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能源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电力燃料的76%,民用燃料的80%,钢铁能源的70%,化工燃料的60%均来自对煤炭能源的消耗。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煤炭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力能源。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各国都开始探索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也在进行着一场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就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提出的,它将是我国煤炭产业一种长期发展形态。
一、当前煤炭行业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中国向世界承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左右。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以煤炭为第一消费的国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多,从2003年到现在几乎是每年按10%的比例增长。煤炭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大量的开采势必会造成煤炭可开采量的减少,这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内涵
(1)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定义。煤炭经济生态圈是煤炭产业顺应时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从生态角度和煤炭行业将经济圈进行了具体化。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思想下,煤炭经济生态圈考虑生态角度、节约角度、绿色发展角度,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作用下,通过煤炭产业集群扩张效应而形成的以煤炭产业和谐发展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形态[1]。(2)构建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原则。煤炭经济生态圈是以煤炭洗选、加工产业为主,并由它带动相邻相关产业及其辅助机构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煤炭经济生态圈会形成不同圈层的产业集聚,从而实现煤炭资源与其相关的各个经济要素的合理优化配置,继而实现生态圈内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其构建的主要原则为坚持资源的集约开发;坚持产业的系统升级;坚持经济的低碳发展。
总之,是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主体与局部的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适度的开发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其煤炭资源的开采必须在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能力范围之内,从而使得生态圈内的经济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三、实行煤炭经济生态圈发展模式的重要意义
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发展模式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形成的,煤炭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将始终围绕“低碳经济”这个中心点。其对煤炭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企业的效益。生态圈模式打破了传统发展模式,改变了传统经济发展的“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中的“高碳”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2)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圈模式有利于发挥煤炭产业的核心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四、煤炭经济生态圈系统要素组成分析
煤炭经济生态圈并不是单纯的发展煤炭经济,而是发展经济生态圈内的所有产业。煤炭资源的开采到使用的过程中涉及到各种相关的行业,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网络经济系统。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煤炭经济生态圈的系统要素分为三类: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及环境要素。
(1)主体要素。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题要素是促进煤炭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煤炭经济生态圈的主体要素包括三个部分:煤炭产业、煤炭相关产业及辅助机构。具体而言,煤炭经济生态圈主体要素设计的产业有:钢铁产业、煤炭开采加工企业、煤炭深加工产业、煤化工产业、发电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煤炭产业作为煤炭经济生态圈的核心主要体现在煤炭企业都聚集在煤炭资源富集的地区,煤炭企业之间存在资源共享及分工合作的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知识、技术及设备的共同研制使用,同时拉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2)资源要素。煤炭经济生态圈中所指的资源要素主要包括两个:一是煤炭资源;二是社会资源。要想实现煤炭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对煤炭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使用,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投入原料,是煤炭经济生态圈发展的基础,推动了煤炭经济的发展,能够在多方面力量的作用下实现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提高对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提升煤炭产业的素质,从而使煤炭经济生态圈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生态型煤炭主体功能区。
(3)环境要素。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发展涉及到的环境方面的要素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政策环境及市场环境。煤炭经济生态圈内的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这个空间。企业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活动,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不影响煤炭经济生态圈的发展,就必须注重生态圈内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寻求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平衡[3]。
五、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的要点
(1)进行集约化生产,充分的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2)对煤炭资源进行清洁开采。(3)对煤炭资源利用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煤炭资源在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因此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和对污染物重复再利用技术,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物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4]。(4)减少原材料消耗。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煤炭企业研制新技术,创新管理方式,从而用最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投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产生最少的污染及环境破坏程度小。
六、 结语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探讨了我国煤炭产业建立煤炭经济生态圈发展模式的内涵,要素组成及存在意义。煤炭经济生态圈在很大程度上为煤炭企业及经济生态圈内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证明了煤炭经济生态圈适合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并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煤炭经济生态圈是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的必须趋势,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保障我国煤炭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潮,王欣欣.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04).
[2]张建国,李楠.煤炭行业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思考与对策[J].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3]卫屹,于彦新.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J].产业经济,2012(05).
篇2
关键词:低碳贸易 碳排放 发展路径
一、研究背景
科技的飞跃,技术的创新,制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然而人们在大力发展自身时,却忽略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带了“反发展”的影响。由此关于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思考应运而生。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使“低碳经济”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然而新近研究表明,贸易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低碳贸易”的概念随之产生。低碳贸易是以低碳经济为背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贸易增长模式,或是出口商品含碳燃料所排放的CO2显著降低的贸易增长方式。低碳贸易不仅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延伸,也是低碳经济与对外贸易的有机结合,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已经起步。
二、研究综述
Grossman和Krueger(1991)是较早对国际贸易和环境展开研究的经济学家,他们将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划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方面。Joong—Wan(2009)认为贸易政策应当顺应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势进行调整,温室气体排放国应该按照其政治意愿和承诺制定特殊的政策,从而减少困扰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和清洁技术贸易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贸易壁垒。Aaron Cosbey (2010)认为在低碳经济下发展绿色贸易应考虑到低碳商品自由化等问题。国内学者杨长沔(2009)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环境壁垒的现状以及美国承诺减排并提出碳配额法案的动因,并为中国应对这种新型的绿色壁垒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低碳贸易的研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本文将通过对中国自身发展低碳贸易现状的剖析并吸取其他国家在发展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精华之处,探讨中国在当前情形下发展低碳贸易的对策。
三、中国低碳贸易的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进步的同时也消耗了越来越多的能源(如图1)。2006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并承受着来自国际上的越来越多的减排压力,国际上以绿色壁垒为内容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低碳减排成为新时代的艰巨任务。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低碳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与探索尤为重要。
(一)发展低碳贸易的必要性
1、实现低碳贸易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有效途径
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全球气候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15年世界CO2 的排放量将比2003年增长35%,而到2020年将比2003年增长75%,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也将进一步升级[7]。中国加入到保护地球的大流中,有利于体现其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利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面前发挥重要作用。
2、实现低碳贸易是应对对外贸易“绿色壁垒”的重要措施
