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4 15:2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婴儿的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护理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ted National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UNICEF)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提到纯母乳喂养能满足 6 个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明确了"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的目标,并提出了"加强爱婴医院建设管理,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母乳喂养"的策略。但近年来我国母乳喂养率有下降的趋势[2]。但目前全球各个国家的纯母乳喂养状况不容乐观,和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时间还有一定距离。黄秀永调查发现[3],德保县农村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40.74%,影响因素主要有风俗习惯,因做农活不能保证哺乳时间,母亲外出打工,内陷、扁平,自觉乳汁不足、担心营养不够等,因对婴儿护理不当而发生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脓疱疮、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等。本文对德保县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和需求进行调,旨在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他们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和重视,对婴儿进行科学喂养,减少母婴并发症,以促进农村初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正常生长发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6月,对在德保县人民医院、城关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16例,入选标准:①入院后2 d内;②无认知障碍及精神病史。年龄21~32岁,平均(25.66±2.71)岁,职业均为农民,学历:小学15例,初中53例,高中48例。
1.2方法 查阅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并经专家审阅、修改。该调查表在正式发放问卷调查表前进行预试验,结果а系数为0.80,重测信度为0.85。该调查表内容有: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和需求、知识来源等4个方面。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包括:正确哺乳姿势、如何预防溢奶、什么叫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有哪些优点、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添加辅食原则、婴儿用的餐具多久应消毒一次、婴儿口腔护理方法、脐部护理方法、婴儿正确洗澡方法、正常婴儿每天大小便次数、预防臀红方法等13个问题。在认知方面,每个问题分别设有完全不知道(从未听说过)、不知道(听说过但不一定正确)、知道(从电视、网络、书刊等看到过或听医护人员说过,内容正确但不完整)、完全知道(从电视、网络、书刊等看到过或听医护人员说过,内容完整、正确)。在需求方面,每个问题分别设有完全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非常需要,均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 分别计1~4分,分数越高表示受测者认知和需求越高。获得知识来源设有医护人员、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可多选。在调查表前,向调查对象说明目的,并征得同意后发放调查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发放问卷调查表116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问卷100%。
1.3评分方法 认知评分方法:13项内容满分为52分,46~52分为优秀,36~45分为良好,31~35分为及格,
2结果
农村初产妇对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良好8例(6.89%),及格14例(12.09%),不及格94例(81.03%)。需求情况:需要84例(72.41%),不需要32例(27.59%)。知识来源:通过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获得60例(51.72%),通过医护人员获得6例(5.17%),无任何来源50例(43.10%)。
3讨论
婴儿尤其是刚出生的新生婴儿,由于各个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适应能力差,而生长发育速度快,需要的营养又多,如果喂养不当极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营养不良;同时,因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只有IgG,机体免疫功能差,如果护理不当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国内报道[4],纯母乳喂养婴儿可有效预防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住院。李凡报道[5],来自农村的新生儿患败血症以挑马牙感染、挤压乳腺致蜂窝组织炎、皮肤烧灼伤为主。婴儿的喂养和护理完全依靠其母亲及其他照顾者对喂养和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执行率。杨巧玲报道[6],初产妇产后1 w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有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社会支持等,产妇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她们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知识是行为的基础,只有产妇及其配偶、家人掌握科学的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才能支持并做好婴儿科学喂养和正确护理婴儿,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本文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不及格率高达81.03%,总需求率为84.48%,知识的来源主要通过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获得占51.72%,通过医护人员学习的仅为5.17%,而无任何来源占43.10%。由此说明,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缺乏,需求率高,部分无任何知识来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没有任何团体对农村育龄妇女进行有关婴儿科学喂养及护理知识培训;②基层医院开设的孕妇学校没有这方面知识。德保县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偏低,除了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外,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程度,改变观念,提高她们对婴儿科学、合理喂养及正确护理方法,对促进母亲身心健康及婴儿正常生长发育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人民出版社,2010:139-144.
[2]杨梅,刘娜,杨昌友,等.中国西部 5 省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35-1037.
[3]黄秀永,陆青梅,农玉碟,等.德保县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48-48.
[4]徐哲,陈华英,黄丽敏,等.母乳喂养与婴儿因腹泻和呼吸道感染住院之间的关系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1,8 (15):2971-2974.
