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安全技术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安全技术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安全技术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技校;电工实训;主线

电类专业学生的培训目标是维修电工中级工,学生在三年内掌握的技能要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所设置的实训项目一般包含有电工基本技能、照明线路装调与维修、电子技能、机床控制线路装调与维修,到后期增加PLC应用和变频器应用等新技术,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工专业实训作为取证实训,必须做好安全技术培训。学生技能的形成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因此指导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安全”二字,使学生在校实训期间就形成良好的安全操作意识和规范化的操作技能。

一、电工实训安全问题的表现

电工实训是职教实训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由于电工实训的专业性常常需要处在交流380 V的强电环境中,所以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实训过程中的意外事故:电工实训过程中,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不够谨慎或因操作不规范而发生一些意外危险。例如,单、多股导线剖削过程中,部分学生因手法不正确,造成手指割破;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中,电器元件安装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螺丝刀使用不当,伤手现象屡见不鲜;因线路连接错误,通电调试失败后,未切断电源就急于查线而造成触电事故等等。(2)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电工实训中还存在隐患问题。例如,实训休息期间,趁指导教师不在现场时,学生私自通电调试线路,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触电隐患;因指导老师配备不足,在带电实训操作时,实训老师很难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有可能形成事故隐患。

二、安全问题现状

1.基础硬件条件的不足

由于资金有限,学校实训场地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部分设备设施亟待修理或更换。部分学校在设备、设施方面考虑不周,例如380 V、220 V的设备未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当学生操作不当时不能及时断电容易造成触电事故;配电房或配电箱未加锁或无遮栏保护等。

2.学生安全意识淡漠,不重视规范操作

职教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相当多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安全意识淡漠,“三级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同时,很多学生缺乏对就业岗位技能和工作环境的了解与认识,在实训课上忽视老师所反复强调的规范操作,操作行为不够规范和严谨,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发生。以照明线路装调为例,作为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装调线路时必须戴线手套以起到保护作用;常用工具使用时需注意技巧和用力大小,而这些都是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

3.规范性操作技术指导不足

电工实训教学的内容,涉及很多实际生产中的安装、调试、检查和维修问题,这要求实训指导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技能,也需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例如,线路检查中,需要注意导线颜色;切断电源时先断相线后断零线,接线时先接零线后接相线;相应器件、端盖安装时拧螺丝应按对角线上紧等等。另外,实训教师还要担负安全责任和器件的维护管理任务,责任重大,需要实训教师用较多的时间去保障设备和器件的正常使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但目前多数学校缺少合格的实训教师,师资配备力量不足,实训教师进行了实践项目的操作规范性演示后,因所负责的学生数量过多,往往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更无法监督到每一个学生的操作行为规范。

三、如何贯彻“安全”主线

(一)建立完善的实训环境,为安全实训提供保障

1.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程

因电工实训是取证实训,其实质是电工岗位的技能培训,实训场所及设备的安全标准首先是生产现场的安全标准。为此,学校教务处(或实训处)应按国家的相应职业与设备的安全要求建立电工专业实训安全制度和实训安全操作规程。如,电工实训室的电气安全制度,用电设备安全使用要求与电工实训安全操作规程。另外,在实训场地内各种涉及安全问题的地方都应标出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操作要求。

2.建立各类实训设施的安全检修制度

设备的安全问题是必须重视的因素。建立完善的各类电工实训设施安全检修制度,对于保障电工实训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效果。实训设施安全检查的基本内容包括:通电设施的绝缘电阻是否合格;保护装置是否符合标准;保护接零和接地是否正确、牢靠;实验台部件是否齐全有效、安全电压是否在范围内;电气设备、电器元件是否有损坏等等。对于实训设施检查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修理或更换,以保证实训课的顺利实施。例如,调整各实训室内漏电保护开关的整定值;实训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坚持期中、期末的设备、设施电气安全检修等形成制度。规范化的制度实施可以较好地保证学生人身安全。

(二)强化实训师资,有效地进行实训指导

“教”和“学”是相互的;在电工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在职教实训教学面临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实训师资缺乏,另一方面是已有的实训教师负担较重,无法对全体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导。全面强化实训师资力量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积极培养或引进具备资格的电工实训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实训教师采取激励措施,为实训教师提供理论、实践技能学习与提高的培训或进修机会;减轻电工实训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为实训教师对学生规范性操作技能的有效指导和电工实训课的安全提供保障。

(三)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增强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1.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提高操作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工实训应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项目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电工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竞赛方式,以个人、小组竞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以课题制作方式,制作万能充电器、防盗报警器等家用小电器,可以在学校展示柜展示,也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展示其实训成果。这些方式可以产生较好效果,增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自信,提高其实训规范操作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了解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实习、工作场景模拟等方式增加学生对电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了解,对岗位任务、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例如,学生可以在实训教师设置的工作场景中通过安全员、操作员等角色扮演,明确自身岗位的安全要求。学生明确电工操作“安全第一”,从而在校实训时强化安全意识,在实训时以负责的态度进行规范化操作练习,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3.安全意识的强化

