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5 17:3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医疗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医疗现状

篇1

>> 国内外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对国内外智力资本现状的分析 国内外SaaS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外日用陶瓷品牌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石墨提纯技术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国内外数字化医疗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移动学习资源国内外现状研究 国内外孩子的理财现状 国内外高校移动学习案例分析研究 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研究的可视化对比分析 国内外科技投入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清淤机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国内外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内外ERP实施及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麻醉胃肠镜国内外现状分析 电子书包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4-19.

[6] BORYCKI E. M-health: ca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use mobile phones and associated software to self-manage their disease[J].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012, 172:79-84.

[7] Shahriyar R, Bari MF, Kundu G, et al. Intelligent Mobil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IMHMS)[J].Int J Control Autom, 2010, 2 (3): 13.

[8] Keogh E, Rosser BA, Eccleston C. E-health and chronic painmanagement: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s[J]. Pain, 2010, 151 (1): 18-21.

[9] Juan CG, Ana BA, Ana P, et al. A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 applied to low back disorders[J]. Multimed Tools Appl, 2009, 42 (3): 317-340.

[10] Rolf-Dietrich B, Mbusa C T, Sebastian K,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obile Teledermatology System[J]. Telemed J E Health, 2012, 18 (9): 668-673.

[11] Kamal R, Hong C S, Lee S G. A telemedicine application to schedule temperature in an in vivo sensor network for Cancer treatment[J]. Telemed J E Health, 2012, 18 (10): 760-771.

[12] Froisland DH, Arsand E, Sk?rderud F. Improving diabetes care for young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through visual learning on Mobile phones: mixed-methods study [J]. J Med Internet Res, 2012, 14 (4): e111.

[13] 汪鹏,吴昊.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1):8-9.

[14] 杜新峰,王晓玲.移动医疗的发展与应用[J].人民军医,2014,57(4):462-464.

[15] Park J, Shin S, Han H, et al.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Applications[J]. Telemed J E Health, 2013, 20 (3): 1-8.

[16]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Mobile medical applications guidance for industry and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taff [EB/OL]. , 2013-09-23.

[17] HU NZ, LEE CY, HOU MC, et al. A cloud system for mobile medical servi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J Med Syst, 2013, 37(6): 9978.

[18] 魏春梗王园园,刘砚燕,等.移动医疗领域智能手机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4,21(12):8-11.

篇2

一、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一)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调查表明,该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0.8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8.69%,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44%,外出务工的农民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且90%以上无专业特长。

(二)外出务工农民中青年劳动力居多。在调查中,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最大的60岁。16~35岁的占40%,36~45岁的占33%,46岁以上的占27%。

(三)外出务工农民工资待遇普遍不高。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农民一无技术、二缺文化,多数农民工从事建筑、制造、农产品精加工、服务等劳动力强度大的劳力工种,工资收入普遍较低,平均月工资仅500~700元。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效果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2004―2007年,“阳光工程”累计培训学员9620人,转移就业8660人,“阳光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农民工学员也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经过培训的农民工月收入均达到600~800元,技术水平出色的农民工工资可达到800~1000元。

(二)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外出农村劳动力逐年增加,极大的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三)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是就地转移的农民工成为本地企业的主力军。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和“阳光工程”的深入开展,农民就地转移人数和比例不断增加,这些经过培训就地转移的学员,大多数成为企业的骨干和熟练工人,为本地企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二是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促进了本地农村建设,这些曾经在外打拼的农民工,有技术、有本钱、有胆识、肯吃苦,返乡创业成功率普遍较高。

三、培训面临的问题

(一)学习氛围不浓。当前,实施“阳光工程”最突出的问题仍是社会学习氛围不浓,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建平县农村经济目前仍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目光短浅,部分农民认为靠亲友介绍也能找到工作,花上几个月去学习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要支出一定的费用。

(二)培训计划下达偏迟。“阳光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因培训计划下达较迟,一定程度上使基层培训工作处于被动。

(三)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农民反映他们虽然很想参加学习,但存在不少实际困难,主要困难和原因有:一是培训学校离家太远,家里的事情丢不开;二是虽然多数培训机构免费培训,但还是需要一定的生活费、住宿费和差旅费,有的农民拿不出或不愿拿出这笔钱;三是担心学不会,误了时间又费了钱。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对已确定的农民工培训基地,要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充实师资力量。

(二)加强培训服务。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做好农民工培训的信息服务工作,对农民工的市场供求状况定期向社会公布,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强网络建设。争取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尽可能多地建立网络平台,实现沟通快捷、信息畅通。

篇3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2型糖尿病;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89-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严重威胁了人类的身心健康,病理特征为胰岛细胞功能紊乱引起胰岛素分泌失常[1],导致胰岛素抵抗能力下降。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患者体内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引发高血糖。高血糖不仅仅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会引发多种致命性并发症[2],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多为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甚明显。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加大了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现根据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后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45-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5±2.35岁;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6例。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精神病史;严重心血管疾病病史。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观察组采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均未服用其他类型的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规范患者日常饮食,避免患者摄入含糖量较高的食物。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2 结 果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有11例(55.00%),未明显改善或出现不同程度恶化的9例(45.00%);观察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有17例(85.00%),未明显改善或出现不同程度恶化的3例(15.00%)。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

3 结 论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能够明显促进患者胰岛功能恢复,加强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显著的降低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首先能够激活患者体内β细胞,使β细胞中的内环磷酸腺苷逐渐聚集,利用内环磷酸腺苷对于蛋白激酶A的依赖性[3],促进胰岛素基因转录与合成,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不仅能够促进β细胞胰岛素的分泌,还能够明显的抑制患者体内β细胞的凋亡。通过抑制患者体内包细胞介素-1β、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对β细胞的损害[4],达到保护β细胞,抑制β细胞凋亡的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治愈率极高,能够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降糖药物,相较于传统的降糖药物疗效更为显著,也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广泛的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过程。

参考文献

[1] 高炜炜.非肽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Boc5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和甲酰肽受体家族相关药理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药理学),2010:1-67.

