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对社会的重要性及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廉洁对社会的重要性及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已成为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理论分析的重要视角。社会学家运用“社会资本”的概念来分析个人、组织与社会,并尝试用它来弥合社会学传统理论中的宏、微观之间的分裂状况,在诸多具体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对社会资本的概念、特性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资本,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为转型时期社会资本的建构出了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转型;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142-01
一、社会资本的定义
ピ诙陨缁嶙时镜慕缍ㄉ希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出发,对社会资本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从目前所能发现的文献来看,最早独立使用“社会资本”概念的是汉尼芬,他在1916年发表的《乡村学校社群中心》和1920年发表的《社群的中心》中用“社会资本”概念说明了社会交往对教育和社群社会的重要性。
シü社会学家布尔迪厄于20世纪70年代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社会资本的,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是与占有某种持久性的网络密不可分的,这种网络是大家所熟悉的、得到公认的、体制化的社会关系网络。
ッ拦社会学家普特南把社会资本界定为规则、网络与信任。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组织特点,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像其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成产性的。
ッ拦社会学家科尔曼曾给出了一个被广泛引用的社会资本的定义:社会资本是个体拥有的社会结构性资源。一般来说,个体拥有三种资本: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财务与人力资本是个体自身的资产,而社会资本则代表了与其他个体的关系,它不依附存在于独立的个体,是寓于人际关系结构之中的,并为结构中的个体行动提供便利。与布尔迪厄相似,科尔曼认为,不论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个体拥有的这种网络或多或少地包含了相互熟悉或认可的制度化关系。
ド缁嶙时靖拍畹慕缍ㄒ恢币岳炊际且桓鲇姓议的问题,通过分析以上几位西方社会学家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对于社会资本,不同学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意义和指向是相同的,都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的资源,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
二、转型时期社会资本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ジ母锟放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迁,进入了急剧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被描述为“一种整体性的发展”和“特殊的结构性变动”。
ビ捎谧型时期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变化,使转型时期社会成员建构的的社会资本有了自身的特点。
1.由普遍主义的社会资本向特殊主义的社会资本转化
テ毡橹饕宓纳缁嶙时敬嬖谟诩苹经济体制时期是受政治色彩影响形成的社会资本,是一种非人格化的、有机团结的浅度信任型的社会资本,是一种弱关系。在科尔曼看来,特殊主义的社会资本是由家庭或者是由家庭派生出来的其他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网络中,人与人的关系是特殊主义的,是一种人格化的、机械团结的、深度信任的社会资本,是一种强关系。
2.保护性的社会资本向合作性的社会资本转化
3.工具性的社会资本运作空间增大
ブ泄目前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传统的社会资本已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了。由于传统的社会资本已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了。由于传统社会资本的局部过密及其与政治权力的过度联系造成了许多严重问题,突出地表现为:(1)经济组织形式的家族化,不仅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且损害了现代信用机制的建立。在东亚金融危机中,受到广泛批评的“裙带资本主义”就是一个深刻教训。(2)农村中家庭势力的复苏阻碍了农村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并且不利于培养现代公民的意识和直正的民主参与精神。(3)对地域利益的过度强调,不仅是经济上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重要原因,也是政治整合乏力的原因,破坏了政治的团结。(4)对人际关系的过度强调的传统和个人在建构自己的社会资本时权力的广泛介入,使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缺乏法治精神。人际关系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扩大了腐败的范围,损害了政治廉洁的基础。(5)普遍主义原则丧失,特殊主义原则盛行。普遍主义原则是市场经济所需求的行为准则,是制度化、理性化的产物。
三、转型时期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及其建构
1.社会资本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ブ泄传统文化的特殊性要求我们重视社会资本。中国社会的本质是“伦理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中,重视社会关系网络在结构变迁中或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分析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プ型时期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性需要我们重视社会资本。当代中国正处于急速的转型时期,原有的依靠国家行政权利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趋向弱化,通过市场交换关系进行的资源配置方式还不健全,这时,一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也就是社会资本作为基本的形式发挥交换和寻求支持的作用。
ド缁岬目沙中发展需要我们重视社会资本。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不仅需要自然资本、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还需要考虑社会资本的重要性。不仅要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因素,而且要把它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中。只有使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以及自然资本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走上社会。经济、文化相协调的良性发展之路。
2.转型时期社会资本的建构
ナ紫龋在发挥传统资本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意义的社会资本。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资本的局限性,建构转型时期的社会资本,就要对现有的社会资本进行改造,发掘传统社会资本的积极效用,做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过渡。
テ浯危利用制度创新机制扩大现代意义上社会资本的规模。具体表现在:提高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提高公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与能力素质;强调民间的参与;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发挥政治权力的正当作用。
