。许多政府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发展问题,也没有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使社会的矛盾不断加剧。一些地方政府提出了“多规合一”等发展战略,但是这些发展战略的实施结果却差强人意。为了使城市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我国政府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构建原则,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城市的规划中。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带给环境和资源很大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障城市的高效发展。大数据可以满足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帮助政府建立多向协调体系。在ICT的支持下,政府可以和社会上的其他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数据的互动交流。政府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公共平台,并邀请其他部门进入到公共平台之中,就智慧城市的建设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多向协调机制。政府依靠ICT建立公共平台后,可以把智慧城市的规划成果整合到一起,并进行集中展示。社会各部门和政府可以挑选其中的最佳设计方案,并按照方案上的内容展开具体的建设工作。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土地资源配置问题是重点,大数据可以为政府提供城乡的经济发展资料和土地利用的信息等,帮助政府做出正确的发展规划。 

2.2建立城市规划体系 

第一,政府需要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络数据分析库,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在这一分析库中,政府要综合考虑居民的城市建设要求、企业的城市发展愿景等,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身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大数据平台非常多,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政府可以应用微信、微博等挖掘城市建设的信息,形成信息化的城市发展战略。第二,政府需要对社交网络中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在社交网络和一些app中,有很多关于城市规划问题的评论。以大众点评网为例,在上面记录了居民对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的建议等,涉及了民生民情,对政府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有很好的启迪作用。第三,政府需要对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政府通过分析手机信号,就能推断出哪个区域的人口相对较多,哪个区域的人口相对较少。在人口较多的区域,政府可以适当增加土地规模、扩大商业面积等,在人口较少的区域,政府可以适当迁移人口,进行区域开发等。第四,政府需要对网络数据进行挖掘。在互联网中有大量的数据,政府要对其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网络中的数据有真有假,因此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不能以网络数据作为唯一的依据,而要将社会调查和网络调查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发展战略。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如今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智慧城市的规划中,大数据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促进其与智慧城市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赵亚飞.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6(8):202-203. 

[2]党安荣,袁牧,沈振江,王鹏.基于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理性规划与城乡治理思考[J].建设科技,2015,(05):64-66. 

篇4

[关键词] 信息化;智慧城市;城市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129

[中图分类号] F299.24;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221- 03

0 引言

随着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信息化和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极大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出现和智慧城市新常态的发展,促使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实质上,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互联网+”、工业4.0等新技术理念的出现以及在社会上的渗透,对我国城市化建设以及智慧城市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极大推动了智慧城市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在对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以及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困境等问题进行适当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措施,希望能够在信息时代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1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受到中国经济社会变化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中国城镇建设逐渐开始步入到新的历史时期,信息技术开始对城镇化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并推动了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进步,城镇化和信息化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社会发展趋势,正在“智慧城市”的作用下发生交际并实现深度融合,对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智慧城市是一个国家城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在智慧城市的研究中,全球智慧城市思想之父倪会民曾针对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了准确而完整的阐述,即各个城市结合自身发展要求、建设条件以及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整体目标等基本情况,充分应用人类社会现有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管理模式等最优质的资源,全面推进城市的智慧化发展,如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安全、方便和舒适特点的追求以及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等。

从另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如果说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在社会建设发展进程中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那么智慧城市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是城镇化建设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重要表现。早在2012年,我国就已经积极引入智慧城市建设思想,并且将其应用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工程中,先后在400多个城市开设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程,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阶段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都已经存在部分城市取得了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当前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对城镇化建设工作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 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城镇化建设为重要的载体和依托,并且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内,城镇化建设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借助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城镇化建设在信息时代能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做出正确的指引。

2.1 智慧型城市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发展主线

从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智慧型城市的构建是城市化建设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呈现出的高水平发展态势,因此必然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甚至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基本发展主线。如物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基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极大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