[2] 沈玲玲,任明山,黄大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中的表达及格列齐特的干预作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02):2298-2299.

篇4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 监管 发展

1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1 综合服务

综合服务型互联网医疗主要提供在线的医疗服务项目,包括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就诊提醒、提取报告单等服务。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建立移动医疗监测系统,对患者生理参数进行监测,针对性地提供就诊服务,在紧急状况下还会自动发出预警信号,使得互联网医疗更具及时性、便捷性。

1.2 医患信息交流

该类型互联网医疗通过建立数据库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主要提供在线问诊、健康咨询等服务。一些医疗网站邀请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坐诊,为患者提供私人诊疗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如,“好大夫在线”网站作为我国互联网规模较大的医患沟通平台,已经在线注册了3200余家公立医院,拥有大批的医生资源,可提供多种在线医疗服务。

1.3 信息化服务

该类型互联网医疗主要是针对专业医务人员开辟的服务模式,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丰富的药品信息、用药指南、医学计算工具、医学文献等。甚至一些医疗网站还推出了与医院诊疗相关联的应用程序,如杏树林网站为医务人员提供移动查房应用模式,使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查房。同时,该网站还能够向医务人员介绍最新的药品,使医务人员了解药品动态。

2 互联网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盈利模式不完善

由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速度较快,从而使得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未能跟上其发展的步伐,这就造成了现行的法律中对医生在网上行医的资格限定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国内互联网的使用群体也并未养成付费使用手机客户端的习惯,自愿支付软件费用的移动设备用户相对较少,通过软件收费的形式进行运营,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所不符。如“好大夫”网站中所提供的几个在线医疗服务产品中,仅有电话咨询一项会向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其它服务产品均为免费提供,并且也没有向患者收取必要的问诊费或是挂号费,上述种种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不完善的问题。

2.2 诊疗效果不确定

稳定性不足是当前互联网医疗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大,故此,国内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对引入网络移动医疗系统有着多方面的顾虑,大部分机构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并未真正进行实施。

2.3 行业环境不规范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行业并未完全开放,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其市场化的程度较低,很多医疗单位不愿向社会公开本院的医生及病患信息。由于医疗行业的发展环境不够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也尚未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到统筹规划当中,医生借助APP向患者提供在线诊断是否涉嫌院外行医也尚无定论,这些种种都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加强互联网医疗监管的建议

3.1 加快互联网医疗监管立法

我国要针对互联网医疗领域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规范和指导该行业发展,为强化该行业监管提供政策依据。首先,在监管政策中将移动医疗平台纳入到监管范围内,定期对移动医疗APP进行评估。其次,对移动医疗APP建立风险监管体系,包括入市前申请、资格审查、风险评估等,提高移动医疗APP的市场准入门槛。再次,区分不同医疗应用软件类型,对各类型用途软件进行规范化监管,如临床应用类软件只能提供医务人员临床经验交流等应用,而不能提供患者咨询服务;健康咨询类软件只能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健康咨询服务,并提供医前指导意见,而不能对患者病情进行在线诊断。

3.2 建立互联网医疗行业监管机制

我国应从法律层面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进行监督约束,准确界定互联网医疗行为的概念,对医疗机构、非医疗机构从事互联网医疗的服务范围予以明确规定,并对从事互联网医疗的医务人员资格和服务权限进行界定,不断提高互联网医疗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此外,我国有关部门还要针对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互联网医疗监管的成功经验,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对移动医疗机构和医师服务进行质量控制,从而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如,医疗机构的医师要想在医疗网站上提供相关服务,必须获取所在医疗机构的批准, 并要求医师以不影响本职工作为前提, 妥善安排好从事互联网医疗的工作时间。

3.3 加强互联网医疗机构监管

我国要针对不同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类型和项目,对从事互联网医疗的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将机构资质与人员准入作为监管的重点。具体如下:一方面,审核部门要对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严格审核,办理备案手续,要求从业医师必须具备相应资格证,拥有注册执业医师资格。另一方面,审核部门要对提供互联网医疗咨询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要求第三方机构所聘请的医师必须在其相关专业范围内开展咨询服务,规范第三方机构的运营。

4 结论

总而言之,互联网医疗在我国医疗行业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多种服务模式,为提高在线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务人员交流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为了促进互联网医疗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该行业的监管力度,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成熟的盈利模式,创建良好的行业运行环境,保障医疗机构、第三方机构、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安其,郑雪倩.我国互联网医疗运行现状――基于3家医院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02):54-56.

[2]周刘芳.网络虚假医疗广告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12):99-101.

[3]王玲,彭波.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医疗APP应用前景与风险防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01):39-41.

[4]李宁,李G,王晨.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及交易的日常监管与行政处罚[J].首都医药,2015(04):99-100.

