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规划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资源保护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

篇1

【关键词】:森林资源;秦岭北麓;保护培育;开发利用

1. 、 浅析森林资源的功能及重要性

1.1环境保护功能

森林资源对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使环境变得优美,成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及旅游场所。其次,森林资源还具有过滤降尘及消灭病菌等功能,因为工业、矿业及交通车辆不断向大气排出大量有毒气体和粉尘,而经过森林的吸收、阻滞和过滤可以净化空气。再者,森林资源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功能,天然林或农田防护林在风沙肆虐的地区可以减低风俗,稳定流沙,进而保护农田,改善气候。最后,森林资源具有明显的消音与隔音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声污染”,森林资源对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1.2调节气候功能及保护物种多样

森林资源还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森林对大气水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森林对水具有蒸腾作用,致使大量水蒸气进入大气形成降水,一般这些地区大约三分之一的降水来自蒸腾作用,地区性的森林大面积消长对地区气候影响非常大,森林也使得地区的湿度大幅度上升。森林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生物区,它孕育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成为人类的基因库资源,它保存着世界特有的野生动物。森林的破坏将使地球物种的多样性受到威胁,所以保护森林资源也就为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1.3涵养水源及保持水土功能

森林资源对水源也具有涵养作用,有水文资料分析证明,森林资源破坏后河川的洪枯变化幅度增大。以秦岭北麓为例,1960年以前,森林茂密,秦岭北麓的河流在洪峰期最大流量为286m/s,枯水期最小流量为0.94m/s,之后森林被破坏,1980年洪峰期最大流量为0.34m/s,枯水期最小流量为0.24m/s。由此可见,森林遭到破坏后,汛期洪峰增大,枯水期水量减少,加重了灾害。另外,森林资源还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河川泥沙的增减与森林的消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森林覆盖率与输沙量成反比关系,应当注意植树造林且禁止滥砍滥伐。

2、秦岭北麓的概况

2.1秦岭北麓的地理位置

秦岭北麓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心,该地区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农业发达。秦岭北麓位于秦岭分水岭至关中平原南缘之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关中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秦岭北麓总面积10375平方千米,该地区矿产、地表水等资源非常丰富,秦岭北麓为陕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依托。秦岭北麓地区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面积比较广,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及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进行。

2.2秦岭北麓森林资源的现状及消耗概况

19世纪,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是当地主要的经济活动,森林资源消耗渠道也大部分是当地居民自用材和生活烧柴,每年森林资源的消耗量非常惊人。这虽然在一定程度有效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是以牺牲秦岭北麓的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另外,大量培植业用材及多种多样非正常渠道林木资源的消耗使得秦岭北麓地区的森林资源急剧减少,这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国家在“十五”期间针对秦岭北麓的森林资源现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虽然森林资源现状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形势依然严峻,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对秦岭北麓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以及开发利用。

3、当前秦岭北麓森林资源培育及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秦岭北麓人工造林难度大,资金不足

近年来,国家对这一地的森林资源保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天然林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由于受秦岭北麓自然环境坡陡山高条件限制,当地劳力逐年减少,人工劳务费用不断增加,人工造林作业难度也逐年增大,人工造林项目投资严重不足,使得森林资源培育面临困难,希望引起相关政府人员的关注,改善秦岭北麓人工造林难度大及资金不足的现状。针对秦岭北麓森林资源培育人工造林难度大及资金不足的现状,应该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由相关的林业部门结合秦岭北麓人工造林实际情况核定提高这一区域人工造林M用,给予资金方面支持,逐步改善这一困境,大力培育人工林,提高森林质量。通过人为方式依据林木生态的适应性与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的植树造林活动,应严格把握住良性壮苗、适地适树、及时抚育间伐、防虫治病等植树环节,促进秦岭北麓森林资源快速增长。

3.2开发利用缺乏大的整体规划,局部地区存在重复规划、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现象

当前秦岭北麓森林资源培育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开发利用缺乏大的整体规划。近年来,秦岭北麓的相关林业部门也逐步重视了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都是局部规划,各自局部开发,个别地区存在重复规划、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现象。希望引起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政府部门的重视,对秦岭生态进行立法保护,建立秦岭国家中央公园,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4、针对秦岭北麓森林培育及开发利用的保障措施

篇2

关键词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问题;建议;新疆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60-01

林业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文明三大战略任务。自治区党委把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作为重点工作和关键措施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疆各族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坚决保护好全疆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做好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可为编制各项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及保护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源数据[1-2]。

1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任务与内容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变化情况,评定森林经营利用效果,为编制林业规划、设计、计划,确定森林经营措施和安排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3]。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基本图、林相图、经营规划图及资源变化图;森林资源变化分析说明;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表;林地林权证明资料;森林资源统计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卡片、簿册;森林资源各项调查、科研、经营的文件和经营总结资料等[4]。

2 存在的问题

各山区林场均设有资源林政科,科室有3人以上编制,有相应的资源档案室。但多年来各场对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仅限资料存入档案室,基本上未对林班的台账进行有效更新,资源数据较陈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年清、二年变、三年乱”的现象,未能充分反映该区森林资源的消长情况。

