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技术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技术的应用

篇1

关键词:低碳建筑;技术;推广应用

1低碳建筑现状

1.1低碳建筑定义

低碳建筑,就是在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实现降低能源消耗、避免浪费,减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减少对大自然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所以,应该坚持低碳环保的理念,进行建筑相关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目前低碳建筑的现状

建筑物从施工到使用都会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有害物质,这些都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和破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产生了研究低碳建筑的理念。渐渐的开始发现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绝大部分是在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基础上来换取自身企业的发展和获得利益的,这种类似杀鸡取卵方式取得的发展是不可取的,建筑行业的基于这种基础的发展和我国政府提倡的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原则是相违背的,所以在建筑行业中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坚持节能减排的发展原则。我国由于人口数量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对建筑行的发展规模要求相对较大,而目前的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这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持续的破坏。而且我国在低碳技术发展研究上才起步不久,虽然对低碳建筑技术的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也渐渐地认识到了低碳技术在建筑行业发展和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然而对低碳建筑的核心理念还不够了解,对于低碳建筑进行的研究还只是概念以及描述性的阶段,只是在国家政策中在大力推广,而到实际具体开发使用低碳建筑的环节还很薄弱,发展低碳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

2低碳建筑的推广应用

2.1对于低碳建筑的推广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低碳技术发展研究上才起步不久,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相关政策及机制,还在研究和发展阶段。和许多发达国家的低碳建筑技术环境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处于探索阶段。推广低碳建筑需要成型的运行体制,低碳建筑的发展需要完善的评价标准。目前我国的低碳建筑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表面性和片面性,低碳建筑技术水平相对薄弱,相应制度措施也不够完善,低碳建筑的发展也还不够成熟。很多地区没有完全理解低碳建筑的思想要领,为了追求低碳甚至零碳,不断进口或者高档材料,没有完全了解低碳建筑的具体细节,很多外国的低碳建筑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情况,因为地区气候并不相同,完全套用与自己地区差别巨大的低碳建筑模式就会导致效果背道而驰,造成很多方面的资源严重浪费。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技术并不仅仅是使用几个低碳设备,而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能不能真正地减少碳的排放量,真正的保护环境造福自然。目前我国对于低碳建筑的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政府部门对低碳建筑的相关监督控制系统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其中行政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是重点,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就会导致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约束的作用。行业标准的模糊不清也导致区别低碳建筑与非低碳建筑的难度相当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建筑市场有效、秩序地进步,制约了低碳建筑推广的发展。制约低碳建筑技术推广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低碳建筑的成本较高。尽管目前低碳建筑理念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很多人觉得低碳建筑技术虽然成本相对不高,然而在最初的投资过程却需要相当在原资金数量,而且在短时间内没有利益回报,使大部分投资主体对低碳建筑技术投资兴趣不大,缺乏源动力就使得推广低碳建筑的就很难开展,因此制约了低碳建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2推广低碳建筑的的办法

加大对于低碳建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人们都能够真正地了解到低碳建筑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增加人们的低碳消费观念,理解和认识低碳建筑的核心价值,同时还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对建筑碳排放量进行监控和统计,对于违反规定的建筑要坚决严惩。同时政府实施奖励措施,对于积极响应号召应用低碳技术的企业,国家应从各方面给予支持,严惩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量高的建筑企业,进一步引导建筑企业发展低碳技术。同时需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低碳建筑管理的标准不够完善,对节能减排的监督系统也并不完善,建立健全完善的低碳建筑评价标准,建立低碳建筑认证体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研究,加强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坚持国家的倡导政策,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加强企业的低碳建筑技术水平,在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发展低碳技术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和科学研究,使我国低碳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低碳技术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加强培养低碳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发展相关新技术、新能源的同时,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旧产品和技术淘汰制度,对那些落后的产品和技术禁止使用。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建筑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与此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倡导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推广应用低碳建筑技术还面临很多问题,推广低碳建筑之路还任重道远。所以要通过加大对于低碳建筑技术的宣传,加强政府的监管,建立健全有效的行政监管系统,重视技术研发,培养专业人才等办法积极推广应用低碳建筑技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翕.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44.

[2]闰文周.绿色建筑智能化评价.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3).

篇2

【关键词】低碳;民用;电气;节能:技术应用

前言

由于人们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生态环境的平衡被忽视,我们向自然索取的越多,自然让我们偿还的更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其中多数为不可再生的,能源用尽,人类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能源日益枯竭,人们才渐渐觉醒,为了能更好的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问题,找到合适合理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至此,“低碳”生活的新理念在现代社会中被提了出来,居民生活中对于能源的消耗量大且不可避免,所以在工民建中的电能节约尤其重要、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在做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时,应该把节能减排的位置放在第一位。

1 节能技术的应用对策以及发展趋势

1.1 民用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原则

首先,应该满足正常民用建筑对于设施的使用功能,也就是说,优先选择绿色节能光源及灯具,使其照明的亮度要足够大,满足色温、显色性及其他正常指标;要满足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满足空调及其它负荷的正常工作;而且也要满足某些大型居民建筑区内为了方便居民生活制备的一些小型动力设备对能源需要的特殊需求。

其次,应该根据国情实际情况对于应用节能技术给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加以考虑,不能只为了节能而把成本投入的过高,使得运营过程中资金消耗源源不竭,造成二次的浪费,这就要求我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增加部分的投资以节能减少的运行费用的方式进行回收。

再次,应该将节省无谓损耗的能量作为节能的重点。首先我们通过以往的民用建筑实例,进行综合测评,找出与建筑功能无关的能源消耗点,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将这些能源消耗点转变为节能点。如对于大面积使用的照明设备,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之保持原有效果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所以,我们要把实用,经济,合理,耐用的理念作为原则且贯彻始终,把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于民用建筑的电气节能举措上。

1.2 节能与智能化结合

民用建筑节能的技术正在不段完善且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目前节能理念正在通过节能设备的安装使用得以传播;是否安装BA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是判断系统级的节能标准;是否将BA系统与其他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管理是判断管理级的节能标准。如BA系统可以与物业管理系统结合起来使用,能源监测与物业管理相结合,这样便能对节能管理加以实现。对民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新型特点加以考虑,也就是说高度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平台是促进民用建筑体的电气运行以及维护的基础平台。

