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艺术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4 15:2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园林艺术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园林艺术;感染力;研究
一、园林艺术的感染力特点
1、园林艺术具有时空性的特点。园林艺术的时空性较为典型,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例如我们常见的城市公园,可以通过连贯的游园线路,不同的园林植物景观,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一样的景观效果,可以是春花盛开,夏荷满溏,也可以是红叶知秋,冬雪皑皑,让前来玩赏的人群在不同的季节体会不同的时空变幻,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园林内,通过设计分割出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的空间,或是开阔,或是僻静,或是雅致,或是豪放,让园林艺术的时空性体现到极致,其艺术感染力引发人们情感与深度的共鸣。
2、园林艺术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园林艺术的普遍性体现在它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能与大众相融合,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在高雅中还接着地气儿。尤其是现代园林,游赏的人很多,要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不同阅历的人,就需要园林艺术超越时空界限,雅俗共赏,让每一个前来游玩的人都能从自己的主观感受中体会到不同程度的美,形成一种融会贯通的艺术感染力。
3、园林艺术具有依赖性的特点。园林艺术的依赖性表现为它是一门公众性很强的艺术,需要依赖受用者的感受,来对它的创造感染力进行评价。设计者的思想,所力图表达的意境与情感,对于欣赏者来说,不一定全部能够领略得到。这跟每个人的文化程度、欣赏水平等都有很大关系,但是不管如何,真正好的园林作品,必须是能引起大多数人心灵和情感的共鸣的,否则,只能高坐于殿堂之上的园林艺术,无法让人触碰的园林艺术,无疑是失败的。
二、当前园林艺术的普遍缺失现象
1、粗制滥造,传统文化艺术的缺失。当前城市发展迅速,园林需求快速增长,园林设计单位的项目之多,可以说是应接不暇。甲方为了工期进度的要求,需要设计方越快越好,这样设计师根本没有时间去推敲,一味地追求速度,使得粗制滥造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下设计出来的园林作品,传统文化的缺失非常严重。我国的传统园林文化是艺术与生活完美的结合,是经过漫长历程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底蕴,在快节奏的现代园林设计中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
2、山寨横行,情感交流艺术的缺失。现在的园林设计,模仿、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山寨作品充斥着整个市场,越是城市化进程快的地方,越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方,山寨现象越为严重。优秀的园林作品,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单纯的也是唯一的,具有时代感和情感交流的艺术作品。而不经过分析考察,照搬照套的园林设计,既缺乏特色,又不能把注意力聚焦到园林设计的情感交流上来,这种时代浮躁的产物,最终使得作品经不住寻味,园林艺术所要表达的内容偏离重心,变得迷失了。
3、两个极端,灵魂生命艺术的缺失。两个极端是指片面追求艺术冲击力,或片面追求园林的基本功能。其实园林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那么它必须具有艺术文化的生命力,然而园林艺术又有别于别的艺术品,它必须是大众的艺术,并且具有一定的满足人们功能的需求。这二者是相互结合,互为统一的,摒弃任何一点,都可能使园林设计走向极端,使园林的灵魂生命艺术被扼杀。当前的园林设计,更加强调对生态的关注和对科学理性的关注,但是对于人性的交流,对于园林与人的情感的体验和传递,却在逐步淡漠。这种灵魂艺术生命的缺失,使园林艺术对于人们心灵的关怀,很难引发共鸣了。
三、对现代园林艺术感染力的研究分析
1、园林艺术感染力的表现为感官刺激、精神感动、超越永恒三个层面。园林艺术感染力最初的表现为感官刺激,例如用光、颜色、空间、材料等表现手法,实现人们对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的反应,非常直观鲜明地将园林内容印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一种最直接的展示。精神感动则是园林艺术感染力表现的中级层面,它是园林艺术与人们精神碰撞所产生的共鸣与升华,园林的艺术性决定了其能够引导人们的情感变化,这种设计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超越永恒是园林艺术感染力的终极层面,园林艺术感染力的强大在于景观语言的震撼表达能力,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2、园林艺术感染力的提升为合理萌芽、自然生长、璀璨绽放三个部分。任何一个园林作品,要想成为经典之作,首先要做到合理。简单地说,合理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正确地表达和满足了人们对于园林艺术的精神和功能需求。每一个伟大的园林风格都具有其独特的诞生理由,自然生长就是指其必须依托于所在地域的独特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如果脱离地域肌理而生成,那么这样的作品不论其艺术风格多么前卫,做工多么精湛,都如同海市蜃楼一样,毫无生命力存在。以地域文脉土壤为基础,设计出来的园林作品实现与环境的整体交融,从而达到提炼和升华。经典的园林作品,不但能使观赏者产生很大的视觉冲击,更应具备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人们的目光和兴趣,愿意探寻园林对于灵魂的撞击,最终让园林艺术璀璨绽放。
3、园林艺术感染力的设计为热诚幽默、超然升华、感恩接受三个要求。现代园林艺术感染力的程度,与设计师的个人修养、素质等有很大关系。首先要求设计师热诚幽默,因为园林设计师的内心力量是其情感表达的源泉,设计灵感就是从这里发出的,热诚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可以使设计者自始至终保持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这门艺术,同时保持幽默又能保持一种胸怀,用包容和涵养迸发出真情和激情。如果说热诚幽默是初级要求,那么超然升华可以说是中级要求,对于设计师来说,超然是一种境界,对于园林艺术,超然升华的高度就是创造者与感受者的能形成的一种精神的共鸣。对于设计师的最高要求,就是要感恩,满怀着对生命、自然、万物的感恩之心,接受生活真善美的意义,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四、总结
园林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建筑,更准确地说它是一门艺术,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带给人们客观物镜中的情感升华和审美情趣,它所表现的是物我合一的艺术灵境。当前园林艺术的一些缺失现象需要引起社会的更多警醒,让园林艺术成为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场所,真正给公众以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园林艺术;人工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意境美;生态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园林是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具有美化环境、改善生态,供人游憩、休闲、观赏、审美等功能。因此,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一样,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中西园林艺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逐步形成了大致相同的园林类型。但由于社会历史、生活环境和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不同,中西园林艺术在造园思想、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近年来,对中西园林艺术的比较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但对中西园林艺术的基本差异和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本质特征如何加以准确概括和深入认识,仍然有待探讨。同时,在当代生态美学建设中,如何从中国园林艺术和美学思想中汲取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是一个有待进一研究的问题。
一
