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4 15:2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商务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商务的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国际货运 岗位需求 中职 国际商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外贸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国际货运行业的发展。国际货运行业发展迅猛,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外贸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然而,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难度高、体系庞大,光专业核心课程就有《进出口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外贸单证实务》《国际汇兑》等。要想让学生面面俱到全都掌握,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个挑战。中职学校普遍实行的“两年在校,一年实习”的模式,根本来不及深入学习课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用传统模式培养的中专毕业生难以适应外贸企业的岗位要求,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函电、合同的书写能力极差,离外贸企业的人才要求相距甚远。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高不成低不就,只能适应辅的外贸助理工作,上升渠道受限。

基于此,在原有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上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需要对接货运与报关岗位需求,探索中职国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依托岗位需求,建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删去一些国际汇兑等难度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性不强的课程,其主要知识在外贸业务协调中体现。把商贸法律与案例与商务谈判礼仪整合成一门课程商《贸案例与谈判》,并编写校本教材。最后,加入国际货运、报关实务等一些与国际货运行业密切的相关课程。

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外贸业务协调》《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国际汇兑与结算》《外贸商函》《外贸制单》《商贸法律与案例》《商务谈判礼仪》。

国际商务(货代与报关)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外贸业务协调、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报关实务、外贸商函、外贸制单、国际货运、商贸案例与谈判。

二、强化实训环节,引入专业模拟实操软件

传统教学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业务规范,忽视实际流程等。笔者学校在学生实训平台上,引进了上海远恒公司与上海海关学院联合开发的“报关模拟实习平台”。该软件采用了角色扮演模式,让学生扮演报关员角色,亲身经历报关工作,以实际报关工作流程为背景,将教学重点落实到实践实习中。

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造,在校内模拟实训室完成一体化教学,实现外贸业务协调实训、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国际货运实训等实操任务。

三、加强考证教学,推行“学历+技能”双证制

中职学校都比较重视专业课考证,但对企业实际的证书需求还缺乏了解。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设置对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货运从业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和报关员资格证书等的考证要求,专业课教师需要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考证教学对接,在课堂上完成考证课程的辅导。在学籍管理制度中,要求学生至少取得两种专业资格证书。

将考证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在日常上课过程中逐渐渗入考证的信息。例如我们在外贸单证课程中与考证同步教学,把考证的题目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对于新出台的报关水平测试,把最新的报关考试信息渗入到相关课程的日常教学当中,并在学生第三学年考前集中辅导报关水平测试的内容。

四、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人与职精准对接

国际商务专业是实践要求非常高的专业,用人单位十分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时的专业职业能力与实践经验。

在宁波地区寻找合适的外贸类及其相关港口物流企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或采取专业订单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外贸类相关企业培养人才。

作为港口城市,宁波市有大大小小国际货运公司几千家。笔者学校与浙江中外运有限公司、宁波雅戈尔国际贸易运输有限公司、宁波泛洋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等本地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学生第三年去货代企业顶岗实习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扩大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篇2

关键词: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

一、国际商务英语的界定

关于国际商务英语的学术界定,众说纷纭,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Jones,Alexander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只是在商务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并不是什么特别的语言;Pickett认为,国际商务英语位于特定商务技术语言和普通大众语言的交界地带,是一种工作语言;Bargiele-Chiapini,Nicherson认为,国际商务英语是一种职业话语,是人们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结果,语言和商务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相连的关系。我国学者程世禄、张国扬把商务英语与旅游英语、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行业英语归类到职业英语范畴;王兴孙教授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变体,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张佐成、王彦则认为,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务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御用策略,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体系。从以上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得知:商务英语不是独立的语言,是与国际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工具。

二、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国际商务英语学科作为新型的应用型学科,其学科交叉性和专业复合性决定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跨学科的工作任务。在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时,除了遵循通识的课程设置理论和ESP理论之外,还应该结合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特点。遵循以下原则:

1 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众所周知,学生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和岗位客体的需求,二是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国际商务英语教育是培养能够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学科,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变得更加宽广,涉及国际商务的各个领域,这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无疑都对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重视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如,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美概况、初级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知识导读、商务信函写作、国际营销写作、欧洲文化等课程。另外,在专业设置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设计专业必修课,如,第二外语、商务翻译、商务口译、经济学原理(英)、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跨文化交际导论(英)和国际金融等课程。要将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人低年级英语语言技能课的教学中,在语言学习时,同时传授国际商务专业词汇、术语及国际商务英语表达方式的内容。例如,在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国际商务能力时,我们可以用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和物流等模块内容来训练,语言训练贯穿于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也能获得商务知识与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立足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将道德素质教育融入日常英语和商务英语知识的教学中。

2 以“学科本位”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导向

“学科本位”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整个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传授知识是课程体系的中心和重点,具体的做法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科目,并且以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架全部内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学习者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而设计的课程形态。其目标是使学生最终掌握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该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国际商务英语以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能力为目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交叉性和复合型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时,我们还需要强调目标岗位能力的培养,要以能力本位为导向,设计和培养具体的专业能力。国际商务英语涉及的内容广泛,许多内容是跨学科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难培养出实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以学生获得目标市场和岗位所需求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课程内容的建构要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知识内在的逻辑系统和情感体验与能力相结合,学科系统化知识和职业实践相结合。 3 吸收国外经验和教训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历史不长,从现有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来看,还存在着内容过时,与培养目标相脱离的现象。专业书中有不少实例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内容,且内容覆盖也不够宽广,许多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如国际结算、国际物流、商务口译、企业管理、国际营销在我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我们还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英语国家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经验,汲取先进的课程设置理念、方法和内容。同时,把握我国的商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积极主动地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推陈出新,开发适合我们国家适用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4 与时俱进,适应变化