2.2 智慧城市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智慧城市的建设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系统工程中,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建设资源会在科学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作用下得到良好的应用,并且不同技术和资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推动城市运行的“智慧性”得到相应的凸显,促使城市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2.3 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模式

智慧城市是新出现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并且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以城市主体为标准,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市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结果是对城市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社会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善。从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智慧城市在现阶段内表现出信息化和城市化的高度融合,因此也可以说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在较高阶段上的具体表现。

3 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困境

受到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影响,我国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效果的凸显。

3.1 没有综合分析实际情况,部分城市建设措施流于形式

一些城市在推进智慧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盲目的追求建设效果、随意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没有对本城市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导致所制定的智慧城市建设措施缺乏可操作性,部分措施流于形式,对城市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无法得到顺利推进。可见,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应该以地区实际情况为依托,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探索更为科学的建设措施,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3.2 统筹管理效果较差,顶层设计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加强智慧城市的建设,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地统筹管理和完善的顶层设计工作,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总体规划不够清晰的问题,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我国在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尚未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对部分地方的智慧城市进行合理规划,直接导致部分地方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一哄而上,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信息孤岛问题,严重限制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3.3 过于依赖政府部门,缺乏建设主动性

受到经济条件和不良管理理念的限制,我国部分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独立自主性相对较差,无法针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实施综合管理,资源供给能力也相对不足,往往更加倾向于借助政府投资推进建设工作。这一问题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但是由于该地区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社会力量也不能真正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中,对智慧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城市建设本身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城市化建设工作相对较为缓慢,因此无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强行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只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不利于城市化建设工作的良性开展。

4 信息时代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

作为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重要的创新和投资驱动力,尽管智慧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面对着诸多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智慧城市仍然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视以及各地区试点工程的开展、阶段性成果的获取,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标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促进智慧城市健康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新时期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充分利用城市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就应该积极探索更为系统完善的建设措施,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4.1 以信息技术作为建设依托,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工程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逐渐凸显出来,社会建设过程中城市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信息化特征。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的构建应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构建系统、科学的管理系统,进而保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对各项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集成城市建设资源,实现对有限建设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效果。同时,逐步完善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产业经济、市政管理、资源环境和技术支持等多种管理模块,实现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产业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以及市政问题的综合管理,增强城市管理的智慧性,有效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

4.2 以城市实际建设情况为基础,探索科学化管理

智慧城市的构建应该以智慧城市的本身发展情况为依托,结合城市建设背景、经济情况以及信息化建设水平等,对智慧城市建设资源实施优化配置,进而有效发挥出智慧城市建设资源的价值,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兼顾城市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还应该针对现代管理理念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化管理思想,进而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进行统筹安排,以更为科学精细的管理手段实施动态、全过程管理,促使政府部门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效用得到充分激发,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借助科学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不仅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快,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凸显,整体社会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4.3 将落实民生作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质上表现为一种相对科学的城市化建设工程,即将智慧、幸福、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有机融合的城市化建设工作,并且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智慧城市的建设关注公民的幸福指数,关注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民生属性。所以在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将以民生为本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进而有效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新形态城市,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唯有如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才能够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

5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新时期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建设措施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湛泳,李珊.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基于信息化发展视角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6(2):4-15.

[2]程小燕,张所地.信息价值链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4):190-194.

[3]王静远,李超,熊璋,等.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2):239-259.

篇5

2015年12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电科总经理樊友山在业界首次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扛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大旗的背后,是中国电科多年的技术积淀和无数的实践探索。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中国电科自2010年开始就先后承担了北京、重庆、天津、上海等100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设计与建设。

那么,“新型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有何不同?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的迭代又意味着什么?《网络传播》杂志记者专访樊友山,请他绘制通往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线路图。

什么样的城市是好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毋庸置疑,好的城市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的关键所在。但是该如何定义城市的好与坏?樊友山认为并没有唯一的答案,但人人都会感知。

《网络传播》:目前,我国有很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成效如何?

