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课程开发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课课程开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课课程开发

篇1

关键词:《机械制图》;微课精品课程;设计与开发

《机械制图》是学习机械专业制图的标准规范,因为机械是关乎生命安全的,所以规范是机械制造的必要遵守准则。所以在培养这些人才时,为了能更好的培养,需要对课程进行重视。

1《机械制图》微课精品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必要性

《机械制图》这一书是专门的机械类或者相关的教科书,主要是为了用图样来展示机械的结构还有整个的大小和技术的必修课。为了适应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有必要不断改革和探索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方法[1]。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在2019年就全面开放为线上课程,线上课程也主要就是微课为主。其学校主要是在超星学习通这个平台上进行建设课程。当然其在摸索过程中,还运用了腾讯课堂和QQ群,来协助进行线上教学。与线下课程学习相比,在加上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安全性,并且没有空间限制,对整个教育的公平性都是有利的。教学平台在现在的环境下,可以说是飞跃的进步,平台丰富教学功能丰富并且强大,对教学的资料整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现在信息技术提高了,平台的统计功能对教学效率有直观的提高。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线教学有着众所周知的不足,比起线下教学,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性效果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的,假如进行小组的讨论,学生之间参与的行为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于机械制图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还有就是课堂的辅助工具,在家进行也就是在非课堂进行课堂学习时,需要用到的设备和仪器是无法在线提供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就会降低。由于无法直观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的进度进行把握[2]。

2《机械制图》微课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具体实践

2.1做好充足的课堂准备。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前通过各种网络资源、学习指南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为学习做好准备。上课前发出预先通知,提醒学生准时上课。提前设置好腾讯教室,发送到QQ群。在课程设计中,应将整个课程教学任务划分为任务,按点命名,细化教学内容,适应当前的在线教学模式。整个过程被划分为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任务点。每个任务点的教学视频都是一个小微课,教学时长控制在3-15分钟。因此,有很多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活动。在给定的主题下设置内容,根据相应的知识点组织讨论,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对于小问题,第一个答案任务,并选择前几个回答问题在线。上学很大程度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成长,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在机械专业上其中机械制图指导更是重中之重,需要进行深入探讨[3]。2.2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内容。为了满足“知识面广、学习时间短、内容好”的要求,可以自主开发了该课程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教与学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和有意义的。如果课件中有太多的信息和太多的单词,学生往往会专注于阅读屏幕上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做笔记。现有的机械专业《机械制图》教材体系和内容长期保持不变,偏重过程理论,较少关注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所以可以重新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努力引导学生学习,实现内容精细化、知识面广、适应性广。一方面,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注意学生基本技术知识在实际处理中,应用扩张代表特殊处理的先进制造技术方向,高速和超高速加工,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和微加工,高新技术和方法的内容。另一方面,根据课程的性质,合理安排理论学习课时和实际学习课时。当然,理论与实践结合会更加好。可以尽量减少理论学习课时,增加进入实际操作的学习课时,能在实践中吃透理论课程的内容[4]。2.3加强实践课程的锻炼。在“机械制图”课程结束后,可以进行了一周的实习。培训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全面知识的机器零件设计过程,熟悉相关的手册,对机械制图工艺设计,掌握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在生产加工质量、生产率和成本,还有其中的设计原理还有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我们也能理解,在这样的一个教学中,不管对老师也好,对学生也好,都有更好的影响。对老师来说,可以更轻松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生活,应用于实际。在整个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只是空有理论,却不知道那到底是做什么的。在整体上,我们要根据政策走,大方向走对,再根据实际需求,去制定和学校还有学生相对应的学习计划和内容。就目前的学习教材,主要是王幼龙主编的《机械制图》,这本教材基本上暂时满足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要求。教材有了,如何去学,如何去应用,才是整个课程需要学到的[5]。发展图形识别能力的核心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由于机械制图理论强,实际应用不足,一些学生对学习机械制图失去了信心。因此,应从实用性和实用性出发,简化其内容,将重点转移到阅读任务上。根据相关数据指明,机械专业毕业生是就业的主力军之一,规模较大。但是由于专业能力缺乏,像是机械制图规范学不到位,有时候在不知道的时候,犯了大错,直接就吃很大的亏。学校针对这些问题,去对大学生加强教育,让大学生成长,与社会进行友好接轨,成长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6]。2.4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生产实践,加深理解,化理论为实践。他们将在机械工程方面实习。通过系统的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材知识联系生产实践,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生产劳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习问题可以直接来自于就业企业,面向实际生产,可以在学校或企业中完成,也可以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使实习学生不仅能完成相关的理论学习,还能提前了解和体验所服务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受限于同化主义的吸收,从而抑制了创造性潜能的开发。中等职业培训是满足毕业后社会需求,能够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在职业中学应该建立一个面向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开放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创新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概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激发学生的强烈愿望去探索,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图画课具有较强的空间和抽象的特点,创建一个多层次、多视觉学习的主题空间,创造一个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注入新的生命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2.5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课程中不断开展互动式课堂测试和评价,并提出各种小问题和作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知识点的测试和评价。这种评估以小知识点或小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一次可以快速回答一到两个问题。通过逐个批改作业,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给学生课后一个复习巩固的机会。学生可以查看作业统计,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合理设置各环节的权重和分数,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教学改革过程中,如果忽视考核方法和考核体系的改革,将难以取得真正的效果。为了规范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应用和创新能力。这种轻视过程的情况直接阻碍了学生图片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测试可以采取自测与自我评价、互测与互评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测试过程中。通过改变考核形式,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掌握基础知识,进一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微课的设计与实际应用

