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用电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24 15:2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安全用电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安全用电培训

篇1

关键词:风电企业;多媒体安全培训体系;多媒体培训系统;多媒体培训教室;培训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探索,风电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问题。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管理上的漏洞;(4)技能上的不足。以上都可通过安全培训达到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和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因此,安全培训势在必行。

风电企业采用传统培训方式受时间、空间限制;针对性不强;档案、记录不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教、学、考结合性差;上级单位无法实时掌握下级单位培训情况。所以,急需研究新型安全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效果,提升职工安全素质。本文研究了一种多媒体安全培训体系,包括“三合一”移动式多媒体培训系统和多媒体培训教室。

1.“三合一”移动式多媒体培训系统的构成

“三合一”移动式多媒体培训系统由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安全培训平台、移动客户端构成,如图1所示。该系统本着技术上革新,内容上更新,手段上创新的“三新”设计理念进行系统设计。

1.1 移动式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

工具箱携带方便,相对于固定培训场所更灵活,具有随时、随地性,可在无网情况下直接培训。工具箱是由工具箱外箱、工具箱一体机、无线答题器键盘、无线键鼠和无线天线等设备构成。该工具箱有5个系统:进入培训、专题考试、培训记录、培训方案、人员管理等。其优势有:

(1)通过刷身份证、录指纹采集学员信息,进行考勤。使用无线答题器考试,自动生成成绩,记录备案。完成了“自动化考勤建档集中培训无纸化考试形成培训档案”的培训流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2)课程采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表现形式,比传统枯燥的填鸭型、理论型教学,更直观、立体、动态,使安全培训事半功倍。

(3)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较强。包括法律法规、管理、技能、特种作业、事故案例等知识体系,企业可根据岗位特性,对职工“对症下药”,全面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和素质。

(4)工具箱可满足现场分散培训、临时培训需求。

1.2 安全培训平台

该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集中大规模用户群,容纳庞大的通用型和专业型课程、题库,实现在线学习、练习、考试,上级单位实时查询下级单位培训动态、培训效果。

平台由培训项目、考试项目、学员管理、统计与考核、培训档案等5个子系统构成。

(1)建立培训计划后,职工即可自主学习、在线练习,还可利用在线交流模块提问,避免了现有多媒体培训师生交流少的缺点,及时向职工答疑解惑。

(2)平台能够在线监控职工的培训动态,便于公司掌握职工的培训进度,根据培训效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学员进行在线考试后,自动生成成绩,系统自动记录并生成学员的培训档案,进行集中档案管理。

(4)工具箱联网情况下,可将培训数据同步到平台汇总,形成培训“大数据”。对“大数据”横向与纵向对比,便可对安全培训进行科学性评价,总结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3 移动客户端

该系统利用人们“机”不离身的特点,将培训功能植入手机,实现“掌上”学习、练习,随时查看职工培训情况。

工具箱为每位职工生成一个二维码,通过手机端扫描二维码,可自动访问安全培训平台,查询安全培训记录。

该系统将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安全培训平台、移动客户端相结合,实现了职工“自助式”学习,培训数据自动化统计,档案、记录系统化管理,便于企业对安全培训的信息化管控。

2.多媒体培训教室

多媒体培训教室实际是对“三合一”移动式多媒体培训系统的线下辅助手段,是对安全培训的进一步强化,融入多媒体教学元素,作为职工线上学习后的巩固与实践演练。包括多媒体教学区、安全展示区与实践操作培训基地。

2.1 多媒体教学区

配置多媒体安全培训系统、多媒体相关硬件设施,供多媒体教学和考试使用。

2.2 安全展示区

配置宣传栏、各种宣传展板,展示各种事故照片、漫画,宣传安全理念等,将安全培训融入员工生活,起到对员工的提醒与警示作用。

2.3 实践操作培训基地

配置安全帽、安全带、简易脚手架、一般电气设备等,供员工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理论培训合格后,技能培训教师对职工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职工在仿真工作环境中体验实际感受,及时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是对线上培训查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大提升了安全培训效果,避免“网上练兵”造成动手能力差的后果。

3.移动式多媒体安全培训系统的应用

某发电公司及其多个子公司采用多媒体安全培训体系对职工进行培训与管理。各子公司通过培训平台和工具箱对职工进行培训,监控职工参与培训的情况、学习进度及考试合格率等。

集团总公司通过平台数据统计功能了解各子公司培训学时是否达标,以及受训情况、培训合格率情况。经统计,该公司目前已能够保证100%职工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大大提高了培训合格率,如图2所示。

多媒体安全培训体系的应用,保证了公司在不影响正常生产计划的前提下,实现全员参与培训,且平均合格率高达94.93%。趣味化的学习形式,激发了职工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职工整体安全素质,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保证职工自身安全的同时,促进了公司生产安全的正常进行。

结论

多媒体安全培训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在风电企业的应用表明:

(1)利用多媒体培训系统能解决时间与空间局限性,实现安全培训的自动播放与循环使用,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

(2)直观生动的内容充分调动职工学习兴趣,结合实操演练,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职工安全素质与安全技能,提高培训合格率。

(3)培训数据自动上传,化零为整,形成企业安全培训“大数据”。方便企业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培训工作做出合理评价及整改建议。

(4)自动生成标准化档案,可长期、大量存储,快速查询,同时实现培训档案随变更单位自动转移。

(5)实现远程化监管,方便上级单位实时掌握各子单位安全培训情况,及时督促并采取相应措施。

多媒体安全培训体系解决了风电企业传统培训存在的诸多问题,但仍需继续探索系统与其他监管系统的结合,构成规模更大的培训与监管体系,逐步实现政府对企业监管,以及企业间相互监督,促进我国风电企业安全培训的监督与管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施工现场 临时用电 整治措施

0 引言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无论是施工机械、钢筋加工设备、场地的临时照明、给排水电气暖通的安装还是施工人员生活区用电,这些都需要电。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智能化程度也不断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用电的范围也逐渐广泛。但是,我们要从事物的两面性进行分析,在电能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存在不利的因素。施工工地由于用电设备种类多、用电量大、工作环境不固定、临时使用的特点,容易引发触电伤亡事故。因此,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按照规范用电,是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面临需要解决的紧急问题。

最近几年笔者从调查一些建筑施工现场的情况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与《规范》要求相差甚远。

