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利弊范文

时间:2023-12-23 16:3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产业的利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光伏产业的利弊

篇1

近年来,光伏产业深受资本市场与各地政府的宠爱,至今中国已涌现出100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然而,2011年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交织纠缠,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进入“极寒严冬”。

一、光伏的光明未来

在经历了2010年初的几个月的强劲增长后,EPIA修订了预测:2010年光伏系统安装量将达到10.1GW至15.5GW之间,2014年全球年光伏安装量将达到30GW。当然,这些也需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政府能源部门给予足够的支持。虽然目前公布的全球光伏产能足以应付未来5年市场的发展。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由于需求模式变化而产生的暂时性短缺。逆变器和多晶硅将在未来数月十分紧俏。

2011年10月18日,美国SolarWorld联合另外6家光伏企业向美有关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组件等太阳能产品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11月29日,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14家中国主要光伏生产企业在北京召开新闻会,坚决否认美国“双反”调查中的指控。此外,中国也指责美国向中国倾销多晶硅。这次贸易战将会给中美两国甚至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可能最终要在今年才能解决。

与之相伴的是已现端倪的光伏“破产潮”。德国太阳能技术公司SolonSE日前成为德国首家申请破产的太阳能上市企业。而英国政府日前宣布将削减50%的太阳能行业补贴,这无疑将置英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于黑暗之中。

不过,对国内光伏企业而言,一个好消息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GW,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指标较原目标高出50%。相关配套政策可能会在2012年密集出台。

二、光伏发展的历史

从第一次空间应用到现在,光伏业已经超过40年的历史。过去十年,是强劲增长的10年,同时预计这种增长仍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截止2008年底,世界光伏系统累计安装量已接近16GW,今天,近23GW的系统安装每年将产生约25TWh的电力。 (Shine注:德国地区一般每年每瓦可发0.8-1度电,西班牙光照较好地区在1度以上。)

欧洲截止2009年以近16GW的安装量遥遥领先,占据约70%的光伏发电总量。而日本和美国分别以2.6GW和1.6GW紧随其后。中国进入全球十大光伏市场之列,预计未来数年将扮演重要角色。

三、国内光伏技术状况

中国的光伏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就做大了,但是,并没有做强。这里面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光伏界对光伏技术应用方向认识不足。纵观光伏产业内各种应用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可以笼统地说,光伏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上还不完善,为此,前一段时期建造的光伏工程,大多都是以示范或实验的名义建造的。而这些示范类工程也只有几种简单形式,不妨对这几种形式逐项分析一下。

1.逆变并网电站应用方式

这种应用可以大量的消耗电池板产品,对于光伏电池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愿望中的应用方向。但是,这里的问题也是显然的。在经济上分析,光伏电力的成本价格比常规电力贵得多,几十年内都不会改变,同时,光伏电站的建造过程,也伴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使光伏电力的低碳和节约意义降低;从经营上说,并网是光伏电力对常规电力建造体系的占用,这会引起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不符合市场经济制度;从技术上讲,光伏发电是不可控的自然状态,脱离了电气工程的规划模式,不并网调度难以正常运行。同时,大规模的光伏发电系统与光电池小功率、低电压单元特性构成矛盾,严重制约了光伏系统的规模应用,导致效率下降和故障频繁的结果是电站寿命的大幅缩短。上述问题的确在影响光伏产业的规模发展,业内人士也为突破这些障碍做了顽强的的抗争,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与多重性,一切努力都未见实效。

2.应用终端切入点

光伏建筑一体化具有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原地用电减少输电投资和输电损失等特点。另外,光伏系统发电高峰与建筑用电高峰基本重合,可大大缓解电力紧张,保证建筑物的电力供应,对于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建筑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屋顶”阵地越来越受到光伏企业的重视:2011年12月22日,总装机容量为20.8兆瓦的全球最大屋顶光伏电站在湖南湘潭九华并网运行。

