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院的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医院的案例

篇1

长春的实践证明,事在人为,关键是要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

分工协作:建立健全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体系

根据企业职工档案分布的广泛性、成分的复杂性、内容多样性等特点,长春市档案局积极牵头,与有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职能的各部门联系,共同调研,统一谋划。先后与长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长春市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全市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与长春市社会保险局一道积极协调,以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关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长春市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档案利用工作意见》。与市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长春市改革企业档案归档移交工作相关事项的通知》,编制了《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方案》(样本),在全市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一是划定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范畴,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是指:长春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中,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档案管理,及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与原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自费出国等人员档案管理。二是明确了管理机构,确定用人单位、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社会保险经办单位为企业职工档案具体管理机构。档案管理机构要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三是建立了管理体系。明确用人单位、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社会保险经办单位、国资委、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几个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保障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四是开展职工档案管理资格认定工作,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成立职工档案管理资格认定联审办公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用人单位、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档案管理资格认定工作。五是进一步规范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规范了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内部审批程序,明确了档案局、档案馆在企业档案处置和档案接收进馆过程中的责任,为改制企业正确编制档案处置工作方案,及时完成档案处置审批工作提供了保障。

为了保证这些与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政策尽快落实,省内新闻媒体给予了大量报道,深受企业和职工个人的欢迎。据市社保局档案中心的同志介绍,当时每天都有企业预约移交档案,日平均工作量在800至1000案卷。

求真务实:推进企业职工档案资源建设

在加强企业职工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长春市档案局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紧密依托劳动部门、社保、国资委等几家大单位,开展企业职工档案收集。

长春市社保局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集约化管理,其管理模式和规模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位于前列,目前其档案中心被评为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现拥有企业职工档案23万余卷。

市劳动就业局成立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中心,目前已拥有企业职工档案10万余卷。针对企业职工档案丢失问题,长春市劳动保障部门从2006年开始研究制定“补档”政策。设计了补建档案的相关卷宗和业务流程。现在,只要职工能提供调配手续或招工名册等原始档案资料复印件、职工所在单位证明材料、职工参保或未参保证明材料、职工辖区派出所证明等,就可申请补建档案。长春市启动职工人事档案补建工作以来,已为几千人解决了档案丢失的问题。

长春市档案馆接收了企业职工的录用调配档案115万件,还主动接收66家123062卷破产企业档案,这部分档案里的文书、财务档案也包含很多反映企业职工人动情况的佐证信息,如一位20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同志曾连续8年在有毒有害工种的岗位上工作过,想办理提前退休,但因工厂破产,手续无法办理。经过长春市档案馆接待人员仔细查找,终于在破产企业的工资名册中找到了他的名字,为他办理提前5年退休手续提供了真实确凿的证据。

面对不断激增的企业职工档案,如何做到既满足广大企业职工利用档案的迫切需求,同时又能保证企业职工档案安全与完整,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凸显出来。据当时统计,每个利用者利用手工查询工人调配档案,平均需查35.5卷、翻阅1770件调配证、牺牲3个小时时间才能查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档案。有一位下岗职工花了六天时间,翻阅760卷、3万多件调配证,才找到有自己名字的那一份。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企业职工档案数字化工作被提上最紧迫的日程。

长春市档案馆仅用45天工作日就完成115万工人调配档案数据录入任务,极大地方便了企业职工查找档案。为了让利用者在“查到”的同时,更快速地“拿到”,长春市档案馆还创新了“三个替代”的利用工作方式,即网络检索替代手工检索,数字档案替代纸质档案,网络打印替代原件复印。在档案原件不出库的情况下,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整个“调档”“出证”的流程。

长春市劳动就业局为档案管理中心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接收、归档、微机录入、数据库查询同步进行,当天接收的档案当天录入微机,当天就可进行信息查询。这种巧妙的链式管理方法,使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长春市社保局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已建立电子档案68638卷,年平均为群众提供档案查询数约占库存档案数的25%。

今年长春市又实施了区域内馆藏信息远程共享工程,即将长春市档案馆与10个县(市)区综合档案馆的民生档案数据进行整合和交换,实现了“互通有无、互换数据、互开证明”。这样只要在馆藏范围内,利用者在首访的档案馆就能查到所需信息,并可异地开具档案证明。这种“只进一个馆就OK”的方式,使查找企业职工档案将会更加便捷,减少了利用者往返奔波之苦

树立形象:打造阳光服务窗口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久主旋律,长春市企业职工档案管理部门始终把为企业、为企业职工做好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窗口服务充满人性化、洒满“阳光”。

长春市社保局档案管理中心为企业移交档案建起“绿色通道”,企业移交档案可以提前进行电话预约,同时开展不间断的业务咨询,对破产企业、特困下岗职工可以特事特办,免收服务费。

2009年明,公交集团为其单位2000多名退休职工办理医疗保险,通知这些退休人员到档案中心复印档案材料,一时间这些退休职工全部拥至档案中心。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加上这些退休职工年纪都偏大,在排队等候过程中有一些老人由于体力不支几乎晕倒。面对此景,档案中心领导立刻联系公交集团,建议其统一提供职工名册为退休职工办理佐证材料,以免去这些年迈老人东奔西走、舟车劳顿之苦。公交集团即刻派出工作人员来到档案中心,以单位的名义为其职工办理相关手续。原本需要冒酷暑排长队的退休职工高兴极了,连连称赞档案中心为企业职工办了实事。

长春市劳动就业局在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下为档案管理中心设置了通透式服务大厅,每日来查档、交接档案的企业和个人络绎不绝、人头攒动,一位姓解的档案员说:“我们窗口接待日均七八十人,在办理企业职工再就业及退休手续查档高峰时,我们每天要接待企业职工200人左右。”“中心的服务态度很好,档案存在这儿,我放心,今年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发现我的户口和身份证用名不一致,是中心的同志帮我查找档案开具证明材料。”一位叫邹钟裕的企业职工开心地对笔者说。

篇2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去年,省人大农委会同省农业厅专门赴江苏、山东等省考察学习,就立法的指导思想、重点内容等达成共识。《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列为省人大常委会今年一类立法计划后,农委高度重视,把做好这项法规初审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组织力量,提前参与。今年上半年,农委会同省法制办、省农业厅、省食品药品等部门赴台州等地开展立法调研,多次参加立法研讨会,提出了许多建议意见。8月,《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形成后,农委听取了省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局等有关部门关于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汇报;并组成三个调研组由省人大常委会程渭山副主任和委员会领导分别带队、省级有关部门的同志参加,分赴宁波、绍兴、金华等设区市和奉化、上虞、浦江等县(市、区)开展调研,征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畜牧屠宰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单位进行座谈;9月初,又先后走访了省新农都实业有限公司、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等单位征求意见。此外,常委会程渭山副主任还带领农委有关人员赴上海市考察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10月22日,农委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

委员们认为,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鼓励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产品监管体制改革,创新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从调研情况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界定不够清晰;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机制不健全;基层检验检测能力不足和监管力量薄弱等。委员们认为,为了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根据我省实际制定《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委员们认为,省政府提请的条例草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精神,符合浙江实际,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基本可行,建议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审议。同时,委员们也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的意见。

一、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问题。条例草案第五条对于县级以上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包括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是以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后为界,实行两段式监管,这是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农产品或环节仍然存在着监管边界模糊的问题,容易产生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为了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建议在这一条中增加:“部门之间对监管职责存在争议时,可以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职能部门负责监管”的规定。同时,在调研中,有的地方反映法规中规定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职能交叉、力量分散和重复建设等问题,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求,建议增加鼓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的内容,以整合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水平。

二、关于农产品安全的社会共治问题。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工作领域里的一次理念创新,应当成为这一条例的重要原则。条例草案第七条第二款虽然对农产品的行业协会作了自律的规定,但对如何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标准制定、农产品安全评价和行业监督上没有具体表述,建议将此款修改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参与农产品标准制定、农产品安全评价和行业监督,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等服务,指导其依法从事农产品生产活动。”

