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体现方式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并且是由中华文明汇聚和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中国民族风貌和特质的文化;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观念的形成和各种思想文化的总体的表征;它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儿女以及其祖先所创造出的,并且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文化,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具有历史悠久、鲜明的民族特色、优良传统以及内涵博大精深等特点。
启蒙教育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教育非常重视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渗透进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并学会继承传统文化,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等的养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会让语文教育被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也会使语文教育变得更加的活泼和生动,从而促使“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产生,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熏陶。同时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能够将科学文化素质进行提高,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被正确的引导和养成。
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方式
1.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的载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的民族,素来都有着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美称,而且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这些中华儿女去继承和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在无形之中就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失去兴趣。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在小学启蒙教育中,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的载体。例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甲骨文的发现》,让学生们知道汉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让学生多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变化进行了解,使学生感受到汉字学习的趣味,从而使学生在学会汉字的同时,又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汉字的起源知识学到了,一举两得。
2.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学习的方式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本上都有许多的古诗词,在这些古诗词中不仅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思想深远、内容丰富,而且还将中国当时的文化、政治以及军事等各方面真实的反映了出来。在小学中的古诗词大多都短小精湛,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很容易记忆和背诵。另外,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本上,也有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虽然这些古诗词的篇幅很长,但是都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形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只对教学课本上的知识重视,也要多注意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对诗词的内容进行了解,还要让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能够对诗词有深刻的领悟,这也是使学生通过古诗词了解古代的社会风气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最好的方式。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一些中国历史、寓言及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教育
历史、寓言以及传说故事等往往是家喻户晓的,而且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以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效率,总是高于枯燥的教学方式。而且历史故事一般具有很深的历史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节日、习俗、礼节、政治背景以及经济背景等都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还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做人的道理;而寓言和传说故事一般能够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内容简洁,寓意幽默诙谐,能够使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得到激发。通过这些内容的增加,还能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分析和探究,我们知道,虽然现代社会的课程改革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学,但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还是有很多的思维理念和方式是我们现在值得学习的,并且只有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进行加强,才能够保证传统文化传承得到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于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臧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4.
篇2
一、国学的定义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之初,正值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二、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稳固基石。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断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为这项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新世纪的“国学热”正逐步升温。而且世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49个,孔子学堂400余个,注册学员约50万人。所以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也是顺应潮流不可逆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以提高人才竞争力。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是实现青少年素质、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而且能够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人们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是青少年能够自觉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产生一致和自觉的行为方式,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开始发展,一到六岁即有明显快速的发展,六到十三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小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一名小学生假若不自一二年级开始启蒙, 那么他顶多只有三四年时间接触经典,然而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启蒙的小朋友则大不相同, 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
四、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如何有效地使国学渗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呢?