再就是屋顶光伏应用,也被业内看好。从实用上看,屋顶应用可以降低光伏电站的基建投资,以及增加了建筑用电的多元化。由于电站方案的先入为主和方便应用,屋顶应用也趋向于屋顶电站方式。其实,屋顶电站在降低成本上的意义尚不如电池板降价直截了当。目前,电池板价格已较呼吁屋顶应用之初缩水一半,加上补贴几乎是白送,却也没有形成建屋顶电站的空前,这又是什么道理呢?除了有相当的屋顶不具备安装电站的条件之外,就是电站本身的利弊让市场做出了选择。光伏电力究竟用于何处?并网,杯水车薪,还有可能影响电力网络;独立系统,不带蓄电池就没法使用,带了蓄电池更是麻烦事。逆变,保护,供电时断时续,电池频繁更换……会令用户望而却步。热水器这样简单的应用,都难登大厦之顶,何况高达千伏高压的光伏矩阵,装在屋顶上的隐患不得不让人担忧。所以屋顶电站被克林顿、施罗德这样的政治家叫得雷响,却没下多少雨。

3.储能的光伏照明系统产品

可是,也没有实现成为一类绿色家电的预期。相反,很多作为扶贫和援助的光伏小系统,都在短期内由于无电区通电、设备损坏等原因报停、报废。光伏小系统在理论上寿命要优于大功率集成。并且小系统对电池板参数一致性要求不高,可以消费掉电池生产中大量衍生的残次品。在家电产品日新月异的时代,指望二十年不淘汰的电器也不现实。短期淘汰对于光伏发电来说,既不经济,也不节能。另外,对于居住在城市之中的居民用电,除非因为经常断电苦不堪言才会考虑到添置一部有储能的光伏照明系统。这也不过是和应急灯差不多的价位才有一些销路。

关于光伏路灯,这是光伏应用领域的异化现象。光伏应用被提升到可再生能源概念中,使一些对光伏技术一知半解的人,产生很多奇思妙想,光伏路灯和草坪灯应运而生。与草坪灯不同,路灯是公众照明设施,不允许时亮时灭。光伏电力的不确定特性,不能依靠蓄电池去解决。用蓄电池的光伏路灯在经济上比用市电轮流充电蓄电池的路灯还要昂贵,而且不稳定,有污染。光伏路灯完全是花大代价做光伏表演的道具,不是实用产品。在中国的现实体制下,缺乏应用价值的独体光伏路灯,必然是出现在科学知识普及不足与行政管理制度不全又卖地有钱的城乡结合区域。假定实用,它们应该在采光条件更好的高速公路和跨海大桥上最先得到应用。

PV-LED是光伏技术的最新应用。PV是光伏发电,LED是半导体电光照明。经过两次光电、电光转换,能量的利用效率达到2-3%。能用到什么地方呢――白天不见天日的地方的照明。这也许对人类向地下空间发展有用。光伏发电首先是用于外太空,其次是试图用于地面,最终大量应用于地下空间照明。

总而言之,光伏产业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光电池生产也规模化了。但是,光伏应用技术发展滞后,成为光伏产业瓶颈。找到了光伏应用,就找到光伏产业的出路了。

参考文献:

篇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是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依赖,关键在深化改革

首先,由于连续多年的制造业快速扩张,我国许多重要行业的产能过剩严重,经济结构失调矛盾突出。例如,在传统行业方面,据国家工信部的《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全国钢铁行业产能超过9亿吨,产能过剩超过1.6亿吨,另有7000万吨在建;水泥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有色金属行业的电解铝近两年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度世界汽车总产量为8006万辆,而中国为1842万辆,占世界总量的23%。

其次,粗放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能源压力难以承受,生态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已经到了社会无法忍受的程度。刚进入2013年,一场持续了十多天的雾霾天气,影响了大半个中国,再次敲响了警钟。

第三,发达国家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加速推进,以3D打印技术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制造业生产模式和世界经济的目前格局。这对我国以廉价劳动力和要素低成本参与国际分工,是严峻的挑战。