目前,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将国际商务英语作为独立学科建设的力度和效度不尽如人意。从历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大会的论文文集和散见于其他学术刊物的商务英语论文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翻译等方面的,只有极少数学者的研究涉及商务英语学科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国际商务英语作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不可避免地要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我们需要注意课程的前瞻性。由于国际社会、国际市场和国际商务的情况千变万化,随之带来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国际商务英语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惰性学科,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反映时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必须随着国际商务的发展与时俱进。另外,设置国际商务英语课程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我国国情。在国际商务英语蓬勃发展的今天,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和内容不失为一个可操作和现实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鲍文,国际商务英语学科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1),

[2]张佐成,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08.

[3]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探讨[J],对外贸易大学学报。2004(01).

篇3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培养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20

Innovative Way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fessionals Training

LV Zhanwei

(Fujian Economic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Vocational school during business professional training, their curriculum mainline generally based on discipline, it is generally mor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raining mode is relatively fixed, the students trained in this case does not have enough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it can be said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From the start in this directio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l, the new direction of research personnel training and new ways to reform goals, and focus on specific programs proposed innovation to explore, that "2 + 1" curriculum, to this a problem to make a useful thinking.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novative ways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其发展现状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需要大幅度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与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中职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当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其教学模块化,课程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并不能满足人才的培养需求,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中职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提出创新性的研究,并细化到课程体系改革中去。

1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弊端

包括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在内的职业培养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要求人才拥有全面的素质,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行业对其的实际要求。现今,我国的中职学校一般仍然采取“三段论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与高校培养模式相同,也就是课程的设置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方向专业课,并以学分制为主要考查模式。这种设置并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由于课程的设置比较松散,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分散,这种学习是不成体系的。从另一方面来讲,课程本身的内容一般不能满足现实的国际贸易行业需求,甚至是与现状距离较远。具体来讲,我国中职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弊端:

(1)缺少清晰细致的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岗位不够明确,在专业的设置方向上,不能与现实情况接轨,与企业的用人实际需求脱节。(2)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仍然采用学科性型的、传统的设置方法,这迫切需要课程的整合,与相应的学科整合。(3)过于理论化,对岗位上的具体技能培训不足,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不足。(4)企业的见习与实习机会不足,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模拟实践场室和教学条件,其教学可以说过于书本化。

2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目标与发展方向

2.1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目标

与大部分的中职教育学校相同,中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也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讲,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主要为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中外金融保险机构等商务机构中的专业性中初级操作型人员。

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之下,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为依据,最大限度地培养专业性的商务人才,从而从整体上促进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具体的改革目标为:

(1)以推进岗位和和职业的资格要求为课程设定标准。国际商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一般都需要专业化的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相关的专业学生要想在毕业后快速融入这个行业,不仅需要在学校期间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拿到相应的学历学位等,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相关的课程设定,培养学生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定。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为一个整体,从教学之初就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课程的框架设定。具体来讲,需要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和情境来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其体系的设定应当包括相应的国际商务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未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中职学校对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具体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行业的岗位要求来划分专业方向,设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工作中。

(3)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专业课程的设置。 中职学校需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来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学生的培养。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局限于某一具体岗位的专业技能,而应培养学生能够在多个岗位的转换技能,真正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真正做到学位所用,知识内化,继续学习的能力。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要有前瞻性,时刻跟随行业发展的需求与趋势,更好地完成当今时代赋予中职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使命。

2.2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1)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目前,我国对外贸易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其业务操作过程与方法有着不同以往的变化,这些变化需要新的专业人才,需要新的专业技能,特别是一些需要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岗位。所有这些都为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需要其确定专业的、细致的人才培养方向,以满足越来越细的岗位分工。(2)分析具体的岗位职责,划分不同的工作任务。在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首先需要对岗位职责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就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划分,进而提出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这样一来,中职学校在设置发展方向时,需要对各项工作能力进行分析归类,并将其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与依据。

3 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研究

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弊端,并分析其改革目标与发展方向,下面我们就以“2+1”模块化课程设置为假设,具体研究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

3.1 “2+1”模块化课程设置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模块化教学由于其课程设置的分散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滞后性,导致这种教学体系过于破碎,不成体系。在“2+1”模块化课程设置中,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每一学年集中学习一个模块的课程内容,集中学习,集中训练,真正掌握某一方向的专业技能,模块化学习,模块教学。

3.2 “2+1”模块化课程设置的具体设想

下面我们就对这一新的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具体的分析:

所谓的“2+1”模块课程设置主要是指两个完整学年的专业学习和一个大的实践模块。专业学习模块主要是在学校内学习,进行两个完整学年的课程学习,真正掌握最为前沿、最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形成一种相对有实用价值的技能,这两个学年的专业学习模块分布如下:

(1)第 1 学年模块。这一模块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认知企业架构与业务流程,了解最新的市场模块。在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这一学年主要学习商业基础概论、商务礼仪、商务英语、企业认知、电子商务模拟运作、经济法等基础性的专业知识。在这一模块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对企业架构与业务流程的了解,掌握市场开拓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商务英语技能,并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把握现今最为先进的电子商务知识,并学习合作,发展伙伴关系。

(2)第 2 学年模块。这一模块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掌握开拓市场,贸易磋商,合同履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这一学年主要学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市场营销、进出口贸易实务、进出口单证、外贸函电实务、外贸英语、商务谈判、国际结算等实践性的专业知识。在这一模块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对第一学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化,深入学习更多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的技巧与方法,这各阶段的学习需要联系实际,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本身,而是要结合具体的外贸业务,在实际案例中把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贸易过程中的相关风险与化解措施,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与交流手段,为下一模块的实践学习做好准备。

(3)实践模块。上述我们提到,需要用两个完整的学年设置专业学习模块,在这两个模块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一个大的模块――实践模块。前两个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最为前沿的理论知识,形成扎实的理论体系,并形成基础的专业技能,在实践模块中,学生需要达到与企业的需要零距离对接的要求,经过见习、实习等过程,将自己培养成为专业的、高素质的、高技能的人才。

在实践模块中,主要分为校内综合实训模块与校外综合实践模块。校内综合实训模块的主要课程有外贸跟单员业务流程训练,口岸物流仿真实训、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港口实地参观、货代船代企业实地参观等实训课程;校外综合实践模块主要是在对应的实习单位进行专业实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其教学模块化,课程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并不能满足人才的培养需求,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中职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提出创新性的研究,并细化到课程体系改革中去。为此,本文从这个方向入手,深入分析了传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弊端,并就人才培养途径改革的新方向与新目标进行研究,重点提出了“2+1 ”课程模式的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黎孝先.培养跨世纪的国际商务人才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2):4-6.

[2] 汤长兴,张晨.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现代化,2011(3):50-52.

[3] 李小红,莫锡坤.入世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2(4):25-27.

[4] 宏结.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5):42-44.

[5] 林孝成.国际商务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12):161-164,167.

[6] 唐少清.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3(1):13-15.

篇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社会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外语人才需求越来越高,这对高职应用德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根据社会需求,商务德语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能以德语为工作语言,在外贸、外企和外事等领域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涉外商务经理助理、市场助理、销售助理、行政助理、总裁助理以及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报关员、涉外文秘、德语翻译等。这些岗位需要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德语语言知识基础、必要的国际商务知识和商务文化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德语熟练开展商务活动的交际能力和初步解决国际商务领域具体问题的能力。如何调整教学思路,更好地实现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商务德语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科学设置教学内容。高职商务德语的课程设置应贯彻“使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指导方针,人才培养模式为:语言交际能力+商务操作能力+文化交流能力。因此,我们第一学年的课程设置以德语语言基础知识学习为重点,着重培养听说能力,同时兼修德国基本国情,以培养学生的德语综合素养;第二学年同时开设商务德语、商贸德语写作、国际贸易,商务单证等专业必修课程,重点学习商务德语基础知识及商务实践技能;第三学年以技能实践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商务实操活动。商务德语课程教学中传授的国际商务知识都是从事相关业务必备的,因此知识点的组合要经过科学选择,在有限的商务德语课时内,最大限度使学生掌握必不可少的商务知识,如国际贸易流程的各个环节(询价、报价、议价、订货、供货、结算、装运、索赔等)及国际会展、国际营销等涉外商务知识。

(二)改变教学模式。商务德语这门课实践性很强,其目的就是要求学习者将来能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能将德语这门工作语言运用自如。为此,商务德语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创设仿真的商务情景,设计有意义的商务任务,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并展示所学技能,以提高他们在商务工作中运用德语交际、处理问题和专业技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突出实践环节。商务德语课程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应建立与职业技能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学生由于缺乏亲身经历,很难从课本转变到真实的工作情景,一旦踏入实际工作,就不懂如何运用,造成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脱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合理设计商务情景,包括公司办公室、银行、海关、商务接待等等,把贸易商务活动系统地串联起来,以德语为媒介,以交际为目的,让学生在仿真商务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从事商务活动。这种训练在增强学生德语运用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交际能力。除了课堂实训环节,课外实训也必不可少。每学期由德语教研室负责开展口语技能比赛,突出职业技能特点。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专业水平。

(四)加强商务文化知识教学。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语教育的目标也必须进行调整,只有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思维和能力的商务人才,了解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法律意识、思维方式,才能克服国家、民族之间沟通时在语言模式、文化修养、利益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而开展有效恰当的贸易沟通。因此,在商务德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尽可能拓宽文化知识,采用灵活多变的授课形式,了解德语国家历史及文化背景,使学生不但在语言技巧使用方面得到锻炼,也在文化素养、文化差异的理解等方面得以提高。这样才可以避免造成误解,达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顺利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材料、视频等方法让学生对德语国家商务文化有所了解,并在实践环节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按照所学规范、礼仪进行演练。也可在德语角等课外活动中邀请外教参与模拟商贸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与德语国家贸易往来所应谨记的文化风俗和各种商务交际技巧。

