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体管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体管理措施

篇1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浅谈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各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集聚,城市水坏境承载力下降,日益严重的水质型缺水问题导致的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丰水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质型缺水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不能正常使用导致短缺。我国水质性缺水的城市数量呈上升趋势,严重的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如今己漫延到南方地区。建设节水型城市是有效开发与利用水资源,提高科学、合理用水水平,使有限的水资源满足人民生活、城市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

1泰兴市环境简介

江苏省泰兴市地处苏中平原,是长江下岸一座新型滨江工贸城市。近年来,泰兴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泰兴城区处于高沙土地区和沿江圩区的过渡带,70%的土地地面高程在真高4.0米以下,两条骨干河道交叉穿过,内有7公里长内城河,水系保存之完整,为全国县级市中所少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市河道及防洪排涝设施存在很多问题。大量工业、农业、生活污染造成水污染严重,所以从定义上来说泰兴市属水质型缺水地区。

2具体到水质型缺水城市、地区的建设

2.1水质型缺水的概念

水质性缺水不是水量不足,也不是供水工程滞后,而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尽管水量丰富,身在水乡,由于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河道水体受污染、冬春枯水期又受咸潮影响,清洁水源严重不足,因此节约用水、珍惜和保护好水资源已经成一个迫切的问题。 水质型缺水的形成通常是有两种情况:一是经济发展,水污染的形成、发展、加剧、恶化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经济越发达、工业越集中的地区,污染情况往往就越严重;二是城市化,由于城市取水集中,排污集中,而处理能力跟不上,容易出现水质型缺水。水质性缺水的直接表象首先是环境的恶化,而受污染的水体勉强用作给水水源,一方面使处理工艺复杂,处理费用增高,另一方面也难以保障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优良。

2.2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节约用水是水质型缺水地区短期内缓解用水危机,改善水环境承载压力的有效途径。节约用水是在确保合理用水,不降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和减少污水排放为目的,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所采取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各项综合措施的行为。节约用水的涵义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

2.2.1 节水从各大企业开始

公司要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充分认识到水不仅是人类生命之源, 也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对于在企业的加工或者运转过程中用水量就比较大的企业来说,为降低加工费用中的大部分的用水支出, 提高加工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是这些公司应该多多采取的措施, 立足节水宣传发动, 在全公司形成人人参与节水、处处注重节水的浓烈氛围, 树立起全员节水的新理念。

① 强化领导, 健全节水管理制度

公司以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节水体系为抓手, 深入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由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和主要技术骨干组成节水领导小组, 使节水工作层层有人管, 事事有人问。同时, 制定了用水管理制度, 明确了管水班组责任, 建立了节水长效机制, 使节水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按月抄表, 定期维护, 每季度组织召开用水分析会, 总结交流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用水、节水情况, 不断挖掘节水潜力, 始终坚持常抓不懈。

② 大力宣传, 增强节水意识

营造节水氛围, 提高职工水危机意识和自主节水意识, 是节水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公司积极开展节水宣传周活动, 充分利用会议、墙报、展板、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形式, 立体式、多方位宣传水法律法规和节水知识, 使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转变思想观念, 认识到多节约一滴水就是为公司多创造一点效益, 为国家多作出一点贡献。集思广益, 排除职工节水认识误区和节水行动障碍, 围绕水产品加工和生活环节, 献计献策, 加强用水监督, 使节水工作既落到实处又生动活泼; 并鼓励职工参与节水管理活动, 对职工提出的一水多用等合理化建议、缩小龙头出水面积等小改小革等定期评奖,日益增强了职工自主节水意识。

③ 制定节水目标,实施考核监督政策

由行政部、生产部、设备部共同负责节水体系的运行, 根据实际情况, 每年都要求各部门、各车间在年度计划中制定节水目标, 主要包括节水量、节水措施、节水计划投入和节水考核等, 把节水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用水管理制度, 具体明确生产部等管理到用水的每道工序、每只龙头和每个排水口, 做到逐级核算, 用水必计量; 行政部负责管理办公、生活区, 并按规定对所有用水环节抄表, 双方责任人签字确认后, 联合财务部考核、收费和奖罚, 真正做到有功者奖、有过者罚, 节约者奖、浪费者罚, 从而激发了职工对节水更大的关注度、参与度和责任感, 提高了用水节水管理水平。

3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几个问题的简述

3.1 水价机制和管理尚存诸多问题

当前,供水水价主要包括工程水价、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等,但各类水价比价关系和计征方式的不合理,不利于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不利于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未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有悖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发展潮流。

水价机制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部分地区终端水价偏低,不利于提高用户节水意识;② 污水处理费收缴不到位,污水处理设施难以维持正常运转;③ 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偏低,不能反映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节约用水,保护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应有针对性地从以下3个方面人手:

3.1.1 合理调整城市供水终端价格

城市供水价格要在强化成本约束,降低运营成本基础上,综合考虑来水水价、改善水质成本,及供水企业正常运行和合理盈利,并适当考虑管网和计量系统改造等因素,合理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同时,加快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用经济手段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3.1.2 扩大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范围

要打破以前只在部分工矿企业、餐饮业等少数行业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局限,在城市范围内所有用水户中广泛征收污水处理费,包括使用自备水源和集中供水水源的用水户,真正体现出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具体征收部门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单位,即集中供水的由集中供水企业负责征收,有自备水源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以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3.2 水体污染,水质恶化