三、关于农业投入品的范围和监督问题。农业投入品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加强监管。条例草案第十一条第(一)项农业投入品范围还不够全面,建议修改为:“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防腐剂、保鲜剂以及各种农牧业生产所需的微量元素等。”为赋予农业行政部门适当的处置权利,条例草案第三十条对农业投入品监督作了规定,但表述不够全面,建议修改为:“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农产品生产环节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依法制止和处理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行为,并将监督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关于增加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问题。条例草案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的内容。调研表明,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我省农业生产的新型主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议第一款修改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种植业、养殖业专业大户(以下简称规模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同时,第三款关于“一定规模的其他农产品生产者的具体范围,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的内容,建议修改为“规模农产品生产者的具体标准,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五、关于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省市两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大多具有较强的检验检测能力,而县乡两级检验检测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基层监管机构“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主要集中于县乡两级的情况是不相匹配的,亟待尽快提高县乡两级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议在第五章监督管理中增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相适应的综合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强县、乡基层检验检测队伍建设和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的规定。针对目前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建议增加“鼓励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相应规定。

六、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问题。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目的是对农产品中的已知危害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并对将来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未知危害因素进行预防和监管。为了增强条例的科学性,建议条例草案第二十七条修改为:“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年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并提出监督管理和处置措施。”

篇3

1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

1.1 深化绩效改革,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1】。护理服务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绩效考核方案。绩效分配由基础分、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量四部分组成,其中工作量薪酬占总薪酬的50%,护理质量和优质护理服务各占总薪酬的20%,基础分占总薪酬的10%。量化指标包括:护理人员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服务态度、病人满意度、工作的难度及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出勤、个人考核、承担一级质控的情况,结合护理岗位、技术职称等给予计分,并制定了明细的奖惩条例。

1.2 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导向,使考核与激励成为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扭转由被动工作转为主动服务的关键点【1】。

2 分层次使用护士,实行床位包干责任制

科室依岗位职责、工作量、病人情况、专业技术要求,统筹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沟通和健康教育指导等各项任务,在APN连续排班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具有专科特色的小组责任包干制护理与弹性排班,责任小组相对固定,护士分层级使用,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所有的护理工作均由责任护士全程、全面负责。我科开放床位73张,共有护理人员2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2人,护士9人,待办证护理人员1人,本科生2人,大专生16人,分为3个护理组,每组由1个责任组长和7个护士组成,每个护理人员管理3个床位,每个病人住院期间均由1个责任护士1个代管护士负责。排班采用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互相搭配,危重病人和大手术病人由护理组长或高年资护士负责。每个护理人员在班实际管病人数为8-10人,负责病人所有的治疗护理措施、病情观察记录、基础护理、健康指导、病室管理工作,这样护理人员既了解病情,又掌握了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可以有的放矢地为患者落实各项护理服务,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无缝隙连续的护理【3】。

2.1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管理观念、工作方式

结合护士分层管理,根据病人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不同的责任护士管理病人,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及心理支持等【2】,使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8.5%。

2.2 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责任护士主动跟医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观察重点、诊疗和护理措施,实施专科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2]

2.3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保障基础护理落到实处 。

2.3.1 实行弹性排班,加强晨晚间护理。夯实基础护理,创建专科护理特色。每班均由两个护理人员值班,采用高年资和低年资护理人员互相搭配,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2.3.2 护理交接班的流程再造 采用APN排班模式,将原有的5次交接班改为3次,晨会交班由N班口头交班,内容要求简单扼要,以新入院、病危、手术以及有特殊病情变化者为重点。床旁护理交接由N班护士分组重点交接病危、手术、新入院病人、病情有特殊变化者,护士长实施三级查房指导和检查,护理组长实施二级查房和检查,责任护士负责分管床位患者,实施一级护理查房,落实基础护理内容。

2.3.3 跟医查房 责任护士每日09:00前与医生一起查房,及时了解病情的新动态,主动落实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同时在与病人沟通和交待病情时能与医生同步,避免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真正做到医、护、患一体化。

2.3.4整合长期医嘱执行单 取消以往集体的“口服药执行单”“静脉输液执行单”“注射单”“治疗单”等,每位病人一张“治疗护理执行单”,该治疗单涵盖了患者全部的治疗、护理要点,便于责任护士清楚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改善了工作秩序,有效减少了护理工作的中间环节,执行医嘱一步到位。

2.3.5延伸护理服务 落实出院患者延伸护理,建立“出院患者回访登记本”,病人出院时办公护士将出院手续办理好后交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将出院手续交给病人或家属,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填写回访登记本,护送病人出科。病人出院一月内责任护士电话随访母婴情况,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回访登记。

2.4质量管理前移,质控及时有效

2.4.1现场质控 护士长每日“五查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作好记录。护理组长对小组质量进行监管,责任护士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通过实时监管的落实,使各环节护理质量得到控制和提高。

2.4.2哨点监控 主要是做好护理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防范跌倒、坠床的发生,加强管道护理,防止管道脱落,认真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意外事件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护理并发症的培训和演练。

3 落实分级护理服务内涵,改进服务措施

3.1 规范服务流程 为了保证服务流程和分级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工作流程和分级护理服务内涵,对照流程每一个时间段落实护理工作,如每小时检查1次置管病人的管道状况,观察引流液情况,母乳喂养、婴儿情况等,均有详细的时间段安排和记录,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使护理工作更细致、周到、安全、有序地进行。

3.2 改进服务措施

3.2.1科室开展了三个“零”(护理服务“零距离”“零缺陷”“零纠纷”),“六个一”(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张舒适的床,一个整洁的环境,一个详细的入院介绍)活动。“三八”节开展健康讲座和送毛巾温馨活动。

3.2.2 工休会是拉近护患距离的桥梁 每周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是医、护、患三者相互沟通的纽带。

4 成效

4.1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来,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加强了巡视,增加了床旁服务时间,降低了病员呼叫率。住院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8.8%上升到98.5%。

4.2 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实施活动以来,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的意识明显增强,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患者熟悉入院须知、母婴的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熟知主管护士、药物性能、饮食要求、安全防范等内容,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82.5%上升到94.5%。

4.3 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开展以来住院患者护理投诉率为零。

4.4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实施活动以来,由于护理人员加强了床旁护理时间,加强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和病情的新动态,将一些医疗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真正成为医生的眼和耳。

5 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为其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深化优质护理的有效途径。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既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又是一个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深化基础护理、带动专业发展的新机遇,同时更是一个提高患者和家属期望值、实现满意服务、感动服务的有效途径,这是优质护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苏纯音,胡雪萍.护理垂直管理体系下的绩效分配新模式.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2046-2047.

[2] 吴小英,王玲,徐国英.示范病房变革护理模式后护理量测试和效果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7―29

[3] 李葆华,祖鹏婧等.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34-36.

篇4

[关键词] 智慧医疗;物联网;移动医疗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8-64-3

Analysis of the WisdomMedical Research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Taking Zhengzhou city of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o Jie Fu Lixin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wisdom medical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wisdom medical development inother areas, proposed the wisdom medical improvement program with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s the core in the area of medical cooperation, the wisdom hospital construction, mobile medical science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wisdom medical science isconducted with a future outlook, so as to promote itsfurther development.