1 存在问题

1.1 电工持证上岗不规范。根据国务院《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国家电监会《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受送电装置上从事电气安装、试验、检修、运行等作业的电工,必须取得电力管理部门颁发的电工进网作用许可证并注册,方可上岗作业。未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或者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未注册的人员,不得进网作业。

对一些建设单位进行抽查,发现这些企业施工现场的直接操作电工具备资质的不多,电工手中持有的只是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还有一些既,没有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电工证》,也没有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特别不规范。也有一些施工单位的很多电工没有受过电力知识的系统培训。因此,不但不能满足施工现场设备运行的需要,在具体实际操作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用电技术不过关、而导致人员触电伤亡、电气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企业自身及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隐患。

1.2 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编制不规范或者未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是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置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①现场勘探;②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③进行负荷计算;④选择变压器;⑤设计配电系统;⑥设计防雷装置;⑦确定防护措施;⑧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临时用电工程图纸应单独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应按图施工。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以下和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下者,应制定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①目前由于企业或项目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到位,部分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不是由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编制。②编制内容简单、没有针对性。只是按规范中生搬硬套;有些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仍在引用旧规范。③编制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目前多数施工企业在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时盲目编制,编制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与实际不符。因而是在编制前应实际进行勘测,特别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地下管线、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等情况进行实际了解和掌握,才能做好编制工作准备。

1.3 安全技术档案不全。安全技术档案内容:①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和修改组织设计的变更资料;②技术交底资料;③临电工程的检查验收资料;④电气设备的试、检验和调试记录;⑤接地电阻、绝缘电阻的测定记录;⑥定期的检(复)查记录;⑦电工维修工作记录等。安全技术档案应由主管该现场的电气技术人员负责建立与管理。定期检查工程的临时用电,检查时应复查接地电阻值。检查工作应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不安全因素,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很多工程施工完成后,没有验收表;没有检查表;没有定期检查,参数测定记录表等。

1.4 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不到位。有的施工现场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材料及其他杂物等。外电线路和变压器与建筑物外脚手架的距离不符合规范规定,很多施工单位没有防护措施或防护的高度不够,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开挖沟槽时,没有任何加固措施。电气设备现场周围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源和腐蚀介质且没有做任何防护处置,这样不仅存在着重大事故隐患,而且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1.5 接地与防雷不规范并且“三相五线制”落实不到位。三相五线制就是零线和地线分开,而三相四线制是零线和地线是合一的。三相四线制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零线即地线上会带电,而三相五线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三相五线制更为安全。三相五线制标准导线色为:A线黄色、B线蓝色、C线红色、N线褐色、PE线黄绿色或黑色 。中性线(N线)就是零线。三相负载对称时,三相线路流入中性线的电流矢量和为零,但对于单独的一相来讲,电流不为零。三相负载不对称时,中性线的电流矢量和不为零,会产生对地电压。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三相五线制分为TT接地方式和TN接地方式,其中TN又具体分为TN-S,TN-C,TN-C-S三种方式。保护、控制线路的开关、熔断器应按线路负荷计算电流的倍数选择。

在检查中发现一些施工现场,总配电箱接地方式不正确,有些工地在开关箱处作的重复接地体没有采用角钢或钢管,仍采用“三相四线制”。

1.6 配电箱及开关箱没有编号,并没有有用途标记

不符合《规范》对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材质等的规定,以及电箱内电气设置种类的规定。但对施工现场的检查情况来看不符合《规范》的施工现场很多。如有的总、分配电箱、开关箱是从上个施工工地转运过来,破烂不堪;有的买的不符合安全监督部门的要求,也未达到3C认证。有的是项目部自己加工制作的,极不标准;另外,配电柜装没有设电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器。电源隔离开关分断时没有有明显分断点。移动机械没有设置移动式开关箱。有些开关箱的安装位置不利于操作。还有许多场所分配电箱、开关箱的周围堆满杂物较多妨碍操作。

电箱外没有任何标示,电箱内没有标明每个用电器的名称、用途,并作出分路标记。电气设置违反规定,配置不全达不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保”的要求;配电柜没有装设电度表,并没装设电流、电压表。电流表与计费电度表不得共用一组电流互感器。

有的开关箱内电气设备顺序倒置;还有些施工现场仍在使用自制的木质开关箱和明装隔离开关,或者使用倒顺开关代替隔离开关等等。配电箱门没有配锁、且没有专人负责。配电柜或配电线路停电维修时,没有挂接地线,没有悬挂“禁止喝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停、送电没有专人负责。配电柜侧面的维护通道不符合要求。

1.7 缺乏电气设备的检验

对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绝缘工器具和绝缘防护用品等应做好日常检查、定期检查。日常检验:属维持性检验。对设备进行常规性检查,如端子紧固、接头紧固,设备清灰等项目,生产不允许停机时采取的一些临时性措施等。定期检验:属彻底性检验。对设备进行全部或部分解体校验,检查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与维护维修配合,恢复设备的原有性能,必要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电气和机械性能。

2 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治建筑施工的用电安全隐患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治和规范。

2.1 临时用电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安全管理

①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现场电工的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其他用电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可上岗工作。

②建立职工入场安全培训制度,认真对进场施工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使之了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基本安全知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③各类用电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应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严禁设备带“缺陷”运转。

保管和维修所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暂时停用设备的开关箱必须分断电源隔离开关,并应关门上锁;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

④施工现场应制定用电事故应急预案并设兼职急救人员,来应对施工现场出现的紧急事故,能在第一时间在第一现场进行紧急救治,减轻人员的伤害程度。

⑤建立和完善临时用电管理安全责任制,制定定时定月或定期检查制度,加大力度排查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对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确保整改到位,以最快的速度来消除安全隐患。

2.2 加大经济投入,完善用电设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为了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应该对临时用电设施进行经济投入,完善安全用电设施以及施工用电,特别是用电设备、绝缘材料、绝缘工器具、绝缘防护用品的硬件投入。配备一定的电气人员。施工现场应该备用一定数量常用规格的漏电保护开关,一经发现失灵,可以及时更换。

3 结语

由于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我们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从源头做好安全用电工作,在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管,做好临时用电技术的安全保障,并且不断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用电知识的普及、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既要加大经济投入,又要完善用电设施,这样才能减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陆总兵,陆建飞,曹德新.浅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的问题及安全做法[J].建筑安全.