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埋深加大,形成区域性的降落漏斗,改变了原有的水动力条件,地下水的运动方向逐渐变为以垂直运动为主,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不断加强,降雨入渗的速度加快,同时也给污染物的下渗、运移和扩散创造了条件,造成地下水体污染、水质恶化。解决城市地下水超采问题,仅仅靠控制开采量是不够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①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水平,科学确定水资源量、现状开采量和需水量,在保证发展、保护环境前提下,规划出可行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和污水资源化;②对就地解决城市供水水源确有困难的,要适时安排区外调水或跨流域调水,以解城市缺水的燃眉之急;③进行综合整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工作,做到立法及时,有法必依,依法加强水质监测评价和污染源调查治理,同时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努力建设节水型的城市。

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

1.1施工技术方面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团队和完善的技术储备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团队所采用的技术不够先进,没有根据新时代水利工程的要求做出应有的创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已经无力应对新的问题。传统的技术、管理的不当严重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水平。因此,如果想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

1.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心周围的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在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除了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还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然而在现阶段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多数水利工程中采用的管理制度过于简单和宽泛。实际施工中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若不能建立起来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将拖慢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进度。

1.3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也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容易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出现漏洞。其他的管理人员也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管理效率得不到提高,影响到管理制度的落实。总体来说,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团队的平均素养有待提升。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管控力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技术,将每一项技术管理应用到位,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对重要技术的管控。第一,应该加强管理预应力锚固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的施工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很有效地降低在预应力延伸方面的故障几率,有利于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整体的工作效益。对水利水电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第二,应该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导流技术的管理,施工导流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防护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保障了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了施工安全成本,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收益。第三,应该加强对土坝防渗加固技术的管理,土坝防渗加固技术在增强堤坝安全性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方面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同时,它和施工导流技术相辅相成,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中所应用的技术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很多的重要技术需要得到合理的管控和应用。最终才能确保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有序推进。

2.2建立健全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一套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在工程项目初期结合施工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并且应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选定一名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来完成。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需要涵盖到工程的方方面面,在工程初期招标施工团队时,必须遵守国家规章制度,防止发生不公平竞争的行为,为水利水电工程选出一只高素质的施工团队。在水利工程施工时,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使得施工团队高效的运转起来,在保质保量的条件下加快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完成。

2.3增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督力度

要想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长期健康的发展,相关部门就必须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每个环节都要监管到位,不断地加强监管力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也就得到了增强。监管部门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监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管理制度得到落实,施工流程和国家法律法规和合同内容相符合。同时,还要保证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都满足相关标准。其二是监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了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因为施工单位忽视安全问题造成施工事故的发生。为了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管,监管人员必须事先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流程,结合项目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监管。在监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项目质量。

2.4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人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因此,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同时加深对水利水电工程的了解,防止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而造成管理不当等问题。另外,还应培养和加强管理人员的职责意识水平,要让管理人员认识到各自岗位工作的重要性,且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宣传安全施工的意义,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篇3

关键词:农村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就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研究。

1 农田水利建设概述

1.1基本概念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1.2主要内容

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②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 我国现阶段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我国很多县特别是贫困山区县水利配套设施严重不足,致使大部分农田属于“望天田”,农作物抗旱能力低,遇到大旱天气,极易造成农作物减产减收。虽然当地乡镇每年都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但因乡镇财力有限,资金紧张,从而打击了乡镇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同时,有部分乡镇干部认为修水利应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主体是农民群众,政府只能引导鼓励;而大多数群众认为修水利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特别是税费改革后,群众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管不问,甚至在乡、村组织挖沟修渠时,因损害农田而出现农户阻挡施工现象。

二是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后期管护,责、权、利不明确。表面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责”,造成政府建成后管不了,群众使用又不管的局面,致使设备提前老化,水利工程失修,利用率降低。特别是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建成后,部分群众仍把渠道管护和设备维护归责于政府,故而出现工程建好后无人管理,使用周期缩短等现象。

三是建后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各地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就是乡镇政府争取到了水利工程项目,按照上级要求挖沟排渠兴修了生产路,但当上级主管部门对工程检查验收后,部分群众就将沟渠填复,开荒复垦;有的农民因新挖沟渠影响其进地作业难度,干脆把自己责任田路口的沟渠填平,甚至是在收秋时把秸秆填入排水沟,导致农田水利工作程出现了“年年挖沟,年年填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排涝和农田浇灌;还有的农民侵占政府规划的农田生产路,严重影响了其它农民群众的生产耕作。

四是配套资金难落实。一个项目申报前期要想通过专家评审、设计和相关部门审批,各种费用有时动辄几十万元,基层政府根本负担不起,甚至基层政府想方设法争取到了项目,但因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而影响项目进度。而这种以少量的钱去办较大的工程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度及质量。

五是农田水利建设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我国农田水利专业人才极为缺乏,部分县除县水利局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外,乡镇都没有水利工作站编制,极度缺乏基层水利工作人员,水利技术力量薄弱,农村水利建设缺乏及时的技术指导和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业务工作难以开展。

2.2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干旱等原因,农村尚有部分群众饮用水质不达标等饮水不安全等问题。

