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技巧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进入初三后,我们接触了一门新的学科--化学,那么,对于这一新的科目,我们应该怎样学好呢?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首先要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兴趣,只有你感兴趣了,你就会自己努力地去学。那么怎么才能对化学感兴趣的,首先是老师的实验要自己好好看,其次,课下可以去做些家庭小实验,最后,自己可以去搜索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所以,我们尤其要记住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
要学会做笔记。初中化学很简单,但是内容很杂,必须要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同时,课下要花时间去背诵。
要有自己的错题本。把自己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的错题记录下来,可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黑色记录题目,蓝色记录解题过程,红色记录解题关键点。
除此之外,化学方程式也是化学科目的一个重点,我们需要看看记住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及其相关实验。
我们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有时过一阵子就会忘记,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复习。
化学的知识在初三是比较零散的,所以,我们只能采取复习的方法来学好初三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对于化学的知识点,哪怕是微小的知识点,我们也应该重视,及时完成相关练习。
选好一本参考书。学习不能只学理论,还是要通过习题来巩固,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选一本参考书。学习好的可以选一本习题较多且难度大的;学习不太好的可以选一本有讲解且习题不是太难的。
化学实用性极强,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初中化学复习建议考生应该跟着老师的步子走,因为老师会把时间安排得很清楚,不会浪费时间。认真听课很关键,只有认真听课才能领会到老师的精华,才不会落后于老师的时间表。
考前一个月,考生不要再大范围地做题,做题要有针对性,以便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并想办法克服。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考生在最后这一阶段没必要再拔高自己的成绩,应该查补知识点和学习漏洞,适当做一些难度小但灵活性较强的试题。学习成绩差的考生应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力求保住60分。
学生要特别注意协调化学和物理的关系,要把物理中的密度、电流强度、伏力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平衡,否则就会出现偏科现象。
因为难题一般出现在单科试题中,而不是出现在综合试题,所以考生在最后一、两个星期应多做一些难度不大的理综试题,以熟悉综合题的形式。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推荐课前预习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复习的目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巩固所学知识。
认真观察
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观察力。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图形关系与自然界数量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更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语文的写作训练自是不用说。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微博]可以先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经常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孩子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
篇2
一、解题步骤
1.读题找题眼
看到推断题后,需要找寻题眼,也就是题目中所给的关键信息,弄清题目主要想考察哪方面的知识内容.例如如果给出蓝色溶液就要知道里面有铜离子,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就是硫,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最轻的气体是氢气等.如何一眼就能看出题眼,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化学的时候重点记忆物质的特殊颜色和特殊反应现象,把这种题中常见的题眼用表格方式对比总结,一旦在题中容易出现类似的关键词,就能马上回想起自己总结的物质特点,为题目找到突破口.
2.推理求突破
找到本题题眼后,从题眼出发,突破全题.根据题眼能确定几种物质,然后再回想关于上述物质的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推断,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对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特别熟悉,逻辑思维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认真写答案
根据推理分析得出答案,在书写的时候也看清楚题目的要求,不能追求答题速度快而凭借自己的经验写答案,要明确题目要求的是写化学式还是俗名,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写出生成物,不能推断出每个物质是什么而没看清题目的要求写错.这对学生做题的耐心和细心要着重考查.
4.答后需验证
做推断题千万要记得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也就是把得出的答案带进原题,如果符合题目则答案正确,如果不符合题目则需要重新解答.这是答推断题最重要的一步,在收尾的时候要保证做出的答案放进题目中还是能推断出来.
这只是基本的解题步骤,具体的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题型来灵活运用,能解答出推断题的前提就是对知识熟练掌握,并且多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找寻规律.
二、总结积累
找到题眼,也就是能找到突破口,能准确地推断出标志性的物质,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总结,对所学的物质进行总结现象.
黑色固体:铁、碳、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等.
红色固体:铜、三氧化二铁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绿色,硫为淡黄色,高锰酸钾(KMnO4)为紫黑色.
蓝色溶液中有铜离子,浅绿色溶液中有亚铁离子(Fe2+),棕黄色溶液有铁离子(Fe3+),紫红色溶液是高锰酸钾溶液,其它溶液一般无色.
这些只是众多知识点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注重积累,对特殊反应现象铭记于心,看到题目中出现就能很快知道是什么物质.