ピ俅危树立社会资本意识和社会资本开发意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保持传统社会资本的存量,扩大现代社会资本的增量,应当注重在运用好自身社会资本的同时,还要有社会资本开发的意识。
プ苤,我们在研究中国问题时一定要谨慎地使用这个概念。要在充分分析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的同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这种传统的社会资本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转化的过程以及中国式社会资本的建构和界定上。不能把关系看作是中国社会资本的基本内容和本质,不能简单地从网络的意义上来理解社会资本,同时还要考虑网络中的规范、制度、信任、道德等范畴。这就是说,必须从总体的意义上来理解和把握社会资本这个概念。这样才能为我们社会资本的重建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
おげ慰嘉南祝
[1]理查德•斯威德伯格著,周长城译.经济社会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
[2]朱国宏.经济社会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0).
[3]朱国宏,桂 勇.经济社会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
[4]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
篇2
关键词:会计工作 职业道德 制度规范
前言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具体指的是在实际工作会计人员应当遵循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及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会计职业道德不但是对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行为规定,同时也是会计人员所应当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其包括的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1)在会计职业活动当中,会计职业道德是对其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一种手段;(2)会计职业道德具备着较强的稳定性;(3)会计职业道德具备较为广泛的社会性。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得以深入推进,各项行政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由此可知,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是有待探究的重要课题。
1.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特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向社会做出的“诚信、公正”承诺,良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社会、对单位、对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不可否认的是不同行业中,有些会计人员严重缺失了职业道德,这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制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
1.1与时俱进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往往对职业道德会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加上不断深化改革,会计人员所维护的不只是集体的利益或者国家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受委托人和委托人的多方利益。所以,会计人员仅有以较高的标准来严格的要求自己,才可以与当前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相适应。
1.2诚实守信,坚持原则
“诚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就没有会计。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经济社会永恒的主题。会计人员必备的一项素质就是较强的原则性,也就是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必须严格的遵循财经法规,确保业务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职业道德与政策有着不尽相同的含义,各项财经规章制度基本上均是以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而要想真正的实施及贯彻单位的法规制度、相关政策,那么就必须对原则加以坚持,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才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违法乱纪的各种行为的发生,才能够使会计人员保持自身工作的廉洁清正。
1.3热情服务
无论何种组织和机构都离不开专门的财务人员及专门的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于其他部门,从根本上将团队合作的精神发扬出来,这样才能够切实将工作做好。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过程当中,决定了我国会计人员应当将服务意识尽快树立起来,并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就是热情服务,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更应当将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树立起来,将自己的行动准则定位在热情服务上,努力做好自身的财务工作。
14无私奉献
财务工作明确的要求会计人员要具备无私奉献,以大局利益为重,以集体利益及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标准要求自己。其中,无私奉献所表现的方面主要是会计人员的日常行为与道德习惯,不会由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而将方向迷失,发扬及保持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美德。会计人员必须以此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及思想,从根本上避免杂念对自身风格与品性的影响。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
2.1业务素质较差,知识结构单一
现代社会是多角度、多元化的一个社会,不同行业之间是互相交叉和互相渗透的,迫切的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并且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多种技能。
2.2服务意识淡化,习惯服从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财会工作所具备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总体上来看,会计属于管理岗位的范畴,并且单位通常重视的是行政管理,绝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报账、算账以及记账等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往往习惯于对角色的服从,长期的工作经历使得会计人员普遍的缺乏周到的、热情的和主动的服务于人民的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并且对部门和单位的长期发展及经济利益也是不利的,更严重的是对会计人员在公众中的形象造成了负面性影响。
2.3业务水平较低,后续教育不足
目前,许多单位严重缺乏对在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视,在继续教育经费方面投入的财力、物力少之又少,应有的支持力度不足,造成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依旧停滞在原有水平,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除此之外,会计人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后续教育的重要性,最终使得会计继续教育应有的作用丧失。
3.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有效途径