实训指导教师应坚持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强化,做到入门教育讲安全,课前教育讲安全,巡回指导抓安全,课后总结评安全,培养学生具有安全规范操作的习惯。例如,每学期实训前的“三级安全教育”,从班组、车间、学校层面讲安全,达到入门教育提高学生对安全操作的重视程度;每次实训前学生集合时均应强调该实训项目的安全注意事项,要求进入实训环节时必须检查工具的绝缘是否良好、电笔是否完好等;指导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必须按照规范操作进行演示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在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期间,必须针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指出并要求立即改正,同时让学生安全员明确该不安全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及时制止的重要性;在下课前的学生集合讲评时间,指导教师必须针对本次实训环节中学生所涉及的安全问题再次强调,明确危害性,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规范操作。

总之,在“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前提下,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电工实训中“安全”贯穿整个实训环节,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更新,建立完善实训环境,促进实训指导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中贯穿“安全”主线,强化安全操作;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其对电工实训的兴趣,增强其电工操作时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规范化操作技能,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并胜任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篇2

[关键词] 安全技术防范;公安院校;教学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50-03

0 引言

科技强警是公安教育需要紧紧围绕的方针[1,2],培养公安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公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安院校开设的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是一门强化实践、突出科技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现了公安教育要依托科技、面向实战、突出实训的要求。

“十”报告指出,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该体系的建设无疑将作为公安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也为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末期,要实现安防产业规模总值达到5000亿元的目标。然而,在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教材内容滞后、教学设备陈旧,实践教学不足、课程考评机制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安科技人才的培养,面对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和安防行业的蓬勃发展,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教学实践现状

任何教学实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物”的使用,而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事”。当前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事、物三方面,具体来讲有以下特点。

1.1 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多数学生进入公安院校深造更多是为了解决考大学的问题,成为人民警察的信念不确定;第二,安全技术防范偏重理工科,多数公安专业的学生以自己是文科出身为由,忽视了课程的重要性;第三,公安部在2008年下发《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后,公安院校学生公务员考试压力大增。

2)当前安全技术防范的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首先,以教师为中心单向推进式教学,流水账式的课件,再加上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注意力很难集中,内心的困惑得不到解决;其次,安全技术防范是一门工程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任课教师有丰富的安防工程的从业经验,但多数任课教师虽然拥有高学历,安防系统的理论推理能力毋庸置疑,但在实践环节中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捉襟见肘。例如,如何分析和解决入侵报警系统误报警的现象?为什么云台在安装调试时可以正常运转,但使用后不久就出现运转故障等问题,任课教师往往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讲解不到位;另外,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从事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经历,例如从事过安防工程的资质管理、设计方案的审核以及工程验收环节等方面的工作,但是任课教师一般比较缺乏相关经历。

1.2 物:教材内容滞后,实验实训设备陈旧

当前,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在选用的教材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专供公安院校使用的教材数量有限,且多与地方院校所用的雷同,与课程专业的结合度较低[3];第二,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同一本教材沿用了六、七年,甚至十几年,大大滞后于安防工程实践和公安实战需求;第三,教材中的实验实训项目较少、甚至没有,对于工程实践性较强的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来讲,单一的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教学目的,更滞后于公安教育在公安培养体制改革中的要求。

认识和操作各种安防系统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有效补充,实验实训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当前多数设备陈旧,几乎影响了实践课程的顺利推进,主要归因于两方面:(1)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实训项目偏少;(2)实验实训设备的仓库式管理方式,缺乏切实的设备管理和维修计划,有的设备反复用,故障频发,得不到有效修护;有的设备甚至多年未用,新设备变旧设备,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1.3 事:实践教学匮乏,考评机制单一

当前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实践环境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可操作性差,例如在某个墙面装上一对主动红外探测器,房顶固定一两个视频监控探头或烟感探头,学生只能认识实物;其次,实验实训项目与专业结合度不高,在实验实训项目中无法体现警务工作者的工作价值,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课程结束后,一张试卷将决定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致使考试成了学生关注课程的焦点,而非知识技能的掌握。不良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会考试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拿高分,不仅有失公平,还容易让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于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而言,试卷式考试难以科学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很难达到课程培养的目的。

2 推进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改革,全面提升 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教学改革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增强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只为了考上公安院校、成为警察,忽视了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培养,是不会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警察的。要以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为导向[4],增强学生在学习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过程中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

强调公安机关在整个安防行业中指导监督作用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该课程与相关警务工作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端正学生学习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态度,提高其对课程的认知度。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师选聘方式。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警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在教学中夯实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精讲多练,采用合作式、基于问题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5],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质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查阅安防行业的国内外文献,将安防行业的新发展和新技术及时充实到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应主动与基层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参与安防工程的审批和验收工作,在向技防专家请教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记录工程实践中易发问题的前因后果,为充实课程案例做准备。

在选拔聘任教师方面,应倾向于选聘那些在公安一线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安防工程方案论证、项目审批和验收经验的技防专家。以“请进来”的方式,构建起双师型师资队伍,既确保了教学质量,又积极贯彻了《关于公安院校教师参加公安业务实践和选聘公安机关业务骨干到公安院校任教的暂行办法》[6],也使得公安院校和基层公安机关之间建立起了通畅的交流机制。若现实条件受限,应在确保课程正常完成的情况下,不断鼓励安防实践经验少的教师“走出去”,在公安一线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教师而言,教师不仅应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该是有着丰富安防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通过主动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

