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3 16:3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作用;问题;对策;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18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农机化强度大、耐力持久的优势,使其成为实施先进农艺技术、促进粮食增产的载体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攻克的课题。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2]。

1 农业机械化在互助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的生产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先进农艺技术措施和促进粮食增产的载体

作为农业大县,互助县目前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要实现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的目标,促使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科技兴农”的实质是对农业各项技术进行深刻变革,将传统的落后的耕作方式用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进行替代。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实行机械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作业的时间,还可减轻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中所需要的劳动力。

1.2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全县耕地面积中,中低产田占比超过80%,因此互助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然而,要想实现深度、广度地开发土地资源,只有采用农业机械,才能进行精耕细作,才能使预期的目的得到有效实现。只有农业机械的使用,才能保障在最佳的时间内完成先进的耕作技术及栽培措施,有效地缩短种植收获的时间,促使光合作用天数和有效积温的增加,促进光能利用率的快速提高,以改变互助县耕作粗放、无霜期短、晚播等广种薄收的现状。因此,推广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实现抢农时、争积温、抗灾害、降成本等目的,还可以促进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进而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互助县的农机化事业得到了较大的进步,拥有的各类农业机械的数量也迅猛增长,不断地提高机械化的综合水平。截至2005年底,互助县农业机械的总动力达到了34.02万kW,拥有32 855台大中小型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15 636台(件)各类农业机具,1 724台各类农副产品加工相关的机械,35 532名农机从业人员。但是目前,该县农业机械化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市场化进程迟缓

尚未形成整套的具有活力的产业化及市场化趋势的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农机服务组织的形式和经营体制、经营方式较为单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尚未健全。

2.2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进度缓慢

首先,互助县农机相关的驾驶(操作)人员素质较低。全县从事农机相关的工作人员主要源于广大农民,其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此外,该县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的经费不足。多年来,虽然该县农机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农机部门用于推广的事业经费并未增加,为农机推广工作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2.3 地区间农机化发展不协调

互助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 423.9 km2。全县分为川、浅、脑、半浅半脑地区。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到自然及经济条件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加上不同地区的农民受到当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投入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使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表现不均衡。对于川水和半浅半脑地区,其具有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很多方面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对于其他地区,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整体不足,导致机械化作业的水平不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作业项目仍然借助于传统的人力、畜力作业完成,导致农业生产中不仅科技含量低,而且劳动强度大,导致作业效果差。

2.4 机具配套比例严重失调

部分农民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对农机市场信息缺乏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农机投资带有盲目的跟随

性和攀比性,至2005年底,各类农具与拖拉机的比例是0.48∶1.00,影响了机具的配套使用效益,很多先进的农艺技术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和运用,不能保证在最佳期限内完成耕地、播种、收获。

2.5 农户分散经营

近年来,互助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农机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因素是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而该县的耕地较为零散,对农业机械的大面积耕作产生制约作用,对推广及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及技术产生了制约作用。

3 发展对策

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3-4]。

3.1 转变观念

首先要转变发展的观念,要具有新的思路,应选择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发展的主线,创新体制,并进行技术体制创新,并以此为动力,牢固地树立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综合地考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市场因素,主要是整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5]。其次,应综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及农民的需求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项目的开发,提高其在市场中的效益。再次,应牢固地树立起创新的意识,突破陈旧保守观念,在农业机械化的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及科研推广等方面应大胆创新,以实现生产力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

3.2 培育农机市场,建立新型农机化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原则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着农业生产,对农机服务结构进行优化,建立农业机械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即:农机部门有实力、农机服务有活力、农机投入有潜力、农机发展有动力的长效机制。

3.3 总结重点项目实施经验,促进地区之间农机化协调发展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科技兴农”计划、“丰收计划”及“节本增效”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以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与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加快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相关部门应该认真地总结经验,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于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等方面农机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以协调各地农机化的发展[6]。

3.4 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及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

不断加强对农机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更新,实行考核发证、持证上岗的制度,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机新队伍。同时要按农时季节召开农机现场会,深入基层,给广大农民讲解实用技术,利用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机的宣传力度,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实现农业机械化[7]。

4 参考文献

[1] 黄真国.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1999(9):39-40.

[2] 张福俊,虎治礼.加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6-17.

[3] 谈志斌,妥文.彭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88-89.

[4] 李燕,王栋.绿色制造理念为指导的废旧农机具修复再利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8(6):84-86.

[5] 曹晓林,万江华,陈绪红.江西农机信息网络化现状与发展建议[J].江西农业学报,2007(11):157-158.

