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洪涝灾害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应对洪涝灾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应对洪涝灾害

篇1

关键词:非参数检验;分布拟合;洪涝判定

中图分类号:P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16-02

1 概述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随机性,且有时是难以避免的。进入21世纪,我国洪涝灾害频发,造成损失严重。仅2012年洪涝灾害致死673人,直接损失2675亿元。因此如何应对洪涝灾害以减轻财产损失是我们不得轻视的问题。

本文通过处理郑州多年降雨量数据建立洪涝灾害判定模型,得出21世纪以来郑州洪涝灾害发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概率分布来量化郑州洪涝发生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多发月份等信息,以便为该地区农业灾害保险定价、农业生产和洪涝灾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依据。

2 理论与概念

2.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截取郑州站点2000~2012年降雨量日值数据为研究对象。依据气象学中我国气象部门采用的爆雨强度标准,大暴雨是指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70毫米;特大暴雨指是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

2.2 降雨形成洪涝模型

洪涝灾害主要是由降雨引起的,当降雨量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过大,降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就会引起洪涝灾害。假设降雨速度为v(t)mm/d,而最大排水速度为V,实时排水速度为v0mm/d。则,该地区在t-t0时间段

内雨水累积量为:

(1)

显然当日降雨量较小时,降雨可以及时地通过土壤渗透以及河流排水排出,即v(t)-v0=0时不存在积水情况,更不会存在洪涝灾害的隐患。但当日降雨量非常大或者持续高强度降水时亦即v(t)非常大或者持续较大时,就会发生洪涝灾害。

在t-t0这段时期内,可以把从下雨整个连续多水期分为潜伏、蓄水和排水三阶段。在潜伏阶段(t0~t1),v(t)=v0,不会形成积水;到了蓄水阶段(t1~t2),v(t)>v0,会开始形成积水,且积水的多

少与Δt=(t1~t2)的大小直接呈正相关,积水大于一定值时判定为洪涝,此阶段持续时期越长则发生洪涝灾害越严重;进入排水阶段后降水速度减少至C以下(t2~t3),v0=C,此时期长短则与前期的积水量正相关,直到t3时刻排水结束,积水V=0。

则(1)式可以展开为:

(2)

从(2)式可看出t2时刻V(t)达到最大为:

(3)

于是可以参照此时的积水量Vm来判断洪涝发生的时间和强度。假设观测区排水速度恒为100mm/d,即与大暴雨的速度相当。当积水超过50mm时判定为洪涝,洪涝强度与积水深度有关。求得12年来洪涝灾害发生的结果,见表1。

2.3 分布检验方法

在总体分布情况不明或有些分组数据一端或两端为不确定数值时,用非参数检验。本文选用K-S检验、A-D检验和卡方检验三种常见的非参检验方法。三种检验的值都是越小,实际分布越接近理论分布。

3 关于郑州洪涝灾害的描述

一般大暴雨及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每次发生的强度、发生频率等遵循某种特殊分布。我们试图以某种分布函数来描述这种规律,并通过非参数检验来判断拟合优度。

3.1 洪涝发生频率描述

通过每年灾害发生次数的时序图,可知郑州历年灾害数之间的影响不大。根据郑州2000~2012年洪涝发生次数的原始数据,可知郑州洪涝发生次数的样本原点矩8.923,大暴雨发生次数的样本原点矩18.615。分别运用参数λ=8.92和λ=18.6的泊松分布对洪涝及大暴雨发生的次数进行非参数检验。

洪涝和大暴雨的K-S检验值分别为0.179和0.142,均小于置信水平95%时的临界值0.36,通过检验;二者A-D检验值分别为0.51和0.31,小于置信水平95%时的临界值2.5。因此可认为郑州洪涝灾害及大暴雨发生的次数都服从泊松分布。大暴雨年发生次数X~π(18.6)。洪涝灾害年发生次数Y~π(8.9)。

3.2 暴雨发生月份描述

通过观察大暴雨发生的月份可发现大暴雨发生时间集中在夏季,用常见的有界分布对其经验分布进行拟合都不理想,其中Gen.Extreme Value拟合度最优,K-S检验值0.125,A-D检验值7.74,仍拒绝原假设。故只能通过频数分析来描述大暴雨平均发生次数与月份的关系,详见表2。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处理易得的降雨量数据,得出郑州13年间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强度等信息。洪涝灾害的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并长期持续以大约每年9次的速度发生洪涝灾害,7、8、9三个月份是大暴雨频发月份。因此每年这三个月要特别注意洪涝灾害的防治。

本文对郑州洪涝灾害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中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洪涝灾害的发生时间与强度可能会有某种联系,但本文只分别检验各自的统计规律,而这两者很有可能服从某种联合分布;本文只针对洪涝灾害进行研究,其他自然灾害的概率描述也会对农业防灾和保险赔付领域有深刻的价值,所以针对不足有待进一步分析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俊华,史培军,方伟华,等.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3):409-414.