2.2 对物:优化教材内容,促进实验实训管理

1)及时更新教材内容,适当完善课程体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教材内容需要反映当前安防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突出公安科技应用,因此,定期更新教材内容是教材建设和警察职业教育的要求。针对当前教材内容之后的问题,需不断汲取安防行业的发展成果,及时跟进市面上新版安防教材,同时应建立并保持与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吸收来自公安一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充实和完善教材内容。另外,也可组建安全技术防范教学团队自主编写安全技术防范讲义或教材,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来自安防行业和公安科技应用的最新成果。

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学习中难免会涉及到物理、电子电路、通信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对于纯粹公安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需要考虑适当完善教学体系。在开设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前,适当增加例如电工基础、安全用电、工程制图和通信原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作为前导,也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具体的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材内容之中[7]。通过优化教材内容,降低培养难度,改善教学质量。

2)抓住发展机遇,完善设备管理。当前,我国的安防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安防产品从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火灾报警再到安全检查、安全防爆等,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各个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安防行业规模年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将为丰富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实验实训项目提供充沛的素材来源。更新实验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抓住安防行业发展大好时机的同时,需要冷静面对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可以尝试通过校企合作[8]或者校警合作[9]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扩大了安防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不仅节省了公安院校对实验实训项目的资金投入,还带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校警合作,与公安一线技防专家共同开展模拟仿真安防工程方案论证、项目审批和验收的训练课程,丰富了实验实训项目,也增强了学生的警察角色意识。

完善设备管理,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把设备的计划采购与管理使用统一起来,提高安防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其次,建立设备督导和维护小组,定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时修护故障设备;再次,推进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10]。安防设备系统类型多,不同类型又包含众多子类型,所以在设备采购入库前就应该固定编号、注册登记,使用前后的状况也应标准化记录清楚,便于后期对设备的利用率进行有效统计。

2.3 对事: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不断完善考评机制

1)立足公安教育特色,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公安教育要面向实战、突出实训,安全技术防范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的关键一环就是实践教学。公安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包含基础实践、警务实践、科研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11],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基础实践。积极开展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验实训场地,培养学生在安防系统操作方面的基本技能;(2)警务实训。可以鼓励并推荐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公安见习,并下发与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相关的见习课题,例如对某安防工程的论证报告等,培养学生的警察角色意识,提高公安写作水平;(3)科研创新实践。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设计、安防知识大奖赛、安防工程方案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4)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对学校周边商场、学校、住宅小区或公益性场所安防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安防系统治安防控方面的价值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回到课堂上分享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分工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从室内走向室外,从校内走向校外,进一步明确了与该课程相关的公安工作侧重点,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为学生日后从事安防相关专业的警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改进考试机制,突出能力测评。通过课程考试,不仅让学生掌握安防系统的基本原理、使用安装方法以及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创新的能力,而且要促使学生形成警务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公安教育的目的。因此,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考试要在纠正单一试卷式考试模式的同时,注重“三化”考试机制的形成:(1)考试内容综合化。内容不仅要涉及安全技术防范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基本原理、使用安装方法和场合,更要体现公安工作的落脚点,明确课程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考试的公安特色;(2)考试方式多样化。采用笔试、实验实训操作、任务式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情况等考核形式,将学生在基础实践、警务实践、科研创新实践以及社会实践中的整体表现的评分进行细化和量化,体现现代警务工作特点,培养学生警察职业能力的综合素质,确保考试公平公正;(3)考试管理规范化[12]。严格考场纪律,实施考教分离模式,通过不同的知识模块、理论实践模块、警务职责模块建立高水平标准化题库,积极展开试卷分析和总结。通过完善考评机制,推动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发展,有效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其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设置目的是培养符合公安实战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3]。通过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学改革,优化了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完善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公安工作,提升对未来警务工作的应变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建国.深入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新局面[J].公安教育,2004,(1):3-5.

[2]安冰,薛林,曹丽英.科技强警在消防部队建设中的作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5):436-439.

[3]陈雯静.公安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3):161.

[4]李春勇.关于“教、学、练、战”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公安教育,2012,(8):56-60.

[5]张兆瑞.论建设人民警察核心价值体系[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9,(2):53-58.

[6]杨辉解.公安专业实践教学的难点及解决路径――以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为视角[J].中国城市经济,2010,(8):158-159.

[7]汪光华.安全技术防范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孙念,王燕.澳大利亚TAFE教育特色及浙警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网络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J].学理论,2011,(9):201-203.

[9]王彬.论公安高职高专院校校警合作办学模式的构建 [J].现代教育科学,2010,(2):37-39.

[10]姜丽伟.教学实验设备使用与管理的优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206-208.

[11]高航,尹军祖.公安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特色评析[J].公安教育,2008,(6):36-38.

