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市场调研范文

时间:2023-12-23 16:3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行业市场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光伏行业市场调研

篇1

受损主体―光伏产业

浮出水面―光伏产品价格下降

水下冰山―产能过剩、需求下降

受政策补贴影响,国内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两年来的首次下跌,跌幅甚至超过30%。且在产业链传导的效应之下,致使组件年初遇冷后,电池、硅片和多晶硅也相继下跌。

这一切以意大利降低对太阳能的补贴价格举动吹响号角。意大利降低对太阳能的补贴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出货量。市场调研机构IMS公布的报告指出,“光伏组件出货量正遭遇两年来的首次下跌。”与此同时,国内光伏产品出现幅度不等的下跌,跌幅甚至超过30%。

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出预警,这次价格下跌不是简单的短期波动,而是一轮产业景气周期的下行,是前两年大量产能逐渐释放、需求增速下降双重作用导致的供需失衡。“硅片、电池的价格应该跌至行业平均净利润水平,将历时半年,且之前应该要经历一波产能过剩带来的超跌。”

但在中投顾问研究员萧函看来,光伏产业正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危机的时刻。“价格下跌不是暂时现象,而是行业即将面临整合的先兆。”萧函认为,“行业需求下滑,竞争激烈,未来将是光伏产业的整合期。”此外,随着国外补贴政策的收缩,中国光伏企业业绩下滑。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加大对光伏企业的监管措施。据悉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也正计划对光伏产业进行整顿,针对光伏产业产品进行质量抽查。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下游光伏组件价格下跌,上游的多晶硅也出现库存积压现象,而多晶硅价格在未来也仍将下滑。这意味着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将再度被挤压。实际上除了组件年初遇冷后,电池、硅片和多晶硅也相继价格下跌。这使得盲目投资,寻求暴利的参与者感到光景不再。甚至有人认为,今年光伏业的遭遇,甚至不啻于金融危机时期。专家估算,虽然最坏的日子过去了,但反弹还言之尚早,且不会同时止跌回升。

同时,核危机使世界各大传统能源巨头,开始寻求向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转型,BP、皇家壳牌等先后进入该领域。东兴证券的调研报告认为,在危机状况下,国内产能达GW以上、且拥有前端产业链的企业发货量相对平稳,遭遇的库存将会在第三四季度逐渐消化。

受益主体―汽车行业

浮出水面―车企将继续保持健康增长

水下冰山―国民财富增长和政策扶持

2011年6月1日,全球性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艾睿铂)报告显示,尽管近期中国的轻型车市场销售出现了放缓,但是整个市场的销售额从现在至2016年将保持高达10%~15%的年平均增长率。

这项名为《AlixPartners2011年中国汽车行业展望》的研究报告已经连续第四年由该公司。本次调查是艾睿铂联合上海美国商会和欧洲商会对40多位在中国的本土和海外汽车整车厂商与供应商的高管展开数据收集和调查完成的。

今年年初,由于“限购令”的及对汽车行业刺激政策的取消,一度令国内的汽车市场放缓。但是艾睿铂董事总经理及上海办公室负责人罗曼通过调查发现,这些车企的高管们对于市场长期增长仍然非常乐观,他们认为在2016年之前中国汽车市场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2%至15%。

报告特别指出,这一增长预期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家庭财富的增长。目前,中国家庭年收入超过6万元人民币的城市家庭中,72%拥有一辆汽车,但是这个收入层的家庭只占所有城市家庭总数的20%。因此增长潜力非常大,预计未来五年收入超过这个门槛的家庭数量将翻一番。

同时,业内专家们预计由于受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的刺激,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将在中国市场实现高度渗透,预测到2016年之前,其在整个汽车市场的平均占有率将达13%。

篇2

一、主要国际泵业品牌例举

1.瑞典ITT飞力;

2.美国Flow serve;

3.丹麦格兰富;

4.德国KSB;

5.美国汉胜工业设备公司;

6.日本日机装株式会社;

7.意大利贝洛尼公司。

二、国内市场及企业调查现状

(一)国内泵业竞争状况

在国内泵业市场上,目前有各类从业企业6000多家,但离散度相当之高,市场尚处于自由竞争的分散状态。行业内各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几个优势企业集中。总体上可分为传统国企、新兴民企、外资(合资)企业以及业内中小企业等四个阵营。

1.传统国企逐渐没落。一方面,其传统产品和通用泵类产品的产量下降非常严重,许多已下降到不足原有生产量的1/4;另一方面,近年来形成的高技术泵类和特殊泵类产品,也因订货不足而导致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对传统国有企业来说,只有尽快转变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才能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2.新兴民企日益成为市场中坚。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崭新阶段,江浙一带的许多民营企业凭借其科学灵活的经营机制、健全完善的销售网络异军突起,生产经营上具备规模优势,销售网络覆盖全国,逐渐向集团化迈进或已经集团化改制成功,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民营企业的数量已远远大于国有企业的数量,民营企业的产值也远大于国有企业的产值。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外资(合资)企业迅速跟进。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的入世,国际上各行业中,众多跨国企业正在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在泵行业,许多世界泵业的巨人们已经在中国布局设点。德国KSB公司、丹麦格兰富集团、ITT飞力和ABS等国际品牌已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外资、合资企业的优势是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用人机制灵活,没有历史负担;目前尚只能占领一部分高尖端市场,营销网络还有待完善,对整个市场尚未形成强劲的竞争力。

4.业内众多中小企业前景微妙。由于传统的泵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行业门槛不高,衍生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这些小企业的生存多是依附一个较大的企业,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一企为泵、全民皆泵”的局面。它们普遍属于 “三无”企业,对质量和服务等无暇多顾,凭借着成本和价格优势,在乱中取利。

(二)国内泵业产值概况

如表1所示,近年来国内泵业发展迅速,2009年产品销售收入519.4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44%,实现利润总额54.31亿元,完成出口值92.14亿元。

三、部分高端泵产品用途及市场预测

(一)柱塞泵系列

柱塞泵是一种典型的容积式泵,广泛应用于液压机、工程机械、战车和船舶等领域。

国内高压柱塞泵长期依赖国外进口。近年来,分析机构预计国内工程机械将持续高增长10~15年,给高压柱塞泵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有关预测,2010年柱塞泵全国市场份额为80亿元,2015年市场容量可达150亿元。

(二)螺杆泵系列

螺杆泵具有变量输送、自吸能力强、可逆转、能输送含固体颗粒的液体等特点,在化学工业、石油勘探及采矿、造船业、陶瓷工业、能源工业、污水处理、造纸业、医药、食品、化妆工业以及农林渔牧业均有广泛用途。产品主要分布在克拉玛依、大庆、长庆、辽河、中原等各大油田、燕山、齐鲁、仪征等各大化纤企业、各类矿山及电厂。

2010年单螺杆泵市场全国销售额为10亿元,双螺杆泵销售额为30亿元。按10%左右的需求增长,未来5~10年市场容量达100~150亿元。

(三)光伏水泵

光伏水泵即太阳能水泵,是一种集经济型、可靠性和环保效益为一体的绿色能源高技术光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广泛用于农田灌溉、洁净人畜饮水、发展庭院经济、美化园区、构造彩色喷泉、为养鱼池增氧、海滨盐场供排水等。

光伏水泵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十分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促进农业现代化目标,国际市场也较为广阔,在亚非拉及中东等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推广使用。预计未来5~8年国内市场80亿元,国际市场100亿元。

(四)离心泵

离心泵可以作为清水泵、杂质泵、耐腐蚀泵等,在液体输送、冷却系统、工业清洗系统、水产养殖、施肥系统、计量系统、工业设备等领域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由于离心泵的应用领域广阔,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低端离心泵亟需升级换代,市场挖潜大,预计仅化工行业的离心泵使用量超过6万台套。

(五)化纤泵

化纤泵是一种为化纤纺丝设备配套使用的高精度齿轮泵,广泛应用于熔融纺、干纺、湿纺、直接纺、间接纺等。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和消费国,纺织业的稳定持续发展,给各类纺织配套机械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未来10年国内市场60亿元。