(五)培养双师型师资。高水平教学群体是保持优质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没有合格的教师队伍,难以造就合格的人才。目前我专业商务德语教师都是纯语言专业出身,语言功底扎实,但不懂商务,在教学中他们尽管可以用德语讲解,但往往对专业知识讲解不透彻,无法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进而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最重要的是,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和修正意见。因此,学校应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们到相关企业去参加挂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历,培养一批双师型的优秀教师队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篇5

关键词:多元化考核模式;教学改革;国际商务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2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85-03

一、高校国际商务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许多专家提出了PBL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早在2001年,周凤岗就对单一式教学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想法。秦勇等指出在管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十分必要,并提出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网络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在管理学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陈金先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然而,课程考核模式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考核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同时课程考核更是引导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指挥棒”,是教学目标的检验方式。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考核方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考核目的功利化,学生过度关注分数,忽视学习兴趣;考核的形式单一化,“一纸定乾坤”,考前突击现象明显;考核内容重知识记忆,轻能力考核,学生作弊现象严重等。在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改革进程中,如果课程的考核方式不改,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改革也将成为空谈,因此,必须以相适应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来“倒逼”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样才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改革有效实施。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多元化考核模式理论进行了研究,但针对管理类课程的多元化考核模式研究较少,并且缺乏多元化考核模式的应用探索,基于此,本文作者根据国际商务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先进课程考核理念,对国际商务课程的多元化考核模式进行探讨。

二、国际商务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

国际商务课程是一门根据企业国际贸易实际经营的需要,分析及总结以企业国际商务这一主线所涉及的国际商务活动相关内容的新兴学科。根据课程的性质及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我们构建了多元化考核模式(见图1所示),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40%,期末成绩所占比例为6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BB教学平台讨论表现等,期末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

(一)出勤

经历了初高中阶段艰苦的学习过程,进人大学以后,个别学生开始放松学习,甚至有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购物等。因此,应将学生出勤作为考核的重要项目,以减分的形式进行,单项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该项考核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管理,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主要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提问情况、课堂主动回答问题情况、小组讨论及Presentation表现、学习态度等。课堂纪律为减分项,如果有学生出现违反课堂纪律情况,将被扣分。中国学生普遍存在被动学习、不愿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提问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措施,同时为了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以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例如采用案例讨论、情景模拟教学以及PBL等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并将每个学生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及课外作业。作业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作业的设计不应该只是对基础知识的重复记忆,而应当是对基本知识及理论的应用和创新思维的训练,以及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例如:“你将去巴西做一次商务旅行,需要与当地的专业人士进行广泛的接触,所以,在出发前你将有意识地搜集有关当地文化和商务习惯的信息。一位来自拉丁美洲的同事建议你访问‘多文化学习中心’,在那里可以全面了解有关巴西的知识。请撰写一份描述该国最显著的影响商务交往的文化特征的短文。”该问题是对本课程知识的一个实际应用,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的情况,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及分析的能力,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创新能力。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学生是否完成作业以及作业完成的质量。教师应该首先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作业,积极跟随教学进度,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四)BB教学平台讨论表现

BB教学平台的英文全称为Blackboard learningsystem,是一种用于辅助课堂教学、课下互动、小组讨论及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已被众多高校使用。充分地利用BB教学平台可以发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BB教学平台系统尚不完善,教师及学生对教学平台界面操作不熟练,存在学生不喜欢使用BB教学平台的现象。在教学考核中,将BB教学平台讨论加入考核项目,根据学生主动参与BB平台讨论的频次以及小组讨论的质量,给予评分,计入平时成绩,一方面督促教师好好设计BB教学平台空间,另一方面也督促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观看相关教学视频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随着BB教学平台的逐步完善,甚至手机BB教学平台客户端推出后,学生可以像玩微信、QQ空间一样,利用BB教学平台更多地接触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讨论及学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期末成绩

期末考试是用来综合测评“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不仅考查学生对国际商务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要重点考核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命题时,题型应该灵活多样,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设计都应该避免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所设计的题目要涉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主要应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及利用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肯德基在中国开连锁店属于国际特许经营方式、许可证方式、新建直接投资,还是交钥匙工程?”

三、国际商务课程多元化考核的注意事项

(一)课程考核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及应用能力

高校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课程考核目标的制定应该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应用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我校市场营销(国际营销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国际医药市场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国际商务课程的考核应该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及解决在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工作过程中涉及国家政治文化差异、全球贸易与投资环境、全球货币制度、国际企业的战略和国际商务运营等方面问题的创新及实践能力。

(二)在课程考核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重要的责任及角色

课程考核要想达到目标,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付出。如果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也将形同虚设,不仅增加了学生及教师的负担,而且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多元化考核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当做好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学情分析,从小组讨论的案例到课后作业的设计,从课堂教学资料的准备到BB平台上学习资源的利用,从期中测试试题到期末考试“题库”的建设,都需要教师认真负责地精心准备。这些准备工作的水平完全决定了是否能够达到综合考核模式的目标。其次,多元化考核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并能及时反馈。在实施多元化考核模式时,应该提前向学生说明考核的具体标准以及如何计算成绩等。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各项表现进行反馈及评价,如果学生能在课上主动回答问题、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课后作业等就应该及时给予评定。在平时成绩的考核过程中,要及时公布阶段性评价结果。例如,国际商务课共36课时,分为两个评价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要在BB教学平台上对学生的各项平时成绩进行公布,尽最大可能做到公开、透明。最后,还需要教师对多元化考核模式有信心、耐心及责任心,尽量保证整个考核过程的公平性及合理性。

