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殖业的市场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养殖业的市场评估

篇1

[关键词] 畜牧养殖 风险管理 降低风险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75-0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同时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随之带来的就是畜牧养殖专业户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并且随着畜牧养殖市场的流通速度以及范围不断地扩大,养殖专业户以及规模化养殖厂都面临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来自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的不断升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自身利益。因此总结以往畜牧养殖经营经验,并且积极探讨更新更实际的养殖风险管理模式,是意义重大的。

一、养殖专业户风险来源以及特点

畜牧养殖业属于一种高风险、情况多变的产业,而其中的风险来自于畜牧养殖中的各个环节可能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损失。从风险的来源看,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以及内部风险两部分。

1.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这三方面。畜牧养殖产业是一个跟自然有着紧密联系的行业,例如牧草的种植、饲料的选择、疾病的防控、都是跟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这些都影响着牲畜的生长状态。所以养殖户一定要注意防控降低自然风险给养殖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自然风险的主要特点就是不规律可循,多变性。

用户养殖的牲畜最终是要销售到市场上去销售的,所以有时候市场情况的变化对于养殖用户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候是致命的。随着我国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畜牧养殖户、肉类加工场、以及肉类销售企业涌入市场,分割我国畜牧市场资源,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利益的竞争,这样就使得市场风险进一步增加,最终利益的最大受害者还是畜牧养殖户。

国家以及地区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往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其中大部分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GDP的提高,然而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政策出于考虑环境等因素,对经济发展不利。畜牧养殖是一种总体上对环境不利的行业,因此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2.内部风险

畜牧养殖业内部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养殖户专业知识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牲畜有疾病等情况带来的风险。其中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是具有高风险的一项风险内容,如果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应为疏忽大意很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样养殖牲畜的疾病以及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爆发都是一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同样都会给养殖户带来灭顶之灾。

二、降低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策略

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畜牧养殖行业具有高风险性,并且这种风险往往带给养殖户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降低畜牧养殖行业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的管理化运营成为我们亟待解决问题。

1.做好风险的管理化运营,首先我们要培养风险管理的意识。作为畜牧养殖户来说,他们要加强风险的管理意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风险与利益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树立防范风险的观念,一旦风险到来就要做出正确的抉择,以保证将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加强平时的养殖训练,以熟悉可能存在风险的地方,并及时做出反应,以减小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2.加强对风险内容的分析与评估

畜牧业养殖中所存在的风险具有隐蔽性、突然性、负责性以及持续性,如果对这些风险认识不够明确,分析不够彻底,就会是风险带来的损失放大化,蒙受更多的损失。所以作为畜牧养殖业的养殖户来说,一定要认识到风险的分析预评估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并且其中要有清醒的头脑以及足够的耐性,同样一个严谨的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畜牧业养殖业的风险评估与分析需要丰富的养殖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储备,尤其是对于市场以及政府政策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时,更需要对相关资料的仔细研读,与分析。及时做出准备,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3.建立风险应急体制和急救措施

根据多年来对畜牧养殖业风险应对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立一个长效的风险应急体制对于防范风险以及降低风险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风险具有不定时性,正式由于这种特性给我们应对风险时带来了不小的问题,特别是来自于市场变化与牲畜疾病所带来的风险,一旦风险爆发,留给养殖户应对的时间实际上是非常短的,几乎是没有什么时间来应对,因此所带的损失就非常严重了。由此看来,建立长效的风险应急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了长效的风险应急体制之后才能在风险爆发后从容应对,不至于手忙脚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政府要在风险防范上做出表率作用

虽然畜牧养殖业中的风险有来自于政府做出的决策,但是政府出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目的所指定的政策还是占有绝大一部分的,同时政府也要保住养殖户进行风险的防护与引导。

首先为了帮助养殖户抵抗风险的影响,第一件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要公开政府决策,以保证养殖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政策的内容,有利的方面积极响应,有害的方面及时做出回应,以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就是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养殖户的情况,综合考虑政策出台后社会的反响。

结语

通过我们上述对于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管理和规划,我们了解到风险与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养殖业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降低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我要对风险进行充分系统的分析,以提高养殖户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2)

篇2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全省养殖业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提升产业、科学跨越为主题,以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突出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养殖生态环境保护四个重点,扎实工作,全面开创我市养殖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保持养殖业稳定发展,进一步优化养殖产业结构。全年出栏生猪189万头、肉牛2万头、黑山羊65万只,出笼家禽1100万羽,水产品总量2.6万吨,养殖业总产值(当年价)22亿元以上。规模养殖占养殖业比例达65%以上。

2、落实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措施,确保浏阳无疫区。

3、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瘦肉精”阳性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孔雀石绿等水产违禁药物阳性检出率在2%以内。

4、加大融资引资力度。向上争取融资项目3个,争资到位资金1500万元;引进畜牧水产招商引资项目1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00万元。

三、主要措施

(一)推进三个结合

1、推进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的有机结合。积极争取和严格落实养殖业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养殖行为,严格执行种畜禽调运审批,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养殖档案登记,兽药、饲料使用,畜禽防疫、检疫,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标准化管理制度。

2、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机结合。切实落实动物防疫各项措施,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费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严查贩卖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行为,推进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新的水平。

3、推进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浏阳市规模养殖场(户)管理办法》和《浏阳市“十二五”养殖业发展规划》,落实“三区”(禁养区、控养区、适养区)划分,科学布局养殖业发展。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生物发酵“零排放”养殖、有机肥加工等生态养殖技术。加大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力度,在重点乡镇推广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窖建设。加大浏阳河等三大水系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力度,实施国家级浏阳河特有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项目建设。

(二)加快四个转变

1、加快政策扶持对象的转变。落实国家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重点扶持管理规范、防疫条件合格、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养殖场(户),重点扶持加工、流通企业和合作组织的成长。

2、加快项目投入方向的转变。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在推进养殖污染治理的同时,加大对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原种、良种供应站(场)建设的投入。

3、加快管理手段的转变。以投入品使用为重点、以日常检测为主要手段加强监管,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疫病防控上以定点监测、抗体检测为主要评估手段,促进基础免疫质量提高。

4、加快服务方式的转变。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和应用动物防疫远程管理系统、兽药饲料远程管理系统等网络管理体系,不断拓展范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水平,充分发挥先进技术设备在行业服务的效益。

(三)实现五个提高

1、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通过保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市场开拓等措施的联动,确保养殖业效益提升,养殖户效益增加。

2、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加大养殖技术推广,重点推广规范免疫、标准化生产、生态养殖、养殖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完善相关技术推广体系,切实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

3、提高综合执法水平。推进畜牧水产综合执法,加强养殖生产全过程执法监管,推进区域性、流域性的渔政联合执法行动。加强执法人员法制培训,完善执法装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篇3

