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2 18:0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压电工的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特高压是当前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有力载体。我国的水能、电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的分布规模大且相对集中,而所在地区很多负荷需求水平相对要低,因此要走集中开发、规模外送、大范围消纳的发展道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以及疏散,特别需要电网的有力支撑。特高压输电线路具有容量大、距离远、能耗低、经济性好等优点,建设特高压电网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大大地提升清洁能源的高效、经济、安全使用。1.2建设特高压可以有力地带动电工制造业的发展作为电力工业技术创新的有力体现,特高压电网同样也是研究及掌握重大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的重要载体。发展和建设特高压电网,能够促使电力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世界电力科技最高点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特高压输电技术被纳入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国家级重大技术工程研究规划。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创新实践提升了我国电工装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制造的发展步伐,顺利实现了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专业制造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我国电力试验的专项研究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电压、强电流等关键技术和专业试验能力达到世界第一。发展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用于全系列高压设备科研开发的专业方法及设计软件,有力地提升了常规500kV、750kV等电力设备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经济性。一旦特高压项目研发成功,国内专业企业就可以挑战更高技术水平,特高压串补、升压变压器等一系列新研发的设备,将有力地填补了国际上的空白。我国特高压的关键设备目前具有主研发能力的产品,包括特高压变压器、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特高压GIS和HGIS设备、复合套管、绝缘子、特高压避雷器、6英寸晶闸管、容量换流阀、特高压换流变压器以及特高压的平波电抗器等。1.3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性大小取决于合理的电网结构、完备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以及周密的调度和管理“三华同步”电网使用1000kV交流线路联网,电网联系紧密,等效电气的有效距离与500kV联网的1/4大体相当,电网的技术形态由以前的东北-华北-华中“长链式”变成了具有坚强电网支撑的华北-华东-华中“团状式”,与西北、东北、南方3个同步电网之间通过直流互联。在特高压电网规划论证阶段,中国电科院为有效地验证“三华同步”电网技术的安全性,对每一个水平年、每一个规划方案、以及多种形式的运行方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仿真计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华同步”电网结构科学合理,安全稳定性能较高,抗干扰能力强,,完全符合DL/T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相关要求。
2基于“三华同步”新形势对电网调度的思考
2.1加强对电网调度专业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电网调度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电网专业知识视野,熟悉掌握特高压电网的基本知识、国家电网发展规划、特高压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发展“三华同步”电网的必要性,进一步加强对建设特高压以及智能电网、发展“三华同步”电网技术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坚定建设特高压和坚强智能电网的信心和决心。2.2建立健全智能电网调控中心按照智能电网建设、“大运行”体系等重点建设工程,利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进一步提升对调度安全管控的水平,严格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以及专业调度人员的责任事故发生,保证在重大活动中不出现任何用电事故,加大力度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有力贡献。2.3加大对“三公”调度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深入落实“信息公开、调度合法、流程规范”的电力运行平台准则,大力维护好“三公”调度的社会秩序,强化落实“三公”调度“十项措施”等,加大创新“三公”调度有效服务工作的力度,不断完善和丰富“三公”调度内涵,努力,加强“三公”调度服务的建设水平。
3结束语
篇2
论文关键词:用电检查;题库;考核
随着中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无论在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和用电客户的增长上,都向前迈了一大步。用电检查作为用电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电网经营企业依法行使对用电客户受电装置进行检查的企业行为,是国家电力法律赋予电网经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近些年来,大部分地方用电容量和客户量比以前增长一倍还要多,而用电检查人员数量基本没有增加,在人员数量配备跟不上发展需要的现实条件下,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素质就显得迫在眉睫。为了大力实施国网公司“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提高国网用电检查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由国家电网公司策划,吴琦同志担任主编的生产技术培训专用教材——《用电检查》,目前已在国网内部全面推广开来。为公正客观评价用电检查人员的职业能力,改进培训考核的方式及效果,帮助受训人员把握培训教材要点,根据国网公司集团化运作、统一人才培养的工作要求,开发一套与《用电检查》相配套的能力考核标准题库,对用电检查人员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系统用电检查背景
1.用电检查概念
用电检查就是电力企业为了保障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和公共安全而从事的检查、监督、指导、帮助用户进行安全、经济、合理用电的行为。
2.用电检查现状
目前用电检查主要呈现以下特性:
(1)电力行政管理部门对电力安全管理缺失,用电检查管理职能基本消失。由于客户用电安全长期缺乏监督管理,客户用电安全形势恶化严重,导致客户用电设备故障比例逐年增加,已经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社会舆论导向片面强调供电企业服务社会的义务,却忽略了电网安全需要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共同维护的事实,影响了供电企业维护电网安全和用电秩序,导致电力设施破坏和窃电事件逐渐增多。
(3)用电检查人员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提出的安全用电合理要求与客户自身经济利益以及电力优质服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电检查协调工作的难度,使电力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满足客户要求,则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如果不满足客户要求而以安全为先对客户施加压力,则带来了客户对电力优质服务工作的不满,影响供电服务形象。
3.做好用电检查对供电企业的要求