二是农村水环境有待强化管理。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地区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内,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农村地区,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其次,仍有部分土地水土流失严重,不但使山丘区陵耕地退化,土质脊薄,产量下降,还造成了河流水库泥沙淤积。

三是水库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容忽视。因缺乏上级政府资金支持,仅仅依靠招商引资来带动,开发进度缓慢,开发时不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开发后在为当地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生态损害、环境污染等隐患。

3 加强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应对措施

3.1建立可靠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此,要下大力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一是要做好规划。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是基础。各级政府应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投入相应的财政资金用作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经费。同时,各地要自下而上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形成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稳步推进打好基础。

二是要广泛宣传,让群众自觉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去。农民群众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力军,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关键和前提。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作用,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是增加农民负担,而是在为农民自己谋福利,进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兴修水利、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

三是要抓好管护督查,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要结合实地考虑群众进地耕作的需要,对重要路口、生产路进地路口可间隔埋设涵管,方便群众进地耕作。要积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搞好规模种植,防止群众小规模种植时填沟开荒或填沟进地耕作破坏农田水利建设,保证乡镇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真正发挥作用。各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每年农田基本建设活动结束后,可定期组织对乡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样板工程进行后期保护督查,对保护好的进行表扬,反之,进行批评并要求其整改,杜绝前建后毁的现象。

四是要加大投资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原则,各级政府应适当调整财政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特别是对农田水利条件差的乡镇,农业、粮食、水利、烟草、土地、交通等部门,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节水灌溉等项目安排上要向这些乡镇倾斜,改善其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差的局面。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规范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第三,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载体,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投劳,主动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

五是要明晰产权,以“疏”防毁。各级政府要想尽一切办法,动员各方力量积极争取项目,不断扩大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增加高质量农田水利工程的覆盖面,盘活现有资产。同时,各级政府应克服重建轻管的观念,明确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归谁所有,由谁管理,怎样维护等问题,甚至可以通过委托管理、承包、拍卖或股份合作等方式,在管理上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使农田水利充分发挥其应该发挥效益。

3.2建立良好的农村水环境体系

一是继续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加大封育保护力度,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继续抓好以河流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科技示范园建设。

二是加大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综合整治的主要内容是疏浚河道、整治河堤、净化水质、恢复生态;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村镇生活污水排放治理系统建设,目标是“塘变深、水变清、岸变绿、家园变得更加洁净,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建立安全的农村饮水体系。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能否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尽快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必须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紧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把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3强化水利队伍建设

要打破常规,畅通渠道,大力引进和培训水利技术人才。要建立水利人才培训长效机制,通过培训、学习、交流和工作实践,解决水利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各地水利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水利站建设的指导,确保水利工作人员相对稳定。各地水利工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主动承担起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管理维护责任。

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 质量管理 合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工程事故,导致这些工程事故由多方原因,其中除了不可抗力的因素之外还包括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施工质量差所导致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如何确保水利水电在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投资效益,解决质量管理中的矛盾是目前水利水电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是施工单位所不容推辞的责任,并且对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都是重大的责任,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针对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质量管理提升的合理措施。

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2.1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

作为一项非常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的系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具有十分独特的性质,其主要特点主要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其涉及面广,如工业、交通、环保和城建等多个领域;其次,工程质量管理与多个学科领域存在交叉,包括法律、经济、管理和气象等;再次,与多项法律、法规联系密切,如《合同法》等法律,以及水利水电、交通、城建等多个部门法规;第四,是其不确定性,从过往的情况可知,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有着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特别巨大,甚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包括水文气象、地质构造等因素,另一类是人为因素,如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质量管理协调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具有不可测性,加强对其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五,是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但是不同地域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施工环境的差异、工程质量管理的差异,以及施工难度的差异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最后,缺乏不一定的量化标准,由于管理的形式表现的千奇百怪,难以给出准确的判断,对于管理工作是很强的干扰。

2.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存在权责利相分离的情况,对于基本建设程序没有严格遵守。一般都是以大型公益性项目面世的水利水电工程并没有太多的直接经济效益问题,国家投资为主的形式是其一大特点。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前期准备,有些地方由于前期准备不足而影响了的水电施工的最佳时机,有些为了赶项目而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直接开工,也没有办理立项审批手续,在完工后毕业无法进行验收。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难以测评,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存在许多不具备项目法人实质条件的单位,导致权责利相分离,也就无法促使相关法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由于管理存在重叠的情况,工程质量难以保障。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一般要对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设都有所顾及,实施动态的质量管理难以确实保障人力与物力的需求,特别是质量监督管理更是捉襟见肘。有时候存在一个部门监管着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等部门的情况,容易导致部门保护发生,埋下质量隐患。

再次,市场违规行为导致建设市场的无序竞争。在市场准入环节没有严格把关,许多不具备资质的单位进入行业内,并且在招投标过程中许多行为不规范,任意更改标书的情况屡见不鲜,审查保密工作不够严谨,腐败现象丛生。许多低价转标的情况容易使得工程质量不达标。

第四,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偏低,对于工程质量存在严重的影响。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施工、监理以及质检队伍也不断加强素质建设,但是仍然不能适应现今大规模水利水电建设的需求,特别是质量管理队伍的素质问题更令人担忧,法制意识淡薄、不重视程序规范、缺乏质量管理的相应素质都是质量管理的一个硬伤。