1.3 大力利用太阳能

太阳光无处不在,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海洋、高山还是岛屿,处处皆有,太阳能是最清洁能源之一,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太阳能的利用是尤为重要的。以往的民用建筑采光设计对直射阳光这个问题不作考虑,并且假定天空是阴天。由于回避掉了阳光多变所带来的采光不稳定、过热以及眩光等问题,这样的采光设计的计算就相对较为简单了。伴随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在晴天以及平均天空的采光设计与计算这些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并且有一套初步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利用晴天采光计算方法对采光加以设计,其可减小大约15%的开窗面积,采用太阳能系统(白天吸收能量并存储,晚上使用其储存后的能量)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全球“低碳、微排”战略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1.4 新技术的引入

建筑照明设计时可以优先选取绿色高效节能灯泡,如:节能灯、LED、无极灯等光源。配电设计时选择节电变压器、低压测或用电设备处设置滤波器以及高效节电的省电装置等设备。

2 绿色照明在民用住宅的应用

在民用建筑照明中多采用白炽灯(由于白炽灯光效低,寿命短,不久的将来白炽灯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以及高效节能荧光灯作为照明设备,我们将常用照明设备应用时间及场合进行分析比较。下面就以住宅照明的应用,举例说明在工程设计中将“低碳”引入生活和人们过“低碳”生活时的措施。

2.1 看电视时的视力保护

看电视时对于光线有很高的要求,因为电视由于其成像原理会出现频闪,如果周围光线不好则对于视力伤害性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晚上看电视时应注意对视力的保护。有一些家庭在晚上有关掉所有灯具再看电视的习惯,电视上的一时亮一时暗的亮度会对人的视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夜间在看电视时,开一盏5~10W的灯对视力的保护极为有利。

2.2 婴儿的视力保护

新生儿对光线极为敏感,极易被发光的物体吸引,而新生儿的视力发育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长时间目视较强的光线对于其眼睛的发育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产生不挽回的伤害,所以应该在婴儿的房间里配备保护型灯具,即用漫射型灯具将光源的直射光遮住。同时婴儿房间的照明要适宜,照度不能过高。

2.3 学生的视力保护

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课业看的很重,但对于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仍然存在这很多的疏忽。学生学习时的照明质量很重要,在学生学习的专用房间不能仅仅只使用桌面上的台灯,即使所谓的护眼台灯也不可以,因为台灯所照的界面与周围环境的光线相比对比度较大,长期以往,会致使眼睛不适,疲劳,流泪,甚至疼痛,很大程度会导致近视眼以及各种眼疾的产生。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将屋内一般照明与书桌上的局部照明结合在一起,使视野内与外部环境的的光线强度对比度减弱,也可以通过灯具摆放的位置来避免灯具照明产生的阴影不均匀的情况,也可以避免由于频闪眩光等问题引起的不适。不仅对能源消耗降低,也能保护视力。

2.4 用电习惯

白天可以完成的事最好不要留在晚上做,家用电器不用时应切断电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又环保节能。节能灯最好不要短时间内开关(稳定时间为3分钟),节能灯在开关时是最耗电的,对于保险丝的损伤也是最大的。

2.5 直管荧光灯的选用

居民在对于房间内主照明灯的选择时,要慎重考虑率单管荧光灯的使用,这是由于直管荧光灯其构成结构复杂,产地福建较多,出现故障的几率要比其他品种的灯具多,但是大多数居民由于理论,技术,工具的局限,直管荧光灯出现问题的时候并不能给予及时的修理,另外,主照明灯的位置多位于房屋的顶端,这样在修理电灯这类危险工作上又加上了高度的难度,如果居民本身不是电工等专业人士,我们还是建议尽量不要给自己添加这样的麻烦。这时候应该对使用方便的紧凑型荧光灯加以选用。同时,主照明灯应该对三个灯头以上的形式加以选用,并且用两个以上的开关对灯具加以控制。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据实际情况对室内照度进行调整。

总结

通过本文论述发现,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民用建筑领域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电气节能不仅要对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各项的技术指标加以保证,而要对诸多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争取在“低碳”社会环境中想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民用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对策,将电气节能技术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以及行业中,进而为“低碳”生活下的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浩.浅谈我国民用建筑电气节能的设计技术与发展探讨[J].科技信息化,2007,(9).

篇3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有力的技术保障

信息技术对低碳经济促进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在现有的生产工艺和资源利用条件下,尽可能地实时监控从管理到生产的全过程,由监控可知资源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使生产部门的资源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二是对能源本身如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等问题及时解决,减少不必要成本的投入,从而使原材料的消耗减少。而此类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很多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已经很广泛。对于高污染如建材、化工等这样的行业,实施信息技术以实时采集和分析释放污染物的数据、使资源循环利用、集成信息、集散控制系统等系统技术的应用作为重点,推进产业减排工程的应用,减排目标在示范产业达到9%。在某市制造企业IT行业中,实施信息技术以信息化设计绿色产品、清洁化生产、优化工艺流程、分布式数控技术(DNC)、绿色化回收使用产品等系统技术的应用作为重点,推进IT行业节能应用示范工程,节能目标在示范企业达到11%。在高能耗如电力、冶金等行业中,实施信息技术以实时分析和采集能耗数据、综合调度和平衡利用能源、制造执行系统(MES)、调速变频节能等系统和技术的应用作为重点,节能目标在示范企业达到12%。

信息技术其自身也要求低碳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为信息技术提供技术支撑,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而其本身也消耗能源,尽管能耗与其他传统产业相比较低,但也不能轻视本产业节能减排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降低电子信息产品能耗,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多投入规模大,管理粗放式,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所以能耗很高,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有调查显示,我国IT产品如个人计算机等平均每年耗电量大约是450亿度~550亿度,假如1度电释放二氧化碳0.997千克,那么我国IT产品每年向空气中释放约为4487万吨~5484万吨二氧化碳,这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加,对低碳经济发展阻碍严重。可见,降低IT产业产品的能耗任务紧迫。做好电子信息产品降耗节能,循环利用废弃物,使污染源减少,不仅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2.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发展空间广泛。目前信息技术应用还没有达到普遍程度,能耗高的行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发展空间较大,对传统行业的管理、生产等加以改进,就能让传统行业利用能源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实践证明,一些耗能大的传统工业企业通过对先进信息技术如综合管理能源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等的应用,使各种生产装置的运行保持长久稳定安全,在降耗和节能上收效显著。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不仅是建设友好型环境、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动力,而且也是发展产业经济的必然要求。3.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低碳经济的促进,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资本。当前,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热潮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来自欧盟的代表最为典型。几年来欧盟相继颁布了很多相关条例,其中欧盟《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要求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只有达到相应的能耗指标才能进入欧盟市场。我国出口电子产品的第一大市场是欧盟,仅2008年出口就超过700亿美元。我国出口企业经常因为变革生产流程、调整内部机构和更换设备原材料而极大地增加生产投入成本与检测成本,这无疑给我们国家的电子产品成本优势和相关领域带来很多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技术更新的时机,大力促进低碳发展,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我们国家电子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和信誉。