关于中西园林艺术的基本差异和特点,多数研究者认为在于西方园林艺术较重视人工美,而中国园林艺术则较重视自然美,但也有学者认为“西方园林更重自然,而中国园林更重人为”①。产生这种不同看法,可能是研究者观察角度不一样。但我认为,如果从艺术风格上来看,说西方园林更强调人工美,中国园林更崇尚自然美,还是较为恰切的。因为艺术风格是艺术在总体上呈现出的独特风貌。如果从造园指导思想、园林布局和构图以及造园要素的利用和处理等综合来看,那么,西方园林的典型形态整体上呈现为人为状态的建筑风景园林,而中国园林的典型状态整体上则呈现为天然状态的自然山水园林。
首先,从造园指导思想上看,西方园林强调的是自然的人工化,使自然服从人为的规则、秩序和安排,看重的是由人工雕琢的美。17世纪上半叶,由法国园林艺术家布阿依索所写的《论造园艺术》是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它强调:“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②所谓“条理化”就是人工化。之后,法国古典主义著名园林艺术家勒诺特尔更明确指出,在造园中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③。其将人工美凌驾于自然美之上的倾向十分明显。
反观中国园林,在造园指导思想上强调的是顺应和利用自然之性,使人工服从自然的天然形态和存在规律,崇尚的是天然之趣和自然之美。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这一时期产生的自然山水园林,就是在追求“野致”、“有若自然”的造园指导思想下形成的。明清时期,中国园林美学思想趋于成熟,计成所著《园冶》总结造园指导思想,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著名主张,强调人工须与自然相协调,以创造天然形态的自然之美为目标。他说:“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④这显然是将天然之趣放在人事之工之上,与勒诺特尔的主张形成鲜明对比。
篇3
中国园林艺术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如其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等都极大的赋予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古典美及自然美,不仅蕴含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亦包含了我国的民族精神以及文化精髓。基于此,本文主要在分析中国园林艺术设计的基础上,探讨园林工程对其的继承和应用。
关键词:
园林工程;园林艺术;继承;应用
园林艺术是美学的集中体现,而中国园林艺术则是中国美学的完美诠释。与西方园林艺术设计相比,中国园林艺术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园林设计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即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追求的是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共生性,实现的是园林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使人流连于期间时,能够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舒适感以及全身心的放松以及美的享受。
1中国园林艺术设计
1.1园林布局艺术
中国园林艺术在设计上追求的是和谐、自然,强调的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而和谐以及科学合理的园林布局则是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来讲,中国园林艺术布局主要体现如下:主题布局,在中国园林艺术布局中山、水、石、花灯各种要素既可作为单独的主题,亦可相互组合、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和谐共生的主题;欲扬先抑布局,该种布局模式强调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即通过障景等手法将人的主视线挡住,营造一种晦暗、狭小的空间感,之后在主景区进行精致的布局,从而给人带来豁然开朗之感,如留园在布局的过程中就采用了此种布局格式;对比照应布局,即借用其它物体突出园林的风格或者是主题,如苏州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常用自然画作来突显出园林自然景观的的和谐、优美。
1.2植物配置艺术
植物配置艺术是突显中国园林自然美、和谐美的关键。在中国园林艺术设计过程中,常用对比及衬托植物配置艺术来达到突出园林主题及布局风格的目的,主要是充分利用植物在色彩、高低、姿态等方面的差异为园林营造出主题及风格分明、独居自然特色的良好园林文化氛围,主要有3种配置手法:水平与垂直对比手法,如青翠欲滴的草地与垂直高大的法桐之间的对比;体形大小对比法,如通过应用绿草、低矮灌木以及高大乔木营造出的鲜明层次感;色彩与明暗对比法,如姹紫嫣红的花朵与绿色树木、草地之间强烈的色彩对比。
2园林工程对园林艺术设计的继承与应用
2.1对中国园林艺术思想精髓的继承和应用
“造园艺术,施法自然”以及“天人合一”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思想精髓,并贯穿古今,一直影响着中国园林艺术设计。所谓“天人合一”,其主要是指,在园林艺术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园林布局,还是植物配置都要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建筑、植物以及山水等各种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间的统一性,实现人、园林景观及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而在中国现代化园林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其也被用作核心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中国园林工程设计及建设对自然元素的引入,如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和建造,就在结合本地独特文化韵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水、地方特色鲜明的花草树木等;对自然地势的遵循,“因势借势”以及“因地制宜”是中国园林艺术设计“天人合一”理念的发展,河南郑州黄河游览区的设计和建造明显体现了对自然地势的借鉴和遵循,该园林工程主要是在基于黄河这一地势特点基础上设计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出炎黄二帝像以及黄河湿地等景观,带有明显的黄河地势文化特征。
2.2对中国园林艺术设计形式的继承和应用
布局及植物配置是中国园林主要的艺术设计形式,而借景、障景、景观小品等则是为实现某种布局或植物配置主题、风格等而采取的相应设计手法,园林工程对其的继承和应用主要体现在:园林工程对布局形式的继承和应用,如中国天津的热带植物园、河南郑州绿博园等都采用了主题布局形式,前者的主题为单一性因素,即热带植物;后者的主题为植物、山水等因素构成的城市主题;对植物配置形式的继承和应用,这一继承和应用体现在众多园林工程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如河北秦皇岛红丝带公园对植物配置中对比及衬托手法的继承和应用,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草地与色彩艳丽的红丝带形成明显的对比,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了“万点绿中一点红”的园林景观。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无论是“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还是独特的布局及植物配置形式都对中国古典以及现代化园林工程设计和建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基于此,在钢铁水泥般的现代化都市环境以及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猛烈冲击下,中国园林工程设计和建造依然要在遵循中国园林艺术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古典与现代、中西以及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与和谐统一。
作者:王燕 单位:国有通江县铁厂河林场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思想;园林的艺术
1中国园林都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
中国古典园林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委婉含蓄。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园林艺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绘画诗歌等艺术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表现为诗、画对园林艺术的精神渗透;诗画艺术直接转化为园林的物质造型。园林的艺术创作一方面要师法自然、表现自然,另一方面也需要向绘画汲取营养。中国古典园林大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与外界自然或城市环境相对隔绝的空间环境中。设计者力求在狭小的空间环境中表现出宏大的自然山水之势。