[2]孙鹏飞.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隐患及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3]赵学堂编.建筑工程临时用电设计与实例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篇3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公园(含广场、公共绿地)的所有用电活动。

第三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下属园林管理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公园用电安全的责任管理部门,负责公园安全用电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公园安全用电管理工作实行分级安全责任制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公园用电安全工作负总责;各园林管理机构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公园用电安全管理,并负责所辖公园安全生产工作。各地应配备一名专职公园用电管理人员,落实公园安全用电工作岗位责任。

第五条公园内所有电气设备设施均需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和《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等国家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电线路的敷设应避免由外部热源产生热效应、强烈日光辐射和机械外力带来的损害,并应定期进行检修,及时更换破损老化线路。

2、灯具不得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上;当灯具表面高温部位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

3、电气装置的开关设备及导体等载流部分的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额定电流的1.5倍。

4、所有电气设施设备的接线牢固、接触灵敏、接地良好,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第六条电气设备设施的敷设、维修必须由电器操作人员执行,严禁他人乱动。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私拉乱接,擅自改装公园内电气设备设施。

第七条凡从事电气操作的人员,必须有专业审核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方可上岗作业,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严禁无证操作。

第八条定期对公园内电气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测试、保养和维修。对易发生危险的公园电气设备设施部位,按照要求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九条加强日常值班管理,建立定期巡检、每月例检和节日前电气安全专项检查制度。

第十条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整改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予以消除,对违反规定的要当场改正;对不能当场改正的,要按照安全隐患整改程序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用电档案,包括日常用电基本情况、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和安全隐患整改记录。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用电宣传教育,并加强公园管理人员尤其是电气管理人员的安全用电知识培训。

第十三条配备相应的应急抢险器材和医药用品,并组织开展紧急施救和抢险技能训练,提高事故的预防和抢救能力。

第十四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追究安全责任事故相应责任人责任。

第十五条对未履行安全职责或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要予以严肃处理;对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造成公物素食的要责令其赔偿;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不安全因素;处理措施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势头良好,然而施工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并因此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见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施工安全已成为各参建单位无法回避的问题。电气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中的安全风险与土建等专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根据电气施工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电气施工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探讨了提高施工安全水平的处理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的管理不安全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充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不到位、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不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制定与交底不理想、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费用投入不够等。目前,承包单位对施工进度和质量比较重视,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但对安全管理关注不够。一个人尽皆知的逻辑是,只要不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做得差也不能说一定有问题;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再严格也必然是有问题的。所以承包企业对安全管理抱着“只要不出事、能省尽量省”的思想,书面文件尽量做得没有漏洞,至于是不是真正落实了仅凭文件是看不出来的。例如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可以采取挂靠方式,名单上是有资格证的人员,现场从事管理的却是另一些人员。因此,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是难以忽视的不安全因素。

1.2人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建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人为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突出。例如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人为因素失误从20%增加到80%以上[1],所以人的不安全因素正变得愈来愈重要。在电气施工中,由于用电管理规章制度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不到位,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容易在工作中疏忽大意,触电事故是最常见的。另外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出现。

1.3设备的不安全因素

随着科技发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越来越依赖设备,几十年前人拉肩抗的场面愈来愈少见。加上南方潮湿多雨,夏季炎热,电气设备受影响较大,不少施工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一段时间后绝缘性能就会下降,甚至防护能力完全失效,电气施工人员暴露在不安全的电气设备面前,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电气施工所使用的安全用具、仪表、设备也可能校验不及时,性能达不到要求,给施工人员带来伤害。

1.4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对水流的控制,所以常在河流峡谷上建设,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加上建设周期长,作业环境艰苦,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尤其电气设备和线路受到风吹、日晒、雨淋、水溅、粉尘等不利条件影响,绝缘防护能力下降。施工人员工作时身受雨淋、水溅及潮湿环境影响,身体阻抗下降,也易受到触电伤害。

1.5临用电的不安全因素

工程现场用电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但是在工程现场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也很常见,例如配电箱内放置杂物(如焊条)、配电箱无系统接线图、一闸多机、配电箱不上锁、配电箱进口处无防护措施、开关箱电源进线端采用活动连接、动力开关与照明开关同箱、配电箱无防雨防尘措施等[2]。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用电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责任感不强,将作业人员暴露于触电伤害风险之中。

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安全水平的处理措施

2.1规范安全管理,强化责任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要求,规范安全管理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按照该导则要求,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其内容包括安全事故控制目标、安全生产投入目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目标、事故隐患排查目标、重大危险源监控目标、应急管理目标及人员、设备、环境、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控制指标。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职责部分有专门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而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DL/T5370-2007)中有专门针对施工用电的规定,在《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DL/T5372-2007)中有关于各种电气设备安装的规定,在《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L/T5373-2007)中有关于各类电气作业人员资格条件、操作技术方面的规定。上述文件为规范电气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施工企业应参照这些规定查找不足,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电气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专项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减少电气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2.2增强保护意识,加强过程管控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内容包括变压器/电抗器安装、铁塔/构架安装、开关设备安装、母线安装、厂用电系统安装、线路/电缆安装、电气试验、接地系统测试等内容,安装过程复杂,工艺技术要求高,为了保障安装质量与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除了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之外,还应在安装前做好安全交底,强化安全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控,提高安全操作水平[3,4]。

2.3重视设备管理,提高安全水平

为应对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各种不利自然条件,应选购适应工地条件的配电设备、电气机具,如满足IEC标准相关条件。其次,应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如绝缘性能测试、耐压试验、漏电检测等。还应加强电气施工现场的巡查、监督工作,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水平。

2.4做好环境规划,减小安全风险

对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面临的环境风险,应加强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管理,并运用PDCA循环方法加强对危险源的管控。辨识作业环境的危险源,可采用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其中直观经验法又分为类比推断法和对照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中包括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危险指数法等,应该通过动态辨识,将环境安全风险减至最低。

2.5加强临用电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对于临用电管理,应严格执行JGJ46-2005规定,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编制施工临时用电设计方案,严格按规范要求敷设线路和安装电气设备,并安排专人对临时用电设施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工地用电安全。

3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管理、人员、设备、环境、用电几方面,只要认真对待,严格管理,电气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就能做到可控、可管、可追溯。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安全管理的内容也在变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安全水平才能水涨船高,步步高升。

参考文献

[1]孙开畅,徐小峰,张耀,等.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人为因素重要度分析[J].人民长江,2016,47(9):80-83,114.

