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

篇1

关键词: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18-02

教育部环境工程与科学教学指导分委会于2005年制定了《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要求,并着重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先精神。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以下能力: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实验能力等,其中工艺设计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缺失,是由于目前“重科研、轻教学”的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大和核心问题引起的。实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配合理论教学设置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为例,采用“参观+拆解+计算+绘图+应用”的课程设计模式,达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形象客观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方法的目的。

一、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现状

在我国,虽然教育部专门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指南,对其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和实验课程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设置了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课程。然而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许多高校中,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常见,且课程间缺乏联系、重复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在实践教学中更为突出。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各个实践环节比较分散,自成体系,尤其是课程实验课,更是相互封闭,缺少配合,因而使得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出现低水平简单重复,缺乏创新性;同时,由于扩招、校企联系不够紧密、学校和教师管理不到位、学生急于找工作和考研等原因,致使见习变成了参观,实习变成了见习,课程设计抄袭严重,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时间无法保证,因而实践教学已成为纸上谈兵,致使学生脱离了工程实践,找工作困难,而企业又觉得无人可用。因而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对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为了改变上述局面,我国部分高校采取了许多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工学工程技术人才。如成立了实验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践教学;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创造一个宽松、便利、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开放实验环境,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等。虽然上述措施规范了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需要调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属于地方性大学,经费、场地十分匮乏,很难满足其需要,使上述措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更难广泛推广。因此,探索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适合于地方农业本科院校的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实践实验教学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近五年来,许多教学科研专家针对具体学科,如生物学、化学、力学等的大实验构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特点是利用重点实验室或开放实验室的仪器、研究课题与本科生的实验相结合。实际上是将本科生的被动式学习提前转入研究生阶段的主动式研究。大实验的体系的改革可以让本科生接触到前沿性的知识与仪器,激发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实验室的课题往往是偏向基础理论,所以这种依托重点实验室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基础理论性人才。而利用这个模式来培养“工程”性人才尚需进一步探索。

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与“大实验”两种培养模式的优点,克服了前者忽视理论基础以及后者的脱离实际生产,构建“参观+拆解+计算+绘图+应用”一体化的符合我校农业工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设计任务及目的

课程设计的总体任务为某大型火电厂设计大气污染治理工艺及设备,其中包括分任务:(1)火电厂污染物产生量的确定;(2)火电厂烟囱高度的设计;(3)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工艺的设计;(4)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设备选型设计及管道系统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全面总结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学习的成果,加深对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掌握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完整过程。设计目的是让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全过程,重点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方案、污染控制设备选型计算、系统布置、烟道阻力计算、风机选型、系统平面布置等。最终达到设计实际应用的目的。

三、设计依据

当地大气质量执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

四、设计指导过程

针对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目前课时量少、实践时间短、实践过程过于理论化等目前存在的不足,本文新的大气污染课程设计方案采用全新的“参观+拆解+计算+绘图+应用”的课程设计模式,在给定宽泛的设计条件的情况下,如只给定火电厂的年收到基煤消耗量,煤的化学成分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现场与课堂相结合,设计计算与讲解答辩相结合,理论计算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以班为单位将3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分为5个具体的时间段进行指导和设计。

1.阶段一:参观。参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课程设计过程所针对的具体目标实物,以达到形象理解设计要求的目的。参观分为模型参观和实物参观两部分,第一部分在校仿真实验室中利用已有仿真软件对成熟火电厂全套工艺流程及环保流程进行学习,讲解的主要内容为产污节点判断和工艺选择;第二部分在某大型火电厂,讲解的主要内容为设备选择和厂区平面布置。这一部分教学时间为2个教学日。

2.阶段二:拆解。拆解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具体的设备的目标实物,为绘图和计算做准备。拆解是利用实验工具、模型工具,进一步学尘设备、脱硫设备的设计,讲解的主要内容为除尘器的设备选型及设计、脱硫设备的设备选型及设计。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2个教学日。

3.阶段三:计算。设计计算是课程设计最重要部分,计算的内容包括火电厂污染物产生量的计算;火电厂烟囱高度的设计计算;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设备设计选型计算;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管道系统设计计算。计算过程的讲解要点是设计手册的使用,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的讲解重点是火电厂污染物产生量的计算;火电厂烟尘高度的计算,火电厂大气污染系统主要工艺及设备的设计计算及管道系统压力损失的平衡计算等。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5个教学日。

4.阶段四:绘图。绘图部分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艺过程及平面布置,另一部分是主要设备。绘图过程全程为计算机操作,集中计算机教室绘图。由于学时的限制,要求绘制管道平面系统1张、主要设备2张(除尘器和脱硫装置)。这一部分由学生操作为主,讲解要点为答疑。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5个教学日。

5.阶段五:应用。结合参观工厂的设计实例,对比学生设计的工艺过程和设备选型进行模拟现场答辩,找到优缺点,进行系统点评和讲解。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1个教学日。

五、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环境工程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除尘工程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烟气脱硫脱硝净化工程技术与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等。

六、课程设计成果提交

1.设计计算说明书。整理后的说明书要有章节目录,设计任务来源,原始资料和设计要求,计算和每人每份的设计条件。构筑物及设备的设计与计算应按照设计流程先后次序分章编写。对所采用的设计数据应做必要的说明并标出设计数据出处。

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手写或打印,要求有计算草图并按比例,构筑物、设备有主要计算或选型过程。

2.图纸。总平面布置图及系统管路设计图按照1∶200到1∶1000,设备图要求附有剖面图。

3.其他。要求设计过程独立完成,不能抄袭他人的计算过程及图纸。

七、结语

真实背景下的课程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独立分组进行设计避免了抄袭;模拟现场答辩增强了真实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设计安排环环相扣,确保教学效果最高学生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曜,暨仲明.多模式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

[2]吴娴,黄启辉,雷伟凤,罗美丽.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系统”的开发[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

[3]冯伟,王华.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

[4]戴春皓,秦普丰,彭慧.建立环境工程专业新型课程设计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

[5]王辉,孙德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讨[J].读与写杂志,2010,(8).

[6]孙文彬.构建多层面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

[7]殷进,纪荣平,陆建兵,张娅,阮菊俊.基于卓越计划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探讨[J].广东化工,2013,(16).

篇2

关键词:现代化幼儿园;环境设计;审美需求;办园理念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232-02

一、现代化幼儿园环境设计原则

幼儿园环境建设必须要根据幼儿特点,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还要同时充分满足幼儿审美需要的理想环境,让幼儿园环境设计从科学角度、教育角度、艺术角度和情趣角度方面完美统一。教育环境在教育资源中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本文坚持以“尊重儿童天性,保护儿童童真”的设计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建设标准》和各省《幼儿园评级标准》,提出了“环境设计应围绕儿童来开展”的设计观,将现代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幼儿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协助园所做好园所的环境规划设计,从建筑外观和室内设计上进行改造。让每个孩子融入在舒适、温馨、环保、充满童趣的氛围中,与环境进行真正的对话,把园所当成家一样看待,从而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幼教机构的环境设计既要符合家长们的审美需求,更要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以及学习和生活的各种需求,这是成功的幼儿园装修设计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好的幼儿园设计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正如装饰公司和家装公司的各种装修设计一样,在进行儿园装修设计时既要从整体设计风格进行定位,也要对颜色材质搭配,软装上面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幼儿园的设计还应该考虑更多的融入教育的元素和理念,在一些结构设计上,要根据孩子的身高单独设计,如高低不同的洗手池、适合幼儿使用的小马桶、可以自由组合的安全桌椅等。一个幼儿园的环境舒适度、人性化程序、设计风格,都是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一些重要的考虑元素。

二、现代化幼儿园环境设计要点

幼儿园的环境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几下几点:

(一)根据办园理念和地方特色来设计。每个园所都有自己的办园理念,有的是校园文化的展现,有的是地方特色,要根据园所的特点来进行相关的环境设计。让别人一看到园所的环境时,就能感受到园所的办园思想,从中体会到园所的品牌文化。以前很多幼儿园都是找装修公司做环境设计,大部分装修公司不懂教育,把园所当作家装和工装一样做,导致园所虽然有时尚的外观设计,却没有精神内涵。例如我在做一个青山幼儿园改造项目时,他以前就是找的装修公司做的设计,除了风格有点现代,材料比较高档以外,我无法感受到设计理念和幼儿教育的气息。于是在跟园长深入沟通后,我对他的园所重新定位,一楼给他设计一个利用实木书柜放置图书的书架墙,根据儿童身高设计的书吧桌椅,打造一个书香门第的气息;二楼给他用原木、绿植等自然材料为背景,打造一种自然风情。三楼我按现在的街景进行设计,打造时尚街区,使孩子们有一个新鲜的教育环境。