本文作者:秦美峰作者单位:东营职业学院

篇4

关键词:低碳技术 园林工程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低碳技术,是指通过对现有的资源使用方案进行改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园林工程的成本较高,但通过对现有工程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得其对资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大降低,从而达到预期的节约目标。低碳技术在园林工程有众多应用,本文只粗略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方案,希望相关研究人员能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积极学习成功的案例,在实际施工中努力创新,为实现园林工程的低碳节约目标而奋斗。

1低碳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方案

1.1根据园林工程地形特点节约开支

园林工程不同于其它工程,该工程中人为的建设不一定占据主导地位。相反,园林工程强调的是生态美、自然美,因此,人为施工对园林工程的建设不一定起到正面的作用。对于园林工程来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地形是十分重要的。地形是园林的基底,也是园林其他元素的载体。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形塑造占园林建设投入的比重较大,因此,减少地形塑造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园林工程,充分利用设计场地的原有地形能有效节省资源。而且还能减少对于现有地形、地势的破坏,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园林地区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就是要依山就势、挖池堆山,通过对园林区现有资源的利用,大大降低了施工中人工或机械挖方、填方的投入,这样不仅节省了财力、人力、物力,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保护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一举两得。

1.2合理利用水生植物

园林池塘的建设是园林工程中重要的一环,池塘的建设成本较高、资源需求较高,对池塘工程进行低碳化的施工就尤为重要。在池塘建设中,净水设备的购入往往会消耗高额的资金,而实际上,如果能够在池塘内部建立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凭借水塘内众多水生植物的自我净化能力,是可以大大减少净水设备的使用的。

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 、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将它们搭配种植,可使水体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保持水质良好。水生植物有净水的作用,如芦苇、菖

蒲、石菖蒲和美人蕉等,芦苇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对保持水质有重要作用。使用水生植物可以减少园林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还可以增加园林工程的自然美感。水生植物还可以吸收园林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保持园林内良好的空气质量。

1.3合理利用园林内的水资源

节约水资源一直是众多低碳工程的重点,园林工程也不例外。在园林工程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仔细规划好工程内水资源的节约方案,尽最大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积极使用绿色环保的节水材料,如在园林广场和道路铺砖使用透水性良好的铺砖,使屋面排水和地面排水尽量渗入地下通过自然讲述来缓解地下水的压力。水在没有经过处理就流入到河流之中也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因此在设计时要进行合理布局,可以充分利用道理两边的绿化地带,这样雨水就可以在绿化地带进行充分过滤后再流入河中,绿化地带对雨水的吸收也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并且储备一定的地下水。如果园林工程内无法对集中的地表水处理,可以采用人工湿地新技术来达到预期目标,人工湿地可以使无法渗透的自然降水流向具有集水功能的人工湿地,在湿地中自然降水可以下渗补充地下水,能够有效减少抗旱排涝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同时,人工湿地可以调整现有园林工程的格局,为一些物种提供栖息地,使园林工程更加具有生态感;除此之外,人工湿地还可以调整园林内部的温度及湿度,从而使园林工程拥有较好生态环境。

2采用新型的技术实现园林工程的低碳化

2.1巧用LED光源和太阳能发电减少园林内照明耗电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越来越快,各行各业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对电力资源进行节约也逐渐成为人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园林工程中,可以通过利用LED光源和太阳能或风能发电,来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从而使得工程更加低碳。LED照明灯可以有效地节省电能,其光线也十分缓和,在夜间照明可以带人带来温馨的感觉,适合营造园林内部良好的氛围,因此是很好的选择。而在园林工程中,有着较多的空地,适合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同时,太阳能或风能发电能够给园林工程内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能够提高园林工程的整体感。因此,在园林工程中积极使用LED光源和太阳能发电是不错的选择。

2.2新型的喷灌技术节约园林内水资源

园林工程中,对植物进行喷灌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传统的喷灌技术不能针对不同植物调整喷水量,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而且容易造成园林内湿度过高,不利于营造较好的园林环境。因此,使用新型的喷灌技术就实为重要。在对园林进行维护时,维护人员需要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如覆膜地面灌溉、波涌灌水技术、多孔软管灌溉等,这些喷灌技术与过去的大面积灌溉相比,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而且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需求喷灌以不同量的水,最大程度满足园林内植物的需求。因此,应在园林内大力推广喷灌、微喷灌、地下埋管滴灌、自动控制喷灌、渗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根据不同类型的植物采取不同的灌溉方法,以大量降低后期养护管理用水。

2.3积极研究新型的低碳节约技术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几种低碳节约方案,其实还有着众多的方案可供选择。希望广大的园林设计人员能够在园林工程中注重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在工程中积极应用可持续能源新技术,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来实现低碳节约的目标。对于园林工程内部的照明设计,一方面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路灯来减少电力的消耗,也可以使用新型的LED灯光来达到低碳的目标。园林工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可以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希望人们可以积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实现园林维护、园林建筑及日常活动的节能减排目标。园林工程的低碳节约减少是一项重大的项目,希望广大研究人员能够积极重视对于新型低碳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使得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对于园林工程来说,可以通过对其工程技术的改进而使工程的成本大大降低。例如:通过利用园林工程现有地形,减少再建造的成本;通过合理配置水生植物,达到良好的净水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也可以增加园林工程的生命力。本文通过对低碳技术在园林工程内部的应用方案进行分析入手,讨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的方法,希望能够个相关从业人员以帮助。

参考文献

[1] 聂磊.关于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研究[J].广东园林 ,2011(4):64-68.

