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资源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资源的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水资源 管理制度 流域与区域结合 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 P74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86-1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必须要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工作,一个健全、合理的水资源体制,是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治水害的重要保证。

1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我们要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1.1管理法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在管理水资源方面逐渐实施了《水污染防治法》、《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但由于没有制定完备的法规体系和规章配套,影响了相关法律的实施效果,出现了可操作性,适用性不强的现象。

1.2体制改革不到位,机制不灵活

在进行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改革时违背了水资源的整体性和自然的循环规律,强制性的对其进行分割,导致水资源分割管理不够彻底。

1.3缺少新理念和新科技

现代水资源的经济和社会状态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所以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很难适应于当今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就迫切需要新技术和新理论的投入和使用。

2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研究

针对中央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战略决策,国务院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进一步明确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提出具体管理措施,全面部署工作任务,落实有关责任,必将全面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落实,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确定“三条红线”,实施“四项制度”。 “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为实现上述红线目标,进一步明确了2015年和2020年水资源管理的阶段性目标。

“四项制度”:一是用水总量控制。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包括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严格实施取水许可,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二是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包括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包括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四是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3流域跟区域水资源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研究

3.1流域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

3.1.1流域管理体制创新

为适应目前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应根据行政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相互结合,其中流域管理的创新包括流域的管理组织体系和流域管理机构的创新。而流域管理组织体系的创新主要是指满足与当今的水资源管理发展趋势,打造一种适应于长期水资源发展的运行、设计和管理组织的体系,以流域管理为中心,实现从中心到区域,从上到下的高效运转和协调的管理架构。

3.1.2流域管理机制创新

(1)流域水法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地方性法规和管理机构的备案,同时改善省际边界区域的执法机制;(2)注重流域生态保护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在开发生态系统和河流上下游的区域的利益时,要考虑到流域总体的价值和影响,处理好现有资源跟优化配置的关系;(3)做好流域生态水资源保护和规划工作,依照《水法》的要求和规定来协调和规划好水资源的流域问题,建立有效的规划和配置机制;(4)对于流域的水资源要考虑到水污染防治恶化水资源保护问题,根据流域水资源的总体要求,加强流域内水资源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推向循环水再利用方针;

3.2建立完善的水资源区域管理体系水资源区域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3.2.1构建节水型的社会体系

我国很多区域都存在干旱缺水问题,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是重中之重。通过行政的手段来约束和管理用水、节水的行为,通过科学的编制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规划和利用计划,合理的运用工程、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措施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加大水资源费用征收力度和取水许可制度的管理,优化水资源的产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3.2.2水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还要做好水环境的保护工作,避免污染水体对河流和湖泊的污染,加大对水污染的监督力度,提高排污能力,依法排污,保证水功能的良好环境,维持水生态的稳定。

3.3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鉴于我国的基本水资源的情况,可以采用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规划和配置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同时对水资源利用进行管理和协调,建立健全的配套设备和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了水资源的综合调查和考核制度、水资源规划制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许可制度、水价格制度、用水统计制度和入河排污制度等。

4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水资源管理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要建立流域科技合作和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必须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理念来推广水科学研究计划,同时要建立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加强水资源取用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制度,规范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要求,明确水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责和任务,建立统一的原则和规章,实施水资源的动态监控和管理。

篇2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核心工作;三计;计量

1 第一计:严格抓好取水计量工作

取水计量工作是个老话题,也是个老大难。的确,自从水资源的管理职能划归水行政主管部门以来,在水资源取水计量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传统的机械湿式水表到干式水表再到电子式的预付费智能水表,从计时器到超声波流量计再到电磁流量计,这其中也有许多的经验和曲折。

准确的取水计量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和保障。就目前的取水计量设施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水表的选型非常重要。智能水表计量不准,易损坏,维修复杂、成本较高,虽然具有预付费的特点,但一旦损坏,就无法计量,而且维修困难,影响用水户的正常取水,其缺点日渐突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进行了对比,有的智能水表误差达到18%左右,远远超过标准的正负2%,这主要是因为厂方为了降低故障率,在水表的测流部分采用了小叶轮和鞍式叶轮工艺(即:农业灌溉水表工艺);另外,智能水表更容易被用水户从电路部分做手脚,导致偷水事件常有发生。因此,许多管理部门已经闲置、淘汰、升级了智能水表。对地表水,计时器虽然安装简单、稳定可靠,但它是二次计量仪表,其计算的水量与实际取水量相差更大,不能作为收费和管理的直接依据,只能作为参考。

可拆卸干式水表主要优点是成本低、计量准确、维修快捷简单、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维修一只可拆卸干式水表的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而且不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只要对水资源管理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即可操作。这种维修模式有利于为取水人节省维修等待时间,有利于为用水户提供良好的优质服务,因为费用较低,用户比较满意,因此也会更好地树立水资源管理部门在用户中的良好形象。根据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最新产品还带有数传功能接口,可以很方便地接驳到智能管理控制模块上去;即使在电子数据发生丢失或损毁的状态下,其机械计数部分仍能较好地工作,确保准确可靠地记录取水量。