(二)根据幼儿的生活规律整体设计。孩子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学习、玩耍,在室内室内上要多设置一些趣味场所和功能教室,如趣味角、英语角、艺术角、互动区、亲子区等,让孩子不会对室内的环境产生厌烦,因为孩子如果感到枯燥就会躁动不安,哭闹甚至相互打闹。有时候也会到户外开展活动,如做早操、玩运动器材、荡秋千等,在户外设计上,要尽可能多考虑安全因素,既可以让孩子们玩的开心,同时也要保证孩子不会受到意外伤害。

(三)重视家具安全处理。在幼儿能够接触的每个部位,要特别注意设计的细节和安全的处理,以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例如:在所有桌椅边缘安装防护角、在上下楼道安装矮的扶手、在楼地面铺设软木地板或者防滑PVC材料、在厕所蹲便旁边安装隔板和扶手、在所有电器开关上面安装保护装置、在室内水池边安装护栏、在阳台和窗户安装安全防护栏等,把园所安全隐患降低为零。保证每个孩子都不会因为大意而受到意外伤害。

(四)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来设计。幼儿的身高尺度、环境喜好、建筑造型及窗台、踏步等等,幼儿比较喜欢可爱的形象和亮丽的色彩、活泼的装修处理、生动的建筑小品、独特的家具陈设等。幼儿园建设在选址时要避免周围有噪音的污染和环境的污染、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阳光照射、空气流通、通风换气等因素。还要每个空间的距离要合理,保证孩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方便。

各种亮丽的颜色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神经,而变化多端的图案,则可激发儿童对整个世界的无限遐想。色彩最好以明快、亮丽、鲜明为特点,以浅色系为佳,尽量不使用太重的颜色。如果设计到两种颜色的搭配,如天蓝配白色、淡蓝配白、粉红配白色、榉木配浅棕等等,就会显得比较多姿多彩,符合孩子幻想中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活泼、艳丽的色彩会使儿童拥有开朗健康的心态,还能提高室内亮度,形成明朗亲切的室内环境。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产生安全感。粉红、淡绿色、淡蓝色都是比较常用的墙面装饰色彩,太过亮丽的色彩只适合局部使用。因为它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

最后要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孩子这个阶段的好奇心很强,有比较活泼好动的特点,如不小心,最容易发生意外,在设计时,需特别细心,如在窗户设护栏、家具都要尽量避免棱角的出现、采用圆弧收边等。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无论墙面、顶棚还是地板,应选择天然环保材料,以减少VOC可挥发性有毒物质对小孩身体造成危害。地面最好用实木地板和软木地板,或者PVC地垫等,还要充分考虑地面的防滑措施等。

三、现代化幼儿园环境设计具体实施方法

本文所提到的现代化幼儿园环境设计,除了要考虑以上多方面的设计因素,还要结合现代化的概念综合考虑设计方案。本文所提出的概念主要实施方法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活动区设计:深入研究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与幼儿园角色区、美工区、阅读区、科学区、表演区、智力游戏区、运动区、建构区、沙水区、养殖种植区等区域,用建筑布局、结构造型、色彩与材质的设计表现手法,将学习要求、适宜活动、常用材料的教育要求体现在园所的环境中去,打造真正适宜儿童发展、符合教育要求的幼儿园活动区环境。

(二)户外设计:在对园所全面勘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园所的办园理念、园所发展规划、区域环境等方面对园所进行全面的整体规划,提供户外整体设计方案及配套的草图、平面布置图、立面施工图、或3D效果图,打造最专业、最适宜的园所环境。

(三)装修设计原则:坚持“尊重儿童天性,保护儿童童性”“以幼儿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将环境设计与教育理念紧密结合,确定科学的设计方案,精心绘制配套图纸,让幼儿在自然、温馨、充满童趣的氛围中与环境进行真正的对话。现代化幼儿园设计跟普通幼儿园也有所区别,除了考虑各功能分区和设计风格之外,还应更多的考虑交通流向、各区域的衔接、突发事件逃生线路、监控布置和网络布局等,尽可能为后期的现代化幼儿园的建设落成减少障碍(如下图所示)。

图1 幼儿园门头外观设计

图2 幼儿园鸟瞰图设计

参考文献:

[1]马俊娥.谈幼儿园环境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

[2]吴玉英.探讨幼儿园环境与景观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1.

篇3

关键词:企业采纳作品;岗位能力;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26-02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作为重要产业的建筑业及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装修需求日益扩大,给建筑装饰业提供了持续、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装饰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市场对其毕业生的需求量巨大,对学生的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我院教学改革实际,探索装潢专业以企业采纳设计作品岗位能力考核方式,总结专业教学改革经验,旨在提高职业院校装潢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以企业采纳设计作品岗位能力的工作过程

以企业采纳设计作品岗位能力的工作过程,完全按照当地各装饰企业的工作流程及岗位能力要求来做,完全按照企业和客户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分企业(学生跟岗实训期间所在的公司)教学。在设计理念和设计表现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或提出意见,项目的各个环节均由学生个人完成,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与其负责的企业保持联系,锻炼作为员工所应具备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职业道德等。以室内设计师为例,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1.工作流程一:与业主洽谈。作为一名设计师,与业主良好的洽谈是成功签订合同的重要一步,装饰公司做业务的人数要远大于做设计师的人数,由此可见交流、沟通对设计师是多么重要。学生要运用良好的接待技巧,深入地了解客户的消费心理,解答客户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回答客户的咨询,并使其得到满意结果;依据客户提供的房屋简图及装修要求,为客户做初步设计及前期工程估算,获得客户认同后,再与客户约定参观样板间的时间,并征询合作意向及约定量房时间,从而获得营销的成功。

2.工作流程二:量房。量房就是客户带设计师到新房内进行实地测量,对房屋内各个房间的长、宽、高以及门、窗、空调、暖气的位置进行逐一测量,为后续室内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观察房屋的位置和朝向,以及周围的环境状态,噪声是否过大、采光是否良好等等情况,以便在后期的环境设计时加以考虑。同时,量房过程也是客户与设计师进行现场沟通的过程,它虽然花费时间不多,但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影响和决定着接下来的每个装修环节。

3.工作流程三:做设计方案。做设计方案是室内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即布置室内平面图。平面图是整个施工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图纸,整套装饰设计图纸都是以平面布置图为标准,顶面布置图、地面布置图、水电暖改造图都是在平面布置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不仅关系到后期的全套施工图,还关系到客户后期购买家具、厨具、洁具等尺寸和数量。

4.工作流程四:工程预算。作为设计师需要通过制作合理的工程预算,以吸引客户达到签单的目的,同时也要为家装公司追求利润。这里说的预算,其实就是预算书,也就是关于预算的书面说明。工程预算在签单中的作用不亚于设计方案,对于中低档业主,预算的作用比设计方案还要大,因此,作为设计师,我们要给予工程预算足够的重视,这要求设计师加强在预算项目上的调整、控制能力。

5.工作流程五:签订合同。合同签字盖章后就立即生效,合同中有疏忽或是漏洞的地方后期处理都是较为麻烦的事情。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审核,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6.工作流程六:施工管理。一般情况下,家居装修中各工种进场施工顺序是:瓦工水电工泥水工木工油漆工水电工设备安装工污染治理工清洁工。在制定具体施工程序时,通常应注意统筹安排、成品保护和安全环保等基本原则。

7.工作流程五:验收。主要检查施工范围是否满意、进度是否完成、质量符不符合要求,特别是一些墙面与卫生间的细节是否处理得好,有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走。提醒客户验收插座、水、电等设施。

二、以企业采纳设计作品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装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装潢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面向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企业,如设计院、装饰企业、房地产企业、城建规划等企事业单位,立足一线设计工作,从事室内居住空间的设计、预算、施工、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后期配饰设计工作;从事室内办公空间、商业空间、餐饮空间、娱乐空间、公共空间的设计、预算、施工、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后期配饰设计工作。