[2]侯占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隐患[J].劳动保护,2013(9):48-49.

[3]陶宁.水电站电气一次设备安装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3,20(9):43-44.

篇5

【关键词】用电管理;客户安全;防范对策

前言

电力体制改革以前,供电部门非常重视客户用电安全,非常熟悉客户的用电设备,并将将客户用电与系统供电联为一体,像负责自己的设备一样负责客户的电气设备。对于客户的用电管理给予了供电部门行政管理的权力,同时也对供电部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其承担着客户安全用电的重要责任,因此,供电部门能够定期巡查、检验、试验设备以及电工管理等制度和规范非常健,把客户的安全用电也成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之间的产权界定有了新的划分,产权界定更加清晰,供电企业虽然还保留了对客户的用电检查等工作内容,但是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检查的力度、内容也不如以前。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提升优质服务,如何加强用户侧安全用电管理工作,确保电力用户安全、可靠用电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就成为供电部门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客户用电安全隐患浅析

(1)企业在业扩报装、选择供电方案和用电设备选型时,不重视用电设施的投资,不按要求配备应急电源,没有非电保安措施,应急保安电源不能启动。部分客户急功近利,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用电安全现象,安全投入舍不得花本钱,企业用电设施长时间大负荷运转导致设备陈旧、老化,常年失去维护,缺陷得不到处理。

(2)客户电气人员管理和技术素质不高。在客户侧用电事故中,由于人员问题而引起的电网事故占有相当部分,既有人员责任心的问题,也有客户电工理论知识水平较低,操作技能不熟练,判断事故的能力不强,准确性不高等因素。部分企业轻视了电气工作人员培训工作,虽然各单位对电气工作人员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措施,以提高电气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但大部分单位的电气工作人员岗位没有引入竞争机制,多数电气工作人员对学习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

(3)安全工作规程执行不严格。有些企业的电气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对电力安全工作不重视,在电气设备操作中,不按“二票三制”规定进行高压电气设备的操作。有些用户电气工作人员在高压电气设备上工作是先操作,再填工作票,或安全管理人员一再催促,才不情愿的填写工作票和操作票。有些企业10千伏配电室仅有一人值班,电气操作一人进行,既无唱票人,又无监护人。个别企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健全,电气工作人员经常处于无防护状态下工作。严重违反《安规》要求。

2 安全风险防范及对策

2.1 客户受电工程安全管理方面

(1)要严格按照国家电监会《供电监管办法》、《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以及行业规章制度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客户受电工程办理,严格审查相关文件和资质,确保客户受电工程合法合规,确保客户设施健康、安全入网。

(2)各基层供电所要严格对客户受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的资质进行核查管理,对客户送审报装项目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对客户送审的受电工程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对客户受电工程中的隐蔽工程进行中间检查管理等资料进行抽查,严格执行业扩报装的有关规定,确保客户受电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符合标准。

(3)对客户受电工程要进行严格的中间检查和竣工检验。对不符合技术规程要求的施工工艺及质量问题,以书面形式一次性通知客户改正,改正后方予以再次检验,直至合格,方可送电。

(4)结合日常的用电检查,全面排查专变客户进网作业电工持证情况,收集客户意见和需求,积极主动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引导专变客户电工积极考取《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5)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促进政府出台监督客户安全用电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共同推进安全用电工作的开展。

2.2 客户受电装置安全方面

(1)要严格把关客户受电装置检验环节,建立了客户受电装置安全服务档案。积极开展“一户一册”档案管理,与客户签定安全责任协议,对因客户设备引起供电企业配电网事故或障碍的,及时联合地方政府向客户印发事故通报,督促客户整改。

(2)要主动跟踪客户受电装置安全的运行情况,发现客户设备及运行隐患要及时向客户发出整改通知书,并书面报告监管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

(3)要规范客户自备电源、双(多)电源管理,并与客户签订双(多)电源、自备电源的安全协议,对尚未检验不合格自备电源不能投入运行使用。

(4)各基层供电局要制定的检查计划定期组织用电检查人员对客户受电装置安全运行进行检查,高压供电用户要告知其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的试验及检验周期要求,主动跟踪客户受电装置安全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3 用电安全管理方面

(1)要加强安全用电宣传,普及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客户用电安全意识;转变用户用电安全理念,引导客户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逐步转变;指导客户加强用电安全管理,按期进行电气试验,及时消除安全用电隐患;加强对国家电监会电工进网许可作业制度的宣传,指导、督促客户进网作业电工持证上岗。

(2)要严格按照《用电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制订月度日常用电检查计划并按计划开展用电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下发《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要求客户落实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客户用电安全。

(3)要按照国家电监会《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电监安全〔2008〕43号)中的定义和分级原则,梳理辖区内重要客户名单,并报政府主管部门审定。为其个性化编制《电力保障手册》建里档案,明确双方的电力保障责任,每个重要客户由专人负责统筹协调供电服务工作。

(4)要加强重要客户停电管理。安排停电计划时,对于涉及重要客户停电或造成重要客户可靠性降低的停电安排,都要与相关重要客户沟通协商;停电安排要按规定提前通知客户,并确认通知到位;做好重要客户可靠供电的方式安排,当方式调整影响重要客户可靠性时要做好风险分析和预控措施。

2.4 电力供应应急措施安全方面

(1)要加强应急装备配置及应急队伍建设,各供电企业要根据电力供应应急措施管理要求,建立了应急指挥机构、应急队伍,配备相应应急物资,并通过开展应急演习不断提升队伍应急能力。

(2)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各供电企业要及时编制了《电力供应应急预案》、《营业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电网事故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以此来提高紧急情况下客户用电安全保障水平,努力降低各种负面影响,积极维护企业的形象。个性化的应急措施要明确每个重要客户的供电方式、供电电源、备用电源、应急电源、应急措施、电源进线示意图等详细内容,确保应急措施能够得以有效落实。

(3)要根据电力供应应急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与装备,建立电力供应应急物资与装备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应急物资与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和联系方式登记在册;加强应急物资与装备的维护保养,保证救援装备始终处在随时可正常使用的状态。