三、解题方法
1.文字叙述型
对于这种题型,大都是能在题目中找到重要信息的,只要根据特殊现象就能得出答案,文字叙述题常见的都是混合的粉末可能有几种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只要找准溶液的颜色,产生沉淀或气体的颜色和多少以及溶解性,推断一定含有的物质,一定包含有的物质,可能含有的物质、在做这种题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根据题目不能确定一种物质是否含有,就不能写在一定含有的物质里.
2.框图型
一般这种题型都有实验现象和简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图表型
这种题型大都是几种无色溶液相互反应的现象,沉淀和气体,然后推断每瓶溶液是什么.
4.实验型
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概念教育 教学技巧
一、重视对概念的导入
1.在化学实验的协助下,实现对化学概念的引入。
化学概念是对实验结果的简述,具有简明准确性。概念的掌握是化学教学中的最重要部分,同时是教学难点。单纯从字面上分析讲解,学生很难掌握知识要点。在概念传授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通过实验进行概念引出,让同学们在背写时有清晰的印象,将概念中的关键词对应到实验步骤。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总结概念的能力,完成一项化学实验后,先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简练成概念的书写形式,在各组之间进行结果互动,将最严谨的答案与书中内容相比较。这一过程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可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化学概念,注意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方式,避免概念理解混乱的情况发生。
2.采取直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中选取的例子要贴近生活,可帮助学生理解,由浅入深地进行概念引出。如在讲饱和度时可引用家庭中砂糖溶于水的例子: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砂糖进行搅拌砂糖会溶解在水中,再继续向水中加入砂糖直到不能溶解水杯底部出现砂糖颗粒的时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对于这种不存在危险性且便于操作的实验,课堂中可以向同学们发放实验用品,给每个同学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严格观察每位同学使用仪器的方法,及时纠正错误。这种直观的教育方法,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体会收获的乐趣,培养操作实践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提前将学习任务分配到班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在化学式概念的学习中,先对同学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其中包含的化学式,再由此引出规范的概念。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网络等渠道将难记的常用化合价编写成趣味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在使用过程中也更方便。课堂的安排要高效有趣,合理分配实验环节和理论讲解的时间,避免出现混乱的情况。互动情景的设计要敢于创新,使学生感受到每节课的变化,不觉得枯燥乏味。
二、采用对比的方式,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化学中,存在很多类似概念,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概念教学中采取对比的方式,列出不同概念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明确掌握不同概念的差异性,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例如,为了实现对“化合物”与“混合物”的理解和区分,对二者进行全面对比,可从结构组成、本质及成分等方面入手。对结构组成,化合物主要是由很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构成。如果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合物中是由一种分子组成,而混合物则是多种分子的综合体。在化合物中,物质性质是固定不变的,而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性质都相对独立。化合物由固定物质组成,而混合物的构成则具有不确定性。
三、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关键词,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十分简练,因此要注重关键词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准确的词汇,及时纠正学生在概念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例如,在教学“化合物”和“单质”的概念时,化合物是指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关键性的词汇是“纯净物”和“不同”。而单质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心词汇是“纯净物”和“同种元素”。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的范围,二者的区别是否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四、重视练习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概念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为了实现对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必须重视练习的作用,同时认识知识的本质有时候虽然对概念达到了基本理解,但是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验证,此时就需要增加练习的强度,此外,要有重视经典事例的讲解,运用到实验中,使得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具体练习中,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引子,发挥引导作用,实现由直观感觉到化学思维的转变。例如,进行糖水实验,实现由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引导,得出相应方程式,佐证概念。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而概念教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其教学的有效性显得更重要。与此同时,概念作为学科知识的连接点,其地位更突出。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积极探索,不断研究,努力提升自己,切实搞好概念教学,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一、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走出迷宫,享受成功的欢乐