水产养殖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起,水产养殖产量从1950年的2.56万t增长到2009年的247.7万t,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5%[2]。2008年,菲律宾水产养殖产量(水生植物除外)位居世界第9位,产量为74.1万t,为世界水产养殖产量(5255万t)贡献了1.4%(FAOWorldAquaculture2010)。据初步统计,水产养殖从业人员人数为226195人(2002年菲律宾渔业统计)。菲律宾的水产品养殖品种养殖种类包括遮目鱼(Cha-noschano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bicus)、鲤鱼(Cyprinuscarpio)、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胡鲇(Clariasbatrachus)、尖齿胡鲇(Clariasgariepinus)、丝足鲈(Osphronemusgouramy)、尖吻鲈(Latescalcarifer)、石斑鱼(Epinephelusspp.)、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印度对虾(PenaeusIndicus)、墨吉对虾(Penaeusmerguiensi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Scyllaoceanica)、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龙虾(Panulirusspp.)、翡翠股贴贝(Pernaviridis)、鲍鱼(Haliotisasinine)、以及海藻(Eucheu-maspp.,Gracilariaspp.,Caulerpaspp.)等[3]。目前主要的养殖对象有8种,为海藻、遮目鱼、尼罗罗非鱼、斑节对虾和罗氏沼虾、鳙鱼、牡蛎和贻贝等,其中海藻养殖贡献最大,达174万t,其次是遮目鱼和罗非鱼等(表3)。海藻的养殖主要在池塘以及公共水域进行养殖,而鱼虾类的养殖方式因养殖对象、养殖环境等因素而不同,以2009年为例,淡水养殖产量约为30.8万t,以池塘和网箱养殖为主,咸水养殖产量达约30.8万t,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海水养值产量较低,仅约为8.1万t,主要通过网箱和网围养殖。下面通过查阅FAO、BFAR等国际国家权威机构资料和利用笔者在菲律宾进修期间所做的调研和考察,结合该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对象详细介绍该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海藻是菲律宾水产养殖中最成功的水产品之一,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和出口,在历年的水产养殖产量和产值中贡献最大。2009年,海藻养殖产量占总的水产养殖产量的70.23%,达174万t。在菲律宾海藻产量前3位的地区为ARMM(位于棉兰老岛Mindanao)、IVB、IX、VII区,分别为约68.3万t、45.1万t和22.5万t。蕨藻(C.lentil-lifera)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麦克坦岛的咸淡水养鱼塘中最早进行商业化养殖的种类[4]。1973年,“tambalang”品种的发现使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生长速度20d内可以扩大1倍。麒麟菜(Eucheuma)在菲律宾的成功养殖使该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交叉胶红藻(CarrageenanBearingRedSeaweed)生产国,贡献了近72%的产量;其次是印尼、马来和桑给巴尔(菲律宾海藻工业协会,2004)。其主要有两个商品化的养殖品种EucheumaCottonii和Eu-cheumaSpinosum,分别用于提取交叉胶Kappa和Iota,作为添加剂主要应用在奶制品、制药、人和宠物食品加工等食品和工业中,主要产品有精制和半精制交叉胶(Refinedandsemi-refinedCarrageenan)、碱处理海藻片(AlkaliTreatedChips)和海藻干制品(RawDriedSeaweed)(BFAR)(菲律宾海藻工业协会,2004)。红藻品种Gracilaria和Ge-lidium也是菲律宾人食用的藻类,但是主要作为一种琼脂原料使用。海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菲律宾海藻工业协会(SIAP)、省海藻发展委员(PSDCs)、渔业和水生资源局(BFAR)、棉兰老岛公平增长(GEM)项目提供的政策和技术支持。遮目鱼(Milkfish)作为菲律宾水产养殖业中最普遍的养殖对象[5],2009年遮目鱼养殖产量达34.8万t,占总产量的14%。20世纪50年代,遮目鱼的咸淡水养殖开始兴起,1995年开始推广到海水网箱和围网养殖。最早的养殖方法是采用来自潮间带的天然鱼苗,利用咸淡水在养鱼池塘养殖遮目鱼,特别是咸淡水池塘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饵料进行养殖之后,遮目鱼的养殖在菲律宾掀起了水产养殖业的热潮。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遮目鱼养殖范围扩大,包括在该国最大的淡水湖拉古那湖内湖开始采用竹栏和网栏养殖。80年代初,遮目鱼养殖达到最高峰,1984年产量达8.3万t,随着淡水养殖对象的不断开发研究和养殖技术推广,遮目鱼的养殖逐渐被其他养殖对象如罗非鱼、鲶鱼等取代,养殖规模和产量远远低于咸水养殖。20世纪90年代,遮目鱼的围栏养殖扩大到浅海湾和河口地区,特别是在林加延湾地区,遮目鱼养殖很快扩展到淡水和海水的固定或浮动网箱养殖。商业饲料的研发和销售也有效地带动了遮目鱼网箱养殖的快速发展[4]。

2009年,咸水、海水和淡水养殖产量分别为22.5万t、7.9万t和4.3万t。目前,作为菲律宾的“国鱼”,遮目鱼的原种场、孵化场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加上遮目鱼的各项基础生物学、去骨技术、营养与疾病、物流加工等各项研究和配套设施的配备比较完整和齐全,遮目鱼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为菲律宾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人民的日常膳食中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营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非鱼类主要是非洲的本土品种,在菲律宾并没有在生长性状、生长速度以及品质等方面与之相媲美的养殖品种,但是正是这种引进的养殖品种在2009年为菲律宾的水产养殖产量贡献了10.53%,达26.1万t。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bicus)首先于1950年从泰国被引进到菲律宾。这种鱼由于颜色深、个体小及外观差,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并未被该国消费者所接受[6]。1972年,作为浅色品种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的引进很快获得了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是目前菲律宾乃至亚洲太平洋地区水产养殖的主要对象。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尼罗罗非鱼在浮式围网内繁殖技术的发展和在浮式网箱中采用投饲生产尼罗罗非鱼促进了商业化生产。由于缺少对尼罗罗非鱼进行遗传性能改良的研究,以及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近交衰退,导致了尼罗罗非鱼种质退化。1988年在亚洲开发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资助下,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在这一年开始实施一项计划,为低成本可持续水产养殖开发改良的罗非鱼品系并实现了吉富(GIFT)罗非鱼的生产和养殖推广。至此,养殖户可以很容易获得改良的罗非鱼苗种,加上养殖投入品的可获得性、商品饲料的开发应用、技术推广的有效实施以及政府与渔民、国内和国际组织的全面合作,罗非鱼养殖规模和产量迅速扩大,从1981年到2001年增长了5倍多。虾类一直是咸淡水遮目鱼养殖的套养品种,有些地方也出现了单养。目前主要的养殖品种有斑节对虾、墨吉对虾、热带硬棘大鳌虾类和罗氏沼虾等。1969年至80年代中期,菲律宾的虾类养殖业处于斑节对虾养殖初期的产品促销和市场推广阶段,首先主要是试出口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出口的带动,虾类养殖规模和产量开始快速增加。随后,虾也成为菲律宾的主要出口水产品之一(金枪鱼、海藻和海淡水虾类),2009年虾类出口额达5510万美元[1]。#p#分页标题#e#

养殖事故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初期,疾病泛滥造成养殖产量的大幅度削减。以斑节对虾为例,1990年产量为38.4万t,1992年48.4万t,而1991年仅为30万t[2-3]。目前,菲律宾的渔业和水生资源局的下属淡水站和国际组织SEAFDEC/AQD的研究人员在虾类养殖技术及其推广、良种保护、繁殖生物学、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控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为菲律宾强劲的虾类出口提供了雄厚的科技支撑。但是由于菲律宾的饲料行业发展迟缓,菲律宾虾料均需从国外进口,这是限制菲律宾虾类养殖业快速发展的瓶颈。2009年虾类饲料进口额达837万美元,占国家渔业进口总产值的4%,主要来源于泰国(占80%)[7]、中国台湾(16%)、新加坡(1.3%)、中国(0.4%)、荷兰(0.16%)和美国(0.01%)[1]。在SEAFDEC/AQD总部和淡水站的科技人员目前正在实施有关罗氏沼虾的繁殖生物学、杂交育种、营养生理和饲料以及原种保护的研究项目,相信在未来几年里,随着科技的助推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菲律宾虾类养殖规模和产量将会快速增加,也必将带动菲律宾虾类的饲料开发、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水产养殖业的加工、消费与贸易情况