3.1重视政治学习,明确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会计人员如果想要将财务管理工作真正地做好,那么首先就必须将政治学习加强,全面的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会计人员不但应当将自己的日常事务做切实的抓好,还应当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加以牢牢地掌握,以便于将正确的方向抓住,把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和自己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将国家的利益放置在首要地位,要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认真、严格地加以执行,在会计事务管理和核算中,必须时刻的保持清醒的头脑及认真的态度,将财务管理职能尽心尽职的履行好,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加以抵制,以便于充分地将财务监督职能发挥出来,充分地保证单位财务核算的规范性,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并且对法律的严肃性加以维护。
3.2创建良好的会计环境,保证会计职能的履行
一方面,应当真正认识到内部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所带来的影响,往往内部环境的优劣会对会计事务处理中会计人员的选择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独立的能力,尽可能防止受到内部环境和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还应当将完善的、健全的一套内部控制制度尽快地建立起来,促使单位各个有关岗位人员及各个部门能够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良好机制,防止在日常管理中不必要隐患的出现,以便于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和修养。
3.3推进会计继续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会计职业技术和会计职业技能,可想而知,娴熟的会计技术技能的缺乏,那么便会使得会计职业道德失去依托,而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重要前提就是精通会计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想成为合格的一名会计人员,那么就必须将“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加以树立,将“超前学习”的意识加强,通过不断的后续学习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认真的学习新制度、新准则和新理论,努力地将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将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将问题的处理能力提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将本职工作扎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够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相适应。同时,要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高度重视,促使他们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起来,自觉的将专业品德修养提高,将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增强,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借助于不断的教育引导,提升会计人员的内在素质和内在信念,从而达到职业道德的崇高境界。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迅速深入,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构建具有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队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及迫切。所以,应当积极的探寻提升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以便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切合,推动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瑜.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问题与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2)
篇3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理论基础 模式 研究
一、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
充分了解和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对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运营效率,对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提升审计价值,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经济审计模式的原则、特点、关键点等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一样,在模式的制定、实际运行、评价以及其他各个环节中都需要遵守《审计法》、《审计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条例;其次,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遵守公正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高效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化。
相比其他形式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审计目的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的结合,是为制约和监督权利运行服务。第二,审计对象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为由人而事,这种由特定人的任期来界定审计的范围和事项,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将人和事进行有机的结合。第三,审计程序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立项时,审计机关会在征求干部监督部门意见后列入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召开由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共同参与的审计进点会,被审计者在进点会上要对任职以来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廉政建设情况进行报告,并由参加会议的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现场测评;审计项目实施结束后审计组会征求被审计者的意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报送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第四,审计内容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要沿着财政资金走向,更多关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合规性、决策内容合法性及决策结果效益性,关注对下属单位监督职责履行情况。
由上述对经济责任审计原则和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构建和运行的关键点就是在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和特点,结合各地实际,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效运行。
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一方面对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不断完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相关的计划和管理。对基础审计机关来说,每年审计项目计划中法定项目、省(市)定同步项目占50%左右,余下的就是经济责任项目。若年度中领导干部人事有所变动,经济责任项目计划也会随之改变,难免影响审计监督的效力和审计项目质量。