3 建议

3.1 充分利用新二类调查成果,及时更新森林资源档案数据

2009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委托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规划设计院、新疆林业规划设计院等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林业勘察设计院,全面完成了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所辖25个国有山区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摸清了新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家底。各项数据都已更新到2009年度资源数据,数据资料已交付各场,为各场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带来了有利条件。以此为契机,及时更新资源数据是比较容易进行的。

3.2 开发适合新疆山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与财务管理一样,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应具有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软件,应保证其可操作性较强。应对适合新疆山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特点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开发,如编制森林资源蓄积消长变化程序,将各场森林资源以林班为单位,将二类成果中提供的各树种林木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龄的年平均生长率或年公顷生长量等森林资源蓄积消长变化因子编入程序,操作上较为简便,保证每年均可进行数据的更新。这样,不但保证了各林场资源数据计算的迅速、准确,实现了全疆山区森林资源数据共享,还方便查阅[5-6]。

3.3 各项林业工程建设都要抓好工程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林业局抓好林业六大工程、推进林业五大历史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7]。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为全力推进以防沙治沙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结合新疆当地实际,通过对正在实施的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细化、具体化,提出了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新疆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涵盖了新疆山区、平原绿洲及绿洲边缘荒漠的广阔区域,通过十大林业工程的实施和推进,能够有效保护和增加新疆的森林资源,进一步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更加有效地为各族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显著地发挥林业在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4 参考文献

[1] 王帮霞.仁怀市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与更新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9):201.

[2] 郑洪军.浅谈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档案的管理工作[J].辽宁林业科技,2006(2):48.

[3] 郭丽岩,夏鸿喜.森林资源监督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企业,2005(2):51-52.

[4] 金昌仙.信息时代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3(S1):69-70.

[5] 李彤,王江,郑焰峰.河北省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2011(5):44-46.

篇3

关键词:森力资源规划;缺陷;改革措施

1 森林资源调查的缺陷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目前二类调查的指导思想及技术规程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中包括林业主管部门越来越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边缘化,越来越停留在摸清林业资源家底的认识层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调查目的缺乏前瞻性,过于重视数量价值,造成利用价值降低不能引起政府重视。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一是查清现有森林资源状况;二是制定林业长远规划;三是制定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但《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都只强调如何查清森林资源,对制定林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等工作并没有作明确的规定,检查验收也未作为验收要件。数量的考核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知道自己有多少就行了,具体价值、怎么开发、利用是别人的事。存量同领导政绩挂钩,势必造成数据同领导挂钩,对实际应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人们更加有理由认为,森林资源调查就是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林业部门也只是在为调查而调查。

1.2调查成果利用难,造成调查停留在表面化。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应该包括本地区的森林资源数据资料,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但是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上述两项成果在现阶段的条件下,其使用的可操作性也存在很大疑问。首先是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并无强制性。无论承包者还是林地所有者,他们有权自己选择经营的品种、经营模式,林业部门编制的经营方案对他们有利时,他们可以执行;不利时完全可以自行其是。包括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虽然可以实行强制性保护,但由于目前实行生态效益补偿的林地范围有限而且补偿标准很低,一旦林农认识到界定为生态公益林侵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用而要求退出“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将其林地作为商品林经营将很难处理,要么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这在现实条件下很难实现,也难以达到生态效益应有补偿的标准;要么准许其自由经营,所以林业部门编制的经营方案或林业规划可能成为空话。

2 森林资源规划改革措施

鉴于目前林业改革势在必行,林业是目前改革进度最慢的一个行业,具体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随着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和投资力度的加大,林业指导思想也实现了从“传统的木材永续利用”到“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转变,特别是林权改革及碳汇发展,要求林业调查需要新思维结合新技术形成新的调查方法。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摸索新的“技术规定”指导下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经验,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从数量调查到价值调查的转变,同发展碳汇和林权改革要求相协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2.1必须通过立法(修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林业长远规划的法律地位。生态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碳汇资产的价值,但没有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作为林业长远规划的重要内容,并按此标准确定国家和各地必须达到的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生态公益林所占比例等指标全是空谈。其是不断变化的,在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确权发证等工作后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即使有变化也能通过办理林权变更登记加以明确。用林地权属界线作为区划小班界线的主要因子能相对稳定小班界线避免因小班界线的不确定性造成资源调查成果的不连续和利用困难。通过按林权区划小班界线也能方便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以及森林经营方案的施行。对林地的保护标准应与基本农田的保护标准相一致,确定全国及各地必须确保的底线。以法律形式确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即二类调查)作为全国森林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手段的法定地位,将检验全国及各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碳汇发展)执行情况、效果评定作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重要任务。

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对策

1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现状分析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加大了森林绿化的力度,同时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我国森林资源正在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展。进入到21世纪,我国实施了生态林业的建设政策,进一步改革了林业发展的体制、林业分类经营的机制。另外,从多方面对森林资源进行了保护和发展,我国森林资源增长迅速,森林资源覆盖率逐年提高。虽然,我国森林资源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森林资源增长缓慢,轻视管理和保护,存在一定的破坏现象;森林资源树木结构配置不科学,大量消耗原始林木,超限额采伐等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下降,没有充分考虑原始林木生长周期,致使许多林木不能再生等等。