篇3

关键词:信息安全;高职;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新兴专业,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网络经济的高速增长,信息安全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快速递增。企业对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包括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的高端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低端人才,负责企业信息安全系统的简单管理和维护工作,这就为高职教育层次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一、高职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课程开发理念的理解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的目的是培养“设计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个出发点是为了满足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和企业对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因此,在课程开发中应该注意“设计导向”这个关键词,从而把课程重点放到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设计解决方案、尝试解决问题、评价或总结解决方案、形成实际经验的能力培养上。

目前适合中国国情的课程开发方法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其开发理念的核心是:以培养“设计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分析和工作过程”为基础,开发出“学习领域课程”。但各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忽视对其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注重表面现象,甚至赶时髦,故弄玄虚地引用一些新奇的名词,最终导致课程开发的失败。

2.课程开发过程的倒置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关键要遵循“确定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开发”这样一条逻辑主线。首先分析调研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或岗位群,通过专家、工人访谈会等形式,对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纳、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进行分解,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和所有典型工作任务下的子任务汇总表。

3.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准备不足。一是缺乏权威性的具体指导,各职业院校独自开发一个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在资源和能力上力不从心。且由于各院校处于不同地域,参与开发的企业有限,课程改革的基础――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与覆盖度等往往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导致课程改革的成果不具代表性,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推广。

二是缺少企业在课程改革中的实质性和关键性参与使得课程开发难以深入推进。由于现有的国家政策不足以调动产业、企业的积极性,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即使参加课程改革活动,往往也处于配合和勉为其难的被动地位。因此在学习领域的工学结合课程设计中,工学结合很难得到理想的结果。

4.教学管理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管理与传统教学管理制度造成很多冲突,如“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课程改革的不配套;原日常教学和学习领域课程的冲突,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存在困难;学习领域课程的管理困难,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的实施与管理是难题;学习领域课程安排与基础课程存在冲突,学习领域课程效果的督导和评价也是难题。”[1]

5.实践教学开展问题。高职教育的重要体现是职业特征。实践教学对达到职业教育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在教学时间上多于普通本科教育,而且其内涵也有很大不同。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偏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践内容单一,不成体系、工学结合与实践教学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等。

6.师资问题。教师资源是学校办学资源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高职教育是一件平凡而意义深远的工作,从事高职教育工作的教师可能会比其他老师遇到更多的困难,一直以来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虽然这几年有所改善,但是应当看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或与其他专业教育有很大不同,其教师的整体水平距离实际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2]。

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数量少且类型单一。目前,开设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学校不多,招生的人数也较少,而且基本集中在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上,本科的较少,高职的更少。

2.专业设置不科学。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要么是量体裁衣,要么是时尚拼凑,要么是本科压缩,既不系统也不规范;既不完善也不科学。

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老套,无法满足专业培养的要求。在教学中大多还是教师讲学生记,学生动手机会少,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不合理,不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4.缺乏适应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高职教材和本科教材有很大的区别。高职的教材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技能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体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要主动适应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教材区域性与适应性的需要。

5.在评价体系上,不应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工作能力。以多样化评价和以理解、综合运用为中心的能力评价为主;把课程结束时的一次考试变为多种方式的综合能力评价[2]。

三、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和职业岗位。针对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就业市场岗位分析和专家座谈会,确定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与本专业相对应的最主要的职业是国家职业资格中的信息安全工程师,就业市场中的其他岗位还有:网络与系统安全管理员、信息安全产品技术支持、信息安全产品开发与测试、信息安全产品销售等。

2.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基础和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侦查与信息安全管理等相关技能和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胜任行政机关和各级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又熟悉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应用型人才”。[3]该专业主要面向“行政机关、各类经济管理部门及工商企业、网络公司、金融、保险、海关等单位的网络管理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和其他计算机信息安全部门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维护、网络和网站建设与维护、信息安全设备维护和数据库系统的维护等技术工作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3]

3.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在组织安全和职教专家对国内目前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参考了其他兄弟院校的做法,笔者认为,社会对信息安全技术专业高职层次的人才需求集中在“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安全产品营销与服务”方面。上表显示了对这些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和学习领域进行研究分析的结果[4]。

4.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通过以上的学习领域课程分析,对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了开发。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考虑到学校的教育智能,最终形成了“平台+核心”的模式,即将核心课与平台课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平台类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可持续发展类课程(数学、科学思维训练、公共英语);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电工技术等);职业准备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沟通等)。

四、小结

本课程体系设计是在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基础上形成的初步方案。在构建过程中,注重课程体系实施的可行性,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相信通过以后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观念,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国情、校情、学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27-139.

[2]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50-155.

[3] 李振汕.高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23-126.