Keywords: wisdom medical science; Internet of things; mobile medical science

1 智慧医疗发展现状

自2015年两会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医疗”成了最先启动的产业领域之一,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下列是我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省市的智慧医疗建设情况。

武汉市中心医院智慧医疗建设情况:已形成涵盖智慧门诊、智慧病房及智慧健康管理的全方位智慧医疗应用。在构建智慧医疗创新应用的过程中,该医院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借助无线网、集成平台、物联网技术及各类应用系统功能,实现资源可共享、就医更快解、病人更安全、服务更周到、管理更高效[1]。

苏州市智慧医疗建设情况:手机挂号和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着力解决“看病难、挂专家号难、时间耗费”等问题,并向市民提供个人健康档案、门诊记录、住院记录、疾病诊断记录查询、管理等功能。解决500万苏州市民的就医、健康管理,为家庭保健、远程医疗、全民健康档案归集等提供了基础平台。

上海长宁区(IBM智慧医疗成功试点)智慧医疗建设情况:建立的慢性病管理新模式,主要是通过推进市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个体化的服务,在信息整合方面是把病人归入其中,实现信息共享,包括个人诊疗记录、个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在服务上,市民通过自己社保卡,注册登录网站,在网上查看自己的会诊记录、国内外的相关医疗信息等,还能给医生留言,对病情进行沟通[2]。

青岛智慧医疗建设情况:完善现有医药卫生信息云,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健全透明有效的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和边界顺畅的查询机制,推进远程挂号、远程诊断、社区医疗等指挥医疗系统建设,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

2 河南省郑州市智慧医疗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

为更加了解智慧医疗发展状况并提出可行性建议,调研小组决定重点选取河南省郑州市作为主调研地。

2.1 调查数据的分析

调研小组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调研方式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广场等地展开调研。在关于“所在地区是否有紧急医疗救护预案来应对居民突发疾病或突发事故”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并不清楚当地医院对突发病情所做的预案或者当地医院根本没有应急预案,而当地拥有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医院仅占22%。由此可见,医院应该加强关注居民突发事故,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突发疾病或突发事故的发生概率。关于“到医院办理看病手续的烦琐程度”问题的调研结果显示,44%的人认为当前办理看病手续十分烦琐,52%的人认为办理看病手续一般,仅有4%的人认为办理看病手续是简单的。由此可知,我们在办理看病手续方面应该进一步改善,利用信息化的办理来减少办理看病手续的烦琐。在“当地医院就诊是否方便”的问题上,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居民认为当地医院就诊还是比较方便或者是一般,但仍有近10%的市民反映是不方便的。因此,在智慧医疗的未来发展方面,要解决这近10%的人看病问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远程医疗等方法解决居民简单的健康问题。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卫生所建立档案规范的有78%,而很规范的只有22%。大部分的农村医疗机构没有为居民建立规范的医疗健康档案,这会使居民的健康得不到有效的追踪和保障,这也成为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未来的医疗应该能够利用数据库为每一个人建立电子档案,跟踪每个人一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

我们还发现了居民对“当地医院用药是否规范”的评价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仅有不到10%的市民认为当地医院用药很规范,认为用药规范一般的人数的占54%,不规范的人数达到百分之十几。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用药规范程度与医生对病情的把握程度是有一定关系的,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因为病人的病情变化太快,很难让医生完全掌握。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居民对医疗保健知识的了解途径”“居民对医疗系统服务的需求”“现在医疗服务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而对郑州市医疗发展情况和人民满意程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2 河南省郑州市智慧医疗发展成效

2.2.1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目前,郑州市很多医院已经建设有比较完善的基础措施,例如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等医院都具有自助办卡、充值、挂号、交费一体查询机等先进智慧设备。

2.2.2 物联网技术与医疗初步融合。物联网技术以其终端可移动性、接入灵活方便、状态信息采集自动化等特点,在医疗机构的应用中彻底打破了固定组网方式和各科室信息管理系统比较独立的局限性,更加有效地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物、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2],实现人、设备、物资管理可视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临床工作和管理效率。

2.2.3 实施预约挂号服务。使用预约挂号服务,预约可以优先就诊。预约挂号具有省时、省心、便捷等优点,让人们在预约时间段优先就诊,减少等候时间;使用在线支付可减少窗口排队付费的时间;彻底消除去医院挂不到号看不了病的烦恼;及时收到医生的停改诊信息;详细了解重点科室、名医介绍以便快速找到好医生等。目前,郑州14家三级医院已经全部开通手机挂号系统,不仅减少了市民就医大量排队的时间,同时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

2.2.4 实行“医卡通”制度。“医卡通”具有就医便捷、记录完整、明白消费、资金安全、存取自由等优点,持卡患者可直接就诊、检查、治疗、取药,无须再排队挂号、交费;通过医卡通就诊卡,医生能查询到病人历次就诊的详细记录,有利于医生对您的病情做出全面系统的判断;可随时自助查询交易明细;资金可通过医院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安全保障;就诊结束后,卡内余额可留作下次就诊使用,也可在收费窗口办理结算退余额,可自愿选择。

2.2.5 电子病历的建设。据了解,作为国家新医改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河南省目前已有4家医院,被卫生部纳入电子病历试点。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将为每个就诊患者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

2.2.6 健康卡的实施。在2013年3月1日,中国居民健康卡首发仪式在郑州举行。健康卡集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各功能为一体,可方便市民预约挂号、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等。首批加入“一卡通”平台的医院共有55家。其中省级医院5家,市级医院13家,县级医院1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家。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不能方便快捷地获取病人数据。不能随时随地获取包括历史诊疗信息、临床检验检查结果、用药情况在内的患者全面医疗数据,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及时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

2.3.2 仍然存在医疗误差。在确认患者身份及用药情况等方面仍然存在误差,有可能因输错药物导致医疗事故发生,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等方面缺乏保障。

2.3.3 “医卡通”的不便。各医院的医卡通的功能基本相同:均可以使用该卡,在本医院内办理就诊、交费、取药、检查、入院、结账等事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由于采用医卡通制作系统的不同,各医院相互之间不能读取对方信息,其二,医卡通仅仅方便了医生,患者查询不了任何信息。其三,医卡通附带财务交易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财产的安全性,也浪费了资源。其四,许多患者担心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医卡通里面的资料是否被院方窜改。

2.3.4 缺少个人的医疗检测防护。一旦发生意外,会导致面临的风险加大。没有将农村、社区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通过无线和视频方式传送到后方建立个人医疗档案,缺少医生的虚拟会诊和为基层医院提供大医院大专家的智力支持。

2.3.5 疏忽健康档案的建立。疏忽对居民以往的各类医疗卫生数据的整合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能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数据的共享、业务的协同。患者就诊时,医生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利用科学准确的数据辅助医生诊断,会增加医疗差错。

3 智慧医疗改进方案

3.1 智慧医疗――核心技术

智慧医疗应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核心技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激光条码扫描等信息感知设备和网络,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信息的交换,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这种方法具有智能识别、多源数据的相融协同、移动计算、提供各层次全方位服务等优点。

3.2 智慧医疗――区域医疗协同

智慧医疗应通过区域卫生信息系统[4],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区域医疗协同,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2.1 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通过使用生命体征检测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等传感器,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这些数据传递到远端的服务平台,由平台上的服务医师根据数据指标,为远端用户提供保健、预防、监测、呼救于一体的远程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3.2.2 远程医疗。将农村、社区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通过无线和视频方式传送到后方,为居民建立个人医疗档案,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允许医生进行虚拟会诊,为基层医院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多高价值的医疗资源;构建临床案例的远程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等,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

3.3 智慧医疗――医院建设

3.3.1 智慧医院――整体构架。智慧医院整体构架主要包括以系统集成为核心的医院智能化系统、以信息整合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系统集成、以电子病历应用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以病人服务为中心的临床移动信息系统、以数据共享为重点的数据融合平台系统、以数据安全为基础的信息安全系统。

3.3.2 智慧医院――智能化建设。智慧医院智能化建设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机房工程、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

3.3.3 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临床医疗业务系统、医院综合管理系统、外部系统接口、临床移动信息系统、临床业务辅助系统的建设。

3.4 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

借助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及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人与物的定位识别,结合门禁监控,提高患者诊疗环境安全;通过无线智能移动推车、医护移动终端,实现医护移动查房及远程探视、医嘱执行核对;借助二维码技术,实现病房电视上应用与安卓、苹果操作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实现多屏互动等应用;在门诊方面实现“先诊疗后结算”。

4 智慧医疗未来发展

智慧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参与加强化、应用范围扩大化、信息共享普遍化等。我们要通过在医院信息化应用、医院IT基础设施、医院物理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改善,进一步建设智慧医疗,来实现高效有序的医院管理,提供应需而动的公共服务,保障无处不在的信息沟通,营造便捷安心的医疗氛围,创造学习与分享的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基础设施智慧化程度。

我们的建设目标应是实现全方位(包括任何部门、所有科室)、全对象(包括病人、医护人员、药品、耗材等)、全过程(包括病人治疗、住院的过程等)的智慧医疗。

参考文献:

[1] 左秀然,杨国良.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研究与实践[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12):14-18.

