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质效;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进入初中阶段,整个课程变得比小学更难,特别是数学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这种变化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来讲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相同,而且学生也来自不同的学校,这就会出现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质效不高,往往出现一个数学题讲解许多遍学生依然不会的现象,因此如何突破教学工作中这一难题,需要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而提高课堂质效。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无论是哪个科目进行教学都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数学教学更是如此,但是数学科目又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更加具有逻辑性。正是因为数学的逻辑性,往往被人误解为数学课堂只是死板的堆叠公式教学,缺乏灵动性,其实则不然。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在初中教学中更多地强调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领导者,而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一些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主要在于教师,但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在进行数学基础教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为了营造氛围而营造,要将营造氛围这种措施作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究数学题目的方法。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中,一元一次方程的希望工程这一课中,首先教师对学生关于希望工程是什么为引导,同时联系到题目。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在做题,比如题目中提到某文艺团进行义演,可以就此展开,将题目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这样课堂的代入感就会非常强。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到希望工程是帮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同时告诉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在为他们以后解决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打基础,这样会让课堂充满情感和爱,学生在进行解题时就会更加认真。因此,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引导,不要认为数学是一种逻辑教学就不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教师拥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方法技巧,才能更好地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才会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更容易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打造符合学生的问题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离不开符合学生的问题情境。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在数学问题设置上也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比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有一课叫做打折销售,为了讲解这一课肯定要对打折和销售这两个方面进行延伸。首先,教师让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提前关注身边的打折商品,通过了解,学生把不懂的问题与老师进行沟通,比如为什么打折。这样,教师在解答的过程中可根据课本上的题目设置问题。比如,课本上说一家商店将某服装按成本价提高百分之四十后标价,又以八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计算服装每件的成本。根据这个题目,教师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模拟商场,模拟出打折商品,让学生作为买卖双方进行计算。通过模拟学习,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而且能够增加生活的经验。另外,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培养一定的问题意识。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问题意识极差,不愿意提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苦恼的问题。因此,创设符合学生的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提出问题。比如在上一个题目中,学生应该会对商家的利润进行提问。比如为什么这样设置问题,盈利多少,为什么是八折优惠等。教师在这个环节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设置情境,抓住根本,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打造直观课堂

初中数学虽然以注重逻辑为主,但是却并不影响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在提出直观课堂概念之前,数学教学也设计到直观教学,只是没有系统的定义而已。比如实操教学就是直观教学的范畴。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数学学科的发展,现代数学教学更加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以及运用视频图画等模式进行教学,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比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观察立体图形的特征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从而使立体图形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另一种直观性的模式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比如制作圆柱体或者圆锥体。通过亲手制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公式的含义,特别是对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讲,进行直观性教学可以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克服学习上的不足。当然进行直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维持课堂秩序是进行直观教学的一大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效分别是数学教学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打造直观的课堂。这三个方面彼此联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效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实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是教师专业素养不强,不能够完全的创设出良好的氛围和问题情境,有时候也很难展开直观性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数学教学的质效,另外一方面在于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突然改变并不适应,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导致数学教学的质效偏低。所以说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效不仅要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入手还要从提高师生互动交流的角度入手。

参考文献:

[1]史建国.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效的途径[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5(12):50.

篇2

    1 科学创设情境,增强学习信心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相信学生是愿意学习的,也是能够学好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笔者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3 设置悬念,留给学生适当空间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同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邃地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如在课堂结尾时,留些问题,设置一些悬念,吊吊胃口,使其产生“欲知后事如何,急需课后解决”之感,激发学生课后主动参与学习,创造的欲望。又如在布置作业时,也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4 善于引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5 加强心理沟通,促进学生发展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素质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01-01

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深奥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的教学经验,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强的依赖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被动的听取教师的授课,不会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且学生听讲的时候,往往注重死读书,一味的记录课堂笔记,根本就不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式。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且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的情境中,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归纳其中的奥妙,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但是老师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因为老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而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演”。作为当代一线教师,要做好备课的工作,准确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达到运用运用的境界和提高数学修养目的。