与低碳贸易相关的“绿色壁垒”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先后步入绿色环保的低碳时代,“碳关税”先后被提出来。以“关税”为名,却是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一方面虽然“碳关税”实施将促进中国经济变革,另一方面却给中国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高耗能企业的成本增加。作为深受其害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加速向低碳贸易、低碳经济的转型。
3、实现低碳贸易是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内在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如果不加快经济变革,资源的缺乏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向低碳贸易转型是中国贸易发展的内在需求。区别于传统的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的贸易增长模式,低碳贸易所要求的更高的技术标准,一方面促进技术的革新,另一方面扩大市场规模和促进劳动就业。当前,中国低碳贸易的发展还在起步中,虽然短期内还为实现根本性改变,但是仍然有一些显著的成效。
(二)中国低碳贸易的发展现状
在世界各国都步入绿色环保的大潮时,我国也高度重视低碳发展,正在探索中发展低碳贸易,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其他方面的重重的制约,所以仍然面临很多困境。
1、中国传统对外商品贸易具有高投入、高耗能、低效益的特点
中国是人口大国,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中国传统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中国主要出口的几类商品中需要排放大量CO2 的占到一定的比重,比如说煤、汽车(包括整套散件)等,这些传统的出口行业短时间无法改变的高投入、高排放,成为中国推广低碳贸易的阻碍。
2、我国低碳技术低下以及减排工程的不完善
低碳技术是低碳贸易发展的关键,减排工程也是走向低碳化的重要一步,中国也在该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说增加森林碳汇,是世界公认的经济而有效地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上升过快的办法,例如广东省在召开林业工作会议时指出未来4年将投66.5亿元用于森林碳汇工程建设。虽然诸如此类的工程已经开始实施,但是短期内还存在一些技术、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低碳技术的不成熟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恰恰制约了低碳贸易在中国的发展。
四、我国发展低碳贸易的战略实施思路
随着世界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在积极寻求出路。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方面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快速的工业化进程,CO2排放量也在持续增加中(如图2)。因此,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CO2排放成为一个时代的新主题,其中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起了带头作用。例如欧盟在产品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等方面给全球制定“欧洲版能源效率标准”,如汽车尾气排放指标的“欧Ⅲ”、“欧Ⅳ”等。但是面对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国情,中国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作决策,积极调整低碳贸易实施的战略,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实施优惠政策,促进整个社会向“低碳”转型
发展低碳经济是发展低碳贸易的基础。在当前国际能源危机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更成为了各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方向。国家经济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倾斜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低碳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促进整个社会向低碳转型。
(二)制定政策鼓励创新型研发低碳技术,降低高碳耗能产品生产率
为增强出口企业竞争实力,真正能够抵御关税不利影响的途径只能是走低碳贸易之路。政府应制定低碳贸易发展规划和出台相关限制政策,给予低碳技术研发更多的支持,同时对此进行一定的经济鼓励。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同时对此提供长期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希望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也可以相应地借鉴鼓励人才积极投身低碳技术的研发。
(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低碳产业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比如比重偏高的是重化工业,而服务业和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中国需要在环境与贸易利益方面做出权衡取舍,对那些附加值低,能耗和排放较高的产品从源头上长期不懈地进行控制。并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引进低碳项目等方式引导出口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能耗、环境友好型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业方向转移。
(四)开发多元化国际市场规避贸易壁垒
开发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可以使企业摆脱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分散发达国家“碳标签”“碳关税”等低碳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同时,企业可与国外企业合作,逐步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国外,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这样既可以扩大市场规模,还能够有效规避低碳贸易壁垒,在低碳贸易中取得主动权。
参考文献:
[1]U.K. Energy White Paper 2003: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carbon Economy. London, 2003
[2]闫云凤,杨来科.金融危机与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
[3]Grossman,Gene.M and Alan B.Krueger.Environmental Impact of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BER Working Paper,1991
[4]Joong—Wan,2009.Pursuing Green Trade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Implicationsfor Policy Options,UNDEST Expert Group Meeting on Citizen Engagement in Climate ChangeGovernance
[5] Aaron Cosbey.Overview of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Issues. Brainstorming meeting on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2010
[6]张宏,张海玲.中国发展低碳贸易面临的障碍及对策——兼论对日本经验的借鉴.亚太经济转型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州:福建省社科院,2010
[7]World Energy Outlook 2006.IEA, 2006
篇3
中国是贸易大国,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中国的出口贸易经济迅速拉动了国内的经济快速增长,然而,在中国的贸易经济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密集型、低技能的加工产业,消耗了较多的国内资源,污染状态也在不断加剧,可持续经济发展受阻,在当前低碳经济的浪潮之下,中国贸易经济要把握契机,针对中国贸易经济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合理调整中国的贸易经济结构,选取适宜的对策,实现中国贸易强国的梦想。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由于世界环境的污染状况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人们意识到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因而要求降低生活和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耗,调整能源战略,将生产重点放在节能减排、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上。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有其内在的涵义,它是由“两高一低”的高碳能源结构转为“两低一高”的低碳能源结构转化的经济发展新模式,要实现生产和生活中的二氧化碳的动态均衡。其内涵要包括三个方面:
1.低碳经济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它由无约束状态下的“碳密集”向有约束的“低碳”状态的转变,其核心在于减少和控制生产和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速度。
2.低碳经济要开发新环保能源替代高能耗的化石能源,要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前提下,开发新环保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
3.低碳经济要减少和取消高碳消费意识和偏好,从而减少“碳踪迹”,促进社会生态化建设。
二、低碳经济对中国贸易经济的影响分析
1.低碳经济对中国贸易规模的影响
为了应对低碳经济浪潮,中国无疑要实施碳税政策,也即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纳入其中,碳税的开征对于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出口贸易量的减少,这必然会导致企业减产,并在出口产品的价格方面上升,这会使企业丧失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直接影响到中国贸易的规模。
低碳经济相关的碳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会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及隐含碳量有更高的要求,这就使中国企业出口的难度加大,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出口贸易的规模减少。
2.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中国出口贸易商品的隐含碳排放量相对较为集中,包括:纺织贸易、皮革制品贸易、电子设备制造业贸易等。在低碳经济的趋势之下,中国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会受到技术的限制,而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极大地减少中国贸易的规模。
3.低碳经济对中国贸易伙伴的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集中分布于美国、日本和、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并以机电产品、玩具产品、纺织品为主,这些出口商品都是高能耗、高含碳的商品,必然要征收碳关税课税。同时,中国的贸易伙伴大多是世贸组织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环保意识较高,低碳技术也较为先进,对中国的高碳产品会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并可能会实施惩罚性关税,这就使中国的贸易受阻。
三、中国贸易经济应对低碳经济的对策
1.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中国必须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调整,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传统高碳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高碳产业也正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然而,在低碳经济的挑战之下,我国要快速推动低碳产业经济,引入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以清洁高效的低碳技术为指导,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走节能减排的发展道路。
(2)调整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中国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的附加值也较低,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中国要全面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大力开发低碳产品。同时,要对中国的加工贸易进行引导,促使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淘汰一些加工水平低、对环境污染又较大的加工贸易企业,向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的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倾斜,并回忆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的速度,推进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向高新技术转移。
2.与新兴贸易市场进行合作开发,应对贸易壁垒
中国贸易经济要开发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不能仅限于原有的发达国家,还要大力合作开发其他的新兴市场如:东盟、非洲、拉美等,要通过贸易市场多元化,分散原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低碳贸易壁垒风险。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不能受限于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垄断,力求与低碳经济的先进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如:东盟国家,中国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加深与欧盟市场的合作,从而突破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垄断。