篇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术后由于体外循环时间长、补体激活、炎性介质释放,低血压、低氧血症等因素,术后常可引起水钠潴留、急性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1]。由于婴幼儿腹膜通透性好,在经过强心利尿治疗无效时,及时有效的腹膜透析,可代替肾脏排出体内过多水分和毒素,减轻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心肺功能和肾功能。我科2004年1月~2008年5月行腹膜透析治疗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个月~3岁;体重5~16kg。其中法乐四联症8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肺动脉闭锁2例,室间隔缺损1例。1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术后5~24h出现少尿、血钾高、低血压、心率快、全身水肿、容量负荷过重,经积极补充血容量、利尿、维护心功能治疗效果不佳后即予腹膜透析。
1.2 透析方法 经常规消毒,由医生在患者左下腹经手术方法置入Tenckhoff腹膜透析管,头端入盆腔,尾端接三通与腹膜透析液输入管,排出管连接。采用1.5%不含钾的小儿透析液,加入庆大霉素4万u,肝素250u,方法均采用人工间歇性腹透。透析液经液体加温器加温至37℃,按10~20ml/kg体重均匀注入腹腔,注入时间30min,保留30min后缓慢放出,引流时间为30min,此为一循环周期,每间隔2~3h重复1次。待患者肾功能恢复后,根据尿量情况逐渐延长透析间隔时间,直至患者尿量>2ml/(kg·h),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后停止腹膜透析。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除1例法乐四联症患者并发严重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腹膜透析无效,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1例经腹膜透析治疗2~5天后,肾功能恢复,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得以纠正,停止腹膜透析。本组11例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除1例发生纤维蛋白阻塞三通管,1例出现腹透液渗漏,1例出现高血糖,余无其它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积极纠正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患者透析期间,我们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呼吸、体温、末梢氧饱和度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多种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联合应用,减少单剂量药物应用的副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指数。同时通过输血浆、白蛋白维持最佳有效循环血量,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第三间隙水潴留。本组除1例法乐四联症患者并发严重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腹膜透析无效,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腹透2~3天后,随着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低心排出量症状逐渐得到纠正,血压维持在9~12kPa,心率100~140次/min,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3.2 透析管道的护理 保持透析管引流通畅,防止受压、牵拉、扭曲、打折,注意有无血块、纤维蛋白堵塞现象,妥善固定于床旁,防止滑脱。对于躁动、哭闹等不合作的患儿,我们给予约束四肢,同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保持患者安静,防止发生管道滑脱。本组1例患者发生引流不畅,经改变,按摩腹部,挤压管道,调整管道位置均无效,检查发现三通接口有纤维蛋白堆积,更换三通管后引流通畅。本组患者未发生管道脱出现象。
3.3 透析液及尿液的观察 我们制定了腹膜透析登记表,详细记录每次透析时间、量、浓度,准确记录每小时及24h透出量及透出液的颜色、性质、透明度等。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及24h尿量、尿色,每天测尿比重4次。密切观察透析效果,我们要求每24h透析量及尿量达到2~3ml/kg,若透析效果欠佳,可增加透析液中葡萄糖浓度,因葡萄糖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渗透压,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本组2例患者每次透出量为10~20ml,患者容量负荷过重症状未改善,1例增加透析液浓度至2.5%,1例增加透析液浓度至3.5%,透析效果满意。
3.4 防止腹透并发症发生 感染、低蛋白血症、高血糖、肝肾功能损害是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
3.4.1 血生化检查是观察病情的重要手段 透析期间,我们每4h做血生化常规检查1次,每6h测血糖1次,每日测肾功能1次。初次为无钾透析液,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血液电解质K+、Na+、C1-、Ca2+等浓度会发生改变,所以要根据检查结果及时添加各种成分。本组1例患者透析液浓度达到3.5%,出现高血糖,我们在透析液中加入短效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3.4.2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婴幼儿身体抵抗力低下,腹膜透析时感染更易发生[2],所以治疗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洗手,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腹透管与三通连接处及伤口用无菌巾覆盖,并每天更换。密切观察透析管外口皮肤有无红肿、压痛,透析液是否混浊,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我们每天采集透出液进行常规检查。本组1例患者出现腹透液渗漏,经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收紧腹膜开口处的荷包缝线,再无渗漏现象发生。本组患者无腹膜炎发生。
3.5 营养支持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因手术创伤易致能量消耗增加,加之腹膜透析,透析液中丢失蛋白质约5~15g/d,丢失氨基酸2~4g/d[3],如不及时给予营养支持,患者会发生低蛋白血症,降低抗感染能力,影响康复。因此我们每日静脉补充脂肪乳剂、白蛋白、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给予鼻饲婴幼儿配方奶,鼻饲时间与腹透液注入时间隔开,以免引起患者腹腔压力增加。
4 小结
通过对12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腹膜透析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在透析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积极纠正低心排出量,保持透析管引流通畅,准确记录尿量及透析量,防止发生腹膜透析并发症,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给予对症处理,能使患儿顺利渡过危险期,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周菁.小儿先心病术后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5,29(11):863.
篇3
关键词: 责任制整体护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17-01
在卫生部颁发的《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中,明确将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到了关键位置,该方案指出医院应改善临床护理服务、加强护士科学管理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的工作要求。其中改善临床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深化护理模式改革、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和积极开展延伸服务等[1]。为积极响应卫生部要求,提升儿科护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我科针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效果加以评价,发现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即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为观察组对象。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3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4.2±3.1)岁,所患疾病包括小儿支气管哮喘12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例,小儿急性腹泻4例,小儿迁延性腹泻4例,小儿营养不良7例。随机选取我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前,即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为对照组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3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4.6±3.3)岁,所患疾病包括小儿支气管哮喘11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小儿急性腹泻4例,小儿迁延性腹泻5例,小儿营养不良5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所患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则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等3个条目,对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满意度加以调查(由患儿家长填写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如表1所示,观察组非常满意26例(61.90%),满意15例(35.71%),不满意1例(2.39%),患者满意度为97.61%。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42.86%),满意15例(35.71%),不满意9例(21.43%),患者满意度为78.57%。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由科室内护士长统一组织,综合分析科室内的患儿数量、患儿患病情况、护士数量及护士综合素质等因素,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由专门的护士负责指定的患儿,即将具体患儿的护理工作落实到专人负责。护士长则主要负责监督护士的工作情况,并评价护理效果。护士对所辖病床的患儿均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即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护士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综合分析患儿生理、心理及家庭支持等多方面的需求,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护士除根据患儿病情,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外,还应兼顾患儿的饮食起居习惯。按时跟进患儿的进食状况,指导家长制定营养均衡、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方案。对因害怕疼痛或药物味苦,抵触接受治疗的患儿,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如可采取鼓励、暗示的方法,使患儿配合治疗。针对因病痛折磨,哭闹不停的患儿,护士可通过讲故事及播放适宜儿童的动画片等方式,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创建温馨的家庭式病房也是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为让患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护士可在病房内张贴儿童喜欢的画报和卡通图案等,床单也可选择粉色、蓝色等柔和的色调,以消除患儿对病房的陌生感[2]。