(三)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学生应该将学习的目标转移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篇6

[关键词]人才培养;国际商务;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132-03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经贸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需求逐渐加大。尽管地方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但与之相伴的则是对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毕业生需求急速下降。国际商务类人才供求之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需求矛盾。当前阶段,我国更需要将传统的国际贸易、金融等经济学专业与管理、财会、营销等管理学专业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以顺应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深入发展,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一、当前国际商务人才供给情况分析

国际商务是一门跨学科、应用型学科,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国际化、用型与精英型人才,寄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通晓现代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从辽宁省国际商务人才供给情况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在辽宁省高校中,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过于注重专业理论角度,对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不足,甚至部分高校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过程中几乎没有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有些毕业生甚至不认识国际商务活动中使用的商务单据,无法真正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在就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

2.具备某一产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短缺。对外经贸工作需要深入某一个具体的产业、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也离不开具体的产品和生产工艺,这就需要应用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既要懂得国际商务活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某一产业或行业的商品知识和技能。辽宁省内院校国际商务类专业招收的学生中,有很大的比例集中于擅长文科的学生,在具体需要理工基础知识的产业和产品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复合型应用人才优势不够突出。据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统计,仅2015年度辽宁省就有1028家企业参与对外投资,即使只有50%的企业需要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每年也存在着400多人的人才缺口。

二、当前国际商务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1.后SDR时代企业需要更为专业的国际金融领域人才。自2009年央行开始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深入。2015 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再次证明了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企业或个人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可直接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使外汇汇率风险降低,增加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同时也对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风险控制、国际化经营、组织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外汇储备持有量和持有成本也将同步降低。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进出口企业还是商业银行都需要具备国际金融知识并懂得外汇风险防范与管理控制的专业人员,使其在开展国际投资、国际结算与国际汇兑等业务时能够有效规避业务风险。

2.低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屡遭贸易制裁,维权过程缺少专业人员支持。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通过其是否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予以体现。近几年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制造”的产品已遍布世界各地,一些国家越来越频繁地动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保护国内生产商的利益。据商务部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我国企业遭遇的贸易摩擦案就有37起,涉案金额达35亿美元。辽宁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曾在2013年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案中被列为全国八个必须应诉的光伏产业企业之一。对于企业而言,当遭遇反倾销时只有积极应诉才有胜诉可能。企业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运用法律武器和贸易规则为自身的经营保驾护航,从而避免高额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惩罚性贸易制裁。然而,很多企业因为缺乏拥有通晓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的国际商务人才而错过了最好的维权应诉时机。对于从事涉外经营的企业而言,拥有熟悉国际贸易法律、惯例、规则的专业人才十分必要。

3.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遭遇跨国经营与管理人才缺乏的瓶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但目前国际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国家等以比我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正在弱化,以致大批本土企业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对各国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据商务部调查显示,在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跨国经营人才缺乏排在第二位。可见,由于国际商务人才的缺乏造成的管理瓶颈是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2015年我国境内企业共对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86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764.4亿元人民币。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共有对外贸易类企业909851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35191.2亿元人民币。即使按平均每家企业仅需要2名专业人才比例计算,我国国际商务人才的潜在需求也将近20万人。

从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来看,2014年实现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192份,合同总金额18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全省利用外资项目478项,总金额1235.8亿元人民币。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利用外资,企业的扩张过程都需要掌握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治理,兼具跨国公司运营管理和国际市场开发能力的高水平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辽宁省教育厅的调查表明,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紧缺的十大领域人才就包括国际商务类高级专门人才。辽宁省又拥有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盘锦数个港口城市。因此,辽宁省对高级国际商务类人才的需求巨大且十分迫切。

4.辽宁省“十三五”时期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并向海外市场扩张。“十三五”时期,国家更加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带动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而辽宁省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十三五”时期将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激发工业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推进企业国际合作作为主要经济发展目标。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 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5604家,从业人员120 多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万亿元,占全省GDP 的比重高达54%,成为辽宁省保持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产业。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是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辽宁省重点装备制造业主导产品中,位居全国同类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前五位的产品有15个。根据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现状和装备“走出去”情况,辽宁省政府确定了机电、冶金、船舶制造、机械汽车、港口运输、石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现代农业、物流、信息服务等多个具备“走出去”优势的行业领域。目前辽宁省拥有高等学校70多所,在校生总数70多万人,90%以上的高校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设有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的高校仅有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和大连民族学院3所。硕士层面的培养单位仅有4所。经过走访调研,了解到除上述培养单位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培养沿袭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除东北大学外,其他高校在国际商务硕士培养过程中均缺少理工科背景支撑,培养过程偏重理论知识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结合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顺应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需要,在具有理工科背景高校中增设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以培养具有理工背景,兼具国际投资风险管理、国际投资项目分析能力的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三、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建议

1.依托坚实的理工科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承担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任务,应重点集中在具备多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经验的理工科本科院校。此类院校在辽宁省数量众多,在学科优势方面既有长期积累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积淀,又有丰富的理工类专业知识学习的学科条件。并且在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教学资源方面有着厚重的累积。这些学科交叉的教学资源,再结合相关国际商务类专业本科办学经验,将为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基础和保障。