[2] 张俊香,黄崇福,乔森,等.自然灾害概率风险区划与软风险区划的比较[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C].2006:1-5.

篇2

暴雨往往容易造成城市渍涝和洪涝灾害,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应对暴雨山洪的防汛安全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暴雨山洪的防汛安全知识暴雨洪水发生前:

(1)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地质变化,看是否有危险迹象。

(2)要熟悉周围环境,自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特别是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等工作。

暴雨洪水发生后:

(1)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引起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

(2)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

(3)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

(4)及时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等。

洪水将要来临时,做哪些物资准备?1、一台无线电收音机,随时收听、了解各种相关信息;

2、饮用水、罐装果汁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发霉变质;

3、保暖用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

4、通讯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

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以防不测时当作信号;

5、汽车加满油,保证随时可以开动。

驾车时遭遇洪水怎么办?1、在水中要非常小心的驾驶,观察道路情况;

2、如果在洪水中出现熄火现象,应立即弃车。

在不断上涨的洪水中,试图驱动一辆抛锚的车,是十分危险的;

3、不要企图穿越被洪水淹没的公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被上涨的洪水困住。

行车时遇到暴雨如何应对?(1)暴雨中行车,能见度下降,地面湿滑,应打开汽车小灯,握好方向盘,小心驾驶,注意行人,低速行驶,慎用制动。因轮胎附着系数低,制动距离会更长,极易出事。

(2)遇特大暴雨时,千万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的安全地带停车。

(3)不熟悉的路况,不了解积水深度,不要轻易地让汽车涉水;如不小心车子进水熄火后,千万不能再进行启动,否则发动机将“报销”。

(4)如遇有暴雨时出车,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先将空气滤清器拆下或将进气软管抬高,或将排气管用橡胶软管接高。使汽车的进、排气口尽量远离水面,减少发动机进水的可能性。

(5)行车时,尽量躲避对方来车行驶时所拥起的水浪,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汽车先通过。

篇3

折叠形房屋

任何灾难的发生,首当其冲的都是对建筑物的破坏。美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可折叠的房屋,能在灾难发生后快速建造起一幢折叠形房屋。这种折叠形房屋的材料是通过耐用廉价的塑料管道、排水装置以及其他必备家庭设施相结合而成的。这种折叠形房屋不怕地震,也不怕洪灾,拆迁方便,是人类未来抗灾避难的理想处所。

神奇透明屋

神奇透明屋是由多块透明的塑料建造而成的,其原理与折叠形房屋差不多。这种透明屋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透明房屋内能够自动调温,冬热夏凉,舒适宜人。透明屋内有一种特殊的太阳能装置,这种装置能够自行发电,满足人类在房屋中的基本生活需求。只要透明屋中拥有足够的粮食和水,便可以在透明房屋中长期生存。

巨型集装箱房

集中箱是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受集装箱的启发,目前加拿大科学家正在设计一种巨型集装箱房屋。这种集装箱房屋是一种飘浮在海洋上的巨型建筑,其间拥有一切生活设施及功能,可供1 000人在海上生存1年左右。

移动摩天楼

随着人口的增加,未来住宅将是移动摩天楼的天下。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科学家开始设计一种可移动的摩天楼。所谓移动摩天楼,就是将摩天楼建在一个巨型的轮子里面,需要时可随时将其移动到某个地方。摩天大楼与绿地都被包裹在一个巨型轮胎下。移动摩天楼时,车轮既可以在平时固定,又可以在所处地区受到自然灾害或社会动乱的威胁时,移动到一个安全的新位置。

神奇空投屋

这是一种救灾空投屋,属于救灾用房。空投屋的主要特点是,其整体底端装有缓冲器,屋体内装有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由分别安装于相对墙面上的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组成。在空投屋的应急屋内,沿墙面四周固定有柜子,柜子表面镶嵌有海绵,不易破损。该空投屋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空投后可直接使用等优点。

抗灾木板屋

抗灾木板是一种特殊材料。灾难发生后,到处狼藉,利用现成的建筑材料搭建住所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利用一切废物制成的抗灾木板。只要用石块等硬物将废材料砸碎,然后通过一种特殊的溶液将废物粘合成一种抗灾木板。这种抗灾木板经久耐用,不怕火烧,是灾后搭建临时房屋的理想材料。

空中纸房屋

空中纸房屋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它是用一种特殊的硬纸板制造而成的。这种特制的纸板像塑料一样经久耐用,但比塑料更加环保,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因为纸房屋分量轻,如果需要还可以在房屋顶上放置几个大气球,利用气球的上浮作用,让纸房屋飘浮在空中,以躲避地面上的灾难。

