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4 15:2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

篇1

1我国财经环境现状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财经工作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而具有十分关键的战略地位。如果财经工作无法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会限制经济的发展。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的经济环境需要财经工作的支撑。经济环境水平的提升需要经济管理理念的支持,只有借助良好的财经工作,才可以保障经济管理的顺利进行。企业管理也需要财经工作的约束,通过制度化的管理使企业在合法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当下财经环境急需提升财经工作的水平,以保障经济环境的平稳运行。一方面,提升我国财经工作的水平,可以为经济政策的推行提供支持。财经工作的开展与经济政策相辅相成,借助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性可以有效地提升财经工作的执行力,而财经工作的推行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国家经济政策的实行。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也需要财经工作的支持。只有处在健康的法制环境下,经济发展才能顺利进行,财经工作才能得以发展。

2市场经济环境中财经问题

2.1缺乏整体规划

当下我国经济环境比较复杂,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财经工作的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经济环境缺少整体性的规划,导致财经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挑战。财经工作的规划应当与实际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但是不同经济领域、层面的环境比较复杂,难以协调。而财经部门职责的发挥,也离不开财经整体规划。但是在制定财经规划的时候,往往不能真正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造成一些内容存在重复,难以起到真正的作用。

2.2存在制度漏洞

财经工作的进行离不开制度的约束,特别是有关财政转移的制度等,与当下财经工作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现有的财经制度不能与经济环境相适应。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侵占了大量的资金,却不会受到财经制度的约束,这一点对我国当下财经工作的发展尤为不利。

2.3忽略了公共服务

随着财经工作的不断发展,政府也逐渐加大了对财经工作的关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财经管理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也别是忽视了对公共事业的服务效果。对于一些公共建设、运转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少,到位效率较低,管理也十分薄弱,导致这部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且严重制约了公共服务的发展。作为经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财经工作应当关注公共服务管理机制,保障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对资金的流动进行监管,以确保资金到位后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发挥财经工作在公共服务领域应有的作用。

2.4缺少区域互惠

财经工作的发展也会收到地域的影响,不同区域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过分关注本区域的经济环境与财经问题。但是经济的发展与财经工作的实施,不仅仅在区域内就能够实现,更重要的是需要将区域联合起来,实现互惠互利。只有摒弃了地方保护主义,重视联合与合作,保障双方或是多方的经济利益,才能将区域经济逐渐扩展,从而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但是当下的各个区域往往只关注本身的利益,在区域内部奉行地方保护主义,不能与其他区域之间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关系,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制约。

3应对财经问题的有效对策

3.1完善财经工作规划只有保障财经工作的平稳进行,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应当对当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形势进行仔细地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经工作规划,并结合规划实施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不断完善。同时,还需要保障财经工作规划的客观性与标准性,以确保与财经有关的各个部门能够严格按照规划的指导完成工作。这样一来就有效地避免各个部门无法明确自身任务的问题,也有助于不同经济领域顺利完成财经工作。

3.2加大财政支付转移力度

在财经领域内负责对效果进行调查的有关部门应当在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形式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地区间财力、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更好地体现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平性,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结构逐步调整到合适的比例;不断完善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的测算方法,确保一般性转移支付分配的公平性,建议集中力量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大幅度压缩和减少项目数量;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和服务观念,克服部门本位观念,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做好专项转移支付工作。逐渐提升对财政支付转移的关注,通过积极推行与财政支付转移有关的政策与条例,使支付转移速度得到有效地提升,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促进经济朝着活跃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对支付转移政策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应当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经济知识,确保财经工作的质量。此外,还应当重视法律法规对财政工作的支持,以法律的形式对财政支付转移进行硬性的要求,以提升其执行效率和力度,在减少冗余支付名目的同时,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从而有效地规范经济市场。

3.3保障均衡发展

财经工作水平的提升,会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只有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获得了提升,才能反过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良性发展,并不断完善以适应变化的经济形势。一方面应当加大对公共服务事业的投资,确保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应当重点抓资金到位的速度,确保专款专用,避免资金的滞留,使其尽快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同时,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为经济环境提供更好的支持,因此在关注财经工作的同时,重视公共服务十分关键。

3.4推动经济区域互惠

针对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违规进行的地方保护政策,严重阻碍的经济的发展。从短期来看地方保护主义似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区域性的合作从利用资源互补、人文差异互补、地理优势互补等合作共赢方面考虑,区域化合作带来的经济效益、人文方面的进步等远远超出本地区独立发展的所带来的增加值。因此,财经工作应当重视地方保护主义,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有针对性提出一些对策,以避免地方保护注意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同时,应当制定相应的财经计划对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地方的营销观念、方式、模式等方面,要使区域认识到地方保护注意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同时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互利互惠,在与其他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使经济更加活跃,为区域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 公允价值 计量方法

华尔街爆发的金融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企业因此发生了破产,使得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背景环境下,使用会计的公允价值进行计价成为了受到很大非议的事情。在经济危机发生是时候,并不是因为会计的公允价值导致的,但是发生经济危机和会计的公允价值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在后危机时代使用会计的公允价值进行计价是要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的,为了使经济市场快速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在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价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解决的措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可以顺利使用。