最后,水利水电质量工程的执法力度不强,对于水利水电的施工、监理资质的审查和核准工作不够及时,许多具备资质的优秀单位难以进入行业,而对于许多不具备资质的、无证或越级从事工程建设的单位没有及时进行查处。

3.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提升的合理措施

3.1落实责任,权责利相一致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提升的一大前提在于领导的重视,只有全面落实经理负责制才能有效的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才能提升管理水平。首先,要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对于项目经理的权限要予以明确规定,包括其与甲乙双方、监理方、设计方等多方主体的关系,确保工程项目得以协调开展;其次,要建立健全市场、人事、分配、服务与监督机制,确保经理责任制的落实;再次,要加强项目经理的素质培养作为项目管理的基础;最后,要灵活进行组织,确保进度、质量、安全与成本都得到合理的控制。

3.2落实项目工程质量的前期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是项目的前期管理,要对其加强管理。首先要做好流域规划,确认投资重点。对于许多基本建设程序要防止有人违规操作或超越权限,将审批项目分散化,由各级审批机关做好前期审批。监理项目决策咨询评估制度,由相关专家进行严格的评估与论证,在确保前期经费的前提下做好资金的落实与预算编制,合理的进行资金分配。

可以总结出,项目建议书、咨询评估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内容是前期工作的重点,对于工程项目的内容、结构、技术水平、风险、财务以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将各项数据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在前期质量管理中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做好前期工作,落实质量责任制,制定质量监督计划,做好质量评审的咨询工作。

3.3强化行业监督管理

做好行业监督管理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审批程序进行严格把关,由水利部门、财政部门和计划部门根据工作项目计划、建设资金审批等对前期工作、基本建设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把关,对于质量不过硬的的一律不予审批;其次,要做好制度落实,作为行业监管的重点,三制是质量管理的重点,对于现实中的执行情况要根据情势变更做出合理的调整,形成统一的规范;最后,要从质量评价上进行管理,将责任控制落实到各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从财力及物力上加以保障,对于工程竣工验收工作要实现工程质量的一票否决制。3.4控制施工工序与环境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也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等管理环境因素,劳动组合、工作面等劳动环境因素。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特点及条件可以采用相关的环境因素质量管理措施,特别是施工现场的管理要做好施工环境的文明化,做到工序严谨、材料堆放有序,道路通畅,创造良好的质量条件。

作为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施工工序的控制是事后质量管理向事前质量管理转移的关键。从以下四方面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首先,要统计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对于整个工序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其次,对施工的操作者、施工所需的材料和机械、施工手段和环境进行控制,有机的将上述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确保每道工序都在质量上达标;再次,对工序活动的效果及时进行检查,将检测结果与标准相比较,进行动态管理与控制,满足工序活动的质量满足设计标准;最后,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3.5正确处理三方关系

如何处理业主、监理与施工方的关系是质量管理的重点,这三方主体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也不完全是对立关系,而是在一定契约框架下的平等互惠关系。业主与监理都需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对其项目负责,如何确保两者之间的正常关系对于工程质量有着基础性作用。作为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监理单位承担着一个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如果没有运行良好的施工质量监督单位,就无法确保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监理的职责在于指导、监督和检查,对承包商进行规范,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监督质保体系的运行情况,禁止一切违规行为的发生。

4.结束语

质量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只有确保质量过关才能树立其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断探索质量管理提升的合理途径,摸索先进的管理措施是水利水电管理的共同目标,完善质量管理技术与标准,保障项目施工优质、高效,使得企业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思平. 刍议贵州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年09期.

篇5

首先,管理体制不健全。现阶段,不少大中型国有企业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权限未能下放到位,管理责任制度也亟需完善,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限制了其管理职能的履行,导致部分水利项目的管理与要求有所差别。其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受传统体制的长期影响,不少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对其他职能部门的依赖性较强,有的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比较良好,但缺乏对施工现场、项目成本、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等综合控制力;有的管理能力较强,但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再次,管理目标不明确,无法控制工程造价,成本管理较为松懈。水利工程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重视形式而轻视本质;项目施工现场缺乏系统性管理,凭经验开展工作,不够科学性;施工进度随意性较大,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无法按照合同进行施工,导致不少水利施工工程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最后,现场管理不严谨。一些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中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监督与组织,无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规范性管理不足,存在着大量的应付现象,导致不少管理工作杂乱无章。

2解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问题的有效方法

2.1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素质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来说,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十分关键,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工作,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业务素质,需要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覆盖面广与专业性强等特点。项目经理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丰富的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经验,具备工程建设管理、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与经验。完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合同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工业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资产安全管理制度、各项支出的授权审批制度和员工岗位的责任制度等,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保持项目的有序、高效、规范运行。另外,还需要加强业务部门对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加强检查、监督与指导。

2.2重点培训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经理

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项目经理的培训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学习《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可以熟练掌握各个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法规体系。严格按照合同进行施工,根据合同中的各个条款和规定,使施工程序更加规范,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友好协商为原则,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是项目经理需要拥有现场施工经验与专业水利施工知识,针对图纸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指导或修改意见,为设计单位提供设计变更,在实施中检查和监督项目施工进度与计划,重视施工质量,保证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有一定的投资效益。