电磁流量计的优点是计量准确、不会堵塞、可靠性高、使寿命长、流量范围较宽,易于数据的信息化处理。由于地表水杂质较多,安装环境较差,一般不宜安装水表等计量设施。

综上所述,按照费效比来分析,最优的计量装置笔者认为地下水取水口安装机械可拆卸干式水表较好,地表水安装电磁流量计较好。这两种计量装置经过实践证明,最符合我们水资源管理所要求的计量准确、维护方便、使用可靠等优点。

有了准确的计量,水资源管理才能管到位、抓上手。因此,取水计量工作是第一关,是重中之重,应当认真落到实处。

2 第二计:认真做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

这几年,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要联合其它部门向取水户下达年度取水计划,但实际的执行效果却不理想,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取水计量不准。没有准确的取水计量数据,管理者心中没底气,也谈不上采取其它措施,所以,取水计量是基础。

二是计划用水考核没到位。虽然下达了年度计划,法律法规上也有明文规定超计划加价的制度,但真正将计划与取水量进行考核挂钩,并实行超计划加价的不多。因此,在考核方面要进行细化,要实行水资源的总量控制,总量控制的关键在于计划用水考核要真正执行到位。否则,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只能是表面化。

三是外部环境问题。主要涉及到人情世故,政府的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政策等方面。管理环境也确是个难题,但水资源的管理就是要靠管理到位、管理有力、管理有效,才能真正树立起水资源管理的形象。只要我们坚持依法管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水户一定能够理解和服从管理。

四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以建设为主转变为以管理为主,这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因此,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需要主管部门的领导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水资源管理工作。

五是宣传力度需要加强。要向全社会宣传水资源的节约、保护,这种宣传应当是全方位的,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国水周”和“世界水日”期间,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宣传应是一种公益性的活动,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公共资源和产品进行全时段的宣传。比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宾馆、浴室等公共场所的用水设施都要有宣传标语和节水标识等,有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水资源管理。

六是要认真抓好各行各业的节水工作。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其出路在于做好水资源需求侧的管理,而需求侧的管理,其重点在于抓节水工作,做到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

在农业方面,要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特经作物的比例,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要采取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微灌等和管道输水,防渗渠输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农业用水所占比重较大,通过农业节水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也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保障水平。

在工业方面,要大力加强节水型企业的建设,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通过冷却水循环利用、中水回用、再生水利用、污废水处理回用、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来不断降低单位产品新水量,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要转变工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通过开展工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才能更好地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在生活节水方面。重点是做好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学校建设,同时也要加大对宾馆、浴室、饭店、洗车场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宣传和节水的管理。

节水型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提供了一个明确方向,也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由之路。

3 第三计:进一步强化计量收费工作

水资源费是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来调节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效手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水资源管理部门在征收水资源费方面已经取了很大成绩;水资源费的征收一方面保障了水资源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同时又为开展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作用不言而喻。

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有许多工作的管理规定和要求。比如说水资源论证制度、凿井审批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等。要真正地使这些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管理到位还需要加强各层各级的监督检查。

比如说在凿井的施工管理上,应当实施监理制度,在施工的全过程中有管理部门的参与,防止施工单位批小井凿大井,批浅井凿深井,串层取水等违规施工。在深井完工后,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向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出具取水设备、计量设备、泵房等设备的规范化建设意见书,以利于今后正常的水资源管理。

篇3

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工作逐渐完善,管理措施不断加强,对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水资源管理投入不足,计量监控设施不足,法制、体制、机制以及管理能力等不适应严格管理制度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开发过度、用水低效、排放无序、处罚无力等不适应严格管理制度的现象,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4]。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现状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仍存在不足,主要包括:(1)体制不顺制约着水资源管理的发展;(2)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不够严密;(3)水资源管理的基础薄弱,考核指标可操作性差;(4)水资源管理监管执法存在难题;(5)现行制度没有充分体现社会管理的理念。因此,要解决水资源浪费、用水效率低下、水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十分紧迫。要确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念,充分认识到没有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难以为继。

2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主体思想要落实“三条红线”,然而“三条红线”的划定也有一定的困难,而事实上供水工程的来水量、用户的用水量等内容都是不确定的,具有动态性,因此红线的划定是相当有难度的。最重要的是“三条红线”如何落实实施,如何通过控制指标的实时反馈,使管理部门快速反应,最快最有效地进行水资源管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如何落实?严格管理的考核指标如何分配?“三条红线”如何保障?如何使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解决。在现状水资源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除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制能否得到落实,如何将水资源管理中无法量化和偏软的指标进行有效考核,将虚化和弱化的管理责任制有效落实,强化水资源管理监管执法,使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顺利实施亟需一套有效的管理手段。