篇5

关键词:GPS;地籍测绘;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

一、地籍测绘概述

1. 地籍测绘的内容

地籍测绘是对地块权属边界的边界点坐标进行高精准度的测定,并根据要求把土地分成大小不一的份额连同附属物的地点、大小、从属关系和应用状况等元素作图在图纸上和记录在地籍测绘表册中的测绘工作。覆盖物的几何位置、地籍控制测量以及测区内地表面图形的测定等都是地籍测绘所包含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对地籍的动态监测以及行政区划界限的测定等。地籍测量在地籍管理中确定宗地的土地权属界线、地点、大小、多少等地籍要素的需求而展开的测量和大小计算工作方面都有着很多应用。地籍测绘考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籍考查、地籍平面控制考量、土地边界点的考定、户地图的绘制和土地面积大小的计算等。

2. 地籍测绘的特征

与专业测量以及基础测量不同,地籍测量包含了与土地有关的所有测量工作,包括附着物的权利测量等。从这个方面来看,地籍测绘是一种基础性的带有行政行为的测绘,同时也是在政府职能的授予下所进行的,因此地籍测绘具有明显的行政技术行为特征。在国家的地籍管理中,地籍测绘工作能够为地籍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从这方面来看,地籍测绘还具有勘验取证法律特征。另外,地籍测绘人员具有经验丰富的土地测绘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知识性也是地籍测绘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地籍测绘中GPS技术应用实例

1. 实例概况

我国某个地区进行地籍测绘,其首级控制测量面积为38km2,其中施测的1∶500数字化地籍测图的面积大约是15km2,首先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网的建立。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将投影变形降到最低,将其中央子午线选择为108°经线投影带。

其中,将平均高程面作为测区的高程投影面,平均高程约为446m。其中,国家一等三角点为测区内的G1、G2、G3点,这也是本次测绘GPS网的起算数据,检核点是G4、G5、G6,为了方便利用以及比较新GPS网平差计算,因此通过统一换算,将它们的二维坐标统一到中央子午线为108°的任意投影带上。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利用南方GPS双频接收机三台进行外业观测,边长对比测量则是利用两台徕卡TS30全站仪。其中,在全过程中的GPS数据处理,使用的是南方GNSS后处理软件,另外,这款软件还具备网平差、测量计划以及基线解算等一系列功能。其中,基线解算为用户增设了坐标和基准的转换(即由WGS-84下的地心坐标或向国家或地方坐标系转换)功能。

2. GPS首级网平差及精度分析

(1)平差方案

在GPS首级控制网平差测量中,将基准点设置为GPS网中的G1点,在WGS-84坐标系内对GPS首级网来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从而对内部精度的符合程度进行分析。为了分析3个国家点之间的兼容性,将已知点选择为网中的G1、G2、G3三点中的任意两个,高斯平面坐标选择为108°的任意投影带,其二维约束平差使用3种方式分别进行,从而达到兼容性的分析。

(2)平差结果精度分析

从平差方案结果来看,一是三维无约束平差没有明显的粗差,其精度较高;二是二维约束平差,无论是引入G1、G2号点还是G1、G3号点,其精度相差无几,并且与重合点坐标没有较大的差别,从而说明G1号点与G2、G3号点的兼容性较为接近;三是同时引入G1、G2、G3点来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得出的结果显示精度基本相同,从而印证了3个已知点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从上述平差结果显示来看,最弱点点位中误差比常规四等±5cm要小,而最弱边边长也要比1/4.5万规范中规定的数值要小,因此,其精度较高。

为了对原有城建测量四等点G4、G5、G6的稳定性状况进行考察,分析了GPS首级网点的最终结果,从结果对比方面来看,原城建四等点与同名的GPS首级网点成果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不大。

(3)GPS加密网平差及结果精度分析

①加密网平差方案

加密网平差方案主要是为了对重合点精度以及点位中误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此次二维约束平差中,将加密网197个点中的15个纳入首级GPS网点,其点号分别为G1、G4、G5、G6、G7、G10、G11、G14、G16、G18、G19、G20、G22、G24、G27,加密网的二维约束平差是采用引入的15个首级控制网点的10个点的高斯平面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来进行的。

②加密网平差各方案结果精度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到对加密网平差结果精度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加密网内的符合精度没有出现明显的粗差,其符合精度较好;二是从二维约束平差结果重合点坐标差来看,首级网与加密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三是增加引入网中GPS已知点中的约束点数,有利于次级GPS网精度的提高,但是并不是很明显,从而证明了GPS网不会出现误差积累的现象。

③加密网平差成果中相邻边长与光电测距边长比较及精度分析

首级GPS网、加密网正式平差成果出来以后,我们对加密网部分边,进行光电测距边长比测检验,测距边均匀分布全网,测距仪器采用徕卡TS30全站仪,所测边长经各项改正及投影归算后与GPS网边长比较精度列于表3。

(4)一、二级图根导线实测精度统计分析

边长比测后,为满足1∶500数字地籍测图需要,首先在一街区进行了一、二级图根导线加密,在GPS控制点下,采用徕卡TS30全站仪进行角度、边长测量,电子手簿自动记录,共测61条无定向闭合导线,实测结果精度列于表4。

从表3、表4的统计结果表明首级及加密网精度很理想,一、二级图根导线精度指标远优于规范要求,完全可以满足城市大比例尺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地籍测绘是地籍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对于我国土地管理以及土地制度的建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地籍测量过程中,GPS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准确度以及精确度较高,在地籍勘测定界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地籍测绘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被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明成.探究地籍地形测量工作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J].大科技,2016(1):70-71.

[2]蒋学正.论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研究分析[J].地球,2016(1):66-67.

篇6

关键词:低碳制造;能源消耗;自动化控制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机械加工中的低碳制造技术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日益完善,这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能源的加速消耗,加剧了我国能源压力,其次加工制造过程中的高污染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在机械行业的实际加工制造过程中,薄弱的生产技术力量、不完善的能源管理机制、节能减排技术的落后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机械制造业低碳技术运用和管理力度的加强,迫在眉睫。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低碳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下文将对我国机械加工制造过程中对低碳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具体运用做详细的分析。

1.低碳制造相关理论研究

1.1机床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对该项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是通过对机床自动工作时间和机床整体工作时间的比值来对机床自动化程度进行确定的。一般来说,普通机床、自动机床、半自动机床是机床自动化程度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高精度、精密级、大型机床来说,由于其价格昂贵,工作效率较高,发挥作用更加重大。因此要求的使用寿命要更长一些。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缩小污染的范围,将噪音控制在规定值以下,使其入耳时没有强烈的不适应感。根据不同的几何表面要选用不同的使用刀具,使之进行不同的表面形成运动,根据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划分不同类型的机床。

1.2挖掘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运用。作为机械工程中最常用的主要机型之一,液压挖掘机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机械制造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挖掘机的安全实用、长久耐用、使用价值、工作范围、能源消耗、操作技术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通过对液压控制技术的使用是远远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相关技术改进后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使上述的各种要求得到了满足。将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引进到挖掘机的电子控制中,从挖掘机的设计、到挖掘机的使用和技术维修对其都进行了充分的利用。监视挖掘机的运行状态是电子检测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对挖掘机出现的异常现象能够及时的报警,并指明发生故障的具体部位,使故障隐患得到及时的消除。不当降低了维修费用,节约了维修时间还使作业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从而促进了作业效率的提高。低碳制造技术的研究,为液压挖掘机配备了良好的工作模式控制系统,使操作过程更加的方便快捷,并且可以根据实际作业工作情况的不同,使操作者能够更好地选择合理的作业模式,为发电机输出更大的动力。