2.3紧抓水利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前期准备工作也十分重要,关系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充分,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下一步施工,使后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提高管理工作的流程进度,对于后期的工期要求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反之会导致水利工程后期施工的混乱。现阶段,为避免盲目追求进度,赶工期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立项之前,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细致、合理的规划,所有的后续施工都需要按照制定的原有计划进行实施,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从制度和组织方面着手,让水利工程施工前期的调查研究更加充分、全面,尽量保证这一时期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为后续施工提供借鉴和有效的支持,保证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与规范性。

2.4主抓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因此需要主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重视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作。应督促与检查施工部门建立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与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程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一切施工计划以工作与安全为前提,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另外,建立一个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与不良施工行为的制度和档案库,对于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各方面单位的违规和不良行为,要公平、公开地对工作进行记载、存档与公布,并且加强对相关单位资质审查、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和市场准入等其他相关资格人的审查工作,并且严格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确保施工行为规范且向良性方向发展。

3结语

篇6

关键词:转变观念;改革和发展;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形势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陈腐观念,将原有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完全依赖计划,依赖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我们思想行动中。特别是在水管单位内内部的供水生产、水产养殖、水利发电、库区旅游、水土资源等生产经营实践中,严格按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要求,加强各环节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合理确定价格,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重视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生活水平。一定要深刻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本内涵,要明白“市场经济没有眼泪”的道理。

通过改革手段,彻底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点、方法。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制定切合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形势,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通栏我们的工作,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以经济为出发点,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水土资源、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工作工作效率,不断摆脱水库单位举步维艰困境,才能在本世纪的前二十年实现水利人的小康目标。但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念、循序渐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使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跟上时代的步伐。

2认真处理好改革的发展的几个关系。

2.1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几个关系。

体质改革不是要全部废除原有所有政策、制度、规范、而是要破旧立新,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释放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稳定、增效、发展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改革的具体工作,以稳定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2.2行政管理的水管单位的关系。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能,划分灌区内的水政执法、渔政执法、水库防洪、灌区排涝、江河堤防、灌区管理工作的责权利。水利行政主管单位只能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依法行政,而不能对水管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的过多、过死、过细。而水管单位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土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开展水商品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同时对加强公益性资产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和完整;做好防洪、排涝、减灾、水土保持等工作,确保公益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形成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新型关系。

2.3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中央管理的重点,也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保护广大人民的生产财产安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国家应将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的整治力度和大中央型灌区的干支渠配套改造防渗力度,以利于水利工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水管单位一定要抓住这一发展自己、壮大实力、提高社会地位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强自身综合经营管理的同时,争取上级各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改革投资体制,将产权、经营权、管理权适度分离,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出售拍卖、连营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为今后的综合状况经营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借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实现水管单位财务状况的良性循环。

2.4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理顺水管单位管理体质,主要在于外部管理体质的顺利和水管单位内部管理体质理顺两个方面。外部管理体质涉及到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各级水行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的责权利职责划分,这些上下领导关系,条块业务关系通过本次改革是必须理顺的。而内部管理体质则主要涉及到流域内部、灌区内部、水管单位内部的责权利职责划分。这些内部关系的理顺,必须在人、财务、分配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理顺,为整个水利工程管理体质的理顺创造条件,做到上下左右关系协调、形成合力,不断增强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体质改革的最终目的。

2.5简单机构和引进人才的关系,

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水管单位在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清理撤销在计划经济时期兴办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下属企业时,必然会出现人员过多而无法安置的现象,而大量的下岗、失业必然导致水管单位内部和社会的不稳定。同时水利事业的发展又将出现急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吸收。因此,一方面要坚决压缩非生产人员和超编人员,采取提前离岗休息、鼓励辞职、自谋职业、鼓励脱产学习,轮岗待岗等多种办法,精简人员队伍,配套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使这批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另一方面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适当的岗位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同时实施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处理好这一关系,将十分有利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轻装上阵,提高职工素质和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符合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市场、适应形势、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非常必要。其主要机制是:

3.1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按照统一政策,重新核定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分类成本水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水价实行“小步快跑”的办法,加快水价调整进程。使水价的形成机制、调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反映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3.2在水费的征管机制上,按照“现服务、后收费”的政策,不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减少征管环节,明确征收主体: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实施合同制供水,收费到基层。同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建立乡镇或村社用水户协会或支渠管理委员会,由乡镇或灌区的水利管理站牵头,负责供水、管水、收费、解决供水用水的纠纷,形成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服务好,收好费。

3.3在农业用水机制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定要加快计量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建设,在干渠的直灌斗渠和支渠及重要水分节制闸安装计量用水设施,改革长期以来实施的按亩收费方式,实施按方计量收费,用基本水量收基本水费、超额用水累计进加价的办法,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由支渠管理委员会负责某一条支渠的输水、管水、灌溉和维修等工作,配合用水户协会做好水费的征管工作。

篇7

关键词:小型水利;泵站;问题;管理措施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 pump station is an importan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hich guarante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How to develop middle and small size pumping irrigation benefit is the current water conservancy work of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Duty through the pumping station analysis, 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aimed at these questions to propose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 small water conservancy; pumping station; problems;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675