目前,违章用电、窃电方法繁多、并呈高技术化倾向,而用电检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相关检测设备难以满足要求,致使一些隐蔽性的、高技术性的违章用电、窃电行为难以被查到,这就需要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日常的用电检查工作中,部分用电检查人员往往只注重检查结果而忽略检查程序,致使客户怀疑检查的合法性,反告供电企业侵权。用电检查人员在开展用电检查过程中,对用户线路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应及时帮助用户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服务广大用户的能力。
供电企业用电检查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已经取得相应的用电检查资格。聘为一级用电检查员者,应具有一级用电检查资格;聘为二级用电检查员者,应具有二级及以上用电检查资格;聘为三级用电检查员者,应具有三级及以上用电检查资格。经过法律知识培训,熟悉与供用电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技术标准以及供用电管理规章制度。
二、用电检查题库开发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从当前用电检查的现状可以看出,提高供电企业用电检查人员综合素质,对提高供电检查工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用电检查》教材的推广,针对用电检查人员对自身职业能力水平的考核也成为目前给予解决的重要问题。怎样能够公正客观评价用电检查人员的职业能力,改进培训考核的方式及效果,帮助受训人员把握培训教材要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小组根据国网公司集团化运作、统一人才培养的工作要点,针对《用电检查》培训教材开发了一套与之相配套的能力考核标准题库。根据这套标准题库对用电检查人员进行全面考核,设立考核标准,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争取做到通过制定标准的考核体制来有效的考核,评价用电检查人员从而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
1.用电检查题库开发的目标
建立覆盖用电检查应具备的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和职业素养、相关法规和条例等知识;涵盖用电检查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专业和相关操作技能;以培训教材为依据、以培训模块为基础的考核题库。题量和难度将满足对用电检查人员不同等级员工进行能力评价和各类培训项目考核的需要。对各网省公司考核题库的开发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型的研究。命题思维方式实现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技术规范型的转变。
2.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
在制定题库开发大纲时,考虑到用电检查人员的职责有所不同,针对不同职责的用电检查人员进行不同考点的考核,因此对其按配电与营销两部分制定考核模块与考核标准。
为了考核尽可能的全面,因此,用电检查题库应做到涵盖面尽可能广,因此,用电检查题库的开发主要包含以下题目类型:实操题、识图题、计算题、综合分析、案例题汇总、以及理论知识五部分。
3.考核题库开发的基本原则
在确定考核项目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保证所选考核项目的典型性与代表行。做到全面反映用电检查标准的各个等级的技能水平。二是保证所选考核项目的涵盖面尽可能广。在命题时,尽可能的将用电检查的主要内容全部涵盖其中。三是坚持统一性与针对性想结合。考核项目的开发上,对基本素质、基本技能要规定统一的内容和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型用电检查人员在考核内容上侧重点有所区别。这样既统一了基本考核的标准,又适应了不同类型用电检查人员的职能所在。
三、考核模块的设定
用电检查题库从考核方式上主要分为机考题与实际操作题两部分。机考题主要考核用电检查人员对用电检查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机型考核。实际操作题,则对用电检查人员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考核。用电检查题库从考核题目类型上分为单选,多选,识图、判断、计算、案例分析以及技能操作这几种类型。
1.配电部分考核模块设置
配电部分考核模块主要内容包括: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低压电气设备;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低压配电设计知识;低压成套配电装置知识;配电变压器;高压断路器;互感器;隔离开关;高压熔断器;避雷器;电力电容器;接地装置;配电线路的基本知识;配电线路常用材料及选择;配电线路常用设备及选择;电杆基础;电杆组装和立杆;拉线及其安装;导线连接;导线架设;弧垂观测;接地装置的安装;接户线、进户线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选择及电气元件的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安装与调试;无功补偿后用户负荷的确定;10kV配电所主接线方式;导线直接连接方法;导线接续管连接方法;通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常用安装工具的使用;灭火器的使用;电气安全工器具的使用;万用表、钳型电流表的使用;绝缘电阻表的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使用;单臂、双臂电桥的使用;登高工具的使用;脚扣、登高板登杆操作方法和步骤;工程常用十个绳扣的打法;拉线制作、安装;接户线安装;架空导线紧线、放线操作;导线在绝缘子上的绑扎、线夹上的安装操作;服务程序和行为规范;营销服务礼仪;动力箱(盘)安装;低压成套装置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安装;接地装置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选用、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运行和维护及调试;低压设备运行、维护;低压设备检修、更换;低压设备常见故障处理;低压电气控制原理图;低压电气接线图;照明施工图的识读;动力供电系统图;高、低压配电所系统图;配电线路路径图;配电线路杆型图;杆塔组装图和施工图;配电线路地形图;电力用户功率因数要求;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在配电网中的任务和作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主保护、后备保护与辅助保护;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0kV配电网中线路保护配置;电力变压器保护配置;高压电动机的继电保护;低压开关电器安装;低压电器选择;低压供电设备验收;导线的选择;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电路安装;电动机几种较复杂控制电路安装;电动机无功补偿及补偿容量计算;10kV配电变压器及台架安装;10kV配电设备安装;10kV配电设备常规电气试验项目及方法;编制配电设备安装方案、验收方案;10kV配电设备巡视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10kV配电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10kV配电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10kV开关站的运行维护;10kV箱式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农网配电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及试验方法;室内照明、动力线路安装;照明器具的选用和安装;照明、动路回路验收及技术规范;电杆基坑开挖要求;电杆组装工艺要求;起立电杆工器具的选用;起立电杆操作方法;杆塔组立施工方案的编写;10kV配电线路施工方案的编写;10kV配电线路竣工验收;10kV配电线路导线架设;10kV绝缘配电线路导线架设;10kV配电线路导线拆除;配电室、配电箱、箱式变电站电气接线;配电线路巡视检查;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配电线路缺陷管理;配电线路事故抢修;经纬仪的使用;经纬仪在配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电力电缆基本知识;电力电缆的敷设施工;10kv电缆头的制作;电力电缆线路运行维护。
2.营销部分考核模块设置