(4)要定期开展安全供用电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用电常识。逐步完善指导客户受电装置运行场所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值班制度、运行操作规程等安全管理制度;组织指导客户做好值班人员的安全规定、调度规程、运行维护、设备检修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开展事故案例学习;指导客户做好用电安全工器具的配置、维护、使用和管理,做好应急保电预案、应急预案演习、自备保安电源和非电性质的保安措施,防止因停电引发安全事故。

3 结语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从源头上保证客户的设备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严格业扩报装资料的审查,细化用电检查的过程管理,积极做好客户安全风险防范,让广大用电客户享受电力的便利和安全,是电力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电力工作者,更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安全用电,绿色用电,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篇6

一、电气火灾原因分析

(一)用电系统缺陷造成火灾事故

1、线路过负荷。一是电线电缆接头压接处不牢固或者虚接,导致出现过负荷产生高温发热引燃用电设备;二是施工人员为了方便或者减少成本,人为的在压接线鼻子时采用大电缆小鼻子将部分线芯减掉压接,导致鼻子处过热产生火花;三是在选择导线截面时负荷计算过小,导致导线截面选择不当,可实际负荷超过导线的允许通过的载流量;

2、线路漏电:一是保护零线或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实,导致电阻较大,一旦发生漏电,造成局部过热,连接端子处产生高温或电弧引燃周围易燃可燃物;二是保护零线或地线的截面选择较小,如果通过的漏电电流较大,容易使线缆产生过高温度引起火灾;

3、用电气设备损毁。一是没有根据负荷合理选择电气设备;二是选择的电气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没有或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动力电路与照明电路混用,动力设备启动电流过大,造成照明电气损坏或因使用照明电气致使动力设备长时间通电发热而损坏;

(二)、作业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操作,违章作业造成火灾

1、线路短路。一是使用绝缘老化的电线、电缆,线缆达到一定温度绝缘层极易破损,从而导致线路之间短路;二是线缆中间接头没有包扎绝缘带或者包扎不严密,导致线路之间短路;三是线缆拖地,线缆绝缘层被破损或者堆放物压砸线缆,导致绝缘层破坏;四是施工人员随意连接线路、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造成人为碰线短路,尤其是低压线路,线路低压侧没有漏电短路保护,而且施工人员采用行灯接拉较多,线头经常暴露在外极易产生短路着火;

2、生活区、宿舍私接乱拉。一是工人不使用专用插座、插头,直接用线头对接且不缠扎绝缘胶带,甚至直接用线头对入插座内,容易产生高温发热引燃周边的易燃可燃物;二是采用破损插座插头,而且在地上乱拉乱放,其周边易燃可燃物极易掉入插座内引燃;三是施工人员私自接拉插座充电,线缆随意敷设且无人看管,充电器、线缆发热、发烫、烧坏,容易引燃其周边的易燃可燃物。

(三)、安全管理缺陷造成的火灾

1、现场无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或者虽有设计但未按规定程序编制、审批,存在严重缺陷,致使电工和管理班组没有或不能依据用电组织设计和规范,而是凭经验随意配置和接线,埋下较大的用电安全隐患。

2、现场用电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用电安全技术档案不健全,造成用电系统敷设、使用、修改、维护脱节。

二、电气火灾预防措施

(一)、按规范要求布置施工现场用电系统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以下和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下者,应制定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限制以上的就要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经相关的安全、技术、设备、施工、材料、监理等部门进行审核;然后由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2、按经审批通过的用电组织设计,由专业电工进行敷设; 根据规范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二级漏电保护和三级配电系统。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总配电箱:总配电箱的电器应具备电源隔离,正常接通与分断电路,以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①总电源进线为三相五线形式,配出分路均为三相五线形式,总路设有漏电保护,各分路未设漏电保护的做法见图一。

②总电源进线为三相五线形式,配出二分路均为三相五线形式,总路无漏电保护,各分路设有漏电保护的做法(图二略)。

③总电源进线为三相四线形式,配出二分路均为三相五线形式,总路设有漏电保护,分路无漏电保护的做法(图三略)。

④总电源进线为三相四线形式,配出二分路均为三相五线形式,总路无漏电保护,各分路设有漏电保护的做法见图四。

(2)分配电箱设置只有一种形式,进线为三相五线形式,配出分路视开关箱所接用电器具不同可以为三相五线、三相四线、单相三线等形式,箱内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设置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分别接N线和PE线。

(3)开关箱 开关箱的电器配置与接线要与用电设备负荷类别相适应。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三相动力开关箱。

②单相及照明开关箱。

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开关箱中的隔离开关只可直接控制照明电路和容量不大于3.0kW的动力电路,且不应频繁操作。容量大于3.0kW的动力电路应采用断路器控制,操作频繁时还应附设接触器或其他启动控制装置。开关箱中各种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和动作整定值应与其控制用电设备的额定值和特性相适应。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杜绝违章作业

1、坚决杜绝施工现场私拉乱接现象。加强现场宿舍、库房的管理,电源插座统一设置固定在墙上合适位置,并安排专人负责监督管理,保证其不被私拉乱接。从技术上要求插座电源线路穿管或线槽敷设,在插座接头处套一段阻燃石棉管,再在插座背后垫上阻燃绝缘垫,从而保证其使用安全。

2、施工现场应配置食堂、热水器满足施工人员的基本所需,减少施工人员违章使用热得快、电炉等电器。在冬天应为工人宿舍统一安排取暖设施,夏天统一安装降温设备,且线路统一从电源引出,尽量减少施工人员私接其他违章设备的可能性。

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 施工 管理 质量控制

1电气工程施工特点

1.1施工难度大

每个项目的工地都会有多个不同的分包单位,点多面广量大,经常还出现交叉配合施工的状况,这样势必对施工组织的安排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电气施工队伍进场前必须绘制电气三维管线图,对各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专业在交叉作业时的配合关系和施工工期,业主应该优先考虑具有丰富经验和施工机具齐全的工人和队伍成为合作单位,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不受影响。

1.2安装工期紧

时间就是金钱。大多数工程的实际工期都很紧张,对施工队伍的作息时间和材料的运输必定有所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平时要经常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并掌握电气施工行业内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1.3安装质量要求高