[2] 张平,池捷,王洪清.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建设和应用[J].中国医院,2009(1):62-64.

篇5

关键词 民生;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 K915 文献标识码: A

一: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的不同定义:

(1)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聪明起来,通过计算机、物联网、通信网络等连接然后进行智能化分析。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说法。

(2)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城市、市民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3)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最新的工具方法,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令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以上概念,无论从城市建设角度还是从信息技术角度,都无非是体现了“最新”、“智慧”。概括来说,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

1.1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及问题所在

近年来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升温,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京沪广深等一线特大城市外,南京、武汉、无锡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但由于技术规范不一致、准确性和一致性差、安全责任不明晰、目标利益不协调等,各地方、各部门成为信息孤岛。并且由于更注重工程而不是民生,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舍本逐末的死胡同。

1.2 重硬轻软导致的信息量偏低

如同人的聪明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记忆,城市“智慧”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有价值数据,最好是拥有高信息量的海量数据。

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明显的“贪大求全”现象,片面追求一步到位,希望一次就建设起涵盖一切经营业务的管理系统,投入巨资购买大量的软硬件设施,却忽视了对本单位内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基础工作,结果导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形同虚设。

自信息化概念始,到现在的智慧城市时代,重硬轻软始终是中国信息化过程中的顽疾。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原因:一是政绩需要。硬件比软件可视化程度更高,资产登记制度也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二是人才匮乏。目前全球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核心信息系统开发等软性人才奇缺,且此类人才培养周期长,导致信息化过程中找不到软件“领军人物”。三是先易后难。因为缺乏整体架构方案,本着先易后难、硬件先行的思路,造就了一批“智慧城市一期”的数据中心、信息机房、专网建设等项目,而软件应用和数据融合遥遥无期。

1.3 工程技术思维导致的总体架构不合理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包括网络层、感知层、公共设施、公共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应用和用户层,如下图所示:

在图中可以看出,七层的划定中,下面五层的建设主要是围绕这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来的,而上层的横向应用,简单、宽泛,缺乏对应的细致应用,也并没有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流程对接。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视角来看,想当然的是先做基础,等着应用去“生产”数据,而不是纵向地从应用开始,有了数据去找地方“贮存”。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思路、两个方向。

二:智慧城市建设,民生为王

之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多数是以工程视角来定义,本文拟从民生角度,谈谈智慧城市应该建设哪些内容,应该部署哪些应用。

智慧城市不能只是政绩,它的建设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入手,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建设。这不仅仅是信息化的问题,而是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服务手段解决城市健康发展当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改善民生服务的突出问题,让城市居民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与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智慧城市首先建什么,是市级省级数据中心吗?是跨运营商的云计算平台吗?不是的。

三:智慧社区概念与建设

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建设智慧社区应该首当其冲。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社区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其智慧化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体现。智慧社区从功能上讲,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

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智慧城市发展离不开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和普及。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社区应用前景广阔,社区应用既可以为广大社区居民带来美妙的现代化的信息、娱乐、生活等方面的便利,也可以协助政府进行高效管理,提升社会运行效率。智慧城市甚至可以说是多个智慧社区有机组合而成的。

3.1 市民一卡通概念与建设

市民一卡通是城市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民心工程”。有利于优化城市社会公共服务流程,可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城乡一体化IC卡产业发展。全面融合城市交通、金融、商业、教育、社保、卫生、旅游、社区等领域的社会资源,提升城市整体品位,推动数字化宜居智慧城市发展,树立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形象。

市民一卡通系统架构应具备多级结算体系、清晰的数据处理流程、系统密钥安全机制,系统总体部署分为以中央清算、统一卡务、密钥管理、数据交换为 “核心平台”应用,实现与教科文卫、工农交建、公共事业等各行业分中心平台的集成共享应用,为政府提供有效决策支持和应急管控,方便市民卡手持卡或手机在城市内轻松支付等智慧应用。

3.2 智慧民生工程概念与建设

民生,民之安生。衣食住行、工学科研、求医问药,这些都是民生的重要组成,也是最形象的体现。智慧城市需要解决上述组成元素的“智慧化”,可是之前,确实很多城市管理者走错了方向。比如,政府一直说“就业是民生基础”,可是很多“智慧城市”里,其市民还不能通过手机应用来实时查看本地就业岗位。

有的案例看起来归结于利益纠葛、信息壁垒,比如病患在一家医院拍的片子,拿到别家医院,照样要重拍一张。实际上,这不是医院的问题,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问题。如果在医院信息系统的上端构建“智慧医疗”功能模块,将全市各家医院的信息系统数据实施整合,这样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也不需要横向打通各医院间的信息系统。

民生无小事。笔者认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应该要以民生为主要出发点,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去实现更多的惠民功能。比如移动端的信息平台全部按个人真实需求逻辑分类,市民无需再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能分工和复杂办事流程而苦恼。

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建设,或者多个项目的叠加,而是以城市和谐繁荣、民生幸福为目标的一次系统思考和实践。以民生为核心和出发点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2013,4

篇6

养老服务是个老话题。可随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越来越成为一个不断更新的热点话题。

截至2013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2.02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而在北京,到去年底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279.3万人,差不多每5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养老已成为整个社会一个亟须破解的难题。

11月15日,以“整合全球资源 服务中国长者”为主题的北京国资诚和敬首届老龄产业高峰论坛在2014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举行。论坛特邀请来自日本、美国、德国顶级的专业养老机构专家,针对养老的现状及趋势、养老社区试点进展、创新应用、养老项目运营和管理的智慧、旅游平台与养老康复结合等话题进行深度交流与研讨。

各方支招,智慧养老落地有方

论坛上厚乐居公司董事、日本木下集团CEO 福元均先生带来主题为《社区型精细化养老在中国落地》的演讲。

福元均介绍说,目前日本式的护理城市构想主要以养老设施为基地,除了服务居住在内的老人,还能辐射周边社区,给半径5公里以内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医疗、咨询服务,承担社交中心等功能。老年人与社区居民能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福元均特别强调,支撑日本护理行业的是“O・MO・TE・NA・SHI”精神(待客之道)。这个精神来自日本茶道“一期一会”,“一期”表示一生,“一会”意味着仅有一次机会,日本人相信每一次茶事都是唯一,必须付出全部心力,真心真意地对待它。日本介护者以这种精神尽心尽力伺候好入住老人,还关注老年人生活的整个家庭,希望整个家庭都通过介护服务可以更加和谐、融洽。

美国养老社区服务机构(ASC)首席运营官丹尼尔・本森(Daniel S. Benson)从老年康复专业的具体案例,由浅入深描述了美国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理念。ASC的“奥古斯都小屋”为失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居家环境。其内部设有客厅、小厨房、洗衣间,老人可以从事自己熟悉的简单劳动,比如叠衣服、烤东西。还有怀旧角,挂着旧军装,摆着旧玩偶,鼓励老年人回忆旧时光。嗅觉是阿尔茨海默患者最后丧失的感觉,“奥古斯都小屋”的香氛机可以给住户提供很多熟悉的味道,比如烤蛋糕的味道可以提醒老人该吃饭了。