五、高端泵业的市场调研结论

根据《中国泵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2007年版),全国未来5~10年的泵业市场总量高于1500亿元,并且今后以20%的速度递增,随着高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数量将有突破性增长,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长期以来,高端泵产品处于市场供不应求状态,仅靠进口成本较大,而且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国内市场需求。

我国长期以来高端泵产品进口主要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占国内生产总量的70%以上,而且,进口产品的价格昂贵,受国际形势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较大,不稳定因素较多,因此,我国急需发展自主研发、有核心技术的高端泵产品产业,以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篇3

例如,河北省以传统钢铁、石化、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基础,经济发展的粗放度较高,在全国就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河北省出口居于全国第十位,出口比重仅占1.5%左右,而遭受的出口贸易摩擦的案件数量却较高。因此,深入分析河北省出口贸易摩擦的特点及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发展河北对外贸易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北省出口贸易摩擦的特点

(一)出口贸易摩擦涉案数量多、比重大、增长迅速

据商务部的资料显示,从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我国应对的国外贸易救济措施的案件一共842起,涉及案件金额736亿美元,其中涉及河北省的案件数量共计254起,占31.28%。2012年国外共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保障措施、特保调查77起,案件涉及河北省的数量为42起,即54.55%的国外贸易救济案件与河北省的出口贸易有关。从总体上来说,十年来河北省出口贸易摩擦的案件数量、企业数量、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及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多(见表1)。

从涉案的情况来看, 2006年开始无论是涉案数量还是涉案企业,以及涉及到的国家、地区和金额,均呈现波动式增长增加的现象。2006年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对河北省出口产品实施贸易摩擦共有35起,同比增长288.89%,涉案企业为101家,同比增长90.57%;2008年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对河北省实施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案件共40起,涉案企业33家;2011年虽然与上年持平,涉案企业465家,同比增长75.47%,但涉案金额则高达4.6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倍,其涉案企业数量和涉案金额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2012年是河北省遭遇贸易救济案件最多的一年,达到了42起,比2011年又增长了50%。

而且,2012年超千万美元的较大案件多达8起,占当年全部案件涉案总金额的96.84%;而2013年上半年,国外对华涉及河北省的贸易救济案件呈现新的特点,涉案金额同比大幅下降45.25%。

(二)反倾销仍是出口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2002-2013年河北省遭遇到的国外贸易救济案件中,贸易救济形式多样,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双、保障措施等,但反倾销依然是主要贸易摩擦形式,而且这种态势还会继续保持,但双反案件和反补贴案件有上升趋势(见表2)。如2012年的42起贸易摩擦案件中,反倾销调查21起,占50%;反补贴案件6起,占14.29%;“双反”调查3起,占7.14%;保障措施调查3起,占7.14%;特别保障措施调查1起;反规避调查8起,占19.05%。

2002-2013年河北出口的290起贸易摩擦案件中,反倾销案件186起,占64.14%。从各年的数据来看,除了2009年反倾销占当年的贸易摩擦案件的47.22%外,其余各年反倾销案占当年贸易摩擦案件的50%以上。双反案自2006年开始出现,共有43起,占14.83%,其中2009年有10起,占当年的27.78%,是历年来河北省出口企业遭受双反调查最多的一年。反补贴案2012年才被单独使用,共计8起案件,占2.76%。另外,还有保障措施案共计21起,占7.24%。特保措施案共同计10起,占3.45%。其它案件共计22起,占7.59%。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反倾销案实施后国外很多国家又针对出口产品采取的规避措施提起了反规避调查,2012年反规避案件增加到8起,其中欧盟占了5起,美国、墨西哥、土耳其各1起,比2001年至2011年入世后11年的总和还多1起。

(三)涉案行业不断增加,钢铁、新能源行业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点

自2001年至今,河北省先后有白水泥、草甘膦、纯碱、铸铁产品、冷冻草莓、陶瓷、紧固件、机涂层钢板、镀锌板和镀铝板、棉及棉混纺织品、苯胺类产品、晶体硅光伏电池等多个产品和行业遭遇反倾销等调查,涉及钢铁、化工、医药、能源、轻工等诸多行业,涉案产品相对集中,其中钢铁行业和新能源则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如2010年的28起案件中,涉及钢铁产品的案件占比36%,轻纺产品占比29%,化工产品占比21%,此三类产品合计占案件总数的86%,其他案件占比不到14%。2011年,钢铁及钢铁产品案件与上年持平,但涉案企业同比增长41.98%,涉案金额更是急剧增长了2.5倍。

2012年涉及钢材及钢铁产品案件多达16起(其中钢材产品11起,钢铁制品5起),比上年增加9起,同比增长128.57%。此外,新能源产业遭受国外贸易调查成为新的重点,2011年和2012年美国与欧盟先后对我国光伏产品提起的“双反”调查,涉案企业多达31家。同时,金额占到涉案总金额的90%以上。河北省是我国光伏出口大省,拥有英利集团、晶龙集团、新奥集团等光伏巨头,其中,英利绿色能源对欧洲的出口占其出口的一半以上。出口贸易摩擦对河北省的出口贸易及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四)新兴市场成为发起贸易救济的主要国家

入世后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2008年之前,涉及河北省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国家和地区主要为美国和欧盟等发达成员。而目前除了上述国家和地区外,随着印度、加拿大、俄罗斯、土耳其、哥伦比亚、澳大利亚、阿根廷以及墨西哥等国家为保护本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利益,纷纷对中国产品进行贸易救济调查,其中有一些案件涉及到河北省的出口产品。

从现在的案件数量来看,新兴市场国家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不断增多,已经成为案件的主要发起国,如印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2010年河北省涉案的28起案件中有18起为新兴市场国家发起,占案件总数的64.29%,发达国家发案数量只占35.71%;2011年14起,占比50%;2012年有22起,占52.38%;2013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发起的案件数量为5起,占比为55.56%,同时涉案金额也占到总金额的67.11%。

(五)国外贸易救济的联动效应增强

贸易救济的联动效应是一个国家的一种产品被某个国家发动贸易救济调查,会接连有若干国家针对该国的该种产品提起贸易救济调查,或者某个国家被一个国家发动贸易救济调查,会引起其它国家针对该国提起贸易救济调查。

以光伏太阳能产品为例,近几年国外针对我国光伏产品采取的“双反”调查不断,2011年美国对我光伏太阳能电池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后,接着在2012年欧盟和印度又分别对我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和反补贴调查,2014年1月美国又对我国光伏产品提起了新一轮的“双反”调查,同时对从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河北省的光伏产业不仅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在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欧美国家连续对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对河北省的光伏产品的出口及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二、河北省出口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一)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是国外的主要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的欧债危机,导致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引起出口下降,国内失业增长,内需不足等现象,这种影响不仅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各个国家将经济复苏建立在政府的政策刺激上;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及各种利益集团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利益、缓解就业持续低迷诱发的国内社会和政治矛盾,利用贸易保护政策将矛盾焦点转移到国外,加大了贸易保护手段的实施。而作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中国产品自然会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空前打压,河北涉案的产品自然不可避免。

(二)出口产品以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为主

从河北省出口商品结构上看,出口结构比较单一,存在较多的“两高一低”产品,即高物耗、高能耗及附加值低的产品,也就是说,出口产品主要以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河北出口产品中,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但增速放缓,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近几年均处于下降状态。2011年钢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轻工等传统产业出口占64.8%,比上年提高1.6%;2012年纺织品、服装、家具、塑料制品、箱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比上年增长8.3%,占21.5%;2013年上半年出口比上年增长8.5%。机电产品2011年出口占34.9%,同比下降2.1%,2012年出口微降0.5%,2013年上半年出口同比下降6.2%;高新技术产品2011年出口占13.3%,同比下降2.5%,2012 年1~11 月同比下降18%,2013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4.3%。

(三)出口产品的高技术含量较低

河北省出口的产品包括机电产品、钢材、服装、纺织品等,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低。河北省出口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不仅是发达国家缓解部分就业压力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比较优势行业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很容易招致贸易救济调查,是反倾销的多发领域。近几年发展中国家频繁对我国发动贸易救济调查的原因,主要就是我国出口产品与当地国家的产品结构相似,导致竞争激烈而引起的。如2012年欧洲、南美、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国家)成为河北钢铁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而上述主要出口市场频频对我国钢铁出口产品启动贸易救济调查,尤其是南美的巴西,针对钢铁产品就发起了5起反倾销调查,在各国中居首,占35.7%;其次是泰国,为3 起,占21.4%;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墨西哥、土耳其和中国台湾,均为1 起,各占比7.1%。