一般来说,电气工程都是与装饰工程同步施工的。因此,保证装饰成品的美观性、合理性对电气工程配合协调提出很高的要求。例如,电气施工队伍应该在装饰工程施工前,对自己负责的配电箱、开关设备及各种灯具进行统筹考虑,做到布局合理,定位准确,至于管线敷设方面,则应做到横平竖直,固定牢靠,与装饰面接合部位严密美观。

1.4电气工程系统调试复杂

电气工程系统的调试能否达到设计使用要求,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电气施工公司应该组织精干的调试队伍,针对具体的系统和设备,编制详细的调试方案及应急预案,选用先进的调试工具和工艺,密切配合设备供应商,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单机和系统调试的任务。

2 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

2.1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也是电气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安全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及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电气工程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拟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组织措施的编制及审核制度、相应的技术档案和用电安全技术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在施工前,对技术交底资料文件实行签字手续,明确时间;安全负责人须对电工及各电气工程施工人员强调用电技术安全措施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在施工过程中,应增强检查力度,关注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3)建立培训制度与安全教育制度。不断加强电气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通过定期培训对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由于细节问题往往会造成施工安全的重大隐患,应增强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细节的重视,培养其安全意识。

2.2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1)建立技术档案。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审批和编制,对临时电工组织设计。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对专业电工和用电人员进行交底并签字确认,注明交底日期。其中需说明用电技术措施的技术内容、总体意图和注意事项,并介绍施工组织设计。

(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安全检测主要是检测并记录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等电气工程参数。从工程竣工开始都需要做好这部分的检测,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

(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对于每次电气维修都需做好工作记录,详细记录维修人员、维修时间、地点、技术措施、验收人员等内容。加强电气工程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5)建立工程拆除制度。建筑工程竣工后,统一组织、指挥对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并须预先规定拆除人员、方法、程序、时间、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3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电气施工开始前,电气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及时熟悉图纸,发现设计图纸中的缺项和错误,并做好记录,这样可以在图纸使用过程中及时提出,并协商解决,为电气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保护施工质量的一个方面。电气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技术措施,并能够作为电气施工质量检验依据。

3.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为避免因在施工过程中防水层遭到破坏而造成的在以后使用过程中墙体渗漏的问题,应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电缆预埋和预留工作;电气施工人员应与土建施工人员密切配合,做好铁件、吊杆基础螺栓、吊卡、电柜基础型钢、木砖等预埋工作,不得有遗漏。

(2)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和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明确施工中需要用到的电力设备交接协调环节的关系,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如,配电箱、配电装置、电力电缆等,要根据规范要求做好提前预防监控。其次,在监控重点环节的同时也要做好电气工程施工细节的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3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的质量管理

要求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尽管实施时比较简单,但往往因为太简单、不重视或各工种之间协调不好而出现问题。消防泵的控制,因涉及降压启动、现场手动、消防控制室手动、自动启动、备用互投等控制,且往往涉及几家安装调试单位,很容易发生技术上、协调配合上的问题,加上个别设计可能存在一些小缺陷,影响调试和验收,电气工程师必须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及厂家提供的二次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做出处理。这部分调试非常关键,有时很小的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消防工程的验收。

结束语

总之,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前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电气工作者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以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 挺.分析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2

篇8

关键词:建筑 电气 火灾 防火

引言:俗话说水火无情,可见水灾和火灾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甚至是不可估量的。水灾的发生多数是因为自然因素,人类无法控制,但是火灾却多半是人类自己造成的结果。仔细审查火灾档案后会发现,有很多起火灾事故是与电气紧密相关的,有些事直接关系,而有些是间接联系。在总结火灾的原因时,电气火灾需引起人们的高度认识。

一、 电气火灾原因

引起电气火灾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包括:

1、 短路

电气线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很大且会在短路点产生高温,此时保护装置如不能瞬时断开故障支路。导线绝缘材科及其周围可燃物会随之起火而发生火灾。

2、 接线端子连接不实

接地线接线端子连接不牢, 设备照常工作故障不易发现, 一旦发生故障, 由于接触电阻较大, 故障电流受到限制, 断路器不能及时切断电源, 而接线端子处的接触电阻会产生高温或电弧, 电弧产生的电火花则能引燃设备周围可燃物而引起火灾。

3、 设计负荷偏小

如果整个电气线路负荷设计留出的裕量较小,甚至没有留出裕量,致使电气线路长期处于或濒临过负荷运行状态,不仅会造成电气线路过热,更严重的是在电气线路接头部位产生接触电阻增加,加之装修时线路都做了隐蔽处理.导线的接头在暗中更加隐蔽,平时检查难以发现。

4、 电气设备长期使用

?电气设备长期使用, 导线陈旧破损, 管理不善常年失修,也是常见火灾隐患之一, 在一些使用较长时间的建筑物, 其电器设备、绝缘导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绝缘老化龟裂, 金属导电体, 接头松动等现象, 按当时设计用电容量已满足不了现行用电, 加上管理不善常年失修,极易引起火灾。??

5、安全用电意识不强,违章用电现象严重??

????多年来,在安全用电方面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单位和群众安全用电意识薄弱。在实际操作中,只考虑到自身方便,不按照用电管理规定和布线要求,违章私拉、乱接电线或任意切断、拆除已设置的用电设备;熔断器保险丝用铜丝、铝丝、铁丝代替;违章使用电气设备;也有部分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短期行为严重,不愿花钱解决电气方面的隐患,以致养患成灾,电气火灾频发。

电气火灾的发生除了上述直接原因外,还有一些间接因素,包括:

1、 使用劣质电气产品

电气产品质量低劣、发热过高、绝缘隔热与散热效果很差均可引起电气火灾。

2、 临时故障停电

突然停电有时会成为电气火灾的诱因。比如原本电器都处于开启状态,因某种原因突然停电,但是人们忘记断开电源,等到再次来电时,某些电器会因为通电时间过长、电线温度过高而引起火灾事故。这样的例子多年来也是屡见不鲜的。

3、 用电环境的影响

用电环境对于用电消防安全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如长期处在高温或者封闭性良好的空间中,会加速电气设备、线路的绝缘老化而缩短使用寿命,潮湿的场所可能产生漏电而引起火灾。