樊友山:应该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络覆盖率大幅提升,通过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民生、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建设,改善了公共服务,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这也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智慧城市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当前,我国在智慧城市领域已经掌握了一批重要的核心关键技术,大量成果已经在相关城市试点落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便捷的生活。

《网络传播》:智慧城市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樊友山:举个生活中最普遍的例子。生病了,无需去医院,通过传感器让医生了解到自己的血压、心跳、脉搏,收到病人数据后,通过连接各大医院的数据库体系,医生团队就可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做到足不出户就可治疗,缓解当前看病难问题。这就是我们智慧医疗的新模式。

《网络传播》:最好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

樊友山:城市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应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做的是将信息技术的创新成果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动信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撑绿色环保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什么样的智慧是真智慧

相较于由混凝土、玻璃和钢材建成的传统城市,“智慧城市”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升级。而今,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的演进又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在这里,樊友山提到了一个新词――“真智慧”。

《网络传播》:什么是新型智慧城市?相较于智慧城市,其“新”具体体现在何处?

樊友山:新型智慧城市本质上是以信息为主导、网络为支撑、数据为要义、服务为根本的网络信息体系。中国电科将新型智慧城市的特点归纳为“六个一”。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深度融合的结果。新型智慧城市的“新”是与智慧城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比较而言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倒信息“烟囱”实现互联互通,二是跨行业数据融合实现“真智慧”,三是构建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保障信息安全。

《网络传播》:“真智慧”是怎样的概念?

樊友山:“真智慧”就是以城市大数据为基础的建设和运行模式。新型智慧城市是为实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保障信息安全三大目标而推进实施的,集中体现了智慧城市由建设向应用、由规模向效能、由产品向体验的转变。

《网络传播》:每座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看待新型智慧城市的复制推广和量身定做、本地建设?

樊友山:“复制推广”指的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和流程,而不是建设的结果。所谓“释其成法,法其所以为法”。通过标杆城市试点,使方法和流程趋于成熟,打造核心产品,形成标准,再向全国推广。每座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新型智慧城市推广建设时,必须与城市自身的定位、特色和主要矛盾密切结合,才能体现“真智慧”。

什么样的联合是强联合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化工程,仅仅依靠中国电科力量略显单薄,更需要协同作战。于是,一个企业联盟――新型智慧城市企业联盟应运而生。这个联盟不仅吸纳了IBM、微软、三星等国外先进企业,也吸纳了华为、中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正如樊友山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到的那句古语:独行快,众行远。

《网络传播》:为了实现建设更开放、更安全、更便捷、更现代的新型智慧城市,中国电科做了哪些探索和尝试?

樊友山:中国电科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推动单位,主要聚焦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顶层设计,发挥中国电科在大型信息系统总体和集成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以体系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实施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二是数据运营,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成果,将城市各部门和行业异构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可开放的高价值数据资源,支撑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三是信息安全,构建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在推动信息共享、数据开放的同时保障信息安全。在具体工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推动标杆试点、抓好顶层设计、打造核心产品、推进标准建设、强化联盟运行。

《网络传播》:中国电科是如何践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举旗者这一角色的?

樊友山:新型智慧城市的本质不是一种智慧,而是一种城市,这种城市要以智慧的方式运转。一方面,在国家网信办等部委领导下,研究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理念,并与深圳、福州、嘉兴三个城市率先推进标杆城市建设。另一方面中国电科以开放协同的心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企业联盟,共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同时,联盟还将共同构建开源平台,推动新兴经济模式蓬勃发展,努力打造“体系规划、信息主导、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生态体系。