鱼货主要是鲜品,70%以上鲜销。其余为腌制或熏制,冷冻品很少,鱼货质量好。笔者在考察Panay岛的Capiz省和Aklan省水产品加工和市场情况发现,各地政府比较支持企业和渔民开展海淡水产品的加工和销售。Capiz产业和贸易局局长表示,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水产加工企业开展水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以Capitan和Apami两个商标的遮目鱼和沙丁鱼产品为主进行市场开发,目前正在谋划通过展销会等形式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表4)。而Aklan省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在2008年受到Frank台风的袭击,各项加工设施均受到破坏,基于投资成本较高,目前只是加工一些去骨的遮目鱼冷冻产品,以不同风味和形式为主,没有注册商标,均以Aklan遮目鱼为宣传广告,主要面向当地和周边市场的高阶层消费者。水产品是菲律宾人民主要的蛋白质食物来源,年人均消费水产品为38kg/人,每天消费104g/d,占总的食物摄入量的11.7%(2003年)。菲律宾人民习惯吃鲜鱼为主,腌制和熏制的在农村也比较流行。相对于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消费较多的水产品,因为水产养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产品,而且基于交通等物流成本,农村的水产品价格较城市便宜。在菲律宾,一般有四类中间商人:经纪人、批发商、批发兼零售商和零售商,其参与该国水产养殖产品流通和销售。这种市场销售模式使得城市中水产品的价格超出了城市人均的购买能力,即使是水产养殖产品的最大市场马尼拉也不例外[9]。

当然,在各个岛屿的渔港及其附近的农贸或水产专业批发市场也为当地人提供了较好的市场销售途径和水产品供应。菲律宾的出口贸易主要是规模化养殖和捕捞业贡献的,2000年的进出口总量分别为24.2万t、20.0万t,贸易顺差为4.13亿美元,到2009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量达29.2t、19.6万t,贸易顺差为4.52亿美元(表5),主要出口美国、日本、香港、法国、西班牙、台湾、德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等。金枪鱼、海藻、对虾和沼虾类是菲律宾三大主要出口的水产品,在2009年占出口总量和总值的69%(136389t和4.84×108美元)。2009年,金枪鱼出口尽管相比2008年在产量和产值上有所下降,但是仍是第一大出口水产品,产量和产值分别达103947t和3.27×108美元,产品形式主要新鲜、冷冻、熏制和干制、罐装,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日本和香港。而海藻的出口为水产养殖产品的出口贸易贡献最大,产品形式主要是交叉胶,占海藻产品总出口额的87%,主要出口美国、德国和英国。而对虾和沼虾类以新鲜和冷冻形式出口到日本、美国和韩国,为菲律宾水产品的出口贡献了5.51×107美元。而进口主要是价值相对较低的冷冻鱼类,主要是金枪鱼、鲭、沙丁鱼,价值为1.27×107美元,主要进口国为中国大陆、台湾、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印尼、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水产养殖管理机构

由于菲律宾气候不稳定,菲律宾的捕捞渔业经常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因此,菲律宾政府鼓励养殖户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在政策和科技研究方面的不断投入使得菲律宾水产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极大的发展和完善。为了加速和推动渔业的整体发展,并且同时通过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使海洋保持一个良好的生产状态,菲律宾专门成立了渔业产业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能是:为国家的鱼类和海产品资源的管理、保护、保存和使用制定和建立综合的政策与指导方针,从而为捕捞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健康的投资环境,委员会特地为制定政策而详细比较和审核各种数据和信息。菲律宾现在主要的渔业行政管理机构是渔业和水生资源局,隶属于农业部管辖。该局对国家的鱼类和水产资源的管理、保护、发展、使用和分配具有法律权限和责任,但都市水域由有关的行政机构和城市政府部门负责。在行政区中心的鱼栅和藻类养殖由渔业和水生资源局负责。所有的行政和城市章程及决定中,凡是影响渔场的,都提交自然资源部长审核,只有在审核通过的情况下,才可以生效,渔业和水生资源局有权调整监督鱼类和水产品的生产、捕捞和收集。

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菲律宾具有比较健全的渔业和水产养殖法律法规体系,对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菲律宾《环境法规》(1988年)为菲律宾自然环境方面的所有措施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涉及大气质量、水、土地使用、自然资源及废物管理等问题,其中的一章专门针对渔业和水生资源,要求政府制定合理的开发机制。菲律宾《渔业法规》(1998年)对渔业和水生资源的开发、管理、保存和利用作出了规定。该法的第二章第III条(第45-57款)涉及水产养殖。《渔业法规》由农业部负责执行。在农业部,分管渔业和水生资源的副部长负责制定政策和标准,并行使全面的监督权。渔业和水生资源局(BFAR)是管理和开发渔业和水生资源的机构。《农业和渔业现代化法案》(1997年),该法案对旨在提高农业和渔业部门收益而实现现代化的措施作出规定。《渔业法规》强调的是渔业和水生资源的管理、保存和保护,而《农业和渔业现代化法案》则以增加产量和鼓励迅速向工业化转变为重点。国家农业和渔业委员会在农业和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协助农业部开展监测和协调工作。根据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重组法案(DENR)(1987年)建立了环境管理局,它包括前国家环境保护理事会、前国家污染控制委员会和前菲律宾环境中心。还根据该法案设立了保护区和野生动物局。应当注意的是《渔业法规》包含若干渔业和水生资源局与环境管理局相互交叉的管理范围。这种交叉或者明确,如水生动植物群落中珍稀、受威胁或濒危物种的分类或鱼区分类;或者含蓄,如制定沿海综合管理框架和水质标准的确定、监测和评估。以上主要是菲律宾有关水产养殖业的基本法律,菲律宾政府在水产养殖批准系统、土地和水资源使用权、环境影响评估、水和废水处理、外来鱼类的引进和控制、病害防控、药物和饲料生产、食品安全和水产养殖投资等方面均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10]。据悉,近年来,菲律宾开始制定实施在水产养殖领域的美洲和欧洲标准的HACCP体系,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p#分页标题#e#

水产养殖科研、技术推广和教育现状

历届菲律宾政府对水产养殖业都大力扶持和投入,由于长期重视加强渔业管理,使菲律宾的海洋渔业生态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为提高渔业产业发展水平,渔业局负责安排特殊技术援助和训练计划,并为渔业教育研究和教学活动提供援助。经调研了解,菲律宾水产大学很多,比较有名的是菲律宾大学,在Miagao渔业科学学院,对培养渔业和水产养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各省、市中的一些国家高校和省属高校也含有水产相关专业,如AKLANStateUniversity就设立了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专业。近年来,菲律宾政府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渔业生产的重要保证,政府首先健全并加强领导机构,分工明确,各行其职,重视制定远近结合、量力而行的水产养殖科研投入政策,注重科研的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并强调科研工作密切结合生产实际,以带动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菲律宾渔业和水生资源局下属的海水站、淡水站和观赏鱼站,科研与技术推广并进,积极推进该国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水产技术推广上,主推海藻、尼罗罗非鱼、对虾和沼虾等主要海淡水品种的养殖技术,并通过建立渔业社区、渔业协会或水产养殖合作组织,连接企业、市场与消费者,使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组织保证。并积极争取国外资金和技术援助,东南亚水产养殖发展中心的水产养殖部(SEAFDEC/AQD)作为国际组织坐落在菲律宾Panay岛的Iloilo省,在促进区域合作和地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该国政府积极争取FAO、NACA、东盟、日本、美国、欧洲国家和中国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项目和技术援助。在近3a来,菲律宾政府就已派出30多名渔业官员和技术人员来中国参加由我国商务部、农业部、科技部等主办的援外水产技术培训班和研修班。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篇4