3.1教学内容结构设计阶段。微课内容主要利用视频的形式向学习者传递各种各样存在有价值的信息,其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导入、讲解以及复习等,纵观微课时间,发现其较短,因此进入主题之前不需要实施太长的“缓冲”,需要快速的切入到主题当中。导入的方法也存在多样性,仅仅的设置一个话题即可,把上一知识点当作基础实施后续性的思考。其关键可以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紧密以及连贯,与此同时存在一定的新颖性。比如:关于内燃机的学习,在内容学习中,如果使用微课的形式实施课程导入,可以把内燃机当中的零件全剖图片、局剖图片,半剖图片的形式进一步展现给学生,鼓励学生对于这些图片进行思考,促使学生思考能力得以挖掘,进而引出内燃机的概念,完成课程导入之后就逐渐引入到讲解环节,教师一定要把课程的主线确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于内燃机的主要问题进行理解,包含:内燃机的启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等。教师一定要做到深浅层次以及循序渐进的实施课程的讲解,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2微课的教学制作以及录制。机械制图的微型课程主要指的是教室的一种录制方式。通过教师在教室的讲解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录制当中,可以利用绘图工具向学生进行描述以及演示,以保障学生更好的理解绘图过程。在这其中,通过有效的整合多种多样的设备以及材料,和师生之间互动式的现场拍摄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机械制图的内容重点,这样非常利于学生重点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师使用微课教学时,语言需要做到简洁明了,内容一定要突出,保障学生有一个易于理解的学习环境,避免对机械内容的学习存在厌烦性。伴随着微课的普及以及使用,教师可以逐步将其角色从之前的讲师转变为指导者,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自主性,并使得微课教学成为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一个主要文化。

4结束语

课程建设和实践是需要不断前行的,需要一代一代共同努力,只有这样,个人才会变得更优秀,国家才会更强大,社会才会更加进步。以《机械制图》这一学科为例,很多专业的书籍都在不断变化,更新越来越快。教学只有追上实际的运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其他行业取代。教学是传承的载体,不断发展的教学才能不被时间洪流淹没。

参考文献:

[1]张炜炜,魏红梅,赵荣荣.《机械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决策探索,2020(004):70.

[2]李玲,李卉,于水琴.机械制图在线开放课程助力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07(11):19-22.

[3]黄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时代,2019:151.

[4]于敬华.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0(001):95-96.

[5]郝丽燕.《机械设计基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2018.

篇2

微课,因为其具有持续时间短、容量小、内容凝练且重点突出、实施灵活等特点,成为了学生学习重要资源。在教学中,“微课”在很短的时间教授完某个专题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在课前对重点或者难点的内容,或者是一些事先学习及练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另外,“微课”还有助于拓展课上所学习的内容。本文以《基础会计》中错账更正的“微课”设计为例来进行说明“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方式。本文所要介绍的“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主要是指由一线教师或教师团队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自行开发,以视频为载体,时间在10分钟左右,内容短小精悍,聚焦于某一个主题,即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小规模课程。

2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步骤如下:选题――设计――制作――修改。

2.1 “微课”选题 制作一堂“微课”非常简单,但是要制作一堂出彩的、优秀的“微课”就不那么简单,其中选题非常关键。教学的重点、难点,一般比较适合作为“微课”的选题。因此要求教师首先熟悉所选教材,本文制作“微课”的内容选自由郑在柏老师主编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一书。基础会计课程为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的知识性、专业性理论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

对于教师而言,确定了制作“微课”的课程后,接下来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选题,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对教学对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笔者所选的基础会计课程所面授的对象是该校会计高职专业一年级学生,从情感特征来看:他们活泼好动、但不够自信。从知识储备来看:起点较低,综合欠缺。从学习能力来看:他们难以坚持,拓展乏力。经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错账更正法”这一节内容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难点。“错账更正方法”是《基础会计》第八章会计账簿第三节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中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的适用范围、账务处理和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安排上,“错账更正法”上承“账簿登记方法”、“对账”等知识,下接“结账”的内容,因此它既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和必须攻破的中心环节,也是会计实务操作中必须掌握的方法。由此,确定本次微课设计的选题为:

2.2 “微课”的设计 在确定选题后,接下来进入的工作就是“微课”的设计了。在微课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快速切入主题。“微课”时长只有10分钟左右,因此“微课”教学设计切入主题要迅速。开门见山或者设问导入以及利用其他一些能吸引学生的话题进行引入。

②精心设计脚本。“微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包括导入、授课、互动、结束等。“微课”的内容设计要条理清晰,主题要突出。“微课”是一个精彩的视频短篇,因此尽量要突出该课程的特色,要能出彩,不能做得平铺直叙。

③教师语言要精练。教师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简洁明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先把讲稿设计好,这样录制过程就会相对比较流畅,后期处理就比较简单。

在对“错账更正法”进行微课设计中,由于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笔者分别就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三个知识点设计了三个“微课”。以下以“划线更正法”为例,讲述其设计思路:

2.3 “微课”的制作 “微课”的拍摄和制作方式很多,根据职校一线教师技术掌握情况、硬件设备配备情况以及容易上手的需求,推荐主要的制作方式有摄像机拍摄法,录屏软件+PPT制作法、手写板制作法、Educreation/ShowMe制作法。在制作微课程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适合的录制方式,使“微课”更好的呈现知识内容。

笔者在上述“微课”的设计中采取的是摄像头拍摄+录屏软件+PPT的制作方法。用到的工具与软件有: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带摄像功能的手机也可以),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8,PowerPoint等。采用的方法是,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

具体制作过程简述:

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拍好小视频,将视频嵌套到PPT中,制作PPT课件;微课中的PPT应以方便学生自学为主,因此,不应出现PPT张数太多导致学生厌烦从而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笔者认为PPT的张数应限制在30张左右,仅供大家参考。“微课”的PPT模板总体风格应该与选题内容相一致,不应出现太多与所要讲述的内容不相关的背景画面,很多的PPT在制作时为了使画面好看,采用了很多的设计模板,加入了大量的色彩斑斓的动画要素,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被这些要素所吸引,反而影响到对内容的学习,因此,微课的PPT制作应以浅色背景为主,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 8和教学PPT,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按F10录制结束。

第三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进入编辑界面,可对录制的视频进行裁剪,添加标注,添加字幕,变焦以强调重点,添加测试题以与学生进行互动,降噪以保证声音清晰无杂音等操作。为了使学生能在放松的状态中学习,在整个微课中,笔者加入了舒缓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放松情绪,以有利于其知识技能的掌握。当然,寓教于乐应采用何种方式属于个人问题,不同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以达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目的。