1.构建“人才共育,课程共建”的课程体系。(1)依靠行业、企业,开展专业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确定装潢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习领域课程为载体、以专业群为基础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2)“理实一体、真岗实练”的育人模式,强调的是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融合性。“教、学、做”一体化,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创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内容相一致的学习任务。“理实一体、真岗实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①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为职业岗位认知阶段。职业岗位认知阶段实行“基础绘画课正常授课+专业课分阶段授课+工学交替(周六、日)”的模式。在工学交替中,学生到装饰企业认知职业岗位。同时,本阶段安排为期一周的集中实训,实训内容主要是制作装饰效果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②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为项目学习与跟岗实训阶段。项目学习与跟岗实训阶段实行“项目包分阶段授课+跟岗实训”的模式。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组成教学团队,在校内工作室通过引项目入校的生产性实训,实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一致,初步实现与室内设计、绘图、施工等职业岗位的对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深化理论知识,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室内设计师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为日后参与实际项目做好准备。第三学期安排为期两周的集中实训,实训内容主要是居住空间设计;第四学期安排为期四周的集中实训,实训内容主要是公共空间设计。③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为深度培养与顶岗实习阶段。第五学期的1~10周为专业技能课程“家装实训”与“工装实训”的教学阶段,学生在学院一体化教室完成课程任务,课程结束考试合格的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第六学期为全学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通过项目实践,进一步取得职业岗位经验,完成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此阶段以企业导师为主体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3)在课程体系中,以企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以企业岗位相关的学科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课程(支干课程);以人与社会、环境、自然等方面的文化、思想为基础,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与塑造学生职业素质的公共文化课,构建工学交替下的“人才共育,课程共建”的课程体系。

2.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由装潢专业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1)优化理论、实践教学比例。合理分配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引入工作室化教学,注重与实践项目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以达到设计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2)阶段性集中授课。装潢专业设计方案的创意需要比较集中的时间,根据专业特点,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实行阶段性集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课时平均分配到全学期的专业课程,改为集中授课,采取一段时间内学生只学习一门专业课,教师在4~5星期内完成一门授课任务。在集中学习时,学生要完成一个或几个工程项目,阶段性集中授课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3)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主要通过“讲授教学、课内实践教学、体验性教学、真实项目教学”(即“讲、练、看、做”)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4)参与真实项目。师生共同参与到项目设计中,积累项目设计的经验,开拓视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企业骨干和实训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完成作品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篇4

地方院校的非重点专业建设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组织不能简单套用国家示范院校的高标准而盲目执行。以综合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参与设计全过程为依托,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的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改革,在场地、项目、师资、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及由此而产生的有关实践课程体系重构,更具推广性与借鉴性,更适于地方高职院校非重点建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155-05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是“三段式”安排: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笔者所在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群(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装潢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等专业)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三个课程群的模块。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包括专业认知与体验、艺术写生考察、环艺设计工作室、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等环节。作为主要实践环节的工作室,贯穿三个学期(第三—五学期),二个年级(大二、大三)。在全面推行工作室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工作室的教学组织形式(全班必修、部分选修、可跨专业选修),考核评价体系,师资的配置不足(十几个工作室同时开设,师资、场地就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等。以江浙两省高职院校来说,较为成功的艺术设计工作室运行模式有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但毕竟占少数,推广性和实效性还有待验证。反观其他众多的高职院校,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地方性院校,运行工作室模式教学碰到的第一个“瓶颈”就是师资,有实践工程经验的教师缺乏;其次是受众的学生群体面,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小班化教学组织,一般不超过20名学生;第三是工作室实践教学项目缺乏与企业的直接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与企业真实设计过程缺乏对接[1]。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核心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住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也是确保学生应知、应会,立足社会现实的根本。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特别是学校非重点建设的专业,往往由1~2位专业教师负责核心课程的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对课程的能力目标、项目选题、实施要求、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缺乏有效的规范要求,实施过程松散、片面。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在课程改革中的探索性还不够。对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核心课程并没有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作为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的“第三模块”,目前的专业实践课教学,对前一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没有进行有效、及时的综合、提升,对后一阶段的定岗实习、毕业设计也缺少有效的指引、过渡。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的内涵

运行工作室模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的技能训练也通过这个特定的教学平台得以提升。而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综合实训,是以岗位群典型综合性技术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而进行的项目教学,是在学生完成单项、单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集中训练的方式,以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是以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的课程开发[2]。与工作室模式比较而言,综合实训课程更适用于全体学生,更有利于知识整合和技能综合,更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秉承“开放场地、开放项目、开放实施、开放教学、开放考核”的原则,基于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的工作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如室内设计方向,针对中小型装饰工程公司家装设计师岗位,完成“别墅装饰工程项目”(

括庭院设计)的设计及施工参与的综合实训项目。教师针对企业或职业技术领域的典型设计工作,提炼出具有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实践[3]。其目的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的完整训练,以拓宽同一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促成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初步养成,从而缩短学生到企业设计单位工作的适应期。

(一) 以实际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构建实训课程

课程主要针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设计开发开放式综合实训课程。如室内方向对应具体的需求岗位包括: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后期表现、概预算等。基于实际工作岗位细分的思路进行课程开发设计,以实际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构建课程,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着重培养学生完成一个典型住宅设计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如设计方案初步设计与决策能力、客户的沟通能力、设计图纸绘制能力、施工文件的编制能力、施工的参与及管理能力。除常规的专业能力外,学生也能获取一定的社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协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就业岗位目标,有效缩短适应期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首先面临室内和室外的择业,细分又对应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后期表现、概预算等工作岗位。通过开放式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学生在参与真实的设计过程中,了解了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和发展前景,近可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提供直接的感知,远可为学生职业生涯作引领,对今后的工作有了较明确的岗位认知与规划。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实施

以“联排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设计”这一典型项目实施的过程为例,说明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总体能力目标

在住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效果图制作、材料与构造、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联排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设计”项目的综合实践,其目的是通过校内责任教师与校外设计公司设计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的设计,使学生在典型项目设计的完整工作过程中获得技能训练。这种在依次完成单项能力基础上的集中实训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更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实习、就业岗位的适应度。

(二)实训项目选题

联排别墅室内及室外环境设计项目,建筑面积基本选择在200~300 m2之间。通常具有客厅、主卧室、次卧室、书房、娱乐室、客卫、主卫、厨房、地下室、庭院、屋顶阳台等典型空间。

(三)项目实训任务分解

实训任务分解的子项目内容如表1所示。

(四) 过程实施要领与规范

项目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情境、教学组织过程、作业及考核安排等内容见表2。

四、以强化综合实践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从工作室到综合实训,艺术设计专业的责任教师一直在尝试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基本确立了以学校为主导,设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突破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训的诸多不足。

首先是场地,实训场地不是仅放几台电脑、陈设一些材料的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如测绘、平面方案、施工图绘制等),都可以由责任教师和设计公司协商,在施工现场由设计师指导。跟踪参与一个具体、完整的设计,对接有实力的装饰公司,比挂有多少铭牌的“人情”实训基地更有效。

其次是实训项目,改变主要依靠任课教师个人工程项目进行实训的现状(往往还缺乏典型性,与学期授课进度不同步),通过联动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紧密结合设计企业,整个实训教学的组织过程与装饰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尽可能同步(整个综合实训总课时为76课时,贯穿一个学期)。如何有效地让学生熟悉材料和了解基本的施工工艺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难点。在综合实训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材料与构造课程的学习,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材料市场,抄绘施工图,而综合实训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由单一材料认知到综合应用。在施工现场的阶段性同步跟踪中(实训过程中就核心技能点可多次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由公司施工图设计师现场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构造方法,重点不是创新,而是理解程度。阶段性教学或最终项目作品答辩,引入一线设计师进行指导、评价,校内责任教师

与设计公司设计师共同指导、评定,有效提升学生实训作业的质量。作为学校课程教师与公司项目设计师,对学生实训作业评价的侧重点肯定是有差异的,这是综合实训教学活动与实际设计的差距,也是学校教学质量与用人单位期望之间的差距。在课程的阶段评价及最终评定中,更多地引入、尊重公司设计师即用人单位岗位的评价标准。