初中化学的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科学探究。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由地进出化学迷宫,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欢乐,因此,设疑也就成了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学者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层层设疑,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再通过不断探究,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舒畅,这才能使学生提高并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如《水的净化》,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这一节中相当多的内容是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到的,笔者用层层设疑的方法去引导,使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处在兴奋、好奇的状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先后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1.混有泥沙和菜叶的污水和纯净的水有什么区别?2.假山喷泉用的水一般是中水,中水和纯水有什么不同?3.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的步骤。……通过这样的层层设疑,就能逐步解决本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由于教师只是引导,学生知识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实验、思考、讨论等学习活动获得。课堂实验有:制取蒸馏水;在教师讲解了过滤器的组装和过滤的注意事项后由学生完成过滤实验等。图示和讨论:自来水净水过程。思考和讨论:水壶中结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等。总的来说,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迷宫,再通过师生互动又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走出迷宫,让大家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二、课堂实验,引导学生个个动手,探究科学的神秘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科学的方法,认识科学的本质,感受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课堂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实验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个个动手,不做观察员。要告诉学生,亲自动手才能体验到其中的甘苦,成功固然重要,失败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究到化学的神秘。教学中,笔者采用语言激励法,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动手实验。比如,学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为了让学生能在以后的实验中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必要在学生刚学习化学时普及一下常规的实验室基本操作知识。在讲到“药品的取用”时,笔者这样讲:“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基础。药品的取用不是像我们平时倒开水那样直截了当,它有一定的讲究。就说固体药品的取用,如何取用?用什么器具?用过的器具如何处理?如果是固体粉末,怎样的操作才符合要求?如果是取用液体药品,量筒应该怎样放置才正确?使用滴管要注意什么?物质的加热要用到酒精灯,酒精灯怎样使用才是规范的?请大家先看老师示范,然后每个同学都操作一遍,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很快地掌握,这对以后做实验很有用处。”心理上的引导、精神上的鼓励,这种语言激励法振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交流思辨,提高归纳的能力
篇5
一、 设计问题的四种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每个学习者都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创设问题,从培养问题意识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增加自主探究能力。
1. 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
化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农村学生与实际生产、生活接触较多,将化学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如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时,结合教材实际,向学生提出问题:“早上割了稻草的镰刀,到了下午有什么变化?镰刀生锈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有的认为是铁跟水发生化学反应;有的认为是铁与空气和水同时发生变化。一时间,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老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弄清铁在什么情况下不会生锈,什么情况下才会生锈。最后得出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或隔绝空气和水接触的情况下均不生锈,而当铁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时,才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生锈的原因,研究防止铁生锈的措施,这样,新的探究又开始了。
又如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之后,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厨房中有两瓶无色的液体,没有贴上标志,一瓶是浓盐水,一瓶是纯碱溶液,请你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可用哪些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并说出识别它们的原理。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人的认识,再由各组长综合个人的意见进行汇报。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得出了多种区别的方法:①用口尝一尝;②擦拭油污;③滴加澄清石灰水;④滴加食醋;⑤滴加酚酞试液;⑥用pH试纸测试;⑦滴加盐酸;⑧用石蕊试纸测试;⑨滴加硝酸钡溶液;⑩滴加氯化钡溶液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讨论,上述这些办法,哪一种最简便可行,如果再实验室里,选择那种办法较为简便?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实践应用的能力。
2、利用社会生产实践创设问题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社会紧密联系。利用化学与社会紧密相关的问题,如环保问题,能源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景。另有当学习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景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发生,化学的知识才容易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再应用。
如学习“化肥、农业、环境”时,老师摆出两盆花,请同学们观察:这是同一品种,它们是同时种下的,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它们的生长情况大不相同,其中一盆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另一盆却枯黄矮小。这是什么原因?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给予在“诊断”。这时,同学们的兴致一下子就来了,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可能是土壤不同,有的说可能是缺水或缺阳光,有的说可能是施肥的情况不同。。。。。。这样,一堂讨论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一些具体问题就开始了。通过讨论探究,同学们懂得了应科学使用化肥,了解到长期使用一种化肥会使土壤变质,还会对环境造成无让。