1.3对高速切削技术的广泛运用。随着制造业整体技术的不断提高,高切削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并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在当今的制造业中被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里,高速切削技术已经上升成为制造业中新的切削加工理念。在对其的实际运用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在制造中提高加工效率的关键技术就是高切削技术。高切削技术是通过提高设备的转速,使设备切削系统产生的工作频率与机床低价固有频率有效的隔开,并使前者远离后者。与此同时,加工硬化、加工鳞刺、将残余应力、积屑瘤等问题也得到了抑制。另外,高速切削加工技术还可以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得到有效的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加工表面质量。高速切削技术甚至可以加工硬度为HRC45~65的钢铁件。经过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的作用,钢铁件模具可以有效的减少放电加工和磨削加工的工作量,甚至可以逐步取代这些过程。既达到了加工质量的要求,促使产品加工期提前,又有效的降低了加工制造成本。例如在对航空器具中大量的薄壁以及轻合金的整体部件进行加工时,对材料的去除率高达100~180cm3/min。在对镍合金和钛合金进行加工时,达到的切削速度为200~1000m/min。在汽车工业领域,高速柔性生产线的组成与高速加工中心和高速数控机床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实现了生产品种多样化、中小批量高效生产的目的。

2.机械加工中低碳制造技术的运用

2.1低碳制造工艺体系的表现

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低碳制造在整个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量和碳的排放量有着严格的控制。从产品制造设计开始,贯穿在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交易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为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碳的排放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体现出了较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低碳制造的最终要的任务是完成制造产品的再制造、重用、减量化、再循环等。在低碳制造的机械加工体系中,存在着两大目标、不同层次的过程控制和三个具体的内容。最小的环境污染、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是低碳制造的两大目的,同时还要满足优化企业的外在效益和内在经济效益的要求。不同层次的过程控制包括狭义制造和广义制造两方面的内容。侠义制造是制造工艺规程的全过程,广义制造包括制造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包装过程、产品销售、物流运输和产品回收利用全过程。三个具体内容要求是:设计低碳产品、开发低碳资源、低碳制造过程。总之与资源环境相关的行为都是制造周期中要控制的内容。产品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低碳的要求,对能源的消耗和影响,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对环境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简述低碳制造技术

2.2.1为了在机械制造的所有工序中,全面贯彻落实低碳制造节能减排理论,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要以降低能耗、尽可能的减小污染为目的,从生产制造设备开始着手,对制造设备的材料材质以及设备运输物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提高各种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的前提下,建立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机械管理模式。

2.2.2机械制造低碳技术的原理分析。机械制造低碳设计的具体方法及设计原则、低碳设计制造的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对低碳化经济模型的分析、对低碳优化模型评价模型的的设计、低碳设计数据库的评价等是低碳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制造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治理,包括污水、废气、报废品的处理、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制造工艺的优化技术;优化厂区和工作车间技术;对制造设备的优化技术等是机械制造低碳技术的主要内容。

2.2.3具体运用过程。①为了实现低碳发展进程的加快,轻量化设计应运而生,并成为了机械制造低碳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轻量化设计的应用实施,优化了机械设备的各种性能,降低了机械生产制造的各项成本、提高了对各项配套设施的利用率、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了节能降耗的主要目的。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使机械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中的各个环节含碳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的降低,而且对各种能源的消耗量的有效降低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②为了使机械制造过程中各种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量大大的降低,制造过程中废水废气的排放量有效的降低,往往采用生态化的设计方式。这种方式在保证了制造机械正常发挥作用的同时,对各种原材料和物料使用使用量的降低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排出了大量的废水废气,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不但对厂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同时还殃及周边的环境,加重了我国环境保护的负担。因此,应积极推广制造行业的生态设计,加大新型制造材料的推广力度,加大新技术的运用范围,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各种规划产品的合理运输,减少各种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回收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既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又提高制造业的环境效益。③由于在具体的制造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很多性能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当加大了机械运行的难度,还增大了资源能源的消耗量。针对机械产品的性能特点,并对其进行模块设计,对加强制造过程中的各项量化控制有重要的作用。对模块的合理选择和组合,可以组装不同使用性能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的需求。科技在进步,用户需求也咋不断的进步,使产品的更新性也随之提高。作为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低碳制造技术,模块化设计在机械生产制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分析机械制造设备各方面的性能,整合出了一套系列的生产模块,并进一步的重新组合、优化这些模块,生产出了更多规格和功能不同的高效产品。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压力在逐渐的增大,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换程度也日益加深。本文较为系统的分析了低碳制造技术、机械加工中低碳制造技术的运用,阐明了:机械制造行业要想健康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同时,改造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同时扩展交流合作领域,控制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合理有效的运用,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总体来说低碳制造技术的运用对实现机械制造业的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锦荣,徐福缘.先进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其成熟度模型的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0(03)

[2]梅志敏,张融,熊晴,胡海峰,臧鹏. 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低碳化转型的分析与研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2(02)

[3]刘献礼,陈涛.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01)

[4]赵淑霞.低碳经济下机械制造业发展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04)

[5][彭平.试论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6]李秀中,杨申仲,杨炜.低碳经济和再制造发展趋势(续二)[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06)

[7]刘献礼,陈涛. 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01)

[8]毛瑞文.现代机械零部件的创新设计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

篇7

【关键词】地质勘测;水工环;应用;GPS技术;RTK技术

引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的不断升高,也由于我国地质勘测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提高。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进行,有助于提高地质勘测的水平,有助于提高对环境保护与防震减灾的效果,因此,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越来越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来说,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以下文章就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概况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概述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应用。

一、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概况

要对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有一个了解,就要先对水工环地质有一个了解。所谓的水工环地质,就是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的总称,现阶段,在我国矿产行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质量将会对矿产开采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该工作还关系到矿产地区以后的规划与发展,因此,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在矿业产区受到了广泛重视。

水工环地质的研究工作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伴随着全球气候不断恶化,我国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对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提出了更具时代特色的要求。另外,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并且应用的深度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地质灾害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阻碍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现阶段对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功能要求。