3支撑手段分析

传统的管理方式无论从精度还是效率上都无法满足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且有许多管理条块可操作性比较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达到水资源信息采集、传输、接收、分析评价和预测预报的现代化[5-7]。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水资源管理的信息支撑平台,以综合支撑平台为基础,将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源监测和计量、水资源统计、水资源管理考核、水文化、科学理论与技术等非结构和结构化的内容进行综合管理,实现水资源管理的总量控制、效率控制和纳污能力控制,建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支撑。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采用由上而下的管理手段,将水资源用户的信息终端进行采集和传输,利用一套水资源管理的信息支撑平台进行严格管理,将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方案、规定、条例、制度等内容可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以有效指导水资源的价值取向并进行快速反馈,形成连续不断反馈的动态管理过程。在此基础上,以综合支撑平台为纽带,落实“三条红线”的有效实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3.1平台的基本特点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支撑,包括:定性和定量信息、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个体和群体自组织的多样性以及信息的不完备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实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可操作性尚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倘若要使建立的平台具有可操作性,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非结构化的信息结构化,开展多信息的组织和融合,定性定量结合进行水资源管理的形式化描述,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实现复杂问题特定条件下的相对简化,体现辩证思维和社会思维。(2)可以把分布数据变成信息,把不同层次的、多种领域的知识综合,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统一起来,快速提高共享、服务、规范化能力;在不断积累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通用、同步和共同建设的目的,并能够进行快速的推广应用,相应的组件和主题要可视化、规范化,并方便保存、重用和积累。(3)按照从上到下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向,先描述应用主题及流程图,再提出对应的、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设的基础,以避免重复建设,并增加基础建设的利用率;模式的应用要通过组织、搭建,并不是按照功能开发的,同时要有行业标准支撑和相应的平台产品应用,是可以实际操作的应用模式,并能够针对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组成应对系统。(4)按照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的方向,通过知识图把数据、信息及知识可视化,采用知识图来关联信息、组织应用过程中的信息、描述事件和应用主题。如水资源严格管理红线的对比、指标对照、合理配置等,直观、动态、可以变化,让管理具有操作性。(5)利用组件化技术和采用平台提供数据、信息、知识的综合集成。以主题为中心进行特定时空下的信息组织与问题描述,实现复杂问题的形式化、结构化和相对简单化,并应用综合集成支撑平台实现应用、会商研讨与决策服务,采用组合及综合的集成方式,通过分析比较、决策评价,可以获得满意或和谐的协商结论。(6)充分挖掘专家个体和专家群体在决策过程中经验知识、决策智慧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丰富、扩展和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经验和做法),实现人与计算机的和谐结合,在综合集成服务平台环境下提供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和决策服务。

3.2主要技术支持[8,9]

(1)采用组件化技术对水利业务进行组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按照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进行水利业务组件的开发,通过Web服务的方式对组件进行,向用户提供服务。采用富客户端(RichClient)模式开发支持知识可视化的综合集成平台。(2)以面向服务的思想为指导,研究并构建水利业务应用组件库,便于组件库中组件的存贮、组织与管理。(3)用知识图来描述水信息应用的事件、主题、过程及相关知识是水利业务应用知识描述及可视化,采用中间件、网格、综合集成研讨厅等技术,构建的综合集成服务平台。(4)信息提供商在提供数据时,往往都是零散的、异构的数据,用户在应用时存在许多困难。利用SOA思想,可以把纷繁复杂的数据,组装成为灵活的、复杂的数据信息服务给用户使用。(5)采用“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按需获取,分布处理,统一调度”的网格技术平台方案,是构建水利应用支持中心的关键技术,它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为基础,以服务能力描述、服务注册与发现、服务动态绑定、服务组合功能实现机制为核心,在虚拟的组织结构中,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可配置的动态信息服务、协同分布式支撑应用、知识化的集成决策服务。(6)建立平行系统运行的基本框架以及人工社会与实际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协议。建立平行系统的多目标、多效能解决方案的评估体系。建立平行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和对应的控制及自适应算法。建立基于摄动分析和序贯优化的平行系统的新型优化方法。利用计算实验对实际系统的组成与行为进行辨识和控制的方法。

3.3严格管理应用

3.3.1体现总量控制红线的水信息服务与供水管理控制

水资源信息服务包括水资源监测信息服务、水资源信息、水资源综合信息服务等。水资源信息服务是在信息采集传输系统采集信息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展现、分析与整理,直观地反映水资源形势及开发利用状况。供水管理包括:水源地管理、地下水超采区管理、供水工程管理,以及供水行业管理等业务。水源地管理重点针对集中供水水源地(含水库、湖泊、江河和地下水水源地等,包括应急备用水源地)管理。实现对不同级别行政区、不同用水户、不同水资源分区的用水总量控制。

3.3.2体现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用水管理模块

以供水水源和用水户为基础,对用水户实时管理和用水水平实时评价,实现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用水管理包括:水资源论证管理、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以及用水水平分析等业务。

3.3.3体现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排污口与水功能区污染控制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水功能区管理、入河排污口管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管理等业务。水功能区管理包括:已划定水功能区(包括地下水功能区)基本信息管理;污染物纳污总量控制管理;水体纳污容量控制方案管理等功能。实时监测排污口安装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排污计量装置、污染物在线监测装置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控装置,进行排污口的登记造册,实施责任到户制度。同时,当污染物种类等发生变化或污染物排放超标时,可进行水功能区水质污染模拟分析,以便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3.4水资源管理业务模块

主要完成:(1)水资源调配管理。包括水资源规划管理、水资源调度业务处理等业务。(2)水资源统计管理。包括各类水资源信息的统计及等业务,主要是实现对水资源公报、水资源简报、水资源管理年报、水务管理年报、地下水通报、水质旬报等的管理。(3)用水户奖惩管理。对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中超出“三条红线”控制的用户,根据具体情况自动分析惩罚措施,并对表现较好的用水户,自动分析奖励措施。

4结语

篇4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地下水;石油开采区

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概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的底限,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①。