篇4

 

    2009年,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指示精神,坚持“三个并重”原则,紧紧围绕“两型三化”矿井建设和“四大”主题活动,虚心学习兄弟矿井“四五级联动”安全培训经验,借助培训体系贯标平台,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培训任务,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全年全矿“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完成264期1564人,完成计划的105.6%;安全内培完成28期4147人,完成计划的117.9%;岗前培训完成9人;党员政治培训完成7期405人,完成计划的112.5%;继续教育完成3期106人,完成计划的100%;技能鉴定内部培训完成7期498人,完成计划的622%;管理认证培训完成1期60人,完成计划的150%。进而达到了全员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学员满意率100%;“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教师持证上岗率100%,专职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100%。2009年我矿保持了济宁市、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和安全培训先进单位荣誉;首次获得鲁西煤监分局安全培训先进单位;“235”培训方式课题获集团公司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一个学习”先行一步

“一个学习”即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学习。根据上级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党委中心组政治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起到表率作用;支部书记例会每月1次,起到引导作用;矿党校举办庆祝建党87周年党史党建知识有奖学习竞赛活动,673名党员参赛,起到普及作用;第三、四季度,我矿先行一步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轮训班5期285人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以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外延为主题,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美德文化教育、合格员工教育贯穿其中,并将本矿安全生产、经济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报,做到了把目标讲明、任务讲清、问题讲透、措施讲通。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巩固,为矿井改革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又有了新的突破。

2.“两项培训”超额完成

“两项培训”即“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和全员安全换证培训。2009年,是我矿安全培训的“大年”。首先,落实了职工节后上岗安全培训,全矿2538人通过了岗前考试。其次,狠抓新工人安全知识强化培训,组织新工人安全脱产复训班4期,培训学员226人,为他们独立顶岗创造了条件。其三,为缓解工学矛盾,坚持有组织、有计划、长流水、不断线的培训方法,先后举办一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36人,生产班组长换证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321人,举办一般工种人员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435人,共办理各种安全资格证件998件。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正规进行,促进了我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升级和安全生产作好周期的持续延长,矿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到12月31日连续安全生产980天;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夺得煤业公司“五连冠”。

3.“三个推进”卓有成效

一是“四五级联动”培训初显成效。制定了《北宿煤矿“四五级联动”培训实施办法》,按照典型示范、递次推进、培训一体、任务共担的原则,首先在采煤二区、掘进二区、机电工区进行了试点。教培中心发挥组织协调、监督考核职能,认真编制并实施内部培训计划和分解落实指令性培训计划;基层区队在选送人员参加各类内培、外委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和以师带徒“手指口述”形式的培训;所有培训都遵守“生产需要什么样的人员,我们就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和“井下干什么、我们教什么、考什么”的培训思路,确保职工学练结合,学以致用。教培中心为12个井下生产区队设计了教师备课记录簿和职工学习记录簿两个“一本通”;创新了培训档案管理“一清单”。教培中心教师坚持每月2次的下井实习和生产区队的技术课督导,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持续攀升。二是技术比武开展正常。教培中心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区队班组和学习型职工”为抓手,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和智力结合型转变,以区队为单位组织了较小规模的电钳工、焊工、瓦斯检查工技术比武活动,选出技术能手13人。瓦斯检查工路庆斌在山东省青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4名的好成绩。三是继续教育步入正轨。为培养适应薄煤层炮采矿井专业技能人才,与职工大学联合办学举办的采矿、机电中专班,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今年年底106名生产区队班组长将完成学业,提高了生产骨干的学历水平。同时,紧跟集团公司“金蓝领”培训项目步伐,制定并实施了北宿煤矿学历教育奖励办法,利用高、中级技能鉴定的途径,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位一体,鼓励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2009年,全矿600余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和鉴定,创出历史之最;50余名职工获得学历奖励;60余名职工踊跃报考成人高考,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共3页,当前第1页1

4.“四个确保”顺利实现

一是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按照“学习先进、独立自主、创新求效”的原则,以培训管理体系运行为载体,继续完善了我矿“235”安全培训方式和“6m”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自建了适应我矿实际的安全检查员、瓦斯检查员、爆破员、小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井下电钳工等19个工种的考试题库,安全知识抽考全面实现了“机考”,使之更加体现标准化、制度化、正规化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了安全培训和考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培训任务全面完成。按照“统一标准、强制培训、分级管理、教考分离、考核发证”的原则,根据四级安全培训机构的权限,及时足额的将“三项岗位人员”输送到三级以上安全培训机构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率始终达到100%。同时,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四、五级联动培训。各生产区队充分利用周一安全活动日、周二技术课、班前班后会等有效时间,积极开展“手指口述”安全技术培训,将安全培训重点任务落实到基层。教培中心教师和区队兼职教师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职工表达、教师讲评、电化教学等“自助式”教学方法,激励学员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使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关单位按时开展“每季一评”,抽查基层区队业余办学情况,奖罚分明、奖罚对等,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撑。三是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在搞好教学管理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职教硬件达标建设,四级机构三级配置,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设施、设备、场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增加了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四级安全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动态达标。四是考核监督全面到位。我们修订完善并认真实施了《北宿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确保培训场所、设备、师资、计划、经费“五个落实”,严把入学、考勤、课时、教学、考核、发证“六个关口”,使安全培训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富有成效。按照矿培训管理体系运行考核办法、评分标准,教培中心等单位每季对区队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奖惩。2009年我矿分别组织安全活动、技术课和“三违”人员“过三关”检查4次,培训管理体系贯标检查2次,安全培训情况抽考4次,按照以奖为主、奖罚对等的原则,进行了奖励和处罚。2009年,在职工培训方面,共奖励职工350多人次,奖励资金10万余元,处罚职工30余人次,处罚金额0.6万元。