对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效果加以评价,我科发现该模式可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孟令香,陈子娇,刘国辉.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13(04Z):249-250
篇4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护理程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4 00例, 男232 例, 女168 例,年龄0 -6 岁; 头部静脉留置针110 例, 手部静脉留置针186 例, 足部静脉留置针104 例。符合下列条件:入院前未经静脉穿刺输液;血管弹性正常。
随机分为对照组200 例,男116例, 女84 例;观察组200 例,男116 例, 女84 例。两组患儿性别、年例、穿刺部位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 . 05 )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
2 结果
2.1 评价标准 根据0-3 岁和4 -6岁两个年龄段小儿自制舒适度量表进行测试评价:;-患儿先后相对比较提高的数值均≥2分认为提高舒适度有效, < 2 分认为舒适度提高无效。患儿及家长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儿出院前进行问卷检查。
2.2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比较, 见表1。
3 舒适护理
3.1 操作前有效沟通 在留置静脉留置针前对患儿及家长进行有细致耐心的解释。先向家长讲解留置针的优点, 它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 同时还便于抢救危重患儿及随时用药。亲切的交谈、温柔的话语可以使患儿及家长产生信任感,使家长易于接受。对年长患儿, 护士可通过哄、抱等亲密接触消除患儿恐惧心理, 对其进行鼓励、表扬, 从而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起到有效的安抚作用。
3.2 充分的环境及用物准备 进行留置针操作的治疗室应光线充足,室内装饰应具有小儿特色,如室内有卡通贴画,颜色应柔和,并可播放儿歌、儿童故事等。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使患儿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感到轻松、舒适。同时用物准备一定要充分,并于操作前进行一次认真核查,减少患儿及家属等待的时间。
3.3 严格遵守留置针操作程序 在留置静脉留置针过程中, 一边与患儿及家长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对小婴儿可采用逗引或听音乐的方式), 一边选择粗、直且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进针时要稳、准, 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因留置针一般留置3 -5d , 需用透明的、透气性好的无张力粘贴,并在穿刺部位用自粘弹性绷带固定, 以免患儿烦躁哭闹时拔出留置针。熟练的操作技术, 充分的知识和技术储备, 可减轻穿刺造成的创伤, 从而减轻疼痛。可给患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减轻患儿的畏惧心理, 取得患儿的配合,减轻患儿及家属的不愉快程度。
3.3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固定完成后,护理人员应注明留置时间,并签名。告知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约35d, 注意观察局部血管的变化。患儿在输液过程中若有哭闹及时告知护士。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勤巡视病房,仔细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及输液畅通情况,特别是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时更加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液体外渗。同时对患儿的输液情况认真进行床头交接班,做到持续有效的观察。每次输液完毕用10 U/ L的肝素液5 ml 封管, 对有出血倾向者采用5 ml 生理盐水推注封管。封管采用脉冲式推注法。
在取出留置针时,先用酒精棉球湿润, 以免给患儿带来疼痛。拔针时先以碘伏棉球消毒针眼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敷贴按压针眼,嘱患者顺进针方向沿血管走行按压, 时间5分钟以上 , 以免出血或淤血, 影响下次穿刺。
篇5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整体护理;应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63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该病属于突发疾病且病情危重, 因此, 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进行正确、科学的护理十分有必要[1]。本文将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实验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1~69岁, 平均年龄(54.5±4.8)岁;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 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51.3±4.6)岁。经检查, 所有患者均符合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诊断标准。其中, 后壁穿孔18例, 胃窦部前壁穿孔37例, 壶腹部穿孔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术前干预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造成患者出现疼痛感, 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或恐惧情绪, 针对这一情况,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 倾听患者的身心感受, 对症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在交流时, 护理人员应保持热情、谦和的态度, 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另外, 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术前患者病情的观测工作和术前准备工作, 如备好腹带、备皮等。
1. 2. 2 术后干预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 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实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 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 积极配合术后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 观察记录好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加强对病房的巡护工作,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伤口感染等, 出现异常需及时向医生反映。保持患者术后半卧位, 减少伤口张力, 减轻患者疼痛感, 叮嘱患者术后进行适当的活动, 帮助胃肠道蠕动, 避免出现肠粘连的情况, 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2]。
1. 2. 3 出院干预 给予患者胃肠减压护理, 保持胃管的引流, 为避免出现扭曲情况, 需固定牢固;指导患者观察引流液, 发现有血性出现, 必须立即就医处理;叮嘱患者注意饮食健康, 遵循少食多餐, 在拔除胃管的24 h内, 应少饮水, 48 h后可以进食且为流食。
1. 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主要以患者的住院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标准。满意度调查:针对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患关系、专业素质进行评定, 每项25分, 总分100分, 8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8±1.7)d,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3.2)d,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456, P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中出现脓肿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脓肿8例, 出现术后切口感染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0%。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51, P
2.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非常满意35例(87.50%), 满意5例(12.50%), 不满意0例, 总满意40例(100.00%);对照组非常满意28例(70.00%), 满意6例(15.00%), 不满意6例(15.00%), 总满意34例(85.0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41, P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发病急, 病情变化快, 若没有及时治疗, 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针对该病的治疗, 临床上通常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虽能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病情, 但是不能控制术后的并发症与复况, 由此, 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便得以显现, 科学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3]。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时, 要求重视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在术后护理干预中, 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护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帮助其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以此提升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整体护理的质量,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本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8±1.7)d, 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3±3.2)d;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实验组非常满意35例(87.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例(70.00%), 实验组总满意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
综上所述, 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护理中辅以整体护理, 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姜秀丽.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护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1):110-111.