最后是强化专业师资。高职校内责任教师的普遍软肋是:年轻的硕士生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程实践项目参与太少,这可以在整个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改善。只有参与具体的设计项目和具体的施工过程,教师才能与设计企业的设计师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技能。当教师和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优秀毕业生一起投入精力,把综合实训项目做得扎实、有序时,诸多看似困难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瓶颈”问题,包括实训场地、项目、师资、教学质量评价等,自然迎刃而解。

通过综合实训的项目运行,从专业教师到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无论是意识观念,还是实践效果,自下而上都达成了一致,艺术设计专业群形成了浓厚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氛围。在学校新一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正式把综合实训作为一门核心实践课程,纳入了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两个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训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形成了能力串联、递进的关系,这是一种基于职业能力综合性递进式培养的体系构建。综合实训的前修课程为设计制图、设计速写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室内设计初步、住宅空间设计、电脑效果图、材料与构造、公共空间设计、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而后续课程是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成室内、室外两个方向,以选修课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等。相对而言,设计制图、住宅空间设计、电脑效果图、室内设计初步、材料与构造、工程预算等课程更多侧重于单项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等活动以校内课程责任教师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较封闭。综合实训课程,强调基于完整工作过程(即设计过程)的教学组织,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施工进度吻合,既对前修各课程的单项能力有了提升、综合,又为后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加深学生对设计方向各具体岗位的认知,提升职业技能。

五、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这是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整个实训的实施过程,不是学科、课程体系的完整,而是设计过程的完整性构建,即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测、与客户业主洽谈沟通、方案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效果图制作、工程预算、设计实施与跟踪等一般工作程序的训练,其关注的重点是保证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经验、知识、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责任教师或是主导者,或是企业设计师的教学协助人。在项目实施中,教师必须进行二次教学设计,既要尊重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及教学管理机制,又要考虑设计公司的工作环境及设计过程。这种融入企业生产要素,强化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带有普遍的意义,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可行化选择。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6):4-7.

[2]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3]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7-50.

comprehensive trai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en jun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p. r. china)

篇5

一、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室内设计行业从建筑设计领域的装饰行业中演变出来,研究的内容集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装饰材料的性能、品种、先进施工技术和设备等于一体,是对知识、技能涵盖比较宽泛的综合性行业。近几年,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给室内设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需求量很大,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橱柜设计、陈列设计、施工监理、材料经商等诸多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设计行业内的分工也日益明确,也进一步对室内设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鉴于此,不同层次的院校应根据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对室内设计类课程认真进行不同的设计定位,尤其是对培养目标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进行准确定位,以更好地满足行业的不同需求。本科院校由于生源质量相对较好,学生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学习自觉性较强,对所谓“学院派”式的授课方式也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上,多是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和创新能力;在授课方式上,主要是老师讲,学生练,通过大量练习,培养锻炼上述能力。高职教育应以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培养面向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如果不对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加以严格界定,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翻版和补充,不但失去了高职教育的意义,更谈不到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高职教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专科层次毕业生要想成为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娴熟的手绘功底、熟练的电脑绘图能力、现场配合及指导施工的能力。根据就业导向原则,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应更加重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教学还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虽然老师在课堂上精心准备了教案,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却未必能提起他们的兴趣,更不用说课后练习了。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思维活跃,比较喜欢实际操作课程。因此,高职院校不能一味效仿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授课方式,采用项目教学,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二、室内设计类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室内设计类课程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课程如果继续细分,一般可以分为绘图基础类、室内方案设计类与工程技术类课程。这三类课程又各自呈现不同特点:绘图基础类课程包括造型基础、色彩基础、透视、效果图表现、计算机效果图软件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室内设计表现技能,知识和技能要求对应室内设计效果图绘图职业岗位。该类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室内设计知识的基础要求不高,但对绘画基础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此类课程作为职业技能基础课,放置在一年级开设。室内方案设计类课程是室内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是靠设计师多年的知识积累起来的。室内设计师除了要知道室内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外,还要掌握人体工学、室内设计风格流派、空间划分和界面设计、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室内光环境设计,以及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技巧等等,知识和技能要求对应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工程技术类课程对学生的绘画技能要求不高,但要求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实地调研、动手操作等途径,掌握材料、构造和施工工艺,能够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绘制出施工图,并在设计过程中很好地运用材料构造体系、空间尺度体系和施工工艺。综上所述,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应不同职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针对性,是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共同的要求。

2.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材以及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系统化。传统室内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大致包括室内设计概述、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室内空间与界面设计、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室内光环境设计、室内陈设与绿化设计等几方面,体系庞杂,理论偏多,容量偏大。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看似在认真完成“教”的任务,其实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艺术思维和感受力、表现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学”的感受。加之课时有限、教学容量过大,“满堂灌”在所难免。结果是造成学生对理论学习由畏惧到厌恶,甚至产生抵制心理和情绪。此外,室内设计类的课程和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够好,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往往忽视了和其他课程的关联性,在室内设计类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反而出现了体系不应有的断裂。

第二,学生缺乏实践性训练。让学生实际动手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既是手的训练,也是脑的训练;既是组织能力的训练,也是完整的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这些都是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脑的训练就是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交错训练,包括对自然的洞察力、理解力、形象的记忆力、想象力、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设计能力的训练,等等。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不太重视这种实践性训练,即使安排训练,往往也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所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能够出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到了实际工作时却无从下手。企业反映学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学生也抱怨在学校里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一些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设计能力不足,与缺乏实践性训练有很大关系。

三、室内设计类课程改革思路论证

近几年,我院的室内设计类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项目教学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和考证等,取得可喜成绩。比如,学生参加2009、2010年江苏省青年室内设计大赛并获多项奖项;参加全国ITAT设计大赛(CAD图)获一等奖;参加了2010年江苏省小型项目管理师、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等多证考试。笔者认为,上述改革尽管必须,但还不是根本性的改革。室内设计类课程的深层改革,要从观念改革入手,进而扩展到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手段革新等多个方面。

1.告别“基础先行”旧思维

本科教育往往强调低年级打好基础,高年级锻炼能力。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按部就班,遵循先基础后专业、先理论后实践、先知识后能力的传统套路,无形中割裂了知识传导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无论什么专业都不能仿效本科教育模式。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必须告别“基础先行”的旧思维,采用“破”与“融”的方法,打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程的界限,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破”,就是打破原来基础课程的“完整性”,课程教学以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唯一标准;“融”,就是稀释基础,模糊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把处理过的基础课程中核心的内容提前融合到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去,使基础具有服务能力培养的真正意义,并把“基础”和“专业”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2.工场化教学环境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计

实训工场建设是营造良好实践环境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室内设计属于交叉学科,既有艺术层面、又有技术层面。在课程设计上重艺术、轻技术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一个好的创意、好的设计思路,必须通过绘制施工图去体现它的具体细节;掌握不了材料的质感和纹理,或者施工工艺知识缺乏,都会影响创意和设计思路的的整体效果;必须考虑要让学生懂材料、懂构造。所有上述要求,都可以通过实训工场解决:可以把市面上最新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可以把地面、墙面、顶面的常用工艺用半剖的形式做出来让学生观看,以增强感性认识;选择工艺简单但又具代表性的实物让学生进行装饰工艺操作实践,熟悉装饰设计、施工绘图、测量预算、材料选择、工具准备、流程计划、施工管理、验收标准等工艺流程;学生可分为小组,模拟分组承包方式,遇到问题共同协商,锻炼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学生对实训环节跃跃欲试,兴趣浓厚。特别是当装饰工艺操作实践最后完工时,凡参与其中的学生无不充满成就感,纷纷在自己的“作业”上签名。仅此足以说明工场化教学环境对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不可或缺性。工场化教学环境未必仅仅局限于实训工场。校内条件有限,实训工场无论怎么“仿真”,毕竟受到种种局限,无法完全复制真实生产环境。因此,工场化教学环境的设计应设法将实训工场、校外实训基地、设计展厅和工作室整合为统一的实训平台。其中,专业教室(项目工作室)的建设可以作为院内工场化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教室可仿照公司模式,也可按教学模式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建设,要配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自带电脑上课,自主查阅资料,完成设计项目或进行实际操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工场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有利于解决实践、实训问题,并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搭建了物质的、技术的平台。但是,工场化教学环境的实现,并不能替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渗透。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的精髓是“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教学内容改革应着重于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将“项目”、“任务”和“工作过程”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始终,通过实践项目、完成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的实施上,应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模式,把室内专项主题设计纳入课程体系,由教师深入行业,寻找优秀典型项目案例,并把它们编制成教材,进行项目的模拟操作;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真实项目,让学生在老师和企业专家的带领下进行实战演练,在实践第一线了解项目运作的实际过程和设计步骤,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实践