5.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我矿按照“实际实用、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我矿狠抓了职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使之逐步达到“模拟教学现场化、课堂教学电教化、考试考核立体化”的现代化办学要求。一是狠抓了职校现代化办学设备的购置,在原有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7.5万元新增计算机14台,教职员工达到了“一人一室一机”;投资4.5万元扩建了计算机教室,为全面实现“机考”奠定了可靠基础,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投资1.2万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1口,实行集中控制,专职教师所有课程实现课件教学;投资1.8万元更换了学生桌椅60套,投资1万元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8套,投资10万元粉刷装修了全部校舍,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三是投资近200万元建设的薄煤层炮采实训基地和安全展室已初具规模。四是投资1.8万元购置了铁质书架22架,投资1万元购置铁质档案橱10组,图书阅览室、档案资料室明显改观。今年以来,校舍建设投资规模为建矿32年来的首次,为正规办学创造了齐全、规范、舒适、优雅的条件。

6.培训体系规范运作

今年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培训管理体系贯标要求,一是修改完善了本矿培训管理体系检查标准,认真组织了基层区队贯标运行情况内审,促进了基层区队业余规范化运作。二是教培中心利用自己设计的“每周一课”、“每日一题”备课记录、职工安全技术学习记录两个“一本通”,规范区队班组培训行为;利用办班资料“一清单”规范档案管理,使培训办班资料一目了然,防止了缺项漏查现象。三是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教培中心教师分工负责,每月下井或下现场2次,包保、督促、指导基层区队业余办学,认真开展论文评比、优质教案评选、学员评教、教师互评活动,教学质量大大提高。2009年,我矿组织教学课件评比2次,论文评比2次,对成绩优秀者分别给予了500、400、300、200元的奖励,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大大提高。四是在执行程序上,所有培训都按照“需求确认——设计策划——实施培训——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改进”程序,规范运作。如:今年初,通过岗位能力差距确认,发现部分电钳维修工、泵站司机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掌握不熟练,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就安排他们在机厂车间进行实物现场教学,解疑答难,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二、主要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认识提高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力量源泉。今年,根据人员调整的实际,矿充实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职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使职教工作成为矿井总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力量源泉。共3页,当前第2页2

(二)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是搞好职工教育的组织保证。为保证职教工作的正常开展,重新聘任了20余名区队、科室业务技术骨干为安全技术培训兼职教师,使职教教师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学历达标,更加适应四、五级联动教学的需要。

(三)整章建制、严格考核是搞好职工教育的重要措施。矿重新修订了《北宿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不断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各项安全培训“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同时,按照制度规定的条款,以严治学,教考分离,实行动态的准军事化管理,学员的自治能力、执行能力、服从能力明显提高。

(四)改善条件、优化环境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关键环节。矿对培训基地按照“保四争三”的目标要求,不断增加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薄煤层炮采模拟试训基地,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保证四级安全培训机构建设全面推进、高位达标。

(五)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是搞好职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各项安全培训中,我们既遵循上级培训大纲要求,又突出我矿薄煤层炮采矿井特色,采取“235”方式与“6m”模式的全面结合,使各项安全技术培训适应了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起到了为安全生产、提高效益擂鼓助威、保驾护航的目的。

三、存在的主要差距

篇5

关键词:CDIO;课程体系;实训课程

一、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工程活动的真实背景环境,这就要求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具备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工程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这不仅涉及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与工程活动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非技术要素。二是强调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的完整生命周期,注重工程师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实现培养能够胜任这个生命周期中所有活动的工程师的这一目标,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工程的实践本质要求,能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某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从八个方面展开。