2我国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当今的人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现代园林应充分地尊重自然传统,有意识地改变忽视自然功能的形式主义手法。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更具自然规律进行规划设计,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进而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
3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所涉及的主要元素是:石、水、植物
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植物是园林中四季美景的艺术表演团。当然园林设计中还涉及到一些动物,比方说:鱼和天鹅等。笔者认为在这点上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史相通。在手法上现代园林常常讲究大面积的铺排,看起来非常气派,然而游逛起来却非常累,让人无所适从。而传统的园林,讲究以小见大,强化造园意境,反而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当然现代园林也有可取之处,比方说引进了西方园林大面积的草坪的设计,给予人们更好地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4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写意手法的应用
集天下名山胜境,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摹写,而是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使游人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奇妙感觉,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应该确立研究传统园林的正确态度:基于传统,重新创造。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博大艺术内涵和特点的艺术综合体。跟当时的人文环境,文化艺术水平息息相关。在建设和研究的背后,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要体现地域特点富含时代气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正是“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园林的设计受限于特定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其形成的根源,同时运用符合现时代特征的科学的思维路径去研究问题。因此,这种差异首先应该从人认识自身和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切入。从本质上解读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并变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借鉴西方思维方式之长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探究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
梳理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其在东、西方的影响,以及进入近代后的衰落根源。剖析现代风景园林的行业本质,以自然文化为基础,以自然要素为素材,以自然风景为源泉的艺术创作,是有生命的、在不断生长变化的空间造型艺术和领土的安排与整治行为。解析其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以自然为主体,以生态为核心,以人本为宗旨,以地域为特征,以场地为基础,以空间为骨架,以简约为手法。从现代园林出发,再回到传统园林,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出发,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重新审视传统园林,从中剥离出其现代价值和局限性。
具体而言,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和古典园林都分为6大方面:场地分析、设计思想、设计原型、设计要素、空间布局、设计意境。一方面,就每一个步骤分析二者的理念和理法;另一方面,分析古典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的时代特征,尝试比较二者的不同和相通之处;最后,以此审视中国传统园林,得出值得传承的方面,以及值得反思的方面。
篇5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特点;手法;启示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06-04
1 引 言
中国古典园林,从秦朝的上林苑、隋炀帝的西苑、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的园林,到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园林,无一不展现了一种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体现了中国园林技术之精湛、设计之灵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见证。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以山、水、石、泉、植物、亭、廊、轩、榭、楼、阁、桥,以及云岗烟蔼等为造园题材;放怀适情,游心玩思而造园,园的意境常以山水为骨干来创造;而园林建筑除满足游乐、休息、居住外,又是园景的构图中心和造景的依据,再有树木花草合理配置,使得山水“得草木而华”,因山就势布置建筑,树木花草点缀其间,创造出“妙极自然”的园林艺术意境。
2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特点
2.1 师法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多表现自然的气韵,师法自然,顺应自然。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正是以这种自然观作为园林文化源泉,主张以亲近、和谐的态度去对待自然,提倡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也就是说,在造园过程中,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讲究对自然的抽象模仿和创造,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力求再现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景物,使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具有自然神韵,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2.2 山水画式的格局
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山水画”式。中国园林从来没有间断过对自然山水的崇尚。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喜欢流动之水;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喜欢稳重之山。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体,建筑物只作为点缀山水之用,整个园林设置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幽深。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在总体布局、各因素组合上合乎自然规律,尽量减少人工的痕迹,如:假山在叠砌时模仿天然岩石的纹脉,水池常作自然曲折状,花木布置疏密相间,乔灌木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中国古典园林在原生自然与人工自然之间反复历程,巧妙运用假山、叠水、池塘、花木、曲廊、桥、台、楼、塔等,顺自然之理而成,使整个园林形成多种景观,实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致的完善融合,达到“大巧若拙”、“大朴不雕”效果。