借鉴海外经验,量身打造解决方案

在瑞典养老护理业工作16年的英智康复医院关晓立院长就英智老年公寓8年的本土运营经验,作《英智康复――康养结合模式的运营经验分享》演讲。英智是国内最早成功运营“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机构之一,该模式在诚和敬养老体系内不仅为非自理和半自理老人提供了专业服务,也为厚乐居和美瑞山品牌提供了强大的医疗支持。

篇7

“一直以来,东华软件的战略目标都是做中国一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东华软件采用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发展并举的战略:内生是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生产效率和业务能力推动业务发展,提升公司竞争力;外延是通过并购具有独特竞争能力或者与公司原有业务能产生协同效应的同行业公司实现。”薛向东介绍。

资本动作频现

自2006年上市以来,东华软件一直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多样的支付手段,便利的政策支持,通过收购、参股和再融资等方式来实现公司业务的跨越式发展。薛向东介绍说:“包括2007年~2008年,收购联银通科技;2009年收购厚盾科技,增资东方通;2009年~2010年,收购神州新桥;2013年~2014年收购威锐达,并配套融资;2014年7月,收购至高通信。”

2015年,东华软件的资本动作日渐频繁,主要着眼于拓宽业务渠道,先后投资首创金服、互联宜家、南大通用、智中能源等机构,新成立东华万兴、合力东华、东华网络、瑞客东华、金融云计算等多家具有专业优势的子公司,强化行业优势。

另外,为配合东华软件全国布局的发展需要,2015年东华软件在辽宁盘锦、内蒙古呼和浩特、四川绵阳、山东威海、海南儋州、吉林等多地成立子公司,拓展各地市场。

?收购不是目的

借助资本手段,东华软件实现了快速的跨越式发展。薛向东表示,2006年,东华软件的营业收入为6.06亿元,其中系统集成业务占85%,利润为0.76亿元,2006年12月31日公司市值为23.73亿元;而2015年东华软件营业收入为56.2亿元,净利润为11.04亿元,2015年12月21日,公司市值为近400亿元。

为什么东华软件可以一直稳定持续发展?薛向东认为,原因有三个:第一是东华有清晰的战略和行业整合能力;第二,东华软件有稳定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我们员工流失率很低,管理团队基本没有流失,稳定很重要,你稳定才可以给你的客户带来稳定”;第三,有齐备的高等级的企业资质,包括系统集成一级、甲级、CMMI5级。东华软件覆盖全国各行业,重点包括医疗、金融、政府、央企、电信等不同行业有1000多家稳定客户,为其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常年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我们目前销售额的60%来自于老客户,我们为他们提供系统集成、软件研发和服务。比如在医疗领域,目前全国有300多家三甲医院应用软件,包括HIS/PACS/LIS系统都是东华软件。”

而稳定发展的东华也通过并购具有独特竞争能力或与原有业务能产生协同效应的同行业公司实现跨越发展,不断完善、拓展业务领域。收购不是目的,东华软件要的是收购之后的持续健康发展、协同效应。

以2015年5月收购的万兴新锐和互联宜家为例,薛向东向记者详细介绍这种协同。万兴新锐是公共卫生信息化业务服务商,收购它之后,东华软件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在公共医疗信息化、面向机构或者个人的健康管理平台的开发与运营领域开展业务;而互联宜家是广播电视行业全网系统建设和省级互动平台软件开发商,收购它之后,通过整合引入广电团队的行业资源,可以促进东华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在有线网络电视平台上的搭建,扩大东华软件在智慧城市大布局方向上的占有率和服务落地。

?站稳脚跟才能跨越发展

对于采用并购等资本手段的风险,薛向东认为主要有两条:第一是整合的风险,即并购后,公司与被并购公司能否有效整合;第二是被收购公司的业务能不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IT行业是以技术为核心,以人为核心,如果收购之后核心团队走了,那么实际上这项收购就是失败的。“东华软件的高层团队一直很稳定,而被收购公司的团队也都比较稳定。一般不用多久被收购的公司就能认同东华软件的文化,做到统一财务资金管理、流程管理和上游采购资源,开拓交叉销售业务。”薛向东说,“得给被收购团队相对独立发展的空间,尊重他们。”

东华软件的高层团队为什么能一直稳定?在薛向东看来是因为企业从成立至今,公司一直在健康发展,这让大家能有信心,公司没有派系斗争,做事为主,以人为本,只要干得好,每个人都有发展空间。公司会有不同激励措施,目前公司已经进行三期股权激励。

客户群稳定,企业就能持续发展。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靠单一业务支撑,必须在不同行业为不同客户提品和服务,“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薛向东认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发展的波峰波谷,如果只做单一行业,那么应对行业风险的能力就会很低,“比如有一段时间运营商的冬天来了,IT投入骤减,只做电信行业的公司会受到波及甚至倒闭。但东华软件可以把团队暂时调整到金融行业,等电信行业回暖的时候,服务团队还在,可以一直提供服务”,这就通过不同行业、不同客户、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分散了企业经营风险,从而可以维持企业稳定发展,保持团队稳定。“这两年在煤炭行业的数字矿山团队我们也是需要应对类似的问题。”

对于如何运用好资本手段,他总结东华软件的经验是:“要想发展,自己得站稳脚跟,要有稳定的客户群和业务;要借助外力,借助资本手段实现快速、跨越发展;并购之后自己得能消化得了。 ”

创新驱动成为助推器

“靠借钱来注册,靠积蓄经营,刚成立时公司只有两个人。我就想尝试一下,不行就再去打工吧。那时候的公司谈不上什么发展理念,唯一有的就是我工作十几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客户。”薛向东这样描述创业之初。他笑称:“好像一不小心就发展到了今天,中间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缺乏媒体喜欢的传奇色彩。我追求的是在做事业的过程中,享受那种成功的喜悦。”

东华软件从单纯的系统集成公司转变为以软件为中心的综合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从注册资本只有3000万元的企业发展成为市值最高时近400亿元的中国自主品牌前10名的企业,每一步都是创新驱动的结果,这里面既有原始创新,也有集成创新;既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有协同创新。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专一、专业、专注的发展定位,内生式成长与外延式发展并重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的发展模式,精准的定位和清晰的战略指引企业逐渐走向行业龙头,而创新的发展模式则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薛向东总结道。

薛向东向记者举例说,今年3月,东华软件与企业物联网平台和应用软件的全球领导者C3物联网技术公司(C3IoT)在北京联合召开会,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推动中国能源互联网、工业大数据领域的建设及数字化转型。利用弹性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应用,两家公司将共同面向中国用户提供工业级大数据的专项服务。

搭建互联网医养生态圈

近年来,东华软件明确提出转变经营思路,加速了公司商业模式转型,成功突破了传统业务瓶颈:公司“互联网+”产品及服务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金融云”、“医疗云”、“企业管理云”、“移动互联”等终端产品在各细分市场捷报频传,大大增强公司客户粘性及稳定性,奠定公司行业内坚实的龙头地位。

2014年,东华打造的“健康乐”品牌,开拓了互联网医疗业务,开启互联网+医疗、医院+互联网之旅,多服务、多业务搭建互联网医养生态圈。健康乐凭借其独特的医疗服务重度垂直模式在移动医疗领域崭露头角,入选2015年度十大最具潜力医疗健康APP榜单。它以“患者服务”为核心准则,帮助医疗中各角色解决在“连接、协作、共享”几个节点的问题。健康乐“云医院”,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提升医生工作效率,从而达成以下目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帮患者做好慢病管理;减轻医生工作量,打造医生个人品牌;优化医院传统就医模式,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医保费用,减轻政府医保压力。