第二,审计评价质量不高。尽管各地都出台了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及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受审计人员惯性思维影响,没有正确辨别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异同,评价还是围绕着单位财务收支合规性,没有将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个人存在的违规违纪等问题作出正确评价,且评价用语不够准确规范。也有些将被审计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纳入评价,审计评价随意性较大。
第三,准确界定责任尚有难度。虽然相关《规定》、《实施条例》等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作出具体解释,但在实际操作中准确界定每一项责任尚有一定难度。有些问题既可以定为直接责任,也可以定为主管责任,有些问题可以定为主管责任,也可以定为领导责任,造成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问题定责结论就会不同,增加审计风险。
第四,审计结果运用成效微弱。由于干部人事工作的特殊规律,有些地方干部管理部门在提拔、任用干部时,对审计结果未能充分运用,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难以充分体现。
三、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研究
由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是一项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工作,所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从经济审计的计划管理、评价体系、责任界定及成果转化等四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第一,搭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模块。一是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电子数据库,具体内容除了基本信息外,还要将以往年度审计开展情况、问题审计整改落实等信息输入数据库。二是通过与其他审计项目电子档案结合,整理出问题归集库,为项目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分类轮审制度。根据被审计者经济管理权限和财政资金使用规模的大小,对被审计者实行分类轮审审计管理制。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可采用不同的审计频率。三是在制定计划时要坚持量力而行原则,充分考虑审计资源,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及财务收支审计等项目相结合,避免同一年度同一单位重复进点审计。
第二,建立完善审计评价体系。一是要修订有关制度规定,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引领作用。对照《规定》要求,分析和研究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细化和完善有关办法,使之更具操作性。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探索建立分类别、分部门相对规范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审计责任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二是围绕领导干部履行“四权一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体系,其中要针对不同类别的领导干部,突出各自的审计评价重点。三是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借鉴和吸纳联席会议各部门考核评价标准和意见,使审计评价更加全面和规范。
第三,编制定责实务指南。经济责任是由领导干部行使经济职权过程中产生的,这就要审计机关正确判断领导干部该应承担的责任是经济责任还是非经济责任;根据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充分考虑相关事项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等要求和实际决策过程,以及是否签批文件、是否分管、是否参与特定事项的管理等情况,依法依规认定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要分清是领导干部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而造成的失误而应承担责任。根据以上界定步骤,结合近年来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定责实务操作指南,将哪些问题列入定责范围、应承担哪种责任、责任认定的审计取证要求等编入指南,供审计人员参考。
第四,搭建提高审计成果平台。审计机关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支持率,同时要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时让有关领导和部门掌握,促使党委、政府在任用干部时,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审计结果报告应作为一份不可缺少的内容进入干部档案。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考核制,促进被审计人员和单位整改纠正问题,对整改工作不重视或整改未到位的接受社会监督。
四、结束语
总之,探究和分析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不仅能够使目前存在的问题得以有效的缓解,而且还可以不断的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的手段,完善既有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新的干部竞争机制的形成。同时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推进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由此可见,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所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的研究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是审计机关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工作;队伍素质管理;食堂管理
食堂管理的含义就是后勤服务和后勤补给的统称。后勤服务就是后勤采购、人员定位、物品发放等方面的服务工作;食堂管理就是指通过后勤计划、补给及后勤服务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食堂管理的最佳方式就是要有统筹性、计划性、协调性和管理性。这就要求食堂管理者要通过科学的手段、方式及方法来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村初中学校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每个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单位的人性化管理。因此食堂管理工作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其重要性、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管理建设、如何发挥食堂管理的作用是保证学校单位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
一、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食堂管理,应“以人为本”,树立“和谐观”,围绕人的需要、人的提高来选择管理方法,在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内耗,实现管理的动态平衡,破解食堂管理的难题,大力推进后勤全面建设。食堂管理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因此,食堂管理者必须严格自律,廉洁清正,应当事事处处坚持公道正派,坦诚相待,赢得下属的尊重和支持;被管理者也要尊重管理者,自觉服从管理,主动接受批评教育,勇于改正错误。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共同努力,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顺畅良好的工作氛围。