2.3 寓情于景,寓意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呈现出“寓情于景”、“寓意造景”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等,并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变化,表达人的思想情感或某一意境,如“夜雨芭蕉”表现一种宁静的气氛。同时,“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中国古典园林对书画墨迹也作出了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寸山多致,片石生情”,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达到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巧妙地利用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结合,将诗情与画意巧妙地融为一体,让人产生联想,使园林中的一景一物都表现了人的情感,情景交融,使之蕴含了诗的情趣和画的意韵,展现出比眼前风景更为丰富的意境。
3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在园林景观设计上,主要是顺应自然,用人造景观来模仿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在城市中造园要宛若自然,在城外造园要有山林野趣,以达到“人化自然,胜似自然”。
3.1 叠山
假山叠石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独立的造景作用,是古典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具有特点的艺术形象,为了表现自然,将婀娜多姿的山石叠置于园林之中,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种风格,也成为园林创造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幅源辽阔,名山众多,是造园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造园家在园林中塑造出具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石峰轮廓跌宕、参差、变化,姿态玲珑奇特,立之可观,卧之可赏,可使人犹如步入丘壑,如神游名山。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掇山形式。清人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掇山的佳作。
不同的石置于园林,可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同我国的书法、篆刻、绘画等艺术的创作一样,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则风骨刚健,有的典雅宁静,有的又有如悬瀑飞注,极富自然情趣。园林中的山石,经过造园家的巧妙叠置,在咫尺空间中也能表现出名山大川的奇、幽、险、秀、雄的艺术效果,这正是“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如北京恭王府邸的飞来峰,近有洞府悬岩,满壁苍苔,远有飞阁胜迹,浮云崖树。一石耸立,既是障景,又增空间层次,更有淡雅之趣;扬州个园的半壁假山,凹凸、散聚、悬挑,参差结合,有层次,多变化,意境幽深,有尽端而无尽意。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造园家也常依据地形的倾斜坡注,因势就势,巧妙布局,造就出雄奇、峭拔、幽深、平远,或深涧绝谷,峭壁危峰等丰富的园林艺术境界。如苏州虎丘的拥翠山庄和杭州的龙井两山地园,正是造园家依自然之美,借自然山水的神韵,通过艺术的加工,创造诗情画意之境,使之形神兼备,把人为景物与自然景色和谐统一,有机的联系,巧妙的运用山石于园林中,以此创造园林艺术的更高境界。
3.2 理水
在美学上,中国园林中的假山提供的坚硬、石质的“阳元素”,在与软的、反射的溪流江湖的“阴”元素取得阴阳平衡上是必要的。
和山石一样,不论何种园林,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造园必须有水,无水难以成园,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正所谓无水不活。因水而异,人工为之,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园林意境和美好的形式。中国古典园林在表现静态的水景时,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在表现水的动态美时,不是采用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水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湖泊池沼,河流溪涧,以及曲水、瀑布、喷泉等水型。
《园冶》中有所谓的“纳千顷之,收四时之烂漫”的情景,描述的是湖泊、池沼等大型开阔的水面。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建中,这些大型的水体大都是利用天然水体而略加人工或依地势“就低凿水”而成,在开阔的水面上,往往使用安排岛屿,布置建筑的手法,增进曲折深远的意境,形成一种离心和扩散的格局,更加丰富了水面空间的变化,如太液池、西湖。规模小的园林或宅园,或大型园林中的局部景区,水体的形式以水池为主。池岸常筑以廊榭轩阁,驳以参差石块,植以垂柳碧桃,清池倒影,自有妙境。庭园里还常在“池上理山”,或就水点石,别有情趣。
我国古典园林以水作动态时,常模拟瀑布这一自然水型。通常是将石山叠高,山下挖池作潭,水自高泻下,击石喷溅,俨有飞流千尺之势,自然的呈现出一种野趣来。溪涧也是常见的设计手法,水一般利用大小水池之间,挖沟成涧,流因势回绕,不受拘束,使庭园空间变得更自如。此外,园林中还常出现泉、潭、滩等水型。造园家将园林建筑同泉池溶为一体,形成一个个清幽而又意趣无穷的园林艺术空间。如济南的趵突泉。
在园林建筑与自然结合得体的园林中,无一不有水,不论何种类型的水景,也无论是“静水”还是“动水”,其形式绝大多数是自然式的,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使水与山石、建筑浑然一体,宛若天成。
3.3 花木
花木是掇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随着四季时令、天气变换都有所不同。对于花木的选择,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味香,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花木在山石、水景之中,既具有丰富空间层次变化与加大景深的作用,又具有表现园林意境的作用,如:古木繁花,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
3.4 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要与山水林木相配合,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效果,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则是突破中轴线布局,比较灵活且富有变化,通过呼应、映衬、虚实等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3.5 书画墨迹
书画墨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笔情墨趣与园林中的景色浑然交融,使园林设计更加典雅完美,正如《红楼梦》中所说:“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书画墨迹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正像陈从周在《说园》所说:“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以题辞,辞出而境生。”
3.6 构景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巧妙的构景手法,突破空间的限制,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效果,以达到“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果之致”。中国古典园林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中,与外界的自然相对隔绝。因此,如何通过巧妙的构景手法,形成整体性园林景观,起到扩大园林空间效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要的构景手法有以下三种。
(1)抑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历来讲究含蓄,“景贵乎深,不曲不深”,所以园林造景上采取抑景的办法,在园林入口设置促使视线转移方向的屏障物,使之自成一景,将园中佳景加以隐障,增加园林空间层次,“先藏后露”、“欲扬先抑”,达到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使园林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漏窗、树丛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人的视线,使人们入园时只能看到园景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全貌。抑景因材料不同可分为山石障、院落障、影壁障、树丛、树群或数者结合。
(2)隔景。隔景是用以分割园林空间或景区的景物,其材料有各种形式的围墙、建筑、花木、山水、堤岛等,其方式有实隔、虚隔和虚实相隔。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采用隔景的方法,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如:苏州拙政园巧妙利用山、池、树木、亭、榭作为隔景,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亭台楼阁时隐时现,在空间上起到互相渗透的作用,形成丰富的层次。