3、利用认知矛盾创设问题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又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创设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探究;能得到较好效果。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之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如H2O),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是氧化物(KClO3)?为什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复推敲,引导学生抓住概念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加深对氧化物的理解,避免概念模糊不清,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利用活动课游戏创设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活动课,创设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习了“燃烧”之后,创设了“魔棒点灯”、“水下燃烧”、“烧不坏的手帕”等游戏,让学生观察,并运用有关的知识,指明原因,找出答案,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反应的内在规律,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应注意的三个原则
1、 注意方向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景要把问题设置在有疑之处,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探究。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 注意针对性原则
问题情景创设,必须紧扣学习内容,基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教师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素材,创设问题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 注意量力性原则
篇6
一、由概念引发的逻辑思维障碍
化学概念是从化学现象和化学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特征,是解决化学问题和进行化学创造活动的基础。正常人的思维都遵循一定的逻辑性,概念的形成,思维的判断、推理,都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进行的。而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阶段,再加上知识和条理的欠缺,在运用概念时,往往会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容易出错。
案例1:部分学生认为“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就一定是氧化物”这句话是正确的。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是氧。而含氧化合物可以由多种元素组成,不一定非要两种元素组成,只要在这些组成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那就都可以叫作氧化合物。因此,含氧化合物包含了氧化物。学生在碰到此类问题时,往往因为逻辑混乱,分不清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解决策略:有些概念,教师在讲解完后,还要再从反面来讲,在反复推敲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含氧化合物的元素至少有两种,可以更多,如氧化镁可以说是氧化物,也可以说是含氧化合物,而氯酸钾只能说是含氧化合物。结合具体元素从正反两面,引导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句来分析,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学内容,深度剖析所学内容的本质,了解规律及公式的适用条件等。
二、由片面症引发的逻辑思维障碍
中学生由于缺乏条理、概括能力差的原因,在考虑问题方面缺乏整体性,不能兼顾,往往会挂一漏万。每题做会做一点,但又都答不完整,如盲人摸象般片面考虑一个因素就得出结论,而不能全面地去分析问题。所以,就难以把实验现象、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推导判断的问题上容易犯错。
案例2:将一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有何现象?有些同学不经考虑就会说:“有气体放出”。
分析:把生锈的铁钉放到足量的稀盐酸中,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所以表面的铁锈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的Fe3+显黄色,当铁锈反应完后,铁继续与盐酸反应,才会有气泡冒出。学生由于接受的知识不完整、思维凌乱等原因,往往只能抓住事物最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其他的两点:铁锈逐渐溶解及生成黄色溶液这两点现象,最终导致了片面的答案。
解决策略:要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把许多感性材料汇集找出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就本题而言,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然后,考虑条件与“”“”符号,即铁锈的主要成分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当铁锈反应完后,铁继续与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所以会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严格按照书写“三步走”, 面对问题时才能够统筹所有的影响因素,不至于丢三落四。
三、由逻辑混乱引发的思维障碍
中学生的思维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容易造成逻辑混乱,在面对问题时,还不能完全利用比较、分辨等方法,对化学现象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加以区别,使概念之间的区别更鲜明。如果学生把物理中的因果关系跟化学现象相混淆,往往会想当然地处理问题,出现思维紊乱。
案例3:部分学生对“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这句话表示不理解。
分析:对于上述一句话,可以分开理解,即压强不变,温度越高时,溶解度就越大,温度不变时,压强越大,溶解度就越大,这与物理中所说的“温度越高,压强越小”的逻辑关系不同。
解决策略:气体溶解度定义跟固体溶解度不同。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教师在讲解完概念后,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乐饮料来进一步阐述。如果将一瓶未开的可乐带上山,休息一段时间后开瓶,会发现可乐会“冲”出来,以此来说明山上的气压降低,即瓶内的压强降低,气体的溶解度也随之降低,气体才会“冲”出来。而如果对打开盖子的可乐进行加热,人喝的时候就会觉得没气,以此来说明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气体都跑掉了。
综上所述,我们化学教师要尤其留意学生的思维障碍,定时做好辅助释疑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定期做好整理工作,探究思维障碍产生的根源,积极有效地采取措施,增强学生探索思考的能力,打好成才基础,让他们真正会学化学,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顾海东.中学生化学逻辑思维障碍的形成及矫正策略[J].化
学教与学,2012(2).
篇7
1. 在1,a,a+b,■,x2y+xy2,3>2,3+2=5中,代数式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 下列式子中符合代数式书写格式的是( ).
A. a·40b B. 3÷ab
C. ■(x-1) D. 2■mn
3. 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 ).
A. -■,4 B. -■,3
C. -2,3 D. -2,4
4. 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项不属于同类项的是( ).
A. 3x2y和-2x2y B. -xy和2yx
C. -1和1■ D. a2和32
5. 下列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
A. 3+2ab=5ab B. 5xy-x=5y
C. -5mn2+5n2m=0 D. a3-a=a2
6. 若a-(b-c)=a+( )成立,则括号应填入( ).