引言

随着全国水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个问题越来越显得迫切和重要。我国大部分的泵站存在低效率、高能耗的形式运行,效率低于 50%的问题。这其中存在许多种因素,其中有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的问题,有设备制造、安装检修的问题,也有泵站运行管理的问题。总之,水利土程“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泵站的经济运行和优化管理尤为重要。

一、小型水利泵站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对泵站工程的经济运行优化理论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是对于中小型泵站来说,由于众多的原因,泵站工程的运行管理仍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1、机电设备老旧目前运行的中小型泵站电器设备大都采用老型号产品,封闭性差,难以购置到维修配件,加上由于运行时间不是很频繁,大多时间闲置,造成有些接线脱落,部件锈蚀等诸多问题,给泵站的运行管理带来很大隐患。

2、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不高水利工程长期存在“重建轻管”现象,特别是运行不频繁、作用不很重要的泵站。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小型泵站的容量不是很大,对这些泵站采用优化运行的方法很难收到很大的节能效果。另外,多数泵站管理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加之管理经费有限,难以吸引高学历的技术精英加入,造成管理水平不高。技术手段落后,无法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3、技术力量薄弱,相当部分泵站的管理队伍中技术人员比重偏低,整体技术素质不高。另一方面,虽然国内已经开始了泵站经济运行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但由于起步较晚,有些成果仍停留在科学研究阶段,要付诸实施还需进一步论证和试验。

4、规章制度不规范、执行力度不足规章制度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目前多数泵站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内容过于笼统、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或是岗位责任制不明确或缺失,无必须的泵站运行操作规程,造成运行管理无章可循。

5、资金渠道不畅目前,很多泵站缺乏资金来源,致使老设备无法改造,新设备无法添置,想要经济运行也难,水利多种经营发展不够,且经营方式单一泵站属于季节性运行的水利工程,除汛期外,绝大部分时间工程设施、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多数泵站管理单位对多种经营工作重视不够,发展速度迟缓,且经营方式单一,抗御市场因素和自然条件 冲击的能力不强,有少数单位根本就无多种经营项目。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泵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1对泵站的维护保养认识不足。尽管排灌泵站在全市排灌、防洪、治涝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它的维护保养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像对待堤防那样有章有法。

1.2对泵站面临的危机认识不足。许多泵站由于工程老化失修、设施配套不全,排涝标准逐年下降,抵御涝灾的能力大大减弱。防洪堤段建设已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但中小型泵站不到10年一遇的标准,而且由于机组长期带病运行,故障不断增加,关键时刻不能开机,潜在的危险巨大。

2、对泵站的管理措施不到位

2.1体制不顺。泵站现行运行方式是由镇政府牵头,流域水利管理站负责技术管理及指导运行、维修等。由于管理体制原因,水利站只能监管其技术,对其他方面只能是有心无力。对泵站的日常监督管理缺乏力度,大多数泵站环境恶化,看守责任人不坚守岗位,留下不安全隐患。

2.2管理不规范。对各中小型泵站的管理没有实行统一归口,有镇管、村管和排水协会民间组织管,各自为政,自行运作。每年运作状况、管理状况的相关资料、文档都难以综合、统计、归档,不能为决策提供相关的运行资料和准确数据。

3、建设管理技术力量薄弱

3.1规划设计不合理。在中小型泵站建设规划上缺乏通盘考虑,没有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在排蓄结合、高低水分开、内外水分开、主客水分开、实现等高截流等方面,缺少全面统一安排;加上资金缺乏,配套工程跟不上,从而导致这些工程能耗大,效益低。

3.2设计施工水平低。不少泵站是乡镇、农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没有接受正规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由于自身技术力量有限,设计不尽合理,施工质量无保证。

3.3自动化程度低。全市乡镇、农场管理的泵站普遍缺乏自动化监控设施和基本的信息化手段,普遍采用人工监督控制。泵站管理人员属非专业技术人员,对泵站运行状况不了解,更不谈控制泵站的高效、安全运行。

三、对泵站的防护措施及管理

泵站是一个综合性的水利工程设施,如何切实管理好中小型泵站,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我们根据对上述问题的调查及其原因分析,现提出以下解决办法或对策建议:

1、深化泵站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泵站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加强泵站内部改革,实现定编定岗定员定责,优化结构,精简机构,分流冗员,落实各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泵站是抗旱除涝、农田灌溉、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也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只有充分认识泵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使泵站的管理上一个新台阶。为此,首先要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认识,他们是政策的制定者。其次要提高泵站受益群众的认识,他们是泵站管理的基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大监控力度,真正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

3、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泵站各项规章制度,并与相关人员签订责任状,年终结帐。对内管理好人、财、物,确保财物安全,设备齐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平,能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故,保证泵站安全运行。对外管理好泵站相关主要渠道,加强监管,确保河流畅通,提高排水效率,缩短开机时间,提高社会效益。

四、对泵站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

解决目前小型泵站存在问题的办法可概括为5个方面,即:深化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农民协会管理模式,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稳定投入保障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泵站现代化。此外,我们还提出如下5条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人水和谐思想,让广大群众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让全民自觉主动的维护水利工程,使中小型泵站发挥应有的作用。