考察博物馆、各类美术文化遗迹,观摩美术展览和美术创作活动,体验艺术设计生活、展开艺术设计创作等等,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这不仅是加强课程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学从课堂向社会的拓展和延伸。在考察中,让学生开拓眼界,体会各种设计风格,尝试不同的设计实践。每个学生都必须递交实践报告或设计作品,作为考察后的思考与升华。学生走向社会,教师延伸了课堂理论教学,打通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社会活动、科学实验的通道,把学生带回知识的源头,使知识复归实践,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篇6

【关键词】:室内,照明设计,作用,原则,内容

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主要精力往往用在空间重新组织、空间界面处理和内置物设计等方面,而在声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和热环境设计等方面投入的时间和花的心思相对较少。其实,室内光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再好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基础装修项目设计,如果没有好的照明设计方案相匹配,那么整体设计效果就是功亏一篑了,就象一个穿着打扮时尚的人站在黑夜里一样。所以,室内照明问题不可小觑。

一、 室内照明的作用

室内照明除了能够提供视觉所需要的光线外,还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组织空间。在一个大的空间内,照明方式、灯具种类不同的区域,各有一定的独立性。有些区域范围比较明确,界线比较清楚,就可形成虚拟的空间。

(二)改善空间感。照明方式、灯具种类、光线强弱、光的颜色等,可以明显地影响空间感。一般地说,直接照明时,灯光比较耀眼,容易给人以明亮、紧凑的感觉;间接照明时,即灯光照射到顶棚、墙等界面之后再反射回来,容易使空间显得更开阔。暖色的灯光,可以使室内具有温暖感;冷色的灯光,则使室内具有凉爽感。吸顶灯或镶嵌在顶棚内的灯具,可使空间显得高一些;吊灯、特别是体量较大的吊灯,则可使空间显得低一些。暗设的规则灯糟与发光墙面可使空间更具统一感;过多的壁灯、吊灯、台灯则可使空间显得很杂乱。从物体侧上方来的灯光可使物体更有立方体感,大片的顶部照明则可使整个空间平平淡淡,缺乏层次和生气。

(三)渲染气氛。照明既能形成静谧舒适的气氛,也能烘托欢快、热烈的场面;能够产生庄严、肃穆的效果;也能制造豪华富丽的气氛。灯具和灯光有形有色。一盏盏水晶吊灯可以使门厅、客厅等显得十分富丽豪华;一排排整齐的日光灯可以使教室、会议室等显得分外简洁大方;旋转变化的灯光可以使空间扑朔迷离;外形简单的新型灯具能使人体验到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用动植物外形的灯具,能使人感到轻松活泼;灯光角度配置得当,会使内部景物更加生动;变化灯光角度,有意形成一些非常的阴影,则可能使环境变得奇特。

(四)体现特点。照明还有体现民族风格与地区特色的作用。中国的宫灯是很有特色的,它把照明灯具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很好地统一在一起,不仅大量用于古代建筑中,也常被用在需要突出表现中国特色的现代空间里。不少东方国家特别是日本,常用竹子、木材、纸等做灯罩,使灯具具有一种自然美。在室内设计中,恰当地选用这些灯具,能使内部环境更加有性格。丹麦等北欧诸国,制造灯具的历史很长,灯具已成为他们传统的艺术品。

二、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舒适性。室内照明设计首先应该有利于人们在室内进行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和从事其它活动。灯具的类型、照明的方式、照度的高低、光色的变化等,都应与使用要求一致。照度过高,不仅浪费能源,还会损害人的视力;过低时,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也会影响人们的健康。闪烁不定的灯光可以增加节日气氛,但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只能用于节日及某些气氛热烈的场所。一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需要稳定、柔和的灯光,以便人们能够长时间的工作和安逸地生活,而不产生倦意。灯光的颜色要符合环境的要求,使家具、陈设由于灯光的照射而更加美观。

(二)艺术性。室内照明应有助于丰富空间的深度和层次,明确显示家具、设备和各种陈设的轮廓,要表现材料纹理、质感的美,使色彩、图案更能体现设计的意图。在一般情况下,灯光的角度应使家具、设备和各种陈设更有立方体感。阴影的大小、明暗的差别都要仔细推敲,力争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统一性。这里说的统一性,主要指照明设计要与空间的大小、形状、用途相一致,要符合空间的总体要求,而不能孤立地考虑照明问题。灯具本身是一件绝好的艺术品,如果配置不恰当,就成了与环境格格不入的累赘。要使照明与空间环境相协调,就要正确决定照明的方式,光源的种类,灯具的多少、大小、形式与光色,使照明在改善空间感、形成环境气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安全性。现代照明一般都用电源,因此,线路、开关、灯具的设置都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包括在危险之处设置标志等。

三、照明设计的主要内容

照明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四项:决定照度的高低,确定灯具位置,明确照明范围,选择灯具的类型。

(一)照度的高低。为使人们能够正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室内照明要有合适的照度。照度的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和颁布。

(二)灯具位置。正确的灯具位置应按照人们的活动范围和家具的位置来安排。例如,供人们看书、写字用的灯具应该与桌面保持恰当的距离,具有合适的角度,并使光线不刺眼。直接照射绘画、雕塑的灯具,应使绘画色彩真实,便于观赏,使雕塑明暗适度、立体感强。

视野中的发光体或反射体表面亮度很大时,会因耀眼使人感到很不舒适,这种耀眼的现象就是所谓的眩光。眩光的强烈程度与发光体相对眼睛的角度有关。角度越小,眩光现象越强,照度损失越大。

(三)投光范围。投光范围在照明设计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有些房间如大型的会议室、办公室和教室等,需要均匀的光线。但是,更多的空间则需要通过控制投光范围使室内光线形成一定的明暗对比,分为明暗不同的区域。在剧院中将灯光全部集中到舞台上,会烘托表演的气氛,还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舞台上。如果把观众厅的灯具全部开亮,那就不仅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还会冲淡甚至破坏舞台照明,大大影响表演的效果。

所谓投光范围就是达到照度标准的范围有多大。它决定于人们的活动范围和被照物的体积或面积。如餐桌所需的投光范围就是餐桌的面积;壁画所需的光应该投射到整个画面上;起居室内待客、休息的地方,则应使光线照射到整个沙发组。如果要特别强调景物中的某个局部,比如画面的某一点,雕塑上的某个部分等,就可以增设专用灯具,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调整投光范围主要靠调整灯罩的大小与形状,调整灯具的多少与高低。

(四)选择灯具。按灯具固定方法的不同,有吸顶灯、镶嵌灯、吊灯、壁灯、台灯、立灯、轨道灯等;按光源种类的不同,有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等。选择灯具的原则:首先,要适合空间的体量与形状。大空间要用大灯具,小空间要用小灯具。且不可盲目地把大吊灯悬挂在小小的房间里,使人感到极度闭塞和拥挤。其次,要符合空间的用途。大型宴会厅等,可以选用华丽的晶体灯;阅览室等则应选用造型简洁的灯具。只有使灯具与空间的用途、性格相一致,才能体现照明设计的表现力。有人以为灯具越豪华越好,以至把室内搞成了灯具展览场,这种看法和作法都是错误的。最后,要注意体现民族风格和地区特点。在那些民族性和地区性较强的建筑中,应力求采用一些能够体现风格和特点的灯具。

参考文献

[1] 王耄张欣;灯光照明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 科技风; 2009(10)

篇7

展示设计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要想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实现跨学科的教学。教师不应只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述,而应在展示活动过程中,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展示设计的效果。

关键词:

情景;综合;体验

一、展示设计情景教学的意义

展示设计是大至国家、城市,小至企业、公司、个人,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地方基础配套设施升级,或举办各种仪式烘托一定的气氛,而进行的空间规划设计,以便在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提升自有品牌的认可度。其手段是借助灯光照明布置、背景音乐的现场气氛营造、新颖展台的集中展示,利用信息导视系统将参观者顺利地引入展区观看展品。展区设计包括的内容有空间环境设计、信息导视系统设计、文字编排设计、不同品牌的标识设计、展柜设计、灯光照明设计、舞台场景的布置等。因此,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学科,而固有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中,无法将涉及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舞台灯光照明设计等相关内容全面、系统地给学生讲授清楚。展示设计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参加展示活动,正确认识展示活动中涉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点,以形象、感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在短期内更好地掌握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