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然而,由于体制束缚和路径依赖,粗放发展模式依然存在,近两年光伏产业发展一哄而上、粗放扩张导致急剧回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各地政府的竭力推动下,光伏产业成为新兴战略产业最璀璨的明珠,仅短短几年,全国光伏产业遍地开花,生产能力迅速飚升,竟然达到40吉瓦,比全球累计装机的总量还多。2011年起,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发达国家的“双反”政策的冲击,又迅速从耀眼的高峰跌到冰冷的低谷,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有的已经跌破成本,几乎所有光伏企业亏损,龙头企业濒临倒闭,前十大光伏企业累计债务已高达1100亿元。

光伏产业的大起大落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突破路径依赖,否则新兴产业同样会粗放发展。而突破路径依赖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推动,这是绕不过去的。因此,十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核心是解决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是资源配置,衡量粗放发展还是集约发展,主要是看资源配置的产出效率。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对社会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配置是否合理,对经济发展影响极大。粗放发展之所以不可持续,就在于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高,产出效率低,资源消耗严重。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配置资源,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相关的制度设计,即资源配置的模式。

众所周知,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有三种,即市场调节配置、政府计划配置、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三模式各有特点和利弊,市场调节配置发达国家已经实行了200多年,尽管存在经济波动甚至危机等问题,但能够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计划配置设想完美,但实践的结果是可行性较差;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模式是希望用前两种模式之长、避之短,但实践上存在着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资源配置,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并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体制原因,近10多年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相反,在经济增长越快越好的理念指导下,在政绩导向和区域竞争刺激下,一些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资源配置越来越扭曲,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增长的粗放特征。即便是十七大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后,仍然有相当多的地方继续在走粗放扩张的老路,甚至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作一个口号而已。

事实上,我国当前的资源配置,既不是统一的政府计划配置,也不全是基于市场需求的配置,有的政府配置占主导,因而市场配置的效率还不高,有的缺乏计划配置的公平。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要扭转当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方式属于制度设计范畴,扭转资源配置方式,唯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十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需要顶层的制度设计和改革,进一步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规范政府行为,约束各级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过度干预。必须改革相关的政治体制和官员考核制度,如果没有考核制度的改变,目前的资源配置方式很难扭转。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是让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普遍行为,前提是公平的市场环境

十报告再次明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取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十分正确的战略决策,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发展经济必须从目前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推动,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推动。

企业是经济的基础和市场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没有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是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让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普遍、持续行为。十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让创新成为企业的普遍行为,首先,要尊重企业和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能把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庸和实现政绩的工具。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创新,企业行为取决于市场机制,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强经营管理,是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对失败淘汰的恐惧。既然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就要相信市场的配置功能,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不要轻易干预市场,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为市场中的创新活动营造一个较好的制度环境。

篇3

关键词 公共政策;分布式能源

中图分类号:P754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国家战略调整,环境问题趋之严重,天然气行业发展已经刻不容缓,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为例,国外发展已有历史,但在国内仍属于新型能源,浙江省以杭州为例,也是刚起步不久,对其发展的研究,业内也是比较关注的,接下来,温州市马上就会迎来天然气时代,发展分布式能源也是大势所趋,但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和措施,确保产业不会止步不前,是政府、市场及经营企业在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政府在天然气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重点致力于政策法规的制定及监管,产业推广只有合理的政策保障,方可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2 公共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体上来看,公共政策分析的意义就在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拟定政策方案,建立评估标准,依据这些标准权衡政策方案的利弊得失,涉及执行计划,并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以避免或减少政策过程中的消极状况和结果。一是通过整合性与科研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二是帮助决策层减少决策失误,尤其是产业尚未推广前;三是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四是增强政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天然气行业属于典型的市政公用行业,涉及民生,以发展分布式能源为例,如何制定产业规制,是经营企业和公共部门所必须研究,借鉴他人,结合自身,寻找解决公共问题的适当方案,为产业健康发展做好引导,就是公共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3 国内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现状

3.1国内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现状

近年来,我国分布式能源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实现了起步,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为例,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1000余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拟建10余个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目标显示,清洁能源装机目标“雄心勃勃”,光伏、天然气分布式项目也成为政府扶持的项目。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明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应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其中着重强调冷热电三联产项目应重点发展,在节能减排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是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之一。