2 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森林采伐制度存在弊端、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我国森林采伐制度从总体上看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对保护森林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几点弊端:首先、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审批程序不能充分理解。其次、在采伐指标的分配和审批过程中,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违法现象屡屡发生。最后、我国在森林保护和采伐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许多违法违规行为、林业案件不能得到有效治理。②我国相关部门对森林违法行为监管不力,打击力度不够。首先、我国林业资源涉及多部门的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多部门往往不能形成协调管理、不能形成合力,致使许多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其次、森林公安等机关经费不足,执法程度不能深入。我国大多林业案件发生在山区,远离经济中心,当地森公经费不足,侦办案件往往浅尝辄止、鉴定方法落后、法律文件不够标准。③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过度重视经济利益、缺乏整体规划。首先、受GDP观念的影响,某些地方管理者考虑局部利益较多,而忽视国家林业整体利益。其次、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整体规划不足,重造轻管的现象严重。大多数部门只注重造林数量的变化,忽视造林的整体质量。更加重要的是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管理不善,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对于森林资源质量提高成效不大。

3 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有效对策

①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保障森林资源数量。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重点是要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通过加大营造林力度、强化森林资源品种的培育,来增加森林资源的总体数量。②通过森林资源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保障森林资源。我国林业要把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发展的核心举措,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变。强化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③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通过合理经营、协调发展来保护森林资源。首先、继续实施林业的分类经营,调整树木结构,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满足当今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其次、深挖森林产品的多样性、生态性,实现森林产品体系的协调发展。最后、我们还要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并充分调动广大林农、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④通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监管,来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健全森林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制化,为促进林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方面的保障。⑤通过加强森林灾害的防控能力,建立林业重大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强化监控预报体系,逐步提高监测、预报、除治和检疫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⑥林业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全民护林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在宣传时使用报纸、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方式;会议、宣传车、标语、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宣传。⑦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实施森林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保护森林资源不力的人员,实行相应的处分。相关部门要将保护森林资源,打击违法乱砍树木、树枝,违法猎捕鸟类工作,列入森林资源管护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切实加强责任追究。⑧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建立森林资源保护举报的奖励机制。重奖举报乱侵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森林火灾等行为。对提供破案线索的举报人员,进行一定的人身保护。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5

一、调查的目的性缺乏前瞻性,过于重视数量价值,造成利用价值降低不能引起政府重视

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一是查清现有森林资源状况:二是制定林业长远规划;三是制定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但《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都只强调如何查清森林资源,对制定林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等工作并没有作明确的规定检查验收也未作为验收要件。数量的考核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知道自己有多少就行了,具体价值、怎么开发、利用是别人的事。存量同领导政绩挂钩,势必造成数据同领导挂钩数据对于实际应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人们更加有理由认为,森林资源调查就是查清森林资源的数量,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林业部门也只是在为调查而调查。

二、调查成果利用难,造成调查停留在表面化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应该包括本地区的森林资源数据资料,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但是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上述两项成果在现阶段的条件下其使用的可操作性也存在很大疑问。首先是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并无强制性。无论承包者还是林地所有者.他们有权自己选择经营的品种、经营模式,林业部门编制的经营方案对他们有利时,他们可以执行不利时完全可以自行其是。包括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林地虽然可以实行强制性保护,但由于目前实行生态效益补偿的林地范围有限而且补偿标准很低一旦林农认识到界定为生态公益林侵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用而要求退出“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将其林地作为商品林经营将很难处理,要么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这在现实条件下很难实现,也难以达到生态效益应有补偿的标准;要么准许其自由经营,所以林业部门编制的经营方案或林业规划可能成为空话。

鉴于目前现状林业改革势在必行,林业是目前改革进度最慢的一个行业,具体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随着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和投资力度的加大林业指导思想也实现了从“传统的木材永续利用”到“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转变特别是林权改革及碳汇发展,要求林业调查需要新思维结合新技术形成新的调查方法。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操作细则摸索新的“技术规定”指导下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经验,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从数量调查到价值调查的转变,同发展碳汇和林权改革要求相协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首先,必须通过立法(修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林业长远规划的法律地位生态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碳汇资产的价值,但没有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作为林业长远规划的重要内容,并按此标准确定国家和各地必须达到的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生态公益林所占比例等指标.一切全是空谈。其是不断变化的,在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确权发证等工作后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即使有变化也能通过办理林权变更登记加以明确。用林地权属界线作为区划小班界线的主要因子能相对稳定小班界线避免因小班界线的不确定性造成资源调查成果的不连续和利用困难。通过按林权区划小班界线也能方便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以及森林经营方案的施行。中对林地的保护标准应与基本农田的保护标准相一致确定全国及各地必须确保的底线。以法律形式确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即二类调查)作为全国森林资源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手段的法定地位,将检验全国及各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碳汇发展)执行情况、效果评定作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重要任务。

篇6

关键词:环境法;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生态红线;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58-03

森林资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如林产品)、生态价值(调节气候、保肥固土)和社会价值(如提供就业机会)。长期以来,人们重视森林的经济价值而忽略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森林资源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效能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天然林稳步增加,人工林快速发展。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林业保护部门纷纷划定林业生态红线,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