一、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出现的缺陷以及成因

会计的公允价值是在市场环境井然有序的情况下进行交易才能够实现的,而且在进行交易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市场是在正常的环境下的,交易的双方必须是自愿的,并且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必须是公平和公正的。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价格才能真正体现商品的价值,公允价值才能够真正得到体现。但是在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市场的环境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缺陷。在后危机时代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导致公允价值会计出现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和极端市场条件出现有很大原因的,在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市场中的投资者因为经济危机而出现恐慌的情况,在市场中对自己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进行抛售,使得市场交易出现停顿的情况,这时就会导致公允价值会计失去意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会计、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进行审视一定会发现制度方面的缺陷,但是,即使在制定制度的时候考虑的再全面也会是受到现实情况的影响的,这时制度就会出现无法面对考验的情况。对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评价是非常不公正,而且是非常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的。因此,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会计准则方面的改革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来进行。在2008年10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金融资产进行了重新的分类,这样就会导致会计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受到政治的影响。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方面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但是,只是在进行资产的划分上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在计量问题上仍然不是十分明确的,因此在金融资产的计量上采用了混合尽量的模式,两种准则对金融资产的计量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在企业中,只能依靠管理者进行判断。

二、公允价值会计在对减值模型进行改革时面临的挑战

在资产减值方面,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要用预期损失模型取代已发生损失模型,进行这种改革主要是为了使风险和报酬保证一致。使用预期损失模型可以使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保证,同时也会减少损失发生的周期效应。预期损失模型对会计进行信用损失的确认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和信用风险管理也是非常吻合的。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预期损失模型也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得出,预期损失模型在理念上是优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但是预期损失模型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存在着很大的难度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是要面临很多的挑战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基础条件的挑战

预期损失模型在使用的时候,范围是非常广的,其中在大型的商业银行使用的是非常好的。在一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使用这种损失的模型来进行减值的时候要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多的。这主要是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报告的主体上是缺乏信用风险的模型的。特别是在一些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国家,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在评估数据库的建设、模型的开发使用以及专业评估技术和人员方面都是十分的缺乏的,这样就使得在基础条件方面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

2.对内部控制的挑战

使用预期损失模型对企业的损失进行评价,使得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要面临很多的挑战。在一些金融机构中,例如银行机构在市场中重要是通过信贷业务来得到利益的。在信贷业务中,要经过不同部门共同运作来实现信贷业务。这样就使得银行在确定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时候要通过不同的部门进行交互测算,这样就使得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一定要是非常的严格的,同时在对企业的内部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有严格的规范来进行管理。在金融机构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现值的测算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定的操作进行指引,使得不同的部门在进行测算的时候可以做到有据可依。

3.对金融监管方面的挑战

在金融机构中,预期损失模型在使用的时候,金融机构的管理层是要进行估计和判断的,因此预期损失模型在使用的时候对管理层是非常依赖的,这样也就会导致透明度下降的情况出现,对金融监管和盈余控制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金融机构在经营的过程中更加的透明,在金融监管方面,管理层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开,避免出现利用预期损失模型进行利润调节的事情,进而对股价进行控制。

4. 对独立审计的挑战

预期损失模型将大幅增加审计难度和诉讼风险。由于预期损失模型取消了以触发事件作为确认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前提条件, 计提减值准备不再需要充分确凿的证据, 审计轨迹不再那么清晰可辨, 这不仅将加大审计的难度和成本, 而且将降低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解决会计估计和判断意见分歧的讨价还价能力。

三、结束语

在会计计量方法中,公允价值会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允价值会计在使用的时候是必须要符合很多的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环境一定要是有序的,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公允价值会计在计量方面就出现了很大的缺陷。为了使公允价值会计在后危机时代还可以发挥作用,一定要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改革,找到解决的措施。

篇3

1、有些人特别是部分企业决策者,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水平还不够高,在决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着重发展、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所以就出现新上项目不执行“三同时”制度,未上处理设施即投人运行,现有企业为节约运行成本治理设施擅自停运等一系列环境违法行为,致使污染事故、纠纷时有发生,环境案件居高不下。

2、传统的产业结构在我县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依然较大,产业集中度较低,技术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产品种类不多,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环境成本较高,在这种产业结构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超出其生态承载范围时,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当资源消耗超出自然再生能力时,势必影响可持续发展。

3、能源结构不尽合理,我县能源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过低,煤烟型污染是造成酸雨频次增高的主要原因。

4、随着我县招商引资、项目投人以及GDP增长,全县污染物总量将有进一步增大的可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将会突出,对环境特别是水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洋口化工园区项目的投人,对环境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环境保护措施不跟上,将造成环境难以承受的的污染后果。

5、随着洋口港工业区建设的全面展开、滩涂围垦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资源环保问题不容忽视。

6、城镇规划与建设标准不高,城镇基础设施相对较少;除了县城掘港镇将有生活污水处理没施外,其它各镇均无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染所占比重日益增大。人居环境建设任务繁重。

7、污染治理技术水平难以跟上经济迅猛发展的步伐,治理成本较大,加上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导致一些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作差强人意。

8、农田相对分散,不利于生态村建设和发展集约型生态农业。

9、农田中的土粒、氮磷、农药及其它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借助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地下渗漏等途径而大量地进人水体,或因畜禽养殖业的任意排污直接造成水体污染而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继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以后必须面对的又一环保难题。

10、环保投人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宣传,以和谐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发展。

要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全社会宣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普及生态知识,教育群众改变不良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消费引导,推行绿色消费方式,并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督渠道,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给予曝光,对保护生态的举动给予褒扬,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2、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我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优化工业结构,逐步解决结构性污染。通过新上项目的把关、老污染源的治理、加强执法等手段,卡掉一些污染严重、难以治理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关停一批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项目,同时,引进和扶持一批高新技术项目,逐步形成高新产业体系。二是优化工业布局,加快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统一规划工业园区环保设施,实现治理设施共享和污染集中治理。三是推行清洁生产、IS0140(刃环境管理体系及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污染的全程控制,转变企业粗放型生产方式,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量。四是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沿海风力发电工程和开发区集中供气工程建设进度,推进秸秆发电项目,积极探索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项目,从而根本解决煤烟型污染间题。