健康乐云医院提供了四个功能:科研随访、患者管理、问卷调查和健康宣教。“实际上从医院端,特别是各个层面的医生来说,大家最关心的是医生这一端的科研方面。因为一名医生从博士毕业以后,一方面救死扶伤,一方面职业发展,要做好科研这一块,所以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从患者来说,看完一个病以后,通过云医院的后台,很多复诊的工作不需要到现场就可以进行。比如家庭病床、社区管理,特别是可穿戴技术,现在物联网技术发展以后很方便,脉搏、血压、血糖都能测。可穿戴设备把信息发到后台,由系统的医生来处理,这样就更有效了。医生原来用电话,现在通过系统、通过手机的APP就非常简单了。”东华软件深耕医疗行业多年,说起公司这两年重点打造的健康乐,薛向东自然是滔滔不绝。“健康宣教更是重要。现在大家有一个很重要的提法叫治未病,通过健康的宣教,让大家少生病、不生病,或者延迟生病。这些健康宣教现在通过手机APP也都可以了。”

“另外,互联网金融也是我们近年重点关注的领域,公司目前在着力打造华金在线。”薛向东向记者表示。华金在线是东华2015年打造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致力于为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个人融资、再融资和理财提供增值服务,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投融资中介,华金在线依托东华长期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和IT系统开发经验优势,携手上百家银行、医院及上千家小贷公司,在资产证券化、理财销售、票据销售、债券转让、撮合机构交易、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开展工作,秉持“不融资、不放贷、不进行担保、不建资金池”的原则,信息透明,为投资者和融资者双方提供优质、安全性高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同时为平台交易双方实现资金互联互通、征信服务、短信服务、风险调查指导等增值服务。

智慧城市布局初现雏形

早在政府部门对智慧城市概念高调发声之前,那些嗅觉灵敏又目光锐利的企业早已抢占先机,开启智慧城市的新模式。那么东华软件智慧城市是如何巧布局的?

2012年,东华软件即整合集团内部优质资源发起成立智慧城市事业部,积极进军智慧城市整体规划运营领域。

2013年11月,东华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由此开启东华软件与衢州市的智慧城市全面战略合作之路。期间,公司先后签约浙江衢州、河南新郑、重庆永川、安徽马鞍山、深圳前海实验区等城市和地区,并与海南省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同时承担了多个城市的顶层设计、政府大数据平台、政务云中心的建设,并结合集团资源在医疗、金融、电力、气象、水利等行业涉足运营业务。

2014年5月,在“智慧、绿色、安全、环保、共赢”的理念下,由东华软件牵头发起,40家各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在北京联合成立“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联合体”,形成市值万亿的智慧城市投资联合战舰,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智慧城市投资运营平台,形成聚合效应,共同应对我国智慧城市创建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助力城市产业升级,推动城镇化建设。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联合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联合体成员企业已增至近60家!

同年,东华软件分别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海南瑞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东华软件智慧城市布局迈出了重要一步。

进入2015年之后,东华软件的智慧城市业务加快了跑马圈地的速度,全国性布局初现雏形。先后与盘锦市政府、呼和浩特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打造智慧城市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扩大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市场份额和行业竞争力,增强公司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2015年4月,东华软件、阿里云与西安国际医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中国第一家实体的智慧“云上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以数据驱动精准医疗、健康管理的实体医疗机构。各方将本着打造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打造中国“智慧商业”全新模式、打造共存生态圈的目标,共同建设互联网医疗、居民健康大数据平台和商业云平台。

以人为本,产学研并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未来,也是企业发展永恒的课题。”薛向东说。

公司始终坚持“以创新谋发展”的理念,积极倡导技术创新,也为员工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东华软件员工整体素质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总人数90%,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总人数80%以上。

薛向东带领着团队紧跟IT技术的前沿,不断合理规划技术方向,既要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又契合市场需求。在引领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专业化团队的建设,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组建了金融事业部、医疗事业部、技术中心、网管事业部等多个专业部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业务团队,不断为企业创造增量价值。

创立伊始,东华软件率先成立了软件研究院及多个软件和系统集成专业技术委员会,深入了解主流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并跟踪未来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先后设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和合作研发机构并建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为东华不断输入了大批优秀技术的人才,部分当年的实习生已成为技术团队中的骨干人员。公司研发投入比例多年保持在10%以上,研发人员比例和素质始终处于同行前列。

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公司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凝聚力强,激励机制完善,人才队伍稳定,员工离职率常年低于3%。东华软件的管理层、核心团队长期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高管队伍绝大部分来自公司内部晋升,核心团队均为IT行业资深人士。

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薛向东,长期从事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工作,他带领技术团队,完成了数量庞大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目前东华软件已拥有600多项软件著作版权的各类自主软件,广泛深入应用于国内各主要行业和地区,多项产品和核心技术列入国家和地方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

篇8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医疗 医讯通

1 概述

物联网是利用传感器、执行器、RFID及各种智能装置对物理空间进行感知识别,依托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互联,利用计算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生产生活信息流的无缝链接,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医疗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条码化病人身份管理、移动医嘱,诊疗体征录入、移动药物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管理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物联网医疗应用有利于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间、最少的中间环节、最满意的健康服务。

本文将以由北京邮电大学、广东兆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共同合作的“智慧珠海暨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咨询”项目为支撑,深入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医疗领域的应用情况。该项目,旨在对珠海市物联网在交通、医疗、农业、物流等应用领域做出整体的规划,形成完整的“感知珠海”的建设发展框架。

2 物联网智能医疗的应用

物联网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包括感知控制子层和通信延伸子层,感知控制子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通信延伸子层通过通信终端模块直接或组成延伸网络后将物理实体联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涉及感知、识别、测量、定位、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众多技术。在智能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主要可以应用于医疗物资的监督管理、医疗信息数字化和远程医疗三个方面。

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避免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从科研、生产、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物联网技术在物资管理领域的应用方向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医疗设备与药品防伪。RFlD标签依附在产品上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难以复制,可以起到查询信息和防伪打假的作用,将是假冒伪劣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查处措施。

全程实时监控。药品从科研、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过程中,RFlD标签都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特别是出厂的时候,在产品自行自动包装时,安装在生产线的读取器可以自动识别每个药品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库,流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中间信息,实施全线监控。通过药品运送及储存环境条件监控,可达成运送及环境条件监控,确保药品品质。当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根据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信息,实施全程追溯。

医疗垃圾信息管理。通过实现不同医院、运输公司的合作,借助RFID技术建立一个可追踪的医疗垃圾追踪系统,实现对医疗垃圾运送到处理厂的全程跟踪,避免医疗垃圾的非法处理。2 2医疗信息数字化

物联网在医疗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医院对医疗信息管理的需求主要集中于:身份识别、样品识别、病案识别。其中,身份识别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识别、医生的身份识别,样品识别包括药品识别、医疗器械识别、化验品识别等,病案识别包括病况识别、体征识别等。

具体应用分为以下几方面:

病患信息管理。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种检查、治疗记录、药物过敏等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医生和护士可以做到对病患生命体征、治疗化疗等实时监测信息,杜绝用错药、打错针等现象,自动提醒护士进行发药、巡查等工作。

医疗急救管理。在伤员较多、无法取得家属联系、危重病息等特殊情况下,借助RFlD技术可靠、高效的信息储存和检验方法,快速实现病人身份确认,确定其姓名、年龄、血型、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家属等有关详细资料,完成入院登记手续,为急救病患争取到治疗的宝贵时间。

药品存储。将RF JD技术应用在药品的存储、使用、检核流程中,简化人工与纸本记录处理,防止缺货及方便药品召回,避免类似的药品名称、剂量与剂型之问发生混淆,强化药品管理,确保药品供给及时、准确。

血液信息管理。将RFlD技术应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够有效避免条形码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血液污染,实现多目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药品制剂防误。通过在取药、配药过程中加入防误机制,在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病人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环节实现对药品制剂的信息化管理,确认病患使用制剂之种类、记录病人使用流向及保存批号等,避免用药疏失,确保病患用药安全。