然而,我国森林资源生态保护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和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同时,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各类破坏森林资源和环境的事件频发。解决森林资源保护的环境问题,调整因森林开发、利用、保护及管理各种社会关系,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现行的森林资源法体系主要包括《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构成林业生态保护依法建设管理的框架。然而,森林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全面反映当代新型林业和森林资源保护的法治需求,因此,立足于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现实困难,探索制约森林资源保护的原因,寻求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环境法制保障,成为当务之急。

一、森林资源问题

1.森林资源变化。(1)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是指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林地与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根据1973―2013年的8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结合2013年颁布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数据,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覆盖率随时间变化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远远低于世界森林覆盖率30%的平均水平。同时,不同区域的森林资源差异较大,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东南丘陵,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同时,森林蓄积量增长潜力呈东南部增长快但总量少、西部增长缓慢但总量多的趋势,因此,我国森林的未来规划方向趋向于西部重种植面积、东部重森林质量[1]。面对中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环境发展国情,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的目标,合理规划森林种植区域,评估和提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长潜力,将是今后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2)荒漠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荒漠化面积262.3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沙化土地面积为173.11万平方千米。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严重威胁国家生态安全,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2004―2009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进一步实现净减少,年均缩减1717平方千米。但是,我国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防沙治沙法的贯彻实施和相关政策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防沙治沙管理体制不顺,未确立林业部门防沙治沙管理与执法的主体地位,执法监督难以落实;防沙治沙法与相关法律存在交叉重叠、法律边界比较模糊等问题[3]。为实现到202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000万公顷的目标,须探索荒漠化防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扩展生态环保新技术和新产业,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机制,巩固以林草植被恢复为主体的荒漠生态安全体系。(3)湿地。湿地是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抵御洪水、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气候增温和人类活动(农业经济活动)直接导致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普遍破坏。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2009―2013年)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自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呈下降趋势,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339.63万公顷[4]。目前,在湿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法制和政策体系不健全,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严重滞后,公众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缺乏认识,缺乏专门的湿地保护资金[5]。为履行《湿地公约》和实现《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建设长期目标,完善我国现有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迫在眉睫,须积极推进湿地立法,健全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加强联合执法;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土壤质量。土壤是森林生态环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空间向森林的挤压及矿山开采和冶炼、污水灌溉、大气沉降等因素,造成大量污染物进入森林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甚至恶化。土壤一旦遭到污染,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如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含量降低且有效性下降,最终导致林木生长不良,给农林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6]。我国土壤保护及治理方面的专项法律机制的缺失,使得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无法可循,无法可依,严重影响防治工作的开展。土壤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急需公众提升森林土壤保护意识,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以法治建设为抓手,坚持源头严控,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保障农林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7]。

2.侵占林地。为了切实守住林业生态红线,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非法侵占林地问题突出。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200万亩,5年时间累积超过千万亩,要守住森林资源保护红线,保障森林资源发挥调节气候变化作用的数量底线,压力很大。从法律制度操作层面,毁林占地的违法成本较低,一般从非法占用林地多少的角度考虑,处罚相对较轻,难以做到罪刑相适。

3.毁坏珍稀濒危动植物。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物质组成部分,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森林、草场的利用不尽合理,肆意掠夺野生动植物资源,使得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由于经济利益驱使,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弱,过度开发利用而不加保护,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逐渐衰竭,森林生态系统失去某些功能。因此,实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和生物的多样性,全面实施《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开展物种拯救,使95%以上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级以上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外80%的重要生物得到保护,继续开展对野生动植物的就地保、迁、野外放(回)归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盗伐、滥伐林木。近年来,在我国各个林区,盗伐和滥伐林木的案件频繁发生,处于偏远山地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滥伐林木情况更为严重,具有小型案件频发、以初犯农民盗伐和滥伐林木为主的特征。导致破坏森林资源案件频发的主要经济原因在于:破环森林资源的犯罪机会成本过低、木材价格高涨、严厉的林木限伐政策及违法犯罪被发现和被惩罚的概率较低[8]。另外,少数民族地区普法宣传不到位,农民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淡薄,这是导致此类案件频发的因素之一。对滥伐林木行为追究行政责任时,存在行政处罚的执法阻力较大,征收罚款的理论依据不足;刑法有关滥伐林木罪的相关规定并不完善,存在处罚力度设置不合理,入罪范围有疏漏。

二、制约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我国森林资源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林木所有权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种所有权。我国现行《森林法》对森林权属的规定,没有就构成森林的各种要素(如林木、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森林景观、林下资源、林木品种等)分别规定所有权、使用权,对森林集体所有权和林木个人所有权限制过多,这些都不利于对森林产品和林业适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9]。同时,我国林业科技含量不高,经营粗放,管理落后,在政府宏观调控与公众参与等方面与国外林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林业建设项目点多面广,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营林措施、连栽、纯林等配置不科学,导致人工林地衰退,生产力不高。受制于林权流转市场不完善、林业经营主体分散、林权抵押物无人监管等问题,林业资金投入不足,林业规模效益无法显现。同时,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制度经过层层实施,农户处置权进一步受到限制,农户经营山林的制度成本过高[10]。这些传统的林业政策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完善林业基金制度。为了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央级和省级林业基金制度,把林业基金规定为林业主管部门用于发展林业的专项资金,实行“以林养林”。发达国家林业发展的成功,离不开林业基金制度的保障,如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蕴含着深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体现出高度的环境公平正义,有效地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博弈问题,制定一整套的林业保护与扶持政策,建立不同形式的林业基金制度。日本、美国等建立自己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国家必须从林业基金中以无偿和低息有偿形式资助私有林主进行造林[11]。目前,我国的林业资金投入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林业资金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健全林业基金管理制度,严格界定林业基金使用范围,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林业资金投入体制,解决林业投融资问题,改革传统的育林基金制度,才能保障林业基金的使用与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12]。