食堂管理是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为学校的直接物质化生产作好供应、贮存、运输、组织等的全过程服务;二是为满足学校学生的正常生活后勤、学习和工作的物质需求服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竞争日益加剧,食堂管理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因此,从深化学校发展的角度,对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管理实行优化改革,从而有效保障学校生产经营活动是学校生存、发展、加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食堂是反映一个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管理的能力的重要领域,食堂的管理水平,显示学校综合管理能力。良好的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管理是确保员工饮食和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条件,是提高学校生产效率的重要行动。通过分析初中学校食堂管理的基础,提出了改善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措施,帮助学校建立和谐均衡的饮食和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食堂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
通过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对初中学校食堂食物和服务质量满意度不是很高,产生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管理系统的变化,学校食堂形成了在本学校垄断管理。学校学生比较多,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团体,就拿日常膳食作为一个例子,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内的餐厅就餐,可以选择就餐范围较小。最近几年以来,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变化的速度很快,实现学校食堂管理的科学化、服务质量的提高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对食堂管理不重视,只重工作任务,不抓学校食堂工作;食堂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思想陈旧,同时,食堂工作人员因薪酬问题,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等因素,办事效率偏低;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服务机制不健全的弊端。学校食堂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首先,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员工的福利资金短缺,严重影响饭菜的质量、就餐环境,从而直接导致了职工的伙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同时,餐厅员工缺乏主动,经常会出现工作懈怠,导致服务质量下降,职工意见增加。
其次,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用人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对于食堂发生的责任事故等无法处理和追查当事人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没有准确的规章制度对其约束,使得在食堂管理工作中有些混乱。
再次,忽视了农村初中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的监督考核。学校对那些食堂从业人员没有进过严格的培训,即便有培训,培训的项目也很少,培训还缺乏针对性、目的性,使得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食品营养意识等方面欠佳。
三、提高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工作的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正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可以直接加入全球范围的经济竞争,这无疑会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新的气象。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我国的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工作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很好地发挥食堂管理作用呢?本章从学校后勤三个主要方面的工作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一)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工作中,责任感、事业心、工作热情、奉献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对管理者而言,人员品德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校食堂工作是学校向社会展示自身的一个大窗口,后勤人员不仅与教师交往频繁,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食堂管理者的品德很自然地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健康向上的学校风气和食堂管理者的品德、作风有很大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食堂管理也是一种社会教育。
(二)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实现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于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保证作用。职工对总务处负责,总务处对学生负责,责任明确,职责分明,奖优罚懒,保证食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但是,这种保证作用还得依赖于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食堂管理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所有的职工都对自己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达到优质服务。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工作队伍
建立一个高质量的食堂工作团队,这也是搞好食堂管理的一个关键的工作。俗话说“事在人为”,但目前学校后勤职工队伍,有相当数量的是生产一线调整下来的人员,随着各种物业水平的提高、服务对象的多元化、服务对象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对后勤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食堂管理,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增加训练的投资,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构建团队的学习氛围,促进整体改善,将建立一个懂管理、会经营的食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食堂管理人员,可以满足后勤需要的技术人员放在同一个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因为,食堂管理只有适应服务对象的需求,就有生存与发展的可能,否则他们将会被淘汰。
四、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工作是学校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一种动力。学校食堂工作和学校的各项工作密不可分息息相关。采取什么措施、利用什么方法真正把食堂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是学校发展的目标。只有不断地提高和不断完善以上各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职工食堂管理水平。搞好后勤服务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优化后勤资源配置,完善相应机制,使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更趋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
(二)展望