二、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1.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包括CDIO理念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条件的保障等多个方面。从诸多环节保障学生能深刻认识安全产品(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形式输出的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过程,并培养其相关能力。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12项毕业要求,从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提出要求。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通过数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培养学生思考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安全产品的能力,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安全工程实践环境,掌握安全产品的实施和运行知识,具备相应的能力。同时,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培养,综合各种通识类课程的教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专业利益相关者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按照CDIO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应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根据某校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制度的规定,安全工程专业每四年修订一次培养目标,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保证课程体系建设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修订的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完成:第一层次每年开展一次,主要进行修订资料的积累,由学院院长牵头组建包括所有专业教师在内的课程体系修订领导小组,在开展用人单位调查和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明确课程体系的修订内容;第二层次四年开展一次,按照第一层次积累的修订意见修改课程体系,并召开行业专家会,确定最终的修订方案,制定新版课程体系。专业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毕业生体现专业获益)、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通过行业专家来评价专业获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均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从学生获知需求、教师在专业上的成长、用人需求等角度出发,协助调整课程设置,行业专家则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评价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保证课程体系能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3.综合性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按照CDIO教育理念,本专业构建了相互支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明确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安全产品的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1)着眼于基本个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个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实现。包括数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奠定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英语和计算机是应用工具类课程,以一系列思想政治课为思维导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基础课包括热工基础、工程力学、电工学、流体力学等课程,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2)着眼于人际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一系列通识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处理好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发挥个体优势,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复杂的安全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同时通过安全法律法规等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3)着眼于安全产品构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安全产品构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各种实践环节实现。第二学年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程,重点培养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第三学年主要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为参考设置安全评价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课程。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设有一定学时的课程设计,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学年组织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注重将学位论文与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从论文选题、设计方法和应用价值多个方面建立论文质量评审指标,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4)工程导论课程的设置。本专业开设必修课《安全科学基础与职业发展》作为工程导论课程,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安全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讲授安全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框架,并且引出必要的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5)设计—实验经验的培养,在课程计划中包括两个或更多的设计—实验经验,其中一个为初级的,一个为高级的。初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系统安全工程课程设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课程设计、机械安全课程设计、电气安全课程设计。其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已经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设计能力在逐年提高。高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主要包括毕业设计,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考核。培养学生围绕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展设计,要求有充分的设计论证和正确的设计方法,并提供设计图纸或设计方案或体系。本专业通过两层机制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一方面,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与评审流程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毕业论文指导与评审过程。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贯彻CDIO理念,培养学生从构思、设计到实施、运行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邀请安全工程领域的专家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发挥促进作用。在近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本专业分别邀请过北京市安监局、北京市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燕京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老师指导学生实践,并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论文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6)工程实践场所保障。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二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组织安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在基地进行了实习活动。课程体系中包括的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都有对应的工程实践场所,各类课程设计都有对应的实验室环境保障。(7)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多方面能力。通过开设安全评价综合实训课程、安全人机综合实训课程、消防工程综合实训课程,既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提供了保障,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保障了学生以及教师的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安全产品建造能力的获取。(8)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每门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相对应的课程目标,通过分析所有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来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以此来进行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学生在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整合

“工程监理实务”是高职高专类工程监理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工程监理实务”是培养工程监理专业学生具备工程监理实际工作能力的课程,一般由工程监理理论教学与工程监理实务实训两部分来完成,本文通过对“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的分析,旨在总结研究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对建设工程监理定义为: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我国自1988年开始试点建筑工程监理制,到1997年通过《建筑法》,从而使建筑监理制在我国全面推行。推行建筑监理制,是为了改变计划经济时旧的工程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建设监理机构,监理协助建设单位做好项目管理,提高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

高职高专类工程监理专业因此应运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工程监理实务”课程对于工程监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研究“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提高工程监理专业学生工程监理实务的操作能力,对工程监理专业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简要介绍

以我院“工程监理实务”课程为例,我院的“工程监理实务”课程分两部分:工程建设监理实务(理论部分)为30学时,工程监理实务实训(实操模拟部分)为52学时。这两部分中,理论部分是基础,实操模拟部分是核心。实操模拟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了工程建设监理基本知识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监理知识从事实际工程监理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工程监理实务理论部分主要围绕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四控两管一协调”展开,通常的教学是从简要介绍工程监理在我国的推行历程开始,通过对工程监理基本概念、工程监理相关法律法规、工程监理组织、工程监理实施程序、主要工程监理文件、相关监理控制方法等的介绍,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监理工作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工程监理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部分,是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典型环节,进行实操模拟训练,通过对典型监理案例进行剖析,使学生熟悉工程监理工作的基本流程,达到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程监理工作的目的。

二、“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特点分析

建设工程监理的本质是“专业化的监督管理”,可见“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本质上是关于如何做好有关项目管理的课程。工程监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四控”(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这些都是技术性管理工作。因此,“工程监理实务”课程可以概括为有关建设工程监理的技术管理工作。如此看来,“工程监理实务”课程就不仅仅是简单的一门课程,它是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有密切关系的一门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以我院为例,我院工程监理专业是“2+1”教学模式,“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理论和实操部分都是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也就是理论学习的最后阶段,主要就是考虑到“工程监理实务”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联度,如果没有其他专业必修课程做基础,单单学习“工程监理实务”这一门课程,无论如何是学不好的。我院的工程监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制图与房屋构造、建筑CAD、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建筑工程计价与投资控制、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等。以上每一门专业必修课都和“工程监理实务”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我院的工程监理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计算机软件应用(PKPM、天正)、混凝土框架结构构造与设计、钢结构、建设法规、建筑设备知识、建筑企业经济与管理、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概论、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建筑节能技术等。这些专业选修课也都与“工程监理实务”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学习“工程监理实务”这门课程,需要对上述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充分掌握,这样才能很好地学习好“工程监理实务”这门课程。

工程监理实务的理论教学部分是对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知识的讲述,其特点可概括为文字多,图表少。教学过程中相对多的内容,是对相关工程监理具体内容的解释和分析。学生对此的反应往往是感觉到枯燥、乏味、呆板。有学生讲,这和上“法律法规”课差不多,似乎都是法条规定似的,觉得没意思。工程监理基本知识的每一部分内容,学生都能够看明白,就感觉到知识简单没难度,有没有教师讲解都无所谓。如果把相关知识点综合起来,学生又感觉到串联起来有困难,实操模拟需要解决问题时,又感觉到无从下手。