(3)借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传统手法就是“借景”,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的方式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将园林远景借入园中,叫远借;将园外或景区外近景借入园中,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登高远望、俯视所借园外或景区外景物,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借景既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又加强了空间之间的联系,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形成整体,以达到“纳千顷之,收四时之浪漫”的观景效果。如:苏州沧浪亭,因园外有滨河水绕园而过,所以不设围墙,而是以漏窗的复廓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到园内,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可谓借景的典范。
4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传统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如果传统一成不变,没有创新,传统就会出现断层,创新也将成为无源之水。虽然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就像杨鸿勋先生所说:“今天,……古典园林已成为历史陈迹,并不是完全适合现代人游览实用的公园。然而其中蕴藏着的自然美景构成的原则和技术,则仍然是新园林创作的重要借鉴。”因此,现代园林设计既要向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学习,走上民族化的道路,又要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方设计领域先进技术、优秀设计观念及运作模式,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4.1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
正如威廉•钱伯斯所说:“中国园林的艺术精华是师法自然,范本就是自然,目的是要模仿自然之美。”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相吻合。现代园林设计要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自然环境的美化和改善,实现设计的方案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园林仅仅从形式上拥有自然的景观是不够的,要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使之能真正合乎自然生态的要求。
4.2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技巧
一是,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二是,采用掇山、理水、花木、建筑、书画墨迹等方法,形成园林的动静变化,丰富园林的空间层次与变化。三是,巧妙运用抑景、隔景、借景等构景手法,突破空间的限制,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效果。当然,这不会再是简单地重复传统形式,而是在深刻理解与感悟的传统的基础上,把传统的设计技巧,当作现代园林设计的源泉,并注入科技的力量,凸显时代精神。
4.3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
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这就是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所表现的意境,使游人在观赏这些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甚至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享受到审美的愉悦。现代园林设计也应该要具有这种文化底蕴,把历史、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重塑符合现代气息的园林意境,使人们去体验人、社会、自然之间的情感,激发人们对美的自然追求,陶冶现代人的心灵情操。
5 结 语
园林之美,在于意境。以情造景,以景寓情,师法自然,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所独有艺术特点。通过研究古典园林,更深刻的了解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探求园林艺术的普遍规律,对现代的园林风格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杨鸿勋.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徐德嘉.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计成.园冶[M].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6] [明]文震亨.长物志校注[M].陈植,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7]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8] 朱建宁.情感的自然-英国传统园林艺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9] 安怀起.中国园林艺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0] 周武忠.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On the Inspiration to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Wang Junyan1,Gujuan2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ubei Wuhan, 430070)
篇6
关键词:图形 现代园林艺术设计 设计基础 造型基本语素 图形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07-01
因各门类艺术存在共性,艺术各门类之间原本就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是往往是哲学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园林、文学等各艺术领域,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又互相影响,尤其是同类艺术之间的影响更为广泛。图形与园林艺术设计同属于造型艺术领域,两门学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1 图形设计是现代设计的基础课程
20世纪初随着工业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大量工业产品被流水线生产出来,丑陋粗糙的工业产品催生了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诞生。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它最先是由伊顿创立的,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1923年包豪斯举行了第一次展览会,展出了设计模型、学生作业以及绘画和雕塑等,取得了很多成功,受到欧洲许多国家设计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和好评。在包豪斯学院里,伊顿、康定斯基都是教导学生单项或综合的研究造型的基本元素,伊顿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研究了造型形式中有规律性的东西,他教学生分门别类或综合地研究形―― 点、线、面、体(方、三角、圆),色彩,明暗、质地的特征中找出规律而加以应用。尔后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也致力于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造型元素和表现的设计探索,并发展出高效率、次序化极强的系统设计。在设计教育中注重对造型元素的表现技巧的研究以及各种理论的培训与教育。1923年伊顿辞职,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些就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自此现代设计学科成为继传统绘画之后突飞猛进的造型艺术门类。设计教育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样深刻的影响着绘画领域和园林艺术设计领域。现代设计的基本造型语言是二维空间的点线面,点线面色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一切造型设计都是以点线面色构成的图形语素作为基本语言的。包豪斯三大构成的设计基础课研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是奠基性的,奠基了现代设计诸门类的基础思维方法。