作者简介

刘畅(1983-7),女,重庆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深圳循证医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职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大数据整理分析。

篇5

摘要:出入境体检是检验检疫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防止传染病传入和传出,保护人体健康,出入境体检业务一般通过现场方式办理。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众习惯了通过网络在线办理各种业务,本文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领域的应用,旨在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进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提升服务品质。

关键词 :出入境体检;国际旅行;健康监护

1、出入境体检领域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以下简称保健中心) 是以开展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和传染病监测体检为主要任务的机构,承担着预防控制传染病在口岸的传播和流行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留学、商务和劳务为目的的出人境人员的卫生检疫需求日益增长,再加上国际疫情的复杂变化,保健中心业务量由此增加,高峰期业务大厅人满为患、客流量不均衡、体检出报告周期长、保健中心满负荷工作等现象都暴露了服务效率低的弊病,服务质量和当下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1.1 国外现状

国外已经普遍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国际旅行与卫生保健事业,服务于社会,其应用水平普遍高于国内,移动网络体制建设和维护机制相对完善。世界卫生组织建有多语言版本的网站,通过RSS技术向全球提供世卫新闻、世界各地疾病暴发、全球疫情的最新消息。一些医疗保险机构也通过网站、手机APP向国际旅行人士提供便捷的预约和支付服务,实现远程医疗和保健服务。

1.2 国内现状

国内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始于医疗系统的HIS(医院信息系统),医疗行业智能导诊、预约挂号、排队叫号、在线支付、检验结果查询等服务均已得到初步应用,在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患者,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促进医疗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自主化发展。在国际旅行健康监护领域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趋向于成熟,主要应用于体检业务的内部管理,服务重点是“体检中”、“体检后”,但与医疗系统信息化全面展开不同,目前国内仅少数几个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开设有网上预约服务。

1.3 问题分析

虽然大多数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拥有网站,但维护和管理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信息陈旧甚至错误、疫情不及时、资讯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尚未有效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通过微博、微信推广机构,与公众双向沟通,常常因公众不理解给工作带来困难;未能有效利用网站、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在线查询报告等服务。

2、移动互联网应用分析

2.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点

移动互联网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便携式终端,通过各种无线网络的联接,实现网络联通,以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和服务。它以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能力、个性化服务特征和开放式创新,同时具备传统的计算功能、互联网连通功能、无线通讯的移动功能,成为了当下最具发展潜力的互联网模式,并呈现以下特点:

2.1.1 用户量持续增加,覆盖率广

由于移动终端的极大便捷性,更能符合人们碎片化的时间需求,移动网民数量呈现快速发展,其在整体网民中所占的比例持续提升。研究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终端互联网的时间已经高于PC端,截至2014年5月65%的中国网民使用微信,31.4%的微信用户每天登陆微信超过一次。

2.1.2 应用服务多样化,渗透性强

各大互联网服务商不断通过创新应用服务来满足细分人群的个性化需求。移动互联网应用丰富程度加大,对社会生活服务渗透增加,成为手机网民常态的生活方式和各行业的重要发展模式。手机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结合,拓展了更多的应用场景,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平台将是未来应用的主导。

2.2 改进方案

经研究,利用移动互联网覆盖率广、应用服务多样化、渗透性强等特点,提供在线查询、在线预约、在线下载可以及时公开疫病疫情信息,缓解高峰时段客流多、客流量不均衡的问题、简化领取报告的手续、缩短领取时间等问题。现提出以下具体改进方案:

2.2.1 利用自媒体提高咨询效率

建立出入境体检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顺应“微”时代的热潮,利用新媒体所具有的操作便捷性、内容和推送的丰富性、信息传递的高时效性、服务功能的多样性等特点,进行相关信息的推送和共享,如机构详情介绍、出入境体检常识、服务项目、政策法规、疫情快讯、健康资讯、出境旅行知识等,贴近广大用户的生活方式和交流习惯,满足在出入境体检方面的需求。

建设出入境体检移动信息平台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信息、推送和查询功能上,更体现在它为机构和公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全新的交流方式,以公众为中心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减少了办理前后的咨询环节,节省了出入境人员和保健中心工作人员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2.2.2 利用GIS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GIS是指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系统,GIS的优点是可视化直观展现位置信息,目前GIS技术已经可以方便的在计算机上实现IP地址转物理位置地位,移动终端通过内置gps芯片定位。GIS和传染病监测数据结合可以直观展示全球范围内传染病暴况,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同时利用定位导航服务,可帮助出入境人员查找附近最近的、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保健中心。

2.2.3 利用在线预约优化业务流程

出入境人员在前往现场办理体检业务前,可通过移动客户端查看保健中心对外开放的体检日程及分配各时段的体检量,选定办理时间,填写个人信息、选择体检套餐,完成预约、缴费,体检后可通过移动平台实时查询结果。移动互联网使得办理流程更加智能化、个性化、自主化、简洁化,随时随地轻松完成预约和结果查询,避免了现场漫长排队等待等问题,也有利于保健中心科学安排预约量,尽可能减少业务大厅人满为患、客流量不均衡的问题。

3、展望

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便捷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咨询、在线预约、结果查询通道,在有效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数据,可为后期传染病监测、统计分析、疾病疫情的预测、预警提供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 简大钊 , 阎俊.国外体检表与我国出入境体检表的比较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7, (04), pp.243-245.

[2] 张琳, 章琪, 陆晔.网上预约管理系统在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3(02):137-139+143

[3] 王红梅.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浅析[J].电信科学, 2011 (S1):74-79.