2.4 “微课”的修改 “微课”制作完成后,可以根据如下原则进行评价与修改,①聚焦――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供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②简要――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③清晰――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④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流畅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⑤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学习资源,其应用都处于探索阶段,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通过设计研究法”在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循环,不断做出改进,微课程的应用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改革。

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汽车维护;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所选内容的组织方面都凸现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德国菲利克斯·劳耐尔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当前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之一,此方法能够有效保证职业教育和就业岗位及工作要求达成一致。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职教理论开发汽车维护课程,能够主动适应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以实现教学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一、理论基础

1.影响课程内容的因素

(1)职教对象的个体差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类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由此呈现的智能类型是不同的。智能类型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抽象思维,另一类是形象思维。智能类型主要为形象思维者可成为技能型人才,而抽象思维者则可成为学术型人才。他们在不同工作岗位,都具有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类型,采取合适的课程教学,来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空间映像、动作语感等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因此该类学生属于形象思维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有别于学术型人才。这是影响课程内容的重要因素。

(2)职教课程的知识差异

课程内容有两大类知识: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主要涉及事实、概念、理解和原理方面的知识;另一类是过程性知识,主要涉及经验和策略方面的知识。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好地获得经验性和策略性的过程性知识。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该以实践情境中实际应用的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这是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因素。

2.课程内容的排序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并不是将过程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简单的叠加,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两类知识有机融合。

(1)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就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2)基于工作过程的排序

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排序,课程内容的结构是串行结构。学生的认知心理顺序是循序渐进的自然过程,工作过程也是自然过程。因此,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课程内容排序是一致的,有效的实现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职业岗位上主动构建自己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对汽车维修岗位的工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到序化的工作过程,为了完成工作过程中的所有工作任务,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得到为具备此能力所必需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整合,实践知识是课程内容的主体,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知识。

1.分析职业岗位构建工作过程

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开发团队,在充分调研汽车服务行业和企业市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的能力需求,通过对每个工作岗位的任务分析,获得了该工作岗位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从而构建完整的工作过程。

以“汽车维修机工”岗位为例分析,此岗位是汽车维修专业重要的一个培养方向,汽车维修机工工作岗位主要包括:汽车的拆装、维护、修理和检测诊断等。维护是汽车维修企业中频率最高的作业项目,维护与修理的比例从原来的7:3上升到8:2,目前甚至达到了9:1,汽车维护课程就是针对汽车维修机工这一职业岗位,按照工作过程开发的,所呈现的工作过程明确了“做什么”,如表1所示。

2.按照工作过程提炼职业能力

确定了工作过程后,对每个工作任务分析,形成了条理清晰的职业能力。以汽车维护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拆卸车轮进行分析,针对此任务的工作过程,总结出此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明确了“谁会做”,如表2所示。

3.根据职业能力设计实践知识

总结了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后,根据能力的形成,设计出相关的实践知识,明确“怎么做”。要达到拆装车轮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其实践知识如表3所示。

4.依据实践知识选择理论知识

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实践知识,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选择解决此问题的理论知识,明确“为什么做”。这样以实践知识为主,理论知识为辅,解决了两类知识的整合问题,符合企业工作的要求,使学生学以致用。以检查车轮为例,其相关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如表4所示。拓展知识是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外延,用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5.设计教学情境

课程是按工作过程展开的,而连接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的纽带是教学情境,专业教学的教学情境是一种职业情境。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按照空间结构与工作现场想吻合的原则,融技能训练与理论学习于一体,建立一批多媒体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教学场所,内部划分为工具、量具准备区,工作计划、资讯区,任务实施区和成果展示区,明确“何处做”。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的汽车维护课程,其教学实施仍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工作情境或模拟工作情境中进行实践性学习。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共同制定计划,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并展开个人和小组评价,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在整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开发适合教学项目的能力,能涵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经济、材料、环保和技术方面的内容有更多的准备,以应对动态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有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基于上述要求,教师很难很好地单独完成各个项目任务,应对的措施是: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组织方式由专业教学和教研组织向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转变,从而完成个体教师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组织。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由开发项目的设计者,转变成为为学生提供与完成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建议的指导者,由指导者转变为实施计划和评价阶段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教学评价

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反思,有反思才能提高。确立工作评价,既要着眼于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又不能过细。否则不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过细了不好操作。要突出职业院校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操作能力所必备的基本要素,以便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正确的导向。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鼓励发现,鼓励进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动手能力。以检查车轮轴承为例,要求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完成本工作过程的反思,如表5所示。

四、结论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一个颠覆性的开发理念,相对学科体系,其课程结构是动态的生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维护课程开发,明确“做什么、谁会做、怎么做、为什么做、何处做?”在课程教学中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力,而且培养职业竞争力,符合汽车维修行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为院校和企业共赢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2]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王京.基于工作过程的职教教材开发[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2).

篇4

【关键词】微课程 开发 云学习 历史与社会

微课程创造了"颠倒课堂"、"可汗学院"、"五分钟学习"模式,创造了"右脑学习"的可能,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方式。本人从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角度谈谈微课程的开发方法、工具、步骤,以及应用于网络云学习等问题和设想。

一、 学科微课程的开发策略

微课程的开发形式主要有两种,原创式开发和成果式开发。

(一)原创式开发

将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故事、主题教研等开发为微课程,以本人制作的获市一等奖的微课程《中考专题复习》为例,分为以下步骤:

1.选择课题

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明晰,可以针对课前导入、重点教学、难点突破、课后拓展延伸,可以是教材解读、知识讲解、考点归纳、题型精讲,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展示。

2.准备教学素材

明确主题后,通过网络、文献等方法调查了解收集与该主题相关的信息。用于本学科微课程制作的主要素材有历史地理图片、视频、历年中考试题等。

3.制作微课程

如何制作微课程可以说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一大瓶颈,因为涉及到图片、声音和视频的制作处理等开发工具,但简单的说,制作微课程主要包括两大环节:教学实施与拍摄(或录制)、视频后期编辑过程。