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通过准确记录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产品使用环节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产品信息、可能发生同样质量问题产品的地区、问题产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问题产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产品及相关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与药品,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共享互联。通过医疗信息和记录的共享互联,整合并形成一个发达的综合医疗网络。一方面经过授权的医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历、患史、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患者也可以自主选择或更换医生、医院;另一方面支持乡镇、社区医院在信息上与中心医院实现无缝对接,能实时地获取专家建议、安排转诊和接受培训等。

新生儿防盗系统。将大型综合医院的妇产科或妇儿医院的母婴识别管理、婴儿防盗管理、通道权限相结合,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为婴儿提供一种切实可靠防止抱错的保护措施。

报警系统。通过对医院医疗器械与病人的实时监控与跟踪,帮助病人发出紧急求救信号,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贵重器件毁损或被盗,保护温度敏感药品和实验室样本正常。

远程医疗监护,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基于危急重病息的远程会诊和持续监护服务体系,远程医疗监护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进医院和诊所的次数,随着高精尖传感器在患者的体域网(body-area)范围内实现有效通信,远程医疗监护的重点也逐步从改善生活方式转变为及时提供救命信息、交流医疗方案。目前有关技术主要包括:专为生物医学信号分析而设计的超低功率DSP、低采样速率/高分辨率的ADC、低功耗/超宽带射频、MEMS能量收集器。

远程会诊。将农村、社区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通过无线和视频方式传送到后方,建立个人医疗档案,提高 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允许医生进行虚拟会诊,为基层医院提供大医院大专家的智力支持,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构建临床案例的远程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等,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

移动医疗。通过监测体温、心跳等一些生命体征,为每个客户建立一个包括该人体重、胆固醇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信息的身体状况,实时分析人体健康状况,并将生理指标数据反馈到社区、护理人或相关医疗单位,及时为客户提供饮食调整、医疗保健方面的建议,也可以为医院、研究院提供科研数据。

3 物联网智能医疗举例――医讯通

“医讯通”系统是通过政府部门与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建立起来的一套智慧、惠民、互通、高质和可负担的健康管理系统,可有效提升社会的公众健康管理水平,是新型“保健在家中,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智慧健康管理的居民就诊就医模式。

“医讯通”系统利用手机短消息服务的覆盖广、价格低、便利、可靠和及时等特性,为用户提供多种不同的健康咨询信息服务。具体业务主要分为“助医快讯”、“健康指南”和“健康家园”三大部分,

“健康指南”又分为“健康人生”、

“康复指南”和“行业健康宝典”三大部分。

“医讯通”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助医快讯

助医快讯分为预约就诊(短信预约挂号)、就诊提醒、就诊当日提醒、检查前提醒、检查检验结果告知、患者回访、其他医疗服务七大项。

预约就诊:患者通过手机编辑预约挂号短信发送到全程医疗短信服务平台,其内容含有患者姓名、诊疗卡号、就诊时间、就诊专家,预约中心即可答复预约是否成功。

就诊提醒:所有预约患者(包括预约挂号和预约登记患者)均可在其就诊前一天给予短信提示,提示发送时间为就诊前一天,下午4:30左右。

就诊当日提醒:在预约患者就诊当日,可在其就诊还有四位患者候诊时短信自动提示,以缓解患者等待的焦急心情。短信内容为:您前面还有(人数)位患者,请您在候诊区域耐心等候,并注意叫号屏提示,如您迟到将重新进行排队。

检查前提醒:患者在进行预约检查后。检查的前一天短信自动提示患者的检查时间、地点和检查前注意事项,以明确告知患者,减少患者往返奔波和迟到。

检查检验结果告知: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一经输入电脑,短信即可提示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以提示患者及时拿取检查、检验结果。

患者回访:即投诉受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短信方式进行患者回访、投诉受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患者回复短信的分析,可以了解医院的服务状况,得到改进建议,并据之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工作。

其他医疗服务:包括专家留言:知名专家对特定疾病进行指导,以短信的方式下发给用户;健康教育信息:医疗定期举办各种疾病教育培训,医讯通将以短信的方式向用户下发通知及介绍内容;医院各科室内部的沟通和交流:用短信实现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特定节假日关怀信息:在特定的节假日向用户发送健康关怀小常识,提醒用户健康度假。

(2)健康指南

健康人生

健康人生是一款专门针对大众和高端人士这两类人群而开发的日常养生保健产品。产品内容由数十位权威医学专家精心编写。以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环境的改变,从专业的角度为用户提供日常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自我养生保健资讯,目的是成为用户的掌上“养生保健专家”。

康复指南

“康复指南”又名“病种”,产品内容由广东省内医学专家及专业人士特别编制,涵盖内、外、妇、儿、中医、心理六大学科共42个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种内容,从专业的角度提供给用户从疾病的病因、症状、发展到疾病治疗、保健和自我调理等方面的资讯,目的是成为百姓身边方便、可靠的“掌上小医生”。

行业健康宝典

行业健康宝典是一款专门针对当地集中行业的从事人员,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专业性的健康资讯移动信息化产品。产品主要分为教育、电子、服装等行业。根据年龄、性别、季节、时令、体质、病况等属性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养生保健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相关内容,建立自己的健康管理档案,做到时时养生,时时防病,及时治病。

(3)健康家园

“健康家园”产品是以家庭为单位,着眼于每位家庭成员健康的一款信息化健康服务产品,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和社会需要来为家庭和社会中每位成员提供不同的健康保健服务,将健康、科学的生活观念通过手机这个小平台传达给广大用户,既关注身体的保养方法,又兼顾心理的保健方式,通过细分家庭成员需求提供针对。最大程度帮助群众达到身心健康。

篇9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

突出贡献企业奖

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贰级资质认证、CMMI-3 级软件开发能力认证、ISO9001质量认证,是国内一流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浙江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浙江省医疗卫生信息化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杭州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公司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认证、CMMI-3 级软件开发能力认证、ISO9001质量认证,是国内一流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公司办公场地2300多平方米,研发设备、检测设施齐全,具有独立开发国家级医疗卫生软件的能力,并长期致力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围绕医疗卫生行业研发、推广、应用管理软件产品。其中45项软件产品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多项目产品列为国家课题和火炬计划项目 ,获得国家级优秀产品称号。 公司目前员工总数30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98%,从事软件技术及医疗卫生专业员工占总人数的96%。

优势和特点:

1. 提供医疗行业咨询与培训服务。公司拥有一支由业内资深专家组成的专业咨询队伍,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根据用户需要提供行业发展、医院运营、区域信息化建设、数据库优化、软件产品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服务。

2. 提供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公司提供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医院临床信息系统 、医院综合管理系统、医院决策支持系统、公共基础支持平台。提供数字化区域公共卫生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卫生协同系统。

3. 提供系统集成方案和服务。由OCP、CCIE、CCNP、AIX、HP-UX、Linux、HCSE、ACSE、CSPE、FCNE等认证工程师组成的一支具有丰富系统集成经验的专业团队,全方位服务于信息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为用户提供IT基础设施建设的专家咨询与规划、软硬件系统的专业集成服务、专业的数据库性能调优维护及备份策略服务、专业的应用容灾保护和可持续运营支持服务、专业的安全解决方案等。

4. 参与标准制定。公司为浙江省信息标准化委员会成员单位,曾参与温州市区域卫生信息业务数据规范的地方行业标准的制定。

篇10

关键词:医学生;情感关怀能力;德育模式

作者简介:倪风华(1972-),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江苏 盐城 22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1-D-1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97-02