[4] 陈丹心.浅谈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建设[J].现代医院, 2014(10):151-152+154.

篇6

关键词: 便携式移动PACS;现状;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020010-02

1 介绍

现代医学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医学影像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携式移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

ication System,图像归档与传输系统)的应用,在保证安全性与稳定的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加快捷舒适的就诊环境。

便携式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影像设备的便携移动。例如病重患者需要做影像检查时,传统的PACS拍片程序需要将病人送到放射科拍片,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特别护理,而且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而采用移动式的检查设备直接在病床旁完成拍片,可以随拍随看,拍得不清楚或者病情有变化能当场重拍以及时获得有助于诊断的证据,这对于救死扶伤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1];二是影像系统的便携移动。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部署PACS系统,医生携带它们查房时,每到一个病人身边,可以随时在病房中直接通过无线网络调阅病人的影像数据或诊断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实时对照患者当前的病情,及时发现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结合图像为患者介绍详细病情。

2 国内外发展现状

传统的PACS工作站只能工作在台式机上面,无法在移动设备上面使用。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医院和公司对移动PACS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较典型的医院如上海市某医院,该院2011年完成了临床移动PACS项目,包括每个楼层配置移动CR,住院楼每个楼层的护士站区域覆盖54Mbps的802.1la标准的无线网络,实施该项目后,医院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至了一个新的层次;而目前国内见诸报道的移动PACS公司较少,其中,该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MedicPad是全国第一套安装在iPad上的PACS系统。医师可直接通过iPad连上无线网络接收医疗影像,即时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提供快捷的医疗服务。而在医疗信息化发展较快的欧美国家,移动PACS系统应用在大型医院已经普及,并且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允许医疗工作者远程传输数据,并由在城市地区的医疗专业人员(通常是专家)分析。这些医疗专业人员可以诊断患者病情并提供治疗建议,从而节省了患者-临床就诊之间的成本,降低整个社会的医疗支出。

但是,由于以下原因,基于移动终端的PACS系统在国内医院仍鲜有应用。首先,受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的限制,现有PACS系统大多无法进行移植;其次,DICOM图像文件较大,数目较多,尤其是CT图像,动辄几百M,普通无线网络传输速度往往难以满足实时传输需求;第三,移动设备上的DICOM图像的查阅、处理等操作受系统限制,需要重新设计、开发。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后述部分将在分析便携式移动PACS系统结构的基本上详细讨论实现便携式移动PACS系统的关键技术。

3 便携式移动PACS系统结构

基于便捷式移动设备的无线医生工作站整体上服从原有PACS系统框架,采用分布式结构。整个系统分为应用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三部分,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如示。其中服务器执行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库查询、检索、归档、图像压缩等;客户端包含台式PC与便携式移动设置,移动设备只负责用户交互,医生在办公室时可将移动设备直接连接到PC上进行数据同步,这样可以减轻无线网络压力。

4 关键技术

4.1 无线传输

数字化医院以无纸化、无胶片化以及无线化为主要特点。无线网络无需使用有线网络必须依赖的网线,有效地克服了有线网络的弊端,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推动医院数字化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线局域网的最大缺陷在于其信号覆盖范围有限且会随距离增加而明显减弱。室外开放环境下,目前无线产品的传输距离最远能达到300m;室内环境下,最远可达100m。而由于墙壁、玻璃、门窗等障碍物影响,线信号在传输时衰减很快,再加上外界及自身的各种干扰,因此无线传输的距离近、范围小[2]。如果要扩大无线覆盖范围,只有通过增加无线接入设备的办法来延伸距离、拓宽无线传输范围。

另一方面,无线信号作为一种发散型的网络本身就是不安全的[3],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为了提高安全,可以通过采用以下三种措施:1)Mac地址过滤:只将获得授权的便携式移动设备的无线适配器的MAC地址加入到无线路由器的MAC地址过滤表中,这样只有指定的移动终端才能访问无线医疗网络;2)设置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并禁用SSID网络:无线网络使用SSID来区分不同网络,只有设置为名称相同SSID的终端才能互相通信。而禁用SSID广播之后,无线网络就不会被非指定的无线设备搜索到;3)无线加密:指定访问无线路由的密钥,增加网络的安全性。

第三方面,在PACS系统中传输的DICOM图像文件较大,数目较多,尤其是CT图像,动辄几百M,这对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是个极大的考验。无线网络的传输速率仍受限制。目前的IEEE802.11g速率可达54M,而在实际情况中很难达到这个速度,需要针对医院无线使用特点设计智能交换技术和整个网络的通道路径,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4]。

4.2 图像压缩

基于便携式移动设备的PACS工作站主要应用于移动查房,以实现在病床前快速获取病人信息,因此快速、准确是移动工作站的首要需求。要达到这个要求,一方面需要尽量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降低图像所占用的带宽,这就是要对DICOM图像进行压缩。

图像压缩方案分为无损压缩(可逆)和有损压缩(不可逆)两大类。采用无损压缩可从压缩数据精确的恢复出原始图像。有损图像仅提供原始图像的一个近似,无法完全恢复到原始图像,但可以达到更高的压缩比,高压缩比往往是以降低图像质量为代价的。由于DICOM图像是用作诊断的主要依据,即使是局部的细节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对DICOM图像通常采用无损压缩的方式。