篇2

[关键词] 农业 机械化 推广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04-01

“三农”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加之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良好,由此可以看到未来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光景。但是,要想真正达成这一夙愿,需要在今时今日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然而,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农业机械化,在具体落实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农业机械普及率不高。由此看来,进一步强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很是必要。

1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近些年我国农村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就以农业来说,农业生产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降低了劳动力,同时还能科学化、合理化的栽种农作物,进而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这充分说明了农业机械具有较高应用性、有效性、适用性。基于此,良好的开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相当于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给广大农民群众,使之切实有效的应用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如此便可以构建高产、优质、生态是农业技术体系,弥补传统栽种技术、栽种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良好的进行农作物种植,促使农作物良好生长,同时降低劳动力[1]。所以,无论是出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考虑,还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考虑,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均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分析

的确,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积极落实此项工作,利于改变农业生产现状,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但是,目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尚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具体进行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导致农业机械化推广效果不佳。目前来看,农业机械化推广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不够先进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比较晚,且基础薄弱,这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限,致使农业机械难以全面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如此降低了农业机械利用率。据相关资料显示,建国初期农用拖拉机数量仅110台左右,并且大型农业机械基本没有。在如此的局面下,一点点推进和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虽然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但其技术含量、先进性、创新性、适用性等方面还是有一定欠缺的,致使农业机械难以满足农业发展新要求。

2.2 农业化财政不足,农机应用率不高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这其中一项就是农机购置补贴,以此来增加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使之利用农业机械来进行农业生产,推动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但是,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农业机械购置的成本较高,自身经济水平有限,因此很多农民并没有购置先进的农业机械,而是按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来进行农耕、农种。这侧面说明了我国农业化财政补贴不足,难以让农民普遍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相应的农业机械的应用率不高[2]。

3 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影响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因素较多,导致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落实举步艰难。对于此种情况,笔者的建议是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现状。

3.1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

的确,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对改善农民农业生产现状有很大帮助。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还需要政府极大财政支持,一方面是加大对农业机械产品研究的投入,以便创新和创造农业机械新产品,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加大农民购机补贴,以便农户有能力购买和实用农业机械,如此必然能够提高农业机械的普及率,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创造条件[3]。

3.2 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

出于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考虑,在优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农机推广和农机服务。也就是建立专门的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农业机械培训,以便农户能够学习这方面知识,对农业机械有进一步的了解,认可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使农民具有一定的机械操作、维修能力,为更加灵活、有效的使用农机奠定基础。另外,还要制定统一的农机评价和检测标准,以便有效的控制农机生产商的农机生产,保证农民购入的农机没有缺陷,可以长时间有效的使用[4]。

3.3 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鉴于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含量不够,在优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加强农业机械方面的研究与创新。也就是积极引进外国先进农机技术理念,借鉴外国产品开发的经验,再结合本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而积极研究和创新农业科学技术,实现农业机械产品自主创新的目的。

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确定基于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将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但因目前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落实不佳,导致农业机械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不高,不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对此,应当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等来优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为促进农业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宋守江.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 r业机械化

与电气化,2013,(02).

[2]徐法金.繁昌县机插秧推广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4-15.

篇3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可以优化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由于农业机械化技术具有高效益性,其进入市场后可以转化为高效能的农业生产力,给农机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它激励着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使得更多更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诞生并服务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争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现象,由此滋生出一系列的财产权益纠纷问题,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变得十分不稳定,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受到损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各个环节对其进行专利保护,避免不法分子非法侵占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科研成果,合法确定农业机械化技术成果的归属,进而切实保障科研人员和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合法利益,提高科研人员研发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创新积极性,推进农业机械化企业开发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市场积极性,从而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机市场中的有效应用,更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在健康的发展环境里持续发挥其社会效用。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可以增强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国内农机市场每年的农机技术产品销售量十分庞大,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农机技术产品在世界农机行业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农机市场中假冒、盗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制造伪劣的农机产品等不正当竞争侵权行为大量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严重损害了农业机械化企业在农机市场上的的技术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从法律和制度上切实保障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机市场的农机产品竞争,使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能够在国内外农机市场中凭借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获得优势竞争地位,在应对国内外市场中出现的专利侵权现象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更坚决地打击侵犯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的不法行为,进而提高我国农机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其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和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实现消费者和农机企业双赢,而且还有利于整个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需要先进的农机产品,更需要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来推动先进农机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鼓励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科技兴农的进程,使更多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出,不断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认识薄弱。首先,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够。许多科研人员和农业机械化企业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视大都放在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推广运用上,忽略了及时有效地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以致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常常是出现了侵权事件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对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负责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专门机构。科研人员研发出新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后,权利主体在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过程中不够严谨,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未完全取得专利保护前极易泄露被窃取,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被抢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次,相关人员和企业运用专利权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法律意识不够。农机市场中存在的假冒、盗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人员和企业没有及时有效地运用专利保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和法律认识薄弱,由此可能引发更多的假冒、盗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侵权行为,在应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行为时,也常常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自我救济能力较弱。不仅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损失的扩大,甚至一些企业放任侵权行为的存在,这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规定不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起步较晚,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目前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对农机行业进行统一的规范,对农机行业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更是缺少相应的法律管理和保护。虽然各省市都颁布了《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但涉及农机机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规定还比较少,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立法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完善相关立法,形成有效的法律保护体系。同时,在我国现有《专利法》的规定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方面,专利保护的成本过高,使得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为节约成本而不愿申请专利保护;另一方面,专利申请的审批期限过长,效率不高,一些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因此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申请专利保护;再者,对侵犯专利权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较弱,这使得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认为申请专利保护的意义不大,从而放弃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有些取得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企业在面对侵权行为时甚至放弃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申请和运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积极性。