(1)开发工具简介:

图片处理软件,如FSCapture、Photoshop等;声音、视频的制作和处理软件,如QQ影音、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等。

(2)制作过程详解

目前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摄像机拍摄法、智能手机拍摄法、手写板或交互白板及专业录屏软件制作法(简称"可汗学院式")等。我以录屏软件制作法为例,介绍《中考专题复习微课程》的视频制作和编辑过程。

第一步,准备录制。安装Camtasia Studio 6软件,并双击桌面图标(图1)打开此软件,此时会自动弹出欢迎对话框(图2),选择"录制PowerPoint"功能。(或打开"Powerpoint 2003"软件,点击编辑栏中"录制"按纽(图3)进行录幕,若没有出现此图标,可以在菜单栏上右击,勾选"Camtasia Studio"栏(图4)。

第二步,录制过程。单击"录制"按钮,在电脑窗口的右下角出现一个小窗口(图8),注意麦克风音量不要调到最大的位置,而且录制环境要保持安静,这样后期的编辑会简单快速些。准备就绪后,点击"单击开始录制"按纽,录制开始。一边播放PPT一边按刚才准备的讲解大纲进行讲课,若其间出现错误,可以停顿几秒后继续进行录制正确的讲解,在下面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这段错误部分选中裁剪删除掉。另外,录制期间,鼠标不要频繁的或不必要的移动,否则,录制的视频会产生好多节点,加大编辑的难度。

当PPT播放完毕后,出现结束提示,点击"停止录制"按纽,出现保存对话框,我们把文件命名为"考点精讲 考点1 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常识.camrec",并保存,出现"你要做什么"对话框,现在我们选择"编辑您的录制"选项,重新回到"Camtasia Studio 6"的软件编辑界面,转至第三步的编辑录制操作。

第三步,编辑录制。选择第二步中重新回到"Camtasia Studio 6"的软件编辑界面后,弹出"项目设置"对话框,"预设"栏中选择"录制大小"(有具体要求的,按要求选择)后确定。编辑工作自此开始,先介绍制作教学微课经常用到的工具按纽:

"剪辑删除轨道":点击"放大"按纽,放大时间轴(图5),越放大,定位就越精准。视频播放过程中,点击时间轴,选择要删除的片段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小范围的用鼠标点击拖动选取(如图5的阴影部分),点击"剪切"按纽即可;要删除内容较长的,先选好起始点,点击"剪辑",再选择结束点,点击"剪辑",在视频轴上单击删除所选的视频内容。

"音量和音频的调整":音量的调节可以通过"增大音量"和"减少音量"按钮,通过点击"音频增强"按钮,可消除背景噪音(图6)。

"导入媒体":编辑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插入另外一些媒体,如历史与社会学科有关的地图、爱国歌曲、爱国影片等(有些需要经过格式转换),可以通过任务列表中点击"导入媒体"按钮,经过"项目设置"设置后,把图片拖到视频轨道,完成导入。

(二)成果式开发

随着微课程制作的普及,交流、学习和运用他人开发的微课程成果是发展的必然。

【案例】以我的微课程视频《考点精讲 考点2 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为例,因为涉及内容主要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所以我在网上精选了一些这方面的微课,结合我省中考的考纲和学生的困惑点进行整体规划、加工制作,待脚本较完善、思路较清晰后进行"编辑录制"成现有的这一段微课程视频。

所以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是微课程制作的重要策略。

二、 学科微课程云学习的探索

制作微课程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通过教师的交流协作、学校的统筹整体设计、更多学校形成微课程资源联盟等方式,加强对微课程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对微课程的学习效果,建立学习评价反馈机制,最终受益于学生和老师。因此,建立免费的、高效的、操作简便的微课程云学习开放平台,势在必行。

如果说微课程是菜肴,那么微云学习平台就是餐桌,更是营造一种环境,来的顾客多了,菜肴也会创新,厨师也会诞生,大家更会乐此不疲;我的实践也证明,微云学习平台不仅仅是餐桌,更是创设一个时空,这里提供的不仅仅是营养,更是一群人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

篇5

一、我校的美丽风景——综合实践课程

我校一直注重综合实践课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程的研发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较有成效的探索。

(一)、打造了高素质的综合实践教学团队

精心挑选了研发热情高、能力强的老师组成了学科团队,研发小组独立承担了综合实践教学国家级课题,积累了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的研究资料,申请了国家记者站,创建了综合实践网站,逐步成为全国综合实践教育界小有名气的研究阵营。

(二)、完善发展了综合实践1153实施方略

我校老师主编的综合实践资源包,已经被国家教育部综合实践教材编写中心出版发行,作为全国通用的综合实践资源材料,先后研发了24个实施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拓展性与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二、倾听花开的声音——心理健康课程

学校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立足德育工作的生长点,智育和德育的结合点,扎实而稳妥地开展工作,大大丰富了课程资源。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探索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开始了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尝试,这一形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也开展了班主任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我们开展了多期班主任的团体心理辅导。包括《为生命加油》、《重塑心灵》、《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等,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提升了班级管理水平。

(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我们掌握了绘画、冥想、放松训练、系统排列等心理辅导技法,使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不断丰富,实用性更强。我们研究了《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的省级课题。学校安装了心理管理系统软件,对部分班级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校本课程研发

校本课程研发,一直是我校特色创建的重要内容。挖掘本土资源,提炼我校的课程文化,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也是我们的梦想。

(一)、成立研发小组,完善研发方案

按照《2012年劳店镇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启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实行“决策小组—执行小组—评审小组”三级管理,精心打造研发团队。学校抽调了在学科教学与研究方面有见地、有思想的教师,担任课程研发的主力军,实施跟踪听课、指导,学生问卷等方式,确保课堂受欢迎,内容有价值,课程有意义。

(二)、拓展课程领域,创新活动形式

学校先后将《礼仪在我心中》、《走进名人》纳入校本教材,将《别了,中学时光》纳入离校课程,把《看我英姿飒爽》纳入入校课程。学校启动了校本课程研发工作,设计了包括“名人论坛”、“回味从前”、“科技创新”等在内的12门课程。校本课程实施选课走班的教学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取相关的课程学习。