椭圆形帐篷

在未来,灾难往往是持续性的,因此,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移动的椭圆形帐篷。这种帐篷的材料是一种坚固耐用的特殊材料。为了应对随时发生的第二次灾难,这种椭圆形的帐篷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面能够自行调节温度,制造氧气。住在椭圆形帐篷里的人,还可以自己遥控,让帐篷升入空中,移动到一个安全之所。

水上庇护所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地球上的洪涝灾害将频频发生。德国科学家设计的水上庇护所,正是未来人类抵抗洪灾、避难藏身的理想场所。这种水上庇护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各个庇护所均由一根坚硬的绳索串在一起,可以让人们在水上避难时相互照顾,相互依赖。

篇4

1安徽省农业灾害的孕灾环境分析

农业灾害的孕育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气象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各类环境因子中,低层大气处于最活跃和多变的状态,绝大多数农业灾害的发生和演变都与大气的运动有关。水环境与大气、地面环境紧密相关,水的多少和污染程度对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影响[4]。同时,农业灾害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仅受自然条件控制,人的活动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1.1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貌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3%(包括5.8%的圩区),丘陵占29.5%,山区占31.2%,湖泊洼地占8.0%。境内地形复杂,平原、丘陵、山地相间分布,断裂带发育众多,河湖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内横淮河、长江两大水系。北部平原由淮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淮河河床平缓,支流众多,南北两岸支流呈不对称分布,北岸支流较长,河床淤浅;南岸支流多发源于大别山区,短、陡而湍急;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徽南部,同样支流众多,湖泊密布;故而,易发洪水,泛滥成灾。江淮丘陵自东而西拱曲上升,与皖西山区构筑成江淮分水岭,地势略高,干旱少雨;皖西丘陵山高坡陡,皖南丘陵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成中山、低山、台地与平原的层状地貌,易受洪水及冰冻灾害[5-6]。

1.2气象环境

安徽地区四季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是:对流层和平流层在西北风带控制下,与之相应,在地面来自西北利亚和蒙古西北风带的控制,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冬季气旋最高发生区,四季分明,特点突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气流经常在江淮流域交汇,极易引发种种气象灾害。淮河以北地区春夏之交经常出现连阴雨、霜冻、干热风等灾害;长江、淮河沿岸和皖南山区梅雨季节,暴雨时常发生,从而引发山洪、泥石流及内涝灾害;江淮之间入伏后,多为晴热少雨天气,易造成大面积干旱,有时形成伏旱连秋旱;大风、冰雹、龙卷风从初夏到秋末,不分地地域,屡见不鲜。大涝和特大涝高度集中在梅雨季节,梅雨期及雨季降水的多少是造成安徽旱涝的主要因素[7-8]。

1.3生物环境

由于安徽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适宜,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自然植被多样,物种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前,安徽农业基本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自给型农业,自然植被保存完好;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并大兴围垦造田、毁林开荒,自然生态逐渐被破坏,病虫害日益猖獗。基于以下原因生物灾害有加剧趋势:一是全球气候变暖,越冬季节病菌和害虫的死亡率降低;二是缺少土壤冬翻,冬休田为害虫提供了安全越冬场所;三是化学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天敌,农田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四是人为过量捕杀有益生物(如鸟类、蛙类、蛇类等);五是分散经营,综防统治难以实现,造成防治效果差,害虫耐药性增强;六是科学监测水平的不足,外来有害生物随着国际贸易往来而侵入,带来了新的生物灾害[8]。

1.4人为及社会因素

自然灾害是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孪生子”,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口的增长和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剧,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催生了新的农业灾害,并加大了灾害频率和受害强度[6-7,9-10]。人为及社会、政治与经济因素带来农业灾难,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森林是生态平衡的核心,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功能,能够抵御和减轻台风、干热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但20世纪60、70年代的乱砍滥伐,开垦荒山等违规发展生产,导致植被严重破坏,据统计,皖南、皖西山区森林覆盖率已由1949年的70%下降到现在的36%;研究还表明[1]:安徽地质灾害主要是自然地质作用与人类工程活动复合作用的结果,如人为侵蚀、搬运、挖掘、塑造地形等经济活动,破坏了地质环境在天然地质作用下的平衡,造成灾害性天气时极易发生江湖崩岸、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性灾害,导致延伸性灾害的发生,损失更加严重[10-11]。

2当前农业科技应对农业灾害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是最易遭受自然灾害侵袭并造成重大灾情,几乎所有的灾害发生后都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一旦灾情发生后能做的,就只有紧急抗灾减灾,如何谋划着降低灾后损失了。安徽省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灾害预警、灾情响应、恢复生产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从农业科技应灾的角度出发,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的。主要有:一是农业科技防灾减灾的观念不强,重视不够,对重大生产活动没有农业灾害防控论证意识;二是缺少农业科技防灾减灾专门研究机构,也没有综合性专业化的应灾技术研究团队;三是在农业灾害的预防上,没有防灾减灾农业科技研究长、短期应对与发展规划;四是面对众多的农业灾害,防灾和应灾针对性强且有效的技术十分欠缺,防灾研究工作不能常态化。