营销部分考核模块主要内容包括:供电所营销管理;供电所生产运行管理;供电所安全管理;供电所经济活动分析;培训授课技巧;制定并编制培训方案、计划;《农村安全用电规程》;《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公司农电事故调查与统计规定》;配电线路线损知识;低压配电线路线损计算方法;10kV配电线路线损计算方法;配电网基础知识;配电网络运行与管理;降低农村配电网线损的管理措施;降低农村配电网线损的技术措施;无功补偿的原理;服务技巧基本知识;利用服务技巧与客户沟通;农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知识;农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知识;农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应用;业务扩充的内容;供电方案的确定;低压用电工程验收项目及标准;供电可行性审查论证;10kV电力客户供电方案;10kV电力客户配电线路方案;高压用户新装的设计审核与现场竣工检验;高压用户新装接电前应履行完毕的工作内容;单相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直接接入式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装表接电工作结束后竣工检查;经TA接入式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单相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直接接入式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检查方法;日常营业工作;变更用电的内容;低压电力客户业务办理;10kV电力客户申请;10kV电力客户业扩流程;合同的基本知识;供用电合同的种类;供用电合同范本的条款内容;居民用户供用电合同的主要内容;供用电合同文本的规范格式;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履行;供用电合同的变更与解除;用户计量方式的选择原则;用户计量方式的技术要求;电能计量装置选配;用户计算负荷的确定;电流互感器的选择要求;电压互感器的选择要求;运行中用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和异常情况处理;用电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编写事故报告;窃电及违约用电;窃电查处规定;违约用电处理规定;防止窃电的技术措施;抄表器的使用;抄表器的维护;电能表电量异常现象;电量异常分析处理;电能表基本知识;电能表电量抄读方法;经互感器接入电能计量装置的抄读;三相多功能电能表的抄读;照明抄表卡、电费通知单的规范填写;动力抄表卡的填写要求及规范格式;负荷控制表计抄读;电费核算的内容;单一制电价客户电费计算方法;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管理办法;无功补偿的计算方法;两部制电价客户电费计算方法;线损电量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基本电费的计算方法;电费违约金相关规定和计算方法;异常用电的电费计算标准与方法;平均电价的计算和综合电价的确定方法;电费收取的主要方式;电费回收率的统计相关规定;实收日报的填写要求;居民客户拖欠电费情况的处理方法与相关规定;客户的缴费方式和缴费时间;电费发票管理;托收电费的方法与规定;银行转帐电费的处理;预购电售电操作方法;大工业客户拖欠电费情况的处置;应收日报的填写;电能表实抄率、差错率与电费回收率指标应用;电力销售状况的分析;用电行业分类;电费资料保管的相关规定;电力销售状况的分析;影响平均电价的因素的分析;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预付费IC卡电能表的安装;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辅助端子接线;直接式、间接式电能表的带电调换;相位伏安表的使用;经TA的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检查;直流法判断TA、TV极性;经TA、TV接入的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检查;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情况下退补电量计算;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
篇3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专业;输电行业需求;高等工程教育;知识结构;专业系列教材
作者简介:唐波(1978-),男,湖北安陆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孟遂民(1957-),男,河南漯河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238)、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2012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47-03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用电需求,国家电网公司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电力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电网。[1-2]在此背景下,我国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对输电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需要大量的具有输电线路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即是根据上述国家电力建设用人需求而创办的新兴专业,目前全国只有五所本科院校及各省电力公司下属的专科学校开设了该专业(方向)。[3]由于输电线路工程本科开办历史不长,又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创办初期全国没有可用于其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教材。为此,三峡大学作为全国最早开办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高校,由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针对输电线路工程行业需求,践行三峡大学特色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专业建设实践,承担系列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历经二十余年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凝练成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为全国输配电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服务于全国多个输配电行业单位的职工培训。
一、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发展概况
早期,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一直集中在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则相对落后。随着厂网分开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的成立,国家加大了对输电网和配电网的建设,对电网的输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整个电网中完全暴露于自然界、承受自然环境最为复杂恶劣、运行维护最为困难的输电线路,其成为保证电网坚强的决定性影响因素。2008年的低温冰害天气对电力系统乃至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就是典型代表。因此,全国电力建设对输电行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而且培养质量要求也在逐年提高。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伴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而发展。1990年以前,在中专、技校中多以“输配电”的名义培养输电线路技能人才。1991年以后到1996年,当时的电力部根据电力企业的需求,在当时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现三峡大学)和东北电力学院(现东北电力大学)设置了输电线路工程全日制专科,同时在多所职工大学设置输电线路专业进行在职培训。1997年,三峡大学率先设置了输电线路工程本科专业,随后东北电力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开始招生)等高校也相继开展了该专业的本科教育。目前,全国仅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和三峡大学开展了输电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教育。[3]