A. b-c B. b+c
C. -b-c D. -b+c
7. 如图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xy B. ■xy
C. 6xy D. 3xy
8. 已知代数式x+2y的值是3,则代数式3x+6y+1的值是( ).
A. 3 B. 7 C.10 D.不能确定
二、耐心填一填(每题3分,共30分)
9. a的平方的2倍与-3的差,用代数式表示为 .
10. 苹果a元/kg,橘子b元/kg,买5kg苹果和8kg橘子应付 元.
11. 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为2,则■+m2-cd的值是 .
12. 把代数式2a2b2c和a3c2的共同点填在横线上,例如它们都是整式,①都是 ;②都是 .
13. 单项式3x2yn-1z是关于x、y、z的五次单项式,则n= .
14. 在代数式3x、■abc、■、-1、0中,单项式有 个.
15. 一个多项式加上-3+x-2x2得到x2-1,那么这个多项式为 .
16. 若单项式2x2m-3y与x3y3n-2是同类项,则m+n的值为 .
17. 对代数式“5x”,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某人以5km/h的速度走了xh,他一共走的路程是5xkm.请你对“5x”再给出另一个生活实际方面的解释:
.
18. 若x表示一个两位数,y也表示一个两位数,小明想用 x、 y来组成一个四位数,且把x放在y的右边,他写了四个表达式:①yx;②x+y;③100x+y;④100y+x你认为这些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三、专心解一解(共46分)
19. (6分)计算.
(1)2a+2(a+1)-3(a-1);
(2)-3(2x2-4xy)+4(x2-3xy-6).
20. (8分)先化简,再求值.
(1)4ab-3b2-[(a2+b2)-(a2-b2)],其中a=1,b=-3;
(2)abc-[2ab-(3abc-bc)+4abc],其中a=2,b=-■,c=-1.
21. (8分)(1)有这样一道计算题:计算(2x3-3x2y-2xy2)-(x3-2xy2+y3)+(-x3+3x2y-y3)的值,其中x=■,y=-1.
甲同学把x=■错看成x=-■,乙同学没抄错题,但他们得出的结果恰好一样,你说是怎么一回事?请说明理由.
(2)一个多项式A,当减去2x2-3x+7时,某学生把“减去”误认为“加上”,得结果5x2-2x+4.则A应是什么?正确结果又应是什么?
22. (8分)新学期,两摞规格相同的数学课本整齐叠放在讲台上,请根据图2中所给出的数据信息(单位:cm),解答下列问题:
(1)每本书的高度为 cm,课桌的高度为 cm;
(2)当课本数为x(本)时,请写出同样叠放在桌面上的一摞数学课本高出地面的距离 cm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桌面上有56本与题(1)中相同的数学课本,整齐叠放成一摞,若有16名同学各从中取走1本,求余下的数学课本高出地面的距离.
23. (8分)图3①所示的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3②,再分别连接图3②中间的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3③,按此方法继续连接,请你根据每个图中三角形的个数的规律完成各题.
(1)将下表填写完整;
(2)在第n个图形中有 个三角形;(用含字母n的代数式表示)
(3)按照上述方法,能否得到2013个三角形?如果能,请求出n;如果不能,请简述理由.
24. (8分)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发现紧急情况到踩下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之后还会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我们把司机从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所行驶的这段距离叫“刹车距离”(如图4).
已知汽车的刹车距离s(单位:m)与车速v(单位:m/s)之间有如下关系:s=tv+kv2,其中t为司机的反应时间(单位:s),k为制动系数.某机构为测试司机饮酒后刹车距离的变化,对某种型号的汽车进行了“醉汉”驾车测试,已知该型号汽车的制动系数k=0.1,并测得志愿者在未饮酒时的反应时间t=0.5s.
(1)若志愿者未饮酒,且车速为10m/s,则该汽车的刹车距离应该为 m;
(2) 当志愿者在喝下一瓶啤酒半小时后,以15m/s的速度驾车行驶,测得刹车距离为52.5m,此时该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 s.假如该志愿者当初是以10m/s的车速行驶,则刹车距离将比未饮酒时增加多少?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式化简 求值技巧
引言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这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本质的认识,它反映了人们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数学方法则是指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它是对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将数学思想运用于分式化简求值的运算中,能够有效提高解题效率.