(四)出口企业应诉不利

从总体上来说,河北省出口企业的应诉在全国各地区中居于前列,据相关统计,2002~2010年,在我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中,有36起案件涉及河北企业应诉;在我国遭遇的反补贴调查中,有1起案件涉及河北企业应诉。在河北省企业应诉的36起反倾销调查中,涉及化工的案件数最多,为10起;其次是冶金产品;再次是机械产品。但也有部分案件及部分企业在遭受国外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或“双反”调查时不应诉或应诉不利,尤其是中小企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其生产规模及出口规模较小,本身缺乏反倾销、反补贴的专业人员,缺乏应诉的能力与技巧;二是应诉成本过高,而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三是没有充分认识积极应诉的意义,有“搭便车”的思想,享受其他企业积极应诉的成果。如南非对华无框镜反倾销调查案中,涉及4家河北企业,由于企业不应诉,最终南非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对涉案产品征收40.22%的临时反倾销税。

三、化解河北省出口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

(一)加快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了进一步调整河北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河北省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应该加快建设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成长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多个产业聚集区,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尤其要支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同时,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境保护等新产业,加强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能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如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等产业的技术投入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制约。

(二)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应注重出口产品的品牌培育,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更要重视并获得各种国际认证。从发达国家当前贸易壁垒的实际来看,卫生检验检疫、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越来越严,出口企业获得相应的认证等于拿到了进入相关市场的通行证。另一方面,政府还要进一步出台鼓励出口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以调动出口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结构的产学研联合,激发各种力量参与企业的创新。还要从技术改造、国际市场开拓、通关便利、商品检验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包括建立高水平的质量评估体系,推动出口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出口

在巩固传统的美、欧、日市场的基础上,应当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利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扩大与区域内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努力开拓东盟、中东、南美等地区的市场,以减少由于市场过于集中而导致的贸易摩擦问题。为此,应该积极鼓励出口企业参加国际性商品会展,尤其是新兴市场国举办的会展;同时有关部门应该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对相关国家的市场调研,对新兴市场的基本状况,贸易政策,及当地市场的需求特点有所了解,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和成本。近几年河北对欧美的出口下降,而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则出现了增长。2011年,河北省对欧盟等十大市场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为74.2%,下降1.4%,其中,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出口占比下降3.0%,对东盟、韩国、俄罗斯联邦、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出口占比提高1.9%。2012年河北对欧盟出口下降24.1%,对东盟出口则增长34.8%,对俄罗斯出口24.9亿美元,增长18.3%。

(四)加强行(商)协会的调控管理

结合国内外经验,行(商)协会在处置国际贸易摩擦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表面看来企业是发起和应对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的主体,实际上国际贸易摩擦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往往不是不同国家(地区)的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不同国家(地区)统一产业或行业之间的博弈和竞争。这就需要依靠行业组织的力量来联合应对,行(商)协会在信息、协调、公共关系、人才技术、成本等方面具备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政府可以通过对行(商)协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提供资助或培训等其他措施,培育和扶持行(商)协会加快发展,并为行(商)协会的发育成长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篇4

――彼得・F・德鲁克

重获上市签证的隆基股份仍面对着股东关系复杂、关联交易不透明等诸多质疑。

2010年6月21日,李振国和同学李春安、钟宝申的心情和20年前迥然不同。20年前的这一天,兰州大学物理系1990届的毕业生合影留念,他们怀揣着梦想,开始了创业人生。

20年后这一天,本该是他们举杯相庆,纪念彼此成功的时刻,但他们显然已经没有了如此雅兴,因为仅仅两个月前,他们的公司申请IPO被证监会否决了。

一年后,李振国们的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基股份)再次申请IPO,这次卷土重来的隆基股份最终在7月25日获得证监会发审委通过。这次隆基股份登陆资本市场的战场也由之前的深圳中小板变为沪市主板。

一年前,证监会否决隆基股份上市申请的理由为其与无锡尚德“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以及是否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难以判断。而一年后,隆基股份再次的首发申请获批,似乎之前的风险都得到了解决,但通过记者调查发现,这种风险依旧存在,而股权变更了的隆基股份隐性风险亦开始显现。

“兰大系”隐忧

在隆基股份两次的招股说明书中,一个特殊群体在股权结构中一直占有很大比例,虽然他们的关系并不属于证监会规定必须说明的股东关系,但正因为隆基股份在招股说明书中没有这些人的特殊关系信息,而使得这个群体的真正关联性显得扑朔迷离。

这群人都是来自于兰州大学物理系的1990届毕业生,在隆基股份的87个自然人股东中,这个校友群至少有十多人。隆基股份如果上市成功,“兰大系”将成功造富。

在隆基股份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里清楚标明,隆基股份的董事长李振国持有发行人股份5265.0840 万股,占发行人股本总额的23.485967%。李振国的妻子李喜燕持有发行人股份1975.4740 万股,占发行人股本总额的8.811999%。夫妻二人持有股份占发行股本的32.297966%的股份。在本次发行完成后(暂按发行7500万股计算)将持有隆基股份24.20%的股份。

而据记者了解,2010年隆基股份实现净利润4.47亿元,较2009年的1.05亿元足足飙升了325.71%,以发行后总股本2.99亿股计算,每股摊薄收益达1.50元,如果按照市盈率30倍计算,隆基股份发行价约在45元左右。若以45元的发行价计算,李振国夫妻持股的市值超过了32.56亿元,按最新的胡润2011年中国富豪榜,李振国夫妻的这个身价已经排在陕西富豪的季军位置。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隆基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李春安与李振国是同学关系,他们同为43岁,且同于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本科物理系。

李春安因持有隆基股份5398.1400 万股而拥有股份24.079490%,在本次发行完成后(暂按发行7500万股计算)将持有隆基股份18.04%的股份,若同样按照45元的发行价计算,如上市成功,李春安仅在隆基股份的身价就达到24.27亿元之多。

同为43岁的钟宝申,亦为李振国和李春安的兰州大学同届同系同学,现在是隆基股份董事兼总经理,持有隆基股份255.5660万股,约占总股本比1.14%股, 在本次发行完成后,若同样按照45元的发行价计算,如上市成功,钟宝申仅在隆基股份的身价就达到约1.15亿元之多。

自然人股东排名第14位的高斌持有隆基股份114.0240万股,约占0.508627%,按以上计算方法,身价也将为5000万元以上。另外,陈红、申加兵、张长江都持有15万股,按以上计算方法,也将有600万元以上的身价。高斌、陈红、申加兵、张长江、李振国、李春安和钟宝申同样是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

而原股东之一李文学也是李振国的同学,李文学和另外一个股东张珍霞为夫妻关系,张珍霞是公司的财务经理,现在持有680.6620万股,按以上计算方法,在隆基股份上市后,她的身价也将在3亿元以上。

这些校友因持有隆基股份的股份,在上市后身价至少达数百万元、千万元甚至亿元以上,如果隆基股份顺利上市,这里将成为兰州大学校友的财富盛筵。

据有关资料,隆基股份三名独立董事中,独立董事张苗和黄克孟的名字也出现在兰州大学1990届校友名单中。

关于隆基股份的公司名称,有三个说法,一是这个名字来源于第一大股东李春安1993年率领5位兰州大学校友创建的名为隆基的公司有关;还有一种说法是兰州大学历史上有一位校长叫江隆基,作为兰州大学校友创办的公司叫此体现校友精神;另一个说法是,西安是唐玄宗李隆基创开元盛世之地,故取此名,意味蒸蒸日上之意。

而据资料显示,隆基股份的兰州大学印记由来已久,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李葛卫也是兰州大学校友。

2000年2月,隆基股份前身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 万元,其中李振国持股40%,李葛卫持股40% ,另一位徐志松持股20% ,法定代表人为李葛卫。两年后,李葛卫将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给李振国和其他股东,完全退出隆基股份。就在李葛卫退出不到半年,李振国的妻子李喜燕注资,公司一度变成李振国夫妻的完全控股公司,变成了彻底的“夫妻店 ”。直到李振国的同届校友李春安加入,这时,公司注册资本已经变成了2000万元。后来,李振国的同届校友钟宝申、高斌等逐渐加入,公司的名称也于2007年12月改为西安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这时,注册资本也改为2500万元。