    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力度不够。我国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力度十分有限。首先,缺乏有效的专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自身的发展不够完善,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配套制度,在应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行为时,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整个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专利保护来看,我国也缺乏统一的专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农机主管部门内部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维权机构,能够处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事件的专业人员也十分缺乏,因此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中出现的专利权纠纷提供的维权帮助十分有限。其次,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我国在应对国际农机市场中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纠纷时,国际维权之路也走得十分艰辛。因此,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机市场出现的大量专利侵权案件,急需一个权威性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来引导科研人员和农业机械化企业运用法律途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再次,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执法力度也远远不够。许多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行政执法权有限,主管部门多而杂,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够,因此很难形成统一的执法保护行动,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执法力度显得十分薄弱,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并不完全到位。甚至有些还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导致主管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技术侵权事件处理中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农机企业的维权显得十分艰难。此外,虽然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中的专利侵权事件大量存在,但农机企业采用诉讼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现象却相对较少,农机行业中发生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多数以法庭调解和民间调解的形式结案,也存在着诉讼数年之久的专利侵权官司以不了了之而告终。一些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农业机械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处理中不能及时、公正地裁判,使侵权纠纷无法及时得到解决,这不仅无法有力打击侵权行为,也使得许多农业机械化企业对诉讼维权丧失信心。

    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途径

    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体系。首先,应尽快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立法。在专利保护法律体系上,需要完善《专利法》的相关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需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积极性。一是需要从立法层面改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申请和审查期限过长的问题,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取得专利保护的法律规定,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获得专利保护的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的积极性。二是需要在立法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力度。一方面针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纠纷中常见的权利归属纠纷应有更加完善的规定,便于司法部门更好地处理相关纠纷,合法认定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利益主体;另一方面还应提高农业机械化专利技术侵权者的违法成本,给执法部门严厉查处侵权农业机械专利技术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从而保障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专利权。三是,还应通过法律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相关配套制度,全面地维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从研发到推广各个阶段的专利保护权益。部分省市在《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中大力推行农机新产品推广许可证制度,通过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及成果进行鉴定,给予成熟的可用于推广的农业机械化新产品颁发推广许可证,以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技术成果不受侵犯;同时,配以完善的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促使消费者购买获得质量认证的农机产品,坚决抵制假冒伪劣的农机产品,可以减少农机市场中侵犯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违法活动,进而达到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目的[2]。

篇4

1 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

1.1 农业机械化不断创新与普及

经过几十年的农业机械化大发展,中国的农业机械普及率有了巨大的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的品种研发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推进;农业机械朝着自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效率。

1.2 农业机械的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全国农作物的耕种与收割作业中农业机械的作业比例在不断提高。农机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每年的工业总产值都保持较快的增速。

1.3 农业机械的作业范围在不断扩大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正在朝着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思路发展。农业机械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向畜牧养殖业领域延伸;从农作物的简单收割进一步涉及食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化朝着纵横两个方向发展。

1.4 农业生产结构与模式正在不断整合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结构正在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在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要求也愈加严格。第一方面是对于农机的装备量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强;第二方面是对于农业机械的品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第三方面则是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向节约型,循环性方向发展。

2 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区域之间发展失衡

由于我国各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的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农业生产力的不同;每个区域都会因为所存在的条件因素的限制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都会有有所不同。对于像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同其它地区相比较高,因此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程度相比来说就会比较高。但是因为其土地资源稀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少,因此对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要求就会比较严格。而在像中部,西南部地区等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来说;虽然其耕地面积比较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这些地区的经济不发达,工业化程度低,农民的经济水平低;所以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的普及率就会很低,农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就会很低,与此同时对于机械化程度的要求也不会高;而恰恰在这些地区对于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是最高的。

2.2 农机供不应求,存在问题多

一是农业机械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比较长。二是农机的搭配不平衡,一般是运输农产品的机械多于收割等作业机械,会容易产生木桶效应。三是缺乏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大型农业机械。四是与农机相应的辅助设施质量不高并且装备率低。五是农机的科技含量和作业效率都适应不了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