[2] 裴菁.整体护理对28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后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9):126.
篇6
【关键词】助产士;助产护理;产妇;分娩质量;影响
产妇分娩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两条生命的健康以及两个家庭的幸福生活,而在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分娩能力的影响对分娩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1]。因此很多医院针对于产科的特殊性往往采用了助产士助产护理。为进一步分析助产士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收治80名孕产妇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0名孕产妇,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结果显示各项体征正常,没有精神障碍,无妊娠并发症,没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观察组中最大年龄为42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25.24±5.73)岁,最长孕周为42周,最短为35周,平均孕周41.2周;对照组中最大年龄为41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24.98±5.26)岁,最长孕周为42周,最短为35周,平均孕周41.3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各项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娩;观察组采用助产士助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安排专业的助产士对产妇进行全程陪伴,要求选拔的助产士必须有丰富的助产护理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助产士要明确岗位职责,安排好工作流程[2]。比如需要交接班的时候必须要对工作交接人员和工作交接流程方面要进行详细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有妊娠并发症、羊水偏多、多胎妊娠等有高危因素的产妇更需要细心护理;助产士不仅要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全程陪伴和分娩指导,还需要在分娩之前为产妇讲解相关保健知识、婴儿护理和喂养技术、分娩过程中减轻疼痛的技巧等等;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对产妇进行心理指导,尤其是初产妇,很多初产妇在产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助产士要帮助产妇消除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适当指引产妇想象做母亲的骄傲,激发产妇分娩的欲望和信心;在产妇宫口开超过两厘米的时候应该由护士将产妇接到陪伴室,及时做好产妇的生命体征测试及胎心监测,鼓励和赞美产妇,帮助产妇提高分娩的信心,并为产妇按摩子宫等等[3]。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35例正常产,1例阴道助产,4例剖宫产,无新生儿窒息发生,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58.24±59.26 ml,平均产程为8.11±1.34 h;对照组27例正常产,5例阴道助产,6例剖宫产,2例新生儿窒息,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21.63±58.27 ml,平均产程为10.93±2.88 h。两组产妇各项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妇分娩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同时在分娩过程中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风险发生,比如产妇分娩过程中由于紧张情绪、产痛等各方面原因往往会对产妇的宫缩和运动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者由于分娩能力较低等原因导致难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等危险事件[4],将喜庆变为悲剧。因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助产士护理正是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主要是通过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助产士对产妇进行全程陪伴和护理,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知识,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等等,以提高产妇的分娩能力,从而提高分娩质量。本文主要采用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0名孕产妇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分娩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助产士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能有效提高正常分娩率,并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秀珍,王定清,杨瑞娜.助产护理对高龄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1972-1973.
[2]毛莉.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4:174-175.
篇7
【关键词】 罗伊适应模式;结肠癌根治二次术后;护理
ICU患者病情
普遍严重,存在焦虑情绪,应用罗伊(Roy)适应模式指导护士有效确定患者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全面护理,以下个案介绍1例罗伊适应模式在结肠癌根治术二次手术后患者的评估和护理。1 罗伊模式简介罗伊适应模式是由Callista Roy于1964—1968年间开始创作形成的,它认为每一个接受护理的患者都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性的系统,这个系统与周围处于变动状态的环境相互作用[1]。人有四方面的适应模式: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2],如果环境(或刺激)施加其影响于人的时候,人的完整性便会被破坏,健康便会出现问题,为要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人有两种机制可以帮助病患适应或挽回健康,包括调节器(生理的调整)及认知器(认知情感的调整),人有一个适应区域,刺激(或改变)出现于此区域内会产生正面适应(健康),而刺激落在此区域以外会产生负面效应(不适或疾病),人的行为能从四种适应模式中观察到,生理模式是指人对刺激作出的生理反应,包括5个生理需要:氧合、营养、排泄、活动和休息保护及4个复合过程:感觉、水分及电解质、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自我概念模式是指人对刺激所作出的心理反应,它包括生理自我和个性自我,生理自我包括身体感觉和身体形象,个性自我包括自我连续性、自我理想及道德伦理心灵的自我;角色功能指个体对其在社会上所处地位应尽责的表现。相互依赖是指个体与其重要关系人之间在情感支持上的相互关系,它亦包括爱的施与受、尊重及价值观上的相互联系。Roy描述健康是人与周围环境在互动后所产生的结果,个体如能适应刺激所带来的改变便会被界定为适应行为(健康),如不适应便会出现不适应行为(疾病)[3]。Roy认为,护理活动是护士利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施行护理的过程,Roy的第一阶段评估(行为评估)是指收集个体的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四方面的行为,以确定个体是否出现不适应行为或疾病;第二阶段评估(成因评估)是指确定出导致不适应行为的刺激(或成因),刺激可分为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及剩余刺激(剩余刺激受个人信念、态度及经验所影响)。问题确认(或护理诊断)是指确定患者是否在4种适应模式上出现不适应行为,问题可以是现存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制订目标是指制定护理目标去改变不适应行为,加强适应行为及提高个人的对抗能力,目标可以分短期和长期进行。干预是指通过施行护理行动将由主要刺激造成的不适行为变为适应行为,或去拓宽患者的适应区域。而评价是指评价患者的最终行为,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是否能达到所设定护理目标[4]。