此时,隆基股份把公司上市列入议事日程,“兰大系”的财富盛筵步入轨迹。

因为李振国夫妻处于相对控股地位,是隆基股份的实际控制人,虽然在招股说明书里明确标注了“不能排除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股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其他直接或间接方式对本公司的经营决策、财务决策、重要人事任免等进行控制,侵害本公司或公众投资者利益的风险”,而且特别强调是“相对控股地位”。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考虑到一些股东和李振国之间特殊的校友甚至同学关系,这种关系所产生的风险值得重视。

质疑法人股

质疑法人股投资者对于隆基股份法人股的质疑从第一个入股的浙江五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浙江五都)开始。2008年4月8日,隆基股份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股东邵东亚将其持有隆基有限(隆基股份前身)3.55555%的股权计88.8888万元,以2400万元转让给浙江五都,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每1元注册资本对应的转让价为27元。申报稿显示,浙江五都于2008年4月3日成立,成立后5天即入股隆基有限。

仅仅成立5天的法人股公司,其公司实力和可靠性有保障吗?

另一个遭到投资者质疑的法人股是国信弘盛。2009年2 月5日,国信弘盛出资5260万元入股隆基股份,其中100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占增资后总注册资本的4748338%)、426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增资价格为每股5.26元。国信弘盛是2008年8月份才成立的国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为股权投资。其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胡华勇,现为国信证券董秘、投行事业部负责人。

值得注意的是,国信弘盛为隆基股份两次IPO的保荐人兼主承销商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直投子公司。国信弘盛入股时,隆基股份应该已经进入了上市辅导期。

若按照估算的发行价45元测算,国信弘盛持股市值也将分别高达4.5亿元,盈利幅度高达7.56倍,利润惊人。“保荐+直投”已经成为券商行业一个新获利模式。

然而,在众多投资者看来,同时作为股东和保荐人,券商的公正性就很难保证。国信弘盛和其他券商的直投子公司一样,并不是典型的PE,它从事的是Pre-IPO后期的直投项目,特别是创业板推出之后,这些直司的退出渠道大为扩展,在获取高利润的同时,风险大为降低。

隆基股份的四大法人股股东名单中,关系最密切的无锡尚德出现了,光伏富豪施正荣的身影显现其中。

2008年5月6日,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131.025万元,占变更后公司注册资本的4.98%,由无锡尚德以现金5136.181万元认缴,其中131.025万元计入注册资本,5005.1568 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每1元注册资本对应的转让价为39元。无锡尚德由此获得隆基股份996万股,每股成本约为5.16元。

仅两个月后的2008年7月5日,隆基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名称改为“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上市的第一步。然而,正是法人股无锡尚德的加入,使中国证监会认为隆基股份因“主要关联交易方无锡尚德及其关联方因和客户签订保密协议原因,无法披露其向第三方采购的价格”(即关联交易风险)而否决了隆基股份的第一次上市申请。

上述被投资者质疑的法人股东都是在隆基股份第一次IPO申请时就在册的,而在隆基股份第二次IPO申请时,火线投资者上海复星化工医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复星)的加入也同样让投资者质疑。

2010年9月,上海复星突击入股隆基股份,出资1.38亿元认购1200万股,每股价格为11.5元,且持股比例超过以前的法人股东国信弘盛和无锡尚德,一举成为隆基股份第五大股东。

若按照估算的发行价45元测算,上海复星持股市值将高达5.4亿元,盈利幅度高达2.91倍,上海复星在入股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投资回报就逼近三倍,不失为暴富传奇。

而上海复星的庞大投资项目体系让投资者对于“去复星”后的隆基股份走向产生不信任。

质疑的焦点是上海复星纯粹的投资者身份,有消息人士指出,隆基股份之所以在第二次IPO时选择在上交所与上海复星的突然加入不无关系,如此看来,上海复星进入隆基股份的目的不言而喻,这也是投资者对“去复星”后隆基股份的市场走向担心的主要因素。

隐藏的关联交易

2010年3月隆基股份申请IPO被否时,证监会理由中所说的关联交易主要发生在隆基股份与无锡尚德、洛阳尚德、华晶公司、宁夏晶隆之间。无锡尚德和洛阳尚德的实际控制人都是施正荣。无锡尚德于2008年5月成为隆基股份的股东,施正荣也成为隆基股份的董事;华晶公司、宁夏晶隆是隆基股份的联营公司。

当时,无锡尚德持有隆基股份4.73%的股权,也是隆基股份的第一大客户。2007~2009年隆基股份对无锡尚德及其关联方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8%、35.83%、67.61%,这种对大客户过于依赖营业收入结构成为日后IPO受阻的掣肘。

隆基股份为了在关联交易方面做到符合证监会的要求,在新的招股说明书四个方面做了说明:在向关联方销售货物方面,隆基股份 2008年度至2009年度向关联方销售货物的金额分别为26857.93万元、45765.44万元,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3.55%、 59.83%,上述关联方包括无锡尚德及其关联方(包括洛阳尚德和上海尚德)、华晶公司。2010年度,隆基股份向无锡尚德及其关联方、华晶公司销售货物的金额为28363.6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17%,较2009年度已大幅下降。

在向关联方采购货物方面,隆基股份 2008年度至2009年度向关联方采购货物的金额分别为2943.41万元、8383.84万元。2010年度,向关联方采购货物的金额为178.20万元,较2009年度已大幅下降。

在接受关联方提供的劳务方面,隆基股份2008年度至2009年度接受关联方提供的劳务(全部为委托华晶公司加工单晶硅片)金额分别为4036.36万元、476.77 万元。2010年度,隆基股份未接受关联方提供的劳务。

2010年隆基股份的关联方交易大幅下降并非引入新的客户,而是在2010年9月20日,隆基股份将持有的华晶公司25%的股权全部转让,转让后华晶公司已不属于隆基股份的联营企业,所以和华晶公司的交易自然不算在关联交易之内。

在向关联方提供的劳务方面:隆基股份 2008年度至2009年度向关联方提供的劳务(全部为受无锡尚德及其关联方委托加工单晶硅片)金额分别为0万元、6979.77万元。2010年度,隆基股份受无锡尚德及其关联方委托加工单晶硅片金额为19079.15万元,较2009年度增加173.35%。

从2010年4月23日隆基股份第一次IPO被否,到2010年6月20 日施正荣辞去隆基股份董事职务,时间还不到两个月,目的就是为第二次上会扫清关联交易风险的障碍;再到2010年9月20日隆基股份将持有的华晶公司25%的股权全部转让,转让后华晶公司已不属于隆基股份联营企业,不构成关联方;到此时,已经为过会上市做好了充分准备。

虽然施正荣已不再担任隆基股份董事职务,但根据关联交易相关制度规定,施正荣离任后的12个月内,隆基股份与无锡尚德及其关联方的业务交易仍将纳入关联方交易范围予以披露。

现在,隆基股份已经安然过会,上市交易在即,然而,隆基股份的这种客户和供应商相对集中以及关联交易的风险仍然存在。

避不开的市场风险

时隔一年零四个月,隆基股份第二次IPO,在发行规模、募资额和投资项目方面均进行了变更。发行规模由7050万股上调至7500万股,计划募资额由10.87亿元上调至13.70亿元,募投项目则由第一次的“年产2000吨单晶硅片建设项”和“对宁夏隆基增资用于1800顿单晶硅扩产项目”变更为“对银川隆基进行增资,用于年产500MW单晶硅棒/片建设项”。

2010年,受益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光伏补贴政策和电池组件价格的下降,2010年光伏市场得到空前发展,全年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7GW,同比增长了133%。

隆基股份2010年业绩也取得了爆发式增长,2011年隆基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2010年隆基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7.65亿元和16.52亿元,净利润也从2009年的1亿元上扬到了2010年的4.46亿元。公司仅去年净利润,就同比提升了300%以上,净利润率高达26.9%。