篇6

一、大数据简述

大数据是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所包含的内容,远超采用软件工具即可获得的各种相关数据和应用范围,可提供科学决策资源和准确的资讯信息。应用大数据技术可快速从繁杂的信息数据材料中及时、准确地提取出利用价值较高的有用信息,提升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传统信息处理技术无法高效处理分散的信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实现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多项技术的集合,通过云存储方式和云计算,将不同类型的设备相联合,实现协同工作;利用分布式架构技术从存储的数据库中,挖掘、确定数据之间的联系和遵循的规律,顺利完成相关价值资料的提取、管理、处理,为城市管理人员提供便利服务。

二、智慧城市简述

现代化条件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大数据平台建设当前已具备一定基础。从智慧城市建设的角度而言,大数据技术的引用具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应该提高对大数据价值的认识,并采用切之可行的措施,利用大数据推动城市规划创新,为日后智慧城市的建设管理提供保障。当前阶段,智慧城市缺少标准的定义,通常是指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城市的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例如:遍布在城市各处的传感器与智能设备可对城市的运行过程进行测量、监控、采集、分析,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系统融合为城市的运行带来智慧监管,通过智慧基础设施的利用推动城市实现最佳的运行状态。

三、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利用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可以对城市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同时收集不同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提升城市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除此之外,通过大数据挖潜,可以更为客观地掌握实际使用人的吃、住、行、玩等行为特征和规律;通过把握“用脚投票”的客观情况,将为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基础信息层,更精准地识别城市问题症结和人民的关切点,避免自上而下的主观臆断,从而真正地做到“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此基础上所制定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方案,符合人民的期盼,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如,在智慧城市交通建设工作中,可以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对人流信息以及车流信息进行收集,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计算区域交通的流量数据,形成该区域各信号灯的配时方案,实现该区域的交通流量最大化,提升通行效率。

四、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实际应用

1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在空间规划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2010年以后,智慧城市理念全面进入爆发阶段。其在我国层面的表现为2013~2015年,各种政策的指导意见与试点进行密集的;在地方层面的表现一般为各地积极推动和智慧城市各种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公共服务等。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数量如今已达500以上,在全球稳居首位。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规划中,大数据可充分实现空间规划平台的建设,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有鉴于此,大数据的空间规划凭条的创建,改善了传统的平面式智慧城市规划,确保规划人员拥有了更为直观的规划观念,创建了全局性的规划性思维。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取得各种勘测数据信息与城市中的地表建筑、电力系统、暖通管道和各种基础设施的信息,在空间规划平台方面体现出立体的建筑模型,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维度实现智慧城市规划过程中各种规划内容的反复实验,针对智慧城市规划内容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模拟,最大限度的防止智慧城市规划方向缺少的精准性和合理性,充分保障智慧城市的创建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

2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在海量数据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工作开展中,会产生海量数据信息,此类数据信息的处理,如果单纯依靠人工方式,不仅会浪费更多时间与精力,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准确性也无法保障。而运用大数据对城市规划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梳理,则可以通过图、表等方式直观呈现数据本身特征,不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还可以确保数据信息处理的有效性与准确性。除图表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分析模型,研究现象背后的成因、研究识别关键角色或特征、研究影响范围或实施效果。总之,通过大数据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既直观呈现了数据本身所包含的特点,又避免了因人工操作而有可能带来的失误,保障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性。

3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在特色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不同的城市规划过程中,需充分结合城市本身的特点,包括建筑、旅游等各方面的内容,并科学规划城市。大数据可有效采集城市发展的相关信息,且针对城市特色开展数据分析,让智慧城市的建设具备特殊性,有效适应城市的发展规律。除此之外,还可帮助城市区域实现合理规划。在智慧城市特色的规划中,利用对不同产业和社区的科学分析为城市的平稳运行提供数据基础,通过区域内各种内容信息数据的采集,推动规划价值的充分发挥,为城市区域的合理划分提供切之可行的条件。在智慧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利用大数据,不但可充分维系城市各区域本身的特点,而且为城市实现协调发展保驾护航,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针对城市各个方面的因素实施综合分析,科学配置城市资源,保证智慧城市的特点充分呈现。