2 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工人,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变细,排便习惯改变,便前有下坠感,排便不净,大便变形变细,偶感直肠梗阻表现,直肠镜示:直肠肿瘤,病理示:直肠黏膜腺癌,直肠指检肿瘤距7cm,既往史曾有“高血压病史3年,平素服用卡托普利”,无“高血糖、高血脂史”,于2010年3月9日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3月11日术后因肠系膜动脉栓塞,在全麻下行“坏死肠切除,结肠造瘘术”,术后患者转入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音粗、对称,呼吸道分泌物黄脓性粘稠、量多,ECG示窦性心率,HR 100次/min,右桡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多巴胺4~5μg/(kg·min)静脉泵入,BP107~130/67~88mmHg,SpO296%~100%,保留腹腔引流管三根,引出少量血性液体,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液体,保留导尿,尿色清,结肠造瘘口纱布覆盖在位,查血糖正常,检验报告示血电解质正常,轻度低蛋白,给予扩血管、止血、抗炎、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后,患者多巴胺减停,血气分析结果满意,患者无不适主诉,于1日后停呼吸机辅助呼吸,拔除气管插管,血气分析等结果满意,血压平稳,尿量55ml/h,能自行咳嗽排痰,2天后病情平稳转至普外科继续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于3月27日出院。
3 护理
护士接到患者转入通知后,备好麻醉床、床边监护仪,检测床边呼吸机性能并予以备用状态,患者进入ICU后,立即连接呼吸机及监护仪,执行完基本医嘱后,护士即刻用罗伊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首先进行第一阶段健康评估,以确定其4个适应模式中有否出现不适应行为。
3.1 健康评估
3.1.1 氧合 第一阶段评估:(1)心血管功能及呼吸功能;(2)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及吸氧治疗,SpO296%~100%,痰液黄脓稠,量多;(3)监护仪显示窦性心率,心率偏快110~125次/min,血压在多巴胺4~5μg/(kg·min)泵入维持下BP 107~130/67~88mmHg,血红蛋白12.8g/L,显示有轻度贫血。第二阶段评估:(1)需要机械通气由全麻术后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有关;(2)心率偏快,血压需要多巴胺维持与术后血容量不足有关。
3.1.2 脑神经 第一阶段评估:患者接受了一定剂量的镇静剂(异丙酚),但意识清醒。第二阶段评估:没有发现明显问题。
3.1.3 水分及电解质 第一阶段评估: 血钾正常4.67mmol/L,血钠139mmol/L。第二阶段评估:没有发现明显问题。
3.1.4 营养 第一阶段评估:患者禁食,胃肠减压。第二阶段评估:需要禁食及胃肠减压与手术后肠功能未恢复有关。
3.1.5 排泄 第一阶段评估:患者接受了导尿管插入,尿量偏少,患者术后暂无大便。第二阶段评估:尿量减少可能与术后血容量不足代偿有关。
3.1.6 感觉(沟通、疼痛) 第一阶段评估: (1)插了ETT患者不能说话,只能用手势沟通。(2)患者没有表示任何疼痛。第二阶段评估:没有明显问题被发现。
3.1.7 保护(皮肤保护、引流管保护) 第一阶段评估:(1)患者皮肤完整,没有压疮、水肿,体温稍有低热(37.4℃),已禁食多日,检验报告示低钠、低蛋白;(2)腹腔引流管通畅,引出淡血性液体。第二阶段评估:(1)术后发热可能与“手术热”有关;(2)由于患者不了解有关引流管方面的知识,可能有潜在引流管效能的下降。
3.1.8 运动与休息 第一阶段评估:(1)患者全身无力,肌肉软弱;(2) 患者表示感觉虚弱,休息不够。 第二阶段评估:(1) 患者肌肉软弱无力与两次大手术后虚弱有关;(2) 感觉休息不够与环境改变,仪器的噪音、光线等有关。
3.1.9 内分泌 第一阶段评估: 患者血糖正常(6.7mmol/L)。 第二阶段评估: 没有明显问题发现。
3.1.10 自我概念 第一阶段评估: 患者担心手术预后差。 第二阶段评估: 因为是第二次手术,并且看到周围都是仪器和危重患者,比较担心。
3.1.11 角色功能 第一阶段评估: 由于已是第二次手术,对自己是病患的角色已基本适应。 第二阶段评估: 没有明显问题发现。
3.1.12 相互依赖 第一阶段评估: 患者感到抑郁。 第二阶段评估: 由于ICU隔离使他不能见到家人,无法得到感情上的支持。
3.2 十项不适行为 经评估护士诊断患者有以下十项不适应行为:(1)呼吸模式的改变;(2)生命体征的改变;(3)清理呼吸道无效;(4)引流管有效能下降的危险;(5)自理能力下降;(6)排尿模式的改变;(7)有切口感染的可能;(8)焦虑;(9)抑郁;(10)肌肉软弱。
3.3 护理计划 基于这些护理诊断,护士建立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3.3.1 呼吸模式的改变(与全麻术后自主呼吸未恢复,大手术后身体虚弱有关)
3.3.1.1 目标 患者维持足够的氧合和通气,恢复自主呼吸。
3.3.1.2 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定时做血气分析;(2)有痰液时及时吸痰,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原则;(3)在脱机过程中鼓励患者多作呼吸运动。
3.3.1.3 评价 患者成功脱机,拔除气管插管,血氧饱和度在96%以上。
3.3.2 生命体征的改变(与手术中创伤,血容量不足有关)
3.3.2.1 目标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3.2.2 措施 (1)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2)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的情况,有效给氧,仔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3)合理使用升压药,根据血压调节;(4)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观察有无腹胀;(5)记录24h出入量。
3.3.2.3 评价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升压药减停。
3.3.3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多、黄脓稠有关)
3.3.3.1 目标 患者呼吸道通畅,能及时排除痰液。
3.3.3.2 措施 (1)遵医嘱予患者雾化吸入,使用化痰药物;(2)必要时吸痰,给病人讲解吸痰的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3)予患者气道湿化,病情允许下予翻身拍背。
3.3.3.3 评价 患者痰液转稀薄,及时咳出。
3.3.4 引流管有效能下降的危险(与缺乏相关方面知识有关)
3.3.4.1 目标 患者引流管引流通畅,引流液及时引出。
3.3.4.2 措施 (1)向患者说明引流的意义和重要性;(2)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折压,翻身、擦身等时要注意保护;(3)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
3.3.4.3 评价 患者引流管引流通畅。
3.3.5 自理能力下降(与手术后身体虚弱有关)