但是,今年上半年以来,海外光伏需求大幅锐减,使我国主要依靠出口的光伏产业遭受严重打击。一位光伏行业研究人员认为,包括富士康等一大批资本雄厚的企业投资光伏,持续不断流向光伏产业,市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光伏组件的价格也持续下滑。

据国际光伏研究机构Solarbuzz最新报告显示,组件的出厂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下降33%,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还会继续下降18%。造成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太阳能光伏的实际装机容量远低于预期,出现产能过剩。Solarbuzz还透露,明年光伏终端市场需求增长率可能还不到产能涨幅的一半,因此光伏市场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因此,Solarbuzz预计在不远的未来,太阳能光伏市场将出现财务萧条期,众多公司将面临倒闭或被收购的风险。

知名机构iSuppli市场调研公司也认为,资本密集型的扩张将遭遇不断萎缩的终端市场和不断下跌的收益额。

篇5

1工业设计根源定义

工业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发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它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并将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视化,重新解构问题,并将其作为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网络的机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工业设计是通过其输出物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伦理方面问题的回应,旨在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2工业设计的现实作用

现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市场调节与市场竞争,工业设计则是面向人及市场的流创新和源创新两面创新技术模式的外延。它一方面通过对批量工业产品进行内外的综合分析,多角度整体规划,进行改良流创新;另一方面也在运用最新数字化、信息化、物联化等互联网+的交叉理念及颠覆性创新手段,进行着开放式的多元源创新。通过流创新及源创新两种模式的延伸,设计出更加符合人类所需的产品,使产品趋于更符合实用、更科学、更人性。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工业设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工业设计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科技被视作是第一次竞争,而产品的工业设计则是第二次竞争。目前的趋势是两次竞争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很多国际上的大企业在市场长远战略下将工艺技术和工业设计并行开发,在推出机器产品的时候,已经在应用形式和产品造型上成为市场成熟的产品了。

2.2工业设计是联结技术与市场的有机桥梁

一般情况下,新技术、新材料、新发明,在通过承载物化的最终产品体现之前,对人类来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而通过设计工程的介入及转化,及技术工程的物化,最终才能够以人们所喜爱的形式出现在终端用户面前。所以说,工业设计是将人工合成类的科学发明转化为经济成果的媒介和纽带。2.3工业设计创造超预期的高附加值在“产品经济”时代,制造商仅仅负责保质保量生产产品,推销产品;而在“商品经济”时代,由于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定制服务理念的增强,要求工业设计充分市场调研,运用定制适销的理念,从技术及设计上创造额外的高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企业投入工业设计的资金比值往往远低于工艺技术的资金投入比值,但取得收益数据却是惊人的。有数据显示:企业每投入1元钱于工业设计,企业最终获得大于1000元的综合收益。

2.4工业设计是降低综合成本的最佳方式

节约能源及环境友好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因化石煤炭及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代表新型能源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利发电、沼气发电等新型能源电力将是终极使用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的产品在生产制造之前,需通过精益规划、构思、精心推敲计算,从材料消耗、零部件使用、模具费用投入、绿色循环、全生命系统周期等各环节的严格控制,削减最大成本,以利于子孙后代的长久持续发展和生存。

3工业设计的方法

工业设计方法从西方发达国家演绎过来,从最初的机器中心设计方法,到自动化和技术决定设计方法,再到后来的劳动学与人工程学设计方法,最后到时下最兴起的以人为中心的适用性设计方法,无不越来越重视使用者的舒适、简便;工业产品门类众多,产品复杂程度各异,每个设计方法都是一种创造过程,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产品交互界面与许多要素有关,因而设计不仅局限于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满足功能层面,还要考虑产品的使用操作问题,满足人性层面。以此为观点来考虑,必须明确设计要求,将设计变量相关问题变换,并适当协调,最终设计出外观简洁、使用方便的产品。工业设计方法从美学原则上讲,运用统一与变化、平衡与对称、对比与调和、尺度与比例、节奏与韵律等设计原则,将产品功能、结构(尺寸)、色彩、形态、操作宜人、兼容扩展、品牌标识、材料、节能环保、装饰等进行变化组合,实现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工业设计方法运用系统论观点,把产品放在“人——产品——环境——社会”的整体系统中,分析与产品易用性相关的因素,从而把握产品易用性的构成因素。产品有其使用环境(包括区域、特定环境、温度、湿度、动态、静态、精度等),用户有其社会背景(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等),人和产品之间在交流信息时,产品自我说明功能、状态和使用方式,用户根据需要产生使用动机,制定操作计划,向产品输入控制信息。从“人——产品——环境——社会”系统可知,用户和产品之间的交流方式和匹配方式会影响产品的易用性,因此产品易用性的有效性、效率及满意度等促使人——产品——环境——设备进行交流和匹配。当前,电子信息及相关服务产业正处于全球的高速发展阶段,为我国电子专用设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基础。我国经过近3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半导体分立器件、太阳能光伏电池、锂电磁性材料、印制PCB电路板、集成电路IC封装等产业方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研发及生产国。我国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及触摸屏、LED/OLED照明、新型电子元件、汽车电子、穿戴电子、指纹识别电子、物联网电子等高新产业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关的电子专用设备领域也得到了及时配套的持续发展。在电子专用设备制造领域,除设备技术参数、运行精度、控制优化的提升之外,也已充分认识到:工业设计的广泛运用可从人机交互界面、人性化操作、情感操控等方面提供设备的附加值;而运用工业设计手段来改良及健壮优化设备,可解决外观粗糙,人机不合理、人性化不足等问题现状,从而提高电子专用设备整体竞争力,使电子专用设备更加人性化,易用化。针对我单位存在问题,采取了以下工业设计手段进行了提升:(1)针对单位名称及LOGO、标示标牌、标准色等进行了重新认知,进行设计定位;涉及的CI(CorporateIdentity,企业识别)标识中,譬如单位的科研生产、宣传策划、营销服务、加工制造等等进行了统一规划、标准实施,进而提升单位的整体形象及识别力。(2)针对设备产品中,涉及行业及专业比较多的问题:如微组装及LTCC设备、半导体及光伏清洗设备、液晶平板显示器制造设备、真空设备与表面处理设备、仓储物流设备、薄膜电容制造设备等专业设备产品,在进行充分调研了行业特性及发展趋势基础下,在各专业设备方向内侧重选择了市场前景好,且已批量销售的机器类型,运用工业设计,逐款逐点进行了设计改进及健壮优化,从而提升行业内优势设备的竞争力地位,实现经济利润的迭代增长。

4结语

一方面工业设计可以有效提升电子专用设备的品质和档次,帮助企业赢得用户喜欢和信赖;另一方面,运用工业设计在电子专用设备中有两点意义:(1)利用工业设计中的美学方法提升电子专用设备的美学质量;(2)利用工业设计中的人因工程学方法提升电子专用设备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作者:程丕俊 宋克辉 井文丽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靳建鼎.电子专用设备的人性化设计太原:电子工艺技术2008.29卷5期.

[2]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6

关键词: 电子与信息技术企业 人才结构现状 专业发展趋势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一、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为缩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积极深入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1.调研内容

(1)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

(2)调研目前企业各个岗位与学生专业的匹配情况。

(3)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年龄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

(4)调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规格内涵的界定情况。

2.调研方法

(1)老师到企业亲自与资源管理的同志接触,以座谈、数据统计、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及比例、专业人才比例、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

(2)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活动范围较广,既有我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目前在全国排名第二位的江苏著名企业,又有距离我们最近的西北的重要城市西安、宝鸡。

二、企业用人需求现状分析

1.从企业获得的实际数据

下图以西安某电子企业为例,企业实际员工1984人,有6个机关部门,3个制造部。管理岗位有35个,技术岗位有9个,工人岗位有34个。其中管理人员151人,工人1833人。学历层次分为硕士、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其中中专及以下员工821人。40岁以上员工136人,30到40岁之间118人,30岁以下1730人,样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学历层次、年龄层次分布图

对学历结构和比例分析。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职及以下员工821人,占到总工人人数的44.7%,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1.3%,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职业学校学生除了能从事该企业基本组装等工种外,在专业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技能等级及对应的比例分析

根据对1984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知根据人员从事的岗位不同,其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两种。