由于输电线路本科开办历史不长,关于输电线路工程高等教育研究,各高校目前多集中在个别课程的教学模式分析,[4-8]而对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思考较少,缺乏系统性的输电本科专业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和相应的教材建设研究。
二、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知识与课程
1.输电线路工程的知识领域
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直接面向电力行业,其建设目的就是为了输送电能和实现电力系统联网。作为自然界中人工建设形成的构筑物,输电线路的建设经历着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三个工作阶段,而这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的工作分别由电力行业中的电力设计院、电力建设公司和电网公司承担。根据各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文献[9]研究提出输电线路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管理等涉及工程测量、气象、水文与地质、土木、电气、机械等学科的知识,因此从事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应是复合型的。
2.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及课程
显然,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涉及多个一级学科,结合行业需求和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要实现所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以上学科内容有所取舍。
考虑到输电线路的实质是可以输送电能的人工建筑物,从工程安全的角度看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线路能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施工建设起来,并在长期的运行中不会出现倒塔或断线等力学破坏事故;另一个是线路在输电时,线路结构本身或对线路周边障碍物不产生放电、闪络等电学事故。因此,可以认为输电线路学科的理论基础就是力学和电学。
针对力学知识体系,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力学的概念及基本知识,对应的知识课程为“理论力学”;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各种材料所体现的力学特性不同,如地线对应的钢绞线、导线对应的钢芯铝绞线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弧垂明显不同,对应的知识课程为“材料力学”;当材料体现为不同工程结构时,如钢管杆和角钢所形成的铁塔,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也不同,因此学生还要学习“结构力学”。另外,当考虑杆塔基础时,需了解土体在外力、水流和温度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问题,则需学习“土力学”的基础知识。
针对电学知识体系,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电学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对应的知识课程为“电路”;学生在掌握电学基本知识后,需了解面向工程的电磁场内容体系,掌握电场、磁场及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对应的知识课程为“工程电磁场”;在此基础上,最终学习高电压绝缘、放电理论和电力系统过电压,以解决输电线路相间绝缘、风偏闪络、防雷接地等一系列高压问题,即需学习“高电压技术”课程。另外,为了完善电学基础知识,学生应该了解“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
另外,根据输电线路工作的知识体系,学生的专业基础应该还包括工程测量、气象、水文与地质、机械等学科知识,但相比于电气和土木学科来说,这些学科应该处于从属和辅助地位。
3.输电线路工程的专业知识及课程
根据输电行业的用人需求方向,即电力设计院、送变电公司和电建公司、电网公司,从而可提出输电线路工程行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应包括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三大内容。
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是输电工程建设的起始,其内容综合电气、土木、工程测量以及气象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于电学,学生在学习高电压技术之后,才能理解如导线排列方式(决定杆塔的塔头结构)、导线对地高度(决定杆塔的呼称高度)、绝缘子串长度(影响线路对地高度、受力等)等知识的理论依据;学生在学习完力学知识之后,才能掌握架空线的线路力学理论,如架空线的各种应力、荷载、刚度计算等内容。同时,选择输电线路路径时,线路所经地区的地物地貌情况,杆塔所在位的水文与地质情况以及施工和运行检修测量等,都需要工程勘测、水文地质和工程测量等学科知识,这些内容学生可通过“工程测量”课程进行学习。
输电线路施工主要内容为各种电压等级下,架空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方法、杆塔组立方法、架线施工方法和相关的施工设计计算方法等内容。施工方法及大型牵张机械选择的技术依据来源于线路设计中所涉及的应力弧垂曲线图、安装曲线图、平断面图及其相关图纸资料,而施工建设时的分析计算则主要依靠力学知识。
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包括架空输电线路运行中的巡视内容及方法、常见故障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常规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停电检修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带电作业的原理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这些工作要求线路运维人员知识面较为广泛,线路检修和维护中涉及各类施工机械和工器具,涉及基本的机械工程领域知识;各类常规测试、防雷接地、停电检修和带电作业则涉及电学知识;而当今输电线路的维修策略以可靠性为中心,这又涉及系统可靠性与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内容。
可以看出,电学和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都能在线路设计中得到体现;同时,线路设计中的成果为后续线路施工和线路运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因此,输电线路设计在整个专业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是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
以上三个专业核心内容涉及的知识面繁杂且专业化,显然无法在一门课程内完成对该核心内容所有知识点的教学,因此需要一些辅助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进行弥补。如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概述性内容,可引申为“输电线路基础”;又如线路设计中线路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线路施工中施工机械的选择与设计,线路运行维护中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再如输电线路工程概预算、电力电缆线路、配电线路、输电线路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这些知识点都可以引申为单独的课程。