3.提升贸易商品的技术水平,完善碳排放体系
中国贸易经济产品的技术水平需要大幅提升,要改进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丰富能源消费结构和体系,用新技术、新能源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向低碳化、清洁化、生态化转变。另外,中国还需要拟定一套完整的碳排放体系,以增加自己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主导地位,寻求应对碳关税的衡量对策,从而增强中国出口贸易的核心竞争力,缓解贸易压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在低碳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形势下,要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的规则拟定,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摆脱对高碳黑色能源的依赖,大力开发和利用低碳绿色能源,将产业结构发展重点集中在节能减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上,开发清洁能源,发展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尽量提高高碳能源的使用率,构建高能效、低排放、低能耗的新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贸易模式。
篇4
在设计电气自动化系统时采用集中监控手段,只要确保处理器集中了系统的一切功能,那么对控制站的防护行为要求极为简单,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控制。然而,综合来看,在具体操作之时,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为实现特定的监控目的,就应增加监控设备的使用量。毫无疑问,这导致了监控对象的增加,加重了主机的工作负担,企业也就被迫增加对电缆的投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电缆长度超过最优距离,就很可能形成一定干扰,降低操作的稳定性。
2.即时运行远程和现场监控
一般来说,远程监控系统对通讯速度的要求较低,节省了安装和电缆费用的成本。然而,全场电气自动化系统则完全不同,它利用的是数据双向传输的手段,以此确保智能设备与自动化系统的串行连接。这条串行电缆被广泛地用于连接变频器等设备的操作中,十分重要。中央控制器利用该手段,就可使采集的数据更加有效、客观性。另外,现场总线的方式往往存在很大区别,根据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设置形式实现相关区域的功能,确保远程监控的完成。作为结果,不同的功能装置具各自分开,互不干扰,节省了经费开支,维护了系统的稳定性。一旦整个系统出现了问题,就可根据不同的故障情况推测可能出现问题的装置或者连接错误,针对问题,予以处理,极大地降低了整个系统受故障干扰的程度。
3.基于低碳经济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未来前景
受益于OPC技术的诞生以及公众对Microsoft的广泛使用,自问世以来,IEC61131已受到多个控制系统企业的普遍认可,被视为国际化标准。在这种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性愈来愈受到重视,任何技术都无法与其比拟。这正是因为此,人类才得以不断完善IT平台,迎接电气系统自动化革新浪潮的到来。在这其中,得益于IT技术的进步,新兴的电子商务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电气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利用相关的企业软件和信息化手段,能够对企业的财务和人资数据实施有效监管,随时把握企业实际的运营状态。在采用视频处理等手段时,自动化系统往往会发生较大变化。对于独立设备的运行状况,软件系统作用重大,而在移动设备系统之时,软件系统也产生一定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应努力拓展软件结构的发展空间,确保系统对数据的接纳水平。从当前情况来看,以上操作的标准不断提高,因此应努力改进电气自动化系统,确保其在更大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在革新系统之时,应重点前强调创新性,争取最大程度地节省生产开支,根据市场需要,具备更强功能,在降低能源和各种物流使用量的同时,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满足市场理性需求,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朝着更加科学、可行、实用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营销策略
去年,世界各地极端自然事件频频发生,例如俄罗斯夏季高温干旱引发的大火至少造成65亿卢布的损失,巴基斯坦夏季连续降雨引发的洪灾造成1700万至2000万人受灾……与此同时,我国境内新疆大范围寒潮冰雪,西南地区长期干旱,南方多个省市暴雨泥石流频发,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2010年世界由于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已经远远超过以前几年,如果全球继续变暖,后期将会发生更多更严重的此类自然灾害,其影响范围与破坏强度也会加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球变暖不仅严重损害了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在一定范围内触及到了包括能源、生态等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一度威胁到了人类的基本生存,所以,我们迫切要求探索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个大背景下,低碳经济以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特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将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其含义是较低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高效地利用能源,不断开发清洁型能源,追求一种绿色的经济增长方式,其核心就是创新能源与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制度,从根本上转变人类生存方式发展的观念和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抛弃原有的传统型经济增长,运用创新技术和机制,通过低碳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促进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我们需要注重两点,首先是要将现今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碳基能源转变为低碳甚至无碳能源,将现今经济发展由不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次是要将现今经济中的能源结构由化石高碳型转变为低碳洁净型能源,即将其构成由以前的黑色结构转变为绿色结构。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我们既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达成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的指标,又要转变经济模式,高效利用能源,组建生态文明。断不能走以前先粗放后集约,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道路,要逐步赢得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必须探索构建低碳营销策略,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实行低碳营销的最大助推力。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发展企业营销策略的必要性
(一)企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
在低碳经济社会中,企业必须从满足自身和客户的低碳需求出发,逐步把以往的传统营销方式转变到“低碳营销”上来,这是新世纪企业不断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营销策略的重点从最初的产品中心,转变为产品、消费者双重中心,现在又发展成为产品、消费者和环境的三重中心,企业营销策略的导向也从产品导向转变到了需求导向,然后进一步发展为了可持续导向。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在经历了产品营销模式、市场营销模式之后,已经逐渐意识到低碳营销模式是企业逐步适应新的时代经济的需要。
(二)企业迎合世界政经发展的必要
1992年以后,低碳经济这一价值思想就开始形成完善,并逐步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重视。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新世纪全世界政经环境的主题。在实际中,低碳经济已经开始加速发展,而且无论国际上碳排放的权利怎么分配,最后主要责任一定会落在各国企业的身上,同时各国碳限制政策也会持续提高碳排放的经济成本,使得企业在市场上削弱竞争力。因此,积极转换发展思路,尽快自主建立企业低碳营销模式是国际政经环境对各个企业的新兴要求。
(三)企业自身发展的必要
企业在由传统营销模式向低碳营销模式转换中,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失去,而原有的劣势则有可能转变为优势。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都是以能源和人力为优势的,等不可再生能源大幅度减少,价格逐步提高时,企业原有的竞争力就会损失殆尽,但如果能及时从各个环节转变策略,逐步实现低碳化,那么则很有可能在新世纪的时代经济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军人物。从长远角度出发,这是一个历史机遇,是企业在目前低碳经济快速发展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需。
三、低碳经济中企业的营销策略
世界范围内低碳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营销策略要转变到低碳营销上来,这主要包含产品低碳策略,价格低碳策略,渠道低碳策略和促销低碳策略。
(一)产品低碳策略
要想实施低碳产品营销策略,就必须依靠先进的低碳技术。而低碳技术的内涵涉及到电力和交通等各职能部门与可以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及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有效稳妥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新技术。企业应该把低碳营销的理念融汇到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中,将低碳、低污染、低成本、高效率作为企业生产的长远目标,加大调查研究低碳消费市场,依据低碳消费市场反馈的信息来进行研发设计,制作出一批能有效降低自然污染的、杜绝资源浪费的、可以高效利用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低碳产品与环保技术,并要注意随时检测一下碳的排放量。
在转型初期,企业可能会发现因此多加了很多条条框框,会感觉到不适,但是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对自己的产品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以一汽、奇瑞等企业为代表的汽车行业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新阶段研发的重中之重了,使用新能源的汽车问世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他们的讨论也将反作用于产品低碳策略的推进和实施。
(二)价格低碳策略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低碳产品的昂贵价格,一般百姓都没有能力接受,所以造成了大部分低碳产品有价无市的状况。
受低碳产品设计、包装、维持、推行费用昂贵影响,大部分低碳产品价格都较高,要想让消费者能尽快接纳低碳产品,就必须降低低碳产品的价格,落实到企业身上,就是要不断降低低碳产品营销的成本。随着低碳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企业将有更多的余地来降低低碳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并依靠争取我们国家的优惠补贴来弥补企业部分的损失,拉近低碳产品和消费者的距离。
(三)渠道低碳策略
低碳产品的营销渠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合理、高效、扁平、优化的分销渠道。如果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产品在营销渠道中流转和储运的时间,就能提高渠道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意味着减少了产品在流转中的碳排放量。
渠道的低碳策略主要是尽量实现同地产销,将产品迅速从生产环节转移到销售环节上来,企业必须依据自身实力、产品属性来客观选择建立所生产的低碳产品的营销网络渠道,实现低碳运输和储运。在这一点上,如今日益红火的网上购物实现的非常彻底,它将传统的销售渠道大大缩短了,已经成为一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低碳渠道策略模式。
(四)促销低碳策略
对照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目前低碳产品还处在导入期,营销策略最关键的是要深入挖掘市场的潜力,教育引导消费者,创造建立消费者的认知。这时企业可以经由公关活动,与政府联合完成减排节能低碳的宣传教育,完成对低碳的软性促销。同时,企业还可以借力一些大的宣传平台,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去年上海世博会在国人乃至世界友人中宣传环保节能的生态理念,传播宣传整个企业。在进行产品宣传时,建议企业尽量使用网络媒体宣传,减少印制宣传画册和资料,避免造成广告纸的浪费,达到低碳的目的。总之,低碳促销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在低碳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低碳活动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体说来,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已经锐不可当,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选择。的确,低碳经济给营销环境带来了很多影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所承受的压力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只要企业顺应时代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以至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兆征.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J]. 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2]陈晓梅,房笑宇.论我国企业的低碳化发展战略[J]. 商业时代 2010年23期