首先,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 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再者,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 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 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 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 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最后,家庭、学校紧密配合,使国学经典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
转贴于
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五、国学启蒙教育旨在“正德”、“启智”
国学教育秉承“修正德行,启迪慧智”的宗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实践,继承传统经典中的智慧和道德,联系契合时代特色的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完整的人生品格,通晓为人处世的生活礼节,培养对自我和社会的信心和爱心,提升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资源;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与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1, 2]。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此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果能充分利用当今的网络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将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与学中的突出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启蒙教育中的重要基石,小学生在德、智、体等各个方面正处于蓬勃成长的阶段。小学阶段能否接受良好的语文教育,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今后学习成绩的好坏,更是关系到其走向社会后对知识的吸取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基于这些能力之上的其他能力的提高。没有良好的语文教育就几乎不可能要在其它方面的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像我们解答一道数学题,如果题干文字的意思都搞不懂,那么如何正确解答呢?对此,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可见学号语文课程是何等的重要,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较为普遍,极大地制约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笔者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如下: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在当今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及教师的课题教学方式仍然以单纯板书讲解为主。板书讲解方式具有诸多优点。教师编写变讲,其教学推进速度较慢,有利于流出消化时间以便于是学生们对知识加以理解吸收。然而,其不利的方面也很明显,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动性差、难于将课文知识及背景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因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高效理解和吸收。
(二)学生可利用的资料较少、拓展学习受限。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往往不能马上全部消化,需要一个巩固和拓展的过程。然而,由当前情况来看,这个过程较为缺乏。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可用资料较少。即便有一下资料,也是习题册、模拟试卷之类的居多,无法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在利用不好的情况下往往反而成为了学生们的负担。因而,如何丰富学生们可利用的课外资料数量并且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是使学生们巩固好课题所学知识、拓展学习效果的重要问题。
二、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学习效果的提高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已经遍布于各个角落,成为了各行业各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作为一种开放性的共享资源,在各级各类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同样,这种新兴资源也正在走入小学语文的课堂。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对该资源的利用情况并不理想。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此谈一下自身的认识:
(一)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当今很多小学资源网站上都提供了大量题材图片、音乐等教学素材、教案以及教学文摘等优秀资源。教师可将这些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将其穿插运用到课堂日常教学环节中,利用幻灯仪、计算机投影等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3],将课文的内容及背景知识静动态地呈现到学生面前,更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网络资源在课外学习中的应用。针对学生课外资料缺乏、不利于巩固和拓展知识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习效果。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4]上提供的“音像素材”资源以及“课外练习”等资源均可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其形象生动的画面、富余感情且融洽贴题的背景音乐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枯燥的填鸭式学习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巩固和扩展课题所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师进福. 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周刊. 2013, (12): 192-193.
[2] 张泓平, 刘平.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09, (36): 60-61.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教师积极地加强对于德育渗透教学的研究以及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其在教学中的进一步地优化应用,是小学生获得良好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德育渗透教学的必要性,并谈论了开展德育渗透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顺利开展[1]。
一、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是一种更多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但教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也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床上用品、化学知识。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学生是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同时,也有道德教育的功能。
教育者只有研究他们,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按照他们成长的客观规律去施加教育影响,才能把教育要求转化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动。我们的德育理论能否真正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德育教育成长的规律,发挥其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新的历史时期青少年是否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我们不仅要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了解他们在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既要从他们的年龄特征上进行分析,又必须对他们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加以考察。只有如此,才能为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努力的方向[2]。
从身体的道德教育因素描述情节、表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客观事实特定的艺术品质,生动的文学的内容。事实上,这也是在哲学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教育,在收到小学,我们只负责为听力,写作。到小学,我们就要负责认为,小学远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但要做,学习不是必须做得好,因此,在中国教育领域,远并显示社会道德远,我们只能说这是使用语言教育的方法和社会实践按钮。社会需要人文道德是成为中国教育背景。这两个相互补充。鉴于德育和小学语文的关系,我们应该把道德基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和中国优秀的文化思想情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启蒙教育,使学生发展健康人格,培养良好的德意志品格。
二、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型特点不突出
由于目前许多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语文课与其他课型并没有太大不同,只不过是突出掌握词汇表达法、多让学生说话,这就使得许多语文课教学方法与精读课、阅读课等其他课型雷同,小学语文阅读课交际性、互动性特点并没体现出来。语文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被用来讲解词汇、表达法,而有限的练习时间也只是填空、造句等等这些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教师过度关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课文上课文,教学思路缺乏延展性,语文阅读练习也主要是针对课文回答问题或复述课文大意,没有进行交际拓展练习,体现不出阅读教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特点。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现代汉语阅读教学采用的模式是,首先教师讲解生词并朗读课文,然后讲解课文内容,接着学生跟读课文或者学生之间朗读课文,最后围绕课文中的话题组织讨论或谈感想。
(三)语言输出效果缺失
目前,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功能交际法,即3P模式,这种教学方法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强调语言输出的结果,而忽略了语言生成的学习过程,导致学习者语言输出比较盲目,表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就是学生主要是在“学话说”而非“学说话”。比如说,让学生运用某些词汇或表达法去完成一项交际任务的时候, 学生往往就不会关注怎么把意思表达清楚,把话说出来,而是生搬硬套去用这些词汇或者语法造句,当学生一离开课堂和书本,就很难自如展开阅读表达。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句型操练、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等,开口率虽然提高了,但是实际的交际中成功率并不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学生了解母语的主要渠道,对于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意义更加重大,所以选择合适的教材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什么样的教材蕴含丰富的文化因素,什么样的文化因素适合在教材中出现,在教材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也会对学生正确的运用语文进行日常交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3]。在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名句,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不少是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平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辩论赛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4]。
结论
总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爱憎情绪,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产生共鸣。除此之外,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握各种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水到渠成的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人,这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朱红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 成功(教育),2013,01:249.