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基金管理办法陆续出台,扩大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制度范围,加大补偿力度,为生态林的集中分布区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保障林农权益,更好地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现阶段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仍存在法律体系零散、资金运作缺乏有效监督、补偿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标准不统一、数额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13]。借鉴国外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的先进经验,我国须客观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管理监管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实现森林生态补偿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与支付的多样化[14],最终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需求、体现森林生态价值长效的生态补偿制度。

2.推进森林碳汇交易。碳汇交易是指购买碳排放指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2013年起,北京、上海等7个省市碳交易试点正式运营,交易量不断增长,初步构建碳交易政策体系。截至2015年4月,累计成交额近13亿元。在碳交易市场中,森林碳汇项目处于发展初期,总量较少,各省市仍处于探索阶段。如2013年,云南首笔森林碳汇交易1.78万吨,每吨二氧化碳卖60元;2014年,浙江省临安市首批42户碳汇成功出售,每吨30元。我国目前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重,发展森碳汇不仅能利用我国的天然优势,对创新林业发展机制、突破林业发展瓶颈、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机制,切实提高林农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际市场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的主要模式是CDM(清洁发展机制),而我国作为主要的碳汇供应国,处于碳汇交易的底端,缺乏话语权。因此,有必要完善碳交易市场,推进森林碳汇参与碳交易体系,实现企业碳汇交易由自愿向强制转变;加紧建立林业碳汇的计量监测和标准体系,为碳汇的计量监测提供基础依据;加大财政的支付转移力度,拓宽林业融资渠道,转变增长方式,发挥森林碳汇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硕.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估算我国森林蓄积量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1):147-151.

[2]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R].2011.

[3]彭继平.《防沙治沙法》贯彻实施情况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3):1-5.

[4]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R].2014.

[5]吴后建,但新球,舒勇.湖南省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和建议[J].湿地科学,2014,12(3):349-355.

[6]楚春晖,佘宇晨,佘济云,等.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5):259-263.

[7]陈梦舫.保护土壤,守住人类生命线[R].人民日报,2014-10-20.

[8]彭亮.论区域自然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法律关系――以森林资源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0,(4):84-86.

[9]蔡守秋.《森林法》修改的几个问题[J].现代法学,2004,26(5):47-57.

[10]张红霄.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权状况研究――基于国家政策法律、林改政策及农户调研数据[J].林业经济,2015,(1):16-22.

[11]陈曦.欧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及其借鉴[D].浙江农林大学,2012.

[12]薛艳.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篇7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护;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引言

生态环境建设深入人心,在人们认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生态资源保护更应该以实际为本,通过提高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能力,为生态环境保护尽微薄之力。在林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部门不但要重视,更要提出适合林业资源保护的措施,这样不仅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也进一步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环境质量控制发展做更好的准备,下面具体进行几点分析:

1森林资源保护重要性分析

1.1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森林在空气调节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吸收污染能力非常大,空气中大量二氧化硫都被森林吸收,资料表明,森林中二氧化硫含量非常低,空气污染大多有几方面,森林提高了污染净化水平,同时,森林资源更是对气候的有效调节,在夏天,可以使地表温度降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也会增加,林木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并且会不断的向空气中释放水分。此外,若温度较低,森林还可以对风起到减速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温度。

1.2涵养水源,防风固沙

森林在蓄水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降水后,林木通过枝叶躯干,进行水分吸收,可以截留部分雨水,尤其在雨水冲刷大地情况下,森林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林间地面的落叶与枯枝都会很有效的对雨水形成缓冲作用,这样雨水会通过截留渗入到土壤中,有效为地下水资源提供了保证,可以说森林是一个良好的蓄水库,此外,森林对于风沙的防范更是显而易见,在森林资源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泥沙流失也相对降低,防风固沙效果更是明显,这对生态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2.1创新林业经营体制改革

正确处理林业多种经营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须正确把握以下3个方向:(1)在林业发展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创新林业经营体制改革,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兴林惠民与绿色增长的协调发展;(2)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处理林业多种经营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森林资源保护的问题,应当重视市场手段的运用。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为方针,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坚持依法治林、科技兴林,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

2.2充分利用资源,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过程中,必须控制森林资源管护过程。对林业进行规划时,不必将目标重点过分放在林木的数量上,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仅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森林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要不断摸索,结合当地实际,找出森林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以确保林业能够及时地转变为效益,这样才能提高人们认识,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增加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进而对森林资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此外,林业的发展中,离不开人才的作用,因此要制定各种激励政策,吸引更多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力求通过人才的引入,深化林业资源管理效率,保障林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资源利用过程中更要重视保护,要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2.3通过科技发展林业