养殖共同特点,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大、集群化饲养程度高、养殖密度大。养殖废弃物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文分析了养殖废弃物排放现状,就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实施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加强规模养殖场环保管理等方面如何有效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及环境治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观点。

[关键词]

废弃物;处理;环境治理

1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畜禽类的消费越来越多,从而刺激我国畜禽业养殖发展迅猛。养殖废弃物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畜禽粪便大量堆积,不但占用土地,而且直接腐蚀农田;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从而大大降低或失去农田生产能力。畜禽粪便如果不及时予以处理,必然会导致疫病传播和严重的生态污染。

2养殖废弃物排放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畜禽粪便在2011年的产生量就大概达到了41.50亿t,是当年工业行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总量的3.15倍,而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也在2011年达到了9118万t。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和畜禽粪便产生量已经大幅度超过了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总排放量,对大气、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大部分畜禽养殖户不重视环境保护,只注重养殖增效。在露天下乱放、乱堆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严重污染了空气。第二是政府监管力度及引导不足、防污制度不完善。第三治污设施不齐全。

3如何有效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及环境治理

3.1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

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止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并制定《畜禽养殖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制定饲料中有害物质的控制标准,将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纳入现行环境管理体系,开展执法检查,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和监测能力建设,制定环保目标,引导养殖户向绿色环保型畜牧业发展。对养殖户按存栏数量进行分类,加快对中小型业主的培训。对于那些养殖户数量多、存栏数量小、以家庭分户养殖为主的地区,建议实行“托牛所”,逐渐引导农民向集约化模式发展。同时创建有机肥生产厂,对终端产物进行有机肥料的加工,是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3.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3.2.1严格执行区域畜禽养殖规划,重点整治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做到不留死角,确保饮用水安全;强化养殖业的污染治理,重点控制养殖规模,加大资金投入,利用科学手段,严防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3.2.2加强技术指导。养殖场或者养殖户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饮污分离、雨污分流、固液干湿分离。畜禽粪便用来浇灌植被及农作物,或制成复合有机肥,实现废弃物处理资源化、无害化。

3.2.3积极开展农村沼气建设。积极推广沼液集中还田处理,提高治理能力,同步扩建沼液吸纳池,农作物种植和灌溉季节集中还田利用,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3发展绿色食品生产,鼓励有机肥市场的发展

一是我国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及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规范。在市场销售价格上,与常规食品相比难以体现其价值优势,影响了农民生产绿色食品的积极性,间接影响了有机肥的生产市场。因此,政府应规范有机肥生产市场,并制定严格的法规对有机肥产品质量的标准进行控制。二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调动养殖户治理废弃物污染的积极性。三是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有机肥的优惠政策及限制化肥使用政策等。

3.4建立无害化标准示范场,实施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选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条件的养殖场,进行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建立“养殖场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模式,进而推广普及畜禽污染防治技术,提高粪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对已建好的畜禽养殖场,要按总量控制的原则,根据其环境功能区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整治,限期治理。

3.5加强规模养殖场环保管理

3.5.1严格控制规模

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达到生猪5万头以上、蛋鸡1万只、肉鸡30万只、肉牛1000头、奶牛200头以上,土地部门优先办理审批手续。达不到上述规模标准,由土地、规划、环保、畜牧部门实行先期规划、论证、环境评估等,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允许开展生产,不符合条件的严禁养殖。

3.5.2严格选址规划

对所有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必须符合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符合土地利用和城乡发展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做到科学选址,科学规划,科学养殖。

3.5.3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

养殖场实行单一品种饲养,严格执行人畜分离制度,将污道和净道分开,将无害化处理区、废弃物堆积区、管理区、生产区科学合理地分开布置。联合规划、环保、土地、畜牧等政府有关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养殖场户进行严格的养殖废弃物监督检查。对于超标排污的规模养殖场,应该采取强制手段,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不达标的养殖场,该限制生产的就限制生产,该转产的就转产,该强行关闭的就强行关闭。

3.5.4严格环境治理

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应遵循“减量化、生态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方针,废弃物与粪污处理采取沼气池或沉淀池集中处理,或将固体粪便加工成肥料,用于种植业生产循环利用,减少污物排放,符合国家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

4结论

总之,养殖废弃物治理及环境治理关系着我国畜禽养殖业实现有序、良好、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作者:刘玉秀 单位:民勤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篇5

为有效缓解畜牧业融资难问题,人民银行大庆市中心支行协调地方政府和邮储银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支行探索创新推出了“奶牛活体抵押登记+奶牛保险+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模式,近期,为东升爱心牧业有限公司发放了2年期贷款130万元,开创了我省畜禽活体抵押贷款的先河,开辟了融资新路径。

抵押物不足一直是困扰我省养殖业融资的瓶颈问题。“奶牛活体抵押登记+奶牛保险+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模式,强化了对关键环节的控制。首先明确了贷款业务流程,确定了贷款主体。杜尔伯特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推荐的有固定养殖场所且具有一定养殖经验和管理能力的牧业公司为贷款主体,并向银行出具推荐函和牧业公司的供奶款历史明细。合理评估奶牛价值,确定贷款额度。银行机构选取最近3年平均市场价和最近3个月的平均市场价二者中较低者作为参考,最终评估价值由银行机构和牧业公司协商确定,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奶牛评估价值的50%或参保奶牛赔付额的80%。

其次用三重保障加强风险控制。办理奶牛财产保险,降低信贷风险。要求作为抵押物的奶牛必须办理奶牛养殖保险,同时保险公司、牧业公司、银行机构三方签订保险转让协议,约定将银行机构作为保险受益人,奶牛因生病、死亡等原因导致发生保险理赔事项时,理赔款优先用于偿还贷款本息。引入应收账款质押,维护银行债权。为增加安全保障,银行在贷款模式中附加了应收账款质押模式。当地伊利公司、牧业公司和银行三方签订应收账款质押合同,借助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中征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平台”登记应收账款权属信息,确保质押权益的合法有效。现场和网络监管结合,避免抵押物流失。为防止抵押奶牛流失或被非法转让,银行、牧业公司和县畜牧局三方签订了畜禽存栏监管协议,明确县畜牧局、乡镇畜牧中心对抵押奶牛负有监管义务,县畜牧局计划引入“互联网+”模式,对牧业小区全部安装远程监控系统,采取网络监管和不定期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对奶牛抵押物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在奶牛抵押期间,县畜牧局停止办理抵押奶牛的产地检疫和流通检疫手续。

据悉,此次奶牛活体抵押业务的顺利推出,为我省的畜禽活体抵押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有效解决了养殖业抵押物不足问题,释放了活体抵押业务的发展潜力。据初步测算,仅奶牛一项,通过活体抵押贷款业务就可以释放信贷资源30亿元以上。

篇6

关键词:海水养殖;规模化;规模效率;发展

中图分类号:S9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13

海水养殖业是人类通过水产养殖技术与设施,根据养殖对象习性与海域条件对海产品进行养殖的一种经济行业,是一种发展海洋水产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在海域面积上,处于世界第4位,邻接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域,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且沿海滩涂宽广,在海水养殖行业的发展方面具有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随着人们对海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与海洋生态文明的现实要求,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化逐渐取代传统粗放式海水养殖模式,对海水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当前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还存在一些问题,规模效率也较低。如何推动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提升其规模效率是当前海水养殖业重要课题。

1 我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与规模效率现状

1.1 养殖规模小,产业集约化程度低

我国海域面积宽广,海水养殖业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在滩涂与20m等深线以内浅海利用率方面分别为20%与0.5%,海水养殖利用率较低,整体规模较小,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从我国海水养殖业整体发展情况看,其中75%为家庭承包制经营方式。在该种经营机制下,海水养殖规模普遍为每户1.33~2hm2,海水养殖连片面积相对较小,养殖成果50%以上采取分散经营,一家一户地分散式海水养殖与经营,对我国海水养殖行业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益有直接影响。