3.3.5.1 目标 患者舒适、清洁。
3.3.5.2 措施 (1)每日口腔护理3次;(2)协助患者洗脸、擦身等;(3)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平整。
3.3.5.3 评价 患者保持个人清洁,感觉舒适。
3.3.6 排尿模式的改变(与手术后留置导尿管有关)
3.3.6.1 目标 患者尿液及时排出。
3.3.6.2 措施 (1)每日会阴护理2次;(2)保持导尿管通畅,发生引流不畅时,仔细检查导尿管是否扭曲受压,并可挤压导尿管或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注意不可用力过大;(3)观察引流出尿液的量、色、质,及时记录;(4)拔管前,试行夹管,定时开放,训练膀胱机能。
3.3.6.3 评价 患者导尿管通畅,排尿正常。
3.3.7 有切口感染的可能(与术后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3.3.7.1 目标 患者无感染发生。
3.3.7.2 措施 (1)监测体温和脉搏变化;(2)定时换药,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按医嘱给予抗生素;(3)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限制探视,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咳嗽排痰;(4)保持各引流管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3.3.7.3 评价 患者体温正常,无感染发生。
3.3.8 焦虑(与担心第二次术后恢复有关)
3.3.8.1 目标 患者焦虑感减低。
3.3.8.2 措施 (1)向患者说明第二次手术的必要性和意义;(2)安慰他会恢复良好,回到日常工作生活中;(3)多与患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
3.3.8.3 评价 患者表示焦虑已减低。
3.3.9 抑郁(与受到隔离无感情支持,环境陌生有关)
3.3.9.1 目标 患者抑郁减低。
3.3.9.2 措施 (1)向患者介绍环境,告之隔离只是暂时的保护性措施,等他恢复即可转回病房;(2)每日限制探视1h;(3)多和患者交谈,回答其问题。
3.3.9.3 评价 患者表示抑郁已减低。
3.3.10 肌肉软弱(与两次手术后身体虚弱有关)
3.3.10.1 目标 患者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
3.3.10.2 措施 (1)帮助患者进行一些轻微的床上活动,如翻身、伸屈腿等;(2)让患者多些时间休息;(3)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3.3.10.3 评价 患者休息良好,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活动。4 小结本文描述了在ICU如何应用罗依模式引导护士对一位结肠癌根治术二次术后患者施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及建立护理计划。在ICU应用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护士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让护士知道如何系统地对患者施行全面的健康评估以及在一个强调高科技的ICU环境中,如何为患者提供一个科技与关怀兼备的高质量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晓玲.护理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
2 刘淑媛,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8-99.
篇8
【关键词】 食道癌;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56-01
食道癌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食道癌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进食困难,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因此临床治疗中,应给予患者必要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笔者给予我院收治的28例食道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收治的28例食道癌术后治疗的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为36-74岁,平均年龄为55±1.1岁。术中常规放置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天从营养管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置管时间为8-12天。
1.2 诊断方法 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先根据常规的病理检查确诊患者为食道癌疾病。
1.3 营养液滴入方法 术后暂时关闭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手术实施后第1天,先将20-40ml生理盐水从营养管滴入,一天500ml。若患者无腹泻、腹胀以及腹痛等不适症状,可在手术第2天给予患者肠内滴入营养液,滴入营养液总量为500-1000ml,一天2次滴入,滴速为每小时60-80ml,第3天滴入营养液总量可增加到1500-2000ml,滴速为每小时80-100ml,第5-6天给予患者鼻饲总量为2000-2500ml营养液。滴入治疗后,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不断增加肠内营养液的次数以及数量,并控制静脉营养液用量。术后8-12天若进食流质食物无异常,可停止给予患者营养液治疗,将营养管拔除。
1.4 护理
1.4.1 心理护理 食道癌患者因遭受身体以及心理双重打击,患者的情绪会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焦虑、绝望,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而有针对性实施心理开导,并告知相关疾病知识,告诉患者该疾病是可以有效治疗,同时告知患者一些治疗成功的手术,增强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有助于患者术中积极配合,身体健康恢复。
1.4.2 营养管的护理 将营养管固定好,并将其出鼻腔处做标记,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采用营养管的重要性,防止患者中途出现自行拔管。告知患者注意翻身动作轻柔,定期对面部固定营养管的胶布进行更换。同时注意保证管道的顺畅,在滴液前,首先应对管道进行检查,保证滴液顺畅。在滴注前,应摇晃营养液,防止营养液的沉积而阻塞营养管。滴注完成后可采用30-50ml的生理盐水对营养管进行冲洗。
1.4.3 输入营养液的护理 在滴入营养液的同时,应注意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若患者出现不适异常,应注意停止给药或实施对症治疗。同时营养液应注意定时定量,均匀滴入,并维持温度在37-40°C,根据胃肠道的接受能力而不断加大剂量,一天最大剂量不能高于2500ml,在营养液的滴注结束后,应适当抬高患者头部,防止因出现呕吐、呛咳而发生误吸。
1.4.4 口腔护理 一天最少要进行2-3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湿润,防止出现异味、口腔炎以及感染疾病发生。
2 结 果
患者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留置耐受性良好,平均置管时间为8.5d,遵医嘱将营养管拔除。其中腹胀1例,腹泻1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改善,继续给予营养支持。患者一般住院10天左右出院。
3 讨 论