2 图形是艺术设计造型基本语素
图形使视觉语言世界化,故素有“世界语”之称。图形不仅仅是作为承载信息的载体,而且在追求信息传播效率、效益上,在跨越民族与地域、跨文化对话与交流上发挥着更大作用。图形能够准确、生动、直观地反映出社会关注的问题,在传播结果上不仅起着引导受众的结果,而且在指示、教化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图形是运用视觉造型语汇来记录、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经验、警示等等,使可感受的视觉形象在易理解、易感动、易煽情、易诱惑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图形是一种视觉语言,有意味的形式,是设计作品中敏感和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而现代园林艺术设计是同样具有寓意化、调动视觉来激发心理层面,并传递文化信息、沟通碰撞情感的作用,更因其艺术目的具有共同之处能够为其他门类包括园林艺术设计提供创意的思路和素材。由此可见图形设计的语言和形式在现代园林艺术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人们60%以上的信息是从视觉系统直接获取的,人类对情感的交流除了文字语言之外,那么就是图形语言符号了。图形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如果对它的研究范畴各组成部分进行解析,包括了“形”以及“形的构建规律”。具体说,包括了“原形、要素、结构、新形”四个部分。空间是以形态的方式而存在的,因而是可以按照二维变化规律为基础的。随着现代园林艺术和现代哲学等思想的发展,图形语言在园林设计中成为了必要语素,在表达情感传达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图形设计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但二维图形的点线面色的构成本质使图形成为造型基本语素,进行何种门类的现代设计都首先要解读图形的构成原理。
3 现代主义园林设计语言要素具有图形化趋向
在过去100年艺术设计思潮的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造型元素和表现从现代主义走到后现代主义,发生了很大变化[2]。西方的园林设计在现代派艺术的影响下,产生了与传统全然不同的构图方法与设计语言。图形设计对现代园林艺术的影响体现在现代主义诸流派中,无论是布雷・马克斯的曲线花床,和他用植物叶子的色彩和质地的对比来创造出美丽图案,还是巴拉甘鲜明的构成特点,无一不体现了图形的构成方式对园林要素的构成方式的影响。继现代主义园林之后,图形特征对园林艺术的影响在后现代主义园林设计上表现为平面化、符号化语言的应用。这种变化正是平面基础符号在设计艺术形式上的合理应用,这种应用肯定了现代主义景观平面化、符号化语言方法在设计及思维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性。后现代主义园林具有丰富的设计语言和丰富的意义信息,和现代主义园林有着较大的区别,其设计语言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根据价值体系、哲学基础、规划设计方法论和园林观或设计风格的不同,可把后现代主义园林划分为重构性后现代主义园林、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园林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园林。其中重构性后现代主义园林又可分为:(1)重构性后现代主义园林―― 结构主义学派后现代主义园林―― 后现代主义类型学园林;(2)重构性后现代主义园林―― 解释学派后现代主义园林―― 后现代主义现象学园林;(3)重构性后现代主义园林―― 解释学派后现代主义园林―― 后现代主义符号学园林。按照皮尔斯的符号分类法,把后现代主义园林的造型要素分为图象符号(Icon)、指示符号(Index)和象征符号(Symbol)三大类。[4]由于园林规划设计的特殊性,在皮尔斯的符号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设计风格、符号来源和功能等因素进行二级分类把图象符号分为历史性图象符号、地方文化图象符号、大众文化图象符号;象征符号划分为惯用性象征符号、表现性象征符号、叙事象征符号和色彩象征符号。而这些语言很大一部分要依赖于图形语素得以表达。
图形设计是创造新形的学科,研究图形与现代园林艺术设计的关系对将图形理论应用在园林艺术设计理论中具有积极意义,对促进园林艺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宏.图形语言的数字化解析[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6.
[2] 薛震东,杨志.现代与后现代主义设计造型元素与表现方法研究[J].装饰,2007(4):61-63.
篇7
关键词:园趣;名人与园林;意境;园林史
1 园史偶谈
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起,到19世纪未止,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园林不断地自我完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园林体系,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影响亚洲,远播欧洲,被称作“世界造园之母”。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囿,早期以生产实用为目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以高台为布景中心,增强了游览观赏的功能;秦汉时期皇家园林,以模拟自然建园,创造了“一池三山”的造景手法,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经典模式;之后随着园林的平民化,产生了私家园林,人们意识形态的自由发展和逐渐成熟,园林也逐渐完善和成熟,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园林形式。隋唐之后,园林与书画、诗文的关系更加密切,艺术准则越加趋于一致。唐代私家园林较之魏晋南北朝更兴盛,普及更广,艺术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精神是与古代文化密切相关的,既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态,又凝聚了文学艺术美的精华,蕴含着典型的、具有民族特征的山水文化和山水精神,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精神的形成源于崇拜自然思想、君子比德思想和神仙思想三个最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因素。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意境美,独特的艺术风格成就了其世界美誉。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把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其鲜明的东方特色,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景由文盛、文由景显、文景齐名。
2 名人与园
园林似乎总是与名人结下不解之缘,每一座园林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动听的故事,从而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长廊,也因为有了生动的故事才使得人们百游不厌。中国园林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据文献记载,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有造园活动。历代许多文人墨客、诗词名家都寄情于山水、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而一些文人士大夫不满足于一时游山玩水,到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便应运而生。造园者融自己的思想文化内涵于园林之中,并追求自然情趣,由简单模仿,升华为艺术之美。《园趣》一书中介绍了王羲之的兰亭,曲水流觞,名士雅集,诗酒唱和,使原来已有山水林竹之胜的兰亭更加出名;陶渊明与林园,他提出的园林艺术思想是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对后世影响深远;王维的辋川别业,是他用画意和诗意造的,寓诗情于园景中,园林意境成为特色;杜甫的草堂是他在风景优美、幽静的浣花溪畔苦心经营的安身之处,陶情田园,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被后人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陆游与沈园亦有一段千古爱情悲唱,沈园由此而久负盛名,八百多年沧桑,园林不废,至今令人情系神往。名人通过造园而寄托自己的情怀,使自己的思想情感亦或是诗情画意得以抒发,园林艺术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发展。
3 园林与意境