[2]刘立闯.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心得[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365.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现状;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现状
(一)学生普遍欢迎
在一些数据调查中,通过“对儿童文学的喜爱程度”、“对小学语文课本选择儿童文学的满意程度”两项调查中,前者仅有约5%的小学生明确选择不喜欢,其余95%左右的学生均表示了非常喜欢、喜欢和一般。后者也仅有约6%的学生明确选择不喜欢,其余94%的学生则非常喜欢、喜欢和一般。这充分说明小学生对于儿童文学和教材中选择儿童文学作为课文普遍持赞同和欢迎的态度。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加,以上选择中进入高小的学生选择不喜欢或者一般的比率有所增加。这说明随着年龄渐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理解以及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与感受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于是一些学生开始对更加适宜中低小学生的儿童文学产生了态度上的转变。不过这也从侧面表示越是年龄幼小的小学生对于儿童文学的依恋心理和好感越多。
(二)教师普遍重视但对其类型、内容的掌握有所差异
相较于学生对于儿童文学“一边倒”式的调查结果,教师层面的调查数据则显示出了儿童文学教学理念、认识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比如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重要性”调查中,几乎百分百的教师都表达了非常重要、很重要和重要的观点。然而“通过何种方式掌握儿童文学教育”的调查中,通过系统化儿童文学教育的教师比率则仅仅占五分之一,而接受培训或者自学掌握的人数则分别在约30%和40%。这说明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中仍然有多数没有过系统的儿童文学专业教育的经历,也就难免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偏差或失误。
二、对策
(一)加强对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教育
特别是对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的文体知识、体裁特点等进行更具针对性和专业化的教育。掌握儿童文学史有助于教师建立起全面、整体的儿童文学历史发展的框架结构概念。这能够使教师对于儿童文学的解读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并且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历史时期儿童文学开展纵向比对与分析,也就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更加准确和详实的指导与辅助。
相较于一般被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不同,儿童文学的特殊性质使其在儿童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儿歌、童话、寓言、故事、科学文艺等类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众多儿童文学体裁、知识的专业学习,才能清楚掌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类型、特征以及相应的教育形式和手段。
(二)尽量保有原文结构和内容
受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一些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儿童文学常常是经过了人为筛选改编后的二度创作作品,增加了成人教育者自以为是的说教成份,以为这样就能提高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的道德教化作用。殊不知,这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品原有的主旨思想和对意境的展示与刻画,而刻意增加的说教内容又会无意中降低学生对于作品的依恋程度,影响学习效果。
教改后的素质教育中开始侧重于对学生美感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教育,而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尚未成熟的身心发育本质上就具有感性、直观与理性、逻辑相对立的特点。倘若成人刻意增加说教以打压其感性与直观而试图凸显理性和逻辑,则很可能如别林斯基所说“(成为)丧失精神和实质的僵死形式与逻辑定义”。故无论是课内课外的小学语文的儿童文学教学都应尽量保有原文结构和内容,利用儿童文学原本的情节、境界等帮助学生了解其生存的外部环境的“丰富、和谐与诗意”。
(三)有区别地开展教学
这主要是针对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没有与有所区分,缺乏对儿童文学特征的研究和突出。与侧重于对真实客观的体现不同,儿童文学更加关注对善与美的展示。尤其是童话、寓言更加明显,是穷尽作者的想象为儿童读者构建起一个充满善、美、爱的虚幻世界,这样的故事形式和内容的教学自然不能通过对真实的反映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小学语文中的儿童文学教学绝对不能脱离儿童的想象和经历,需要有区别地开展教学,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美感能力为主。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课堂实施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知识不断更新,竞争激烈,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狭隘的基础观转变到全面的素质观,既抓“双基”落实,又抓好习惯养成、智力开发、情感培养、意志锻炼等,使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都得到发展。
一、开放性教学,给学生一片新的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突破教材的束缚,联系生活和实际,开放小学语文课堂,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给与学生充分想象和思考的独立空间,让学生自由的学、思、疑、问,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其一是要开放教学过程,加强课内外有机结合,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内容,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其二是要开放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真正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三是要开放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语文教学是母语的教育,让学生熟知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语文的学习不止局限在课堂上,社会的氛围,家庭的熏陶,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都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如学了课文中的名人故事以后,我让学生课外去调查家乡的名人佚事,并在课堂上交流,能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认知人和事,从中得到感悟和启发。