在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过程中,以科技为核心的林业资源建设越来越凸显成效,在生态环境建设前提下,做好林业资源规划,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以此为基础,投入科技力量,进而保护林业资源有效利用,提高林业生态发展与建设水平,此外,相关的管理企业,也要从林木的培育出发,重点开发生态林业,提高培育种植技术水平,用科技的力量,因地制宜的种植与生产,也要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丰富林业品种,克服种植培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乐观的心态,去维护好林业发展,保护并强化林业资源建设水平。

2.4完善林业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前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在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林木的偷砍、偷伐现象越来越严重,森林资源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严峻。目前虽然通过大量的人工造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以前相比,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并没有缓解林木受破坏的程度,要保证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逐渐完善林业政策法规的建设,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以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狠抓资源保护管理,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科学划定并严格落实林业生态红线,制定最严格的林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完善,认真做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定额管理,严控经营性项目占用林地,逐步推行林地的差别化管理,引导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坚持不懈抓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非法征占林地和毁林开垦现象。

2.5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加深村民防火意识

森林火灾在森林资源保护过程中至关重要,必须给予重视,尤其在管理过程中一些人为管理因素造成的火灾问题更是十分常见,相关防护部门,也要结合有效的防火宣传内容,积极利用媒体或者互联网,进行宣传教育,首先,可以通过电视形式,宣传森林火灾的危害,在宣传过程中结合互联网技术,利用各种途径,把森林防火宣传做到位,其次,可以通过各个乡镇、村落的宣传栏,进行防火知识讲解,防治防火标语,从而提高警示作用,这样森林防火宣传会深入到每个层面,最后,在森林周边居住的人们,更要提高森林防火意识,可以组织工作人员,进入山区或村落之中,大力宣传,也要通过广播方式,宣传防火知识,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人们认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环境保护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更是长远发展任务,只有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本,不断深化森林资源优化,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上,也需要更多的人们加入其中,通过技术不断投入,也结合实际保护能力,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建设和谐的生态环境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梅花.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J].绿色科技,2014,11:55-57.

篇8

[关键词]林业建设 林地保护 资源数据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74-01

一、数字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情况

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全省国有林区、乡镇集体林及有林行业森林资源数据采集工作,运行网络设备安装和调试,开发用于数据质量控制及代码转换的CS系统和WEBGIS的BS系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二维到三维等多角度了解和掌握全省森林资源信息。以空间分布图、统计表、直方图、报告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全省森林资源情况,全省的DEM影像制作并将全省的DEM影像瓦片化后存入磁盘阵列,SPOT5真彩色卫星遥感数据瓦片化入库,投入到我省数字林业三维平台的建设工作中,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整理林地资源数据包含了大兴安岭地区和森工系统以及农垦系统的小班信息,达到了全省疆域的全覆盖,同时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中的全省行政界限和大兴安岭、森工、农垦系统的经营界限也都整理入库,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内容。

二、当前数字林业建设工作

1、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各处室和各工程项目要一并纳入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形成完整的数字林业规范体系。开发适用的业务应用平台,如开发黑龙江省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在信息服务平台上叠加防火专题数据,制作全省统一的防火扑火专题图等。

2、完成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地市、县林业局通过网络连接,直接调用林地资源和专题数据。在线查阅卫星数据、航拍数据及地形要素等各种资料。完善数据库建设,实现林地资源数据年度更新,将经过人为活动的地块,如造林地、成林验收地、采伐、征占地等通过调查核实后更新;未经人为活动的建立数学模型,推算森林资源自然生长与消耗的数据进行更新,实现全省林地资源每年有新的图、表、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明确了林地的界线,落实了经营目标,夯实了资源管理基础,强化了林地资源的管理。实现了森林资源由数字管理向地块管理,由宏观粗放管理向微观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促进资源管理手段上的变革,提升了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同时对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明确了监测范围:我省市县林区林业用地面积约为763.4万公顷,占市县土地总面积的63.6%。通过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将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进一步明确了林地的界线和范围。通过林地落界“一张图”建设,把现有林地依法落图归档,没有办理林权证的要依据林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范围颁发林权证,把现有林地界线依法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林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空间,将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设定在林地范围内进行,对非林地或有立木的其它土地不再纳入监测范围,使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范围和对象更加明确和具体。

4、提升了监测水平:本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采用2.5m高分辨率的卫片,坐标系统统一,小班区划更加精细化,各类境界线无缝拼接。在目前森林资源调查全面推行“3S”技术,实现调查卡片无纸化情况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PDA数据采集技术,基于林业信息化建设,本着实用、简捷、高效、安全的的原则,构建适合黑龙江市县林区森林资源特点的二类调查技术手段和方法,逐步实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PDA上采集,数据网络传输、远程更新的技术模式,为全省林业基层经营单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全面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在资源监测方面,在全省林地“一张图”建设的情况下,为分析我省一类清查、二类调查体系存在差异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省级、县级监测提供小班级的资源动态变化,为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5、提高了管理效率:本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了林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小班属性数据库,我们将借助林业信息化建设这个平台,通过建立树高、胸径、疏密度、株数、蓄积量等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对自然变化的小班因子时时更新小班数据;对于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新成林资源采取人工更新的方式,更新小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建立森林资源实时、动态的更新管理系统,随时提供最新的各级林业经营单位森林资源数据,更好地为林业区划、规划、资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务。