典型的无损图像压缩的包括两个步骤:去相关性和编码。图像去相关性是为了降低图像冗余数据,常用方法包括分层插值(HINT),位平面编码(BPE),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和乘法自回归(MAR)等。去相关性后的剩余信号可以通过熵编码达到进一步压缩,DICOM图像无损压缩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算术编码和游程编码(RLE)、Huffm如编码等。典型的无损压缩技术有:CCITT Group 3、CCITT Group 4Lempel-Ziv、Welch等算法[5、6]。

4.3 图像查看

便携式移动设备不同于普通PC,它没有鼠标、键盘等设备,而是直接通过触摸屏来完成操作,这样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功能。常用的DICOM图像操作包括:察看、调色、测量三大类。

察看操作包括缩放、放大镜、平移、镜像、旋转等,这些操作通过仿射变换、算术插值等算法可以实现[7],并且不改变原图像属性,同时在触摸设备上需要设计合理的手势以方便医生操作。

调色也就是调整DICOM图像的色彩。医生在诊断病理过程中对图像的颜色纹理非常关心,有时图像的某些区域看似颜色一致,但却隐藏着细微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恰好能反应病理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图像进行色彩操作,来加强这些差别的显示;有时设备采集到的图像在色彩上存在失真,则可以在不重新采集的情况下,利用色彩调整操作可以进行校正。对于DICOM图像具体为调节窗宽窗位,并将其灰阶映射到0-255之间,以显示在移动设备屏幕上。

测量操作对于医生观察图像是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应既实用又方便。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距离测量、矩形面积、角度测量、灰度值探针、椭圆面积、十字标记、添加指针和注释等。这些工具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得到所测结果的实际值,即要以毫米或英寸等为单位,可以根据图像的分辨率等参数计算得到[8]。与前面两类操作所不同的是,这类操作需要保存,方便下次打开的时候查看。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便捷式移动PACS系统的现状及其系统结构,详细地讨论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以期推动便捷式移动PACS系统在国内的普及,为医生提供更方便的工具,给患者带来更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明,移动PACS系统建设启示录,上海信息化,2010(10):51-54.

[2]穆晓霞、范海菊、牛振齐,无线局域网络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154-157.

[3]赵伟艇、史玉珍,基于802.11i的无线局域网安全加密技术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4):760-762,902.

[4]葛伦跃、吴其林、田一鸣等,IEEE 802.11e无线局域网中VoIP容量分析及改进,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18):73-75.

[5]李绿洲、张巍、唐昌建等,基于存储服务的JPEG2000医学DICOM图像压缩的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26(2):225-229.

[6]王华、赖声礼、江悦华,小波变换医学DICOM图像压缩的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8):827-829.

篇7

企业需求显著上升

“移动医疗作为通过通信技术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发展我国医疗事业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比较紧缺的情况下,非常有益。移动医疗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远程医疗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中日友好医院信息处处长田献氢在11月8 日举办的2013中国企业移动应用大会上做了主题为《医疗行业移动信息化实战之路》的演讲。他介绍说,通过移动设备,救护人员在病人身边跟医院相关专家进行联络,专家可直接看到病源的状况,并进行诊断,大大提高救援效率,而且能抓住抢救的“黄金半小时”。此外,社区医生使用医疗设备,可让专家通过远程进行会诊,让社区居民在社区医院就可享受高端的医疗服务。

不难发现,移动医疗仅是企业级移动应用的一个应用缩影。事实上,教育、政府、金融、电信和流通等领域对移动应用的需求更大。有关数据表明,这几个行业的市场需求总和占所有企业级移动应用需求的65.6%,其中教育行业占到16.2%,居第一位。

面对企业级应用市场的强烈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业务触角延伸向这一市场。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作为研究企业级产品的重要角色,在开发企业级移动应用产品上有具有技术、团队等优势。而移动版的产品作为原来PC端产品的补充,恰恰可以满足用户移动办公的这一强烈需求。然而,它也存在着产品灵活性较差等弊端,因为软件是基于相对固化的流程开发的。北京和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宇洲在大会上称,他们可提供基于云存储和大数据处理的移动管理产品和佳MERP及其相关服务,并已经实现了源代码与业务分离,在和佳的系统之上,用户可以自行通过后台对业务流程进行灵活调整,而无须经由和佳软件通过修改代码来调整流程,从而保证了产品的灵活性。

看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不仅仅有软件商,中国电信去年也涉足了这个领域。中国电信应用工厂是一个企业级移动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平台。该平台一方面汇集软件开发商与数字化服务提供商的各种企业级移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整合了中国电信的传统长项——政企客户资源,让这些政企客户根据需求直接选择标准产品或者定制产品和服务。并且,平台上的软件开发商和数字化服务提供商还能通过服务跟进,对后期客户产生的新需求进行二次营销,让客户减少沟通成本。近日,为了能迅速反馈市场需求,中国电信应用工厂还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华北分工厂。

移动互联网2.0

在大会上,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拥军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他认为,目前我们已经迈入移动互联网2.0时代。如果说移动互联网1.0的特点是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那么移动互联网2.0的主要特点包括四点。

第一,从运营模式来看,开放平台产生了海量数据,不断激发产生新的商业模式。第二,从创新方式来看,企业从原来单兵作战的创新模式向大众参与的创新模式转变。第三,从扩张方式来看,线上到线下(O2O )的模式引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实现跨界融合。第四,从应用特征来看,“碎片化”引领移动互联网向短、快、新的方向发展。这里的碎片化有两层意思,一是用户时间的碎片化。二是用户抓取的信息是呈现碎片状的。