1.整体思想在分式化简求值中的运用
从整体上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整体思想主要是将所考察的对象作对一个整体来对待,而这个整体是各要素按一定的思路组合成的有机统一体[1].
比如在“已知 - =4,求 的值”这道题的求解中,我们可以将 - 看做是一个整体,由式子我们可以知道a≠0且b≠0,因此ab≠0,我们将所求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ab,则可有原式= = = =6.另外,用这种方式还有另外一种解法,已知ab≠0,在分式 - =4两边同时乘以-ab,则有a-b=-4ab,将(a-b)作为一个整体带入求值分式中,则有原式= = =6.
2.先通分再化简
先通分再化简指的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转化,将几个分式的分母化为相同,然后再进行化简计算,它主要体现的是整体思想的延伸,就是将所考察的对象中的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思路组合成为有机统一体,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比如在“abc=1,求 + + 的值”这道题的求解中,可以先对其进行通分,然后再化简求值,从abc=1,我们可以知道a,b,c都不为零,因此可以将原式中的分母都化为(bc+b+1), + + = + + ・ = + + = + + =1.
3.将假分式转化为整式和真分式之和
对于一些假分式来说,一般其特点为分母较简单,而分子比较复杂,在这类题型的解答中可以先不要考虑直接通分计算,因为一般通分后会使分式变得更加繁琐,这时候我们可以先观察分母和分子之间的联系,将每个假分式化成整式和真分式之和的形式之后再进行化简求和将会简便很多[2].比如在下面这个分式题目中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解答:
- - + = - + + =[(2a+1)+ ]-[(a-3)+ ]-[(3a+2)- ]+[(2a-2)- ]=[(2a+1)-(a-3)-(3a+2)+(2a-2)]+[ - + - ]= - + - = + = = .
这样繁琐的式子就被简化成一个整体.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否能正确地将假分式写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思路,教师在对这类题型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尝试进行通分计算,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然后引导学生将各个分式进行变形,化成整式和真分式之和,学生就会发现这样题目可以进行化简了.通过这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在一拿到题目之后就盲目进行通分化简,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形成.
4.巧妙使用“拆项消分法”
拆项消分法也是分式化简求值常用的一个技巧,一些分式题目中每个分式都具有 的一般形式,对于这些类型的题目我们在解题时可以将其拆成 和 两项,然后就可以其前后就有两个分式是可以以相反数的形式消除的,这种化简方法就是拆项消分法[3].
比如在 + + 这道题目的解答中,我们就可以采用拆项消分法,原式= + + =( - )+( - )+( - )= - = .
5.结语
初中数学中关于分式化简求值类型的题目有很多,以上主要挑选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分式对其解题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式题目在解答中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相应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如果能够对这些思路和技巧有很好的把握,就能够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要想掌握分式化简求值的技巧还需要在平常练习中多下工夫,注意观察分式原式的条件和分式的分布规律,多总结,多思考.
参考文献:
[1]饶敏.分式的化简及求值技巧[J].初中生辅导,2010,(11):18-23.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77-01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物理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好的课堂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成功的导入法,具有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那么如何做好课堂导入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些浅见。
一、利用故事导入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小学比起来明显加重,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在课前讲述一则生动有趣或耐人寻味的故事,或是一些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等,使学生能放松紧张的大脑,求知欲望瞬间得以激发,就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平面镜”这一新内容时,给学生讲述一段关于古希腊的一位最伟大的数学家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他率领叙拉古人民手持一样“秘密武器”,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战舰上,使它们焚烧起来,致使罗马军队大败.故事一结束,学生便纷纷对这“秘密武器”议论开来,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秘密武器”是什么吗?是许多面镜子!把强烈的阳光反射到波斯船帆上的一点,最终使它们焚烧起来,物理就是这么神奇!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通过一则精彩的小故事来诱导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神奇,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演示实验导入
实验具有直观性,它能从感官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导入新课。如在讲“大气压”时,笔者先把一根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不要太粗)插入盛有染色水的口杯里,然后从塑料管的上端吸气,就可以看到染色的水被吸了上来。这时用手指堵住上端管口,将塑料管提出杯外,尽管下口是开着的,可是水却不会流出来。如果将堵住上端管口的手指放开,水就会从吸管中流出来。在演示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从塑料管上端吸气,管中水会上升?为什么上端管口用手指堵住后,水不会从下端流出来?为何手指放开后,水就会流出来?”这样,让学生边观察演示实验,边思考问题,自然过渡到讲授新课的环节中。通过演示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实验来导入新课,不仅能生动、形象地反映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为理解和掌握新课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联系生活导入
物理来源于生活,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导入课堂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比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播放电影《甜蜜的事业》的片段:剧中人物坐在行驶的拖拉机中,有说有笑……,司机突然刹车,连人带物一起从车厢的后面滚下来……。问学生这个情节告诉我们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惯性……”。 短短一二分钟, 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将轻而易举的将学生拉入课堂。在惯性的授课内容完成后,重放该片段,提醒学生该片段是否违背了物理原理。看后引起激烈的争论……得出结论:该剧中人物倾倒的方向反了,违背了物理原理。不仅活跃课堂的气氛,加深了对惯性的理解,同时也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四、提问式导入
这是很多教师经常采取的方法。提问引入法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请学生回答或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课。这种引入方法可以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增强学生思维的乐趣。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就这样导入: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者电风扇转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或者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多媒体课件导入