1.2 经营管理粗放,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水平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水养殖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开放式与粗放型养殖阶段,突出表现在养殖者缺乏先进海水养殖经营管理理念,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水平较低。从近年来对海水虾类的养殖情况来看,当前在养殖模式上,大部分地区均采取“广养薄收”,这一养殖模式在成分方面相对较低,但在产量、效率及效益方面却并不高。且大部分海水养殖在设施建设上现代化水平比较滞后,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研发程度低,很多高精器件还需要依赖进口,如水质传感器等,而海水养殖智能控制软件等应用也还处在探索阶段。

1.3 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完善产业风险保障机制

我国海水养殖业在产业化程度上还较低,当前形成商业化订单经营模式企业还较少,产业链条短,至今尚未出现有代表性的养殖品牌。另外,海水养殖场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在产出能力方面较弱;在渔业良种体系与水产苗种场设施方面还不够健全,规模效率低;在海水养殖技术与理论方面整体还比较滞后,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环境代价大。与此同时,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在风险保障机制上也不完善,渔民和渔船是我国渔业当前主要互保对象,涉及海水养殖业的险种较少,海水养殖户缺乏损失风险保障,而灾后重建因工程期较强,往往需要很多启动资金,导致很多海水养殖难以持续发展,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率缓慢。

2 推动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与规模效率对策

2.1 推进产业化运营,加快我国海水养殖规模经济步伐

要改变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现状,提高规模效率,就必须加强产业化运营,推动我国海水养殖行业现代化进程。对于海水养殖业的规模发展来说,质量是重要决定性因素,而提升质量的关键在于标准化生产,这就要求我国积极推进海水养殖业标准化生产。在标准制定方面,各级政府与相关行政部门为主力军,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海水养殖标准化的制定,对海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制定和推行。我国海水养殖行业还必须树立品牌化经营意识,需要具备品牌竞争意识,打造高品质的产品与售后服务,实施多样化品牌营销策略,严格控制海水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需要明确发展规模对于品牌竞争的重要性,适当地扩大各项海水养殖规模,借助规模优势提升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我国海水养殖还应推进系列化加工,建立加工基地,对加工产业带不断巩固和提升,促进海水产品加工基地转移到海上等。我国政府部门应为海水养殖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率提升提供全面的社会化服务与保障,加强海水养殖市场竞争立法,完善其市场体系,健全评估与检测制度,开展人才培训与引进等。通过海水养殖行业产业化运营的实现,拓展我国海水养殖规模经济。

2.2 通过技术创新与工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海水养殖规模效率

要推动海水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我国就必须坚持对相关科学与技术的研发,为海水养殖行业品种选育、饲料、疾病控制、产品深加工等各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这就要求我国加强海水养殖技术创新与工业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海水养殖规模效率。安全的海水养殖设施、自动化的海水养殖装备与智能化的海水养殖管理等,是海水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证明。我国应加大对海水养殖技术研发的投入,将国家项目作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地方、企业资金向海水养殖技术研发方面流入,促进海水养殖技术在投入资金方面的渠道更加丰富化;我国海水养殖行业还应对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优化,树立工业化经营管理理念。现代海水养殖行业涉及多种行业,如水产、食品、工程以及生物等,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可加大对龙头企业及水产企业集团的关注与建立,在海水养殖生产经营体制上积极改变传统家庭承包制,采取综合性生产经营体制,即向“龙头企业+基地+渔户”模式转变,推动海水养殖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海水养殖行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集约化水平。

2.3 完善海水养殖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其规模化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海水养殖行业发展规模与规模效率持续性发展,我国应加大对其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政府专项引导资金,对海水养殖行业风险投资基金与政策性保险进行发展,为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提供保障。现代海水养殖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具有高技术与高风险特征,企业发展规模成长期风险往往较大,风险投资基金的早期介入,能有力地帮助海水养殖企业快速走出风险,实现进一步发展。我国可对政策性保险进行发展,借助政府信用担保以及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对海水养殖风险进行分散,改变面对风险时海水养殖经营者孤立的窘境,这也是推动海水养殖行业规模发展与规模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我国还应加大海水养殖行业中“政保企”对接力度,提高海水养殖行业高科技保险服务质量,对科技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进行建立,对开拓科技海水养殖企业融资保险产品积极探索和开拓,促进海水养殖行业规模化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雨生,房瑞景,乔娟.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6):72-77.

[2]王端岚.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2):94-98.

[3]王军,韩家波,王志松,等.辽宁省海水工厂化养殖业现状调查[J].河北渔业,2013(5):45-48.

[4]张成,张伟华,高志平.我国水产养殖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6):38-45.

篇7

[关键词] 动物 防疫 体系 建立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43-01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养殖大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养殖业收入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是保障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有效措施。降低养殖成本和疫病风险,降低损失,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意义重大;现代社会人与动物的距离不断缩小,动物疫病向人类扩散机会加大,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直接威胁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甚至打扰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实施动物防疫是保护人类健康的必须措施,是公共卫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商品率提高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动物、动物产品流通加快,国际贸易频繁,使动物疫病跨地域传播的危害性加大,加强进境检疫,可以使进口贸易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防止外来病入侵,动物防疫、检疫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加强出境检疫,保证动物、动物产品安全,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维护出口信誉,打破贸易壁垒,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更多的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畜产品出口,带动畜牧业发展;再如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大家都深有体会,受此影响,养殖业蒙受巨大损失,交易受挫,因此只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才能保证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落实,造福广大群众的一项福址。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工程,它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关系到公共卫生,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涉及到动物防疫、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化验、动物防疫的监督;它涉及到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畜禽品种改良、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管理技术的应用;它涉及到食品安全工作,兽药、兽药添加剂等等的监测、监督工作。它涉及的范围直接于养殖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直接于养殖户的利益密切相关,直接于市民的吃肉、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因此,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才能促进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为适应新阶段养殖业发展要求,国家逐步完善和健全中央、省、市、县、镇、村六级动物防疫体系。中央和省级侧重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制定控制、扑灭计划并组织实施,提供高端技术支持,市、县、镇、村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检疫,通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一项系统综合工作,特别是县及县级以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那么如何加强其建设?首先,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机构建设和人员素质、技术的培训教育工作。由组织、人事、编制、劳动部门核定机构的编制,明确职能并将人员纳入财政全额核算管理,动物防疫机构应加强人员技术、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由于动物防疫机构人员是经常与动物“打交道”的工作,是较为脏且繁重的工作,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同时面临感染畜禽疫病的风险高、机率大,因此,教育从事动物防疫机构人员树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思想,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动物防疫建设服务的思想,一心一意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实行官方兽医制度。第二,加强体系硬件的建设。健全完善办公场所、配备相关办公设施,动物疫病、兽药及其添加剂等残留物都必须通过实验室进行监测、诊断,因此,县级以上机构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配齐中级职称以上1-3名为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做好动物疫病及残留物的监测、诊断,及时发现有关问题。第三,加强防疫监督管理。动物防疫监督的行政执法主体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列入公务员或参公单位管理,依法对动物引种、饲养、屠宰、加工、流通以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进行防疫监督管理,督促饲养户、经营者依法履行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规范、指导畜牧业发展。第四,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实现动物及其产品全程监督,各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加强对养殖场、养殖户、经营户的管理,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完善产、供、销档案,让畜禽真正拥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展示其从出生饲养、病疫、屠宰到运输、交易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同时建立一个综合反馈系统工程,及时反馈有关动物饲养、疫病、运输、流通、交易等信息,掌握相关信息资料。第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涉及范围广,内容多,涉及每个养殖户,关系到每个市民的食品安全,只有财政大力支持,才能保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所需的正常工作经费及相关的配套经费,此外,积极探索引进社会第三方参与动物防疫、防疫监测及开展动物防疫评估。