所谓意境,是通过园林形象所反映的情景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创造依附于景物的创造,而景物的创造又直接反映造园者人生的经历、世界观、人生观等的思想感情。我国古典园林留给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园林空间本身,更是伴随园林的意境所包含的造园者的文化层次、思想情感及园林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值得后人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园林的已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表现:①广泛运用文学修辞手法;②借助文学诗词等多种形象语言,使园景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③运用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刻、建筑等,触类旁通,熔铸一体使园林意境深达。园林造景并不能直接创造意境,但能运用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积淀,充分发挥园林造景的特点,创造出促使游赏者产生多种优美意境的环境条件。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使它不但在历史上已被外国所借鉴或吸取,直到现在,它仍然还保持着极大的魅力。遗憾的是,近代以来种种的历史原因致使中国造园艺术这一优秀遗产末得到很好的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在中华振兴的今日,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造园学遗产,以利于我国现代化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在学科的深度上把它介绍到国际学术界,以利新的历史时期中更为广泛的国际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黄谦,李永进,霍宇红,靳乐山. 浅析中国私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21)
篇8
【关键字】:苏州园林艺术;室内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162-01
当代的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室内设计是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创造一种理想的格调和舒适的环境氛围。当代的室内设计也越来越多的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代表,传承了我国上千年的造园手法和文化内涵,将苏州园林的艺术文化精髓运用到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于室内设计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
1.苏州园林与室内设计的实质关联
传统文化是苏州园林建造的内在本质,而艺术则是园林建造的外在表现。苏州园林的建造形式,表现出的是一种物化形态,而园中的传统建筑设施,表现出社会人群的精神面貌。其中精神阶层的表现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尤为重要,而苏州园林的建造形式是当代人们对于苏州园林的基本理解。
室内设计是传达文化思想的一种介质,通过创造出的空间意境将其文化内涵传达给人们。传统文化是当代室内设计创造性构思的重要源泉,室内设计意境的创作构思、创作主题和创作意图是对室内设计精神功能的高度概括,除了蕴含一定的感性形式,还能够引起人们的深邃的联想和思索,进而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思想启迪的一种美学艺术,在设计时作者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是通过设计的室内环境和其陈设的设置来表达的,而文化又是从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筛选和积淀下来的产物。
苏州园林中的造景艺术对当代的室内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室内环境具有一种意境美,通过这种创造设计体现出的意境美能够促进文化审美品位的提升。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设计者利用不同的物质载体传递出其蕴含的文化信息,之后在将其与艺术手法进行完美的结合,从中透露出人类创造的智慧和高品质的文化含量,人们通过这些文化智慧的感知来滋润人们的心灵,从这种感知中增添人们的审美情趣。而苏州园林艺术与当代的室内设计有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把当代的室内设计和苏州园林艺术进行巧妙的整合,才能称得上是创作性的室内设计,才会收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推广。
2.苏州园林艺术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2.1苏州园林空间布局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人们在对院落的空间进行处理时,通常把其处理方式分为开敞和封闭两种形式。而苏州园林的空间处理方式通常采用院落中的开敞方式。园林的空间布局从其功能的角度来看,实质上是对院落空间处理的延续和扩大。苏州园林在园中景物在建造时多是对自然环境的模仿,在布局形式上表现出灵活、自由的特性。在建造时通过人工来对园林的山石和植草进行合理的布置来体现出自然的意境。之后利用建筑设施(洞门、漏窗、屏风等)来点缀园林中的空间,以达到变化无穷和移步换景的效果。而园林中的山石和植草之间的配置上由采用相互交错的手法,使它们互为呼应,这样的布局首先避免了空间造景的拥挤现象。其次,使院落内外的景物相互映衬,增加园景的效果。
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可以借用诅咒园林空间布局中的自由布局格式,这样的自由布局格式特别适用有一些公关空间和流动空间,自由布局的格式在空间上没有固定的边缘局限,并且能够实现空间交错穿插流通的设置,同时还具有含混不定与模棱两可的特征。这样的空间结余“内”与“外”,“围”与“透“,”有“与”无“之间,还存在于各种基本空间几何形体的穿插交错之间,这样的空间也可以称之为流动空间,能够更高的反映出那种较大空间锁追求的耐人寻味的环境意境,在划分空间布局时较为灵活,还能够体现出一种空间流动的动感。
2.2苏州园林借景造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的借景造景艺术是将园林外的景物组织到园林中所能观看到的画面中,使之与园林内的景物浑然一体,进而使园林中的有限空间得以突破,使园林内的造景层次得以丰富。借景是在园林布局中占据特殊地位的一种艺术,它除了能够增加园林的造景深度,同时还使园林周围的有利因素得以充分的利用既是将美好的景物将之吸引到园林中,而对于那些相对庸俗的景物进行隐蔽,这样便将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表达到极致。苏州园林的借景艺术若从它的空间布局上来看,其布局采用了借资的方式,来实现园林景外有景的建造效果。通过对景物借资进行合理的布局,能够给空间增加多样景色进而表现出错综变化的效果。
在当代的室内设计当中,设计空间是多种多样,进行设计时要改变传统的空间布局,依据现有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原有建筑之间形成新的功能关系。而苏州园林中的借景手法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是长常常被拿来借鉴的一种手法,在原有的空间内,结合建筑本身的特点,利用当代的玻璃材质,将室外的景色映借到室内,达到内外兼顾的效果,同时增添了室内视觉环境层次感,从而营造出一种清净典雅的室内环境。
2.3苏州园林的居室家具陈设与当代室内环境设的融合
室内设计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包含了室内的地面、墙面、家具等陈设,其中家具是室内环境陈设中的主体。家具在室内环境中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室内设计时根据人的各种活动需求二进行的一种设计,其中在人们的活动中使用最多的是家具,而家具是最能体现室内风味和艺术效果的一种陈设。苏州园林中的家具具有朴实无华、简单合度的特性,体现出“雅“的韵味。此外,家具又是室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具的设计要依据室内设计的整体要求进行设计,不同的室内设计需要不同的家具造型来烘托室内环境。在苏州园林中的室内空间爱你通过对建筑物的构建、墙面的设置和家具等城市的装饰,展现给人们一个较为完美和谐的室内环境。而在当代的室内环境设计中将传统的苏州园林中的室内和谐的设计艺术和当代的灯光、绿化等内容进行协调统一的组合,以实现当代室内设计环境的真正完美和谐。
3.结语
随着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人们的审美需求也随之提高,在当代的室内设计中充分的挖掘传统的艺术形式,深刻认识苏州园林艺术的魅力所在。在进行当代的室内设计时较好的融合苏州园林艺术,把握住传统中丰富、含蓄、简洁的设计环境意境,在结合当代的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创设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冯亚星.苏州园林造景手法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4).