4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在各规划环节管理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开展中,会涉及到许多不同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于智慧城市发展,要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然而,从如今规划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各个部门之间缺少高效的交流沟通,导致各种工作的开展不能实现高效衔接,影响工作开展效率。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让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使用大数据技术对规划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既定建设理念,对各环节规划工作进行有效协调,在各环节工作开展中,要从城市整体发展角度展开,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规划管理平台,同时实现对规划流程的整合与优化。

五、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展望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日益深入,城市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存在。伴随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需整合布局,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夯实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因此,应推动城市从服务型社会转向智慧型社会,进而确保整体过渡更为顺利、流畅,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中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应用,实现空间划分管理与数据的综合分析,推动城市管理进步。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是互联网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结语

篇7

关键词:智慧城市 指标体系 北京

一、智慧城市

(一)智慧城市的相关研究背景

城市作为人类的交易中心和集聚中心,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持续加速增长。然而,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过程:低效的城市管理方式、拥堵的交通系统、难以发挥实效的城市应急系统、远不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等等。

当城市面临这些实质性的挑战时,城市必须应用新的措施和能力使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城市必须使用新的科技去改善自身的核心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有限的资源。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在基础设施和传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城市智慧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趋势,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智慧地球”是由智能化的各个行业、各个社会层面、各个组织机构甚至个人组成的,并基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和计算技术,可以创造出更有智慧的行业甚至更有智慧的地球。2010年,IBM正式提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崭新理念,指出“智慧地球”需从“智慧城市”着手,“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核心要素和突破点,是“智慧地球”落实到实际的具体区域做法。

(二)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指的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的价值在于为城市经济注入智慧活力。在当今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的现实条件下,对于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而“智慧城市”正是通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加强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情况

(一)研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很多。如:新加坡2006年推出的智慧国2015计划,它通过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以及利用咨询通信产业进行经济部门转型等多方面的战略规划,意在达成新加坡成为一个由资讯通信所驱动的智慧国家与全球都市的未来愿景。同样在2006年,韩国政府启动U—City计划,其核心是通过建设遍布整个城市的互联网网络使得市民可以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方便地使用或办理各项社会服务。我国在继承其电子政务、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方面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基础上,也引入了“智慧城市”治理理念,北京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北京”的设想,正逐步向“智慧城市”发展,上海、武汉、南京、宁波等城市纷纷开始智慧城市的建设的研究。

然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由于缺乏一套“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盲目建设,“形象工程”大行其道,实际效果并不显著。“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构成的,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进行量化计算、科学评测的方法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检验智慧城市成果的具体体现,将起到引领、监测指导、量化评估等作用。开展“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现状

1、上海“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2011年7月初,上海浦东“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正式对外,该指标体系包括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19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一座城市如果两项指标达标率均超过80%,就将迈入“初级智慧型城市”的门槛;而核心指标实现100%达标,一般指标的达标率也超过90%,这座城市就将成为“成熟智慧型城市”。

2、“智慧南京”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南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城市智慧产业领域、城市智慧服务领域、城市智慧人文领域四大部分。“智慧城市”基础领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指标项;城市智慧产业领域包括7个指标项;城市智慧服务领域包括4个指标项;城市智慧人文领域包括7个指标项,总共23个评价指标。

三、智慧北京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一)智慧城市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由于智能城市设计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评价体系应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智慧城市的框架为出发点,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又要具备各时期城市发展的鲜明特点,客观地反映智慧城市的质量水平。

2、系统性原则

应把城市的基本信息化水平、智能应用水平、信息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创新水平等视为一个整体的大系统,建立从信息技术与环境、资源、人相互协调的整体大系统中来考核智慧城市的建设状况。

3、可行性原则

在设计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标,在考虑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可行性尤为重要。要保证指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指标数据搜集的及时性。