2、保护水环境,减少水污染,及时清除河道内的水草、渔网等阻水设施,保证河道水流畅通,减少污水对泵站水工设备的腐蚀,不仅能利于泵站设备的保养,而且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3、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业结构,多种植耐水植物,减少开机时间和开机次数,延缓泵站维修周期。现在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民大量种植棉花等厌水作物,一遇降雨,泵站就要开机提排。

4、严格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合同制和监管廉政责任制,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严格项目验收管理以及项目的审计监督、监察工作,确保泵站的建设质量。

5、加大打击力度,对盗窃破坏水利工程犯罪分子,予以严厉打击,确保泵站工程安全。

结束语

解决目前中小型泵站存在问题,深化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农民协会管理模式,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稳定投入保障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泵站现代化。中小型泵站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怎样才能使它们长期安全、高效地运行,需要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费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探讨更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于萍,王勇,张慧琳.水利工程质量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8,34(33):355-356.

篇8

【关键词】水稀缺;水污染;水治理

水危机是未来20年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水的短缺日益成为人和自然之间巨额“生态资源赤字”。水危机的性质不同于能源危机,能源短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得以缓解,水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应对水危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中国的水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

1.1气候因素影响水资源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降雨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我国自然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受较强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降雨量变化很大,时常导致旱涝两灾,而且旱灾和水灾常常在不同地区同时发生。总的来说,从东南沿海地区到西北高地,降雨量逐步减少,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之间降雨量的差异很大。

1.2 产业结构的特征造成农业用水的比重大浪费多

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5%。由于灌溉系统广泛存在的浪费现象,以及不同作物之间、同一流域的不同地区之间水资源分配欠佳,在所有产业中,农业的水资源生产力是最低的。农业用水中,大约只有45%真正被农民用于灌溉庄稼。中国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4%,工业的循环用水比率平均为40%,而发达国家为75%~85%。造成中国水资源生产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效率不高。

1.3水污染是水质恶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大面积的水污染加剧了我国的水稀缺。在过去三十年里,尽管中国为控制污染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水污染依然日益加剧,从沿海向内陆地区、从地表水向地下水蔓延。水污染事件也构成严重威胁。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加大了对本已相当脆弱的水环境的压力,由于长期持续的污染,中国大多数水体的水质普遍恶化。可饮用的水资源正在急剧减少。

2.解决水资源紧缺的建议措施

2.1大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发展的方向,然而我国城市水资源既紧缺,又存在严重浪费现象。除市民节水意识不强外,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每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供水和用水过程中跑、冒、滴、漏的水量也很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在20%以上。可见,我国城市节约用水的潜力很大。2000年9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同志做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2.2 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污水治理、建立群众治水网络增加信息反馈

走市场化的路子,按照用水的和污染水的数量收取治水费用,即谁污染谁治理,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治理费,专款专用建立污水治理厂,对于自行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可以适当减免或加以补贴。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市场这个调节杠杆,让制造污染的企业参与到污水治理中从强制到自觉的进行污水自我治理,减少污水的排放。

利用媒体增强对大众的环境保护教育。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各个地方环保部门可以让公众参与河流环境管理,环保管理部门应建立与河流区域内居民的沟通渠道,定期访问居民,公布举报电话,让居民有机会参与对污染源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也可以实行“门前三包”等措施,目的是充分发挥群众保护水环境的责任感,对水环境实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2.3增强水资源调控和利用措施

水污染治理过程,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整治水环境问题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考虑到水污染问题的流域性。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协调和平衡区域用水关系,加强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其次,将水环境整治与水权概念的开发相结合,明确水资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方针,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另外,在城市规划中,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应考虑加强处理水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处理过的生活用水用于工业生产,提高水的再次利用率。一方面污水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形成用水取水与净水回流的城市循环体系。

2.4 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补偿手段保护流域生态系统

解决水稀缺问题要求保护水源,特别是流域上游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甚至农用地。我国政府已近开始建立补偿机制,对生态环保行为进行财政补贴,利用公共财政支持来鼓励生态保护的行为。但是,目前的做法严重依赖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在生态服务的提供者和受益者之间缺乏直接联系,这种补偿机制的建立缺乏持久性和发展性,只是单向的以补为主,效率较低。建立和完善生态有偿服务的方式提供了更具市场导向的补偿方法。可以尝试在生态有偿服务制度下,建立了一个环境服务市场,通过这个市场,可向享受环境服务的受益人收费,然后直接支付给提供这些环境服务的人。与目前我国采用的由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的生态补偿机制相比,生态有偿服务提供了另一种更具市场导向、也更加强调自己融资的方法。生态有偿服务在其他国家已有实践,在我国大有潜力。其他国家已经提出并实行了生态有偿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在此指导思想下,我国可以继续扩大实行生态补偿机制。鉴于保护流域上游生态系统的紧迫性,继续扩大实行其生态补偿机制计划,特别是在生态服务的提供者和受益者相距遥远,双方之间的联系难以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尤其应采用目前实行的这种生态补偿机制。提倡开展生态有偿服务的试点。为提高生态补偿的效率和有效性、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我国应积极开展试点,采用像生态有偿服务之类更具市场导向的生态补偿方式。我国对这种方式有很强的要求,应进行试点并予以提倡。试点可从一些小流域开始。

水资源紧缺是有多方面引起的,有自然的因素和人为的因素。但是目前人类的活动已经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不能改变自然水资源的情况下,我国只有依靠人为的方式来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治理水资源的环节中,应注意城市的合理规划、净化工业污染、大力保持生态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才能在治理中有的放矢,建立取水、用水、排放整体良性循环的利用体系,从而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赵建世.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整体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3.