2.3 农业的机械种类装备低和配置设备不完善

目前在不同农产品的生产作业方面,其农机装备情况都是存在差异的。从整体来看,整个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都不高。从单种的农作物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来看;机械化程度如果迟迟不能满足于农作物生产需求,往往就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生产力可能会有所转移;此时对于农机的需求量也会下降,造成循环。此外,农业机械还存在不符合当前节约型,循环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农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装备率不高。这两个方面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大面积推广;因此农业机械化应该加快系统化,全面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2.4 农机的购买力和使用效益低和推广效益差

因为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有限,而往往一台农业机械的购买价格难以负担。此外农民的知识技术素养程度不高,对于机械往往不会保养和维修,不能将机械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其次是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对于农机的优惠政策开展的不够完善;对农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

2.5 农机产品的研发供应链动力不足

目前农机产品的研发周期长,农机产品的研发缺乏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和及时传递动态信息的反馈系统。这使得产品的研发往往滞后于农业生产对于农机产品的需求,造成需求与供给的脱轨。

3 如何做好农业化机械技术的推进工作

实现现代化农业是当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一任务的关键点。小康社会的建成重心在三农问题,最大的挑战也是在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当前新情况下如何做好农业化机械技术的推进工作,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系统优化,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强大生产力

在优化农业机械化的系统过程中;一要坚持纵横两个方向的发展即多方位多领域的系统优化和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式机械化。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农业生产管理部门要做好优惠补贴政策切实到位以及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教育。最后就是要加强农业机械的配套设施的装备;提高农机作业效益和农机性能;加快完善动态信息反馈途径和优化农机产业链。

3.2 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技术革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的核心就在于农机技术的不断革新。技术革新遵循以下几条特征:一是新技术的革新要紧密联合农业生产现状和了解生产的需求因素;研发核心技术,及时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加快农业生产效率和提升生产效益。二是新技术的研发要同科技研究部门,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建立一条高效的合作途径,优化配置好产品研发资源。三则新技术则是要进行广泛的实验和大面积的推广。

3.3 推进农业机械区域化生产,形成跨区合作

农机化生产要将区域化生产联动起来,合理配置好区域化农业生产资源;将农机化生产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加快区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除区域间农业机械化生产资源的不协调性,形成区域一体化和有限机械生产资源的流动。完成区域一体化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农民生产群体以及机械生产企业之间密切高效的合作。

篇5

1 引言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当低,许多地方的农业发展还保留着传统的耕作方法,使得我国农业在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都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各方面的经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经济也不例外,许多地方的农业由原来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了现在的集群化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但是,由于我国的原因,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我国的实际践行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笔者将在下文与读者着重论述这些问题。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2.1 地区之间差异过大

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来看,其发展态势总是保持着总体水平高、内部水平一致的态势。但是我国的各地区之间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规模已经相当畸形,有很大的差别。这与很多因素有关,一方面是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不重视;其次是因为有些地区耕地面积实在太少,不适宜农业机械化的开展与推广;接着,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有些地区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造成了“无人可用,无人发展”的尴尬境地。同时,另一个鲜明的差异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也因此造成了其连年丰收,连年增产,而一些落后的地区没有相应的机械设施与专业指导,造成了其农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在倒退,两相比较,差距越拉越大。

2.2 农业机械种类过少

虽然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很快,规模总体也很大,但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农业机械还是太少。就拿我国最大的作物水稻来说,其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大,但是其机械化的程度相当低,靠着机械来插秧、播种以及收获的面积在整个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实在是少之又少,这一方面阻碍了我国的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凸显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许多作物还没有适用的农业机械或者这些机械还在研发以及初步地推广阶段,其安全性以及适用性等方面还需要加以论证。同时,由于市场上的大量资本快速流入农业机械制造这一块“香饽饽”里,造成了一些机械的严重过剩,另一些机械的产能严重不足的矛盾现象。

2.3 农民买不起、不会用农业机械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职业农民”这一新兴概念还未被所有人接受。因此,许多农民买回机械后,由于缺乏后续的专业指导,造成了使用上的困难以及闲置,许多农民自己在“摸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给许多人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从事农业的人员平均收入较低,因此许多人对机械的价格无力承担,只能“望洋兴叹”,虽然国家政府近几年在这一方面作出了补贴,但是仍然不见其成效,光靠中央政府的补贴很难有所作为,但是地方财政往往没有多余的钱来扶持这一项目,直接造成了大量机械无人问津,农民想买却买不起,商家想卖却卖不出的尴尬境地。