一、缘起

近年来,有关医学生在解剖实验室把玩人体骨头并放在身上摆造型、实习护生虐婴、复旦医学生投毒等事件见诸报端和网络,至于医患之间由于医护人员的冷漠和不负责任等原因发生的冲突和医疗事故更是屡见不鲜。对于上述现象,医学院校的德育工作者要给予高度关注和反思:这几起事件的主角们为什么对逝者缺乏尊敬之心?为什么对生命缺乏呵护和关爱之情?笔者认为这与目前医德教育中忽视生命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和关怀教育的缺失有关,也与现在道德教育对人的思想根基重视不够、聚合不够有关,缺乏自我尊重、尊重他人、同感共受、承担责任、彼此分担等[1],导致部分医学生或从医者无论从态度上还是行动上既无同情之心也无关怀之意。医学是直接与人打交道的科学,希波格拉底告诉我们爱、理解、同情心要重要于手术刀和药物,即患者相对于健康者而言更需要情感关怀,这也是构建情感关怀德育模式的缘起。

二、情感关怀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1.理论基础

情感关怀德育模式萌发于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尼尔·诺丁斯创立的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思想,关怀伦理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系以及关怀的相互性,重视情感、行为、情境、习惯在道德中的作用;关怀教育理论从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出发,强调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主张以关怀为核心来组织教育。[2]关怀伦理学是关怀教育思想的基础,关怀教育思想处处都以关怀伦理学的观点为指导,是一种在伦理学说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和德育实践。在我国,注重情感的培养与激发也已成为德育模式的一种发展趋势,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提出了情感性学校德育模式的理论框架,并在江苏、上海等地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旨在让情感作为学校的德育目标之一得到关注,并由此发展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自尊心、责任感等。情感关怀德育模式是结合以上国内外德育理论有关情感教育、关怀理论的特点和亮点以及医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的特点和岗位要求提出的,即以生命的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情感体验为基础,以积极实施关怀行动为目标,围绕提升情感关怀能力来组织医德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操作模式。

2.情感与关怀之间的关系解析

关怀本身就带有情感色彩,之所以把“情感”一词加在“关怀”之前,是因为情感在实践主体知行转化中起着助推作用。对于医学生来说,情感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基础:一是部分医护人员可怕的职业冷漠与患者在心理、精神、社会上需要其在诊断和治疗中有一定的情感投入相背离;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需要真情、理情、共情等系列情感能力素质和沟通技巧;三是情感是通过情绪体验产生的,关怀是一种能力,在实际环境中就是一种行动。要想有关怀的行动,必须有内驱力,正向的情感就是实施关怀行为的内驱力,因为积极的、带有爱的意向性的情绪体验引发关怀,而从主体需要的关怀又引绪体验,连接它们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亲身实践,指向的目标是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即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能把对患者的关怀和奉献当作是一种崇高的义务和责任,从而引起医德医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三、构建情感关怀德育模式的总体思路

构建情感关怀德育模式的总体思路简单概括为:通过“提升一个核心能力、尝试二种课堂教学话语模式、利用和创建三个实践场所”引导医学生追求生命的意义,担负起构建良好医患关系与和谐社会的重任。一个核心能力即情感关怀能力;两种课堂教学话语模式是叙事和对话;实践场所不局限于课堂,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医院、实习医院都是提升情感关怀能力的场所。

四、构建情感关怀德育模式的具体实践

1.提升多方面能力

教师在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的过程中要坚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为此教师需付出更多努力,提升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应具备的相关能力。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是与学生情感、心灵沟通的能力,既能感动自己又能感染别人的能力。只有具备情感—人格素质的教师才可能驾驭情感教育课堂,才可能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1]

(1)为了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师在新生入学时就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第一手立体资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环境和氛围中成长,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教师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利用不同的场合创造机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给予相应的引导和关怀。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学生深层次的沟通和了解就是一个示范关怀的过程。

(2)教师要想成功驾驭情感关怀教育的课堂,课堂教学智慧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智慧是师生课堂互动的重要方面,因此要注意三点:第一,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情,在一定的情境中还需要有一定的激情,还要注意感情收放自如。第二,教师对叙事和对话的案例要提前筛选和把关,还要善于抓住课堂的偶发事件,运用教学智慧将偶发事件引领到课堂教学目标上来,确保授课内容和学生互动话题的衔接和完成。第三,做好学生参与互动成果的评价工作,这是确保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的关键。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恰当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既不拔高又不贬低,对于独特之处或精彩的话语给予高度评价,尤其要突出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3)加强课程组之间的交流,以集体备课的形式,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以提升互动教学、实践化教学的能力,这是共性的要求;另外还鼓励不同教师、不同课程采用个性化教学。在学生临岗见习的同时要求教师也参加临岗体验,这样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情感体验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目前已经开展了近两个学期的实践互动教学,各门课都开创出自己的特色,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组“精彩十分钟”、沟通课程组“沟通你我他”案例互动环节、学生现场演示、学生情景表演、心理课程组“探访心理,从我开始”、伦理课程组“分享临岗体验、学会关爱生命”等实践化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2.在情感关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要坚持阶段性实施和持续性发展的统一

情感关怀能力有三个要点,即“有情”、“体悟”、“践行”,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分层次地、由易到难逐步实施:大一新生主要进行情感教育,采用道德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大二学生主要在临岗见习阶段进行体察感悟,认真填写临岗体验手册;进行情感关怀的实践不分年级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有专题调研考察、周五校园爱心活动、志愿者义工活动等。

在践行情感关怀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重视和进一步训练提升:一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对于医生来说,了解一个患者比了解疾病更为重要,在目前网络环境影响下学生虚拟交往能力很强而现实交往能力较弱,这就要求学生提高现实沟通交流能力,主动关心了解患者;对于患者和患者家属而言,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心情比较迫切,医护人员要能够将原本相当复杂的医学术语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让患者一听就懂。目前学生在现实实践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是被关怀的人能否接受关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工作的强度和压力比较大;医患之间由于医学常识、治疗技术与方案等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误会和纠纷使得关怀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受阻,为尽量减少或避免这类现象发生,医患良流互动尤为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要加强语言训练,以提高沟通交流能力。二是非选择性关怀的问题,即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到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时大都喜欢长得漂亮、白白胖胖的孩子,对于那些生理功能有严重缺陷的孩子基本无学生过问,其实这些孩子更需要关怀,更渴望他人的抚摸和拥抱。现在学生在儿童福利院、敬老院这样的特殊年龄层次人群中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以后工作就很难做到一视同仁对待患者,而非选择性关怀在医疗实践中非常重要,对此要重视并力求做到。当然,德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发生在人的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是一个不断积淀、不断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是漫长的。因此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与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医院保持密切的联络,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在医院的表现,注重人才培养的信息反馈和持续性。[4]

3.在解决学生付诸实践行动的内驱力问题上,措施的制定坚持精神激励和制度激励相统一

现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有很强的个体意识和平等意识,接受新事物快但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低俗、媚俗文化及网络环境影响下,选择能力和分辨能力差。而目前医德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是:教育者希望把情感作为学生付诸实践的动力,但学生在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却被升学指挥棒遥控,在成长过程中情感滋润缺乏、物质享有却很富足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将利益驱动超出社会责任的局面扭转?如何唤醒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尊严?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施教方进行了一些尝试。

(1)根据医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状况、专业要求和就业前景,与学院团委、学工处、带教和实习医院联合制定激励机制,例如,对于医学生在学校或实习和实践基地所做的点滴关怀和努力都做了记录,作为今后表彰和用人单位录用的参考,提高医学生践行的积极性。

(2)通过“德”、“得”相通的道理,让医学生意识到道德行为背后所蕴含的非物质的价值理念,提升成就感、自豪感。苏格拉底说过,我们需要美德,并非因为我们没有美德就不能活,而是因为美德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医护工作者实施情感关怀的行为,对于患者来说有利于解除病痛,对于施惠者来说,这是一种“心灵之得”、“精神之得”,而且这种“精神之得”会成为继续实施后续关怀行为的动力,鼓舞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