[3]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篇9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管理措施

1、统一认识,转变观念

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关键在领导,领导的关键在观念的转变。领导工作的注意力和主要精力要转移到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上来,从根本上转变那些不适应依法行政、依法管水要求的传统习惯和方法;从过去只重工程建设转变到加强管理、建管并重;从过去主要对水利行业内总的管理转变到对全社会的水事活动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转变到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手段,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上来。着力研究和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工作新机制、新格局,为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2、推行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设计监理制

通过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利用工程监理制度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必然会促进设计单位提高其设计质量。实施设计监理制,对投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使工程设计有条不紊进行,可对设计单位设置奖惩办法,辅助设计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

3、强化施工管理

⑴要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五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⑵要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做到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

⑶要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

⑷项目经理、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要达到全部持证上岗。

4、发挥质监机构作用

⑴质监人员要提高素质,使工程质量监督由掌握规范准确,督促执行规范得力,责任心强,坚持原则、脚踏实地工作的人员组成。

⑵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业务培训,衽考核上岗制度,提高质监队伍整体素质。

⑶质量监督要与施工许可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施工图审查等制度有机结合,形式应多方位、多形式,效果应能督促各方建立各自的质量体系,规范质量行为,超前控制,督促及时整改。

⑷要配备必须的检测设备,搞好检测,加大到施工现场随机抽检、见证取样的次数和重要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质监频率。

⑸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

⑹要扩大质监范围,在做好质监工作前提下收好质监费,促使质监工作开展费用列支的需要。

⑺为实行严格、公正、有效监督,领导重视,赋予水利质监机构职能是前提,因此要争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重视和支持以及参建单位的配合。

5、做好检查和观测

水工建筑物的检查和观测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耳目,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工作。建筑物在运用过程中,其状态和工作情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有的是正常变化,对建筑物安全影响不大;但是,也有的属于异常现象,一旦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引起失事。为了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变化状况、性质及其规律,应对建筑物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和观测,并及时分析处理,改善和提高工程运用条件,验证设计情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6、防汛抢险

防汛抢险工作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防汛抗洪和洪涝灾害后的恢复与救济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防汛抗洪的义务”。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于存在隐患的建筑物,应及时作好防汛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大中型病险工程,更应注意日常的管理。因为水利工程一旦失事,将引起毁灭性的灾难,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防汛抢险工作中,应立足于大洪水,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的安全运用。

7、提倡渠系测水

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Abstract: China'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development. "Xing water, except water", has a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author elaborated from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discusses the measures for quality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企业管理机制缺乏创新 许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特别是大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都具备历史悠久、人才众多、工种齐全、施工技术和装备较先进、施工资质和资信等级较高、施工质量和社会信誉较好、施工经验丰富等优势,但因存在资本金不足、企业资质存在缺陷、经营机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社会开支和离退休人员费用开支庞大、冗员较多、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弱点,缺乏在制度、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导致经济效益较差。

2、施工单位工作量不足 最近几年,水利水电基建项目发展迅速,水利水电工程在众多企业或个人的眼中成了一块炙手可热的“蛋糕”,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也迅速发展,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又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竞争的激烈,最终导致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不足。 为了争取顾客,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可能运用各种手段达到这一目的,从而确保企业正常运行。

3、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同任何商品的生产经营一样,需要占有市场,而许多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原因,是因招标及评标不合理现象,这有待于社会去改进。另一方面,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自身存在竞争能力不足的问题,技术、设备、资金不足,不太注重信息管理,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缺乏,科技人才缺乏。激烈的市场竞争容易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生产成本的加大,这就要求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效益,使自己的工程“价廉物美”,适应市场竞争。

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全面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实施工程项目的关键,其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成败。关于项目经理责任制,一是授权,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监理方、设计方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二是机制,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三是素质,包括项目经理的自身素质和项目部的管理素质,高素质是项目管理运行的基础;四是组织,即建立项目管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灵活的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4个保证(进度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保证、成本保证)、4个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的必要条件。

2、做好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期管理

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主要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评估等,包括工程项目的规模、建设内容、产品的构成、市场分析、技术水平分析、风险分析、财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是否深入全面,各项数据是否符合实际,这些均直接决定着项目的前途和命运。做好前期工程的质量管理,一是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做好质量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三是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四是建立咨询工作成果的质量评审制度。

3、现场试验工作的质量管理

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施工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施工产品是否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提供第一手材料,一切以数据为依据,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合格的施工人员和试验人员,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在试验室的各项试验中,最大密度标准试验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些试验都应在项目开工前就已完成,其试验结果将用于指导施工,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4、严格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

(1) 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2) 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并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3) 图纸会审。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

(4) 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地了解所承担的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

(5) 技术复核。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由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的工程质量事故。

(6) 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新进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保证施工质量。

(7) 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地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得擅自修改、增补。(8) 工程验收。对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则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

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可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5、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 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尤其是施工的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检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一是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这几个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的效果,它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要通过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