三、输电线路工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峡大学已按学科大类设置有公共课平台和一些素质类课程平台,除这些教育课程外,本校将其余课程分为奠定本专业理论基础的基础课程和适应输电行业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用来补充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完备课程,其具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输电线路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分为线路设计、线路施工和线路运行维护三大类,分别对应着输电线路工程人才的就业方向。其中,线路设计不仅仅涉及线路工程设计的知识,同时还为输电线路施工、运行维护等专业课程提供理论支撑,教学内容繁重而复杂,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划分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侧重于架空线力学的研究与应用)和“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侧重于结构力学和土力学的研究与应用)。
四、三峡大学的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教材建设
1.成立编委会,分阶段地开展教材研究和编写工作
输电线路工程为自办专业,且具有跨学科性质,在专业开办初期没有现成且合适的专业教材。为落实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在本专业开办之前,三峡大学(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就首先组织教材编写队伍,在1989年成立“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输电线路工程教育丛书编委会”。编委会将教材建设作为输电工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经验进行凝练和总结,以葛洲坝工程学院自编教材的名义,编写了该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教材,校内出版,满足了本专业开办以来的教学需求。
三峡大学在1996年正式公开出版《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2000年正式出版《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输电杆塔设计》、《架空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电力电缆》,涵盖了输电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三大核心专业知识领域,同时前瞻性地撰写了电力电缆的教材,形成了全国第一套“输电线路工程教育丛书”。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在2005年和中国电力联合会、中国电力出版社合作洽谈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教材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并在2007年开始出版了7本相关教材;同时根据后续发展,10本教材被列入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之中。
2.根据行业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编撰新的教材
随着国家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近十年里,输电线路行业无论是从归属单位、研究对象和工作要求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如随着线路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其架空线路设计和铁塔结构设计都有一些新的变化,本校随之对传统的教材进行了改进,相对于2000年版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教材,2007年版的该教材还及时吸纳了新的线路设计规程,对相关设计系数进行了全面更新和引用,并增加了北京道亨等代表性线路设计软件的介绍,而字数基本没有变化;《输电线路杆塔及基础设计》除根据新的规程进行调整之外,还增加了各类基础的设计思想和方法介绍,字数由33万字增加到36.6万字。又如,本校根据输变电公司的工作特点和要求,除继续完善《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教材之外,还新编写了《输电线路施工机械》、《送电线路工程概预算》等教材,以满足施工现场人员对除技术外的工程管理、概预算和设备操作与维护方面的知识需求。再如,随着电网运行维护对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重视,在传统的《架空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基础之上,专门针对传统线路运行维护人员只需了解电气知识的情况,以工科通用化的语言新编写了《线路金具》教材。
诸如此类,根据输电行业的需求,不断地对已出版的教材进行改进,并及时根据行业发展,不断地推出新的专业知识体系完备教材以供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选修,让读者精读核心课程教材、泛读完备课程教材,从而使之能全面且深入地掌握输电线路工程的相关知识。
3.教材首先应用于本校课程教学,后在各类输电行业培训班应用
编写的教材首先应用于本校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方向)的本科、专科课程教学,并根据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改进教材,然后通过举办各类输电行业培训班进行全国推广。
本校依托三峡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中国电力联合会指定的全国唯一的“输电线路工程”培训项目的培训单位),自2005年以来,共开办多期“输电线路工程”培训班,培训人员达千余人。其中在校内开设全国电力公司和各省市电力公司委托开办的“输电线路工程”培训班10余期,培训教师赴海南、广西、广东、贵州、安徽、山东、陕西、辽宁、江西、浙江、湖北等省份开设“输电线路工程”培训班10余期。
除此之外,学校还为国网技术学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从事输电线路工程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人员进行培训。在这些培训活动中,本专业系列教材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并在这些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推广。
五、结语
三峡大学以培养适应输电行业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的,建立了以输电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为专业核心知识,以其他专业知识为补充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制定的课程体系,展示输电线路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重视我国输电线路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和输电线路人才的需求变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创新思维为编撰原则,已正式出版各种教材及电子课件16套,总字数达600余万。
该专业系列教材的内容分工与衔接恰当,具有较高水平,填补了我国输电线路本科专业课教材的空白,在国内绝大部分开办输电线路本科、专科专业的高校得到了应用;同时全国输电线路职工培训教育中也广泛使用了编写的系列教材,对全国输电线路人才培养的指导和支撑作用明显,取得了重大的人才培养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振亚.特高压电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百度百科.输电线路工程[EB/OL][2012-11-19].http:///view/3178.htm.
[4]黄宵宁.输电线路虚拟仿真技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20-122.
[5]邓润叶,陈延枫,金青.“输电线路测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117-118.
[6]张琰.浅析35kV输电线路设计计算的案例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1,(9):175-176.
[7]金青,邓润叶,陈延枫,等.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测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9):94-95.