(二)北京建设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国内外现有评价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考虑到遵循智慧北京建设的现状,逐步建立智慧北京评价指标体系。许多文献设计智慧城市时通常描述其工业、教育、参与能力、技术设施以及多样的 “软因素”等几方面内容,本文建立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智慧政务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智慧节能环保评价指标体系四大指标体系。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由7个二级指标组成(见表3—1),根据北京市2011年的相关数据以及测算,给出了相应的参考值。

2、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衡量市民对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认知、对基本科学技术(包括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以及市民生活的幸福程度等。主要包括4个二级指标。

3、城市智慧政务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智慧政务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智慧城市的政务效率以及公共参与程度,由6个二级指标构成。如表3—2所示:

4、城市智慧节能环保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智慧节能环保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种传感终端和感知网络,对环境(主要是大气、水源等)进行实施监测、预警,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主要包括4个二级指标如表3—4所示:

参考文献:

[1]刘文云、葛敬民.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理论研究比较

篇8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的信息化城市。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2城市照明系统的资源性特征及其在建设智慧

城市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城市照明系统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呈现出供电系统完善、网格化结构特征明显、路灯具有载体性等特点,因此,可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资源性平台进行拓展。

2.1城市照明供电系统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的发展方向

任何城市的道路照明都有独立完善的供电系统,如:变压器、配电箱、线缆等,但是这些设施设备在使用上具有非均衡性特征。即在不需要照明的白昼他们都不工作,也就是说处于闲置状态,这一特征在不增加供电系统建设的前提下为智慧城市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这是避免重复投资的、节约的和绿色的城市建设行为。当然,需要给路灯加装单灯控制器,确保线路通电状态下路灯不亮。对城市照明供电系统并的融合性使用,提高了现有供电系统的利用率。

2.2城市照明系统呈现网格化特征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的发展方向

根据道路照明的基本要求,有路就必须有灯,所以城市照明系统本身就具有网格化特征,它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又一现有资源。而且,随着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路网密度会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路灯系统的网格性特征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今年年初中央和国务院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至2020年城市路网密度应达到8km/km2。以此标准计算,届时,每平方公里就有480个网络节点,该特征为智慧城市的信号全覆盖以及“泛在宽带互联”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平台。

2.3路灯单体载体性特征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的发展方向

载体性是指通过设计,可以将智慧城市的技术设备硬件一体化地融合在路灯结构中。该特征可以使路灯即能够为城市提供照明功能,同时又能成为各种智慧城市技术设施的载体,大大节约了建设过程中,各种智慧硬件设施对宝贵的城市空间的占有。

3桂林城市照明管理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桂林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文件精神,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桂林市照明设施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桂林智慧城市建设过程。

3.1绘制桂林市照明功能设施分布地形图

目前桂林市有350余个照明配电箱、20000柱灯杆和5万余盏路灯,照明资产十分密集,桂林市城市照明管理处借鉴先进经验,对全市的照明功能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普查,并绘制桂林市照明功能设施分布地形图。桂林市照明功能设施分布地形图包括桂林市区约8km2的1:500数字化带状地形图、20000余柱路灯灯位、350个控制基站、50个专用变压器及其属性采集内容,并具有以下特点:(1)桂林市照明功能设施分布地形图使用统一的桂林市独立平面坐标系统和珠江高程系统,以能与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路网规划、分区规划、各专项规划相衔接,并能提供与国家系统相互转换的服务;(2)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标准、规程要求;(3)桂林市照明功能设施分布地形图对桂林市市政路段上的每一个照明功能设施(包括路灯、控制基站、专用变压器)都以编码的形式进行标注;(4)桂林市照明功能设施分布地形图对道路周围第一排建筑、隔离带、绿化带等道路标识进行标注;(5)对照明功能设施做普查统计时,还对路灯类型(补光灯、高杆灯、庭院灯等)、光源种类(LED灯、钠灯、节能灯等)、灯杆标高、路灯功率等进行了详尽统计,并以EXCEL表格的形式提供给业主,为建立照明设施数据库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数据基础。照明功能设施分布地形图和照明设施数据库建立后,使城市照明系统网格化特征更加清晰,为今后的桂林市智慧城市持续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制作和安装路灯灯杆信息标识牌