[3]王智宁,叶新凤.企业低碳成长的价值逻辑与战略匹配[J]. 改革.2010年07期
[4]杨洁.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J]. 财务与金融.2010年04期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 商业角色; 转变
[中图分类号] F7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11)03-0043-03
一、引言
随着经济规模和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活中产生CO2浓度持续升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逐步成为主流,人类由此而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已经走向现实,给人们带来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念、发展模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商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在低碳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行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在西方把商业等同于交易,认为商业包括所有的交易形式――批发业、零售业、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以及为进行交易而实行的一切服务业,如银行业、储运业等。本文从狭义商业角度出发,探讨商业在低碳时代的角色转变。
二、商业作用的认识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商业经济地位认识褒贬不一,产生不同经济理论。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萨伊认为,商品交易,不过是以物换物,货币只是其中的媒介,在瞬间起作用,它的惟一用途,就是购买商品,人们不会把它储藏起来,也就是供给能自行创造需求,两者是恒等的,不会出现生产过剩,这就是所谓的“萨伊定律”,隐含着商业存在作用不大。马克思认为生产处于支配地位,交换受生产决定,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生产是主导,交换服从于生产,不创造价值。在我国,从古代到近代,商业一致得不到应有重视,产生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经济思想,这与我国农业社会特点直接相关。然而,重商学派认为货币是衡量财富的惟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首次肯定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加深,商业在市场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商业在国民经济中主要起着衔接和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作用:①商业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缓冲者和协调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因信息沟通不畅,无法实现生产与消费同步性,无法在价格上达成一致,需要商业协调;②商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创造的需求和反馈于生产两重角色;③商业出现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金钱成本。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产品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都将由此发生巨大的变化,新的环境政策和社会责任也会从各个方面对商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把握好机遇可以促进其快速发展。低碳经济的推广,按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环节,可分为源头型、过程型、产出型、消费型以及优化型五种发展模式[1]。商业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链接者,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是义不容辞,角色必将转变。
三、低碳时代下商业角色转变
(一)商业低碳化转变的必然
最近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一份全国零售企业耗电量调查报告可知,家电卖场、便利店、超市、大型超市和百货店等五类零售业全国全年耗电量超过300多亿千瓦时,其中以百货店和大型超市为主,在大型超市中,冷冻冷藏、空调与照明占了总耗电量的近80%。据测算大型超市每实现100元销售额耗电1.77度,如果按平均每度电0.9元计算,折合电费1.59元,零售业是一个微利行业,目前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5%~10%,而电费支出普遍超出了1.5%。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国内本土大型零售企业对门店的节能设施虽然也加大了投入,但一般均是节能节水等若干分散的单项措施,缺乏系统性和综合节能意识[2]。随着国家对能源价格提高,国内商业企业面临内在经营成本上升,外在外资商业企业低碳化经营的双重压力下,国内商业企业走低碳化道路是其惟一选择。
(二)商业在低碳时代新角色
低碳商业经营不仅节约经营成本,也是塑造行业社会新形象必然要求,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3]。除了自身低碳化经营以外,商业企业更要发挥其中介作用,实现商业角色转变,为生产者和消费者降低碳足迹,在低碳经济时代中发挥更大作用。
1. 低碳消费引导者,低碳产品推荐者
夏堡认为低碳经济主要是两重含义:一种是低碳生产,一种是低碳消费[4]。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实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表现形式是一种不追求奢侈、不贪图数量、理性而收敛的消费方式,抛弃使用一次性用品,戒除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陋习。有学者把低碳消费方式定义为五个方面:恒温消费、经济消费、安全消费、可持续消费和新领域消费[5]。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我国居民的非理性消费却随着商品的不断丰富而持续扩张,违背了基本国情,违背了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具体表现在: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节约水、电、天然气等资源,个人消费贪大求洋,餐馆就餐食物大量剩余,高档消费品功能浪费,暴富阶层炫富和斗富比赛持续升温,据统计2009年高端进口车销售量增幅50%,青年人中“月光族”、“负翁族”逐步增多。如何引导居民低碳消费,一般采用两种办法是:一是全面开展消费教育,重建低碳消费文化;二是积极进行政策引导,强化居民低碳消费意识[6]。这两点固然重要,但对实际选择商品消费帮助不大,人们可能还会选择非理性商品消费。居民非理性消费有多重原因,其中有两点是主要:一是对消费商品不了解产生选择失误;二是生产厂商为了自己商品销售,抢占市场,常常对顾客进行误导性和引诱性消费广告,夸大一些不适用功能,使消费者进行高碳消费。商业由于自身特点,能够帮助消费者克服这些困难。商业企业通常经营商品多年,对产品特点与功能有一定了解,在顾客选择时可以按其实际需求,指导其购买合适商品。
低碳时代低碳商品将大量出现,由于低碳商品是新事物,社会对此可能因不了解,导致低碳商品普及缓慢。推动低碳商品使用的前提是商业企业首先对此认可,否则难以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只有商业企业接受低碳商品,愿意销售,通过一些列促销活动,能够快速促进低碳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2. 摒弃传统营销,走向低碳营销
商业企业要摒弃以往单纯刺激消费、鼓励消费的传统促销形式,应该以“消费者教育”重新整合促销组合[7]。所谓“消费者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以传播消费知识、传授消费经验,培养消费技能、倡导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营销活动。商业企业可以通过举办低碳讲座、以旧换新、产品功能设计竞赛等活动,实现低碳营销。英国经济学家杰夫曼曾说过:“营销活动离金钱越远,成功把握就越大。”走低碳营销,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3. 低碳商品设计参谋者
在低碳时代,低碳商品将成为消费主流。所谓低碳商品是指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的商品。低碳商品必须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实现其价值,否则因交易不成功,不能弥补其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永远成为正碳商品。① 低碳商品功能设计是否满足消费者合理需求是关键,生产者一般难以与广大消费者进行直接沟通,难以知道消费者实际需求。商业企业一般经营多种同类产品,知道顾客在消费中的需求,可以建议和帮助生产企业改进其产品功能,设计出适销对路低碳产品。低碳时代要求商业企业不仅停留在完成商品交易,也要注意收集消费者对产品意见,反馈给厂商,改进商品功能。
四、商业低碳化角色的支撑条件
(一)商业企业自身素质提高
低碳时代是全新历史阶段,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具有挑战和机遇,能否把握好历史机遇,关键是看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认清商业在新时期的角色是前提,提高自身在低碳时代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协调能力是关键。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理论统领商业经营过程,加强对低碳经济价值的认识。加强企业经营理论学习,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二)商业网点科学布局
商业企业在低碳时代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引导消费者在满足自己合理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低碳产品。但商业这种角色真正实现是以消费者购买商品便利为前提,否则理性的消费者最终还是消费高碳商品。例如,A是以低碳营销为目的商业企业,布局仅在商业中心,B是以传统营销为目的的商业企业,其网点多布局较分散。这两家都销售C、D、E三种商品,产品功能依次丰富,但最低功能已经满足此消费者需求,三种商品价格(单位:元)和碳排放(单位:碳足迹)分别为:C(100元,100碳足迹)、D(110元,110碳足迹)、E(120元,120碳足迹)。假设消费者就在B商场附近,若到A点开车去需要花费25元,并对环境污染造成碳足迹为25单位。最后消费者在B商场花费120元购买E产品,进行高碳消费,碳足迹为120单位;在A商场一共花费(含交通费用)125元,购买C产品,碳足迹(含交通)共计125单位。理性的低碳消费者只能去最近商场B购买非理性高碳产品。从上述例子可知,如果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其在低碳时代中发挥作用是有限的。如何科学进行商业网点布局是商业企业发挥低碳消费引导作用的空间载体。
一般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符合经济核算,消费者购买方便。符合经济核算要求实现规模经济,商业网点聚集效应;方便消费者要求分散经营。表面上看是两难冲突,实际上可以实现“鱼与熊掌,两者兼得”,在国内有许多成功范例,苏果就是其中一家。在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中,要充分利用以克氏中心地理论为代表的商业区位理论进行不同级别商业网点整体协同布局。
(三)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
随着低碳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商业在低碳时代作用将逐步加强,然而商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如果承担太多低碳的社会责任,必将影响其可持续性发展,如何化解矛盾?政府应给予其支持。对于商业企业在低碳时代中承担社会责任给予一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空间布局规划土地政策倾向等;对于企业人员进行一些必要培训,提高其素质;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考虑低碳商业企业等等。同时,也要加强对商业低碳经营活动的监管,以防一些商业企业在低碳经营中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愚弄消费者,以防消费者产生对低碳消费抵触局面。政府也要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对商业低碳活动的监督。
[注释]
① 商品交易成功,价格一部分可以购买碳汇弥补碳足迹,可能使碳足迹为零。
[参考文献]
[1] 王文军.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0(2):69-73.
[2] 王先庆.中国零售商业“低碳化进程”缓慢而艰难[EB/OL].l,2010-06-21/2010-07-31.
[3] 屠凤娜.企业绿色营销管理战略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前沿,2010(7):182-184.
[4] 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3):33-35.
[5] 李 琴.低碳消费――科学消费的必然选择[J].中国国情国力,2009,(6):6-7.
[6] 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4):71-74.
[7] 朱元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低碳营销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195-196.
On the Transition of Business Role in Low-carbon Economy Background
Fang Dachun 1,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02,China.)