二、石油开采区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及其立法和管理现状

(一)石油开采区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

水体石油污染指石油进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②。井管破裂、输油管线穿孔引起原油泄漏以及污水回注等开采活动均会导致这种污染产生。

原油泄漏后,一部分滞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进而使土壤肥力降低,影响植被生长。另一部分进入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常以非水相液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在石油开采区采用输油管线穿孔等手段盗取原油的案件屡见不鲜,那些泄漏的原油大部分都渗进了地下水系统之中,也会造成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

污水回注同样会造成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目前我国多数油田进入了中后期,所采原油中含有大量的水,这就需要将水和原油分离。分离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油类污染物。目前较为通行的解决办法是将这种含油废水回注到已废弃的深油井中。理论上来说此方法可行,但实际操作中,意外因素造成回注管道破裂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③。

石油类污染物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不仅使地下水失去作为水资源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而且将会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及水生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④。

(二)石油开采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和管理现状

首先表现在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虽对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有所涉及,但缺乏系统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体系。而且法律法规所涉地下水资源保护条款多以倡导、宣言的形式出现,规定过于原则而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在石油开采区等矿区缺乏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等相关制度。《矿产资源法》第32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这一条款规定过于笼统,处罚违法者的依据不明确。同时地下水防治立法多表现为义务本位,义务本位的立法很难调动广大群众的环保积极性。

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有关的管理制度主要有:第一,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制度。此制度没有明确地下水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划定的标准。而且法律规定多针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对于如何防止地下水资源污染缺乏具体规定。第二,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各审批部门只关注其自身的管理职权,而忽视整体的利益,造成权利设置空白或者重叠。立法上的这种管理机构职能的交叉现象,也势必导致执法的混乱⑤。

三、完善我国石油开采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对策――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视角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201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纳污能力的精确计量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保障。但目前的技术条件尚不足以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现,因此必须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数据的收集,确定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⑥。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尽快出台必将对这一制度的实施起到辅助作用,尤其是针对石油开采区等地下水资源较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制定科学可行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对违法者的处罚有法可依显得相当紧迫。地下水资源保护相对于一般水资源保护有其特殊性,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应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改善当下许多单行法律对地下水资源保护之间的不协调性。

其次要全面提高水资源监管能力。我国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企业应公开相关的环境信息。建立石油开采区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势在必行。对石油开采区等易受污染的区域实行严格检测,尽量减少各环节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最好达到“零排放”,对井筒、钻井液、钻井作业,采油、油气集输系统实行清洁生产⑦。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这些污染是否进行了治理?治理结果如何? 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过我国当前法律法规针对石油开采区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没有具体规定。

再次要改革石油开采区的管理制度。一个高效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地下水资源保护法的必要内容。努力实现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这同样适用于石油开采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我国目前水资源治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混乱”正是由于各部门管理职能不清所导致,这也进一步加大了解决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的难度。因此通过法律法规的方式明确各部门具体的职能,实现统一管理以及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是解决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的重要举措。地下水资源的公共性和对其使用方式的多元性也要求不同部门之间必须通力合作,此时则应协调统一管理与分权的关系,明确不同部门各自职能以及出现问题时的解决机制。

石油开采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历来受到政府部门和环境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法律法规的滞后以及还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这一顽疾久攻不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最新的治水方略,其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但这一制度目前仍处于不成熟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学佳,纪巍,康志军等.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27(2):181-182.

[2]左其亭,李可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1):13-14.

[3]张亚非.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6(4):30-32.

[4]刘书俊.水资源立法浅析.环境保护科学.2007第三期:51-52.

[5]安定宇.防止炼油厂地下水污染措施的探讨[J].化工设计,2008,18(2):26.

注解:

①左其亭,李可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1):14.

②张学佳,纪巍,康志军等.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27(2)181-182.

③张学佳,纪巍,康志军等.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27(2):181-182.

④张亚非.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6(4):30-32.

⑤刘书俊.水资源立法浅析.环境保护科学.2007第三期:51-52.

篇5

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因此要保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上,要坚持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另外,还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农田小型水利工程是其重要的基础,因此,既要减少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又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提高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体制要在盈利性和公益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责任

要发展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就要明确管理制度和一些相关的责任。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责任尚不明确,从而导致未能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并由此引发技术上的问题。因此,要落实好相关的责任,将每一个自然村作为单位,若多个自然村共用一个农田水利工程,则可以施行轮流负责制。再或者将一个自然村作为中心,其他自然村需要定期缴纳一定的维修和保养费用,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另外,在明确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责任之后,要提出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并派遣专门人员负责对工程的维护和保养,从而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的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普及节水灌溉理念,提高农民节水灌溉意识

目前,很多农村和农民在农业生产上过于重视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影响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因此,要普及节水灌溉理念,提高农民节水灌溉意识。要从农民的自身情况出发,使他们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好处,并积极参与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来,从而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篇6

1.水权:

1.1水资源积极管理制度的基础是正确树立水权的定位、基本理论、制度体系。水权是将水资源的所有权作为一组权利基础的集合,它包括水资源使用权、收益权、占有权及转让权等。一经确立就不能任意的分裂、缺位或越位。水资源管理权属国家,水资源所有权也属国家的所有制度。国家通过相关的呈现将水资源的使用权,在责任、权属、权利的明确基础上,分散、个性、确定化的将水特定水资源从共享变成专有,并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与程序,将水资源的使用权遵照法律进行有偿转让。