3 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几点建议

3.1 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地区性扶持,全面发展

前面说到,我国的农机械化发展在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平衡性。因此,笔者认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地区性扶持。具体来说,首先,对于东部沿海以及中部的农业机械化的优势以及其发展速度保持不变,鼓励其努力探索、创新,同时,对于西部的一些农业机械化刚刚起步或是还没有普及的地区,要进行重点扶持,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专项、对口扶持,以好带差,以优带劣,重点帮助西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安排人才交流活动,将一些中东部的农业机械化的经验带到西部来,帮助其少走弯路,尽快完成农业机械化的起步工作。

3.2 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提高重视

笔者认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一方面,各级政府要重视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向大众普及、宣传农业机械化的巨大优越性以及其对农业经济社会的意义;其次,各级政府需要划拨专项资金来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建设,各级政府之间不能有断层,这些资金一方面可以用来补贴农民购买机械的费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买不起”机械的难题,另一方面,这些资金可以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宣传,使得农业机械化在地区内甚至地区之间迅速开展,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应该由政府牵头,将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搞好,具体来说,由政府出面,撮合农业技术站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建立一条人才输送链。

3.3 加大科研创新力度

其实,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科学技术推动的。因此,在推行农业机械化的同时也不能将科研创新的步伐停下,相关科研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研究力量,合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力求走在行业的前端,最大程度地拓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广度。

篇6

关键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145-1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化农业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都有很大的提高。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在以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为中心任务,坚持稳定求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具备了以国家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发展体系,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机械存量增长,整体的机械化水平得到的提高;第二、农业机械化的工业较为发达,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农业机械化的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很先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氛围良好;第四、保障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如与农业机械有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不足

第一、由于地区的科技、经济和环境等情况不一,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由于农业机械的规格不全、质量和性能不稳定,不能充分满足农民对机械的要求。

第三、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业机械化产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结构。

第四、机械生产厂家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农业机械售后服务不足。

第五、农业机械的科研单位及生产厂家的资金都较为紧缺,国家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三、结论与建议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新技术、新成果的产生与转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有完善、成熟的法律进行规范下,以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为中心稳定发展。从以人为本出发,整合我国的地区经济,加大对农业机械发展的资金投入,使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更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志强.对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搞好农机推广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6,(04).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探析

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当中,农机装备的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已由起初的单一性向多样化方向转移。另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得到了推广,而且推广应用面积也在逐年的扩大。新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项目在不断的推进当中为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化和农艺技术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及增收。

1.2 目前应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

当前,在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及收获过程中应用到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比如,在水稻的生产中,耕整机械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水田精细平整的问题,用水田激光平地机平底,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还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播种中用到了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有效的节约用水并可以防止倒伏问题。水稻育秧中运用到了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翻土、播种、覆土及淋水等工序。稻谷的收获及干燥也运用了相应的机械及烘干设备,大大减少了损失,提高了稻米的品质。除了水稻之外,南方的油菜、甘蔗等作物的耕种及收获也普遍用到了机械化设备及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北方的小麦和玉米,从翻耕,到播种,都已经大面积的在使用机械化设备,收获过程当中采用机械化设备收获,并完成秸秆还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节约了资源。另外,蔬菜和水果的种植过程中,也运用到新的播种、施药及检测、加工机械等技术,有效的提升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面临问题分析

目前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保障能力远远达不到当前农业生产规模及农民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在农业技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

2.2 导致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国面临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障碍,技术投入力度不足,高科技人才相对缺乏,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中技术突破的需求;第二,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及农作物差异,即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机及农业技术利用率高,而北方的相对较低;第三,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缺少财政支持,农民的购买力不足,导致使用率偏低;第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缺少制度及政策的支持,影响了其发展。

3 推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措施探讨

3.1 加强理念的更新与推广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发展理念的更新与推广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及发展意识,将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及技术手段;其次,加强对农民机械化设备及技术应用理念的推广,引导农民自愿使用新的设备及技术;再者,整合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资源,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为导向,创新推广理念,促使农机推广能够顺利得到响应,保障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效率。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保障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要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为农机推广及发展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其次,争取财政支持,为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科研资金及推广经费,保障农机推广及新机具新技术发展能够正常的运转;再者,积极争取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推进农业生产中薄弱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加强农、林、牧、副、渔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以推进农村各产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步进行。

3.3 强化推广队伍的建设

强化推广队伍建设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机新机具及新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应用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与实践,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的使用需要专业的推广人员加以推广。落实各级农机推广人员的“三定”工作,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推广队伍当中,并加强对推广人员的培训及培养,促使推广人员能够良好的掌握农机化新技术及新机具的使用方法,不断增强其业务能力及素质水平,为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3.4 加强推广方式的创新

农业机械化推广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要推动力,而合理的推广方式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广良好效果的保障。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业机械化应用大户及示范户,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农业机械化合作社、农机示范户结合起来。通过影响来发展新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以发挥农机推广的实际效果,促进新机具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及创新。