3农业科技应对重大农业灾害的应急机制与对策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不仅仅是因为农业生产的效益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更确切点说,农业生产是一个风险十分突出的产业,它处于一个自然开放的系统,自然界各类因素都可直接对其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农业灾害威胁下,农业生产显得异常脆弱。农业科技如何应对重大农业灾害,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生产损失,答案只有一个:提升农业科技应对灾害的能力,发展抗灾减灾农业。努力做到:预防为主,抗灾、减灾和救灾相结合,灾前加强抗灾技术研究与储备、灾时科学分析辩证灾情、灾后搜集技术紧急补救[12-14]。

3.1建立农业科技应灾机构和技术队伍

农业科技应灾是一项针对性强且十分有效的手段,应从其长远性工作任务出发,设立综合性的防灾减灾省级农业科研机构(或挂靠省农科院),聚集并形成一支专业性的研究人才队伍。针对安徽省农业灾害的发生规律和灾后农业紧急处置,应制定农业科技应灾的短期研究计划与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形成一套农业科技应灾的工作及管理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应灾全局性和专业性的常态化研究,特别是要对一些长远性的农事活动或重大农业工程,加强其致灾因素防控论证,保证应对各类农业灾害做到:灾前有预案、灾时有技术、灾后有措施[15]。

3.2强化应灾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科技应灾能力

要避免和减少灾后损失,只有重视并加强灾前投入,建议国家及省财政设立农业科技防灾减灾研究专项资金,变“应急救灾科研”为“稳定预灾科研”[16]。一是针对多发性农业灾害,加强抗灾农作物新品种、动植物重大病虫害及疫病研究,储备救灾减灾新品种、新技术。如:以生物技术为突破口,发展抗逆农业,针对多发的内涝与冰冻灾害,加强抗耐淹和抗冻(耐寒)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以及作物抗寒剂研究;二是指导灾害多发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避灾防灾能力。如:安徽省北部是易旱、易涝且多为盐碱的地区,高粱因具有抗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是最为适宜的防灾救灾作物,加强诸如高粱等抗灾减灾农作物品种资源的收集、保护与种质创新工作,以便储备灾后减灾应急替代品种;三是针对常发性灾害如风灾、雪灾、霜(冷)冻灾害等,加强防灾生态系统与灾变地形地理研究,指导农民特别是在发展规模生产时要提高生态及地形防灾意识,合理布局,着眼“眼前”,又兼顾“长远”,从源头防范,减轻灾害损失[17]。

3.3建立专业协同的农业科技快速反应机制

农业灾害发生后,为充分发挥科技在减灾和灾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把灾害损失减到最小限度,必须要有多专业协同的农业科技快速反应[18-19]。农业科技应急救灾同样具有深入现场查灾、诊断、寻求技术支持、灾后响应、实施减灾技术等程序化过程,必须设立常态化的安徽省农业科技防灾救灾领导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抗灾减灾应急反应机制,有利于及时制定救灾减灾预案,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救灾响应能力,第一时间面向灾区、面向社会提供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技术信息和技术支持,指导救灾和恢复生产。

3.4充分发挥行政手段和媒体作用,推进救灾技术快速落实

篇5

在5月30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同志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在收看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会议后,我市接着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会议。会上,刘市长深入分析了今年汛期的形势,对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特别是围绕城区防汛工作,市长讲了重要意见。要求我们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责任落实不出现空档、不出现死角、不出现缺失;对防汛物资、预案和演练,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具体提出了“四个一”要求:对防汛重点工程集中安排一次隐患排查;组织专题研究完善一次应急预案;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对排查出的隐患组织一次督导检查。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就是围绕贯彻落实省、市防汛工作电视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水库及其河道的防汛工作任务。刚才,我们一起查看了水库及其河道防汛工作部分重要现场,市防办通报了河道防汛检查情况及整改意见,水库管理局汇报了防汛准备情况,奎文区、潍城区政府和市市政局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部队首长也就防汛有关工作讲了话。应该说,讲得都很好,也很具体,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下面,就做好水库及河道防汛工作,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必须深刻、清醒地认识水库及其河道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各地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渐突出。从全国来看,前期,湖南、江西、贵州等省份接连遭遇强降雨袭击,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造成了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从我市情况看,最近几年极端复杂气候状况出现的频率不断上升,旱涝急转情况反复出现。如2010年的秋旱持续到了2011年3月,形成了秋、冬、春三季连旱的严重局面,气象干旱程度达90年一遇;去年汛期8、9两个月份又遭遇了数次持续强降雨,全市出现大面积内涝,潍河、弥河等大中型河道出现数次洪水过程。今年以来,我市有效降雨量虽较历年同期偏少,但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汛期会有所提前,且汛期降水将较常年偏多一到两成,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规律影响,遭受台风、海上风暴潮和局部强降雨概率较大。5月26日和30日,安丘、昌邑先后遭受了大风冰雹袭击,作物受灾面积近17万亩,经济损失近2.5亿元。此外,目前我市水库普遍蓄水较多,防洪调度库容减小,拦蓄洪水能力降低,防汛形势不容乐观。从具体情况看,穿城而过,两岸人口密集、商业发达,是全市防汛工作的重点。水库及其河道的防汛安全直接关系到湿地、主城区和下游地区的安危,一旦发生问题,将可能直接导致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影响极大。关于区段的防汛工作,市政府向来高度重视,5月16日,市长在市防办《关于城区段防汛检查的汇报》上做出重要批示,指出“防汛工作,至关重要,必须从严管理,有备无患。汇报中所列问题,请按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限期解决。……”应该说,经过多年来的大规模投入和河道整治,流域河道防洪能力虽有所增强,但薄弱环节不容忽视,特别是城区河段,河道内的人造景观对行洪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市没有发生大的洪涝灾害,助长了部分干部群众的侥幸心理、惜水心理,思想上有所麻痹,防汛准备上难免有所懈怠。特别是去年以来地方政府换届以后,一大批新同志走上了基层防汛抗洪领导岗位,这些同志缺少实战经验,防汛工作的指挥、调度、组织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和损失。