6、拓展了监测领域:在全省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监测、沙化监测、湿地监测等工作基础上,积极拓展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针对森林资源的热点问题开展相关监测活动。2011年在我省森林固碳功能和碳储量调查完成后,利用构建的森林碳汇模型,借助林业信息化建设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汇监测工作,反映我省森林的碳汇分布状况,形成全省森林碳汇分布图,使全省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逐步延伸到碳汇领域。同时,还将实时开展森林健康、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和森林游憩等多功能监测,量化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全面反应森林的多种效益,为森林的经营提供多方面的评价。

三、建立全省林地数据库

黑龙江省市县国有林场在10年一个经理期内,基本实现一个轮回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国有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全省集体林仅在2008年依靠地方的技术力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查,建立了全省集体林资源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本次规划通过采用2.5米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为底图,统一坐标系统,统一坐标精校正,实现省域内行政界线全覆盖、小班界线无缝拼接,统一了林地图面绘制标准,消除了行业部门之间林地重叠,地块遗漏现象,建立了全省林地“一张图”,实现了“以数管地”向“以图管地”的转变,为全省森林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

篇9

[关键词]森利资源;林政管理;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与矛盾,是当今社会普遍发展存在的重要问题。保护环境与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改善,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经历了物我敌对、为我所用与亲近大自然的几个时期,最终开始走向了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应该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应该不对环境造成破坏能够保持环境的整体性与其他物种的生存不被破坏。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森林作为陆地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重要的资源,担负着维护生态平衡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在一定数量与质量的森林资源的发展基础上才能够发挥森林资源的多功能化的效益。所以,如何能够解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如何能够做到扩大森林资源,能够把不同类型的林业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能够合理的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对森林资源加强保护与集约化的管理,能够合理的利用好森林资源,能够科学化的开发与利用森林资源,能够实现森林资源的基础发展与经济发展从耳根人能够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增加森林资源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因素,没有资源作为保障,没有办法实现森林的生态平衡与物种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践证明,森林培育的发展,需要靠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计划》要求,我国每年需要增加两千万公顷的森林面积,这也是新时期林业工作开展的最基本的目标。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解决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与森林质量较低的问题。首先应该从林业的经营与造林设计考虑,能够提前整地,适时地进行植树造林活动,能够集约型经营,对幼林进行抚育工作,能够定向培养等等从多方面实现现代化技术与管理的突破。从而能够最终保证林业科学技术发展更好的转化成为社会生产力。此外,能够加强对现有的林地现代化技术的管理与突破工作,能够更好的保证科学技术能够转化为现代化社会生产力,加强对现有林地的抚育工作,能够对低产能林地与残次林地进行改造,合理的调整好林地的树种与树龄,提高森林的质量。

2科学的经营与管理好森林资源是可持续发展你的重要前提

森林资源是林业进行生产活动等等一切活动的物质前提与重要保证。森林资源的多少与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能够否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主要管理任务就是能够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能够利用好全面的监督与管理的措施,能够解决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为扩大我国森林资源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与保护森利资源,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重要作用奠定好坚实的基础。森林资源的管理内容,首先应该能够建立一个森林资源的详细的数据档案,能够实时的掌握着森林资源的面积、树种、种类与质量等等,对这些数据都能够作出十分详细的记录,能够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分类的进行经营工作,能够建立一个法律而又科学化的规章制度,确立森林资源的技术体系。此外,能够实现对森林的利用与管理,科学的加以规划,组织与利用好森林资源的利用,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正常合理的开采与植树造林的宏观控制工作。最后,能够监督与检查好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发展、行政工作以及科学技术的具体的落实与执行的情况,能够保证森林资源管理能够有秩序的进行下去。

3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林政管理工作

林业执法的相关部门能够通过法律的手段对林业进行宏观的调控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林也是具有生产与公益功能的重要行业,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林业自身的发展存在着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需要阻碍的原因,能够通过法律法规对林业加以强制性的发展进行保护,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手段。首先,能够严格限制开采,能够确保开采得到严格的执行,控制好森林资源的合理消耗。应该将开采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乡镇中区,能够对于申请办理开采许可证的单位与个人提交的申请进行认真与严格的审核,能够严格把关,科学的制定好森林资源的采伐方式与强度,能够提交给上级领导与林业的主管部门进行审批。能够严禁在抚育林中进行开采,能够做到伐中检查、伐后验收。能够凭证运输,凭证加工,对于违反规定与违反法律的人员能够依法处置,能够严格控制好,按着法律程序对其加以控制。此外,能够严格控制好开采的数量,能够有效的解决林地逆转的问题。根据以往对于林地进行培育、发展森林资源的时候,忽视了对现有的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有一些乡镇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短期的行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工作五到位,造成了超额采伐问题的出现,许多的林地都超负荷变成了稀疏林地,许多的稀疏林地都变成了无林地,使得林地严重超负荷,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林地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这样问题的出现,首先作为政府机关单位应该办法相应的林地开采证明。能够明确落实好权利责任与义务,能够建立追究责任的制度。一旦出现了超额开采的问题,对林地造成破坏一概追求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能够加强对征占用林地的审批程序,能够彻底杜绝非法占用林地与毁林开垦事件的发生。第四,能够对一些产能较低的林地与疏林地交由各地方政府进行查处,能够合理确定好对其进行改造的计划于目标。能够加强执法力度,能够制定好合理的保护林地的计划于规划,能够严格按这不同的林地用途,采取相对应的林地保护措施。能够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的管理机制,能够让超额开采得到有效的根治,能够让林地得到逆转与根治。