2.充分结合优势学科的资源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各个院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将优势学科资源和国际商务应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即将经济和管理纱笱Э瞥浞秩诤系幕础上,再融合部分理工专业学科的商品生产、品质等知识,培养既具有经管通才特性,又具有基础理工产品知识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国际商务活动开展所必需的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要素,以及满足当前经济国际化发展所需的国际商务岗位特征,设置多个差异化培养方向,并依据就业方向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最终实现由培养专业人才到复合人才的过渡。

3.组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开展专业教学。良好教学模式的实现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首先,教师在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为保障国际商务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质量,还应坚持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第三,尽可能聘用有良好教育背景且从业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以保障教学符合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需要。

4.尽可能通过双语教学加强学生外语能力培养。在国际商务领域,尤其在兼并重组、商务谈判和英文函电往来业务中,英语是中外沟通的通用语言,因此通常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中,应加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比重,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商务英文文书和信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鼓励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参加全国BEC商务英语考试。此外,还可通过模拟商务谈判使学生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参与交流,掌握商贸活动中的前期谈判与合同签订的流程与注意事项,通过虚拟交流检验学生对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英语书信以及商务礼仪等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5.建设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充分结合所处区域,在不同行业领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践和实训基地。还可根据不同企业的业务类型及实际运营情况,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聘请实践基地工作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或作为实践课程的授课教师,以落实和强化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加强实验室建设,并实现网络开放。为解决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效果难以保证的弊病,各高校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开展模拟教学活动。在国际商务领域常见的实训平台有Sim Trade外贸实习平台、Sim Marketing营销模拟实验室和Sim HRM人力资源系统软件等,有的还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软件。在开展此类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的影响,很难在每节课中实现教学进度的同步,导致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形成“能者多劳”的不良习惯。针对这类情况,在实验室建设中应尽量保证硬件设备充足,设专门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延长开放时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模拟。此外,目前多数高校已开通“校园网”,可通过网络建设将模拟教学系统在校园网内实现共享,甚至在宿舍学生即可实现模拟操作,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

7.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层次留学生项目。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应始终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不断开拓和创新逐渐提升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来华的留学生毕业后,有一些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其中一些学生十分青睐国际商务专业。因此,高等院校若能培育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商务类专业,必然会吸引大批在校毕业生的关注。

在高等教育中,地方高校往往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保障的重任。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量”的需要,还要抓住“质”的要求,只有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才能使高校所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符合市场需求,从而弱化人才供求所存在的错位和结构性矛盾。因此,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同时也是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孟一.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初探[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4).

[2]王风云.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5(4).

[3] 任金秀,肖素莹,张晓云.国际商务专业“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0).

篇7

关键词:微课;商务英语;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研究背景

信息化社会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是每个教师都亟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这个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益处。因为,微课设计开发的过程本身就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过程。微课的学习制作让教师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设备的操作,其课堂应用也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高自身专业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1.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系列技能。

2.微课。微课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它是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三、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是:(1)坚持高职教育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学院“提升内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把我院建成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2)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熟悉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程序,适应国际商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3)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B体系,建立“以英语为主线,以商贸为环境,以能力为中心”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四、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特色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主要是讲授国际商务活动中涉及的礼仪活动的方方面面。课程的特色是实践性很强,应用性很强。礼仪的学习关键要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

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微课开发的一般流程

1.高职商英专业微课的选题。高职商英专业的课程分为语言课程与商务课程,相应的课程中又分为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哪些语言点适合做微课,这是教师需要弄清的第一步。与重难点相比,简单基础的语言点更适合用微课呈现。

2.高职商英专业微课的类型。高职商英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注重微课形式的多样性。单纯教师讲座录像式、PPT白板模式、学生参与式都可以运用,但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

3.高职商英课程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虽然仅有四五分钟的时间,但是教学设计的编写是必不可少的。商英课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课程的对象、课程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第二步开始进入真正的教学设计阶段。设计微课片头,编写微课脚本。

4.高职商英微课的课件制作。微课课件与教学用的ppt是有区别的。微课用的课件是知识呈现的主要要素,是学习者视觉通道的途径,是吸引学习者的主要要素之一。

5.高职商英微课的实施与应用。课堂讲授开始真正进入微课实施阶段,教师要在课堂当面讲授与微课教学中来回转换,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获得教学效果。

6.高职商英微课的反馈与评价。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本节课微课使用的情况、特点与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记录,以便更好地在以后的教学中使用微课。

六、教学反思――优点与创新点

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网站,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翻转课堂,变学生为课堂主导者;课堂导入成功:教师运用先进的自制flas,生动地引入章节内容,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成果,补充基础知识;课程制作了专门的学习网站,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学习;ppt制作精美,寓教于乐,学生比较喜爱;整个课堂以学生实践为主,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形式;整个课堂教师全英文授课,语言做到基本流畅准确,学生也用英语去讨论,去实践,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是微课带来的优点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语言能力 技能 内涵

商务英语是现代商务和应用语言的相互融合,是英语的一种应用变体,它是一门集合了语言学习及商务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包括经济、科技、法律等等。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语言与国际商务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一、商务英语发展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速度不断地加快,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更多的国际性企业看好中国,国际各类投资及其贸易更趋活跃,由此需要大量既懂得一定商务知识,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商务沟通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三百到四百所高校开设了相关的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也成为了众多学生选择语言类学科的热门专业。