3、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做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一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全面开展区域、流域的规划环评,力争增产不增污,不欠污染新帐,对重大、敏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评项目,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提高环保审批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大工业污染源监控、治理力度,加快重点污染区域的在线监测,做到工业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排放。三是加强对不法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行为,通过日常监理、突击检查等手段,及时发现违法行为,抓住违法事实,严格执法,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4、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一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整体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二是继续开展生态农业建设,高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无公害农业,大力推广多种经营、资源循环利用的立体农业模式,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不断增强农产品全程质量监督管理措施。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加强对农药、化肥、农膜使用的环境安全管理,积极推广有机肥、复合肥、专用肥,提高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工作,加强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我县特色生态项目。

5、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按照海洋功能区目标进行水质目标管理,以陆源污染防治为重点,实行污染物人海总量控制,建立较完善的海洋监测和预报系统。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陆源污染,防止赤潮发生。三是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做好洋口港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分析如东海域、沿海滩涂的承载能力,控制乱围垦、破坏滩涂自然资源,控制掠夺性捕捞,促进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6、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营造最佳人居环境

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力目标,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结合城镇化发展战略.合理规划,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一是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旧城改造,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各镇规划并逐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不断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按照清污分流的原则,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分片改造,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理;重视“两区”建设,有效开展“三产”污染防治,饮食业和娱乐场所合理布局。二是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城市供热、供气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使用清洁燃料车辆,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三是治理城市垃圾污染,逐步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物集中安全处置。四是治理城市噪声,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采取设置禁鸣、禁驶路段等措施,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五是进一步加强绿化建设,建设绿色城市,突出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优化,提高城市人居适宜度。继续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提高森林夜盖率,提高污染自净能力。加快生态村灌)建设,营造最佳生态环境。六是以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完善公众、社区和媒体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

篇4

一、环境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环境审计依据不足。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是还缺乏具体规范环境审计工作的法规。已颁布的审计法、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中,缺乏环境审计的内容和具体实施力、法,没有具体明确审计机构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权限、工作范围,甚至在一些法律中将审计部门排除在环境监督部门之外,环境审计缺乏充足的依据和标准。

2.环境审计工作的对象和审计内容单一。我国环境保护资金都是国家无偿投入,为保证这部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真实、合法,我国审计部门对环境的审计都是把环境管理部门作为审计对象,对其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没有开展全面的环境绩效审计,审计内容涉及的领域比较简单。

3.与国际交流不够。近年来,国际审计组织鼓励各国审计机关在行使审计职责时,对环境问题进行考虑,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中,重视审计的独立评价和监督,尤其是国家审计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但我国环境审计与世界各国环境审计机构交流不多,交流的成果远远不够,缺乏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和吸收。

4.部分人员缺乏对环境审计重要性的认识。我国组织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不多,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环境审计意识比较薄弱,对环境审计缺乏实质性认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从而影响环境审计的实施。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内部部分管理者对环境审计工作底气不足,缺乏应有的信心,认为环境绩效审计不是审计分内的事,导致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环境审计的推广与开展。

5.缺乏一支由复合型人员组成的环境审计队伍。环境审计涉及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环境审计的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从事环境审计的人员对相关知识与专业技术了解甚少,个人资质与能力还不能适应环境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开展环境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环境审计立法,完善环境审计依据。一方面要扩大环境审计权限和范围,另一方面要制定环境审计指南,建立可操作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避免环境审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环境宙计工作更加规范。建议在修改审计法、独立审计准则时增加环境审计的内容,具休明确各审计机构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职责、权利、工作范围、审计方法和评价标准。

2.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建立能够与环境审计相适应的审计队伍。一是通过加强对现有人民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相关的环境知识。二是重视吸纳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引进熟悉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技术的专门人才,九实审计机构。三是在审计机构外建立一支专家队伍,建立专家储备制度,实现与专业机构、专业部门的合作联动,利用他们熟悉专业技术知识的优势,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效果和权威性。

3.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开展环境审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一方面要使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国际法律接轨;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起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作业规则与报告标准,使环境审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建议有关部门组织环境审计方面的专家学者,加强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工作,指导环境审计的实施。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环境审计经验,减少我国在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的重复劳动,减少实践中的盲目性。

篇5

    环境管理的产生源于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能源紧张、资源耗竭、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强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已成为各国政府有效处理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几个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从产生到发展,范围在不断扩大,程度在不断加深。为什么长期以来人类没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遏制环境问题的蔓延呢?经济学家认为,当决定使用资源的人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退化,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一)市场失灵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导致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它们的环境成本。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负外部性是指人们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产生的负效应。它既存在于生产领域,也存在于消费领域,如工矿企业的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行为,居民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及排出的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对他人和周围的环境均有负效应。这些负效应并没有计入到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并没有由行为人承担,而是转嫁给了他人和整个社会,从而构成负外部性。在存在外部负效应的情况下,由于外部成本不能被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市场机制并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使得市场并不能达到对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引发“市场失灵”。

    2.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性。公共物品就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非排他性指可以供多人享用,无论个人是否支付费用,都无法排除他人享用;非竞争性是指享用人数的增加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享用。环境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没有排他性,想要使用它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没有竞争性,一个人享用并不减少他人对它的享用。公共物品可以免费使用的特性使得环境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3.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之一是资源具有明晰的、专有的、可转让的产权。在我国,环境资源的产权名义上是清楚的,由国家和集体所有,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具体的产权代表,产权不清、产权虚置的情况却大量存在,资源浪费与破坏现象严重。此外,有些环境资源难以确定产权,如大气、水、环境容量等,由于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产,也由于它们特殊的物质形态,使得法律意义上的权属难以确定,市场机制难以引进,也就难以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二)政府失灵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只要政府出面,通过各种措施就可加以改进。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但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与“市场失灵”一样,也往往存在“政府失灵”,当政府的干预政策不能纠正甚至反而造成或加剧“市场失灵”时,就会发生政府干预失灵。在环境保护领域,导致政府干预失灵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上存在弊端,表现在:

    1.环境监管中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即行政等级,如省、市、地、县等)、分部门(即政府部门,如交通部、建设部等)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我国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经过了从部门分管到统分结合的两个阶段。统管部门是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它们之间是行政隶属关系,即上级和下级关系。分管部门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某一方面环境污染防治或对某一类自然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统管与分管部门在环境监督管理中的法律地位平等,二者之间不是行政隶属关系,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它们在环境监督管理中都是代表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其执法地位都是平等的,只是在环境监督管理中的分工有所区别,即监督管理的对象和范围有差异。这种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模式的优势在于,既能发挥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又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整体协调。然而,由于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的地位和权限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平行,加之部门立法、地方立法的权限与关系不清,以至于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权力设置的重复或空白,只有分工缺乏协作,既不能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又不能形成整体效益,造成统管与分管部门权限不清,关系不明,统一监管难以实现。

    2.机构设置存在交叉重叠。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从部门分管发展到统分结合。在环境管理模式转化的每一阶段,国家只着重于成立或撤销环境管理机构,而不注意它们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从而出现了某些机构重复设置、职能交叉的现象。如在自然保护方面,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设置有专门的自然保护司,而国家林业局也设置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其实,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仅是自然保护的一个方面。这种机构的重复设置必然造成职能的交叉和重叠。又如对水资源的保护,目前的水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多龙治水”的现象。“多龙”,是指有权管理水资源的部门众多,水利部门、建设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市政管理部门、环保部门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进行管理。除此之外,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部门,渔政监督部门也都享有一定的管辖权。这些分别对水体的利用和保护拥有国家管理和监督权的机关,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往往使得工作中对同一客体的保护难以达成共识。权力分散、政出多门造成相互间的冲突与矛盾,各部门间职责权限划分不清,且相互间出于部门利益关系难以协调,执行分工职能时难免发生越权与冲突现象。由于政府内部部门职能的错位、冲突、交叉、矛盾,引发了国家公共利益与部门行业利益的冲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国家环境管理的制度选择

    面对复杂的环境问题,国家环境管理要做出多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其中主要的有两种:环境行政管制和环境经济激励。

    (一)环境行政管制

    行政管制也称为命令控制方法,是政府通过运用规章制度来对环境污染外部性进行直接干预,如发放许可证、颁布环境标准等。管制的优点在于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污染者别无选择,要么服从,要么面临法律仲裁或行政程序的处罚,最后的环境效果具有确定性。长期以来,我国在环境管理方面采用较多的就是这种以政府直接管制为主的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现行的一系列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限期治理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等为基本内容的环境管理体系,基本上是以行政管制为主的管理体系。

    政府的直接管制对中国的环境管理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的,它避免了大量因市场失灵而导致的环境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政府的直接行政管制存在的诸多弊端也在逐步显现,表现在:第一,灵活性差。对于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环境状况或企业间存在的技术差异、控制费用差异,管制方法想做出相应调整需要一段适应期。这是因为,命令与控制的本质是制定规则,而制定良好规则的前提是掌握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了解公共行业和生产技术的细节。而在短时期内,获得所有相关信息是比较困难的。第二,成本高。政府部门监测和执行的管理成本较大,经常难以执行。第三,缺乏对控制污染方法改进的激励机制,不能为开发减轻环境损害的新技术提供激励。第四,罚款的设定水平过低无法阻止违规。第五,可能会引发其他违法行为,如以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不正当收益。违法者通过向政府行使贿赂来获取有利于自己的监测结果,从而逃避应交纳的排污费或罚金,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还会增加廉政成本。

    (二)环境经济激励

    所谓环境管理的经济激励,是指依赖于经济刺激而非规章制度来起作用的一种政策工具。经济激励是一种间接调控措施,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开发活动改变人们的相关费用和效益,使外部环境成本内在化,从而激励人们保护环境和资源。经济激励主要包括四种手段:

    1.押金退款。购买具有潜在污染性产品的人将支付一笔附加款,这笔附加款将在他们把产品或其包装返回到认可的回收或适当处理中心时退还给他们。

    2.补贴。通过采取拨款或贷款等形式为实际或潜在的污染者提供财政资助,用来鼓励其削减污染。

    3.环境税费。环境税收或环境收费可被认为是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及环境污染行为支付的“价格”,是政府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或筹集环境保护资金而征收的一系列税或费。

    4.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的原理在于:首先,确定某一区域环境容量即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其次,把环境容量或排放总量分割成若干排污指标,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排污指标在市场上交易。环境容量也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它为人类活动提供消化吸收污染物的条件。从物理属性上讲,环境容量本身难以具体分割和确定权属,不能在市场上交易。但是,排污指标具有确定性,通过界定环境容量和排污指标,抽象的环境容量转化成具体的排污指标,排污指标分配后,持有人对它就拥有了一定的排他属性,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排污权交易的意义在于允许排污者通过市场转让节余排污指标,刺激排污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总量控制,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比较于行政直管,经济激励有许多优点,表现在:第一,成本较低,它可以减少政府政策推行的成本。它不需要设置庞大臃肿的部门机构,不需要花费高额的执行监测费用。它以市场为基础,通过间接调控改变市场信号,影响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引导其改变行为方式。它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预期的目标,这对资源有限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第二,灵活性更强作用范围更广。它可以通过市场,把保护和管理环境的责任从政府转移给环境责任当事人,从而使环境管理模式更加灵活。它应用的范围也更为宽泛,不论是在末端治理还是在清洁生产领域都能得以有效利用。第三,经济激励由于充分利用了市场力量,透明度更高,相比行政强管提供的违法机会就会减少,所以,它可能既更有效又更公正。