4能够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

首先能够提高森林资源的执法人员政治上过硬,作风正派与业务精通管理的规范化。能够建立一个严格的执法人员内部的管理与约束的机制,能够对于执法人员出现了违法乱纪的情况进行严肃处理工作,能够实现执法队伍的纯洁性与执法力度的有效性。能够改善执法人员的执法条件,能够划拨合理的执法必要的经费,能够保证基层森林资源的林政执法人员的队伍稳定性,能够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与管理的作用,能够为森林资源的林政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众性基础,发挥群众的作用。深化森林资源的环境保护与管理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就在于对管理方法的改革,能够适应新时期林业资源发展的需要,能够对于不利于管理的森利资源能够有效的加以保护,能够严格制定好林地资源经营与管理办法,采用一些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进行管理,能够逐步提高办事效率与监督管理力度,能够严格执法。

加强林业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执法机关单位与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的努力,能够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能够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作者:张慧勇 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农林科技局

参考文献

[1]金春生,李婷.加强林业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9):55-56.

篇10

林业是广义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森林保护、造林、育林、采伐。林业不仅是工矿、交通、建筑用材的重要来源,而且是一些轻工业与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更重要的是它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具有改造大自然的多种功能。如果一个地区森林覆盖率能达到30%以上,且分布均匀,可以显著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减少或避免风、沙、早、涝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反之,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一、我国林业概况

我国幅源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我国林业贯彻“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与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比较表明: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增加1596.83万hm2,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18.21%,增长了1.6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8.89亿m3,年均净增1.78亿m3,全国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林种结构渐趋合理,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二、我国林业管理

由于我国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开展林用地保护时,必须在科学性、实用性、长期性、稳定性原则的前提下有所侧重和区别。在西北干早地区要以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在华北、中原等土地利用率高的平原地区,不但应该保护现有的林地,绿化荒山和退耕还林,还应该重点抓道路两旁、河渠两旁及城镇和村庄周围及内部的绿化;在南方丘陵地区,则通过加强保护林地和绿化荒山、退耕还林等措施,在保护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前提下,更多考虑如何合理开展林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林业建设存在不少具体困难和矛盾,首先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缺乏水资源,自然条件恶劣,人们连吃饱和生存问题都未解决。在华北和南方地区,由于人们对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绿化荒山和退耕还林工作与短期经济利益的矛盾。特别是在山区还需要妥善解决移民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以下多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才能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一)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林地保护和绿化祖国不能只靠几个部门、靠少数人来实现。必须进行全民动员,对群众的宣传应该广泛利用电视、电影、广播和报纸等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宣传绿化的意义和我国的林地保护政策用群众理解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如采用实例报道、编制宣传片等方式。特别是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后,进行一周集中宣传,让人人都能受到教育。

(二)加强法制管理,加大经济处罚力度

毁林事件基本都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发生的,在很多毁林事件中都可看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林业保护和绿化的规划可参考这种方法,也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为了保证规划的切实可行并能顺利实施,规划可采用先由下至上汇总规划指标和方案,然后再由中央制定规划指标,并逐级调整规划,最终将指标落实到村或责任人。

(三)国家应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林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收益迟、经济利益低等特点,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如:建立绿化补偿基金,对已承包荒山者,实行退耕还林者,要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照。鼓励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进行开发,可采用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四荒”使用权拍卖和独资、合资等各种形式进行多元化的投人与开发。林地使用权至少保持50-70年不变,承包者在经营期有继承权,允许转让。本文由收集整理

(四)森林保护和绿化工作要有科学的方法指导

开展全民绿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在实施森林保护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自然保护区内严格禁止采伐;其它公益林采取以保护为主,有计划的进行少量的间伐并更新;经济林坚持植树与采伐相结合,采用轮伐、间伐的方式,严格控制短期内的采伐数量,避免采伐破坏生态平衡,实现以林养林的目的。总之,我国林业工作应该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管理”的政策,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高。

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再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持久地保持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等。

(一)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关注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政府调控和政策的支持。要完善产权制度,保障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调动社会各界造林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采取多种方式对林业产业的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保障投资者利益,如: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有关金融机构对个人造林育林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等。

(二)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在政策的基础上,只有法律的强制实施作为保障,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下去。尽管我国颁布了《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是人们的林业法律观念不强,违法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具体工作中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以权压法的现象,使党和国家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难于落到实处。因此,为使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顺利实施,就必须在立法上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在执法方面,加强管理,坚持依法治林,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把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企业中剥离出来,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要不断增加对林业的技术投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生态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只有借鉴国外林业的先进经验,才能建立和完善林业发展的新机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