1.2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多功能性、可更新性、流动性、地域流域限制性等特点,其自然属性表现为利害并存、容易被迫害。因此,水权制度难以建立且水权初始专有化分配技术有难度和风险的原因之一,即为水资源存在与生活用水的刚性需求,又存在生态环境中的弱势用水需求。

2.水价:

2.1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水价格机制是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之一。合理水价的制定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首要的也是必要性的价值规律。水权与水商品价格符合价值规律,是对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反应,也是生产水商品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的价值尺度的体现。水价的合理制定,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优化水资源的配置。

2.2制定并形成合理水价的目标为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放污水、对水资源与环境进行合理保护。同时兼顾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公众的支付意愿和水资源开发的边际成本,追求开源与节流的平衡点,争取将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回报效果。另一方面,对水资源的开发和过度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与系统的破坏和不利影响进行合理的补偿,尽量满足水资源的刚性需要,例如生活用水等。

二、水资源经济管理的意义

1.水资源的经济管理是作为水资源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手段存在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节水、调水、治理污染等水资源的调整和配置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水资源的最小消耗量就意味着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收益;社会发展方面,水资源经济管理有助于保障人民生活用水,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生态环境方面,水资源的经济管理,致力于为人类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对水资源经济管理制度的探求是我国的水资源以及水资源的管理情况的急切需要。我国当前的人均水资源和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1980年以来,缺水现象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水平较低,管理不细腻,浪费现象较严重,这也强烈的要求我国进行合理的水资源经济管理。

3.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这也成为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个基本背景和重要条件。水资源的经济管理,旨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与微观定额体系,将政府宏观控制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有机的结合,树立合理、规范的水权交易标准,实施水权的有偿转让,促进水价的合理形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将节约用水提升到新的高度,达到水资源能够被高效利用的目的。

4.水资源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生态环境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还在于它是非常宝贵的战略资源和基础性的经济资源。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当前水资源经济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1.目前,我国仍然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也影响到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解决这种情况的关键即为建立节水型的社会,带动国民的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理念,维护生态和水资源环境的平衡。

2.我国当前的水资源经济管理与水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是一个较大的工程,还需要很多基础工作的开展和完善,通过实践总结经验。

3.我国当前的现行水价直接导致了节水激励机制的缺失。

4.水资源的配置仍徘徊在原始阶段,仅局限在工程现状与取水能力上。

5.水资源经济管理的理念还未普及到群众中,公众的参与和知情权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与体现。

四、水资源经济管理的措施

1.致力于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全体国民要树立水资源开发和保护观念。健全和完善水资源征费机制,将资源成本注入到水价之中,政府发挥作用并运用一定的手段调节水资源的总量供需。进一步限制和规定地下水的不合理采用,将水资源费和供水价格调整相结合,制定全国性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制度,规范水资源的使用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关注农业用水转化为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采取水权交易的方式,提高农民的水权收益。水权发展的初步阶段,可以采取水票交易的方式,合理的开展水权交易。

2.水资源经济管理措施的核心内容即为水价的合理形成机制,它也是促进水节约和保护消费者本身利益的关键性因素。而我国目前的水价状况难以对消费者的节水意识达到影响的目的。因此,水价的合理、科学制定,有利于体现水资源匮乏的状况,带动群众的节水意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污水处理费用的征收标准要优先、合理的提高,污水的排放对自然的影响超过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要在水价中加入污水处理和环境赔偿的费用。水价的调整和管理,要遵守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同时以公共利益为特征,同经济发展用水区别对待。

3.逐渐实现对工程水价的合理提升,保证水业设施的正常投资、运营以及可持续的服务,提高水业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非农业用水的水价要尽快调配到补偿成本,达到合理盈利的目的和水平。对城市的供水价格进行合理的调整,城市水价作为终端水价,要全方面综合考虑上游水价、水资源费的变动情况,同时结合供水企业的运行,水质改善等因素,加强并促进对城市供水事业和供水企业的良性发展。

五、结语

篇7

一、广泛开展水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教育活动。2013年3月22日至3月28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本股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在相关站股积极配合下,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为契机,积极开展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利用一周时间在区电视台黄金节目期间滚动播出水日·水周宣传口号。二是在市区主干道悬挂横幅标语,在集镇厂矿企业人口密集点张贴水日·水周宣传画。三是利用水法宣传车在全区九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及重点厂矿巡回宣传水法律法规知识,发放水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000余份。区电视台也跟踪采访并在电视台新闻节目时间播放我局水日·水周宣传活动的情况。四是组织水政监察人员观看水行政执法宣传教育片,提高水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积极开展水利普查工作。今年上半年,根据中央、省、市水利普查机构的统一部署,在前期工作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深入全区工业企业、大、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宾馆、酒店、餐馆、商店、洗车行、高、中、低档居民住宅楼、美容美发行业、市政工程、办公楼、写字楼等所有用水行业典型用水户,填写工业企业用水调查表、建筑业与第三产业用水调查表、典型城镇居民用水调查表、典型农村居民用水调查表、公共供水企业用水调查表、灌区用水调查表、规模化畜牧养殖场用水调查表、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调查表,目前大部分行业的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