篇7
一、问题提出与理论分析
财务环境变迁要求财务战略系统做出相应调整,提出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无形资产财务战略问题主要是基于财务战略研究的独立性、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和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可行性等三方面的考虑。
(一)财务战略研究的独立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观点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普遍认可(阎达五,2000;赵德武,2000;罗福凯,2003),财务战略作为企业职能战略之一,其对企业战略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或者可以将财务战略视为企业战略的“价值影子”。财务战略独立研究的意义颇受争议,但其研究步伐从未停止过,阎达五(2000)从企业战略管理学与财务管理学这两个角度,阐明财务战略和财务战略管理具有相对独立的存在意义。王满(2008)从财务战略管理学科的定位出发,对财务战略管理的学科体系框架展开研究。曹玉珊(2010)通过对“企业战略中的财务”还是“财务中的企业战略”的辨析,提出财务战略与业务战略共生相辅,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价值管理形式。上述成果虽然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企业财务战略的,但关注的问题存在相似之处:首先,强调战略规划是企业对竞争性环境的一种主动适应和调整过程,并通过独特的战略性构想和科学的战略管理活动获得企业长久竞争力,财务战略是实现企业总战略的职能战略之一。其次,论证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子战略,并不影响其独立研究的意义,并且由于财务价值管理的广泛渗透性,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研究财务战略更有利于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第三,财务战略要区别于传统财务管理的研究,必须要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根据结构学派、能力学派和资源学派的代表性战略思想,战略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围绕着企业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所带来的竞争力展开的,而不仅仅是维持企业资金运动的均衡。最后,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范畴,其体系框架的研究尤其显得重要。在财务战略管理研究过程中,如何界定相近学科的联系与区别是其科学性和研究意义所在。认识财务战略独立研究的意义,还需注意财务战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财务战略研究一直是以企业战略的职能战略身份存在(David,1997;Harrison,1998),研究对象基本是围绕企业资金运动展开(Pearce,1998;David,1998;刘志远,1987),这些研究虽然提出了财务战略,但本质上将财务战略等同于财务决策,将财务策略等同于财务战略, 没有体现财务战略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战略研究的必要性 战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并不排斥战略重点的转移和战略调整,不管是早期安索夫的计划学派,还是名噪一时的波特结构学派,以及能力学派和资源学派,战略研究从来都是以环境分析作为起点的,财务战略依据财务环境的演变而变迁。“低碳经济”概念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社会》正式提出,随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经济体先后做出承诺,将不同程度降低碳排放水平,实现基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资源基础上的低碳经济。由地球生态圈碳失衡和化石能源的掠夺性使用而引发的低碳化财务思考,其特征主要是:
(1)经济性。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资源引起的碳排放最少化,经济性不排斥人们耗费高碳资源,但必须保持大气中碳容量和碳排放的均衡。低碳化在关注碳排放绝对数量减少的同时,更强调提高碳生产率,经济性不仅体现在以较小的碳消耗和碳排放获得较稳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更体现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以较小的冲突换得长久的和谐共处。
(2)创新性。碳排放硬约束下的财务环境,国家产业政策向低碳排放行业倾斜,拥有更多低碳排放技术的企业将获得广泛的金融和法律支持,低碳技术创新会成为企业获取财务优势的一种重要手段。低碳排放行业所带来的政策性红利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竞争加剧引起的资本边际贡献降低导致资本市场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的创新,进而规范化的制度创新难以避免,创新将以低碳化为契机,伴随经济社会低碳化的转变烙上深深的低碳化印记。
(3)长期性。低碳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概念提出,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全面和持久的,并且碳元素作为与人类生存最密切的元素之一,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摆脱不了碳依赖的情况下,低碳化将是经济社会碳排放和自然界碳循环均衡发展的长期目标。企业财务环境的长期低碳化趋势使得财务运行规律发生重大改变,财务决策和规划必须从战略角度考虑低碳化风险给企业价值带来的影响。
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环境的上述特征,表明企业传统财务活动面临的环境约束发生了质的改变,低碳化的不可逆转性使得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对财务竞争力的获取进行战略性构想,并通过恰当的传导机制,将这种财务战略性构想转化为具体的财务行为,其基本的财务战略思想如图1所示。
低碳经济背景下持续创新导致的企业间竞争对抗性增强的直接表现是财务竞争力的较量,这种基于长期持续性创新基础的较量,需要企业从宏观财务战略构想、中观战略实现平台和微观财务行为等系统的财务战略规划着手,通过战略性财务资源的获取和战略性财务能力的培养,形成企业长久的财务竞争力,进而获得更多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可行性 根据财务战略的基本思想,宏观财务战略构想是企业将战略性竞争目标与企业面临的战略性财务环境相匹配的过程,表现为对企业战略性竞争目标的财务价值化,侧重于从财务职能的角度对企业总战略的解读,是企业战略分析的一个延续,该过程不具备财务战略鲜明的财务特征。微观的具体财务行为选择遵循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律,如投融资中的时间价值分析和风险价值分析,以及资本运动过程中的价值相关性分析等,这一层次的财务行为大多是日常性的财务管理活动,体现不出财务的战略性特征。财务战略的核心是财务战略的实现平台,即财务战略的传导机制,一方面,它通过特定财务对象将企业战略思路财务化,另一方面,通过对战略性财务对象的管理,为具体财务行为提供战略性指导,因此,不同财务战略选择的差异在于财务战略传导机制的不同。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财务战略属性的考虑。财务战略研究与企业战略研究一脉相承,20世纪初法约尔将财务活动列为企业六大类活动之一,财务活动的战略性作用得到认可,20世纪70年代安索夫首先在战略管理的职能战略中正式提出了财务战略概念,之后在众多的战略管理著作中 “Financial Strategy”概念被广泛使用。从理论渊源上追溯,财务战略应该是企业战略的子战略,是保证企业总战略得以实现的职能战略。正是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这种特殊关系,所以财务战略理论出现了两种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研究思路:财务战略研究和战略财务管理研究。财务战略研究将特定财务要素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一财务要素在相关财务环境约束下的重大和持久影响,确定其战略地位,并对具体财务行为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如根据成本这一财务要素在竞争性财务环境下的战略性作用,确定成本领先的财务战略。战略财务管理研究则将企业总体战略作为研究对象,财务管理只是一种实现企业总战略的工具,一般根据不同的财务活动制定财务战略,如融资战略、资本结构战略和股利战略等。按照战略思想所具有的全局性、长期性和重大性等特征,财务战略研究应该更倾向前者。将企业财务作为独立的战略研究对象,财务战略研究关注于对企业价值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重大性影响的领域,可以根据成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性影响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也可以根据对企业价值创造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财务资源来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无形资产财务战略正是以对企业价值创造有重大影响的财务资源——无形资产为切入点,以无形资产价值的识别,无形资产价值的创造以及无形资产价值的实现等为手段,进而建立起来的企业一定时期财务活动的纲领。
(2)无形资产的战略性考虑。无形资产是对未来收益的非实物形态或非金融形态(如股票、债券等)的要求权(巴鲁·列弗,2001),既包括专利、商标、版权、专有技术等独立存在的形态,也包括技巧、知识、关系、组织文化、声誉以及能力等依赖于人的主观性存在的形态(Richard Hall,1992)。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性作用体现在:
首先,无形资产使用的低成本。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它可以同时用于不同的用途或不同的地方,直接导致无形资产使用时较低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
其次,无形资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无形资产一般是可以累计的,在无形资产上投入的每一美元具有较高的边际贡献,而在机器设备上的投资可能有3/4实在弥补折旧(Grossman,Helpman,1994)。因此,由于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非竞争性和可累积性而产生的杠杆效应,往往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
最后,无形资产的天然隔离机制。很多无形资产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社会复杂性和原因模糊性特点,其他企业复制此类无形资产的成本非常高,有些无形资产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复制和替代,因此,通过无形资产的天然隔离机制而使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力。同时,以“先发优势”为特点的标准锁定形成的无形资产,会因为标准的网络效应而产生竞争优势。
无形资产在成本降低、收益增加和优势垄断等方面的战略性作用,直接导致企业财务竞争力的提升,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财务运行机制,可以作为联接财务战略构想和具体财务行为的战略实现平台。资源学派认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通常是无形的,来源于那些存在于隔离机制中、产生潜在租金的意料不到的事件。Dierickx和Cool(1989)也认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应该是不可交易的、不可模仿的以及不可替代的。从财务战略的属性和无形资产的战略性作用分析,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符合一般战略制定思维逻辑,也符合财务理论深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目标与实现途径
战略可以被定义为是由目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主要政策、计划组成的模式(Andrews,1971),战略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对企业进行定位,根据不同的定位对差异化行为进行权衡(make trade-offs),并在执行中不断整合企业活动的系统化过程(M.E.Porter,1996)。尽管不同学者对战略的表述不一致,但是其内在的含义却是一致的,即认为战略是目标与途径的结合,无形资产财务战略是基于对相对长期稳定的财务环境(特别是当前的低碳经济背景)分析基础上,将企业财务优势的获取定位于对企业已有或潜在的无形资产进行识别和优化,并围绕着差异化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展开财务活动,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对系统性财务活动进行整合,以此建立核心财务能力的竞争性财务战略,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目标和实现途径是这一战略体系的关键所在。
(一)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目标 财务战略目标是对财务行为长远图景的规划,是财务活动的努力方向。基于对财务战略定位的不同认识,财务战略目标出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资金运动均衡目标。资金运动均衡目标是早期财务战略研究的成果,并为众多财务战略研究者所接受。资金运动均衡目标认为财务战略主要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要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资金运动均衡目标将资金运动视为财务管理的对象,将财务战略视为企业战略的辅助战略,并不具备独立研究的条件,而是作为配合企业战略实现,在资金运动过程中采取的一些辅策略,从本质上说,财务战略是传统财务管理内容——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中资金运动在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另一种表述,没有体现财务行为的战略性。
(2)长期盈利能力目标。长期盈利能力目标从企业战略目标与财务战略目标应该长期协调一致出发,认为一个企业长久生存、发展取决于其赚取的收入能否补偿其付出的全部成本,因而,无论企业具体战略目标如何制定,追求长期盈利能力都应该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亘古不变的目标方向。长期盈利能力目标将企业生存之本——盈利作为财务战略研究的方向,在战略层次很好的协调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冲突,对具体财务策略的选择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3)持续竞争优势目标。持续竞争优势目标直接脱胎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竞争优势思想,将企业价值驱动的差异性财务资源和核心财务能力作为财务战略的研究重点,通过对差异性财务资源与核心能力的价值识别、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过程的分析,创造企业持久的财务竞争优势。资金运动均衡目标强调资金运动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关键性影响,在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时代,资金运动均衡目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长期盈利能力目标将长期盈利能力作为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的诉求,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形成合力,促使企业价值的顺利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目标直接将企业战略的竞争思维移植与财务战略,能较好的将财务战略与企业竞争战略进行融合,使财务战略更好的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服务。