篇4
关键词:建筑电气及相关专业;电气安全教育;特点与目标;策略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领域来说,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再者才是设备与工作环境的安全,电气安全教育亦是如此。只有在满足了以上条件之后,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教育部门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了电气安全课程,并将其列为了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但是,由于该课程具有点多、面广和知识内容复杂等的特点,为了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气的危害性,提高学生们的电气安全意识,探讨建筑电气及相关专业的电气安全教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建筑电气专业电气安全课程的特点及目标
1.1电气安全课程的特点
电气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使人类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了出来,但如果我们违背了用电的规律,就可能对引发严重的电气安全事故。加之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电气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因此,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在全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中全部开设了电气安全教育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人身安全、电气设备安全以及电气环境安全是建筑电气及相关专业电气安全教育的三大主要板块,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综合性。电气安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电气为中心、安全为范围研究电气的构成、规律和与之相关联的理论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击与雷电防护、静电与过电压防护以及电磁兼容等的知识内容,但由于该课程还涉及了电力、高压电、电磁场等的专业性知识内容,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着严格的要求。(2)实践性。虽然工程实际是电气安全教育的主要源头,但我们又需要去用电气安全知识去指导工程实际。因此,电气安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3)系统性。电气安全教育的开展主要设计材料的选择、设备的选型以及结构设计等的各个环节,电气安全问题并不是孤立无援的,都是电气系统中的一个主要方面,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是保证电气安全教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1.2电气安全课程的目标
电气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对电气安全知识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电气的危害性,提高电气安全意识,能够将电气安全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电气安全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力行业、通信行业、自动控制等的行业领域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电气安全问题,为此在任课老师的选择上,不但要求具有以上方面的基本知识,最重要的还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能明确电气安全操作规程,这些都是提升建筑电气及相关专业的电气安全教育效率的关键因素。
3建筑电气专业电气安全课程教学策略
3.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将电气安全教育知识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电气系统的运行方式、电气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促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电气安全的特点、规律和预防措施。多媒体教学在电气安全教育中的应用,应合理避免过多的文字出现其中,如果文字太多学生又会觉得无非将课本内容搬上了多媒体上,不仅不会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还会使学生对媒体产生抵触心理。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并配合自己的讲解来吸引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利用图片功能展示电气安全中的各类变压器、隔离器、熔断器、断路器、避雷器、接闪器、剩余电流保护器以及电涌保护器等形状和外观,向学生们介绍各类保护器件型号和参数表示的含义,在帮助学生认知各类电气安全保护器件的同时,为学生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外,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向学生们展示电气在老化、绝缘等损坏情况下的表现情况,使学生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可能出现的电气危害,见此在通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电气发生的过程和火灾后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电气安全操作的重要性以及电气事故造成的严重损失。比如:由于雷击引起的电气火灾、不当操作引起的电气事故以及带负荷开关动作时引发的安全事故等,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大脑中的听觉、视觉系统就会处于兴奋的状态,而视频中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也会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2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电气安全意识,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并能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才会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去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这一内容的时候,可结合电气安全相关知识内容,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施工现场常见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在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的高压线下施工应注意的事项。或者也可以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施工现场变压器、高压端子等的高压设施在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时,是最容易发生触碰事故的等等。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又能减少电气危害发生的概率,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3.3注重理论实践教学法,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在电气安全教育中,还应当注重理论实践教学法,强化学生安全意识。(1)引导学生学习电气安全急救措施,鼓励学生实际操作,比如灭火器与呼吸器的使用方法。(2)带领学生走出教师参观当地的小型变电站、高压实验室或者电工房,让学生们切实的了解现场的电气安全知识和布置措施。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参观高压试验室的过程中,就可以向其介绍在高压试验室中为什么要布设单独的接地网、接地网的构建方法、测量方法、接地的重要性和安全间距等的知识。(3)帮助学生了解《电力安全工作操作规程》,观看工作人员在违反操作规定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电气危害。理论实践教学法是提高电气安全课程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应用性和针对性,这样即可以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和深化电气安全知识。
3.4使用鼓励思考教学法,打破学生思维障碍
古人云:学贵在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电气安全课程教学中,只有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学生们才能发现和提出更多的问题,打破学生思维障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显然比被动地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等的思维定式效果要高出很多。这样,学生们既能消除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又能促使其自觉地掌握相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注重性。同时,学生的大胆提问,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学生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其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应合理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学生,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讲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电气安全教育中,电气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遇到,教师可以据此给学生们搭建一个研究型学习的机会,在教案中设置电气工具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通过摸索与疑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加强学生们对电气工具的感性认识,这样即培养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建筑电气及相关专业的电气安全教育效果