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三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占12.8%,中级占11%,初级占23.8%,无技术资格占52.4%。企业技术工人持有五个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如下,初级及以下占40%、中级占43%、高级占11%、技师占5%、高级技师占1%,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比例基本呈金字塔形。专业技能等级对比图例见图2。

图2 专业技能等级对比图例

3.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与专业工种分析

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急需专业工种如检测技术、质量控制、营销和售后服务、从事简单音像工程的设计组建、施工,以及维护管理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太阳能光伏、微电子等,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比如今年夏季用工缺口达到总需求的30%以上。

三、调研总结

1.企业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调查显示,我省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初、中、高排列为71∶19∶10,按照国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无证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0%以上。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职业学校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办学空间,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言,现场加工、检测、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2.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

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致使学生的就业率高但对口率低。一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也造成学生对学校对企业的误解,觉得在学校没有学到实用的技能,在企业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造成岗位流动性大,企业因而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自身发展,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

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弊端。

4.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调查企业中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说不出各职业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四、专业反思

1.电子与信息专业分析。

我们把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中级技能人才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两极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和高层次的生产管理工作;二是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中级技能人才,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以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该专业培养目标可以满足15个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在与行业专家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该专业主要突出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求。

2.业务规格12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根据企业调研对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业务提出12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掌握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具有一般工程计算的基本能力;

(2)了解电子设备的整机工作原理,电路结构和技术特点,具有阅读电子设备整机电路图的能力;

(3)掌握单片机硬件电路及编程技术;

(4)掌握电子产品的一般生产工艺,具有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能力;

(5)具有计算机的操作、软硬件安装技术;

(6)掌握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7)掌握无线电装接工的装接、焊接技术,具有按工艺文件完成复杂产品的全部装接、焊接能力;

(8)具有制作印制板电路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路板图的能力;

(9)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和按调试文件调试设备、排除故障的能力;

(10)初步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

(11)具有电子整机维修技术,以及电子工程的现场安装、调试技术;

(12)获取电子工程技术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

3.电子与信息技术发展规划。

(1)专业课程设置规划。

主干课程规划:电路与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电子产品(收音机)组装实训、EDA技术与项目训练、PROTEL应用实训、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电子测量与仪器、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电子产品营销、实用电源技术、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电子产品检验与质量、数字视听技术与项目训练、电子产品结构与生产工艺技术、电子产品生产性岗位综合实训。选修课程还可以有: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实训、单片机技术与项目训练、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多媒体技术,等等。

(2)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以下特点:①集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维修技术为一体;②面向IT产业的主要技能与技术的培训;③具有先进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3)产学结合,规划新课程标准。

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要按照“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原则进行开发,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特征。在新课程标准的规范下,学生胜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得到有效的训练,同时还可以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4)教师培养规划。

篇7

论文关键词: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岗位针对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进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技能的培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中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实训教学的保障,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包括场地、设备、指导教师、教学计划、培训方案等。现就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专业发展情况

高邮市菱塘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一所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座落在高邮湖西、菱塘回族乡境内。菱塘回族乡经济主体为工业,现有工业企业120多家,主要以电线电缆制造及其配套产品为主,是中国“电缆之乡”。由于新材料(如纳米技术)广泛用于电线电缆制造行业,2009年菱塘回族乡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中国特色电缆制造基地”。作为与经济产业最切近的职业学校,学校也随时对当地企业的生产及用工进行跟踪调研,切实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职教富民。2001年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分析,因地制宜,学校开办了电线电缆制造专业,作为特色专业,目前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43人。该专业通过10年的建设发展,并且在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扶持和指导下,创建了电线电缆研发工作室、技术检测工作室,为从事电线电缆制造业培养了大批适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邻近产业道路灯具、太阳能光伏、电子电器等注入了创新的活力。

为把我校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办大办强,办出特色,学校还与郑州电线电缆研究所、扬州轻工业学校、扬州易倍德公司等十多家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聘请专家来校授课。在专业实训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变消耗型实训为生产型实训,既降低了实训成本又有力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既丰富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情趣爱好。同时,学生在企业仿真环境中实习操作不仅为企业生产作出贡献,而且又得到企业相应的资金赞助。

为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技能,学校一方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并多次获奖;一方面还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生产与新品研发。另外,还千方百计地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行之有效地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学校把课堂开到企业、定位车间,企业将员工培训、专业理论学习放到我校,形成互动双赢,共谋发展。

二、专业师资及设备条件

学校拥有电线电缆制造专业教师25名。为使专业教学和实训上台阶、上水平,聘请了相关院校、相关知名企业专家及专业教师10多名。

为了切实办好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升发展后劲。第一,举全校之力,在电线电缆实训方面加大投入,配备必要的实训设备。第二,扬州亚光电缆有限公司支持我校设备20万元。第三,充分利用其他企业、厂家的生产设备,组织学生实习实训。第四,利用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订单培养方式,鼓励企业为研发新的科研项目和精品、新品,添置必要的设备、器材,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便捷的服务。

三、产学研及校企合作情况

学校积极利用智力优势和科研力量,大力与电线电缆制造企业进行良好合作,共同研发新品10多个。如电缆中枢控制系统用综合屏蔽电缆获江苏科技厅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该产品节能环保,深受市场青睐。

学校先后与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江苏长城电缆厂、扬州亚光电缆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培养,近几年来为企业输送各种技术人才近千名。

建立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近几年来,学校电线电缆制造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参与项目研发,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也在发展中给予学校相应的回报。

学校与多家电线电缆制造企业签订助学成长协议。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扬州和益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厂家先后为我校500多名学生提供定向实习、自助求学的机会。这些学生毕业后又心甘情愿、信心百倍地为企业工作,不少学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顶梁柱,有的还成了企业老板。

学校先后与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江苏长城电缆厂、扬州亚光电缆有限公司、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校助厂威,厂助校力,资源共享,共谋发展。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精致的常规管理为我校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建设与发展赢得了勃勃生机。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高邮市以电缆、灯具、光伏等“三新”产业为主,在扬州市工业排序中名列前茅,特别是新材料电线电缆制造基地、新光源灯具生产基地、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生产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提升了地方经济的速度,而且必然带来企业对人才的更大的需求,现有不少企业已经跨地区、跨省区招工,但招来的仅仅是初级工,远远不能胜任企业的生产与发展要求。为此,我校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开设电线电缆制造专业,而要培养出最贴近地方特色的适用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实训基地。未来电线电缆制造的从业人员将会大幅度增多,因此,拥有一定规模、配备一定设备的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势在必行。同时,随着地方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邮市每年都将有数万人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加之每年还有一批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急需就业,而要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顺利转移就必须适时对他们开展立足家乡建设、发展家乡经济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他们就业、创业能力,而要开展这样的技能培训就离不开专业实训基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硬件设备。再者,随着农村人口的无序流动,每年将有不少进城务工的人员、退役士兵、待岗青年和再就业青年回到家乡,从事劳动,发展产业。对于这一部分人,如果不能适时培训,也将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为此,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国家级示范性的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显得尤为重要。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中专校的建设和发展。我校是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江苏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对外开放的窗口,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打造民族中专校品牌,菱塘回族乡政府协调100多亩土地,新建民族中专校,并多次给予资金、人力、物力方面的极大支持。同时,学校自身也借助于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全力建设好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实训基地,使该基地建设锦上添花,成为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2)学校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十多年的积累、发展和创新,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已经在教学、实训等诸多环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较好而成熟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技能训练体系。

(3)电线电缆制造专业作为我校特色专业已拥有良好的场地、充足的师资和可靠的生源。当地电线电缆企业也十分愿意吸纳职校生去企业实习实训。并期望他们毕业后留在本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的技术工人、技术骨干,一道开发新品,拓展市场,发展生产,提升效益。学校还将出台新的举措,与市外大中型企业合作办学,联姻互补。还将针对企业对学校人才规格、智能结构、课程设置和绩效评估等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基地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4)扩大社会培训面,与学历教育并举提高基地效益。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通过课题实践和生产实践的结合迅速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他们参与企业实践、提供业务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实验基地建成后,还可缓解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为开展广泛性的学习和各类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进一步地显现拓展基地建设和培训效益。初步设想:紧紧围绕高邮市、菱塘回族乡电线电缆“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之乡”的发展目标,创新思维,大胆实践,力争创建高邮电线电缆检测中心,届时将惠及近100家电线电缆企业。