四、沐浴经典阳光——阅读课程

让阅读成为一门课程,也是我校努力的方向。书香校园最真实的场景就是书声琅琅,书香扑鼻。我们在阅读课程研发方面,创新工作,实现了人人有书读,人人乐读,阅读经典,积淀智慧。

(一)、设置图书驿站,自由阅读最精彩

学校将图书室内的图书按照年级特点,分配到各个班级。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统一放置图书,设立了“图书驿站”,让学生自主管理,自由取阅,用书籍“装饰”的墙壁,别出心裁,实现了阅读的常态化。

(二)、执行阅读考级制度,力促书香校园建设

根据初中三年中学生必读篇目的要求,在每个学期都对在校生进行集中的阅读等级考试。考试由相关学科教师根据阅读范围,命制考级题,统一检测。考试通过的同学,将获得相应的等级认证,直至等级考试全部结束。

五、体验汗水的味道——劳动课程

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美。我校将劳动打造成一门课程,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一)、开辟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的劳动有声有色

学校将每周二、周五设为劳动日,这两天的第八节课是劳动课,学生根据设定的任务开展劳动。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绿色菜地,统一规划了菜畦,采购了种类齐全的菜种,让学生自己耕种,自己管理,自尝劳动果实。同时,学校根据男女生比例及学生自身特点和兴趣,科学设置了食堂帮工、洗菜卖饭、修剪花木等十多个不同的劳动岗位,将每个学生落实到岗,指定专人进行指导。

(二)、建立劳动日记,出台劳动管理考核办法

为了见证同学们的劳动成果,每个班级都建立了自己的劳动日记,学生通过个人日记、班会课、校刊征文等形式分享劳动心得。学校还出台了劳动课程的考核办法。成绩考核内容分为劳动态度、出勤情况、劳动任务完成情况三个方面,劳动成绩分为优秀、及格、不及格三个等级。

六、风景这边独好——体育特色课程

学校改变了统一的课间活动方式,创新而成了体育特色班级活动,并研发了体育特色项目的课程。

(一)、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实际,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体育特色项目,要突出特色项目的育人功能。班级要制定特色班级建设工作方案,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步骤、措施、实施细则。

篇6

关键词:平面设计类;微课程;校本微课程

随着MOOC、翻转课堂兴起,传统的课堂教学阵地收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院校依据本身办学宗旨和实际条件都在开发一些适切性、针对性的微课程。平面设计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操作性和艺术性,纵观我校平面设计类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相关概念界定

微课程,文中指依托网络在线平台,以微课为主要展现形式的课程,要求配有丰富的资源和评价体制,能够供学生实时交流讨论的适合学生在线学习的课程。校本微课程,主要侧重的是基于学校实际,由教师主导开发的,具有学校鲜明特征的微课程。平面设计类课程,文中概指涵盖图形图像处理、版面设计、排版印刷、动画媒体等二维空间的视觉艺术等方面知识与技巧课程大类。就我校而言,相关专业开设的平面设计类的课程主要有Photoshop基本技能、Coreldraw、Illstruter、Flash技能、网络广告设计等。

二、微课程类型

1、录屏式

校本微课程录屏式校本微课程,一般针对的是一些自然学科类课程的例题讲解,以及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软件操作,可汗学院大多釆用的是这类呈现方式。其优点在于操作方便,讲解界面简洁明快,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但难点在于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语言表达要简洁精炼。

2、讲授式

校本微课程讲授式校本微课程也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之一,适用范围也最广。教师真人出镜,优点在于易,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但缺点也在于缺乏交互性,教师无法及时获得学生的即时反馈信息,无法实现师生的实时交流,需要教师设计一些评价任务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情景剧式

校本微课程情景剧式校本微课程,大多用于模拟具体真实情境,对于帮助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有着显著作用。其优点在于形象、活拨,通常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难点在于教师前期准备工作复杂,需要对剧本进行精炼,否则一些无关的情节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三、平面设计类校本微课程存在的问题

1、平面设计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1)美术功底不够强

学习平面设计类相关课程,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美术功底。课程中经常会有学生软件的操作都很熟练,可就是设计不出美观性很强的作品。究其根本就是,学生的美术功底不足。

(2)课堂效果差

学生对于老师课堂上讲解的理论基础、案例操作都能听明白,可是当需要自己上机操作时,却经常做不出来。甚至还出现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的现象。导致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大多处于“学会”软件基本操作的初级阶段,“学会用”软件创作的人却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只能算是“半成品”,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且活学活用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单一

78.64%的学生认为老师采用以理论讲解为主配;选择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占15.53%;小组合作学习和其他的分别仅占4.85%和0.97%。教学方法单一,淡化了该课程的应用特征。调研发现,老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只能将大部分课时用于理论讲解,而作为课程实践的上机操作却只能占一小部分。

(4)教材匹配度差

市面上平面设计类相关的教材琳琅满目,或是案例集合,或是基础教程,与我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学习需求实际并不能很好衔接。教材选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广度、精度等。

(5)教学评价缺乏有效性

调研数据显示,高达26.21%和72.82%的受访者在回答课程评价手段这一问题时表示以书面考试和操作技能为主;4.85%的学生选择了课堂行为记录;各类实训,实习或真实工作过程的考核微乎其微。反映出,教学评价形式单一,缺乏有效度,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操作技能考核的一般都是老师讲过的案例。为了应对考试,导致学生过分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技能的迁移应用。

2、校本微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微课程的认知不够

学生都普遍认同微课程短小精悍、使用方便、资源多样、主题突出等优势,且认为微课程对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学习有很大帮助,认为有开发微课程的必要。但对微课程和微课的概念区分不清,将微课程和微课混为一谈。

(2)微课程的开发程度低

开发一门微课程不仅需要老师的积极参与,学校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我校微课程开发能力低。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教师精力不足和激励措施不到位是首当其冲的两个原因。