第一、建立严格的餐饮经营准入制度。食堂社会化改革是今后食堂改革的重点,食堂社会化就是把食堂推向市场,吸收有竞争力的企业或个人参与食堂的经营,这就要求学校对食堂经营者建立严格的饮食经营准入制度。对食堂要实行公开招标,综合审核投标方的各项指标,包括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资金能力、资质信誉和员工的素质和健康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餐饮服务是一块“肥肉”,饮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的服务对象是师生,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因此,对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经营者建立严格的餐饮经营准入制度能够预防经营者得不良行为,从杜绝各类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提高学校食堂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第二、加强饮食管理,落实规章制度。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和企业一样,办的好与坏和管理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没有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再好的体制也落实不了,什么事情也干不好。管理是基础,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加强伙食管理是我们工作的永恒主题。
一是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制度饮食管理制度,对饮食服务进行细化管理,每年年初下达计划完成指标,定期进行系统考核,并对考核情况进行讲评。做到了各项工作有人管,分工明确、制度落实、管理到位,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奖罚分明,充分调动了食堂工作人员办伙食的积极性。食堂负责人定期组织人员负责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对食堂卫生安全情况、食堂操作规程是否操作规范等进行检查和把关。组织人员查找漏洞和隐患,并进一步完善健全相关制度,食堂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是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并发放食品安全条例的小册子,供大家参考学习;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学习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礼仪等。
三是学习借鉴其他初中学校食堂的先进管理办法。食堂负责人定期派遣管理人员到其他学校食堂学习取经,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以指导和改进本校食堂的工作。
四是让学生及家长参与食堂的管理和监督。学生的心声最能反映食堂的实际情况,在食堂的管理中,管理者们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实行民主管理。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可以为学生建立反映食堂情况的平台。比如设立投诉、电话意见箱和在校园内部网上设立专栏等,征求学生意见。
五是实行农村初中学校食堂信息公开。倡导使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信息公开,农村初中学校食堂信息公开遵循真实、及时、完整、便民原则,努力做到“内容全覆盖、信息全透明、过程全监督”。 落实专人,开展食堂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并做到信息及时更新。公开的内容有:食堂管理的有关政策文件、学校工作机构及负责人、膳食管理委员会名单、食堂原材料及主要辅料的采购情况、食堂饭菜价格、带量食谱、食堂财务收支情况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
六是实行领导陪餐制度,保障学生用餐营养。建立健全学校领导轮流陪同学生就餐制度,做到有陪餐制度、有陪餐轮流表、有陪餐工作牌、有陪餐监督台账“四有”标准。陪餐领导随同学生一起就餐,负责对饭菜的外观、口味、质量等进行认真评价,对食堂卫生环境、从业人员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征求就餐学生的意见建议,并做好陪餐工作台账,保障学生用餐的安全和营养。
第三、抓好饭菜和服务质量,控制饭菜价格。食堂员工服务水平是影响学生对食堂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员工服务水平包括员工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态度是基础,质量是保证。一是要制定员工考核体系。员工为学生服务时,严格按标准办事,便于考核。消除心理偏差,学生也是顾客,顾客就是上帝。在为学生服务时,食堂员工应面带微笑,举止文明礼貌。让学生评选出最佳服务人员,树立标杆。二是要加强员工的队伍建设。在上岗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
第四、引进特色经营,丰富饮食品种。食堂应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饮食的需求,积极引进南北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进入食堂经营,丰富主、副食品种的供应,比如开办好一些有地方风味的特色小吃、粉、面、粥、经济快餐小炒类的即点即炒菜肴等。能够让,学校的学生吃到可口的饭菜。
第五、确保饮食安全,杜绝食物中毒。食堂大宗物品实行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制度,提升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安全,建立和完善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大力推行食堂食品可追溯制度,落实食堂食品采购索证、进货验收和台账等制度,实现食堂食品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推进透明(阳光)厨房建设,搭建食堂监控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现场制作食品过程实时公开,实现菜肴制作过程透明、可视,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随着我国校园消费的不断升温,校园食物中毒事件屡有发生,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据卫生部定期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通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卫生部共收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54起,造成1897人中毒,其中12起发生在学校集体食堂,455人中毒,1人死亡。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已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进一步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初中学校饮食安全管理,要充分认识农村初中学校食堂已成为食物中毒的高发区,我们必须加强防患,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第六、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农村初中学校食堂为学生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近年来,食堂经营者因经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退出食堂经营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为解决经营者的后顾之忧,确保食堂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给予食堂必要的政策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学校学生食堂经营服务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适应市场经济的“公益性”服务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文.对农村初中学校食堂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2010(6)
[2]孟毅芳.做好学校岗位设置管理[J].理论探索,2009(2)
[3]王晋文.科学发展与制度保障[J].理论探索,2009(1)
[4]周安鼎.财务制度在食堂管理学校中的执行思考[J].现代商业,2011(11)
[5]陈艳珍.当前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J].理论探索,2010(1)
[6]何敏,苏植庭.满意度战略向最优战略的转变分析――基于影响顾客忠诚的因素研究[J].企业活力,2009,(8):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