现阶段,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缺点。由于以前我国并没有对该工作引起足够高的重视,但是伴随着我国环境的恶化与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的升高,有关部门对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引起了重视。再加上我国现阶段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及城市污染的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同时也给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阶段的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急需创新与改革,以服务于我国的发展。

以前,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寻找矿产资源,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的许多工作中,尤其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作。随着时代对于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整合了水文、工程、环境整体的勘测,并且综合性越来越强。现阶段,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应用于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中。由于现阶段我国城市或多或少受到了工业以及生活垃圾的污染,因此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应用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进行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以及土地的利用工作。第二,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广泛应用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作中。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各个地区生态环境的研究工作中,广泛应用到了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第三,在进行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时,广泛应用到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现阶段,我国的地质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伴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现阶段对地质学的研究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地质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二、水工环地质勘测中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发展。近几年来,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质量。以下文章对现阶段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应用较广的GPS技术以及RTK技术进行探讨,并对这两种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应的工作方法进行讨论。

第一,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GPS技术的应用。所谓的GPS技术,就是卫星定位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水平。相比于以往的卫星定位技术来说,现阶段我国的GPS卫星定位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以往无线信号的发射台一般建立在地面上,而现阶段GPS技术将无线信号发射台从地面搬到了卫星上,这样可以利用卫星系统进行相应的定位功能,这也是卫星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定位时,一方面可以利用太空中三颗以上的移动的卫星进行地面位置的确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地面三个以上的控制台进行移动卫星的定位。因此,定位功能是相互的。在进行地面位置的确定时,工作人员通过应用相应的接收装置在某一地点向太空中三颗以上的移动的卫星发射无线信号,再通过测量卫星到接收装置的距离,通过复杂的信息交汇与计算,最后确定出地面接收装置的具置。另外,应用GPS技术还可以实现动态的测量,概括地说该测量方法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在地面上选择一个基准站,并在基准站安放一台GPS接收装置。并且要利用接收装置对太空中移动的卫星所发出的无线信号进行实时的观测。其次,将接收装置观测到的数据通过相关的设备传送到中央观测站,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的传输要实时进行。最后,通过观测站中相关信息以及数据的转换与计算,可以得出准确的基准站的坐标。虽然测量方法较为简单,但是数据的计算较为麻烦。

第二,RTK技术在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应用。该技术是建立在差分GPS技术的基础上的。差分分为三类,分别是位置、相位以及伪距差分,这三种差分都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进而提高数据的精度。RTK技术的工作原理也较为简单。首先,在选择的基准站上安放一台接收装置,使接收装置与流动监测站同时对一台卫星装置发出的信号进行接收。其次,对两个接收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相位差分的改正数。最后,将改正数传送到流动监测站,流动监测站通过利用改正数进行测量位置的精确定位。

结语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环境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污染。并且伴随着地质灾害与矿产开发的需要,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阶段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应用改善工作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伟,何应彬. 论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技术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3:295.

[2]李岩. 论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技术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2.

[3]吕会敏. 试论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技术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14.

[4]李忠. 论当前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及应用范围[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9.

篇8

关键词:石油 勘探 新技术应用

近年来,我国建设对于能源需要加大,特别是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加快,而对于新的石油油层的勘探问题就摆上了日程。传统的石油勘探技术致使我国处于能源缺乏的尴尬境地,已不适合我国当前石油勘探的发展。为此,笔者谈谈石油勘探新技术的应用。

一、传统的石油勘探技术存在的问题

传统石油勘探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低下。因为勘探仪器和勘探理念乃至勘探技术的落后,使我们石油勘探工作效率低下,费时费力却起不到应有的成效;其二,勘探范围具有局限性。因受勘探设备、勘探地层、勘探环境的影响,勘探的地域仅局限于平原地区或路途易行、较为平坦的地形条件中。对于环境恶劣、不通铁路、公路的地区,如沙漠、海疆、沼泽等地质环境则传统的勘探技术无能为力。其三,勘探所花成本较高。传统的勘探需要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深入到地质环境之中,才能展开探测,而往往勘探了却不一定有收获,因此,但凡勘探,势必要深入工作环境一线之中,往往事倍功半。其四,勘探的工作理念比较落后。

二、石油勘探新技术的应用

1.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降低勘探成本,带来高效益。物探技术在我国石油勘探技术应用过程中作用巨大。在石油勘探领域中,物探技术主要包括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和三维地震技术,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增加了我国油气田的发现数量。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不过是物探技术的传统技术了,随着科技的进步提高与飞速发展,高分辨率油藏地震技术四维监测技术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中,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石油勘探的发现率。并且与之相适合的石油地质勘探的相关设备也不断得到改进,与物探技术协同作战,极大地发挥了物探新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中的作用。为勘探成功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和采收率的改善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测井技术

石油勘探开发给测井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机械制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石油勘探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在这种技术背景下,测井技术应用而生。测井技术的数据采集发展迅猛了,数控测井仪器技术也得到很大提升,由过去的数控测井转为成像测井。使得数据传输率更高,在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送大幅提升。石油地质勘探时,数据传输率已今非昔比。一次探井可以组合多种下井仪器,每个仪器都有更多的探测作用,极大地增加了石油井眼的覆盖,使得勘探的采样率高了,分辨率高了,探测深度高了。测井技术使得石油勘探具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测井技术使得勘探能更好地探测石油地层的非均质,更准确地检测薄层的孔隙和石油含量情况,而且还可以有效区别薄层。近来,测井技术已从成像测井逐渐演变到更高的勘探技术。比如核磁共振、随钻测井、套管井测井等测井技术,使得测井的精度与深度以及测量效率大幅提升。更为可喜的是新一代脉冲中子测井仪器的问世则使得测井勘探的内容更为丰富,这一种新的勘探技术还有生产测井、油井监测、地层评价的作用。

3.虚拟现实技术

所谓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大屏幕可视化环境与计算机辅助可视化环境等多种可视化系统,把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的所得数据用图形和建模或者是采用三维动态模拟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技术。该技术将大大节省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效率,它将避免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于实际的勘探之中而得不到有效成果的负作用。极大地增强了石油勘探工作的勘探质量。在石油勘探三维油藏模型与模拟循环和复杂井眼设计等常规工作中,虚拟现实技术可在大屏幕上直观地显现勘探的数据和情况。加深了现实效果的模拟性,提高了多学科工作组的效率,使得勘探工作更快速、更准确。