今年是我市新一届政府开展工作的起步之年,特别是省第十次党代会刚刚闭幕,下半年将要召开党的十,做好今年的安全度汛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今天到会的同志,都是与水库及其河道防汛有关的部门和单位,大家承担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防为主的思想,把防患于未然摆到防汛工作首位,把防汛准备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以对党、对人民、对城市高度负责的态度,未雨绸缪,严阵以待,全力以赴,确保水库及其河道防汛工作不出现任何问题。

二、必须全面、彻底地排查和解决防汛工作中的隐患和薄弱环节

今天我市已进入汛期,我们要按照市长在全市防汛抗旱电视会议上提出的“四个一”的要求,对各自范围内的防汛重点工程集中安排一次隐患排查,组织专题研究完善一次应急预案,组织一次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对排查出的隐患组织一次专项督导检查。目前,全市水库蓄水较多,与往年相比处在高水位迎汛状态。隐患排查务必要全面、细致、深入,不管是防汛工程、安全设施等硬件问题,还是防汛制度、安全管理等软件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关口都不能放过,确保汛期万无一失。

水库防汛。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大坝、溢洪道等枢纽设施经去年汛期高水位运行,总体状况平稳,虽没有发现大的问题,但依然存有不少潜在的问题和隐患,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一是气象形势复杂多变。局部强降雨在我市几乎每年都有,一旦强降雨发生在上游流域,我们该如何应对?二是高水位迎汛的局面已成定局。目前,水库水位56.2米,库容3310万立方米;上游马宋水库现在是满库迎汛,水位84.68米,库容541.9万立方米,这在水文历史同期记载中是很罕见的高水位;孝妇河支流还有接近0.5立方米/秒的入库流量。上游5座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也基本处于蓄满状态,防洪调度库容相对减小、拦蓄洪水能力降低,只要来水就要泄洪,这给水库防汛增加了难度。三是头顶库位置险峻。水库是的“头顶库”,水库溢洪闸底比下游中心城区地面高出近20米,水库一旦泄洪,源短流急,将给下游的城区河道造成很大的防洪压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提前谋划,早作准备,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洪行洪对策,确保一旦汛情发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河道防汛。目前,河道内各类拦河闸坝数量多,联合调度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特别是新建的大量人造景观,使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不升反降,对行洪造成很大影响。这些情况,我们看现场时都有了直观印象,河道行洪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在整改措施方面进一步细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地下防汛甚至重于地上防汛。对河道两岸的地下商场、停车场等地下设施,一定要有相应的防汛措施和应急预案。在这方面,发生在2007年的“7.18”大暴雨袭击济南事件和“8.17”强降雨引发新泰华源煤矿溃水事件,应引起我们深刻警醒。会后,各责任单位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整改措施的具体落实上狠下功夫、多动脑筋,每项任务要具体到人,每项工作的整改程度要有标准,整改的时限要具体到天,每个问题都要有整改报告。特别是对V1购物广场、泰华城假日广场、摩尔公寓等影响行洪的重点部位,要建立“一对一”的防汛责任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汛预案,确保安全度汛。具体工作中,各相关责任单位要立足职责,落实好河道疏通、险段加固、拆违除危、预案修订演练等重点工作。

三、必须全心、全力地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今年的水库及其河道防汛工作,要继续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突出重点目标防守,扎实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确保水库不垮坝,防御标准内洪水河道不溃堤。

一是思想准备。前期南方降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今天开始,防汛工作将由临战转入实战,大家一定要牢牢绷紧防汛这根弦,将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严格落实各项度汛措施,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确保水库及下游城区和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安全度汛。