2015~2016年,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根据之前完成的桂林市照明功能设施分布地形图情况,对桂林市老城区范围内的每一杆路灯进行信息标识牌制作和安装,并以建立照明设施数据库的形式录入现有的照明管理系统。路灯信息标识牌上包含的信息有:(1)路灯的独立编号:市照明处照明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可通过独立编号直接在照明地形图中对此杆路灯实现精确定位。(2)路灯所在的路段:路灯所在路段以中文的形式直接反映在信息标识牌,方便查看。(3)路灯位置二维码: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的扫描二维码功能对信息标识牌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扫描的结果是会在百度地图中显示此路灯所在的大概位置,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4)报修电话:每个路灯信息标识牌都包含了市照明处的路灯报修电话,方便监督。路灯灯杆信息标识牌作为路灯载体性特征的应用之一,可与旅游、公安等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形成联动,使路灯不再局限于照明功能,为桂林市持续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拓展思路。

3.3其他应用

(1)桂林核心城区部分路段的路灯灯杆上安装了街边停车收费的自动检测设备,可实现停靠车辆信息自动采集,减少了人力投入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2)市城市照明管理处与市环保局进行合作,在部分灯杆安装了大气监测设备,可对桂林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上述应用均节约了其他智慧硬件设施对宝贵的城市空间的占有,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参考。

4结语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全球趋势,而城市照明系统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作用和拓展还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在今后的工作中,桂林的城市照明人还将主动作为不断创新,积极思考探索城市照明智能信息化管理的新方式、新办法,真正做到城市照明服务于民,为建设智慧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梁宇 单位:桂林市城市照明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王林玉.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照明监控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2013,01.

篇9

作为当下最火热的两个词汇,碰撞在一起必然会有反应。而大数据作为承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手段,牵动着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的核心建设需求。

用大数据驱动智慧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已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核心资源就是数据。大数据及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产业价值链正在影响和主导新的经济方式和国家战略,成为引领社会变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利器。

在实际应用中,大数据可以为信息和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持,能够有效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同时可以打通城市管理中的信息孤岛,实现移动应用与大数据的联动,最终实现智慧的城市环境。

早在2006年,“大数据”概念还未萌芽,周侠便意识到“数据是资源”。时至今日,经过了近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数据”仍是周侠以及他所带领的智慧城市产业本部的核心理念。周侠介绍说,同方智慧城市本部推出 “DT时代智慧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快速打破行业和领域间的信息壁垒、深入挖掘城市大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潜在价值为核心,旨在为城市管理者宏观决策需求提供完美体验。通过提供一整套符合城市特点的、量身定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功能定位、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就业、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多目标之间实现统筹兼顾和综合平衡,是城市管理多因素、多目标复杂环境下科学决策的最强有力支撑工具。

对于数据和智慧城市的关系,宁家骏有个有趣的说法:“智慧城市是以数据为王的游戏,数据是生成智慧的基础。”在他看来,从智慧城市的概念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和利用各类城市资源,是智慧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的核心。“从内涵来讲,智慧城市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城市范围内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宁家骏解释道。

“互联网+”让智慧城市触手可及

所谓“互联网+”,实际上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互联网形态的演进。而智慧城市则是高速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创新环境下的新城市形态,是基于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塑造城市新价值,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篇10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急需发展新动能。在“互联网+”、“大数据”、“中国制造2025”、“三网融合”等战略实施的带动下,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最佳结合,将会成为地方政府加速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智慧城市两大潮流的融汇,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1智慧城市的特点

 