2 组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且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学生遇到困惑或者困难的时,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探索,最终将问题解决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只有主动的参与其中,才能够感悟数学思想,收获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敢于提问,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只有学生自主的参与训练,才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定要切合教学意境和学生的实际,同时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主动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朝夕可以养成,其往往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等多方面。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般都会将知识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剖析概念的内在含义,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制定计划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有针对性的听讲,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克服困难。但是,计划一定要以自身的实际状况相符,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课前自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自学不要流于形式化,而是要注重质量,争取在课前将教材上的知识理解了,课上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因此,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式的主要阵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单单要讲授学生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对于数学教师来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数学技能,为终身学习做铺垫。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大多数学生反映数学的学习非常枯燥乏味且非常繁琐,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学习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更加不用说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了。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求知欲望,从而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理应是一门生动有趣、充满魅力的学问。再说,数学并不始终贯穿着纯技术性的操练,就是作为逻辑思考过程的“解题”,也追求简捷明快和最大限度地完美,数学工作通过巧妙阐明自然法则,催生出美丽的定理.数学从自然界的不可思议、神秘莫测中发现真理的过程,必定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乐趣。另外,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真心的关爱学生,使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爱,同时教师还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使学生体验成功给予自己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确保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5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还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不断的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情感投入,促使学生从内心喜欢数学学习,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尹兵.在数学素质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56):46-47.

[2] 刘华琦.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1(8):15.

[3] 郑强.论数学素养及其在数学课程中的价值体现[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26-128.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优化;教学质量;有效措施

数学课程不仅是初中教育阶段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机构成内容。在初中课程教育阶段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结合许多数学课程教学的成功案例,综合数学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就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展开具体的阐述,希望对于我国初中阶段课程教学的改革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良好课程氛围的营造

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良好的课程氛围这一教学要素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数学科目本身是一门逻辑性比较严密的课程,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会潜意识地给学生造成一种学习的压迫感,数学教学的结果朝着两极分化的状态迈进:即入门的学生觉得数学课程很有趣,愿意自主地顺着知识脉络不断对新的知识进行挖掘;反之,一旦在教学过程中掉队的学生便很难理清头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其根源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吸收。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数学课程普遍提不起学习兴趣,一是因为课程的枯燥,二是因为氛围的枯燥。在整个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精力都集中于公式以及概念的讲解,却无心于学生的接受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我们与数学同行”中,由于很多教师认为这一章节对于具体的教学没有实质性意义,便将这一章节省略了。通过前文的相关分析我们已经得知,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讲解必然重要,但是我们同样应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兴趣。而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良好、轻松课程氛围的营造。只有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身心舒适的环境中,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才可能产生作用,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知识点上,积极地融入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去。

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除了教学氛围的良好营造之外,提高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明确的一点就是教学手段多元化的积极作用。众所周知,数学科目是一个知识内容变动不太大的科目,哪怕是教材进行了编排上的改版,其主要知识点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既然教学内容上的改革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就应该从教学手段以及方式方法上下手了。面对知识体系变化不大的教材内容,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变革,从而丰富枯燥的数学课堂,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张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常用到的教学手段有合作式学习、情景模拟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等,但是此处需要重点进行阐述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上文提到的合作学习、情景模拟学习以及自主学习已经是课程教育改革之后屡见不鲜的教学手段,而对于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如: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对教材以及教师周围的建筑或者摆设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以求开阔学生的视野。但是如果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能够将多媒体课件纳入到准备的范围内的话,不仅能有效节约备课时间,还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素材,丰富学生的信息量,从而提高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以及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优化,除了课程氛围的良好营造之外,还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处理。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进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正确把握,从而对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优化以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出发,在对其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争取采取积极的措施,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篇5

一、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

现阶段,初中教师虽然都是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的所谓“科班”出身,其知识结构相对较全面,然而接触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还是有不少问题,这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的初中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课本的知识结构,探究初中数学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自如,深入浅出,即人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拥有长流水”,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不仅如此,初中数学教师还要着眼于课程综合化的趋势,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体验新的教育理念,增加知识,学会学习,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汲取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并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同时,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因为,学生的成长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孤立封闭的学科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之间必须进行合作教学,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革新能力,以适应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教师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和研究学生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新接一个班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数学基础,特别是七年级新生,他们来自不同的村级小学,不但小学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习的方法差异较大。教师可与学生个别接触,召开班委会以及进行双基摸底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基础较差的及对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和完全失去信心的,老师要迅速的“对症下药”,拿出方案。第一步便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会议主办者请著名的华裔数学家陈省身给广大爱好数学的青少年题词,他提了四个字――“数学好玩”。在他的心目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潜力的头等大事。确实,当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产生浓厚兴趣以后,他(她)通常会自觉地投身到相关的活动中去,千方百计地弄清其中的奥秘,想方设法的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可能极大地发挥自己在这方面的潜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即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泰勒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杜威的话:“当学习是被迫的,不是从学习者真正的兴趣出发时,有效的学习相对来讲是无效的”。学生学习无兴趣,老师教学事倍而功半,反之兴趣浓厚则事半而功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开始的几堂课给学生简要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有关数学家的光辉事迹,数学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给学生讲一些学生都能感兴趣的趣味数学问题等。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化归能力,数学探究能力和推理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和数学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现象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我们都知道“知识诚可贵,能力价更高”、“授人以鱼仅得一餐之饱,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明白“教是为了不教”。这都说明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即终身学习理念。为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好充分的准备,彻底改变教学方式,不要想的是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是老一套。要改变向学生单方向传授和灌输知识,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