3.5 建立完善的制度及示范化基地

首先,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及推广制度,确保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制度的保障,并且在推广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有效的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其次,建立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使用示范化基地,通过有效的对比来突出农业机械化应用的效果,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扩大使用范围,进而带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

3.6 加强技术培训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技术培训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必要措施。任何一项设备及技术的发明都离不开科研人员,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同样需要科研人才的支持。因此,加大对相关专业高校的扶持力度,不断培养专业化的农业机械科研人才;另外,还要对现有的从事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研究的相关人员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促使科研人员能够保持知识的更新,从而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发积蓄更多的力量。

4 结束语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农业领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本文对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推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措施,对保障农业机械化为农业服务的重要意义。

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措施;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变革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件带有方向性的大事,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1 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仍处于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等生产资料投入少,导致了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农村产业结构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不完整、比较效益差等。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能够实现节水、节油、节肥、节药和节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获得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工业发展水平较低近几年,农业机械装备发展迅速,依靠科技进步,农机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种类日益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另外,农业机械工业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装备结构不合理,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不够。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要求。

篇9

关键词:农业发展;自动化;机械化;农机

当今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快速提升,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不足以满足生产需求,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快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更有助于农业技术的研发,改进农业生产模式,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安全。而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机的科学技术含量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呈现较大的地域性差异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情况繁杂。由于科技水平、气候条件、地区经济、地理环境等差异,各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程度出现较大的差距。例如,在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较为发达的地区,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水平较高;而中部地区,即使占有我国较大部分面积,其发展水平也不高;对于我国面积最大的西部地区,由于其地形多为山地,经济科技水平较为落后等,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水平也较低,农机难以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益。

1.2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装备市场结构不够合理

当前,在农机市场,一些不合格的农机产品混入其中,劣质的农机零部件与农机自动化配件流入市场,导致农户在使用此类假冒伪劣产品时,难以进行高效生产,且农机故障频发,商家也未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维修服务。加上市场监管能力不足,农机监管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也阻碍了农机的健康发展。再者,我国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装备市场结构不均衡:大型农机较少,中小型农机偏多;简单低端的农机多,而智能、机电一体的农机少;主要粮食生产作业农机较多,而其他产业的农机少;用于耕种收的农机较多,而用于秸秆处理、环境处理等的绿色农机较少。

1.3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科学技术知识水平较低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也有依赖于新型农户,但是农民欠缺农业相关的知识文化及科学技术教育,许多乡村缺乏农机自动化技术人员,掌握先进农机使用方法的农户也是少之又少,这也是难以开展先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原因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在农机使用的过程中,农机操作、保养及维修问题困扰着农民,使农民渐失使用先进农机的信心。

1.4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在发展中与农艺没有形成较

好的对接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田间种植方式差别较大,田间管理方式不一。由于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与农艺没有形成较好对接,其间的联合研发管理水平达不到实际需求,自动化管理水平更是比发达国家落后。在农机研发中,没有注重不同地区应用农机进行各种农业生产的差异性,特别是缺乏对丘陵地带农机应用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研究。

2促进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的对策

2.1加强对农机生产、销售的管理

要推进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做好对农机生产、销售的监管工作至关重要。首先需要相关部门确立较为完善的农机生产制度,以高标准做好对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装备生产质量的监督工作。同时需要促进农机生产行业合作交流,对恶性竞争行为予以处罚,保障农机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对于农机销售问题,应加大对农机市场的监督力度,建立农机销售投诉机构,维护农户权益。而针对许多农民因农机价格较高而放弃使用农机进行作业的问题,国家应当对购买农机的农民及时发放相应的补贴,鼓励农民使用农机。

2.2加大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研发力度

目前,我国农机研发技术人才缺乏,农机产品质量优化、创新设计、难点突破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机研发中可以将数字化设计技术运用在农机设计中,以减短设计周期,增加经济效益,促进产品质量优化。还可以充分运用虚拟设计技术,这样可以充分显示农机的作业性能及其相关参数,便于技术人员及时进行优化调整,提升农机产品的稳定性,保障农机安全高效作业。研发过程中更需注重实地考察,分析不同地域农机的作业特点,研发出复合型农用机械,实现一机多能、自动高效等功能。

2.3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当今,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多数是非大规模农场模式。在传统的个体农业经营模式中,农民职业特点趋向于老年化、副业化,农民缺乏对先进农机的认识。对此,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农业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政府应当增加财政资助,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知识、田间管理技术、农艺知识等培训活动,提高农民职业素质,鼓励农民走职业化道路。

3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3.1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发展趋于多元化

农机向着种类丰富、自动化功能齐全的多元方向发展,满足我国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是当今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研发生产无人农用飞行器、采摘机器人、温室生产机器人,以及适用于高原、丘陵地带作业的农机等,解决我国农机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2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向环保、精准方向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与“生态农业”主题紧密联系。在农机研发中,例如其中的发动机,从动力结构优化到开发应用电能,总体上朝着低排放、高效率、低能耗的方向发展。再者,在自动化方面,农机使用高精度传感器、视觉识别等技术,从播种到施肥,从除草到喷药,再从灌溉到收获,实现精准作业,提升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3.3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技术