二、商务英语的特点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学术界普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新兴的应用语言学教学范畴,大多数专家和学者们对商务英语“语言”和“商务”两者的主次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在我国设置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各大院校中,对于商务英语的教学和培养目标都有各自的标准,但总体来说,大家还是认为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业务中的工作能力与应变能力,并非简单的英语语言教学,比传统的英语专业有更强的专业性,教学中应体现实用性和技能性的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模式应使学生不但要具备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还要熟悉商贸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专业术语颇多的商务英语从事商务活动。作为一门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为指导,同时又涉及多门类的交叉性学科,商务英语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语言能力和技能能力上。

1. 英语语言能力

商务英语的语言能力是指学生在对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它主要是针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体系而言的。商务英语语言能力是商务英语的基础技能,也是商务英语学习的基本功,商务英语专业的各大院校都普遍针对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设置了相应的精读、听力、口语、语法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展,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精读课程,强调学生对词汇、句型和语法的掌握;听力口语课程,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基础;语法课程,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在有基础的语言驾驭能力下,进一步地提高其他技能能力。

2. 英语技能能力

英语的技能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一个更深层次的体现,在我国现行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我们强调的英语技能能力也有了更宽泛的内涵,技能能力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运用,而是涉及商务英语的专业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交际能力。

专业技能: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仅涉及英语基础知识、语言技能,同时还融合了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商务谈判等相关专业的内容,这些课程也是商务英语区别于普通英语专业的特点之一。在现在国际商务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但必须具备熟练应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沟通的能力,还应该具备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对外营销等与商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的工作中,把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具体的岗位需求相结合,以满足企业对具体岗位的需求。

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近年来我国许多专家和学者们不断强调的英语技能能力的一种。所谓交际能力,是指人们是否能够恰当地使用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是相对于语言能力而言的,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在1971年提出来的。在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中,对于语言的交际能力强调得比较少,在教学上一直强调的都是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因此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了“哑巴”英语专业人才,他们在书面表达上有一流的写作技巧,但是语言运用能力却非常薄弱。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对于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只重视语言基础,忽略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一系列的教学实验改革中,人们认识到了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时候,也要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语言能力与技能能力的内涵意义

对任何一种语言来说,人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运用其进行交际的目的,商务英语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商务英语语言教学中,语言能力与技能能力有一个基础逐步提升的过程,即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商务专业能力,这一过程是我们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可忽略的过程。

在英语的语言学习中,我们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但同时也要注重对技能能力中交际技能的培养,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脱离了语言能力的交际能力在理论上、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脱离了交际能力以后,语言能力也没有办法运用,因为我们的交流不能只是一堆单词、语法、时态等等没有交际意义的词汇堆砌。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能力和交际技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发展的关系,只有在一定的语言能力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对学生的交际技能进行培养和提高,语言和交际是我们对学生在两个不同层面上的要求,在低层面掌握语言能力,继而培养交际技能。

商务专业能力针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强调了具备语言的掌握能力之后,我们要强化专业的技能,才能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有具体的语言表达和实际的操作能力,没有一种专业化技能的外语学习终究会被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所淘汰,专业技能作为最基本的职业技能,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前景,把职业技能融入到语言技能的学习也是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之一。

只强调语言或只强调技能,都不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针对英语语言的教学,最好的途径还是把语言与交际,继而与职业能力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专业的特点,不断地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逐步完善教学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贺川生等.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高 商务英语专业 专业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逐渐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经济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而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各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招生规模也逐年递增,对学生的国际商务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个高职院校的重视,陈旧的课程体系和落后的师资力量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才的速度,阻碍了当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加上社会对这类院校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需求作了重新定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改进、完善和发展高职高专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合理搭配和优化现有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最需要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商务英语专业应该既重视语言和技能又重视商务专业内容,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但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1.课程设置方面

(1)有关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课的门数、学时较少,普通英语语言文学类课程门数、学时较多。专业英语课学时少,占英语类课程学时的10%左右。在教学内容上仍然把语言点作为重点来讲解,课堂教学局限在英语语言知识的框架内,实际上是按照以英语语言文学为核心的旧的培养模式来进行教学。没有突出专业特色。

(2)商务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如管理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会计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国际结算、商务礼仪等学时比较少,没有针对专业方向。

(3)实习实训的课程开设不系统。学时较少。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远远低于1:1。

(4)针对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开设较少。如饭店服务技能、证券基础知识、西方礼俗、硬笔书法、美术欣赏、形体训练只有六门。

2.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能真正检验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

3.师资的专业结构不完备,使用教材不规范。

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原则

鉴于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型的特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凸显人才培养定位的原则

商务英语专业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应运而生的,自然要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来设置课程体系。

2.科学化原则

任何一门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既要充分体现社会需求,又要遵循课程设计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并且还要考虑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客观因素,以保证课程体系的现实的可行性。

3.系统化原则

商务英语“英语+商务”复合型的特点要求课程设置不仅要遵循两个知识领域内各自学科设置的系统性,还要求两者知识体系结合过程中的系统性,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学习,还要注重培养英语语言技能在商务环境中运用的能力,充分体现知识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4.与时俱进原则