(3)教师对微课程的开发不系统。在微课程资源整合方面还有待提高,对微课程资源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开发的微课资源也只是零碎的微视频,整合缺乏系统性。且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即使有对微课程进行开发,也只是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为主,尚未基于专门的平台进行微课程开发。

(4)学校对于微课程的开发缺乏激励措施。一方面,学校自身没有完善的微课程平台提供给老师,另一方面没有对微课程开发做出硬性的要求或激励措施,况且微课程开发的后期维护等问题,由此导致老师的开发积极性不高。

四、改革平面设计类校本微课程的对策与建议

1、改善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

(1)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学多看多思考而提高的,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①多观察生活,多看平面设计和色彩构成方面的书籍,提高审美方面的能力。②开设专业的色彩、美工技能训练课程,增强实战;③收集汇总好的作品,借鉴优秀作品的精华。

(2)综合各种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教师只是对所学案例进行技能点拨,给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将课程精要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实践和探索解决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3)教材的合理选取

课程选取教材,教师应该做到对书中内容有所筛检。除此之外,任课教师可以专门成立教研组,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整理出符合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和本课程相关的案例集制作成教材。

(4)实施校企合作

通过与企业项目合作,可以将公司的项目引入到教学实际中,让学生来做,做完后将作品返给市场评价。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了社会所需,做到学以致用。

(5)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合理、健全的课程评估机制能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坚持过程性量化考核(课堂作业、技能测试等)和真实任务考核相结合。

2、加强校本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1)提高学生对微课程的认知

参与程度提升学生对微课程的认知。小组合作的形式成立学生开发团队,让学生亲身参与微课程的开发过程,真正体会理解微课程的内涵和优势,而不是仅仅从形式上接受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微课程学习中有效的评价还可以增强学生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2)微课程开发资源融合

①成立校本微课程开发小组一门微课程的开发是一项任务繁重、耗时很长的工作,成立一支知识、能力和工作经验及效率俱佳的教研小组是非常有必要的。新老教师、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交流,往往能激发出充满创意的灵感;

②引导教研,潜心教学创新协作开发、交流同时,会引导教师更应关注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贯通学科体系;

③先申报机制,避免重复、低效开发按学科申报审批开发,确保不重复,审批后给予资助,可以为开发精品提供资金保障;

④后期运行维护列入考核很多微课程开发之后并没有应用于后续教学,也使得开发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实效,将后期运行、维护列入考核可以督促转化。

(3)加大对微课程开发激励举措

学校可以制定规范的校本微课程开发流程,出台校本微课程开发方案和评价标准供教师参考,从立项评审、进展督査,到定期、有针对性的沟通解决参与教师拍摄中的困难等工作机制。提供给老师像在线网站、微信公众号这样的集成微课程平台,省去教师专门改进开发微课程平台的时间。建议对微课程开发做出硬性的要求,采取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并对微课程以后的维护工作提出要求。

五、结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技术和教育进行整合已是迫在眉睫。而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出现,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侧面了解我校校本微课程的现状。目前我校平面设计类校本微课程开发现状不太理想,校本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还要靠全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融汇集体智慧,共同开发。

参考文献

[1]马艳艳.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述评[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6(3):12-14.

篇7

一、学习对象分析

制作微课前,教师需分析学习对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认知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这些情况来制作难易适中、长短适中的微课视频。作为《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部分学习对象,职校学生大都偏爱动手操作,喜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时,笔者注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避免单纯理论讲解。

二、提炼微课程知识点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是否有效,教师对知识点的选择和处理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首先要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地分析,使它们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涉及原料、工艺、组成、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储存等诸多方面,课程知识点很多,在选择微课知识点时笔者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①侧重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②知识点的选择要小,对于大的知识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分割成小知识点来讲,每个知识点最好在10分钟内能够讲解清楚。③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笔者选用的教材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董亚军主编的《建筑材料与检测》一书,经筛选后选择以下知识点制作了微课视频。第一,课程绪论部分,笔者制作了“课程介绍”微课视频,向学生整体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衔接的工作岗位。第二,材料的物理性质部分,笔者制作了“材料的三个密度”微课视频,主要讲解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含义。第三,对于常用建筑材料之一的水泥部分,可供选择的知识点较多,笔者制作了“水泥材料介绍”“水泥取样方法”“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水泥胶砂试件成型过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强度检测与计算”和“水泥的细度”7个视频,简单介绍了水泥的生产、分类和使用情况,散装和整装水泥的取样方法及技术标准规定,水泥体积安定性的定义、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的规定,水泥胶砂试件成型的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意义、测定方法、国家标准规定,水泥胶砂强度的检测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水泥合格性判断方法,水泥细度的含义、测定方法、国标规定等内容,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四,混凝土原材料部分,笔者选择的知识点有“砂的取样”“砂的粗细”“砂的含泥量检测与评定”“砂的表观密度检测”“砂的堆积密度检测”“石子压碎指标”“石子表观密度检测”“石子堆积密度检测”“石子针片状含量检测”“压碎指标的含义及检测过程”10个视频,主要介绍了国家标准规定及现场取样方法,砂的粗细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的检测与判断方法,砂的含泥量含义及检测方法、合格性判断,砂的表观密度检测过程、堆积密度检测过程,用压碎指标判断石子强度合格性,石子表观密度的检测过程与合格性判断,石子堆积密度的检测过程,石子针片状的含义、检测方法、合格性判断等内容。第五,混凝土部分,笔者选择的知识点有“混凝土概述”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和易性”,主要介绍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的分类,混凝土和易性的含义、检测方法等内容。第六,钢材部分,笔者选择的知识点有“钢材概述”和“钢材冷弯”,主要介绍了钢材的分类,钢材冷弯的检测过程和合格性判断等内容。

三、编写微课设计方案

微课视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主题要明确,形式要短小,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组织好、讲清楚。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内容要生动、有趣,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要想在短短的5~10分钟之内把各个教学要素安排有序,并将教学重点讲解清楚,最终达到每节微课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提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编写教学方案时,教师需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独立的教学设计,并对学习者的特征、教学任务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和方法确定微课类型和组成要素,认真设计教学视频的情景、教学过程、案例,合理制订符合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教学策略。