上述三种典型的财务战略目标有其提出的背景和适用的范围,而根据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性影响和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的相对地位分析,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持续财务竞争力。持续的财务竞争能力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依赖于相关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活动来支撑,因此,可以将这一能力目标细分为资源目标和活动目标。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资源目标是建立以无形资产为核心企业资源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以稀有或难以流动的无形资产作为基础,获取并长期持有差异化的无形资产将是该战略的关键之一。资源基础竞争论认为隔绝机制可以限制别的企业对某企业竞争优势的模仿或削弱其竞争优势,从而保护该企业由于竞争优势而获得的经济利润。隔绝机制之一是模仿障碍,这是一种阻止其他企业通过模仿资源和能力而构成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隔绝机制,无形资产通常是一种难以模仿的资源,具备天然的隔绝性。因此,对重要无形资产的获取和长期占用,通过天然的隔绝机制,可以使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力。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活动目标是培养围绕无形资产价值创造形成的核心能力,企业的财务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竞争者价值链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企业各种主要财务活动和支持活动以及二者的相互配合形成的核心能力。活动基础竞争论认为企业各种促使成本降低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差异化活动,可以使企业在价值链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并产生持续的竞争力。以无形资产的获取、使用和管理为对象的融资、投资和利益分配等财务活动可以提高企业在价值创造网络中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价值创造能力,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竞争力。
(二)无形资产财务战略实现途径 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实现依赖于该战略的制定、执行及评价的各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围绕着无形资产的相关财务问题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实现途径:
(1)无形资产的准备。无形资产的准备是指企业在识别无形资产的基础上,通过竞争性的财务活动形成或拥有对企业价值创造有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巴鲁·列弗(2001)将无形资产分为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两大类,为获得这两类无形资产的准备,企业一方面需要对两者进行单独投资,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治理活动优化,促使两者的互相转化,以降低投资成本。
(2)无形资产的资本化。无形资产资本化就是将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权益通过契约的形式确定下来,提高无形资产的财务战略价值。无形资产资本化的核心是产权界定,由于无形资产的非竞争性和不可交易性特点,无形资产产权界定就只能通过企业与相关主体的谈判实现,而谈判的信息不对称性使得谈判成本很高。因此, 此类财务行为需要在资本化成本与资本化收益之间衡量。
(3)无形资产的锁定。无形资产锁定主要是企业通过对无形资产的纵向或横向投资,在持续为客户提品或服务的同时,对客户创造较高的转换成本,从而产生长期的可持续性价值,由于无形资产的非竞争性、可升级性和无形资产投资的网络效应,无形资产锁定是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关键所在。无形资产锁定引起的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聚集,可以使得无形资产投资的边际成本相对降低而边际收益增加,无形资产的累积可以使得企业在价值链中处于有利的位置,提高企业的财务竞争力。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无形资产财务战略展望
低碳经济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无形资产在低碳约束下将是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特别是企业成为由利益相关者专用性投资形成的价值网络时,无形资产将是企业价值创造系统的核心。低碳经济背景下无形资产财务战略主要针对企业财务活动在低碳约束下,为寻求财务竞争优势提供一种思路和方向,其在财务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
(一)低碳环境下逐渐放松的无形资产披露制度 良好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制度是无形资产财务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Anne Wyatt(2005)认为经理人员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可以提高资产负债表的质量,并有利于完善投资者信息集,Mary E. Barth和Ron Kasznik(2003)认为分析师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提高Ohlson估价模型和未来盈利预期的有效性。因此,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以创新为特征的无形资产聚集,进而建立起的财务竞争力,对于信息披露的需求更为迫切。
(二)碳金融体系健康、稳步发展 碳金融属于环境金融的一个分支,是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其核心是碳排放权,包括与节能减排项目有关的投融资活动、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交易等。低碳经济背景下无形资产财务战略需要商业银行对低碳投融资的信用支持,资本市场的低碳板块也是无形资产财务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金融支持,同时,碳基金在低碳化的金融市场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碳金融体系的健康稳步发展,是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甚至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低碳化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 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低碳化投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确立的关键,而对低碳化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是这一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证。Anne Marie Knott和David J. Bryce(2003)的研究结果认为无形资产的积累并不一定能发挥隔离机制的作用,以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无形资产侵蚀因素不仅仅来自技术的贬值,还可能来自人员流动或是路径依赖等其他因素。
(四)规范化的无形资本权益实现制度 无形资产财务战略导致的持续财务竞争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实现,规范化的无形资本权益实现制度从持续的竞争力角度解决了无形资产财务战略中的激励问题。
四、结论
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核心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无形资产财务战略将财务战略研究和无形资产的战略性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持续财务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并围绕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和价值锁定探索了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实现途径。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实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财务战略的环境约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无形资本财务战略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L135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姜付秀:《基于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管理世界》2003年第2期。
[2]王满、于悦:《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会计研究》2008年第1期。
篇8
为应对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验,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指通过运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能源开发等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开发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
旅游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相对于其他产业,本身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同时也是人类体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大舞台。旅游业所具有的响应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碳汇机制,运用低碳技术成果的先天优势,也必将成为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的前沿阵地。我国旅游行业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已进入高度成熟期,旅游市场从卖方转向买方,逐渐告别以往超额利润时代,近年来,自助游、休闲农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据《2011年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数据统计,我国度假休闲类景区2144个,占各类旅游景区总数的10.22%,乡村旅游景区占到了23.74%,人们更多地选择了这些既节省资金又能获得更多享受的休闲旅游方式,加之人们对旅游业的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使得旅游业特别是中小旅游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009年12月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战略思想,并将旅游业节能减排的重点锁定于旅游交通和食宿餐饮两大领域,低碳旅游已在我国各类旅游企业中逐渐展开,低碳运营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旅游企业成本是指旅游企业在销售旅游产品和提供旅游劳务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务的货币总和。目前,我国中小旅游企业粗放和低效率的运营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中小旅游企业是我国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旅游企业低碳运营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这也与旅游企业自身实施成本控制的理念一脉相承。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低碳运营模式,加强成本控制对提高中小旅游企业利润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二、中小旅游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旅游企业5万多家,其中90%以上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满足多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视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历程,它们大多创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到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得以壮大,近年来,又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旅游行业无论在产值还是在规模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毕竟经历的时间过短,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无论在管理理念还是在管理手段上都还有一定距离,很多企业主至今仍保持着“漠视管理,关注市场;不用控制,只要营销”的思想,中小旅游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会计核算基础较差,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不重视企业财务文化建设,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偷逃税现象严重。
我国中小旅游企业在区域分布上较为分散,很多乡村农家乐、小型旅游客栈位于山村、城乡结合部,员工素质低、流动大,培训成本高,使得整个人力资源成本偏高,无论是外部治理还是信息资源都极其匮乏,而且中小旅游企业自身规模小,一方面筹资渠道窄,融资困难,抗风险能力弱;另一方面,应收帐款比例较大,呆、坏账较多,这使得企业现金链吃紧,资金成本较高。
随着整个旅游行业进入“微利时代”,我国的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收入,有80%~90%用于支付各项成本和费用,中小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价格的竞争,但是在销量和价格无法有更大突破空间的情况下,成本与利润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有数据显示,在中国排名前100位的旅行社,基本占有着销售收入、净利润的90%,而其余的1万多家只占10%的行业利润。绝大部分中小旅游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严酷的现实促使中小旅游企业更应加强成本控制,走出困境。
三、中小旅游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274家中小旅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回收试卷214份,回收率78%,相关结果如表1~5所示。
第一,企业领导管理水平较低,成本控制意识淡薄。由于我国中小旅游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管理手段和方法陈旧、单一,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有的还保持着传统家族式管理,不重视成本控制,单纯追求收入、产值等指标,甚至认为收入、费用、利润是财务人员算出来的,在被调查的214家中小企业中,认为成本控制是为了核算成本和业绩考核的占到了66%,仅有10%的认为成本控制是决策规划的需要,可见,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经营管理理念,更无成本控制意识,其结果是产品成本失控,资产安全系数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经营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合法性,企业虚盈实亏。