商务英语专业的开设是为了培养从事国际经济贸易或其他涉外商务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只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与国际接轨,使学生学习到国际先进的商务知识,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

1.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的概念和特点使得其教学目标在于:在商务环境中使用英语,对基本商务知识有所了解,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商务人员相互交流、参与各种商务活动以及了解其他国家商业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务文书(例如备忘录、商务信函、商务报告、企划书)的写作格式和规范,了解它们在商务活动中起的作用;学会起草规范得体、条理清晰的商务文书;掌握商务交流中的礼节和技巧,建立有效的沟通;掌握日常商务情景中的对话,深入了解东西方商业环境下的文化差异等。

2.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内容

商务英语课程包括三个主要板块:英语语言课,商务英语基础课和商务英语专业课。课程设置突出了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着重培养具有涉外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和较高的英语口语与写作能力、具备扎实全面的英语使用技能和商务领域高级英语口头运用技能、同时系统掌握国际商务、国际经济贸易基础理论与实务等专业知识,实现培养从事翻译、教学、商务、管理工作的英语专业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一、二年级侧重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适当增加商务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三、四年级侧重其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着重发展其商务实践能力。

总之,国际商务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首先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按照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识比例,针对不同课程性质制定课程体系的考核办法,在师资方面语言类与商务类教师配备齐全,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强化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才会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职业教育要实施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亚,韩芳.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探讨 [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彭华. 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索 [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就业;文化

商务英语是一种为商务活动服务的一种专业英语,在中国的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的主流之一。这也就是当今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目前,很多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

一、商务英语的背景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语言基础+专业知识”成为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一般要求。商务英语的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为: 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语言的使用、商务交际技能。这三个教学目标并不是单独从教学角度制定的,而是以就业为导向,从商务英语的就业前景和商务英语的就业岗位需求的角度考虑。

商务英语的就业前景:根据的行业的基本人才需求,可归纳为:适应外向型现代商务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能胜任口头和书面英语交流的高级文员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工商管理知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用英语进行外贸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较熟练地掌握英语读、写、听、说、译等语言技能,并掌握外贸活动的商务知识,以较熟练的口语为特长,以商务英语兼顾旅游、文秘英语为方向,培养能用英语从事商务、旅游、外贸、文秘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中国对外开放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需要大量既懂英语又懂外贸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大都在外贸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工作,在涉外大型饭店、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员和翻译工作,就业率相对来说很高。

(一)国际贸易实务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技能及商业运作能力,能从事商务与秘书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由英语语言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技能模块构建成整个教学计划的核心,就业前景乐观。

(二)国际商务管理及秘书方向

本专业方向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技能及商业运作能力,能从事商务管理与项目策划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掌握商务运作的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从事国际商务及秘书工作。

部分主干课程:秘书学、秘书实务、公文写作、商务模拟、国际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与单证、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办公自动化、会计原理、企业管理等。

(三)会展英语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掌握会展与广告设计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会展设计规划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造设计的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国际、国内各种会展的组织与策划、会展翻译、会展协调与服务、外事办公等工作。

就业前景:国际商务公司、外资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境外中国公司、涉外机构、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商务谈判、翻译、涉外文秘和管理等工作。也适合各个外贸易公司、商场、宾馆、企事业单位办公部门等。

二、主干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以下主干课程:综合英语、口语、听力、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外贸英语、汉英商务翻译、分析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以行业的岗位要求为目标。现在中国的高校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教程、外贸写作、国际贸易与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学基础、日语、计算机等。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务相关背景知识,巩固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既能熟练运用语言技巧又能熟练运用商务技能,切实提高语言水平和使用能力,以便毕业后在生活和对外商贸活动中能基本正确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具体归纳为以下四点要求:

(一)能听懂一般商务活动中的电话、产品展示、谈判、会议发言等,基本把握言语者的态度和意图。

(二)能用基本正确的英语进行一般商务活动,如:接听商务电话,进行社交活动、展示产品或价格谈判,筹备商务会议或作会议发言等。

(三)能读懂主要英语报刊、杂志有关商务活动的一般性报道、评论类文章。

(四)能填写并翻译一般性商务材料, 包括定旅馆, 填表格等。

既然商务英语教学培养的目标对象是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或为学校的教师,因此要让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的主体学生们适应真正的职场工作,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授这些主干课程,商务文化和西方文化也是使其必要的。

三、商务英语中文化冲突

商务文化属于行业文化,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商务文化现象是实际商务活动发生过程中涉及的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例如中国人思维逻辑间接、称呼语复杂、注重文化礼节、喜欢近距离与人交谈,喜欢重要的事情最后讲。西方人思维就直接,就是论事,称呼语较简单,不注重繁琐的礼节,喜欢谈话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喜欢重要的事情最开始讲。并且喜欢谈吐计较幽默,喜欢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用英语进行外贸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较熟练地掌握英语读、写、听、说、译等语言技能,并掌握外贸活动的商务知识,以较熟练的口语为特长,以商务英语兼顾旅游、文秘英语为方向,培养能用英语从事商务、旅游、外贸、文秘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总结

综合上所述,以培养涉外商务人员的商务英语教学重点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语言基础知识,也应重视培养具备一定商务文化意识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熟悉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培养出较强商务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