二、前期理论的储备

1.概念界定

进行情景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生才能在情景教学中更好地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展示设计是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而且使观众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对于信息而言,充分地让参观者接受是其传播的根本目的。可以通过舞台表演、宣传册的发放、知识问答、多媒体技术的播放、主持人的解说、图片的展示、道具模型的摆放等多种方式,实现对产品的宣传。

2.背景知识

让学生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展示设计在人类历史中的根本作用的认识。展示活动在以前是为满足人们生活所需而进行的市集贸易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影响和作用逐渐扩大。真正意义上的展示活动,是在空间规模上有了发展,以进行信息传达为目的展览会,如1851年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当时,英国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其本土发生而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财富的增加成为英国举办首次大规模展会的动力。随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等,陆续实现了资本积累,为其经济的高速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同时,展示活动在西方的广泛举办,促进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使西方国家的生产力迅速提高。展示活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3.展示设计流程

从开始构思到方案的成熟和完成,是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首先,设计者要熟悉展示的内容,如要展示什么样的产品、举办多大规模的展会、在什么时间举办等。而对展区大小尺寸的精确测量,有助于设计方案时详细数值的计算。有了这些数据,就要计划通过什么样的风格形式来实现一定的效果。这些都要在前期的文本策划书中表达出来。其次,设计者要根据自己的构思,把头脑中想象的展示内容用马克笔、彩铅快速画成图像方案,并与甲方进行交流,以获得认可。再次,将方案绘制成深入表现的计算机效果图,以审视最后的空间效果。其后进行三维模型的制作,要能看到真实空间多个角度的气氛效果。最后,绘制施工图,以便最后将方案付诸实践,并且要求设计者进行现场监理,以保证实际效果。

三、情景教学的开展

学生前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展示活动的历史发展、概念有所了解,清楚了展示设计的程序流程后,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情景教学。

1.室内设计专业情景教学

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空间功能的划分、灯光照明的布置往往掌握得较好,而在版面设计、字体编排、导视信息系统的制作方面有一定缺陷。所以,教师要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在参观展览时提示他们应注重这些方面的学习借鉴。在陌生的领域中,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借鉴他人的常见做法,并活学活用于自己的设计中。2011年,兰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两届车展,笔者组织学生参观了车展。在参观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对车展每个品牌的接待台、形象背景墙、宣传册进行拍照,之后分类整理。然后,在多媒体教室对这些照片进行分析,探讨哪一类展区设计得好、好在哪里。从文字的编排到图片、图表在文字中的合理布局,再到版面装饰色调的统一、对比的应用,分析这些品牌展区设计是否符合形质统一、轻重有序、美观大方、整体统一的原则。通过分析,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从作业反映的情况来看,与以前没有开展这样的情景教学时相比,作业整体质量明显提高。

2.视觉传达专业情景教学

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文字设计编排、版面设计、信息导视系统的设计方面掌握得较好,而对于展示活动功能空间的划分,具体应预留通道的尺寸,展架、展柜的大小以及参观者最佳的观看位置、灯光照明的运用等往往把握得不是很到位。针对这个专业的学生,教师需要重点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组织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参观展会,不应再以导视系统、形象墙、宣传册为重点,而应要求他们注意每一个展区的功能空间划分,观察主要展区是怎样布置的,以及除主展区外还有些什么样的空间。学生在参观展会的时候,通过教师的现场指导,就能知道展区中包括主要展示空间(展示信息空间)和展示公共空间(供观众进行交流和休息的场所)。另外的VIP接待区、工作人员的更衣室、设备维修空间等都属于展示活动的辅空间。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学习还有一个薄弱环节,即对展具、通道的尺寸不熟悉。举办车展的兰州国际会展中心,其层高设计在8米以上,空间开阔,气流通畅。各个展区在进行展柜、展台布置时,不仅要考虑空间的大小,还要考虑人在使用时的便利性,也就是以人的尺度来确定展柜的大小。而且会场要在人流量很大的情况下,有足够宽敞的通道供参观者行走,以避免发生拥挤、踩踏。参观展会现场,使学生对这些尺寸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真实地感受到主通道的宽度和次通道的尺寸。同时,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也深切体会到,对于大型展柜、小型展柜、宣传画而言,其最佳观看位置是不同的。大型展柜、宣传画可以距离远一些观看,而小型展柜、小型宣传画要距离近一些才能看得清楚。有了这样的经历,再给学生讲解具体的数值,他们的印象就要深刻许多。情景教学的开展,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一样的体验。它的优势在于在进行多学科综合性专业的教学时,对于本专业不熟悉的知识领域,学生可以短时间内领悟得更好一些,掌握得更全面一些。

作者:王华涛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传宏.现代会展简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篇8

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导向式”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学实践,将教学方法的探索总结如下:

一、兴趣引导、问题切入法:

兴趣引导、问题切入法,可加强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在项目课程中教师刻意设定若干个存在问题的案例,让学生来寻找其中的问题,这种“找错误游戏”可使学生在设计项目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性和探索性,对学生的自我再学习能力、创造性、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动态小组讨论法

根据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问题自由组织临时的学习小组。这种临时组合的学习小组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学生们的讨论,提高了学生们共享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传播知识的能力(交流与沟通)。学生在不同的组织小组中, 因组织的变化和学生的不同会产生更多的交流机会,碰撞出创意火花。

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过程,组织不同的项目小组,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如在别墅设计项目中,由于项目的特点,开始阶段需要查找的资料和涉及到的相关因素较多,通过小组的讨论和组长的任务分配,发挥了项目小组的团体优势。小组讨论设计项目中的问题也会使小组成员加深对设计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堂小组讨论中学生是以主体的方式出现,教师是旁观和指导者。小组成员这种“七嘴八舌”看似混乱的讨论,会极大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这种参与式教学,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从“合作”和“争论”过程中充分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角色扮演法

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模式中,角色的扮演在教学中分为两部分,一是师生角色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企业的设计总监,掌控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实施质量;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企业的员工,在设计总监的指导下,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

课堂中教学组织上,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扮演,在居住室内环境设计课程项目中第一个模拟任务就是需要学生对“客户”进行调研,这种教学的安排有时候是“真题实做”而多数情况下是在模拟下进行。无论是真实还是模拟的过程都必须根据所得出的“调研数据”基础上,来展开下一步的设计任务。首先组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人构成;一名学生扮演客户,另两名学生扮演设计师,扮演客户的学生根据对自己未来“家”的需求,提出设计要求,扮演设计师的学生根据调查客户的条件、分析“客户”的要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特别是扮演“客户”的学生,不太易进入角色,这恰恰是教师需进行指导的关键点。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和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设计方案会更加切合实际,这种角色的扮演体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习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对接。强调了“教与学”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向性”这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工作情境教学法

工作情境教学真实化,真实项目“做中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黑龙江测绘科学研究所在艺术与设计学院建立了数字城市项目实训室,(校中厂)把企业的数字城市项目拿到学校;企业工程师和学校的教师共同按照企业的项目标准指导学生完成实际生产项目。这里教室已经不是传统的教室,工厂也不是传统的工厂,而是校企共同打造的具有“教学做”一体化的场所;教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是赋予了更多的企业工程师的角色;企业工程师不仅充当生产中工程师的角色,同时也兼有 “教师”的职能。教室则再现了企业的环境,学生融入到了这种“企业”的真实氛围中,环境激发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该项目的引入和教学情境的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产生了变化;学生不仅是在学习,同时也是“产品”的制造者,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即可取得相应的报酬,这里已经不是单一功能的学习环境,学生体验的就是“工厂”。

五、从易到难的进阶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较适合学生整体水平比较接近的班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针对居住建筑室内设计和商业空间设计的项目目标和课程的重点、难点的分析,从易到难的原则逐级布置,学生在完成较简单项目任务并具备一定的经验后,再完成较难的另一个项目任务。

根据学情分析,选择、“进阶式教学”的方法是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进阶基础,由于进阶阶梯是低难度的,所以学生可以整体推进到下一个“阶梯”的项目中。“进阶式教学”实施中学生能力的“接力”就应选择具有适当性,阶梯之间的联系应比较紧密,各阶梯之间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又各有鲜明的目标,以便形成学生能力的整体递进。