    三、国家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环境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家在选择环境管理手段、进行制度安排时要注意制度的创新。

篇6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

移动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是一种技术融合的产物,也可以将其称为移动网络。而云计算技术则脱胎于互联网的一门方兴未艾的技术,被各个国际知名的IT企业所推崇。简单来说,云计算就是将本来由本地计算机所计算完成的任务,通过网络交由网络虚拟平台和计算机进行是实现,感觉上好像将计算过程从用户终端推到了“云端”,所以称为云计算。作为一种应用服务,利用互联网将计算过程交由多台网络计算机来实现,这样,多台网络计算机就构成了“云”的概念。

经过对比后可以发现,云计算模式更加适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主要是由于云计算可以将各种应用的计算过程从网络终端转移到服务器端,使得移动终端设备所应该具有的处理更能得到弱化;同时,云计算还有效降低了对移动网络的需求。

不过,云计算在广泛应用与移动网络的过程中,其安全性一直成为人们担心的问题。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化、多租户和动态性等特征,有可能会引发人们对移动网络安全性的广泛关注。对于移动网络中的云计算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安全、隐私防护、内容安全、运行环境风险以及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

1 移动网络环境中的云计算安全问题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移动网络,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出现于云服务端。由于采用了全新的计算模式,给传统网络应用环境带来了技术和业务的创新,但是,在新型计算模式下,数据管理、应用程序的开发、服务模式的更新等等,都给应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所以说,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安全防范问题,应该着重从网路数据维护、内容安全、环境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监管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入手,为云计算环境下的移动网络安全构建完善的体系和框架。

2 云计算模式下的安全问题分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移动网络环境,不仅需要对传统的网络风险问题和移动通信技术中的风险威胁进行防范,同时,还应该针对云计算中的风险进行防范。由于在云计算环境中,不可避免的要采用各种虚拟化、多租户和动态性等技术,所以就会给移动网络带来各种安全隐患,已经成为云计算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2.1 所采用的数据管理方式存在的隐患

在云计算环境中,各种应用过程所涉及的数据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处于分离的状态,网络用户需要通过移动网络实现对数据的访问和调用,这样,用户就不可避免的会对数据的安全性产生担心。如果用户将自己的数据提供给云计算服务上使用,或者应用其他的应用服务,就会给数据的使用风险带来隐患。

不仅如此,移动网络终端一般都是用户贴身携带的设备,会给用户的隐私信息的泄露造成隐患。移动网络终端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一直在线,会给网络窃听和监视带来方便,还会给各种行业特别是金融行业的恶意攻击带来便利;对于计算机网络用户,人们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所存在的安全风险,也意识到了病毒给计算机网络所造成的危害,但是移动网络用户对相关的安全风险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往往对针对移动终端的攻击没有充分的认识。

2.2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安全隐患

作为云计算环境中的一门基本技术,虚拟化技术能够将数据存储过程中的内部功能从程序、服务器和网络资源中进行抽象,实现跟应用程序和网络相独立的数据管理。虽然在云计算环境中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来防止多种非法访问过程的出现,但是,由于众多应用程序中所存在的漏洞,非法访问还是经常出现。在移动网络中的云计算过程,有些残留的数据还有可能造成各种敏感信息的泄露,所以,众多的云服务提供商,应该面向用户来保证数据存储空间的完全释放,后者在再次使用之前进行完全清楚。

2.3 从服务模式引发的安全隐患

云计算是IT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各个云服务提供不仅需要为用户提供服务,还会采用其他云服务商所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所以,用户在享用云服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服务提供商。但是,这种多层的服务提供模式在增加网络复杂度的同时,还会给用户的服务安全造成隐患。所以,这就给云服务提供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应该针对不同的企业和应用进行差异化的服务,根据移动旺火的应用架构,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动态差异化云计算环境和服务,确保用户得到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

2.4 网络安全监管所面临的挑战

云计算虽然能够为网络用户提供便利,但是也存在潜在的破坏性危险。所以,应该针对云计算的发展阶段,完成对云计算监控体系的发展,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的组合,防止安全时间的出现。跟互联网中所采用的监控和管理体系相比,要实现对云计算环境的管理,就应该从如下几个问题来着手:

(1)针对存在于移动网络中的安全攻击进行识别和防护。如果云计算服务器的主机收到攻击,使其成为发从DDOS攻击的工具,这样,还根据云计算对资源进行收费的话,就会造成受控客户在不知不觉中为网络攻击行为承担高额费用。

(2)对云计算的具体内容进行监控。云计算由于具有高度的动态性,给移动网络的监管造成不小的难度。首先,由于具有高度的动态性,使得网站所提供的服务的关闭更加容易,成本也更低,所以,一些涉黄涉暴的非法网站就会通过这种模式在网络上迁移,增加了针对这些网站的监管难度;其次,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一般都超出了国界,各种网络上的数据存储平台也超越国界,所以,将各种数据存储于云端,就有可能超出政府的正常监管范围。

(3)对基于云计算的各种移动网络密码类犯罪行为进行识别和预防。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对密码破译进行组织和实施,特别是在云计算环境下,普通用户都可以实现密码的破译工作,威胁到各种密码类产品的安全。因此,云计算网络环境中,如何防止个人或者组织通过足够规模的计算能力来破解各种安全算法,也就成为当前安全监管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3 结束语

在对现有网络安全技术进行结合应用的基础上,构建出真正安全的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移动网络安全保护体系,针对其中的关键性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多层次构架下的云计算移动网络的安全保障问题,指出了威胁移动网络安全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层面,为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网络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房秉毅,张云勇,徐雷,蓝天.云计算应用模式下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J].电信技术,2011(10).