二是责任准备。防汛责任重于泰山,责任能否落实到位是防汛工作成败的关键。要抓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落实。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会议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防汛责任书,这就是签了打好防汛攻坚战的军令状,决不能有半点马虎。前期,市政府根据领导变动情况,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成员及大型水库防汛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充实,明确了防汛行政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各防汛责任人在防汛工作中要做到分工明确,认真负责,严肃纪律。各级各部门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层层抓落实。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水库防汛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切实履行职责,落实措施,排除隐患。水库或河道出险,责任人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分析险情、制定方案、转移群众、组织抢险,做到挂帅必出征、出征必作战、作战必全胜。防洪工作无小事,应对不好将会出大问题。丑话说在前头,凡因责任制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格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6

(浙江省湖州市水文站,湖州 313000)

(Huzhou Hydrological St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Huzhou 313000,China)

摘要:近几年,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大力开发,继而使水文测验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兴建了水电水利工程的地方,其水流量、河沙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使关于这些地区的河流水文资料不再像原始状态下一样真实。文章结合相关的水电站改进工程,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测验工作的影响,并探讨研究水文站对此该如何应对的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has vigorous development, in turn, the hydrologic survey work has been greatly affected. In the place where has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conservancy, the water flow and the amount of sand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so the river hydrology information of these areas is no longer as true as the raw state. Combined with related improvement project of hydropow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construction on the hydrologic survey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y to deal with the effect for hydrological station.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文测验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engineering construction;hydrologic survey

中图分类号:P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169-03

作者简介:张斌(1981-),男,江苏徐州人,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近几年都在不断的发展水电、水利工程,当然,水电水利工程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并为许多地区,尤其是中东部的发展提供了水电基础能源,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了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好处。但另一方面,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对水文的测验带来了许多困难。主要因素是因为水文测验需要在未被开发的状态下对流水量、含沙量等方面进行观察监测,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破坏了区域的原始状态,因而导致水文测验失真。文章根据某水电站对水文站的影响做了调查研究,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的影响。

1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工作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工作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开发破坏原始状态,致使水文测验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受到了破坏来达到目的的。但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的影响有多大,可以通过水库的回水量来测量和分析。

本文以浙江湖州的其中一个水文站受新改建的电站工程的库区回水影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该水文站在要建设的电站的上游方向,距离电站大约有9.0km。水文站建站已有40年,级别是国家一类水文站,它在水文测验方面不论是设施还是项目都非常完备,集水面积有7012km2。而电站则已建站37年,拦河坝的高程原来是120.50m,大坝的高度是8.0m,装机容量是4×125kW,2011年水电站进行了技术方面的改进,改建后的大坝的高度是9.8m,坝顶高程是118.00m,装机容量也改为了3×500kW。

1.1 水电站对水文测验的影响和回水计算结果

从大坝位置到水电站尾水处,库区的回水距离大概是12kW,一共布设了13个断面,断面之间的差距大约在398~1700m之间,在这里本文采用伯努方程式来计算回水水面曲线。

伯努利微分方程是形式如y′ + P(x)y = Q(x)y^n 的常微分方程。

在此基础上算出各种情况下的洪水回水线和正常情况下的蓄水位的回水线,然后根据这个来推算出受回水影响后水文站的水面比降,如表1所示。

1.2 回水后的糙率计算

该水文站受到大坝的回水的影响后,根据回水计算的水面比降以及水文站2000年实际测量的大断面的结果,可以计算出水文站的各级水位及其所占的大小面积,水位~水利半径,见表2。

在水电站改建并增加了它的大坝高度之前,从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来看,中部和低部的水位流量还是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而中部和较高处在受到洪水涨落之后,影响比较大。在加大了大坝的高度之后,水位流量受到回水顶托的影响,其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见表3。

水文站在受到大坝回水顶托的影响之后,其各级水位计算流量的比较结果见表4。

从1975年和1989年的历史洪水调查中,可以看到水文站到大坝在大洪水的落差都大于1.63m以上,大坝工程改建之后,测到的实际落差则为30.53m。由此可见水文站受大坝回水顶托影响是比较大的。

2 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的影响分析

从上述的结果来看,这几年我国大力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对于水文站的测验工作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受回水顶托的影响,水文站的测验工作加大了难度,准确性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除此之外,水电工程对水文站的测验工作带来的难度还有河沙量的改变等,具体影响如下文所述。

2.1 水电工程改建次数比较多。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还有环境、社会生活的需要,我国的水电工程在不断的改建,在重建的过程当中,为了适应需要而人为的改变了原来的河道的流量,水文测验工作难以跟随水电工程改建的速度而改变测量,使得水文测验变得不精确。另外,频繁的改建工作让河流水道的水位和水流情况都变得复杂起来,快速的变动让水文测验的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在最后的测量时机了进行测量。而且水电工程的建设势必会使水文站断面中的河沙淤泥严重堆积,致使工作人员很难找到可以准确反映河流水道的整体的水文情况。