六、难易不同项目并进的教学方法

从普通住宅室内到复杂的别墅设计,因难度的不同,在教学规律中都是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式教学方法。但在学生能力有较大差别班级的情况下,把难易不同的项目并列,让学生来选择,这种强调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学习兴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采取了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来分组,实施难易不同的方案并进,通过学生的自选、把难易不同的项目分配给对不同项目有着不同兴趣的群体学生中;不同项目的差异性,会给不同项目小组带来不同的问题,而恰是这些差异及问题在共同交流中,不同项目小组都会得到启发,并在相互的讨论中体验和分享不同项目的设计经验。

七、实物演示、参观法

实物演示、参观法是多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艺术设计类,材料与工艺、室内设计制图与识图课程中,学生对材料及构造了解较少,不能把现场的工艺、结构转化到图纸中,主要是这类课程的知识是需要通过直观“视觉经验”来取得,而通过教学课程的实物演示、学生到施工现场的参观和教师或企业设计师的现场讲解等这类教学方法实施,学生的这类经验会得到提升,才能把这类视觉印象转化到图纸上。

八、课程教学多方参与、成果多方评价的教学方法

在普通住宅室内和商业空间设计这类实训课程中,教学过程不再是由一个老师从头到尾的贯穿于始终,课程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内容聘请企业的设计师穿插几个“专题讲座”,和到企业调研。企业的设计师和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因此每一位“参与人”在学生的成果评价上也就成为参与者。

学生参与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在评价的内容上;改变狭隘的知识性评价为宽泛的综合性评价,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上还注意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多维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主体进取的动力。

结束语:

篇9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现代化信息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12-02

《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一门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园林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一年级的学生,该课程获得过湖南省多媒体软件大赛一等奖,学院单元说课一等奖,学院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课程改革汇报会获全院教师观摩等课程荣誉。

一、改革的原因

1.学情的需要。高职学生的基础和自律能力比较差,但是爱动手,因而想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参与课堂,通过赋予学生责任的方式克服他们自律能力较差的缺点。90后的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比较强,因而如果通过改革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技能抽查的需要。湖南省技能抽查考试园林技术专业总共三个模块15个项目,其中第一个模块园林植物繁育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在这个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湖南省常见园林植物的种名、科名、观赏特性、对光温水的要求和园林用途。所以为了能使学生在技能抽考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想通过改革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3.证书考试的需要。花卉园艺师、绿化工、插花员、花艺环境设计师、风景园林工程师等考试大纲所涉及的内容和对知识的要求都与我们原来的教学重点有些出入,所以在改革中这门课程在内容选取上要做重大的调整。

4.课程地位的需要。本课程既是基础课也是核心技能课,为了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核心技能,因而在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式上都需要改革。

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门课程的改革课程组通过了多次的讨论和前期准备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课程更名。课程从最开始的园林植物学,到园林植物,再到现在的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课程的名称更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2.阶段进行。到目前该课程的改革已进行了三个阶段,2009年之前植物识别的内容按照自然分类法,根据不同的科来进行识别的,沿用植物学的教学模式。2009―2011为改革的初始阶段,在内容的选取上较以前做了大的调整,2009年用改革后的单元设计《草花的识别与应用》获得了当年学院单元说课一等奖,这使课程组对于改革信心大增;2012年为试验阶段,试验阶段在内容的选取上较初始阶段又有了大的调整,资源库材料的收集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13年为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调整,使内容更加符合要求,且在资源库的建立上有了完善,在这一年里完成了《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教材的编写、《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在线学习与考试系统》软件的升级、大学城空间课堂的搭建。

三、改革的举措

1.教学内容的选取。通过反复研讨选取教学内容暂定为2个模块,5个子模块,21个单元;课程技能目标是能识别300种左右常见园林植物,能在园林中应用常见的300种园林植物。教学过程更加突出学生参与,分为自学、教、学、做、练、考六段式教学法。

2.实训基地的完善。实训室是带有可供50人使用的公共WIFI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室,最好能建立双屏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既能让学生演示自己的,也能和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作对比。

3.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在改革的初始和试验阶段已经编写了校本教材和在线学习和考试软件,但是软件还需要升级,教材也需要继续完善,资源库建设单位第二项是教学平台的搭建,第一是计算机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软件的升级,2013年6月已经完成,并获得了学院信息化大赛多媒体软件一等奖。2013年暑假已经完成,在课程答疑区获得过湖南省教育厅领导和其他学院老师的多次点赞,第二是手机教学平台的搭建,现正在设计中。

4.课程团队的建设。由两名副教授和两名讲师组成,结构合理,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课程分工明确。

四、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1.课程信息。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是园林技术专业一门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园林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总课时88,周学时:2学时,两周集中实训,分两学期完成,它也是《园林绿地养护技术》、《园林设计》、《园林植物生产技术》、《花艺设计》等课程的前续课程。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熟记六大器官外部形态的描述术语;(2)熟记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3)熟记园林植物的应用形式;(4)熟记300种常见园林植物的种名、科名、主要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形式。技能目标:(1)识别300种植物;(2)熟练应用300种园林植物。素质目标:(1)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2)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拓展能力目标:(1)学会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2)给校园植物挂牌;(3)在世界大学城主讲教师空间植物医院中解决一项有关植物的问题。

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2个模块、5个子模块、21个教学单元。2个模块分别是总论和个论,5个子模块分别是园林植物形态特征识别、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五种类型园林植物的识别和主要应用形式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形态特征识别子模块分5个教学单元,分别是根的识别、茎的识别、叶的识别、花的识别以及果实和种子的识别;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子模块分4个教学单元,分别是植物的树形及其观赏特性、植物的叶及其观赏特性、植物的花及其观赏特性和植物的果实及其观赏特性。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子模块分2个教学单元,分别是孤植、列植、群植和丛植、群植、林值、篱植;5种类型园林植物的识别子模块分为5个教学单元,分别是主要乔木的识别与应用、灌木的识别与应用、草花的识别与应用、藤本植物的识别与应用和水生植物的识别与应用;主要应用形式园林植物识别子模块分为5个教学单元,分别是商品园林植物识别、主要城区街道应用的园林植物识别、屈原公园园林植物识别、河森林公园园林识别和毛栗岗花木基地园林植物识别。

4.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主要采用基于大学城空间的“六段式”教学法,分为“自学、教、学、做、练、考”六个阶段,采取课外传承知识,课中内化知识的指导思想,“自学、练、考”三个阶段在课后完成,完成的效果检验通过大学城空间的作业、考试、作品、答疑等形式进行,“教、学、做”三个阶段在课中完成,依托大学城空间进行示例、展示。第一段“自学”,学生通过在线视频、课件进行自学,自学完后通过自学测试题进行检验学习效果;通过此段督促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熟悉知识。第二段“教”,教师通过现场实物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完后可以通过测试题进行检验,且测试题可以是实物、图片和视频。此段主要是通过实物举例教授、提问和答疑。且与教结合起来,教中学,学中教。第三段“学”通过现场分析图片、实物进行学习。第四段“做”通过采集植物观赏器官与植物通过“现学现卖”的方式进行检验。第五段“练”通过对校园中植物的观察分析,拍照,整理,按照练习要求进行练习,并以照片、微电影的形式上传大学城空间。第六段“考”通过大学城空间进行在线考试,考试题目以图片为主。

5.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该课程主要选择的教学方法有分组比赛法、图片展示法、实物分析法、过关卡法,学习方法主要有现学现卖法、角色转换法、你问我答法、讨论法。

6.成绩考核。该课程的成绩考核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课程单元单项训练项目成绩占40%,包括项目训练情况、作业成果验收、在线单元测试,第二部分是园林植物识别考核占60%,主要通过软件和实物进行考核。

五、改革的创新与亮点

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教学,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打破知识与技能传授受到时空限制的障碍,给学生创造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

通过自学、练、考等环节的设计,增加学生的参与,如果硬件能达到要求的话,对每次自学的内容在这里还设置一个过关环节,通过了的课都可以不上,学生课前和课后自学与复习,并通过空间课程检验效果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另外,通过学生优秀作品展播、在线自测,甚至闯关的形式促进学生的上进心。

六、总结

改革是永无止境的,随着软硬件条件和学生情况的变化,课程的设计方案会一直朝着更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改革,比如如果我们学院的现代信息化硬件条件达到了一定的要求,课程组还将继续改革,根据全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将该课程MOOC模式设计好,加入到全国的学分银行,让该课程成为全国需要学习的人都可以选修。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04).