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的每个细节进行全面的监控,将农机装备与农业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确把控。对于农田管理,现代化的农机装备配有物联网功能后,农民可以在终端通过农业物联网系统,控制农机完成相应作业,减轻农业灾害造成的损失,快捷方便地进行农业生产。同时,在农机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可控农机、无人驾驶也是农机发展的大趋势。农业物联网技术为农机自动化发展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

篇10

关键词: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基础建设;农机装备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22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物资技术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农业生产条件,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农业机械化发展更加迅速,承担越来越多的农业工作。统计资料显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已经达到52%。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多种问题,丘陵地区占到我国面积的2/3,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长期以来,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一直不快,仍然以传统人、蓄力为主,导致机械化发展极度不平衡,影响农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和对策。

1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和现状

随着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不断增大,丘陵地区劳动力也会逐渐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成为必然。农业机械化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促进农业高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我国丘陵地区较多的省份主要包括广西、浙江、湖南、重庆、四川、云南、青海等,耕地面积占到全部耕地面积的48%,到2008年,除了部分地区之外,东南、西南等地区受到地域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机械化发展,部分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刚刚起步,在未来的实践中,还需要攻克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难题,重点研究经济作物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相比,我国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黑龙江是典型地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经达到60%,其中黑龙江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很多农户也购买了大型农机设备。在华北平原,以河南省为例,2014年,河南省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6.3%,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开始全面推广使用拖拉机、玉米收割机等。丘陵区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最薄弱区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四川省简阳市为例,简阳市以山地、丘陵为主,从2006年开始积极推进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近几年在简阳市实施农机化示范建设工程,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面积近666.67hm2,简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一定发展,但是与全国水平相比,明显偏低。截止2015年底简阳市农机总动力61.7万kw,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只有37.84%。因此说明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分困难,因为地块面积小、田型不规整、分散性大,道路条件差;丘陵地区收入比较低,购买机械化设备能力也十分有限,最重要的需是农民接受新型农机具、新型生产方式,要从思想、思维上的跟本转变。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也面临很大机遇。当前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很大空间。农村不少人开始采用承包或者租赁的方式,将土地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和经营,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以某乡镇为例,农村人口近3万人,其中绝大部分的年青人和中年人都在外打工或者本地从事旅游业,留守务农人数本身很少,而且多数是老幼妇孺,很多田地已经无人耕种。农村不少技术骨干,开始大量租种土地,土地统一耕种逐渐得到实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有很大的使用空间。近些年丘陵地区加强示范推广,有群众基础,多年来,农村机械管理部门一直积极引进更新机械,现场操作和演示,加强推广使用,丘陵地区小型农业机械得到推广。国家对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逐年增大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结合本地实际采用贴补政策,农民对购买先进的适宜自己生产的农机投入不断加大,经营农机的热情也大大提高,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等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孕育而生。

2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占到全国总耕地面积50%,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成为限制农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2.1 自然条件

在平原地区,耕地落差小,耕地虽然也被分为不同的模块,但是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不会影响机械化耕作。但是丘陵地区而言,耕地分散更大,而且形状不统一,多事根据地势而建,还存在不少额的梯式耕田。如在贺州市内,可开发利用的低丘陵中,总面积在213.01km2,其中坡度在20°以内更低面积只有21.01km2,15~25°耕地面积在67.89km2,20°以上坡地耕地面积在31.48km2,虽然更低面积较大,但是在实际上可利用的实低丘陵坡地基本都是小块地,比较分散,很少出现连片0.05以上的更低。很显然,常规大中型农业机械无法发挥作用。

2.2 劳动力因素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村劳动人员主要是老弱病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到外打工,不少农村经营者,在农忙时,只能请人帮忙生产。绝大多数的留守人员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对农业机械知识了解很少,基本不了解农业机械的性能、操作以及保养等,很多农业经营者只能自己操作农业设备,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不高。受到传统农业的影响,不少地方农业生产仍然存在守旧思想观念,制约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丘陵地区农民收入偏低,购买能力有限,机械购买率不高。当前我国缺乏农业机械化相关人才,无论是企业、研究机关还是大专学校农业机械相关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农机相关从业人员待遇较差,导致不少农机化本科生选择报考其他工科专业,使得农业机械化方面高、新、尖技术人才短缺。

2.3 政策因素

农业机械化涉及面广,其中包括农业设备的制造、研究、鉴定、推广、维修、使用等,因此想要提高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需要系统分析。自2004年以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政府对其投资力度开始逐渐增加,因此农业机械化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很多还处于摸索阶段,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政策一般集中在机械资金投入方面,对其他方面的关注不多。