篇8

【关键词】移动医疗APP 医疗服务

数字化医院的发展基于网络化管理模式,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通过高效快捷的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存储等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就医观念以及就医模式。移动医疗APP正是现有医疗业务的延伸,它是以移动互联网终端为载体,通过4G网络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实时连接,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的工作服务平台来充分挖掘与共享医疗资源。患者通过手机APP客户端享受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缩短在医院的停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也为医院的市场开拓创造有利条件,提升医院自身的品牌形象。移动医疗APP不仅是医院推出的便民服务,也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措施之一,是今后医院发展的一大趋势,应分别面向医院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大众推广使用。

1 移动医疗APP解读

移动医疗由国外“Mobile Health”衍生而来,即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例如掌上电脑(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而移动医疗APP正是基于此,凭借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而产生的一种医疗健康类应用软件。目前,移动医疗的应用覆盖了基础护理、公共卫生研究、急救护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2 移动医疗APP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移动医疗APP可以实现将院内服务向院外延伸,患者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即可随时随地获取诊前、诊中、诊后一站式医疗服务信息,建立患者与医院之间持续、连贯的沟通新渠道。

2.1 移动医疗APP服务患者的应用

2.1.1 通过“智能分诊”帮助患者明确诊治方向

智能分诊功能能模拟医生问诊,正确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就诊科室,在患者就诊前对自己的病情进行简单评估。这里涉及庞大的疾病描述与对应科室的数据库的建立。通过模糊录入患者症状,系统会列出更详细的子条目供选择,为患者推荐合适的科室就诊。这样,可以部分取代患者向人工服务台排队问询,改善多次挂号浪费时间的现象。

2.1.2 通过“预约挂号/候诊队列查询”缩短排队挂号及候诊时间

患者或家属可直接通过医院APP进行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的挂号和结算,凭挂号支付成功短信直接到科室就诊,无需到医院窗口排队取号。

2.1.3 通过“科室医生”让患者实现点名就诊

APP中的“科室医生”涵盖了全院各科室医生的简介、坐诊时间及预约号源数。就诊患者可据此自主选择医生,点名就诊。

2.1.4 通过“信息查询”帮助患者查询就诊信息

信息查询模块为患者提供就诊时产生的各种记录的查询服务,包括预约、费用、检查和检验等历史信息。

2.1.5 通过“用药提醒”促进健康管理

患者可能因为不清楚或忘记医生所指示的用药方法,导致因治疗计划不能有效落实而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对长期依靠药物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应用移动医疗APP的用药提醒功能,患者可在线读取一定时段内的处方或手动添加用药信息,根据系统发出的提醒,按时用药。

2.1.6 通过“出院随访”提高随访率有效跟踪患者病情

医院相关科室对已出院的慢性病患者会定期随访。APP中的“出院随访”功能不仅可以直接准确的找到患者本人,通过一系列随访问答,获悉患者出院康复的基本情况,而且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方便的时候接受随访,自动提交到医院后台相关科室。此举既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方便了患者,有利于提高随访成功率。主管医生可以通过移动APP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并进行相关指导,保证患者顺利康复,更可以扩大医院服务的外延。

2.1.7 通过“满意度调查”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APP中的满意度调查功能可以让患者方便快捷的对诊疗体验进行评价,有利于医院准确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有利于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2.1.8 其他应用 APP中的“专家在线”、“健康宣教”等等都赋予了医院服务更多的内涵

“图片新闻”、“医院简介”也使得医院的工作宣传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导医服务”中包括医保政策和物价公示等,患者可根据需要自主查询。

2.2 移动医疗APP面向医护人员的应用

2.2.1 用于医政管理

移动医疗APP不仅向医护人员推送重要信息,如医院重要通知、医生工作绩效指标等,还包括医疗护理管理制度,以增强医护人员医疗安全意识,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风险。

2.2.2 用于诊疗工作

移动医疗APP可以辅助医生的诊疗工作。医生可通过APP查看患者的化验检查结果,随时掌握患者的健康信息。APP中的药物手册可帮助医护人员随手查看药物说明及配伍禁忌,便于医生处方。门诊安排和工作提醒,可帮助医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看出诊时间、手术安排等,为医生的医疗工作提供便利。APP还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诊疗知识库和医学文献,引领医护人员朝着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3 展望

从移动医疗APP的角度切入智慧医疗服务链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智慧医疗时代的医疗服务链分为诊疗前、诊疗中和诊疗后三大部分,并进一步细分为健康管理、自诊、问诊、寻诊、候诊、诊疗、用药、院内康复、支付、后续用药这十个环节,最终再次进入健康管理环节形成一个医疗闭环。从每个环节的移动医疗APP分布来看,大多数的APP选择在诊疗前环节开展服务,且多为轻问诊和轻健康管理服务,而诊疗中和诊疗后相应服务较少,开发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曲蕴慧.浅谈移动医疗系统的前景与应用[J].科技视界,2013(13):182-190.

[2]王茜.医院信息系统运用与完善[J].医疗装备,1002-2376(2015)10-0066-02.

[3]邓勇,刘威,李桐萱.移动医疗APP运行现状及其法律监管问题初探.科学管理,1674-1633(2015)08-0141-03.