2.2 建在水文测验站下游的水电工程还会造成回水的问题,如上述工程则是如此。回水会让水文断面位置处于被开发的状态,原始状态的破坏,会使垂线平均的流速与侧电流速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因此很难做到对整个水文测验的整体把握,这样一来自然会让测验资料出现不准确的情况。如果水电工程建在水文测验站的上游,就容易使得水文和水位的变化差距太大,且过于频繁,对于水文测验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2.3 西水东调、城市景观引水等使得水电工程还在大力发展之中,这也会影响到河流水道原来的水流量。大量水电工程的建设使得河流的低、中、高不同区域的水位流量变化差异太大,加大了水文测验的难度。另外,在城市、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免不了有道路、大桥等会穿越河流,破坏了河流水道最开始的状态,水文测验也因此受到了阻碍。而且相关建设人员在工程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将建设过程中不需要的淤泥河沙都倒入河水中。

2.4 设备的改变致使水文测验工作受到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水电工程大力快速的建设之中,这样一来,水文站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要迁移,这就需要水文站不断的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方法,增加新的设备以跟上水电建设的节奏。如此一来就会使得水文测验工作原来的计划被破坏,不得不停下来做新的工作计划。另外,水文测验工作还很容易面临索赔和缺钱的问题,致使水文测验工作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水文测验应对水电工程建设的策略

3.1 因为水电工程频繁的建设和改建,对于水文测验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搬迁、索赔的问题,还有难以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致使测验工作难以进行。所以,为了提高水文测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及时的搜集到最新的资料,相关的部门应该配合其工作,在资金上给予水文站大力的支持,另外,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水电工程在建设和改建的时候应该主动将相关的信息提供给水文站。

3.2 水电工程的大力建设让水文站的测验工作难度大大提高,除此之外还面临着索赔、搬迁和重建的问题,这时候很容易使测验工作中断甚至无法进行,所以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比如辅助观测站。在确定搬迁或者改建之后,相关部门可以在调查之后,增加一些相关的辅助站和调查点,并给以相关的设备支持,让其收集相关的流域内的雨量,水文测验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相关计算进行分析研究,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文测验工作的准确性。

3.3 近几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大力开发建设,虽然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许多益处,但频繁的新建工作和改建工程,让水文站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水电工程在放水、蓄水的同时,河流水道的流速、水位都处于快速变化的过程之中,但相关的水文测验设备却无法跟上其变化的速度,普通的测验设施和仪器都无法圆满完成对水文工作的测验,导致测量的结果存在的误差非常大。所以,工作人员不仅要在资金和法律上支持水文测验工作,在科技上也要支持水文测验工作。稳定水文网,研发或者引进国外先进的水文测验设施和仪器,让水文测验的技术跟上水电建设的速度,才能减少水电工程对水文测验带来的影响。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是必不可免的,但水文测验工作也关系到准确反映河流的相关问题,对于避免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发展水电工程的同时,还要仔细调查分析水电工程建设对水文工作的影响,并积极探讨出应对的策略,才能真正使水电工程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陆卫民,潘仁红.广西水文站受工程建设影响后水文测验探讨[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8(3).

[2]由宇军,张洪银.陕西省水文测验受工程建设影响及采取的对策初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黄先玲,张红霞.水利工程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测验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1).

[4]刘湘春.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及保护修复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5]王巧平,王成建.水利工程对水文站网的影响分析[J].河北水利,2010(03).

篇7

关键词:水文;测验;问题;对策

前 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矿产的开发等,我们需要了解水文地质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水文测验,提高水文测验水平是极其关键的。

1 当代社会的进步对当代水文测验的要求

当前社会正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在齐头并进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局部洪涝灾害、水资源浪费、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污水的控制处理、水资源的配置、水权水市场的建立等都日显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建立在基本水文资料的收集应用基础上。

因此,水文工作的作用不仅限于水利领域,而是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水文资料的应用范围扩大后,对水文工作的要求也在提高,如何应对水利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水文工作的新挑战。因此,抓住社会需求,调整传统水文测验方式,并实现水文测验技术创新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1.1 测验思想的适应性

历史上,水文在许多行业中属于较为偏僻的专业,其发展相对独立,而水文测验又是水文专业里较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对水文工作的需求性也提高了,水文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在谋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2005年水利部颁布了《水文现代化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依靠思维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等手段,积极推进水文测验方式改革。