2.4 农机装备不合理

在丘陵地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全国推广村村通项目修建的水泥路虽然能够达到各个自然村,但是不少存活丘陵区域的生产道路仍然是泥土路,不便行车,而且部分道路依山而建,行走困难,很多农业机械设备无法进入到田间作业,即使采用传统方式将农业机械拉入到耕地中,面积小,地形复杂,机械设备很多并不适合使用。

南方种植面积小,雨水丰富,耕地常年积水,农业机械在使用中基本都存在转向不灵活的问题,操作难度很大。大型耕地种植设备,转弯半径很大,南方山区基本无法操作。丘陵地区能够使用的农业机械基本为小型产品,对技术以及经济性要求比较高。现有的农机设备种类少,使用效率较低。如贺州市脐橙种植,要求机械具有除草、施肥、采摘等,但是农户表示,当前采用的设备主要是水泵和微耕机,劳动强度大,而且现在的微耕机在丘陵地区也无法开展深耕操作。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存在技术不完善的地方。如不少丘陵地区开始推广使用膜覆盖技术,地膜一般可以重复使用10a,每年投入2.2kg左右地膜,残膜累及污染比较严重,初春秋末,残膜漂浮在各个田地,而且还会污染草料,影响牛羊生长,污染耕地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随着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丘陵地区农业成本逐渐超过机械成本,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成为一种必然,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亟待提高。

3.1 健全支持体系

推广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需要将目光放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方面,不能仅仅关注重度综合机械化水平和装备量,而是全面提高竞争力和农业素质。支持农机化政策不能仅仅局限在财政补贴中,而是涉及到各个环节农业农机化发展方面,包括农业机械的开发研究、维修、保管、道路整修等方面。支持政策方面不应该局限在农机购买方面,还需要涉及到农业机械、农机企业、教学部分等方面,逐渐扩大政策鼓励面。

政府部门也需要继续增加对机械化发展的补贴资金,促进机械化发展,同时需要增加其他方面的投入工作,尤其是丘陵等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调合理整补贴结构,增加丘陵作业农机补贴比例,促进机械化发展。

3.2 加强基础建设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机耕道建设力度。丘陵地区农业机械作业要求具有小型化特点,但是不可能将机械搬到耕地中,因此需要能够实现机械作业的小坡度耕地上,进行道路改造,可以多方筹集资金,适当改造耕地道路,让机械顺利能够进入到耕地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强丘陵地区土地统一平整治理,保水保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充分利用本地地理优势,满足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条件,提高机械化利用率。

3.3 加强推广队伍建设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地形地貌存在紧密联系,农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缺乏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强丘陵地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对基层农机管理和作业人员不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农机相关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并改善相关技术手段,逐渐实现农机安全监管信息化发展。

切实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待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保证农机从业人员能够得到相同的待遇,学校等教育机构也需要积极培养各级农机管理人才。

3.4 加强农机具研究

当前我国农机设备研究逐渐开始追求实用性,逐渐朝着小型化、规模大发展,丘陵地区机械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地坡度缓坡。我国丘陵地区机械不实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科研机构需要加强农机设备的透析,针对特定条件开展要求,提高农机设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研究中也需要引进国外科技,日本、韩国等地区地形虽然与丘陵地区类似,但是机械化水平却远远高于我国丘陵区域,我国农机生产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承担丘陵地区农机发展责任,加强技术引进,制造更加符合我国丘陵地区的产品。机械化产品推广中,注意技术的完整性,机械化膜覆盖技术实用性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回收技术落后,建议基础建设中,还需要不断引进机械化膜回收技术,推广丘陵地区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国家需要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协调企业、科研部分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共同完成农机的研究和推广。农机研究方面需要建立良好技术创新环境,强化政府监管职能。社会中建议建立农机行业协会,有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共同组成,全面推广农机行业的发展,在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共同制定发展原则,加强行业内的沟通,全面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3.5 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给予支持,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也给予了较大力度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例如四川省简阳市,近年来积极(培育)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大力扶持。到目前为止简阳市已建成3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四川省农机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个,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当地机械化水平。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帮助扶持农机专合社的政策下,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提高农业机具利用率和农业机械化综合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平原地区,主要制约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机械设备、劳动力转移等,为全面促进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加强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在丘陵地区的推广力度,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促进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先云,彭代龙.加快发展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稳步推进中部省份农业现代化[J].湖北农机化,2009(1):31-33.

[2]陈进,陈敏.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四川农机,2009(5):33-35.

[3]郑旭颖.丘陵山区陆稻全程机械化构想及对其经济效益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4.

[4]房岳充,梁云.丘陵地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与探索[J].今日种业(四川农业科技),2006(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