第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不能有效实施成本控制与监督。据《2010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公报》显示,我国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0.16%,很多中小旅游企业为节约人员开支,没有配备专职的财会人员,或者会计、出纳由一人担当,财会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财会人员会计理论欠缺,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业务水平较低,对相关的成本不能正确核算,更谈不上成本管理。
第三,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进入信息经济时代,随着会计理论的深入和经济管理对会计数据的要求日益提高,会计电算化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但很多中小旅游企业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欠缺,会计核算上还保持着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在我们调查的214家中小企业中,仅有28%的企业实施了会计信息化管理,完全依赖手工流水账的企业占12%,其缺陷是:财务资料易丢失,财务信息不能共享,财务数据不完整,财会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另外60%的被调查企业,也仅是在工资核算、材料收发等会计数据单项业务处理上使用电脑操作,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资金,但这样的会计电算化远远无法满足现代成本控制对会计信息处理的要求,更谈不上成本控制体系的信息化管理。
第四,企业成本控制方法与模式过于落后。一直以来,很多中小旅游企业管理者受短期经营目标的影响,在成本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上沿袭陈旧的模式,即运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执行标准成本,找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再进行分析、评价,继而制定出改善措施。或受廉价劳动力利益的驱使,在成本控制模式的运用上,过于简单化,缺乏创新,将眼光锁定于产品的生产阶段,而忽视市场需求、消费者心理分析、同行业竞争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并没有得到运用和推广。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76%的企业不了解目标成本,更谈不上成本的控制管理。
四、中小旅游企业成本控制实施途径
第一,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成本控制的实质是企业各部门在各生产环节利用相关经济要素参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活动,企业领导、财会人员、全体员工既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成本控制的实施者。因此,企业成员的素质和态度决定了成本控制的成败,企业成本控制要得到有力的实施,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专业控制和群众控制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由外至内的全员成本控制体系。首先,企业领导要认识到构建成本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其次,针对目前中小旅游企业财会人员,主动学习会计知识和会计法规,提高成本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市场调研,充分利用会计工作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成本控制方案,从而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主动参与企业管理,熟悉本企业的业务流程,掌握公司的经营能力、技术设备条件、产品市场和资源状况,变事后反映为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最后,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应目标一致,观念趋同,积极投身于成本控制的管理活动中,在最大限度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竭尽所能降低成本。
第二,实施成本控制管理。构建现代内部成本控制的宗旨,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以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应地,成本控制理念应符合现代成本控制的需要。中小旅游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庞大复杂的控制系统,而应立足于自身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方式灵活、对市场反映灵敏的特点,在实践中逐步探寻一个内控效果与内控成本相适应的合理结构比例,体现在会计基础规范方面,健全原始记录,重视成本核算,减少呆、坏账比例,加强日常成本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第三,加强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环境成本进行单独核算,而是通过传统的会计科目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进行归集(见表6),这样,无法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破坏程度,对相关的环保成本也就无法实施控制和监督。在表7中,将环境成本作为一级科目单独设置,下设五个二级科目和若干三级科目,加强成本的预警管理,改变以往成本控制事后核算的局限,而是将企业对成本的控制管理延伸至事中、事前,通过成本预警分析,计提“环保准备金”,加强环保预防成本的核算,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数据分析,有效实施成本控制。
第四,拓展成本控制的广度和深度。成本管理不仅仅是对会计学意义上以货币计量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资金成本等显性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还应包括不可量化的隐性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无形资产成本和组织运行成本。如旅行社未按约履行合同,游客的利益受到侵害,以致产生信誉成本的变化;旅游企业培训效果不佳,员工挫败感增强离职,以致带来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等。
加强成本控制不仅要节约当前成本,还要考虑到当前行为影响下的未来成本。因此,要将视野拓宽到产品之外的市场需求分析,进而延伸到市场调研、营销、会计预测、财务规划等环节的成本控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业务需求为导向规划成本的有效使用。
第五,实施低碳运营的成本控制途径以饭店的餐饮成本控制为例。在中小旅游企业中,饭店的餐饮收入占其总收入的60%以上,随着高额利润时代的终结,自助游、背包客等新型旅行方式的兴起,传统的中小旅游企业受到冲击,客源流失相当严重,再加上消费者日趋成熟,逐步迈向理性消费。这些因素对中小旅游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客观上促进中小旅游企业重视成本控制,实现低碳运营。
饭店的餐馆成本中心包括采购、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对饭店的餐饮成本实施控制的重点则是食品的原材料采购、加工成本、能源的消耗费用以及人工费等。物资采购方面应采取就近原则,尽量减少交通支出,避免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提高采购效率;原材料的生成、加工上,应加强成本费用的预算管理,降低人工费、水电燃气费,以及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降低自然资源损耗成本,减少废弃物的污染损失成本;在存货管理上,适度控制商品储备,加强对库存商品的管理,降低仓储费用,从而降低库存成本,以实现对存货的成本控制。
此外,政府要为中小旅游企业实施低碳运营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税收、融资、信息平台构建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并提供技术支持,鼓励饭店采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
总之,低碳经济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生活方式,随着低碳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渗透,产生于生产、劳务、管理活动的成本控制管理,将成为旅游企业特别是中小旅游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关键,因此,树立成本控制观念,加强日常成本核算,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拓宽成本管理范围,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人类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还应认识到,任何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管理方式而不断创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媛:《旅游企业如何采取措施控制企业成本》,《中国商贸》
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物流管理;规章制度;技术;人才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方式,以降低企业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了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物流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绿色物流管理理念逐渐产生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当前绿色物流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对整个物流行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改进,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二、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管理概述
1、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能源政策领域,它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同时,低碳经济强调使用清洁能源,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自从该概念被提出来以后,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相关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也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巨大的努力。
2、绿色物流管理。绿色物流管理是伴随着传统物流管理行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是指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注重保护周围环境,以降低物流环节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包括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装卸、绿色仓储等环节。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为了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越来越重视绿色物流管理工作,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推动物流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的制约因素
1、规章制度缺失。尽管最近几年为了治理中小企业环境污染,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是专门针对物流行业的规范几乎没有,仍然处于空白状态。相关的物流标准缺失,不同企业在物流环节的运输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影响了绿色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相关部门在进行绿色物流管理实际工作中的职能划分不明确,难以协调各方的行动,不能充分发挥他们之间的合力,对绿色物流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发展。
2、技术水平落后。在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管理相关的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例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准时生产技术、绿色包装技术等等,在绿色物流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我国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缺乏统一的研究机构,很多的物流企业规模小,操作不规范,难以独立进行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很少的企业运用条形码、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等,使得物流管理工作中缺乏信息平台,制约了绿色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基础设施薄弱。公路铁路建设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在区域布局上存在着不合理之处,而西部地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制约了物流工作的开展和有效运作。另外,尽管很多地方纷纷投资建立物流园区,但是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协调,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园区物流企业的仓储空间较小,布局较为分散,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还影响了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