1.2 测验规范和标准的适用性

长期以来,水文测验质量管理主要依据现行的国标或部颁的水文测验行业技术规范以及区域水文测验技术补充规定,因此,规范或规定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就通常把国家基本水文站网内测站所进行的水文测验称之为基本测验,而把专用站或为某项目进行的测验称为专项测验。基本站的设置时限相对较长,为了能以一种统一的方法和一致的质量标准反映水文的时空变化,基本站断面的选定,均严格按水文测验技术标准实施。而专项测验则因目标的多样性,只能按照工程建设等特有的目的设站,测验地点往往不具备基本站的条件,甚至相差甚远,故目前所颁布的各项技术标准,其内容都未提及专项成果应达到的质量指标,有的更明确地表示其内容只适用于基本站。因此若把基本测验的准则直接套用到专项测验上进行成果质量评定,其结果难以达到测验的要求。

对于现行规范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首先应该思考水文测验精度到底需不需要那么高;传统的水文测验方式方法的精度是不是就一定很高。对于这些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要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对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逐步理清水文测验规范的合理性,并体现其应有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1.3 测验手段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测验手段即收集水文基本资料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含了测验管理模式、采用的技术、仪器设备的应用和资料计算整理方法等。

2 新时期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水文测验方式与传统水文测验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类活动对水文测验丁作的影响进~步加强、对水文测验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现有水文测验基础设施及测验方式、方法很难满足新时期对水文工作的需求,所以开展水文测验工作必须认清现阶段我国水文测验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2.1 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了水文测验固有的工作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文测报工作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加之不确定的河道引水、滩地开发、围湖造田、种植结构的调整、国家治水方略的调整、水文断面大部分时间河干等,与此同时防洪工程的综合治理,使水文要素产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水文测站掌握水情的新变化,不断摸索河道行洪规律,采取相应的测验对策,这些新的情况为水文测验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2.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微机测流系统、固态存储、超声波水位汁、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在水文工作中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水文工作者能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熟练地掌握并使用新技术,保证新的科学技术在水文工作中得到充分利用,这是摆在每一位水文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

2.3 服务意识较为薄弱,水文测验工作未得到社会的重视

尽管我国水文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对于水文测验工作仍旧不是很重视,尤其是水文测报工作还未得到社会的支持以及认可。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新时期下,在实施水文测验工作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把水文资料看作为社会经济建设所需的基础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水文资料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产品所具备的功能,将水文测验工作公开化以及社会化,促使各水文机构可主动且积极为社会发展提供系统且全面的服务。此外,还应加大该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于水文测验工作有一个正确地认识。

3 水文测验工作应当采取的对策

3.1 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

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水文工作的服务领域,我们要依托水文行业的工作特点,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科学技术优势,开展行之有效的行业服务。要增加水文服务的范围,立足水利行业,服务全社会,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水利行业的本职服务工作,还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提供必要地服务。在已有服务领域上,准确提供水文测验数据,及时做好洪水、干旱、水资源环境等水文要素的监测工作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只有这样,水文测验工作才会得到社会的进一步认可和关注,才会得到政府部门的广泛支持,水文事业才能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3.2 制定泥沙站网规划和水质站网规划

大河控制站可以根据多年平均输沙量的沿程变化,按线的原则布设。即在任何两相邻测站之间,多年平均输沙量的递变率以不小于20~40%为原则来估计布站数目的上限。下限为干流沿线任何地点,内插年输沙量的误差不超过10~15%。区域代表站用泥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的递变来确定。水质站一般布设在干流控制段,较大支流汇入口,大型或重要水体出入口,入海河流的河口处;河流出入国境的把口处;大中城市附近,工矿企业集中区,大型灌区及风景区;不同地质区,泉水丰富区,地方病发病区和自然资源保护区等。

3.3 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水文测验的准确度

(1)通过建筑物测流法提高水文测验的准确度该法是利用标准型的测流建筑物(如堰、槽)、河渠中已建成的水工建筑物(如闸、水电站)或人工控制断面来测定流量.它是根据测得的水位资料及水工建筑物过水断面资料,由相应水力学公式计算流量。

(2)通过溶液法提高水文测验的准确度又称稀释法。它是在测验河段上游注入一定浓度的化学指示剂,经水流充分混合均匀后,在下游测验断面取出河水水样(或直接在河中)测定经河水稀释后该指示剂的浓度或稀释比率,利用其稀释程度与水流流量成正比的关系推求流量。

3.4 水文数据处理成果及时刊布

水文资料的主要来源是由国家水文站网按全国统一规定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后的资料,即由主管单位分流域、干支流及上下游,每年刊布一次的水文年鉴。水文站网历年测验的成果应当分流域水系按统一的要求和格式进行整编。制定各地区水文部门在分析研究和综合历年地区性水文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各种水文特征统计表、等值线图、计算水文特征值的经验公式、经验系数、计算方法及关系曲线,并制成水文手册。

4 结 语

总的来说,水文测验工作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变革,将新技术、新思维应用其中,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而提高水文测验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忠胜,何广武.新时期水文测验工作的重要性及所面临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6期.

[2]冯羽.探讨水文测验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传播》,2013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