以即将建成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为例,所需要的电力、冷、热甚至压缩空气都由一个集中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整体能源效率达到85%。在pm2.5高居不下的当前,其能效较高、相对环保、安全性好、理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受限于天然气价格及电力体制改革等现实问题,加上各地政府就行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出台上,还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导致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脚步缓慢。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的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建成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数量有限,一年仅10余个,且都是示范项目,而地方财政补贴政策方面,目前国内仅上海、长沙两地已经出台明确的鼓励政策。

3.2 相关政策扶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从决策层已经制定的政策来看,说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是一种趋势。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翼各地百姓呼吁当地政府要尽快拿出改善PM2.5的举措,当pm2.5高居不下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上马。

从1997年至今,国内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如1997年,上海建成2-3个示范项目;1999年,北京市开始着手进行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调研和工程试点工作;200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立项《楼宇型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应用研究与示范》;2004年,上海市发改委等五委、局颁布《关于本市鼓励发展燃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意见》;2005年,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颁布《分布式供能系统工程技术规程》(试行版);2006年,建设部行业标准启动《燃气冷热电联供工程技术规程》;2007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天然气利用政策》鼓励燃气冷热电联供应用;2008年,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修订《分布式供能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及相关鼓励政策;2009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规划》鼓励燃气冷热电联供应;2012年,《关于下达首批国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的通知》(发改能源[2012]1571号);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家电网办[2013]333号)等等。

此外,《关于加快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发展的建议》(国务院研究室研究报告 总445号)、《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实施细则》以及“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目标等一系列文件预示天然气分布式项目都将成为政府扶持项目之一。

3.3分布式能源发展仍举步维艰

2014年11月18日,在第一财经研究院主办的“能源的未来”高峰论坛上,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分布式天然气项目的发展前景有,但实际推进依然会有难处,实际发展并不顺畅。主要表现天然气价格太高,无法竞争煤电,入电网难,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对分布式能源理解不够,机制不灵活,不能将天然气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从上述一系列举措来看,我国决策层已经认识到发展分布式能源的重要性,但各地职能部门目前更多的是停留在政策制定和示范点的调研上。

4温州市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央及地方一些城市,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上,已经有了发展的趋势,但仍处在发展初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政府、市场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接受的决心还不够强,相应的制度还不完善,包括具体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尚未出台,各种问题环环相扣,温州市应在总结其他地方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政策基础上,又面临着政策制定尚无,基础调研数据相对薄弱,工业企业稀缺,潜在示范项目还需挖掘等现实问题。

5温州市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建议

5.1逐步改变现有认知观念

通过多管齐下的信息宣传,来改变建设单位选用传统供能模式的观念,鼓励发展高效环保和前端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发改、建设、能源等职能部门在对项目立项、设计和建设等方案的选用、评估、审查时,对具备使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条件的新建项目,应做好引导,明确要求其优先采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

5.2努力打造示范项目建设

要以温州即将启动气源转换工程为契机,利用天然气自身优势,相关职能部门及经营企业要加快基础数据调研及潜在对象的摸底工作,对于适宜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投资项目,尤其是政府性投资项目,要兼顾经济效益及能效环保,力求通过示范项目来带动产业发展,来推进中小规模企业,做好“油改气”、“煤改气”的改革,最终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持续发展。

5.3确保各项精神落实

随着中央及地方纷纷出台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发展规划,温州市各职能部门必须在以大投资、大建设的平台上,充分认识到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切实贯彻落实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实施细则》、《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及“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等纲要精神,给予产业最大的政策支持。

5.4研制完善地方政策

要做好政策对接和落地,理解决策层和其他地方的支持政策用意,结合温州实际,尽快出台本土政策。市委市政府要筹备专项小组,要求包括各区县(市)及工业园区、住建委、发改委、行政执法、国土、财税等政府相关部门及经营企业、专家学者、百姓代表等,针对产业发展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温州区域的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及配套设施,通过不断构建、完善政策体系,来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5.5做好专项资金扶持

集中力量、集合政策,设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专项资金,对温州市现有的油改气、煤改气等潜在中小规模企业,要及时出具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项目奖励等经济政策,对可能发展的示范点给予专项扶持。同时,要通过银企合作,利用政策杆杆,加大银行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确保项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