4、 雷电感应与雷电波入侵

所谓雷电感应既是雷电的第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和静电效应。在雷云向其他地方放电后,云和大地之间的电场突然消失,残留的电荷会形成高电压,会造成屋内电线放电,从而引起火灾或者爆炸。出现雷电波入侵时,可能会引起火灾或者触电事故。

二、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1、 加强施工管理, 采取相应措施, 消除电气火灾隐患

(1) 要提高和保证电气装置接头接线端子与线路连接质量,防止连接不牢引起打火、起弧。

(2) 配电线路要按防火要求敷设和保护, 在配线时要清管,做好护口护套, 防止拉线时线路受到损伤, 留下短路和漏电隐患, 套管管口两端应及时采用耐火材料堵塞。

(3) 及时封堵电气线路管道周边孔洞, 电气竖井内穿线线槽、电缆桥架、封闭式母线等穿墙穿楼层孔洞用耐火材料堵塞严实, 防止火灾发生时形成烟囱效应。

(4) 加强电气专业与其它各专业施工之间的协调, 避免其它工种施工破坏电气线路, 留下火灾隐患。

(5) 按设计要求选用电器产品、电气材料, 严禁伪劣假冒电气产品和淘汰电器产品用在工程上。

2、加强用电管理

在工程交付使用后, 业主及物业管理要科学管理用电, 严格控制用电负荷, 合理使用用电设备, 严禁超负荷用电, 要经常检查用电设备、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 检查是否存在电气火灾隐患, 及时消除。对使用期限长的电器设备、配电线路, 发现老化破损, 要及时更换维修, 确保用电安全, 此外还应保证消防设施的正常开通, 一旦起火, 及时扑灭。

3、正确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是预防电气火灾的关键??

????电气设备安装常常不被重视,如照明电路中使用与负荷电流不相适应的熔丝、导线及铝排安装连接不合要求,跌落保险的上、下线与装设地点的故障容量不匹配,以及动力、操作电缆距热源太近又没有可靠的隔热措施等原因都可能引发电气火灾。因此,电气设备的正确安装必须遵循安装使用说明书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保证电气设备在预定的环境下工作。??

4、加大对电气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

????使用合格的电气设备是确保电气线路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0条规定“电气产品、燃气用具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此,各级主管部门和工商、技术监督、机械、轻工、建筑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国家法律赋予的产品质量监督职责,加大对各类电气产品的质量监督,提高电气产品的安全系数,坚决杜绝不合格电气产品流入市场。各类电气产品要有安全保险装置并注明其安全注意事项。凡不按技术标准生产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绝整改继续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对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的,要依法严厉打击。??

篇9

“安全第一”是煤矿生产企业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但很多企业即使知道这个原则,也没有做好相关的安全教育工作,使企业职工缺乏安全意识。这种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两点:一方面,强化员工在工作中安全用电的知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触电或者电气设备爆炸等意外情况,具备相应的自救逃生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很多煤矿企业未配备专业的用电技术人员,普遍具有专业素质低、安全用电知识薄弱等特点。

二、加强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对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

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对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这是作为一名合格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责任心。只有保证了职工的生命安全,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只有做好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保障煤矿生产各个环节的高效运转,进而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二)企业应加大在安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企业财务部门应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加大资金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一方面,要购进高品质、高效能的电气设备,包括电缆、矿用防爆开关等等。另一方面,电气设备投入使用后,要定期对其进行检修、保养,做好相关检修记录,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对其进行维修,维修次数频繁的要及时更新设备。

(三)构建完善的安全监察机制,落实安全监察工作

建立完善的安全监察机制是落实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保证。相关的监察人员应恪尽职守,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认真履行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察,并监督敦促相关技术人员对电气设备的安装、管理、维修和保养等工作。

(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过硬的安全设施武装企业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可以运用于任何情况,企业经营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煤矿电气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品质和工作性能也在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因此,企业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作为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企业必须配备一套高科技的安全监控系统,以过硬的安全设施武装企业。

(五)重视对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强化安全知识

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组织安全知识有奖竞答或者张贴有关用电安全的标语等形式,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或工人的安全教育,强化他们的安全知识,同时授予他们基本的安全用电技巧或者安全求生技巧,未雨绸缪,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对电气设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做好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其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通过组织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使之不断丰富自己的用电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能熟练地对电气设备进行操作和管理。

三、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措施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事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满足了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用电量大幅度增加的需要。但同时,各种电气火灾的也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人损失。对各类电气火灾进行统计,分析其原因,以此为契机寻找合适的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建筑电气火灾的特点

1、从火灾损失看,电气故障是重特大火灾的最主要原因

2000―2007年,全国共发生重特大电气火灾833起,直接财产损失9.67亿元。分别占全部重特大火灾的31.5%和44.6%。8起死亡3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火灾中4起是电气火灾;2005年6月10日,广东汕头华南宾馆因吊顶内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可燃装修材料发生火灾,造成31人死亡、28人受伤;2005年12月15日.吉林辽源中心医院配电室电缆沟内电缆短路发生火灾。造成37人死亡、95人受伤。

2、从建筑使用性质看,商业、服务业电气火灾最为突出

2000~2007年。全国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共发生电气火灾35384起,商场、市场、宾馆、饭店、餐饮娱乐等场所重特大电气火灾尤为突出。2007年4月6日,沈阳汽车配件中心市场库房内电气线路短路引燃纸质包装物发生火灾,过火面积15067m2.直接财产损失3807.7万元。

3、从建筑类别看。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古建筑电气火灾危害严重

2000―2007年,全国共发生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电气火灾39 719起和3 725起。分别占同期高层、地下建筑火灾的32%和31.2%。高于电气火灾占全部建筑火灾的比例。此类场所人员高度聚集、火灾荷载大、疏散和排烟困难,一旦失火,极易造成重大伤亡。2007年3月7日,贵州铜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川主宫因配电箱故障发生火灾,850m2古建筑全部烧毁。

建筑电气火灾产生的原因分析

1、电气防火监督管理职责不明晰

在建筑电气防火监管实践中,各部门职责权限关系不明晰.协调配合难度大、效果差。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监督管理,供电企业一般只检查到用电单位的主配电装置,对单位内部电气防火不进行检查,只是在《供用电合同》中规定用户有“安全用电”的义务,但约束力弱、流于形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可能对所有备案的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电气火灾隐患难以在竣工验收环节被及时发现并解决。公安消防部门受法律依据、技术能力限制,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消防监督检查中难以对建筑电气防火安全进行实质性的监管。