二、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重视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命运。因此,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深挖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重视语言文字修养。应试教育的语文课停留在文学分析、语文常识等教学误区中,致使很多学生不会说不会写不会用那些优美的中国语言。我们应扎扎实实地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课,使学生能过这样的学习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获取信息增长见识,从而进行必要的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以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视美育的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义而且在语言文字上是相当美的。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很好的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形成对美好纯结事物的向往,对祖国美丽山川景物的热爱,对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坚贞精神的赞叹,对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对丑恶事物的憎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审美观和审美理想。
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当今社会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对心理因素的培养呼声越来越大,教育要面向现实,面向未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培养。注意对学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三、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水平
素质教育是现在所提倡的教育方向。它的实现关键在课堂中体现,那么我们在课堂中应怎样贯彻好我们的素质教育方针呢?首先,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过去只关注几个尖子生,要用爱感化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教师细心的呵护都会成为有用的人才。在讲课中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备不同层次的学生,因学生的情况讲知识的侧重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都能感觉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其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当教与学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益。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改变教师满堂言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导、学、思、练等主要教学环节,做到精讲导学、精讲巧练,或以读代讲,以练代讲等,并能过创设宽松和谐、意趣盎然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以求得教与学和揩共振的最佳益。其阿三优化教学方法。我们要把教师如何教懂、教会学生转移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做到学会与会学的统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还应授予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把强化学法指导作为课堂教学结构要素之一,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获取信息,使学生从传统的“学会”变成“会学”,在根本上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法上一定要因人而异给予必要指导。使全体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因此,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坚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摸索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第一,言传身教。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儿童们美的启蒙教育者,就必须从自身开始严格要求,做好儿童的表率:首先,教师要做到形象美。用董伐柯的话说:“教师要有稳重端庄的行为美(包括教态美)、谦逊和蔼的气质美、朴素大方的服饰美、准确生动的语言美。”在任何时候,教师都要严于律己,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运用教育机制有条不紊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其次,教师要做到语言美。教师的语言不同于其他职业语言,它必须注重语言的规范性。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教师的语言应该做到感情充沛,逻辑严密和高低快慢适当。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因此,教师的教学用语切忌催眠曲似的语言。托尔斯泰说:“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所以,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躬身践行,为人师表;用乐观的生活态度,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的生活情趣,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理想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以德立命,以身示范,以美育人,在各个方面做学生和社会的表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以审美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完成美育教育的任务。因此,最基本的一点还是从教师自身做起,用美的行为、语言、心灵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第二,让课堂充满美育。当前的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但课堂教学仍是当今小学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这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项式活动。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课堂教学这一过程是融合了个人感情体验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接触。我们自己也有同感,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常常会感觉到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特别是一堂语文课,常常还将自身的德、识、才、学、知、情、意,全部注入其中。因此,语文教师应将美育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美育。