五、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预期效益及保障措施

1.项目建设思路

按照“政府出资、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共享开放”的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的总体方针,构建高标准、多用途的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成后能最大范围内满足在校生的专业实训和社会培训的需要,努力为民族区域经济培养电线电缆制造领域的需求的各类适用型高技能人才,能为本地区电线电缆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产品开发、产品结构调整、品牌创立提供技术支撑。

2.项目建设目标

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相关要求进行实施,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充实师资、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等措施,满足在校生的专业技能实训和农村劳动力、退役士兵等转移社会培训的需求,使该专业实训工位满足教学需求,确保技能实训开课率达到100%。真正使其成为立足湖西、服务高邮、辐射扬州和友邻省市的具有国家示范性的品牌实训基地。

3.项目建设预期效益

电线电缆实训基地建成后可为全日制学生提供资源共享,同时,能为1500人次/年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企业员工等各类职业技能提供培训。这不仅进一步扩大电线电缆应用专业和学校的规模,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而且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新市民的择业能力,减轻社会用工压力,缩短企业用人的适应期,提高企业员工和安全生产岗位人员的素质,多快好省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赢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4.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由市政府牵头,市教育局、财政局、学校和相关企业参加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市教育局负责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协调,并进行跟踪管理;市财政局将筹措配套资金,按需实现配套建设和管理。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专业负责人和电线电缆制造专业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工作,相关企业提供部分资金和技术支持。2011年12月完善基础设施,2012年4月安装调试,2012年8月投入使用。

篇8

关键词: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管理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家用电器的使用方面,无论城市、农村均得到了较好的市场拓展以及应用,增加了民众对供电服务的质量需求,比如,在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方面,在供电量方面,在用电高峰方面等均要求电力公司能够有一个高效运行的电力系统,所以,电力配网工程就非常重要,以下就对其建设问题与管理问题展开具体说明。

1概述

近年来,我国电网改造工程初步完成,并且实现了半自动与自动化的配网工程建设,在电力传输方面、供应方面,以及稳定性和损耗方面,均有了显著改善;尤其是在所经区域方面,覆盖到了全国各个地区,使偏远地区的人民也得到了很好的实惠;根据经验分析,目前的电力配网工程建设中也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不足,需要进行改善。

2我国电力配网工程说明

电力配网工程建设工作任务量大、周期较长、难度大、干扰因素多,所以,需要科学计算、合理规划、有效监管。从现阶段的建设来看,通过推行全生命周期工程量管理与实践工程量清单计价控制能够将管理控制细分到每个阶段,并且达到成本的合理控制是宜取的重要方法。首先,从施工特点看,需要从资源、施工难度、建设周期、运行成本、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所以,项目注重整体规划,以及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互相补充方案,最终解决此类问题。其次,对于图纸变更方面的问题重视度不足,尤其是前期图纸变更方面较为显著;因而工程项目的各阶段的平稳性明显存在波动,略倾于后期工程的管理、决算阶段;而且,在监制机制、工程量合理控制机制方面,应用不畅。第三,清单计价是为了保障工程量的控制实效,所以,需要统一计算、统一编制、统一规划化操作,包括设计阶段变电站工程量文件、配电线路工程量文件两大部分,其下内容包括封面、填表须知、编制说明、工程概况以及变电站或配电线路工程方面的工程量汇总表、计算表、征地与赔偿工程量列表等。

3问题与对策

3.1电力配网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析

首先,早期建设过程中,遗留的问题表明,电源规划、分布存在不合理,且影响到了供电质量、后期维修工作,而且增加了额外的运营成本,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关键是未能改善居民用电方面的主要问题,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未起到推动作用。其次,在电力网络结构设计方面,整体性差、规划性不周全、所以,线路检修、增值线路、设备调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困难与阻碍;线路故障率较高,隔离措施跟进不足,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人为破坏等方面极易造成重大的损失,比如,高架线及线路的损毁等,往往在难度上、修理量上极大,所以,不利于我国电力配网工程建设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第三,重点是由于经济发展、用电负荷量不断进加,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建设工程层出不穷,且没有明确的整体规划,所以,造成了用电区域的不平衡,供电区域的过分平均,以及电网改造后,依然存在电力供应不足等具体情况、区域范围内的断电情况等。

3.2解决对策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发现电力系统规划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力工程建设方面与管理方面、自动化水平中等,对于后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有所不利;因此建议从系统规划角度、现阶段管理问题、电网设备管理三大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首先,从电力系统规划的角度出发,调整好电源、电网、配网三个部分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在主网、配网方面,需要做到二者的相辅相成,在城市配网方面,应该进行电力需求方面的市场调研工作,做好数据统计与整体预估,并制定好整体上的计划部署。其次,在现阶段需要正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电网配网运行阶段的管理更应该加强;比如,进行各地区的实践调研,对电厂、发电计划、投资输出曲线,应该以事实上的需求,以及未来建设规划方面的发展需求来进行规划,科学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应该在应急中心的建设、管理、健全方面进一步努力,提高服务水准,尤其是在自动化的电力故障隔离方面、抢修的及时性方面进行完整的人力资源配置;对于检修方面,应该避免重复性的停电,为居民提供较好的用电保障,做好宣传工作、通知工作等,选择好检修时间,与民众共同合作,顺利完成检修任务;另外,在输电线路供电电压方面、变压器负载率方面、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投入方面,都应该做到适当调高、合理调整、增加科技含量等。第三,在电网配网设备方面的管理,应该注重日常维护与检修、与时俱进、人力管理、安全运行、设施保护等。具体来看,设备检修要根据线路实况,做到在线、带电检测等;尤其是应该注重对新型检测设备的应用,检修要全、时间规划要集中;而在日益变化的配网线路下,智能化管理已经越来越必要,所以,一方面,应该推动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另一方面,要求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整体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电力配网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人的主体性因素依然比较突出,即使应用了自动化的配网系统也是如此,因此,建议在设备管理中对于涉及较广泛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通用基础手册,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新型的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产生极大的认知,提升其专业化水准;若是高质量设备,则更应该加强安全性,建议对配,多故障方面的不合格设备因素进行分析,减少此类隐患,并在购进过程中,先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与样机试用,再进行大批量的购进等,把好设备的质量关;至于设施保护属于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要求将巡检工作安排到位,实行分段、分区式的岗位负责制度,从而达到设施的日常保护,最终实现长期性的设施保护目标。

4结束语

总之,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需要保障电力供应的量与质,也就是在安全方面、供电量方面满足基本的要求,并保证其安全运行,能够及时的将故障与问题进行隔离与排除,及时恢复;通过上文分析可以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电力配网工程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管理方面,因此,应该引入全生命周期工程量管理、工程量清单计价控制模式,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配网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汪德安 单位:国网安徽电力公司芜湖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明虎.电力配网存在的不足与电力配网可靠性的提升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5(6).

[2]仲震宇.简析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J].城市建筑,2015(27).

[3]郑伟军,吴国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接入电力配网通信技术探讨[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5(1).

[4]黎行.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和其技术剖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6(8).