[2]房秉毅,张云勇,徐雷.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浅析[J].移动通信,2011(09).

[3]何永江.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模式[J].邮电设计技术,2011(10).

[4]杨斌,刘海涛.云计算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助推作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12).

[5]陈鹏宇.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J].科技资讯,2011(29).

[6]高晓辉.移动互联网概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6).

[7]骆祖莹.云计算安全性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06).

[8]姚雪玲.部署服务器虚拟化的安全风险[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06).

[9]柳青.云计算服务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06).

[10]杜华.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性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8).

篇7

关键词:环境工程;问题;污水处理 ;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U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伴随着城市建设高速的发展,城市环境的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建设和节能建设等等几个重要反面内容。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只有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做到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结合。

2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目前,各城市环保工程建设规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水平、建筑节能和城镇绿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污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虽然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主要是在以工业为主的城市,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

2.2生活垃圾处理未达标准

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比重的不断加大,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一方面城市固体垃圾总量逐年增加,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严重影响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处理无法达到国家的无害化处理标准。在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许多市、县级城市的垃圾处理达不到国家的无害化处理标准。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2.3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

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但是目前我国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片面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没有重视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园林绿化建设在各地的城市发展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很多城市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这一现状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因此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3环境工程建设存在难点的原因

当前环境工程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顺利进展。在环境工程建设中,其难点主要是因为对环保的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够、管理机制落后4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3.1环保认识不足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对环保的认识不足是环境工程建设的首要问题。部分地区政府对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追求发展,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水平。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工程建设的做法,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使得环境工程建设的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足,环境工程建设步履维艰。

3.2 资金投入不足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资金不足,导致技术水平不够。环保投资已成为环境工程建设发展的关键,建设资金紧、运营效率低是环境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难点。环境工程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单靠政府投入环境工程建设远远不够,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对有限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不能满足环境工程建设的需要。另外,环境工程建设中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使得环保基础设施投资渠道窄,环境工程建设没有大幅度的进展。

3.3部门配合不够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各方主体的力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支持配合不够,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职责任务不够具体,工作关系不够顺畅,使得环保工程建设中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得力,合力效应未能真正凸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

对完成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形成了阻力,环境工程建设的工作推进难度很大。

3.4管理机制落后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不利于规范管理,明显制约着环境工程建设发展的步伐。传统的环境管理体制导致许多环境保护法规未能得到贯彻实施,传统管理体制下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影响了环境工程建设的监管效能。

4 环境工程建设的应对措施

要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步伐,针对上述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可以从提高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创新环保建设管理机制4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环境工程建设。

4.1 提高环境工程建设认识

环境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必要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对政府而言,政府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坚定抓好环境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认真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加强环境工程建设的宣传和监督,强化抓好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狠抓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落实,及时向社会环保设施建设和建筑节能工作进展,完善环境工程建设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环境工程建设的步伐。

4.2 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

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积极完善多元化投资建设机制,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使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可以有效解决环境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对这些参与者给予奖励和支持,对运营成本给予必要的奖励和补助,社会外来资金积极参与到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当中来,有利于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营,确保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

4.3 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

在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由于各部门职能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利益之争,这就需要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把优化环境作为服务经济建设的重点,了解环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困难和研究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做好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协调好环境建设部门土地资源部门和有关城建单位的利益,从政策法规和技术上,积极引导和支持环境工程建设的工作,并合理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设施,结合环境的评估,对该项目进行引导和监督,避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的情况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4.4 创新环保建设管理机制

推进环境工程建设机制的创新,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运用高新科技,是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环境工程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篇8

【关键词】公路勘察设计;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研究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交通行业,环保作为公路勘察设计的一部分,要求公路勘测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把环保纳入设计的规划,坚持公路设计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追求来创新设计,坚持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实现公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设计理念,本文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探讨如何搞好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

2、常见问题分析

2.1 污染问题

2.1.1 水资源污染

道路勘察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保住生态环境的问题,而道路建设中对自然环境危害最为直接的是水资源问题。目前我国在道路线路设计过程中,要求遵循以下几点:第一,路线选择不应影响居民饮水资源,例如远离引用地下水、河流、渠道、水库的,避让距离应大于100m;第二,对社会生活、工作、建设等直接相关的水资源聚集区域,应合理避让,例如农牧业用水及水资源聚集区域,应合理避让;第三,道路路线设计中,应优化设计,最大程度的保佑水流、水源等自然水源的原貌,例如尽量不改变水量方向、断面,尽可能不改变水道等。

2.1.2 大气污染

道路勘察设计中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中还有一项重点,即空气资源。道路本身对空气并没有过多影响,但在建设和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扬灰、粉尘等问题,会对施工地点附近造成短期、持续的空气污染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设计中,应尽可能的进行规避,主要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进行:第一,缩短运输流程,将可以现场存放并宅该的粉灰类施工材料及早运至现场,并进行保护,减少运输次数,进而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散落影响;第二,对于易散落的材料,应尽可能的存放在仓储点,在使用时临时运输,这样可以降低储存过程中施工材料扬起、散落后对空气造成的影响;对于无法避免的散落等问题,应在易发地点、易发时间、易发天气下进行额外处理,例如进行洒水、遮盖等,有效控制扬尘现象。

2.1.3 噪声污染

施工阶段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如:装载机、压路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施工场地距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点的距离应大于2∞米;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加大机动车减噪技术的研究,采用高效消声器或其它降低机动车噪声技术,减少机动车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