4.1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
电气安全教育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理论实践教学和鼓励思考教学法学生们能在课堂中积极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与教师共同探讨和分析一些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电气安全技术问题,形成良好互动模式,而学生对电气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学生们也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找出卫生间、厨房这些特殊场合中如何加强电气安全的技术措施,运用所学习到的理论直至客观地评价电气系统中的安全性。
4.2巩固了教材的学习内容
通过对以上教学方法的实践,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了进步和提高。比如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电气危害的预防方法、呼吸机的使用等。另外,学生们也能基本掌握电气安全知识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巩固了教材的学习内容。
4.3提高了电气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理论实践教学和鼓励思考教学法都比较适合电气安全教育,而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共同努力,教学课堂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电气安全的能力,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篇5
关键词:继续教育;资源;整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资源是指促进继续教育发生、保障继续教育正常运行的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它通常是以一定的载体形式为依存,主要包括物质财力资源、组织管理资源、人力资源、无形资源等四个方面。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包括三层含义,即高校继续教育内部资源的整合、高校继续教育和日制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高校继续教育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继续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具体表现为:继续教育投入不足,财力、物力缺乏有效保障;继续教育发展不平衡,资源的闲置浪费和资源匮乏同时并存;继续教育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混乱,信息化程度不高,不顾实际一窝蜂上同类项目;培训机构条块分割,小而全,重复建设,缺乏规模效益;培训层次、水平较低,专业设置落后,专业结构老化;培训内容单一,课程体系陈旧,教学形式封闭,方法手段缺乏创新;师资队伍来源渠道不畅,急需大批名牌培训师;缺少品牌机构和精品课程,缺乏各自的特色。
沈阳工程学院有着深厚的能源电力行业背景,除成人学历教育外,目前各类培训促进了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原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更具行业特色、应用性的特征明显。在知识型、创新型社会中,各类组织对人力资源的素质与资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人力资源基本知识与技能结构要求也不断提高,各类教育培训将作为学历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的、基本的继续教育模式。这种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的培训对施教者的要求很高,只有经过整合的优质资源才能胜任。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必须得到培训主体资质的确认。目前,高校继续教育的培训首先是以专业学院或系、部为主体进行短期培训市场开拓、培训项目承揽、培训工作实施及培训绩效评估。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培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继续教育培训起点高、优势明显、信誉好、师资力量雄厚。
目前,辽宁省部分高校实现了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以及各种形式培训的资源整合,建立了继续教育学院,可以说,对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继续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但是,还有部分高校,在继续教育管理和资源整合上亟待改进。
二、突出行业特色,发掘非学历教育的资源,开创“学历+证书+技能”有机结合的新局面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理念的提出,电力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的进步,对员工岗位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国家也不断完善了各行业的职业标准,部分行业设置了非常严苛的准入条件。在此背景下,非学历教育方面应实行证书教育制度,并构建起证书换学分、证书换学历机制。非学历教育应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学习成就认证制度。属于技能的,通过专门机构或者委托机构,通过鉴定,给予分级证明,大力开发实践基地资源,强调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的实用性;属于知识的,特色优势专业可自行组织考试认可,其它专业可指派或委托有能力、有信誉的学校考试认可,给予成绩证明,作为以后颁发文凭和学历证明的依据。使学历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实用。
截止目前学校已经开展函授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等26个专业;自学考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等4个专业;职业技能鉴定:维修电工、数控操作员等55个工种;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高压试验等4个工种;技术培训:已经与中国国电集团东北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东北公司等多家发电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提供技术培训服务。这些工作既涉及学历教育,也涉及非学历教育,调动使用了学院大量的教师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已经成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优化资源结构,促进继续教育资源的合理共享
(一)在实物资源方面:专兼结合、资源共享
新增实践教学资源充分考虑继续教育的培训需求,发掘原有资源的潜力,整合这些实践教学资源并合理共享,必将给相关行业带来极大的吸引力,保证继续教育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在中央与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沈阳工程学院共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7240万元。按照学院二级学科的布局,建设了适应教学、科研、职业技能培训需要的“电气工程、能源与动力、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电子与测控技术、机械工程、现代管理技术、现代服务技术”等实践教学基地群。
学院现有实践基地建筑面积为43000平方米,拥有72个实验室,8个校内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271万元,台套数达25721台套,40万元以上大型实验设备10件。学生人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万元以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水平要求。
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改造)电缆施工工艺实训室、高电压技术实训室、继电保护实训室、高压电工实训室、安全生产实训室等多个全日制教学和继续教育共享的实训室,截止目前,完成相关企业培训、考试等项目达一万余人次,实现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实训室实现了和工程实际无缝对接,既满足了企业的培训需求,也改善了全日制学生实验实训场所,使在校学生能在逼真的环境中开展工程训练,满足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教学资源方面:体系完备、保障有力
构建以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管理规范、资源集约、资质优良的完整培训体系,在资源整合中造就一支既有扎实的、高起点的、具有前瞻性理论素养,又有开放性、开拓性、创新性实践品格的师资队伍。实现对继续教育不同形式的统一管理,避免不同形式继续教育各自为政、建设重复、机构重叠、资源浪费的现象,避免课程的重复,以节约师资力量。实现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本科教育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育培训体系结构(图1所示)。 1.建设两支高素质队伍
建设一支热爱教育培训、专心研究培训需求的管理团队;聘请校内教学骨干和校外技术型专家,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熟悉现场生产实际的教学团队。重视两项调查研究:以企业培训需求为导向,组织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新装备和新技术使用状况;调研员工基础知识水平状况。
2.建设两类优质资源
以东北区域内相关企业典型设备和技术应用为中心,多方收集现场资料,开发高水平理论教学资源;以企业员工高端技能要求为导向,建设满足资质要求的实践教学资源。
3.创新评价机制,实施了双向考核