篇9

关键词:产学研;多方合作;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1-0008-05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高校提升科研水平、企业技术进步、增强地区和国家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地方院校只有将“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理念,坚持走产学研多方结合之路,主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才能全面提升科研水平,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在优胜劣汰的办学大背景中站稳脚跟。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

所谓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一般认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政府是产学研合作的三个要素。其实,还应包括为沟通政府、产业、大学和研究院所起桥梁作用的中介机构。如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及地方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在各要素中,大学和科研院所是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中介机构则是桥梁和纽带。

合作教育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教育比较而言,其区别为:从教育目标上看,传统教育重视传授知识,产学研合作教育则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从特点上看,传统教育关注继承性、系统性,产学研合作教育则关注综合性、创新性;从形式上看,传统教育过分依赖课堂教学、授受相传,产学研合作教育则更青睐于亲身实践、科研训练。可见,传统教育观的实质是封闭、狭隘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则是开放、多元的。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经不单单是企业、高校自身发展的诉求,也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必需。例如,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可将创造的学术性知识转化为产业性知识,贡献于企业的技术革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对于高校来说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培养“双能型”的必经之路;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使企业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强,让企业科技人员参与高校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可以使其理论和科研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有利于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企业也可以通过引进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路径

作为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高校,大多处在百业待兴的起步爬坡阶段。一般说来,这些高校科研基础比较薄弱,高层次项目承接能力不够强,直接承担地方社会服务项目不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贡献率还不够突出。因而,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就显得尤其迫切。坚持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全面提升科研水平,积极融入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着力推动“校府”、“校企”、“校际”、“校所”四方合作,是地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1.以贡献求支持。着力推进校府合作

一所地方院校,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对地方都有极大的“依赖性”,因为地方院校办学动力和资源主要来自地方,其生源质量、学生就业、办学效益等都要受到地方因素的影响。因而,院校的发展进步与地区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连。2008年以来,蚌埠市先后被列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安徽省委省政府把蚌埠作为皖北中心城市来建设。蚌埠提出要努力建设实力蚌埠、魅力蚌埠、活力蚌埠、文明蚌埠、和谐蚌埠、民生蚌埠的“六个形象”:把蚌埠建成加工制造中心、商贸流通中心、交通航运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等“六个中心”:重点支持并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六大抓手产业”。地方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蚌埠学院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求越来越紧迫。而与此同时,作为新建院校,蚌埠学院面临着前有“标兵”(安徽财经大学)后有“追兵”(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双重夹击。为了进一步拓展办学资源、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蚌埠学院提出“主动融入地方,在推进蚌埠奋力崛起中建功立业,在服务蚌埠奋力崛起中做强自身’’的口号。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充分利用人缘、地缘等优势,在政府的诸多领域开展合作和服务。例如,在基础教育合作领域,文教系与蚌埠市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开展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帮助提升蚌埠市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同时促进自身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在文化合作领域,艺术系、音乐系、基础部、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以保护、挖掘、发展和繁荣地方文化为己任,积极开展淮河文化研究推广工作,设立了花鼓灯演艺实践中心,成立了花鼓灯表演队,探讨原生态花鼓灯的传承和保护:在政策研究合作领域,经管系积极参与《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承担了《蚌埠市轻工(食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为政府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决策依据:在科技服务领域,设立了蚌埠市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与蚌埠市禹会区政府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优势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服务支撑。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力资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是人才培养。蚌埠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考虑蚌埠地区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需要,在专业设计和课程结构等方面加大了改革与创新。例如,为满足轻工、化工、制药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设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等本科专业:为满足玻璃、水泥和新材料等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院设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专业:为满通和商贸物流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院设立了交通运输、广告学和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等。通过主动为蚌埠经济社会发展多尽力量,多作贡献,多出成果,蚌埠学院获得了蚌埠市委、市政府的更大支持,包括人才引进、新校区建设、经费支持等各方面,为学院办学水平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服务谋资源,积极深化校企合作

大学与企业的关系由来已久,1810年德国著名教育家、普鲁士教育大臣洪堡(WilnelrnVon Humboldt)掀起了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一次学术革命”,强调教学与研究的统一。1862年美国的《莫雷尔法案》以及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Charles IK,Vanhise)提出了全面推行的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一体化的思想,为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一般有四种模式: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共建研发中心;建立人才培养和就业基地,在拓宽就业市场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意识:校企人员互访,建立客座教授与挂职锻炼制:企业科技实体与学院共建,实现资金、技术、设备、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安徽省在抓自主创新主体、载体和产学研一体的“三体”工作中,一直坚持把企业主体放在核心地位。目前,70.6%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73%的科技人员活动在企业,71.9%的科研经费源于企业,75.3%的省级科技项目南企业为主体承担,72%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由此显示,安徽省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正在得到加强。如果地方高校不能抓住校企合作教育的契机,必然被市场所淘汰。为此,蚌埠学院积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主动与企业合作,从企业找课题、拿经费、建基地、锻炼队伍,不断提升“工程化”的意识和能力。蚌埠是安徽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涉及机械、纺织、轻工、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34个行业、400多个门类,已形成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优势产业,以光伏、生物、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12月,蚌埠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81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50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24家。企业对科技的旺盛需求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多数企业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尤其是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开展的更为普遍,达73.1%。这些都为蚌埠学院融入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创新体系,培养“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能”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要将这种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资源,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蚌埠学院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与企业的对接服务上,使企业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感到温暖、见到实惠、增强信任。学院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平台,大力支持教师投身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仅2011年,学院就选派了17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调研学习,进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加研发团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到企业开展市场调研,信息咨询,新产品开发设计等工作。学院还积极参加四届皖北地区产学研对接会、巢湖产学研对接会与合肥创新元素对接会,参与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市有关科技项目,签订合作项目150余项,先后与蚌埠丰原生化、成果石榴酒有限公司等设立了国家发酵工程中心――蚌埠学院分中心、石榴酒抗氧化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等。

正是由于真正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服务,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部分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来。校企合作教育不仅体现在“应用型双能教师”的培养上,更体现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上。学院先后与丰原生化、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吴方滤清器有限公司、德力玻璃有限公司等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了集学生实习与就业、教师教学与科研、技术开发与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学研基地;聘请企业专家为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专业建设,不定期地邀请他们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讲学、授课等,推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实现合作共赢。校企合作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真真切切的接触到企业技术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利用自己所学有目的的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就业铸就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基础。

3.以协作促共建,大力推动校际合作

一般说来,地方高校校际合作多为与省内重点高校的合作,以期在学科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快速完善。“学校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的实践运作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因此,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各项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地方高校利用与省内重点高校距离较近、学缘密切的优势,为他们输送优质生源(主要是研究生层次),鼓励品学兼优学生跨校选修:互聘拔尖人才作兼职援助,名教授流动讲座:地方高校积极参与重点高校导师的重大课题。主动遴选本校教师做兼职硕导,开展研究生合作培养工作等。在自身创新条件和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地方高校必须按照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学校实际,主动汲取重点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有益探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原则开展合作,这是新建地方高校借用外力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例如蚌埠学院在实践探索中,积极推动与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合作。在深度考察的基础上,达成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口支援或合作意向。先后开展了管理干部培训、联合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工作。蚌埠学院在迎接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工作期间,主动学习借鉴合工大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为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奠定了基础。目前,蚌埠学院正在着力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如何建立学校、部门院系和具体项目的三级联动机制,确保合作共建有计划、全方位、可持续;二是如何围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学生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寻找合作结合点;三是如何融入合工大创新平台建设,在参与合工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蚌埠分中心建设和相关产学研项目等方面取得进展等方面,积极寻求支持。努力形成以学校交流为主导、院系联动为主体、部门协调为保障、学者交流为基础、任务项目为抓手、学生交流为辅助的校际支持合作模式,推动蚌埠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4.以平台为依托,努力寻求校所合作

不可否认,科研院所尤其是一流的科研院所在科研方面有着大学不可比拟的优势,许多学生都以到科研院所实习或工作感到自豪。科研院所优质的课题、前沿的理论、实用的技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锻炼平台。在科研院所得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自己对科研的认识、对理论的升华、对思维的重整。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教育不仅能吸引品学兼优的学子投身于科研院所队伍中,更能让地方高校的教师与学生走进科技前沿,促进以往师生培养的被动“派遣型”向主动“个人需求型和发展型”的转变,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蚌埠市的科技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研究所、第41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第214研究所、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和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研究院5所中央驻蚌科研单位,拥有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和安徽水利科学研究院2所省级驻蚌科研单位,以及市食品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计量测试研究所、化工研究所等91个地方科研机构。特别是驻蚌科研单位科研经费多、技术装备条件好、高层次人才密集,有一批优势和特色十分突出的重点学科。而且不少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和蚌埠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科内容和方向接近。为此,通过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发研究,合办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互聘科研教学人员等方式,蚌埠学院积极寻求校所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双赢。2009年年初,蚌埠学院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本着“相互尊重,协商一致。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了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协议,就共同筹建重点实验室,在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太阳能材料、石英材料分析与应用等领域开展工程研究。机电系、食品系、化环系等分别与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安徽水利科学研究院、化工研究所、食品研究所、环境监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就加强共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工科专业、培养“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铺就人才成长、学生就业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