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部分,是使学生在运用监理理论知识解决某个实际监理问题时,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支撑。如钢筋混凝土绑扎浇注问题,就需要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充分掌握,对钢筋混凝土的验收规范充分掌握,否则仅仅具有工程监理方面的知识也无法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活学活用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操部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由此看来,“工程监理实务”这门课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懂容易,学精不易。

三、“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方法优劣分析

“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这两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课堂内教学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理论讲授具有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单位时间内传授的知识量大,适合课堂授课。“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通常都采用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这便于前后连贯,互相衔接。但这种方式常常会让学生感觉到厌烦,觉得平淡。工程监理理论部分类似法律法规一样,都是成形的具体规定要求,就是围绕以《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的规定为主,展开相应论述,内容相对平淡一些,而字面上又似乎很好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通常是上课的开始阶段或者是某一部分内容的开始阶段,他们感觉到有一点新鲜感时会集中注意力,然后慢慢地注意力就分散了。特别是在大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较多,个别学生会混水摸鱼地不听课,互相影响起来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又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如果教师过多关注每个学生的听课状况,就必然占用过多的时间,实际授课时间就相应地减少。

案例分析具有独特性、微观性、个体性和零散性,具有以点带面,以具体的案例反映较全面的系统理论知识的特点。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教学部分,通常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工程监理工作解决的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具体施工问题,类似的实际状况在校内教学中几乎无法真实再现。案例分析教学能够把典型事例提炼成教学用案例,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体会真实场景。但案例分析教学占用的教学时间过多。对高职学生而言,案例分析的难度不能过高,难易度要适中,一个案例分析通常只能重点解决一两个关键知识点。案例分析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对工程监理基本知识全面掌握,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基本知识,又需要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通常完成一个案例分析,学生需要预先准备相应前置知识,然后才能够进行分析准备,最后完成案例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常需要对学生做许多方面的辅助辅导,完成一个案例需要很长时间,由于无法安排过多的教学时间,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能对重点的部分内容进行实务实操模拟。我院实操模拟安排了52学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感到教学时间不足,但也难以再增加教学时间了。

四、“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进

为了提高学生对“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合起来,取其优点,增强教学效果。工程监理实务的理论教学部分,理论讲授的过程中,插入经验分享、总结提炼或典故借鉴等其他方法,提高趣味性,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教学部分,不要单单是案例分析,结合小组讨论、实战模拟或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几个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简单实例:

“四控两管一协调”是工程监理工作的内容。“四控”是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控制;“两管”是信息管理和合同管理;“一协调”则是监理工程师负责协调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的各种关系。这是工程监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深刻理解了“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实质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学好“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更好地理解认识,可以将“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内在关系用图形的方式(如图1)表达出来。图1是综合总结图,教学时采用PPT动画的模式,将图1进行分解演示,将“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内在关系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学生结合图1,再通过课堂详细讲解分析,就能更加有效地理解“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监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检验,这样的总结提炼对“工程监理实务”课程的教学非常有效。

“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引入典故借鉴的方法。在讲解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时,“魏文王问扁鹊”这个典故就非常合适。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通过这个典故,学生对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理解认识就能更加深一步了。

工程监理实务实操模拟教学中,不要仅仅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在进行工地例会模拟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在给定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增加难度,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相关条件,教师对学生选择的条件进行把关筛选,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分别扮演监理单位的总监、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建设单位方面的代表(可以是建设单位负责人,也可以是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等),承包商的项目经理、施工员等角色,如有必要还可以增加设计单位代表及政府主管部门代表等,模拟组织召开工地例会,解决出现的问题。模拟工地例会完成后,由学生评委即时进行点评,教师再进行讲评。通过如此的实战模拟,学生既提高了兴趣,又实际领略了类似真实的工地例会过程,对学生掌握知识有非常好的效果。这不但是实战模拟,也属于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以上几个例子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是非常有效的,都能够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很欢迎。

“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实战模拟、沙盘演练、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总结提炼、典故借鉴等多种教学方法都应该能够运用到“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来,这些方法不应单一使用,更应该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现在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领悟力也非常强。比如:微电影传播非常快,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力,把课程中合适部分的内容拿出来,找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制作成小段的微电影。把他们中优秀的微电影挑选出来,放映给其他学生看,肯定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种做法值得一试。

“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如果将部分实操内容前置,植入相关理论部分,使理论与实操相融合,能达到互为支撑、互为补充、互为充实的目的。可以考虑通过微课件的形式来实现,把不同的内容做成一个个的微课件,每一个微课件将实操内容与相关理论完整地结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学习“工程监理实务”课程。对某些适合学生做的部分,还可以让学生来做。这种做法也值得一试。

BIM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建筑行业,它能够直观地反映施工不同阶段的各种工况,“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BIM把不同的施工工况展现给学生,根据不同的施工工况设置相应的实操模拟场景,提出相应的监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实操模拟,这样进行教学,会更加直观清晰,有助于提高实操模拟的教学效果。

五、“工程监理实务”课程教学整合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