食道癌术后患者因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进食功能仍然受到影响,且患者处于病中,身体处于较高代谢中,消耗能量较大,表现为严重的负氮平衡。在机体营养不足的情况,患者因自身的抵抗力较差,免疫机制不良,极易受到外界细菌感染的影响,加重疾病感染的发生率[1]。这样恶性循环作用下,患者的胃肠道消化功能下降,不能吸收身体所需的影响,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因此在手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身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其具体的实施由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所决定。一般的肠内营养的给予方式主要为经导管输入方式包括胃空肠造瘘管、鼻十二指肠管以及鼻胃管。给予患者必要的肠内营养供给,可有效增强消化道的正常血液流量,有利于肠道的消化蠕动。在食道癌术后给予患者早期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身体健康恢复,满足机体所需的正常的营养,增强患者身体免疫力,对肠道的消化功能形成保护,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2]。
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给予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为8.5d,在治疗中出现腹胀1例,腹泻1例,给予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后,患者一般在住院10天后出院。由此可见,食道癌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患者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胃肠道的营养吸收,该方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鼻肠管;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99-0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 是胰头部、十二指肠、胆管下端恶性肿瘤首选的和标准的治疗方法,临床工作中,对病人应进行积极的全身支持治疗,长期的肠内营养能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组织继发感染的机会,结合部分肠外营养,不仅能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而且价格低,病人容易接受,不会造成肠黏膜屏障功能减退和肠道菌群移位,适时实施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术后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58岁。术中预置鼻空肠营养管共28例,未预置鼻空肠营养管共8例。术中未预置鼻空肠营养管共8例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PGS,均表现为术后5 d~7d拔除胃管后进食流质时,出现腹胀、反酸、恶心、频繁呕吐;胃造影示残胃蠕动不佳或不蠕动,吻合口轻度水肿。予以禁食及持续胃肠减压,完全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间断输注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给予莫沙必利、甲氧氯普胺、吗丁啉、等药物促进胃动力恢复;住院时间为±7周。术中预置鼻空肠营养管共28例的患者,早期开放营养管,进行肠内喂养,能量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足,有3例出现并发症PGS,肠内营养支持时间本组患者(10 ± 6) d,患者恢复经口进食后逐渐减少营养液的用量,术后住院时间(19.1 ± 11.5)d。
1.2 方法: 第1天先用5%葡萄糖250 mL从营养管中滴入,注意输液的速度,要慢,维持24小时,必要时加热,温度控制在37 ℃左右[2]。病人坐位或者半卧位,观察病人有无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并发症。如出现腹泻,腹胀等现象,可通过降低浓度,减慢速度得到缓解。第2天起,开始注入肠内营养液(能全素或百普力)500 mL~1500 mL,依照缓慢、匀速、逐渐加速的原则,以40 ml/h速度开始,以后逐日增加20 ml/h,最大速度可达100~150 ml/h ,输注器每日更换,喂养完毕需用温开水冲喂养管,并定时进行冲洗以避免喂养管堵塞或滋长细菌造成腹泻。结合部分肠外营养,不仅能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而且价格低,病人容易接受,不会造成肠黏膜屏障功能减退和肠道菌群移位。在管路输注黏稠的肠内营养液时,鼻空肠营养管比空肠营养管容易发生管路堵塞。因此,每隔4 h用温开水冲洗管路,本组未出现管路堵塞的情况。
1.3 护理
1.3.1密切观察血糖值: 胰腺的内分泌是由胰岛的多种细胞构成的,其中以B细胞数量最多,分泌胰岛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了胰头,胰岛细胞发生了明显改变,就可出现内分泌失调。术后输注含较多糖类的营养液,势必会引起血糖明显升高。高血糖对胃动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术后对病人进行血糖监测,4 h~6 h测血糖1次。本组中出现了20例高血糖,给予生理盐水50 mL+中性胰岛素50 U微泵维持,2h监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调节微泵的速度,使血糖控制在10 mmol/L~12 mmol/L。每天肠内或肠外营养结束时,应停止使用胰岛素微泵,以免发生低血糖。如出现低血糖表现,应适当补充葡萄糖。
1.3.2 并发症的护理
1.3.2.1 营养液返流:主要返流表现为肠内营养时经胃管抽出营养液并> 150mL,一般返流出现在开始营养液输入的第1 ~ 2天,可自行缓解[3]。本组患者第1天出现1例营养液返流,暂停营养液输入,半卧位休息,排除鼻肠管脱入胃中,待胃管不再抽出营养液时,减慢速度再次输入后未再发生营养液返流。
1.3.2.2 恶心、呕吐、腹胀:本组患者行肠内营养滴注至3 d有2例出现腹胀,均表现为腹部胀痛,叩诊腹部鼓音明显,肠鸣音亢进。通过减慢输注速度,甘油灌肠剂灌肠均于第2天排气、腹部胀痛缓解、肠鸣音恢复正常。
1.3.2.3 腹泻:本组患者第1天出现10例腹泻。腹泻与营养液输注时温度、浓度、速度密切相关,营养液污染也可引起腹泻。因此在输注中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37°左右可避免减少腹泻,浓度由低到高,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4]。加强无菌观念,确保每一环节不被污染。
2 结果
本组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发生胰漏2例(7.14%),切口感染2例(7.14%),PGS3例(10.71%)。及时处理后恢复,无死亡患者。平均排气时间为(3. 5±2. 6) d,平均住院时间(19.1 ± 11.5)d。本组有3例患者嘴唇发生干裂现象,给予唇膏或石蜡油涂擦后,裂口愈合。
3 讨论
根据临床资料比较,术中预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患者较未预置鼻空肠营养的患者明显住院时间缩短,减少抗生素和肠外营养的需要量,降低全身炎症反应,降低住院费用。因此,尽管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并非一定需要,但我们认为在手术中预留鼻空肠营养管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利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还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留有后路。因此,加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对于确保手术的成功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莉,王金荣,薛卫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与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3 ,22(2) :454002
[2] 蔡少苹,王婉纯,蔡淑钿.胃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10): 806-807.