2、电气系统设计不合理,安装不规范

建筑电气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对每一用电环节的用电容量、电流等进行认真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合理地选择配电设备和导线、电缆的截面,还要根据环境特征来确定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及安装要求。目前,我国住宅电气设计分支回路少,线路截面小,必然导致线路过载,而更换暗线是很困难的,插座数量少,将会导致乱接插座板,乱拉临时线,这些做法必然使住宅电气火灾频频发生,况且目前有些设计单位不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设计计算,施工单位不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致使工程在设计和安装过程留下了火灾隐患。

3、安装不符合规范

在安装过程中,母线接头及未穿线的预埋套管的保护措施小得力,电气装置接头接线端了,与线路连接不牢固,带电导体与水管、钢管、设备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措施有缺陷等等,均会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尤其是各种电气线路管道穿墙,穿楼板、孔洞未作封堵,在高层建筑电气竖井内线线槽和电缆线槽穿楼层孔洞厄采用耐火材料堵塞严实,一旦发生火灾,则产生烟囱效应,火势将迅速蔓延。

4、电气设备长期使用,导线陈旧破损,管理不善常年失修

在一些使用较长时间的建筑物,其电器设备、绝缘导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绝缘老化龟裂,金属导电体,接头松动等现象。按当时设计用电容量已满足不了现行用电,加上管理不善常年失修。就福州地区八十年代建筑的住宅和办公楼,用电保护装置仍使用闸刀开关,磁熔断保险丝座,线路破损,一些用户为了维持日常用电,开关熔断丝有的竟用铜线或铁丝替代等,线路发热,开关打火,极易引起火灾。

5、室内装修不按规定安装电源及用电设备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活、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室内装修吊顶时往往只追求华丽而忽视了用电及防火安全。

大量使用可燃性材料,电器设备位置随意安装,无预留散热空间;

(2)用电设备及电源导线不按防火要求安装或施工,在吊顶棚和木质墙裙内无穿钢臂或难燃PVC管或使用过长的金属软管(按规定一般不超过1m),且无做接地跨接;

(3)接头处理马虎,随意在吊顶棚内分支接线,接头没有设在接线盒内。

三、减少电气火灾的防范措施

为了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除了按消防规范要求安装必要的消防设施外,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1、强化电气防火监督管理

电力、建设、公安消防、工商、商检等部门要切实在建筑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环节和电气产品生产、流通领域强化监督管理。电力管理部门要把电气防火纳入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监督管理,电力供应、使用者要按照《供用电合同》约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落实电气防火措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质量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从源头预防产生建筑电气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提高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开业前检查等行政许可环节和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和依法督促整改电气火灾隐患的能力。

2、与设计商讨

(1)民用建筑的电源总进线设置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其动作电流不超过500mA,一般可取300mA。其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可有效地防止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灾,并可作为防止人身电击伤害的第二道防线。

(2)在建筑物内的电气装置实施总等电位联接,这可防止沿PE和PEN线传导窜入的故障电压,消除电位差,防止电弧、电火花的发生,可有效避免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和人身电击伤害故事。

(3)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协调,综合考虑电气设备合理的安装位置和配电线路的走向,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配电线路应根据环境和用途选用阻燃、难燃和不燃的电线、电缆、母线槽和防火桥架、线槽及其它防火材料。对易燃易爆场所,电器设备、照明器具等应设计采用防爆系列产品。

3、在施工时的防范

在施工时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1)要确保电气装置接头接线端子与线路连接要可靠;

(2)要做好清管工作,以防止拉线时电线的绝缘材料受到损伤,套管管口两端以及电气线路管道周边孔洞要及时采用防火材料填塞,尤其是电气竖井内穿线线槽、电缆桥架,封闭式母线等穿墙穿楼层孔洞要用防火绝缘材料堵塞严实,以免火灾发生时产生烟囱效应;

(3)线路的分支不能在桥架或线槽内,需要分支,则要在桥架或线槽外部加装接线盒;

(4)敷设在吊顶内的配电线路要做好穿管保护;

(5)配电竖井应设有防水防污措施,以免杂物和水进入,施工完成后要及时消除垃圾,以消除安全隐患。此外,在施工安装时,要做好与其他专业的协调,避免其它工种施工破坏电气线路,留下火灾隐患。

同时,施工单位要严格选用电器产品,杜绝劣质、伪劣产晶用于施工,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安全风险。

4、积极推广电气防火新技术、新产品,取缔伪劣产品

(1) 推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开展电气防火基础理念和实用技术研究,推广早期短路分断、配电装置接点过热报警、非接触红外检测、短路电流抑制、漏电保护等有效预防和控制电气火灾的技术,特别是要在人员密集场所推广普及漏电火灾报警器,准确监控电气线路的故障和异常状态,及时报警,有效预防电气火灾。

(2)技术监督部门对生产、销售伪劣假冒电器产品和电气材料要加大打击力度,保证建筑市场正常秩序。

5、加强用电管理

在工程交付使用后,业主及物业管理要用电进行科学管理,使得用电负荷住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用电设备要合理使用,以免出现线路负载过重,同时要经常安排专人对用电设备以及配电线路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电气火灾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尤其是对于使用期限已经很长的电器设备,配电线路,更要勤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更换维修,确保用电安全。同时,对于二次装修的,相关部门要对二次装修工程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对于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要严禁其施工,要严格按照消防法和消防部门制定的相关条例和审批验收制度对二次装修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无安全隐患。

6、广泛开展电气防火宣传教育培训

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将预防电气火灾的知识纳入普法、科普教育和义务、学历、职业教育,广泛宣传防范建筑电气火灾的措施。普及安全用电常识和防控电气火灾的技术措施,剖析典型建筑电气火灾案例。警示社会单位和群众,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同时,劳动和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电工的防火安全技能培训,减少因电气线路施工、电气产品安装不合格产生的火灾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火灾的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预防电气火灾要从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安全控制。只有通过政府的行为,科学的方法、法制的手段加强监管,加强教育,提高全民防火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火灾隐患,防止火灾发生。

参考文献

[1]傅小雨.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措施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