新时代赋予教育新的启示:必须改变单纯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即强调以人为本的学习,不仅强调获得知识,更重要强调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及如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交往能力及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老师要充分准备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要因材施教,做好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工作相结合。

三、因材施教,做好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工作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兴趣爱好等的差异。一个班上好中差学生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要面临怎样对差生进行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都要让每一位学生有“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的感觉,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先试着解决,集集体智慧攻克之。特别是差生更要有耐心,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对学生必须严、爱相结合,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要真心地爱护和帮助,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帮助差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人最难得,莫过于战胜自己”,学生如能做到战胜自己,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而激励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培养其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差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极大地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给优生以“压力”,让他们“更上一层楼”,使不同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区别对待,防止分化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城乡结合处 学习信心 学习兴趣 成就感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处的初级中学,由于城乡的差别,造成父母对教育的偏见,总以为城市教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所以从初中,甚至从小学,就把孩子送进城市读书,尤其是成绩好一点的学生。所以留下来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社会上某些负面的影响,学生学习情绪不高,差生面太大,严重影响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面对城乡结合处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现状,要想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深化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进行思想激励,唤起学习信心

美国诗人爱默森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尤其是差生,只有他们对学好数学有信心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也才能把学习学得更好。因此,每当上课时,我总是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鼓励,激发学习动机,唤起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我每接一个班,第一堂课我就给学生讲科学家苏步青的故事:数学家苏步青读小学时,爱贪玩,在班级里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名,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认真学习,从倒数第一名变为全班第一名以后一直保持第一名。可见一时学不好并不是真笨,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化“笨”为“聪明”,从而激发差生奋进的信心,勇气和意志。

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具体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的保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师生感情不和谐,教师讲得再辛苦,教学效果也不会好。所以,我非常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采取的措施是:到学生中去,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在接近学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差生,决不让他们感到是“被遗忘的角落。”在备课、讲课时也给予特别的注意,使他们听得懂,并耐心帮助差生补缺和解答疑难问题。还注意差生的学习心理。如差生很不喜欢教师拖堂,家庭作业过量等。这样学生就会把你当做知心朋友,从心理上喜欢你,自然就喜欢你教的学科,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变化教学教法,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课不同于其他课,抽象性比较强,讲起来不容易形象、生动,公式和计算题多,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有的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以致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引起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注意,使他们感到所学知识“有趣、有味、有奇、有感”。

例如讲概念时,我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电教设备,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将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十分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轻松准确、正确地理解知识。讲探索型课时,根据中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心理,我就多利用教具和学具,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组织学生展开竞争。这样,同学们为了使自己表现的出色,都会进行积极认真的准备,每个人就成为紧张、兴奋的参与者,不甘落后的心理,答题的正确,同伴的赞赏,老师的表扬,将激励每一个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学习时手脑并用,由感知到抽象,概括出知识规律,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使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大大增强了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科学设计练习,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根据学生的自尊心和求胜心,每节练习我都精心设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巩固练习时我注意以下几点:1. 练习形式新颖,避免简单重复。如设计判断、填空、选择、连线、改错等题型,采用板演、口答、分组竞赛、抢答问题、抽答问题等方式进行练习,寓教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说明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2. 练习的题目和要求分层次,一是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难度;二是要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使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通过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自信心,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3. 利用学生求胜的心理,再练习中使学生明争暗赛,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求活,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事实充分证明,态度端正了,信心就增强了;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教学方法革新了,教学效率就提高了;练习科学了,教学效果显现了。现在,教室里显现出了一片“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大好景象,也为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敬忠.浅谈如何提高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导报,2010(23).

[2]徐晓兰.谈城乡结合部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新课程(上),2012(07).