四、制作微课视频

教师可通过工程现场、检测中心、实验室、网络等途径收集制作微课时需要的资料、图片、试验视频,并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微课。

(一)使用软件

根据微课知识点特点和教学设计要求,合理选用软件进行视频制作。除了Office2010,可选用下列工具。

1.录屏软件

制作微课时,除了可以利用Camtasia.Studio8.0的录制屏幕和录制PPT的功能外,还可以使用CamtasiaStudio的剧场和视频编辑功能。每个微课的后期视频编辑、声音合成,都可使用该软件完成。

2.优芽网

优芽网是一个分享、交流教学资源的综合性在线教育服务平台,该平台集趣味动画、智能语音和互动答题等功能于一体,教师可利用平台上的资源快速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动画,让课件动起来。笔者微课中的部分动画制作就用到了优芽网上的自动软件。3.格式工厂:FormatFactory该软件用来进行视频格式转换,支持几乎所有类型多媒体格式转换到常用的几种视频格式,微课中所用视频的格式转换、字幕的添加,都可以用它解决。另外,思维导图iMindMap7.0、图形处理软件PDF、视频编辑软件AdobePremiere可充当辅助补充的角色。

(二)制作方式选择

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和可供使用软件很多,笔者就选择了较为常用和容易掌握的录像式微课、录屏式微课和混合式微课这三种方式进行视频制作。

1.录像式微课

这种微课制作方法,可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在实验室内准备好实验仪器后,教师开始开展教学过程,并利用录像机拍摄整个过程,再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和处理,形成录像式微课。《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部分具体的试验过程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展示,比如砂子、石子的表观密度检测,砂子、石子的堆积密度检测等。

2.录屏式微课

主要通过视频录制软件———CamtasiaStudio8.0,将教师PPT课件的内容录制成视频,再进行编辑。主要的过程如下: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制作课件—录制或拍摄—视频后期编辑。比如“水泥介绍”“混凝土概述”“水泥取样”等微课视频即可采用这样的方式。

3.混合式微课

篇8

摘要:本文针对职业教育的“就业教育”特点,结合计算机软件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以网站建设与维护岗位为背景,介绍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的过程,提出了适用于网站建设与管理的课程开发方案。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导向;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精神,结合首钢工学院计算机系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际,围绕课程建设与改革这一中心,在计算机系开展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开发实践,目的是通过全新的课程体系架构,从根本上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陈旧教学观,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新路。

世界上公认的工业和制造业大国德国和日本,无不具有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坚强的后盾,其中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目标是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职业行动的整体性,即在计算机系软件专业中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开发”的教研立项和教学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

2课程开发的准备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通过学习、调研、听专家讲座以及参加培训的方式对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开发进行改革思路的观念更新;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以技能为基础的相关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DD网站建设和管理,走访了大量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网络管理行业、企业,与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专家,进行了大量毕业生就业知识、技能需求的市场调研,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了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的应知应会,为后续的“计算机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专家访谈会”的举行奠定了基础。

3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

在分析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系专业建设现状,举办了“计算机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专家访谈会”,聘请了来自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资深企业、具有一线程序设计开发五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实践专家到会,为计算机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提供来自实践一线的宝贵第一手咨询,它们是北京汉元动力信通技术公司副总经理方栩、用友公司项目经理杨东晓、神州纪维计算机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朱浩和神州纪维计算机有限公司程序员付嘉。同时聘请北师大职业教育研究所的庄榕霞博士对我们的专家访谈会现场进行指导。

实践专家访谈会议分三个阶段: 一是分析职业成长阶段;二是梳理程序员成长过程以及实际工作中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三是运用“头脑风暴”获取典型工作任务。

3.1分析职业成长阶段

(1) 职业发展阶段调查

总结和分析我们所进行的职业发展阶段调查的结果,通常软件程序员职业成长过程需要经历3-5个职业发展阶段,而每个阶段又由5个左右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构成。

在工作过程系统课程的内涵“工作的过程是学习,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观念引导下,由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简短介绍各自的工作任务与成长经历;并就职业发展阶段,由各位实践专家将其在职业发展历程中从事过、以及对其个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工作岗位、车间或部门,或其他具体的企业工作范围填写“职业发展阶段调查表”;要求所填写的工作岗位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各阶段工作特点的工作过程,其中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应尽量包含计划、实施和检查环节。其基本思想是:职业发展阶段越高、获得的经验越多。

职业发展阶段的调研对于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有直接的意义。实践专家来自生产第一线或者由程序员成长为企业的领导或者项目的策划、管理者,对于实际开发的行动领域有直接的感受,并且深刻理解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以及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通过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的经历以及对于职业发展各个阶段的深入的分析和梳理,能够使我们清晰的了解在职业发展阶段中的脉络。

(2)职业成长经历描述

表1列举了各位实践专家的职业成长经历,通常由3-5个职业发展阶段构成。

实践专家一致认可:计算机网站开发建设岗位职业发展四个阶段的名称描述如表2所示:

3.2整合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1) 提取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经过对每个实践专家个人描述工作过程的分析,依据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知识体系进行“解构”获得具有教学价值的工作任务,并进行“由浅入深”整理,汇总出9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它们分别是:

① 技术准备

熟悉开发工具和所用数据库

查看现有软件测试报告

查看现有软件说明书

查看现有代码

学习VS开发环境,学习SQL数据库

学习ERP知识,了解NC产品的开发规范、开发技术,深入学习各种数据库和Java设计模式

② 非核心模块开发

对单一模块进行开发,并进行测试,参与联合调试

开发单一子系统,并进行测试,参与联合调试

部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对原型产品的现场开发

③ 非核心模块测试

测试部主管下达具体测试任务,填写测试任务单

具体进行软件测试,提交测试报告

④ 参与需求分析

协助项目经理编写需求分析,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应用模块设计

⑤ 系统设计的部分参与

参与数据库设计与研讨,制订开发方案,并参与具体实施

参与网站开发的具体框架设计,深入了解网站开发的具体流程

对产品进行建模和优化设计

⑥ 开发工作指导

指导实现人员,使实现符合设计规范

独立到现场具体搭建工作,对人员进行任务分配,并参与具体实施

⑦ 核心功能与接口实现

负责核心代码设计

熟悉了解具体网络搭建的具体方式方法,参与具体搭建任务

整合各项功能模块

⑧ 需求分析与确定

与客户见面,了解用户需求,编写用户需求说明书

向项目经理过渡,参与会见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参与方案设计

逐步开始独立接触客户,沟通了解需求,并处理需求变更

⑨ 系统设计

进行整体设计和全部详细设计

设计流程与数据库结构

新产品数据库设计,数据推演,流程设计

编写测试用例

(2) 整合形成典型工作任务

运用“头脑风暴”法,由实践专家对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依据设备、工具使用的不同进行归纳整合,并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整合出体现程序员职业发展过程的13个典型工作任务,如表3所示。

3.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是参照(附表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由实践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具体做法是:专业教师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对应四位实践专家进行小组访谈,每一个访谈小组由3-5名专业教师和一名实践专家组成,各自负责分析3个典型工作任务。

内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岗位、对象/内容、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对工作的要求等方面。

附表二是由访谈小组对实践专家付嘉就计算机软件专业“非核心模块开发与维护”典型工作任务访谈的记录,按照该表的访谈细节,可为下一步“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化处理提供依据。

4学习领域的描述

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是专业教师的职责,专业教师依据与实践专家访谈的记录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特定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分析有学习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形成可用于教学的“学习领域”。附表三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一个学习领域的描述表,它包括: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领域)描述、工作与学习内容(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和学习目标等内容,体现了学习领域的三要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由全体教师分组讨论完成,“非核心模块开发与维护”学习领域的描述表如(附表三)所示。

5课程体系的开发架构

以“计算机软件” 专业为例,围绕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学习中再现 “如何工作”情景的方式,以典型工作任务结构为基础,以教师团队共同承担教学内容为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在贴近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情景中学习,与工作直接联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工作中学习。

为此将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课按照工作性学习过程,转换形成下述的课程体系,其“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如表4所示,经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后,原1500学时的职业基础、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缩减为1190学时。

6进一步工作

将计算机软件专业已确定的13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项目课程转化工作。

首先是课程结构开发,即在学习领域描述表的基础上,将典型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

第二步:课程内容开发,立足于典型工作分析下的二次课程开发,其主要任务是: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构建行动化学习项目,并确定课程的标准。以及学习情境的开发,并体现工作过程课程方案设计的“六要素”――“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第三步:教材开发,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写作框架,编写教材文档、制作教学辅助资料。

第四步:教学的实施与分析

按照单元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和评价手段,明确教学条件(师资、教学设备),完成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的整体课程开发与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

参 考 文 献

篇9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一课的尝试和反思

闵娟利 桐乡七中 314500

一、主题内涵阐述

课程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其中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一,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爱好、知识本身是一种资源;第二,学生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的知识主要靠个人领悟和体验所得,只有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探索和体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定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景,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参与教学,使传授由静态到动态,变平面为立体,激发学生兴趣。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生活情景试图最大限度开发学生资源,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好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二、案例描述和分析

篇10

关键词 就业导向 专业教育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在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的带动下增长迅速,商业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各个行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明显增加。最近几年,在全国人才市场需求排行榜中一直排名靠前,甚至大有问鼎之势。在对我国四大直辖市的人才市场调查中发现,市场的人才需求与高校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差距甚远。在我国西部区域的市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同样很大。巨大的需求与极低的录取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除了各种市场及能力因素之外,高校的培养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成为制约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从近几年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笔者总结了近期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需求:各行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质量要求明显增高,而且对懂得专业知识和市场营销理论比较全面的复合型实用人才极为青睐,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是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短板;另外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殊性,不是所有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都适合做市场营销,甚至有的专业学生有一半以上不适合学这一专业,专业知识的优势不是十分明显,很多低文凭甚至没有文凭的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实践也同样能获得很高的回报,而许多高校的毕业生眼高手低现象时有发生,融入社会后不能很好的制定职业规划,导致一直在营销的低层次上工作;同时也有些社会上的片面认识,认为营销就是推销等等都制约现代营销教育的发展。

要想提要教学质量,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只有通过改革与创新,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才能使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市场营销是培养锻炼学生在岗前提升综合能力的课程,同时也是市场营销专业的重点课程。在营销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市场营销课程,需要掌握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而进行分析、研究,因此说该课程实践性、操作性都是毋庸置疑的。就目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的,以下是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些想法和提议:

1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讲授为主,过于传统,无法取得教学与培养的双重效果。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所用教材内容体系较传统。陈述内容过多,实践环节较少,且用案例来辅助教学,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去操作实践,导致学生理解接收效果较差。(2)理论内容讲解上,拘泥于书本,授课形式单一,过于机械化。(3)学生接收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某个点上,很难形成一个面,就更难形成整体思维和理论结构,最终造成实际策划能力欠缺。另外,学生参与度低、互动性差、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也十分明显。

2课程改革思路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来设计培养方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营销能力,提高学生的销售素质。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理论知识掌握牢固,营销应用能力较强,综合素质完备的综合体。营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居于改革首位,要做到突出对营销能力的培养,体现出“讲、研、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实现高职教育的特征。为了体现三位一体的特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首先明确学生毕业后在某岗位做某项工作,之后共研“岗位课程”所需具备的各方面能力。(2)开发“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理论与实践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完善教材势在必行。(3)“讲、研、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需要“课堂、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为载体,三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做到全方位、多元化评价,充分适应社会,兼顾学生在就业岗位上所起的作用。(5)专业课程改革的第一要务是要加强“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三高”团队。(6)做到“校企合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做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岗位职业能力。

3课程改革步骤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教学团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社会、企业,并结合改革方案进行探索,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完善体系结构、考核评价、实际实践等方面,具体实施如下:(1)修订完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2)完善“双教材”教学,即文字与多媒体教材相结合;(3)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完成实际任务为核心。(4)实施开放性教学方式,“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