[2]刘孟良.从高职课程改革现状谈高职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04).

[3]吴亚萍.近十年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33).

篇10

关键词:生态型 校园环境 规划 建设

课题编号:SZYZYB201101

一、四川幼专校区的整体概况

我校是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四川省江油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唯一一所以培养幼教、小教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境内,现占地面积517.68亩,建筑面积98700平方米。绵阳教育园区新校区占地516亩。校区在绵广高速公路附近,离绵阳和江油都不远,交通方便。学校正门前面是一个大的水库,周边有村庄、田地、山坡,离闹市区很远,是一个学生求学的好地方。

二、校园绿地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校园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园林绿化是高校实现其物质实体和精神文化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

生态平衡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首要的目的,而今的大学不再是培养单纯的技术型人才遄,而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学习的环境不止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而是延伸到整个的校园,这就对大学校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影响人,特别是大学阶段,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校园环境的优劣可对其产生潜多默化的效果,因此,四川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绵阳校区在建设中,要合格规划好校园各处的功能区域,合理建设,打造生态化校园。

大学校园主要是人群,包括学生、教师、职员和工人,还有一些外聘的后勤人员,他们各自的活动区域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主要活动在教学区域和住宿地,教师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教学区、办公区和住宿区域,一些职员主要活动在教辅场地,这些主要的服务人员,在大学校园环境要求空气清新、安静、卫生、污染物少,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大学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满足师生员工的需要,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优美、舒适、优雅的校园环境。不仅是建设生态型校园的要求,更能体现一所大学校的校容校貌。要达到这个目的,校区的绿化是不可缺少的的,绿化校园主要能起到防风滞沙、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降低哭音等生态保护作用。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绿化建设要以生态绿色为主题,打造舒适宜人,赏心悦目的生态环境。

校园的整体绿化分布需要结合校园总体布局,地形特点及道路、建筑、个体景观等环意要素,通过合理的绿化配置来形成美观的绿化空间系统。

当代大这校园环境有一些新特色:开放性、复合化、社会化、个性化及可持续发展[1],

注重建造多层次的开放空间,满足大学多学科建设复合化要求,注重校园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学校与社会双向交流。注重发展大学自身的特质和个性,促进校园环境可持续利用[2]。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需要维持生态平衡,大学校园环境建设要有利于师生教育学习和生活,有利用教师的科学研究和休闲娱乐。从美学角度看,要师生能够感觉到校园环境的美丽。

根据大学校园师生员工的活动类型,我们可以将大学校园划分为多个区域,下面我将逐一介绍如何划分和如何建设实现。

三、校区各大功能区域的规划和环境建设

1、校园进出口内外

校园在大门的环境建设是校园规划的重点之一,当人来到学校的时候,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校园的大门,首要进入的也是校园的大门,它是作为来到学校的人们最直接的印象,是学校的门面。所以不仅要具有可识别性,更应体现这所学校的特色。目前我们的老校区入口区人多、车多、人员复杂、噪声大、脏、细菌含量高,门外有些商贩,到处弄得乱七八糟,有害气体也不少等等现状。所以我们主要是要控制细菌、降低噪声、吸收有害气体、管理好商贩,管理好门里面的清洁卫生。

因在大学校园的两侧应对称式的种植高大的乔木,也可以配置修剪整齐的灌木和花卉,可以在高大的乔木之间修筑一些花台,这样就形成了隔离带,这样也有利手管理,有利于抑菌防风,有利于隔离噪音、粉尘,有利于杀菌,一些有害气体也能被吸收,这样就净化了空气。为了便于管理好商贩,在校门的两侧可以修筑商铺,然后租给商贩们,这样就有利我们对商贩做出一些要求,如食品的安全卫生,店外的清洁卫生等等,这样就能管理好他们。

在大门口可以设置小型的广场、点缀花坛、雕塑、喷泉等,创造不同的艺术效果,象我们校区进门后就是一长的石级,在它的两侧都种有成型的植被,石级的上边建设喷泉,让人们进入校园就象进入花园,使人心情愉悦,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2、教学活动区域

教学活动区域是指所有的教学活动场所,这个区域的环境主要要满足全校师生办公、教学、科研、实验和学习的需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实验基地、科研场所、办公楼等。在这些区域上的环境建设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功能、科学研究功能、学习功能、抑菌功能、降低噪声功能,当然也有美学功能。

这个区域可以建立隔离带,隔离噪音为师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研究环境,抑制细菌为理财生提供一个清洁的研究学习环境。有的实验室在实验时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要种植一些对这种毒气抗性强,并吸收这种有毒气体的植物。在教学活动区域,植物品种要丰富,叶色要变化多样,也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并对建筑起到美化,烘托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间可以进行适当活动的绿色空间,我们校园教学区域的植物就很多,但有些杂乱,也对其作适合当的调整,再增加一些长青树木,使得到了秋天,校园里还是到处绿树成荫,给一种永远是春天的感觉。

3、学生的宿舍区域

这个区域是学生学习和休息的地方,该区一般离教学区域较远,学生学习和休息需要安静清洁的环境,因此该区的绿化主要要降低噪音和抑制细菌,在这个区域也要建立隔离带,隔离噪音,降低粉尘,杀灭细菌,创造安静、卫生的环境,便于学生学习和休息。夏季可以降低空气温度,减弱太阳对宿舍楼的直接照射,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上,多选防风、防火、防尘等的植物。同时也要给这生留出活动的场所,方便学生就近活动,所以宿舍之间可以修小的广场,种植一些低矮的植物和一些共卉,让学生在休闲时心情愉悦。

4、教职工住宅区

教工生活区一般都不位于校园内容,与校园的其它地区有一段距离,但也少数位于校园内。这里的人群年龄段比较复杂,从婴幼儿到退休的老人都有,本区的主要功能是要抑菌、降噪音和休闲娱乐。这个区域由于老人孩子比较多,他们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种植上多选择抑制细菌能力强,而且易管、易长、少修剪、小虫害,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植物配置要自然,可采用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以及不同树姿和色彩变化的树种搭配组合,由于这里的人群文化水平较高,可以建造一此文化气息较浓的小游园、雕塑。儿童游戏场、青少年活动场地,老人活动场地及体育锻炼场地,一定忌用有毒有刺的植物。

5、体育活动场地

该区主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有足球场、排球场、篮球场、游泳场等,这些场地离教学区域、图书馆、宿舍区等较远,这些场地周边可以种植要满足能防尘、降噪声、夏天能乘凉的需求,所以可以种植一些常绿的大树,树与树的间距在大一些,也要离场地的边界远一些,大概在4米以外。

6、休闲娱乐区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渡过的,除了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外,有时候学生也在校园里走走,除了上课、练琴、早晚辅导外,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因此就可以在宿舍楼周边及多数园林景点周围开辟休憩读书的小游园等休闲游览区,以方便师生休息娱乐。

在这个区可以规划建设较宽裕的绿化空间,利用地形、建筑、植物小园林等创造出美丽优雅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7、后勤服务区

这个区域主要有餐饮区、医疗区、维修区,绿地主要满足师生饮食,医疗和维修的需要,因此,环意设计要清洁、防尘、抑菌、除温等,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所以该区可以选择高大的落叶乔木,一些灌木等,种植可以产生杀菌较多的树种,如樟树、胡桃、悬铃木、柳杉、雪松等,建设一个有利于师生健康有益的环境。

该文从大学服务对象和大学的特殊环境入手,将大学校园的生态功、美学功能、社会功能等结合起来,把校园分成了几大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改变大学校园的现状,使得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目的明角,依据准确,使得正确定量评价一个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成为可能,使大学校园环境更能发挥其综合功效。

参考文献:

[1] 王薇薇.其其格.牛世丹. 大学校园植物功能景观建设初探[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2):58-60

[2] 刘志强. 大学校园生态规划理念初探[J]. 山西建筑,2005(12): 9-10

[3] 徐剑书. 论生态型大学校园设计与建设[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7):

[4] 秦春林. 粟维斌.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在校园绿地环境规划中应用初探[J]. 福建林业科技, 2006(9): 2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