篇7

(甘孜州乡城县中学四川乡城627850)

【摘要】在推进新课程理念的今天,奋斗在基础教育战线的数学教师们,一定要不断更新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去体验数学中的内在美,学好数学,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关键词 初中教育;数学教学;学生素质

How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exalt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student’s character are

Wang Gang

【Abstract】BE push forward new course principle of today, struggle at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 front of mathematics the teachers, must continuously renewal thought, improvement teaching method, continuously summary teaching experience, development student analysis mathematics of ability, exaltation student study mathematics of interest, let student go to experience mathematics in of spiritual beauty, learn good mathematics, future report effect motherland, service people.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Mathematics teaching;Student’s character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种人类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学科的发展中。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素质获得全面提升,是每个数学教师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通过自己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我总结了一些看法,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知识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至高权威,学生不过是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且是被动接受。为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解放思想,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否则,师生之间将会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也就不可能进行主动思维。其次,要认识到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最后,要不断学习,摸索实践,不断地通过反思和比较进行提升,把新理念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以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二、创设多种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为能力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例如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采用发现模式;选定几节便于学生阅读、讨论的内容,安排自学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一般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模式,以便保证教学进度。这样在一章教学中,分别发挥这几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可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又如平面几何四边形等内容,采用结构教学模式,贯彻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体系,对于开阔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是有益的。但如果每章教学都采用这种模式,不仅教学困难,而且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再如,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更多地采用发现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经常采用讲授模式和掌握模式,通过及时反馈,查漏补缺,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这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益的。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教师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体现活动指导性,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动手探究、探寻现象本质是学生的天性。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上,要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陷阱”和探究内容,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动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要求、目的、方法、要领、过程等内容,进行适时的指导,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及时指正,实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切实提高动手探索的成效。

四、培养数学思想,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通过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的能力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学好数学概念的同时真正掌握好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内的规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之中,从而主动构建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为一体的认知结构,最终使学生养成独立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基础和思维的结果就是概念。在揭示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探索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借助感性的材料或者是已有的知识去从中发现规律,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教师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就是范例教学。范例教学旨在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总结和归纳解题方法,由此形成数学思想,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设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探索性的范例,指导学生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对某些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寻求最佳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联想,拓展他们的思维;对某些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其特殊性,打破思维定势,培养他们思维的敏锐性。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得失,进一步丰富数学思想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五、创新学生评价方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实现教改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张玉成.整体思想方法与解题能力培养[J].岳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2]黄秦安.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1,(12).

篇8

气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063―01

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能够采用切实可行的对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实效性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何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上好导言课

上好导言课,意在抓纲牵要,指出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确定预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个学期开始,我都要认真研读初中数学教材,吃透课程标准,写出具有针对性的“导言课教案”。对每一章或每一节内容,在讲授前,都要加“引言”段,其意在寻求“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的效果。唤起学生的兴趣与思维,以便进入更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之中。上好导言课,老师就必须要精心设计导入,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等。

二、必须顾及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

应该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学习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说穿了就是好、中、差一起抓。要让好学生“会学”;要让中等生“学会”数学;要让差生“也学”数学。在调整教学进度和对学生投入训练、辅导精力的前提下,保证好学生不骄不躁,超前行进,中等生不因懈怠而后退,差生不放弃数学学习,不掉队。

三、必须精心选择“两题”

精心选择练习题,一要具有启发性,巩固知识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要具有综合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学到的知识点得到升华。三要使知识面有足够的宽度,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所学。精心选择作业题,一要考虑难易程度。二要防止过多过滥,使作业题少而精。三要选全类型,防止重复和遗漏。

四、必须做好总结

完成每一章或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后,要及时总结,巩固知识点和深化知识结构。总结要突出重点,忌面面俱到。只要教师重视课堂小结,精心地准备、精确地提炼课堂小结,教会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就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升华思维的能力,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根据和广大数学老师交流,那些教学成效显著,学生成绩突出的教师,都重视总结,尤其是重视一节课的小结,因为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既可以理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承上启下,为新课作铺垫,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五、必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一题多解(尤其是一般解法和特殊解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即培养学生常规思维和超常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数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良好愿望。

六、必须建立融洽的课堂气氛

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容易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只有在浓厚的民主气氛中,轻松的情景下,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将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讲台则情溢讲台。上课要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用活力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求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对学生的错误不要一味指责甚至嘲讽,而应多表扬,少批评。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师生间建立了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学生就会从心理上接受数学这门学科。

篇9

一、建立相互信赖,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1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个班级总是要由多名学生组成,学生在兴趣、意志、品质、学习、道德素质、特长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各个方面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走“有教无类”之路,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从内心接受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2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就是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在批评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时,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一颗宽容、理解、真诚的心对待学生,给学生一个辩解的机会,耐心地倾听学生诉说心中的委屈,让学生自由地发泄不满情绪,并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3宽容学生,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学生