4.空中遥测技术

空中遥测技术是指通过地震源和石油地质探测仪器以及相关软件进行遥测勘测,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油藏的新型技术。YN -35型遥测勘探仪使用稀土磁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空中遥测探测仪器,以传输网络为数探信号,提供多重传输路程,失真度大大降低,信道容量倍增,同时耗电量更小,可勘探多种复杂地形,在野外运行更长时间。空中遥测技术通过集成电子部件整合多种加速度表,并能在任意倾斜角度下工作。通过遥测,可以记录地面沿三条正交轴线的运动状况,提高石油地质勘探数据的分析能力。

空中遥测技术与成像技术结合,为石油地质勘探提高了高灵敏度和高清晰度的探测结束。能够制作出高清晰的石油地质油藏结构图。空中遥测技术若被放置在轻型飞机上,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就可以快速地测量地面下的地质,让勘探更快捷,并且可以进行远程的勘探,并能够将勘探的图像和数据快速传回指挥中心。该技术的运用可以石油油藏的勘探变得无障碍化,不论平原,不论山区,即使在茂林地区、沙漠地区乃至人无法到达的地方,仍然可以使石油勘探工作易如反掌。大幅度提高了勘探的质量和效率。。

5.光纤传感技术

光学仪器的优势十分显著,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可靠性高,能源消耗低。光纤传感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方面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勘探效率的提升。光纤传感器的优点在于高温、高压等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更能发挥其特长。这些传感器能够应用在两万PSI的高压和近二百摄氏度高温的严酷工作环境中,而且反应灵敏,勘探效果准确。除此之外,光纤传感技术还占空间小,在石油的勘探过程中前景广阔。

6.层序地层学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是一个新兴的勘探学科,层序地层学严格上来讲不是一种技术,但是却是与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勘探新理念。它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石油勘探思路,从时间空间的四维坐标去勘探沉积层序的形成历史和地层内部岩层的组合分布,主张对现有材料重新检测,对与沉积相关和问题进行回顾,是与测井技术、空中遥测技术和传感技术相辅相成的。因为层序地层学的产生就是建立在高科技条件下,“运用精细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技术,将钻井一维信息变为三维地层关系预测,建立油田乃至油藏级储层的成因地层对比骨架,从而对储层、隔层乃至生油层分布进行评价及预测,因时间分辨率增大,使地层预测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就是在测井资料以及岩心、岩屑等资料提供了大量的地下三维或四维信息,层序地层学就是要充分利用和正确解释这些信息。”[1] 从而提高石油地质勘探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言,石油地质勘探的新技术具有特殊性能、可靠性高、效率高、能耗低,克服了传统勘探技术存在的缺点,我国石油勘探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极大地促进石油勘探能力的发展,必将为我国石油能源的开采提供广阔前景,为此,我们必须加大科研力度,培养勘探技术人才,为我国石油勘探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相信石油地质勘探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瞿辉.层序地层学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运用[J].地学前缘.2010年8月

[2]徐怀大.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新思路[J].勘探家,2011(1):43~47.

篇9

三维勘探技术涉及到学科种类众多,如物理学、计算机学等,三维勘探技术是在二维勘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利用三维技术分析研究地震波信息,从而确定地质条件。三维勘探技术比二维勘探技术的优点更多,它所获得的空间数据比较大,信息点的密度比较高。二维勘探技术所采集的数据密度不够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准确对数据地点进行定位和甄别,影响了数据采集的质量。

2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的环节

2.1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

所谓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就是指利用先进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设备,对煤田以及周边进行地震数据收集。数据采集人员在进行地震勘探数据收集时要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因为只有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才能为以后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从而确保数据分析和准确的准确性,这是环环相扣的。在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要对勘探区域的钻孔地点进行弹药的预处理。处理过程如下,首先把弹药放在特定的位置,随后准确记录爆炸的位置和进行收集接收的位置。其次,还要记录在爆炸中产生的地震波折射数据。最后,要分析研究地震波折射数据,并据此得出煤田地质结构的相关信息,完成煤田勘探工作。

2.2数据勘探作业的处理

煤田的三维地震勘探工程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到多个学科。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同时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立性,是在相对独立的方式下进行的。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有着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勘探发展的需求。三维地震卡特技术相比于传统二维地震勘探技术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收集到数据空间和数据密度都比传统地震勘探技术获取的空间和密度都要大。数据勘探作业的处理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对收集到的地震波折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处理。第一,就是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准确度检验,以此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第二,就是要在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后,根据波点的变动绘制出波点分布图。

2.3地震资料的解释

解释就是利用地震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解释地震数据信息,这种技术是对地震、测井以及地质信息的综合运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收集到的数据包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但主要是运动学信息和动力学信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收集的地震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地质结构和矿物资源。一方面,要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信息,并对比其他图表,找出数据信息的特点,再依照分析研究后的数据情况得出地质结构特点,提高勘探结构的效率。另一方面,利用采集到的资料,对煤田中的各类矿物资源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根据记载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报告工作。

2.4勘探资料的处理

在煤田勘探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处理大量的图片和资源。现在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室内影像对资料底图的设计方式进行深加工,另一种是展现高程资料图片。在三维地震勘探的过程中,对地质图及叠加,常常采用资料底图的设计方式。该方式存在一定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优点是这种方式能全面表现出煤田所在区域地形的高度差,缺点就是这种方式会存在底图形不好、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正是如此,所以要用室内影像对底图形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在地质结构比较复杂的煤炭底层和断层进行勘探作业时往往使用高程资料图片,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将煤田较为复杂的地表图像转化为较为清晰的数字表达形式。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准确的表现出煤田地质结构特征,提高资料处理的效率和便捷。

3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作业方法的应用

3.1合理控制煤田层小断面及起伏形态

在三维地震勘探时,根据三维地震勘探区域的地质特点,要将起伏形态中目的层的深度误差需要控制在1%以内,幅度范围尽量控制在5m以外的小曲面内。这样才能确保煤田起伏状态勘探的精确度达到相关要求的标准,在85%以上,有效控制控制煤田层小断面及起伏形态。我国近年来在煤田勘探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勘探人员不断的实践和创新,现如今已经良好掌握了反射点的实际归位,但就现阶段的勘探精度而言,煤田勘探的精确度水平仍有待提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3m到5m的小范围煤田层断面进行勘探,精准度的平均值在50%左右,如果在地质情况更为复杂的地区进行勘探,那么煤田层的断面勘探精确度更低,在20%以下。