三、积极做好采砂规化的申报工作。2013年我区段采区已被水利部水利委员会批准为可采区。

篇8

关键词:绿色理念;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建筑施工过程中必然产生污染。自“绿色奥运”以来,绿色理念的重视程度在建筑工程中愈加突显。绿色理念与建筑工程管理的结合势在必行。为了保证管理质量以及管理工作与绿色理念要求之间的契合性,建筑施工管理的调整优化应该注重系统性、科学性、环保性等原则的应用。

1.我国当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角度来讲,我国当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两点。

1.1管理观念问题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管理单位都将管理重点放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与质量方面,对绿色施工管理缺乏科学认识和重视。在这种不合理观念的影响下,使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环保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建筑工程中仍然存在产生大量资源浪费问题和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

1.2管理制度问题

就管理制度而言,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两点:第一,管理制度完善性问题。管理单位所制定出的管理制度应具有统一性特点,管理制度与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之间的契合程度较低。因此,管理制度的应用无法发挥出良好的管理效果。第二,管理制度执行问题。从实际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可知,对应监督机制的缺乏影响了管理单位执行管理制度的力度。某些管理单位并未完全遵循管理制度中的规定要求进行管理。当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他们通常会利用自身的管理经验处理问题。

2.绿色理念下的建筑施工管理

为了实现绿色理念与建筑施工的完美结合,建筑施工管理工作需要注重以下几种管理措施的应用。

2.1污染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污染,因此,管理单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污染控制措施的应用,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环保水平:第一,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可以要求建筑施工单位采取隔离、调整作业空间等措施控制自身施工过程产生的噪音,或者要求施工单位运用低噪音生产设备实施生产。第二,尘土控制措施。对于建筑施工引发的尘土污染,可以要求施工单位利用中水、地下水进行喷淋降尘,采用滤网对土覆盖,在长期土上种植植被等措施处理,达到有效保护周边环境的作用。

2.2能耗、建筑材料管理措施

就能耗与建筑材料方面而言,可行的管理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能耗强化控制措施。管理单位需要提高对建筑施工过程中能源消耗的重视,并要求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将新型施工工艺、节能设备等应用纳入施工规划或施工组织设计中,在施工过程中督促实施,使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参数显著降低。第二,施工设备运维强化管理措施。从以往施工管理经验可知,如果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工作,施工设备性能受损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导致施工单位生产成本的增加。在绿色理念下,应该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对各类施工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这种管理措施的应用不仅充分契合了绿色理念的要求,还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施工设备的使用寿命。第三,建筑材料选用管理措施。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是体现绿色理念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管理中,管理单位应该加强对施工单位所选用材料的管控和材料进场的检查。当发现质量标准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时,管理单位应该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更换或退场。在这种标准的管理下,既会使施工单位主动提升对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重视,提高绿色环保材料在所有建筑材料中占据的比重],也会使绿色理念在他们的管理思维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3水資源管理措施

水资源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资源类型。从以往建筑施工管理经验可知,若管理单位不重视建筑工程的水资源应用,庞大的施工用水中会有大量的用水被浪费。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污水的产生还加剧了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在绿色理念下,管理单位应该重视水资源管理措施的应用。这种措施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强化建筑施工队伍水资源节约应用观念。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管理单位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应用节约水资源标识等方式实现提高施工队伍节约水资源意识的目的。第二,制定水资源应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建筑施工队伍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管理单位可以针对实际的水资源应用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若施工单位出现违反管理制度的现象时,采取相应的经济处罚措施予以约束。第三,应用节水型施工设备。为了更好地实现节水目的,管理单位还可以通过督促、建议等方式使得建筑施工单位将相关节水型施工设备应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节水型施工设备虽然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但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能够节省更多的生产成本。因此,使用节水型施工设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第四,就地取材。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中水作为施工用水、部分生活用水,减少市政用水量。如采用收集的地下水对自身项目的扬尘进行喷淋降尘,在生活区可作为卫生间冲淋用水,在园林绿化方面可作为植物养护用水,在主体结构施工中可用作混凝土养护用水及临时消防用水等,可大大节约市政用水量。

就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而言,管理单位对绿色理念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缺乏深入认识和理解,其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制定的管理制度在完善性、执行力度等方面有待改进。在当前的绿色理念下,管理单位应该通过污染控制措施,能耗、建筑材料管理措施以及水资源管理措施,提高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除此之外,绿色施工管理措施的应用还会对建筑工程环保水平的提高产生促进作用。

作者:张建华 单位:中煤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字:灌溉管理制度;景电灌区;改革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又是用水大户,面对日益紧缺的水资源问题,我国对农业用水效率已经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但仅仅依靠工程技术手段实现节约用水是不现实的,还需要通过水资源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节约型社会服务。我国修建了许多灌区,但部分灌区设施都已经老化失修,虽然我国在灌区维护上做了很多工作,由此政府也背负了很重的财政负担,但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我国灌区发展了近70年,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为我国农业的生产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长足的贡献,但在灌区管理方面起步较晚,人们意识不高。尽管在灌区管理制度的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如水利设施承包制、租聘等,推进了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但就发展节约型社会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灌区管理。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简称景电工程)是跨省大Ⅱ型提溉工程,具有高杨程、级数高、规模大等特点。景电灌区的设计流量是28.6m3/s,加大流量是33m3/s,拥有大型泵站合计43座,总装机容量达25.97万千瓦;景电灌区共有1391条渠道,合计2422km。设计灌溉面积6.51万公顷,总投资达8.6亿。景电灌区分两期修建,建成后彻底改变了灌区农业生产水平。截至2013年底,灌溉面积达到了108万亩,累计完成提水量106.8亿m3;全灌区累计生产粮食77.51亿公斤,经济作物29.12亿公斤,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38.36亿元,灌区有效地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的南侵,成为省城兰州最大的生态屏障,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景电灌区管理方式进入了规范化、现代化、精细化程度,在甘肃是一面旗帜,但是仍存在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诸多问题。