4、管理人才缺乏。绿色物流管理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懂现代物流技术,又要懂物流政策、经营运作等。然而,目前我国缺乏专业性的绿色物流管理人才。大多数的从业人员是传统物流工作人员,对电子物流技术、物流政策等的了解较少。同时,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忽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难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制约绿色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1、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的碳排放标准体系,对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的碳排放进行精确测量,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如果超过规定配额,便实施碳汇补偿。例如,广东物流企业碳排放超过规定标准之后,可以强制其在西北山地植树造林,或者成立碳排放基金,实现碳汇补偿的目的。针对物流企业配送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的情况,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交通工具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的标准,逐步推广新型的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此外,环保、商务、税收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工作,做好对物流企业碳排放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物流企业更好的经营,推进绿色物流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2、实行绿色运输管理。实行共同配送模式,物流企业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将资源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效益。也可以根据配送的具体需要,分别采用空运、铁路、公路、水运等方式,加强不同运输方案和部门的联动。还可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体系,专门提供物流服务,更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3、进行绿色包装管理。包装和运输的时候,采用绿色环保材料,代替塑料袋等材料。具体措施如下:实行模块化包装,运用容器和包装托盘,对大小和规格进行统一,以方便包装和运输;实行集装化和大包装,采用集装箱等包装方式,以方便存储、运输,降低包装成本,更好的保护货物;包装的时候要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加强研究工作,开发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全面进行绿色包装管理。
4、进行绿色仓储管理。相关部门要做好储存点的规划工作,方便运输和管理,确保资源不浪费。设置仓储点之前,需要详细调查和研究物流中心,确定存储点设立的最佳位置,方便物资的配送。同时,做好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尽量减少物资存储成本,减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加快物资流通速度,节约成本。
5、加快技术研究和创新。要想更好的推动绿色物流管理工作,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绿色物流技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标准化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监测技术、安全技术、废物利用和处理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是开展绿色物流,加强绿色物流管理的关键内容。因此,今后在实际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善于抓住机遇,加强科研工作,积极开发和使用绿色物流技术。同时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更好的运用绿色物流技术。
6、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中西部推进,合理布局。做好物流园区的审批、规划工作,全面加强管理,确保布局合理,优化资源整合,实现园区规模化建设,突出园区资源优势,点状布局,集中发展,推动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
7、培养绿色物流管理人才。高校、企业、社会都要重视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培养现代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多层次的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更好的进行绿色物流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流是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绿色物流管理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今后在物流管理活动中,我们需要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倡导绿色物流管理模式,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从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物流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促进物流环节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军.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3(4)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发展、不但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符合国家的科学的发展观,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也为参与到世界经济竞争、建立新的绿色会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结合低碳时代经济的背景,研究我国发展绿色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意义重大,本文对绿色会计的发展进行探讨。
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耗,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国家积极鼓励过人们出行尽量坐公共汽车,交通选用自行车,减少私家车出行的方式来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绿色出行的方式与低碳经济都是这个道理。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体态。
绿色会计是将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现代经济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社会环境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耗费要以有关的法律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形式,运用会计学中一定方法计量并记录环境污染、环境开发和环境防治的成本费用,同时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报告,这样就可以综合评价环境绩效和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所以只有结合低碳经济来重新审视绿色会计的内容和体系才能适应目前经济的发展需求。
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互助互利的关系,绿色会计是低碳经济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绿色会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绿色会计的现状
在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还不成熟,有一部分从业人员甚至于没有搞清楚绿绿色会计的意义,对于其认识还不够清楚。国家对于绿色会计还在理论探讨之中,而且深度不够,企业的环境会计实物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存在,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更不要说跟国外的绿色会计理论相比较,我们已经落后很多了。我们国家的绿色会计主要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1、普遍大众社会重视程度不够高。在国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数人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矛盾,要换取经济的发展就是要损害环境为基础,要想保护好环境经济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这种想法已经形成了共识,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也只注重投资回报,进行环境保护的努力又会减少其利润,所以对环境的污染就视而不见,社会普遍对于环境的保护重视不够阻碍了绿色会计的理论和发展。
2、绿色会计理论不够完善。(1)研究其内容缺乏系统性,很多时候就是大而化之,敷衍了事,大多数的研究只注重其某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关系及之间所产生的影响,将绿色会计作为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极少。(2)研究方法的单一性。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仍然是以规范性为主,尽管近几年来对其有了部分实证性的研究结果,但实证性的研究还是少的可怜。(3)研究性成果缺乏实质性指导,很多学者注重理论性的研究。
3、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健全。我们国家的会计法中没有关于绿色会计的内容,颁布的环境法规也缺少环境会计的内容,所以企业对绿色会计的应用缺乏法律的支持和约束。此外我国对于环境犯罪方面也没有规定,对环境方面违法的惩罚力度不够,容易使企业抓住法律中的漏洞。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机制,才能够使企业领导者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他们来说就是“光打雷不下雨”,起不到震慑作用,国家相关部分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4、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绿色会计对绝大一部分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理论上讲是一个边缘性学科,发展绿色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目前我国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相关学科建设和研究也相对滞后。
5、绿色经营理念认知少。现在的企业会计对象,是与企业资金运动相关的,是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来源,都没有考虑到资金以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和生态循环价值。企业会计的目标是要兼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眼前利益到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到整体利益。对于这样的一种现状,企业应该加强对绿色经营理念的认知。
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发展的意见
1、国家和社会要重视绿色会计的发展和宣传。政府要对绿色会计多进行宣传,对于宣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我认为就是到企业内部中对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进行讲解,使从业人员提高自己的认识,明白什么是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有哪些作用。特别是要督促好国有企业,要以身作则来引导更多的企业应用绿色会计,要不断的提高全社会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要求高校内开设与绿色会计相关的课程,并且要作为核心课程来开设,培养更多的了解绿色会计的人才,为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在高校中的开展也利于普遍大众的认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学到相关绿色会计的知识,但是这一观念深入民心对以后开展环境的保护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应用环境会计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进而实现社会价值。
2、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1)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绿色会计在前面我已经谈到了它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其中的应用包含了方方面面的知识,相关从业的人员一定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掌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上能够充分了解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经济上对从事绿色会计的从业人员提供支持和补贴,激励他们从事绿色会计理论研究,能够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毕竟这一新型的会计方式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很多从业人员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行业会成为朝阳行业。(2)吸收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会计的实践如果不能够关注到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将会逐渐恶化。还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发展。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注意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我们国家来说这些成功的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避免我们犯同样的错误,可以少走些弯路。把这些现成的成功经验直接转为我们所用。吸取经验教训,将治理、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政府不仅要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护和治理环境,也要对环境的保护加紧立法,制约企业发展时的环境破坏,建立绿色会计也是企业要实施的重要措施之一。
3、加大社会的监督力度。绿色会计如果没有国家的法律保护和强制,那么它就失去了绿色会计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变成一纸空文,加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其中不好的现象进行曝光或者披露。因此,加大社会的监督机制力度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度相关的法律和条例,对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计量方法、披露内容等实行统一的规范,这样才能保证绿色会计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符合质量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 陈留平;张珊珊.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
[2] 王小群.浅谈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发展之路[J].时代金融.2011.
- 上一篇:电商营销趋势
- 下一篇: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