篇9

1.1总体框架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将监护信息与移动终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是真正提高监护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了监护信息的移动终端才能真正有效,因此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才是真正的移动医疗。在数字医院建设过程中,应首先完成监护信息化建设,然后是移动终端的监护接入及与病患其他信息的整合,最终实现病患医疗信息的完整调阅。结合本院医疗信息化现状及规划设计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2硬件

1.2.1组成移动医疗信息系统硬件由以下部分组成:(1)服务器:DELLPowerEdgeR710,2台;(2)医生移动终端:144台;(3)护士移动终端:153台;(4)中央监护终端:64台;(5)床边监护仪:481台。

1.2.2设计(1)医生移动终端(如图2所示)以医生实际工作场景(包括查房、诊断、治疗及病历撰写)为基础,该产品的硬件设计致力于给予医生最佳的用户体验并满足其各项临床需求。扫描方面,专用条形码扫描器可识别、读取条形码信息,满足患者、药品、物资等识别需要;记录方面,300万像素摄像镜可完整记录患者伤口及其他部位恢复状况;通信方面,蓝牙、Wi-Fi(支持802.11a/b/g/n)、USB等方式可实现与外部终端的多种方式通信;外设方面,可外接有线网络及键盘、鼠标,拓展了设备的使用方式;安全方面,专用电防盗扩展坞实现密码防盗,可满足医院安全管理需要;防护方面,外壳达到IP54防水防尘的防护标准,可满足防淋水、酒精擦拭消毒的医疗要求。(2)护士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以护士的实际工作场景(包括查房、护理及体征采集)为基础,该产品的硬件设计致力于给予护士最佳的用户体验并满足其各项临床需求。扫描方面,专用条形码扫描器可识别、读取条形码信息,满足患者、药品、物资等识别需要;通信方面,蓝牙、Wi-Fi(支持802.11b/g)、USB等方式可实现与外部终端的多种方式通信;防护方面,外壳达到IP64防水防尘的防护标准,可满足防淋水、酒精擦拭消毒的医疗要求。

1.3软件

1.3.1组成移动医疗信息系统软件由以下部分组成:(1)中央监护软件:64套;(2)移动诊疗软件:144套;(3)移动护理软件:153套;(4)系统服务软件:1套。

1.3.2设计(1)移动诊疗软件。系统方面,移动诊疗软件采用基于设备优化的定制操作系统;功能方面,具有中央监护系统功能,可实现患者监护信息的实时调阅;集成方面,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可实现对患者信息的整体调阅,如住院信息、病历信息、病史、检查检验信息、影像信息、医嘱信息、监护信息等[1]。(2)移动护理软件。功能方面,具有中央监护系统功能,可实现患者监护信息的实时调阅;集成方面,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整合,可实现对患者信息及医嘱的查询、执行[2],可核对病患信息和药品信息,有效管理住院患者。(3)系统服务软件。系统服务软件作为中间服务器缓存数据,所有客户端需要的数据都缓存在中间服务器中。这些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医嘱、检验、体征、电子病历、监护、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影响等[3]。系统服务软件还具有数据同步功能,可设置自动同步时间、同步规则、数据更新策略等。针对医院业务系统无法比对数据的时间戳这种情况,系统服务软件提供了开关配置,无需判断数据是否过期。当客户端请求时,中间服务器直接获取业务系统数据并返回给客户端,根据设置自动从各个业务系统批量同步数据,管理员可以手动批量处理同步数据,也可以选择须同步的业务系统。收到客户端请求后,若业务系统中有该患者的更新数据,须将该数据同步到中间缓存数据库中。数据同步时生成数据同步日志,主要说明数据同步是否完成、同步时间、同步内容,不同的同步数据可以用复选框做选择。

1.4接口基于监护信息化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对外提供WebService接口,实现与本院其他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的数据通信,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LIS)、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medicalrecordsystem,EMRS)、PACS等。基本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SOAP)的WebService需要根据其他业务系统的WebService服务所提供的网络服务描述语言(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WSDL)来生成一系列的类与接口,本系统才能为其他业务系统的客户端提供接口来访问WebService,所以维护及实施人员不仅需要修改配置文件,还需要对源代码进行小范围的改动,而根据WSDL生成相关接口以及接口需要的参数实体类返回值Result类等,可以借助开发工具自动化生成。WebService接口配置如下。

1.5功能本院在监护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在各病区配置移动终端,将包括影像、检验、监护、医嘱、电子病历在内的各项信息通过移动终端系统软件整合供医护人员调阅。

1.5.1医生移动终端医生移动终端能够实现的功能见表1。

1.5.2护士移动终端护士移动终端能够实现的功能见表2。

2应用效果

2.1医生查房

2.1.1应用前应用医生移动终端前,医生查房时只能携带厚厚的患者病历到患者床边,通过翻找纸质病历来获取所需的临床信息,但海量的纸质病历使得医生往往不容易查找到所需的数据,从而影响诊疗效率。

2.1.2应用后应用医生移动终端后,医生查房时只需携带医生移动终端,通过内置的软件即可调阅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大大提高了医生查房的工作效率和资料的准确性。

2.2护士查房

2.2.1应用前应用护士移动终端前,护士查房时如需给患者输液,只能通过人工比对的方式核查患者姓名和药品名,核对姓名时不能排除同名人存在的可能性,而且人工比对效率低下,存在给患者输错药的医疗风险[8]。

2.2.2应用后应用护士移动终端后,护士查房时如需对患者输液,只需通过护士移动终端扫描患者腕带和输液袋即可,系统将根据患者医嘱信息进行自动比对,核查患者姓名和药品名,如果两者不对应,则发出报警提示护士;如果两者对应,则可以进行输液操作,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输液安全[9]。