篇9
观看了《苏园六记》之后觉得,苏园对于我们来说可谓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廊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说明园林的曲径通幽的特点。对于我们这些学习艺术的同学来说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让我们可以去学习的地方。所以回去以后我又把《苏园六记》又都看了一遍。
苏园给我们的奇妙的感觉有很多地方,但是我最喜欢的是那一扇扇雕刻的花窗。园林有这样一种说法,一步一景你只要走一步都会有不同的景色映入你的眼帘,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然而想要创造出这样的效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然而开好窗是最关键的地方。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道幽深的长廊,而真正的园林艺术就是长廊里的漏窗,他虽然精小但可以窥见传统文化百亩方糖的全貌。
长廊曲径通幽的东方审美,园林意境的术语定义等理论话语,使丰富多彩的具体画面有所附丽,既融成观赏的整体,又推进思考的深度。唯其如此,就后者说,便无须忌惮细节的繁琐,决不舍弃各种可以显示苏园特点的细小材料,并安排它们在恰到好处的场合出现。比如《深院幽庭》中对花街铺地,碑刻补墙,波形水廊,红木家具的介绍,《蕉窗听雨》中对荷花品种的介绍,对芭蕉形象的描述,对漏窗功能的分析以及摄影家对园内光影变化的精微体察。
对于园林来说,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堆山叠石不仅仅是一项体力劳动而且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创造。太湖石构建了苏园的骨架,这不是一般的骨架那是精巧的工匠精心挑选和再创造的艺术作品,园林的水是流动的地下水让水一直保持这这种干净保持这园林的特有艺术。园林无水不活苏州造园林得力与它的天时地利,苏州就好像建造在水上的城市。苏州城有许多流过的之流,在造园时如果有上百年珍贵的古树,是古老生态的象征,是历史园林的标志,也是审美鉴赏的对象。在造园之初,若是已有古树在先,那么,造园家总是给它腾出相应的空间,使之成为园林一景。历史上的造园家,不但给后人留下了一棵棵古树,也留下了“雕梁易构,古树难成”的训条,所以现在才保留下更多的古树让我们欣赏。
篇10
关键词:园林建设;项目管理;特点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city scale, quantity and the landscape is changing rapidly,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 prosperous scene of garden construction period,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benefit of garden construction.
Key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
1、园林建设的概括
园林是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质量已成为评价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当前,建立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和谐社会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园林建设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园林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园林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2、园林建设的特点
众所周知,园林建设是一定工程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合体,是地形地物、石木花草、建筑小品、道路铺装等造园要素在特定地域内的艺术体现。因此,园林建设与其他工程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
1)园林建设的艺术性
园林工程是一种综合景观工程,它虽然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建设,而是一项艺术建设,涉及到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等多门艺术。
2)园林建设的综合性
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进行园林产品的创作时,所要求的技术无疑是复杂的。随着园林工程日趋大型化,协同作业、多方配合的特点日益突出,同时,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广泛应用,园林各要素的施工更注重技术的综合性。
3)园林建设的综合性
“安全第一,景观第二”是园林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景石假山、水景驳岸、供电防火、设备安装、大树移植、建筑结构、索道滑道等均需格外注意。
正是因为园林建设具有上述几个特点,所以对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可保证园林建设的有序开展。
3、工程项目管理对园林建设的指导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实力的壮大,人们对园林艺术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而
园林艺术品的生产是靠园林工程建设完成的。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完成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活动,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对园林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园林工程建设计划、设计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
我们都知道,任何理想的园林工程项目计划,再先进科学的园林工程设计,其目标成果都必须通过现代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的科学实施,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2)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园林工程施工建设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的实践基础
哲学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园林工程建设的理论只能来自于工程建设实施的实践过程之中,而园林工程施工的管理过程,就是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施工水平的过程。它是不断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施工理论、技术的基础。
3)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提高园林艺术水平和创造园林艺术精品的主要途径
园林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园林工程管理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只有把历代园林艺匠精湛的施工技术和巧妙的手工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并对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园林艺术精品。
4)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锻炼、培养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施工队伍的基础
无论是对理论人才的培养,还是对施工队伍的培养,都离不开园林工程建设施工的实践锻炼这一基础活动。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培养出作风过硬、技艺精湛的园林工程施工人才和能够达到走出国门要求的施工队伍。也只有力争走出国门,通过国外园林工程施工的实践,才能锻炼和培养出符合各国园林要求的园林工程建设施工队伍。而要培养出这样的建设施工队伍,离不开项目管理活动,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接触不断的管理实践,建设人员才会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园林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总之,工程项目管理不仅对园林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并且它还是锻炼、培养现代园林工程建设施工队伍的重要渠道,必须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此促进园林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赵敏媛.浅谈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成本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7)
[2] 曹绪峰,孙丽娟.浅析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过程[J]. 科技信息. 2009(04)
[3] 吴柳林.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8)
[4] 梅永章.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原则及方法[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1)
[5] 许隽,杨东超,李姝宁,陈恳. 面向企业产品开发的协同项目管理技术研究 [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4.04
[6] 邵明波.浅析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 经营管理者. 2011(14)
[7]北京园林学会团体会员——北京鑫禾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J]. 北京园林. 2007(04)
[8] 谭平宣,曹玉玲.都昌县园林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