2.2 生态平衡

破坏生态环境及自然平衡的公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物种群便向偏僻地方或其他地区迁移,使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领地被重新划分,可造成种群变小,种群间交流减少。如使野兔及一些鸟类远离公路至少达500m;一些蝴蝶和两栖动物也难以越过宽阔的公路;夜间车辆灯光增多,使许多喜光的昆虫在路侧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等,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比如: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夹峙在太行山和黄河之间的黄土高原之上,地势高差悬殊明显,自然景观垂直变化突出。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黄土广泛分布,地面侵蚀切割强烈,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境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整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道路施工直接开挖大量原土,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造成植被的改变或损毁,容易导致施工区域附近水土流失,甚至形成潜在的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环境耐受力问题,考虑到施工方案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额外影响,考虑如果降低影响,在做到方案最优化的同时,提供环境条件弥补的具体方案。勘察设计人员一定要经过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慎重选择公路使用中更便于生态环境再生与恢复的最优化线路。

2.3 路线选择问题

道路建设理论中提出了道路动态系统的理念,这一系统理念中提出了单调环境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指出过于单一的道路环境容易导致驾驶员视觉疲劳,再次过程中环境 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道路设计中应尽可能的调整路线两侧景观,并保证特定距离内设置变速、减速、转弯、视野冲撞等条件,降低驾驶疲劳缠身的几率。驾驶疲劳是不良驾驶行为的常见形式之一,也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最重要成因之一,路线设计中可以考虑设计多类环境变化,一方面降低行车危险,另一方案也能更好的调节环境资源的应用,协调环境影响和环境利用的关系。

对策以及建议

(1)所有施工项目都存在一项明显弊端,即工程废料垃圾。目前常见的工程垃圾处理方案多为就地填埋或他处填埋。在就地填埋方案中,容易出现垃圾填埋地点距离地下水或饮用水资源过近,导致水源污染的问题。建议施工设计中,做好垃圾处理方案设计,如果采用就地填埋,应尽早了解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区内要做好各项排水设施,使污水统一集中到集水井,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如果采用他处填埋或处理,垃圾在施工现场堆放时,应尽量设计临时垃圾场,避免垃圾散落等问题,降低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并在施工结束后,即使拆除垃圾场,还原自然状态。

(2)防噪音技术措施主要有防噪声屏障,在国外,防噪声屏障是多种多样的,成本差异也相当大。采用的材料有金属、轻型复合材料、混凝土或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五花八门。有一种“绿色”声屏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其做法是:是用混凝土预制的大量花盆砌成墙体,底宽顶窄,花盆内填土并种植灌木形成“绿色”防噪声墙。在地质、地形条件适合的条件下,还有在道路两侧设置路堤来减少噪声的做法。

(3)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自然风景区及名胜古迹组构了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公路作为一种构筑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路线设计中要有“势”的理念。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势相吻合,不能强拉直线、硬切山梁、横跨山谷,尽量避免长直线;要顺势而为,线形连贯,圆滑平顺,自然流畅,给人以良好视觉效果。

(4)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在工程造价允许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中一定要积极增加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应用,已实现使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尽量恢复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目标。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是一项融合了生物学、自然科学、环境保护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全新理念,在现代公路勘察设计中必须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庞向丽.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及措施[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3)

[2]邓松.论述公路路线设计及应注意的环境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0(2)

[3]昶慧芹.公路环境问题浅见[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9(10)

篇9

关键词:生态环境;退化;分析对策

1、泰来县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退化和源短缺等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其恢复和重建时间长,资金投入大,而且有些破坏是不可逆的,当前泰来县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

1.1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近几年,泰来县生态林业建设成绩显著,但营造防护林树种单一,虽然泰来县现有森林面积75.4 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13.79%,比20 世纪80 年代增加了13.5%,但生态环境效益高的天然林、成熟林蓄积量却呈下降趋势。

1.2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县水土流失面积为2835857.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8.2%,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1.3地质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大庆油田的油气开采已延伸到泰来县境内的大兴、江桥、平洋等8个乡镇,供应齐齐哈尔市居民用气和工业用气的阿拉新气站、时雨气站及平洋油田等座落在泰来县域内,草原油气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98年特大洪涝灾害,使泰来县的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严重的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等地质灾害。

1.4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湿地被人们誉为"自然之肾",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由于对湿地生态功能认识不足,从50年代起,泰来县开始大规模开垦湿地,造成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生态调节功能下能,地方小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湿地已成为泰来县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

2、治理对策

长期以来我县实行的资源高消耗、环境重污染、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欠下了巨额生态环境赤字,为偿还长期以来欠下的巨额生态赤字。泰来县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从生态赤字到生态建设

(1)实施治沙造林,加快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2001年,泰来县制定了《泰来县2001―2008年治沙造林规划》,经县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形成了决议,,保证了生态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经过多年的治沙造林实践,我县创造并推广了三种治沙造林模式,得到了国家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一是高效庄园治沙造林模式。该模式以江桥豆海小区为代表,小区总面积1.5万亩。开发前,该区是一片滚动沙丘,植被覆盖率仅为4.6%。在小区建设上,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沙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立体开发庄园治沙模式,在区内建标准化节能住宅、栽树、打井上喷灌、客造、架设输电线路、修路,使小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到43%,节水灌溉率达到100%,昔日的沙丘变成了高产稳产田。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800元增加到现在的近万元。现已建立庄园式治沙小区2个,治理沙地10.8万亩。二是生态屏障治沙造林模式。该模式以宏程屏障治沙区为代表,小区面积1.5万亩。治理前,81%的面积不同程度遭到风蚀。近年来,通过采取网带片结合、乔灌草结合和“窄带、近距离小网格”的办法,形成了以樟子松为骨架,乔、灌相结合的防风固沙群,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2%提高到 90%,有效遏制了风沙对县城的侵蚀。现已推广屏障防沙治沙模式5.5万亩。三是林水结合综合治沙造林模式。该模式以宁姜、胜利林水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代表,示范区面积1670亩。该模式因地制宜规划防护网格,采取乔灌结合、高矮结合、林水结合的方式营造防风固沙林,铺设输水管道,全部实行喷灌作业,保证林木和农作物用水。现已推广林水结合治沙模式3万亩。2008年,泰来县在省林业厅“三北站”的指导下,在江桥镇创建了1200亩的生态经济林示范园区,引种有经济价值并且具有开发潜力的灌木树种营造片状混交林。其中:沙棘150亩、枸杞150亩、山杏450亩、胡枝子450亩。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8%,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林模式已成为泰来县又一成功的治沙模式,将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在规划的引导下,2001年以来,我县以平均每年5万亩的速度推进治沙造林。目前,全县已完成八年治沙造林总规划面积的100%。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2.2%提高到13.79%.