2.3监护应用

2.3.1应用前床边监护设备仅仅是单独使用,没有接入HIS。一方面,监护报警时,护士不能第一时间观察到,从而影响患者救治;另一方面,夜间监护报警会发出声音,刺激患者并影响其休息,导致患者不愿意被监护。

2.3.2应用后监护信息化建设需要将分布在普通病房的孤岛监护通过无线网络联入中央监护系统,通过中央监护系统的集中监测功能,时刻掌握每位患者的生理变化;同时关闭床边报警音,不会打扰到患者休息;在患者出现生理异常时护理人员才会前往病房查看,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分布在每个病区的中央监护系统通过覆盖全院的无线网络联入HIS,实现数据交换,使得患者监护信息同影像、检验信息一样作为患者电子病历的一部分,从而完成监护信息化建设。

3结语

篇10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 互联网+

一、慢病管理概况与现状

(1)慢病管理内涵。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病管理是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主要内涵包括慢病早期筛查,慢病风险预测,预警与综合干预,以及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慢病管理效果评估等。

(2)当前我国慢病管理面临的局势。我国慢病管理主要存在五大问题:慢病仍然居高不下,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低下,医联体、双向转诊实施困难。而出现这些问题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即影响慢性病因素复杂;传统医学模式存在局限性;利益格局与医疗习惯的束缚;基层药品的可及性;百姓缺乏健康技能。

慢病管理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慢病管理模式介绍

(1)国外慢病管理模式研究现状。慢病照护模式即使可以提供正确的看护。多年来的管理效果表明,该模式确实对慢病进展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还可以减缓慢病进展速度。其他慢病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同伴支持管理模式,它的主要做法是将慢病患者依相关标准组成不同的小姐、团体或俱乐部模式,团体成员可以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通过特定的慢病管理医护团队、医疗标准程序以及信息系统的介入对慢病患者小团体成员进行专业的辅助支持,从而使得患者可实现科学有效的慢病防控。

(2)国内慢病管理模式研究现状。当前我国对慢病的防控主要集中于社区。我国慢病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政府为领导,全民参与化,以预防为主并且防治结合。慢病管理在我国起步于2000年,开展了诸多有针对性的实践,同时化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累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典范。然而,慢病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了显现了很多不足,出现了很多问题。问题与不足的主要体现包括:首先,我国尚未建立健全慢病管理网络,以致很多时候管理停留在形式层面而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其次,鉴于专业人员培养的滞后性,导致作为慢病管理主要为量的社区五生服务机构内专业慢病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而且人员流动性大;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如同虚设,存在患者基础数据信息收集不齐、数据造假等现象,甚至优于信息追踪不及时导致出现死档现象。

三、“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型慢病管理

“互联网+”模式下的慢病管理商业模式具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特点。主要是以“慢病患者、医生、药店、医院”四者为核心,通过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慢病商业模式的确立;与此同时,考虑到医疗保险在整个生态链里起到重要的作用,将保险与慢病管理相结合也正在兴起。当前市场上慢病管理的商业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

(1)广告。慢病管理与线下药店、药企、医院等进行合作,采取上游收费方式。慢病管理APP可搭建消费者―药店―药企―医院的四方平台,消费者可通过该平台查询药品信息,搜索所需药品在附近哪家药店有售卖,是否有相关优惠等,对线下实体药店进行宣传;与药企、医院合作,直接推荐相关医药产品和介绍最新临床研究、治疗方案,对药企和医院进行宣传。面向药店、药企和医院,提供不同形式的广告宣传服务,收取广告费用。

(2)电商。慢病管理线上平台可以进行慢病管理器械以及相关保健品的售卖,通过售卖计步器、血糖仪、体温计、血压测量器、保健品等来获取利润,实现盈利。

(3)增值服务。慢性病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发病时间长,有可能终身需要服药,高频率医院复查,同时对用药以及生活习惯依从性非常低。治疗慢病最重要的是用户要加强自身的管理。针对此,慢病管理APP可在提供基础的信息服务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开设营养师咨询、线上问诊、慢病管理方案制定等增值服务。

(4)与医院合作,实现互联互通。传统的医疗模式一般都是“检查―诊断―治疗―复查”,这一系列过程都在医院进行。而在当前移动医疗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只有将移动医疗与医院充分结合,最大限度利用医院资源才能适应当前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慢病管理可以与医院建立互联互通关系,用户可以通过慢病管理APP预约挂号,查询病历和报告,在线支付等。同时,通过APP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医生可对其患者治疗状况实时掌握;医生也可进入慢病管理APP平台,为用户提供线上咨询和线上问诊服务,享受服务的用户支付费用由医生和APP平台共享。

四、针对慢病管理的建议

(1)慢病防控的社会措施。慢病不仅是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慢病的不断加重,慢病的防控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首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要不断完善慢病管理防控策略、政策和规划。其次需要社会各居民人士的努力,要呼吁慢性病防控要和健康促进相结合。接下来需要呼吁加大力度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最后,社会各界必须努力创新慢病管理的方式。

(2)慢病防控的医疗措施。慢病的有效管理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措施作为支持,而社区卫生机构是慢病管理的主战场,需要社区居民的日常体检、问诊等。各级医院则主要四是慢病管理的技术指导、疾病的登记等同时还要致力于疾病的防控技术的开发研究。而慢病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对我国病人进行总体的观察,对医生提供管理和指导,为政府政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