一、国内外灌溉管理制度改革

(一)国外灌溉管理制度改革

美国是灌溉制度改革较早的国家,尤其是在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西部地区,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灌溉是主要的经济发展的基础。早期,在美国西部的灌溉公司都是私人公司,这些公司给西部的农业发展带来了一阵春风,但好景不长,由于灌区盈利少,许多公司都因为连续亏本放弃运营了。从1902年的开垦法案开始,美国垦务局开始研究如何制定灌区的管理与发展计划,最后得到的结论是通过灌溉精细化,减少灌溉管理人员,提高自动化控制能力。墨西哥是一个农业大国,降雨分布不均,和我国类似。墨西哥的灌溉面积约620万公顷,其中近一半土地位于灌区之内,可见灌区对墨西哥农业的影响深远。从1950年开始,墨西哥政府通过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干预农业生产。意料之外的是1980年的经济危机,使得墨西哥政府对灌区管理进行重新的认识,通过减少农业投入补助、提高能源和燃料价格、灌溉管理权转移、成立国家水委员会和用水者协会一系列的改革,许多灌区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引进了一系列先进自动化灌水技术,人们对农业又有了很高的积极性。日本位于亚洲季风型温带地区,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量的一半。很久以前,日本就依赖水稻农业维持本国的农业发展。通过建立的国家机构与地方机构来监督管理水资源,政府负责建立水库、水坝、干渠等一系列大型工程,地方机构负责修建支渠、斗渠、农渠及分水设施。采用树枝状管理方式,分级管理协调配水计划,合理的利用水资源[1-2]。

(二)国内灌溉管理制度改革

当前,我国灌溉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设备年久失修,部分渠道失去了输水功能,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灌区配套设备损坏更为严重。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农业灌溉工程的投入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灌区的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引进较迟,缺少一些懂技术的维护人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第一,政府投资较少,财政承担的公益支出少;第二,部分灌区缺少先进管理方法,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第三,部分灌区挪用灌区维护费用,致使部分基础设施形同虚设,灌溉水利用率降低,造成农户劳动积极性降低,甚至引发社会矛盾;第四,灌区管理人员总量过剩,技术性人才缺乏,这又增加了改革的难度,降低了管理效率。总而言之,我国灌区就人事、产权、财务、体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而且改革相对难度大。因为灌区的管理被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干扰,仅仅依靠单纯的经营,套用别的领域体制改革方式进行改革是不行的,不能把灌区经营简单的放入市场之中。所以,灌区管理改革有很多问题,而且难度较大[3]。

二、景电灌区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用水产权不明,管理责任模糊

我国水资源以国家为主体,水资源的管理权、所有权及使用权没有仔细划分,灌区的管理单位经过层层划分,政府作为一个主管对灌区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也是微观经济的支配者,政府是灌区工程管理的唯一主体,对于景电灌区来说,灌区的工程机构、重要事情、人事管理、计划审批都是政府行为的延伸。景电灌区没有经营自,没有法人财产权,在经营管理上到处受到相关政府单位的制约,但灌区又行使一部分的政府职能,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政企不分。有些政府本因承担的责任转嫁到灌区身上。万一灌区遭受到自然灾害或者其它未知灾害,造成部分用水户经济损失严重,这些损失本因归咎于政府或者其它救助机构,但人们很容易的将这个责任归咎到灌区身上,从而使得灌区管理运行经费入不敷出,干扰灌区的正常运行。

(二)水费征收不规范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经济体制,没有把水利工程供水作为商品来看待,政府长期以来一直以计划为手段对灌溉用水进行配置,忽略了灌溉水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供水成本与供水水价之间的差额往往由政府补贴来弥补,灌区经营费用开支变大,而灌溉水价却低于市场价格,灌溉水费的收缴缺乏一定的监督,这使得收取水费的相关职能部门在执行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会产生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

(三)用水者管理不足

景电灌区原有的灌溉管理制度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由于政府主体自身的限制,只能做一些灌溉水分配的时空配置,不适合农户分散的灌水需求,这使得农户在灌水管理中处于弱势,不能把农户单纯的看作是供水对象,要给农户自身一定的发言权,要把农户的利益和灌区的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4]。要多考虑灌溉用水时间和空间的配置,要多鼓励农户参与到灌溉水管理这个工作中,确保农户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

(四)灌溉管理有效激励不足

当前景电灌区在安排灌溉管理时,主要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委托相关水管部门进行,水管部门并不是工程的投资者,只是政府执行相关的灌溉管理职责,因此并不能从具体的灌溉管理工作中得到利益,若水管部门在灌区管理中出现一些损失后,水管部门也不承担责任,当前灌区管理制度缺少相应的缺乏激励机制。此外,灌区运营管理者的工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并不考虑为农户提供的服务质量,而且灌区管理者的职称晋升制度也不考虑农户的意见,使得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机会深入到农户之中,无法获取灌区的精确信息。灌溉管理者只会关心和自己职位相关的信息,忽略了对原有设备和渠道的维护,因为研究新的灌溉系统要比维护旧的灌溉系统更容易让别人注意到自己,激励不足会导致灌区管理者对农户的服务水平下降,甚至发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三、灌溉管理制度改革分析