篇10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小儿哮喘;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061-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n children with asthma.Method: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56 children with asthma in my courtyard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children was 28 cases.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general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the research group the used the iPad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compliance and nursing effect of the childre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Children asthma; Nursing qu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Rud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Rudong 2264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26.033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气促、喘息等症状,抵抗力低下及身体素质薄弱是幼儿易发哮喘的主要因素[1]。近来,幼儿哮喘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辅以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5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临床护理途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iPad进行健康教育,并探究了两组小儿哮喘疾病护理的应用效果,为小儿哮喘的临床护理提供相关的指导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5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28例。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1;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岁,平均(3.4±0.6)岁;病程
4个月~5年,平均(1.34±0.85)年;研究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1;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岁,平均(3.8±1.1)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41±0.92)年。两组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一般的临床护理途径,主要内容有:叮嘱患儿保持舒适的半卧位或坐位休息,防止过度疲劳;清淡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并且少食多餐,多喝水;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疾病,加重病情;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儿焦虑、紧张心理;严密观察病情,并及时的给缓解支气管痉挛的药物,以制止哮喘的发作,如发现患儿是持续性哮喘、严重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冷汗、呼吸音极微弱者,应积极救治。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使用iPad进行健康教育,主要有效措施有:(1)对患儿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利用iPad录入的信息资料及时同患儿家属详细讲解疾病治疗原理、治疗方法、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防控措施等,告知患儿家属疾病的严重程度,让患儿家属重新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使得患儿积极配合疾病治疗。(2)指导患儿及家长观看iPad上录制的小儿哮喘健康教育视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告知患儿家属平时应注意培养患儿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同时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从而提高患儿的身体抵抗力与免疫力。(3)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叮嘱患儿家属应保证患儿遵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用药物或减少药量。对于一些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儿来说,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应及时给予患儿精神上的关心与鼓励,纠正患儿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告知患儿家属滥用药物产生的不良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患儿的依从性 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患儿及其家长遵医行为调查表,由护理人员采取电话随访方式统计患儿的依从性。其内容包括:是否坚持遵医嘱用药;是否避免接触过敏源;是否坚持体育锻炼;是否避免呼吸道感染;是否合理饮食等。
1.3.2 患儿的护理效果 观察记录两组哮喘患儿的护理效果。效果分为显效、改善及无效三种。显效是指患儿的病症基本消失;改善为患儿的病症有所改善,其病情没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无效是指患儿的病情没有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显效+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28例患儿有17例坚持遵医嘱用药,14例避免接触过敏源,15例坚持体育锻炼,14例坚持体育锻炼,16例坚持合理饮食;研究组对医护嘱咐依从的最低比率为82.1%,最高比率为9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28例患儿有8例显效,12例有改善,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1.4%;研究组28例患儿无效仅为1例,总有效率为9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4.32,P
3 讨论
患儿引发哮喘疾病的原因很多,常见因素有心理、环境、饮食、运动等方面[1]。有研究表明,目前导致小儿哮喘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为患儿及其家长对哮喘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及未接受系统性教育管理[2-3]。临床上主要采用β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小儿哮喘[4],但实际上由于患儿及其家长对哮喘本质缺乏正确了解以及对激素类药物的恐惧心理,导致患儿在缓解期内不能按医嘱用药或用药方法、用量不正确,违背了哮喘需长期、规律用药原则,致使患儿哮喘复发频繁[5-6]。
传统的健康教育忽略了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干预效果不理想。研究组病例中笔者针对患儿特点,在住院期间使用iPad加强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讲解了小儿哮喘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通过视频生动直观的让患儿家长对疾病的发病症状、规范用药与紧急处理办法等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制订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不仅避免了患儿厌恶叛逆情绪,还加强了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宣教效果,提高了对哮喘相关知识认知度,使患儿及家长正确掌握了用药方法及用药剂量,提高了治疗效果[7];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依从性(坚持遵医嘱用药、避免接触过敏源、坚持体育锻炼、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合理饮食)。当患儿出现流涕、打喷嚏、咳嗽、鼻咽部痒等症状时,能够及时使用β受体激动剂[8]。因此,对哮喘患儿给予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哮喘患儿使用iPad强化健康教育护理后,该组患儿的依从性及护理效果明显提高,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映辉.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4,10(11):26-27.
[2]刘鑫.加强健康教育对提高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9(8):100-101.
[3]李斌燕.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6(36):942-943.
[4]张彩香.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1(11):1250.
[5]张振华.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5):2934-2935.
[6]魏琴.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4,18(9):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