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崭新阶段。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应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机械运动》一节,可以列举幻灯片或录像影片的动感画面,让学生感悟: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天空一闪落的流星雨、奔驰的驯马、缓缓的河流,都在做机械运动。
导入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是值得教师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物理课堂教学没有一个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挑战性的课堂导入,就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这样的课堂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好的导入往往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当然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选,导入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一个成功的导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计算能力;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对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单纯的数学计算不同,化学计算是学生对相关化学概念、原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过程,不是简单的方法技能复制。因此,化学计算可以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部分学生在面对化学计算时,往往有束手无策之感,进而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基于这样的学习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对于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而言,教师更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一、影响农村初中生化学计算能力因素分析
结合前面的分析可见:学生在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数学计算,而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过程。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影响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如下:
(一)相关基础知识、原理掌握不牢
化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那将会严重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首先,充分掌握化学概念是提高化学计算能力的基础。如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都是学生计算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的,如果学生不了解,将难以进行有效的化学计算;其次,对化学原理的掌握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保障。在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各种化学原理如质量守恒定理、元素化合物等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原理掌握不够充分,则将难以有效地计算出相关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总体而言,学生对基础知识、原理等掌握不够牢固,是影响学生化学计算能力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二)学生存在思维惰性,对化学计算兴趣不浓,自主独立能力低下
化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但是,在当前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存在较强的思维惰性,不愿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留守的农村孩子而言,由于父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处于长期缺位的状态,隔代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们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他们不愿意思考和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进而影响了其在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的方式方法有问题,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技巧,从而使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由于对知识、原理和计算方法等掌握不够透彻,最终影响了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农村初中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影响农村初中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很多,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一)夯实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提升计算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而言,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首先需要的就是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对相关的化学概念、基础知识、计算原理等烂熟于胸,这样,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才能够很好地审题,了解题目的意义,并懂得用相应的原理来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准确度,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培养,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二)找准问题关键,培养解题技巧
教师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原理、常规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找准问题的关键点,从关键处入手,快速有效地解决化学问题。例如,在一定温度下,有某种物质的溶液若干克,将其分成两等份,一份通过自然蒸发减少水分20克,溶液即变成饱和溶液;另一份通过加入6.8克该物质后,也变成了饱和溶液,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面对这道题,很多学生会感觉到束手无策,觉得问题很棘手。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巧妙地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这样就能快速轻松地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饱和溶液的相关概念;其次,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据:同样的溶液,一份减少水分20克,一份加入6.8克溶质,两份都成为了饱和溶液,从这两个数据入手,问题马上迎刃而解。所以,面对棘手的化学问题,学生要掌握解题技巧,这样就能快速地解决化学问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学生解题思路
在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一种类型的题让学生来解答。化学题目可谓是千变万化、各式各样的。因此,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面对不同的题目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不同的题目,学生都应当能够触类旁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影响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思维惰性、缺乏独立性等,基于这些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技巧、拓展学生解题思路等多方入手,为促进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琼琳.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命题[J].中学考试研究,1999(9):2-3.
- 上一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反思
- 下一篇:提倡环保意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