(一)建立经济自立排灌区

经济自立排灌区指的是“供水企业+用水者协会+用水

农户”新型灌溉管理方式,其中供水公司是一个国营企业,按照灌溉系统建立方式建立管理机构,该机构具有法人权利,拥有自己的章程、独立的财务、自负盈亏、自己管理自己。供水公司把灌溉用水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交易对象是用水者协会而不是直接到农户,供水公司不仅负责灌溉水交易,而且还要负责相关供水工程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维护。用水者协会作为一个缓冲带,联系着供水企业和农户[5]。

(二)推进用水户参与灌区管理

推进用水户自参与灌区管理,可以鼓励用水户自发组建

用水者协会,用水者协会具有以下优点:1.农户参与用水者协会可以了解灌溉用水如何分配更为合理。如何分配更能解决每一户的切身需求,由农户参与制定的灌水计划更加符合实际需求,而且用水者协会可以对灌溉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2.用水者协会可以协商灌区各个农户之间的用水需求。保护灌溉水资源,提高灌溉服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灌水损失。3.用水者协会是由农户自发组织。这样会提高农户灌水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灌区的服务质量,用水者协会可以承担更多的政府机构应该承担的责任,减少灌区管理人员的负担。

(三)建立合理水价制度

景电灌区水价改革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灌溉水费的收取方式,一个是灌溉水费的收取标准。分三部分收取,第一部分是水资源费,第二部分供水公司水价,第三部分用水者协会水价。水资源费是由景泰县水务局通过乡镇政府收取,按当地基本情况来收取费用。收费的程序按县水务局—乡镇政府—村—农户。供水公司的水价定价主要由景泰县水务局和物价局共同制定,考虑到水价主要由管理费、工程维护费、工资及附加费、修理费、燃料及电力费等,同时制定灌溉水价时应考虑灌区农户的承受能力,可以不按供水成本收费[6]。用水者协会水价主要是一些办公人员的工资、办公、简单维修及交通费用,这是最基层的水管组织。

(四)以人为本,加强与农户联系

篇10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改善

中图分类号 TV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8-0013-01

水是国家战略资源之一,在改善国家整体自然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党的十高度重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归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希望借助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的良性发展,为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各地区都应该保持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希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水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进行解读,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要素,加强水资源管理,对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水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基础性支撑和实现保证,只有全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促进水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逐步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离开水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必将最终流于形式。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水资源管理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水资源管理由此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管理工作在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出来,在促进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同时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践中,为了促进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借助水资源管理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认识,明确水资源管理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也能够促进水资源管理现状的改善,有效推动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促使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在新时期也能够取得相应的发展成效。从这一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新时期背景下应该全面加强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以制度体系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期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2 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发展

由于水资源管理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应该全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借助水资源管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措施,希望能够借助水资源管理工作逐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期背景下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2]。具体来说,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践中要想借助水资源管理的力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1 全面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基于水资源管理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新时期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方面的重要内容,在提高水资源管理成效的同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的内容,将水资源制度建设工作作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借助水资源制度建设贯彻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良好推进创造有利条件。此外,针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也应该构建相应的管理体制,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工作的开展,促进水资源管理制度作用的发挥,保证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3]。

2.2 全面提高对水资源的调控和配置能力

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指导,在加强水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并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借助科学的规划和利用实现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在工作实践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进行新的优化,因地制宜的加强对配置制度的构建,保证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唯有如此,水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辅助作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开展。

2.3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的修复

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生态的修复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要想确保水资源管理工作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还应该将水资源的节约和水生态的修复作为重点工作[4]。通过制定水资源强化论证措施、有偿使用措施以及水功能区管理措施等,增强对水资源的节约,促进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推动节能节水型社会的构建。在水生态环境修复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该保持高度重视,通过积极探索河流健康评估工作和河流环境修复工作等,加强对水环境和水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视,保证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撑下,生态文明建设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凸显,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4 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创建工作

水生态文明创建思想的提出是贯彻落实十以来一系列会议精神的结果,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具体工作部署,在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想保证水资源管理效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就应该深入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工作,并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希望能够构建人与水环境、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水利体系,为生态环保工作的逐步推进提供有效支撑[5]。首先,基于全面统筹思想的指导和因地制宜原则的支持应该科学合理的建设湖水联通系统,促进现代湖水网体系的构建,争取在社会上形成完成的水生态体系,保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其次,在水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水生态文化的宣传,让社会大众和社会上的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组织能够认识到水生态环境维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相应的水生态环境维护措施,争取实现对水资源有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双赢,促进生态环保工作的优化开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国家建设过程中要求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而在此背景下水资源管理工作也日渐受到广泛关注,借助水资源管理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成为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新时期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照。

⒖嘉南

[1]王芳.浅析水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6):293.

[2]吴美霖,李美臻,金辉,等.探究水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5).

[3]张建云,王小军.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水利,201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