企业工程师与授课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答辩形式的技能水平考核;学员和企业共同参与评价教育培训工作,实现“教”“学”双向考核。以考核评价结果为依据,审视培训教学各个环节,查找教学和管理细节问题,促进培训教学提高质量。
4.规划课程建设,储备课程资源
以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自主超前开发建设需求前景良好的培训课程,储备承担新培训项目的能力。
5.依据学员考评业绩,完善培训体系
调查学员岗位技能发展业绩,以考试通过率或返岗后工作实绩为根据,审视培训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检验学、用的真实相关度,凝练教学重点,调整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教学的实效性。
(三)市场资源方面:持续发展、互利互惠
依托电力行业,辐射装备制造业,与企业事业单位签订稳定的培训协议,实现订单式培养。打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继续教育品牌,通过品牌效应盘活继续教育市场。
学校已和中电投东北分公司、朝阳发电厂、大唐集团调兵山发电公司、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分公司以及沈阳市属惠涌热电公司等数家能源电力企业和装备制造业签订了稳定的培训协议。这些企业除在学院开展培训外,有的还成为了学校全日制学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建立“强调归属、教学准入、反馈及时、评价科学,互利共赢”的良性管理机制
由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工程实践性较强,对培训教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完善院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继续教育指导功能,提高培训教师的归属感,建设院系两级的专业化培训中心,参照反馈信息,加强培训教学管理,实施教学准入制度,继续教育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培训教师资源库,对入库培训教师分级管理,制定了合理的激励政策,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如培训教师待遇与培训成果挂钩等,定期召开继续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全面总结和规划培训工作,促进继续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以此来全面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见图2所示)。
(一)“强调归属、教学准入”的教师队伍遴选机制
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随着社会环境、市场需求的改变,也经历了粗放式管理和精细式管理的管理机制转变过程。在电力企业没有大规模改革以前,学校因为占有电力系统院校的强大优势,以及多年来在电力系统职工培训、函授教育、自考教育等方面的历史渊源,借着电力行业相关企业的思维“惯性”,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给人一种持续繁荣的假象,对教师队伍的遴选和管理也十分粗放,没有形成合理的选拔机制和稳定的教师队伍,往往培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训任务一来,随机就抽取教师开展培训,培训效果、教师授课情况也没有系统的评价。随着继续教育培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的缺点逐步显露,导致大量的优质教师资源散乱无章,无法形成合力。
针对上述情况,学校逐步建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团体,按照学科归属遴选出了首席培训师、骨干培训师、青年培训师三个梯次的教师队伍,并建立了青年培训师递进至骨干培训师,骨干培训师递进至首席培训的教师上升渠道,学校人事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绩效考核激励政策,继续教育学院制定出专门的教师培训、薪资待遇的具体激励措施,为打造继续教育品牌效应提供了教师资源保障。
(二)“反馈及时、评价科学”的教师队伍评价考核机制
已形成了学科专业门类及教育培训水平完备的教师队伍,为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如何激励并导引教师队伍健康发展也是个重要问题,学校在继续教育学院的推动下,逐步构建了三级反馈评价机制。
第一级二级学院报备符合条件教师名单、协调全日制教学冲突,日常评价考核,第二级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受训单位在课程单元结束后反馈评价,第三级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中心综合评价,三级评价结束后,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对不合格的培训方法及时进行改进,由首席教师负责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包开发及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受训单位诉求。反馈结束后,对不合格的教师队伍进行诫免和调整,对合格以上的教师队伍兑现各项奖励、激励措施,以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学校获益,教师个人获益,企业获得高校继续教育知识红利,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 系统 防雷减灾
一、雷电的形成及雷击对广播电视的损害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云层,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随着云对地放电逐渐发展,当到达地面时(如建筑物、高低压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所以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年它给人类的破坏性是巨大的,雷击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4000人之多,财产损失约为50-100亿元。①
雷击对有线广播电视系统设备带来的破坏性灾难也是非常严重的。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对电压和电流脉冲的敏感程度越来越高,除直接雷击影响外,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冲击波造成电子设备损坏和工作中断时有发生,会使播出传送系统中的元件及电子模块烧毁,危害播出安全。笔者在山区从事广播电视工作多年,感受到在雷电灾害多发地区,90%以上的播出传输故障是雷击造成的。我市农村山区众多,多数处于雷电高发区,雷电引起的危害在广播电视方面表现十分突出。由于众多山区交通信息不便,雷击造成有线电视网络的损害后修复需要时间跨度长,造成的损失也大。因此,山区的有线电视的防雷措施,尤其是对感应雷击的防护,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技术部门关注和防范的重点。
我市每年3—10月为雷雨季节,前后长达8个月以上全市共有30个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无线发射和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机房,光缆电缆传输干线长达1600多公里,每年被雷击光发射机、光接收机达500多只,放大器800多只,分子分配器9000多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0多万多元。城区和各镇乡(街道)广电站维修人员,每到雷雨季节,经常不分白天和黑夜,加班加点突击抢修被雷击的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特别是近几年雷击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别严重,每逢雷雨季节全市有线电视维修人员,来回奔波于城市乡村之间。特别是地处边远山区的几个广电站,每每遇到打雷下雨时,心中就会升起一种说不出的无形压力,时刻关注着、牵挂着各村用户的有线广播电视是否会被雷击。于是雷击天气一结束,并会主动打电话询问各村农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是否正常,哪个村有线广播电视遭受雷击,就会马上骑着摩托车竭尽全力投入抢修,经常起早摸黑长途爬涉来回奔波于崇山峻岭之中,为尽快修复被雷击的广播电视不顾劳累而拼搏。每年有线广播电视雷击故障抢修占整个故障维修的百分之八、九十之多,牵制了我市广播电视维修人员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因此,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如何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把雷击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摆在我们广电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2001年以来的五年时间里,笔者担任东阳市八达乡广电站站长,从事有线电视线路维护和故障抢修。面对灾难性的大面积雷击,给有线电视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时,经常夜不能寐,对如何做好有线电视防雷减灾工作,进行了苦苦思考和探索,想方设法从中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避雷措施。
几年来,通过阅读有关电的基础知识,农村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卫星接收电视、数字电视技术和数字电视基本知识和如何做好防雷减灾等方面的书籍,学到了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懂得了雷电产生的原因,雷击的几种不同方式,根据雷击不同方式,有针对性地采取避雷措施,做好有线广播电视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干线、用户放大器等设备的防雷工作。
雷电通常有两种:直接雷和感应雷。直接雷只占整个雷击的10%左右,危害一般较小,可使用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网来防避。有线电视卫星接收如抛物面天线,虽然安装避雷针后,即使在其保护范围内,仍然可能遭到雷击而使高频头、卫星接收机等设备烧坏。烧坏部位大多在电源保险丝、变压器、整流元件。这说明雷击不是从天线直接引入的,而是从电源线引入。可见避雷针虽然保护了建筑物和卫星接收无线的安全,却保护不了置于机房内的有线电视设备,这最主要是由感应雷造成的,通过对所有雷击设备损害部位分析证明,危害最大的是“感应雷”,占整个雷击率的90%左右,其危害范围广,雷击程度重,对机房前端系统、传输系统、用户分配系统,有线电视、数字电设设备均遭受破坏性损害。
二、有线广播电视系统防雷的主要办法