(2)加强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

泰来县草原“三化”严重,为改良草原,泰来县在草原改良上加大投入力度。对沙化较重的45万亩草原进行浅翻轻耙,补播牧草,对碱化较重的37万亩草原进行围栏封育。

篇10

关键词:流域水;水环境保护;保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保护包括水量保护和水质保护两方面,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水浪费、水源枯竭,以满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及水质要求。

一、我国在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工作进展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开展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先后在七大主要流域成立了控制规划水量的流域管理机构,这七大流域分别是长江、黄河、海河、太湖、淮河、松辽以及珠江。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七大机构开始注重水环境保护,将其列为了管理工作的重点。除此之外,水利部以及国家环保总局也分别成立了相关部门来进行管理。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同时,我国还将生物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引入到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使其变得更加有效化科学化。

二、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

流域水资源监督管理十分薄弱,流域内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只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及自身利益,从不考虑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及可利用量,造成流域内地下水水资源超量开采、过度开采情况严重,多年来一直未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

2.国内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法规目前还不健全,不足以指导地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与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并没有专门的关于流域生态补偿的专项法。在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生态补偿实施中却无法可依。对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法等都无章可循,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给予指导,因而生态补偿治理无法进行。

3.理论不成熟

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功的案例,中国理论研究却严重落后,并且中国现有的流域理论都是大的概念,没有准确定义中国的流域补偿。大多数人都认为补偿是经济上的强制性回馈,或者是由政府单方的给予补偿,这些观念都局限了流域生态补偿理论的发展,使得流域生态补偿难以实施。

4.生态价值难以衡量

流域生态价值难以商品化,通俗地讲就是不能明确定价。每个地方,每个人对于生态价值都有各自的计算方法。生态价值是个相对的概念,如同价值一样,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生态价值无法像商品一样给予公平价格。

5.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并没有将水环境保护列入财政框架中,使得相关的资金投入比较匮乏,稳定性差。由于资金的匮乏,监测水环境的技术装备落后,不能及时的明确监测结果并予以分析,在治理水污染时,无法实施有力的技术手段。而且由于待遇较低,水环境监测以及治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执行效率低下。

6.公众参与的力度不高

水流域附近往往会有大量居民居住,然而公众普遍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经常将生活垃圾等随意丢弃在流域中,主动参与到流域机构或者政府部门管理工作中的更是少数。

三、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议从立法上加强对水资源保护

目前,流域河虽然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水资源进行了保护,但其手段不够强硬、威慑力不足。应以强化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为重点,做好取用水监督管理工作;以能力提高和完善机制为重点,做好流域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工作。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效制止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违法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从而有力保证水资源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2.完善水质监测站网

开展取退水口水量、水质监测,为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提供依据。加大流域水库水质站网的密度,使监测站点满足水功能区管理的要求。对目前水质监测断面,由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进行监测。开展地下水监测,适应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需要。开展经常性的排污口监测,以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继续加强对重要水源地的水质监测,为供水安全服务。通过建立健全流域水质监测站网,适应新时期水资源保护和水功能区管理对水环境监测的要求。

3.完善流域水市场调节机制,构建环境产权交易市场

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通过经济手段进行调节。确立环境产权交易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如天空的排污权,水资源的排放权,清洁水的使用权等都可以作为交易。

4.健全流域水环境的行政管理体系

对于流域生态环境这种公共资源,不能只依靠市场调节,还要靠政府的行政干预。明确上游下游的责任关系,政府控制管理上游的排放标准,确保下游的环境要求。政府支持新型无污染产业,控制有污染的老企业进行改革治理,对政府官员进行环保考核。将流域生态保护与流域发展规划相结合,在长远发展规划中明细生态补偿的工作要求,考虑环境对规划的影响。

5.建立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

加大生态补偿的财政投入,开设生态环境征税政策,拓宽流域生态补偿的资金渠道。可以将水、森林、草地、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纳入到征税范围,并逐步提高税率。同时,还可以考虑开征垃圾填埋税、噪声税、大气污染税等,从而限制有污染行为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6.加大资金投入

针对资金投入少的问题,应该将水环境保护明确的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中,并寻求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加大在水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引入先进的水环境监测的技术设备,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新。针对水污染问题,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强技术创新以及研发,提高水环境保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7.加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以及参与力度

相关的政府部门、流域结构要加强与民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采用讲座、宣传等手段对公民水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的增强,进行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等多种办法,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水环境的保护管理就能有效的实行。

8.切实落实政府责任,增大监管职能

政府部门应该明确其流域水环境保护责任和权利,加强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将行政管理与流域机构的管理结合起来,加大对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的监管,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监督,从两方面共同促进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已经在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应该从完善水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切实落实政府责任、增大监管职能等方面入手,促进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徐玉荣.基于多重视角的温瑞塘河水环境问题分析及其治理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王资峰.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

[3]周学红.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