第三,利用课外活动施行美育。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各科都在开设各种别开生面的第二课堂。作为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其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受环境的影响,很多家庭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往往背道而驰。一次,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人正要坐到一个空位上,这时却有一小学生迅速占去了位置,站在一旁的家长不但不责备,反而投去赞许的目光。在当今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自私自利的行为已屡见不鲜。学生在小学阶段可塑性和向师性都非常强。教师要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切实有效地对其进行美育教育。在很多学校都设有课外活动时间,这一时间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或活动。我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和当班主任的实际,常利用这一时间组织演讲、朗诵、讲故事、读书等活动,表面看是与教学无关,但实际上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在活动中既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谦虚等方面的品质。
篇8
一、调查概况。
20xx年3月5日至4月5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瓜州县岷县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三年级语文教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还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小学四五六年级中,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三年级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篇9
【关键词】孔子;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自20世纪30年代,确定了语文科目之后,语文教学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方式方法日趋完善,并且处在不断地改进阶段,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方法,学界展开了一番争论。语文教学顾名思义,是以汉语言为基本内容的教学过程,所以语文教学更应该重视从古代的教学理论中汲取营养,不仅仅是一味地崇洋。
一、教学内容的启示
1.重视全面发展,不局限本学科内容
中国古代儒学重视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区别于传统的“士”阶层,因为这一阶层在春秋战国时代,担当着重建社会秩序的重任。所以孔老夫子提出了士阶层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六个,即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也可以做符合现代视角的解读,礼,即社会的道德规范,一个人如何成为社会的人,最重要的是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教人知礼,是教育最基本的内容。乐,即音乐舞蹈,我们也可以认为,学习乐主要在培养一个人的审美感知能力。射,即射箭,孔子对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和德育,体育教育也是孔子所提倡的,御,即驾车,知识分子不是高高在上,生活技能也是一个人不可缺少。书,即书本知识,对古代经典的学习,数,数理知识,天文历法。通过对于六艺的分析,儒学所提倡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这和当下语文教育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汉语是我们民族特有的语言,所以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读书习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本民族的少年儿童施行全方位的启迪作用。这一点从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设置中,就能够看出一二。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课本中,就有《四季》一文,着重教授四季的变化,不同的感受,培养孩子对于自然的热爱之中,学习生字词。这跟古代的启蒙教育不谋而合,千字文第一句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也是对于自然常识的学习。在比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册课本中都有要学习的古诗篇目,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汲取孔子的教育理念,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小学语文教学要分多个维度,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跟西方现代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不局限于课本,注重综合发展。才是语文教学的正途。
2.注重贯穿始终的德育教育
“在中国古代的教学体系中,教育者对儿童再起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已有深刻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以狮子、读书为形式,提高儿童智力的教学内容贯穿于德育轰动中。” i语文教学中实用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实例,有利于儿童的德育教育。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更应该注意贯穿始终的德育目标。比如在学习《爷爷和树》这篇课文时,除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我们也可以让他们从他们的视角,谈谈自己与爷爷的一段趣事。加深学院亲情。除了孝悌友爱,儒家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将父母兄弟之间的血缘亲情辐射到每一个社会成员身上,形成极为广泛的“仁”的范畴。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篇目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不仅局限于课本,更应该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将对于父母的爱,转移到自然,社会成员身上。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包容心,责任感,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过程的启示