3.2地震勘探相关煤层的厚度变化的研究

低速薄层是煤田油层的标准,在一定的范围内,地震波振幅谱和煤田反射振幅谱的一阶比值与煤层的厚度成正比。利用地震勘探技术获取煤层的厚度,只要保证钻孔的数量以及典型的比例系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简单和便捷。在进行煤层厚度勘探时,一般使用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分析统计法、普矩法和反演直接法。其中,最常使用的是普矩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用在继发性的削弱非均匀盖层上,并在特定条件下会对煤田层的横向变化产生影响。

3.3对采集陷落柱的范围

采集陷落柱属于煤田的表面构造,附属于非变动构造堆积的破碎岩块。采集陷落柱出现的原因是,高速层在向低速层进行转变的过程中发生了时间延迟。对于采集陷落柱坍陷深度以及几何变形,可以利用三维勘探技术的地震构件图的时间剖面进行适当的推算,以此来实现提高勘探数据精度的目标,使其性能提高80%以上。在地质雷达、煤田勘探等方面,我国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采用透坑方式。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在我国煤田勘探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正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数据的处理措施

使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煤田勘探后的数据处理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信噪比,一旦勘探时的背景噪音较大,就会影响三维地震勘探激发的层位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单炮声波与面波,致使被测层面数据不够准确。特别是在干扰因素较为强烈的时候,勘探数据会存在很大的偏差,这种情况一般要重新进行数据采集。在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时,需要注意下述几个方面。第一,要进行静校正。这主要因为在勘探地势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时,低速带速度变化会变得剧烈,需要校正的量就会增多。而静校正是其中较为关键的环节,结合传统的自动统计剩余静校正技术,运用修正软件将地表高差和低速带的影响降到最小;第二,是去除干扰波。干扰波有两种类型,分别为面波和声波。去除干扰波一般都是先压制低频,同时采用高频随机干扰。压制低频干扰一般都会选用内切滤波法,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压制低频面波,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减少对信号的损害;第三,进行地表一致性处理。

5总结

篇10

关键词 集中器采集器集抄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100-01

科技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技术,网络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速度显著提升。这就对计量集抄技术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因为在新时期人们对该项技术各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对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准性以及工作效率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宏观的管理体制也要相应地完善。

1 低压电能计量集抄技术现状

低压电能表是该集抄系统应用最多也是最直接的领域。这种电能表一般有全电子式电能表和机电脉动式的电子电能表两种主要形式。这种分类是以电能的测量机构之间的区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现阶段,全电子式电能表被广为运用,这种电能表对电功率的测量是依据乘法器来实现的。除此之外,在通讯模式领域对具有多种借口的新兴电能表也有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全电子式电能表,低电能计量集抄技术也将随之得到更广范的运用。

集中器和采集器的关系:电量数据装置的核心基础是采集器,采集器汇聚了电能表的电量数据。电量数据装置主控站通过发出指令使每个收集器对已经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并将收集的数据传送至主控站进行数据处理。

通讯信道:可靠的通讯信道是目前低压电能计量集抄技术的关键。选取任何一种数据通讯方式都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目前比较可靠的通讯通道还是基于有线传输的通讯方式,电量抄表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使用比较早,技术相对较为成熟,运用此项技术的载波抄表被电力系统广泛使用。

2 集抄系统构成与特点

2.1 采集系统

按照数据采集的媒介与通讯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上述抄表技术分为远程集中抄表和本地自动抄表两种方式

本地自动抄表的特点是传送距离短,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有利于现实的使用,这种抄表方式是利用抄表员所携带的自动抄表装置,利用红外线的传输和接收来实现对数据的读取,但是由于传输距离有限,所以这种技术一般被使用在抄表工作集中的城市和社区,但是在高空抄表作业中不能使用。

远程集中抄表的工作原理从字面上就能看出,不需要直接接触,依据电能脉冲点对点的方式将数据传至处理中心,较为常用的形式有低压电力线和RS485总线。具体操作流程是:采用一级脉冲的方法对有关用户的终端数据进行汇总后,接着下级抄表器则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再通过MODEM和公共电话网点,以点对点的形式将数据发送至上级数据处理中心,最后得出数据分析的结果。

2.2 通讯网络

为了将低压电能计量集抄技术的效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应该选择一个平稳的通讯网络系统。通讯网络也被称为“信道”,顾名思义,其承担着对数据的传输工作。按照介质的种类包括无线通讯和有线通讯。

有限通讯技术,顾名思义,其对信息的传输需要借助线路的作用。这种技术常见的介质有很多,比如RS485总线、电话线传输以及光纤传输等。光纤传输的有点很多,其中信息传速度、传输量、抗干扰性能都是现有其他传输方式不可比拟的,因此运用的领域比较广阔;电话线传输的缺点是数据的丢失问题,所以大量的数据业务使用较少;RS485技术通讯速度和质量都不错,但是前期工作量大,不易实施,且同样易受到干扰;而低电压波载传输运用领域更为狭窄。

RS485以及红外线这两种通讯形式是无线通讯技术实现信号传输功能所采取的形式。两者各有其优点和缺点,红外线通讯要求发送方和接受方都能装置通讯模块,这种技术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成本相对低廉,而RS458技术的价格则更为便宜,且速度更快,但是在大量的信息传输工作中使用不多,因为这种技术在传输数据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和堵塞。

没有绝对完美的通讯模式,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弊端,因此,期望选择某个单一的通讯方式而实现所有的需求并不现实。

2.3 中心处理子系统

该系统作为系统的管理中心和核心部位,由各种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软件构成,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处理中心。系统通过对各信道收集到的用户用电信息,按照管理员的指令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得到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为电网管理提供依据。当然,如果硬件设备条件能够跟上的话,可以采取远程控制的方法了解用户的用电情况,这是通过硬件对下一级的电能表亦或是集中器的控制来实现这一目的的。

抄表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对庞大数据的处理,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处理操作中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必须选择一个具有较强运算存储能力的硬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当然软件的支持同样必不可少,只有在软件控制下的硬件,才能使系统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

3 低压集抄技术应用及建议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催生了很多新的技术,网络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速度显著提升,这就对计量集抄技术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因为在新时期人们对该项技术各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对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准性以及工作效率均需要更上一个台阶,当然,宏观的管理体制也要相应地完善。

为了尽可能避免管理过程中的纰漏,在管理电能计量的过程中,设备的选择得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抄表方式则不能一成不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维护超标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是抄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系统的稳定情况应当做到及时反馈;将系统设置会对特定人群开放;在技术上,努力与国际接轨,上述问题是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完善的。

4 结论

根据上文,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电能计量集抄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对个人用户和整个电力系统提供的服务方面。由于该项技术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数据,因此参考价值较高,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基于此,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市场前景广阔,除此之外,它亦能创造更为显著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