总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关系到所在区域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关系每个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强防疫体系建设,保障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动物及其产品安全供给,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造福天下百姓!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医药商品供应链 激励机制 奖励政策 意见

养殖业形成抗生素利益链,消费者食用有抗食品后会增强消费者身体里细菌的耐药性,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关乎我们民族繁衍的程度。因此呼吁农民减少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指定的奖励政策,既包括采取提倡行为的直接奖励,又包括引导农民做出某些行为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实现良性循环。奖励政策内含约束,在采取有利于目标行为的同时,制约不利行为。

一、切实找出有效方案缓解抗生素空缺带来的压力

(一)抗生素的替代物

在没有抗生素药物时,我们需要找到新型无残留、无污染的药物替代品种。我们需要做的,一是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抗生素替代药物,如酸化剂(二甲酸钾、丁酸钾)和微生物制剂、酶制剂、抗菌肽等;二是大力宣传和推广使用新型添加剂,如中国农科院饲养研究所和北京思科福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发的以有益微生物、有机酸、微矿吸附剂及其他功能性成分复配而成的一系列新型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具有诱食、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防止腹泻、抑制肠道炎症发生等多重功效。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三是以中草药等天然物质来代替抗生素。

(二)基层兽医医术水平的提高

抗生素的滥用,归根结底还是养殖业基层兽医医术水平的不到位。当抗生素空缺时,基层兽医水平须有较大的提升,才能缓解抗生素空缺带来的压力。国家可以开展养殖场兽医的系统学习课程,设立工资绩效激励机制,保证基层兽医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改善。

二、奖励机制

(一)奖励的主体和客体

奖励的主体指国家政府等,客体指农民。

(二)奖励分为正向奖励和负向奖励

正向奖励指正向的强化:鼓钊嗣遣扇∠嘤Φ男形,朝着预期目标前进;负向奖励是一种约束:阻止人们采取某些行为,间接实现最后的目标。

(三)奖励机制分析视角

奖励机制从物质、“精神”和合作激励三个方面展开制定。

物质主要包括对农民的资金补贴和养殖场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为推广抗生素替代物的使用,政府可以投入资金,对抗生素替代物使用水平超过g1的农民进行补贴。我们称g1为补贴的水平下限,g1我们通常通过某种抗生素替代物当时的市场使用情况来确定。补贴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允许农民以低于市价的价格买到抗生素替代物)、减少税收、金钱奖励。同时国家将为积极使用抗生素替代物的农民开通银行贷款的绿色通道,进行优先优惠贷款。对于积极使用抗生素替代物或大幅减少使用抗生素的养殖户,地方政府可以出资改善养殖场狭小的环境、组织培训提高农民的养殖技术、免费提供兽医定期检查牲畜、为其养殖场做公益广告等。

精神包括正向激励、负向激励和合作激励。对于积极减少使用抗生素(量达到某一水平、时间超过建议时间),同时牲畜质量保持高品质的农民,国家可以为其颁发证书、匾额,在同行业及下游企业大力宣传,帮助其建立起其养殖场的企业声誉。国家政府制定法规性文件,对于抗生素使用不合法或消极改善抗生素现状的农民,依法进行严惩并在行业内通报批评。

要想实现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结成供应链的利益连结机制。加工厂企业可以对养殖场的产品实施报销或价格优惠政策,调动养殖户培育高品质牲畜的积极性,增强加工厂产品的竞争力,二者“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建立起长期的合约关系,形成养殖业的良性循环。

同行业及上下游企业可以定期开展交流会,或购买开发大型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营造信息共享的组织文化,解决养殖生产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零库存。

三、政策意见

(一)提高立法标准

鉴于目前抗生素滥用现状的严峻性,我们需要将立法主体上升至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抗生素的研制、实验、生产、销售、使用、报废等环节进行严格规制,并建立起执法监督体系。严格制定各省市、地方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并对拟好的细则进行严格审批,使之有法可依。

(二)规范药品生产企业的营销行为

由于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物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且需要较长时间来回收研发投资。新药在进入市场的前两年基本不盈利,只有到第十年左右,销售量才较为可观。一种抗菌药物只有十年的专利有效期,但根据需求有二十年的销售市场。这就造成只有个别市场销售状况良好的产品成为药品生产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这就促使药品生产企业一方面扩大生产量,另一方面使用各种促销手段(包括不正当、不规范的手段)来引诱医院、药店、养殖厂等购买抗生素,提升销售额。因此国家医疗卫生监管部门应重视规范生产企业的营销行为,不能纵容其没有节制的售卖抗生素。

(三)完善耐药性监测体系

医院临床细菌耐药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全面掌握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能有效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医院应将监测报告及时在行业内交流,并在全院通告,采取强制性规定,要求开始经验治疗前均常规送检细菌培养,从而全面了解细菌耐药性和流行趋势,为指导科室用药和进行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提供依据。

(四)规范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医院在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时,应该遵循抗生素用药指征,首选敏感、窄谱、价廉的抗生素,避免同时使用2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不能确定是否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时,应尽早进行病原学的监测,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度。最后医生应该根据治疗方案的效果评估合理更换、保留或者增加药物。同时,抗生素应该分级管理,严格控制不同级别抗生素的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高云.浅谈抗生素的滥用问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

篇9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沼气工程调查问题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畜禽养殖场快速发展,畜禽由输入省一跃成为输出省,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但畜禽粪污的污染日趋严重,也阻碍了畜禽养殖业自生的发展。最近,笔者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问题异常严重,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1问题的提出

1.1 福建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与沼气潜力评估

1.1.1畜禽养殖概况

全省畜禽养殖以猪、牛、鸡为主,根据畜牧部门统计,截止2007年12月,生猪存栏量为1317.12万头,牛存栏量为76万头,养鸡数为5424.29万羽。

2007年与2005年猪、牛、鸡存栏量对比,规模聚集现象明显加快。全省猪的存栏量2007年只比2005年增加3.11%,而规模养猪场存栏量占总存栏量的比例,从28.2%上升到46.59%,提高了18.39%;个体养殖户仅占17.35%。两年来,规模养鸡场数量由1236家缩小到416家,缩小了1/3,但每家规模养鸡场的平均存栏量由1.0041万羽扩大到4.8841万羽。

1.1.2猪、牛、鸡粪便年排放量

目前多数畜禽养殖场粪污只经过简易处理后[1],严重地污染土壤、水体和空气,危害人们的健康,同时还流失了大量的沼气、沼渣、沼液等能源资源。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污染日趋严重,污染程度已超过了工业和城市生活排污对环境的影响,成为面污染与点污染源的大户[2,3]。2007年全省猪、牛、鸡粪便排放量如表1所示。

表12007年猪、牛、鸡粪年排放量

实 物 量/万t

粪 尿

猪粪便量

其中:规模养殖场 1057.65 1394.46

492.80 649.60

牛粪便量

其中:规模养殖场 694.0 694.0

35.44 35.44

鸡粪便量

其中:规模养殖场 198.0

74.2

注:规模养殖场统计范围:年出栏500头以上猪、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出栏200头以上肉牛、存栏20000羽以上蛋鸡、出栏50000羽以上肉鸡的养殖场。

1.1.3沼气潜力与分布特征

根据测算结果,2007年全省农村畜禽粪便资源可产沼气潜力为11.11 亿m3,其中规模养殖场沼气潜力为5.12亿m3。其分布特征是:

(1)沼气资源以猪粪为主。全省猪粪沼气潜力占全省沼气资源总量近2/3,牛粪和鸡粪占1/3。

(2)沼气资源逐步向规模养殖场集聚。全省规模养殖场的沼气资源占总资源量的比例,从2005年的41.07%增加到2007年的46.08%,平均每年以2.5%速度递增,为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1.1.4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按现有畜禽粪便资源量,每年产沼气潜力11.11亿m3,相当于79.4万t的优质能源,若全部用于农村生活用能,可供220多万户,解决全省1/3农户的生活用能;同时相当于可减少CO2排放205万t,以国际碳汇市场价格:即1 t CO2=15

*资助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沼气能源转化的镉残留分析及二次污染近红外监测技术”( 2008I0008);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沼气能源生态温室建设与茶园沼渣生态营养剂应用研究”(2007I0038);福建省环保局重点课题“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工艺研究”(200743);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科院创新基金项目(STIF-Y05)

欧元计算[4],价值约2.8亿元人民币。

1.2 畜禽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典型调查

1.2.1福建省畜禽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现状

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导致大江大河污染日益严重,2001年省政府决定限期治理九龙江干流及其支流和水口库区沿岸1000m以内畜禽养殖污水,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获得迅速发展。到2007年,全省累计建成养殖场沼气工程988处,容积34万m3,年产沼气4400多万m3,处理1100多万t畜禽粪水。全省共有规模养殖场7724个,建池比例为12.8%,远高于全国的0.08%,居于全国前列。2008年,又有85处投产。

1.2.2典型调查结果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调查南平延平区、建阳市、建瓯市、龙岩新罗区、漳州市、福清市、莆田涵江区、沙县等县市,每个县市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选取20~50家规模养猪场进行实地考查或电话访谈,对172家规模养猪场进行调查,发现:沼气工程沼气综合利用率不高,产出的大部分沼气放空;沼气工程离村落距离较近,大部分可以满足集中供气所需压力要求。

(1)沼气利用率很低,大部份放空。表2中看出,沼气利用率在30%以下的占到81.49%,而沼气利用率在80%以上的沼气工程只有1个,占0.62%,说明我省大部分沼气工程沼气综合利用率较低,大量优质能源白白浪费,而且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

表2沼气利用率

沼气利用率/% 个 数 比 例/%

5以下 4 2.47

6-10 37 22.84

11-20 75 46.30

21-30 16 9.88

31-40 10 6.17

41-50 7 4.32

51-60 2 1.23

61-79 6 3.70

80以上 1 0.62

其他 4 2.47

合计 162 100.00

(2)沼气利用水平低

表3表明,98.77%的沼气工程只利用少部分沼气向养猪场职工提供生活用能,还有1.23%的沼气工程产出沼气都没有得到利用,沼气工程向周边农户集中供气仅占2.47%,沼气发电的也只占6.79%,其他利用方式(例如保温、供热等)占8.64%,说明全省目前沼气利用领域窄、工业化利用水平低,大部分沼气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表3沼气利用方式

沼气利用方式 个数 比例/%

养猪场日常生活自用能 160 98.77

对外集中供气 4 2.47

沼气发电 11 6.79

未利用 2 1.23

其 他 14 8.64

(3)沼气工程集中供气条件

由表4可知,我省占81.4%的养猪场与村落的距离在5公里之内,与村落距离10公里之内的占95.4%,多数在3~4公里左右,大部分沼气工程具备集中供气所需压力。

表4沼气工程与村落距离

与村部的距离/km 个数 比例/%

0-1 17 9.89

1-2 32 18.6

2-3 40 23.26

3-4 35 20.35

4-5 16 9.3

5-6 14 8.14

6-7 2 1.16

7-8 2 1.16

8 2 1.16

10 4 2.33

15 2 1.16

18 1 0.58

不详 5 2.91

合计 172 100

1.3 两项调查的启示

福建沼气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发展沼气工程主要着眼于环境效益,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特别是沼气作为农村重要的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沼气工程产出沼气70%以上放空,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甲烷)。充分利用大量放空沼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农业沼气更好更快发展,笔者提出的方针是:污染治理与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并举,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向产业化迈进。

2008年12月10日笔者根据调查结果,通过省科协的科技工作者建议向省政府提出“关于重视解决农村沼气大量放空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和能源浪费的建议”,12月16日就得到黄小晶省长和张昌平常务副省长的批示:“要继续加大力度”。

2破题途径

2.1 沼气工程发展路线

30年来,沼气技术由单一的户用沼气发展到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的路线可以归结为:能源型环保型综合型。

1978年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能源供应全面紧张,为获得更多沼气,上海虹桥养殖场率先将户用小型沼气池技术移植和放大到50m3[5]。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畜禽粪便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水体和周围环境,2001年国家环保局下达9号令,颁布《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办法》,福建掀起了以污染治理为主要目标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从“六五”初期到“八五”末,国家科委、农业部设立专项课题,组织科技攻关,历时15年形成成套技术。时至今日,沼气技术已从单纯的能源利用,发展成为具备污染治理、能源生产、生态农业发展多种功能。沼气技术有必要也有可能向污染治理与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2.2 沼气充分利用途径

充分利用大量放空沼气主要途径是向周边农户集中供气、供热、发电等工业化应用。我们选择了一些案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案例分析表明: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提高沼气工程产气率和沼气利用率,可以有效地提高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

2.2.1沼气发电:以南平市延平区东顺畜牧发展公司为例

东顺畜牧发展公司生猪年存栏数6000头,年出栏数17000头,污水量为90m3/d,建有沼气池800m3,为砖混结构,工艺采用推流式。平均产气率0.4m3/ (m3・d)。

总体工艺流程为猪粪经干清粪后,粪污再经固液分离机分离,污水进入沼气池。

沼气池年产沼气11.52万m3,其中炊饮年用气1.62万m3,占14%;配套双燃料沼气发电机组30kW,日发电8小时,每小时发电24kWh,用气13 m3,每kWh网电0.65元,沼气电每kWh柴油成本0.25元,年用气量3.78万m3,占32.8%。

以下技术经济分析不考虑沼渣、沼液以及减少排污等产生的经济效益,只考虑沼气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

2.2.1.1经济核算

基准折现率为10%,工程和设备使用年限为20年。

固定投资:52万元,其中:沼气工程投45万元,发电工程投资 7万元

运行成本:3.79万元,其中:工资费用1人专职管理沼气工程,工资1万元/a,沼气发电柴油成本1.75万元/a,修理费用按折旧费的40%计算,年维修费1.04万元。

收益:6.5万元,其中:炊饮用能1.62万m3,气价按1.2元/m2计,节省燃料费用1.94万元年发电7.01万kWh,年产电效益4.56万元,年净收益2.71万元。

经济评价指标:

静态投资回收期:19.2年

净现值NPV :-28.93万元(折现率=10%)

内部收益率IRR: 0.44%

该沼气工程效益差。原因在于沼气池产气率不高,沼气利用率只有46.8%。

2.2.1.2改造方案

该场应用全混合沼气发酵工艺,建设沼气池1800m3和280kW发电工程,平均沼气产气率0.8m3/(m3.d)以上,年产沼气51.8万m3,发电用气44.15m3,全场沼气利用率88.3%。

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如下。

固定投资:150万元,其中:沼气工程投资90万元,发电工程投资(280kW沼气发电机组) 60万元。

运行成本:24.44万元,其中:1人专职管理沼气工程, 工资 1万元/a,沼气发电柴油成本20.44万元,修理费用按折旧费的40%计算,年维修费3万元。

收益:55.08万元,其中:炊饮用能1.62万m3,节省燃料费用1.94万元,年发电81.76万kWh,年产电效益53.14万元,年净收益30.64万元。

经济评价指标:

静态投资回收期:4.9年

净现值NPV: 110.84万元(折现率10%)

内部收益率IRR: 25.1%

该方案采用先进发酵工艺,产气率提高1倍以上,沼气利用率也从46.8%提高到88.3%,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电用不完还可以上网,但需要解决上网问题,固定投资也增加了98万元。

2.2.1.3结论

由案例一技术经济分析可以看出,沼气工程经济效益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沼气的利用率不高以及沼气工程的发酵工艺落后。如果提高沼气工程的产气效率和沼气利用率,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但同时,建池成本也大幅增加,因此,在沼气工程产业化的初期,在一段时间内国家应根据沼气工程不同发酵工艺以及沼气利用率给予适当补贴,为今后产业化打好基础。

2.2.2集中供气: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筠竹村为例

延平区筠竹村是一个以林业、果树种植为主的经济村,全村人口达1200人左右,总户数260户左右,2001年筠竹村引进南平市茫荡牧业有限公司在筠竹村落户,年存栏母猪400头,出栏商品猪3000头左右。该场于2007年底设计建设600m3ABR型沼气池,沼气池建成后日产沼气240m3沼气。2008年续建集中供气工程,配置50 m3贮气柜,沼气集中输送到筠竹村107户农户作生活燃料。

(1)正在运行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如下。

经济核算设定:基准折现率为10%,工程和设备使用年限为20年。

固定投资:18万元,其中:沼气管道、储气柜、沼气净化设备18万元,(政府每户补贴1200元,共补贴12.8万元,其余企业自筹)。

运行成本:1.8万元,其中:1人专职管理沼气工程及沼气供气,工资 1.2万元/a,修理费用0.6万元/a。

供气收益:3.08万元,供气107户,每户月平均用气30m3,气价0.8元/m3,每月气费24元,107户年费用3.08万元。年净收益1.28万元。

经济评价指标:静态投资回收期:14.1年,净现值NPV:-7.1万元(折现率10%),内部收益率IRR:4.1% 。

(2)以上案例中,集中供气仅占所产沼气35.6%。假设该沼气池同时配备30kW沼气发电机一台,则其技术评价如下:

固定投资:25万元,其中:沼气管道、储气柜、沼气净化设备18万元,30kW沼气发电机7万元。

运行成本:3.55万元,其中:1人专职管理沼气工程及沼气供气,工资1.2万元/a,沼气发电费用:日平均运行8小时,每小时耗气13m3,可发电24kWh,每kWh柴油成本为0.25元,则年运行费用为1.75万元,修理费用0.6万元/a。

收益:7.46万元,其中:供气收益:供气107户,每户月平均用气30m3,0.8元/m3,每月用气费24元,107户年费用3.08万元。

沼气发电:年发电7.01万kWh,效益4.56万元/a,年净收益:4.09万元。

经济评价指标:

静态投资回收期:6.11年

净现值NPV:9.82万元(折现率10%)

内部收益率IRR1:8.8%

(3)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沼气集中供气投入较大,在供应户数较小的情况下,经济效益较差,该案例中,集中供气沼气利用率仅为35.6%。

如果增设一台30kW沼气发电机,每天发电8小时,则沼气利用率可提高到87.9%,同时,其静态回收期也减少到可接受的6.11年,整体经济效益较好。

3 几点建议

除现行政策外,建议:

(1)实行污染治理与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并举方针,有关部门应各尽其职、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扭转重治理、轻利用的观念,让清洁的沼气能源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造福新农村建设。

(2)推广福建经验,国家对户用沼气补助范围扩大到集中供气户。2008年2月1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通知规定:“沼气工程集中供气的,按照用气农户计算,每产省级以上补助1200元”。2009年每户补贴已提高到1500元。

(3)加大省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沼气发电。①福建省从2009年起将沼气发电设备列入农机补贴范围,建议应加大农机补贴力度,补贴比例提高到30%;②逐步落实大型沼气工程发电上网,目前暂不具备上网条件的沼气发电项目未上网电量也参照《可再生能源法》配套法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给予补贴,补贴电价标准统一为0.25元/kWh。

(4)加强沼气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支持大专院校开设农村能源专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培育各种层次人才;支持产学研结合组建沼气技术研发中心,对关键技术,包括低温发酵技术与工艺、干发酵技术等攻关,研发建池新材料,研究沼气发电、集中供气等装置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商品化。

(5)提高设计单位水平,培育集中供气、沼气发电等专业公司。

参考文献:

[1] LI C S,WANG Y K,Technology of swine manure treatment on intensive scaled swine farms,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01,11 (1) :86-90

[2] 钱午巧,包武,陈彪等.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3(3):51-52

[3] 辛春林.畜禽粪便污染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牧业通讯,2008(16):46.

篇10

专家认为,日本核泄漏所带来的日本海产品安全问题,不仅增加了日本对我国海产品进口的需求,也使欧美等一些国家的需求转移到我国。我国海产品养殖业在抓住市场机遇的同时,应严把质量关,长远提升我国海产品的竞争力。

订单增加,企业加紧生产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日本农副产品中鸡肉制品和蔬菜有近半数来自中国,海产品也有很大比例来自中国。日本大地震初期,受交通及供电不畅影响,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曾严重受阻,但近日这一市场状况已悄然改变。

位于山东省胶州市的青岛恒孚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冷冻蔬菜加工,产品100%出口,其中,出口日本的比例占60%左右。

公司总经理王吉杰告诉记者:“我们公司与日本的订单都是一年一签,但是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久,有一半客户要求提前完成订单,还有许多之前没有谈成的客户最近也与我们签了合同,新加订单大概有去年的30%,合同额150万美元左右。”

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也是从事蔬菜出口的企业,出口产品包括白菜、菠菜、大葱和韭菜等,对日本的出口额占到企业整体出口额的30%~40%。公司副总经理战丽说:“现在菠菜的订单正在签订当中,具体数额还不能确定,但是预计肯定要增多。”

除了蔬菜,海产品最近也一改核泄漏初期的萧条状态,出口量出现回升。

济南银座超市玉函路店营运部部长赵丽华说,日本核泄露之初,部分消费者确实对海产品的安全比较担心,但后来由于国家及时澄清,民众对海产品的购买已逐步恢复正常,销量也有所回升。

国内需求逐渐恢复的同时,一些欧美国家对中国海产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位于青岛市国家级中心渔港――崂山沙子口渔港旁的青岛广通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近日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快速增加。

海产品出口格局是否因此改变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核泄漏事故影响深远的是海产品产业。考虑到日本有近三分之一的海水渔业资源被污染,我国海产品有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替代日本向欧美国家出口,如果水产品出口能趁机抓住市场,保证质量,全球水产品贸易格局或将因此改变。

近日,山东、浙江、福建等多个沿海省份已组织有关专家,对日本核泄漏对海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认为我国近海养殖和捕捞的海产品从饲料及洄游路线等方面来看,受日本东海岸核泄漏影响微乎其微,不会影响到水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滨说,日本发生核泄漏后,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从日本进口的水产品被核辐射污染,核污染对日本海产品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半年至一年内难以消除。相对来说,我国的海产品安全系数较高,这对我国部分替代性强的海产品来说,无疑是个开拓市场的大好机会。

他认为,从国际水产品供应格局来看,我国是水产品养殖大国,贝壳、藻类、虾类、鱼类等均有大量养殖,日本及欧美国家消费较多的三文鱼、金枪鱼等水产品,中国的产量正不断上升,因此从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可以较好地填补日本的海产品缺口。

山东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副处长潘静波认为,从目前许多企业反映出口订单增加情况来看,二季度山东农产品对日出口肯定要增加,目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增加出口的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