1.启发引导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跟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极为的相似,不到学生不想弄明白的时候,不到学生心里知道,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时候,先不要告诉他。都是在强调,在学生实际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教师应该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的学思结合,所以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发的前提是学生的思考。这也比较符合现代教育对于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定位,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2.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孔子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以唠家常的方式,开始讲授,孔子说到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你们在我面前就不敢畅所欲言。虽然只有一句话,这样的开场白,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提倡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操作中,通常是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点,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心智差距过大,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二,课堂的时间有限,怎么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大纲内容,教师讲授的方式便成了最佳的选择。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孔子的教学方法给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以很大的启示,面对小学生,教师很容易树立教师的威信感,但这种威信感却拉大了师生之间距离,并不利于课堂的教学。孔子在教育方法上很善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恰当的点评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真的进步。孔子点评子路时,并没有直接点出他的鲁莽与无知,而是通过哂笑的方式,使他领悟自己的态度。而对于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孔子也不是直接评价。这给我们的借鉴是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恰当的反馈,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三、教学中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的每一届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不断的进行自我的反思。
首先,思考自己是不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做到了言传身教。孔子认为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形象。传递给学生正能量,老师是不是勤奋的好学的,是不是不耻下问的,这些细节,都能够传递给同学们很好的信息。
其次,“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做好榜样,还要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要在专业知识上提成自己,不仅要为学生解惑,更要为自己解惑。”ii最重要的是应该时刻反省自己有没有为教育奉献的精神。小学语文老师,在多数的实际工作中都要担当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i平飞.论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蕴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6).
ii《论孔子教育思维的形式与特征》.南钢.山西师大学报.2012年11期.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知识博大精深。作为认知起点,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语文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小学教育的重点。从基本的字母、音标、汉语拼音至汉字,最后培养出具有扎实汉语基础知识的学生,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如果基础不牢固的后果可想而知,试想在如今计算机快速发展的时代,汉语拼音不好的后果是打字都打不出来。在现今的工作生活中,文件的起草、通知通告、报告等等均离不开语文,那么文章的色彩,行文的流畅,是否能表达出应有的意思是关键,那么涉及到的汉语语法、修辞手法、词语代表的意思等等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着我们以后的交流沟通与人生发展。
2小学教育中数学的重要性
人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方方面面均需要运用该知识。通过数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逐渐形成严密谨慎的思维能力,使其逐渐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数学潜能。每个人不同数学潜能的发挥可能决定了以后所从事的工作,从数学家、物理学家等等需要强大数学功底的科学家,至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工程师,乃至我们日常的生活,均离不开数学。他决定着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工作,决定着自己的财政策略等等。从人的发育角度讲,数学也可以培育我们思维方式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智力的发育。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不管以后学习的物理、生物、数学等理科学科的继续学习还是地理等文科性质的继续学习,均需要数学的基本知识,就以地理来说,地理位置的确定,经度、纬度的计算,时区的分割与时间计算等一系列的知识均需要基础数学的支撑。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3小学教育中英语的重要性
作为国际通用的一种官方语言——英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快速变成一个地球村,如何解决不同本土语言交流的障碍,选择一种通用的语言是必然的结果。由于历史的影响,英语成为国际官方语言。随着不断的发展,英语成为我们的必修语言。作为一门交际语言,其对于我们今后的作用不言而喻。小学中的英语教育,与我们学习自己的中文大致一样。从最基本的音标开始,逐渐提升至单词,最后掌握一定基本常用的日常语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音标的教育,标准的发音,以及使学生掌握基本听的能力。这也是小学英语教育中及其重要的地方,基本的发音对以后的口语、听力都是很重要的。如果基本音标从一刚开始就是错误的,那么在后期的继续教育中会出现极大麻烦,学生自己讲的别人听不懂,别人讲的标准英语他也听不明白。基础英语打牢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对英语的继续学习,掌握这门沟通交流工具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小学教育中科学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证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小学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认识科学,感知科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这也就成为后来不断创新的源泉,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为科学提供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