2008年,IBM在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时,一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智慧地球的一个重要项目,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一系列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概念很宽泛,它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与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事业、企业和个人。从广义来说,智慧城市就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教育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便利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即物联化、信息化、深度互联、覆盖广泛、智能化、协同共享、开放应用等。智慧城市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包括智慧的医疗、智慧的交通、智慧的生活、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养老、智慧的政务、智慧的能源等领域。

 

2互联网+下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分析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央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缓解我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弱等“城市病,并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当前形势下,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并且已经成为推进“互联网+”战略的突出亮点。概括来讲,智慧城市就是从非常简单的政府与老百姓的投诉反馈机制,延伸到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系统,再通过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三大信息加上去,使得整个城市的智慧管理系统不断升级,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智慧城市的很多项目已经在城市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互联网+”构想的提出,让社会经济中的许多主体都在思索怎样通过互联网在领域中进行改革,并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创意;而政府及其他一些投资商、资源开放平台等也对这些改革的实现提供了资金、基础设施等支持;其次,互联网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其信息化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极其依赖的“网络人”,用“智慧”的方式解决任何问题都是水到渠成之事;另外,政府的改革一直在推进,政府自身、公用事业单位的深度改革是近年改革的目标,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医疗分级体系的建立等等,为众多服务商打开了新的前景之门。

 

下面列举一些大家所关注的具有前景的智慧城市应用。

 

2.1智慧医疗。医疗是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智慧医疗是各互联网公司关注的领域。看病者都希望能享受便利的医疗,医院和医生也都希望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目前,智慧医疗的核心是减少患者在医院的非必要时间,增加医患接触的时间。基于此,政府的模式是推动分级诊疗发展,并由此带动了智能病历等解决方案的市场。而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在线挂号、在线支付等方式,将患者在医院的等候时间尽量留给诊疗环节,而非排队等候的时间。与此同时,医药类电商推出了在线购药服务,使患有常见病、慢性病的患者不用前往医院。

 

2.2智慧交通。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动脉”,一个城市只有交通顺畅,才能减少大家出行的时间,以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智慧交通是指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城市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城市电子收费系统、城市成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以充分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公众的出行提供便利顺畅的服务。

 

2.3智慧教育。社会经济越发达,教育就会越受到重视,教育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甚至是成人教育、老年教育,都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采用智慧化的方式,智慧教育正在实现教育的全方位覆盖。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当中,在城市里已经普及电子化多媒体教学;“家校通”在中小学的普及已经为家校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便利;各个教育资源平台正在将学校教育延伸至课外,其在线的互动型教学,为学习者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应用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各种学习类型、各种学习时间,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的智慧教育。

 

2.4智慧生活。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中,智慧生活无疑是人们生活的重点。近几年,O2O(Online To Offline)的兴起使智慧生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预订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自己的线下客户,这就特别适合必须到店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比如餐饮、健身、看电影和演出、美容美发等,“智慧”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服务的直接交付。对消费者而言,O2O提供丰富、全面、及时的商家折扣信息,能够快捷筛选并订购适宜的商品或服务,且价格实惠;对服务提供商来说,O2O模式可以带来大规模的消费者,且本地化程度较高的网站借助O2O模式,还能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2.5智慧养老。养老一向是现代人所关注的话题,当前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对于是独生子女的80后,现在即将面临老人赡养问题,工作的繁忙必然面临居家养老无人照顾的难题,而养老院等机构床位短缺,所以智慧养老是目前政府和各互联网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尝试的新领域。一些城市正在尝试社区养老模式,即老人们还是居住在自己家里,但周边建成的服务机构可以随时上门为老人们服务,老人们与服务机构之间可以依靠智能硬件、智能应用等进行连通。目前,有些城市智慧养老的应用处在试点当中,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不久便可以在多个城市进行推广和应用。

 

21世纪的“智慧城市”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的有效对接和互联互通、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为市民提供宜居的、安全的、绿色的生活环境以及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实现“让城市更智慧、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实现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