宽容是一种美德,它像催化剂一样,能够化解矛盾,使人和睦相处。同时宽容也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随着现代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一种时尚和美德,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的理念。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而是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从而体现出教师的宽怀。

二、针对数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

数学史辉煌灿烂,数学家灿若群星,数学知识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身居陋室,但为了攻破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难题,不断演算,通过努力终于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数学家华罗庚通过自己的自学,成为我国赫赫有名的数学家,并被邀请到国外讲学,溘然长逝在异国讲坛上;同时讲述祖冲之、杨辉、刘徽等数学家的事迹,用数学家高尚的思想品德、深厚的爱国热情、非凡的智慧才能,感召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利于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情感

数学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然而它却具有一种深邃、理性的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学定理的和谐美、数学理论的统一美、数学推理的逻辑美、数学构思的创造美,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的奇妙装扮人们的生活。

3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习信心

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希望引人注目,都有被承认和表现的欲望,期望老师的关注,渴望老师的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一些不俗之处和闪光点,教师若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进行赞赏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没有好的行为习惯,不会听课,自信心差,更不会自觉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更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小的进步,也应及时予以肯定,激励奋发向上,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喜欢老师,喜欢数学,真正实现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

4运用无声语言,给课堂增添独特的魅力

课堂上,老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都不仅仅传达了一种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鼓励,这种评价方式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甚至可以创造出一种意想不到的成功。

篇10

一、变“空洞的数学活动”为“有效的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这已经逐渐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目前,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可以看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说明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活动,但农村初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所以数学活动往往是形式上的活动,是表面的、空洞的,无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要么成了费时低效的“满堂言”,要么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最容易走两个极端。在创设有效数学活动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应具有适度挑战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适度挑战。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不会使学生的数学活动停留在活动的浅层次。

2.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现在讨论的是什么问题?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在思考什么?思维上有无障碍?如何引导?

3.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教师都要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尽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例如我在浙教版七年级下“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这一数学活动里,让学生练习解方程组:

2x-y=4 ①2x=10-y ②

我每组安排一个学生共四位学生在黑板上解题,然后再让几个学生上来批改,其中一个学生的做法被批改为错误,他的做法是:

由①得2x=y+4 ③

把③代入②得y+4=10-y。

2y=6,y=3。

把y=3代入③得2x=7,

x=7/2。

方程组的解是x=7/2y=3。

于是我问:“为什么认为他的解法有错误?”该学生答:“因为老师讲的代入方法不是这样的,他没有按老师的方法做。”我说:“但他的结论与其他的同学是一样的呀!”该学生答不出。于是我趁机表扬解题的学生:“他的解法非常正确,是一种创新的解法!他能够不满足于老师所讲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同学们应多动脑筋,多向这位同学学习,从更多方面去开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变“无效的练习”为“有效的学案”

在农村学校中,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着“懒”、“散”的思想,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往往不能落实。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加强针对性,把“无效”的练习变为有效的学案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使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能满足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能人人“学数学”。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时将大课题分解为“讲―问”、“讲―练”、“讲―讨论”这种形式,使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之间处于“交往”、“对话”的交互状态。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彻底改变传统授课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听课的弊端。把以往上课教师单向的信息流改为师生双向的信息流。

2.把大部分的讲授时间交还给学生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训练为主线,把节省出的时间用于照顾成绩中下等的学生,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辅导。

3.利用学案练习题量大这一优点,将堂上练习与家庭作业整合在一起,把大量原本需要学生课外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得以解决。在练习的设计上可以分成各个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辅导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真正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实践证明,经过备课组老师的精心整合编排,利用学案这一校本教材进行教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掌握“需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这个目的能得到落实。

三、变“热闹的分层教学”为“有效的分层辅导”

在“优秀率”、“优良率”指标的影响下,班级的教学可能留下很大的落后面。在一个教学班里,有时班级的“优秀率”、“优良率”较高,可能会掩盖住落后面大这一事实。过于追求“优秀率”、“优良率”,可能就会变成精英教学,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很差。这一点在农村初中尤为如此。因此真正有效的分层,不应仅是课堂上的分层教学,更应是课堂后的分层辅导,要把课堂上“热闹”的分层教学变为一种能够对中下生有所帮助的分层辅导,把重点向中下生倾斜。C层次的学生掌握,第③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B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农村初中整体教学水平要提高,其中一项就是要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人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符合市教育局所倡导的“要关注后20%的学生”的精神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成绩,只有真正地落实课后的分层辅导,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